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艾汀l北京太洋药关怀赇丁专栏直击胰岛素抵抗}
信息发布lZIXUNBAN
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剂,
延绥并发嘘的发生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患者常常
认为降糖是主要的治疗目标,但单
纯的血糖控制是不能提高患者的
健康水平,延长其寿命的,还必须
真正地预防和有效地治疗各种糖
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并
发症既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
也让广大患者背上了沉重的经济
负担.
动脉粥样硬化即大血管病变
是老年人中较常见的疾病,糖尿
病患者动脉硬化比非糖尿病者的
发生率高,发展快,病情重,死
亡率高.据统计,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的冠心病,脑血管病是目
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70%,80%
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冠心病,其余
20%,30%死于糖尿病肾病,脑血
管病,糖尿病肢端坏疽等其他并
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及其轻重,与患者血糖的升高程度
和病程长短密切相关.一个权威
的临床研究——英国前瞻性糖尿
病研究(UKPDS)发现,患者单纯的
血糖控制良好可以减少微血管并
发症的发生,但不能减少心脏病和
脑卒中的发病.可见,治疗糖尿病
不是单纯地降低血糖,应对代谢综
合征中的其他因素也予以治疗,目
的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不
利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几乎囊括了代
谢综合征的大部分危险因素,比如
?文/林建清
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糖尿病
伴有的血脂异常等,很多人还伴有
高体重,高尿酸血症.这与胰岛
素抵抗相关.换言之,胰岛素抵抗
是贯穿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主线,
是连接它们的纽带,为这些疾病共
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2型糖尿病的发病起源于胰岛
素抵抗,因此治疗时应以治疗胰岛
素抵抗为基础.在控制血糖的同
时,一定要注意患者血压,血脂,
肥胖等其他综合指标,在降血糖的
同时保护胰岛细胞功能,从而长期
稳定降低血糖,并且减少心脑血管
疾病的危险因素.
据统计,90%以上的糖尿病患
者有胰岛素抵抗.针对胰岛素抵
抗,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
物(盐酸吡格列酮——艾汀)是目
前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代表药
物.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
感性,促进胰岛素的利用来减轻胰
岛素抵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高胰
岛素血症,降低患者发生心脑血管
并发症的危险性.盐酸吡格列酮
(如艾汀)不但可降低血糖对血脂
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在亚太
地区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指
南中,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已被列
入治疗肥胖的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它还是为非肥胖且伴有高血压,
血脂紊乱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
病患者推荐的一线用药.美国糖
尿病学会推荐治疗糖尿病的基本
用药.
为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因素:?科学的
生活方式:低盐,低脂,低热量,
高纤维素饮食,戒烟限酒,控制
体重在理想范围之内,适度的运
动.?制订出以胰岛素增敏~J(gl
艾汀)为治疗核心的个体化治疗方
案,使血糖控制良好,?定期检测各
项导致并发症的指标:血糖,糖化
血红蛋白,血脂,尿酸,尿微量
蛋白,血压,体重,眼底,心电
图,大血管超声.?控制血压,
调节血脂,纠正体内高凝状态.
?对糖尿病正确认识,既不能因为
无不适感觉不重视,也不要因为糖
尿病不能根治而过度紧张.做到
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不断学
习糖尿病知识,与医生良好沟通,有
利于疾病的控制,从而避免治疗不
当走弯路.总之,糖尿病是可防可
控制的疾病,只要有健康的心态,
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治疗和
监控,就能使糖尿病患者减少并发
症的出现,帮助糖尿病患者正常地
生活,学习,工作.
欢迎更多的病友拨打
800810ll27艾汀热线来与我们的
专业医生沟通交流!同时可免费获
取资料.热线时问:周一,周五每天
8:30,17:00.一
糖尿病之友2008,299
范文二: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一( 概述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加,应积极防治。例:我科收治患者赵金宇,19岁,周围神经病变,疼痛难忍,辍学;患者猝死,无痛心梗。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人体内能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比任何其他单糖都容易被吸收,而且被吸收后能直接为人体组织利用。除对糖尿病人外,葡萄糖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 1
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一)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200mg/dl)。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mmol/L(
140mg/dl)。 2、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0mmol/L(
3、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mmol/L。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二)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 2
改变致视力模糊,也有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或者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才查出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案个体化的原则。包括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在这里,我再多说些关于糖尿病饮食,基本原则: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少量多餐,有力控制血糖;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适量饮酒,坚决戒烟。
(五)胰岛素
在我们人体的左上腹部有一个位于胃后方的器官就是胰腺。胰腺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导管的外分泌腺,分泌帮助摄入食物消化的胰液到十二指肠;另一部分是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在形态上是大大小小的细胞团,分散在外分泌腺泡之间,宛如海洋中的岛屿,所以称为“胰岛”。人类胰腺内大约有200万个胰岛,成人胰岛的总体积占胰腺总体积的2,3%,总重量仅有1,2克。胰岛内有好几种细胞成分,每种细胞都分泌不同的激素,其中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有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 3
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体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的原因就在于患者的胰岛不能有效的分泌胰岛素以稳定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模仿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
4
二( 常用胰岛素注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1型糖尿病;
2.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创伤,手术前后的糖尿病者;妊娠合并糖尿病,尤其在分娩前的阶段;糖尿病并有心 、脑、眼、肾、神经等并发症,消耗性疾病者;
3.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满意控制者。
(二) 胰岛素分类
