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
一九九七年第五期 比较教育研究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
朱国仁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雅斯贝尔斯, 人们并不感到陌生, 但建立在其存在主义哲学之基础上的教育思想, 却鲜为人知。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深刻, 可说是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经典论述, 探讨它, 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存在主义教育理论的认识其主要的观点作一述评。
一、, 。他说:“所谓教育, 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 , 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 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
①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成, 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在雅斯贝尔斯看来, 教育并非简单的文化传递方式或一种
有方面的发展。他又称这种人为。“所谓有教养的人, , 在他那里, 、(107页) 。雅斯贝尔斯, 还, , “全人”是一个追求的目, 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但是, 由于个体的人注定是要死的; 他与他人、与社会历史性的世界的联系是有限的(因为这个世界之外无人存在) ; 他在认识上依赖于经验、依赖于感性直观, 所以, 个体的人是有限的。因此, “人永远不能穷尽自身。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 而是
②。一个过程”然而, 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人的有限性的
认识, 经自己自觉的努力而不是靠外部的强迫来实现向无限的超越, 逐步接近“全人”。“人, 只能自己改变自身, 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 那效果就丧失殆尽”。由此看来, “全人”教育目的的达到, 归根到底, 是个人“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的过程。显然,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目的观与其他存在主义教育家是一致的。
三、教育的过程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过程的认识可归纳为三点:第一, 教育是师生主体间自由交往的过程。“交往”是雅斯贝尔斯哲学的主要范畴。他认为, 人都是自由的, 但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由只有在同其他个人的交往中, 并与其自由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 交往中双方都是自由的个体和主体。这种交往是师生双方精神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有了这种交往, “人就能通过教育既理解他人和历史, 也理解自己和现实, 就不会成
(第2-3页) 。为别人意志的工具”由此可见, 作为交往过
授受活动。他强调了教育者与受教者平等的关系与主体性, 特别是受教育者的自由发展。作为文化传递活动, 教育不是机械地授与, 而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 是使受教育者“顿悟的艺术”, 是
(教育即生促进受教育者自觉“生成”的一种方式“
) , 所谓生成, 明确地说, 就是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够成”
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天赋的潜力, 使其“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地发展。他进而又指出:“质言之,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
(第2、3、4页) 。集”
从其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可以看出, 雅斯贝尔斯重视的是“人”, 是主体的人。他抨击了现实教育中忽视人(指学生) 、压抑人的现象, 呼吁教育改革, 并声称“仅凭金钱人们还是无法达到教育革新的目的, 人的回归
(第51页) 。才是教育改革真正条件”
程的教育, 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关系, 没有权威和中心
存在。第二, 教育是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雅斯贝尔斯
二、教育的目的 从其存在主义的哲学出发, 雅斯贝尔斯提出了培养“全人”的教育目的。他认为, 真正的
(Um greifende ) , 是实体、人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全”一般意识、精神和生存形式的组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 而是培养“整体”的人或“全人”, 也即, 促进人之所以为人的所
①雅斯贝尔斯著,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三联
书店1991年版, 第3页。以下仅注页码的引
文均出自本注。
②余灵灵等译:《存在与超越——雅斯贝尔斯文
集》,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第209页。
—24—
比较教育研究 一九九七年第五期
认为, 教育不只是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活动, 而且是师生共同参与其中的精神生活。“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 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第30页) 。这种“精神是知性的思维、活动和情感的整体”, “凡意识所思维的东西和作为实存的那些现实的东西, 一切一切, 都能被吸收到这个精神的各种观念性
①的整体里”。雅斯贝尔斯又称这种精神为“整体精神”。
(第11页) ; ④对学生而者, 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
言, 由于这种教育是靠自己的努力逐步认识真理、探索道德, 他们所受的教育就不是单单地增加知识, 更重要的是其整个精神得到成长。由此可见, 苏格拉底式教育适合全人的培养, 为此, 雅斯贝尔斯积极倡导这种形式的教育。
五、教育内容 雅斯贝尔斯指出:“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善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
(第4页) 。他以存在主误入歧路, 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
教育作为整体精神成长的过程, 是促进人的知、情、意统一发展的过程。他认为, 现实的教育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当作容器而机械地灌输, 不利于学生整体精神的成长, 只能训练他人意志的工具、社会的机器, 而培养不出真正的人。这也是所有的存在主义者所反对的。第三, 教育是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同所有存在主义者一样, 雅斯贝尔斯所重视的人是作为个体的人。在教育上, 他十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一直
②。认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义的超越理论为基础, 提出了他的教育内容观。他认
为, 人的精神发展有三个层次, 即对世界(宇宙) 的认识、, :超越现象:哲学教育和宗教教, 学校教育内容的选择就是以此为依据的。科学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关于自然、社会即关于人生存于其中的环境认识的教育。通过它, 使学生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和自我生存所需要的智力、能力和品格等。它的内容相当广泛, 涉及自然、社会、艺术、政治、道德和体育诸方面。这也是个体实现超越的基本条件。哲学教育, 就是摆脱具体事物而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发展理智和获得认识自身、体验自我的能力。“哲理课发展思想和精神的敏锐和透明, 培养说话的清晰和简明、表达的严格与简洁、把握事物的形式、特征, 以及了解思想论争双方的焦点所在, 以及如何运用
(第4页) 。‘思’而使问题得以澄清”“哲学是人对自身的
③反省, 人只要开始思考便进入了哲学领域”。宗教教育
(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页) 。(第55页) “不要追随我, 要
追随你自己”。, 还在于他认为, “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
(第65页) 。的发展, 教育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
(第44页) 。的意志, 除此之外, 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
所以, 个人的发展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教育者的使命就是把受教育者引到自我教育的道路上去。
四、教育的方式 雅斯贝尔斯关于教育方式的观点也是建立在其存在主义的交往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 迄今已存在的教育方式有三种:一是经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以知识为中心, 学生死记现成的知识, 教师只是知识的解释者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中介。这种教育的最大弊端是, “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
(第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 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7、9页) 。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中心是教师, 教师
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宗教的形式, 因为这是最终实现自我超越的主要手段。雅斯贝尔斯把宗教知识与形式视为唯一延续至今的西方精神, 认为基督教教义是今天任何东西所无法取代的。它是“一个经过加工制造、从最崇高的内容到最简单的形式完全统一了的精
④神”。“由教会流传下来的宗教密码语言是不可替代
是知识和权威的象征, 学生只能被动地依从他而不需要有个性。这种教育培养的是依附他人而缺乏责任心的人。上述两种形式的教育都不利于“全人”的培养。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雅斯贝斯非常崇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他关于苏格拉底式教育的论述可归纳为四点:①在教育过程中, 师生是平等的参与者, 不存在权威与中心; ②师生双方都要进行自由地思索, 善意地对话和论争, 无屈从与依附的现象; ③教师不靠强制性地灌输, 而以反讽的形式, 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进而唤醒其内部潜在的自动力量, 使他们“在探索中寻求自我永
(第88页) , 这种教育不是传递真理性的无止境的过程”
①转引自徐崇温主编《存在主义哲学》, 中国社
知识, 而是探索、发现真理, “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
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版, 第262页。
②雅斯贝尔斯著, 王立权译:《雅斯贝尔斯哲学
自传》,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第118页。
③雅斯贝尔斯著, 《哲学当今的使命》, 转引自孙
志文主编:《人与哲学》, 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 1982年版。
④雅斯贝尔斯著, 《新人道主义的条件与可能》,
载沈恒炎等主编:《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
(第一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义》
版, 第53-54页。
—25—
一九九七年第五期 比较教育研究
的, 礼拜的形式和教理中的思维形式是装载超越本质的器皿”。为此, 他要求:“学校要开设宗教、圣经史、教理和教会史等课程……。对儿童来说, 这笔精神财富将
(第95-96页) 。雅斯贝尔斯伴随他们一生而受用无穷”
者; 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
(第8页) 。教师不自身, 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
能使学生满足于能复述和理解自己所说和所思考的事物, 而应使他们具有“怀疑精神和自我意识”, 使他们去认识自己, 探索“自我的内心世界”, 谋求自我发展的方向。总之, 教师不应满足于“经师”, 而要成为“人师”。第三, 教师应具有独立的见解和追求。雅斯贝尔斯认为, 就教育而言, “最关键的是具有独立见解和追求的教
(第35页) ; 也就师, 他在学生中所发生的作用是极大的”
虽然不是主张进行传统的宗教教育, 他所说的上帝是指超越生存的自由的自我, 但他的超越理论所体现的神秘性与宗教并无二致, 具有突出的非理性倾向。
六、教育的作用 雅斯贝尔斯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从个人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看, 他认为, “教育在单个个人的心中成为人类全体未来的希望, 而全体人的发展又是以单个个人教育发展为基点的”, “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 以便能自我教育。……一个正直的人, 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
