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运动队管理的内容
运动队管理的内容
一、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1、训练主管部门制定训练管理制度。如某体育部门训练科的工作职责。
2、确立运动训练目标。运动训练目标主要表现为~未来主要比赛中要求达到的名次与成绩。
3、做好运动员的选材工作。要组织专家研究确定运动员选材目标~要周密制定好运动员选材工作的日程。组织好实施运动员选材的测试与调查工作。要审定运动员选材的结果。
4、审查批准运动训练计划。主要审计划的明确性、可行性和系统性。
5、监督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
6、为运动训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质保证。
7、及时处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二、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管理
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科技意识”,理顺科技服务管理关系,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的规章制度,提高教练员依靠科学技术的能力。 三、教练员的管理
教练员的角色定位是:运动队管理工作中的决策者~运动队管理链中的信息沟通者~运动队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
三、运动员的管理
1、思想教育方面
2、文化你教育方面
3、生活管理方面
4、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 5、运动员你的参赛管理 6、运动员的推移安置管理
范文二:关于运动队管理的规定
关于运动员管理的规定
为了使运动训练有计划、有步骤、高效益地进行,确保训练目标的实现,拟定以下管理机制及方法,以备学校运动训练队科学的管理和实施。
一、运动队伍的管理:
运动员的管理是运动管理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涉及的内容既广泛而又复杂。既包括运动队内部对运动员实施训练的宏观管理,又包括运动员的选拔、训练、思想等方面的管理。
1、学校管理
(1)学校对运动员给予免费教学,训练。
(2)学校每学期对运动员给予训练装备上的补助。(服装,器材)
2、 运动员的选拔
(1)运动员的选拔,由体育老师负责。
(2)选拔学校短跑速度快、体能,耐力较好,并且热爱运动的学生。
3、 训练管理
(1)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学生,身体健康,具有一定体育特长,本人愿意,经选拔录取后,方可成为学校运动队队员;
(2)运动员必须思想进步,学习努力,各科学习成绩合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尊重教练,团结队员,刻苦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尊重裁判、尊重对方、尊重观众,在比赛中要发扬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5)爱惜学校体育器材和运动服装等,不得转借他人使用,如有丢失或损坏,按规定赔偿。
(6) 运动员应该按照规定按时训练、比赛。缺勤、训练懒散的队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将开除出运动队。
二、教练员管理:
为了加强教练员的管理,必须明确教练员的职责、权力及应具备的素质,了解教练员的选拔与使用途径。
1、 教练员的职责
(1) 负责运动员的选拔、现实状态的诊断及训练目标的确定,制定并实施训练计划,控制运动训练过程。
(2) 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训练水平。
(3) 做好运动员思想教育、学习、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4)每次训练都要做好出缺勤记录,并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训练质量。
(5)教练员要经常与班主任、家长沟通了解运动员生活情况,以保证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同时提高训练质量。
(6)每次训练都要强调运动员安全,确保学生安全训练。
2、 教练员的权利:
教练员应对运动员全面负责:
(1) 在训练业务管理方面应具有一定的支配自主权。
(2) 在选拔和调整运动员方面具有人事权。
(3) 在训练安排方面具有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权。
(4) 在后勤服务方面具有建议权和监督权。
三、班主任:
(1)积极配合体育组训练工作,鼓励班级中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运动队训练,如学生家长不愿意孩子参加训练的,班主任老师应能主动做家长工作,配合好学校运动队训练。
(2)平日训练时,班主任老师应及时督促学生参加训练,不允许以各种理由阻止学生训练。
(3)经常与体育组老师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各阶段训练情况。
范文三: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管理
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管理
第6卷第4期南京体育学院(自然科学版)
2007年12月JournalofNanjlng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NaturalScience)
V01.6No.4
Dec.20o7
?体育科研园地FieldofScientificActivitiesforP.E
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管理
茅国华
(南京体育学院蹦床队,江苏南京210014)
摘要:新形势下,优秀运动队的管理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与时俱进,把"
建设
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彻到具体工作中.要想管理好运动队,提高
竞技运动
水平,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训练环境;发挥运动员主体作用,提高自我管
理能力;增
强运动员内在动力,提高训练自觉性;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增强
团队精神,
培养集体意识.
关键词: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管理;教育;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5950(2007)04—0091—02
DiscussiononManageWorkforOutstandingSportsTeamsBased ontheNewSituation
MAOGuo—hua
(TrampolineTeamofNanjingInstituteofPE,Nanjing,210014,Jiangsu,China)
Abstract:Theauthorexpoundsthepointsaboutmanageworkforoutstandingsportsteamsacc
ord—
flagtobuildaharmonioussocietyandhumanisticconcernfitinwiththedevelopmentofnewti
mes.
Themanagerialpersonnelmustbuildacordialandharmonioustrainingatmosphere,givefull
play
toathletes'professionalskill,raiseself-managementtalentandtheirmorale,raisetheirconsci
ous
dynamicroleoftraining,establishnewruleandregulation,strengthencollectivespiritinorde
rto
managethesportsteamswellandraisethelevelofresults.
Keywords:outstandingsportsteams;athletes;manage;education;service
优秀运动队的管理是围绕运动员训练,学习和生
活而开展的一项非常具体的工作,是为提高运动技术
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保驾护航的重要手段.我们应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建设和谐社会,坚
持以人为本"的重大创新理论为指导,探索行之有效
的管理方式,克服传统单一化,教条化,制度化的管理
弊端,融教育,管理,关爱,服务于一体,不断增加运动
员管理工作的说服力,亲和力.不仅要使管理更贴近运
动员的实际,充分调动运动员训练和学习的热情,还要
使管理在运动员训练和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力
量,把运动队的管理制度内化为运动员自觉行为.
1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训练环境
尊重,关心和服务是抓好运动队伍管理工作的关
键所在,也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把尊重,关
心和服务的理念渗透到日常管理,并贯穿于整个管理
过程,训练的效果就能够大大提升,训练质量就能大大
提高.这种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思
想,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心理互换,将心比心,用"心"
与运动员经常性地沟通和交流,用"心"启发运动员,
引导运动员,激发运动员的热情,提高他们遵守规章制
度的自觉性.
不仅在思想上关心运动员,将中华体育精神,为国 争光的事迹和本队优秀运动员的先进事例作为教材进 行教育,而且在日常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为他们 提供优质的服务,真心诚意地帮他们解决一些训练,生 活,学习,心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平等地 收稿日期:2007—09—04,修回日期:2007—10—28 作者简介:茅国华(1954一),男,江苏常州人,江苏蹦床队领队,主要从事优秀运动队
管理工作.
92南京体育学院(自然科学版)第6卷
看待运动员,和他们交朋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 诚相待,以诚感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以促进 训练工作的开展.
2发挥运动员主体作用,提高自我管理
能力
教练员是训练工作的主导,教练员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控制着训练工作的全过程,是训练工作的 指挥者和决策者.运动员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并不是被 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训练工作的主 体.教练员的训练计划须通过运动员来贯彻实施,最终 上场拼搏的是运动员,运动员是训练的第一要素.那 么,如何发挥运动员的主动性,挖掘运动员的潜力,提 高运动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训练效果呢?只有充分认 识到运动员是训练工作的主体,经常与运动员沟通,达 成共识,引导运动员进行自我管理,主动接受训练,学 习和管理,鼓励运动员以一种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进 取的心态来对待训练,把积极参与变为自觉参与,把被 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3增强运动员内在动力,提高训练自觉
性
在运动员的管理工作中,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 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放松思想 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注意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有的思想问题是因为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产 生的.当运动员训练艰苦的时候,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 时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一些问 题就会突出地暴露出来.所以,我们在做思想工作时, 有针对性地做,围绕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 造性去做,为运动员的切身利益去做,把思想工作,管 理工作和服务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 增加和谐管理的要素,由教育管理,制度管理向教育服 务管理方面转化.这样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才 能做深,做活.运动员一旦将外在要求自觉内化,就能 激发训练热情,更好地提高训练质量.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提高管理的科学
性
在优秀运动队管理中,要有一套立竿见影的考核, 评比制度.奖罚分明,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处理问题对 事不对人,对不良现象不姑息迁就,特别是对主力队 员,明星队员更要大胆管理,严格要求.没有严格的管 理要求,就没有内部的团结.一个成功的团队,要有 "铁"的纪律,同时也要循循善诱,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用真情打动运动员,从理想,道德层面启发教育运动 员.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前提,也是提高竞 技运动水平的有力保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就会导 致管理工作无章可循,整个运动队也会成为一盘散沙,
训练,学习也无法完成.倡导教育管理和服务管理,就 是要改进和完善我们的规章制度,使规章制度更加 "科学化",使运动员更能自觉接受管理,主动将自己 融人到队伍中.运动员都比较年轻,单纯,活跃和有朝 气,敢想敢干,只要思想工作对路,管理方法得当,就能 够使他们焕发出更大的干劲,调动更大的积极性.所 以,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上,要切实考虑实际情况,以保 证训练和学习的正常性,系统性.
