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简述对“道”的认识
摘要:“道”论是全部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十分丰富。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意义,不仅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道”论还具有突出的无神论的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道”的内容做了论述。 关键词:道 形而上 规律性 无神论 老子创立的学派称为道教,在于他提出了一个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从“道”的高度考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问题。在老子的学说中,“道”不仅具有宇宙本原的意义,而且还具有规律、原则和方法的意义,不仅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道”是全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为抽象、思辨性最强、含义最丰富的范畴,它的存在,标志着中国哲学具有极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一、道的形而上之意义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他的全部思想体系都是由“道”而展开的。而“道”之所以能够作为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关键就在于它所具有的形而上的特性,它不属于形器世界,没有确切的形体,也没有确切的称谓,人们无法用感官来感知它,只能运用理性的力量来确知它的存在。 “道”虽然不属于可感知的形器世界,但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否则,一切也无从谈起。老子首先要努力证明的就是这一点。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二十五章)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一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十四章) 老子说,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有物混成),早在天地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先天地生),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作“道”。为什么不知道它的名字呢?因为我们即听不到它的声音(听之不闻),又看不到它的形象(视之不见),也触摸不到它的形体(搏之不得)。――换句话说,它不是一个具体形象的东西。《管子?心术上》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形”是随“名”而来的,既然“道”没有固定的形体,当然就“不可名”了。“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体,虽然超越了我们感觉知觉的作用,但它却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都说明了“道”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体。 “道”是“有”和“无”的统一体。“道”由于它是不可感知的超经验的存在,因而相对于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而言,可以称之为“无”。另一方面,“道”虽幽隐无形,不可感知,但并非空无所有,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是真实的存在,因而相对于空无所有的虚无来,又可以称为“有”。这样一个“有”和“无”的统一体,既恰当地突出了“道”的形而上之特殊性,体现了“道”与具体事物的区别,又恰当地突出了“道”的实存性,体现了“道”与具体事物的联系。 二、规律性的“道” 在《老子》书中,除了描绘实存意义的“道”之外,许多地方所说的“道”乃是规律性的“道”。 老子提出“常”这一概念,来表述事物运动的规律。对此,我们还需要从《老子》第一章说起: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这里,老子开宗明义地指出了“常道”和普通人在常识的意义上使用的“道”概念的区别:可以用言词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而是常识中的普通的道;可以说得出来的名,就不是“常名”,而只是常识中使用的普通的名。这里的“常道”和“常名”就是老子在哲学的意义上使用的“道”,它同普通的常识之道的区别,关键就在“常”字。这个“常”字,其基本意义就是“永恒”,在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中,这个“常”写作“恒”字,可证“常”字乃是“永恒”、“恒常”之义。 “常”的意思是不变,是与“变”相对立的,而老子却用“道”这一概念,将“常”与“变”统一了起来。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道”是永恒运动的,它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个地方,没有固定的形状,这是“变”;同时又表现为稳定的法则和稳定不移的趋势,这是“常”。“常”和“变”的这种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常变统一”和“变中有常”。老子首先肯定包括“道”在内的一切都是永恒变化的,同时,他又认为,事物的变化都是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都是有一定的常规可循的。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事物,规律就存在于运动变化之中,离开了运动变化,规律就无法体现,离开了规律,事物的变化就成了不可捉摸的一阵风。总之,“变”是有“常”之“变”,“常”是“变”中之“常”,“常道”这一概念就体现了“常”与“变”的统一。这就是老子的“常变观”,就是老子对规律的一般看法。 三、“道”的无神论之意义 在老子所处的时代,人们的思想长期以来一直笼罩在宗教神学的迷雾之下,上帝与鬼神的观念仍很浓厚。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老子提出的“道”论具有突出的无神论的意义,他用哲学取代了神学,用理性取代了迷信,标志着古代人文意识的真正觉醒。 在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天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意义,老子将“道”置于在天之上、之前。老子说: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二十三章) 这就是说,天的存在也是暂时的,而不是永恒的,因而只有相对的意义,老子又说: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二十五章)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六章) 这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就是“道”,它不仅在时间的顺序上先于天地的形成而存在,而且还是一个微妙的母性之门,它是天地万物的“根”,天地万物都是由它生成的。不仅如此,天还要取法于“道”(天法道),从“道”那里获得自己所遵循的法则。“道”又称为“一”,一切事物都从这个“一”获得自已所以如此存在的根据,天地也不例外。老子说: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三十九章) 天地之所以如此存在,乃是由于得到了这个“一”而获得了自已的根据。这样一来。老子就用自然之“道”否定了天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老子第一次把宇宙间的一切看做成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用自然论取代了目的论。在他的学说中,天不再是万物的创造者和决定者,不再是万物和人类的主宰,不再具有神秘的属性和意义,天的意义和目的被否定了,成了普遍的自然之物。 老子否定了上帝的最高权威,把“道”置于上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 “象”者,犹今所谓“似乎”也。老子说,“道”体是虚空的,然而它的作用却永不穷竭,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上帝之前就有了它。在这里。老子没有直接否认上帝的存在,用的只是疑问。 “道”也否定了鬼神之灵。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六十章) 老子说,用“道”治理天下,鬼怪就起不了作用;不但鬼怪不起作用;不但鬼怪不起作用,神?也不侵害人。虽然老子在这里没有直接否定鬼神的存在,但他却用自然之为之“道”否定了鬼神之灵,从而使得鬼神存在失去了意义 从老子对待上帝和鬼神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无神论是不够坚决和彻底的,可以看做老子对宗教神学的让步,但他的无神论思想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启发蒙昧、解放思想的作用。老子提出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是其后几千年的无神论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 “道”论是全部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十分丰富,“道”还是宇宙的本原、本体。“道”在《老子》书中出现了七十余次,除了本文所论述的形而上和万物的运动变化所遵循的规律、无神论意义之外,在有些地方,还有其它的意义,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范文二:简述对投资与投机的认识
简述对投资与投机的认识
投资银行学课程论文1
摘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规范证券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但封闭武证券投资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分别就投资与投机的含义,分析方法,分类,特点等方面简要分析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关键词:投资;投机;分析方法;区别
一 投资
(一)投资的含义
投资指的是用某种有价值的资产,其中包括资金、人力、知识产权等投入到某个企业、项目或经济活动,以获取经济回报的商业行为或过程。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二)分析方法
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其中内涵最丰富和最复杂的是证券投资。证券投资分析是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分析手段,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及其变动的行为,是证券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技术分析、演化分析,它们是深入进行证券市场研究和投资实践所必需的有效工具:
1.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是以预测市场价格变化的未来趋势为目的,通过分析历史图表对市场价格的运动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技术分析是证券投资市场中普遍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
2. 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股票市场价进行比较,相应形成买卖的建议。
3. 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投资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
(三)特点
1. 投资是以让渡其他资产而换取的另一项资产;2. 投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之外持有的资产;3. 投资是一种以权利为表现形式的资产;4. 投资是一种具有财务风险的资产。
(四)国内投资态势
1. 国内民间投资增幅高于国有经济投资、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和全社会投资增幅,其中股份制经济的投资增长最快。2. 国内民间投资比重接近国有投资,股份制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外商及港澳台投资比重逐年下降,全社会投资对政府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正在降低。3. 国内民间投资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有所提高,接近国有经济投资的贡献率。4. 东部民间投资已经成为本地区全社会投资的主力军,中西部民间投资增长快于东部分地区看,民间投资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都有很大增长,在本地区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五)促进因素
1国有经济改革和战略性调整的推进,扩大了民间投资的成长空间。2法律环境的改善激发了非公有经济投资的积极性。3西部大开发对各地区民间投资的活跃产生催化作用。4预算内资金包括国债投资为激活民间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 投机
(一)投机的含义