(第43、公民”9页) 。从社会角度来看, “教育决定着未来
①。人类的生存, 教育的衰落意味着人类的衰落”“教育
是说教师要懂得教育, 拥有自己的良好的教学方法, 不受时髦观点和流行做法的影响, 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发展。第四, 教师要忠于自己的事业。, 不能没有虔敬之心, , 在教育过程中, 而是全身心, (第页) 。方面的失误是对未来影响的开端”。所以, 看, 大”。因此。的人来看, 说, 。“一个人必须一步步地接受严格的培养, 经过数十年的成长, 才能
(第68、成其为人”46、88、47页) 。
, 还要求社会尊重教师, 提高教师的地位。他认为, “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 以及在何种氛围下按照何种价值标准和自明性生活, 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教育革新的先决条件是提高教育的地位, 以提高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并通过教育的伟大性和它在国民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来获得声望
(第54、50页) 。和影响力”雅斯贝尔斯的教师观虽然是建
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 但又是有限的。此外, 教育的效益是滞后的, 教育的投入不象经济的投入那样立竿见影。尽管如此, 雅斯贝尔斯认为, “假如明智的政治家在本质上是个大教育家的话, 假如他尽其精神力量并顺应教育天赋行事, 肯花费多出目前好几倍的财力, 那么, 依靠新一代人的复兴才成其为可能, 也可能在这个走向毁灭的时代奠定未来的基础”。“国家所做的一切, 以及将来仍然最有政治意义的事, 还是教育”。“对于德国民族的未来来说教育比军队更为重要, 因为不成功的教育管理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一直要影响几十年”。所以, 国家应把钱“用在比国防力量重要千百倍
(第68、的未来之上——教育方面”66、134页) 。雅斯贝尔
立在其存在主义思想基础上的, 但不乏真知灼见。
综观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不难发现, 其存在主义色彩十分浓厚。存在主义哲学的非理性特点, 唯心主义的神秘色彩和个人主义倾向性, 在其主要教育观点里都有突出的表现。这既是他本人教育思想的局限性, 也是整个存在主义流派教育思想的局限性。与整个存在主义流派的教育思想一样,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点也体现着现代西方教育思想发展的人本主义倾向。他重视学生的“人”的因素、提倡整体教育、强调自我教育、关于教育的作用和教师的论述, 以及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等, 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
斯对教育作用的认识及要求重视教育的主张, 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七、关于教师 雅斯贝尔斯的教师观也是其整个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前文所述观点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有:第一, 要爱学生。雅斯贝尔斯坚决反对传统教育中压抑学生的现象, 认为“爱的理解是师生双方价值升华的一个因素”, 爱“是对人不自由的束缚的解脱”,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在教育中“对年轻一代的爱护并非降低格调,
(第1、……而是达到自我升华”5、92页) 。第二, 教师的责
任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 而是引导、激励学生自我发展。“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一贯反对作为学生的最大供求
①雅斯贝尔斯著, 周晓亮译:《现时代的人》, 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第57页。
—26—
范文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及其对我国当今大学发展的启示
研究缘由:1.“如果今年国家通过立法把三陪作为合法职业,那么明年一定会有高校开展三陪学科”,结合当前大学教育的现状,产生一些思考。2.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有感,在《什么是教育》的最后两章,雅斯贝尔斯专门论述了他的大学观。
一、简介雅斯贝尔斯及其主要教育观点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百度百科中对他的描述是,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自我分析以及自我考察等问题。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十分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而作为教育家的雅斯贝尔斯,教育观点基本直接反应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思想。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三个关键词“生存、自由、超越”。他认为人是作为自由的可能性的存在,人生是人这个存在对人的完满生存状态的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使命就是不断超越,从而达到与上帝合二为一的目的和结果。所以说,从雅斯贝尔斯对人的生存的关注度可以看出,他的教育观应该属于人本主义,充满着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人文关怀。
在《什么是教育》中,雅斯贝尔斯认为“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因此他强调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在这种教育观念下,雅斯贝尔斯就十分反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是主张苏格拉底式的教育,通过探索、陶冶和交往的方式,唤醒人的内在精神。
二、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通过对雅斯贝尔斯主要教育观点的介绍,我们不难窥探出他的大学教育观念亦是富含人文关怀的。他认为,“大学是一种特殊的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下面我就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具体来介绍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
(一)教育目的
教育目是教育观念的本质体现,与他的人本教育理念相一致,雅斯贝尔斯反对大学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认为这种只进行“职业训练”的教育是将人训练成生产线上的工具的活动,既没有科学思考方式训练,也没有精神生活得培养,根本不能称之为教育。
雅斯贝尔斯心中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在一个探索真理和精神交流的环境中,培养“全人”为目的。综合雅斯贝尔斯的有关大学教育的论著来看,所谓“全人”,是指身心成熟、具有基本科学态度、独立意识、自我责任感、渊博知识和和谐个性的人,而且,我认为带有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贵族”的意味。只有培养出这种“全人”或者“贵族”,才符合大学作为探索高级学问的场所的身份和尊严。
(二)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决定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程度。根据雅斯贝尔斯对大学教育目的的阐述,他认为大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知识的宇宙”。所谓“知识的宇宙”,是指包含“所有门类的知识”,这个“知识的宇宙”,既包括传统成熟的学科,又包含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学科、新观念,体现了大学教育在知识层面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所以说,大学教育内容应该是一个无所不包、
不断充实和不断发展的知识统一体。只有通过学习研究这种“知识的宇宙”,才能使人超越“现实的存在”,成为教育目的中所限定的“全人”。
(三)教育方法
1.在教育方法上,雅斯贝尔斯十分推崇“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大学教育也不例外。他认为,在大学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方法,是符合大学自由和发展的本性的,既可以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教育氛围,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真正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体地位。
2.为了实现培养全人的目的,雅斯贝尔斯认为具体可以使用陶冶和唤醒的方法,在《什么是教育》中,他对陶冶和唤醒的科学性和过程做了专门的论述,详见十三、十四章,这里不再专门讲述。雅斯贝尔斯眼中的大学教育,既要传承历史文化,又要体现教育对人的价值,还要具有符合教育规律的科学性,而使用陶冶和唤醒的方法,是一种达到灵魂交流的目的的方法,体现了大学教育的本质特性,也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三、对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观的评价及其对我国当前大学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简评
综合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观来看,他所认识的大学教育,与存在主义哲学理论息息相关,他视追求真理高于一切,因为只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理,才能实现人之为人的“不断超越”。在这种观念里,要想实现大学教育的终极目的,就必须使大学享有绝对的学术自由权,是彰显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有力支撑,对教育在其本质意义上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雅斯贝尔斯提出的大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对当下教育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大行其道”产生了有力冲击,有利于呼唤教育德性的回归,使教师和学生都能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自己的本质任务,从而走向更加明确和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的发展。
范文三:【doc】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
2005年I1月
第23卷第6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NOV.,2005
Vo1.23No.6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
姜炳军,魏翊荣
(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雅斯贝尔斯是德国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本文通过他的”存在”,”自由”,”交往”等哲学恩想介绍了他在《什么是教
育》《大学的理念》中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类型,教育方法,大学等方面的教育思想.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f教育观;《什么是教育》;《大学的理念》
[中国分类号3G4o[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882(2005)06--0O95—03
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Jaspers1883—1969)是德国着
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在长达4O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雅斯贝尔斯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师.”是一个立足科学基础之
上的哲学家,是纯粹的科学研究者”…”.1900年进入海德堡
大学攻读法律,后改为学医.先后在海德堡大学精神病院,哲
学系任心理学讲师和哲学教授.雅斯贝尔斯的主要着作除了
三卷本的《哲学》(1932),《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存在哲
学~(1938)等之外,还有论述教育问题的《大学的理念》(1946)
和《什么是教育》(1977)两本着作.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念是
同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的,首先阐述同教育思想相关的哲
学观点.
一
,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思想
1.存在
只有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
的出发点,如果没有个人的存在,其它一切事物就不可能成为
真实的存在.真正的哲学是研究人的具体存在,这种存在是指
人非理性的内心情绪体验,如烦恼,恐惧,死亡等,是人存在的
基本内容.在他看来,一个人只有感到死亡,才能懂得存在的
意义,并主动的创造自己.”人的存在是人自己创造的,人的存
在就是要人的生活,即个别的,不可替代的个人是一切价值的
源泉”.I2](?个人获得存在的途径是阐明存在,实现存在,因
为只有明白存在的意义,才能实现存在.
