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以《香菱学诗》为例,评价人物形象
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以《香菱学诗》为例,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 以《香菱学诗》为例,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学会分析人物性格。
、 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学会由外到内、全面客观评价人物形象。 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看过《红楼梦》吗,全书规模宏大,结构谨严,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
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
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
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同学们对书里哪些女子印象比较深
刻,林黛玉 薛宝钗 贾元春 贾探春 史湘云 妙玉 贾迎春 贾惜春 王熙凤
贾巧姐??????
尤为可贵的是,曹雪芹提出了尊重女性、提高女性地位的新思想,并且歌颂了女子
的多才多艺,赞扬了女子反迫害反虐待的斗争精神。所以有人评价说“《红楼梦》既是
女性的悲歌,又是女性的赞歌”。他曾这样写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子,
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把女子提高到比男子更高的地位。推崇女子,鄙弃
男子,这就把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地位颠倒过来,对“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
伦理纲常是一个猛烈的冲击,充分体现出曹雪芹反对封建礼教的超人勇气和远见卓识。
(出示判词猜一猜)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
1、林黛玉和薛宝钗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2、史湘云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判词: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3、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
4、香菱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出示课题:
二、 以《香菱学诗》为例,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评价人物形象
1、 你认为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苦志学诗, 精华灵秀,悟性极强: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拿了诗回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
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连房
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写
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现”,甚至梦中喊出:“可是有了,难道这一
首还不好,”
作品通过香菱苦吟诗词最后终有所成的描写,刻画了香菱执著、勤奋、刻苦、认真的性格特征,表现了作为一个青年女性香菱应该具有的青春朝气和高雅情怀,表达了她对理想世界的不懈追求。
香菱性格:执着刻苦 苦志学诗 悟性极高 精华灵秀
方法导航(一)正面描写 动作 语言
神态 细节
侧面烘托 其他人对香菱的看法
2、 你对香菱的印象如何,你将如何评价她,(知人论世:结合人物的身世背景)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香菱是一个从官宦小姐沦为奴婢的悲剧人物。她有着不幸的命运:从小遭受灾难,
被拐卖,又被呆霸王薛蟠生拖死拽弄到家里,终于沦为诗妾,受尽凌辱和折磨。薛皤遭
打外出后,香菱住进了大观园,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这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特别是
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
方法导航(二)评价人物:
全面客观 (从身世言行到内在精神品质)
评价香菱:心性脱俗 命逝凡尘
三、 拓展:阅读《鲁智深大战野猪林》片段,分析鲁智深的性格,对其进行评价 从分析性格入手,评一评鲁智深
2
有人说,鲁智深性格暴躁、行事鲁莽,你认为呢,
话说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 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 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 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 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 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到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 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依前背上包裹,提了水火棍,扶着林冲。 又替他包裹,一同跟出林子来。
师生品味鲁智深的语言、行为,评价鲁智深:武艺高强、嫉恶如仇,但又粗中有细、智勇双全,义薄云天,对朋友肝胆相照的英雄形象。
小结:评价人物形象,要全面客观,以分析人物性格为抓手,从人物的言行探究其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人物做出客观实在的评价。
四、作业
课外阅读《红楼梦》,选一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做简要评价。
附板书:
人物形象 方法导航(一)
3
香菱:苦志学诗 正面描写 语言 动作
好学刻苦 神态
悟性极高 侧面烘托
(二)
评价:心性脱俗 全面客观
命逝凡尘 从外到内
(从身世言行到精神品质)
备课材料:
附其他判词:
2、贾元春
画: 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3、贾探春
画: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5、妙玉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
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6、贾迎春
画:一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
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7、贾惜春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8、王熙凤
4
画:一片冰山,山上有一只雌凤。
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9、贾巧姐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10、李纨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11、秦可卿
画:高楼大厦,有一美人悬梁自缢。
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副册判词
又副册判词
13、晴雯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14、花袭人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林黛玉:
由于特殊的身份和遭遇,林黛玉固然有孤高自许,似乎别人很难与她接近的一面。林黛玉看似冷峻,实为热情。林黛玉是一定会把你当成知心的朋友的,与你以心相交,坦诚相见,热情相处,胸无芥蒂,她对薛宝钗的理解和感激,她和史湘云、妙玉成为知心的诗友,不是很能说明这一点的吗?香菱自小孤苦,连自己的真实姓名都不知道。她本为千金之贵,却被人贩子拐卖,又遭冯渊之变,后来沦为“呆霸王”薛蟠之妻。不论是在薛家,还是在贾府,香菱都不可能有什么地位的。但是,林黛玉并没有嫌弃香菱,而是向她伸出热情援助之手。于是当香菱提出要请林黛玉教她做诗时,林黛玉毫不推辞,欣然接受,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教得起你。”一下便破除了香菱的顾虑,使她敢于向林黛玉认真地学诗,并且最终使香菱学会了
