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析一边倒政策
浅析“一边倒”外交政策
摘要:
关键词:“一边倒”外交政策 作用 弊端 启示
“一边倒”思想是**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从巩固中国革命胜利成果和维护新中国国家利益出发,在认真分析了当时国际形势之后提出的外交战略特定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形成于新中国建国前夕,是建国初期中国发展对外关系的指南。在“一边倒”外交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与禁运,医治了战争创伤,发展了生产,在尖锐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站稳了脚跟。“一边倒”政策的含意是:在国际上联合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中国和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的联系,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侵略策略。其实质仅仅是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下的政治方针。
一
“一边倒”外交方针作为特定时代的产物,明智的抉择在于选定利多弊少的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兴利除弊。事实上,“一边倒”方针给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带来巨大作用:
第一 有效地抵制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新中国的颠覆活动,稳固了新政权和提升了在国际上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从国内来说,新中国脱胎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文化极其落后,长年的战争更使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敌对分子的破坏和抵抗时有发生,尤其是**集团退守台湾,也策划有朝一日反攻大陆颠覆新型的人民政权;中间势力由于对中国共产党能否稳定政权产生怀疑,也处于摇摆不定和观望之中。从国际上来说,在军事上美国出兵干涉朝鲜内战,先后与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国家、地区签署双边军事条约,形成了对新中国的军事包围圈,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经济上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在政治上,极力阻挠新中国进入联合国。
针对国内国外的严峻形势,新中国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战略,赢得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大量的援助与支持:在政治上,反对和谴责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敌对政策,在国际场合中站在中国一边;在军事上,给予新中国较大帮助,特别在抗美援朝期间,苏联不断地向志愿军供应武器、弹药、粮食和药品。这为我国取得抗美援朝的最终胜利提供了极大支持,也大大促进了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保护了新中国的安全;在外交上,帮助新中国摆脱孤立局面。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苏联的带动下,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对中国迅速摆脱孤立状态、稳定国内局势和防止外敌入侵至关重要
第二,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连年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的腐朽统治,中国共产党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所以,新中国成立后,要巩固革命成果,就必须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世界经验表明,要完成这个任务,国际援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美国对我国进行全面禁运,使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建设面临重重困难。 “一边倒”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苏联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苏东国家对我国战后重建尤其是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与此同时,我国还派遣大批实习生、留学生到苏联等国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此外,我国还对口派遣一些专家到苏联的冶金、机械、煤炭等生产部门进行考察、取经,并成立了中苏科技合作委员会,与苏联定期互派科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科学研究,所有这一切,对于刚获解放的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无疑是雪中送炭。正是在苏联等国的援助下,我国战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经济迅速复苏,粉碎了美国全面封锁的政策。
第三 吸收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新中国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证明,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摆脱贫穷落后,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唯一可行的道路。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和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一个艰难课题。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从而形成了第一种社会主义模式,即苏联模式。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业生产得到持续发展,到1940年已超过英、法、德等欧洲发达国家,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创造出用短短12年的时间完成资本主义国家用50年至100年才能完成的工业化任务的奇迹,为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当时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产生“社会主义就是苏联,苏联就是社会主义”的认识,加上当时**和中共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足以及中国当时面对的险恶国际环境,**和中共在新中国建立不久就终止了原先打算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设想,提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尽管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总的方向是按照苏联模式的特点去构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过三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共在党的八大上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作为中国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社会面貌和经济文化事业焕然一新。
第四 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为世界和平与民主注人新鲜血液。
战后世界格局的发展事实上已呈社会主义和帝国主义两大阵营对立和对抗的态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并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目标,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重大胜利,对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和解放运动的影响是深刻的。**将新中国定位于社会主义阵营之中,无疑极大地壮大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各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频繁互访,他们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平等互利,相互支援,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日益活跃,由此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了彼此的团结与合作。我国很快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二
任何外交战略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一边倒”毕竟是我国在两大阵营对抗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采取的外交战略,难免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为:
第一,“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使我国为维护与苏联的联盟,在国家利益上不得不部分地向苏联作出违心的让步。
不可否认,50年代尤其是前中期的中苏关系是友好的,苏联对我国的帮助和支持是巨大的。但作为沙皇俄国的后身,苏联和苏共为了维护其本国的利益和实现其与美国抗衡的国际战略,它在为其它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同时,也不时地将大国沙文主义和老子党的做法强加于其它国家,对中国也不例外。
第二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中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教条主义倾向,对苏联的经验存在照搬照抄现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宣布说:“苏联共产党就是我们的先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在苏共二十大以前,中国掀起全面学习苏联的运动,大到国家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教育体制,小到每个企业的建设和管理,存在着盲目迷信苏联、迷信斯大林的现象,不加分析地按照苏联模式照搬照抄。而对中国原有的一切,不管正确与否,只要与苏联不同,或加以取消,或加以改造。尽管在苏共二十大以后,**和中共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开始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但这种探索被后来日益严重的“左”倾思潮所中断,甚至在“**”期间把苏联模式推向极端。我们无可否认这种体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其负面作用也是不言而喻。
第三、“一边倒”外交战略的确立及实施,还使我国无论是在国际问题处理上,还是在国内建设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以美划线”的偏差。
与苏联结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妨碍了我国独立自主地处理外交问题。譬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南斯拉夫也像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迅速发表声明,承认新中国,但因为当时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我国并没有同南斯拉夫建立友好关系。直到1955年1月,在苏南关系恢复后,中南两国才正式建交。执行“一边倒”战略,还使我国在建设中存在将苏联经验绝对化的倾向,在向苏联学习时,不仅全盘照搬苏联的建设模式,而且在重大建设项目上完全依赖苏联的专家和技术,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东西则全盘否定。
第四 限制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交往,使中国没能抓住战后新一轮科技革命提供
的发展机遇
社会主义社会大都建立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无论从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都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长时间的科技积累以及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兴起了新一轮的科技浪潮,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这种现状要求社会主义国家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交往以获取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力和科技力。但中国没有主动去迎接新一轮的科技浪潮,丧失了一次良好的发展机遇。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客观上来说,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实行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孤立的政策。另一方面,中国近代以来受资本主义列强控制和凌辱,在情感上,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有一种天然排斥情绪。
三
从“一边倒”外交战略提出和实施的利弊得失来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处理国与国的关系必须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不仅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也适用于同一种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党际关系必须遵循“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各个国家和政党必须尊重别的国家和政党自主选择社会发展道路的权利。
第二、从国家利益出发确立外交战略和政策,尽量减少和避免意识形态与政治观念的干扰。不能单纯把国家利益理解为维护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还应该认识到促进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等等,也是国家利益的重要内容。因此,制定外交战略不仅要从军事和政治的角度考虑国家安全和主权,而且也要从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吸取人类社会一切优秀成果,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独立自主。
第三、实行对外战略必须坚持保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才能够做到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折制定出真正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对外政策,为自己拓展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同大国结盟,一,中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交往,而同大国结盟可能妨碍、或者至少影响我们广交朋友;二,它会妨碍我们抵制对方可能有的越轨行为,甚至还有可能给对方利用去反对另一些友好国家。这是我们总结过去几十年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受到全国人民支持的长期决策.
