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统计指标体系
生活垃圾的回收与处理
一、垃圾的分类:
1、可回收垃圾(75%):
(1)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
(2)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3)金属: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
(4)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
(5)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2、不可回收垃圾(25%):
(1)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2)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3)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二、分类处理的优点:
1、减少占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质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严重侵蚀。垃圾分类,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质,减少垃圾数量达60%
以上。
2、减少环境污染:废弃的电池含有金属汞、镉等有毒的物质,会对人类产生严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废塑料会导致农作物减产;抛弃的废塑料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死亡的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减少危害。
3、变废为宝: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个,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吨废纸,可免于砍伐用于生产1200吨纸的林木。一吨易拉罐熔化后能结成一吨很好的铝块,可少采20吨铝矿。生产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应珍惜这个小本大利的资源。 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制作笔盒,既环保,又节约资源。
三、垃圾分类的投放和处理
1、垃圾投放:市民在家中或单位等地产生垃圾时,应将垃圾按本地区的要求做到分类贮存或投放,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2、投放前:纸类应尽量叠放整齐,避免揉团;瓶罐类物品应尽可能将容器内产品用尽后,清理干净后投放;厨余垃圾应做到袋装、密闭投放。
3、投放时:应按垃圾分类标志的提示,分别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和容器中。玻璃类物品应小心轻放,以免破损。
4、投放后:应注意盖好容器上盖,以免垃圾污染周围环境,蚊蝇滋生。
5、垃圾收集:收集垃圾时,应做到密闭收集,分类收集,防止二次污染环境,收集后应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非垃圾压缩车直接收集的方式,应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内置垃圾袋,通过保洁员密闭收集。
6、垃圾处理:厨余垃圾:采取就地处理或集中堆肥。其它垃圾:卫生填埋处理。
范文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3.3
3.4.1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环境现象的数量特征是多方面的,各类环境现象之间的联系也是多方面的。此外,一个地区的环境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整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城市建设、卫生等各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这一现象往往是另一现象的结果,而另一现象往往又是这一现象的原因。例如,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工业发展则是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的原因。一个环境统计指标只能从某一方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某个特征,要全面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就必须把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境统计指标结合使用。这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就构成统计指标体系。因此,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就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境统计指标所构成的整体。
前面所述各项环境统计指标,除单项指标外,都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起作用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实际上是环境统计指标之间存在的一种联系,它的形成和具体内容是由客观环境现象所决定的。环境统计正是运用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来研究和反映环境现象的整体特征,从而揭示环境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发挥它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不仅涉及到各行各业,而且涉及到许多科学,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确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和各项指标,是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相关注、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出发,经过多次的调整和修改而确定的。随着环境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需要对环境统计指标体系不断地修改和完善。
3.4.2 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现行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包括工业污染与防治、生活及其它污染与防治、农业污染与防治、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及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七个方面。
3.4.2.1 工业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1) 工业污染企业基本情况指标
企业基本属性:名称、登记注册类型、行业类别、隶属关系、规模、开业
时间、排水去向、污水排放口数量等。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当年工业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用水量及能耗、主要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用量。
主要燃烧设备排放达标情况指标: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的数量及其烟尘排放达标情况。
“三废”综合利用情况指标:“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
用水情况指标:工业用水总量、其中新鲜水量、重复用水量。
燃料消耗情况指标:煤炭消耗量(其中燃料煤消费量、原料煤消费量)、燃料油消费量(其中重油消费量、柴油消费量)、其它燃料消费量,以及燃烧煤的煤质(含硫分、灰分)和燃料油的含硫分等。
(2)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指标
废水排放情况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其中直接排入水体的、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其中处理排放达标量)、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量(汞、镉、六价铬、铅、砷、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等10种污染物)。
