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测量测回
水平角测量和竖直角测量
1、水平角测量原理
安置经纬仪于地面O点,转动望远镜分别照准不同的目标(例如A、B二点),就可以在水平度盘上得到方向线OA、OB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读数a、b,由此即得OA、OB之间的水平角β为
β=b-a
2、竖直角测量的原理
竖直角是同一竖直面内水平方向转向目标方向的夹角。目标方向高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仰角,a为正值,取值范围为0o~+90o;目标方向低于水平方向的竖直角称为俯角,a为负值,取值范围为0o~-90o。经纬仪在测量竖直角时,只要照准目标,读取竖盘读数,就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目标的竖直角。
3、水平角测量(测回法)
设在O点安置经纬仪,采用测回法测定OA、OB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角β。
(1)上半测回(盘左)
先瞄准左目标A,得水平度盘读数a1,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
标B,得水平度盘读数b1,并算得盘左角值:β左=b1-a1,接着倒转望
远镜,由盘左变为盘右。
(2)下半测回(盘右)
先瞄准右目标B,得水平度盘读数b2,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
标A,得水平度盘读数a2,并算得盘右角值:β右=b2-a2,计算角值时,
总是右目标读数 b减去左目标读数a,若b
(3)计算测回角值β:β=(β左+β右)/2
(4)如果还需测第二个测回,则观测顺序同上。
4、竖直角观测
竖直角的观测 设A点安置经纬仪,测定B目标的竖角,其步骤如下。
盘左瞄准目标B,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盘左的竖盘读数L,按αL=90o-L算得αL;倒转望远镜,以盘右再次瞄准目标B,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盘右的竖盘读数R,按αR=R-270O 式算得αR;按αa=(αL+αR)/2 式盘左、盘右取平均,得B目标一测回的竖角
范文二:测距高程导线测量的几个问题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 测量仪器 越 来 越 先 进 , 光中间站点法的高差计算公式为 : 测距仪和全站仪在测量工程中运用非常普及 ,使测 1 - K + h = s ×si na - s ×si n a ij i i j j 2 R 高程导线成为常用的灵活的控制测量方法 ,广泛应 2 2 ( ) ( )×cosa? s-×?S ×cosa j j i i 于城市测量 、工程测量等项目中 , 特 别 是 在 地 形 有
+ V - V ? j i 定起伏的丘陵地区 ,其经济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但
式中 i , j 分别为两站标点 , 其余同公式 ?、?。 ,本人在与同行交往中发现 ,许多单位实际作业时 ,
A 、由于测站点位于两端点的中间 , 气温 、气压等 电测距高程导线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
气象因素约为两端点的平均数值 , 可较准确地测定 。 ?采用对向观测垂直角求得两点间的高差 ;2 ( ) ( B 、从公 式 ?中 可 以 看 出 , s×cosa- s×i i j ?计算时大气折光系数 K 值绝大部分采用经验 1 - K 2 2 2 ; ) ( ) ( ) cosa的值一般较小 ,?scosa- scosa?× j ii j j 2 R ?采用全站仪直读高差代替测定垂直角 。 的值更小 , K 值对高差计算值的影响很小 。 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C 、不需要丈量仪器高 , 除去了量取仪器高的误差 一 、对向观测垂直角的方法 对高差精度的影响 。 垂直角对向观测的高差公式为 : 二 、大气折光系数 K 的确定 :1 - K h= S ×si na+ij ij ij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计算 时 通 常 采 用 的 大 气 折 光 2 R 2 系数 K 为 经验值 。山区 、丘陵地区采用 0111 , 水网及 ( ) ?×S ×cosa+ I- V ij ij i j多雨山区采用 0115 , 平原 、干旱地区采用 0108 。这些 1 - K = S ×si na+h ji ji ji 常用数值是经多次三角测量试验得到的经验值 , 而大 2 R
部分的三角测量是在钢标或高楼等高层建筑物上 , 绝 ( )?+ I- V ×S ×cosa j iji ji
大部分测站离地面十几米甚至几十米 , 但光电测距高 h+ hij ji h = ? = h- hij ji 2 程导线测站大部分在地面上 , 许多实验研究得到的结中 i ,j 表示一条边的两个点 ,s 为斜距 ,a 为垂直角 , K果是近地面大气折光系数在 + 210, - 310 之间变化 ,