5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
每一名运动员在参加比赛时,代表的不仅仅是个 人,而是一个团队,甚至是一个国家.运动员应牢固树 立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结协助,关心集体,爱护集体, 个人服从集体的优良道德品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在 管理工作中,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团 队精神,培养运动员自觉自愿,心悦诚服地听从教练员 指挥的意识,自觉执行各项制度,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 不足.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教育运动员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激励斗志,坚定信心.发挥团队精神和集体 意识在优秀运动队管理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不管我们要打赢一场比赛,还是办好一次竞赛,都 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帮助.团结就是力量,这种 力量并非是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集体的智慧和 力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的力量和集体 的力量.每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攀登体 育高峰,为国争光,绝对不仅仅是个人的因素,团队协 作,集体作战,相互帮助和鼓励也不可缺少的重要条 件.这种集体因素,团队因素往往成为能否取胜的关 键
参考文献:
【1]方永刚.党的刨新理论的传播者和践行者【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7.
【2瑚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3]华洪兴.为五环争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金松.优秀运动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 京体育学院(自然科学版),2007,(3).
[5]茅国华.提升思想工作对训练工作贡献率的思考m.南京体育 学院(自然科学版),2007,(3).
范文四:运动队的管理制度
燕矶小学路牌教学点校运动队的管理制度 为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训练两不误,特制订如下管理 制度: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经常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述以往许多优秀运动员为 祖国争光的先进事迹。我们要象为国争光的运动员那样,锻 炼好身体。时刻准备着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二、加强文化学习:
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文化 学习,安排好训练时间,不与学习时间相抵触。如因特殊情 况参加比赛,影响学习,我们一定要采取适当的时间对学习 进行补课。不能够培养的运动员只是四肢发达,大脑简单, 而是要培养学生在德、 智、 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优秀人才。 三、训练效果:
我们所训练的运动员,在入队之前要将他们的各项成绩 进行测试,对每一个学生制定新的奋斗目标,辅导教师对学 生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有破学校 记录。片记录、镇记录、向区、市记录冲刺。
四、对运动员加强营养:
与运动员家长联系,学生在训练期,要求学生家长对学 生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助,运动员参加片、镇级比赛每生每天 补助 10元,参加市区级比赛每生每天补助 20元生活补助。
范文五:第七章 运动队的管理
第七章 运动队管理
学习目标
?知识点:
1. 了解我国运动队管理的组织体系;
2. 掌握运动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3. 掌握运动队管理的主要内容;
4. 了解运动队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技能点:
1. 掌握运动队管理的基本原则并能针对性应用;
2. 通过对运动队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学习,能对应地在管理实践中促进 运动队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 引导案例 】
《乒乓小世界》
半个世纪以来, 中国乒乓球队在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下, 在各级体 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 经过一代一代运动员、 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的不懈努 力,先后夺得世界乒乓球三大赛的 124.5个冠军,其中三次大满贯;技术创新 27项,占世界乒坛技术创新总数的 58.7%;创造了几十个经典战例;培养了 80多位世界级的体育明星。 辉煌成绩的取得, 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她汇集了全国 各种打法最优秀的选手,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战斗集体,人称“乒乓小世界” 。 早在上世纪 60年代初, 为准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 26届世乒赛, 在贺龙元 帅的亲自指挥下, 从全国青少年比赛和一运会选拔出 170名运动员进行集训, 先 后又经三次选拔, 留 108名运动员组建国家集训队, 实行领导、 教练员、 运动员 “三结合” 的有效管理, 最后派出 70名优秀选手参赛, 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和男、
女单打三项冠军, 使中国队全面登上世界高峰。 从这以后, 中国乒乓球队坚持从 全国选拔优秀人才、 集中训练、 优胜劣汰的训练体制, 国家乒乓球队在全力抓好 一队的同时,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抓好二队的队伍建设。 国家二队集中了全国最 有发展前途的各种打法的优秀青少年选手,男女各 20名左右,严格进行“三从 一大” 的科学训练, 并引进公平竞争机制。 每年进行两次全国乒乓球青少年优秀 运动员的集训,国家二队也同时参加,人数达到男女各 60名左右,通过练、赛 紧密结合的大集训, 对国家二队不断进行调整, 训练和比赛成绩优异者进入国家 二队, 其余的回省、 市训练。 此外, 在全国锦标赛和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进入前 8名的省、市队员,可直接进入国家一队和国家二队。在国家一、二队之间还进 行大循环赛的升降制, 一队的后几名降到二队, 二队的前几名则升至一队。 这样 的训练体制, 大大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 有力地促进了优秀后备人才 的培养。
中国乒乓球队由于长期坚持流动的集训体制, 汇集了全国各种打法的高水平 选手,通过模拟训练,队员们天天都在与“世界强手”较量,都能有针对性地磨 砺本领, 我们的一些初出茅庐的年轻小将, 也往往能把世界名手拉下马。 可以说, 现在世界上 5大类 12种打法我国都有运动员能够掌握, 形成一个 “乒乓小世界” , 成为别人难以战胜的强大集体,正如有的外国运动员说; “与中国队比赛,总感 觉面对的不是一个中国选手,而是一个中国集体。 ”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之所以 不断增强, 是由于他们长期以来遵循贺龙元帅的指示, 努力避免“内战内行, 外 战外行” ,恪守“国内练兵,一致对外” ,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旗臶,认真贯 彻落实“全国一盘棋”的指导思想。
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 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最基层 的组织形式。 运动队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 创造优异的运动成 绩, 因此, 运动队训练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我国竞技体育目标的实现, 关系 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 运动队训练水平的高低, 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 素就是要对运动队实施科学的管理。
第一节
我国运动员的选拔、 培养、 输送的组织体系, 与其他竞技体育发达国家一样, 也是分层次、按不同水平进行组合的,根据我国的实际,我国实行三级(层次) 训练组织体系 (简称 “ 三级训练网 ” ) 。同时,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 我国从只有政府一家办运动队, 逐步走向多元化, 出现由政府与社会各种 力量共同举办的多种类型的运动队。 因此, 运动队的组织管理体系, 既包括纵向 分层次的组织管理体系,又包括横向分类型的组织管理体系。
一、我国各层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一) 优秀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优秀运动队在我国是指,按国家统一布局和各地区、各单位需要设置运动 项目,由国家统一拨款,积极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运动人才的运动队。 它们包括 国家队、省、直辖市、自治区运动队、解放军运动队。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 育学校的有关运动队、 部分行业体协的运动队也包括其内。 它们是 “ 三级训练网 ” 的高级形式, 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工作的重点, 是我国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主力 军。
管理优秀运动队的最高职能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 人事司、 经济 司以及科教司等。国家队目前主要由有关带有事业性质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管 理。省、直辖市、自治区运动队则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体育局的竞训处及其 他有关处室等职能部门管理, 具体管理工作则由有关体工队、 运动技术学院、 训 练基地 (训练中心) 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负责。 解放军运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 总政治部、 总参管理。 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育校运动队, 由该院校自行管理。 行业体协运动队是由各行业体协分管。
(二)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体育运动学校运动队, 包括省、 市体育运动学校和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 育学校的运动队。它们属于 “ 三级训练网 ” 的中级形式。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于 1991年 7月 8日联合发布施行《体育运动学校办校暂行规定》指出,体育运动 学校的性质是“在对学生进行体育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系统的竞技运动训练, 读训并重的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运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才和合格的中等体育专业人才。 ”
