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初一上册历史小论文
初一上册历史小论文
《评秦始皇功过》
在中国漫漫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有的已在地下长眠,可是他们的英雄事迹却永记在人们的心中。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呢?近百年来,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每个人都持着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秦始皇的功大于过,虽然秦始皇是皇帝,可是皇帝也是人,不是神,是人都会犯错误,都是有缺点的。就算是神,想必也不一定不会犯错。就像近代革命领导人**,**晚年时,他也做过错事,可是人们还是照常的爱戴他,尊敬他,并没有因为他的错误而改变对他的看法。
秦国统一六国期间,秦军经常被六国联军打败,无法东进。可是秦始皇并没有慌了阵脚,他对症下药,广泛招纳人才。在战争纷乱的年代,要取得胜利,人才是十分重要。秦始皇废除“逐客令”,重用了人才。诸候各国的一些谋士和人才,也都纷纷投奔秦国,从而壮大了秦国的力量。后来秦始皇又用了一些办法,最终秦便一步步的灭了六国,完成统一六国的心愿。在此之后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货币。不得不说他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结束了多年来七国你争我夺的局面,使广大黎民百姓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诚然,秦始皇也做过错事,他统一六国后,为政残暴,大兴土木,践踏民力,为自己修建了豪华的阿房宫和巨大的骊山陵墓,为了修建它们,秦朝每年役使七十多犯人和奴隶,再加上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这些错误都是不可掩盖的。但,难道因为这些就能否定秦始皇统一六国,给人们带来的贡献吗? 所以我认为秦始皇虽然有过,可是他的功大于过。
范文二: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
精品文档
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
历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一直都处在被冷落的状态,得不到学生与家长重视,被列为副科。对此,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等方面着手,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小编整理了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欢迎阅读!
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一 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习历史知识
摘要: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教学只有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 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维 发展,是由相对低级的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和辨证思维。小学时学生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而到了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七年级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 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 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要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
1 / 11
精品文档
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 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七年级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 七年级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
2 / 11
精品文档
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七年级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疑。“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
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 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3 / 11
精品文档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有所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问题。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列大事年表。
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 历史线索。
.设计表格。
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编写课文提纲。
4 / 11
精品文档
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
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篇二 对初一历史学法指导的探索
【摘 要】大部分初一学生对历史课都没有准备,不会太在意,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所以很难达到分析知识的要求。本文结合初一历史,对初一历史教学指导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关键字】初一历史;教学;指导
历史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一直都处在被冷落的状态,得不到学生与家长重视,被列为副科。外加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主的讲授过程,布置的很多题目都很枯燥,让学生背诵、回答与思考。在这期间,学生只得被动接受,用旁观的形态学习历史,而不是身临其境接近历史。这种学
5 / 11
精品文档
习不仅很难提高学习兴趣,对历史课堂的鲜活性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对此,在初一历史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等方面着手,让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做好学法指导,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作为快速发展的社会,伴随着知识更新,人类对知识有了更多的需求,知识老化速度加快,上学所得的知识很难达到终身受用的目的。对此,学生必须掌握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方法。中学生作为中学历史教学对象,大部分学生将来从事的事业不是历史研究与教学,所以很多学生认为将大量时间花在历史学习上是浪费。因此,在现代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掌握史实。
