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人是一棵会思维的苇草
当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房子越住越大,车子越换越高档,资产越来越多,少数人掌握着多数财富,一个地区的千万富豪、亿万富豪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报端,我们多么害怕的马太效应,正在逐渐地拉大贫富差距。当阅读已不再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须,当我们已不在一个仲夏之夜,去聆听一场音乐会,或看一场电影,当我们已不再吟咏: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当我们已不再仰望星辰,心存幻想。当我们的一切活动都与精神无关。
一个还躺在摇篮里的婴儿未来婚房都买好了,你信吗?当人们的行为带着投机和趋利,买房的人不住,而住房的人却买不起房,抢购潮带来房价的飙升,一个小区里有那么多空置房,而很多人却挤住在棚户区里。当那个搬运工,搬着沉甸甸的家具上楼,却因为脚臭而被女主人挡在了门外,一个为生存而奔波,满足最基本的口腹之欲的人,当然不可能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有细致入微的呵护,所以我们对他的要求是不是有点过分。
其实,人的需求不过一日三餐。但我们从来不说:“我得到的已经超出了我的需要,请给予别人吧。”我们说过这话吗?我们从来没说过。我们在巨大的物质利诱面前,在得到和即将得到面前,从来都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太多太容易的满足,已使我们感受不到得到的真正快乐。我们只知道用金钱来喂养我们的物质欲,我们拿什么来喂养我们的精神?
在灾难面前,最能表现人类的精神力量。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对我心灵的巨大震撼,不是巨轮的沉没,不是惊慌失措、四散奔逃的人群,而是站在船头庄重地演奏乐曲的乐队,他们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镇定自若、视死如归的精神力量和雍容气度,让许多人汗颜。优雅,忘我,置生死于度外的超然,在生命的最后,依然保持尊严。
而那些物质贫乏的人,却往往站在了精神的高度。罗素的回忆录里写了这样一个人物——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英语世界中哲学界的重要人物,《哲学研究》一书的作者。他父亲遗留给他一笔庞大的财产,但他全部捐赠出去,因为他觉得金钱对哲学家而言不过是一种累赘。为了维持生计,他在一个名为崔坦贝克的小城镇担任教师,边任教边进行哲学研究。一位中国老人孤身一人在深山老林里餐风饮露十年,用辛勤的劳动挣来的钱一点一点地偿还多年前村办企业的欠债。这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我们现在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这种境界。一个人的精神是他全部的主宰。当思想超脱于物质的束缚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就达到了一个精神的高度。一个人的精神高度,也就是他能够达到的高度,而这个高度是无法丈量的。庄子说过,乘物以游心。物质只是一个有限的载体,而人类的思想却可以达到一个无限的高度,这就是人的精神自由。相比于那些物质化的富翁,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和那位老人是多么地富有。
人是一棵会思维的苇草。这是法国十七世纪思想家帕斯卡尔说的。人脆弱如一根苇草,但人同时也是强大的、柔韧的,因为他有思想,这是人类区别于任何其他生物的地方,也是人的高贵和坚不可摧之处。帕斯卡尔希望“人应该诗意地活在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和一种理想。”作为一个人,他不仅知道人要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更知道人怎样更有意义地活着。
一百多年前,伟大的德国作家歌德倾其毕生心血创作的鸿篇巨著《浮士德》,就拉开了人类的精神追求与五光十色的物质利诱之间的空前较量。面对魔鬼梅菲斯特的诱惑,浮士德发出了决不沉湎享乐、决不苟且偷生、决不停止奋斗的誓言。克服人性自身的弱点,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我救赎、自我完善的努力。人是一棵会思维的苇草,这是多么精妙的比喻。也许,我们有着太多的无奈,但是只要我们保持像一棵苇草那样思维和呼吸,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公平和效率。
【若璇荐自《含笑散文》】
范文二: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周敦颐说“思则睿,睿则圣”,卢梭说“只有高贵的思想,而无高贵的血统”,人之所以为人,就因为人有思想,会思想, 高考作文是国家在考学生做人的能力,文字就是思想的载体,所以作为国家可能选拔的人才,学生既要有高贵深刻的思想,又要会思想,能思想得深刻,并要求把其思想修养通过文章表现出来。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其符合高考要选拔的人才的标准。
1 深刻的思想
这个短语侧重立意,即所立之意应该是站在较高的思想角度的。很多高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思想浅显,立意平凡。并不是他们本身不具备一定的理性思想,只是他们不习惯用这些思想参与认识活动。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理论思想,把感性认识理论化,体系化,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心有芝兰,方能言辞有芳,在这里笔者把高中生应该积淀的一些思想大致列了一些,希望同学们能对照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并以此指导自己做人作文。
1.1传统美德思想
传统美德是我们立身之基,是中华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精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博学善思,内省慎独,节俭淡泊,律己修身等。
“齐家”,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克己奉公,精忠报国,勤政爱民,智慧宽容,中庸和谐,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1.2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人文主义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肯定人的价值:从艺术到社会生活,把人的历史、人的世界、人的活动、以及人的精神、形象和身体本身作为关注的中心。表现为:(1)对人的尊严、价值、生存环境的维护、追求和关切;(2)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3)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1.3哲学思想
认识论: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等。
方法论:全面、联系、发展,矛盾的对立统一等。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因果、矛盾、必然性与偶然性。
1.4禅思
禅追求心灵上的平静与祥和,禅思能提高生命境界,应该具备一些禅思。经典禅语有:
(1)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2)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3)平常心即是道”。
(4)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5)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
范文三:《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高二 年级 第二学期 语文 学科导学稿 执笔人: 冯小梅 审核人:冯小梅 学校安中语文组 时间: 2013 年 3 月
集体备课 一、课题: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二、课标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 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 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 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体验: ⑴知识目标——理解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内容; ⑵能力目标——感知哲理,启迪自我人生。 2、过程与方法: ⑴对比理解文中关键的词语,以及语句的含义; ⑵通过联想,结合现实,言及自己对生命意义、价值观的正确取向。 四、教材分析: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现行高中教材必修四中第三 单元第 10 课《短文三篇》中一篇小哲理散文。作者是法国思想家、物理 学家——帕斯卡尔。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生命表现形式入手,撷取一些 零碎的生活片断,展现了热爱生命最好的形式是热爱生活。作者将哲人 与自己平常生活的不同理解,而感受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生命是否可 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对生命是否积极的态度。同时得出结论,生命 与死亡是孪生的兄弟,无法拒绝死亡,就要更加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 意义。 五、教学重点: ⑴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内容; 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六、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明确自己对待生命的态度,对待自己生命的正确态度。 七、教学过程 ㈠导入:有这样一句谚语: “狗咬人一口,不总不能去咬狗一口” 。 ①是否赞成这个观点? ②为什么赞成这个观点? ③人比狗高贵在哪里? ㈡新课: ⑴拿起笔,听录音《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 ⑵理解文题——。 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个人空间
日
⑷算什么强调有思想呢? ㈢第一段中“人如没有思想,就成了顽石或畜牲”? 如何理解顽石和畜牲? ㈣表明文章核心观点的句子?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 请举出几个因有思想而伟大的例子? 孔子——“仁” “义” ,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 屈原——因伟大爱国主义思想而伟大; 孙中山——革新除旧,改变中华的伟人。 ㈤第三段:人与宇宙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㈥怎样理解这是道德的法则? ㈦思想有何意义?这点在帕斯卡尔身上如何体现?
反 思 栏
范文四:《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修改
《人是一棵有思想的苇草》教学设计修改
安阳市实验中学 陈国华
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修改为三维教学目标,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主要观点,筛选文章主要信息。
2、能结合自身的感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以“生命”统摄三篇文章,并分出三个维度:对待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历程中坚守的信条。
2、以《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为切入点探讨生命的价值,总结筛选文中有效信息的方法;以《热爱生命》这篇文章来探讨对待生命的态度,总结解释文中重要词语或句子的方法;以《信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深入解读文中列举的信条,总结阅读思考方法,写出自己的人生信条,并要求学生动口动笔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态度深入理性地思考人生,感受思想冲击的力量,反思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感受向上的力量,从而树立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生活实践引入,始终以学生感受穿插教学更具有时效性和哲理性。
师:同学们,近年来,“幸福”这个话题越来越热,人们都在热议自己的“幸福指数”,那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生活得怎么样,感受到了生命的幸福了吗, 众生:有说幸福的,有说不幸福的。
生1:我觉得我生活得很幸福,我的家庭和睦,班级团结,父母老师都很爱我,我正在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在奋斗中体验到了幸福。
师: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奋斗的幸福,好~
生2:我没有感受到生命的幸福,我每天早上七点就开始起床为学习做准备,每天晚上还要加班到十一二点,感觉学习压力很大,哪有幸福可言啊, 师:学习压力剥夺了这位同学幸福的权利,多可恨~
众生:笑。
生3:我觉得我生活得不幸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台湾还没有收回,国家还没有统一~
师:真乃“胸怀祖国,心忧天下”~
生: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上课就是一种幸福~
师:呵呵,承蒙这位同学的夸奖,这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综合同学们的观点我们会发现,其实,生命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我们对生命的什么, 生:态度~
师:对~多比较,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幸福。我们只有不断的追求幸福,才能实现我们生命的——价值;当然,在短短的一生中,为了自己的幸福指数更高,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还应坚守我们的——人生信条
板书:价值————生命————态度
?