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我院使用的普通胰岛素和精蛋白锌胰岛素都是猪胰岛素。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5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市场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三)胰岛素治疗原则
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β细胞功能缺陷程度,胰岛素抵抗程度,饮食和运动状况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
(四)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器:经济
胰岛素注射器有两种,一种为1毫升容量的普通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上标注的刻度标识为“ml”(毫升),病人要根据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含量进行单位换算,优点是经济,可重复使用。 另一种注射器是专用胰岛素注射器,一侧直接标有胰岛素注射单位。此类型胰岛素剂型为400单位每毫升,换算为4单位每毫升使用,也是我院各科较长使用的。
6
胰岛素笔:不疼
胰岛素笔是将胰岛素和注射装置合二为一。胰岛素储存在笔芯中,胰岛素用完后更换笔芯,笔身是一个可调节剂量的注射仪器,专门设计的一次性针头超细、超短,因此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感非常轻微。患者使用时只需把剂量按钮调节到所需要的剂量单位,然后把针头刺入皮下组织,一按剂量按钮,即可完成注射。
胰岛素泵:精准
胰岛素泵是一个形状、大小如同BP机,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俗称“人工胰腺”。胰岛素泵由泵、储液器和输液管组成。储液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刺入患者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
(三)使用胰岛素注意事项
1.注射前要确定吃饭时间,确定在注射完胰岛素后30分钟吃上饭。
2(在注射前半小时应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注射。避免日晒,2-8?冷藏,不要冰冻或接近冰格,冰冻过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3(注射前要洗手,并准备好胰岛素药瓶、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所需要的用品。
4.注射短效胰岛素时,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与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左手再将胰岛素药瓶倒转,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胰岛素。
7
5(如果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应将胰岛素注射液瓶平放在手心中,用双手夹住药瓶,来回滚动10下左右(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直至该胰岛素呈均匀混浊液,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6(自行混合两种剂型胰岛素时,必须按上面的步骤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把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瓶内,这瓶胰岛素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7(选好注射部位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约1寸左右,另一只手将针头的一半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针头要在皮下停留10秒钟左右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8(虽然腹壁(肚脐周围10厘米内不能注射)、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都是胰岛素注射的适合部位,但最好的部位是腹壁。即使这样,也不要在同一部位同一点上注射次数过多,各部位要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现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现象。应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和区域,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厘米以上。
9(严格实行专人专笔,以防交叉感染及疾病传播。
10.短效注射液应为无色澄清液,如果出现轻度着色,云雾状浑浊,悬浮的颗粒切勿使用。
11.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其次为胰岛素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三(使用胰岛素泵病人的适应症
8
胰岛素泵是近20年以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胰岛素泵一经临床应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非常有效的。其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使血糖浓度趋于平稳,还可以通过患者病情(如在患者有不同用餐需要或旅游时)和血糖的变化来调节基础率,临床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便患者使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其适合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或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胰岛素泵经过临床验证被认为是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也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偏爱。
(一) 工作原理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两种模式:持续性基础分泌保持空腹状态下葡萄糖的产生和利用相平衡;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使进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预防餐后高血糖发生。
胰岛素泵是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方式输注胰岛素。分为基础率和餐前大剂量两种方式:
基础率是24小时持续微量输注的胰岛素,以控制两餐之间和夜间的血糖稳定。
餐前大剂量是针对进餐食物而输注的胰岛素,以控制餐后的血糖稳定。大剂量可以根据进餐时间、进餐量和食物种类灵活设定。
(二) 优点
9
1.更好的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的血糖意味着更好的健康以及避免并发症和延长生命的可能。经统计,胰岛素泵使用者的 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打针的患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血糖波动幅度小,趋于正常水平。输注短效胰岛素的基础率代替长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再也不需要按时就餐,吃饭可延迟或取消,无需担心低血糖发生。戴泵者血糖下降比较平缓,能及早发现低血糖症状,可尽量减少别人帮助。在运动时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2.胰岛素输注精确――胰岛素泵与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相比其输注的胰岛素剂量要更精确。胰岛素泵的输注精度能达到0.05 单位,儿童及瘦型成年糖尿病患者对小剂量胰岛素敏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3.体重控制――无论你想增重还是减肥,胰岛素泵可以让你像正常人一样,随意调节饮食,同时配合锻炼,让你身体更健康,体型更匀称。
4.生活自由、方便――你可以睡懒觉,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没有人能够长期坚持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有了胰岛素泵,你可以自由选择吃饭、运动、睡觉的时间,即使轮班工作甚至跨越时区旅行,血糖也较容易控制。让你忘却时刻打针的繁杂和痛苦。使用胰岛素泵,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只需侧过身,按几下按钮,胰岛素就自动地输入体内,既简单又不失体面。
(三)适应症
1.应用胰岛素治疗者
10
2. 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的患者
3.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4. 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5. 经常出差或生活不规律的患者
