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害生物预案
XX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意见》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总结防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对中大林业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促进我镇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本镇发生和可能发生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规范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程序和处置办法,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各项防治措施并举、防控结合的原则。
2、坚持平战结合、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的原则。
3、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
4、坚持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协调应急的原则。
四、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实施细则》、《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贵州省植
物检疫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预案。
五、适用范围
本镇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严重(Ⅱ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适用本预案。
六、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XX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镇指挥部)是全镇应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领导机构。
(2)、镇指挥部指挥长由镇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党政办、财政所、交管站、农服中心、林业站、派出所、金沙林业派出所、卫生院、文服中心、葫市工商所、邮政支局、供电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
(3)、镇指挥部职责:指挥和组织协调全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预防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决定启动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4)、镇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林业站,主任由林业站站长担任。办公室职责:负责中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办理应急处置工作的公文,提供和通报相关信息,向指挥部提出应急处置建议。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
(5)、镇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林业站:承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鉴定和风险评估,牵头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检疫执法和应急处置工作,前头督促、检查、评估应急工
作和效果,协助灾害发生地开展灾后重建和受理援助。
党政办:负责做好物质调度和协调工作,优先保证应急物质的配备和运输需要。
派出所:负责处理在中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发生的案件,维护社会稳定。
财政所:负责筹措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资金。
交管站、邮政支局:协助林业部门做好检疫复检工作;负责运力调度,在本预案启动时确保应急物资按时运达。
农服中心:负责协助林业主管部门的检疫机构,对其所营造的水源林、经济果木林、水保林以及苗圃地等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建议和防治工作。负责检疫执法、检疫检验和检疫审批工作,禁止带疫植物和植物产品(包括木质包装货材料)违法流通,严防外来重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
卫生院:负责组织卫生系统专家,救治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治病人员和在应急工作中中毒或受伤的人员。
工商所:负责协助林业主管部门的检疫机构,对木材市场和木材生产的加工单位、经销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疫监测检查,防止带疫木材和木制品流通。
七、信息监测与报告
1、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采集
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采集,主要依靠林业站检测人员的调查和护林人员发现异常情况的报告,其次是群众举报。乡(镇)林业站检测人
员和护林人员是林业有害生物数据采集责任人员。
2、林业有害生物鉴定
发现林业有害生物,必须及时送达市检疫站进行种类鉴定。在结果还没出来之前要派专人关乎发生现场,实时监控。
3、林业有害生物与经济灾害级别的确定与发布
4、按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性质及其灾害面积和危害程度,将其确定为四级灾害进行预警。分别为:特别严重(Ⅰ级),发布红色预警信号;严重(Ⅱ级),发布橙色预警信号;较重(Ⅲ级),发布黄色预警信号;一般(Ⅳ级),发布蓝色预警信号。当发现或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如下分述的特征之一时,则该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分属于以下四个不同的灾害级别:
Ⅰ级灾害:
对人类生活、健康构成威胁,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林业有害生物; Ⅱ级灾害:
①业与海生物危害叶、梢成灾面积在10000公顷以上,危害根、干、枝成灾面积在1000公顷以上;
②专家组评估认为可爆发能造成严重的灾害事件。
Ⅲ级灾害:
①地级行政区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②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叶、梢成灾面积在1000—10000公顷之间,危害根、干、枝成灾面积在100—1000公顷之间;
③专家组评估认为可爆发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灾害事件。
Ⅳ级灾害:
①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