5
如何做诗。林黛玉作为一位贵族小姐,能够这样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向地位很低的初学写诗的香菱传授经验,并且还认真地教,毫不保留,这一点是极其可贵的。在地位又低、才气又平的香菱面前,林黛玉这位贵族千金没有一点架子,从未摆出什么威严,这本身已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何况林黛玉又对香菱悉心传教,无私培养,循循善诱,这种“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人师品德,尤为难能可贵,更令人赞叹不己。
林黛玉性格:热情 富于同情心 以心相交 坦诚相待
评价:外表孤高 内心火热 坦诚直率 心无城府
四、薛宝钗
三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小说也很真实地刻画了薛宝钗的性格特征。薛宝钗虽说诗才出众,在大观园的诗会上也经常夺魁,但她却因思想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总认为写诗作赋这并非是女子的正业。她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总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封建淑女的形象。如第六十四回,当听到贾宝玉说要把她们闺中的诗写在扇面上时,薛宝钗便说:“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馀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这已把薛宝钗的思想表白得非常清楚了。她虽确有诗才,并且也作诗,但她毕竟认为这些词“不过是闺中游戏”,无关紧要,“可以会可以不会”。在第四十二回中,薛宝钗还曾亲自开导林黛玉说:“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作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薛宝钗对自己和林黛玉这样的贵族小姐尚且如此看待,那么地位低下身份卑微的香菱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身边虽有诗情才思毫不弱于林黛玉的薛宝钗,香菱仍不能得到薛宝钗的指点和帮助,她只好舍近求远,去向林黛玉拜师求教。这样的描写便有力地反衬出薛宝钗在思想上的因循守旧,可以看出薛宝钗的确是自觉地用封建礼教思想来约束自己,以求得人格完善,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封建淑女。再者,薛宝钗外表看起来给人们的突出印象是稳重平和,温柔敦厚,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大得下人之心。但是薛宝钗到底还是一个“冷美人”,她的内心是“冷”的,骨子里是非常高傲的,一般的人她根本不放在眼里。薛宝钗能够以和自己作伴的理由把香菱带进大观园,香 菱既能够见到大世面,开阔了眼界,又能够在温馨祥和的环境中与大家相处,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香菱如果再去学写诗,这在薛宝钗看来,无非是“得陇望蜀”,是得寸进尺,她薛
宝钗怎么会再去亲自教导香菱学诗呢?而香菱学诗不来请教近在咫尺的薛宝钗,这说明香菱对薛宝钗还是不太敢接近的,不得不采取敬而远之的做法。这也进一步说明薛宝钗是具
6
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威仪的,也反映出薛宝钗和香菱之间还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就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而这切又有力地反衬出林黛玉的平易近人,待人诚恳,与人友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尊卑的等级和高下的界限,让人感到林姑娘的温暖和可亲。尽管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但毕竟是太冷了,冷得几乎让人不能走近她。还有,薛宝钗对香菱苦志学诗不仅不能理解,而且还常常进行打趣取笑,甚至对她予以嘲笑讥讽。香菱为了学诗,苦读诗书,乃至于茶饭无心,坐卧不宁,薛宝钗便笑话她说:“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你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呆子了。”认为因学诗读诗,香菱已是呆上加呆,成了一个真正的呆子了。香菱冥思苦想,呕心沥血,惨淡经营,终于做出第一首诗来,请薛宝钗看一看,以便得到她的指点,而薛宝钗非但不鼓舞,而且还说什么:“这个不好,不是这个作法。你别怕臊,只管拿了给他瞧去,看他是怎么说。”把身边的香菱愣是又推给了林黛玉,无奈香菱只好再次去请教林黛玉。香菱写诗入了迷,薛宝钗便不无讽刺地说:“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都是
颦儿引的他!”“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毛病来呢。”显而易见,薛宝钗对香菱学诗,非但不肯定,不支持,不鼓励,反而是不断地去挖苦,去嘲笑,去讥讽。而这同林黛玉全心全意而又耐心细致地教香菱做诗相比,恰好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二人在思想性格上的差异甚至对立,从中亦可窥出一斑。作者虽然用的是白描手法,寓主观情感于客观描写之中,但是读者是完全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林黛玉、薛宝钗二人所持的不同情感和态度的。薛宝钗不仅对香菱苦志学诗不能理解,不断予以讥讽,而且对史湘云同香菱大谈诗歌之事也很不满。薛宝钗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说不守本分的。一个香菱没闹清,偏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史湘云忙问:“是哪两个?”薛宝钗笑了笑答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这里薛宝钗说的虽是带有调侃意味的话,但毕竟她是把学诗和谈诗的香菱和史湘云分别说成是“呆”和“疯”,从中足可以看出薛宝钗对女子学诗是持何等轻蔑的态度,这也说明薛宝钗思想受到封建意识戕害是何等的深重。四在“香菱学诗”这一情节中,作者也没有忽略对史湘云性格的刻画。小说中写道:“如今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作诗,又不敢十分罗唣宝钗,可巧来了个史湘云。那史湘云又是极爱说话的,哪里禁得起香菱又请教他谈诗,越发高了兴,没昼没夜地高谈阔论起来。”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史湘云是如何地爱诗,如何地喜欢谈诗,如何地善于帮助香菱这样的女子学诗。再从薛宝钗上述那番用来打趣史湘云的话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史湘云对古代一些大诗人的艺术风格也了如指掌,常常可以如数家珍地
7
说出来,可见其对中国古代诗歌和诗史见识之高,阅读之广,体会之深。不是吗?直至今日,我们常常还喜欢用“沉郁”、“淡雅”、“绮靡”和“隐僻”来分别形容杜甫、韦应物、温庭筠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风格。作者曹雪芹把他对这四位著名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的准确概括,通过“香菱学诗”的情节,借助于对史湘云形象的刻画,巧妙而自然地表现出来了,既表明作者对史湘云形象的赞美之情,又把作者自己的诗学修养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应该说更耐人寻味。这样来表现史湘云是非常可信的,因为这和史湘云一贯的性格特点是吻合的。史湘云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大笑大说”,坦荡直爽,毫无顾忌。小说中作者多次表现她这种性格特征,使她特有“大笑大说”的情景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之中。史湘云不仅风流倜傥,而且才气纵横,她在诗思诗才上,并不一定就比林黛玉和薛宝钗逊色,她很有名士风度,也很有诗人气质。小说借“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把史湘云这两大特点,都淋漓尽致、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使这一艺术形象
更具艺术魅力,丰富了中国古代女子的人物画卷,令人耳目一新,拍手称赞。五曹雪芹通过“香菱学诗”这一情节,还展示了林黛玉在诗学上的渊博知识和高深修养,也展示了初学写诗者香菱对如何阅读诗歌和写作诗歌的初步认识和切身体会,这不仅对刻画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8
范文二:《香菱学诗》中的人物关系
《香菱学诗》中的人物关系?