第四、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和国际局势的变化,为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参考文献:
⑴周慧杰林乐香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质和成效新论[J]北方论丛1995(2)
⑵于岩青 “一边倒”外交思想形成始末[J]历史教学 2003 06(05)
⑶陈再生. “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得失评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02) .
⑷ 隋淑英.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J].齐鲁学刊,2004
⑸杨彩娟. 论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方针[J]福建党史月刊, 2007,(04)
⑹颜永琦. 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5,(04) .
范文二:再议叶利钦“一边倒”外交政策
政治?哲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26卷第3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V01.26No.32012
再议叶利钦“一边倒"外交政策
鲍永娟,张政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湖北襄阳441ll8)
摘要:叶利钦作为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在独立初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o“一边倒"外交政策作为俄罗斯独立初期处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主要政策,力图拉近俄同西方国家的距离,以期获得西方对新生俄罗斯的帮助,但事实上并没有奏效,反而使得俄罗斯成了西方国家的“小跟班”,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一边倒”外交政策给俄罗斯带来的记忆是深刻的,受到后人的诸多批判,但客观来说,“一边倒”外交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关键词:叶利钦;“一边倒”外交;饿罗斯中图分类号:D59
l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425(2012)03—008l—05
1年6月,叶利钦以57.3%的赞成票当选
小,地缘政治结构发牛重大变化,同时在世界地缘
政治中的地位明显下降。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俄罗斯面临历史性的抉择,怎样重新恢复世界大国地位?叶利钦天真地认为只有得到美国的提携和欧洲的帮助才能达到目的。因此,此时把发展与美欧的关系作为俄罗斯重返国际舞台的重要手段,作为俄外交的核心内容。叶利钦不仅仿效戈尔巴乔夫开始r与西方的蜜月外交,而且又在戈尔巴乔夫设想的在与西方和平共处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平行发展的基础上,彻底否定了苏联7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从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全面向西方靠拢o
(一)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全盘西化以求认
为前苏联的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并于7月l0日正式宣誓就任。在随后苏联解体和独立后俄罗斯的成长过程中,叶利钦以他满腔热情、坚决果断、
义尤反顾的气质左右着俄罗斯的命运。这样“一
个20世纪最重大政治地震中拔地而起的风云人物,一个从旧体制和旧营皂中冲杀出来的顽强而彻底的叛逆者,以旧时练就的无产阶级打碎旧世界的决心和气魄,彻底摧毁了现存的国家,硬要建立一个不落后于西方的全新的资本主义社会”…。然而叶利钦的坚定果敢似乎并没有保证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俄罗斯反而面临沦为二、三流国家的危险。
一、叶利钦政府向西方“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新生的俄罗斯在苏联解体的背景下,遭受到
同感
苏联解体之后,为了完全脱离社会主义制度,叶利饮随即在俄罗斯联邦推行激进的方针政策,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取代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对外政策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西方抽象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念成为了俄罗斯改革过程中竭力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其对外政策的主要指导原则。叶利钦总统在同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的《华盛顿宪章》中就曾强调,“作为俄美关系出发点的基本原则是民主",俄美双方
严罩.的削弱。政治形势持续动荡,经济规模大幅缩减,人民社会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至20世纪末,俄罗斯的困内生产总值下降了一半以上;军事
力量严重削弱,除了苏联留下的那部分武装力鼍,俄军工生产能力已不能适应保障防御的任务和现代化要求;昔日统一的强国四分五裂,版图急剧缩
收稿日期:2011—11一l3
作者简介:鲍永娟(1985一),女?江苏淮安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固化、国际政治。
万方数据
82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cqlg.joursel-V.corn
要建立基于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两根支柱的和平。在具体做法上,叶利钦在继承戈尔巴乔夫亲西方外交政策的同时,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方式,完全抛弃了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模式,急切地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改革国内政治制度,并一味地追求与西方建立伙伴关系。
苏联解体前后,原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治架构并未随之消失,而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国家政治体制,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通过全民公决设置了总统一职。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高居于总统之上,总统受人民代表大会的
监督。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俄罗斯
联邦总统的职务,撤销总统的命令,反之,总统没有权力解散联邦人民代表大会和最高苏维埃,或停止它们的活动。此后,俄罗斯政坛就开始了犹如气候无常的巴伦支海的风云变幻,还时现浮冰。以叶利钦为首的总统派希望建立总统制的模式,由强有力的总统带领国家渡过社会经济危机,而以哈斯布拉托夫为首的议会派则认为应该建立议会至上的民主政治,通过议会监督制约总统。在
俄罗斯政治体制走向的问题上俄国内陷入了严重
的分歧之中,总统与议会权力之争充斥了整个新生的俄罗斯,一场深刻的政治和宪法危机已然爆发。应当指出,设立总统职位,在国家权力结构上
改变了传统的立法与执行权力相统一的苏维埃体
制,在俄罗斯从一党制走向多党制的情况下有利于加强执行权力。但是很显然,这种制度架构下仍然是苏维埃制度或议会制居主导地位,它没有改变“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实质。最终叶利钦采用武力的方式解决了这一危机,在1993年10月通过“炮击白宫”的方式解散了“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人民代表大会后,彻底摧毁了苏维埃制
度,打垮了反对派,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新宪法,确立了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的政权体制,
确保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
向西方一边倒的过程中,叶利钦一面在国内与议会进行艰苦的权力之争,一面进一步发展与
西方的关系,广泛访问欧美,签署建立伙伴关系的
声明和协议。仅1992年上半年,叶利钦就遍访欧
洲主要国家和美国,半年内甚至两次访问了美国。
“所到之处,俄罗斯领导人都强调俄罗斯已经彻底与专制主义决裂,俄罗斯不仅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冲突,而且致力于与这些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和‘同盟’关系”…。且不
万方数据
谈叶利钦的出访究竟取得了哪些实质性的成果,
但这至少表明了俄罗斯与西方交好的决心。对于人权问题,此时俄罗斯的观点是“人权比不干涉内部事务更为重要”,①认为维护人权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准则,人权观念高于主权观念。新独立
的俄罗斯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意识形态
完全转向了西方,以期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同和接纳。
(二)寻求西方经济援助以推动改革渡过经济难关
比政治转型更为困难的是经济转型,俄罗斯
的经济问题比政治问题更为严重。从原有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经济转型为西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
济,在这条路上,俄罗斯走得异常崎岖。俄罗斯的
经济转轨首先是从“休克疗法”开始的,“这是一个由俄罗斯经济学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制定的改革方针,它希望以激进的改革治理俄罗斯的财政经济危机,并希望西方的货币主义理论能在
俄罗斯这块土地上结出硕果。”【21如今人们在评论
俄国经济时几乎众口一词地批评“休克疗法”与“激进改革”,其实俄国的经济问题远比“激进”、“渐进”这对范畴所能解释的复杂得多。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拥有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庞大的军事力量。即使如此,与苏联
相比,地位急剧下降的俄罗斯遭到严重削弱,在向