废气排放情况:工业废气排放量(其中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气中污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烟尘、粉尘)。
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固体废物产生量(含危险废物、冶炼废物、粉煤灰、炉渣、煤矸石、尾矿、放射性废物、其他废物)、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排放量。
(3) 工业污染治理设施情况指标
包括废水治理设施、废气治理设施(含脱硫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数量、当年新增数量及处理能力、当年运行费用等指标。
废水治理设施指标:工业废水处理量(其中废水处理回收量)、处理排放量(其中排入午睡处理厂的)、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废水中污染物去除量(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氨氮等5种污染物)。
废气治理设施指标:二氧化硫去除量(含燃料燃烧过程中去除量、生产工艺过程中去除量)、烟尘去除量、粉尘去除量。
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指标:处理能力(其中焚烧处置能力、填埋处置能力)、
实际处置量(其中焚烧量、填埋量、综合利用量)、焚烧残渣流向、年运行费用。
(4) 工业企业建污染治理项目建设情况指标
污染治理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治理类型(分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其他污染和搬迁)、开工时间、建成投产时间。
污染治理项目资金情况指标:计划总投资、至本年底累计完成投资、本年完成投资额及资金来源(资金来源分国家预算内资金、环境保护补助资金、环保贷款、其他资金。其中国内贷款、利用外资)。
竣工项目情况指标:竣工项目数量、设计及新增处理能力、年内运行实际处理能力。
3.4.2.2 生活及其他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1)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指标
辖区人口数、城镇非农业人口数、生活污水排放系数、生活污水排放量、生活污水中COD产生系数、生活污水中COD产生量、生活污水中COD排放量、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系数、生活污水中氨氮产生量、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
(2) 城市污水处理情况指标
污水处理厂数、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量(其中处理生活污水量、处理工业废水量)、污水再生利用量、生活污水处理率、COD去除量(其中生活污水COD去除量、工业污水COD去除量)、氨氮去除量、总磷去除量、本年运行费用。
(3) 生活废气排放情况指标
煤炭消费总量(其中工业煤炭消费量、生活及其他煤炭消费量)、生活及其他煤炭含硫分、生活及其他煤炭灰分、生活及其他二氧化硫排放量、生活及其他烟尘排放量。
(4) 城市垃圾处理情况指标
垃圾处理厂(场)数(其中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的场数)、垃圾处理能力、垃圾处理总量(其中无害化处理量、简易处理量)、垃圾回收利用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本年运行费用。
3.4.2.3 农业污染与防治指标体系
规模化畜禽养殖厂污染排放及治理情况指标:养殖厂数量、畜禽总存栏数、生产用水总量(其中畜禽饮用水量、冲洗等用水量)、粪尿及污水产生量、粪尿及污水利用量、粪尿及污水排放量(其中排入水体量)、排入水体COD量、排入水体的氨氮量、污水处理设施数量、污水处理量、在建污水处理设施数量、实际投入资金。
3.4.2.4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指标体系
(1) 污染源治理投资指标:老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指标:分废水、废
气、固体废物、噪声、其他。新改扩建“三同时”项目环保工程
投资指标: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其他。规模化畜禽
养殖场污染治理投资。
(2)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排水、燃气、供热、绿化、环境
卫生、其他。
(3)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合计
3.4.2.5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指标体系
(1) 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指标: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级别(国家级、
省级、市级、县级)、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管理机构及管理
人员数量。
(2) 野生动植物保护情况指标:建珍惜、濒危动物人工养殖场数,建珍惜植物引种栽培场数。
(3) 生态示范区建设情况指标:生态示范区个数、级别(国家级、省级)、面积。
(4) 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情况指标:生态功能保护区个数、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面积。
(5) 农村环境污染及治理情况指标:化肥(氮肥、磷肥)使用量、化肥
使用水平、农药(其中高毒农药)使用量、农药使用水平、秸秆禁
烧区面积、禁烧区内秸秆产生量、秸秆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率。
3.4.2.6 环境管理指标体系
(1)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数量、环境行政处罚案件数、行政
复议案件数、行政诉讼案件数、环境行政赔偿案件数、颁布国家及地方环境标准数。
(2)环保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3)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执行情况。
(4)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
(5)建设投资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建设投资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率、“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建成投资项目环保工程投资。
(6)排放收费制度执行情况:交纳排污费单位数、排污费收入额、排污费使用额。
(7)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及排污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申报登记企业数、发放排污许可证数(分排水、排废气)。
(8)污染源限制治理制度执行情况: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限期治理项目投资。
(9)环境科技工作情况:科研课题数及经费数、获奖励科技成果数、技术获取与转让数、地方环境标准数。
(10)环保产业情况指标:环保产业单位数、环保产业职工人数、环保产业年产值。
(11)环保信访工作情况指标:来信数和来访人次、当年已处理数。
(12)人大政协提案情况:关于环境保护的协议、提案数量、当年已办理的议案提案数。
(13)环保档案工作情况:现存档案资料数、档案查阅使用情况、档案库房设备情况、档案工作人员情况
3.4.2.7 环保系统自身建设指标体系
(1) 机构数:分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分环保局、监测站、
科研所、监理所、其他(信息中心、宣教中心、派出机构等)。
(2) 实有人数:分人员总数、科技人员数、人员学历情况等。
范文三: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统计指标体系举例
例1
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主要是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循环发展的设计。宏观层面
综合评价。微观则是侧重对企业循环生产经营状况的描述。
(一)宏观层面的设计要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入手
一级指标: 具体指标名称
经济发展: 经济净福利指标,社会生产物耗率 社会人口发展: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
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