6. 正处于身长发育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7.希望非常积极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
(四)使用胰岛素泵应注意的条件
1能够经常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每天至少4次)。
2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控制血糖的主动性。
3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听懂培训人员的讲解,在医生指导下学会胰岛素泵的基本操作,如更换电池及贮药器等,出一些小问题,能够自己处理。并能够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就医,同时与医务人员随时保持联系。
4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因为胰岛素泵价格比较贵,平均:为2万,6万元人民币
我院使用的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快易达712胰岛素泵
其优点1.智能化的大剂量向导计算器
2. 全中文菜单式屏幕显示,操作极其简便
3. 仅使用一节AAA电池: 不再需要特殊的电池来驱动马达
4. 胰岛素泵基础率增量最小可达每小时0.05单位: 11
基础率的输注更精确
5. 内置血糖和事件提醒功能: 最多每天可设置8个个性化的血糖和事件提醒功能,胰岛素泵可以及时提醒您测血糖或其他需按时的事情,方便患者及时跟踪自身血糖情况和事件。
6. 体积小巧, 外观新颖
7. 临时基础率调节更方便
8. 快捷大剂量按钮:输注大剂量更方
四( 胰岛素泵使用
1、 置泵前的准备与护理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选择需用胰岛素治疗并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作为安泵对象。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稳后再行安泵。此时,应协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肤感染。
2、 置泵方法及护理
?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顾虑,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用0.2%碘酊消毒2次,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调试胰岛素泵: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计算并设 12
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设定完毕后将泵置于腰带或裤袋等处。
?护士在安泵过程中需协助医师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软管内有无气体,要立即排出直径1mm以上的气体。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报警的处理,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同时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和设定以及泵的操作技术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3、 安置后护理
?严密观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3,4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低血糖反应报警等情况的处理,尤其是置泵后3,7天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随身携带可快速补充血糖碳水化合物。另外,要防止输注装置阻塞或泄漏,泵程序设定不正确,泵内胰岛素用尽等情况。
?局部皮肤护理。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拔出丢弃。更换部位用新的充注装置,重新安装皮下充注软管,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3cm以
上。用手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加以保护。如有感染,应立即更换充注部位和装置,更 13
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长期用泵者均应3,5天(冬季可适当延长至5,7天)更换一次充注部位。在护理随访中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出于经济上考虑,7,8天才更换充注装置,这样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加强对泵的保护,防止受潮,损坏,防止静电报警。
五( 胰岛素泵使用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使用胰岛素泵时能引起感染、皮下硬结、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泵故障等并发症。
(1)感染:多发生于未掌握严格消毒技术,或多日未消毒、未更换注射部位者。感染菌种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表现为输注部位肿胀或伴蜂窝组织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
(2)皮下硬结:长期胰岛素泵治疗,尤其是应用含杂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易发生脂肪萎缩或硬结。此时可影响胰岛素注入速度及吸收,使血糖不易控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或换用较纯的胰岛素剂量可避免。
(3)低血糖:治疗中如出现任何增加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而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均可发生低血糖。理想值餐前4.4~6.6毫摩/升(80毫克~120毫克/分升),餐后小于10毫摩/升(180毫克/分升)。如空腹小于4.4毫摩/升,必须减少基础胰岛素注入量。 14
(4)泵故障:多为泵失灵。由于电池耗尽,注射管或针头脱落、堵塞等,引起胰岛素注射过多或过少,造成高血糖或低血糖。以上故障经加报警器装置后已罕见。一旦泵故障发生,应尽快查明排出,应教会患者掌握泵的使用,检查、排除故障的方法。
15
范文三:尽早使用胰岛素可减少并发症
尽早使用胰岛素可减少并发症
刘女士患糖尿病四年,平时口服降糖药、运动、控餐,措施采取了不少,可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医生建议刘女士改用胰岛素治疗,刘女士还未开口,刘女士的丈夫就断然拒绝。他认为胰岛素用了就停不了,会上瘾,且胰岛素是最后的办法,刘女士的病还没“严重”。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目前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在降血糖的道路上,胰岛素作为降糖“利器”,降血糖效果显著。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超说:“胰岛素能补充缺乏的胰岛素,降低血糖,减轻高糖毒性,维持稳定而长久的血糖控制;改善胰岛素β细胞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病人的体力和生活质量,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尽管胰岛素有很多好处,可实际上并未得到多数糖友的认可。在胰岛素使用的问题上,大多数患者对胰岛素的了解还不够全面,甚至有许多误区。
胰岛素不是“最后的选择”
很多糖友认为胰岛素一定要等口服降糖药无效后才能使用,是最后的选择。刘超主任说:胰岛素绝不应是最后的选择。糖尿病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达标,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胰岛素为直接降糖物质,早期使用可早期控制血糖达标,且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任何口服降糖药物均为间接控制血糖,如不能控制血糖达标,应尽快换用胰岛素,否则,并发症将严重损害健康。且胰岛素还有其他有益作用,如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抗炎症反应等。
刘超主任表示:胰岛素可用于任何情况的糖尿病患者,但常在以下情况开始应用: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出现以下情况:
?经过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者。
?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者。
?应激情况: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分娩或心脑血管意外等。
?新诊断的重症2型糖尿病。
3)妊娠糖尿病或糖尿病合并妊娠。
4)其它类型糖尿病。
5)肝肾功能衰竭。
6)营养不良,如显著消瘦,合并肺结核、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应在一个区域内轮换部位注射
胰岛素使用的时间根据其剂型有所不同。短效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应于餐前30分钟注射,超短效胰岛素应餐前即刻注射,而长效胰岛素则于早或晚固定时间注射,中效胰岛素则应在早、晚餐前30分钟或睡前注射。