坚守信条
师:那么,帕斯卡尔认为生命的价值在于什么呢,我们来看《短文三篇》中的第二篇文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并回答问题:结合全文,看看标题包含几层意思,并用原文的句子来回答。(出示幻灯片)
(学生自己看书,并圈点勾画,然后讨论,有说两层的,有说三层的) 师:刚才听到同学讨论时意见不统一,有说两层,有说三层的,那么到底几层呢,如果我们在这个标题最后加上一个句号,“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板书)那么,就变成了一个意思完整的句子,我们可以从句法成分上来对应文章的层次。 生:结合文章内容,我觉得这个标题应该包含两个层次。
师:哪两个层次呢,
生:首先抓主干:人是苇草,点明了人的脆弱、渺小,这是人的生物性特点。其次看修饰成分:思想,它形成了了人的伟大,追求自己的尊严,能囊括整个宇宙。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层次,就是这个“能”字,既然我们能思想,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
师:也就是说这个“能”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主要观点。这两位同学总结得非常到位,我们把这两位同学的意见综合一下,(出示幻灯片)
1、 主干:人是苇草(人的生物性:脆弱、渺小)
2、 修饰语:思想(伟大、尊严、囊括宇宙)
3、 修饰语:能(努力、好好地思想,是道德的原则——作者的观点) 师:由此可见,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思想(板书)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幻灯片上这个结构图,这篇文章我们通过分析标题层次就筛选出了文章主要信息,理解了主要词语“苇草”“思想”“能”的含义,也得出了作者的主要观点: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还掌握了一个分析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标题结构分析法。真可谓一举几得, 生:四得。
师:由此我们得出筛选文中有效信息的方法之一是,
生:从文章标题入手,分析文章层次,把握作者观点。
师:就是这样一个流程:标题结构分析——对应文章结构层次——得出作者观点态度(出示幻灯片)
师:同学们,苏轼在《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
生:羡长江之无穷。”
师: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也说:“况修短随化——
生:终期于尽。”
师:曹孟德还说:“对酒当歌——
生: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师:好,同学们,打住了。
生:哈哈哈~
师:人生何其短暂,那么蒙田告诉了我们怎样对待生命,
生齐:热爱生命~
师:好~同学们,生命是由日常生活构成的,那么作者告诉了我们怎样度过日常生活了吗,再说白一点,就是作者告诉了我们怎样过日子了吗, 生:告诉了。
师:好,同学先看文章,注意圈点勾画,作者怎样“度日”。 (学生看课文,老师注意强调圈点勾画出答案要点)
师:首先,作者把日子分为什么,
生齐:“好日子”和“坏日子”
师:“好日子”和“坏日子”各指什么,
生:瞻前可知“坏日子”是指“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顾后可知“好日子”是指“风和日丽的、美好的时光。”
师:针对好坏不同的日子,作者觉得应该怎么度过呢,
生:“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师:同学们,老师有个疑问,这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这每天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怎么样飞快的度呢,难道我们人类可以让时间慢下来或者快起来吗,
生:客观上的时间是没有变化的,这只是作者主观上的一种感受而已。 师:也就是说主观上让这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日子飞快的度过,那么这样有什么样的效果,
生:主观上飞快的度过坏日子,就是作者主动的压缩、淡化令人不快的时光,这样一来,好日子就相对延长了,放大了。这正是文中所说的“慢慢赏玩,领略,细细品尝”。
师:好~这位同学把我们平时强调的瞻前顾后、抓关键词的方法运用得非常娴熟。那么,作者这种度日的方式,体现了什么,
生齐:对生命的热爱~
师:(出示幻灯片,并再一次强调瞻前顾后、抓关键词的方法)同学们,既然作者如此热爱生命,他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有。
师:往前看还是往后看,
生:顾后~
师:那一句话,
一部分生齐:“享受生活还要讲究方法。”
师:什么方法,
生齐:“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师:太长了,概括一下。
生:珍惜时间。
师:再简洁一点,两个字~
生:惜时~
师:非常好~(板书:方法——惜时)这是顾后,那么瞻前是什么呢,回顾一下我们先前概括的第一段内容。
生:(考虑片刻)热爱生命~
师:好~(板书:热爱——生命——惜时)由此可见,瞻前顾后和抓关键词是我们读懂文章的不二法门。
有人说,生命的价值不在长短,而在于能否充实的度过。因而,我们就必须在生命历程中坚守某些原则——人生的信条。同学们,作者在第三篇文章中列出了十六条人生信条,有打动你的地方吗,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感受。(出示幻灯片) (学生先阅读文中的信条,然后组内讨论,每组至少推选一位同学来谈) 生:我喜欢这一条:“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师:说说这条为什么打动了你,
生:因为我向往这样的生活,这种平衡的生活,你看我们现在成天就知道学习,在学校是看书学习,回家后父母还是要求你看书学习,这是一种单调乏味枯燥的生活。生活本来是充满情趣的,学习之余应该要玩玩游戏,比如什么魔兽啊,传奇啊,这些都是同学们喜欢的,首先要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这样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提高。我们这么努力地学习不就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吗, 生:齐呼好~(掌声不断)
师:好~这位同学的力量终于爆发了。哈哈,我也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我们要追求的就是一种平衡的生活。这位同学抓住了关键词“平衡、玩游戏”,是为关键词引申法。(板书阅读思考方法)
生:我喜欢这条:“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的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来往的车辆”它告诉了我们这个世界危险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手拉手,紧挨一起”,就是说我们应该团结互助,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师:这位同学进一步实践了关键词引申法,学以致用,好~ 生:“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跟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这句话是说我们的生活也和种子一样充满活力、希望以及妙不可言的奥秘,生活中必然存在着奇迹,因此,对于未知的东西我们不能轻易忽
视。生活中必然存在奇迹,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师:由生活的奇迹点出我们要热爱生命,突出了我们这三篇文章的主题:生命。这位同学紧扣文章主题,是为主题紧扣法。(板书)
生:我喜欢“每天睡个午觉”这条。有人说“睡眠是一门艺术”,所以我们每天中午都要追求艺术的生活。
师:好,艺术的生活着。现在不是流行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嘛”。 生:众笑。
