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作为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资源”,垃圾正在大规模地从堆积如山的垃圾场重返人类社会,进入物质循环的链条,掀起新一轮的资本狂欢。
2010年股神沃尔?巴菲特大量买进美国垃圾处理公司Republic Service Group(共和服务公司)股票,为全球股民指引了新的致富之路。巴菲特的投资是基于最新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与1960年相比,美国人口增长不到一倍,但年固体废物产生量却增长了两倍,达到4亿吨,并将继续增长。
持有Republic Service Group公司5700万股股票的比尔?盖茨显然对垃圾能有多赚钱这个问题有更深体会,除了是这家公司的最大股东外,盖茨同时是国际固废处置巨头、世界上最大的可循环利用材料搜集公司Waste Management Inc(美国废物管理公司)的股东,该公司曾因一年内完成200起收购、兼并活动而震惊华尔街。
作为地球上唯一在增长的“资源”,垃圾正在大规模地从堆积如山的垃圾场重返人类社会,进入物质循环的链条,掀起新一轮的资本狂欢。旧报纸,旧衣服,旧家具,开始变身为再生纸,再生纺织品,再生家具重新登堂入室。靠建筑废料修成的高速公路,靠回收金属、回收玻璃造就的新兴工业背后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垃圾炼金术。
占生活垃圾3%-7%的废塑料,每吨可回炼600公斤柴油;占生活垃圾30%40%的废易拉罐,熔化后每吨能结成1吨铝块。比起把果汁包装袋制成铅笔袋、用餐厅的剩饭剩菜养殖蚯蚓,再把蚯蚓的排泄物作为廉价又环保的绿色肥料贩卖,大多数的垃圾处理行业在解决着资源紧缺和资源浪费的问题:1吨废纸在生产出0.8吨好纸的同时,可节约3立方米木材(相当于少砍17棵成年大树)、1吨标准煤、200立方米的水、600度电,还可减少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空间和约100立方米污水和大量废气。
在人类被垃圾淹没之前,最好把垃圾变成金子。
2011年,由在建部、环保部等15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计划到2015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按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3亿吨,每吨处理成本100元计算,加上工程投资、技术投资等就将催生上千亿元的市场!
20世纪以前,垃圾问题还没有像今天这么严重时,人们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垃圾。虽然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开始兴建了厕所积肥,对垃圾加以利用,但是伴随着工业文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导致的环境急剧恶化,以19世纪80年代垃圾焚烧法诞生为节点的人类与垃圾战斗的近代历史中,垃圾的经济效益才逐渐得以大规模发掘。
20世纪30、40年代,英美开始采用有控制的生活垃圾填埋技术,将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回收。60年代,电子工业变革带动垃圾焚烧技术快速发展和垃圾发电技术的不断变革。80年代初,垃圾家族的电子垃圾开始逐年暴增并呈现愈发泛滥之势,由此带动了从旧电器翻新到拆解出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的各种电子回收产业。
根据生态学的循环再生原理,世间一切产品最终都要变成废物,任何“废物”必然是对生物圈中某一组或生态过程有用的“原料”或缓冲剂。可回收垃圾的概念正是来自于可循环利用,时至今日,科技的进步将人类对物质的改造带入到纳米层面,使得物质循环在更广泛的领域内成为可能,每一项垃圾回收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推广都无一例外地带动了一批财富的原始积累。
作为萌芽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垃圾经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也还在从初始阶段向逐渐成熟方向发展,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次走在了前列。
早在1976年,美国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专门的《固体垃圾处理法案》,目前近一半的州对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处理率超过了30%。日本于2000年6月出台的《促进循环型社会形成基本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企业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将来易于循环利用,并明确了企业和国民在回收与生产再生品方面的权利与义务。2012年,德国将在慕尼黑召开全球环保专业贸易的旗舰博览会――国际环博会,展示环保与废弃物处理回收再利用等的先进技术。