刘主任说:“胰岛素注射的部位很多,可注射在上臂、大腿前面和侧面、臀部和腹部(肚脐周围2英寸范围除外)的皮下组织。常规注射不建议肌肉内注射。需提醒的是,轮换注射部位对于防止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缩是很重要的。推荐在一个区域内轮换(例如,在腹部对称地轮换注射),而不是每次注射轮转到不同区域。这种方法可降低每日间的吸收差异。”
不会形成胰岛素依赖
很多糖友担心使用胰岛素会变成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刘超主任表示这个问题不存在,
有些初发的糖尿病患者,开始时使用胰岛素治疗,待血糖控制好后,可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甚至停用。而对于使用胰岛素上瘾问题,刘主任也给予否定:胰岛素是体内具有降糖作用的激素。注射胰岛素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副作用最小的生理性疗法,既不会成瘾也没有毒性。尽早进行胰岛素治疗,可有效地控制血糖,保护胰岛细胞,大大减少并发症。
注意胰岛素的过敏反应
使用胰岛素后,要注意是否出现以下副作用:
1)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后药效最强时,也可因注射胰岛素后没及时进餐而引发。
2)过敏反应各种动物胰岛素制剂因含一定量的杂质,因此有抗原性和致敏性,并与胰岛素制剂的种属有关。牛胰岛素的抗原性最强,其次为猪胰岛素,人胰岛素最弱。人体多次接受胰岛素注射约1个月后,血液中可出现胰岛素抗体。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局部反应,先是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全身性荨麻疹少见,可伴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3)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由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所致,使用人胰岛素较少见。因此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以免吸收不良。
4)耐受性胰岛素耐受较少见,只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胰岛素抗药性,使用动物胰岛素者较常见。胰岛素耐受是指在无酮症酸中毒和拮抗胰岛素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每日胰岛素需要量超过100U或200U,又叫胰岛素抵抗。
宜在冰箱冷藏室中储存
胰岛素作为一种生物制剂,在使用中必须恰当的保存。对于不马上使用的胰岛素(没有开封的瓶装胰岛素和胰岛素笔芯)应保存在2-8?间,如冰箱的冷藏室中,直到有效期前,胰岛素都会保持其有效的生物效应。胰岛素不能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中,冷冻结冰的胰岛素不能再解冻使用。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一起放回冷藏室中,可随身携带保存4周。
所有的胰岛素都不能暴露在热和直接阳光下。没有冰箱的情况下,没有开封的胰岛素可保存在荫凉干燥处,保存时间相对缩短。瓶装的胰岛素在室温下(大约25?),可安全存放六个星期左右。胰岛素笔芯常温下可保存约四个星期。
乘坐飞机时,胰岛素不要放在行李中托运,因托运温度常在冷冻点以下,会使胰岛素变性。
如需长途携带,可将胰岛素装在专用的盒子里,到达后再放入冷藏箱中。运输过程中不能剧烈震动,因胰岛素的分子结构是由两条氨基酸链通过两条二硫键松散的连接在一起,剧烈震动二硫键会出现断裂,从而破坏其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
刘超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在每次注射前应检查胰岛素液的外观,正常情况下,速效和短效胰岛素为无色、澄清溶液,一旦混浊或液体变黄就不能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呈均匀的雾状,一旦出现团块状沉淀物,不能摇匀则不能使用。另外,过了保质期的胰岛素不得使用。
【延伸阅读】:
如果漏打了胰岛素怎么办,
胰岛素一般要求在餐前注射,如果病人吃完饭了才想起胰岛素还没有打,补救的方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刘超主任说:对于使用“超短效胰岛素”治疗的病人,可以在餐后即刻注射,对疗效影响不大。
对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餐前忘记打胰岛素了,可在餐后立即补
打,其间要注意监测血糖,必要时中间加餐;如果想起来时已快到中午,应检查午餐前血糖,
当超过10mmol/L时,可以在午餐前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切不能把早晚两次预混胰岛素
合并成一次在晚餐前注射。
范文四: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doc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病人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一( 概述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糖尿病已成为发达国家中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问题。糖尿病在中国的发病率达到 2% ,据统计,中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 4000 万,并以每年 100 万的速度递增。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本病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寿命缩短,病死率增加,应积极防治。例:我科收治患者赵金宇,19岁,周围神经病变,疼痛难忍,辍学;患者猝死,无痛心梗。
葡萄糖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在人体内能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过程。在消化道中,葡萄糖比任何其他单糖都容易被吸收,而且被吸收后能直接为人体组织利用。除对糖尿病人外,葡萄糖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
1
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一)符合下列之一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1、有典型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糖高于11.1mmol/L(200mg/dl)。
2、查空腹血糖时,两次或两次以上高于7.0mmol/L(140mg/dl)。
3、空腹血糖不超过7.0mmol/L,怀疑为糖尿病者,可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服糖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若无糖尿病症状,尚需另有一次血糖超过11.1mmol/L。上述血糖值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
(二)糖尿病的分类
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
(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血糖升高后因渗透性利尿引起多尿,继而口渴多饮;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分解增多,蛋白质代谢负平衡,渐见乏力,消瘦,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故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常被描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可有皮肤瘙痒,尤其外阴瘙痒。血糖升高较快可使眼房水晶体渗透压改变而引起屈光
2
改变致视力模糊,也有许多患者无任何症状,仅于健康体检或因各种疾病就诊化验时发现高血糖。或者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肾病等,才查出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治疗方案个体化的原则。包括饮食指导,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胰岛素治疗。在这里,我再多说些关于糖尿病饮食,基本原则: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少量多餐,有力控制血糖;高纤维饮食,利于控制血糖,减肥和通便;饮食清淡,低脂少油,少糖少盐;适量饮酒,坚决戒烟。
(五)胰岛素
在我们人体的左上腹部有一个位于胃后方的器官就是胰腺。胰腺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有导管的外分泌腺,分泌帮助摄入食物消化的胰液到十二指肠;另一部分是无导管的内分泌腺,在形态上是大大小小的细胞团,分散在外分泌腺泡之间,宛如海洋中的岛屿,所以称为“胰岛”。人类胰腺内大约有200万个胰岛,成人胰岛的总体积占胰腺总体积的2,3%,总重量仅有1,2克。胰岛内有好几种细胞成分,每种细胞都分泌不同的激素,其中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有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还有大家都熟悉的胰岛素,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