投机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投机者可以"买空",也可以"卖空"。更为通俗的一个定义是:投机就是投资机会(投资行为中的一种),没有机会就不进场交易,就如同打猎,不看见猎物绝不开枪。民众日常购买彩票、股票等利用所获信息根据自有资源所作出的交易选择,都属于投机的一种。投机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获得价差利润。但投机是有风险的。
(二)分析方法
投机可分为实体经济投机和虚拟经济投机两大领域,其中内涵最丰富和最复杂的无疑是证券投机。证券投机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应用于交易标的物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上,技术分析和演化分析则主要应用于具体交易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判断上,作为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补充。
1. 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是以传统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企业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决定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等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边际的情况下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主要教材:《证券分析》等。
2. 技术分析:技术分析法是以传统证券学理论为基础,以股票价格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预测股价波动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历史图表入手,对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认为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股价波动可以定量分析和预测,如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主要教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3. 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证券学理论为基础,将股市波动的生命运动特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股市的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和节律性等方面入手,对市场波动方向与空间进行动态跟踪研究,为股票交易决策提供机会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总和。演化分析认为股价波动无法准确预测,因此它属于模糊分析范畴,并不试图为股价波动轨迹提供定量描述和预测,而是着重为投资人建立一种科学观察和理解股市波动逻辑的全新的分析框架。
(三)分类
根据持有期货合约时间的长短,投机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长线投机者,此类交易者在买入或卖出期货合约后,通常将合约持有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待价格对其有利时才将合约对冲;
第二类是短线交易者,一般进行当日或某一交易节的期货合约买卖,其持仓不过夜;
第三类是逐小利者,又称"抢帽子者",他们的技巧是利用价格的微小变动进行交易来获
取微利,一天之内他们可以做多个回合的买卖交易。
三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
(一)投资是寻找并分享价值,投机是预判并下注于价格变动
格雷厄姆给出的投资与投机的定义是:“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同时定义了投资与投机,强调了两者存在本质区别。
这个投资定义的核心是“安全性”。不符合投资标准的投机,必然缺乏“安全性”。“安全边际”思想是格雷厄姆投资理论的中心思想。安全边际主要指证券的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差额。他提出:“我们建议用安全边际这一概念为标准来区分投资业务和投机业务。”
证券的内在价值是更本质的东西,市场价格主要起“比较”作用,因此投资中“安全性”的真正来源是“价值”,投资的真正目标是“价值”。“价值投资”一词,直观地表达了这种含义。投资的“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是分享价值的结果。为了分享价值,先要寻找、发现价值,即进行“详尽的分析”。所以,投资是寻找并分享价值。
投机,是判断市场走势并采取相应行动,即看涨时做多,看跌时做空,实质上是与持相反观点并行动的人“对赌”。所以,投机是预判并下注于价格变动。
(二)投资的策略是估值,投机的策略是预测
投资的策略是证券估值,即评估证券的内在价值与安全边际,并据此行动。投机的策略是市场预测,即推测市场走向,并据此行动。格雷厄姆对此作了清晰的描述:“我们所说的择时,是指努力去预知股市的行为——认为未来走势是上升时,购买或持有股票;认为未来走势是下降时,出售或停止购买股票。我们所说的估价是指尽力做到:股票报价低于其公允价值时买入,高于其公允价值时卖出。另外一种要求不是太高的估价方式是,确保自己购买股票的价格不会太高??我们确信,无论采用哪一种估价方法,聪明的投资者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我们同样确信,如果投资者以预测为基础强调择时交易,那么他最终将成为一个投机者,并面对投机带来的财务结果。”
把估值与预测结合起来是否更合理,格雷厄姆的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投资者与投机者存在根本分歧:“投机者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他之所以购买股票,是因为他觉得该股票要上涨了,而不是认为股票便宜;反之亦然。所以投机者与证券分析家的观点就有根本性的分歧。”
(三)投资运用基本分析法,投机运用市场分析法
投资运用基本分析法,分析证券的投资价值,旨在“选股”。投机运用市场分析法,预测市场价格走势,旨在“择时”(交易)。
格雷厄姆对证券分析法(即基本分析)展开了系统论述,也对市场分析法提出批评。他指出:“有两种不同的市场分析方法:一种是纯粹从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中挖掘材料进行预测;另一种则是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如总体和特定的商业环境、货币利率、政治前景等。”第一种是技术分析法,他指出,其逻辑基础——根据股市价格史的一些特征推断市场未来走向,类似于依据赛马(历史战绩)图表预测赛马结果——是不完善的;其因为股市上涨而买进、因为股市下跌而卖出的主要原则违背了正常的商业原则,十分荒谬。第二种是通过预测整体经济前景来预测市场走向的方法,如根据资金利率、货运量等指标的变化来预测市场变化,他指出,想当然地认为过去偶然发生过几次的时滞或巧合,会在将来同样地发生——不能令人信服,因此也是一种伪科学。
当今一种流行观念,是试图把基本分析与市场分析,即“选股”与“择时”结合起来,体现在“从基本面看??从技术面看??”这一流行分析模式,以及“价值+趋势”之类的操作方法。格雷厄姆早已指出这种“结合”根本不能成立:“任何将这两者结合起来的努力从根本上说都是不合逻辑和令人困惑的??如果把交易操作引入投资实践,投资资本收益的稳定性将被破坏,而且必然会使投资者的兴趣转移到投机方面。”
(四)投资一般是长期持有,投机一般是频繁交易
投资主要是买入并持有被市场低估的证券,等待价格向价值回归,这一回归的过程通常是漫长的,需要耐心等待;分享企业创造的新价值,同样需要耐心等待。投资就像种庄稼,要耐心等待作物成长。
投机活动主要通过交易来进行,市场预测使用的技术分析会频频发出买卖“信号”,经济前景预测会不断带来各种“利好”、“利空”,驱使人们行动。投机就像冲浪,要随波逐流忙不停。
格雷厄姆概括道:“市场分析家的主要法则就是减少损失和保障利润(通过在下跌初期卖出),这导致市场交易活跃??而以证券分析为基础的操作通常属于投资类型,不会带来活跃的交易。”
(五)投资总体上有良好回报,投机总体上要亏损
投资与价值联姻,会有良好结果。投机是零和博弈,扣除交易成本后是负和游戏,多数人必输。长期结果必然是投资者整体盈利,投机者整体亏损。格雷厄姆说明,“股市投机者整体上几乎都要亏钱”,“亏损的投机者要比获利的投机者多几乎是一个数学定律”。
投机并不违法,但投机的风险太大,必须要警醒。格雷厄姆告诫世人:“如果你想投机的话,请睁大自己的双眼,知道最终有可能亏本。”当然,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范文三: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1.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实践的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政策,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简述认识主体的涵义及其性质和特点?答;涵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与一定关系中从事时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实现的、具体的人。特点。首先,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的分化的物产,具有自然属性。认识主体具有社会历史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生活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生产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于特定的历史时代,每一时代主体的认识都代表反映那个时代的水平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认识主体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客体,从对客体对象的选择和设定到主体通过认识工具对客体施加作用和影响,再到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制作,都体现着主体的能动性。
3.简述认识客体的涵义,构成和特点?答; 涵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构成,分别是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指作为人类认识对象的人类社会。成为人们认识对象的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性质,认识客体具有客体是实在性。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不是所有具有客体实在性的事物都能成为认识客体,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现象的外部事物,才成为认识的客体。
4.简述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实践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认识关系,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相互作用关系,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或可以的改造和认识作用,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同时,这种能动性又受到客体的制约。
5.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唯心主义从思维第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都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关系。
6.简述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答:唯物主义哲学都是可知论,认为人的思维认识和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认为现实世界是可知的。不可知论是指那些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认为人在实践中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实践的观点彻底驳倒了不可知论和哲学上的其他一切怪论。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根本不能认识的事物,现在没有被认识的事物。将来总会被人们所认识。
7.简述辩证唯物论的能动的反映论与就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的对立?
答:答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离开了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来考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把客体仅仅看做是认识的对象。不能从认识主体方面去认识客体。把认识理解为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照镜子式反映。
8.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
答: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在、生动的,然而却是表面的,不深刻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它比感性认识深刻,反映论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9.说明正确现实有感性认识到理性的飞跃需要具备条件?