2.自由和新人道主义
雅斯贝尔斯指出:”我们所谓个人自由,是指独立思考,根
据自己的见解行动,从而在保持自己的本质之连续中生
活”.口Ic心对于人来说,人首先存在着,然后通过自由的选择
去决定自己的本质,所以,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以及为自己选
择负责是分不开的.”人在选择中不能把决定的责任推诿给别
人,给处境,给环境,给历史,最后总是决定于每一个当事人的
自身存在的本原”.Is]”人的自由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选择和
行动.只有通过自己选择的行动,人才能认识到自由,因为人
的本质是由自己选择的所作所为来决定的.显然,在他看来,
人的存在,自由,选择,行动都内在地联系在一起.做人就是谋
求自由,也就是选择和行动.如果人没有自由或选择和行动,
也就没有人的存在.
雅斯贝尔斯惊叹传统的人道主义在当代西方已陷于崩
溃.其所以如此,主要在于它所依据的对象化的人由于平均
化,机械化和大众化的影响,已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地位,变
成了可以用其他人代替的,失去了个性的人.在现代资本主义
社会里,随着社会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发展,人的个性丧失和被
压抑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人越来越被自己创造的物的东西和
社会力量所支配.因此,为了使人免于丧失其自身,必须抛弃
传统人道主义建立的把人非对象化的存在.雅斯贝尔斯打出
“生存即自由”的新人道主义的牌子.主张人若想真正生存,就
要过一种”哲学的生活”,就要进行精神修养,达到他所理想的
那种人的主观精神的存在状态,并把这种生存当作整个哲学
前提.
3.交往
雅斯贝尔斯认为,”交往”(Comrntmication)指的是作为个
体而存在的自我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对于每个人
来说,都是极为必需的.个人自由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
实现.雅斯贝尔斯指出,我们之所以将交往视为人存在的基本
方式,其根据是人具有的两重性.一方面,人是自我的存在,它
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意识;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存在,
他必须生活在他人中,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与社会打交道.
人作为自身存在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实现,因为个人不能
依靠其本身而成为人.自身存在只有在同另一个自身存在相
交往时才是实在的人;只有在与他人相处时,”自我”才能在相
互发现的活动中被显露出来.因此,存在即是与人共在,如果
没有他人,没有与人交往,我就不能存在.雅斯贝尔斯交往哲
学研究的一个根本论点是,”在与人共在方面,如果我是我自
己,我就必然荒芜”
雅斯贝尔斯将交往分为两类:存在的交往与生存的交往.
存在的交往类似人的精神生活,生存的交往类似于人的日常
生活.存在交往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完全融于集体,”共
性”中,失去了自我意识;另一种是个人与他人完全对立起来,
失去共性,没一个自我如同对待物一样对待其他自我.
生存交往是人们之间的真实交往.雅斯贝尔斯说,”生存”
[收稿日期]2005--12—15
[作者简介]姜炳军(197O),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火学教育学博士研竞生;魏翊荣(197O一),
女,黑龙江佳木斯人,文学硕士,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剐教授.
一
95—
的交往过程是一个”爱的斗争”(LovingStruggle)的过程.他认
为,与以往交往中的斗争不同,这种爱的斗争不是将他人当作
手段甚至敌人,削弱乃至消灭其主体性,相反,他正是为了使
他人的主体性得到真实的显现.这种斗争是人与人之间爱和
团结一致的交往,在这种斗争中,人与人保持人格的严格平
等,它们相互提醒,相互追问,相互为对方的发展创设机会和
条件f这种斗争使人自身的经验的,非理性的,自私的缺陷得
到充分揭露和消解,使每个人超越有限的经验自我,实现自我
的充分完善和真正的自由.
雅斯贝尔斯对生存交往寄予了人道主义的幻想,他奢望
人们在生存交往中既不丧失于他人之中,又不与他人相对立,
而是在彼此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格的情况下进行”爱的斗争”,
而”爱的斗争”建立在”爱和友谊”这些甜美的生活感觉上.
二,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和《大学的理念》这两本着作
中集中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
1.教育本质和目的
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
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
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
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是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
性.”H](P.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自我超越,坚决反对
单纯的知识传授.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须有
信仰,没有信仰就不成其为教育,只是教学技术而已.强调”教
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愿,除
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从而引出教育”不能没有虔
敬之心,否则最多只是一种劝学的态度,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
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也就是说,教育的本质就
是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和追求.同时雅斯贝尔斯深
刻批判了当时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误解”本来学生的学习目的
是求取最佳发展,现在却变成了虚荣心,只是为了求得他人的
看重和考试的成绩;本来是渐渐进入富有内涵的整体,现在变
成了仅仅是学习一些可能有用的事物而已.本来是理想的陶
冶,现在却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一些很快就被遗忘的知识”,这
样教育”带给学生的不再是包罗万象的整体教育,而是混杂的
知识”“](n.雅斯贝尔斯深刻地认识到西方社会把科学技术
置于国家利益的首位,教育只不过是人们掌握科学技术的手
段.他认为科技仅仅是适用理解力所作的具体研究,培养出来
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人员,他们并没有受
到真正的教育,因为”技能的训练,专业知识的提高还不能算
是人格的陶冶,连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也谈不上,更何况理性
的培养,精神生活的陶冶,以及参与人类每一时代都具有创新
内容的历史传承之中”I(“.所以雅斯贝尔斯提出了”本真的
教育”
2.教育的任务,作用和意义
雅斯贝尔斯明确反对”教育万能论”和”教育无用论”的观
点.他认为”教育决定一个时代,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精神面
貌”,”教育只能根据人的天分和可能性来促使人的发展,教育
不能改变人生而具有的本质.但是,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到自己
天分中沉睡的可能性,因此需要教育来唤醒人所未能意识到
的一切”.n](耶教育的作用首先是使受教育者意识到自身的
潜能.因为通过教育可使人成为他自己,认识到自己天分中的
潜能.其次是为受教育者提供选择的机会.因为个人自由和主
体性最集中体现在个人的自由选择上,是教育主体”自由地生
成”.
一
96一
教育的意义:一是使人真正成为自己;二是为了民族的未
来.”一个民族的将来如何,全在于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
教育.一个民族如何培养教师,尊重教师,以及在何种氛围下
按照何种价值标准和自明性生活,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民族的
命运”.因此,教育的任务首先为学生提供科技生活所必需的
科学教育.因为科学的进步是技术发展的关键和未来经济的
基础,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宏伟进程,
物质世界越来越被人们所掌握,掌握技能成为必须其次是尊
重学生的自由,使自己明白学习的动机,反对把教育变成权
威.三是教育应注重形成良好的纪律.纪律是使教育这一伟大
事业彰显其效力的前提.它与获得专门知识和技能一样,对教
育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3.教育内容
在教育内容上,雅斯贝尔斯强调古典人文主义学科的陶
冶价值.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希腊语,拉丁语和《圣经》知
识.因为”学过希腊语和拉丁语,读过古代诗人,哲学家和历史
学家的着作,并掌握了数学知识,熟悉圣经和一些本国名作家
的着作,那么,他就拥有了一个精神世界”.[23其次他把精
神科学置于教育内容的重要位置.自然科学的陶冶价值”在于
精确而实际地理解训练,它的内涵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物理
和化学的结果是无足轻重的,但怎样得到这些结果的方法则
具有陶冶价值”lf”,而精神科学的陶冶价值在于参与人类
的历史,了解人类各种选择的多样性.
4.教育的类型和方法
雅斯贝尔斯将教育归为三种类型:
一
是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
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教材已形成一套固定的体
系.学生只是到学校学习固定的知识,学会一些现成的结论和
答案.这种经院式教育的基础就是理性传统.
二是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
色彩.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教师具
有绝对权威.
三是苏格拉底式教育.这种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
平等的地位,双方可自由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只是通
过无止境的追问而使学生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的一无所知,
从而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唤醒学生的潜力,促使学
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师生
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屈从依赖关系.
雅斯贝尔斯推崇的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苏格拉底的教
育方法是对话,反讽和助产术.苏格拉底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
于人格平等的地位,他不喜欢门徒制度,因此他甚至借自我嘲
讽来掩饰他本身的优点他认为,教师要唤醒人的现在的本
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真理.他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
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去作结论.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意识到
自己的无知,并让他发现真知.因此,人们从内心深处得到那
些自以为还不知道,实际上都早已具有的知识.
关于教育方法,雅斯贝尔斯认为也有三种:
一
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丧失人的主体性;二是教
育.它是在一种有计划的教育环境中,人与人的交往相对开
放,但师生关系还不完全平等;三是存在之交往.人与人的交
往处于一种完全平等的关系中.雅斯贝尔斯推崇第三种教学
方法认为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因为对话是具有同等
资格,同等权利的师生之间的自由接触,是自由人与自由人之
问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授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在对话中,学
生具有选择平等的自由,教师没有个人专制和知识专制,决不
强迫学生,不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将知识提供给学生.由此
可见,这是与他的哲学思想一脉相承的.