马鞍山市第一?中学 初三(5)班 石玥
香菱是《红楼梦》中作者用重笔?刻画的女子之?一,虽说《红楼梦》中的女子多半?是凄楚的下场?,但香菱却与那?些女子不同。她不是小姐,也不是丫鬟,她只是个侍妾?,算得上“边缘人”,她是封建社会?中的“半个人”,是低人半头又?高人半头的“半个人”。 她三岁被人贩?子拐卖,十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好不容易盼来?一个真心爱她?的冯渊,却被自己的美?貌所误,无奈嫁给了“呆霸王”做妾,整天忙得团团?转。倘若不看灯火?节,她应是和那些?女子一样金贵?的大小姐啊~终于那么一天?,薛蟠外出经商?,她得到了短暂?的解放。
短暂的一生中?,也只有区区十?几天最过得快?活的。她可以读诗了?,她终于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她爱诗,于是去潇湘馆?找黛玉求学。黛玉是真诚的?,她将自己全部?所学倾囊相授?与香菱,却什么也不图?;她帮香菱找书?,只为给香菱验?证一句诗的来?由。黛玉在信封“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是异类,她不光爱读诗?,还能作诗,她比只吟了“未若柳絮因风?起”就被称作才女?的谢道韫要强?多了。香菱是聪慧的?,她找对了师傅?,只愿自己能长?住在大观园,有那么些时间?做自己所爱。但宝钗却不这?样认为,她是封建社会?中另一个典型?的悲剧,她被禁锢住了?,满脑子封建思?想,长得极为标致?,但身上到底还?是散发出一股?腐朽的气味。这女子是贤淑?的,是当
时人们心?中最合适的妻?子。她善良,但这善良却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她能将香菱照?顾得极为细致?,却嘲弄她是一?个“呆子”,因为她正在学?诗。诗应由男人们?来做,女人家家做什?么劳什子诗,学女红去吧,难道不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吗,偏偏她喜欢的?宝玉不爱功名?。看《红楼梦》时,宝玉的一句“女人为水,男人为泥”让我记忆犹新?,又偏偏三毛说?了一句“水和泥捏成神?仙眷侣”这样的话又恰?恰印证了《红楼梦》——林妹妹爱哭,宝玉又是一个?浊性子的人,在宝玉眼中,女子要比男子?更有清新的气?质,因此,女性更应被尊?重。可宝钗又吃醋?了,她那句“都是颦儿引的?他”带有明显的“火药味儿”,但是黛玉又是?一个伶牙俐齿?的人,一句话就可以?把人驳得哑口?无言。这也证实了黛?玉确实没有宝?钗那样招长辈?待见:谁家长辈不喜?欢温婉且合自?己意的女子当?儿媳或孙媳呢?,就算黛玉和宝?玉么情投意合?,那也只是他们?眼中的“儿戏”罢了,“木石前盟”又怎么比得上?“金玉良缘”呢,
看央视版的《红楼梦》,那夜,香菱被人叫去?做事,她匆忙放下手?中的书,烛光摇曳,只看见那是朱?淑贞的《断肠集》,后来便没看了?。我知道,那晚香菱就要?死了,她的生命,就像桌子上已?燃了一半的红?烛,不停滴被迫滴?蜡,烛光已是微弱?。但她临死之前?,恐怕不会忘记?大观园,不会忘记“平仄承转”之间的幸福吧?,
范文三:《香菱学诗》
一、导语设计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二、介绍有关的文化常识
1、关于作者
曹雪芹名霑,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家从清代初年起至曹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祖上深得康熙帝的信任。到雍正初年,其父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职;一年后被抄家。待到乾隆即位,父亲被起用,家道稍稍复兴。到曹雪芹二十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曹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就靠卖画维持生活。在这期间,他花了十年时间写成巨著《红楼梦》。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鄂所续。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凌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三、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及文学常识。
需积累的词语:
起承转合以词害意诲人不倦精血诚聚穿凿
需积累的文学常识: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2、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四、精读课文,突破重点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明确:
1、香菱学诗的过程可以有多种表达,有四分法:读诗、悟诗、谈诗、作诗;有三分法:拜黛玉为师、品味王诗、边读杜诗边写诗;有二分法:黛玉指导读诗、香菱练习写诗。
2、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
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3、第一首只说月儿美丽又明亮,可供观赏。诗意浅显,了无韵味;用词陈腐,堆砌前人咏月辞藻;无真情实感,无新意。
第二首只说月色很美。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较前一首有进步,但有些淡而寡味,不耐咀嚼。
第三首“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句句写离别。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对离愁这种深沉的感情的抒写,那第一首是肤浅的,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是实的,意境真切,余韵悠长。
一、赏读课文,学习作者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教师提示:曹雪芹是横绝千古的天才,他善于运用细腻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红楼梦》中400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个个音容笑貌有别,性格鲜明独特,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美感。
1、学生筛选描写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2、聚焦侧面描写,体会人物形象的丰满、生动。
学生解读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二、思读课文,质疑问难,互动探究
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作者倾注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提示:
作者热情讴歌了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香菱这样的女子,竟和极端粗陋鄙俗的薛蟠生活在一起.而且受他的凌辱,香菱的境遇着实让人同情。封建社会扼杀人才的本质由此可见一斑。
三、课堂小结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四、布置作业
1.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
2.填空。
(1)《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2)《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3)《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4)《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范文四: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教学设计
利辛中学 李盼盼
教学目标:
抓住“苦”与“笑”,朗读涵泳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悲剧意识。
教学重点:
把握香菱学诗的苦,体味香菱的“笑”。
教学难点:
探索曹雪芹塑造香菱的主旨,了解《红楼梦》的社会意义。 教学设想:通过分 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体会她学诗的“苦”,明确这是一种“辛苦”,那么香菱自 己感到学诗苦吗?由此引出对香菱的 “笑” 的品析。 香菱的笑在表面上是 “欢笑” , 但通过了解她的身世, 结合课后赏读第三稿的诗, 分析香菱的希望与梦想, 初步 感受香菱的悲苦。 通过比较香菱梦中学诗的快乐自信, 和现实生活中的遮遮掩掩, 探究其原因,进一步体会香菱的“苦”,“凄苦”。最后再分析宝钗的话,明白 这种“不平等的关心”,深层次的体会香菱的“苦”。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学习语 文的方法:品文,品人,品社会。再由“香菱判词”推出香菱的结局,把握作者 对她的情感。 最后,课件出示红楼女子的悲剧结局,深刻灵魂作品《红楼梦》 的悲剧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红学大家周汝昌曾经说过, 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 《红楼梦》 , 才爱读 《红楼梦》 , 因为这部书里有一生所需要的知识, 最能测出一个人的阅读能力, 我希望同学们 能在课下好好读读这本书。今天我们就从《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走近《红楼 梦》。(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了解香菱学诗的经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1、香菱来到大观园后是怎么学会作诗的呢?
