范文一: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探析
,2012年8月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Au.2012g
第25卷第4期 JournalofShianTechnicalInstituteol.25No.4 Vy
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探析
李 惠
()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 要]南京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的道德危机现象,对世俗道德危 本文基于当今社会从“机进行界定,指出信任危机的形成以及深化是世俗道德危机的线索,分析了世俗道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中私德适用范围的缩小、私德转向公德出现问题以及政府与个人关系的改变。直接原因是人们针对现状做出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关键词]案例表现;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世俗道德危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824 [00847382012040003005 B A [ 1---
*
我国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1世纪以来, 进入2
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然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以“南京彭宇案”为起点媒体频频报道了人们面对身处困难的人们不去见义勇为,不愿伸出援手的冷漠现象。这种冷漠现象体现了世俗道德危机的形成。人们纷纷质疑这是“世风不古”产生的后果,并对当今世风产生的原因有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现在针对这种现象学术界等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大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并对此给出了学者认为,
自己的解释和应对策略。认为世俗道德危机产生原()()因主要集中在:传统道德的缺失;市场经济的12
(一)概念界定
弄清楚世俗道德的含义,必须首先搞清楚相关概念,即道德及其以及道德的类型。
道德及其类型1.
所谓道德是调整人们的行为以适应一定社会体系中的人际关系的规范。道德以善恶、荣辱等观念来评价和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
1]
。如当今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社会控制作用[
的世风不如以前古朴,产生问题是市场经济造成的。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它通过社会舆论
社会中提倡的“八荣八耻”就是一种道德约束、同样“见义勇为是我们应该具有的美德”也是一种道德的规定。在如宗教中提倡的“善行”也是一种道德要素
(冲击,理性至上,功利主义盛行等,价值多元化;3)的表现。
道德教育的缺失等等。解决世俗道德危机问题的途按照道德所涉及的领域的实质,道德大致分为()()径有:道德教育的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承12()()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舆论34()正向导向:宗教文化建设。5
上述两种观点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这种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应给以重新的解读。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世俗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重新解读,以期对解决问题的措施起到一定的作用。
两种类型:宗教道德和世俗道德。
()宗教道德是以感性的人与非感性的神之间1
的宗教关系为直接根据,使人的行为适合于人与神关系要求的规范和准则。因此宗教道德有两部分组成:人与神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宗教中神性是社会的人赋予的,人与神的宗教关系实质上依赖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宗教中涉及人与人关系的行为规范本质上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社会道德,是把世俗道德神圣化。
()世俗道德是以感性的人与人的世俗关系为2基础,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具体而言世
一、概念界定及案例简介
通过概念界定和案例简介对目前世俗道德危机产生的背景和表现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以期对全文有个深入直观的了解。
收稿日期]0120617* [ 2--
,作者简介]女,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会学。1984-) [ 李 惠(
30
李 惠: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探析
俗关系是感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对宗教关系中人与神的关系而言的。我们平常所说的道德主要指的是世俗道德。按照道德关系的主体可以把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所谓公德是具有普遍主义的道德,对人们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如不准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准吸烟。它约束的群体是所有人。并且有相应的社会规定,违反规定要受到社会的相应的处罚。所谓私德涉及的是个人的行为,它约束的是个人后者群体。私德是一种更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约
束。在社会中没有相应的规定,没有规定的惩罚。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奉献精神、牺牲精神”、“为他人、为集体的利益”,这些都具有个人自愿性和自我约束性。但并不是说私德就不受社会的约束,
尽管私德和公德都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但是作为唯一性的私德的社会约束力的社会舆论对于私德更
加的重要
。2.世俗道德危机及在现实社会中的突出表现(1
)世俗道德危机:世俗道德中的公德部分因为是社会的共识,关系到集体的利益,人们的义务观念
比较清晰,并且存在外在的社会规则约束。因此世
俗道德中的公德危机发生的几率相对就少。并且从
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冷漠现象中发现是涉及的几乎都
是人们的“私德”领域,在这些领域,人们更多的靠个
人的信念,固有的习惯去思考和行动,而且“私德”领
域还有灵活性,
易变性等的特点,因为没有外在的规则的约束,人们可以作为也可以不作为。“私德”领
域主要靠自己的道德内化和规范的内化。因此世俗
道德危机指的是在人们的“私德”领域人们的规范和
准则失灵的现象,
并且造成了广泛不良的社会影响。(2
)私德与信任: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信任是“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人们之间的信任具有自明性,维系着私人的道德与整个信任体系相符合,道德的基础就是信任。信任体现人们的道德意识。现代陌生人的社会中,是社会化的信任,这种信任具有普遍性,与以私德相联系的信任有一定的区别,后者成
为个别化信任。世俗道德危机可以用信任危机来体现并说明,两者性质一样。信任“主要包括个人化信任、社会化信任。个人化信任主要是指对熟人的信任,主要源于反复多次的人际交往;社会化信任主要则是对陌生人的信任,主要是对对象群体的构成、动机、教养等的一般性知识。”当今社会中对社会化信任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主要关注社会化信任。
(二)案例简介———世俗道德危机的形成过程世俗道德危机的形成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
之间的冷漠现象是当今世俗道德危机的客观外在表现。这种冷漠现象深层次的实际上是一种“信任危机”
,这种“信任危机”可以上溯到“南京彭宇案”中“信任危机”的出现以及“南京彭宇案后事件”的“信任危机”
的形成,下行直到“小悦悦”事件“信任危机”的深化———“冷漠习惯”
。1.