资本主义国家过渡的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频频
向美欧请求援助,成为“捧着金饭碗要饭”的
大国‘31。
概括地说,休克疗法是针对严重失衡的社会总供求状况,从控制社会总需求出发,采取严厉的
行政和经济手段,在短时间内强制性地大幅度压缩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使社会总供求达到人为
的平衡,以此遏制恶性通货膨胀,恢复经济秩序。
其中心内容主要是短期内迅速实现价格自由化。
俄休克疗法方案的具体内容还包括:尽快减少和
取消国家调控价格;实行紧缩政策;制定并实施私有化纲要;实行外贸自由化和放开外汇市场以及取消收入增长限制,实行社会保护政策。休克疗
法的愿望是良好的,它设想通过放开物价,紧缩信
贷与货币发行,增加税收,以做到财政稳定和市场
①1992年3月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在欧洲议会发言中的讲话。
鲍永娟,等:再议叶利钦“一边倒”外交政策
83
平衡,同时加快私有化,使国家迅速摆脱经济危机和建立市场经济。休克疗法在玻利维哑的最初实施,收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在实施了不到一周的时间中,恶性通货膨胀就得到了强有力的
遏制,物价从暴涨逐渐趋于稳定。1986--1987年
通货膨胀率仅为10%~15%,1988年为21.5%,1989年为16.6%。国民经济经过短暂的下降也逐步回升。实行休克疗法的第二年,即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2.9%,但随后几年都保持了2.5%左右的增长势头。①同时由于采取了有效措
施,债务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缓解。休克疗法最终使玻利维亚克服了严重的债务危机。正是在玻利
维亚的成功范例使休克疗法享誉世界,这也是俄罗斯效仿的原因。
严格来讲,休克疗法在俄罗斯只实行了不到
五个月的时间,1992年1月至5月是其主要实施阶段。俄罗斯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改革,打
破了一直以来的行政价格体制,在独联体范围内率先放开物价,实行市场供求定价,加速实行企业
私有化,扩大对外开放,取消外贸的国家垄断,积极争取西方国家的贷款和援助。然而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未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反而造成了生产下降,物价飞涨,失业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的残酷现实。1992年的消费品价格与1991年12月相比增长了25倍,1992年底与1990年底相比,肉及肉制品的价格上涨了100多倍,
鱼、动物油脂、糖、茶上涨了130一160倍,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价格也都上涨了100倍以上。②
1992年初开始的休克疗法,到了1993年春就显得
难以为继了。由于经济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多
次出现罢工等抗议活动,以表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为了尽快摆脱国内经济的这种困境,寻求更多的财政援助以帮助俄罗斯向自由市场经济过渡,摆脱经济发展困境,叶利钦可谓四处奔波寻求
援助。在1992年对欧美国家的多次访问中,寻求
经贸合作和财政援助是重要内容之一。因为“通向世界经济之门的钥匙不在的黎波里,也不在北京,而在华盛顿、波恩、伦敦、东京手中”【4J。但是
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系列外交举措赢
得的新闻轰动远大于实质效果。大部分西方国家
对俄的支持只限于口头上的,实际都持观望的态
度。同时俄国内由于休克疗法的失败,引发了更为深重的政治危机。
万方数据
(三)大幅度调整军事战略以赢取西方信任为了提高自己的安全系数,美国自戈尔巴乔夫与其改善关系以来就一直关注如何削弱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如何防止核武器在独联体范围内的扩散。苏联解体以后,原来的核武器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四个国家控制。而此时的俄罗斯认为冷战后的国际安全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俄罗斯没有必要保持昔日庞大的核武库。因此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的核政策与核战略,沿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原则,继续同美国一起裁减核武器数量,并且以积极合作的态度打消了美国对于核武器在独联体范围内扩散的顾虑。1992年5月,在俄罗斯与美国、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五个国家共同签署的《里斯本五国议定书》中,规定将在俄罗斯集中销毁后三国的核导弹。在削减自身战略核武器数量问题上,1992年初,俄罗斯与美国共同签署了削减战略武器的框架协议,俄还主动提出与美国共同建立“全球防御体系”。1993年1月,俄美双方又达成了《第二
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承诺到2003年1
月前把各自的战略核武器弹头削减2/3,即将俄美两国进攻性战略武器所携带的核弹头各自削减至
3000—3
500枚。同时条约中还约定,到2003年
双方销毁全部陆基多弹头洲际弹道导弹,并将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的核弹头削减至1
700~1750
枚"J。1992年1月25日叶利钦正式宣布,俄罗斯已经不再把美国当作潜在的敌人,俄罗斯领土上的洲际导弹也不再以美国城市为目标。③这标志着俄罗斯军事斗争目标发生了根本变化。昔日针锋相对的竞争者,一时间变成了合作伙伴,失去了目标的导弹成为“摆设”,让俄罗斯同时也让美欧国家多少有些无所适从。期间俄美还达成一系列协议,约定减少各自的战略核武器。尽管俄罗斯有意同西方实行防务一体化,与西方结成某种“军事联盟”,甚至提出要加入昔日的宿敌北约,但遭到西方的拒绝。俄西之间的伙伴关系并不是建立htm。
针对某一固定大国的新的军事联盟,“而是建立在俄罗斯接受西方价值观基础上的政治关系”【6】。
①百度百科:休克疗法://baike.baidu.corn/view/334537
②1992年3月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在欧洲议会发言中的讲话。@1992年3月俄议长哈斯布拉托夫在欧洲议会发言中的讲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cqlg.jourserv.conl
二、“一边倒”外交政策得失分析
“一边倒”外交政策是基于俄罗斯对当时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看法以及对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主观认定而提出的。俄罗斯独立初期,俄国内官方认为冷战后新的国际秩序将以七国集团为核心。按照同心圆的方式来构建,而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同心圆的中心,是国际体系的中心。俄罗斯国内固有的“大西洋主义”一时间占据上风,他们认为俄罗斯取得国际地位的最佳途径就是“步入最积极发展的民主国家行列,以便在这些国家中占有历史以及地理给我们确定的应有的位置。”川认定了西方发达国家就是将来新国际秩序的中心,为了能够尽快融人新的国际秩序,并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俄罗斯开始了向中心靠拢的努力。向中心靠拢就是向西方靠拢,通过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恢复自身世界大国地位的目的。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质就在于以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模式为价值取向,以全面融入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为最终目标,以争取西方政治扶持与经济援助来实现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经济转轨,在外交上以西方国家为主要合作对象,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丧失自己的立场、掩盖甚至牺牲国家利益而盲目追随西方。该政策的实施究竟给俄罗斯带来了哪些需要的东西,又使俄罗斯陷入了怎样的一种境地,从西方对待俄罗斯的态度以及俄罗斯在西化过程中国内发展状况就町以看出。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对于西方的无条件顺从
使西方国家看到了西化这个昔日世界上最大的社
会主义围家的机会,也看到了俄罗斯巨大的市场潜力,并对俄的资本主义改革持赞同的态度。但同时西方对于俄罗斯这个庞然大物有着相当程度的担忧,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在独立之后的前景是变幻莫测的。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地区经济社会危机所引发的“外迁潮”和难民潮,使得邻国感到威胁。既想完全西化俄罗斯,真正消除这一历史上的“心腹大患”,又对其改革没有信心,持观望的态度,西方对俄罗斯的政策也充满了矛盾。既要支持俄罗斯的民主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又不敢倾囊相助,还要不时地提防其帝国复活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的向西方“一边倒”政策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实际效果与俄罗斯的
万方数据
设想,f=日差甚远。
第一,俄罗斯在向西方一边倒的过程中改变了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一党专政制度,建立了西方式的政治体制。在叶利钦的努力下,俄罗斯建立了强力总统制,总统在国家事务中起到决定作用。叶利钦当政以来,不怕反对派成为其最突出
的一个特点,而且他往往利用反对派的存在来强
化自己的权力,驾驭局势的能力堪称一绝。在1993年政府与议会这两大权力机关严重对立时期,叶利钦采取灵活的策略与反对派占据多数的
议会周旋,利用4月25日的全民公决,取得了“民
众的再次授权”,最终在1993年10月以“炮击白
宫”的武力方式解散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彻底摧毁了苏维埃制度,打垮了反对派。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新宪法,确立以总统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政权体制,确保了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曾任俄罗斯联邦总统委员会成员的政治学家安德兰尼克米格拉尼扬所说“叶利钦在离开自己位子时留给自己继承人的,是一个多少已经得到巩同的政权,是社会和政治精英集团的心态已发生有利于加强国家、军队和联邦关系的转折,是已经出现的要结束俄罗斯国家的新封建主义分散状态的决心,是站在弗拉基米尔?