在全世界都因垃圾炼金而疯狂时,非法偷运垃圾、非法填埋、低技术水平违规处理加工也在寻找监管缺失、制度不完善的漏洞,制造来钱最快、操作最简单、成本最低的垃圾黑金。
仅中国每年就有两三百万吨来自餐馆泔水桶,下水道、甚至化粪池抽出来的油脂漂浮物,变身食用油重回大众餐桌;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垃圾进口国,每年全世界70%的电子垃圾都分散到拥有充裕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进行深度拆解回收,在很多地方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
垃圾经济本是应对末日到来的经济学,但当人类的贪婪面对金钱诱惑、道德法制缺失时,垃圾就不仅是生态环境的灾难,更是人类给自己吃下的致命毒药。
据法国环境部预计,2020年全球的垃圾年产生量将比现在翻一番,达20亿吨,如何促使垃圾经济向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已经是人类不得不冷静思考、深刻反省的问题。
范文二: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突然感觉很迷惑,因为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为什么,因为当一个人想要实现什么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做不了,看到别人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水得水,而自己举步维艰,所以心生困惑,世界和自己格格不入,自信被推落在悬崖好像万劫不复。
于是我们羡慕别人,贬低自己,他人怎么样,自己会变着法儿的模仿,丧失了自己。我们内心被一次次的践踏,蹂躏自己,糟糕透了,生不逢时。
世界天大地大,为何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其实这不就是对自己现实的不满吗,还是爱慕虚荣,执意去寻找美好。
亲爱的,请不要悲伤,现实真的很残酷,但是你有没有回过头来发掘自己的优点,你不断的拿自己的弱势和别人的优势去比较,伤害的总是自己。
你的优点被扔到低谷,别人有过提醒,但是你可曾知道。你把希望变成绝望,某一天你发现比你低的人过得比你好,曾经在某个领域不如你的人已经达到了你遥不可及的地步,那是因为他们对理想的坚持,始终不曾放弃,曾经只是一丝丝的爱好后来成了专家,而你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
固然你知道不足,但是聪明的人会掩盖掉缺点,而愚蠢的人总是晒出自己的缺点,朋友可能会对你进行劝导和改
1 / 2
进,但是其他人呢,和你没有任何利益的人会给你的伤口上不断的撒盐。
所以,你需要的就是不断的发扬自己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一个人的存在都有意义,来到这个世界上,你不知道自己会成为谁的谁,但是一定会成为谁的谁,不要等待了。难道到老了还在相信天上会掉馅饼吗,能成功的人都是敢于主动出击的人。
此刻你过得不幸,那是你还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试着去发现你的优势吧,那会让生活过的更美好。
2 / 2
范文三: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是也,非也
中国城建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先生原来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学者,因为他在数年前发表的一些论文或文章对于理解城市垃圾问题,特别是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模式提出了非常重要的、具有启示意义的见解。可惜的是,在最近城市垃圾“危机”的大讨论中,感觉到徐先生阐述问题的重点变了:原来他从问题的源头出发强调的是如何搞好分类,以减轻末端处理的压力;现在他虽然也说分类的问题,但很明显是想从各方论证作为末端处理方式的垃圾焚烧的必要性。许多话听上去都没错,只不过始终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而且,在他的言语中,更多地在强调公众和媒体的无知,因为他们错误地对待垃圾焚烧这种先进技术,“自私”地反对公益工程;但对于政府的垃圾管理长期不讲科学、盲目建设、弄虚作假、污染环境、失信于民的那一套东西或不怎么提或只当成和目前垃圾焚烧争论毫无瓜葛的“作风现象”批评一下,丝毫不影响他无条件支持推广垃圾焚烧技术的结论。这更让人感到缺乏学者应给人留下的平衡之感。
最近,徐先生接受了《中国环境报》的一个专访,总结了目前垃圾问题认识的“五大误区”。尽管城建研究院的东家建设部自己就是参与垃圾处理博弈的运动员,尽管城建研究院自身就涉入重大标的的垃圾焚烧项目建设,尽管在多种场合徐先生给政府不得民心的垃圾管理工作做了一些辩解,但除了读出专家对政府和个别产业意志的卖力背书外,这篇专访还是值得进行一些分析的,进而看到超越立场性的有价值的见解和意义。