体育运动学校由 “当地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领导, 以体育行政部门 领导为主” 。具体地说,省、直辖市、自治区一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由省、直辖 市、自治区体育局和教育局有关职能部门管理,运动队的管理由学校自行负责。 地、 市一级的体育运动学校由地、 市体育局和教育局有关职能部门管理, 运动队 的管理由学校自行负责。 部分体育院校附属竞技体育学校属于中等体育专业学校 性质,运动队的管理则由该体育院校自行负责。
(三)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简称少儿体校, 又称业余体校。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运动 队, 包括地、 市、 县少年儿童体育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的运动队。它们属于 “ 三级训练网 ” 的初级形式。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是指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少年儿童体育专项运动技 能的体育特色学校。 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于 1999年 2月 4日联合发布施行的 《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 》 指出 ,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 输送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素质的体育后备人才, 以及具有体育专项运动技能 的体育骨干” 。县级以上(含县级)人民政府的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少年儿童 体育学校共同领导、 共同管理, 其中,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文化教育的管理和 指导工作, 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体校的体育训练和日常管理工作。 还提出:国家鼓 励和支持企业事业组织、 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举办体校, 办校形 式应当从实际出发, 采取独立办校或依附体育场馆、 普通中小学办校等形式, 但 举办体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 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 (简称传统校) 。 国家体育总局于 2000年 7月 18日发布施行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指出,加强对这类学校建设 与管理目的是, 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 后备人才。 并规定 “国家体育、 教育行政部门对全国体育传统学校进行管理。 传 统校分为国家、省(区、市) 、普通三级,实行审定命名制度。国家级传统校由 各省(区、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向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报,国家 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并命名。省(区、市)级传统校由省(区、市)体 育、 教育行政部门审定, 报国家体育、 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传统校应在广泛普及
学生课外体育活动,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积极开展特色项目训练, 提高学生运动 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
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是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主的业余俱乐部。 1999年 6月 28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实施的 《关于加快体育俱乐部发展和加强体育俱 乐部管理的意见》 强调, “各级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都要积极支持并在登记注册、 业务指导、 管理和场地器材的配备、 使用等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条件” 。 “对以 开展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的各种业余俱乐部 (学校) 要在师资、 教学、 训练等方 面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和支持体育系统的业余体校扩大招生范围,或与企业、 中小学联合举办俱乐部。 ”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作为原有三级训练网的有益补 充已初步显示出自己的优势。
二、我国各类型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我国目前高水平运动队除了体育部门办的优秀运动队以外, 还有行业体育协 会办的运动队、 企业联办的职业俱乐部运动队、 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 高校 的高水平运动队等。
(一) 行业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行业高水平运动队一般由各行业体协进行管理。 如火车头、 银鹰、 前卫、 邮 电、 林业等体协地均建立了有关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 参加全国运动会等大 型比赛。例如,中国煤矿体育协会 1955年 4月 4日成立,由于历史原因, 1962年终止活动。 1984年 12月,经煤炭工业部党组批准,恢复中国煤矿体育协会。 中国煤矿体协是全国煤炭企业、 事业单位按自愿原则建立起来的, 经国家批准成 立具有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1993年在国家民政部登记。女子篮球队 参加了 1955年第一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并获得冠军。 1956~1960年参加全国甲级 队比赛并保持前 8名。煤矿男排 1956年晋升为全国甲级队。煤矿体协的部分项 目参加年度性全国比赛, 其中围棋、 象棋有专业队伍, 分别由平顶煤业集团公司 和开滦集团公司筹资组队。 桥牌是多年的全国甲级队之一, 健美项目的少量队员 有一定实力。组团参加了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运动会。
(二)职业俱乐部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职业体育俱乐部也在我国悄然兴 起,开始是足球,然后是篮球、乒乓球、排球等。西方国家的职业体育发展比我 国早得多, 所涉及的运动项目有足球、 篮球、 冰球、 网球、 赛车、 拳击、 橄榄球、
棒球以及排球、乒乓球等。
职业体育俱乐部, 是指拥有由职业运动员组成的、 有资格参加全国职业联赛 的职业运动队的体育俱乐部。 按性质可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种类型。 非营利 性职业体育俱乐部, 大都是从业余体育俱乐部中分化出来的。 一般实行 “一部两 制” ,即除了拥有一个完全按市场机制运行的职业运动队外,其余主体部分和业 余体育俱乐部大同小异。其组建一个按市场机制运行的职业运动队目的不是营 利, 而是为了创收, 抵补俱乐部运转所需的各项成本; 营利性职业体育俱乐部, 是完全按市场机制经营、 以竞赛为手段、 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 以上两种 类型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均属经济组织系统, 均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 价格和 供需三大规律来经营专项竞技体育。 由于它们在扩大体育影响、 促进运动成绩提 高和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观赏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 用,因而近年来发展很快。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一般参照股份制公司的治理结构, 施行董事会下 的总经理负责制, 总经理及管理层负责该职业运动队日常运转。 职业体育俱乐部 运动队竞赛和训练部分, 是职业体育俱乐部其他经营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职业运 动队在竞赛和训练中的表现好坏, 往往牵扯到俱乐部经济效益的多少以及社会影 响的大小。 因此, 职业运动队的建设和管理对职业体育俱乐部来讲具有头等重要 意义,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着职业运动队开展的。
(三)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体育院校的高水平运动队, 包括北京体育大学、 原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学 院以及南京、山东、吉林、广州、天津等地方体育学院的高水平运动队。各院校 都建立若干有较高水平的运动队, 参加全运会甚至世界重大赛事, 有的取得了优 异的运动成绩。 其中, 北京体育大学设有跆拳道等若干国家队, 武汉体育学院的 划船、 重竞技等项目、 沈阳体育学院的冰雪项目, 均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 而南 京、 山东等体育学院全面承担该省优秀运动队训练任务, 具有较强的竞技体育实 力。 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具体管理工作由各院校负责管理, 但设有国家队的 院校还要接受国家体育总局有关职能司局和运动项管理中心管理; 设有省、 直辖 市、 自治区优秀运动队的学院, 还要接受有关省、 直辖市、 自治区体育局的有关 职能处室和中心(训练基地)管理。
(四)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组织管理
自 1986年原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联合在山东省掖县召开“全国学校体育业 余体育训练座谈会”以来,国家教委从 1000余所条件好、领导重视的高校中选 拔审批 59所,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院校,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学生 文化水平的高水平人才, 促进学校体育发展, 扩大国际大学生体育交流, 参加世 界大学生运动会。
试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 由相应高校依据原国家教委 《关于试点高校培养高 水平运动员的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和《关于下发高等学校课余训练试点工 作评估办法的通知》 等文件精神, 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管理。 一般是在主管 体育校长的领导下, 设立与体育部平行的高水平运动队管理办公室, 其下设有训 练竞赛室、科研室、文化教育中心室、后勤管理室,负责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其 组织管理的特点是:招生与选材相结合;单独编班,学习、训练、食宿三集中; 文化学习与训练比赛并重;多方筹措课余体育训练经费;评估落实,奖励兑现。 目前清华大学等试点高校办的高水平运动队, 卓有成效, 在跳水、 田径等项目培 养了一批高水平的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运动成绩。
第二节
管理原则, 是对现代管理活动的实质及运动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正确认识与 运用管理原则, 有助于指导管理行为, 强化管理职能, 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与效 益。它具有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等特征。对运动队实施科学管理,主要涉及 相对封闭原则、人本原则、弹性原则、效益原则、能级对应原则、动力原则、反 馈控制原则、抓关键环节原则等。