师:不知刚才这位同学你今天中午睡了没有,
生:(笑而后答)当然睡了~
师: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恭喜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
生:我喜欢“有东西大家分享”这一条。我记得我们小学课本上讲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好的东西我们要分享,有了利益我们要平等分配,相互礼让,这样整个人类就和平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师:这位同学深入浅出的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和谐社会。我们总节一下这位同学刚才抓住了关键词“分享”,然后进行引申,同时还从分东西看出了本质:平等礼让的和谐社会。所以这位同学运又运用了两个方法:联想法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
生:我喜欢这两条:“吃东西之前要洗手。”“便后冲洗。”
生:笑。
生:“吃东西之前要洗手”是告诉我们病从口入,只有讲究个人卫生,才能保证身体健康。这不正是热爱生命吗,
师:说得好,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其他神马都是浮云~
生:大笑。
师:继续。
生:“便后冲洗”是告诉我们要遵守公共卫生规则,不能自己方便了就不管别人,给别人留下烂摊子。我们在厕所里不是经常看见这句话吗,还有什么“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之类的,这些都是公共道德。
生:大笑。
师:好,这位同学也是紧扣文章主题来谈,很好~厕所也成了文化圣地了。我们
再请最后一位同学来谈谈。
生:我喜欢这条:“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偏食,有营养的东西我们应该大胆吸收。
师:也就是说热甜饼和冷牛奶值得我们拥有。套用一句广告词,我就是你的—— 生:优乐美。
师:呵呵,巴黎欧莱雅,值得你拥有~
生:哈哈哈。
师:同学们发现这些人生信条有什么共同点没有,
生:语言很浅显,通俗易懂,但道理深刻。
师:很好,文中有哪些句子直接暗示了这样的意思,
生:文章开头:“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主日学校里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师:请同学们把它勾画出来。这句话告诉我们:真理都是朴素的~ 同学们刚才谈了很多对信条的感想,你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吗,请同学们写出几条来并谈谈感想。
(学生拿纸笔,开始写自己的人生信条)
生:我的人生信条:“珍惜生活——上帝让你活着,就肯定有他的安排。”珍惜生命时光,享受生活,才能做一个懂得过日子的人。我希望我能做这样一个会享受生命的人~
师:好~再一次点明了我们这堂课的主题:生命。
生:我喜欢这句话:“天使之所以会飞,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才能在生活中有的放矢,活得丰富多彩~ 师:人们常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看清自己,就能战胜敌人。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信条,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再一一展示了,课后由课代表和各小组长收集好每位同学的人生信条,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做一期黑板报来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这堂课通过生命这个话题,谈了很多人生信条,谈了自己的生活感悟,老师非常感动,在此,我想朗诵一首诗送给大家,并且作为这节课的结尾。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起朗诵。
生:好~(鼓掌)
师生:配乐朗诵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有删节)。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师:同学们,谢谢合作~
生:(鼓掌)
范文五:做一棵会思想的苇草
做一棵会思想的苇草
——中学生作文思维品质的培养
作者:杨 妙 新 单位: 江苏省海门中学
邮编:226100 电话:0513-2317030(办)
(说明:本文是对我个人以往写作教学的一些尝试和经验的总结。去年开始围绕高一作文教学,特别是学生作文心理素质的培养做了一些粗浅的研究,并就高考话题作文的写作心理流程做了一些剖析,形成了一组文章,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05年6月-2006年6月)连续刊载。这里是从作文教学中中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角度对部分文章的总结。) 帕斯卡尔是17世纪最卓越的法国数理科学家,他在《思想录》中有这样一些名言:“人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①每当读到这些语句,我就觉得热血沸腾。是呀,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有思想,会思考;人生存于浩渺无垠的宇宙中,要想能够获得高贵与永恒的话,凭借的也就只有思想了。岁月无痕,人的生命却可以在岁月的白纸上留下烙印,这就是思想的轨迹。因此,人必须学会生存,学会思想。教育的本源,就是教人高贵,给人生存的本领。因此,让我们呼吁:教会学生思想,给学生以囊括宇宙的本领。
作为主要人文学科的语文课,尤其是作文课,具有培养学生思想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就必须把对学生思想、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我认为写作来自于思想表达的需要,而思想的丰富、精妙、深刻与否决定着作文的成败高下。一个人的思想又来自哪里呢?在自身实践和前人引导这两个要素中,我认为诚然是以自身实践为主的,但是并不排斥前人引导为先的做法。在新课程理念中,教师已经不是传道授业的导师,但是其作为学生的引领人、朋友乃至合作者的角色地位还在,所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尤其是学生作文心理素质培养上依然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教”——科学地“教” (导引),有效的“教”,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了这样几个环节:一、认真研究作文教学的规律;二、认真研究高中学生的写作实际水平;三、注重作文过程的巧妙设计和有效调控;四、学生作业的评价和二次修改,以及推荐发表。本文将以一些教学案例来说明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的问题。
第一、设计话题,应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应对这一新课标,教师必须突破‘为教而教’的作文教学思路,通过科学设计话题,激发学生写作
欲望,点燃学生思想火花,进而使之烧成燎原之势。
作文话题的设计要注意两点:
1、关注生活,激发写作欲望。学生写作普遍存在或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或对生活理解片面、肤浅至偏激等现象,其原因除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似乎远离了作文的源泉——丰富多彩的人生外,还与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有关,与老师对学生走进生活的导引有关。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热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向生活靠拢意味着作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写作指导时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感染,少一些说教,多一些陶冶;在写作时引导学生做到“三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当然,这种培养引导绝不能只靠空洞的言辞,还必须要把鸟儿放归森林,把鱼儿放入海洋,即把学生带进奇妙的大自然和多彩的社会生活(校内可举办时事分析、影视人物评论等活动,校外可采用走访、考察、座谈、问卷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丰富学生的主体感受,用一颗真实的心灵去与自然、社会“对话”,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社会的意识及能力。尤其值得提倡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十分重视话题的设计。通过设计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话题,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写自己熟悉的东西,把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思维实际自由选择畅所欲言的权利归还给学生,让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起来,与学生对生活的思考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一吐为快的创作欲望,从而彻底改变学生作文枯燥平庸的状况。
2、感悟人生,拓进思维深度。作文写得好,固然需要技巧。诸如,描写手段,谋篇布局,叙事角度,结构技巧,语言运用等等,写作中无一不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的,但是作文毕竟是在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所以生活,有意义的生活,有深度思考的生活,才是真正决定作文优劣成败的关键。生活的领域是无比广阔的,中学生的生活实践其实也是丰富多彩的,而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设计话题,引导学生去感知和感悟生活。如何去感知和感悟生活呢?学过《林黛玉进贾府》的人,都知道林黛玉是一个“时时留心,步步在意”的人,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正是因为林黛玉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她能够知道贾府的许多事情而他人却浑然不知,所以她能够产生很多纤细的情感而他人则懵懂不觉。我们平时如果能像林黛玉那样对周围的人和事情抱有浓厚的情感,并且能时刻注意去细心的观察和思考的话,我们又怎么会在写文章时觉得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呢?反之,假如我们每天麻木地对待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人与事,我们又怎么能奢望在写作时做到材料丰富、情感真挚呢?我们可以设计“爱”这样的话题,引导学生感知和感悟生活。在设计时可以这样诱导:“爱”总算是一种很有情感的生活素材吧,但是我们的生活中偏偏有人像泰戈尔说的那样“我明明站在你的面前,而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就是说,即使是“爱”,也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的。我们首先要像林黛玉那样的“用心思”,不要把来自别人的关爱不当一回事,不要把来自父母、亲人的关爱当作是理所当然,我们还要用理性的眼光去看待来自周围的种种的所谓的“爱”以规避误区,我们更要细心地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不同方式”的“爱”,以感恩的心对待那真正的关爱和那些深层含义的大爱,切不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我们要用一棵感恩的心对待你感受到的爱,并用你的笔记录下那点点滴滴——冬天里给你的一句温暖的话语,秋雨天中为你送来的一把雨具,夏日里默默递来的一杯凉水,春风中给你送来希望的祝
福,写成随笔,写成日记,表达出你心中最真诚的感受。通过反复多次进行这样的诱导和训练,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心去感知和感悟生活,就会早日炼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一些典型的材料和闪光的思想,就会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蕴涵着的深刻的思想和可贵的情感,就会懂得发挥联想和想象功能的重要性,学会把纷繁芜杂的材料联系起来,连缀起来,从中找到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
3、训练思维,提高思维效度。话题设计中,一定要考虑思维的效度,即一定要在话题中,内蕴着思想的要质。比如,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话题:
【话题材料】
1、钱钟书著作等身,一部《围城》,更是饮誉海内外,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中国的“文化长城”。仅《管锥篇》就涉及几千种书。有人问钱先生:“你怎么读了那么多书?”他轻描淡写地说:“也就是一本一本看下来罢了。”
2、钱先生一生不愿意介入媒体。曾有一名外国记者十分景仰他,声称读钱作,必须拜会钱先生本人,以当面讨教。钱先生婉言相拒:“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非得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请以“寂寞与辉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拟题目。③自定文体。④不少于800字。
我们的理由是:
首先,这个话题是个二元关系题,所写文章必须顾及两者关系,不可偏废,这就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周密性。
其次,围绕“什么是”、“为什么”、“怎么样”进行揣摩,可以训练学生顺向、逆向、侧向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再次,这里的“寂寞”,具有概念上的区辨价值:不是平时意义上的“孤单”或“孤独”,而是指远离鲜花掌声,赞美默默地前行,如钱钟书般的“一本一本看下来”的耐得寂寞。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规避误区。
最后,在认真细致地思考两者关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解题意识,从而养成准确思维的品质。
比如,我们可以引导:
①围绕“寂寞”对“辉煌”,我们可以思考——“寂寞”对“辉煌”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这样可以马上得出:寂寞是辉煌的一个条件,即辉煌必须要耐得寂寞。
②围绕“辉煌”对“寂寞”,我们可以思考——“辉煌”后还要不要“寂寞”?这个命题的意义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辉煌以后要寂寞很难,但是因为人生和事业都是无止境的,所以辉煌以后更需要寂寞。
假如再深入一步,还可以使学生思考后获得更细密周全的认识:
(1)寂寞为什么成就了某些人的辉煌?①寂寞可以让人沉浸其中不受外界干扰从而潜心钻研醉心研究。②寂寞可以让人去掉浮躁急功近利之心从而有可能通过扎实努力而做成大事、大学问。③寂寞可以让人始终保持冷静心态从而能不断地正确审视自己,修正自己的目标。④寂寞可以让人有时间去思考从而使思维和思想日趋成熟。??
(2)辉煌以后为什么还需要寂寞?①人生是发展的,事业是无止境的,眼前的辉煌转眼间就可能落后,就会如过眼烟云一样,所以还得守住寂寞再创辉煌。②辉煌后往往被鲜花、
掌声包围,一个人容易迷失自我,所以想守住寂寞、能守住寂寞都是一种大智慧。③辉煌后守住了寂寞,可以避免无谓的时间和精力损耗,给自己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才可能取得更大的辉煌。??