5.大学
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也是一种学校,但是一种特殊的
学校.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学中
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
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
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
他们有教学的自由.”[?](“他在其《自画像》中这样阐述大学
的”在我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比大学更了不起的了在
此,可以发现一切真理.我有幸看见那些杰出的教授,聆听他
们的教诲.同时尽管没有充分的反思,但我确信:就像教堂一
样,大学是某种伟大的,西方的,超国家的东西.在此,我不是
属于一个把我系在国家或诸如此类机构的共同体,而是属于
一
个只有无条件地,无限地意欲真理的共同体.当我是个大学
生而后当了教授时,这一大学的意识早已深入我心.大学就像
一
个童话家乡一样,由国家建立.由国家意欲,但某些方面它
却独立于国家,超然于国家.在这个家乡里,人们可以得到体
面的报酬,能够简朴地生活(人不必提出过多的要求,人们在
世界之中能够实现更多的东西)但是,如果人们甘于这种生
活,那么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比这里自由.没有人告诉我
们做什么指令,即我们想做什么来自我们自身.全部责任在
于我们.因此,某些自由的广度是不可比较的——我们时代的
一
个童话l”[5J(即可以看出,他认为大学享有学术自由和自
治,是有学者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追求真理的共同体.反对固定
的计划,训练和权威的控制.
雅斯贝尔斯提出大学有四项任务:第一是研究,教学和专
业知识课程;第二是教育与培养;第三是生命的精神交往;第
四是学术这四项任务缺一不可,是一个整体,构成了大学的
理想.大学任务的完成依赖于学者之间,研究者之间,师生之
间,学生之问,学校之间的交往.”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
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之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
学术勃发的世界.-[4](P149)
雅斯贝尔斯认为,科研是大学最重要的任务.大学教师首
先应是研究者,只有最好的研究者才是出色的教师,带领学生
接触真知的求知过程,乃至科学的精神.大学要进行学术训练
和专业训练.除了科研,教学是第二项任务.研究与教学并重
是大学的首要原则,教学要以研究成果为内容,教学的形式可
以分为演讲,实验,练习,研讨,两人对话等但大学教学的原
则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雅斯贝尔斯认为,对学生来说,仅仅获得知识是不够的,
他们还应成为”全人”(thewholeman),因此需要一种”全人教
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人”,而不是只有某一方面知识
和技能的人.他提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不仅仅是传
播事实和技能,而且要造就全人”.[6]教育要改善学生的人性,
这种人性包括倾听别人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诚
实,守纪律,言行一致等.
刘宝存博士总结了雅斯贝尔斯的大学培养”全人”的手
段.共六个方面:(1)科研与教育相结合;(2)专业知识和整体
知识相统一;(3)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4)教学方法个
性化;(5)交流(交往)是培养”全人”的重要手段i(6)学术自由
是培养”全人”的重要保障.
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精神的培养.这
种教育应把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的教育相结合,它是一种广
义的文化教育,是整个人的教育,是一种最广泛意义上的教
育.但如何具体进行这种教育,雅斯贝尔斯并未设计出方案.
三,评介与启示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是与他的哲学思想紧密结合的.
作为一种哲学思潮的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
国.特别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随着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
巨大发展,技术,政治对于人类的控制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
雅斯贝尔斯作为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看到了西方现代社会中
人面临的种种危机,遭受的痛苦和压抑.希望把人从机械文明
的体制下,从技术和政治的束缚下摆脱出来,号召人们要为个
人的解放和自由去抗争,去实现自身的存在,使自己成为自
已.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他所说的人仍然是抽象的个体,
人的真正存在仍然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尽管他倡导通
过交往实现真正的自由,但他把自由与客观必然性对立起来,
因此这种自由只能是主观幻想
雅斯贝尔斯主张教育在于自由地发展人的个性,把技能
和精神陶冶结合起来,特别强调精神陶冶的重要,反对单纯传
授知识技能;破除教师专制和知识专制;反对”教育无用论”和
“教师万能论”;大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学术自由,教学自由,
学习自由,培养”全人”}强调师生平等,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
学方法等对我们现实的教育活动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但是雅斯贝尔斯倡导的学生的成长是学生的”自然生成”,”自
由选择”,教育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的非连续形式,而不是
有计划的”造就”,其实质就是教育即生成,这种教育观过分强
调通过个人自觉努力逐渐达到”全人”,容易使学生走上以自
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设计,自我价值的实现,脱离社会环
境的极端个人主义,是有一定的偏颇的.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哲学自传[M].王立权,译.上海:上海译
文出版社,1989.
[2]赵祥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社.2002.
[3]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3.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
店出版社,1991.
[5]雅斯贝尔斯.自画像[J].梦海,译.哲学译丛,2001,
(2).
[6]刘宝存.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育理念述评[J].外国教
育研究,2003,(8).
[责任编辑:田丽华]
---——
97---——
范文四: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经典重读
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刘黎明刘汝萍
: : 、摘 要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有自我教育观提出的依据是大学观大学培养目标和大学
; 、; 精神生活的彰显自我教育的内涵是学会自我负责独立自主学习和成为自己自我教育的路径是奠定整 体
、、、性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意志教会学生哲学式思考与研究性学习实施苏格拉底式 教。。育他的自我教育观对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 雅斯贝尔斯; 自我教育; 启示
( 2011) 06) 0034 ) 06 G640 A : : : 1671 ) 161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在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雅斯贝尔斯 大学之理,17,。高等教育思想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理论界对他 ”; “》 刘黎明的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 念的解读,18,,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解读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 ”; “教师教育思想及启示刘永芳的 哲学逻辑中 ,: “果这些成果主要有赵卫平的 雅斯贝尔斯高 ———的大学理念与使命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解 ,1,,19,”; “等教育思想初探李金奇的 解析雅斯贝尔斯 ”。、读等这些成果集中探讨了大学的理念交往 “” ———《》的 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 、、、、教育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大学生观大学
,教师观等问题但对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缺乏 ,2,”; “ 解读许锋华的 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探讨本文就此作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并指出它的 ,3,; ”、 “ 析雅斯贝尔斯的教育姜炳军魏翊荣的 。当代启示 ,4, 、: “李峻刘玉洁的 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 ”;观
———《》 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 什么是教育,5,; ”“解读唐佩的 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 、 一自我教育观提出的依据,6,”; 、“ 示张华完权的 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的逻
,7,”; “ 辑理路陈先哲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 ) 一大学观 ,8,——— 《》 ”; 育什么是教育的大学理念述评白逸 ,首先大学是一个将以献身科学真理的探索和 : ——— “仙的 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传播为志业的人们联合起来的机构这要求学生千 ,9,; 、”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史婷婷刘黎明的 ,。方百计地探求真理为真理而真理除了寻求真 ,10,“”; “刘黎明的 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论 ,。 “理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没有 ,11,; ”“雅斯贝尔斯的研究性学习观刘黎明的 论雅 ,,什么能够不被我们的求知热情所征服还有最关 ,12,”; “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刘黎明的 论雅斯贝 ,。键的生活期望把自己置身于思索的基础之上这 ,13,; ”“尔斯的大学生观及其现代意义刘黎明的 论 、, 些古老的不能被心理学和社会学所替代的洞见雅斯贝尔斯的研究与教学统一观及其现实意 ,20,39。”见证了人类更高的本质
,14,”; “——— 义刘黎明的 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论雅,。 其次大学是实现人类基本求知意志的组织
,15,”; 、 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意蕴胡树花“,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揭示出哪些东西是未知的有
,———“任顺元的 灵魂的唤醒自由的生成雅斯贝 。,哪些东西是已经知晓的这种求知的热情通过合 ,16,《》 ”; “:尔斯 什么是教育解读张鲁宁的 大学 ,,乎方法论的思考通过作为客观训练的自我批评
20102DB28。 ,: :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 注重个体经验重构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 2011 ) 09 ) 21收稿日期
: ( 1962) ) ,,,,; ( 1988 )) ,作者简介刘黎明 男湖南茶陵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外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刘汝萍
,,,; ,410081。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外国高等教育思想研究长沙
: 35 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20,21,21,144 。 。,”” 来展现自己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念应指向这少数人
“,, ,再次大学是一所特殊类型的学校创立大 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
,学的初衷不仅只是它作为一个传授学问的场所更 ,,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
,,重要的是在大学里面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 ,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 ,科学研究并且凭借这个经验获得终生受用的学术 。,,集离开了自我教育人的灵魂得不到觉醒精神
。,训练和指导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面应该独 。, “境界得不到提升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决定 , , 立地思 考批 判 地 学 习并且要学会对自己负 ,、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头脑或 ,20,20 ”。责,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憾的内在准 ,21,109 ”。,备创建大学的目的就是将历史上人类的 ( 二) 大学的培养目标