信任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南京彭宇案始末:2006年11月20日,南京徐老太在赶乘公交车时摔倒致伤,当时刚下公交车的
彭宇将徐老太扶起并将其护送至医院治疗,随后被
诊断为左股骨胫骨折并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徐老太认定彭宇撞到她,并将彭宇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007年9月,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一审认定彭宇为撞伤徐老太的肇事者,判处其赔偿徐老太医疗费,共计人民币4.5万余元。当年11月,
在江苏省委书记的关怀下,双方实现了和解。
2.信任危机的形成案例表现以南京彭宇案为导火线,仅就2010年12月份,
在深圳和福州地区就接连发生了导致人们感叹无奈
的事件。2010年12月10日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汉,
倒在庆丰桥上,一手紧握自行车龙头,另一只手捂着
胸口。可是,
路过的几十辆电瓶车,却没有一个人理睬,很多人看了一眼就呼啸而过。12月10日下午2
时多,市民蒋先生经过庆丰桥时,目睹了这一幕,心
寒的同时,赶紧拨打了110、120。20多分钟后,
这位老人被抬上了急救车。但最终老人还是没有被抢救
过来。2010年12月15日下午1点多,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村,78岁原深圳市委组织部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里跌倒,保安和路人无一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儿子肖先生外出时发现,老人孤零零地趴在地上,额头磕破流血,鼻子紧贴地面,已没有了呼吸。010年12月17日,一名老太不幸落入丽园北路天景佳苑对面一条小河内,而当见义勇为的货车司机老王狂奔前往施救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好心”的旁观者居然伸手拦住了老王,劝不要多管闲事,免得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在老王等的帮助下,老太最后被送往医院,但已停止呼吸。2010年12月29日,福州市六一北路与湖东路交叉路口附近,一位8旬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个人,没人伸出手。就在两名女子试图将老人搀扶起来的时候,旁边刚才那样一句“善意提醒”,让她们缩回了手,两个女孩起身,拨打120、110,当医护人员赶到,老人已经没了呼吸。老人躺在冰冷的马路上,
度过了生命31
22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最后几分钟。
2012年第4期第25卷第4期
一层层的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薄。人们之间的
——冷漠习惯:“。然而道德也是以己为中心,信任危机的深化—小悦悦”事件孔子讲究“克己复礼”3.
本名王悦)在现代社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上述案例所体现的信任危机是世俗道德危机开始出现的警报器,而“小悦悦”事件则是世俗道德危机形成的警钟。自信任危机的事件到“小悦悦冷漠事件”并不是没有联系的孤立事件,而是之间是顺承的关系。“
小悦悦冷漠事件”是“信任危机”系列事件的深化和发展。人们对此纷纷质疑,是谁导致了社会的冷漠?是世风不古还是社会发展必然。
二、世俗道德危机原因的解读
世俗道德危机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的。客观地分
析其原因,有利于寻找解决世俗道德危机的措施。笔者试图通过以下分析框架来解读世俗道德危机发生的原因。
过去以乡土性为基础的礼俗社会转向以市场经济科层制为基础的法理社会,
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以传统为依据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受到挑战,在充满陌生人的社会中,在现有的社会转型背景下,
人们作出着自己的理性选择。人们理性选择的结果是“
信任危机”的出现、形成、深化。这些信任危机体现在世俗道德中的私德领域导致世俗道德危机形成和发展。
(一)宏观背景:礼俗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信任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乡土性为基础的礼俗社会,在礼俗社会中人口具有低流动性的特点,人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是“熟人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可以做到“
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并不是人们之间的交流不需要规矩,而是人们之间的面对面性、低流动性等彼此相互熟悉已经习惯了彼此的方式,达到了相互的信任默契,也可以说人们只需要按传统行事。也就是“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
其实最可靠的也没有了,因为这就是规矩。”[2]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先生还提到过乡土
性为基础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差序格局”,人们之间的道德是“维系着私人的道德”,差序格局人们是以己为中心向外推,所推出的波纹像是水纹32
展,人口的高流动性、科层制的深入发展对这种现象造成了冲击,
在农村人们不再固守土地,而是采取了多种谋生的方式,
也由于城乡二元制规定的打破,农民走向城市。在城市,人口更是复杂,高流动性。以前熟人的社区慢慢的变成了陌生人的社区,法理社会到来,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受到挑战,一方面是由于人们之间不再彼此熟悉,以往的交流方式已经不再实用,另一方面面对陌生人的社会,必须借用市场经济的科层制才能达到人们之间的顺利的交流,于是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不是“
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2]
,而是“步步规矩,处处留心”
。过去的传统思想在充满陌生人的法理社会似乎已经不适用。从表面上看来人们是变得冷漠。
1.
环境的变迁“私德”不再适用。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可以说乡土性为基础的礼俗社会中人们之间行
为的规范和准则涉及的是“私德”,这种“私德”与也带有差序格局的性质,具有可伸缩性、可变性。人们之间是否履行自己的互相帮助履行自己的道德是以亲属远近为基础的。而在陌生人的社会人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人们的“私德”,人们的“克己服礼”在陌生人的社会似乎都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2.
“私德”到“公德”的衔接与转变未到位。首先如前所述,
法理社会的“私德”不再适应,在充满陌生人的社会中人们不能按照传统行事,如见义勇为,遇到需要帮助的路人,要是处于“私德”,我们的波纹无论如何也波及不到陌生人那边,因此人们会出现矛盾,现代社会提倡“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但是仅仅是提倡改变不了“
见义勇为”是“私德”的实质。因为“见义勇为”除了助人行为之外,还有一些是纯粹的“利他主义”,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只讲奉献。在目前社会的状况下,人们以理性为主导,特别是工具理性,因此面对此种情况大多数人会做出自己的理性抉择,往往使强调的“见义勇为”是社会公德的底线失效。
3.