②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叶、梢成灾面积在100—1000公顷之间,危害根、干、枝成灾面积在10—100公顷之间;
③专家组评估认为可爆发能造成一般的灾害事件。
八、应急响应
1、启动本预案时,指挥部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召开时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
(2)、迅速通知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抽调相关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员和专业人员,配合上级工作组到达现场,调查灾情,分析发生趋势,组织制定应急操作规程。
(3)、制定技术负责人,对应急除治现场实施全程技术指导和监督。
(4)、迅速组织人员,调查核实疫情发生地点和范围,并全程跟踪监测灾情发展趋势。
(5)、根据需要迅速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严格隔离现场,封锁疫区,严禁寄主植物流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6)、做好舆论宣传工作,震区群众理解、支持和参与应急救治工作。
(7)、迅速组织专业队外援,实施经省指挥部审批的应急操作规程。
(8)、做好受林业有害生物治病的病人和在应急处置中中毒或受
伤人员的医疗救护工作。
(9)做好由于应急处置工作可能引发的森林火灾的扑救工作。
(10)做好由于应急处置工作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和治安保卫工作。
2、应急通讯
本预案启动后,市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固定和移动电话要保持畅通。指挥部办公室要明确并公布值班人员姓名、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善后处置
本预案实施结束后,指挥部办公室要指导灾害发生地开展灾后重建。重点组织实施提出的改进措施,重建受灾林分,清理因应急而设立的临时设施。
4、疫区解除
对于经上级部门规定为疫区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区,经专家组分析评估,确认疫情已经扑灭的,指挥部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提出撤销疫区封锁的措施。
5、新闻报道
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发布相关信息。
九、保障措施
1、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所需的财政经费,按照有关规定筹措,其基本设施建设投资,有基本建设投资渠道解决。
2、物资储备
林业站根据日常掌握的情况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负责物质储备工作。
3、人员保障
我镇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形势,建立健全基层森防检疫机构。同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能有效应对中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专业管理和技术队伍。
4、培训演练
林业站要根据需要,每年要分层次对技术人员和各村业务队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适当规模的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对中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培训和教育林农,广泛宣传和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
范文二:林业有害生物
第一期
兴文中心测报点 2010年3月22日
兴文县2010年林业有害生物趋势预报
根据2009年越冬虫情调查,2010年我县林业有害生物总体情况与2009年呈上升趋势,调查情况如下: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面积有1.48万亩,其中轻度危害面积1.28万亩,中度危害面积0.2万亩。
主要虫害预测及应采取的防治措施
一、松材线虫病疑似松树防治
根据越冬虫情调查,古宋镇、石海镇、九丝城镇发现有疑似松材线虫松树,面积有1500亩。按照宜宾市林业局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兴文县松材线虫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严密监测疫情,建立健全县、乡、村监测网络体系,落实监测责任,认真开展春、秋两季疫情普查;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实施方案开展松材线虫疑似松树疫情除治。
二、竹节虫防治
2006—2007年,虽然我们开展了竹节虫防治,有效地遏制了虫害的蔓延,但是、今年有抬头的趋势,通过越冬代调查,面积有3500亩,必须加强监测,特别是古宋镇、麒麟
1
苗族乡的天然林,从4月起要加强监测,发现竹节虫虫口密度大时,应及时开展防治。
三、竹毛虫防治
我县于1992—1994年开展竹毛虫综合防治后,十几年间没有发生竹毛虫危害,近年来有发展蔓延的趋势,通过去年越冬代虫情调查,发现有大量的卵块,面积有5500亩,今年有爆发的趋势。僰王山镇要做好对楠竹林的监测,特别是僰王山旅游风景区的楠竹林必须抓好监测,防止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四、经济林虫害防治
经济林虫害有2500亩,主要分布在石海镇、麒麟苗族乡、古宋镇、共乐镇等,各林业站应加强辖区内经济林虫害的监测、防治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在经济林方面的收入。
主题词:林业 有害生物 发生 趋势
发:各林业工作站
抄送:县人民政府、万县长、市森防检疫站、省总站
2
范文三:有害生物控制
7天连锁酒店集团《运营手册——客房服务篇》运营管理部编制———————————————————————————————————————————————————
有害生物控制
分店需制定明确的计划卫生安排,定期进行如下有效的控制动作。同时,根据分店实际状况,安排专业的消杀公司进行定期(原则上每个月一次)的全酒店范围内的消杀活动。种类控制方法
1.2大堂、餐厅、厨房等昆虫活动区域须安装紫外线灭蝇灯。
1.2每个楼层和PA 房应配备能杀灭多种害虫的喷雾剂。
1.3清洁洗手间时,定期(每周)往地漏喷洒杀虫剂。
1.4定期(建议每季度)全面清洗地毯。
1.5垃圾袋必须扎口,大垃圾桶应加盖并每天彻底清洁。
1、昆虫
1.65~10月虫害频发期,每周在酒店外围、下水管道及阴暗潮湿处适量喷洒杀虫
剂。
1.7定期(每月对厨房边角喷洒杀虫剂。喷洒杀虫剂必须在休市期间进行。开始
前,所有的食品及原材料、餐具器皿、灶具必须妥善储藏和遮蔽,避免与药水接
触。
2.1堵塞所有的入屋洞口和管道周围的缝隙。
2、老鼠2.2如放置捕鼠器不能放在客人看到的地方。
2.3发现噬咬受到的损坏,粪便、恶臭和小洞,应立即报告,进行彻底清除。
3、宠物
4、霉菌禁止进入。由于潮湿造成。检查渗水、漏水原因并根除。重新粉刷被污染的墙面。