第二,巧妙训练,应教给学生思想的方法。
如果说,设计话题是培养学生思维心理需求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导引,就是培养学生思想的科学性、有序性的必要的后继行为。
比如,要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我设计了一个话题:
一根钨丝,可能躺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中,又脏又臭,也可能被装在电灯泡中发光发热;同样是水,可能在下水道中浑浊地徘徊着、流淌着,也可能在滋润着沙漠里干渴的嘴唇;同样一个人,可能名垂千古,也可能遗臭万年:原因则可能是他们的位置不同,有人“锥处囊中”有用武之地而脱颖而出,有人则蜷伏于某种位置而备受压力或者压抑。
天底下,你活着,总会有一个位置。无论这位置是大是小,是重要还是平凡,你总有一个位置。舞台是位置,观众席也是位置, 岗位是位置,角色是位置??你有时会坐错位置,有时不满位置而改变位置,你可能会失去你需要的位置社会的位置,失去职业的位置,或是失去爱情的位置,但最终还会剩下一个大自然赋予你的位置。只有当你最终离开人世,属于你的位置才消失。在人的一生中,位置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生奋斗的目标,甚至是人类繁荣发展的基本动力。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编故事,叙述事件;可以发议论,阐述见解。但是文章要有个性,要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是有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有思维的心理需求,但是会觉得海广河深,不知道从何处入手。这时候,教师就要加以引导。我是这样引导的:
一、快速审题
本话题的审题是要想清楚如下一些问题:①位置是什么?位置的变动意味着什么?②什么叫摆正位置?位置“正”与“不正”有哪些具体表现?③人们对位置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强调摆正位置?④怎样摆正位置?
“位置”,在词典上的含义有两个:①所在或所占的地方。(对“人”而言,也叫“位子”或者“座位”。)②地位。从含义①来看,位置的特点是凡事物必有位置,那么一个人对“位置”的态度无非就是“安于位置”或者“不安于位置”,从而引发“位置”的是否变动,而“安于位置”或者“不安于位置”的原因就在于对“位置是否适合自己”的一种主观认定。从含义②来看,“位置”是一种地位,那么,位置的“变动”,不但会引起自身职责的变化和责任的变化,而且有可能引发“来自自己”和“来自别人”的不同评价,这就有了个“位置正与不正”,以及“人心正与不正”的价值评判。
在此基础上,我们沿着“在什么位置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什么是好位置和什么是坏位置?”“位置的变与不变与情感和价值判断的关系”“位置正或不正有什么必要性危害性”等问题做全方位的思考,以形成比较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写一篇独具见解的议论文;或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进行铸炼,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来或形象或含蓄地你的思考和思想。
具体操作:
(1)添加信息迅速定位。比如,①在“位置”前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定语性的“父亲的”“我的”“小人物的”等,诸如形容性的“合适的(舒适的)”“不得当的”“新(的)”“老(的)”“安于”等,诸如动做性的“摆正”“调动”等。②在“位置”后,我们可以添加的信息,诸如“的故事”“的重要性”“的变迁”“的思考”等。通过添加,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写作的内容和感情倾向,可以从中选优。
(2)分析材料验证思考。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材料①,讲了位置的对于一个事物的重要性。材料②,讲了一个人要正视位置,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位置。可见我们的审题思路是正确的。
(3)深入思考细化认识。位置,既然意味着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乃至一个人的地位高低,那么人们对位置的种种心态、种种表现就很值得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呢?所以,我们审题时,必须思考这样一系列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如何对待”“他的(他人的)一个怎样的位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而给了我们“怎样的感受或者思考”。比如,由于某一个人的职位升降引发了人们对他评价的哪些不同,引发了人际关系的哪些亲疏变化,从中可以折射出哪些世态人情。
二、快速立意
(1)对“位置高低”的正确认识。比如,位置在形式上有高低之分,在本质上只有合适不合适之分没有高低之别,“位高权重”是位置,“职位平凡”也是位置,是安于位置,还是不安于位置全在于你人生观和价值观怎样。
(2)对“摆正位置与否”的感悟。比如,我们可以叙写一个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最终施展了个人抱负,成就了一番伟业的正面典型;也可以叙写一个人因为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或者贻笑大方,或者害人害己乃至身死国灭的反面事例;还可以在叙写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独到见解。
(3)对“他人位置变化”的态度。比如,可以叙写生活中面对他人职位升降周围人的一些态度变化,借以折射出一些人情世态,表达你的价值判断。
(4)对“错位现象”的辩证分析。比如,古训“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强调的是不越位,为什么为人经常引用?俗语“狗捉耗子,空管闲事”,批评的是那种“错位现象”,然而是否真的因为一无是处而应该被摈弃?