大气折光系数 , R 为测区平均地球曲率半径 ,i 为仪 与经验值相差甚远 。采用经验值必 然 使 大 气 折 光 差 高 ,v 为站标高 , h 为该条边 的 高 差 , ?为 往 返 测 高 改正数不正确 , 进而 影 响 高 差 值 的 精 度 。因 此 , 实 际 之差 。 作业时 , 一个测区应实测一个平均 大 气 折 光 系 数 , 作 许多研究资料都明确指出 ,离地面 2 米以内的大 为该测区计算高差的依据 。
折光系数在日出后至日落前的时间里 ,随时间变化 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K 值的确定方法很多 , 本文提呈一盆形曲线变化 , 并 随 季 节 、视 线 高 度 、云 量 、风 K 值的计算方法 。公式如下 :供一种
h= S ×si na+ i- V 因素改变 , 其数值发生变化 , 一天中 折 光 系 数 离 散 ij ij ij i j 很大 ,往往要大于折光系数的平均 值 , 虽 然 采 用 对 = S ×si na+ i- V hji ij j iji
观测 ,但两站间的气象 、地形条件等几乎完全不同 , h+ hij ji k = 1 + × R? 2 线折射最显著的区域是接近地面的部分 ,即测站附 S ij
,因此对向观测不是最佳方案 。 最佳方案是中间站 1 - K o( ? = h+ h+ ×s ij ji ij2 R 点法 ,即采用两端点的中间选 2) ?×cosa 一点设站 , 分别对两端观测 , 虽不能 保 持 同 步 但 相ij
化 , 而微波在透入组织作用时 , 使炎症 组 织 内 的 水 分, 而冷冻就达不到 , 尤 其 在 颈 管 口可保证没有遗留处 9 子随着微 波 场 的 极 性 快 速 运 动 , 速 度 为 2 . 45 ×10/ 周围效果就更差 。从本资料看出一次 性 治 疗 效 果 显 秒 , 由于高速的摩擦碰撞间发生高温使炎症组织迅速 著 。本院共观察 108 例 , 治疗时间短 、疗效高 , 止血效 凝固止血 , 通过坏死 、脱落等反应促进 新 生 鳞 状 上 皮 果好 。使用方 便 、操 作 简 单 、安 全 可 靠 、经 济 , 患 者 容
细胞恢复创面 , 对正常组织无副作用 , 并 能 促 进 血 液易接受 , 无副作用 , 无烟 雾 无 臭 味 , 深 受 患 者 欢 迎 , 值
( ) 得推广应用 。循环 , 增加免疫机能 。其最大的优点是 1由 于 微 波
参考文献是使组织自身发生变化 , 使一切炎症 细 胞 发 生 变 化 ,
( ) 荆建红 、郭艺红等〃奥平治疗宫颈糜烂 148 例分析达到良好的消炎杀菌的效果 。2由于微波具有瞬间
快速加热的特点 , 所以不需太高的能 量 , 就 能 在 短 时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9 , 15 :4
( )上接第 47 页
2( ) s ×cosa 2 2ρ ) ( + s ×cosa/ × m + ? ? a 22 × R K = ?p × K?/?p?pi = 1/ s ij 2 2 2 × m + m + m } k i V K为经验值 , ?为往返测高差之差 , p为 K的式中 o i i 可以看出 ,垂直角观测精度对高差 精 度 的 影 响 , 与 边 权 , 其余同公式 ?、?。当 ?> 规范的很差值时 , 该条 长成正比 , 边长越长 , 影响 越 大 。GB50026 —93《工 程 边的往返测观测数据不参加 K 值的计算 。一个测区 测量规范》中对垂直角测量提出了具体的规 定 , 以 保
一般应取 30 条以上边的对向观测数据来计算大气折证测角精度能满足要求 。但是 ,由于全站仪在测量工
光系数 K 值 。 GB 50026 —93《工程测量规范》中的表程中的普及 ,全站仪可以用测出的两点间距离和垂直
角直接计算高差并显示 ,作业时许多单位用全站仪显 31313 规定 , 四等对向观测高差较差为 40 D m m , 五
示的高差代替测定垂直角 ,这样无法保证高差的测量 等为 60 D m m , D 为测边长度 , 单位为 Km 。 精度 ,所以作业时应该尽量不使用 。 本人 利 用 T r ue B asic 语 言 编 写 了 一 个 可 以 在 站标高丈 量 大 部 分 使 用 小 钢 尺 , 由 于 一 人 操 作 ,DOS 、W i n dow s 操作系统 下 运 行 的 可 执 行 文 件 , 计 算 小钢尺不能垂直地量取标石中心至站标中心的 高 度大气折光系数 K 值 。文件运行时调入观测值的数据
文件 , 结果以数据文件输出 。观测值的数据文件包括 , 站 标 高 丈 量 精 度 很 难 保以及读数 误 差 的 双 重 影 响 ( ) ( ) 观测边的斜距 可选择单 、双向测距、垂直角 双向、 证 ,对高差测定的精度影响较大 。作业中应认真量取 ( 用来计算地 球 平 仪器高 、站标高及测区的平均纬度 站标高 ,宜采用量测杆量取标高 。均曲率半径 , 测区的平均纬度可以从 1?5 万或 1?10 万 四 、结束语 :) 地形图上量取。输出数据文件有往返测高差之差及 1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 ,应推广中间站点法 。该方 限值 , 如公式 ?中的 ?超限 , 则打出“超限”并自动剔法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弱大气折光等因素对高差 测 定 除该条边 , 该条边不参加 K 值的计算 , 最后计算出该 的影响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的精度可进一步提高 。测区的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K 值 。 2 、一个测区应测定一个平均大气折光系数 。 三 、采用全站仪直读高差代替测定垂直角 : 3 、在测距高程导线测 量 中 尽 量 不 用 全 站 仪 直 读 由公式 ?得 , 对 向 观 测 高 差 中 误 差 的 计 算 公 式