范文四: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Pest Risk Analysis) 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二、PRA的作用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五、PRA的信息来源 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概念: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PRA的开始。 特点: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 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 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 措施单一:禁止进口 2.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1924年,Cook首先将气候因子引入有害生物的研究领域;1972年,Weltzien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等。 特点: 不仅评价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 引入“风险”的概念 停留在适生性阶段 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2001年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从只重视有害生物定居问题的适生性研究转入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 特点: 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
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 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 ――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 二、PRA的作用 ,,,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机会。 开展,,,工作是遵守,,,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生物材料(GMO 风险分析》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 《环境风险分析》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Pest Risk Management) 第一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 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一种进口商品。 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 1. 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地区发现新有害生物的定殖侵染或暴发产生的紧急情况 在一进口商品上截获到新的有害生物而产生的紧急情况。 科学研究确定的新的有害生物风险。 有害生物传入到,,,地区以外的新地区。 在,,,地区以外新地区比其原发地区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检查发现,某一有害生物不断地被截获。 应进口生物者的要求,如研究人员、教育人员、生物学从业人员、商业公司(宠物商店店主)、食品业(供消费用的蜗牛)或业余爱好者(玻璃鱼缸
用的水生植物)提出的要求。 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例或要求而做出政策 决定。 另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区域植物保护组织、粮农组织)提出的建议。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早先决定的影响。 2. 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开始进行一种新商品(通常是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新产地商品的国际贸易。,,,可能应进口要求或贸易中出现交运某种货物而开始。传播途径可能涉及到一个或若干个原产地。 供选种和科研目的而进口的新的植物种。 查明商品进口之外的传播途径(自然扩散、邮件、垃圾、乘客行李等,或商品的包装、运输工具等)。 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款或措施而做出政策决定。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以前决定的影响 第一阶段的结论 当有害生物被确定后,同时需划定PRA地区。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第一阶段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的清单(在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第二阶段将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在审查过程中,,,,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重要性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 ,. 地理和管理标准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并已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广泛分布),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这种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尚未达到生态范围极限(即未广泛分布),而且该有害生物在,,,地区应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该有害生物就符合检
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正在考虑今后在,,,地区对其进行官方防治,那么,,,将确定该种有害生物是否应当进行官方防治。如果得出该种有害生物应当进行官方防治的结论,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的这个方面。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没有进行官方防治也没有考虑在今后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不存在,那么它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 ,.经济重要性标准 定殖可能性: ?在,,,地区寄主的可得性、质量和分布 ?在,,,地区的环境适生性 ?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 ?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 ?有害生物的存活方式 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 ?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自然和(或)控制的环境 ?随商品或运输工具运动的情况 ?商品的预定用途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传媒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天敌。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 ?损失类型 ?作物损失 ?出口市场的损失 ?防治费用的增加 ?对正在执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计划的影响 ?环境损失 ?作为其他有害生物传媒的能力 ?已意识到的社会代价,如失业 ,.传入可能性 影响进入可能性的因素: ?有害生物污染商品和运输工具的机会 ?有害生物在运输的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 ?在入境检查时检测到有害生物的难易程度 ?有害生物通过自然方式进入,,,地区的次数和数量 ?在任何特定的进境港口从另一国家进入的人员次数和数量 影响定殖可能性的因素: ?托运商品的数量和次数 ?运输工具会带有某种有害生物的个数 ?商品的预定用途 第二阶段的结论 如果有害生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应当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
