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高中地理必修一问答题-龙江第一中学
龙江一中 问题导学探究发现 高一地理备课组开发 时间:2014、8 编号:3
课题:必修1 第一章《1.3地球运动》 第一课时 4.地球自转速度:
设计人:胡发春 审核人:李敬坤
阅读教材P17最上面一段,填写教材“活动探究”中的1表格。 【课标要求】
1.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观察右图,归纳角速度和线速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2.掌握地球自转速度。
(1)角速度纬度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1.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掌握地球自转速度。
(2)线速度纬度分布规律: 【课前】————知识导读,自主生疑
一(经纬线、经纬度:
思考: 1.回忆初中学过的经纬线特点;特殊经纬线;
?航天发射时为什么多选择在低纬度地区,发射方向多向东,
2.回忆初中学过的经纬度划分规律。
?南北纬60?纬线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为什么,
二(地球自转概况:
【导学生疑】经过课前的预习,你还有哪些疑问, 1.了解地球的地轴。
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阅读教材P16页,体会地球自转方向。
查看哈三地图后面P177的“日照图变式一览”表,在各种日照图中判断地球自转方向。总结出判断方法。
【课后】——知识点测试
【考点1自转方向】 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地球自转周期:太阳日;恒星日。
阅读教材P16页“活动”内容,观察教材P16页“图1—12 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完成教材P16表格。
“图1—12 太阳日与恒星日示意”说明:
1.同一恒星是指恒星日的参照物~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看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那三颗都是指同一颗遥远的恒星。 A.?? B.?? C.?? D.?? 2.图中的小圆圈是指太阳,大圆圈是指地球~地球的中心点是北极点。 【考点2自转周期】
3.图中的弧线是指地球公转轨道。 1(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4.图中P点是地球上的某一经线位置。 A.24小时 B.一个恒星日 C.23小时56纷秒 D.一个恒星年 5.图中E点是指地心~在图中与北极点重合。 2.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6.图中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逆时针。 A(23小时56分 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 D.24小时
1
【考点3自转速度】 10(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A
据报道~北京时间2012年9月14日6时~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和中国海监51、66船组成
的2个维权巡航编队~抵达钓鱼岛,25?45′N~123?28′E,,及其附属岛屿海域~对钓鱼岛及其附属
岛屿附近海域进行维权巡航执法。据此回答1题。
1(北京(40?N,116?E)和钓鱼岛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A(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钓鱼岛 B(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钓鱼岛
C(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D(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3 题。 假定在北极点放置一个傅科摆~初始时摆沿90?W和90?E线摆动。据图回答11题。 2(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11(3小时以后此摆的摆动方向是 A(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 D(南半球低纬度 A(沿45?E,135?W摆动 3(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 B(沿45?W,135?E摆动 不同,原因是 C(沿90?E,90?W摆动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D(沿0?,180?经线摆动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自转概况】
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同步轨道卫星的一种类型~这种卫星定位在赤道某地上空35786千米的高度~运(09年上海地理第二题)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
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多选用这种轨道。回答4,5题。 1.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4、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与赤道上的对应点相比 A. 日月升落 B. 极昼极夜 C. 月相变化 D. 四季转换
A、运转方向相同,角速度不同 B、运转方向不同,角速度相同 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运转方向相同,线速度不同 D、运转方向不同,线速度相同 A.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地心的运动 5、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更需要考虑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为了节省燃料,我国的四个卫星发射场中,B.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 最有利于这类卫星发射的是 C.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
A、山西太原 B、甘肃酒泉 C、四川西昌 D、海南文昌 D.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6(下列地方,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 3.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90?W,89?S B.80?E,40?N C.10?E,1?S D.180?W,71?N 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7(行驶的帆船,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 B(除南、北极点外的地表各地线速度相同 A(船的最前端 B(船的最末端 C船的底部 D(桅杆的顶端 C(赤道地区角速度最大
读图~回答8题。 D(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时间为24小时 8(与?地相比,?地 4(下图是一张天文爱好者经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星星的轨迹”照片,这些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大 有规律的弧线的形成,说明了 B(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小 A(太阳在运动 C(角速度相等,线速度小 B(月球在公转 D(角速度小,线速度相等 C(地球在公转 D(地球在自转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若图中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
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
范文二:高中地理必修三问答题经典
高中地理必修三问答题经典
1、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图中① 沙漠的名称是: ,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
图中①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
A .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②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 (3)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 逐步过渡为 和 ,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 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
(7)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8)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9)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10)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区位因素是:
3、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保存较完整的原因?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等。
4、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
地的条件有哪些?