一、相对封闭原则
实践证明,运动班队的内部管理好坏,主要看它是否根据系统原理,对班 队进行封闭管理。 也就是说, 运动班队要形成有效的管理运动, 必须使运动班队 内的管理手段、措施等构成一个连续的封闭回路,这就像电线一定要形成回路, 电子才能得以运动而产生电流一样。 不封闭的管理, 不能形成管理系统, 将会到 处开口, 漏洞百出, 难以获得理想的整体功效。 如优秀运动队的大队长要通过各 职能科室指挥领队(主教练) ,领队(主教练)又指挥教练员,教练员指挥、训
练运动员, 最后通过一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制约大队长。 各级之间则以信息反 馈相互沟通(图 7-1) 。
图 7-1 优秀运动队封闭组织系统
这里所说的封闭, 是针对系统内部的管理而言, 但是, 系统的封闭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主要表现在系统总是要与外系统发生联系, 对于系统外部, 呈开放状 态。因此,对内与对外,封闭与开放,都是相对的。管理将遵循着封闭 --开口 --再封闭 --再开口的规律发展,而每一次开口、封闭的循环,就形成一个螺旋级, 社会也就在这个不断循环、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 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封闭。
(一)管理的组织机构要形成有效的封闭
要形成有效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组织机构必须具有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监 督机构和反馈机构四个基本部分。 决策机构是管理的起点, 由此发出指令, 其指 令一方面发向执行机构, 一方面发向监督机构。 执行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指令; 而监督机构的任务则是根据指令去检查与监督执行机构的工作情况, 以保证决策 机构的指令能够正确贯彻执行; 反馈机构的任务是检查执行结果的情况, 并对执 行结果进行加工处理, 然后反馈回决策机构。 决策机构通过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采取新的措施与对策加以封闭, 在此基础上发出新的指令, 使管理活动不断逼近 管理目标。
(二)管理的法规、制度也必须封闭
法不封闭, 漏洞百出, 等于无法。 不仅要有执行法, 而且要有监督法和反馈
法, 还要有在执行过程中解决矛盾的仲裁法和处理法。 有了立法, 没有司法, 出 现违法事件, 无人审理, 这就是不封闭的表现。 从系统内部来看, 一切规章制度, 也要形成封闭回路, 如实行责任制, 要以奖惩进行封闭,而晋升制, 要以考核进 行封闭。
(三) 管理中的人也必须是封闭的。 管理中人的封闭, 集中体现在一层管理 一层,一层对一层负责,层层负责,责、权、利相一致。各个层次之间要形成相 互制约机制。
此外, 其他资源如资金、 信息等在管理系统内要有效运转, 同样需要形成封 闭的管理。
二、人本原则
人本原则, 是指一切管理活动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的规律的概括。 这是由于在管理系统中, 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不断地满足人们 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人不仅是管理的主体, 同时也是管 理客体中最主要的因素, 各项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的运用, 首先是作用于人, 再 通过人来发挥其能动作用, 最终协调与其他管理要素的关系。 人本原则应用中应 注意:
(一)选人用人应做到能级对应
“能级” 是现代物理学的一个概念, 表示做功的大小。 在现代管理中, 机构、 法和人都存在不同的能量。 能量有大小, 能量大, 表示做功本领强。 能量可以分 级, 分级就是建立一定的秩序、 一定的规范和一定的标准。 科学的管理就必须建 立一个合理的能级, 使不同才能的人处于相应的能级中, 使其能量与级别相对应, 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要做到能级对应:
1.要按能级层次进行管理。管理系统是分层次的,不同的层次之间具有不 同的能量。 层次越高, 能量就越大, 对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现代管理要求按能分 级,按层管理。正常、稳定的管理机构应当是呈正三角形,一般可分为决策层、 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
2.不同的能级应体现出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也就是我们所 说的责、权、利三者必须相互统一。如果责任重大,而没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 就不能发挥管理者的积极性; 如果权力重大, 而缺乏相应的责任和利益, 必然导
致滥用权力, 瞎指挥; 如果权力和责任都很大, 但利益却很小, 就容易导致以权 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所以说,责、权、利三者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用人必须用其所长、量才用人,才能做到人 尽其才, 各尽所能。 一名奥运金牌获得者, 不一定就是一名好的教练员。 管理者 必须做到知人善用, 用人之长, 避人之短。 同时人的能力也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岗位的能级要求也是不断变化的, 因此, 应当允许人们在不同的能级中进行合理 的流动,实现能级的动态对应。
(二)要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动力
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有强大的动力,才能推动管理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 因此, 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以调动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 造性。这里所说的动力,不仅是管理的能源,也是一种制约因素。一般来说,管 理活动的进行主要依靠三种基本的动力。
物质动力:就是以适量的物质刺激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是最基本的动力, 包括工资、 奖金、 福利等。 要有效地发挥物质动力, 就要把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 有机结合起来,按劳分配。
精神动力:指用精神的力量来激发人的积极性。 它包括诸如建立远大的理想、 宗教信仰、爱国主义、受到尊重、组织关心等。
信息动力:通过信息的交流而产生的动力。 它包括知识性动力、 激发性动力 和反馈性动力。
各种动力的运用时,一要把三种动力进行综合运用。对任何管理系统来说, 三种动力都同时存在, 但其比重有所差异。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 可根据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 即以某种动力为主, 结合运用其他动力, 以达到优势互补, 扬长避短。 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之间的关系。 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在 一定程度上是对立的, 个体动力得到最大发展, 往往集体动力就要受到损失; 集 体动力得到最大发展, 个体动力就要受到抑制。 较为理想的是让个体动力与集体 动力在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得到充分发展, 以求获得较大的集体动力。 三要 掌握好适宜的动力“刺激量”。刺激量的制定应以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为标准。 刺激量过大,没有必要,对以后的管理工作也不利;刺激量过小,起不到作用, 还不如不刺激。 一般来说, 刺激量要随着管理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以
不断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三、弹性原则
由于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管理过程中必须留有余地,保持一定的弹性, 以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 这就是弹性原则。 在管理中如果弹性较大, 其 适应能力就较强, 就可能较快地适应环境, 但相应的其原则性就较差; 如果弹性 较小, 其原则性就较强, 但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在管理活动中, 我们应注意把握 管理对象的变化情况,不断调节各个环节,以实现整体的目标。
由于人、财、物、时间、信息等管理对象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相应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各个环节也必须随着管理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动态地适应管理对象的变化, 这样才能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同样在训练实践中, 运动班队管理所碰到的问题, 也往往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并且都会引起相应的 后果。 所以, 运动训练活动管理必须留有余地, 保持充分的弹性, 以适应训练实 践活动中突发的各种可能变化, 既要注意局部弹性, 又要注意整体弹性。 要采取 遇事“多一手”的积极弹性,避免遇事“留一事”的消极弹性。
四、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 就是指管理的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提高效益这个中心, 科学有 效地使用人、 财、 物、 时间和信息等资源, 以创造出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规律 的概括。 效益是有效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以从社会和经济这两个不 同的角度去考察。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效益是 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 而讲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两者 的区别在于经济效益较社会效益直接、 显见经济效益可以运用若干个经济指标来 计算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却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的方法来间接考核。 因此,我们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应把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效益原则的理论依据是价值工程。价值工程既是研究技术,又是研究经济, 目的是使技术与经济有效地结合, 使其综合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进行一项管理活 动, 既要考虑怎样去做, 又要考虑需要多少费用。 怎样做是个技术问题, 多少费 用则是个经济问题。价值工程理论认为,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
价值(V ) =功能(F ) /成本(C )
在现代管理中, 功能是指管理工作完成目标和任务的效果, 是管理活动的整
体效能;成本则是一种综合的耗费,它包括物力、财力、智力和时间等的消耗; 价值不能单纯用货币来表示, 而是一种既包括经济的, 又包括社会的综合性价值。 这种综合性价值集中反映了管理的效益。 追求管理工作的效益, 就必须研究耗费 带来了多大的效能。
五、能级对应原则
“能级”是一个现代物理学的概念,能是作功的量。在现代管理中,机构、 法和人都有一个能量问题, 能量大小就可以分级, 高能级办高能级的事, 做到能 级对应,这就是能级对应原则。
贯彻能级对应原则, 尤其要注意人的能级对应。 人的能力有大小, 要根据人 的能力水平安排相应的能级(职位)工作,才能适得其所,各尽其能。如何做到 能级对应呢?