普京身后的一个在政治上相对团结的阶层,这批
人拥有占压倒优势的行政和金融资源来保证普京可在2000年3月的总统选举中获胜。”…同时还为普京竞选加上了一种政治资源,那就是杜马中
的大多数能支持执行权力机构和克里姆林宫,这
种资源是叶利钦总统在他整个执政年代中都不曾有过的……在国家建制这个方面,叶利钦交到普
京手里的机构体制要比他自己在1991年时得到
的那个机构体制有效得多了。这些就是叶利钦时期为数不多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社会政
治领域。但是叶利钦的“炮击白宫”则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使得其“民主派”领袖形象严重
受损。
对西方充满天真渴望的俄罗斯在残酷的现实
面前终于认清了一味偏向西方是不切实际的。一
方面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援助口惠而实不至,导致俄罗斯的经济改革缺乏资金的支撑而难以为继。自苏联大厦将倾之际,西方就对俄罗斯作出
了给予大量经济援助的承诺,然而这些援助对俄
罗斯来说,不是海市蜃楼,就是杯水车薪。后来对
叶利钦的评价中,除了其在政治领域的成就之外,
鲍永娟,等:再议叶利钦“一边倒”外交政策
85
在经济方面很少有人能够作出正面的举证。在1991年7月苏联虽然仍未解体,但其国内的混乱已经危及西方的战略利益时,为了帮助戈尔巴乔夫稳住困内局势,融人西方轨道,西方七围首脑邀请戈氏参加伦敦年会,在会晤中决定x,-t苏联予以经济援助,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该援助计划也成为泡影。1992年1月叶利钦开始实行休克疗法之际,社会经济形势迅速恶化,到了4月美国总统布什为了支持叶利钦的改革,提议对俄罗斯进行经济援助。在7月七国首脑的慕尼黑会议上,决定
给予俄罗斯24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援助,但实
际到位的只有150亿美元,而且其中绝大部分的援助形式是允许延期偿还前苏联的债务,以及购买西方商品的短期出口贷款。1993年西方再次允诺给予俄罗斯一定的经济援助,然而实际到位的-tg只是这笔援助资金的九牛一毛。西方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俄罗斯国内人士的强烈愤慨。
第二,在向西方“一边倒”政策指导下,对西方的盲目追随损害了俄罗斯固有甚至是核心的利益,使自己成为西方社会的“小伙计”,沦落为ttl:.界r二流国家。休克疗法等全面急速推进的改革,力争一步到位,以“最快的速度”、“最资本主义的方式”完成改革大业,以期在经济上取得“长痛不如
短痛”、“一步越过深渊”的效果。结果不仅没能促
使经济的恢复和振兴,相反,却使其临近全面崩溃
的边缘。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内J'b债
务急剧增加,金融、信贷体系几近崩溃。由于在跟随西方的过程中忽略了与传统盟友的关系,俄罗斯的影响范围急剧减小。而且,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已经因实力萎缩而大打折扣,由于其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一味肓从西方,立场软弱,因而因际地位进一步下降,俄罗斯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安全问
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俄罗斯委曲求全的对外政
策进一步导致了西方对俄的轻视,使其丧失了在国际舞台上平等发展的机会,在许多重大国际问
题上西方根本不考虑俄罗斯的利益与立场。在软弱的外交政策下,俄罗斯的经济利益也受到了严
重损害。由于盲目地跟随西方对伊拉克、南斯拉
夫等国进行制裁,俄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就
万方数据
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第三,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及随之产生的俄罗斯国内政治经济的混乱,加剧了俄罗斯政界内部以及政界与社会的矛盾,在对外政策问题上的分歧更加严重。综观整个向西方“一边倒”外交政策实施的短短三年时间及其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可以看出叶利钦及其理想主义的感性外交政策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实际的改变,俄罗斯想依靠西方发达国家步入大国的行列只是一个虚幻的梦想,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西方国家都打
心眼里不希龌有一个强大的俄国。因此在对俄的
援助上也只能是空谈。面对这样的状况,对外政策已经成为俄罗斯当局与反对派特别是政府与议会之间斗争的一项主要内容。由于“一边倒”政策
的失败,反对派指责政府不顾国家利益,单方面向
西方让步,实行“卖国外交”。一时间俄罗斯国内参考文献:
]
林军.俄罗斯外交史稿[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关雪凌,王粤,周楠,等.叶利钦传[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
夏安平.“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大国——俄罗斯联邦
概貌[J].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政治、国际关系,1992
(5):103.
]
阿列克谢?普会科夫.应保住自己地位[J].莫斯科
新闻周刊,1992(9).
]俄美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N].人民日报,1992
一01一04.
]张建伟.俄西伙伴关系探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1993(1).
]
科济列夫.联盟给俄罗斯留下一笔糟糕的对外政策遗产[N].独立报,1992一04一11.
(责任编辑王烈琦)
(下转第104页)
外关于对外战略的走向问题产生了分歧与争论。
I=.心b№bHn
104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cqlg.jouFserv.corn
杨柳.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以傅东华
翻译的《飘》为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104—106.
璋,陈应年.翻译论集(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
[12]Ws
Carroll.Alice’sAdventuresin
Wonderland[M].
【8]
查建明,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
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19—24.
Wordsworth:WordsworthEditionsLirIlited.1993.
[13]胡荣.白话的实验与趣味的变异——论赵元任译《阿
丽斯漫游奇境记》的文学史意义[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101—109.
【9]路易斯?加乐尔.阿丽思漫游奇境记[M].赵元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蔡例列,申连云.翻译主体的命运[J].重庆理工大学
学报:社会科学,2010(3).
【11]赵元任.论翻译中信、达、雅的信的幅度[c】//罗新
(责任编辑王烈琦)
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and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ExemplifiedbyZHAOYuanren’sTranslationofAlice’5AdventuresinWonderland
HUBo
(ForeignLanguagesDepartment,TaizhouInstitute,N肌j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zhou225300,China)Abstract:Thedemonstrationoftranslator’S
hasbeenanalysedinthebeginning,whichis
subjectivity
mainlymanifestedinthreeaspects,namely,theimpactofculturalbackground,thevalueoftransla-
tot's
andtheskillful
use
ofthetargetlanguage.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iSunderthedirectin.
can
fluenceoftranslator’S
subjectivity,which
beshowedintheprocessofthereceptionand
re—crea—
tionoftheoriginaltext.Therefore。theprocessisfullyrepresentedbytranslator’Sreceptionoforigi-naltext,thechoiceofprinciplesoftranslationandtheutilityoftranslation
strategies.The
ultimate
objective
of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is
to
representtheaestheticsvalueoftheoriginaltext.