3
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在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体内的各种病理生理学因素会干扰上述平衡,不同程度地损害胰岛功能。
B细胞占胰岛的绝大多数,约为75,80%,A细胞约占15%,其他细胞总共不到5%。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的激素,在调节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它是维持血糖在正常水平的主要激素之一。胰岛素一方面能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肌肉和脂肪等组织细胞,并在细胞内合成糖元或转变成其他营养物质贮存起来;另一方面又能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由于胰岛素既能增加血糖的去路,又能减少血糖的来源,因此其最明显的效应是降低血糖。正常人体的胰岛素分泌的是有规律的:进餐后,胰岛迅速大量释放胰岛素,以配合进餐过程,使肠道吸收的葡萄糖迅速被利用,保持血中葡萄糖水平不会过分升高;空腹或饥饿时,体内胰岛素的释放会相应减少,使血糖不会过分降低。正是由于这种灵活的胰岛素分泌方式才使人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能在全天都保持正常。
糖尿病人血糖升高的原因就在于患者的胰岛不能有效的分泌胰岛素以稳定血糖水平。胰岛素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模仿正常人胰岛素的分泌。
4
二( 常用胰岛素注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1型糖尿病;
2.糖尿病伴急、慢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
酸性酸中毒,急性感染,创伤,手术前后的糖尿病者;妊娠合并
糖尿病,尤其在分娩前的阶段;糖尿病并有心 、脑、眼、肾、神
经等并发症,消耗性疾病者;
3.2型糖尿病病人经饮食,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不能满
意控制者。
(二) 胰岛素分类
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我院使用的普通胰岛素和精蛋白锌胰岛素都是猪胰岛素。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5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4、长效(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4~6小时起效,高峰浓度4~20小时,持续24~36小时。
5、预混:即将短效与中效预先混合,可一次注射,且起效快(30分钟),持续时间长达16~20小时。市场有30%短效和70%中效预混,和短、中效各占50%的预混两种。
(三)胰岛素治疗原则
胰岛素治疗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剂量决定于血糖水平,β细胞功能缺陷程度,胰岛素抵抗程度,饮食和运动状况等。一般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调整。
(四)胰岛素注射方法
注射器:经济
胰岛素注射器有两种,一种为1毫升容量的普通注射器,这种注射器上标注的刻度标识为“ml”(毫升),病人要根据所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含量进行单位换算,优点是经济,可重复使用。 另一种注射器是专用胰岛素注射器,一侧直接标有胰岛素注射单位。此类型胰岛素剂型为400单位每毫升,换算为4单位每毫升使用,也是我院各科较长使用的。
6
胰岛素笔:不疼
胰岛素笔是将胰岛素和注射装置合二为一。胰岛素储存在笔芯中,胰岛素用完后更换笔芯,笔身是一个可调节剂量的注射仪器,专门设计的一次性针头超细、超短,因此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感非常轻微。患者使用时只需把剂量按钮调节到所需要的剂量单位,然后把针头刺入皮下组织,一按剂量按钮,即可完成注射。
胰岛素泵:精准
胰岛素泵是一个形状、大小如同BP机,通过一条与人体相连的软管向体内持续输注胰岛素的装置。俗称“人工胰腺”。胰岛素泵由泵、储液器和输液管组成。储液器最多可以容纳3毫升的胰岛素,装入泵中后,将相连的输液管前端的引导针用注针器刺入患者皮下(常规为腹壁),再由电池驱动胰岛素泵的螺旋马达将胰岛素输注到体内。 (三)使用胰岛素注意事项
1.注射前要确定吃饭时间,确定在注射完胰岛素后30分钟吃上饭。 2(在注射前半小时应将胰岛素从冰箱中取出,待药液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注射。避免日晒,2-8?冷藏,不要冰冻或接近冰格,冰冻过的胰岛素不可使用。
3(注射前要洗手,并准备好胰岛素药瓶、注射器和酒精棉球等注射所需要的用品。
4.注射短效胰岛素时,应先用酒精棉球消毒注射液瓶盖,然后用注射器吸取与所需胰岛素注射液等量的空气注入胰岛素瓶内,左手再将胰岛素药瓶倒转,右手持注射器抽吸胰岛素。
7
5(如果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应将胰岛素注射液瓶平放在手心中,用双手夹住药瓶,来回滚动10下左右(使瓶内药液充分混匀,直至该胰岛素呈均匀混浊液,再按上述方法进行。
6(自行混合两种剂型胰岛素时,必须按上面的步骤先抽短效胰岛素,再抽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如果把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胰岛素瓶内,这瓶胰岛素就不能再继续使用了。
7(选好注射部位后,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待酒精干后(用一只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起约1寸左右,另一只手将针头的一半以45度角刺入注射部位,推注药液,然后放松提起的皮肤。针头要在皮下停留10秒钟左右拔出,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8(虽然腹壁(肚脐周围10厘米内不能注射)、双上臂外侧、臀部及大腿外侧都是胰岛素注射的适合部位,但最好的部位是腹壁。即使这样,也不要在同一部位同一点上注射次数过多,各部位要交替使用,以避免出现皮下脂肪营养不良现象。应有规律地轮换注射部位和区域,每次注射间距应在2(5厘米以上。
9(严格实行专人专笔,以防交叉感染及疾病传播。
10.短效注射液应为无色澄清液,如果出现轻度着色,云雾状浑浊,悬浮的颗粒切勿使用。
11.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反应,与剂量过大和(或)饮食失调有关,多见于接受胰岛素治疗者;其次为胰岛素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瘙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
三(使用胰岛素泵病人的适应症
8
胰岛素泵是近20年以来临床上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的一种胰岛素输注系统,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胰岛素泵一经临床应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是非常有效的。其主要特点是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使血糖浓度趋于平稳,还可以通过患者病情(如在患者有不同用餐需要或旅游时)和血糖的变化来调节基础率,临床基础率及餐前大剂量,平稳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方便患者使用,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尤其适合反复发作的低血糖或无症状性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目前,胰岛素泵经过临床验证被认为是控制血糖的最佳手段,也是目前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医护人员和糖尿病患者的偏爱。
(一) 工作原理
生理性胰岛素分泌的两种模式:持续性基础分泌保持空腹状态
下葡萄糖的产生和利用相平衡;进餐后胰岛素分泌迅速增加使进
餐后血糖水平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预防餐后高血糖发生。
胰岛素泵是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方式输注胰岛素。分为基础率
和餐前大剂量两种方式:
基础率是24小时持续微量输注的胰岛素,以控制两餐之间和夜间
的血糖稳定。
餐前大剂量是针对进餐食物而输注的胰岛素,以控制餐后的血糖
稳定。大剂量可以根据进餐时间、进餐量和食物种类灵活设定。
(二) 优点
9
1.更好的控制血糖――接近正常水平的血糖意味着更好的健康以及避免并发症和延长生命的可能。经统计,胰岛素泵使用者的 HbA1c(糖化血红蛋白)低于打针的患者,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血糖波动幅度小,趋于正常水平。输注短效胰岛素的基础率代替长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再也不需要按时就餐,吃饭可延迟或取消,无需担心低血糖发生。戴泵者血糖下降比较平缓,能及早发现低血糖症状,可尽量减少别人帮助。在运动时也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2.胰岛素输注精确――胰岛素泵与注射器或胰岛素笔相比其输注的胰岛素剂量要更精确。胰岛素泵的输注精度能达到0.05 单位,儿童及瘦型成年糖尿病患者对小剂量胰岛素敏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是他们最佳的选择。