(一)按能级层次进行管理。不同层次之间存在一定的“势能”就越大,对 能力的要求也越高, 现代管理要求按能分级, 按层管理。正常、 稳定的管理结构 应当呈宝塔型、 为正三角形, 一般分为决策层、 管理层、 执行层与操作层四个层 次。
(二) 不同能级应该表现不同的权力、 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 任何一个能级 都应取得相应的权利、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也是常说的责、权、利一致。 (三)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地对应。对人必须“用其所长” “量才用人” ,才能 人尽其才, 各尽所能。 一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不一定能当一个好教练, 一名高级 教练,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所以管理者必须知人善任,用人之长, 避人之短。 同时, 人的能力也是不断变化的, 岗位能级的要求也是变化的。 因此, 应当允许人们在各个能级中不断地自由地运动。 通过人才的合理流动, 动态的实 现能级对应,始终保持人尽其才,发挥最佳管理效能。
六、动力原则
运动班队管理与物质运动一样,必须要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管理活 动的进行,这就是管理的动力原则。
(一)动力的种类
贯彻动力原则,必须掌握三种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 这三种动力,各有特点,应正确配合使用,使其发挥整体效应。
1.物质动力。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是人 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所以物质动力是根本动力。 物质动力就是以适量的物质鼓励 和良好的经济效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物质鼓励既包括奖金, 也包括提级、 晋职、 加薪以及创造优越的工作条件等。
2.精神动力。物质动力不是万能的,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一定副作用, 因此, 适用物质动力往往需要结合适用其他动力, 正如竞技比赛设立运动队精神 文明奖所起到的激励作用。
精神动力就是运用精神的力量激发人的积极性。正确运用精神动力,可以 弥补物质动力的不足,而且本身就有巨大的威力。精神动力包括共产主义理想、 爱国主义,受到尊重、同志友谊、组织关怀,精神鼓励和思想政治工作等。精神 动力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一种重要动力, 如果把它与物质动力等结合运用, 可以 取得更好的效果。
3.信息动力。在人类物质生产过程忠,信息不仅是一种无形的资源,而 且是一种有效的动力。 它具有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相对独立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把人类从自然经济推向商品经济, 从封闭状态推向全面开放, 使信息传递的重要 性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 信息作为一种动力, 来源于信息差。 信息动力, 就是 指通过增长知识、交流信息所产生的动力。
(二)如何运用动力
首先,三种动力要综合运用,互相补充,扬长避短,以取得最佳效果。在 具体运用中,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有所侧重, 即以某种动力为主, 结合运用其他 动力。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动力与集体动力的关系。较为理想的是让个 体动力在大方向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得到充分发展, 以求获得比较大的集体矢量。 再次,运用动力时,要掌握好适宜的“刺激量” 。刺激量过大,没有必要; 刺激量过小,起不到作用。必须掌握好这个量的“度” 。一般说,刺激量要逐步 提高; 要制定刺激量的标准, 标准要分档次, 档次差距要拉开; 刺激量的标准要 群众公认,并公开施行。
七、反馈控制原则
反馈,是指一个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将其作用结果反送回来,并对信
息的再输出起调节控制作用。 反馈控制原则, 就是通过信息的反馈, 对未来行动 进行控制, 使行动符合管理目标的要求, 促使目标达成。管理如没有反馈, 就没 有效能,不断反馈,才能提高效能,达到目标。
应用反馈方法进行控制,一般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正反馈,二是负 反馈。 正反馈是指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 造成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加 剧;负反馈是指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敛, 导致趋于稳定状态的反馈。 在现代管理中, 大量的工作是要缩小和消灭行动于既 定目标的差距, 因而负反馈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班队管理实践看, 运用较多 的也是负反馈,如竞技成绩、输送率等的管理。
反馈与控制密不可分,反馈是控制的前提,控制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 反馈与控制,又都离不开信息,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为了控制。 利用信息反馈, 进行管理控制, 有简单控制、 程序控制、 跟踪控制、 自适应控制、 最佳控制等多种形式。
运用反馈,达到有效控制,关键在于是否有灵敏、准确、有力的反馈。同 时, 要不厌其烦地寻找问题、 及时解决问题。 最终取决于在管理中能否正确运用 反馈控制原则。
八、抓关键环节原则
抓关键环节,即抓重点,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运动班队管理中的关 键环节, 如及时发现个别队员思想波动的影响、 伙食质量问题等, 及时解决往往 问题会迎刃而解。
关键环节抓不住,问题往往可以朝多方向或以各种不同的速度加速恶化, 而且一旦错过机会,再要拨正航向,往往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不能成功, 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 。
第三节
运动队管理方法,是指在运动队管理活动中,为实现其目标所采取的各种 手段和措施。 运动队管理方法与运动队管理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运动队管理方法,是由不同层次、结构所组成的内容体系,正确地把握体
育管理方法的内容体系, 有助于完整、 准确地理解体育管理方法的实质, 并在管 理实践中加以正确地运用。 运动队管理方法可以分为哲学方法、 基本方法、 技术 方法以及技巧与技术。 它们是紧密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管理手段, 它们在管理中 都有各自独特的、 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们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共同组成体育管 理方法的结构体系。 体育管理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 法律方法、 经济方法 和宣传教育方法。
一、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的规 范进行管理的方法。 行政方法实质上是通过行政组织中的职务和职位来进行管 理, 它特别强调职责、 职权和职位。 它是由行政管理系统采用命令、 指示、 规定、 决议等行政手段来进行管理。由于它是以上级发布命令、下级贯彻执行为基点, 所以行政方法的程序通常表现为:发布命令、 贯彻实施、检查督促、 调节处理四 个步骤,并按行政管理层次进行的。
行政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 权威性。 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和管理者的权威。 管理者 的权威越高, 他所发出的指令接受率就越高。 提高各级领导的权威, 是运用行政 方法进行管理的前提, 也是提高行政方法有效性的基础。 但是, 这种权威必须建 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之上, 因此, 管理者必须以自己良好的领导素质和才能去增 强管理的权威,而不能只依靠职位带来的权力来强化权威。
(二) 强制性。 行政方法是通过各种行政指令来对管理对象进行指挥和控制。 这些指令是上级组织行使权力的标志, 下级机关必须无条件地贯彻执行。 因而行 政方法具有强制性。 这种强制并不等于官僚主义的强迫命令, 而是指非执行不可 的意思, 它要求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服从统一意志, 强调原则上的高度统一。 行 政方法的强制性一般只对特定的下级机关和所属对象才会生效。
(三)垂直性。行政方法是通过行政系统、行政层次来实施管理活动的。因 此基本上属于 “条条” 的纵向垂直管理。 行政指令一般都是自上而下, 通过纵向 直线下达的。 下级组织和领导人只接受一个行政上级的领导和指挥, 对横向传来 的指令基本上不予理睬。 因此, 行政方法的运用, 必须坚持纵向的自上而下, 切 忌通过横向传达指令。
(四)具体性。亦称针对性。表现为从行政发布对象到命令的内容都是具 体的, 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方法上也因对象、 目的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所 以, 任何行政指令往往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对某一特定对象起作用, 具有明确 的指向性和一定的时效性。
由于行政方法具有以上特点, 正确运用就会产生一些独特的作用。 有利于组 织内部统一目标,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能够有效地贯彻上级的方针、政策,对 全局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强化管理作用, 便于发挥管理的职能, 使各个 部门之间密切配合, 前后衔接, 并不断调整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灵活地处理 管理中的特殊问题; 能及时对具体问题发布命令和批示, 较好地处理管理中的特 殊问题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 过分强调使用行政方法也会产生某些弊端, 所以 在运动队管理中, 要注意结合经济方法、 法律方法和宣传教育方法, 以达到更好 的效果。 要充分发挥作用, 必须经由行政系统的中介, 才能具体地组织与贯彻实 施。
二、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就是通过法律、法令、条例、制度等体育法规为手段,调节各 种体育关系, 以保证和促进体育发展的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的内容, 不仅包括建 立和健全各种法规, 而且还包括相应的司法和仲裁工作。 这两个环节是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的。 只有法规而缺乏司法和仲裁, 就会使法规流于形式, 无法发挥效力; 法规不健全,司法和仲裁工作则无所依从。
