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精品文档
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数学老师头疼。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1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 让学生多“看一看”, 让学生多“做一做”, 让学生多“说一说”。 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1 / 11
精品文档
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2 / 11
精品文档
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科学家牛顿有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可能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将猜想引入数学教学之中,将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能力的提高。有时我故意将课讲得留有余地,让学生们自己去探讨、去猜想,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下来,我发现,学生们的想法多了,答案也多了,课堂也更活跃了。因此,我又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设计灵活、开放性的练习,让他们用猜想的结论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沉浸于猜想的成功之中。
总之,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能很好的促进了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体地位,使学生从“乐学”到“要学”,从“要学”到“会学”,最终达到会
3 / 11
精品文档
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能让教师以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
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2 看了《听名师讲课》一书对特级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受益匪浅。他的课堂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说、去做,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特别是他视学生如朋友,平易、谦和,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的教学作风,与他本人朴实无华却又庄重典雅的气质,贯穿始终的妙语连珠融为一体,展示了他渊博的知识底蕴,使我记忆深刻。
杜老师讲的是小数的初步认识。课前,他和学生做了几分钟的交流。他先告诉学生自己的姓名,从北京来,然后问小朋友:“你们还想问老师点什么呢?”孩子们有的问:“老师,您在哪儿教学?”有的问:“老师,您几岁?”他全都亲切地作了回答。在这融洽亲和的气氛中,学生倾刻之间和老师亲近了许多,对陌生老师的害怕、疑虑全烟消云散了。为下一步顺利地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讲课中,他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对折,再用阴影画出一部分,说出这是几分之几,又让他们贴在黑板上。孩子们折呀、画呀,说出了等。贴的时候个子小,够不着,他把孩子一个个抱起来让他们贴。每发现有孩子说出一个新分数,他都要夸奖一番:“你真聪明。”“你
4 / 11
精品文档
真了不起!”虽是一声很平常的赞语,但却极大地激励了孩子的自信心。我真切地感到:这不是装饰门面的造作,这是一种爱护学生的真情的自然流露!
讲分数各部分名称时,他不是肤浅、生硬地去讲分数线、分子、分母。而是生动地打比方:我们开头把一个大圆月饼从中间切开,平均分成两份,这一刀啊就代表平均分,用一横表示,咱把它叫分数线。分两份的"2"写在下面叫“分母”。这一半月饼是两份中的一份,就写在上面。它和下面的分母关系密切,该起个什么名呢?学生天真地说:“叫分儿。”“叫分女。”他微笑着告诉孩子:“你们想象得很好,等你们长大了也许会创造出新的数学公式,命名为‘分儿’‘分女’,咱们今天先叫它分子,同意吗?”我感到:这不是无足轻重的儿戏之举,它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点燃的是智慧与创造的点点火花。
教学过程有这样一个环节,他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各自所想象的“平均分”。引出分数后,他问学生:用数字表示和用画、折纸表示哪个简便?你同意用数字来表示就把你的画和贴纸擦掉或拿掉,不同意可以保留。有一位小朋友不愿擦他画的"D"(表示1/2),杜老师便用方框圈起来。接着,他启发学生说更多更大的分数。刚才保留自己画的同学说了一个“百分之一”,老师让他上讲台画出这个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了几分钟,跑来告诉老师:太难了,画不出来。“那
5 / 11
精品文档
咱用分数表示该怎么写?”孩子写出了"1/100"。经过实践,这个学生自愿又心悦诚服地擦掉了自己的画图。这一环节看似简单,其实,那是在点拨孩子实践、比较、认知,比一遍又一遍地讲术语名词,效果好得多。这就体现了杜老师独具匠心的教学艺术。
下课铃声响了。孩子们缠着老师再讲一会儿,不愿让老师下课。在依依不舍地停止了授课后,孩子们一个个争着告诉老师:“老师,你的教材好。”“老师,我爱您!”这充满稚气又带着真挚情感的童言,打动了每一位听课者的心。朴素的感情是最美的,它是孩子对老师的最高奖赏。吴老师激动地说:“孩子们,我也爱你们。”我相信,这群孩子会把这节课和这位老师永远铭记在心,终生难忘。