第三,调控流程,应催生学生思想的成果。
我认为,通过写作辅导和训练过程的严格调控,我们要在学生作文中看到学生思想的成果,也能够在学生作文中看到学生思想的成果。学生思想成果的呈现有这样几中形式:
一、文章有新的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个新的思想对于文章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文章最好具有超越他人的思想和认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经常引导学生关心时代生活,关心现实人生,用“感动中国”式的人物培养学生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关心高科技、关心新词汇,从“电子技术、互联网络、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基因重组、生物克隆”等瑰丽而玄妙的图景中把握时代的声音,让我们的文章中始终流淌着新鲜的血液。同时,不同的思维方向和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思想成果。比如,我以“在秋天”为话题让学生写作,我做了这样的引导:话题“在秋天”,是个取材空间十分广泛的题目,可以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出新声。示例:悲秋的,如“自古逢秋悲寂寥”、“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
昏”→赞扬的,如“我言秋日胜春朝”、“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也可以侧向思维,旁敲侧击得美玉。比如,借纷飞的蝴蝶画出花的香气,借飘拂的柳枝画出没有固定形态的风,等都是巧妙的侧面落笔,等等。总之,本话题审题的难度不在于“写什么”,因为可供写作的事物小到一草一木,大到万众千生。从花鸟虫鱼到万千植物,从日月星空到风霜雨雪,从芸芸众生到迁客骚人、伟人领袖??可以说,古人今人男人女人天上人间没有什么不可以入题,没有什么不可以点染,没有什么不可以言志,没有什么不可以抒情的。惟其如此,审题的难度就在于选择怎样的载体来承载自己的情感,使事物客体和情感主体的融合达到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从而形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比如,“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朝韦应物《滁州西涧》),诗人是用黄鹂在涧水边、青草地、绿树丛中的自由鸣叫和小船在大水中任意飘荡的景象,抒发自己那种闲适、散漫无羁的感情的;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则是用黄鹂鸣叫于翠柳间,白鹭飞翔在碧云天这一生机勃勃的明丽景象,这一色彩绚丽的优美画卷,抒发自己十分青春愉悦的情怀的。如果把以上的诗句改成“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乌鸦深树鸣”,“两个乌鸦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效果会怎样呢?那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静沙·秋思》),写一个飘零的游子在秋日的黄昏里思念家乡的感受,选择了十种不同的景物有机地连缀在一起,描绘出了一幅典型的秋意图,并借助这幅萧瑟苍凉的画面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游子的客愁旅思;但是,如果我们把小令中的“乌鸦”换成了“黄鹂”,那就不伦不类了。周瘦鹃在《杜鹃枝上杜鹃啼》一文说:“我以为杜鹃声并不悲哀,为什么古人听了要心酸,要断肠,多半是一种心理作用吧!” 乌鸦、黄鹂、杜鹃等都是意象,都和我们的生活有关,它作为一种情感载体在承载着我们的个人情感,乃至于整个民族情感,有着宏大的文化背景。
二、文章有新的材料。有的文章,学生不可能写出新的观点,那么,我鼓励学生用新的材料来使文章显得有思考的深度。我一般要求学生围绕话题围绕立意,从已学文章、现实生活、成语典故、自然界和动植物处寻找可以使用(哪怕本次暂时不用)的素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度。以“习惯”这个话题材料为例,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了那么多的材料:
(1)从日常生活中找来的富有哲理的材料。
①美国人有爱探索的习惯,看见鸟在空中飞翔便想自己什么时候也能在天上飞,于是便发明了飞机;看见电话机便想什么时候可以端着这玩意儿四处跑,于是便发明了手机。日本人有爱学习的习惯,看见我大唐文明如此灿烂,便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看见近代西方文明的坚船利炮那么了得,就派大批留学生去了西方:“拿来主义”用的多好。我国南方人也有爱吃的习惯,用句话来形容“天上飞的,飞机不吃;水里游的,船儿不吃;地上跑的爹妈不吃”,把吃发挥得淋漓尽致,看见什么吃什么,从老鼠吃到猫(据说,广州日均吃猫一万只),从狐狸吃到狗,有一天心血来潮吃了果子狸,终于吃出了“非典”。
②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因为父亲从小就教育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走在前面,不能落后于他人,就是坐汽车也要坐前排,所以养成了她事事走在前列的习惯,在文化学习、体育音乐等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终至成为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都发生了巨大影响的被誉为“铁娘子”的英国女首相。
③1978年1月,75名诺贝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当被问到:您认为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
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是在幼儿园。我在幼儿园学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学到了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2)从古今中外历史文化名人身上搜寻到的的典型材料。
①孔子能成为“圣人”,成为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是因为他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杜甫能成为“诗圣”,成为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他有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习惯??
②张飞,三国英雄,喝断长坂桥,战吕布,只身闯曹营,胜仗更是无数,然而最后不是死于战场的两军对垒,而是被手下小卒所杀,原因就是他有酒醉后鞭笞士兵的习惯。
③张衡小时候有夜晚数星星的喜好,后来终于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的习惯,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李白少年时候听到了“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养成了碰到困难挫折不退缩、顽强地迎上去的习惯,最终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④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睡觉时总要枕着一个特殊的木枕头,只要人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人也就醒了,于是就又起床读书。司马光称之为“警枕”。鲁迅先生小时候读私塾,有一次迟到了,就暗暗地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来勉励自己。久而久之,“早”成了习惯。
⑤如果孔子没有不耻下问的习惯,那么儒家思想也许就没有今天这样的辉煌;如果牛顿没有仔细观察严谨思考的习惯,那么物理学也许今天还没有如此影响深远的运动定律;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追根究底的习惯,那么今天也许还没有被誉为“20世纪物理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的相对论的创立。
⑥居里夫人如果不是习惯于茫茫学海中的苦心孤诣,如果不是习惯于简单的饮食和平常的服饰,她能有那样巨大的成就吗?正如她自己说的,“我习惯了把别的女人用在穿衣镜前的时间全部用来扑在了实验上” 。
⑦爱迪生有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就有了电灯的诞生;居里夫人有了永不言弃的习惯,就有了镭的发现;爱因斯坦有了追根究底的习惯,就有了伟大的相对论的创立;贝多芬有了乐观豁达的习惯,就有了九部交响曲的问世??