范文三:导线测量
4.GPS 测量法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的监测技术也不断引入到工程变形监测中,新技术的应用必然带来监测技术、数据处理等一系列的技术问题。GPS 作为现代测量技术的代表,是一种全新的现代空间定位技术,己逐渐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了常规光学和电子测量仪器。它使建立三维网的监测变得简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静态扩展到动态。数据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以GPS 为代表的空间定位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使得GPS 由原来的周期性观测逐渐走向高精度、实时、连续、自动监测。水电工程中,滑坡、高边坡、堤坝的变形监测越来越需要这种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的技术。但由于GPS 有别于常规的监测技术,它本身的数据以及变形监测数据都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满足变形监测的需要。GPS 定位系统的出现是对测量的一次革命,它将观测从地对地变成了地对空,测站间只要对天通视即可,不需要测站间的通视,观测不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白天和夜晚均可观测,甚至在夜晚观测因大气稳定而更有利。
GPS 的实时导航、静态和动态定位、授时等功能使其在空间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球物理、地震、航空、航海、铁路和道路交通、林业、农业、气象、空间物理、环保等许多领域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GPS 应用于变形监测可以直接确定监测点的三维位置或相对基准点的三维坐标差,具有常规监测方法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导线测量布设灵活,推进迅速,受地形限制小,边长精度分布均匀。如在平坦隐蔽、交通不便、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布设大地控制网是有利的。但导线测量控制面积小、检核条件少,方位传算误差大。 导线测量
按国家大地网的精度要求实施的导线测量,称为精密导线测量,其导线应闭合成环或布设在高级控制点之间以增加检核条件。导线上每隔一定距离测定天文经纬度和方位角,以控制方位误差。
电磁波测距仪出现后,导线测量受到重视。电磁波测距仪测定距离,作业迅速,精度随仪器的改进而越来越高,电磁波导线测量得到广泛应用。 闭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出发,最后仍回到这个高等控制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
附合导线:从高等控制点开始测到另一个高等控制点。
范文四: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一、导线测量概述
导线——测区内相邻控制点连成直线而构成的连续折线(导线边)。
导线测量——在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选定一系列的点依相邻次序连成折线,并测量各线段的边长和转折角,
再根据起始数据确定各点平面位置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带状地区、隐蔽地区、城建区、 地下工程、公路、铁路等控制点的测量。 导线的布设形式:
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导线网。
附合导线网
钢尺量距各级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自由导线网
注:表中n为测站数,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表 6J-1 图根电磁波测距附合导线的技术要求
二、 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2.导线边长测量
光电测距(测距仪、全站仪)、钢尺量距
当导线跨越河流或其它障碍时, 可采用作辅助点间接求距离法。
(α+β+γ)-180o
改正内角,再计算FG边的边长:FG=bsinα/sinγ 3.导线转折角测量
一般采用 经纬仪、全站仪用测回法测量,两个以上方向组成的角也可用方向法。 导线转折角有左角和右角之分。当与高级控制点连测时,需进行连接测量。
三、 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思路:
①由水平角观测值β,计算方位角α;
②由方位角α及边长D, 计算坐标增量ΔX 、 ΔY; ③由坐标增量ΔX 、 ΔY,计算X、Y。
(计算前认真检查外业记录,满足规范限差要求后,才能进行内业计算) 坐标正算(由α、D,求 X、Y)