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位初中生都必须面对的事情,而初一作为整个中学历史学习的关键,影响着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成果。与小学相比,初中科目增多,从历史学习来看:怎样才能掌握复杂的地点、事件、人物与时间,挖掘历史演变经验,及时总结教训,指导学习与日后工作,是师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尽量为学生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从而树立起全面终身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初一学生对历史知识陌生的特征,树立教育目标,
6 / 11
精品文档
做好学习指导,从怎样参与课堂教学、怎样高效的完成作业、规范行为等方面帮助学生打下基础。综上,在初一历史教学中,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学法指导,将学会变成会学。
二、做好初一学法指导的途径与方法
(一)开设学习方法指导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所以老师要从课堂、课前学习与社会实践、作业处理等方面做好专题讲述,这些方法是通用的学习方式,需要专业的学习方法,利用学法指导,让学生对学习方法、目的有深入的掌握与理解。在操作中,学法指导无需太多课时,一两节课足矣,主要看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摸索,通过积累,促使学生养成好习惯。
(二)为学生创设条件,做好预习
启发,即对教学重点、目的、难点有明确的要求,通过将科学的思路给予学生,让预习方向更清晰。课前预习事实上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为了达到预习目的,在学习中应该要求学生在书本上做好批注,同时结合问题序号,梳理知识,让学生对老师讲到的内容有良好的认知,从而避免课堂上一片空白。通过翻阅字典,解决课本中的生词,掌握教材提到的事件、人物,然后才能对问题有较好的解答。通过归纳不理解的事件、不确定或者难以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预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结合学生不甘落后、争强好胜等特
7 / 11
精品文档
征,对预习进行记录。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
要真正掌握学习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课堂教学作为核心环节,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必须从教学策略着手,让学生自觉行动。为了解决知识重难点,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各种直观教具与多媒体,突破时间局限,进入自然的思维状态。为了打开思维,充分利用类比、对比、比较等教学方法,让已有的知识与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然后再激发思考。在此期间,老师不能急于将答案告诉给学生,而是留有一定的空白,让学生思索。
三、增强初一历史学法指导的途径
(一)讲述过程通俗化、具体化
具体作为学生形成知识框架的条件,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为了让初一历史教学具象化,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片、讲故事等方式,让教材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达到传递知识,生成概念的目标。如:讲到《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如果仅仅凭借文字很难达到理解,对此可以利用光盘播放的方式完成。从光盘中为学生讲述十万多年前,北京周口店与周边地区的人文景观与地理环境。
形象化则是对知识进行形象的阐述,它是增强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在讲整合下西洋这件历史壮
8 / 11
精品文档
举时,为了让这句空洞的话更加形象具体,可以利用《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从数据中讲述整个事件,表中列出了出海时间与所作的事情。从这些数据中,学生就能明白为何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的壮举,和欧洲相比,要早50多年。
通俗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教材中难懂的专业术语与深奥的地方通俗的解释给学生,让其真正领会教材内容编排。
(二)活用启发式教学
因为初一学生基础不多,仅限于小学六年学到的知识,和高年级学生相比,初一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都较差,为了提高与培养注意力,就必须活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其主动开动思维。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启发不是满堂启发,必须放在恰当的环节。启发题目要难易恰当,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难。如:在讲到《秦帝国的兴亡》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两课中,可以借助最近火热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芈月传》向学生提问:你认为秦始皇是个怎样的人?有的学生会说秦始皇是个伟人,也是个好人,有的学生则说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郡县制与货币。通过启发式教学,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历史人物,同时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从多项实践结果来看:启发式教学对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创新与
9 / 11
精品文档
发散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启发得当,对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具有重要作用。
(三)化整为零
化整为零,即将教材谈到的内容细分成很多具体的问题,结合学生的记忆、分析能力,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写到黑板上,然后再帮助学生找准知识点。如:《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可以从(1)我国最早的人类叫什么?(2)北京人距今约多少年?(3)北京人有那些特征?(4)北京人使用什么工具?(5)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样的火?(6)人类最初的社会组织形式是?通过这些题目既阐述了整堂课内容,同时也突出了重难点,明确了具体内容,如果学生能回答这些问题,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这样既能便于学生听懂,同时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从教育分析来看:初一学生的思维还处在事物表层,更喜欢听故事。从学生的思维与心理状态来看:老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从怎样提高学习兴趣与效率出发,教会学生分析、思考、处理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聪明。
参考文献:
[1]何雪静.上海市东升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政地学科整合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2]周雷.浅谈初一历史教学方法[J].教育艺术,2016,
10 / 11
精品文档
04:28-29.
[3]宋立荣.初一历史课本素材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地理教学,2016,19:39-41.
[4]姜艳菊.初一历史教学与复习中的有关问题探析[J].考试周刊,2016,19:167-168.