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乡土社会中政府与个人的关系是通过一定的中介来进行统治的。如乡间的宗族、宗族的治理以乡土性为根本,以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为基础。还有乡绅等。因此个人之间所遵循的道德规范首先受制于宗族规范,乡绅起到了传输意见,
反馈意见的作用,与宗族势力达到
李 惠: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探析
平衡。因此宗族对于人们的生活各方面都很重要。了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人们看到南京彭宇案中见政府给予宗族生长的空间和合适的充足的权利。其不直接管辖人们,与人们的之间关系十分微弱。法宗族制度的衰弱,以及政府对人们通过管理社会中,
辖相对而言具有了直接性。城市和农村的基层自治组织在实质上仅仅跟随着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的导向。没有宗族的摄入,实际上是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直接化。这时个人所关注的,个人行为所
义勇为者的行事后果会联系到自己,于是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此尝试着以韦伯的理性行动理论和布劳的社会交换论作为理论依据开解释信任危机的形成过程。
)微观个人理性行动抉择1
“——理性行动韦伯的理性行动理论提到,目的—是人们“以对外部环境中的客体或他人按某种方式
依据的不再是宗族的规矩而是政府是如何导向的,行动的期待为基础,并通过将这种期待作为“条件”
政府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因此政府的公信力对个人和“,手段”以使行动者能够成功地理性选择自己的的行为有着直接重要且唯一性的影响。
综上所述,乡土社会向法理社会的转变,使人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私德的适用范围变化、私德与公德的衔接问题以及政府与个人关系的改变。这些都是导致目前信任危机及信任危冷漠习惯”的根本原因。机深化的“
二)造成信任危机及其深化的“直接原因” (
造成信任危机及深化的还有直接的原因,这种直接的原因可以通过具体的事件进行分析,其中将嵌入性”的影响,还涉及到人们的涉及根本原因的“
具体的理性选择的过程。但是人们行动的方式还是如“克己服礼”等,但是现代社会会受到传统的影响,
是理性主导的社会,人们的思想还是以理性为主导,做出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的理性选择。
宏观到微观:1.
在每个社会转型期,由于文化堕距的影响,一部分人会产生越轨行为,这些越轨行为不止表现在我们经常会提到的犯罪、自杀等现象,还特别表现在近些
①
:“(年来发生的“创新性越轨行为”无赖思想”不诚
”目的。这类行动最重要的是对目的的关注,它的理性就表现在人们能够以通过计算和预测行动的后果为条件来实现这一目的。“即当目的、手段和派生的影响都被予以合理考虑的时候,一种理性行动就是目的取向的:这种行动也可能涉及对各种可能选择对这一目的和其他可能使用手段间关系的的权衡,
3]
。”考虑,以及最后,对各种不同目的重要性的比较[
考虑因素一:社会控制机制的缺失,无法切实保障自身权益。
道德教育有效性缺乏、社会舆论导向对类似于南京彭宇案类似案例的负面渲染、奖惩措施的社会控制机制的缺乏,以及我国法律机制的不完善、执法过程“相当然的现象”时有出现等等,使审判貌似有法可依,但是又无法找到具体的依据,执法过程如审判过程中出现了不公正、主观性强的特点等,这些也促使了无赖思想的机会主义的出现,即是无赖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成为人们理想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考虑因素二:替代手段的选择。
见义勇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道德的基本要求,当人们看到处于困难中的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想帮助人,但对对方的诚实怀疑,怕对方无赖,因此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来避免这种矛盾心理,如拨打110。如果确实要帮助,要有证据足以证明自己是见120
义勇为,而不是伤害对方的人,如使用录像录音设施。
当人们没有替代手段可选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失。现实的社会控制机制存在对人们权益保障的有效性问题,人们的选择自然是不去信任,不会主动的帮助。
实,通过诬赖的手段获取自己的利益)的出现,如南京彭宇案中提到的受助者及其家人的行为。在南京彭宇案中暴露的不仅仅是越轨行为。还暴露出了我国的社会控制机制如法律、社会舆论、政府、道德等的不完善。政府的公信力不完善。以南京彭宇案为导火线,成为人们进行思考和行为选择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微观到宏观:2.