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亦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是,对该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 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以前检疫一概要求零允许量的科学依据不足。 遵循成本――收益和可行性原则、最小影响原则和非
歧视原则, ,. 风险管理备选方案 ?列入禁止的有害生物清单 ?出口前的植物检疫检查和证书 ?规定出口前必需达到的要求(如,处理来自无有害生物区、生长季节检查、证书体系) ?进境时检查 ?在进境口岸、检疫站或适当时在目的地进行处理 ?入境后检疫扣留 ?入境后的措施(限制商品的使用,防治措施) ?禁止特定产地的特定商品进境 ,.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 ? 生物学有效性 ? 实施的成本,效益比 ? 对现存法规的影响 ? 商业影响 ? 社会影响 ? 植物检疫政策考虑 ? 实施新法规的时间 ? 备选方案对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效率 ? 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的结论 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已经决定了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第三阶段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仅完成第一、二阶段,然后没有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适当评估就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不正当的。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 特别注意,在实施PRA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 记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 对,,,应当有足够的记录,以便在进行审查或产生争议时,,,,可明确说明其资料来源,以及做出有关采取的或将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的管理,决定所利用的基本原理。 四、PRA的信息来源 PRA所需的信息:生物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地理信息等。 数
据库 国际信息互联网 地图(解释性信息) 专家系统(决策信息) 数学模型(预测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第一时期:危险性病虫草害检疫重要性评价和适生性分析 第二时期:,,,与检疫实际结合和计算机辅助评价 第三时期: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成立―里程碑 二、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 ,.从传播途径开始的,,, 第一步:由输出国提出要求,由国家检验检疫局列入计划,并要求输出国提供有关的材料,包括随该商品传带的有害生物名单以及产地进行有关的官方防治措施。 第二步: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立。 第三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总体风险归纳。 第五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六步: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风险管理。 第十步:形成,,,报告。 第十一步: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对检疫措施进行评价 ,.从有害生物开始的,,, 第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 第二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传入可能性评估:包括进入可能性评估和定殖可能性评估。?扩散可能性评估。 ?传入后果评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第三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 第四步:风险评估结果和植物检疫措施建议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五步:,,,报告的产生。 报告的内容要求: ?有害生物数据单。?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寄主可得
性、适生性等。 ?备选方案。 ?对征求意见的答复或解释。 第六步:对,,,报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七步:风险管理。 ?适当保护水平(,,L)的确定,必要时,结合经济、社会因素,提出,,L。 ?备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建议的检疫措施。 ?征求意见。 ?决策建议。 ,.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 1 风险评估概要。 2 流程交接登记表。 3 风险评估要求描述。 4 商品的有害生物名单(全)。 5 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应列出筛选依据,逐条简述,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数据单、参考文献等。 6 总体风险归纳。 7 备选方案。 8 对管理者提问的答复。 9 对评价人意见的答复。 10 提问、意见的原件或总结。 4.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 1981年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 思考题 什么是PRA, 为什么要进行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那些, 简述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本过程。 * * 思考题 1.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3.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标准的现状和它们之间的关