看了“初一历史小论文格式范文”的人还看:
11 / 11
范文三: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初一历史小论文范文
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课堂快乐起来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众多教师不懈追求、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新编初中历史第一册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体会。
一、讲究开头,激发兴趣
1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我在认真分析教材第1课《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通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的特点后认为:这一课首先要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我这样开头: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七嘴八舌在议论。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来回答,但他们的答案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指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时,我板书第1课课题《历史告诉我们什么》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英雄刘胡兰,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这时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
2
人。我们应当做象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作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讲好插图,引发兴趣
新编历史教科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插图多,直观性强,形象生动。讲好课文中的有关插图,对引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记忆,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学中,由于插图很多,限于课时,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教材要求和讲课需要选择讲解。有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如果没有向学生讲解,就会使学生似懂非懂或一知半解。经过教师讲解,既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知识。如第8课《战国七雄》中的《商鞅舌战图》。因为商鞅变法是这一课的重点。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是通过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的变法或改革来实现的。讲好《商鞅舌战图》,既可以使学生了解商鞅作为改革家的气魄和才华,又可让学生懂得改革的不易和改革又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提高学生对商鞅变法带来的历史作用,即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的认识,也为以后理解秦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3
家打下基础。为起到这个作用,我在讲课时,让学生看《商鞅舌战图》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图中就是当时商鞅舌战大臣的情景。中间席地而坐的是秦孝公。商鞅,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正在跟反变法的大臣辨论。你看他手拿竹简,引经据典,振振有词。他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对百姓方便,就不必效法古代。他响亮地喊出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口号。坐在他对面的是两个保守派大臣甘龙和杜贽,被商鞅驳得张口结舌,坐不安席。这
一场历史性大辩论,最后由秦孝公作决定:他说:商鞅说得对,就按商鞅说的去办。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全被吸引往了,达到了引发学生兴趣的效果。
三、巧设疑问,以疑激趣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我在讲授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
4
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时,我作了这样的设计,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
5
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创设情境,以情求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第18课《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一课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在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悔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
6
忧;当知道张骞好不容易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终于和另一个人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个故事具体情节的生动描述,不但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趣,尤如身临其境,为张骞的命运时忧时喜,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张骞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强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使学生对张骞在历史上做出的重大贡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就能更好地回答课文中提出的张骞对我国历史上做出了什么贡献的思考题。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很多,如巧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设置图表,以图增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7
「标签:
小论文范文」
本文链接:http://www.daxues.cn/fanwen/qita/10714.html
本站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投稿~如侵犯
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
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bdMini”:”2”,”bdMiniList”:[“mshare”,”tieba”,”douban”,”tqf”,”kaixin001”,”thx”,”ty”,”isohu”,”people”,”xinhua”,”mail”,”copy”],”bdPic”:”“,”bdStyle”:”0”,”bdSize”:”24”},”share”:{}};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89860593.js?cdnversion=?+~(-new Date()/36e5)];
8
9
范文四:秦利清历史小论文——背道而驰谈改革
“背道而驰”谈改革
安阳市十一中
一般来说,一般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只能达到一般的效果。只有“背道而驰”才能创造出伟大的业绩。同样一个国家偌长时间采取一种固定的治国的方法,一种过时的手段其结果只能自取灭亡。历史的长河多如繁星的事例告诉我们只有“背道而驰”、改革创新才会进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曾说过:“不断改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变得僵化。”商鞅变法就是个例子。