徐先生一上来所指出的第一个误区就是“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种流行观念。虽然他的最终落脚点很明显,是劝大家接受总要有东西焚烧这样的“大趋势”,但这种“颠覆”确实让人有机会反思一下我们一贯的简单思维。而且,在“颠覆”之中,我们会发现徐先生也不小心地把自己所宣扬的东西否定了。
徐先生用眼下垃圾问题对阵各方惯用的“发达国家例证法”向读者说明,这个社会永远会有“垃圾”,因为总有不能成为资源的东西存在。搞生态学的和研究循环经济的学者可能会不同意他的看法,因为他用“实然”替代了“应然”。而“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本身应该是一个“应然”的表述,既因为现实如此,也因为还没有人去规定变废为宝的时间尺度应该是怎样的。填埋场本来被视作是对资源的浪费,但现在很多国家已经计划要在垃圾填埋场“采矿”了——是不是在时间尺度放长的情况下,这些垃圾会变成资源?虽然徐先生想证明的是一个狭隘的问题,即我们总要烧一些东西,但“实然”为何与“应然”之间有差距,如何弥补这个差距才是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就拿发达国家的例证来说,去过日本的人肯定会质疑,他们烧的是徐先生所说的不能回收的“剩余垃圾”吗?一些明明在中国或发展中国家可
以得到回收的可燃垃圾为什么偏偏要烧呢,那不是资源浪费吗?所以,我们需要更多探讨的是一些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自私的、环境成本外部化的垃圾处理方式,多分析一下这种不合理模式背后的现实条件制约,包括资源使用的模式和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然后将之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进行对比,既要看看在发达国家不能成为资源的垃圾在别的地方是不是也是如此,又要看看现在所谓的主流垃圾处理方式是不是应该会成为改革的对象?
从徐先生这种通过发达国家数据支持焚烧的论证方式以及许多反对焚烧的类似论证方式中让我们看到了目前整个民族在思考发展问题上的更深层次的误区:发达国家怎样,我们就怎样。如果争论的双方都要靠援引发达国家有多少个焚烧厂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话,干脆让外国的统计人员来做我们的垃圾管理者算了,让德国人的大脑和日本人的大脑代替我们的大脑算了。显而易见,这种论证方法本身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为历史上发达国家在环保的问题上犯过的错误太多。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地接受国外的所谓“经验”,难保将来不会重蹈覆辙,始终处于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状态。而且,我们国内搞垃圾处理技术的研究者们总是从预定的立场出发只去挖掘焚烧的优秀技术面,而对于国际上大量反思性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成果却基本不予以关心,国外“经验”的引入于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现象本身就很不正常,长此以往,公众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争议问题对垒双方也各说各话,不能进行进行有效的交流,矛盾于是越来越尖锐。
徐先生本是想用“资源否定说”为焚烧正名,但恰恰这种逻辑和他自己推崇的东西也矛盾了起来。既然他认为焚烧垃圾获取能源是资源利用,这不就成了一种没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吗?看来有了焚烧炉,就没有放错的资源了!这点纰漏对于徐先生所支持的最终论点其实真是有益而无损,但他的确忘了说那些不可燃的剩余垃圾该怎么办。比如废荧光灯管,这正是徐先生强调的有害垃圾的一种,看上去不能被转化成能源,连收破烂的都不要,更会排放出汞这种具有生态毒性的重金属污染物。也许,面对这个情形,徐先生又会觉得自己的论断是精准的:总有不能烧的东西,所以不是所有的垃圾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但是,当很多人在“应然”地呼唤这些东西可以得到回收却又叹息他们实际上不能时,有几个人知道北京郊区确有一台花重金从瑞典进口的,但闲置多年的废灯管资源回收设备呢?“应然”和“实然”的界限究竟在哪?好像不在于一些“专家”的个人宣判,而在于实际情况如何,政府部门是不是守法,公众知道多少真实信息并据此作出怎样的选择。
其实还有另一个学者明确地反思过“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一说法,他就是北京师范大学的田松博士。他的文章《我们的文明建立在垃圾之侧》表达了垃圾与文明如影随形的观点:正因为人类有了快速产生自然不能及时间消纳的废物的能力,文明才有可能达到今日之程度。显然,相比徐海云带有强烈目的性的论证,田松的思考要深邃得多。作为科学哲学的研究者,田松从熵论的角度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迷信“循环”的力量,因为要使高熵物质(垃圾)——能量蕴含低的、混杂无序的物质回复到低熵物质(资源)——能量蕴含高的、组织有序的物质需总要有新能量的投入或消耗一定的低熵物质,因此必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虽然田