2、我们用三个词语概括:读诗 论诗 写诗
3、读诗、论诗、写诗,概括了香菱学诗的过程,正因为这个过程,这篇课文的 题目才叫“香菱学诗”。
(二)再次体验香菱这个人物,理解这是一个美丽的女孩。
师:香菱是怎样学诗的呢?请找出来,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找到的是“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说明她废寝忘食。
生:我找到的是“茶饭无心,坐卧不定”,这写出了她废寝忘食。
生:我找到的是 “至晚间, 对灯出了一回神, 至三更以后, 上床卧下, 两眼鳏鳏” , 这里写出了香菱学诗学到很晚。
生:香菱把诗拿给黛玉看后,黛玉说不怎么样,她就“耳不旁听目不别视”。 生: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 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这里写出了香菱学诗学到了痴迷的程度。
生:第八自然段“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做不出,忽于梦中得了 八句”。
生: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 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证明香菱学诗废寝忘食。
师:到什么程度了?
生:快要疯了。 (强调“废寝忘食”)
师:这些句子说明香菱学诗学得很苦,真是到了废寝忘食,快发疯的地步。
(三)细品香菱的三处笑,更深地把握香菱的美。
师:我们觉得香菱学诗很辛苦,香菱自己觉得苦吗?
生:第二自然段写“香菱笑着说”,说明她乐此不疲。
生: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 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这说明了香菱非常渴望学习。
师:香菱这个时候是什么表情啊?
生:笑。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这个香菱啊,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表情, 是什么?
生:笑。
师:(板书:笑)作品中写她的“笑”就有十五次。那我们现在就通过其中的 三处来看看香菱。(课件)
先看一笑:
1、香菱听了,笑道:“既是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本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 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课文第 2自然段)
生:第一句话写出了香菱是个好学的人。夜里还要回去念几首。
师:“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的“就”字能够看出香菱怎样的心思? 生:急切地想读书,好学。
再看二笑:
2、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课文第 3自 然段首)
生:第二处笑表明她有了自己的见解,才学了这么几天诗就有这样的见解,也 可以看出她很聪明。
师:难怪林黛玉要说她“是个极聪敏伶俐的人”。
古人云: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三笑倾我心。香菱迷住你们没有呢?
再看三笑:
3、 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香菱很自信。
师:通过这三处笑的品味我们看出了这是一个自信、好学、聪明、执著的女孩 子。同学们再来把这三处笑读一读。哪些同学自告奋勇?
师:外人觉得香菱学诗苦,但是她自己却乐在其中、乐此不疲。你们知道香菱 有怎样的身世吗?
(四)补充香菱的背景,体会香菱的悲。
师:同学们只知道了,香菱是一个婢女,身份很低。下其实香菱还有不寻常的 的身世。(出示幻灯片:香菱身世)
香菱,本名甄英莲(偕音真应怜),是甄世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节被骗子拐 走,长大后被薛蟠买去做妾。并给她改名为香菱。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 空。 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 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 环境的变化 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 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五)走入诗歌,切实感受香菱内心的悲苦。
师: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既然她是一个身份不高的婢女,而且她身边的 人也不是都欣赏她学诗,那么她为什么如此痴迷地想学诗呢?
师:我想我们能从香菱的第三首诗中找到答案的。请同学们结合课后第三题看 看香菱的诗有香菱自己的影子吗?诗中表达了香菱怎样的希望?我们分四人小 组先讨论一下。
(幻灯片出示香菱作的诗,生齐读)
精华欲掩料难应,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员?
课下注:诗的主旨是写离别之情。首联写月光及月的形态,颔联写月下之景, 颈联写思念亲友之情, 表达了作者的孤单感觉, 尾联写嫦娥应该扪心自问, 怎么 不让人团员,归结全诗的主旨。
师:经过大家对诗的分析,我们体会到了香菱的心灵。香菱是通过这首诗来宣 泄自己的苦,通过这首诗来肯定自己的才华,她想通过这首诗来赢得人们的尊 重。但是香菱只能通过诗来倾诉,只能对着月亮倾诉,这恰恰也写出了她的悲 苦啊。现在我们再一次朗读一遍这首诗,像香菱把自己融入月亮一样把自己融 入这首诗中。
(六)用香菱矛盾的“笑”看香菱所处的生存环境,初步体会香菱的悲。
师:香菱是这这么一个笑着的女子,她如痴如醉地学诗,在梦里也在想着写诗。 课文第八自然段写道:“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 一首还不好?’”这个笑让我们看出了对于学诗,香菱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自信 的。
师:在现实中的香菱是怎么表现的呢?第三自然段的,香菱笑道:“姑娘何苦 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玩罢了。”这里,你又能品出什么来?梦 里那么快乐自信,醒时又遮遮掩掩以“学着玩”为托词,同学们,请结合香菱 的身世谈一谈,这是为什么呢?
生:香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丫鬟,没有必要学诗,也不应该学诗。
生:香菱怕别人笑话她,不知本分。
师:我觉得作者在这里写香菱的笑是来衬托香菱悲惨的一生。香菱在这里笑, 是苦笑,笑中夹杂着无奈、悲苦和凄凉。
师:香菱对于自己的希望,托词是玩儿的。作为与她亲近的薛宝钗对于香菱学 诗的态度是怎样的呢?请看第四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宝钗道:“何苦自寻烦 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 弄成个呆子了。”
师:宝钗说“何苦自寻烦恼”,这是什么意思?