3.体重控制――无论你想增重还是减肥,胰岛素泵可以让你像正常人一样,随意调节饮食,同时配合锻炼,让你身体更健康,体型更匀称。
4.生活自由、方便――你可以睡懒觉,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没有人能够长期坚持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有了胰岛素泵,你可以自由选择吃饭、运动、睡觉的时间,即使轮班工作甚至跨越时区旅行,血糖也较容易控制。让你忘却时刻打针的繁杂和痛苦。使用胰岛素泵,你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只需侧过身,按几下按钮,胰岛素就自动地输入体内,既简单又不失体面。 (三)适应症
1.应用胰岛素治疗者
10
2. 经常有低血糖或高血糖症状的患者
3.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
4. 怀孕或计划怀孕的女性糖尿病患者
5. 经常出差或生活不规律的患者
6. 正处于身长发育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7.希望非常积极严格控制血糖的患者
(四)使用胰岛素泵应注意的条件
1能够经常进行血糖自我监测(每天至少4次)。
2要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控制血糖的主动性。
3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理解能力,能够听懂培训人员的讲解,在医生指导下学会胰岛素泵的基本操作,如更换电池及贮药器等,出一些小问题,能够自己处理。并能够遵照医生的要求,按时就医,同时与医务人员随时保持联系。
4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因为胰岛素泵价格比较贵,平均:为2万,6万元人民币
我院使用的美敦力公司生产的快易达712胰岛素泵
其优点1.智能化的大剂量向导计算器
2. 全中文菜单式屏幕显示,操作极其简便
3. 仅使用一节AAA电池: 不再需要特殊的电池来驱动马
达
4. 胰岛素泵基础率增量最小可达每小时0.05单位:
11
基础率的输注更精确
5. 内置血糖和事件提醒功能: 最多每天可设置8个个
性化的血糖和事件提醒功能,胰岛素泵可以及时提醒您测血糖或
其他需按时的事情,方便患者及时跟踪自身血糖情况和事件。
6. 体积小巧, 外观新颖
7. 临时基础率调节更方便
8. 快捷大剂量按钮:输注大剂量更方
四( 胰岛素泵使用
1、 置泵前的准备与护理
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选择需用胰岛素治疗并
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患者作为安泵对象。安泵前3天先使用短效胰
岛素3餐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待其血糖基本平稳
后再行安泵。此时,应协助患者洗澡、更衣以防皮肤感染。
2、 置泵方法及护理
?将所用物品备齐后携至患者床前,解除其顾虑,嘱患者取平卧或坐位,选择脐部两侧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点。用0.2%碘酊消毒2次,将软管置式插头放置于持针器上,左手捏紧皮肤,右手持针,按下开关,针头即快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护皮膜固定。调试胰岛素泵:由医师根据患者安泵前胰岛素用量和血糖监测结果,计算并设
12
定初始的胰岛素基础释放量和餐前大剂量,设定完毕后将泵置于腰带或裤袋等处。
?护士在安泵过程中需协助医师认真检查胰岛素储液管和充注软管内有无气体,要立即排出直径1mm以上的气体。护士应熟练掌握不同浓度胰岛素的安装、调试及常见报警的处理,定时定量为患者输注餐前大剂量,同时教会患者掌握胰岛素剂量的计算和设定以及泵的操作技术和常见故障的处理。
3、 安置后护理
?严密观察血糖。置泵后前3天每日监测血糖5,7次,3天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3,4次,为医师调整胰岛素用量提供可靠依据。
?注意低血糖反应报警等情况的处理,尤其是置泵后3,7天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期,容易发生低血糖。随身携带可快速补充血糖碳水化合物。另外,要防止输注装置阻塞或泄漏,泵程序设定不正确,泵内胰岛素用尽等情况。
?局部皮肤护理。充注软管在皮下保留3,5天后,需连同旧的装置一起拔出丢弃。更换部位用新的充注装置,重新安装皮下充注软管,新充注部位与原充注部位应相隔2,3cm以上。用手轻轻将原穿刺点里面的组织液挤出,以0.2%碘酊或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后,涂以红霉素软膏加以保护。如有感染,应立即更换充注部位和装置,更
13
换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长期用泵者均应3,5天(冬季可适当延长至5,7天)更换一次充注部位。在护理随访中我们发现少数患者出于经济上考虑,7,8天才更换充注装置,这样会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
?加强对泵的保护,防止受潮,损坏,防止静电报警。
五( 胰岛素泵使用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使用胰岛素泵时能引起感染、皮下硬结、低血糖、酮症酸中毒、泵故障等并发症。
(1)感染:多发生于未掌握严格消毒技术,或多日未消毒、未更换注射部位者。感染菌种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表现为输注部位肿胀或伴蜂窝组织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形成脓肿时应切开引流。
(2)皮下硬结:长期胰岛素泵治疗,尤其是应用含杂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易发生脂肪萎缩或硬结。此时可影响胰岛素注入速度及吸收,使血糖不易控制。经常更换注射部位,或换用较纯的胰岛素剂量可避免。
(3)低血糖:治疗中如出现任何增加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而未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均可发生低血糖。理想值餐前4.4~6.6毫摩/升(80毫克~120毫克/分升),餐后小于10毫摩/升(180毫克/分升)。如空腹小于4.4毫摩/升,必须减少基础胰岛素注入量。
14
(4)泵故障:多为泵失灵。由于电池耗尽,注射管或针头脱落、堵塞等,引起胰岛素注射过多或过少,造成高血糖或低血糖。以上故障经加报警器装置后已罕见。一旦泵故障发生,应尽快查明排出,应教会患者掌握泵的使用,检查、排除故障的方法。
15
范文五:胰岛素的使用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第一章 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一、胰岛素的合成与分泌
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分解形成胰岛素和C 肽。含胰岛素的分泌颗粒贮存在大致密囊泡中,这些囊泡分为两个池:贮存池(约占95-99%)和释放池(约占1-5%)。
当β细胞接受刺激后,如葡萄糖浓度增加,贮存池胰岛素颗粒不断地分泌,以补充释放池的不足,释放池胰岛素颗粒通过胞吐方式,胰岛素释放到细胞外组织间隙中,同时释放的还有等分子数的C 肽。
胰岛β细胞中储备的胰岛素约200U,每天分泌量约40U,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是5-15Uu/mL,进餐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增加5-10倍。胰岛素的生物合成速度受血浆葡萄糖浓度影响,当血糖浓度升高时,β细胞中胰岛素原含量增加,胰岛素合成加速。
二、胰岛素分泌的特点 1、胰岛素的分泌模式
1)双相分泌:
胰岛素分泌包括基础分泌和刺激后分泌两种状态,葡萄糖是刺激人体分泌胰岛素的主要因素,正常人静脉注射葡萄糖后,可诱导胰岛素分泌呈双峰曲线(双相分泌)。
早期分泌峰(第一时相)出现在葡萄糖注射后的0-10分钟,它有很高的峰值,可达250-300mU/L,但只持续数分钟。在血糖大于5.6mmol/L时,即可诱发此相胰岛素分泌,是公认的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的指标,生理意义在于可以迅速抑制血糖的升高。
在随后的90分钟逐渐形成第二个高峰(第二时相),由于血糖水平在第二时相有所下降,因此第二时相高峰相对较为低平。
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显示的是葡萄糖促使来自储存在β细胞中胰岛素颗粒的迅速释放,第二时相分泌除了来自储存的分泌颗粒外,还包括不断新合成的胰岛素,只要血糖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则第二相分泌始终高居不下。
2)脉冲式分泌
胰岛素脉冲式分泌包括两个组分:慢速脉冲模式:幅度大、周期长,为50-120min,主要介导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快速脉冲模式:幅度小、周期短,为5-10min,在慢速脉冲基础上出现,主要抑制肝糖输出。
第二章 胰岛素的作用
第三章 胰岛素制剂的种类
一、胰岛素制剂根据来源分类 (一)动物胰岛素 (二)生物合成胰岛素 (三)人胰岛素 (四)胰岛素类似物
包括超短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超长胰岛素类似物。目前临床上前者有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谷赖胰岛素,后者有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和德谷胰岛素。