答:必须有正确的思维方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借助思维才能实现,即必须对感性材料进行,才能透过现象到达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感性材料应是丰富的全面的,而不是零散的,调查就是收集大量的感性材料。研究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10.说明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答: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意义,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对客体世界的改造。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是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范文四:简述对应用文的认识
简述对应用文的认识
篇一:对应用文的认识
认识应用文的社会功用
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水平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文体,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学作品,一类是应用文。
很多人都比较欣赏前者,因为文学作品可以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主观情感,陶冶情操,给人
以审美的感受。相比之下,大部分人似乎都不太喜欢应用文,觉得它比较单调,格式死板。
然而,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文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应用文是
一种最直接、最有效地为表述思想、交流信息、解决问题、为现实服务的写作。应用文有很
多作用,现总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节 领导和管理作用应用文从它诞生的时候起,就成为社会、国家领导和管理所必需的文种。尤其是应用文
中的下行文,大都具有行政领导和行政管理的作用。这不仅因为应用文是国家政府或执政党
实施领导、管理、指导、指挥各部门的有力工具,而且是
国家或执政党方针、政策具体化的
书面形式。在我国,国家政府或政府与执政党联合发布的“命令”、“决定”、“规定”等,对
下属机关、各地区、各单位就产生具有权威性的领导、管理作用。
第二节 规范和准绳的作用在应用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种具有规范和准绳的作用。尤其是国家权力机关所制发
的“命令(令)”、“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均是依据宪法和各种法律条文的要
求而制定的,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间内,规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人们的行为准则。特别是
行政命令性、法规性应用文,一经权力机关发布,受文者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得违反。这类应用文对于人们该干什么,不能干什
么,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什么问题上干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有的还具
体地制定了奖励和惩罚的办法。它们一经通过、签发、公布,便具有国家宪法所赋予的行政
权力,用法定的权威性来保证执行或强制执行,对它所涉及到的单位和个人,都具有规范和
准绳的作用。
第三节 联系和协调的功用现代社会里,人们参与各类活
动的范围更加广泛,彼此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增多,人与
人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需要进行传递信息,加强沟通与联系。机
关应用文布置分工、协调行动,以求相互协调完成任务;公关礼仪应用文沟通感情、促进协
调,达到互为发展的作用;广告类文书应用文,传播信息、服务公众,力求达到最大化推广
熟知的效果;运用好应用文这一工具,有助于日后处理日趋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保障自身利
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与社会发展同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类交际交流愈加频繁,传递处理的信息更加密集,人们对
应用文的使用也就越来越多,因此,对我们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
高自己应用写作的功底,才能在以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和世界经济呈现全球一体化
趋势的社会中立足。 跨国4班
杜金儒篇二:应用文学习的感受应用文学习的体会本学期开课前,我对应用文写作是完全陌生的,以为它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因为我
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应用文,认为这种文体可能离我们很远,运用到的可能性很小。直到我读
到绪论里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这样一句话:“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一
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通顺又扎实不可。”叶老的话的这句话,激起
了我对这门课的兴趣,让我认真地听了这门课。经过洪老师8个周16个少而精的课时后,我
深深地明白这句话,也知道了应用文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如此之广,离我们生活如此
的近。就拿我暑期短短的一个半月的实习来说,短短一个半月,我就用到了通知、通报、请
示、总结、调研报告、商品说明书、合同协议、竞聘词、收据、假条等十几种应用文体。叶
老的这句话可谓中肯至极,它反映了一个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以下,我将从三方面来详细
论述我对该门课学习的体会:
一、 应用文的重要性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中,应用文写作是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社
会各行各业都必将在广泛使用更加规范、更高质量的应用文的同时,更需要高素质、有较高
应用写作水准的雇员。应用文写作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非常重要。特别是在
工作岗位上,应用文写作的机会很多,如果没有一定的写
作能力是难以应对的。我们年终要
写总结,工作中要写汇报,学习时要写心得,还有开会时要写会议记录等等,没有一定的写
作知识和写作能力是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的。例如:有很多人,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工作
也非常出色,也积累了很多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写作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不能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传播和借鉴。还有,朋友书信之间交往,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就不
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作为一名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进行写作知
识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二、应用文的学习
应用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是“因事而生,因事而写”。
我们在需要解决一些事情时就用这种文体,不需要解决事情我们可以写一些诗歌、小说、散
文之类的文学作品。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应用文写作视屏,真正掌握将来走入社会后的应用
文写作能力。首先我们应该把握应用文的特点:简单实用,语言连贯,有逻辑性,抛弃了一
般文学作品华丽的辞藻以及复杂的结构,将现实中的事情
用简单明了而又正式的体裁表达出
来。语言的表述也应 是直截了当的,套话空话对于应用文的写作有百害而 无一利。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应
用文是最重视事实的文章,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应该有任何虚假、夸张的成分,下结论
时更不能平自己的主观臆断。最后一点就是应该避免官僚主义,更贴近自己与周围人的现实
生活,自然能让人信服。
这门课程具备实践性、时代性,让我们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能够很快的运用到实际工作
中,为了能总结如何更好的学习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有以下几点要说:
1、 加强各种文体文章的理论知识学习,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从理 性上提高对应用文章写作的认识,为将来写应用类文章打下厚实 的理论基础;
2、 加强例文阅读、分析内容,多读作品、多分析作品,并要求自己 应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阅读与分析,力求写出分析文字,通过 这个环节培养我们阅读与分析能力,对各类文章既有感性认识又 有理性分析,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途径;
3、 加强讲练结合,即多写、多练、多讲解。让我们在写、练、评的 实践过程中,学到方法、技巧,形成能力,达到
较熟练的驾驭各 种应用文章写作的目标。
二、 对应用文教学的建议从我们学校排课可以看出,应用文写作课无形之中淡出了教学舞台。应用文写作教学备
受冷落,首先是由于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差不多”就行的应付思想。应用文面对的是全体社
会大众时刻发生的即时需要,往往要的是“倚马可待”的“急就章”,自然做不到文学作品那
样的精雕细刻、惨淡经营,以致等而下之也是势在必然。但是这种应付思想会起误导作用,
许多人会认为“如果他语文基础比较好,到了写应用文的时候,看了别的应用文,也能理解
这篇东西好还是不好,需要我写应用文了,熟悉一下,也就可以了。”即所谓“熟悉一下,也
就可以了”的错误论调。所以,我觉得首先应该激发精益求精的理想,追求弘扬切实管用的
理论成果,只有态度改变了,才能更好的学习。 再者,对于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我提点个人意见:
(1) 增加本门课的课时量。因为应用文内容包括行政公文、事务文书、日常文书、经济文书、诉讼文书、科技文书、礼仪文书、传播文书,内容比较多,如果仅仅只
是16个课时,那么每个部分只能蜻蜓点水式的过,实难达到效果。因此,我建议将本门课分
成几部分,分学期学习,就如现在我们学校体育课一样,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较
好学习本门课;或者将本门课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作为一门选修课,大家针对自己将来的发
展方向来选择学习,这样一来大家随兴趣而学,效果应该更好;
(2) 继续保持模板教学方式,但应该加点练习。我个人比较喜欢洪老师的模板教学法,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实用,但我认为增加这种模板的实际练习,可以让我们熟
练掌握各种文体模板,而不是停留在理论水平;
(3) 将该门课的开课时间提前到大二任职实习前。因为暑期我们在实习中,经常遇到应用文,在那之前学习,我们就可以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之中,以便更好的理解、
掌握和运用。
向洪老师学习的八周十六节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让人难忘,因为我觉得在洪老师的详细
讲解下,我真正的认识了应用文及其重要性,并学到了各种文体的模 板及写作时的注意事项,这对我以后的应用文的写作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对我以后的工
作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解决了我暑期实习过程中的诸多不解。真诚的感谢洪老师
的教导~谢谢~篇三:应用文写作的意义 应用文写作的
意义
应用文写作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
用以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述意愿而撰写的具有一定的惯用体式文章的总称。伴随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洪大历史浪潮。
应用文作为信息载体,是人们工作中交流交际的工具;而应用写作是提高个人职业与人文素
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当今社会中,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其在高中
学习阶段,为应试高考,中学就进行了文理分科,此种“偏才教育”方式,使非文科生,在
接受国民教育阶段,就削弱乃至取消了基本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应用文的学习;选择学文的学
生,又因囿于应试之功利,其对人文学科尤其是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大都仅停留在写作格
式与答题技巧的掌握上。非文科学生,大多又是不喜欢人文学科或人文学科学习成绩较差的,
这种重理轻文的惯性使他们在进入理工科大学后,继续轻视人文类课程乃至厌恶对应用文写
作的学习,结果是导致其在工作中缺少基本的与人书面沟通交流能力。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大学毕业生不一
定要能写小说、诗歌,但一定要能写,而
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语言学家王力先生1979年9月在给研究生讲课时也说:“研究生的
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写论文。
所谓写论文,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记下来。研究生学习三年,第二年写一篇学年论文,第
三年写一篇毕业论文”。
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发布的三份调查:(2005年12月i日宁波教科网转发源
自《中国教师报》)
2003年4月第一份调查《被遗忘的“r”》,呼吁掀起一场写作革命:2004年9月第二份
《写作:通向 工作的门票》,在调查了120家美国大公司后结论是——当今职场,写作成为
工薪雇员获得聘任与提升的“敲门砖”; 今年2006年7月第三份报告《写作:来自州政府的
强烈信息》发现,尽管政府部门对雇员的写作能力高度重视,但相当比例的政府雇员没有达
到政府的要求。而“全美写作计划”的调查注解了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的那三份
调查。
两位大师所提到的“工作和生活中使用的文章”、“论文”以及美国那三份调查,都是说
大学生乃至研究生都要学习应用文写作。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各级各类院
校的学生,都必须掌握应用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属于语文教学的范畴。近10多年来,我国有识之士对陈旧语文教学思想、内
容、方式、方法、检测手段等的批判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0多年前就有人称“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其直刺我国语文教育的软肋——假大空;
后来,语文界的同行们一直在努力改变。但因为中国语文长期被迫承载了非语文的教学内容
与任务,由于这个本质未得到改变,于是关于语文的所有“教改”也就成了“只反贪官不反
皇帝”。作家兼前文化部长的王蒙曾做过几次中学语文标准化试卷,最好的一次成绩仅60分,
因而他不得喟叹:“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不改革不行了,中学的语文试卷连我也做不出”。
无独有偶,知名作家王周生、叶辛等看了高考的作文卷后说:“这道题目我们也写不出。”北
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面对着这份试卷(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脑子里一片空白,我读考卷非
常吃力,首先是弄懂题目要求就费了极大的劲,有的至今也没有弄得太清楚??”北京师范大
学教授童庆炳说:“一直听说语文高考试题‘难’,但在读完1998年语文试题后,对它的‘难’
还是大吃一惊。我想我要是在1998年参加高考,语文肯定是不会及格的。”作家郑渊洁在他
的书中说自己帮助孩子作文:“生怕孩子被八股作文毁了的我,认定自己免疫力强,于是奋不
顾身为他写作文。”冯骥才在被问到你作为文化界的多栖艺术家,近年开始介入和参与在理工
科大学办人文教育。请谈谈你的
教育思想、理念的来龙去脉,时回答:坦率地说,我认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把人“工具化”,教
育的目的是把人最终塑造成社会的工具,不重视人本的、人文的教育。而人的精神世界、人
的心灵、人的品味和情趣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我们讲人生观、价值观,更多强调的是道德层
面上的东西,而现在我们所面对的是开放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碰撞,
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各种客观要求,包括一些经济政策、手段,客观上给人的价值观、给下一
代的教育都带来一些新的问题。2010年,上海几所高校
自主招生不考语文,惹得一片喧嚣。有人在网上发文《失败的语
文教学,不考也罢》,跟进的发帖于是铺天盖地: ?要我说,不考语文就对了。几十年来中国的语文教育,除了教孩子识几个字,最重要
的功能就是大搞繁琐哲学,让中国人不会正常说话。 ?不止一个作家公开说,中小学课本选了他的作品,可看到课后的作业他自己头都大:
那些题让他答,一定做不上来。因为他落笔的时候根本没不是那样想的,编辑扭曲了作家的
写作意图。
?可作家抗议也没用,第二年出的课本依然坚持不懈的强暴作者。?更有甚者,大量灌输官方需要的意识形态,令人生厌的政治课内容也塞到语文课堂。?最害人的是作文。不说假话就拿不了高分。?小小年纪,就得弄懂老师爱听什么。?老师爱听什么,又是由官方订标准,高考判卷老师去执行。 ?当家长的也无可奈何。若真让孩子在作文中说出心里话,只怕不及格~?所以,中国当代语文教育越是被强调,就只能越是让一代又一代学生痛恨语文,痛恨
课堂,痛恨上学。
?这样的语文教学很失败,失败的语文不再考,是天大的好事。 ?这样失败的语文课,不光自主招生不要考,高考
也别考了。至少过渡一下,减半,暂
时计个50分吧。而且要首先取消无病呻吟的八股作文。
?“教改后,我的一篇微型小说《羊拐》被选入某地的教材,内容是当年我在新疆时,
三五岁的小女儿留在北京外婆家,那时候小孩都兴玩羊拐,我回去探亲时,听见女儿直叹息:
‘唉,我就没有羊拐。’我就暗地里许下愿,一定要给女儿带羊拐回来。等我搜集了多半口袋
羊拐又回北京探亲,可谁知女儿很不屑:‘早过了羊拐了,我不玩羊拐了,玩皮筋了。’课本
里要求学生选择小说的主题: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疼孩子,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一切
事物都不断变化,人应该与时俱进。正确答案是最后一个,可是我自己觉得小说的可爱之处
在于有很多层意思可以回味:既有想得到时没得到,得到了不珍惜的意思,也有小小的时间
差带给人的各种遗憾,还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等等。看到小说的意味被肢解,感到挺难受。” ?80后作家韩寒直接说:“很多人的撒谎体验都是从作文开始的。”“建议以后的作文评
分取消优良中差,改成“正合我意”,“相差不远”,“参考大纲”,“逆我者亡”四种得了。” 总之,由于工作中离不开写作应用文,为了适应今后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们
必须学好应用文写作篇四:对应用文写作特点的认识 对应用文写作特点的认识
一(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应用文作为应用型文书有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四点是实用性,时效
性,程式性以及简明性。
二(以行政公文写作为例分析应用文写作的四大特点.行政公文的定义:行政公文指的是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
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实用性:正如行政公文定义中所说的行政公文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这也
就说明我们撰写行政公文的目的是依据行政公文来进行公务活动。而且公文是在公务活动中
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是为了现实的特定工作或完成特定的限时任务而制作发布的,因
此具有明确的效用性。例如请示公文就一定是包含了某机关向其上级机关请示某问题以求得
解决问题这一效用。
时效性:公文式在现实工作中形成和使用的,因此,它的作用有时间的限制。某项工作
一旦完成,由这项工作所形成并使用的公文的作用也就随之结束。例如某某市卫生局2014
年关于防治春季流感的通知,在2014年春季这一时限过去之后,这一公文将结束其作用。 程式性:公文的制发中有着严格的程式规定。即公文必须按照党和国家领导机关颁发并
发布的公文规范制发,使用有明确规定的文种,遵循规定的格式和 行文程序,不得擅改。我
们所写的行政公文不同文种都有着不同但是严格的程式规范,只有确保行政公文按照规定格