松并未论及焚烧的问题,但循着他的思路,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在种种对待垃圾的方式中,把废物马上烧掉(垃圾焚烧)显然要把废物留到以后开采(填埋)要加速熵化的过程;不让废物相互混合、相互污染(垃圾分类)却可以较前二者减缓熵化的过程;而少生产或少使用一些不必要的物质产品如塑料袋和过度包装则是最好的低熵发展战略,也是最好的垃圾管理策略。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安徒生曾经写过一则童话,故事讲的是:老头子牵着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匹骏马,要去集市上换一年口粮,一路上善良老实的他不断地被“聪明人”利用:他用马换了牛、用牛换了鹅、用鹅换了鸡、用鸡换了一堆烂苹果。
即使是在童话里,人们也会把那个“以大换小”的老头称之为傻瓜,而在现代生活中,一位美国小伙子用一枚别针层层换物,最后换来一所大房子的一年居住权。而在换生活中,等不等值不是重点,关键它是一个优化配置、资源重组,充分发挥剩余价值和剩余使用价值的理财之道。在这里它不再遵循传统的价值观,而是遵循“需要决定价值”理论。
“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已经淘汰了的、自己不喜欢的、家里闲置不用的东西清理出来,去换回或部分折价换购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换生活的精妙之处。许多换生活的热衷者告诉记者,拿去交换的物品往往囤积已久,对自己来说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与其让它在家里积上一层厚厚的灰,还不如拿去和需要它的人交换,自己也能获得想要的物品,这是一种资源合理再分配。
“常常有人觉得我诸如用一条品牌牛仔裤去换一本考研资料这样的交换实在是划不来。但账并不是这样算的。尺码不合不能穿着的牛仔裤即使我购买时的价格是400元,现在只是鸡肋,放在家里不仅不值一钱,还占用了家庭存储空间;而考研资料是我正在寻找并且肯定需要的,如果花钱购买需要40元,我一旦交换成功,就是省下了40元的消费支出,而不是亏了360元。”“换生活”达人李妮向记者如是计算道。
范文四: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垃圾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作者:陈秀玉
来源:《教育观察 ·下旬》 2013年第 07期
今天翻起《跟禅师学做教师》,阅读这样一篇文字 —— 《哪个孩子不是好孩子》。
文章从一个屠夫评价猪肉点悟宝积禅师的公案开始。分别从世上没有绝对的好坏;鲜活生 命,岂能预设标准;教育,就是让人通过教育变得更美好;每个孩子都是 “ 天地间独此一份 ” 四 个方面或讲故事或解说禅里的公案或阐明作者的观点。最后作者说: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个孩子都是为了得以成长,才来到学校的。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 需要教育,也需要珍惜,需要肯定,也需要赏识。无论如何,他们每一个,都是 “ 天地间独此 一份 ” ,就像那个屠户说的,他们每一个都是 “ 精的 ” ,每一个,都是 “ 上好的 ” !
一篇文章让人喜欢,一个原因是读者被点悟,还有一个原因是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读完此 文,我想起不久前自己的签名:只有频率相同,共振的声音才清晰。
此时,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清晰呈现:
在我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就连垃圾,我觉得也是放错 地方的资源。大树有大树的伟岸;小草有小草的柔美;就连小尘,也会因水蒸气的眷顾,不再 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凝聚成云,变成雨滴滴落,滋养一方土地。所以我常对孩子们,特别是 后进生说:“ 你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生命,没有人能取代你。只要你用心,你定能发挥自己的优 势。 ” 说这番话,并非哄哄孩子。
今年,在我的班里有一个特殊的孩子阿锐。到三年级了,一个字也不会写。与之交流,他 的目光无法与你对视,他的眼神迷离。家访时,他的妈妈哭哭啼啼,诉说着孩子的不幸,她的 不易,以及孩子因出生时脑部受伤至今仍在服药的事实。末了,当母亲的希望老师可怜阿锐, 给予阿锐特别的照顾。听她絮絮叨叨近一个小时,终于有说话的机会。我告诉她:“ 我很喜欢 阿锐。阿锐很多地方表现得很优秀! ” 听完我的话,那位母亲很激动。
说这话,并不是为了安慰那孩子的妈妈,而是我内心的真正感受。路上每次相遇,不管远 近,阿锐都会大声喊:“ 陈老师好 ” ;犯了错误,我摸他头,对他微笑时,他会不好意思;有 时,他会像小女生一样牵着老师的手,看着老师,让老师的母性彰显 ……
如此孩子,你说他不优秀吗?只是,我能力有限,近一年只教会了他几个数字,以及引导 他与孩子们一起出声朗读。