已知A(xA,yA),DAB,αAB,求B点坐标 xB,yB。 坐标增量:
待求点的坐标:
(一) 闭合导线计算
图6-10是实测图根闭合导线示意图,图中各项数据是从外业观测手簿中获得的。 已知数据:
12边的坐标方位角: 12 =125°30′00″;1点的坐标:x1=500.00, y1=500.00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准备工作: 填表,如表6-5 中填入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1、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例: fβ=Σβ测 -(n-2)×180o=359o59'10" -360o= -50"; 闭 合 导 线 坐 标 计 算 表 (6-5)
(2)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公式可查规范)
≤ f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 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 2)对角度进行重测
本例: fβ= -50″根据表6-5可知,量符合要求
3) 角度闭合差 fβ的调整:假定调整前提是:假定所有角的观测误差是相等的,
=±120″则 fβ<>
( 图根导线)若: f测
角度改正数: (n—测角个数)
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余数分给短边构成的角。
检核:
改正后的角度值:检核:
2、推算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推算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公式:根据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和改正后的角值推算,
式中,α前、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β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β右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据此,由第一式求得:
填入表 6-5中相应的列中。
3、计算导线各边的坐标增量ΔX、ΔY: ΔXi=Dicosαi ΔYi==Disinαi
如图: ΔX12=D12cosα12 ΔY12==D12sinα12 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
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见表6-5根据闭合导线本身的特点:
理论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
实际上:
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
5、导线边长精度的评定(见表6-5)
由于fx fy 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产生了导线全长闭合差11' ,即fD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限差:用 K容 表示,当 K≤K容时,导线边长丈量符合要求 。K容 的大小见表6-2 表6J-1 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 见表6-5
调整: 将坐标增量闭合差反号按边长成正比例进行调整。
坐标增量改正数:【例】
1-2边增量改正数
检核条件:
填入表
6-5中相应的位置。
7、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见表6-5
检核条件:
8、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见表6-5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点1的坐标,应
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二)、附合导线的计算
附合导线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步骤与闭合导线计算基本相同,只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
如图A.B.C.D是已知点,起始边的方位角 αAB(α始)和终止边的方位角 αAB(α终) 为已知。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
(1)计算角度闭合差:fβ=α'终 - α终 其中: α'终为终边用观测的水平角推算的方位角;α终为终边已知的方位角
终边α推算的一般公式:
如图:为以右转折角为例
用观测的水平角推算的终边方位角。 (2)测角精度的评定: 即:规范)
(3)闭合差分配(计算角度改正数) :
检核:
(各级导线的限差见
式中:n —包括连接角在内的导线转折角数
(4)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其中:如图始点是B点; 终点是C点.