正是以南京彭宇案为导火线,一方面是社会背理性主导,成为景的变化导致的人们思想文化多元、
人们行动的“规矩”也正是由于在此案中人们看到的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完善,人们开始把以上因素列入
默顿提出,当社会认可的目标与社会所允许的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之间不一致时失范状态出现,默顿把社会越 ① 创新性越轨行为:
其中一种是创新性越轨行为,其是指在该行为人接受社会认可的目标但是不接受社会所允许的达到这些目标的轨行为分为四种,
手段,创造新的手段去完成目标。在南京彭宇案中的无赖思想就是一种创新性越轨行为其认可理性的目标但是采取了在受助时的无赖手段获得自己的利益。
33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第25卷第4期
)宏观信任危机的出现思索的程度,不同的是传统行动被当时社会的社会2
布劳的社会交换论提到,社会交换具有突生性质:舆论所支持,而“冷漠习惯”被社会舆论所批判。“如果一个人帮助过某人,那么人们便期待某人表示他对另一个人的感激,并在有机会时回报一次服务,如果也没有回报,人们就会把他看成是一他没有表示感激,
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不值得帮助。反之,如果他做出恰当的报答,那么其他人所得的社会报酬就会成为进一步帮助的诱因。这种互相交换的帮助和行为都因该行为所带来的报酬而得到强化,但强化的心理过程还不足以解释正在形成的交换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这两个人行动的共同结果,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依赖于另一
[]4
”个人的行动。正如布劳的理论中所提出的,正是人
正是信任危机导致了目前的世俗道德的危机,即世俗道德的危机也集中体现在信任危机方面。
综上所述,世俗道德危机不是简单的社会发展之必然、更不是世风不古的后果而采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否定。认为世俗道德危机是社会发展之必然仅仅看到了乡土社会向法理社会的变迁带来了认为在社会的转型期是不可避免人们思想的变化,
出现越轨行为,世俗道德危机是发展的必然。认为是世风不古的后果片面强调乡土社会转向法理社会人们的思想变化,认为世俗道德危机是人们思想不社会风气不淳朴的结果,甚至否认市场经济。淳朴,
两者实际上一方面都片面的看待社会的变迁,虽然看到了社会变迁但是没有看到变迁的实质:私德与政府与个人的关系。因此解释就具有片面性,公德、
另一方面,两者都把人们的理性行动抉择简单化,未看到人们的整个与社会背景相关的理性选择过程。因此以上两种观点值得商榷。
世俗道德危机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给我们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世俗道德危机解决的重点应该从法理社会的背景下私德向公德的转政府的公信力建设上寻找解决之道。最至关重向、
要的是全国人们的努力。
[参考文献]
[]黄宗凯,赵绍成.社会学概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1M].
出版社,2009.[]费孝通.乡土中国[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M].2007.[]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上海:上海人民出3M].版社,2001.[]布 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北京:华夏出版4M].社,1988.
们之间的社会交换的相互影响加深了人们彼此间的信任和相互的帮助,他还提到但强化的心理过程还不足以解释正在形成的交换关系,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社会背景因素是形成交换关系的基础。但是在此我们可以得到的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南京彭宇案使人们对交换后回报产生疑问,别人对这种没有收到回报反而受伤害的情况看的很清楚,因此也就不愿提供帮助,人们不再信任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单向信任出现危机,当这种情况蔓延,影响力扩大,就会成为整个社会双向信任危机产生的因素。造成社会的信任危机的出现。南信任危机”形成。京彭宇案之后的事件表示宏观的“
)——“信任危机的深化—冷漠习惯”3
“小悦悦事件”的发生就是信任危机深化的表因为在现。人们之间的理性选择是一种冷漠习惯,不会受到什么物质上或这样不伸出援手的情况下,
者其他方面的损失。冷漠习惯可以使人们减少帮助他人所付出的成本和帮助人之后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机会而造成的损失。因此尽管人们会觉得自己应该帮助,但是人们还是选择了不帮助。因为从表面上看这是对自己最直接有利的。这种冷漠习惯可以像乡土社会中传统行动一样具有省时省力,甚至不假
AnalsisonReasonsofSecularMoralCrisis y
LIHui
(,,)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FuzhouUniversitFuzhou350108,China y
,mationanddeteriorationoftrustcrisisiscluetosecularmoralcrisisandtheunderlincauseslieinthenarrowinofmoral -ygg
,itscoeintheturninrocessfromtheethicmunittolealsocietroblemsexistinintransferencefromrivate ygpyypgp p g
,moraltosecularmoralsandchaneofovernmentandersonalrelations.Thedirectcauseiseole'srationalchoiceincur -ggppp
rentsituation.
:;;;resentationewordssecularmoralcrisiscaseunderlincausesdirectcause K pygy
:aerointedbstractThisdefinessecularmoralcrisisbasedonthecasesofPENGYuandYueueandoutthatthefor - Apppy
34
范文二: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与原因分析
第2期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No.2Apr.2008
2008年4月JournalofJilin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Edition)
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与原因分析
卢有志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四平136000)
[摘要]道德信仰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
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今天我们已经陷入“道德信仰危机”是国内学界的共识,对这形成一危机的成因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种观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这种历史中介性环节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中介性地位。
[关键词]
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B01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674(2008)02-0088-03
道德一词原指“道”与“德”两个概念。“道”本义为道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曰:“道,所行道也。”
[1]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德者,得也”。道最早由
到政府是此起彼伏。2005年初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学术界对道德问题的关注。目前,国内学术界一致的观点认为:道德信仰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善恶因果链的断裂、两种文明的、市场经济负面效应以及道德体系自身的缺失等。本文围绕“道德信仰”这个话题展开一系列探讨,以期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
一、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道德信仰危机