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资源环境情况: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
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
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
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
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
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
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
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
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
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指标为中心指标,以反映优质生产、提高效益、节约能源、防止污染等内容的资源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经济净福利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中加上环境改变人们所获得的福利,减去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减去自然资源超过正常耗减而造成的损失,再加上自我服务的价值。这个指标能综合反映经济发展与资源,自然环境及生活环境间的协调关系。另外,社会生产的物耗率应该是该体系的重点指标。因为这一指标是指国内生产总值中物质消耗所占的比重。社会生产物耗率和净产值率是互相消长的,社会生产物耗率下降,净产值比重上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社会生产物耗率上升,则净产值比重下降,国内生产总值减少。因此,节约物质消耗,降低社会生产物耗率,可以增加更多的国内生产总值。这从另一个角度能反映循环经济的内在本质。
2.从社会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经济净福利和资源供需差率为中心指标,围绕该指标分别设置反映人民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质提高、社会财富公平分配、人均资源变动指数等内容的子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非农业劳动力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城镇化率、失业率、居住质量指数、养老保险覆盖率、贫困人口比重、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等指标构成。
3.从资源环境角度考虑,应设置以环境成本效益为中心指标,围绕该指标分别设置反映环境质量、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等内容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环境投资占GDP的比重、环境治理指数、空气质量指数、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臭氧层耗竭物质消费量、温室气体排放量、木材采伐量、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受荒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原料使用密度、年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使用强度、农药使用量、化肥使用量、能源使用密度、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有害废弃物排放、放射性废物排放、废物循环和再利用、废水处理率、广播电视覆盖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指标。
资源环境指标是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有些指标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问题,比如自然资源作为资本以货币衡量是比较困难的,对于环境污染以及自然资源的损耗
与折旧在计算上都是很难的,计算结果难以做到准确。目前已经提出了一系列虚拟的计算方法,但误差的大小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相信,随着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的研究,统计界定会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更全面、科学的资源环境指标。
(二)微观层面的设计
内容不仅要包括总产值、增加值和主要产品产量在内的生产指标体系,包括销售收入和出口额在内的经营指标体系,包括利润指标、利税指标在内的效益指标体系,包括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在内的科技投入指标体系,更要把企业统计的范围拓宽到与企业生产相关的资源、环境领域,对原有的企业统计指标进行补充和延伸,建立起企业循环经济统计指标群。这一指标群要尽量体现出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进而从经济活动的源头就注意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这一减量化原则;要尽量体现出制造产品和包装容器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复使用的再使用原则;要尽量体现出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不可恢复的垃圾的再循环原则。
要在企业这一源头上体现出这种节约和循环,应该用正逆指标来表示。节约和循环的正指标也就是越多越好,是指投入同量的资源,其产出愈多愈好,其利用程度愈高愈好,
其周转时间愈短愈好,其覆盖面愈大愈好。这说明资源利用率高,等于减少了产出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了资源。这类指标主要包括节能量、企业能源利用率、余热回收利用率、废水处理率、废渣综合利用率、废气处理率、废物回收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生产能力利用系数、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成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产品合格率等。
节约和循环的逆指标也就是越少越好的指标。对人力、财物、时间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即为浪费。从这个意义上讲,尽最大可能降低消耗或成本,实际上就是节约。节约和循环的逆指标的基本含义就是指同量的产出,耗用或占用的资源越少越好,即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它主要包括废品率、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单位产品的单项能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投资回收期、未完工程资金占用率、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商品流通费用率等。
例2: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由以下七个统计指标
子体系构成。
1(供需统计指标子体系。物流供需统计指标是指从量的方面
对反映物流宏观层面和总体物流活动方面的供需状况进行统计,
主要包括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指标。这方面指标主要侧重
于物流市场规模、结构方面的统计,涵盖了运输与配送、仓储和保管、装卸、包装、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等活动环节的内容,从宏观层面对物流市场供应状况和需求状况等进行统计,以反映出物流业的总体规模、物流服务水平。
2(生产设施统计指标子体系。高度发达的物流设施是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和保证服务质量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物流生产设施统计,对于发展现代物流,改善物流状况,促进现代化大生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物流设施统计涉及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分为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来的物流生产设施统计指标群。以运输设施统计指标为群例,它分为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公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水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航空运输系统技术设施和管道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五部分。每部分下又设有若干统计指标组,如铁路运输系统技术设施主要由线路、机车车辆、信号设备和车站四部分统计指标组组成。各统计组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