法律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 规范性。 法律是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 制定和颁布的 规范性文件。 这些规范性文件, 从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出发, 用准确、 严 密、 简洁的法律语言, 明确规定什么是应该做的, 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法律就为 组织和人规定了行为准则, 并要求人们遵守。 管理中的法律方法就是利用这些法 律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 由此可见, 规范性是法律方法 的主要特点。
(二)强制性。国家法律一经颁布,就要用军队、警察、法庭等国家机器作 为实施的保证, 违法犯罪就要受到应有的制裁。 管理中的法律方法, 既然是以法 律为手段, 必然也要有同样的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一方面表现为对于违法者要给
予一定制裁, 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于人们行为的强制约束。 法律方法的强制性与 行政方法的强制性是有所区别的:法律方法的强制性是通过国家机器和司法机构 来执行的, 只允许人们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 而行政方法的强制性是要求 人们在行动的目标上服从统一的意志, 它在行动的原则上高度统一, 但允许人们 在方法上灵活多样。
(三)预防性。国家制定法律规范的目的,不仅在于对事后违法者进行应有 的惩罚, 更重要的在于事前对人们起到指导和教育作用, 使人们自觉守法从而达 到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 法律方法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建立和保障正常的管理秩 序; 调节管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管理活动纳入规范化、 制度化轨道; 有助于 使符合客观规律的、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化、 条 文化、固定化,使人们有章可循。
法律方法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通过上层建筑的力量来影响和改变社会活动的 方法。 这里具有双重作用, 既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也可起到阻碍作用。 如果各项 法律和法规的制定和颁布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 就会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反之, 也可能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障碍。 法律方法由于缺少灵活性和弹性, 易使管理僵 化, 而且有时不利于基层组织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 法律方法应与其他 管理方法综合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三、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各种不同 经济主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管理目标和方法。 这里所说的经济手段主要包 括价格、税收、信贷等宏观经济手段和工资、奖金、罚款、经济合同等微观经济 手段。不同的经济手段在不同的领域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经济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调节对象的利益性。经济方法是通过利益机制引导被管理者去追求 某种利益, 间接影响被管理者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 因此, 只有涉及经济利益时, 才能发挥作用。 否则, 这种方法就会失效。 所以, 经济方法的运用既有一定的广 泛性, 又有局限性。 其广泛性是指经济利益是人们普遍关心的, 而在社会生活中, 涉及经济利益的领域非常广泛, 因而经济方法可以在管理中广泛运用; 其局限性 是指经济方法在那些不涉及经济利益, 或不以经济利益为主的范围, 就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
(二) 调节作用的间接性。 经济方法的间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 它不直接干预和控制管理客体的行为, 不直接干预人们应当怎么做, 而是通过调 节经济利益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以达到管理的目标; 其次, 经济方法的运用要以 市场为媒介, 借助于市场机制来实现。 经济方法这种调节作用的间接性在宏观管 理中的表现尤为明显。如对体育竞赛市场的开发,政府通过制定一些经济政策, 通过各种利益关系来调节各竞赛主办者的行为。
(三)调节手段的灵活性。经济方法调节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它有多种多 样的调节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同样的作用, 因而可以根据不 同的情况灵活选择。 如对我国健身娱乐市场的发展, 为了适应全民健身战略的要 求, 国家可以对高档次的健身娱乐场所适当提高其税收标准, 而对普及型的健身 娱乐场所制定若干优惠经济政策,以鼓励其发展。
(四) 调节效果的平等性。 经济方法承认被管理的组织或个人在获取经济利 益上是平等的。 按照统一的价值尺度来计算和分配经济效果, 各种经济手段的运 用对于相同情况的被管理者起同样的效力, 不允许特殊。 经济方法的主要作用表 现为: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强化管理职能; 有利于适当分权; 有利于客 观地检查管理效果。
经济方法的运用中,既要注意经济方法应用的范围和限度,又要注意经济 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经济方法与行政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增强经济 手段的权威性, 经济方法与法律方法结合使用有利于增强经济方法的规范性和法 律效力, 经济方法与宣传教育方法结合使用则有利于增强经济方法的准确性和对 运用时机的把握。
四、宣传教育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宣传和教育等方式,使人们围绕着共同目标而采 取行动的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是以人们对思想活动的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作为其 客观依据的。 要认识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还应看到虽 然客观外界条件对人们思想有重大影响, 但由于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 能够有分 析、 有选择地对待客观环境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支配 下进行的。 所以, 宣传教育方法就是激发人们的良好动机, 使之取向共同的目标
的管理方法。
宣传教育方法与其他管理方法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 先行性。 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的实行, 管理决策的制定, 都必须通过宣 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一方面使被管理者对其有充分的了解, 同时思考自己如 何配合行动; 另外, 在管理过程中实施各项决策之前, 通过宣传和教育, 还可事 先预测到人们可能产生的各种反应, 并制定相应的宣传教育措施予以预防, 从而 强化其正面效应,抑制可能产生的不良效应。
(二) 滞后性。 这一特点在思想教育中表现尤为突出。 由于人们的认识和思 想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所以思想教育大量的工作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或有些苗头的 时候。 滞后性特点要求管理者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实事求是地、 科学地、 正确地进 行分析, 以理服人, 这样才能使思想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从根本上激发人们的 动机。
(三) 疏导性。 开展宣传教育, 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启发人们的自觉性。 对思想问题采取回避或捂堵的方式是不能奏效的, 甚至会激化矛盾。 只有固执利 导,才能达到教育的实效。
(四) 灵活性。 人的思想是复杂多变的, 引起人的思想变化的多种因素又往 往交织在一起发生作用。 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管理对象, 其思想基础、 性格类型、 价值观念和需求等也不同, 因此宣传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管理 对象,确定宣传教育的内容和重点、形式和手段,保持灵活性和针对性。
第四节
运动队管理的内容, 涉及对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管理、 教 练员以及运动员等方面的管理。
一、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是指对运动训练过程中各项训练工作的管理, 它是运动 队管理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包括如下方面:
(一)训练主管部门制定训练管理制度。如某体育部门训练科的工作职责。
(二) 确立运动训练目标。 它是运动训练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运动训练目标
的正确与否, 关键取决于运动训练管理者的决策能力, 取决于他们的决策科学化 和民主化水平。 运动训练目标主要表现为, 未来主要比赛中要求达到的名次与成 绩。
(三) 做好运动员的选材工作。 要组织专家研究确定运动员选材目标, 要培 训好选材测试与调查研究的人员, 要周密制定好运动员选材工作的日程, 提前做 好测试与调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组织好实施运动员选材的测试与调查工作。 要审 定运动员选材的结果。
(四)审查批准运动训练计划。主要审计划的明确性、可行性和系统性。
(五)监督运动训练计划的实施。
(六)为运动训练提供必要的政策和物质保证。
(七)及时处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二、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管理
竞技体育发展到今天, 科技服务、 科技攻关已经成为关键性的因素。 国内外 的重大比赛中,竞技实力的较量更多的是看谁的科技投入大、谁的科技含量高。 因此,运动训练中必须帮助教练员、运动员提高“科技意识” ;理顺科技服务管 理关系, 建立、 健全科技服务的规章制度; 提高教练员依靠科学技术的能力; 为 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保证和科研条件。