在目前学界认为:道德信仰危机指的是人们对既有道德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这种信仰体系缺失的一种精神状态。这一概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既有信仰体系的怀疑、动摇乃至抛弃,一是新信仰体系尚未确立。道德信仰危机是灵魂的无家可归,在现象层面它显现为道德失范。道德信仰危机是一种深刻的精神危机。因为道德信仰一方面是对人生价值、存在意义的统摄性把握,另一方面它是非理性的形式,具有最为稳固的存在形式。因而,能够导致社会出现普遍道德信仰危机的必定是一种深刻的社会力量。
据一项权威的调查显示,在给定的关于信仰的
道家提出,后被各家引申使用,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而形成人们的信念方式来维持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信仰是人对世界的一种能动的把握,是对人生最高价值和社会最高理想的反映、评价和把握,是一种动态的运作过程,这种运作过程构成的人类信仰活动是在人类精神生活领域占据核心地位的一种文化价值活动。[2]我国对道德信仰的论述古已有之,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道德信仰的研究是现代的事情,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道德信仰的界定主要认为:道德信仰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对一定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的信仰;二是对这种道德价值理想及其规范得以成立的根据或者所能达到的理想结果的笃信。以此为基础,我认为,从道德信仰的外延来说,道德信仰既包括对某种道德价值理想的信仰,也包括对这种道德价值理想的精神基础或根据的信仰。具体来说,道德信仰包括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一是对某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构建和信服;二是人们信服这种道德价值体系及其价值理想目标的依据或理由。总之,道德信仰就是对道德理想及其价值依据的笃信和奉行。
[3]
道德信仰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13个选项中,选择有关道德信仰的合计为14.44%(即
选“道德典范”为5.72%,“人道主义”为8.72%),而选“不要任何信仰”的为16.64%。该调查还表明,我国“有信仰”者大约在30%左右。“没有信仰”者达到最近,还有一项网络在线调查,在关于“您认58.33%。
为中国人目前的道德现状”问题的总投票人数为
国内对道德信仰与道德教育问题的理论探讨从民间2506人,认为很好的为0.80%,认为正常的为
[基金项目]吉林师范大学硕博启动资助项目(2007005)[收稿日期]2008-01-17
[作者简介]卢有志(1976-),男,吉林扶余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编辑学。
—88—
6.74%,认为异常的为21.79%;认为很糟糕的为
70.67%。看来,说今天我们已经陷入“
道德信仰危机”还是有其充分的实证根据的。虽然人们对当代中国社会存在道德信仰危机有了共同的认识,但对道德信仰危机的评价却有两种相反的观点。
一种是否定性的忧虑派。他们认为,中国人今天是生活在“精神的废墟”上,主要体现在官德失范、公德淡漠、人格缺陷和道德的工具化。如今人们终于迎来了这样的一个“凡人”世界:七情六欲,全凭感觉;功名利禄,牵肠挂肚。然而,这又是一个可怕的世界:没有激情、理想和对未来的展望,没有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的追求,只有冷冷的钱在流动,只有孤独的“我”在徘徊。
另一种是肯定性的憧憬派。他们认为道德信仰危机实质上“是对既有存在方式与存在意义的认同危机;道德信仰危机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人的理性怀疑批判精神之存在”。这一理性怀疑精神是人类精神进步的动力,因为,人的旧有存在方式和意义已失去了其历史根据。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现象的认识应当贯注一种历史感:它是人类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否定性环节。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信仰危机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道德信仰危机就在于,危机的根由在于新旧两种生活方式和由此决定的两种价值观的符合历史必然性的演进,在它的否定性形式中表达了更多的肯定性内容。因此,它具有直接积极的性质。
二、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的成因
导致道德信仰危机的原因不是单质的,但在诸因素中有主次之分,这里所列的观点是就最根本的因素这一层次上来归类的。
第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信仰危机是由我国现代化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造成的现代文明与后现代文明的冲突。有学者认为,我国的道德信仰危机的主导方面是和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等重大而玄远的思想理论问题联系起来的。之所以会如此,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在西方工业文明方兴未艾之际,而是在其工业文明业已高度发达甚至出现某种弊端和危机并开始向后工业文明过渡之时才开始的。正当我们借用西方市场经济模式作为进军现代化的锐器时,西方发达国家已充分暴露出了现代病,这自然会使人们产生精神的彷徨与忧虑。
第二种观点认为,道德信仰危机源于共产主义信念的动摇。上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这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理想的怀疑,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过是这一制度的伦理表现,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出现了共产主义政治信仰危机才“连带”出道德信仰危机问题的。道德信仰危机既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动摇的重要表现,又是其重要后果。
第三种观点认为,道德信仰危机在于善恶因果链的断裂。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是善恶因果律(即“性善者得福,性恶者得祸”,其伦理理论的底蕴是
主体的道德责任与道德权利的等比关系)的中断与紊乱。如果人们坚信,伦理的运行,一定会造就期望的社会;道德的践履,一定会有预期的响应,亦即,道德因果律越是灵验,那么,道德的感召力就会越大,人们的道德信仰就越坚定,反之,如果善恶因果律不能充分体现,道德信用丧失,甚至导致“性善者罹祸,性恶者得福”,人们不再相信因果律的真实性和客观力量,必然导致道德信仰的危机。
第四种观点认为,道德信仰危机在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负效应。在一段时期里,我们较多地注意到了“市场”的积极的、正面的作用,而忽视了它可能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所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由于“市场”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追求最大利润和最大效率,也就是要追求最多的金钱,因此,它也极容易诱发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诱发一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贪得无厌的欲望。
第五种观点认为,道德信仰的根由在于我们原有道德体系有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我们提倡的要求人们奉行的道德信条与实际生活中人们摸索出来的真正在起作用的道德规则反差太大,使人们对前者这一纵然是崇高的道德精神也产生了怀疑乃至鄙视的心理。在利益多元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心态终于恶变为无价值判断和无道德批判的多元、极端功利的道德混乱。二是旧有道德体系存在逻辑矛盾。有人认为,道德信仰危机与旧道德自身存在着逻辑矛盾有关,计划经济的道德观是无私奉献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我把利益给你;你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你把利益给我,但是我不能接受,因为我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果有一个第三者,他不是毫不利己,咱们把利益都给他,问题才能解决。如果他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请问利益给谁去?”因此,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一自相矛盾的原则当作普遍的道德原则最终只能培养更多好讨便宜的小人。[4]