生:她的言外之意是香菱作为一个丫鬟,没有必要学诗,也不应该学诗。 生:薛宝钗很看不起香菱,觉得她作为一个丫鬟,没有必要学诗,只要做好自 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师:宝钗是出于对香菱的关心,才那样说的。但这关心体现的并不平等啊。世 态炎凉往往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中体现出来,我们要学会这样去品文、品人、品 社会。
(七)探寻曹雪芹“以笑写悲”的写作手法,感受香菱的悲剧美。
师:既然香菱这么苦,为什么在文章中她总要笑呢?谁来解决一下?
生:以笑来衬托她的悲。 (板书:以笑写悲)
生:曹雪芹把香菱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 如果香菱整天因为这个困境愁眉苦脸, 就不能更好衬托出她的悲来。而她老是这样笑反而让人能感受到她内心的凄
苦。
生:我觉得写香菱笑比写香菱哭更让读者难受。 因为香菱如果是一个遇到困境自 己就很难过的人, 令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柔弱的女孩。 但写她微笑着去面对, 反而 会更让人怜惜她。
生:香菱的身份是一个丫鬟,她很孤独、很凄苦,她所有的苦都无处倾诉,所 以她只能苦笑,把所有的痛苦都放在心里。
师:所以这个笑可能更写出了她的苦。同学们的看法和一些研究《红楼梦》的 专家的观点相同。有学者说: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写“悲”,香菱笑得 越多,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越能让人感叹其身世之苦。
(八)探寻香菱的结局,从曹雪芹的创作手法上来感受香菱的悲剧。
师:现在,如果同学们是作者,你们会给香菱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生:我觉得像这样一个又聪明又坚强又乐观的女孩子, 理应得到一个她所渴望的 美满结局。
师:同学们心中充满了对香菱的同情,所以都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局。作家为香 菱的命运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师:其实,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女子时都写了她们的判词,判词往往隐含 了人物的命运。我们来看看香菱的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生:第一句暗示了香菱的名字,第二句暗示了香菱的遭遇,第三四句暗示了她 的结局。
师:“两地”是两个土,加一个“木”是“桂”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香菱 是怎么死的?
生:被夏金桂害死的。
师:一个美丽的女子将被活活地害死,真是太悲太苦了。 (板书:苦)那么曹 雪芹对香菱这个人物寄予了怎样的情感呢 ?
生:怜悯、同情。
师:大家还记得香菱的本名吗?
生:“甄英莲”是一个谐音,意思是真的应该怜惜。
(九)拓展视野,更深地领会《红楼梦》的悲剧意识。
师:香菱的原名叫甄英莲,读起来就是“真应怜”。(板书)作者不管是写她 的笑还是写她的苦、她的悲,都对她寄予了真正怜爱的情感。在《红楼梦》中, 应该叹息的,又岂止是香菱一个呢?晴雯,一个美丽、爽朗的女性,只因为生 得美而遭人嫉恨,最后被赶出 大观园,悲惨地死去;尤二姐,美丽善良,被贾 琏占为小妾,最后被王熙凤害死;鸳鸯,美丽能干,很多人打她的主意,但她 誓不嫁人,最终难逃魔掌,只能悲惨自杀。在这些美丽的红楼女子身上,曹雪 芹都寄予了无限的同情。所以每次看到香菱的“笑”,我的内心都在滴血。让 我们再一次来感受香菱的笑吧。(教师配乐朗读,再现香菱的笑容。)
附板书:
《香菱学诗》
怜
苦吟诗
笑 聪明、执著 苦
吟苦诗
范文五:香菱学诗
《香菱学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中有关香菱的描写,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通过仔细研读文本和交流研讨,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到学习方面的启示。
3、通过交流研讨,学习香菱学诗时展现的求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一、文学常识
1.关于作者
曹雪芹 (约 1724~1764) ,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 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 。康熙二年 (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 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 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 一共约 60年。 康熙帝非常 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 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 曹撷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 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 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 (1763)秋冬之间。雪芹 唯一的儿子病死, 他因伤感太甚, 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 《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 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关于《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 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 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 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 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 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 关于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 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 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 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 快便被折磨死了。
曹雪芹的密友脂砚斋对 “香菱学诗”这一情节有过一段分析:“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 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云黛,贤惠不让袭平。 ”
4.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 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腻烦() (2)颦儿() (3)缚住() (4)抠土() (5)画缯() (6)沁芳亭() (7)摩诘() (8)应玚() (9)墟()里 (10)胡诌() (11)暧暧() (12)鳏鳏() (13)怔怔() (14)诲 ( ) 人不倦 (15)笑吟吟()
2.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合作探究一
人物是小说的重点,是作者传达心声的必需,关注人物,我们就会与作者贴得更近。请读一读 课文,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我认为香菱是个 的人,从哪里能看出?此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方法点拨 :
1、人物描写的方法
如:正面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 、侧面描写
2、作用
(1)外貌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状态或性格
(2)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精神品质等。
(3)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四、合作探究二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五、质疑探究
香菱,一个侍妾,为什么要痴痴地学诗?试着从她的咏月诗中体会一下。
香菱的诗有香菱自己的影子吗?诗中表达了香菱怎样的希望?
咏月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
何缘不使永团圆
六、拓展延伸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从曹雪芹对香菱的判词中,你看到香菱最终什么样的结局?
七、测评反馈
香菱学诗的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发?