什么是师生平等、民主讨论,什么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学习兴趣最佳方式,从这节课里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孩子获取知识,设法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兴趣。爱心是敬业的根本,博学是付出的源泉。把讲台让给学生,把学习、思维的更大空间留给学生,这样,也就把成功,把美好未来交给了学生。
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篇3 一、改革教法,为学生的学习指路导航
1、课堂前置
将课堂上要学习的知识提前让学生知道、了解、学习,
6 / 11
精品文档
也就是预习,虽然三年级时,我们已开始了预习,效果还是不错,到了四年级有所放松,甚至停滞。一个原因是老师没有把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没有在思想上放在重要位置上,总是担心同学没有预习或预习不透彻,总是放不开手,课堂上还是要从前到后完完整整的讲解,这样预习的作用只是让认真预习的学生重复学习了一遍,不认真预习的同学应付一下,这样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势必形成预习不预习一个样,反正老师上课还要讲的,因此,预习时个别学生来说就流于形式。另一个原因是没有有效及时的检查形式。对于预习作业只限于预习本上的检查批改等,只能了解会的人有多少,不能了解不会的有多少,对于孩子到底自学会了多少。还存在哪些问题疑难还是未知,所以,对课堂的指导意义不大,所以,本期打算重视预习,改变预习方式,将课堂知识前置,每天新课预习要求有三,其一,阅读数学教材,将例题读通、读清、读懂,其二,谈谈我们的收获,我知道了要写出答案,其三,要试着做后面配套的习题,其四,我的疑问困惑是什么?检测方式:先出几道本课的检测题,让学生试做,有多少人作对,有多少人做错一目了然,问题处在和地方也暴露出来了,针对问题以及预习中学生的疑难才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才能在错误中找到根源,在疑难处点拨达到画龙点睛之效,也给学生留下深刻牢固的印象,并且不仅知道什么样是正确的,还能知道什么样就会错误,从而达到
7 / 11
精品文档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同时,当堂纠正预习中的错误以加深理解,巩固强化知识。课堂的精讲,势必会给学生留下多练的课堂空间,所以增加课堂容量将是我的改革教法的第二步。
、提升课堂
就像作文一样结尾处的升华将会使文章大增色彩,所以每堂课基本联系已在预习中解决了,剩下的时间,就要给孩子增加习题的难度变化题型,提升知识的容量,以增强孩子的灵活应变能力,和举一反三应用能力,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提升知识容量,达到学一而应千变之效,避免课堂上知识看似学会了,而考试考不了好成绩,总觉的没有学过这类题,其实真正是没有学透、学活、学用。
、激活课堂
课堂要活起来,则要有新意,所以在教学中要将问题情境化,将规律法则幽默化(搬家交换、四则混和运算),风趣化,将题中的数量关系直观化(画线段图),将问题情景化等多种形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情趣,以活灵活现的方式呈现给孩子,让孩子从直观形象深刻理解其中的道理、内涵。
二、创新学法,为提高学习成绩指路引航
自古以来,都认为数学是理性的思考,其实不全对,数学中也充满着表现的感知和做题的技巧,它是一个读—思—做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在学法上,我本期打算从三个方面
8 / 11
精品文档
去做:
1、读数学
语文书是读出来,其实数学也是读出来的,首先,读数学书,所有的知识,内涵都包容在数学书里面,可过去我们有谁仔细的去阅读过,去思考过。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编者对知识的重点概括,每一个问题都是点睛之笔。如果孩子仔细去品读,读通每一句话,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读清每一个逻辑关系,那么你一定能学会、学好。引导孩子去仔细认真的去读数学书、多读数学书,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改变,要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预习中。其次是读数学题,题读三遍,其义自见,读是思的前提,题都读不懂,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无从下手,所以,读题三遍是我以前的解决问题的要求,今后要扩展范围,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都要多读,要读出重点,读出出题的意图(如:250?8这个算式中余数最大为几?),读出答案(259除以45与36的和,商是多少)那么你绝对不会做错。
、做数学
数学知识应用于习题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会了,而好多孩子往往是单一的知识点都学会了,而变为习题则不会做了,或做错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做题的能力,做数学题是有技巧的,填空题,找准关键字词。判断题,看重点词是否有,(如: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直线互相平行),
9 / 11
精品文档
举特殊的例子,举反例。找理由,选择题,推理法,排除法。文字题,分段法。解决问题,数量关系分析法,画线段图法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做题的技巧和策略,那么学生不仅将学会知识点更能将知识串成线,练成面,拼成体,综合运用,灵活运用。
、思数学
理性的思考仍是数学学习的主旋律,所以要想让孩子真正的学会学习,就得让孩子学会思考,自己去发动脑筋,发动思维,想每一句话的含义,理清题中的来龙去脉,为促进孩子思考,本期我将以“讲数学,争当小老师”活动为契机,每天做完作业后,将作业完成好向老师或组长讲解一遍,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思路,训练思维,巩固理解,达到真正的理解学会。
三、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