系(实线部分表示已颁布,虚线部分表示即将颁布) 生 物
PRA地区定殖的潜力 名称和分类地位 有害生物分布的生态图 与已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关系 被保护植物的记录 与检查相关的鉴定方法 有害生物利境和逆境的气候条件 检测方法
PRA地区的气候条件 国际贸易中寄主截获记录 防治措施对防治其他有害生物的影响 国际运输中其他方式的记录 使用杀虫剂的副作
用 从初发区到PRA地区的特定途径 防治费用 *
范文五:有害生物的类别
有害生物的类别:1. 关键性害虫:一种生物在不防治情况下每年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相当损失者。2. 偶发性害虫。3. 潜在性害虫。4. 迁移性害虫。 根据平衡位置的不同,昆虫分为:次要害虫,偶发性害虫,常发性害虫,严重害虫。 发生害虫未必要治:1. 从害虫方向来看,任何一种害虫不系列到足够的种群数量,就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虫口密度超过经济受害水平要造成经济损失还得取决于害虫的为害习性。2从受害作物来看,一方面几乎每种作物对于害虫的为害,都有一定的忍受或补偿能力,所以有时作物虽受害,未必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植物补偿可分为不补偿,补偿,超补偿):A. 如果虫害部分是作物收获部分,则受害是直接的,损失也是较大。B. 有些作物,即使虫害部分与收获部分一致,其受害损失程度不一定显著,因此未必就要施药防治。要是虫害部分不是收获部分,则受害损失一般较轻,至于受害损失程度,则视作物受害时的生育期而异。
害虫综合治理(IPM ):害虫综合防治是一种害虫治理系统,根据相应环境和害虫种群动态,和谐利用所有全程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维持在经济损害水平之下。概而言之,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的管理系统,是在充分考虑所处的环境和害虫本身系列能力的条件下,使用各种相互协调的方法,以求得对害虫最佳防治和对环境最少破坏。 综合治理三个基本观点:1. 生态学观点2. 经济学观点。3. 环境保护观点。
IPM 项目的成功通常通过控制杀虫剂用量的全面减少来衡量。
农业系统中害虫治理的宗旨是经济损害水平(EIL ),其基本要点是:1. 容忍哲学,不主张彻底消灭害虫。2. 主张节制使用化学药。3. 强调充分发挥自然因素对害虫的调控作用,重视作物自身的受豁补偿能力和生物防治。4. 只在害虫的为害超过经济损失水平时才采用必要 的防治措施。
未能使用先进IPM 的普遍原因:1. 缺乏害虫及天敌足够的生态学数据;2. 而要每种作物每种害虫EIL;3. 而要各学科之间的研究以获得上述数据;4. 与IPM 策略相关的害虫对作物损失的风险;5. 全部用杀虫剂控制的明显便捷及杀虫剂公司听市场压力。6. 需要培训农民,农业推广技术人员,预测预报人员和其他有关新策略与方法方面的人员。 全部种群治理(TPM)的基础哲学是主张彻底消灭害虫,是消灭哲学。
大面积种群治理(APM )的站票是要把害虫控制在为害之前,农田之外,远远地压低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避免大田防治。 害虫暴发的条件:1。足够的虫源基数。2。适宜害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环境条件。3。与寄主植物的生育期相配合。
植物检疫对象的确定:1. 对农业生产威胁大,能造成经济上的严重损失,防除又极为困难的种类。2. 主要靠人为活动而随苗木、农副产品及其包装物传播蔓延,本身传播力弱的。3. 国内尚未发生或已发生但分布不广,或发生虽已相当普遍正在大力除治的。 农业防治法的实质就在于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土、肥、水、种、密、保、管、工)。采用各种增产措施,有目的地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发生的条件。从而抑制害虫的发生为害,所以这种方法最能体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更由于这种方法紧密结合各项农业防治措施进行,不需要另外的费用和努力。适于经济的原则。 农业防治法的局限性:1. 农业防治法的采用要服从作物丰产的要求,不可能单纯从害虫防治方面考虑; 有时丰产的要求与某些害虫的防治措施会产生矛盾。2. 一地的农作物制度和农业技术措施是在当地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要加以乡谈不容易被群众接受,且防治效果远不如农药防治那样显而易见。 常用农业防治措施:1. 耕作与轮作防治,通过耕作和轮作措施的调整,使得环境不利于害虫的繁殖,扩散或生存。2. 播种期和栽插期,作物的播种期和栽插期的迟早可促使作物有利于或加重与病虫害竞争。3. 清园,是指搬掉或消灭害虫的兹生地,避难扬或越冬场所。4. 收获抑虫,由虫害带来的损失可以靠提早收获大为减轻。5. 水肥管理。6. 诱虫作物。7. 使生境多样化。8抗虫性品种的利用。
植物的抗虫性可分为3类:不选择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生物防治:狭义:利用寄生性、捕食性天敌昆虫及病源生物防治害虫。广义:利用某些生物或生物代谢物来控制害虫。 生物防治的特点:1. 对人畜安全、对环境污染极少。2. 有时对某些害虫可达到长期控制作用。3. 而且天敌资源丰富、使用成本较低。便于利用。 局限性:1. 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由于依赖自然平衡的控制作用常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2. 天敌、寄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利用上牵涉到的问题很多不如化学防治简单和速效。 生物防治:A.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的主要途径:1. 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通过改善和创造有利于自然天敌昆虫发生的条件,促进其繁殖。2. 大量系列和饲养释放天敌昆虫。
3. 移殖和引进外地天敌昆虫。B. 利用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细菌、真菌、病毒、杀虫素)。 物理机械防治法:1. 人工器械捕杀。2. 诱集和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黄板诱杀)。
3. 利用高频电流、放射能、激光等防治害虫。
化学防治法:优点:使用方便,收效迅速,急救性强,不受地域或季节性的限制,适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在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缺点:1. 害虫对杀虫剂的杀伤能力产生抵抗性。2. 主要目标害虫回升。3. 次要害虫暴发。4. 环境污染。
水稻害虫:根:稻象虫,稻水象甲。叶:稻纵卷叶螟、稻弄蝶、负泥虫和铁甲虫。刺吸组织液的:飞虱、叶蝉和蝽象。钻心:螟虫。5. 导致水稻畸形的:稻瘿蚊。 二化螟在年生活史周期中的两次不同场所的过渡:第一次是在春耕沤田后,由越冬场所向早稻田过渡,然后在早稻田繁殖2代。第二次是在夏耕来茬后由早稻田向晚稻田过渡,在晚稻田繁殖1-2代后,即以第三、四代幼虫越冬,完成全年的生活同期。 第一次过渡的条件:主要取决于越冬幼虫能否在春耕沤田前羽化出来,成虫羽化后有无适宜的繁殖场所。 第二次过渡的条件:主要取决于越冬幼虫能否在夏耕来茬前羽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