八、兴趣作业
阅读《红楼梦》中下列与香菱有关的回目,以《我眼中的香菱》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第 4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 48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 62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 80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香菱学诗》教学实录 汪雅虹执教 王玲整理 课前热场:“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第二次见 面,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可得告诉我真心话,行吗?是玩好, 还是上课好?”学生说:“玩好,因为玩的时候无忧无虑,特别放松。 ”老师:“我相信这绝对是 真心话!那上课好不好啊?”有学生说:“上课好,上课可以学到知识。 ”老师:“我提个建议, 今天我们上课,就把玩的时候那种状态带到课堂学习中来,争取既放松心情,又能学到知识, 好不好?” 学生说:“好! ” 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哪篇课文? 生:《香菱学诗》 。 师:它是哪部小说的节选? 生:《红楼梦》 。 师:今年的 5月 31日有一位杰出的红学大家去世 了,他就是周汝昌先生,他曾经这样评价《红楼梦》 ,他说《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 往今来、 绝无仅有的 “文化小说” , 具有最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只有最有智慧的人才能读 《红 楼梦》 。今天我们就要集合大家的智慧,通过对《香菱学诗》这个经典片段的学习来走近《红楼 梦》 。 预习检测:师:昨天老师布置了任务,嘱咐同学们要认真细致地预习课文,下面老师就 来考考你们,先请你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课文内容。 生 1:香菱学诗。 (有学生笑) 师:这位同学仅用了标题中的四个字,就把主要人物和情节全概括了,言简意赅,非常棒! 师:请 同学们看大屏幕, 在老师给出的这段话中的每个括号内填上一个动词, 使它符合课文内容。 屏 显:跟随宝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下决心()诗,于是拜黛玉为师,并在其指导下和众人的鼓 励下开始 () 诗, () 诗, 最终能够自己独立 () 诗。 生 2完成填空, (学、 读、 论、 作) 师:填写非常准确,这段文字写了什么内容? 生 2:这段文字概括了香菱学诗的全过程。 师:我 们都知道: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一种文学体裁,简单了解了文章的情节内容后,今 天我们学习的重点就是走近香菱这个人物,了解香菱。 初识香菱:师:香菱学诗,这个姑娘 为什么要学诗?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香菱自己的话来回答。 生 1:老师,我找到了!香菱笑 道:“姑娘何苦打趣我,我不过是心里羡慕,才学着顽罢了。 ” 师:她“羡慕”什么? 生 1:她羡慕大观园里姑娘们的才情, 所以要学诗。 师:在这句话中香菱说自己学诗的态度是什么? 生 1:顽 。 【板书:顽】 师:大家注意这个“顽”字,其实是哪个 w án 字的意思? 生集体 答:玩耍的” 玩” 字。 走近香菱:师:香菱自己说她是学着 “顽” , 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 生 集体摇头,表示不同意。 师:那你们认为香菱学诗是什么态度,请到文中找到相应的依据,然 后发言交流。 生 1 :“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 ” 师:香菱是到了大观园后心血来潮, 突发奇想要学诗的吗? 生 1 :不是, “常弄”说明她平常就喜欢诗歌, “旧诗”说明书都被她翻 烂了, “偷空儿”说明她经常忙中偷闲,注重自学。 师:日常生活爱自修的香菱。 生 2 : 香菱 说:“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说明香菱抓住一切机会虚心向黛玉等人请 教,和他们交流学诗的体会。 师:遇见良师多请教的香菱。 生 3 : 老师,我找了这一句:“香 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 也不睡。 ” “诸事不顾” ,体现香菱只顾读诗,别的事情都不管了,特别专注。 师:那把这个句 子中的“一首一首”换成“一首首”行不行? 生 3 :不行, “一首首”就有一种读得很快,囫囵 吞枣的感觉, “一首一首”强调了她读得细致、认真。 师:你能将香菱这种细致、认真读出来 吗? 生 3再读此句。 师:你的朗读很到位! 生 3 : 老师,我还找到一句, “至晚间对灯出了 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 “鳏鳏”是眼睛长睁不 闭,忧愁失眠的样子,说明香菱一心想着作诗,无法入眠。 师:这个词抓得好,特别形象。另 外,老师补充一下,这里的三更是夜里 11点至凌晨 1点,三更后才躺下,到五更,即凌晨的 3点到 5点钟才睡。这里是全心投入废寝食的香菱。 生 4:“香菱听了,喜的拿回诗来,又苦思 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这里,我读出了香菱的 刻苦。 师:句中哪些关键词最能够体现香菱学诗的刻苦? 生 4:“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 因 为她一直在想着读诗作诗,说明她已经到达绞尽脑汁、 废寝忘食地想诗句程度了。 师:这个句 子里还有三个“又”字,能品一品吗? 生 4:这三个“又”字把香菱既想读诗、又想作诗那种 两难割舍,都放不下状态写出来了。 师:宝钗见到香菱这个样子,是怎么评价她的? 生 4:
宝钗道:“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 师引导抓关键字:怎么理解 这里的“呆”字,真的是说香菱迟钝不灵活,傻呆呆 的吗? 【板书:呆】 生 4:这是借宝钗 之口侧面烘托香菱学诗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忘我地步了。说明香菱专注于学诗,痴迷于做诗, 已经给别人有点呆迂的感觉了。 师:(满意点头)一连串的追问,这位同学都没被难倒啊,真 的肯动脑筋! 师:人物形象塑造有两个角度,一是正面描写,一是侧面烘托。类似于此处正侧 面描写相结合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留心。这位同学们分析非常细致精准, 还有吗? 生 5:“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 神, 或蹲在地下抠土。 ” 这个句子运用了人物的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把香菱在第一稿失败,作 第二首诗时, 那种沉浸在诗的境界当中, 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其中的状态刻画出来了。 尤其是 “默 默” 、 “出神” “抠土”这些词体现出了她忘我作诗的精神。 师:嗯, “抠土”这个举动就像是小 孩子般的无意识的动作,她全情投入,忘却自我了。那你能不能分析一下香菱“出神” “皱眉” “含笑”时,她分别在想些什么? 生 5:“出神”说明香菱一心只想着怎么作诗,所以神游其 中,不能自拔; “皱眉” 体现出她在认真思考、斟酌某些词句的写法,可是思虑阻塞,还没找 到灵感, “含 笑”一定是想到了好词佳句,所以满意、欣慰的笑了。 师:你的分析就好像是亲 眼见到了香菱本人,这是不惧挫败,忘我投入的香菱。 那香菱这副样子, 来往的人和宝钗怎么 看待她? 生 5:来往的人见到香菱这个样子, 都忍不住 “诧异” , 宝钗忍不住说这个人要 “疯” 了。 师:她真疯了吗? 【板书:疯】 生 5:“疯”说明香菱的神态动作已经和平常迥然不同, 神游诗境其中,物我两 忘了。 师:“疯”了的香菱在写了第二首诗后,又进入了另一种境界, 那就是宝钗所说 的“可真是诗魔了” 。大家找到相应的句子没有,看看哪一处细节描写最能体 现 出香菱“走火入魔” 的状态? 【板书:魔】 生 6: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 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 ”香 菱怔怔答道:“ ‘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这个句子里“怔怔”是发愣的样子,探春叫 她闲闲吧,是想劝她休息一下,可她却满脑子里面想的都是作诗押十四韵的事,周围的一切人 和事都与她无关,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跟诗有关,所以她答非所问地说“闲”字是十五删的,可 见其走火入魔了。 师:你对这个词挖掘的很深。香菱这样全心投入、废寝忘食地学诗,最终作 出好诗了吗? 生:作出好诗了! “ 师:何以见得? 生 7:只听得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 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 这个反问句不就表明香菱自己都觉得好吗! 还有宝钗说:“你这诚心都 通了仙了。 ”从侧面表现出上天都被她感动了,让她在梦中悟出了诗! 【板书:仙】 师:文中 描写香菱的第三稿诗是梦中所得, 你觉得这是不是偶然的, 是不是香菱不做梦, 就作不出好诗? 生 7:不是这样的。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个情节的设计很巧妙,用 梦话来暗示香 菱学诗的成功。 “通了仙了”所指的梦中得诗,其实是日有所思, 夜有所梦,是香菱苦心孤诣 的结果,是苦思冥想的结晶。 师:你的分析很透彻。同学们找找看,香菱学诗的态度用文中最 具概括性的话来 说是什么? 生 7:“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 【板书:苦志学诗】 师:香菱 指把自己所有心力都聚集在一起,刻苦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致力于学诗,这就是香菱 学诗的态度。 如果把香菱这种态度说成是 “顽” , 那咱们每个人都得好好学学这种难能可贵的态 度,这种不玩之玩,可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啊! (在板书“顽”字上加上双引号) 师:刚才大家 的分析都源于文本, 而且细致准确, 现在我们归纳一下香菱学诗 的态度 。 屏显:醉心学诗 寻 常自修 虚心请教 全心投入 废寝忘食 不惧挫败 锲而不舍 ?? 深读香菱:师:香菱学诗, 学得越发“呆”了,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通了“仙”了,学得把所有的精力和 心血都汇聚到学诗这一件事上,在作者笔下,在别人眼中,在我们读者心中,觉得香菱学诗学 得很苦,那她自己觉得苦吗? 生 1:她自己不觉得苦,我找到了证据。香菱听了笑道:“既这 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这说明了香菱非常渴 望学诗,而且乐此不疲。 师:香菱这个时候脸上挂着什么表情啊? 生 1:笑。 师:人物的语 言和表情往往是和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中写了香菱脸上总是挂着一个惯常的
表情——笑, 共计 15次, 下面我们就通过其中的三处有代表性的笑来了解香菱, 看看她因何而 笑 , 笑从何来? 屏显:(1)香菱听了,笑道:“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 带回去夜里念几首也是好的。 ” (2)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 思,想去却是逼真的。 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 (3)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 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生 2:第一处笑 写出了香菱因为即将实现学诗的愿望而高兴。 师:“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的“就”字能够 看出香菱怎样的心思? 生 2:表明她很好学,心情迫切地想尽快读诗,学诗,所以央求黛玉把 书给她,好抓紧点滴时间学习,连夜里还要回去念几首。 师:你试着把香菱急迫的心情,央求 的口吻通过对这个句子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读第一处笑。 ) 师:读得真好。 哪位同学接着说? 生 3:这第二处笑表明香菱才学了这么几天诗就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竟能了解诗歌的妙处, 所以她很高兴地谈到自己读诗的感受, 也可以看出她很聪明。 师:难怪林黛玉要评价她 “是个 极聪敏伶俐的人” 。这里的笑是高兴,开心,你也试读一下。 (生读第二处笑。 ) 师:你读出了 香菱悟诗的欢喜。第三处笑如何解读? 生 4:第三处笑可以看出香菱对自己的诗很满意,很自 信, 用一个反问句,可以 增强语气,如果换成陈述句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 也体现了香菱对作 诗很感兴趣、 很执著,所以梦中成诗。 师:你能读一读这第三处笑吗?(生读第三处“笑” 。 ) 师:你在读的时候把“还不好”的音拉上去,为什么要这么处理? 生:将音调上扬可以读出香 菱的自信。 师:你处理得很妥帖。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这三句话,读出其中的情味。 (生 齐读,效果甚好。 ) 教师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三处笑的品味我们看出了香菱是一 个聪明好学、执著自信的女孩子,她学诗在大家看来是苦的,可她自己在学诗的过程中却是以 苦为乐, 乐在其中, 乐此不疲的。 