三、当代中国道德信仰危机的理论分析
西方民族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亦曾出现过普遍道德信仰危机现象。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与启蒙运动的兴起,唤醒了人们的理性精神。这种理性精神是对既有道德价值信仰反叛及这种反叛所造成的道德信仰危机。虽然这种反叛或道德信仰危机会暂时给社会带来某种混乱,但它却为一种新的生活意义系统的诞生开辟了道路。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给予引导西方民族进入现代化的启蒙运动极高评价。西方民族现代化过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虽然其具体内容复杂多样,但就其要义而言,则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个人自由意识取代原初的混沌群体意识,是以个人平等自由为核心的价值意义系统的勃兴。这种信仰危机所造成的影响甚至即使是在现今仍存在着。伴随着现代性社会兴起的这种由于存在意义系统的转换所造成的道德信仰危机,为西方民族的精神发展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课题。自然,由于这种存在意义系统的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另当别论。不过,由于社会文明形态的转型而引起社会道德信
—89—
仰危机这一过程本身却值得我们深思。
社会道德信仰危机通过社会普遍存在着的道德失范现象被感觉到,或者说,社会道德信仰危机通过道德失范呈现于现象界。道德失范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系统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如,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一般地说,道德失范首先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行为模式被普遍怀这种状态中,社会既有价值观念、
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却对社会成员的影响力与约束力,而新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又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人们普遍接受,对社会成员不具有有效影响力与约束力,从而使得社会成员发生存在意义危机,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在现象界形成社会规范的事实真空、缺如,呈现出某种紊乱无序。社会转型时期中的道德失范,其存在的根据在于既有的那种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生活世界失却了存在的合理性根据,在于社会生活方式本身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它一方面意味着曾经在一个相当长历史时期中对社会生活发挥有效调节作用的存在意义系统的合理性受到强烈冲击,意味着一个新的存在意义系统诞生的必然性;另一方面意味着这种社会道德失范的原因在于两种生活方式的更替,以及由此所决定的两种存在意义系统的更替。这种失范表明,旧的意义系统在日益变革了的社会中已失却其原有的社会合理性,新的社会意义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它揭示克服这种道德失范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一个新的生活世界;揭示在克服这种社会道德失范中,实践的教化比简单的说教更为重要。以一种历史的眼光穿透之,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负有为建立一种新的存在意义系统开辟道路的历史使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它的否定性形式中表达了更多的肯定性内容。当然,说社会转型时期道德失范具有更多的直接积极性特质,并不是说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所有道德失范现象本身都无条件地是积极的,都能自然乃至必然地就可以直接成为社会价值体系、规范世界发
展的中介环节。事实上,转型期的失范现象中,亦是良莠陈杂、泥沙俱下,其中不乏即使是在新意义系统看来亦是沉渣泛起、没落腐朽的东西。看不到这一点,则过于幼稚。然而,也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就无视其在总体上的更多积极性特质。这是其一。其二,历史亦已多次表明:转型时期的社会道德失范亦有可能成
[5]
为一种文明类型的坟墓。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并
选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建立一个新生活世界及其意义系统,道德失范才能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现实中介,社会转型过程中道德失范的这种历史中介性环节所表达的正是社会转型时期道德信仰危机在社会精神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中介性地位。
历史是一个发展着的可能世界。人类文明是在人类不断克服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过程中进步的。没有新的挑战及对挑战的回应,没有新的问题及对问题的不断克服,就不可能有文明的演进。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着普遍道德信仰危机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中华民族向何处去?然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普遍道德信仰危机现象又是一个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问题,即它并不是一般的信仰危机,而是一种伴随着深刻社会变革而产生的道德信仰危机,是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这种社会道德信仰危机中孕生着新的生活世界、新的生活秩序、新的意义系统。[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4]张澍军,郭凤志.论人学视域的德育目的[J].社会科学战
线,2004,(4):6-8.
[5]张澍军.德育哲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徐兴祥]
ChineseContemporarySocialMoralsCrisis
LUYou-zhi
(EditorialBoard,JilinNormalUniversity,Siping,Jilin136000,China)
[Abstract]
Themoralbeliefisthereligiosityandpursuitofmoralidealanditsvaluegist.Thecrisisof
moralbeliefreferstothesuspicionandthespiritualestateofthelackofbeliefsystem.Todaywehavealreadyinvolvedintothe"moralbeliefcrisis"whichisthemonunderstandingindomesticacademicfield.Butthereexistsdifferentopinionsaboutthecauseofformation.Wecanseebyanalyingallkindsoftheories:Whatthelackofmoralexpressesisjustthehistoricalmediumstatusofmoralbeliefcrisisduringsocialspiritualdevelop-ment.
[Keywords]
thepresentageChina;moralitybelief;crisis;cause;analyse
—90—
范文三: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原因剖析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原因剖析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此时期中国社会群体
出现一些社会道德危机。佛山小悦悦事件就是典型体现。本文从小
悦悦事件出发,简要剖析了小悦悦事件所反映的一些关于中国社会
道德危机现象的原因。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危机;原因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广东省党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常务会议上号召
要深刻“反思小悦悦事件”。面对此,谁给冷漠的旁观找个理由?