秦国在战国初期,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上,还是文化生活方面,都比战国七雄的其他六国要落后。就在公元前316年,一个叫公孙鞅的人冒着极大的风险来为秦孝公解说,最终让秦孝公决定变法,就在这时,变法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大臣们的坚决反对。公孙鞅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意见,博采众长的商鞅,用他机智善辩的口才,反驳了所有墨守陈规的旧贵族势力,同时也说服了秦孝公。新法实施不久,秦国生产发展,国力强盛,军事力量也随着强大起来,各项生产数值突飞猛进,使秦国一跃成为强国。为日后秦国统一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背道而驰”、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危在旦夕。于是在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进行了变法革新,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变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它使日本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结束后,国家处于十字路口,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命运又会怎样,在这一重要关头,**果断的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随后改革在全国展开,1992年,党的十四大又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我国社会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香港、澳门成功回归。
如果对国情没有正确的认识,改革不从实际出发,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就是证明。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由于他急于求成,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没有完全冲破斯大林模式,直接导致苏联经济发展速度倒退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苏联解体。
看来只有从实际出发的改革创新才不会昙花一现,才会不断进步,这需要我们“背道而驰”。但“背”不意味着偏离轨道,要在基础的关键上把握好“度”,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紧跟历史的潮流,社会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一次小小的改革,能让所有的渣滓慢慢沉淀,如果我们在心中培植一种创新的思想,“背道而驰”的意识,那些浮躁不安的思绪也一定会慢慢消失,社会发展将充满活力。
教师点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是要有改革的意识和思想,当下的中国就正在进行一场改革。改革古今中外,伴随发展都有之,有成功也有失败本文结合历史的几次重要改革入手谈出了“不断改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变得僵化。”的观点。一个热爱历史又善于思考的初二学生,能够大胆地对历史教材中出现的几次重要改革进行整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质疑,充分体现了小作者有鲜明的批判思想,文章虽然短小,稍显简略,没有高深的见解,新奇的论点,但观点鲜明,史料扎实,写出了小作者对几次历史改革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
范文五:改革开放历史小论文
老爸生命中的改革开放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2班钟进韵
作为一名来自偏僻的粤西地区的孩子,说起改革开放,最初的理解大都来自那首响彻大江南北的《春天的故事》和课本上的相关讲述。小时候,经济特区的高楼耸立,灯红酒绿对于我们太遥远,似乎改革开放离我们也是如此遥远??但事实并非如此,改革开放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我对此的感受并没有我爸的感受那么深切??每每在教育我们这些孩子的时候,老爸都会不经意地提及自己过去艰辛的人生奋斗历程??他们小时候别说吃饭,就是能喝上一碗稀粥就是什么开心的事情了!哪像你们现在那么的幸福,有鱼有肉还嫌弃不好吃??老爸的人生奋斗史就像放映电影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70后的他们完完整整地经历着改革开放。
老爸的孩童时期
满眼青瓦泥砖、羊肠小道、农田稻谷??从生产队到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家里能吃上米饭的次数在慢慢增长。清晨5点多,太阳破晓而出,鸡鸣与蛙叫互相纠缠在一起。老爸和其他孩子一样早早起床,或从河边挑水回来装满大大的水缸,或在简陋的灶台前不断地给锅中稀粥添火,或是在门前小小院子里除草??当上学的时间快到时,他们总能将手中的活干完,至于能不能喝上一口热粥就难说了,毕竟太烫了!如果幸运,他们能够拿着那隔夜的米饭块,小脚踏在狭窄的田埂,边走边填饱肚子。从那时起,老爸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长大之后治病救人。
放学回来,他们就得立马投入农活之中??把家里的牛从牛棚中牵到河边或山中有草的地方,将剩米剩饭混合着米糠和水放到鸡舍之中,给菜园除草、松土、施肥,洗菜、做饭??很好奇为什么老爸不用写作业?询问之后才发现,那个时候老师留作业都是手写在黑板上,而他们就可以边抄题目边做题目。而且作业也比较少,因为老师也需要时间回家干活。(原来,改革开放带来的科技进步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也不断地增加了我们的学习负担。)
老爸的逐梦之旅
本想着高考能够考上好大学,老爸高考五百多分,却不想因为仅仅体育考试差几分而失败了。奈何那时能上大学的人非常少,一个市也就只有几个人。那为什么不复读呢?我疑惑地问道。由于复读的费用高昂,家庭经济负担重,老爸就只能选择出外谋生。
由于我的爷爷奶奶没有经历过城市生活,不了解城市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根本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孩子一些相关的教育。老爸曾经说过,一次他在外坐长途汽车。中途大家下车到服务站休息时,他根本没有要随身携带贵重物品和记住车牌的意识,结果车走了,行李和钱都没了。(当然,现在发生这种事还是非常稀少的。)还好老爸记得某位亲戚的住址,坐的士到达目的地后亲戚再付费。
在外流浪的时光大都是孤独和无助的,这让我想起小时候那首粤语版的《打工仔》,再多的辛酸也只能自己无声咽下??睡公园、打地铺、遭人冷眼??闯荡四年后,国家推出自学考试的政策,老爸捉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终于在99年拿到医学大专学历凭证,实现了做医生的梦想。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那个时候的我已经出生,能在如此大的家庭压力下得到突破,着实不易。
后来老爸和姑姑合伙在一个小城市开了一个小药店,辛苦经营之下,终于在农村老家盖了一栋楼房。那时,老家的瓦房逐渐被坚固的楼房替代,到如今,老
家入眼的都是钢筋水泥。仅剩的几间瓦房大都没有人住着。不得不说,改革开放让农村的住大大改善,不再怕“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见识到城市生活的美好,老爸产生了人生第二个目标,什么时候在城市万般高楼大厦中才有一盏明灯为自己点亮?老天总会眷顾那些勤劳的人,但在这之前更多的会是考验。虽不至于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但真真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老爸曾在01和08年经历与病魔的较量,还好老爸胜利了!后来,在家人的支持下,第二个目标终于如愿以偿!
一生的遗憾与未来的愿望
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老爸的人生更加了解。虽然老爸重未说过,但我知道老爸一生的遗憾无疑是奶奶的离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最艰苦的岁月,奶奶用勤劳与任劳任怨为家人构建避风港;在本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离我们而去。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越来越好的生活,还没来得及??发展迅速的医疗机制,只留住奶奶几年。
人生无数顺景逆境之后??如今,老爸的第三个愿望是儿女成才,老人健康长寿。正如每一位父母所愿!
人的生命历程就是那么奇妙,不论什么时候,什么时代都是风雨兼程,祸福相关;而人的生命历程又都相同地彰显着时代的特征??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衣食住行质量无疑得到大大地改善!款式相近的衣服变得样式百出,曾经梦寐以求的肥猪肉欢迎指数大大降低,人们的屋子朝着智能安全进发,出外旅游不再是无法触及的东西??书桌上昏暗的油灯变为光亮的灯管,教室的黑板大都被投影仪替代,手机、电脑更迭周期不断缩短??
无数的改变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个正确的决策,也得益于无数像老爸一样为梦想而努力奋斗的中国人民。无论成就大与小,他们都曾为之努力过,奋斗过,至少他们不后悔!
时代在进步,一代人卸去责任,新的一代人挑起责任。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接受着各种各样的挑战,该是我们这代人站起来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