一直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算垃圾,也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唯一能做的 事就是尽最大努力,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范文五:**: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2013年07月24日13:34 荆楚网 我有话说(44人参与)
21日上午,**一下飞机,就冒雨前往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他卷起裤腿,撑着雨伞,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楚天金报讯 7月21日-23日三天时间里,习**在荆楚大地朴实、亲民的言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并引起广泛赞誉。
21日上午,武汉新港阳逻港区
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1日早晨,一场大雨给江城带来久违的清凉,一架飞机悄然降落天河机场。
当天中午,不少人在网上看到微博,才知道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武汉。微博上习**卷起裤腿打着雨伞的照片,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话题。
当天一下飞机,**一行就直奔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先来到中控室,听取港区建设情况介绍,然后冒着大雨考察作业码头。雨越下越大,整个码头平台已经积了一层雨水。车停稳后,**挽起裤腿、撑着雨伞下了车,在省市领导李鸿忠、阮成发等陪同下,边走边谈,一同走向码头前沿。
得知港区机械设备全部是国产,且制造水平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时,**很高兴,连声称赞。港区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6月实现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近9%,**表示肯定,并强调,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内河航运作用,发展江海联运,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
21日下午,光谷展示中心
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
东湖开发区堪称是武汉的创新中心。21日下午,大雨稍歇,**一行又来到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了解示范区建设和企业发展情况。
在光谷展示中心,**详细观看了光纤通信、3D打印、生物质能源等创新成果展示。他指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我们是一个大国,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在科技创新上要有自己的东西,关键技术要靠自己。
21日下午,武重集团
工业是立国之本要有自己的品牌
武重的生产车间宽敞明亮,在这里,**仔细考察生产环节和流程,同工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谈,勉励企业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动情地说,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工人阶级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我们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在每一台设备前,他都要停下来问,还问我工作几年了,什么学历,什么工种。”昨日,武重集团大件加工厂施工员李镇洋回忆起与习**的对话仍很激动,“习**很和蔼,他来视察武重集团的二级单位大件加工厂,说明他非常关心我们民族的大型工业装备制造业。”
22日上午,武汉市民之家
武汉的空气质量很好
当天,武汉市民之家人头攒动,一如往常。前来办事的市民,还有不少来参观玩耍的小朋友,谁也没有想到一位“贵客”的突然莅临。
没有警卫,没有鲜花和红地毯,**轻车简从,来到武汉市民之家。在观看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的展示后,**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全社会都要提高认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近40分钟的参观,**对每个部分都细细询问。看到展馆内净化PM2.5新技术成果时,他问:“这是采用了什么技术?”看到投影仪上显示的实时PM2.5数据,他忍不住亲自点击鼠标,把武汉中心城区每个监测点的数据都看了一遍,当看到实时数值都较低,他高兴地说:“武汉的空气质量很好!”
美女,你好!