似乎人人知病,却难寻症结。中国社会道德危机的出现以及激化,
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双重门”,人际间的信任感缺失,社会病态人
情冷暖世态炎凉,这已成为社会矛盾,成为社会的悲哀已是不争之
事实。从小悦悦事件所反映的社会道德危机,从唯物史观看,具有
社会历史性,即它是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必然出现的状态。诚然,我
们在看待此现实的时候不能失之偏颇,但是另外一方面,面对社会
道德危机的出现,诸如小悦悦事件,应该去深刻剖析其原因,透过
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追根朔源,有果必有因,由果寻因,
追寻中国社会道德危机之“根”,主要有以下及几个方面。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价值认同偏差
“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农业社会
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转变。”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主要特点是新旧体制的交错并存但是又都处于不完整的状态,旧体
范文四:道德危机的社会维度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道德危机的社会维度分析
作者:王匡 贺伟
来源:《科技视界》2013年第28期
【摘 要】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和被逐步西化的教育体制使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社会道德危机。危机地出现和解决必然会推动法律体制的应急与完善,也许,我们可以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大复兴、大发展中来根本改善这种现状。
【关键词】西化;市场经济;传统文化
笔者所认为的道德可以这样解释:“道”是自然规律,是自然对万物包括人类的无言要求,“德”通得,合起来解释的意义是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意就将有所得。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老子用水全面的体现道的含义。它谦和柔顺,甘居卑下,在永恒的变动中表现其善性。[1]可见“善”是道的主要内容。可以说道德随着人类群体的出现而出现,是不成文的,淳朴的并且是每个人默默实施的自身法。道德危机起源于商业危机,其实质是为了避免淘汰并保住现有利益,为了利益采用了有悖于道德与人性手段。道德危机将导致人与人之间缺少基本的信任,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进步。
1 道德危机导致法律的应急产生
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并且是社会道德退步的产物。正是由于诸多行为违背道德,既“善”的要求,法律才不得以将其上升到强制约束的层面,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行。法律是有其滞后性的,只有社会上出现了新情况,这种情况出现次数增多,并具备一定得普遍性同时明显违背社会一般道德的要求并造成了恶劣的后果或给广大公众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的情况下法律才会做强制约束。
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2]现引用如下几条:第二条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并已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张成立。当事人一方起诉请求确认亲子关系,并提供必要证据予以证明,另一方没有相反证据又拒绝做亲子鉴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请求确认亲子关系一方的主张成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二条规定的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发现自己的子女为非己方亲生的情况。可见社会上有些人违背了道德上要求双方忠于婚姻的要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与他人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从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这很明显是违背道德的,即便是在宣扬性解放的西方社会这种情况也是不能被接受的。这种现象在法院实际审判的过程中反复出现,法院处理的时候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有权机关作出了司法解释以解决这一诉讼难题。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遵守传统的婚姻道德规范,那么不会出现非亲生的婚生子女。如果每个人都能正确的对待婚姻。
范文五:浅谈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
浅谈当今社会的道德危机
摘要:文章描述了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点出社会正在面临着道德危机,同时分析了道德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字:道德危机 价值观 法律制度
一、 当今社会的道德现状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可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人们正是通过对道德的把握,来感受社会关系个脉动,识别社会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生存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己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地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道德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它可以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道德是我们社会的重中之重,一旦社会道德出现了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道德问题。以前,大米是没有毒的,馒头是不染色的,猪肉是可以吃的,喝奶粉是不会的肾结石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生是不收红包的,医院是救死扶伤的,撞了人是要送去医院而不是再捅七八刀的,扶了老人是会受到表扬而不是赔款的,做好事是不用带摄像头的,但现在呢?这些问题都出现
了。还有人“吾日三省吾身”吗?
举一个最近发生的事例,2011年的秋天,对于小悦悦来说,这个秋天她见识了人性最冷漠的时刻。两辆车的三次碾压,18个路人的漠视。当小悦悦被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扶起来的时候,已经软的就像一根面条。因为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小悦悦被送到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年仅2岁。写到这里,我心里一阵阵发酸。我不禁发问: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道德生病了吗?以前那种种美好的道德今何在?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温总理呼吁增加道德作为血液,鼓励国民把道德人生的第一课,但我们却看到,在当今的社会,强权、贪污、欺诈盛行;假烟、假酒、劣质产品、劣质食物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谎言、潜规则无处不在,以至你不可能独善其身,甚至到了你要学着去做,道德的底线正在被一次次的降低。无疑,我们正在面临着一场道德危机,一些社会道德正在被人们遗忘甚至是抛弃。
二、 产生道德危机的原因
1、 社会不公平,好人难当
2006年11月20日,南京老太太徐寿兰在公交车站摔倒,彭宇上前搀扶,联系其家人并送其至医院就医。随后,老太太咬定彭宇将其撞倒并向其索赔,双方对簿公堂,最后,法院判彭宇败诉 ??
在这场“摔与扶”的博弈中,道德是个受伤者。于是现在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摆在全国人民面前:面对跌倒在地的老人,你扶还是不扶?我曾拿这个问题问过许多人,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敢扶”,
“扶不起”。多么可悲!我曾看到网上有网友以开玩笑的形式画了一幅扶老人之前的流程图,语气诙谐幽默,但其中却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这个道德沦陷的社会的无奈与不甘,好人难当。
在当今的社会,不公之事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做好事不仅没有好报,还会给自己带来无限的麻烦。在这种的环境下,很多人都选择了“独善其身”,冷漠的对待周围的人与事,久而久之,人们的道德怎能不越滑越低?