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指标子体系。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物流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速度、结构和效果,为物流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是物流企业和社会认识物流、管理物流、监督物流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包括建设项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额统计、
新增生产能力统计、新增固定资产统计、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统计等统计指标群。
4(人力资源统计指标子体系。人力资源统计子体系是对物流产业从业人员基本状况的统计,包括从业人数统计、劳动时间利用情况统计、劳动生产率统计、劳动报酬和劳保福利统计、物流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统计等指标群。指标群下又包括多个指标组,以劳动生产率统计指标群为例,它包括劳动生产率、分物流活动环节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指数等一系列指标。
5(物流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成本利润统计指标子体系重点反映了物流活动的效率、效益。其中物流总成本是物流过程中的费用总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统计和通常将物流总成本分成库存费用、运输费用、物流管理费用三大类。库存费用是指保存货物的费用,除了包括仓储、残损、人力费用、保险费用及税收外,还包括库存占压资金的利息。把库存占压的资金利息计人物流成本,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费用计算的最大区别,只有这样,降低物流成本和加速资金周速度才从根本利益上统一起来。运输费用包括公路运输、其他运输方式及货主费用。公路运输包括城市内运送费用与区域间卡车运输费用。其它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费用、航空运输费用、货代费用、油气管道运输费用。货主费用包括运输部门运作及装卸费用。物流管理费用是指相关的物流行政管理费用。通常该项费用是由库存费用与运输费用总
和乘以比例系数计算而来,该系数是按照专家判断法确定的比例。公务员之家
6(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物流增加值统计指标子体系可以反映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物流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内容。物流业增加值是货物经过物流活动前后的价值之差,在扣除物流成本后就是物流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涉及到物流统计的各行业的增加值,其核算涉及到多个指标。
7(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为衡量物流活动质量和效率状况,特设立物流质量统计指标子体系。它主要包括信息、运输、配送、仓库、流通加工、包装等质量指标群。各指标群下包括具体的统计指标,如仓库质量指标组包括仓库吞吐能力实现率、商品收发正确率、商品完好率、库存商品缺损率等统计指标。
例3:县域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及指标设置。
根据现阶级我国县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原来的13类指标体系,简化为11大类组成,取消乡村基本情况,因其在乡镇卡中已经有体现;取消人口与就业,将其指标划分到人民生活与资源里;从原有的195个指标,减少成183个。
(一)综合经济指标。用于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主要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及其所属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及其中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值,非公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财政总收入及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各项税收总额及其国税收入、地税收入,非公有制企业税收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及其农林水务、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等支出,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及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估计26项指标。
(二)农业指标。用于反映农业生产情况,主要包括农作物播种面积指标,产量指标2大类,将生产条件类得5项指标删除,在产量类指标原有基础上增加花卉种植面积、鲜切花、观赏植物3项指标,共计27项。
(三)工业及建筑业指标。用于反映第二产业情况,主要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个数,总产值及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数,流动资产合计、固定资产净值,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收入、本年应交增值税、利润总额,建筑业个数、期末从业人员、总产值,共计16项。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用于反映这些行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境内公里里程,境内火车站个数,民用汽车万人拥有量、个人汽车万人拥有量,固定电话万人拥有量、移动电话万人拥有量及农村分项,邮政业务万人使用额,国际互联网万户拥有量,共计9项。
(五)贸易、外经、旅游。用于反映新兴行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总
额、出口总额、当年合同外资金额,境内外来资本实际投资额,星级饭店个数、星级饭店客房数,外来旅游人数,共计9项。
(六)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城镇新增固定资产、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及住宅,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共计6项。
(七)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主要包括普通中小学数、教师人数、学生人数、女生人数、儿童入学率、初高中升学率,全年专利申请数,体育场馆数、剧场、影剧院数,图书馆数、图书馆总藏量,医院、卫生院个数、床位数、医生护士人数,卫生防疫人员数,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产妇住院分娩比例,共计27项。
(八)就业、人民生活。用于反映人民生活和就业情况的不断改善,主要包括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及其分项、乡村从业人员数及其分项、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城镇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文化娱乐消费比重、彩电普及率、电脑普及率、农村恩格尔系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有限电视普及率、电脑普及率、城市恩格尔系数,共计21项。
(九)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福利收养单位数、床位数,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人数,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次,农村五保供养人数,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共计10项。