式来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让执行双方去理解公文的目的,而且进一步确保了公文的法定性。简明性:在行政公文的书写中要求作者书写的情况属实,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字精
炼,书写工整,标点准确,篇幅力求精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固定使用事务性语汇,大量
使用专业术语,规范使用新生简缩词以及文言词。
三.总结
行政公文作为应用文的一种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应用文写作实用性,时效性,程序性以
及简明性的特点。篇五:认识应用文的作用,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水平认识应用文的作用,努力提高应用写作水平 当前,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个人与个人以及群体之间的书面性规范化交往愈加频
繁。从借条、合同到策划、公文,无一不是应用文的范畴。而由于应用文这一问题的特殊性,
人们对于应用文的写作规范所知有限,因而在日常工作中造成诸多不便,甚至更加严重的后
果。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认清应用文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其名称一样,应用文侧重的是文章的应用性,而非记叙文、议论文那样侧重于文章
的文学性。因而应用文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且十分特殊,这就使得人们对应用文的接触有限。
篇二:应用文知识简介
应用文知识简介
一、应用义的含义
应用文是人们用来解决和处理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事务和问题、有直接的应用价值、有约定俗成的表达要求、行文简约的文章,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处理公私事务时经常使用的文体总称。
二、应用义的分类
(一)四分法
1、新闻文体
2、理论文体
3、实务文体
4、传记文体
(二)九分法
1、新闻文体;2、史传文体;3、教学文体;4、学术文体;5、行政公文;6、事务文书;
7、经济文书;8、司法文书;9、日常应用文。
(三)三分法
1、公务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
2、行业专用文书
3、日常应用文
以上分类,我们倾向于第三种。但我们可以将它们合并为两大类:
一是行政公文(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使用的公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报告2、请示3、议案4、命令(令)5、指示6、决定7、决议8、条例9、规定10、批复11、通知12、通报13、函14、意见15、会议纪要16、公告17、通告18、公报二是常用应用文,分八类(其中每一类又包含若干小类):
1、规章应用文
2、诉讼应用文
3、管理应用文
4、会议应用文
5、经济应用文
6、法律应用文
7、涉外应用文
8、日常礼仪应用文
三、应用义的特性、功用
应用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区别于文学作品和实用文其他文类的“个性”,成为文章家族里的重要成员。学习应用写作,要把握应用文的“个性”,了解应用文的特性与功能,才能增强写作的自觉性。
(一)、应用文的特性
文章的产生,本来就是为了实用,最早的文章——甲骨卜辞,就是应用文。虽然它是上达于天、与神灵对话。但要问的是吉凶、胜负,是为了决定是否采取某一实际行动。后来文章由巫术性转为人事性,成了皇帝对臣子、臣子上皇帝的文书乃至文人之间的情感传达。应用文更是为了“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现代应用文的实用性就越来越突出了,有没有实用形成了判断应用写作失败的标准。如果一篇应用文不能满足实用的需要,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实践,即使写得条理清晰、富于文采,也算不得好应用文,甚至是废纸一张。“实用”,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类的本质属性,其他特性是由它派生出来的。我们知道,文学艺术作品给人以审美愉悦,用来陶治人们的性情;理论文章给人知识,用来提高人们的认识,拓展知识领域;新闻作品给人以新的信息,使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而应用文却不同,它是要处理公私事务的,
其功效是要在人类各种活动中,通过取得直接的实用价值而体现出来。失去了实用性,也就失去了应用文自身存在的价值。应用文为办事而写,写公务文书是办公事,写私务文书是办私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告诉对方要处理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如告诉对方要处理什么事情,说明处理事务的方针、政策、办法、措施,或与对方磋商问题、提出请求,或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签订合同??总之是要办事。因此,写应用文如忘了实用性,大讲空话、套话,不务实,不办事,就是不懂得应用文写作是最起码的道理。
与实用性相联系的是内容的单一性和强烈性的时效性。为达到实用目的,一篇应用文着重解决一个问题,不要把不同的问题混杂在一篇中,弄得什么事也办不成。同样,也是为达到实用的目的,要特别讲究时效。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以免耽误时间,给工作造成损失;另一方面是有些应用文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时过境迁,也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了。
2、建构的模式性
和其他文体比较,应用文的建构具有相对固定的模式。所谓模式,指有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布局和写法,有大体统一的文面要求等。文学作品讲究独特性,力图摆脱模式的束缚,标新立异,以适应不同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应用文则为实现
其处理公私事务的目的,便要求按照一定的模式写作。这样,作者写起来简便、快捷,接受者看起来一目了然,便于迅速作出判断和反应。可见,这种模式性,是实用性在形式上的体现。
这种模式是应用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文种是“约定俗成”,即在民间代代相传,互相仿效,习惯成自然,得到社会公认的,如书信、条据、日记等日常应用文。写一封平常的书信,比起写一篇行政公文来,固然要自由得多,但仍需按照书信的格式写作。要有称谓、问候语、正文、祝语、尾签、日期六个部分,要考虑收信人的身份、年龄、性别及与自己的亲疏程度,还要掌握书信的惯用词语。不这样做,就会显得“不得体”,甚至会闹笑话。有的文种,特别是行政公文、司法文书中的文种, 则是“法定使成”,是由权力机关以法规形式对文种格式加以认定,并在其管辖范围内普遍遵照执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对12类13种公文的格式作了明确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发布的《国家机关公文格式》(GB9704—88)对公文制作格式作了详细规定。个人无权任意更改或不按此规定办事,否则,便是违反“规定”。有些公文,如事务文书中的一些文种,虽然不像法定公文那么严格,但仍有较为稳定的格式和写法,不能自行其是。
讲应用文建构的模式性,并不是说应用文已成了不变的僵
死文体,相反,应用文的模式正在随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着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变化。我们的责任在于:认真研究应用文的建构模式,不断促进应用文的规范化。特别是在电脑走进千家万户,人们纷纷“换笔”的今天,强调应用文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为提高文章实用的效能,应用文尚简约、忌浮华。它篇幅短小,要求用最精练的文字准确地说明事由,解说事理,陈述办法,以达到处理好公私事务的目的。在表达方式上,应用文多用说明,也要叙述、议论,但叙述多用直笔,不用曲笔,议论不旁征博引,只就事论事。至于抒情、描写,则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在语言运用上,应用文贵在精要,要根据处理事务和文种的要求,用精要的语言平实明快地表达,有什么说什么,有多少说多少,不能“少一字”,也不能“长一言”,因为多了、少了都会妨碍意义的表达。
实用性、模式性、简约性,是应用文的主要特征,其他如选材的真实性,思维方式的逻辑性、读者对象的特定性等。虽也是应用文的特点,但都算不上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属性,就不一一论述了。
(二)、应用文的功用
作为一类特定的文体,应用文有着自己独特的功用。应用文的使用十分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就其最基本的社会功用而言,可概括为如下五个方面:
1、法规、准绳功用
在公务应用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公务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如《宪法》和依据《宪法》制定的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公文中的条例、规定、通则等,一经有关权力机关通过并发布施行,就具有法规准绳作用,任何人都要自觉遵守,不得违反,否则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另外,像布告、通告等公文,如要求下属机关以及有关人员“遵照执行”的,或要求人民群众“共同遵守”的,也在相应范围内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不可逾越的约束力,发挥着法规作用。现代应用文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秩序上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指挥管理功能
自古以来,应用文就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工具。今天,日趋现代化、高效率的管理工作,对现代应用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的公务活动中,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发节的公文,如决定、指示、批复等,都起着指挥的作用,下列机关必须“遵照执行”或“参照执行”。这样,中央的方针、政策,才能逐层下达,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并化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各具体单位和各项工作,才能统一步调,有秩序地开展。同时,下级机关所作的请示、报告、总结等,及时反映基层的情况,也为中央制定方针、政策,及时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这种应用文,是管理工作中