2、 世人冷漠,世情薄,不良风气盛行
在今年的10月13日,在杭州西湖,有一人失足落水,周围的国人冷眼旁观,竟无一国人下去救人,最后是一名外国游客下水救了溺水者。有人评价这位救人者,在施救前为什么没想过后果。这里所说的后果是就是被讹诈,或者被诬陷。这位外国游客没有接受过我们国家的道德熏陶,也没有学过精神文明建设,但她却用行动向我们展现道德的光辉。与之相比,周围国人的举止让人心寒。
我们中国很多人崇尚所谓的“理智”,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奉为金科玉律,什么“道德已经过时了”,“雷锋是傻子”的言论不绝入耳。世情薄凉,做好事助人为乐的被讹诈,帮人抓小偷的被小偷团伙围殴很多人看热闹,看人跳楼有人喊快跳,看到别人下河救人有人就把救人者的东西偷走了,在楼群里喊一声抓强盗啊!全楼的灯立刻就关了。甚至有些人还沾沾自喜,说这叫为人处世的“智慧”,多么可悲!如果所谓的“理智”是冷漠,所谓的“智慧”是薄情,那么要之何用?道德就在这种所谓的“理智”和“智慧”中离我们越来
越远。
不良风气的的盛行也是导致道德危机的原因之一。俗话说,要明是非,知道义,过有思的生活。如果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助长不良风气,以行恶为乐,那么谈何道德?
3、 错误价值观的横行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价值观的内容,一方面体现为价值体现,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是光荣还是可耻的评价标准。如果一个人或社会的价值观是错误的,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很多道德的问题,都是利益在作怪,是错误的价值观在横行导致的。马克思曾说过,如果有3倍的利润,资本家就敢冒上绞架的危险。如今,拜金主义,唯物质主义,金钱至上论是很多人价值观的体现,他们不再以道德英雄为榜样,取而代之的是财富英雄或世界大富豪。他们笑贫不笑娼,笑贫不笑偷,一切以钱为标准,以拥有金钱和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价值。为了钱,他们就把自己的道德和良心贱卖了,甚至不择手段,多么可悲。
有人说,目前中国的情况是经济催生道德的堕落。现在国民经济逐年上升,道德逐年,正好成反比,到处都是拜金主义。我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的繁荣与便捷、自由与进步等“市场红利”的同时,道德却在不停地下滑。例如,什么钱都敢赚,什么钱都要赚,只要能赚到钱,就可以不择手段,连道德都可以抛弃。但在另一方面,却想
尽办法来偷税漏税,压低或者克扣员工的工资等等。在这样错误的价值观横行的社会,道德又能好到哪里去, 我们又岂能不面临着道德危机?
4、 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法律是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的行为规范,它在约束公民行为的同时又在保护着公民。它能给人们带来一种约束感和安全感。 要想拥有良好的道德体系,必须先拥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把社会上的许多道德问题用法律加以约束,使之合理化和规范化。如果法律制度不完善,就会被一些投机分子钻了漏洞,于是一系列的道德问题就产生,于是有了 “撞伤不如撞死”的说法。
比如医生收红包问题。如果只是一个医生收红包,那只是该医生的道德问题,但是医生收红包问题演化为全国都在普遍的收红包却没有受到或很少受到制裁的问题,那责任不仅仅在与医生的道德沦丧,还在于法律的不健全。正是因为收红包得不到法律制裁才纵容更多的医生去收红包。医生收红包问题在今天的中国成了一个人所共知的现象,但仍然不见法律的行动,这不仅仅是中国道德的悲哀,更是中国法律的悲哀。
再比如,扶摔倒老人的问题。这个现象中暴露的主要问题是恻隐之心的道德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是法律的不完善问题,一旦诬陷行为得不到法律的惩罚,则会给更多投机者提供投机的机会。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能随便去扶摔倒的老人,以至于有老人摔倒了却不见人扶,这是恻隐之德没有受到法律保护所引发的结果。
三、 如何解决道德危机
1. 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绝对的公平,但这个社会必须要有相对的公平,比如奖善惩恶,比如劳作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一个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那么请不要谈什么建设道德社会,因为不公平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
要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需要每个公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公民方面,要敢于抵抗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不要同流合污,更不要把不公平的事施加给别人;政府方面,要通过完善法律来减少不公平事情的发生,杜绝特权阶级和官本位思想,同时,政府还要实现资源再分配上的公平。如果能够营造一个公平的社会环境,那么许多道德问题就会随之而消失。
2. 建立起温暖的社会主义社会,抵制不良风气
要建立起温暖的社会主义社会,抵制不良风气,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职。为官者必须讲官德,只有清正为民,才能赢得信任,造福一方;为人师者必须讲师德,只有言传身教,才能受人敬爱,琢玉成器;经商者必须讲商德,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的市场,长远发展。只有人人都修身自律,不良风气从何而来?
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怀;少一些虚伪,多一些真诚,充分发挥人性的优点,展现人性的光辉,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样的社会,怎么会不温暖,怎么会有道德危机?
2. 政府引导人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要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政府应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来引导人们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控制社会上价值观的主流,把人们带出唯物质主义的泥潭,引导社会道德的回归。
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典型的道德模范,推行正确的价值观,抨击社会上的错误价值观来呼吁和引导人们道德的回归。此外,政府本身的行为也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一些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高于一切的错误做法,应该被鄙弃。只有上梁正,下梁才可能正。
3. 完善法律制度
道德如花朵,制度是土壤,制度缺失,必然导致道德危机。只有完善法律制度,用法律制度建起道德建设的“防风墙”,才能解决道德危机,让行善的火炬不息,让为恶的习气难入,还世间一片清明。 完善法律制度,就要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加快立法,奖善惩恶,凭法律的威慑力让道德走的更远,加强“诚信工程”的建设,确立个社会阶层的道德规范制度。在执法方面,要有法必依,加强执法力度,有恶必惩,杜绝官恶勾结,让官为恶护航的现象。同时,让执法透明化,加强媒体的监督力度。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世俗道德危机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