【板书:以苦为乐】 香菱悲歌:师:面对香菱学诗这件事, 宝玉是这么说的:“这正是‘地灵人杰’ ,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 个人竟俗了, 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 对这样一个苦志学诗,以苦为乐的痴心女子来 说,真的“天地至公”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香菱的生平经历。 播放背景音乐《叹香 菱》 ,投影香菱主要经历,深入体会香菱的悲剧命运。 幻灯片 1:香菱,原名甄英莲(谐音“真 应怜” ) ,姑苏望族甄士隐独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 幻灯片 2:五岁那年元宵,看花灯 时因家奴霍启(谐音“祸起” )看护不当 , 被拐子拐走; 幻灯片 3:在拐子的打骂中艰难度日, 十一二岁被卖于公子冯渊(谐音“逢冤” ) ; 幻灯片 4:呆霸王薛蟠打死冯渊,强买香菱,逼其 为妾; 幻灯片 5:薛妻悍妇夏金桂搅家不贤, 拨弄是非, 虐待香菱; 幻灯片 6:香菱气怒伤感, 内外拆挫不堪 , 酿成干血之症,诊视服药,亦不效验; 幻灯片 7:香菱受尽凌辱,含恨而死 ! 生沉浸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 再读香菱:师:如果让你用一个字形容香菱的命运,你会用哪 个字? 生 1:惨。 生 2:苦。 生 3:悲。 师:是啊,香菱的命运非常不幸。按照常理来说, 她应该没有什么闲情逸致来学诗,也未必能够笑得出来,在学诗的过程中,香菱为什么能够不 觉其苦,反得其乐呢? 生 4:香菱从小被拐卖,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最后沦落为呆霸王薛蟠 的妾,饱受折磨,所以她想通过学诗写诗来排遣她心灵的痛苦,她刻苦痴迷,精血诚聚,终于 写出了属于自己的诗篇。 师:这位同学认为学诗成为了香菱的一种情感宣泄的手段, 也成为了 她的一种精神寄托,你的分析很有道理。 生 4:如果香菱整天因为自身遭遇而愁眉苦脸,就会 让人觉得这就是一个柔弱无助的女孩。但写她笑着去面对生活,通过学诗来改善自己的精神世 界,反而会更让人怜惜她,喜爱她。写她老是这样笑对生活反而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内心的悲 苦。 师:有学者说:曹雪芹刻画香菱,以“笑”来写“悲” ,香菱笑得越多,越能让人感叹其 身世之苦,越能引发读者的同情,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这个人物的悲剧性更为 强烈了。 生 5:香菱的命运是极为悲苦的,当她来了大观园这个美好的环境,又接触像林黛玉 这样富于才情又乐为人师的少女,她内心里的对诗歌热情就激发出来了。学诗,可以让美好的 香菱和苦难的香菱做个强烈的对比。 师:如果让你给香菱的人生涂个底色你会涂成什么颜色? 生 5:灰色, 或者黑色。 师:那么香菱学诗这一段, 其实是给香菱的人生涂抹了最亮丽的一笔。
生 5:嗯,我会涂成红色或者是明黄色。 师:嗯,有见地。这样的情节设计丰富了香菱的人生 经历,可以使这个人物更加丰满。还有哪位同学来说说看? 生 6:香菱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 骨子里流淌着读书人家的血液,有读书人的基因,所以她的学诗是命中注定的,是一种本真的 回归。 师:(笑) 这位同学的解读用了 “基因学说理论” , 我们假想一下, 如果没有被拐的命运, 以香菱的家境出身、天赋性情以及她个人的后天努力,她有没有可能成为另一个林黛玉、薛宝 钗?(生纷纷点头。 ) 生 6:黛玉夸她极聪敏伶俐,宝玉说她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 性,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师:你的学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哦! (生笑。 ) 生 7:香菱命运不济, 但她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而是通过学诗来勇敢地和命运抗争, 这种精神值得人尊敬。 师:香菱笑对多舛的命运,痴心不悔地追求精神世界的丰盈,完成了一个诗性女儿对诗性理想的痴 心追求! 师:同学们知道“香菱学诗”的原回目是什么吗? 学生摇头,表示不清楚。 师出示 投影: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师:这里“慕雅女“的指的就是香菱。香菱不羡慕大观园里小姐们 养尊处优的地位,不羡慕她们锦衣玉食的生活,她慕的是一个“雅”字,清雅、高雅、雅志, 雅趣,因为有了一颗慕雅之心,她忘却了一切不幸,投身到学诗当中来,所以她能不觉其苦, 反得其乐。在大观园学诗的这段时光,是香菱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光,所以她废寝忘食、如饥 似渴、如痴如醉地学诗,所以她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无情的命运非但没有让她沉沦麻木, 反而使她的精神追求愈加执着,痴心不改。当这样一个女子笑着追求诗歌性灵时,她的形象在 红楼大舞台上便熠熠生辉了! 【板书:慕雅之心】 香菱颂歌: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 剧是将完美的东西打碎给人看。 ” 香菱在这篇文章里是美的, 但同时她的命运在整部作品中是悲 惨的,香菱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曹雪芹的书斋名叫 “悼红轩” , 是表明他对由女性 所代表的美的毁灭的哀悼。一部红楼真可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 其中味” 。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我们每个人都领略了其中的点滴滋味。同学们, 通过这堂课的 学习,你记住香菱这个人物了吗?如此,老师就觉得非常安慰了。最后,让我们在一首送给香 菱的赞歌中结束本堂课的学习。 师配乐朗诵《致香菱》 :(配乐《欢颜》 ) 犹如一株独立寒潭的 白莲 / 在寂寞的季节遥送暗香 任凭闪电狂放地打击 / 任凭风雨无情地摧折 尽管淤泥也试图 将你沾染 / 你却还给世俗一个惊喜 学诗是你的自我回归 / 慕雅亦是一种精神自赎 你如饥似 渴、 如痴如醉 / 你废寝忘食、 痴心不悔 你以一贯的坚守 / 绽放自己生命的春天 无情的命运 / 湮没不了 / 你血液里流淌的诗性与才情 你笑着追求诗歌性灵 / 迸发出灵魂的美和生命的诗意 你从红楼中姗姗而来 / 在红楼舞台上熠熠生辉 原来你从未走远 / 一直立于彼岸 / 微笑千年 (备注:《致香菱》节选自钱伟燕老师同名诗作) 板书设计:香菱学诗 曹雪芹 呆魔疯仙 苦 志学诗 “ 顽” 以苦为乐 慕雅之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从人物性格分析入手,以《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