,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的培养目标首先培养
。,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因此他强 “”。整全的人这意味着学生要以一种独树一帜的 ,调学校应为每一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 ,态度献身于学术生活摒弃某些外在的目的和世俗 ,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 , “的功名成就把自己的闲暇有条不紊地用于思考 。,,“的严格地说离开了大学的精神这些知识和 ,20,134 ,”“”内在价值问题和 客观的精神使命认识到学 ”。,技能是没有价值的正因为如此他要求大 ,21,166 , 。 “”术研究的意义获得 深刻的人生满足感因。“”学教师 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精神生活这也 ,。此整全的人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其次 。是大学的功用 。。是培养研究者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作
“,为 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
,,,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将 ,21,146 。”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大学生
,“要有追求科学的理性精神具有 对于客观性的 、、 二自 我 教 育 的 意 义内 涵 之
”。渴望和对于学术成就不可动摇的献身精神对培 阐释
“” 养目标 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的定位决定了大
“” 。学教育应有 自我教育的视野
,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 ) 三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义首先它关涉到一个民族的民主自由和理性 ,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依存于某种既超越 。的存在与发展因为整个民族的理性生活是在自我
,它而又是它的源泉的东西即依存于精神世界的生 、,阐明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之中保持开放的充满
……活教育是通过利用在精神层面上被创造出来的 ,活力的它最终导向了整个民族的自我教育的形 ,22,,。”。“成而后代的教育意义则来自这个自我教育的精 东西而兴旺发达的大学教育尤其如此如果
。、,“神民主自由和理性皆靠这种教育而存在只 ,说大学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而科学与学术又是在
, 有通过这种教育才能保持我们存在的历史性内涵他们作为整个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时才是有意义
,,,而成为一股创新生命的力量充实我们的新的世界 的那么这种精神生活无疑就是大学安身立命的 ,21,67 ,20,26 。”,。”境遇中的生活其次改革当今社会问题也有 根本所在以科学为直接任务的大学的真正活
。,,。, 赖于自我教育当今世界的不合理现象的变革不 动在于它丰富的精神生活正是有了精神生活
。、,大学才充满活力和朝气倘若大学里缺乏精神生活 论是民主政体贵族政体或是专制政府都无法通 ,,; ,,, 的背景只讲书本不读哲学只做实验不研究 过重大的政治行为来消解而只能通过自我教育; ,; ,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概括只有学术方 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和能力促使人从内部产生自 ,; ,,,, 法的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 动的力量加强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来实现
。。, “贫瘠的大学 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来解决因此教师要唤
,,,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离不开大学生的自我教 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
,。,。,育主动参与作为精神贵族的大学生必须具备 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公 ,21,9 : “,的品质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 ”。。民每个人都应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勇气 ,,。华横溢因此精神贵族只能是少数人大学的观 ,? ,那么何谓自我教育对此雅斯贝尔斯作了
。如下诠释
: 36 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 首先自我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目的是让学真正的学生会在为精神发展不可少的困难和错误之
。,,生学会自我负责雅斯贝尔斯对自我责任教育给予 从大学广阔的学术天地里靠着他的选择和严 中,21,158 ,,,了高度的重视他认为在高等学府里选择学生 ”。格地学习找到自己发展的路尤其是当大量
,的前提是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责任感能够对自己的 ,、 “的新知识蜂拥而来时大学 生 必 须 要 在 讲 座
。,行为负责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面应该独立 图书馆和研讨会的世界里摸 索到适合自己的道 ,20,65 ,,。思考批判地学习并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是高等 ,”路尽最大的可能培养自己最清晰的自我意
。: 学府的本质之所在大学教育应遵循这样的原则。识
,大学生应全面发展人的所有潜能在一切行动和信
,仰上做出自己的抉择完全清楚地意识到所负责任
。,的意义因此大学的宗旨就是提供一切可能的条 、 三自我教育之路径,件引导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理性王国的领地内开辟
,全新的知识领域无论在作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能反 ( ) ———一奠定自我教育之基础整体性知识 ,,躬自省引导他们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以培养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我教育的重要内涵就是 。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责任观念
,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并把它当作内在需 ,。其次自我教育倡导独立自主地学习在雅斯
,、。。贝尔斯看来教育过程是学生自我练习自我学 要而学术靠的是与整体知识的关联科学研究在
。 “本质上要依托知识整体只有在科研工作与知识 ,,。习自我教育与自我进行敞亮交往的过程知识
,的整体保持着经常联系的前提下研究的意义才能 ,。,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因此只有 ,20,73 , ,。”当一个人把追求真理当成是一种内在需要的时候够彰显研究的价值才能常青大学存在的事
。。“他才真正参与了学术研究这意味着 真正的学 实本身也说明了知识门类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在大
,“; 。学里所有学科的统合有利于各学科学生 相互 生都有主动性他们明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们能
”, “”, 。遭遇他们被眼前如此多的知识形态所鼓舞够清醒地工作并且也明白工作的意义他们是一些
“,。他们之间的相互切磋导致了不同学科统一性的出 个体且通过交流来深化其个性他们不是作为整
。: ”,,,现科学和学问的精髓也就在这里他们正是为 体的一群人不是资质平凡的人不是大众而只
。。了探索与所有未知世界之总体的联系 是无数个冒险想成为自己的个体这里面既有真
,。,实同时也有必要的想像它展现了一种不可企及 他指出学科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不仅关涉到学
,,,。 “的理想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挑战让每个人都活出 生的学术研究而且关涉到整全的人的培养一 ,20,170 方面对于寻根究底和清明理智的精神内核怀有无限 ”。,, 最有激情的自己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强调
,的忠诚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一种对于整全的人的教 ,大学应始终贯彻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
,育这点来说它在严格的意义上提升了一个人的人 、,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 ,20,84 。”,。 文素养倘若哪一门职业疏于促进我们和整体 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
,, ,、之间的相互关联疏于培养我们对整体的感受力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 ,21,146 ) 147 ,疏于向我们展示知识的广阔视野或者疏于我们从 ,。“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倘
,哲学角度思考问题那所有这些职业的训练必然是 ,若大学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独立自主都自力更 ,20,170,。,,没有远见的也是不人道的因此他强调教给 ,。”生那么他们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
学生一种不仅包括他们研究的特殊领域而且也涵盖 ,。 再次自我教育应有学生成为他自己的维度
,了所有知识门类的整全意识应该提上大学的工作 ,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
。日程如果丧失了与这样一种学问理念相互关联的 ,。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这意味着大学生要能自由
,,意识或者在实践中杜绝学生践行这个理念那整 ,、掌控自己的学习把自己完全暴露于各种学说观
,, 个的学校教育工作常规方法和知识体系的掌握、、,、点调查事实和好的建议之前与他们对话交
。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锋并能从自身的立场作出决断作出取舍以检
。, “验自己是否是一个成熟的学习者因此按照大 ( ) “二激 发学生追求真理的 强 烈 的 求 知 意
,。学的理想高等学校的教学应首先顾及这部分人 ”志
,、雅斯贝尔斯认为真理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离不开强烈的 求知意志一个运用科学方法进
: 37 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 行研究的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作一种内在需首先要求教师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要时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参与学术研究的境界这 有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大学的生命全在于 “,、种内在需要 必须来自内部来自所有科学的最 教师传授新颖的合符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 ,21,139 ———。”根本之处来自求知的绝对意志求知意志是 。”的自我意识教师供给学生的是一些启示和
。,学生追求真理的原动力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服从 ,,。 引导他们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原初知识渴求的引导被 某种日渐热切的情 ,教师应关注那些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不应暗示学生 ”,,绪所牵引知识上的每个进步都需要付出执着 ,; 应走的道路而取消他们继续思考及发问的机会不。 “而艰辛的工作一旦求知的迫切意志变成了追求 ,。,应固守教条而是将问题敞开其次要求教师 把
,科学知识的精神基础一旦这种意志在一个人的生 。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这既是研究和传授真理的 需
,, 活中变成了基本的事实那么无论时空如何变幻,。要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质的需要雅斯贝 尔,20,49”。,都不能摧毁这一事实 斯认为科研和教学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 可
。,,替代的基本原则这种结合之所以必要是因为 在他看来大学就是实现人类求知意志的一种
,“,。 “从理念上来看最好的科学研究人员也应该是首 法团组织它 要求一种坚定不够的求知意志,20,73 ,既然求学的过程与个人的主动性并驾齐驱大学就 ”。,先的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师他不像一般的
,应该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以培养个人的独立意 ,教书匠只传授僵硬的东西而是把研究成果作为讲 ,20,85 ,“” 。 “”授内容讲 知识活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 识和责任观念大学理念的实现依赖于求知意
,。: “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 志他说大学之理念是从人类基本的求知意志
。,,,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 中获取它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这种理念不但给受
。,,, 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 教育的人们一种对于目标的执着信念与此同时,21,152,20,85 。””。学生心目中引发同样的动机 还教会他们具有一种无比谦卑的胸怀教师应
: 当培养学生的求知意志品质对客观性的渴望和对 ( ) 四苏格拉底式的教育
。学术研究不可动摇的献身热情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学教