另外,培优补差也是一项重点工作,班级中 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对于优等生鼓励去攻克难度更大思维含量更高的
10 / 11
精品文档
习题,对于潜能生则实行优先辅导、优先提问、优先作业批改的三优先政策努力缩小差距,使其迎头赶上,使我们40个孩子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11 / 11
范文二: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关于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
范文
:数学新知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研究意识、研究策略和数学理性精神是评价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弱的要素。没有研究的学习只能是被动接受,没有数学理性精神的接受是盲从。四年级学生学习新知能力的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论断。
关键词:四年级学生;数学新知;学习能力;研究意识;研究策略;理性精神;发展能力
学生每一次学习新知,都是一场与未知的遭遇战。教师应关注学生有没有研究意识,有没有研究策略,有没有数学理性精神的表现。因为,这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弱的要素,是新知教学的基础。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数学新知的能力水平,我进行了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问卷发放 73 份,收回 73 份,有效卷 100%。
一、调查问卷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题目一:看图形思考问题:
图一
(1)你知道关于这幅图的什么知识,
(2)面对这个图形,联系以前学过的图形知识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它,经过研究你又知道了什么,
题目设计依据与目的:
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学习,教材(人教实验版)分散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四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问卷调查时,学生已经学习过除面积以外的知识。设计此题目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回忆整理已学过的知识,提示研究的角度;二是调查学生能否预见将来会安排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研究。
题目二:请看下面的图形:
图二
(1)你知道关于图二的什么知识,
(2)面对这个图形,联系以前学过的图形知识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它,经过研究你又知道了什么,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题目设计依据与目的:
有关三角形的学习内容,教材(人教实验版)安排在四年级下册。问卷调查时,学生只拥有三角形研究所需的准备知识。设计这个题目,意在于调查学生的学习经历对后续学习的启发、影响,并以此来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
二、调查统计
表1 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能力整合情况
表2 学生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对学习三角形的迁移情况
三、数据分析
1.学生的研究行为表现分析。根据问卷统计可以看出,多数学生的表述停留在知道图形的名称(67 人和 57人),由几条边围成(36 人和 33 人),包含了几个角(35 人和 38 人)。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知道,学生做出上述表述,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时积累了这些知识。学生的行为是对所积累的知识点的[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转述行为,而真正面向未知的探究行为非常稀少。如有测量边长行为的分别只占 2.74%和 1.37%;有测量角行为的分别只占 5.48%和 6.85%。调查显示,学生在面对新知时,研究意识普遍严重缺失。
2.学生的研究策略现状分析。“每一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它们都是由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着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体。”“系统最本质的特征是整体性。”因此,系统地、联系地(类比)对对象进行研究,是很好的研究策略。研究平行四边形,就应该全面地研究并掌握它的组成要素(边、角、面)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而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即使是学习过的平行四边形,也没有一人能完整地按表一所列角度进行一一表述,如平行四边形由四条线段围成,分别长多少;对边的位置和长度关系怎样,角的情况怎样;图中虚线与底边是垂直关系(经过测量),高的长度等。由此可知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及研究角度没有进行自觉整合,导致无法迁移到对三角形的学习中去。不难判断,此现状是先前学习中[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研究过程缺失所致;其后果是使学生独立面对新知时束手无措,可持续学习发展能力无从谈起。
