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_0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
浪淘沙(其八)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注释】?迁客:遭受贬谪客居他乡的人。?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然一时被小人陷害,历尽辛苦之后,他的价值还是#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end#会被发现的。淘、漉(lù):过滤。
6(古人作诗讲究炼字,本诗最后一句哪两个字用得传神,请简要分析一下。(3分)
???
7(这首诗是诗人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之际所作,但诗歌情感昂扬向上,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学优网整理
参考文献
1、《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 3、《厉行节约 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4、《群众路线教育时间活动 党员干部读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1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5、《**上海讲话实录》(人民出版社)
2 ---------------------------------------------------精美文档 值得收藏----------------------------------------------------
范文二:浪淘沙
浪淘沙
开放分类: 文学、宋词、作品
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题考〕本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
字,即七言绝句一首。唐白居易、刘禹锡并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
浪淘沙。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
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亦非泛作也。迨至李煜,因旧
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词律】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作法〕 本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格二(双调小令)】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例(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仄仄平△(平韵)
春意阑珊。
⊙仄平△(协平韵)
罗衾不耐五更寒。
⊙平⊙仄仄平△(协平韵)
梦里不知身是客,
⊙仄⊙平平仄仄(句)
一晌贪欢。
⊙仄平△(协平韵)
独自莫凭栏,
⊙仄仄平△(协平韵)
无限江山。
⊙仄平△(协平韵)
别时容易见时难。
⊙平⊙仄仄平△(协平韵)
流水落花春去也,
⊙仄⊙平平仄仄(句)
天上人间。
⊙仄平△(协平韵)
作者: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作者:陈亮 年代:宋
霞尾卷轻绡。柳外风摇。断虹低系碧山腰。古往今来离别地,烟水迢迢。
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夕阳无限满江皋。杨柳杏花相对晚,各自无聊。
作者:蔡伸 年代:宋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作者:宋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作者:晏几道 年代:宋
小绿间长红,露蕊烟丛。花开花落昔年同。惟恨花前携手处,往事成空。
山远水重重,一笑难逢。已拼长在别离中。霜鬓知他从此去,几度春风。
作者:吴潜 年代:宋
长记去年时。雪满征衣。佳人携手画楼西。今日关山千里外,此恨谁知。
想见绿窗低。依旧空闺。惜春还是惜花飞。纵有游蜂偷得去,争似帘帷。
作者:** 年代:现代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格一(七言绝句式)】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仄 ,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
【注】此用仄起式。亦有用平起者,与七绝平起式全同。
--------------------------------------------------------------------------------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唐. 刘禹锡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唐.刘禹锡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唐.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格三(商调慢曲)】
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仄(韵)。
仄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韵)。
仄平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作者:周邦彦 年代:宋
万叶战,秋声露结,雁度沙碛。
细草和烟尚绿,
遥山向晚更碧。
见隐隐、云边新月白。
映落照、帘幕千家,
听数声、何处倚楼笛?装点尽秋色。
脉脉。
旅情暗自消释。念珠玉、临水犹悲感,何况天涯客?
忆少年歌酒,当时踪迹。
岁华易老,
衣带宽、懊恼心肠终窄。
飞散后、风流人阻。
兰桥约、怅恨路隔。
马蹄过、犹嘶旧巷陌。
叹往事、一一堪伤,旷望极。凝思又把阑干拍。
-------------------------------------
【注】此种慢曲,必须选用入声韵部。所有拗句与领格字,不但要遵守平仄,更得注意四声,方能符合曲体。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
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
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范文三:浪淘沙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作者: 李煜
帘外雨潺潺,[1]春意阑珊。[2]罗衾不耐五更寒。[3]梦里不知身是客,[4]一晌贪欢。[5]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品赏析【注释】:[1]潺潺:形容雨声。[2]阑珊:衰残。一作“将阑”。[3]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4]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5]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
这首词把惨痛欲绝的国亡家破的感情,通过伤别与惜春表现出来。上片通过梦醒前后两种境界的对照,抒写诗人当时的生活感受。下片写凭栏远眺的情怀。“春去也”三 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和无可奈何的悲哀!“流水落花”、“天上人间”,构成了 一种意境,含有不尽的余味,留给读者以想象的广阔天地。这首词语语沉痛,字字泪珠, 以歌当哭,千古哀音。
“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
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
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范文四:浪淘沙
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
浪淘沙
刘禹锡的诗,大都是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从他的诗中,不觉就可以读出一种乐观的心态。