二、胰岛素制剂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分类 (一)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谷赖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15min 起效,1-2h
位作用高峰,作用持续4-6h,可餐前注射。 (二)短效胰岛素
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诺和灵R、优泌林R 和甘舒霖R 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15-60min 开始作用,2-4h为作用高峰,持续5-8h,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剂静脉点滴,皮下注射者一般在餐前30分钟使用。 (三)中效胰岛素
诺和灵N、优泌林N 和甘舒霖N 为其代表。本品注射后2.5-3h 起效,5-7h为作用高峰,持续13-16h。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注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四)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
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PZI)、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PZI注射后3-4h 起效,8-10h为作用高峰,持续20h;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为2-3h,无峰,作用可平稳保持24h 左右;地特胰岛素起效时间为3-4h,3-14h 为作用高峰,作用可长达24h 左右;长效胰岛素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 (五)预混胰岛素
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 为30%诺和灵R 与70%诺和灵N 预先混合的胰岛素。
第四章 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
正常成人每日胰岛素分泌量为40-50U。空腹状态,人胰岛素平均水平为10Uu/ml(0.4ng/ml,69pmol/L)。正常人标准餐后胰岛素很少超过100uU/ml(690pmol/L)。进餐后8-10min 外周胰岛素水平开始上升,30-45min达高峰,此后随机血糖水平的迅速下降而降低,至餐后90-120min 恢复到基础水平。生理状态下胰岛素分泌与血糖的这种平行关系使正常人一天的血糖维持在一个较窄的范围之内(3.5-7.0mmol/L)。
二、超短效胰岛素的种类和特性
胰岛素的聚合状态关系到它在皮下注射后吸收速度的快慢和起效时间的长短,常用胰岛素制剂主要为六聚体,皮下吸收速度慢,起效时间长。超短效胰岛素经改造后导致六聚体形成减少,使皮下吸收速度加快,表现为速效。其在皮下注射15min 内起作用(常规胰岛素为15-50min),30-60min 达到峰浓度(常规胰岛素为2-3h),作用高峰时间为60-90min (常规胰岛素为2-4h),持续时间3-5h (常规胰岛素为6-8h),因此,相比常规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的作用特点更加接近于餐后内源性胰岛素的分泌。
三、超短效胰岛素与常规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比较 (一)超短效胰岛素更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二)超短效胰岛素显著降低严重夜间低血糖的风险
晚餐前常规胰岛素皮下注射后由于作用持续时间长,可以同夜间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浓度相重叠,导致凌晨低血糖发作。超短效胰岛素在注射后4h 恢复至基础水平,不存在与夜间基础浓度相重叠现象,故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夜间低血糖发生。
(三)超短效胰岛素有利于长期稳定的血糖控制 (四)超短效胰岛素可能存在的不足
超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吸收快,作用时间短,如果两餐之间间隔时间较长,容易导致晚餐后高血糖,所以,一日一次或一次以上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注射替代基础胰岛素是必须的,特别是那些胰岛β细胞功能残存极少的糖尿病患者。 (五)总结
超短效胰岛素作为胰岛素类似物,通过对胰岛素分子中1-2个氨基酸的改变,实现了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特点,更接近于餐后生理胰岛素的分泌,相比常规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波动,减少夜间低血糖发作,持续皮下输注或配合中效胰岛素还可改善长期血糖控制,研究超短效胰岛素及其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寻找制剂中两者的合适比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克服途径。值得指出的是,超短效胰岛素模拟体内餐后胰岛素分泌,配合另一类胰岛素类似物超长效胰岛素模拟体内基础胰岛素分泌,较其他任何胰岛素的治疗方案,都更加接近于生理状态,称为未来胰岛素治疗的方向。
第五章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甘精胰岛素
其吸收缓慢,血浆浓度相当稳定,具有稳定的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半衰期,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优点:对1型糖尿病,甘精胰岛素对血糖的控制更加平稳,与每天一到二次的NPH 相比,甘精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HbA1c效果更加明显,而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是治疗1型糖尿病更安全、更有效的选择;对2型糖尿病,与NPH 相比,甘精胰岛素可更显著降低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降低,两组间HbA1c 水平无明显差异。 二、地特胰岛素
优点:对于1型糖尿病,与NPH 相比,地特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及HbA1c 更明显,而且,地特胰岛素对体重无显著影响。 三、德谷胰岛素
优点:德谷胰岛素在注射入糖尿病患者体内后其药效学曲线在24h 内保持平稳,波动很小。与甘精胰岛素相比较,其个体内药效学变异性更低,其控制空腹血糖、HbA1c无明显差异,但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因此,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在控制血糖方面相当,但其安全性较佳。
胰岛素种类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
用药10min 内
超短效(速效)
赖脯胰岛素(优泌乐) 谷赖胰岛素(艾倍得)
短效
普通胰岛素
正规胰岛素 中性胰岛素 可溶性胰岛素
重组人胰岛
素
诺和灵R 优泌林R 甘舒霖R
0.5h
1-2h
4-8h
餐前30min 皮下注射,紧急时静脉输注(仅限于普通胰岛素)
10-20min
0.5-1h
3-6h
应进食
起效时间
达峰时间
维持时间
备注
优思灵R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
诺和灵N
餐前0.5-1h
中效
重组人胰岛
素
优泌林N 甘舒霖N 万苏林N
长效 人长效胰岛素类似
物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
德谷胰岛素
物
预混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诺和灵30R(30%可溶性胰岛素,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诺和灵50R(50%可溶性胰岛素,5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0.5h
优泌林70/30(30%可溶性胰岛素,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重和灵30M(30%可溶性胰岛素,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甘舒霖30R(30%可溶性胰岛素,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混悬液) 优思灵30R(30%可溶性胰岛素,
0.5h
7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优思灵50R(50%可溶性胰岛素,
50%低精蛋白锌胰岛素) 诺和锐30特充(30%可溶性门冬
10-20min
胰岛素,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优泌乐25(25%赖脯胰岛素,75%
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
1-3h
10-18h
应进食 用药10min 内
2-8h
10-18h
下注射 餐前0.5h 皮
2-8h
10-18h
下注射 餐前0.5h 皮
2-4h
24-42h
精蛋白锌胰岛素(动物)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
2-4h
地特胰岛素(诺和平)
20-24h
2-4h
4-12h
12-20h
同上
2-4h
4-10h
10-18h
皮下注射