由于fx,f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和CD连接,存在导线全长闭合差fD: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5
)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的检核条件:
检核条件:
(6)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值: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点C的坐标,应和C点已知坐标相同。
如图,A、B、C、D是已知点,外业观测资料为导线边距离和各转折角见图中标注。
(2) 坐标反算(由X、Y,求α、D, )
已知A(xA,yA)、B(xB,yB)求DAB,αAB。
注:计算出的 αAB ,应根据ΔX 、 ΔY的正负,判断其所在的象限。
计算器的使用
a.角度加减计算
例: 求26°45'36"+125°30'18"的值。
①输入26.4536后按 →DEG ,接着按 + , 再输入125.3018后按 →DEG ;
②按 = 得152.265, 再按 2ndF 和 →DEG 。此时该键功能是“→D.MSD”),得结果152.1554(152°15'54")。
b.坐标正算
例:已知αAB=60°36'48",dAB=1523m,求ΔxAB 、ΔyAB 。
①输入边长125.36后按 a,接着输入方位角60.3648,再按 →DEG 和 b;
②按 2ndF ,再按 b,显示数值61.52(约数,ΔxAB),再按 b,显示数值109.23(约数,ΔyAB )。 c.坐标反算
例:已知ΔxAB=45.68,ΔyAB=69.35 求 DAB 、αAB 。
①输入ΔxAB的值45.68后按 a,接着输入ΔyAB的值69.35,再按 b;
②按 2ndF ,再按 a ,显示数值83.04(约数,DAB);
③再按 b显示数值56.6275906,接着按 2ndF 和 →DEG (此时该键功能“→D.MSD”),屏幕显示56.373932(即56°37′39")
对所得角值的处理原则是:
若显示值>0,则该值即为所求的αAB 。
若显示值<>
范文五:导线测量
子学习情境2-5 经纬仪导线测量
一、国家平面控制(锁)网的概念
为了统一全国的测量工作,需要在我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建立国家的控制网。国家控制网的作用很多,但最主要是在测绘地形图中起控制作用。地形图是分幅测绘的,这就要求测绘的各幅地形图能相互拼接而构成整体,且精度均匀。因此,需要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全面规划,按照国家制定的统一测量规范,建立起国家控制网。建立国家控制网的原则是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国家控制网分为国家平面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建立国家平面控制网的常规方法是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三角测量是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平面控制点组成许多互相连接的三角形,成网状的称三角网(图2-5-1),成锁状的称三角锁(图2-5-2)。在这些平面控制点上用精密的仪器进行水平角观测,经过严密计算,求出各点的平面坐标,这种测量工作称为三角测量。用三角测量的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三角点。
图2-5-1 图2-5-2
导线测量是建立平面控制的另一种常规方法;在地面上选择一系列控制点,将它们依次连成折线,称为导线。图2-5-3所示的形式为单一导线。导线构成网状称导线网(图2-5-4)。测出导线中各折线边的边长和转折角,然后计算出各控制点坐标,这种测量工作称为导线测量。用导线测量的方法确定的平面控制点称为导线点。
图2-5-3 图2-5-4
国家平面控制网(锁)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从一等至四等,控制点的密度逐级加大,而精度则逐级降低。
国家平面控制网(锁)按其精度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从一等至四等,控制点的密度逐级加大,而精度则逐级降低。
一等三角锁是国家平面控制的骨干,一般沿经纬线方向构成纵横交叉的锁系,如图2-5-5所示。纵横四个锁段构成锁环,每个锁段长约200 km。在锁环中,隔一定距离选择一个控制点,用天文测量的方法,测定其经纬度作为锁中起算和检核的数据。这种控制点又称为天文点。
二等三角网是在一等锁环内布设成全面三角网的,如图2-5-6所示。
三等三角网则是在二等三角网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加密。
图2-5-5 图2-5-6
各等级的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见表2-5-1。
表2-5-1 三角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精密导线也分为一、二、三、四共4个等级。一等导线一般沿经纬线或主要交通路线布设,纵横交叉构成较大的导线环。二等导线布设于一等导线环内,三、四等导线则是在一、二等导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而成。
1、5″、10″小三角及5″、10″导线