Keywords:translator’S
subjectivity;children’Sliterature;translation;ZHAOYuanren
(上接第85页)
ReconsiderationofYeltsin’S“One-sided’’ForeignPolicy
BAO
(XiangyangSergeant
Abstract:BorisYehsin
as
Yong-juan,ZHANG
Zheng
441118,China)
seriesofforeignpoli—
to
School,CollegeofMilitaryEconomics,Xiangyang
Russia’Sfirstpresidentafterindependenceexplored
Wills
a
ciesintheearlydaysofindependence.“One-sided”foreignpolicy
themainpolicy
dealwiththe
relationshipbetweenRussiaandWesterncountriesinRussia’Searlydaysofindependence,whichtried
to
narrowthedistanceofRussiawith
not
Westerncountries
inordertoobtainthehelpof
Western
countries.
Butinfactitdid
work,makingRussiabeethe“attendant”of
theWest.andRussia’Sintema-
to
tionalstatusplummeted。“One-sided”foreignpolicytookprofoundmemorycizedbythedescendants,butKey
Russia.andWaS
useless.
criti?
objectively
speaking,“one—sided”diplomacy
wasnot
words:Boris
Yeltsin;“one?sided”diplomacy:Russia
万方数据
再议叶利钦“一边倒”外交政策
作者:
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鲍永娟, 张政, BAO Yong-juan, ZHANG Zheng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湖北襄阳,441118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12,26(3)
参考文献(7条)
1.林军 俄罗斯外交史稿 20022.关雪凌.王粤.周楠 叶利钦传 1998
3.夏安平 "捧着金饭碗要饭”的大国--俄罗斯联邦概貌 1992(05)4.阿列克谢?普会科夫 应保住自己地位 1992(09)5.俄美签署削减战略核武器条约 19926.张建伟 俄西伙伴关系探析 1993(01)
7.科济列夫 联盟给俄罗斯留下一笔糟糕的对外政策遗产 199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qgxyxb-shkxb201203013.aspx
范文三: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
关于“一边倒”外交政策 (2012-04-25 19:57:39)
作者:张秀华
【本文摘自】《史学集刊》(长春)2000年02期第47~51页
【作者简介】张秀华(1960—),女,内蒙古通辽人,吉林大学马列教研部副教授。吉林大学 马列教研部,吉林 长春 130021
【内容提要】建国初期“一边倒”战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它同时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以至为后来中国新的战略抉择留下了后遗症。因此,有必要对其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
【关 键 词】新中国/“一边倒”/战略
中图分类号:K27;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59 —8095(2000)02—0047—05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战略占有重要地位,它曾经给中国的外交、国内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过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如何认识、评价这一战略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讨论中,有两种倾向:或完全否定这个战略,认为它断送了中国与西方国家建交的机会,导致闭关自守;或把这一战略说成十全十美。客观地考察“一边倒”战略的实践过程,不难发现这一战略的实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一、“一边倒”战略是当时比较合理的选择
“一边倒”是新中国在冷战时期处理同两个超级大国关系的第一个战略选择。其结果是,在东西方冷战中,新中国同苏联结成同盟。可以说,“一边倒”外交战略奠定了大约10年中国外交的基本格局,确定了这个时期她在东西方冷战中的地位与作用。从理论上讲,“一边倒”并不是必然的对外战略选择,新中国至少可以选择三种对外战略,来处理同苏联和美国的关系,即:同美国友好,与苏联疏远;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同苏联结盟,联苏抗美。最终导致中国选择向苏“一边倒”战略并不是仓促行事,其因素也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它和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美苏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以及决策者的主观认识等因素是不可分的。 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又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战后多年的内战,这使得此时的中国国力很弱,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增强国力和捍卫国家安全,都有赖于外部大国强有力的政治经济乃至军事上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建国初期,采取正确的外交战略,确定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是关系到新中国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大问题。
然而,冷战给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提出了艰巨的课题。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对美国所怀有的良好愿望和接受赫尔利、马歇尔的调解,都有着中苏美自战时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这一国际背景。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赫、马的使华直接得到了苏军的配合与支持,而且友苏也是中共七大确定的一项基本方针。因此,当时不存在友苏必仇美或友美必仇苏这种非此即彼的选择。但是美苏转向对抗,成为敌手,中国共产党能否在美苏间活动自如呢?毫无疑问,外交战略应该首先服务于内政的需要。
冷战开始时,正值马歇尔以较公允的立场在华从事国共调处,中国共产党也正努力争取使美国保持中立。针对美苏转向对抗的形势,中国共产党开始无意表明立场,而是独立自主地奉行同两方都友好的政策。当时**特别向马歇尔表示:只要美国能够履行杜鲁门在1945年12月发表的对华政策声明中关于中国应该停止武装冲突、结束一党专政和美国决不会以
军事干涉去影响中国的内政过程的诺言,中共希望一个实现了和平与民主的中国不仅可以与美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而且可以成为美苏之间的桥梁,缓和他们在亚洲的冲突,从而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合作。〔1〕即使在1946年6月下旬中共对美态度转向强硬时,6月25 日《解放日报》发表《要求美国改变政策》的社论,也仍然重申“中国人民爱好和平,??既不反苏,也不反美”的立场。
但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在美苏对抗中保持中立,并不主要取决于自己的意愿,关键还在于美苏的态度。从1946年6 月底中共因为美国国务院向国会提出10年军事援蒋法案而对美采取强硬态度,到1947年9 月底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的这一年多时间里,中共中央虽然主张联合美国人民和受到美国侵略威胁的国家的人民,结成世界规模的统一战线,反对美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但是,中国共产党并不认为政治力量的实际格局就是二分世界。相反,**在1946年8 月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中间地带”理论,采取了三分世界的方法。**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2〕
根据这一理论,社会主义的苏联和非社会主义的“中间地带”国家虽同属民主势力,但由于苏联国内早已没有了反民主势力,因而没有内部的民主斗争。直接的民主与反民主的斗争则充满了苏联之外的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显然,“中间地带”国家是一支直接站在反帝斗争前线的独立的民主势力,它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是一种相互同情、相互声援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直到1947年9 月底日丹诺夫在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提出世界已经分裂成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民主阵营的理论后,中国共产党才完全放弃“中间地带”的理论,接受了“两大阵营”理论。12月,**在中共中央会议上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首次以“帝国主义阵营”和“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2〕来划分世界力量的格局, 也首次使用了“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阵营”这一概念。毫无疑问,正在进行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中国人民也属于苏联阵营。这样,中国共产党从关于“中间地带”理论的三分世界法过渡到了基于“两大阵营”理论的二分世界法,从而在理论上否定了中立的可能性。此后,为了进一步密切同苏联的关系,中共中央多次强调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重要性,批判了在美苏之间保持中立的想法。
1948年6月28日, 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共产党因为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敢于同斯大林顶撞而被开除出共产党情报局。对此,中共中央随即作出了《关于南共问题的决议》,表示完全同意情报局对南共的处理办法。11月,**为庆祝十月革命31周年而撰写的《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公开批评了在美苏之间走“中间道路”即“第三条道路”的主张,还特别强调苏共对于中国革命的积极影响:“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2〕同年, **也发表《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一文,认为在两大阵营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人们不站在这一边,就要站在那一边,??不站在这一边,又不站在那一边,而实行中立,则是不可能的。”〔3〕
但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放弃中立立场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中共深知美国在华既存的巨大影响,如果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制止美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促使美国政府抛弃国民党政权,承认新中国,那将极大地有利于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因此,中共中央除了从最坏的角度对美国可能的军事干涉和外交上的不承认预筹对策外,也曾采取灵活、积极的姿态,同原美国驻华外交官进行了试探性的接触。这样做也是由于当时苏联对建立新中国的态度并不十分明朗。表现在:第一,1949年1月8日,国民党政府请求苏美英法调停国共内战,企图借此获得喘息机会。对此,苏联政府本想采取有弹性的政策,只是由于中共中央的反对才作罢。
李宗仁任代总统后,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又同李达成了调停国共内战的三项条件,实际上是支持李的“划江而治”计划;第二,2月初, 斯大林虽然派米高扬来华同中共中央领导人会谈,但与此同时,罗申随同国民党政府南迁到了广州。并同国民党政权就“延长合办中苏航空公司协定”开始谈判,罗申也继续留在广州,直到5月底。对此中共是不满意的; 第三,在解放军渡江前夕,斯大林还劝中共就此止步,以免引起美国出兵干涉。苏联政府的上述弹性政策,无疑对中共1949年4月底到6月间寻求同美国建交的可能性起了促进作用。 但是,对于中共寻求建交表示,美国未作出积极反应。中共占领南京后,司徒雷登奉行的只是“尘埃落定”的方针。当时,美国最高当局无意在承认问题上立即采取主动步骤。这时,中共当然不可能去企求美国的承认,更不会以牺牲中苏关系为代价去等待美国的“尘埃落定”。在美国政府没有给中共选择余地的情况下,中共和苏共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虽然苏联在1949年1月到5月间的对华政策富有弹性,但在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既成事实的情况下,苏联最终还是采取了承认现实的立场。5月30日,罗申离开广州回国, 标志着苏联完全放弃了对国民党残余政权的支持和利用,弹性政策遂告终结。6月下旬, 以**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又秘密访苏,同斯大林及联共其他领导人举行五次会谈。中方通报了新中国开国的准备工作以及内外政策。斯大林对苏共与中共接触过程中的“失误”表示了歉意,并表示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将“立刻承认”并给予援助。〔4〕1949年6月30日**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宣布了“一边倒”。〔2〕至此, 向苏联“一边倒”,就被中国领导人视为当时最符合中国国家利益的战略选择。首先,由于中共领导已经视美国为新中国国家安全的最大威胁,新中国在成立之后联合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抗美国就自然成了其优先考虑的对外战略选择。担心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决定了新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联合的必要性。其次,由于共同的意识形态纽带,中国共产党一直把自己领导的中国革命视为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运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战后初期,由于苏联的特殊地位以及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对抗,承认苏联在国际共运中的领导地位,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共产党包括执政的共产党所奉行的政治路线。中共提出的“一边倒”正是这种政策的自然结果和表现。