3.学生的数学理性精神现状分析。什么是数学理性精神,“克莱因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齐民友先生则进一步地认定数学精神集中地体现为‘彻底的理性探索精神’。”“ 理性精神坚持以理性(或理智)或以理性为基础的思维方法作为判断真假、是非的标准。”“每个论点都必须有根据,都必须持之以理,除了逻辑的要求和实践的检验以外,无论是几千年的习俗、宗教的权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风尚统统是没有用的。”数学的本质是理性,理性的本质是求真。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分析三角形角的类别时,有 23人认为图二包含一个直角、两个锐角,占 31.51%。但那是一个钝角三角形,可见,他们在既无直角符号,又没有实际测量的情况下,就武断地做出判断。
又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高的确认,一是图中原本没有标直角符号,二是学生也[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没经过测量验证并标上直角符号,就判断那是一条高。更有甚者,这样表述:?图二)容易变形(1 号卷);?(图二)三角形的 3 条边都互相垂直(7 号卷);?(图二)看到了三角形它三个边分别平行(17 号卷);?图二)可以从它的三条边和三个角研究它,通过研究我知道了它的三条“条”都相等,角都相等(21 号卷)(“条”为学生笔误);?(图一)四条边都相等(23 号卷);?(图二) 三角形只有一组对“别”分别平“形”(57 号卷)(“别“”形”为学生笔误);?(图一)可以看出它的四个角都相等(63 号卷);?(图一)它有稳定性“耳”三角形没有(69号卷)(“耳”为学生笔误)。这些都能表现出学生数学理性精神的缺失。缺少了理性精神,对知识的吸纳就是盲从了。
4.学生思维的迁移性。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在表述相关内容时,虽然缺少系统性,但具有“对称性”。如:表述图一为平行四边形的学生,也会表述图二为三角形;能够关注图一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学生,也会关注到图二有三条边,三个角;能关注图一有两个[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钝角两个锐角的学生,也能关注到图二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或一个直角两个锐角,虽然判断是错的);能关注到图一容易变形的学生,同时也能关注到图二不易变形;有测量图一边长的学生,也测量了图二的边长;测量了图一角度的学生,也测量了图二的角度;能关注图一内角和的学生,也能关注图二的内角和;没有意识到图一有周长、面积的学生,也都没有意识到图二有周长、面积……我还发现,学生不仅在内容上,连表述的形式上也具有很强的对称性。经统计,表述具有对称性的学生 62 人,占 84.9%。
这种表述内容及形式上的“对称性”,反映了学生思维的迁移性,他们在有意识地做从平行四边形到三角形知识、研究方法上的迁移,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比较自觉的迁移行为。教学中利用好这种迁移能力,解决好迁移什么的问题。此外,还有 15.1%不具备表述“对称性”的学生,说明并非所有学生都会自发地具有思维迁移能力,因此,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思维品质。
四、调查结果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数学理性精神。这是学习、研究新知的基本立足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种精神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2.科学引导探究。必须把数学教学行为由数学知识的告知与积累,变成对数学未知世界的引导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帮助学生对研究角度自觉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思维迁移优势实现整体迁移,为研究同类或相似的新知打下坚实的基础。
3.转变教学观念,真正授人以“渔”———从“做鱼”到“捕鱼”。学生面对未知时所表现的出束手无策,其主要责任在教师。教师不能奢望学生能自发地具备数学的研究意识、研究策略和理性精神。根据我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学生在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想到的多是底是多少,高是多少(往往题中已告知),然后套公式来计算。这种对公式的探究只是为了能正确解题,一旦能熟练地运用公式,对公式的探究便没有了任何兴趣。如果把学生正确求出面积视为“吃到鱼”的话,那么,教学生使用面积计算公[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式就是教学生如何“做鱼”。但是,当学生真正地独立面对新知时,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捕到鱼”。
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应该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确定它的底和高(需自己判断确定),底和高是多少(需要自己测量)。这个过程,正是一个“捕鱼”的过程。这才是研究的真正起点所在。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数学研究的过程。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过程是原创性的研究,但对于学生来说,应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重行原创性研究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既是对先人研究的模拟复原,更是对未来研究的演练。演习越接近实战,实战才能越有效地反映训练的效果———战争如此,学习研究同样如此。
参考文献:
,1,肖 明.哲学原理,C,.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85,86.