不可缺少的机组成部分,文书的起草、定稿、发布是与管理行为同步发生的。离开机关应用文写作,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就无法进行,乃至陷于混乱状态。即使将来办公自动化了,也代替不了人在管理上的作用,也离不开应用文写作,只是更讲究规范和注重效率而已。
3、联系协调功用
现代社会里,人的活动范围更加广泛,群体与群体,群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需要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化大生产越发展,专业化水平越高,分工就越细,需要部门之间、组织之间的合作,需要做好联系协调的工作。应用文就是联系协调的工具之一。机关应用文在交流信息,沟通上下左右关系,以求相互协作完成任务方面的作用,已为人所熟知。其实,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也需要相互了解,联络感情,协调行动,书信这一文种从古到今受到重视就是明证。而带有礼议性的应用文,在联络感情、促进协调方面、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至于协议书、合同之类文书在经济活动中的协调作用,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应切实强调应用文在人际关系协调上的作用,运用好这一工具,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
4、宣传教育功能
应用文是用来处理公私事务的,但要处理好公私事务,必
须让人们知道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下去。这就需要摆清事实,讲透道理,实际上是在进行宣传教育。行政公文的发布,是在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人们在学习理解,贯彻执行的过程中,也受到深刻的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用文的宣传教育作用,又有了新的表现:众多企事业单位运用应用文这一宣传工具,宣传组织形象,传播组织信息,以期扩大自身影响,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赢得社会的信任和支持。近几年来的广告大战和公益广告的勃兴便是很好的证明。当然,我们可以说各类文体和文章都有宣传教育作用,因为所有文章都是信息的载体,从传播学角度来讲,宣传就是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分享。之所以在这里强调应用文的宣传作用,是因为它的宣传教育是与处理公私事务相结合的,其效力更直接、更显著。
5、凭证依据功用
应用文的凭证依据功用,在不同文种中都有程度不同的表现。就机关公文而言,每份公文都反映着制发机关的意图,收文机关以此为依据去处理工作、解决问题。如果没有必要的公文作为依据和凭证,各机关之间公务联系必然削弱,难以开展正常有秩序的工作;就契据文书而言,其凭证作用更为明显。如协议书、合同等作为双方彼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依据凭证双方都要信守,任何一方违约,都要以此追究责任。其他如会议记录、介绍信、证明信,甚至书信、日记,都可
以作为凭证。、应用文是办事的,有时效性,某件事办完了,其作用也随之消失。但是某些应用文,作为真实的历史记录,在完成其现实作用后,将立卷归档,作为文献资料、留供后人查考,起着凭证作用。
应用文的五方面功用是互相联系的,要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事实上,往往是一个文种乃至一篇应用文,同时发挥着几方面的功用,而不是单一的功用。随着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应用文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并逐步走向电脑化、国际化,还会有更多的功用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不仅要努力发挥它现有的五种功用,还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和新出现的功用。
四、应用文的作者
文章是人写的,写文章的人通常称之为作者。作者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挥着得要的作用,一切写作行为都必须由作者来具体实施,因而被称为主体。既然应用文与文学作品有着质的区别,那么应用文作者也必然有与文章相异之处。应用文写作主体的特殊性,一般是在与文学作者的比较中辨析出来的。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应用文作者首先在主体构成上与文学作者有区别。文学写作是创造性和个体性活动,一般是个体式的写作,即便是“合
作”,也无法改变这一创造活动的个性化特征。那种某人出“思想”,由他人执笔的写作方式是违反文学创作规律的。文学写作是作者将那些活生生的感官印象,通过艺术的想象加工,通过一种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的创造行为。每篇文学作品都是作者个人化情感、思想、经历的凝聚,鲜明地打上作者的个人印记。而应用文作者不仅在写作过程中,用政治意识、社会意识、职业意识、法律意识来规范自己的写作活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的功能,而且作者构成极为复杂;有群体作者、个人作者、法人作者、代言作者等多种类型。
1、群体作者
群体作者是两个以上的作者基于某一实际的“需要”,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商讨共同完成某项写作任务的一种作者类型。在完成较为复杂的写作任务时,常由几个作者分工合作,或是每人完成一个部分,或是每人分别写成相同内容的文章,然后进行讨论综合,取长补短,合为一篇文章,例如,某单位写作总结,往往先由各个部门总结,然后,在部门总结的基础上经过某一人或几人的综合再写成单位总结。写作调查报告也不例外常常由几个作者一起调查研究,由一人执笔,最后写成一篇。群体作者是以合作的方式参与写作,每个参与者都明确本次写作任务的目的,并围绕目的定向收集材料,在分工的基础上综合时,也都能服从总体写作目的需要尽量保持文体风格的统一,切忌杂乱无
章。
2、个人作者
个人作者指从写作意图的确定到写成文章都是代表个人、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作者。日常应用文和私务应用文大抵是个人作者。比如撰写私人信函、日记,撰写个人邀请函、个人学习计划等,写作这些文章常常是个人作者独立完成。应用文写作中的个人作者写作时,可以自主选材,能用个人化的语言去表达,但个人作者完成应用文写作任务时也不能像文学写作那样自由地发挥想象,完全审美化地表达,而要考虑到文体规范和读者对象的心理、接受水平等,即便写像日记这类应用文也要真实地记录和表达,不能虚构。个人作者完成文章,也要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精神,认真修改,完美地实现它的写作功能。
3、法定作者
法定作者指写作主体是那些依法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主要指行政公文和专用文书中的一些文体的作者。法定作者,必须是法定的能以自己的名义发出公文并能行使相应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的机关和法人代表。法定作者是指公文的署名者,而不一定是撰写文稿的文字工作者。法定作者制作的文章,其内容代表某一级法人的意志,代表机关和集体的意识,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写作成品产生法定的行政效力。虽然,这类文章也常常由代言作者代笔,但是,在
文章内容上要不折不扣叶体现“法定作者”的意图,在形式上要严格按照法定的行文格式写作,代言者不能自行其是。
4、代言作者
代言作者实际上是以撰稿人的身份参与写作活动的人。代言人与被代言人之间往往是两种关系:一是被代言人指定代言人以助手的身份参与写作,如秘书代领拟写公文、代领导写作讲话稿等。这就要求代言人必须熟知领导意图,熟悉与工作相关的各个方面的情况,并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帮助被代言作者验证写作意图的正确性,还要熟练地掌握公文写作格式,准确无误地传达法定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法定作者的决策和意图形成文字。写作成品的署名只能写代言人或被代言人组织,代言人不能署名,二是代言人以执笔服务者的身份帮助他人完成写作任务。他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记录“作者”口述的内容。如代他人写合同、起诉状、书信等,这种代言,同样也要熟知被代言人的写作意图,而且,这类代言作者不仅在写作内容上出谋划策,在遣词造句上也发挥了自己的参谋作用。代言人的角色成功与否,取决于他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理解,取决于他对被代言人写作意图和提供的材料的准确把握。写作应用文时,必须首先确定自己是什么角色,并了解各个角色的工作任务,了解自己在写作活动中能发挥的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只有进入角色,把握好角色,才能写好应用文。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应用文作者不仅在作者构成上与文学作者形成差别,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与作者有所区别。应用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究竟以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在活动,应刻说还是一个较难描述的课题。思维训练在写作中十分重要,应用文作者写作时除了需运用一般的思维方式外,主要还运用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篇三:简述应用文的特点
简答
1、公文正文一般每面排多少行,每行排多少个字, 答:22行,每行28字。
2、行政公文正文的原由部分有哪些方式,答:行政公文正文原由部分一是依据类,有情况式、文件式、意义式、作用式,二是目
的类。
3、什么是“竞争上岗演讲稿”,特点是什么, 答:竞争上岗演讲,是在考察人员以及社会组织成员成员面前就某一竞争岗位进行自荐
并发表工作意见的活动。特点:通俗性、策略性、议论性、艺术性。
4、简述总结的概念及其特点。答:总结是社会组织和个人对过去一定实践活动或看工作
进行总的回顾,分析评价,提炼经验,找出内在规律,而指导未来实践而使用的公文。特点:
事后写作、据实议事、鉴戒指导。
5、通知有那些类型,答:通知类型分四种:(1)批转性通知(2)事项性通知;(3)会议
性通知;(4)任免通知
6、什么是简报,它有什么特点,答:简报是社会组织及时简要地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和
交流信息的一种特殊都的公务文书。特点:简明扼要;真实可信;迅速及时;内部交流。
7、请简述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联系及区别.答:1、会议纪要以会议记录为基础和依据,
择要发布会议主要内容;会议记录是把会议情况,包括发言的情况、讨论的问题及决议的事
项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2、会议记录只作为机关单位内部存查使用的文书,不对外公布,会议
纪要则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传达,作为正式行政公文使用.