(2)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你认为应怎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5、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那西河流域示意图和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A 处是田纳西河的
,此处地形为 ,其生态
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 和 。
(2)B 处地形是_ ,
这里是人类活动的
地区。
(3)C 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
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
利用过程中要注意
和 。
(4)在A 、B 、C 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 ,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 。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 地形, 资源丰富 。
(6)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它发源于 山脉的西侧,
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大致流向 。
(7)田纳西河水主要靠 补给,依据右图诺克斯维尔市
的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9)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 (农业带) ,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10)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1)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人口激增,进行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先后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结合田纳西河流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6、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 ,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等。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3)简述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
利条件是:
(3)简述甲基地A 、B 区域农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
径: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 ,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
7、下图为沿满洲里(49.5°N ,117.5°E) ——绥芬河(44.5N°,131°E) 一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1)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
(2)地形区的名称是:
A : ,
B : 。
(3)写出下列地形区所属的干湿地区:C : ,D 。
(4)C地区适于建成全国性商品粮基的条件是: 。
(5)在A 、B 、C 三地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地,C 区域应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 、 。
(6)图中C 地形区的名称是: ,从降水量看C 比B 少,其原因主要是: ,从积温看C 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 。
(7)图中的B 山脉是: ,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① ②
③ ④
8、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读图1,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
(2)读图2,分析广东北部
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地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
9、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
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
回答问题。
(1)图中A 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
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3)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B 图所示地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5)在B 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6)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7)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
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10、读“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 油
气田,它位于图中A 所表示的 自
治区,东到B 表示的 市、C 处的 盆地、D 处的 盆地、
E 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
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 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 是 。
G 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 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 的能量。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将缓解沿线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控制 和 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读“微笑曲线”图,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 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和 。
(2)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 、 方向转移。
⑴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 ”的加工贸易模式。
(3)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
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产业转移地区投资设厂?
工业园示意图
(4)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
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6)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
产业向外转移所产生的影响:
(7) 你认为广东省在积极引进国外产业转移和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范文三:资料高中地理必修三问答题经典
高中地理必修三问答题经典
1、读“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2)(地理环境对区域工业发展影响显著:
长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
松嫩平原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其有利的地理环境是:
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图中? 沙漠的名称是: ~此地区及周围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人为原因是: 。
图中?地区绿洲退化严重~对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下列推测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 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 C(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大力开荒种粮
D(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出现次生盐渍化 E(水资源污染严重 (2)图中?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是: ,合理利用该处土地资源的措施是:
为防治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我国正在上述地区进行巨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为: 。
(3) 是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并由此形成了以 、 为主的景观特色。
(4)西北地区自东向西由 逐步过渡为 和 ~体现了陆地自然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由于降水自东向西 而形成。
,5,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外力作用形式是: 。
,6,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主要有:
,7,从左图中看出~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
。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8,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我国荒漠化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9)右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地区棉花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10) 右图所示地区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 ,主要区位因素是:
3、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巴西北部为什么人口很少,
,2,简述亚马孙热带雨林保存较完整的原因,
,3,当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场和牧场等。 、读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4
(1)简述山西省能成为全国能源基
地的条件有哪些?
,2,虽然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
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你认为应怎
样调整经济结构~变能源大省为经济强省,
5、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读田那西河流域示意图和诺克斯维尔市
的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A处是田纳西河的
~此处地形为 ~其生态
环境直接影响河流的 和
。
,2,B处地形是_ ~
这里是人类活动的
地区。
,3,C代表田纳西河~这是流
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在
利用过程中要注意
和 。
,4,在A、B、C三处中~应特别注意保护好植被生态的是 ~应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的是 。
,5,从图中多大坝和船闸~可推知流域内多 地形~ 资源丰富 。
(6)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它发源于 山脉的西侧~该河流的大致流向为大致流向 。 (7)田纳西河水主要靠 补给~依据右图诺克斯维尔市的气候资料分析田纳西河水量随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
,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区位优势是什么,
(9)田纳西河流域是美国的 (农业带)~从农业发展角度看~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10)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运有那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11)田纳西河流域19世纪人口激增~进行掠夺式开发~土地退化、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等。1933年~美国开始对田纳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与治理~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开发的核心~先后在田纳西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71座大小水坝。结合田纳西河流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6、读“我国甲、乙两大农业生产基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基地主要粮食作物是 、 ~乙基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 等。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3,简述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
利条件是:
,3,简述甲基地A、B区域农业发
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
径:
,4,甲、乙两大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是 ,商品粮基地~判断理由是:
7、下图为沿满洲里(49.5?N~117.5?E)——绥芬河(44.5N?~131?E)一线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1)这条剖面线的走向是
。
(2)地形区的名称是:
A: ~
B: 。
(3)写出下列地形区所属的干湿地区:C: ~D 。
(4)C地区适于建成全国性商品粮基的条件是: 。 (5)在A、B、C三地中~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地~C区域应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 、 、 。
(6)图中C地形区的名称是: ~从降水量看C比B少~其原因主要是:
~从积温看C比两侧地区略高的原因是: 。 ,7,图中的B山脉是: ~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写出它可以作为哪些事物的分界:
? ?