总之,“一边倒”是中国领导人根据当时主客观条件作出的比较合理的战略选择。但它不是象有些论著所述是一贯的政策,而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逐步确立起来的。
二、“一边倒”战略的局限性及其后遗症
合理并不等于完美,“一边倒”战略也是如此,它不仅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弱点,也给后来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留下了后遗症。
(一)由于“一边倒”首先考虑的是意识形态因素,极大地限制了在同各国建立正常关系问题上的选择范围。以至在开展经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方面,走不出狭小的集团小天地,影响了国内经济建设。虽然我们也强调愿同一切国家建立正常关系,但在实践中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一方面,我们将同一阵营的国家作为天然盟友,在建国后极短的时间内很快建交,这期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共有18个;另一方面,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则不抱多大希望,如对美国等国家,就一再宣称晚建交比早建交好。〔2 〕对它们很少主动地做一些必要的争取工作。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后一直到1954年10月,无一建树。当时,我们与之有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主要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这些国家也的确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援助,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156项工程,就是由此奠基的。但是,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大国来说,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仅与这些国家往来,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二)“一边倒”影响了独立自主原则的真正实现。当一个实力不足的国家面对现实的威胁和急迫的经济需要作出与一个强国结盟的选择,那它就不可能完全不受这个国家的影响和制约。特别是由于苏联坚持大国沙文主义,不断损害中国权益,与我国独立自主原则发生了严
重冲突。早在“一边倒”刚开始实施时,由于苏联在诸如中长路管理、合办股份公司、非贸易支付清算办法等问题上,不能平等地对待中共,双方很快出现矛盾。〔5〕但更大的冲突, 还是缘起于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恶性膨胀,在一系列问题上企图控制中国,比如1958年苏方提出,由两国合资在中国境内建设长波电台,双方共同管理,共同所有。对此,**指出“这个无线电中心的投资,应当由中国方面负担,??技术方面,请苏联同志帮助,所需设备,均应作价由我们付款。建成后可以共同使用”。〔2〕显然,中方所坚持的电台费用全部由中方承担的意见, 绝不仅仅是资金的问题,而是着眼于电台的所有权,也就是国家主权的问题。随后,苏方又建议利用中国沿海良好的地理条件建立共同的核潜艇舰队。这个问题同样引起了**的警觉。他反问苏方,“首先要明确方针:是我们办,你们帮助,还是只能合办,不合办你们就不给帮助,就是你们强迫我们合办?”〔2〕经过反复思索, **表示“现在我们决定不搞核潜艇了,撤回我们的请求”“要讲政治条件,,连半个指头都不行。”尤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一万年不要援助”〔2 〕这句话表明中国在原则问题上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是绝对不可以拿援助来作交易的。在中方的抵制下,苏方虽收回了成命,但这无疑加深了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事实证明,“一边倒”虽然没有动摇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决心,却因为中共坚持独立自主而惹恼了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一边倒”必然难以为继。 (三)5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客观历史条件的深刻变化,“一边倒”赖以存在的基础受到动摇,确定新的对外战略,寻求建立一种更符合客观现实需要的平等的新型国家关系势在必行。然而实行“一边倒”战略的后遗症立刻表现出来,党的领导人很难跳出以意识形态定亲疏这个思维模式。在同苏联的关系上,由对其领导人某些错误做法的批评和抵制,进一步断定苏联出现了资本主义复辟。因而在国际斗争和国内政策上提出了反修防修的战略任务。由于实行“一边倒”,中美关系始终处于对立状态,此时,即使中国想超脱于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冷战之外也已不可能,由于美国对所谓“中国威胁”的认识,美国政府没有因为中苏分裂而改变对华政策,而是继续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国陷入两条线战略即既反帝又反修的误区。这对中国对外关系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60年代,美苏间的冷战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方式,而中苏、中美关系却在恶化。在中国问题上,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某些共识,在一些领域导致了美苏联手对付中国的局面。〔6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十分孤立的地位。
三、结 论
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一种对外战略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既有利也有弊。而且一国的对外战略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家本身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对外战略不可避免地要符合这种变化。“一边倒”战略是建国初期特定条件下的产物。从上述“一边倒”战略抉择的历史事实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值得吸取的经验教训:
第一,无论社会制度相同与否,国家间的合作必须是平等互利的。实践证明,不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存在深刻的矛盾和冲突,同一阵营的国家也同样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各国由于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一致,一些人常常更“容易在相互关系中忽略平等原则”,犯大国沙文主义错误。〔7 〕**曾经指出:“不要设想共产党之间就没有皮扯。??矛盾是经常有的,有矛盾就有斗争。 ”〔2〕他总结中苏合作的经验指出:“我们在合作方面得到一条经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政党与政党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必须是互利的,而不能使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损害,合作就不能维持下去。”〔2〕因此, 无论在与社会制度相同还是相异国家的相互关系中,都有一个如何贯彻平等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
第二,要将国家关系同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区分开,每一个民族都有长处,不论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相同与不同,相互间除矛盾冲突一面外,大都还有共同点,可以和平共处。只要双方求同存异,就有可能建立正常关系,开展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各国人民有权选择自己的社会道路,对各自的选择应相互尊重,尤其不能使两种制度的国家“搞成铁板两块,互不来
往,互相攻击”。〔8〕否则,只会加剧双方对立, 既不利于世界和平,也不利于维护各自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利益,“一边倒”时期的中美关系即是明证。
第三,在国际舞台上,实力至上。“一边倒”的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当时中国没有实现中立和不结盟的实力。只有当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增强了在世界舞台上的自信心后,中国才可能提出在两个超级大国中间奉行中立、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战略,从而使自己超脱于冷战之外。增强综合国力,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应当是中国提高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之根本途径。世纪之交的国际社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特点,中国政府正不断调整其外交战略以适应新形势,但是,建国初期采取“一边倒”战略所得到的经验教训,对我国当今及未来的外交战略抉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范文四:试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利与弊
试析“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利与弊
摘要;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一边倒”政策的积极作用在于:使我们获得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所急需的技术、物资和贷款。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国家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国际地位得到了提高。“一边倒”政策的消极影响主要是造成了中国长期的外交战略的不平衡;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敌意。该政策也给我们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字:建国初期 “一边倒” 外交政策 利弊
建国初期,以**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根据当时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形式制定了与苏联结盟、联苏反美的“一边倒”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制定及实施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国际国内形式是复杂的。在国际上,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战后世界的政治格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增强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加剧和个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高涨,对我国实现从新民族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但是,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胜利,表示了极端的仇视和恐惧。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政策。;军事上对我国大陆实行军事封锁和包围,1950年12月发动朝鲜战争,并把矛头指向中国,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占中国领土台湾,并积极策动**集团反攻大陆,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襁褓之中。没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严重威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和独立。在国内,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及长期战争的摧残,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造成大部分工业破产、通货膨胀、投机盛行、失业现象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国民经济已经到了全面崩溃的境地;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仍在进行,军费开支巨大,这就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波动,加之投机资本的破坏活动,使国家财政经济面临着严重困难。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还不稳定,急需国际上的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和支持,因而迫切需要国际援助。