( ) ,三启示和引导学生哲学式思考批判地学 。 “育就本性来说是苏格拉底式教育从理念上来
,习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 ,看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结合含有苏格拉底式的平等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科学的最大特性是怀疑和 ,,意味双方所看重的是标准的一致而非权威上的
,20,86 ,“质问一切的精神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时 必 。,:”等级因此交往最终一定是苏格拉底式的
,”, 须潜心深入知识的最底层系统全面地学习它 ,彼此提出挑战性问题以便将自身彻底向别人开
,,。不仅要学会正确发问正确判断知识而且要学会 放
: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对自我教育的意义在于激 ,“”。哲学式思考提出 独到精辟见解所谓哲学式
,。,“”, 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它倡导 思考就是 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
,: ,“的是一种对话教学基本内容有第一对话的前 经常用批判反思的目光注视我们自己以及自己的
: ,。, ”“提是相信真理会在正确的发问中显现出来自知 感受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表达它使人找
,。, ,,其无知相反会产生决定生命意义的知识第二到了自我改变了人的内心世界并唤醒了原初的
,, , 对话教学应创设一种平等地位能够自由地思索自我 意 识而科学的意义正是来自这原初的自 ,21,178 ,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才能 ”。我
。,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第三对话的过程包括反 ,。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必须学会研究性学习对 ( ) ,“” ( 讽 刺激学生感到离真理甚远催产术通过 ,于大学生而言关键不在于掌握作为事实存在的知 ) ,问题逐渐使真理明显以及探索发掘真理而非 ,识本身而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主动 。“、 传递真理这种对话是 一种在灵魂深处激 动,性走远一些自己来审视这些事实深入地思考他 ”。 , “不安和压抑的对话第四对话应遵循 催产
,。, 们看看应该问些什么问题不是对事实的记忆” ,,术的教育原则即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
。而是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联系造成了这种能力在这 ,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使学生在探索中寻
。,,求自我的无止境的过程第五在对话中教师退 ,: ,种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活跃的头脑领
,。会问题和提出疑问的能力方法的掌握
: 38 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 ,。“”“”居到暗示的地位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存在和 生成离由选择的自由而人的
,, “到学生自身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和探索得出结 不开世界和社会教育正是借助个人的存在将个
,……、,。人带入全体之中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 论反对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
,: 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 思想所蕴含的理念是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 ,21,54 ,。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己因此每一个人在充分行使自由时都
,必须考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负 ( ) : 五自我教育之保障学习自由
,,责应是自由与责任携手并存具有高度的自我责 ,雅斯贝尔斯认为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 ,,“”, 任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与世界 合为一体。,,素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应该独立思考批 ,23,。并真正地实现他自己 ,。判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他应该有学习 ,。启示之三自我教育应有精神的维度自我教 。,、的自由他再也不是一个高中生而是成熟的高,育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就爱智慧和寻找精神之根 。等学府的一分子如果要培养科学人才和独立人 ,。而言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次要的只 ,,,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勇于质疑真理挑战 。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教育 。,“权威没有任何人是不会犯错误的权威不论面 ,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 ,21,168 ,”对何等伟人独立和自由仍然是真理缺乏 。,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 ,“在精神自由中的冒险也就失去了独立思想的可 ,培养不断将学生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中让他们 ,21,141 ”,能性的来源因此他强调学生有学习的自 、。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学生的自我教
,,、 由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育需要精神的参与才能彰显其价值学生必须对 “, , 事实和建议可以在不考虑老师利益的前提下。精神世界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离开了精神的引导和
自由地决定他可以在多大范围内接受老师传授的东 ,,关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价值的自我 ,20,86,。”西自由地选择他何时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献 。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精神意义? ,、、综上所述雅斯贝尔斯从依据内涵路径对
,自我教育的探讨是深刻而独特的他的自我教育观
。对目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自我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
。“ 要途径大学生 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 参考文献
。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
……,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毋庸置疑年 ,1,, J,, ,赵卫平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初探河北师范大
( ) ,2000( 4): 71 ) 77,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轻人都希望受教育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
,2,, “”———解析雅斯贝尔斯的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 李金奇,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 J,, ,2003( 6) :6 9 )复旦教育论坛 《》,,21,1 ) 2 斯什么是教育解读”。,心的交流因此应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在 72, ,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 ,3,, J,, ,许锋华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内蒙古师范 、、、、、学习探究质疑批判创新冒险的行为负 ( ) ,2005( 11): 13 ) 16,教育科学版 大学学报,,, 责学会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发展自身的潜能,4,,, ,J,, 姜炳军魏翊荣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佳木斯大学 ,。2005( 6) :9 5 ) 97,达到自我实现自由地成为自己而要达到这一 ,社会科学学报
,5,,, : 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 李峻刘玉杰,,点必须为学生奠定整体性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
———《》,J,,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大学教育科学 ,“”真理的强烈的 求知意志教会学生哲学式思考 2007( 4) 1:5 ) 19, ,,和研究性学习实施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让学生获 ,6,, J,, ,唐佩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高等教育研 。得自身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 ) ,2008 ( 1) :7 ) 8,成都 究,。启示之二加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本真 ,7,,, ,J,, 张华完权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的逻辑理路高教 ,的大学是千方百计探求真理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 2008( 3) :5 ) 7, ,探索,。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学术研究素质的机构学 ,8,,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什么是教育 陈先哲
,、,J,, ,2008( 5) :4 6 ) 49,生不仅要对真理负责也要对自我的独立思考批 的大学理念述评现代教育论丛
,9,, : ———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雅斯 白逸仙、,判地学习精神的冒险负责任因而他有学习的自
J,, ,2008( 5) :8 8 )辽宁教育研究 ,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
91,
,10,,, ,J,, 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荆门 史婷婷刘黎明
: 39 刘黎明 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 106, ,2008( 1) :3 3 ) 37,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1, J, ,,,,,18,, ,J,,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研究性学习观荆门职业 刘黎明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教育思想及启示
,2008( 4) :3 1 ) 35,,2010( 4) :6 9 ) 73, 教育史研究 技术学院学报 ,19,, ———,12,, ,J,, 刘永芳哲学逻辑中的大学理念与使命雅斯贝尔 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复旦教育论
,2008( 5) :4 1 ) 44,,J,,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 坛斯高等教育思想解读
) ,2010( 5): 42 ) 45,13, J, ,,,,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生观及其现代意义 学
,20,,K, ,M,, ,, : 2008( 6) :3 9 ) 42,,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邱立波译上海世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7,,14,, 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研究与教学统一观及其现实 纪出版集团
,J,, ( ) ,2009 ( 4 ) : 140 ) ,21,,K, ,M,, ,,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北京生活 意义
??,1991,145, 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2, M, , ,,,K,,,,15,, ———雅斯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王德峰译上 刘黎明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论雅斯贝尔斯大学
: 1997: 103 ) 104,,,J,, ,2009 ( 3 ) : 86 )上海译文出版社 教育史研究 海教育思想的精神意蕴
,23,,, ,M,, : 90, 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长沙湖南教
,2002: 209,,16,,, ,——— 胡树花任顺元灵魂的唤醒自由的生成雅斯贝 育出版社
《》,J,, ?什么是教育解读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 尔斯
,2009( 4) :6 3 ) 65, 究
,17,, : ———张鲁宁大学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雅斯贝尔斯
《》,J,, ,2009 ( 1 ) :10 3 大学之理念的解读理工高教研究( )责任编辑 刘 鸿