三、教练员的管理
运动队由各种不同人员所组成,包括领队、教练员、运动员,还有队医、科 研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 其中, 最重要、 最基本的是教练员和运动员。 教练员与 运动员相比, 教练员又是关键的关键。 教练员是运动队运动训练工作的直接组织 者和管理者。 有人说, 教练员在运动队管理中的角色定位是:运动队管理工作中 的决策者,运动队管理链中的信息沟通者,运动队人际关系中的协调者。
四、运动员的管理
(一)思想教育方面
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是运动队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 运动训练工 作的各级管理者, 都有负有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责任。 首先, 要深入了 解运动员的思想特点, 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 帮助运动员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第三, 运用有效的精神激励手段, 充分调动运动员积极
性和创造性;第四,坚持文化教育与训练相结合。
(二)文化教育方面
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是运动队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运动队的各级管理者必 须从思想上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 处理好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矛盾, 建立 健全文化教育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生活管理方面
运动员的生活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它与运动训练水平的提 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管理制度, 认真做好运动训练后的 运动员的恢复修整与营养安排等。
(四)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管理
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管理,是为了加强运动员队伍的管理,保证训练竞赛 工作质量,促进运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 (附 录 7-1)
(五)运动员的参赛管理
运动员的参赛,是运动训练的延续,是运动训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运 动竞赛也是检验训练水平和检查训练效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运动员参赛前后, 思想活动较多, 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大, 这时更应该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及时帮 助解除各种思想压力,轻装上阵,赛出好成绩,赛出好风格。
(六)运动员的退役安置管理
退役运动员是指经某级政府有关部门批准, 运动队正式办理招调手续, 工资 关系在体育系统运动队且实行运动员基础津贴, 并经若干年以上训练、 比赛, 由 于身体、 技术、 年龄等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训练、 比赛, 经有关部门批准退役的 运动员。
运动员的退役管理主要包括退役安置与退役后工作技能的获得, 具体情况参 见附录 7-2。
第五节
运动队管理的评价也就是根据一定的绩效指标,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
按照严格的科学评价程序,对运动队管理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具体指 标评价方面如下:
一、 教 练员指标评价
(一)教练员职称、学历指标
1.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占专职教练员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具有高级职称资格教练员÷专职教练员总数×100%。
依据:教练员技术职称资格证书。
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练员占专职教练员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专职教练员总数×100%。
依据:教练员毕业证书。
(二)训练计划指标
教练员年度、阶段、周训练计划及课时计划齐全规范者占在岗教练员总数 的百分比。
依据:认定前两年(含认定工作当年)教练年度、阶段、周训练计划及课 时计划提交材料。
(三)教练员培训指标
参加国家、省(区、市)体育局培训的教练员人数占专职教练员总数的百 分比。
依据: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省(区、市)体育局组织培训等资料记载,包 括参加培训人员姓名、 项目、 培训时间、 地点、 内容、 考核成绩、 学习总结; 运 动队对教练员培训有总体培训规划、 总结及有关资料; 统计年限 (认定工作前四 年,含认定工作当年)。
二、 训 练条件保障指标评价
(一)基本训练设施
是否具有保证项目全天候训练的标准训练场(馆、房);场(馆、房)设 施是否先进,通风、采光、照明条件好;训练器材是否较齐全、完整、先进,能 保证训练需要。
依据:本项目有独立的训练场、馆、房;若两个项目同在一场、馆内训练, 但分别有各自训练场地, 视为具有相应的训练场地; 凡两个以上项目共用同一场
馆,但不能同时进行训练,只视其具有一个项目的训练场馆。
(二)训、科、医条件
是否设立科研室(所),并配有专职人员;是否具有选材、机能评定及训练 监测需要的形态、机能、心理、生化等仪器(全套形态测量仪器、心血管功能测 试仪器、血乳酸测试仪器、血尿素测试器、血尿常规检测仪器、功率自行车、摄 像机、微机等)。
依据:科研室(所)专职人员设置的有关文件;科研室(所)工作记录及各 项仪器测试原始记录。
(三)制度保障
训练部门是否有完善的训练制度和计划;是否有教练员的评聘和考核制度; 是否有选材测试和训练监控制度;运动员招生、进退队、考勤、参赛、输送各项 制度规范是否齐全。
依据:检查所有制度的原始记录。
三、 人 才效益指标评价
(一)竞赛成绩
竞赛成绩统计年限为四年一周期。
依据:以国家体育总局每年统计的大赛成绩为准;取得比赛成绩的运动员 名单及成绩统计表;取得比赛成绩的运动员输送及参赛成绩的有关证明材料。 (二)输送率
输送率统计年限为四年一周期。
输送率 =前四年间输送总人数÷前四年间总人数×100%
依据:认定工作前四年输送运动员名单及有关证明材料; 认定工作前四年第 一年在编运动员数; 认定工作前四年中三年每一年吸收人数统计资料, 以办理审 批文件为准。
【 复习思考题 】
1. 请简述“三级训练”网络的管理。
2. 运动队管理的原则有哪些?其基本内容是什么?
3. 简述运动队的管理内容有哪些?管理方法有哪些?
4. 简述运动队管理的评价指标。
【小结】
运动队是我国竞技体育组织体系中最基本的单元,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最基层的组织形 式,运动队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
我国运动员的选拔、 培养、 输送的组织体系, 与其他竞技体育发达国家一样, 也是分层 次、按不同水平进行组合的,实行三级(层次)训练组织体系 (简称“三级训练网” ) 。 运动队管理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相对封闭原则、人本原则、弹性原则、效益原则、动 力原则、反馈控制原则、能级对应原则、抓关键环节原则等。
运动队管理方法主要有: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宣传教育方法等;运动队管 理的内容, 涉及对运动训练过程管理、 运动训练科技服务管理、 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等方面的 管理; 运动队管理的评价也就是根据一定的绩效指标, 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资料, 按照严格 的科学评价程序,对运动队管理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应用案例】
一份政协提案
体育界几名资深的全国政协委员,在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提出了第 2889号“提案”—备战 2008年奥运会,组织实施“金牌教练培养计划”案。他们遵 照“金牌选手”须由“金牌教练”训练出来的思路,针对我国当前高水平教练员 队伍的现状和 2008年奥运会的更高要求,对奥运会“金牌教练”的选拔和培训 计划,提出了 6点建议:
(1)由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竞技体育工作的领导牵头 , 总局竞技体育司、人事 司、科教司及其他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组成《 2008年奥运金牌教练培养计划》 领导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规划、组织与实施。
(2)提出 2008年奥运会金牌教练在德、学、识、能诸方面的要求及评价标 准。
(3)建立教练员人才库,对我国教练员队伍的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 并从中选出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练,予以重点培养。
(4) 采用岗位培训、 跟队学习、 老教练帮带、 出国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年轻
教练,使他们尽快成熟。
(5) 在有经验的高水平总教练或主教练指导下, 安排这些年轻教练担任 2008年奥运参赛队伍的实施教练或助理教练。 2~4年后选拔其中优秀者接任该队主 教练。
(6)约请有卓著业绩的老教练和真知灼见的训练学者组成“科学训练评议 组” ,定期对 2008年奥运参赛队伍的训练情况及教练员的训练业绩进行检查评 估,并提出改进意见。
问题与思考:
1.该《提案》的理论依据及创新点是什么?
2.试对该《提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孙汉超 . 运动训练管理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5.
[2]田麦久 . 运动训练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3]孙汉超 , 秦椿林 . 体育管理学教程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 [4]伍绍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5]徐本力 .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6]胡亦海 . 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5. [7]宋继新 . 竞技教育学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8]梁晓龙 , 等 . 举国体制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6.