(3)从文章典籍中寻找来的寓言、故事、传说等材料。
①寓言《习惯》: 一只受了伤的乌鸦一歪一晃地在地上行走。鸭子见了他这副惨状,生了恻隐之心。他走上前去对乌鸦说:“乌鸦兄弟,如果您愿意,让我背着您走吧。”“那太好了!”乌鸦早就求之不得了。鸭子拼足了全身气力,背起了沉重的乌鸦。可是,没走几步,鸭子就觉得自己的头上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撞击。他回头一看,原来乌鸦正用嘴尖啄他。“乌鸦兄弟,您这是干什么?”鸭子不明白。“噢,没什么,这是我的习惯。”乌鸦回答得很顺畅。鸭子没在意,继续行走。可是又走了没几步,鸭子觉得自己的脖子被什么卡住了。他回头看去——嗯!乌鸦瞪圆了双眼,使劲地咬自己的脖子。“乌鸦兄弟,您别这样忘恩负义,不识抬举。”“什么?忘恩负义?不识抬举?简直少见多怪,这是我的习惯!”鸭子明白了,背上这种家伙,根本没什么道理可讲。“好,那就抱歉了。我也有我的习惯!”鸭子说罢,快步奔入水塘,闷头游了起来。乌鸦的下场当然只有喂鱼了。(选自《雨雨寓言集》,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②笑话:一个小公务员在厕所里遇见局长,脱口而出:“局长,您怎么亲自来上厕所?”由此观之,这个小职员在其他场合总是“局长,您亲自??”“处长,您亲自??”“科长,您亲自??”说惯了嘴,这才有此条件反射的一句笑话。
(4)从中外文化和文章典籍中寻找相关材料。
I、有关习惯的养成、表现等方面的:
①美国牧师华理克在他的作品《目标驱动生活》一书中说:“性格其实就是习惯的总和,就是你习惯性的表现。”
②比尔·盖茨说:“当一种行为被重复多次以后,就成了习惯。”
③杰斐逊说:“礼貌是后天造就的好脾性,它弥补了天性之不足,最后演变成一种近似真善美的习惯。”
④梅茵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最终无法弄断它。”
⑤奥古斯丁说:“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⑥萧伯纳说:“人喜欢习惯,因为造它的就是自己。”
⑦马克·吐温说:“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下楼。” ⑧中国的常见的成语(熟语)有:习以为常 习与性成 习非成是 习焉不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习惯成自然 熟视无睹 老马识途
II、有关习惯的作用或者危害等方面的:
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早在公元前350年便宣称:“正是一些长期的好习惯加上临时的行动才构成了美德。”
②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交场中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③古希腊哲学家欧里庇得斯说:“好的习惯比法律还正确。”
④古罗马著名诗人长篇叙事诗《变形记》的作者奥维德(Ovid)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⑤莎士比亚说:“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
⑥拿破仑说:“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习惯,即使在最危急的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敢与毅力。”
⑦黑格尔说:“如果你要成就任何伟大的使命,与其依靠智慧,不如依靠习惯。” ⑧高汀说:“习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是它的奴隶。”
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蠢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⑩德国有句谚语:“人是习惯的奴隶。”
(5)从自然界、动植物等处寻找材料。
①雄鹰能勇敢地搏击长空,是因为有了苍天的依托;树苗能傲然地挺立于原野,是因为有了阳光雨露的洗礼;人生之所以能够辉煌灿烂,是因为有了一个个好习惯的陪护。
②一根羽毛,或许太平常了,但是组合起来,却是孔雀的彩屏;一粒砂土,或许太渺小了,但是累积起来,却是大山的脊梁;一次的行为,或许微不足道,然而,习与性成,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影响你的一生。
三、文章有新的构思。文章有新的构思,实际上更是学生的思想成果的一个呈现,因为学生对一个话题有新的构思,就表明他的思维具有了新的收获,而且是个不同于他人的独创的成果。
比如,我让学生做的话题作文“爱的方式”。这个话题是要训练学生如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薛瑾同学写了一篇《无言的爱》,后来发表在《中华活页文选》高一版2005年第9期上。文章虽然没有新奇的故事情节,却紧扣话题“爱的方式”,在朴实无华中抒写自己感受到的“特别的爱”,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受到感染。文章给我们的启发是:①写记叙文,并不一定要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或者感人至深的大场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生活中自然有感人之处,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有真就有情。②生活中的感人之处,其实并不缺乏,而是缺乏发现,因为“平淡的”生活使我们变得粗心大意,失却了“黛玉般”的敏感的心,其实生活是需要细心感受的。③平淡无奇的材料照样可以使文章出彩,那就是构思的作用:典型的细节反复描写+中心句的反复呈现+陡转+顿悟+戛然而止=情感的波澜。文章始终抓住吃饭这个场景突出父亲的“爱的方式”是个性化的;用“父亲不爱我”这个中心意思的反复呈现体现自己对父亲的误解,也体现自己对爱的渴望和感知以及得不到父爱的失落和幽怨,细腻而真切;用打电话和电话机按钮等细节写出亲子之“爱”自始至终没有断裂过,母女之间是如此,父女之间也是如此;母亲的吃惊使文章情感出现陡转,同时也使“我”对“爱”的感受和思考出现陡转;最后,以“我愣在那里”结束全文,不置一词进行评论,既避免“画蛇添足”之嫌,又做到“含不尽之意,在于言外”。
以上介绍,没有多少理论色彩,都是一些做法(也不一定正确)的总结,想借这次研讨请专家指正。我们坚信,思维是完全需要训练也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养成的,有效的训练必将使学生避免幼稚和肤浅,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对社会有大用大人。
2006年10月
附注:
①《思想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33页--257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人是一棵会思维的苇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