,2,张乃达.中学数学教与学,J,.数学证明和理性精神,2003,(6).57.
1234下一页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范文三: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篇一: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丢文具的烦恼
盱眙县实验小学三分校 四(8)班 黄思涵
我都四年级学生了,可我的文具还是经常丢,从三年级开始用钢笔,到现在我丢了无数支钢笔了,每次爸爸很生气,可每次爸爸还是带着我挑选我喜欢的新钢笔,买的一次比一次好用。2014年11月,我的钢笔又不见了,这次爸爸可不愿意买了,他给我出了个难题,至少用两种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解出来才能买,请大家给我证明一下,我的爸爸应该给我买新钢笔了吗,
[问题]
买3支钢笔和2个铅笔袋要69.3元,买2支钢笔和3个铅笔袋要53.95元。钢笔和铅笔袋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解法一]
由题可知:5支钢笔和5个铅笔袋一共要69.3+53.95=123.25
(元),所以1支钢笔和1个铅笔袋一共要123.25?5=24.65(元),2 支钢笔和2个铅笔袋一共要24.65×3=49.3(元),而买3支钢笔和2个铅
笔袋要69.3元,得出钢笔的单价为69.3-49.3=20(元),铅笔袋的单价为24.65-20=4.65(元)
[解法二]
由题可知:
1支钢笔的价格比1个铅笔袋贵69.3-53.95=15.35(元),那么买3支钢笔比买3个铅笔袋多15.35×3=46.05(元),而买3支钢笔和2个铅笔袋要69.3元,则买5个铅笔袋要 69.3-46.05=23.25(元),铅笔袋的单价为23.25?5=4.65(元),钢笔的单价为4.65+15.35=20
(元)
[解法三]
由题可知:
买6支钢笔和4个铅笔袋要69.3×2=138.6(元),买6支钢笔和9个铅笔袋要53.95×3=161.85(元),所以买5个铅笔袋要161.85-138.6=23.25(元),铅笔袋的单价为23.25?5=4.65(元),钢笔单价为(69.3-4.65×2)?3=20(元)
我能有新钢笔了吗,
指导教师:杨木田
篇二: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帮奶奶分米
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奶奶从超市买回来1千克大米后,就愁眉不展的盯着1千克大米。我正好做完电脑作业,从房间里走出来,撞上了这一幕,于是我走过去问:“奶奶,发生什么事情啦?”奶奶说:“我买回来一些大米,想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一份放冰箱里,一份放外面吃,可是我不知道怎们分,你有办法吗,”我听了奶奶的话,拍着胸脯大声说道:“没问题,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让您满意。”
向奶奶保证完后,我环顾四周,把目光定在了一个能装500克东西的空桶上,又找了一块木板和两个塑料袋。我先把大米倒进了桶里,直到倒满为止,紧接着拿起木板把桶面铲平,然后再把多出来的米装进一个塑料袋里,最后把桶里的米装进剩下的一个塑料袋里。分好米后,我按照奶奶的要求把一袋米放进冰箱里储存,另一袋放进厨房里吃。做完这些事后,我把奶奶喊过来,对奶奶说:“奶奶,事情办好了。”奶奶听闻,检查了一遍,笑着对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说“:你真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其实数学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总有一天会找到它。
篇三:四年级数学小论文
数学课需要“动”
数学课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始于动作。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动眼、动口,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动手
动手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与其我们教师滔滔不绝地空洞地讲授,不如让学生们动手去亲自实践。让他们亲自
动手,积极参与,才能学得更有效、扎实、深刻。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引导学生先摸一摸长方形教具,用小棒摆一摆,并例举日常是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自然领悟长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我们知道,数学本身是一种实验科学。在小学教材中,编排了很多学生的操作实验。如: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除法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等,教师要精心安排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动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动眼
观察是思维的触觉,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教给学生过程的方法,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讲明观察的目的和要求。如,在推导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可出示以下问题:
(1)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
(2)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3)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试着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学生便能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归纳,逐步达到获得新知识的目的。
三、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动口表述自己对一类数学问题的看法,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学生自我探究的氛围。例如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要注意凑十法的运用与理解。如:教
学9+5时,引导学生口述:把5分成4和1,9加1凑成10,10加4得14。又如教学退位减法时,要注意训练学生口算过程,以便他们掌握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如教学12-9时,要引导学生口述:9加3得12,所以12减9得3。这样,学生在动口的过程中,既培养了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也把他的解题思路清晰地展示出来。
四、动脑
曾经有位科学家指出:人身两个宝,双手和大脑。脑是人们的思维中枢,任何感知都离不开大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的动脑思考,对提高他们的思维大有好处。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某发电厂每月节约用煤1.44吨,3公斤煤可以发电7.5度,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教学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去思考:(1)、先求出每公斤煤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2)、先求出节约的总公斤数里有几个3公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该怎样列式,(3)、先求出1度电要多少煤,再求出每月可以发电多少度,应怎样列式,你能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吗,能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答吗,
这样学生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地思考问题,探究出该题的多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了。