另外,**始终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是十月革命开创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最终要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中苏两国具有相同的政治信仰和社会主义革命理想,因此必须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倒向苏联。
在这样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下,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原因,中国只能“倒”向苏联一边。“一边倒”带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是比较明智的正确的选择。
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积极作用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以后的外交
1
政策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这一政策解决了国民经济建设所急需的贷款、物资设备和技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10月2日苏联政府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随后中国和东欧一系列民主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初,中苏签定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通过这个条约,我们争取到了苏联的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为战后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解决了国家安全问题
20世纪50年代,世界的和平还存有隐患,刚刚建立的新中国政权也极不稳定,国内有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破坏,国外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威胁。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要想立足于世界之林,在建国初期那样一个特定的环境,必须找一个坚实的“靠山。”鉴于当时的国内国际环境,只能“倒”向苏联。1951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就暂时给了中国这样一个安全的保证。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采取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一方受到侵略,另一方应立即尽全力给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均不得而知参加反对双方的任何同盟、集团、行动和措施。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后不久,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并操纵联合国组织 同年直接介入朝鲜战争。所以抗美援朝不仅关系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命运,也使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国家安全,为了给朝鲜以支援,中国毅然做出了出兵的决定。苏联在陆军设备、装甲设备、高炮部队、炮兵方面、工兵方面、空军方面等等,给予中国的帮助,不仅帮助中国打胜了朝鲜战争,而且对于中国的军队现代化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朝鲜战争的胜利,这与苏联的支援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它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的完整,保证了远东乃至世界的和平,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
(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新中国刚成立,苏联就在外交上给予积极的支持。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第二天,苏联就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和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正是由于作为世界大国的苏联的带头作用,其他十几个国家也先后承认新中国,从而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新中国的阴谋。
第二,苏联还为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大声疾呼。
1950年1月,**访苏联期间,苏联外长维辛斯基代表苏联政府建议中国政府立即给联合国安理会发一声明,否认前国民党政府在安理会的代表蒋廷黻的地位,并明确表示,如果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苏联就准备采取一项行动,明确要求联合国驱逐前国民党的代表。如果蒋廷黻仍留在安理会内,苏联将拒绝出席安
2
理会。**指示中国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并采取了其他措施。由于安理会在美国的操纵下否决了中苏两国的合理要求,苏联也遵守诺言,宣布不出席安理会,以表示抗议。尽管此事没有成功,却揭开了新中国为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进行长期斗争的序幕。正是在苏联的支持下,新中国的代表冲破了美国的阻挠,与1950年冬成功地首次登上了联合国的讲台。此后许多年,苏联几乎每年都要为此作出努力,支持中国的要求。
第三,在日内瓦会议问题上给中国以坚定的支持和配合。为了缓和紧张的国际局势,根据苏联的提议,1954年2月,苏、美、英、法在柏林举行的外长会议终于达成协议:与同年4月,由中、苏、美、英、法五国和其他有关国家派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会议,分别讨论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和印度支那的停战及政治解决问题。这是中国首次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由于中国代表在这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会议召开之前,**与莫斯科交换了意见,并且同意会议期间中苏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交换意见,互通情报,统一口经,协同行动等等。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首次出席的国际会议,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登上国际舞台,外交上同美国等西方大国直接进行较量的场合,对中国来说意义是重大的。尽管这次会议只解决了印度支那的和平问题,未能在朝鲜问上达成协议,但中国参加此次会议却收获不小。首先我们掌握了些外交经验,还有由于**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努力和苏联的支持、帮助和配合,中国第一次以令世界舆论尊重的新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显著提高。
三、“一边倒”政策的消极影响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在当时来讲是正确的,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一)造成了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一边”倒政策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方,这就使得新中国外交对象局限在了苏联以及东欧的几个少数国家之内。尽管新中国表示愿在平等互利、尊重主权独立、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一切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但在实践中却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区别对待。例如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我们一再宣称晚建交比早建交好,对他们很少主动地去做一些必要的争取工作。在第一次建交高潮后一直到1954年10月,无一建树。尤其是在美国的影响下,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些中立国家和正在从事民族民主运动的国家也对新中国敬而远之,不敢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这种由“一边倒”外交政策带来的外交格局的不平衡对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加疏远了我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事实上延缓了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接近和接触。
(二)客观上加剧了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意。新中国的成立,事实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这样一个事实本身就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产生反感。因
3
此在建国初期,他们对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和贸易禁运,在军事上采取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把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再加上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更加剧了西方国家的敌视。在这方面表现很多,例如关于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上,美国使用各种阻挠新中国这一合法的行为。另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也曾先后申请加入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红十字会、万国邮政联盟、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劳工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但由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阻挠,最终没有同意接纳新中国。新中国不被国际组织所接纳的后果,就是越来越走向了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有其积极作用,但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然有其局限性。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分析总结其利弊,更重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今天的外交事务提供某些可咨借鉴的经验。
4
范文五:评析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评析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
摘要:“一边倒”方针是新中国建国之初确立的外交政策,即新中国在外交上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选择这样的外交政策是有怎样的原因呢?在当时它又起了多大的作用呢?从今天后世的眼光来看,这个外交政策的实行有怎样的利弊呢?本文主要分为三部分从“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内容,原因,和影响来浅析新中国的这项外交政策。
关键词:一边倒 新中国 外交 成因 影响
正文:
一 “一边倒”政策的内容及含义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28周年,1949年6月30日,**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那么,什么是“一边倒”?一边倒基本释义为比喻某人或某种力量,从相互对立的双方中间,完全倒向一方。1每一个国家政策的制定都是要从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出发的。从内政的角度来看新中国将跟随着苏联老大哥坚定地走着社会主义道路。而从外交的角度看“一边倒”作为一项外交政策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而其实质就是与资本主义阵营对立。但是这项政策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在当时的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针政策,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外交政策呢?为什么一边倒不倒向美国资本主义而是导向苏联社会主义呢?