范文五: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权威资料]
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摘要: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有:自我教育观提出的依据是大学观、大学培养目标和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自我教育的内涵是学会自我负责、独立自主学习和成为自己;自我教育的路径是奠定整体性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意志、教会学生哲学式思考与研究性学习、实施苏格拉底式教育。他的自我教育观对当前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雅斯贝尔斯;自我教育;启示
G640A1671-1610(2011)06-0034-06
雅斯贝尔斯是德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在高等教育思想领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理论界对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解读,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有:赵卫平的“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初探”,1,; 李金奇的“解析雅斯贝尔斯的“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2,;许锋华的“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3,;姜炳军、魏翊荣的“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4,;李峻、刘玉洁的“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5,;唐佩的“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6,;张华、完权的“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的逻辑理路”,7,; 陈先哲的“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大学理念述评”,8,;白逸仙的“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9,; 史婷婷、刘黎明的“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10,;刘黎明的“论雅斯贝尔斯的研究性学习观”,11,;刘黎明的“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12,;刘黎明的“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生观及其现代意义”,13,;刘黎明的“论雅斯贝尔斯的研
究与教学统一观及其现实意义”,14,;刘黎明的“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意蕴”,15,;胡树花、任顺元的“灵魂的唤醒,自由的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16,; 张鲁宁的“大学: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解读”,17,;刘黎明的“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教育思想及启示”,18,;刘永芳的“哲学逻辑中的大学理念与使命――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解读”,19, 等。这些成果集中探讨了大学的理念、交往教育、研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大学生观、大学教师观等问题,但对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缺乏探讨,本文就此作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并指出它的当代启示。
一、自我教育观提出的依据
(一)大学观
首先,大学是一个将以献身科学真理的探索和传播为志业的人们联合起来的机构。这要求学生千方百计地探求真理,为真理而真理。除了寻求真理,没有什么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义。“没有什么能够不被我们的求知热情所征服,还有,最关键的,生活期望把自己置身于思索的基础之上。这些古老的、不能被心理学和社会学所替代的洞见,见证了人类更高的本质”。,20,39
其次,大学是实现人类基本求知意志的组织。“它的直接目的就是揭示出哪些东西是未知的,有哪些东西是已经知晓的。这种求知的热情,通过合乎方法论的思考,通过作为客观训练的自我批评,来展现自己”。,20,21
再次,大学是一所特殊类型的学校,“创立大学的初衷不仅只是它作为一个传授学问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面,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研究,并且凭借这个经验获得终生受用的学术训练和指导。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面应该独立地思考,批判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对自己负责”。,20,20
(二)大学的培养目标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大学的培养目标首先培养“整全的人”。这意味着学生要以一种独树一帜的态度献身于学术生活,摒弃某些外在的目的和世俗的功名成就,“把自己的闲暇有条不紊地用于思考内在价值”问题和“客观的精神使命”,认识到学术研究的意义,获得“深刻的人生满足感”。因此,整全的人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的自我教育。其次是培养研究者。大学生是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作为“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即使他将来选择实用性的职业,从事实际的工作,但在他的一生中,将永远保持科学的思维方式。”,21,146也就是说大学生要有追求科学的理性精神,具有“对于客观性的渴望和对于学术成就不可动摇的献身精神”。对培养目标“未来的学者和研究者”的定位决定了大学教育应有“自我教育”的视野。
(三)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依存于某种既超越它而又是它的源泉的东西,即依存于精神世界的生活??教育是通过利用在精神层面上被创造出来的东西而兴旺发达的。”,22,大学教育尤其如此。“如果说大学服务于科学与学术的,而科学与学术又是在他们作为整个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时才是有意义的,那么,这种精神生活无疑就是大学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20,26以科学为直接任务的大学的真正活动,在于它丰富的精神生活。正是有了精神生活,大学才充满活力和朝气。倘若大学里缺乏精神生活的背景,只讲书本,不读哲学;只做实验,不研究理论;只叙述事实,而没有理论概括;只有学术方法的训练,而精神贫困;那么,这样的大学必定是贫瘠的大学。
刘黎明刘汝萍: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离不开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主动参与。作为精神贵族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是:“品德高尚,个体精神的永不衰竭和才华横溢,因此,精神贵族只能
是少数人。大学的观念应指向这少数人”。,21,144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离开了自我教育,人的灵魂得不到觉醒,精神境界得不到提升。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决定教育成功的因素,不在于语言的天才、数学头脑或者实用的本领,而在于具备精神受震憾的内在准备”。,21,109创建大学的目的,就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因此,他强调,学校应为每一个人创建一个智力和精神的基础,这一基础对掌握其他的知识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严格地说,离开了大学的精神,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没有价值的”。,20,134正因为如此,他要求大学教师“运用各种方法激发精神生活”。,21,166这也是大学的功用。
二、自我教育的意义、内涵之阐释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关涉到一个民族的民主、自由和理性的存在与发展。因为整个民族的理性生活是在自我阐明、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之中保持开放的,充满活力的,它最终导向了整个民族的自我教育的形成,而后代的教育意义则来自这个自我教育的精神。“民主、自由和理性皆靠这种教育而存在,只有通过这种教育才能保持我们存在的历史性内涵,而成为一股创新生命的力量,充实我们的新的世界境遇中的生活。”,21,67其次,改革当今社会问题也有赖于自我教育。当今世界的不合理现象的变革,不论是民主政体、贵族政体或是专制政府,都无法通过重大的政治行为来消解,而只能通过自我教育,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和能力,促使人从内部产生自动的力量,加强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来实现,而不是从外部施加压力来解决。因此,“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
一个正直的公民”。,21,9每个人都应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勇气。
那么,何谓自我教育,对此,雅斯贝尔斯作了如下诠释。
首先,自我教育是一种责任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负责。雅斯贝尔斯对自我责任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他认为,在高等学府里,选择学生的前提是学生有较强的自我责任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面应该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并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是高等学府的本质之所在。大学教育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大学生应全面发展人的所有潜能,在一切行动和信仰上做出自己的抉择,完全清楚地意识到所负责任的意义。因此,大学的宗旨就是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引导每个大学生都能在理性王国的领地内开辟全新的知识领域,无论在作什么决定的时候都能反躬自省,引导他们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责任观念。
其次,自我教育倡导独立自主地学习。在雅斯贝尔斯看来,教育过程是学生自我练习、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与自我进行敞亮交往的过程。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因此,只有当一个人把追求真理当成是一种内在需要的时候,他才真正参与了学术研究。这意味着“真正的学生都有主动性;他们明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们能够清醒地工作并且也明白工作的意义。他们是一些个体,且通过交流来深化其个性。他们不是作为整体的一群人,不是资质平凡的人,不是大众,而只是无数个冒险想成为自己的个体。这里面既有真实,同时也有必要的想像。它展现了一种不可企及的理想,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挑战,让每个人都活出最有激情的自己”。,20,170正是基于这一点,他强调,大学应始终贯彻这一思想观念,即大学生应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因为他们能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他们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
看法、事实和建议,为的是自己将来去检验和决定。,21,146-147“倘若大学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独立自主,都自力更生,那么他们的理想是可以实现的”。,20,170
再次,自我教育应有学生成为他自己的维度。按照雅斯贝尔斯的理解,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这意味着大学生要能自由掌控自己的学习,把自己完全暴露于各种学说、观点、调查、事实和好的建议之前,与他们对话、交锋,并能从自身的立场作出决断,作出取舍,以检验自己是否是一个成熟的学习者。因此,“按照大学的理想,高等学校的教学应首先顾及这部分人。真正的学生会在为精神发展不可少的困难和错误之中,从大学广阔的学术天地里,靠着他的选择和严格地学习找到自己发展的路”。,21,158尤其是当大量的新知识蜂拥而来时,大学生“必须要在讲座、图书馆和研讨会的世界里摸索到适合自己的道路”,20,65,尽最大的可能培养自己最清晰的自我意识。
三、自我教育之路径
(一)奠定自我教育之基础――整体性知识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自我教育的重要内涵就是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并把它当作内在需要。而学术靠的是与整体知识的关联。科学研究在本质上要依托知识整体。“只有在科研工作与知识的整体保持着经常联系的前提下,研究的意义才能够彰显,研究的价值才能常青。”,20,73大学存在的事实本身也说明了知识门类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在大学里,所有学科的统合有利于各学科学生“相互遭遇”,“他们被眼前如此多的知识形态所鼓舞”,“他们之间的相互切磋导致了不同学科统一性的出现”。科学和学问的精髓也就在这里:他们正是为了探索与所有未知世界之总体的联系。
他指出,学科的统一性与整体性不仅关涉到学生的学术研究,而且关涉到整全的人的培养。“一方面对于寻根究
底和清明理智的精神内核怀有无限的忠诚,另一方面又包含了一种对于整全的人的教育这点来说,它在严格的意义上提升了一个人的人文素养”。,20,84倘若哪一门职业疏于促进我们和整体之间的相互关联,疏于培养我们对整体的感受力,疏于向我们展示知识的广阔视野,或者疏于我们从哲学角度思考问题,那所有这些职业的训练必然是没有远见的,也是不人道的。因此,他强调,教给学生一种不仅包括他们研究的特殊领域而且也涵盖了所有知识门类的整全意识,应该提上大学的工作日程。如果丧失了与这样一种学问理念相互关联的意识,或者在实践中杜绝学生践行这个理念,那整个的学校教育工作,常规方法和知识体系的掌握,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意志”