(十)社会治安。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件数,刑事案件立案数、犯罪人数、民事案件发案数,共计4项。
(十一)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包括年末总人口及分项、当年出生和死亡人口数、常住人口数、乡村人口数、年末总户数及分项,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及其分项,森林面积,当年造林面积及其分项,年末基本农田面积,年内土地征用面积及其分项,自然保护区个数、面积,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总额,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废水排放量达标率、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污水处理厂数,垃圾处理站数,共计28项。
范文四: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关于能源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
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大元凶。能源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数据信息,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编制能源生产和节约计划,研究能源供需状况,加强能源科学管理,进行能源需求预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tk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3)02-0-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多,必然引起能源消耗的过量使用,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最大元凶,所以,必须通过严密科学的能源统计工作,做好这一基础信息的记录、整理、编制、使用,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规划做为指导和依据数据。
能源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全面、系统的能源统计数据信息,对于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编制能源生产和节约计划,研究能源供需状况,加强能源科学管理,进行能源需求预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关于能源统计指标体系
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说明总体数量特
范文五: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涉及到工矿企业(包括商贸流通企业)、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交通、民航飞行、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针对本行业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各自的事故统计报表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来反映本行业的事故情况。指标通常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绝对指标是指反映伤亡事故全面情况的绝对数值,如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等。相对指标是伤亡事故的两个相联系的绝对指标之比,表示事故的比例关系,如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吨死亡率等。生产安全事故死亡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已成为每年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重要统计指标之一。如图8—1所示。
图8—1 事故统计指标
为了综合反映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情况,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成立后,围绕国家局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部署,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安全事故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对统计指标体系进行了改革,提出了适应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我国的生产安全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四大类。
(一)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综合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二)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
工矿企业类伤亡事故统计指标体系包括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金属和非金属矿企业(原非煤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工商企业(原非矿山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建筑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危险化学品伤亡事故统计指标、烟花爆竹伤亡事故统计指标。
这6类统计指标均包含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损失工作日、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
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千人死亡率、千人重伤率、百万工时死亡率、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另外,煤矿企业伤亡事故统计指标还包含百万吨死亡率。
(三)行业类统计指标体系
1.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生产性事故起数、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2.火灾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百万人火灾发生率、百万人火灾死亡率、生产性事故起数、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3.水上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和失踪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沉船艘数、千艘船事故率、亿客公里死亡率、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4.铁路交通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死亡率、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5.民航飞行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飞行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重大事故万时率、亿客公里死亡率。
6.农机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伤亡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7.渔业船舶事故统计指标
包括事故起数、死亡事故起数、死亡和失踪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千艘船事故率、重大事故率、特大事故率。
(四)地区安全评价类统计指标体系
包括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重大事故起数、重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大事故起数、特大事故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十万人死亡率。
部分事故统计指标的意义与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