国家平面控制网(锁)中控制点间距较大,一般最短的也在2 km以上,为了满足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要求,需在国家平面控制的基础上,布设精度稍低于四等的5″、10″小三角网(锁)或5″、10″导线。
5″小三角点间的平均边长为1 km,测角中误差不超过±5″(称5″小三角);10″小
三角点间距的平均边长为0.5 km,测角中误差不超过±10″。在通视困难和隐蔽地区可布设测角中误差为5″、10″导线来代替相应精度的5″、10″小三角网(锁)。
2、图根平面控制点
在国家平面控制或小三角等控制点间进一步加密,从而建立的直接为地形测图服务的平面控制点称图根点。图根点还可以分为两级。直接在高级控制点基础上加密的图根点称为一级图根点。在一级图根点的基础上再加密的图根点,称为二级图根点。测定图根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图根点平面控制测量。图根平面控制点,可根据高级控制点在测区内的分布情况、测图比例尺、测区内通视条件以及地形复杂程度,采用图根经纬仪导线、图根三角锁(网)及交会定点的测量方法确定其平面坐标。无论用哪种方法建立的图根控制,都应当保证在整个测区内有足够密度和精度的图根点。
为满足图根点密度和精度的需要,经纬仪导线总长度和各边长,以及图根三角锁(网)中三角形个数和边长在规范中均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图根点究竟加密到什么程度,是难以用一个简单的数字确定的。因为各测区地形条件不一,即使在同一个测区内,各幅图的实际情况也不尽相同,加之测图比例尺和精度要求的差别,若规定一个简单数字作为这诸多方面的抉择标准,则很难符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布设图根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方案。但为保证测图精度,还必须有一个最少图根点数的要求。一般说来,在1﹕1000比例尺测图时,每1 km2不得少于50点;在1﹕2000比例尺测图时,每1 km2不得少于15点;在1﹕5000比例尺测图时,每1 km2不得少于7点。实际上,在山区或地形复杂的隐蔽地区,图根点数往往要比上述最少图根点数增加约30%~60%。
布设图根点时,还必须埋设标志和进行统一编号。图根点标志一般采用木桩,亦须埋设少量标石或混凝土桩,后者应埋在一级图根点上,其数量每1km2连同高级埋石点在内,对于1﹕5000比例尺测图时为1点;1﹕2000比例尺测图时为4点;1﹕1000比例尺测图时为12点。同时要求埋石点均匀分布并至少应与一个相邻埋石点通视。在工矿区,还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埋石点数。
3.测区内控制点加密的层次
在测区中,最高一级的平面控制称首级控制。首级控制的等级应根据测区面积的大小、测图比例尺和测区发展远景等因素确定。
若测区首级控制是国家四级控制,因一般平均边长较长,或虽然局部地区四等控制边长较短,但需顾及厂矿生产时期测量工作的需要,可用5″小三角或5″导线加密,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布设两级图根点。在一般地区,如四等控制点的边长较短,也可直接在四等控制的基础上布设两级图根点。
若测区首级控制是5″小三角或5″导线,则可直接在此基础上布设两级图根点。 10″小三角只在面积较小,无发展远景的地区用作首级控制,或作为5″小三角的少量加密点。
二、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
(一)经纬仪导线的一般知识
经纬仪导线是建立图根控制的一种常见形式。经纬仪导线测量,是在选定的导线点上,依次测定其转折角及各边的边长,然后根据已知方向和已知坐标,推算出各导线点坐标。
经纬仪导线应在高一级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经纬仪导线因只须相邻导线点间互相通视,故适用于在建筑物较密集的矿山工业广场、工厂区、城镇和森林隐蔽地区建立图根控制。
按照不同的情况,经纬仪导线可布设成下列几种形式。
1、闭合导线
如图2-5-7(a)所示,导线起始于已知高级控制点A,经各导线点,又回到A点,组成闭合多边形,此称为闭合导线。
2、附合导线
如图2-5-7(b)所示,导线从一已知高级控制点A出发,经各导线点后,终止于另一个已知高级控制点B,组成一伸展的折线,此称为附合导线。
3、支导线
如图2-5-7(c)所示,导线从一已知高级控制点A出发,经各导线点后既不闭合也不附合于已知控制点,成一开展形,此称支导线。
由于支导线没有终止到已知控制点上,如出现错误不易发现,所以一般规定支导线不宜超过两个点。
图2-5-7
4、结点导线
如图2-5-8所示,导线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已知点出发,几条导线交汇于一点J(也有交汇于多点者),该交汇点称为结点。这种形式的导线称为结点导线。
图2-5-8
经纬仪导线按测距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钢尺量距导线、光电测距导线等。
经纬仪导线测量工作分为外业和内业两部分。外业工作包括选点、埋设标志、测量角度和边长;内业工作是根据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求解导线点的坐标。
经纬仪导线测量,过去因用钢尺量距,工作十分繁重,致使其布设受到许多限制。现在由于光电测距仪的迅速发展,繁重的量距工作得到了很大改善,这就为经纬仪导线测量更加广泛的在工程中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5、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2-5-2是《测量规范》中对小区域和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小区域、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