雅斯贝尔斯认为,真理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离不开强烈的“求知意志”。一个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的人,只有当他把追求真理当作一种内在需要时,才算是真正达到了参与学术研究的境界。这种内在需要“必须来自内部,来自所有科学的最根本之处――来自求知的绝对意志”。求知意志是学生追求真理的原动力。他们对真理的追求,服从“原初知识渴求的引导”,被“某种日渐热切的情绪所牵引”,知识上的每个进步,都需要付出执着而艰辛的工作。“一旦求知的迫切意志变成了追求科学知识的精神基础,一旦这种意志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变成了基本的事实,那么无论时空如何变幻,都不能摧毁这一事实”。,20,49
在他看来,大学就是实现人类求知意志的一种法团组织,它“要求一种坚定不够的求知意志。既然求学的过程与个人的主动性并驾齐驱,大学就应该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以培养个人的独立意识和责任观念”,20,85大学理念的实现依赖于求知意志。他说:“大学之理念是从人类基本的求知意志中获取它开展教育活动的动力,这种理念不但给受教育的人们一种对于目标的执着信念,与此同时,还教会
他们具有一种无比谦卑的胸怀”。,20,85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求知意志品质:对客观性的渴望和对学术研究不可动摇的献身热情。
(三)启示和引导学生哲学式思考,批判地学习,培养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能力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科学的最大特性是怀疑和质问一切的精神,它要求学生在学习科学时“必须潜心深入知识的最底层,系统全面地学习它”,不仅要学会正确发问,正确判断知识,而且要学会哲学式思考,提出“独到精辟见解”。所谓哲学式思考,就是“靠自身的悟性去参悟人生与世界”,“经常用批判反思的目光注视我们自己以及自己的感受”。哲思活动是绝对自由的表达,“它使人找到了自我,改变了人的内心世界,并唤醒了原初的自我意识,而科学的意义正是来自这原初的自我”。,21,178
不仅如此,大学生还必须学会研究性学习。对于大学生而言,关键不在于掌握作为事实存在的知识本身,而是要看一个人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主动性走远一些自己来审视这些事实,深入地思考他们,看看应该问些什么问题。不是对事实的记忆,而是与实际科研工作的联系造成了这种能力。在这种研究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活跃的头脑,领会问题和提出疑问的能力,方法的掌握。
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有新颖的思想和独特的见解。“大学的生命全在于教师传授新颖的、合符自身境遇的思想来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21,139教师供给学生的是一些启示和引导,他们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应关注那些愿意独立思考的人,不应暗示学生应走的道路,而取消他们继续思考及发问的机会;不应固守教条,而是将问题敞开。其次,要求教师把研究与教学有机结合。这既是研究和传授真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研究素质的需要。雅斯贝尔斯认为,科研和教学的结合是大学至高无上而不可替代的基本原则。这种结合之
所以必要,是因为“从理念上来看,最好的科学研究人员也应该是首先的教师”,20,73。作为研究型教师,他不像一般的教书匠只传授僵硬的东西,而是把研究成果作为讲授内容,讲“活”知识。“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学问的本身,跟他来往之后,科学的本来面目才得以呈现。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心目中引发同样的动机。”,21,152
(四)苏格拉底式的教育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大学教育就本性来说是苏格拉底式教育。“从理念上来看,教授和学生之间的结合含有苏格拉底式的平等意味,双方所看重的是标准的一致,而非权威上的等级。”,20,86因此,交往最终一定是苏格拉底式的:彼此提出挑战性问题,以便将自身彻底向别人开放。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对自我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力量,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它倡导的是一种对话教学,基本内容有:第一,对话的前提是:相信真理会在正确的发问中显现出来,自知其无知,相反会产生决定生命意义的知识。第二,对话教学应创设一种平等地位,能够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才能感到对真理的一无所知。第三,对话的过程包括反讽(刺激学生感到离真理甚远),“催产术”(通过问题逐渐使真理明显)以及探索发掘真理,而非传递真理。这种对话是“一种在灵魂深处激动、不安和压抑的对话”。第四,对话应遵循“催产术”的教育原则,即唤醒学生的潜在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使学生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无止境的过程。第五,在对话中,教师退居到暗示的地位,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身,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和探索得出结论,反对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思想所蕴含的理念是:对话是探索真理和自我认识的途径,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
(五)自我教育之保障:学习自由
雅斯贝尔斯认为,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从理论上说,学生在大学里应该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并且要学会对自己负责。他应该有学习的自由。他再也不是一个高中生,而是成熟的、高等学府的一分子。如果要培养科学人才和独立人格,就要让青年人勇于冒险,勇于质疑真理,挑战权威。“没有任何人是不会犯错误的权威,不论面对何等伟人,独立和自由仍然是真理”,21,168缺乏“在精神自由中的冒险,也就失去了独立思想的可能性的来源”,21,141因此,他强调学生有学习的自由,他们可以有选择地去听课,聆听不同的看法、事实和建议,“可以在不考虑老师利益的前提下,自由地决定他可以在多大范围内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自由地选择他何时能够独立地阅读文献”。,20,86
综上所述,雅斯贝尔斯从依据、内涵、路径对自我教育的探讨是深刻而独特的,他的自我教育观对目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供了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自我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发展的充分可能性。他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毋庸置疑,年轻人都希望受教育,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21,1-2。因此,应充分发挥自我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探究、质疑、批判、创新、冒险的行为负责,学会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发展自身的潜能,达到自我实现,自由地成为自己。而要达到这一点,必须为学生奠定整体性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对真理的强烈的“求知意志”,教会学生哲学式思考和研究性学习,实施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让学生获得自身发展的最大可能性。
启示之二,加强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本真的大学是千方百计探求真理的地方,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提升学生学术研究素质的机构。学生不仅要对真理负责,也要对自我的独立思考、批判地学习、精神的冒险负责任,因而他有学习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而人的“存在”和“生成”离不开世界和社会,“教育正是借助个人的存在将个人带入全体之中,??如果人与一个更明朗、更充实的世界合为一体的话,人就能够真正成为他自己”,21,54。因此,每一个人在充分行使自由时,都必须考虑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必须对自己的行动负责,应是自由与责任携手并存,具有高度的自我责任感,只有这样,个人才能与世界“合为一体”,并真正地实现他自己。,23,
启示之三,自我教育应有精神的维度。自我教育是一种有灵魂的教育,就爱智慧和寻找精神之根而言,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次要的。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瑰宝。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培养不断将学生带入人类优秀文化精神中,让他们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学生的自我教育需要精神的参与,才能彰显其价值。学生必须对精神世界有孜孜不倦的追求。离开了精神的引导和关照,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是没有价值的,自我教育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卫平.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4):71-77.
,2,李金奇.解析雅斯贝尔斯的“学习自由”观――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复旦教育论坛,2003(6):69-72.
,3,许锋华.雅斯贝尔斯交往教育思想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1):13-16(
,4,姜炳军,魏翊荣. 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95-97.
,5,李峻,刘玉杰.教育的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07(4):15-19.
,6,唐佩.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理念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 (1):7-8.
,7,张华,完权. 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的逻辑理路,J,.高教探索,2008(3):5-7(
,8,陈先哲.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大学理念述评,J,.现代教育论丛,2008(5):46-49.
,9,白逸仙.大学教育:一种培养全人的精神交往――雅斯贝尔斯大学理念解读,J,.辽宁教育研究,2008(5):88-91(
,10,史婷婷,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交往教育观,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3-37(
,11,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研究性学习观,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1-35(
,12,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观,J,.复旦教育论坛,2008(5):41-44(
,13,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大学生观及其现代意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8(6):39-42.
,14,刘黎明.论雅斯贝尔斯的研究与教学统一观及其现实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40-145.
,15,刘黎明.大学精神生活的彰显――论雅斯贝尔斯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神意蕴,J,.教育史研究,2009(3):86-90.
,16,胡树花,任顺元.灵魂的唤醒,自由的生成――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青年与社会
#8226;中外教育研究,2009(4):63-65(
,17,张鲁宁.大学:一个寻求真理的地方――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的解读,J,.理工高教研究,2009(1):103-106.
,18,刘黎明.雅斯贝尔斯的大学教师教育思想及启示,J,.教育史研究,2010(4):69-73(
,19,刘永芳.哲学逻辑中的大学理念与使命――雅斯贝尔斯高等教育思想解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5):42-45(
,20,雅斯贝尔斯,K.大学之理念,M,.邱立波,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
,21,雅斯贝尔斯,K.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
#8226;读书
#8226;新知三联出版社,1991.
,22,雅斯贝尔斯,K.时代的精神状况,M,.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103-104.
,23,吴式颖,任钟印.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209.
(责任编辑刘 鸿)
文档资料:论雅斯贝尔斯的自我教育观及其启示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感谢你的阅读和下载
*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或者发站内信息。我将尽快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