? ?
8、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读图1~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
,2,读图2~分析广东北部
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
地的原因。
,3,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
9、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
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读后
回答问题。
,1,图中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
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
(3)分析“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形成的共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4,B图所示地区正以 、 、 为核心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5,在B图所示区域中~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6,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7)近二十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
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10、读“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走向示意图”~
回答问题: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 油
气田~它位于图中A所表示的 自
治区~东到B表示的 市、C处的
盆地、D处的 盆地、
E处的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
气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经过的F处(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 G处是当前我国重点开发的以 (省级行政区)为中心的能源基地。 (3)天然气按其来源和形成~应属于来自 的能量。
(4)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产生的影响是:
(5)“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我国加快西部地区开发的主要意义是:
,6,“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还将缓解沿线地区因森林砍伐、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在控制
和 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11、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1,读“微笑曲线”图~在工业生产和产品销售各环节中~ 环节利润最低~跨国公司总部最优先掌握的环节是 和 。
,2,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三角产业主要向 、
方向转移。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称为产业转移。早期我国台湾电子企业生产工厂大量西移至广东东莞等地~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经济合作过程中~曾形成了“ ”的加工贸易模式。
(3)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
,4,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6)简述珠江三角洲的低端产业向外转移所产生的影响:
,7, 你认为广东省在积极引进国外产业转移和积极推进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
范文四:高中地理必修一笔记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
1.热力环流中温度和气压值的比较方法(参看课本P30图2.3)
⑴温度:同一水平面上,盛行上升气流的近地面温度最高;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⑵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⑶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⑷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疏密一样,看等压距。等压距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看温差,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二、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
3.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
★2.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
3.掌握锋面气旋的结构、冷暖锋判断方法、降水位置
(1)锋面气旋:地面气旋一般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锋面气旋。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尤其锋面上气流上升更强烈,往往产生云、雨、甚至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2)锋面的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与槽线重合。
(3)锋面类型的判断:①以槽线为界,高纬来的是冷气团,低纬来的是暖气团。②标出气旋水平方向气流的流向
(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南半球顺时针辐合),依据冷暖气团的移动判断冷暖锋面:如果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形成冷锋;如果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形成暖锋。③标出雨区:冷锋降雨在锋后,暖锋降雨在锋前,准静止锋降水落在冷气团一侧。 (4)冷锋——代表:春季沙尘暴,夏季北方暴雨,冬季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准静止锋——代表:六月中旬到七月,长江中下游“梅雨”
附:
台风——定义: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 破坏力:强风、暴雨、风暴潮 特点:突发性强,破坏力大 益处: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寒潮——定义:冬半年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24小时内气温下降10°C以上,最低温降至5°C以下
特点:降温、大风、暴风雪、霜冻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⑴洋流形成因素: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洋流前进时还受陆地形状的限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⑵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参看课本P58~60)
⑵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分布
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
⑷对污染的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3.洋流流向和性质的判读方法
步骤: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南北半球——若某海区水温北低南高,说明是北半球的海区;反之是南半球。
⑵判断寒暖流
依据:①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即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相同)
②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是暖流,有高纬流向低纬的是寒流。
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分布(课本P61图3.10)
⑴各大洲的分布: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大洋洲最少 ⑵各国的分布: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我国居第六位
★⑶我国水资源分布: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⑴水资源的数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大小; 水资源的质量影响经济活动的效益
⑵科技发达的近现代,人们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开发海水淡化技术;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修建大型蓄水工程缓解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 ★3.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合理利用水资源措施
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参看课本P72图4.8) ①岩冷却凝固
②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或高温熔化)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内力作用为主)
★1.褶皱山和断块山
★3.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
①背斜:良好的储油构造 ; ②向斜:储水构造,常形成自流盆地。 ★4.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
①工程建设选址,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震、滑坡、渗漏、坍塌等地质灾害。 ②开凿隧道通常选背斜,原因:背斜成拱形,安全稳定,不易积水。
11
12
范文五: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太阳辐射能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 的能量来源。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表面:投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辐射能,要穿过厚厚的大 气,才能到达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 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反射和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同时又 以 长波辐射 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这种辐射热交换是大气增温的最重要方 式。
从大气受热过程来看,地球大气对阳光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大部分太阳辐 射能穿透大气射到地面,而大气对 地面长波辐 射吸收得比较多,地面辐射放出 的绝大部分热量能够被大气截留,所以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 [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太阳短波辐射,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另一个是地 面长波辐射,它是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 ]
【据实验得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则越长。由 于地球表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的多,相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大气辐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 向下的。大气辐射向下的部分,因为与地面的辐射方向相反,称为 大气逆辐 射 。