附录 7-1
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 (试行 )
(体竞字[2003]82号 2003年 8月 1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运动员队伍管理,保证训练竞赛工作质量,促进运动人才 资源合理配臵, 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运动员,是指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 会和全国单项比赛的运动员。
第三条 运动员注册与交流应本着自愿、公开、合法、有序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 国家体育总局主管全国运动员的注册与交流。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 或国家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为“运动项目管理中心” )对本项 目运动员实行注册与交流的管理。
第二章 注 册
第五条 运动员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全国单项比 赛,应代表具有注册资格的单位(以下简称为“单位” )进行注册。
第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行业体协及 经过国家体育总局、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批准认可的参加全 国成年、青年和少年比赛的单位是具有注册资格的单位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除外 ) 。
第七条 运动员本人或其法定监护人应与拟代表的注册单位签定代表资格协 议。
第八条 运动员与注册单位签定的代表资格协议期限为 2至 9年。运动员法 定监护人与注册单位签定的代表资格协议的终止日期不得超过该运动员年满 16周岁的日期。
第九条 代表资格协议书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印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协议双方名称(甲方、乙方) ;
(二)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协议的起止日期;
(四) 年满 16周岁运动员本人或未满 16周岁运动员的法定监护人签字和指 纹印;
(五)注册单位法人代表或被授权人签字和单位盖章;
(六)违反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七)签署协议的日期;
(八)其他协议所包含的内容。
第十条 注册单位应当自代表资格协议签定之日起 12个月内为运动员进行 注册。逾期不注册,代表资格协议自动失效。
第十一条 首次注册的运动员须出示当地县级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证明原 件,年满 16周岁的运动员还须出示本人身份证原件。
第十二条 每年 12月 1日至次年 1月 31日为夏季项目的年度注册期和年度 确认期。每年 6月 1日至 7月 31日为冬季项目的年度注册期和年度确认期。 年度确认是指已注册运动员在代表资格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下一年度的注 册。
第十三条 具有注册资格的单位每年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有效的代表资格 协议到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为运动员办理代表资格登记注 册或确认手续。
第十四条 注册单位未在年度确认期为运动员办理确认手续,其代表资格协 议终止, 运动员有权向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出申诉, 并可 自主选择新的注册单位。
第十五条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须在每一年度注册期结 束后 10天内,将本年度注册名单以文件形式向全国公布。
第十六条 注册证是运动员注册的凭证,用于确定运动员的代表单位和参赛 资格。
第十七条 注册证由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统一颁发,由 注册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
第十八条 运动员注册的费用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经济字? 2002? 479号转 发的国家计委、 财政部 《关于运动员注册费等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 的通 知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注册单位必须保证本单位注册运动员每两个注册年度之内至少参 加一次国家体育总局、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性比
赛,或经批准举办的有 4个以上(含 4个)的省(区、市)级单位参加的区域性 比赛。否则,运动员有权终止原代表资格协议,并自主选择新注册单位。
运动员确因伤病不能参赛或注册单位已报名参赛, 但该运动员无故不参赛的 除外。
第二十条 代表资格协议期满后,注册单位享有对该运动员的注册优先权。 注册优先权期限根据所签定的代表资格协议的期限确定:
1至 3年(含 3年) ,注册优先权期限为 12个月;
4至 6年(含 6年) ,注册优先权期限为 24个月;
7至 9年,注册优先权期限为 36个月。
注册优先权期限内, 如原注册单位需要, 运动员只能与其签定代表资格协议。 第二十一条 运动员在注册优先权期限内与原注册单位签定代表资格协议 的,新的注册优先权期限按续签代表资格协议的时间确定。
第二十二条 运动员协议期满后的第一个年度注册期,如原注册单位愿意继 续留用运动员, 但未能签定代表资格协议的, 必须在该注册期内, 向全国单项运 动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提交注册优先权的报告。 否则, 该运动员注册优先权 自该年度注册期截止之日起终止。
第二十三条 注册优先权期限已满,如原注册单位未能与运动员重新签定代 表资格协议,运动员可自主选择注册单位。
第二十四条 已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及 国家体育总局、 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认可 “单位” 注册的运 动员, 也可代表相应项目的俱乐部进行注册。 参加俱乐部比赛以外的其他全国性 年度正式比赛和全国综合性运动会时,必须代表原注册单位。
第二十五条 首次代表俱乐部注册的运动员, 也可代表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行业体协等进行注册。 此类运动员注册的最终决定权属于俱 乐部。
第二十六条 高等院校学生入校前已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 行业体协等注册的, 也可代表学校进行注册。 此类运动员注册的最终决 定权属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行业体协。
第二十七条 高等院校学生入校前未注册的, 代表学校注册后, 也可代表省、
自治区、 直辖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行业体协进行注册。 此类运动员注册的最 终决定权属于学校。
第二十八条 进行双重注册时,应当出具双重注册协议。双重注册协议由已 注册方、新注册方和运动员本人或法定监护人签定。
第二十九条 高等院校学生终止学业时,代表学校的注册自然终止,运动员 可自主选择注册单位。 如为双重注册运动员, 注册的最终决定权自然归属另一注 册方。
第三十条 运动员在代表资格协议期和优先权期限内, 未经原注册单位同意, 不得与其它任何单位再次签定代表资格协议。 否则, 对当事人予以处罚。 处罚期 满后,运动员只能由原注册单位进行注册。双重注册的运动员除外。
第三十一条 运动员的注册年龄,以首次注册时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证明原 件和运动员本人的身份证原件为准。
第三章 解放军运动员的注册
第三十二条 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地方招收未注册过或注册优先权期限已满的 运动员,凭军队专业体工队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入伍证明进行注册。
第三十三条 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地方招收已注册或在注册优先权期限内的运 动员, 凭军队专业体工队上级主管部门出具的入伍证明和与运动员注册单位的输 送协议进行注册。 输送协议须由运动员所属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和军队专业体工 队上级主管部门及运动员本人三方共同签定。
第三十四条 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地方招收的未注册过或注册优先权期限已满 的运动员,退伍后可以凭退伍证明代表任何具有注册资格的单位进行注册。 第三十五条 解放军体育部门在地方招收的已注册或在注册优先权期限内的 运动员,在解放军服役满 48个月,退伍后按本办法第三十四条执行;服役不满 48个月,如没有得到原注册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的许可,退伍后 24个月内只能 代表入伍前注册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注册。
第四章 交 流
第三十六条 在代表资格协议期或注册优先权期限内的运动员,经省、自治 区、 直辖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行业体协同意并签署交流协议, 可变更注册单 位。
第三十七条 交流协议须由运动员原注册单位和新注册单位的法人代表及年 满 16周岁运动员本人或未满 16周岁运动员的法定监护人三方共同签定。 第三十八条 交流协议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印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协议三方具体名称;
(二)交流的起止时间;
(三)协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 年满 16周岁的运动员本人或未满 16周岁运动员的法定监护人签字和 指纹印;
(五)协议双方单位法人代表或被授权人签字、单位盖章;
(六)协议双方单位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意见和法人代表或被授权人签字、 单位盖章;
(七)违反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
(八)签署协议的日期。
第三十九条 交流协议须经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审核, 并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后生效。
第四十条 新注册单位凭交流协议可与年满 16周岁运动员本人或未满 16周 岁运动员的法定监护人签定代表资格协议, 并到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 管理中心办理交流注册手续。
第四十一条 运动员交流到新单位须注册满 24个月,方可再次进行交流。 第四十二条 进行双重注册的运动员,交流权属于拥有注册最终决定权的单 位。
第五章 参加比赛
第四十三条 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行业体协注册 的运动员,可代表本行政区域或系统内下一级单位参加全国比赛。
第四十四条 运动员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其代表资格按照全国综合性运 动会竞赛规程总则及其它相关规定确定。
第四十五条 外籍运动员参加的全国单项比赛,应符合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 的有关规定。
第六章 处 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