对于他的浪淘沙(其六)“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来说,更是一首可以耐人寻味,明快婉转的好诗。所以,我准备为其配奏的音乐是《大浪淘沙》,此曲的乐器是琵琶。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它演奏出来的音乐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色,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种“点”是由琵琶的演奏方法所决定的,琵琶在由点连成线的音乐进行中“说尽心中无限事”。
在刘禹锡的这首诗中,诗人先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晨江漉金图,用优美如画的鲜丽景色,衬托淘金女伴劳动场面的壮美,表现了诗人对她们的劳动的由衷赞美和热情讴歌。后两句,作者又从江边场景宕开,从转折对比中提炼出高远的深意。从中诗人择取标志上层社会富贵奢靡功名权势的首饰与金印来立意,指出权贵们所占用的黄金,正是劳动者经过千辛万苦从沙中浪底淘漉而来。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劳动者创造了世间一切财富,却难得温饱;不劳者却可以无限度地占有劳动者的劳动果实,从而表现了诗人深切地同情劳动人民的主题。
这首《大浪淘沙》曲子,正好运用了琵琶的音色特点,跳跃、喜悦,又“说尽心中无限事”。本曲,有起有伏,也有跌宕平淡,正是表达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不屈。深深体会这首曲子,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本诗明快婉转,却表现了深邃高卓的思想,语言质朴浅近,精炼准确,很有特色。表面写美景美女,实则是写劳动人民的可敬,以及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对应了曲中的本质和情感。此曲配此诗,我觉得再恰当不过了。
范文五:浪淘沙
浪淘沙(其一)-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古诗今读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疑难全解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快乐赏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代都有歌咏黄河的诗篇。这首诗写得很有气势,前两句描写了黄河的全景:弯弯曲曲的黄河流经万里,挟泥裹沙,浪高风急,奔涌不息,景象壮观,突出了黄河曲折而长、沙多、风大、浪猛的特征。后两句通过神话传说展开了丰富大胆的想象,沿着黄河逆流而上,就能去拜访牵牛织女的家。这既表现黄河的磅礴气势,也表现出作者不怕疾风巨浪狂沙、一往无前的气概。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 离 原 上 草 ,
一 岁 一 枯 荣 。
野 火 烧 不 尽 ,
春 风 吹 又 生 。
远 芳 侵 古 道 ,
晴 翠 接 荒 城 ,
又 送 王 孙 去 ,
萋 萋 满 别 情 。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
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
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
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
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它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疑难全解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快乐赏析:
在古老的原野上,长着一片片茂盛的野草,他们一年一年随着季节的变换有枯萎的时候,也有繁荣的时候。野火能烧光它干枯的草叶,却烧不尽草根,春风一吹,又能长出一片绿色。第三、第四句因为包含着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可贵精神而备受称颂,这两句集中体现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不屈。第五、六句从空间上写小草的茂盛景象,视线有近到远:阳光下,芳草向远处蔓延生长,那绿色一直长到遥远的古道边、古城中。诗人的前六句赞美了小草顽强旺盛的生命精神。以此鼓励将要远行的朋友。最后两句写送别友人,自己的离别情绪就像眼前的芳草一样,绵绵不尽,不可断绝。把抽象的情感巨象化了,富有感染力。 小经典 白居易16岁那年,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城的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但顾况的脾气比较高傲,遇到后生经常倚老卖老。白居易虽然有过人的诗才,但因为没有诗歌流传世面,所以他在长安只算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白居易当然听说过顾况的大名,就拿自己的诗集去拜访他。
来到顾况府上,白居易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看他只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就没把他当回事。他一看署名“白居易”,就取笑说“近来长安的米很贵,想居住在长安可不 容易啊!”
白居易听出了顾况话里的讥笑之意,但他没有说话,只是恭恭敬敬站在旁边请求指教。顾况随手翻开诗集,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好诗!好诗!”他马上又改口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
忆江南-白居易
江
日
春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能 不 忆 江 南? ?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
那里的风景我熟悉。
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
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
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疑难全解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快乐赏析
白居易曾经做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晚年时常回忆七起苏杭的优美风景,这就是一首回忆江南风景的小词。一开头就说“江南好”,表现出对江南的强烈喜爱之情,然后是诗人选取了火红的江花和碧绿的江水作为典型代表,展现了江南的美丽风光。最后以反问结尾,更强调了自己对江南的深深怀念和喜爱。
池上——(唐)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古诗今读:
小小姑娘,撑着小船,偷偷采了莲花回。
不懂躲藏,痕迹毕现,船开一道浮萍归。
疑难全解
小娃:小女孩。
小艇:轻便的小船。
解:懂得,知道。
一道开:指水面的浮萍被小艇划开。
快乐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偷采白莲花的情景,读来非常有趣。每句都有一个或两个动词,展现了小女孩一连串的动作以及天真活泼的神态:她撑着船,划进了池塘,偷偷采了枝白莲,可是她还不懂得隐藏踪迹、掩饰自己,小船划开水面的浮萍,留下了长长的一道痕迹,真是个顽皮可爱、贪玩好玩的小姑娘。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古诗今读
一个头发蓬乱的孩子在河边学钓鱼,
侧身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周围杂草掩映着他。
有一个过路的人向他问路,他远远地摆着手,
生怕说话惊动了鱼,所以不答应问路人。
疑难全解
稚子:幼小的孩子。
纶:钓丝。
垂纶:垂钓,钓鱼。
莓台:青苔。
映:掩映。
招手:摆手。
快乐赏析:
这首是描写了一个可爱淘气的小孩子学钓鱼的情景。你看他拿着钓鱼杆,斜坐在长了青苔的石头上。石头上长着青苔说明这里很少有人来,孩子是特意挑了个人少的地方好专心致志学习钓鱼。周围的杂草很长,遮蔽了他的身体,只露出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脑袋。他静静地等待鱼儿上钩的时候,有个路过的人,向他问路,他只是朝问话的人远远地摆了摆手,并不回答,原来是担心自己说话的声音惊跑了水里的鱼儿。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刘禹锡《浪淘沙(其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