月球、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
有大气层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反射和吸收,使地表温度不 致于上升太快。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方 式层层上传,使大气温度不至于降的太低,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部分热 量还给地面,使地表温度在夜间降温速度减慢。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球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夜 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昼 夜变化大。
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 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向地面输出能量,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地球表
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众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 的能量源泉。 [温室效应的应用 ]
二、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 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 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 根本原因 。
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 单的形式。
例如上图:如果 A 地受热多, B 、 C 两地受热少,则 A 地近地面空气会膨胀 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 、 C 两地的空 气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 b )。于是,在上 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 A 地向气压低得 B 、 C 两地扩散。在近地面, A 地空气上 升后向外流出,使 A 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B 、 C 两地因有下 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 BC 两地流回 A 地,以补充 A 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热力环流(图 c )。
海陆热力环流示意图:
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海陆风就 是海陆间昼夜温差差异引起的热力环流。
(1)标出昼夜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2)分析海陆风对海滨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海滨地区能够起到降温作用;夜晚来 自内陆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海滨地区能够增温的作用。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 果是使海滨地区的温差较小。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1)城区人工建筑物较多,改变了城市的自然下垫面, 绿地、水体等自然下垫面相应减少,造成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吸收率低。
(越来越多的地表被建筑物、混凝土和柏油路所覆盖,绿地和水面减少,使蒸 发作用减弱,大气得不到冷却。大量混凝土建筑和柏油马路白天吸收热量,夜 晚散发热量成为提高城市气温的热源。)(2)城市大气污染相对较重,产生的 二氧化碳、粉尘等物质可以大量吸收环境中的热辐射,加剧温室效应的影响。 (3)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人工热源的影响。
热岛环流产生的原因:由于城市中心和郊区存在温差,市中心空气受热不断上 升,四周郊区相对较冷的空气便向中心区补充。在城市热岛中心上升的空气, 达到一定高度便向四周郊区辐散下沉,以补偿郊区低空的空缺,这样形成了一 种局部地区的环流。
热岛效应影响 :受热岛效应的影响,风一般从郊区吹向市中心,这样不利于市区 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扩散,另外在城市中心区,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空气中又 有较多的粉尘等凝结物,因此云量比郊区多,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 物等物质较多,就可能通过成雨过程成为酸雨降落。
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水体面积,通过建筑物的规划和 布局来增加空气的流通性,如市内道路要宽阔、建筑底层化、高层楼房不能集 中、建筑物做隔热和遮光处理。(人居环境的改造,交通方式的选择)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例如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1. 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3.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4. 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5.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6. 进一步完善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7. 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8. 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上升和下沉运动。这种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 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我们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 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 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 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 运动,就形成了风。可见 水平气压梯度力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 如果没有其他力的影响,风向 应该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垂直于等压线。但是,当风一旦形成, 就会马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向逐渐偏离高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 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 高空大气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还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 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阻力。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 以减少风速。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近地面大气中 的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等压线疏密程度
水平气压梯度(等压线的疏密)是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等高线越密集,高差 越大,地形越陡,等压线亦是如此。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大气运动时有规律的。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 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由于不同纬度地区所得到的太阳辐射是不 同的,因而高低纬度间太阳辐射所产生的热量差异,会驱使大气不断地运动, 输送和交换热量。
假设大气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和 地转偏向力,以北半球为例分析大气运动状况。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空气受热上升和 60纬度附近地区气流运动分 别形成低压带。 30纬度附近地区气流堆积下沉和南北极气流冷却下沉形成高 压带。高压带流向低压带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各个风带。说明低纬 环流圈主要由热力原因引起。高纬度间,在气流热力原因和动力原因共同作用 下,形成中高纬度环流圈。
赤道及其两侧接受太阳光最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 压降低。这样在南北 5度之间的地区,就形成了一个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 带。赤道地区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
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南风逐渐偏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达北 纬 30度附近上空时偏转成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这里不断地堆 积下沉,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出的 气流,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气压带(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风逐 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东北信风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地区辐 合上升。这样,便在赤道和北纬 39度之间形成一个低纬度环流圈。
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下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时纬度最高的地区, 接受的太阳光热少,终年寒冷,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 带向南流出的气流(北风),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逐渐向右偏成东北风,称为 极地东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 60度附近相遇,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 而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又分别流向副热带 和极低上空,从而形成了中纬度与高纬度环流圈。由于副极地上升气流到高空 即向南北流走,致使北纬 60度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在南半球,同样存在低纬、中纬、高纬三个环流圈。由于南半球的地转偏 向力是使气流向左偏转,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这样,全球共形成七个 气压带,六个风带。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 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气压带和风 带的季节性移动时整体地移动,相对位置不变。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高中地理必修一问答题-龙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