8、请简述行政公文中请示行文规则的五项规则答:(1)一文一事,内容简单;(2)只写一个
主送机关;(3)不得抄送下级机关.;(4)不直接送领导者个人;(5)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9、报告有哪些类型,写作报告有哪些要求,答:报告类
型:(1)工作报告(2)情况报
告 (3)答复报告。写作要求:(1)立意要新;(2)内容要真;(3)重点突出;
(4)不夹带请示事项。
10、商业合同写作的主要条款有哪些 答:(1)标的;(2)数量 ;(3)质量; (4)价款或者报酬; (5)履行期限、地点和
方式; (6)违约责任。
12、行政公文格式中,主体部分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主体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组成。
13、如何区分广告文案中广告语与标题的作用, 答:广告文案中广告语是为了加强诉求对象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印象而在广告中长期
使用、反复使用的简明扼要的口语性语句。广告文案中标题的作用一是引起注意;二是显示
主题;三是制作广告之便。
14、广告文案中标题与标语的区别,答:标题在文案中出现,有时出现在广告中;标语
在系列广告中反复使用,力求固定不变。
15、广告文案中随文与结尾的区别,答:随文是广告不可缺少的附属性文字,向公众传
达主要是购买或接洽、获得服务的方式等基本信息,这里要写明如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
报号码、电话号码、网址、电子邮箱、联系方式与联系人、特别说明等等,但并不需催促消
费者采取行动;而结尾主要是号召购买,其作用是催促消费者采取行动,不必过长,要简短
有力。
16、会议纪要主体部分的三种写法,答:条例式、综合式、摘要式。
17、公函的结构由哪些部分组成,答:由标题、受文机关、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18、文种通知的标题在何种情况下可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答:如果通知的发文范围很
小,内容简单,甚至张贴都可以,这样的通知标题可以省略发文机关和事由,只有文种“通
知”二字。
19、请示与报告有何区别? 答:1、行文内容的请求性。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
准的公文,具有请求的性质,而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应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或要求的公文,具有陈述的性质。2、行文目的的求复性。请示的目的是请求上级批准,解决某
具体问题,要求作出明确的答复,而报告的目的则在于使上级知道掌握某方面或阶段的情况,
不要求批复。3、行文时机的超前性。请示必须事前行文,等上级机关做了答复之后才能付诸
实施。报告则可在事后行文,也可在工作进行中行文,一般不在事前行文。4、请求事项的单一
性。请示要求一文一事;报告可以在某个范围内一文数事。
20、《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行政公文种类有那些, 答:命令(令)、决定、
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议案、意见、会议纪要。 21请批函与
请示有何区别,答:请批函是向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单位请求指示批准,内容仅限于业务,
平行文;请示是就本单位职权范围内无权、无力、无法解决的工作事项向所隶属的行政上级
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内容不限于业务,上行文。
22、通报与通知有何区别,答:一、适用范围不同。通知可以用于批转和转发公文,告
知需办理和周知的事项;通报只是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交流重要情况、信息。两者虽
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开展工作的要求,以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
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情况。二、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
部署行动,内容具体,要求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不能怎样办理,有严重的约
束力,要求遵照执行。通报的目的是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事迹,
提高人们的认识。
三、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写作主要是直叙式,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具体明白,语言
平实;通报的方法则常常兼用叙述、说明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根据需要陈述事实,分析
意义,作出评价,使人们了解真相,受到教育。
23、总结与计划的区别,答:1、行文时间不同。计划是对未来工作、活动的设想和科学
的预见,因而事前写作;总结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回顾与评价, 所以是事后写作。2、行文目的
不同。计划目的是为预定时间内实现目标而作出安排部署,以便统筹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
总结目的是把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找到,发现问题,以便得到经验和启示,吸取教训,使工作少犯
错误,建设损失和浪费。3、行文内容不同。计划思路的构成是做什么-怎么做-做到怎么样,
写作内容与之相应:目标、措施办法和要求,“三要素”缺一不可。总结思路的构成是:做了什
么-做到怎么样(成败得失)-为什么会这样(经验教训)-今后打算做什么。写作内容也与之相应:
工作情况概述、成绩经验、错误教训和今后奋斗目标。
24、通知与通告的区别,答:事物性通知,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布置工作,告知下级机关
执行的的任务、步骤及执行的要求,而通告是一定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业务要求对所有民
众普遍下发要求遵守执行的事项。
25、为什么计划的写作不能“跟着感觉走”,答:制定计划必须事先行文,因为需要对
所做的工作和活动有一种很强的科学预见性。它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组织的具体情况,以
及对客观现实的清醒认识,对事物和工作作出判断和推测:做什么,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去
做,做到怎么样,过程当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都要事先有所预
料。可以说,没有预想就没有计划。所以,计划的写作绝不能“跟着感觉走” 26、文学写作
要有想象力,消息写作也能有想象力嘛, 答:不能。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写作
的基本要求。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必须反映客观真实情况,要与事实本身相符,
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虚假捏造。消息种的任务、事件、地点、事件及引述的数据都要反复核
对,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要求作者的评判态度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7、通讯与消息的
区别,答:通讯与消息报道的内容都是最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要求真实、准确,还要有
时效性。两者也有明显区别: 1从题材上看。消息大都告诉读者刚发生的一件事。而通讯则
题材要求较严,通常用来报道典型人物,选择最富有意义的事。 2从内容上看。消息事实要
求高度概括,一般不讲求细节描写。而通讯则不但要求写出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有细节,
有生动地描绘出新人新事的典型材料何画面。 3从结构上看。消息一般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形
式(倒金字塔式),而通讯的结构比较灵活多样。 4从文字表达方式上看。消息多用叙述,
笔墨比较简洁概括。而通讯则多种表达兼有比较详细具体,文笔更加生动。 5从时效上看。
消息要求快捷及时。通讯由于种种原因,如采访细节材料需要更多的时间,写稿时间也较长,
往往滞后。新闻要求“不过夜”,而通讯则要求“不过月”。篇二: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应用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应用文写作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从总体角度说,它是研究应用文体写作基
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的一门学问。在学校教育中,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
强的基础课程。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写作活动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写作主体——作者;
写作客体——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包括精神客体);写作本体(或称载体)——文本;写作受
体——接受和作用对象即读者。这四个要素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写作系统。应用文写作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用性
应用文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如:经济活动要写分析报告,要写经济合同;
法律行为要写起诉状、答辩状;礼仪活动要写请柬、祝贺信、贺电,死了人要发布消息要写
讣告,开追悼会要写悼词,婚丧喜庆要在门框张贴对联;开会要发通知,有重要事项请求上
级答复批准要写请求。总之,为了办某件事,解决某个问题,交流某项经验,疏通某一情感,
达成某种协议,都必须选择适合表达的具体文种,讲求实
效。可以说,每种文体都体现出很
强的实用价值。应用文不是供人审美、供人欣赏玩味,更不是供文人骚客比试高下的文体,
而是供人实践运用,达成一定功利目的的文体。
(二)真实性
应用文要求作者严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写作,决不允许虚构和凭空想象。真
实性是应用文体写作的生命之所在。只有真实地向社会各方面传递各种信息,上情下达,下
情上达,它的文体价值才会有效地实现,否则就会失真,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造成危害。
(三)针对性
应用文写作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性,它是为处理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进行的。
因此,它有着明确的特定接受对象,有强烈的针对色彩。从文种选择、格式安排到语词的运
用,都要针对写作目的与读者对象而有所选择与取舍。
(四)时效性
时效性包括应用文的时代性、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限性三层含义。所谓时代性,是说
它要与现实紧密结合,紧跟时代、适应时代的变化与需求。所谓及时性,是说它要求在一定
时限内完成写作任务,延期则会影响作用的发挥,甚至贻误工作。所谓作用时间的有效性,
是说它只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直接作用,写作目的实现了,其直接效用就会随之消失,文本就
变成了档案材料。
(五)工具性
应用文本身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仅仅是能动地实现特定目标采取的手段。它以语言文
字为中介,传递各种信息,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乃至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发挥工具作
用。
(六)规范性
应用文的体式是固定的,严格讲究格式准确。其文本形式和制发程序都有特定要求,讲
究规范。在实际写作中,不同种类的应用文都有一套为内容服务的相应的体式,都有其惯用
的格式、结构、手法及写作要求,且相对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有变化。当然,我们所
说的固定,也只是一种相对意义的固定。从长远和历史的发展观点来看,应用文体还将随着
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的。 写作过程: 1.确立主旨(文章题目);2.选择材料;3.安排结构;4.语言表达;