总之,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内在的潜力,尽可能的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动起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动口、动眼和动脑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高
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将积极而为之~
范文四:文档四年级数学论文范文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 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 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 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 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 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 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 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 9 个桃子放在盘子 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 (1)每盘放 3 个,9?3=3(盘);(2)每盘放 9 个,9?9=1(盘);(3)每盘放 2 个,9? 2=4(盘),多1 个;(4)每盘放4 个,9?4=2(盘)多1 个;(5)每盘放5 个,9?5=1(盘) 多4 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 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 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 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 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 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 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 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 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 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 28 人,小朋友150 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 元,学生每人15 元,团体30 人以 上每人20 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 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 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 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 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 元/个,排球 50 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 个排球和6 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 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 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 ,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 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 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学案 10.2.6 知识点整合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 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 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 加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 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小试牛刀 1、在 内填上数,在 内填上
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运用的运算定律。 29,37,171,37,( ) 。 42×5×8,42×( ) 。 47, ,28 。 427,39,73,(427 ) 。 35×21×2,21×( ) 。 45×16,45× 177,304,177, 2、计算64×26 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验算,是用了( )律。 例题讲解 例一:44,37,56 变式:163,49,261 74,(137,326) 例二:5×(63×2) 变式:36×25 25×125×32 课后作业: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18,324 76×28 728?18 三、简便计算。 249,402 189,35,211,165 483,236,64 582,157,182 65×5×2 15×23×4 35×22 540?45?2 540?36 四、解决实际问题 1、食堂买来5 筐西红柿,每筐24 千克,每 千克2 元,这些西红柿一共多少元, 2、一只熊猫体重 75 千克,一只小象 的体重比熊猫的12 倍少20 千克,小 象的体重多少千克, 3、每个书架有三层,每层大约放20 本书。 (1)三个书
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 (2)学校图书馆又新买来550 本新书,增加几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
范文五:【小学 四年级数学】小学数学论文范文 共(2页)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新课标下小学数学与生活的接轨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学案 10.2.6 知识点整合
1、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 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 加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a*b=b*a。
4、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不变,这叫做 乘法的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小试牛刀
1、在 内填上数,在 内填上运算符号,在横线上填上运用的运算定律。 29,37,171,37,( ) 。
42×5×8,42×( ) 。 47, ,28 。 427,39,73,(427 ) 。 35×21×2,21×( ) 。 45×16,45× 177,304,177,
×26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验算,是用了( )律。 2、计算64
例题讲解
例一:44,37,56
,49,261 变式:163
74,(137,326)
例二:5×(63×2)
变式:36×25
25×125×32
课后作业:
二、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18,324 76×28 728?18
三、简便计算。
249,402 189,35,211,165 483,236,64
582,157,182 65×5×2 15×23×4
35×22 540?45?2 540?36
四、解决实际问题
1、食堂买来5筐西红柿,每筐24千克,每象的体重多少千克,千克2元,这些西红柿一共多少元,
2、一只熊猫体重75千克,一只小象
的体重比熊猫的12倍少20千克,小
3、每个书架有三层,每层大约放20本书。
)三个书架大约一共放多少本书? (1
(2)学校图书馆又新买来550本新书,增加几个这样的书架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