二“一边倒“政策的成因
(一)国内原因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俱兴,经济十分落后。而一个国家的富强根本上取决于经济建设的进展。所以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最主要的是发展经济,进行经济建设。当时的中国凭借自己微弱的能力,没有先进的技术是无法实现这一点的。当时的美国扶蒋**,而苏联和新中国拥有相同的意识形态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苏联与美国相比更愿意给中国以帮助。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苏联就承诺给予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以援助和支持。若此时中国保持一种所谓的中立立场,与美国和苏联实行等距离外交,那么苏联也会采取观望态度。所以当时的领导人即**的领导集团考虑到既然向英美寻求援助是不太可能的,就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正如**所指出的:“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像帝国主义战线一方
2面去找。”外交政策制定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国情,还要考虑外界的因素,国际环境对外交政策的制定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1 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KX59HQdcjLUcFmwdlTk4pv4uHuuBtf98vZU7nG3tlY7xm_wB1ROglsJ_RbahNXzA 2张梅红 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二)国际环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美苏两国从战时合作走向了战后对抗。以1946 年3 月邱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为标志, 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美国总统杜鲁门主义上台,推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国际关系的变动, 给中共对外政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美苏对峙的环境中选择最有利于中国革命的策略?
毫无疑问,外交政策应该首先服务于内政需要。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尽量与美国谋求战略合作,并在合作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以最大可能地争取美国在国共之间保持中立,从而约束国民党的内战政策。针对美苏转向对抗的形势,中共在开始时并不打算因此偏就哪一方,而是想独立自主地奉行对外政策,极力维护世界和平。”3但是,作为两大阵营的领导国,美国和苏联都要尽可能想使中国这个地域、人口大国加入到各自的队伍中来,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很难中立,必须得明确自己的立场。所以“一边倒”是必然的。那为什么要倒向苏联呢,仅仅是因为有相同的意识形态,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首先看美国。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国公然援蒋和**的政策,加剧了中国国内战危机。而1949 年初,伴随着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大规模援助和国共内战的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同美国进关系急剧恶化。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冷战的国际大背景下, 美国制定了以“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扩张” 为主要目标的全球战略, 对新中国采取敌视和不承认的态度,显然,面对美国的对华政策,新中国只能倒向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
与美国相比,苏联对待中国革命问题上虽然初期并不明朗,但是后来明确表示了支持新中国的政策。19 50年2 月,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双方申明: 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 发展与巩固中苏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 彼此给予经济援助; 苏联政府把中苏共管的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全部移交给中国; 苏联从195 0 年到1954 年贷款给中国3 亿美元。**在1 月谈到即将签订此条约时指出, “中国之所以要把与苏联结盟的关系以国家条约的形式确定下来, 主要不是因为中国与苏联同是社会主义国家, 而是由于这对新中国有极大的利益? ? 在国际上我们可以有更大的政治资本去对付帝国主义国家。”4。确实中苏结盟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从而保障了新生共和国的安全, 便于放手进行国内的经济建设。
在美国公然采取扶蒋**的政策,中共不得不现实地接受国际形势所能容许的选择,放弃中立的可能,寻求态度已经较为明朗化的苏联的支持。正如**所说的:“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 3周建超.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 年第6 卷第2 期.第16 页.
4**外交文选〔2].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4
.
三 “一边倒“政策的影响
从政治上看, 一边倒政策使得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 粉碎了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1949 年10月2日苏联政府第一个宣布苏联政府决定 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 并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随后,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阿尔巴尼亚, 越南等10国相继与新中国建交。使得新中国解决了外交上的第一个问题, 即同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外交的新局面为中国走向国际社会, 赢得了良好开端。
从经济上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确立和实施, 有利于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 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边倒对外战略的实施使得新中国获得了大量来自苏联的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 乃至管理经验,经济迅速发展。而且使得中国得以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经济封锁, 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以上是一些有利的方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虽然中国当时选择“一边倒”的政策有许多客观因素和历史的必然性。但这项政策确实影响了中国独立自主原则的真正实现。新中国与苏联当时的实力相去甚远,所以中国与苏联结盟一定会受到苏联的影响和制约。而且苏联坚持大国沙文主义,虽然与中国结盟,却也不断损害中国权益,与我国独立自主原则发生了严重冲突。而且中国坚定地追随苏联的道路,也不可避免的接受苏联一些错误的做法。如盲目地个人崇拜,急功冒进,重视重工业等一系列错误。
对一个国家来说,任何一种对外外交政策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总是既有利也有弊。而且一国的对外外交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总是从国家的实际出发,权衡利弊。所以虽然“一边倒”政策也有一定弊端,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相当有利的外交政策。
四 参考文献
1) 周建超.再论“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历史成因.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
学版).2002 年第6 卷第2 期.
2) 李妍. 建国初期“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性与合理性. 江西社会科学.
2002.(2).
3) 张梅红;;浅析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J];北京党
史;2004年S1期
5) 颜永琦;新中国“一边倒”外交战略评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5年04期
6) 王亚杰;**“一边倒”外交政策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郑矿文;略论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外交政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
02期
8) 罗睿;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缘由与作用探析[D];武汉大学;2005
年
9) 曹冰;“一边倒”政策是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最优化选择[J] 《大连大学学报》
2011年02期
10) 张申;;浅析新中国外交政策的阶段性演变[J];青春岁月;2013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