篇三:
经济应用文特点
经济应用文特点:真实 政策 程式 应用 专业与文学作品的不同:主旨的表现形式 语言的运用方式 传递方式 与政治的关系 作用:指导与管理 联系与沟通 总结与推广 凭证与史料标题:基本型(公文式) 概括型 新闻型 正文:目的根据式 缘由概括式 引述式 规定式 主体:总分 并列 递进
结尾:总结照应式 希望请求式 自然收束式 规定式 主旨表达的常用方法:1叙述说明议论2图标使用越来越广泛(3否定)判断句 祈使句 计
划:标题 正文(前言 主体 结尾) 落款 特点:预见性 可行性 目的性作用:指导作用 促进作用 约束作用 主要格式:条文式 表格式 表格条文式写作要求:要服从大局 要实事求是 要力求明确、具体 总结:标题(基本 概括 新闻) 正文(前言 主体 结尾) 落款 特点:回顾性 客观性 综合性作用:指导作用 借鉴作用 交流作用 写作要求:实事求是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要抓住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语言要简明、 准
确 调查报告:标题 正文(前言 主体 结尾) 落款 种类:经典经验 揭露问题 新生事物 社会情况 历史事实 特点:针对 客观 理论 时效作用:依据 反应 推动 揭露与总
结的不同:写作目的 涉及范围 使用人称 写作时间调查方法:普遍 局部(简单随机抽样 等距抽样 分层抽样) 文献 民意 访谈 观察 实
验 报告:标题(基本 概括 新闻) 正文(前言 主体 结尾) 落款种类:按内容分(专题分析 综合分析) 按写作形式分(文章式 表格式) 特点:科学性 对比性 定期性作用:反映经济现状,评估经济效果 分析利弊因素,明确发展方向 发挥管理功能,提
高管理水平
常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综合比较法等 写作要求:材料准备充分 分析科学得当 文字缜密规范 决策方案:标题(单行 双行)正文(导演 主体 结语)落款 决策注重过程 决策“方案”注重结果 种类:按范围分(战略性经营决策 战术性?)按可靠程度分(确定型 非确定型 风险型)
特点:决定性与择优性 系统性与定量性 有效性与科学性注意事项:具有较好的针对性 具有清晰的逻辑性 具有较强的客观性 声明:
内容要求:真实性 逻辑性 合理性 格式要求:完整性
语言要求:重在表态
说明书:
内容要求:实用性 真实性 科学性 结构要求:完整性 条
理性
语言要求:通俗性 规范性 公文:
特点:权威性 政治性 程式性 时效性 作用:颁布法规的作用 管理和指导 宣传和教育 联系和沟通 依据和凭证格式:(1)文首部分: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字号 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紧急程度 公文份
数序号 签发人
(2)主体部分:公文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 附件说明和附件 发文时间 印章或签章 附注
(3)板记:主题词 抄送机关 印发机关名称、印刷时间和印刷份数 写作要求:符合国家的政策法令 情况确实,观点明确 结构严谨自然 格式合乎规范 遵
守行文规则 通知: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通知缘由 通知事项 通知结尾) 落款 种类:批转通知 转发通知 周知性通知 任免通知特点:应用广泛 使用频率高 内容单纯 时效性强写作要求:明确目的,分清种类 语言规范,用词准确 通报: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通报缘由 通报事迹 通报决定 通报结尾) 落款 种类:表彰性通报 批评性通报 情况通报 特点:真实性 典型性 时效性 教育性 写作要求:严格把握通报内容 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 区别两种形式 报告: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报告缘由 报告事项 报告结尾) 落款 种类:按内容分:汇报工作报告 反映情况报告 答复问
题报告 按性质分:综合报告 专题报告特点:汇报性 陈述性 沟通性写作要求:重点突出,中心明确 实事求是,有针对性 报告及时,陈述有序 请示: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请示缘由 请示事项 结束语) 落款 与报告的区别:行文目的不用 行文时间不同 结尾用语不同 写作结构不同 种类:请求指示的请示 请求批准的请示 特点:呈请性 主动性 单一性写作要求:条件成熟,理由充分 不得越级请示,不能多头请示 内容单一,表达有序 批
复: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批复依据 批复意见 批复结语) 落款 种类:请求指示的批复 请求批准事项的批复 特点:针对性 指导性 简要性 被动性 写作要求:批复要慎重 一文一批 态度肯定 涵:标题 主送机关 正文(发函缘由 具体事项 结束语) 落款种类:商洽涵 问答涵 请批涵特点:简捷轻便 行文灵活 平实自然 写作要求:写作格式规范 内容明确单一 会议纪要:版头 标题 正文(会议概况 会议主要事项或重要精神 结束语) 种类:情况型 议决型 消息型特点:纪要性 真实性 知照性写作要求:真实准确的反映会议情况 突出会议中心和要点 意见要条理化、理论化 合同:首部(标题 双方当事人 双方的约定承诺)主体(即6要素)尾部【(附则:有效
范文五:简述对**思想的认识
一代伟人——**
——简述对**思想的认识
中国的社会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社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思想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根本指导地位,那个时候,人们就看见了**思想的前瞻性。**思想既不是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生搬硬套,也不是抵制排外的保守派所固守得旧思想,它是在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精华并联系中国实际国情而诞生的具有超越时代的性质的先进理论。这些特点奠定了**思想的在以后中国的发展中最核心的指导地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了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执政的党,**思想也由过去共产党一党的指导思想一跃成为在整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虽然**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距今已有60年,但并不意味着这一思想就过时了、不在适合当今的中国。相反,要发展就要不断对历史进行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坚持在恢复和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和恢复变种关系,把**思想和适合当今中国社会的理论紧密联系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坚持**思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联系中国特色,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再次创造一个历史性飞跃的发展脉络。
从历史经验中不难看出,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是在切合国情的同时不断地从**思想那里吸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养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构成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现象及其联系均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真理的基本原理,总要依托新的思想载体、新的实现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葆其当代价值,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到来,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对于**思想的认识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变化的,对继续发展的**思想新内容的认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新的历
史任务,**思想得到继续发展。与之相伴,党对**思想的认识也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者,。早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 他就向全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并在实践中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取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在对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 我们是要不断学习的。过去有些学者对**生平和思想的研究, 往往只集中在**个人身上, 而同其他成员的研究联系和结合不够。要么, 只注意他们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的分歧与差别, 而忽视他们之间共同的思想、信念和奋斗历程, 而后者是更重要的。我们党的领袖人物的思想往往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应该说, **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 他在许多情况下和许多问题上能够先于其他同志获得正确的认识, 但这并不是说他时时处处、在任何问题上都先于别人获得正确认识, 而是也吸收了别的领导人的正确意见和经验, 包含着领导集体共同思考和研究的成果。所以, 人们常说**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思想的发展和继承路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其间由于对**思想的认识不够或者对中国具体国情认识错误而走了很多弯路。1958年以后,**思想研究与宣传在继续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推进的同时,逐渐出现和形成了诸多极左偏差和失误。随着全党范围内公开放弃对个人崇拜所持的批判态度,**、康 生一伙别有用心者乘机大肆鼓噪,使**思想宣传与研究于很大程度上陷入教条化、神秘化的迷误之中。尤其是**期间,**思想几乎在所有的论著及宣传品中都被视作万能的神圣之物,对其形式化、绝对化、神圣化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对**思想在学术意义上全面系统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出现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思想的产生形成、成熟、发展等历史阶段和基本特征方面,学界在这一领域尽管还有具体提法上的分歧与不同,但就总体而言,观点日趋一致。迄今为止,学界一般将**思想的发展过程描述为六个阶段: (1) 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是**思想的萌芽或发端阶段;(2) 土地革命战争的初期和中期是**思想的初步形成或产生阶段;(3) 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思想的成熟与系统化阶段;(4) 解放战争时期
和建国初期是**思想继续发展阶段;(5)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时期是**思想曲折发展阶段;(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系**思想发展的新阶段[1] 。
1963年11 月,**提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对真理标准问题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最经典的概括。也是当今中国社会领导班子在对新的理论体系的检阅时依从的,更是我们大家在现实生活中借鉴的真理。
[1] **思想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前瞻
【参考文献】: 《**生平和思想研究的新进展》 杨胜群 党的文献
2004年第 1期
《从**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思想与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 李 捷 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6期
《**思想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前瞻》 杨 三 省 陕西师
范大学学报
《建国以来当对**思想的认识》 江大伟 东北师范大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