2-5-2
在表2-5-2中,图根导线的平均边长和导线的总长度是根据测图比例尺确定的。因为图 根导线点是测图时的测站点,测图中要求两相邻测站点上测定同一地物作为检核,而测1:500地形图时,规定测站到地物的最大距离为40m,即两测站之间的最大距离为80m,所以对应的导线边最长为80m,表中规定平均边长为75m。测图中又规定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5mm,对1:500地形图上0.5mm对应的实际点位误差为0.25m。如果把0.25m视为导线的全长闭合差,根据全长相对闭合差则导线的全长为500m。
(三)图根经纬仪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
1、选点
导线点的选择直接关系着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的难易程度,关系着导线点的数量和分布
是否合理,也关系着整个导线测量的精度和速度以及导线点的使用和保存。因此,在选点前应进行周密的研究与设计。
选点工作一般是先从设计开始。不同比例尺的图根控制,都对导线的总长、平均边长等作了相应的规定。为满足上述要求,应先在已有的旧地形图上进行导线点的设计。为此,需要在图上画出测区范围,标出已知控制点的位置,然后根据地形条件,在图上拟定导线的路线、形式和点位;之后,才带着设计图到测区实地考察,同时依据实际情况,对图上设计作必要的修改。若测区没有旧的地形图,或测区范围较小,也可直接到测区进行实地考察,依实际情况,直接拟定导线的路线、形式和点位。
当选定点位后,应立即建立和埋设标志。标志可以是临时性的,如图2-5-9所示。即在点位上打入木桩,在桩顶钉一钉子或刻画“+”字,以示点位。如果需要长期保存点位,可以制成永久性标志.如图所示,即埋设混凝土桩,在桩中心的钢筋顶面刻“+”字。以示点位。
图2-5-9 图2-5-10
标志埋设好后,对作为导线点的标志要进行统一编
号,并绘制导线点与周围固定地物的相关位置图,称为
点之记,如图2-5-11所示,作为今后找点的依据。
为使导线计算简便,应尽可能布设成单一的闭合导
线、附和导线或具有一个结点的结点导线,应尽量避免
采用支导线。
图2-5-11
用作图根控制的钢尺量距经纬仪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遵守表2-5-3的规定。 表2-5-3 图根钢尺量距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②隐蔽或特殊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导线点位置的选择,还应做到:
(1)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硬、视野开阔、便于安置经纬仪和施测地形图的地方;
(2)相邻导线点间应通视良好,地面比较平坦便于钢尺测距,若用光电测距仪测距,则地形条件不限,但要求在导线点间的光路上避开发热体、高压线等;
(3)导线边长最好大致相等,以减少望远镜调焦而引起的误差,尤须避免从短边突然转向长边。
导线点位选定后,应根据要求埋设导线点标志并进行统一编号。
为便于测角时寻找目标和瞄准,应在导线点上竖立带有测旗的标杆或其他标志。
2、测角
测角前应对经纬仪进行检验与校正。
导线折角可用J6型或J15型经纬仪进行观测。为防止差错和便于计算,应观测导线前进方向同一侧的水平夹角。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叫左角;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叫右角。测量人员一般习惯观测左角。对于闭合导线来说,若导线点按逆时针方向顺序编号,这样所观测的角既是多边形内角,又是导线的左角。
经纬仪导线边一般较短,对中、照准都应特别仔细,观测目标应尽量照准标杆底部。 经纬仪导线点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5-2中的技术规定。
3、量边
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时,应加入气象、倾斜改正等内容(目前大多数的测距设备中,只要设置好参数,均可以自动完成)。
用钢尺直接量边时,要用经过比长的钢尺进行往返丈量。每尺段在不同的位置读数2次,2次读数之差不应超过1 cm,并在下述情况下进行有关改正:
(1)尺长改正数大于尺长的1/10 000时,应加尺长改正;
(2)量距时的平均尺温超过检定温度10℃以上时,应加温度改正;
(3)尺子两端的高差,50 m尺段大于1 m,30 m尺段大于 0.5 m时,应加倾斜改正。
4、导线的定向
经纬仪导线起止于已知控制点上,但为了控制导线方向,必须测定连接角,该项测量称为导线定向。
导线定向,就是在导线与高级已知点连接的点上直接观测连接角。如图2-5-7中βA、βB和图2-5-7中的8A、βB、βC。附合导线与结点导线各端均有连接角,故它们的检验比较充分。
为了防止在连接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如瞄准目标等),在已知点上若能看见两个点时,则应观测两个连接角,如图2-5-12中βA、βA′ ;βB、 βB′所示。连接角的正确与否可根据βA′-βA、βB′-βB的各自差值与相应两已知方向间的夹角αAM-αAN、αBC-αBD相比较。
图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