离开两型社会展示馆,**来到了人流最多的市民之家审批大厅。看到**出现,人群一阵激动,大家举着相机、手机围上来,拍照,握手,还有人拼命鼓掌,高喊:“习**好!”“习爷爷好!”人群中,7岁的小女孩潘柯颖大声喊着。习**开心地转过身去,高兴地捧起小女孩的脸,慈祥地问:“你到这来干什么呀?”女孩的妈妈开心不已,连忙答道:“放暑假了,带她来参观体验一下。”
短短10分钟,让现场的市民们激动不已,纷纷在微博上讲述与**不期而遇的经历——“**和我握手了,还说‘美女,你好!’看以后谁敢说我不是美女……”、“**看我用手机拍照,跟我握手了。”微博上,一个亲民随和的领导人形象生动显现。
22日上午,武汉市农交所
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
在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听取了农村产权交易探索情况汇报。在办事窗口,他询问窗口工作人员,每天有多少宗交易?流程是什么?看到正在办证的村民,他上前亲切地攀谈起来,询问土地多少钱一亩,租多少年。
**强调,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好好研究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流转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基本农田和粮食安全,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22日上午,格林美武汉分公司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考察日程紧锣密鼓。这天上午,**还考察了从事电子废弃物绿色回收利用的高新技术企业:格林美。
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回忆了**视察的细节:“习**一直待在车间里,他很关心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和市场情况,在车间临时设置的产品陈列区,他指着我们从电子废弃物中提炼出来的金砖,问我们的回收技术。我说,我们的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他听了很高兴,连连称赞,还勉励我们继续努力,做全球循环经济领域最好的企业。”
**高度评价绿色回收产业,他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22日下午,鄂州水稻育种基地
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2日正是农历大暑,这天下午,**马不停蹄,冒着酷暑深入鄂州市水稻育种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向科技人员了解水稻新品种培育和推广情况。
**一下车,就和武汉大学生命科学教授朱英国和章志宏握手,并亲切地说:“教授,您好!”“**还和我们一起,在稻田中央,站在田埂上,询问水稻的生长情况。”让章志宏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田间,**并没有说太多话,在地里观察了许久,拔起一棵稻苗,细细地查看,然后对陪同人员说“水稻长得很壮实”。
听说朱英国院士负责培育的杂交稻良种累计推广亿亩以上,**由衷地说:“您辛苦了,感谢你们作的贡献,希望继续努力。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2日下午,鄂州长港镇峒山村
全面建成小康难点在农村
在鄂州长港镇峒山村,**一行走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垃圾压缩转运站、无动力污水处理站、秸秆气化示范基地等,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同部分村民进行座谈。听完6位村民代表踊跃发言,**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我们既要有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也要有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两个方面要同步发展。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广大农村建设成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56岁的老农民程松林是参加座谈的村民代表之一。他自豪地回忆起和**交流的一个细节:“**听说我的两个女儿,一个是中科院研究生毕业、一个是北大研究生毕业,称赞我培养了两个高科技人才。”
23日上午,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
什么是作秀,老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
**主持召开湖北省领导干部座谈会。他说,这两天看了不少东西,接了地气,颇有收获。转变作风就是要打破“围城”、“玻璃门”和无形的墙。一枝一叶总关情。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
如果是“官衙”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在谈到对这次考察点印象时,**直言不讳地表示:“武汉市民之家”很恢弘、很宽敞。为老百姓服务场所、便民利民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如果是“官衙”搞得堂皇富丽,我看着不舒服。
“习style”征服网友 各种细节令人回味
近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来到湖北多地进行考察。三天里,包括新华视点、本报官微在内的多家网络媒体,对**的行程进行了及时发布,引起网民一片赞誉。
卷起裤腿,打着雨伞,雨水打湿衬衫……“为老百姓服务的场所搞得好一点,我看着心里舒服”“美女你好”“是作秀还是真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看出”……三天时间里,**朴实、亲民的言行一经发布,便立刻成为网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网友“平安仙桃”看来,“那卷起的裤脚,并不比衣着光鲜者失气质”;网友“耀满九州”则心疼**淋雨,忍不住提醒:“**多注意休息,喝些姜汤。”
**视察武汉市民之家,与市民郭婷婷握手时,一句“美女,你好”的亲切问候,更是让网友赞叹这位领导人的“亲民范儿”——“**说话有自己的风格,不做作,好!”“没想到领导这么会聊天,好幽默。”
此次**考察武汉之行,一路上,道路畅通如常,现场没有任何欢迎横幅,也没有官员列队迎送。在网友看来,这种轻车简从的调研方式,堪称亲民表率。武汉网友“凭海临风”激动地说:“没有警车开路,也没有其他车辆上前提醒让开,同事事后才发现,在路上遇到了国家主席的车队。真是低调亲民的好主席!会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的!”
“亲民风趣的智慧,令人钦叹!真正地密切联系群众,表现在接地气的行动中,体现在与百姓相同的话语中。我们基层的老人觉得习总实在亲切!”网友“茗士福人”动情地说。
(除新华社电外,本版稿件由记者张军、邬红波、刘晓杰、夏中华、赵贝、曾予星 特约记者王斌华 实习生荆笛、黄盼、孟娜、张皎洁 通讯员方萍、柴林恒、陈冲、普俊采写)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