优泌乐50(50%赖脯胰岛素,50%
精蛋白锌胰岛素)
第六章 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
一、1型糖尿病 二、2型糖尿病
1、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仍未达标者,尤其是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三个月以上,患者HbA1c 依然大于7%者。
2、新诊断的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
3、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1)“三多一少”症状明显;(2)空腹血糖>13.9mmol/L;(3)餐后或随机血糖>16.7mmol/L;(4)HbA1c>9%。
4、合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乳酸酸中毒等情况。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展至增殖期、中重度糖尿病肾病、中重度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严重心脑血管或外周血管病变等。
6、合并创伤、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者。 7、合并急性感染、慢性重症感染(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等情况者。 8、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者。 9、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
10、同时患有需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11、营养不良,如显著消瘦,合并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等。 三、妊娠糖尿病
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原则上不再使用口服降糖药。经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血糖依然不能达到满意控制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其中,以人胰岛素为首选。 四、特殊类型糖尿病
第七章 胰岛素使用的剂量调整
一、胰岛素初始计量的估算 (一)根据血糖数值估算
胰岛素用量(单位):
(血糖mg/dl-100)×公斤体重×6÷2000 (血糖mmol/L-5.6)×公斤体重×0.6÷11.1 (二)根据经验估算
如果使用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起始剂量可以参考三个方案:(1)根据空腹血糖的数值(mmol/L)给药:比如,空腹血糖为10mmol/L,初始胰岛素剂量就是10U;(2)根据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0.2U 起始;(3)统一给药法:即所有的患者都可以从10-12U 开始。
如果使用预混胰岛素,空腹血糖超过10mmol/L,早晚各注射6U,低于10mmol/L,则早晚各5U。
如果使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初始计量可以为18-24U/天,可以根据血糖在三餐前注射8、4、6或者10、6、8个单位的胰岛素。 二、胰岛素剂量的分配和调整 (一)确定总剂量
1型糖尿病:一日胰岛素总量(U)=体重(kg)×(0.4-0.5) 2型糖尿病:一日胰岛素总量(U)=体重(kg)×(0.5-0.8) (二)确定基础和餐时胰岛素配比
一般情况下,餐前和基础胰岛素的剂量按1:1分配;儿童或体型较瘦者按3:2分配;肥胖或明显胰岛素抵抗者按2:3分配。
餐前注射胰岛素,三餐注射量的分配原则是:早餐前30%-45%,中餐前20%-25%,晚餐前25%-30%。也可以按照三餐1/3、1/3、1/3分配,或1/5、2/5、2/5分配。
(三)确定基础、餐时、补充和校正剂量
1、基础胰岛素剂量:占胰岛素总用量的50%左右。有效剂量为0.2-0.6U/kg左右。选择胰岛素种类:中效胰岛素或(超)长效胰岛素。
2、餐时胰岛素剂量:占胰岛素总剂量的50%左右。从0.05-0.1U/kg开始,
根据血糖调整剂量。选择胰岛素的种类: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3、补充胰岛素剂量:参考胰岛素泵治疗。 4、校正胰岛素剂量:参考胰岛素泵治疗。 (四)胰岛素剂量的调整
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剂量调整:(1)每三天调整一次,每次增加2U;(2)每周调整一次,空腹血糖在5.6-6.6mmol/L之间,加2U ;空腹血糖在6.7-7.7mmol/L之间,加4U;空腹血糖在7.8-9.8mmol/L之间,加6U;空腹血糖大于9.8mmol/L,加8U。为安全起见,调整剂量可适当减少。
中效胰岛素(NPH)调整剂量:每周调节一次,每次增加剂量2-6U,即空腹血糖6-8mmol/L,加2U;空腹血糖8-10mmol/L,加4U;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加6U。
短效或速效胰岛素剂量调整:根据餐后血糖数值,调整餐前胰岛素剂量,剂量确定请参考“胰岛素泵输入胰岛素剂量的调整”部分。
如果出现低血糖反应,需一次性减少胰岛素至少4U。 三、胰岛素注射方案或次数的调整 (一)起始胰岛素治疗
1、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这是国内外权威指南共同提倡的首选方案,最好选择则能够覆盖24h,无峰值而平稳起效的甘精胰岛素。此类胰岛素一日一次皮下注射。也可考虑使用NPH 或地特胰岛素,这两类胰岛素可能需要每日两次注射。目前,我国尚无使用德谷胰岛素的经验。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往往需要同时合并使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2、胰岛素泵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或血糖明显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者需要快速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术前准备等,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
3、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数值,选择预混胰岛素25、预混胰岛素50或30等剂型。原则上,这类胰岛素每日早晚餐前各注射一次。极少部分患者可以考虑每日三次注射,此时最好选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另外,中午餐前预混胰岛素剂量最小。
4、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一般选择一次基础胰岛素,加1-3次餐时
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注射次数根据患者三餐后血糖水平决定。 (二)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1、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假如空腹血糖达标,而糖化血红蛋白超过7%,可以在基础胰岛素(首选甘精胰岛素)治疗的前提下,追加一次餐时胰岛素(最好选择速效胰岛素),此为“基础-追加”方案。追加的次数根据三餐后的血糖确定,通常从一次主餐追加开始。部分患者可以改换成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但这种改换仅为次选方案。
2、使用预混胰岛素的患者:可以从一次预混增加到两次,甚至三次预混。假如患者依从性差,低血糖频发,而胰岛素剂量低于五十单位,病程小于十年,糖化血红蛋白低于9%,则可以尝试“2退1”方案,即两次预混胰岛素转换为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或者改为“基础-追加”方案。
3、使用餐时胰岛素的患者:餐后血糖控制良好,而空腹血糖控制欠佳者,可以追加一次基础胰岛素。必要时,少数情况下可以改用预混胰岛素治疗方案。
4、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短期强化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停用胰岛素,改换成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或者改换成每日一次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或者先使用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然后再逐渐减少注射次数,甚至停药。
5、使用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患者:如果不需要长期强化治疗,可以短期使用后停用;或者先转化为基础胰岛素治疗方案,或基础+餐时方案,然后再逐渐减少注射次数。 四、胰岛素注射时间的调整
短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一般在餐前15-30min 注射。速效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在进餐前注射。
中效如单独使用,应在餐前30-60min 注射。对有黎明现象的患者,早餐前胰岛素注射应早,最好不晚于6:30。
基础胰岛素可以在睡前或早餐前注射。使用甘精胰岛素注射时间大多不影响血糖控制;使用地特胰岛素或NPH 者,如果期望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最好于睡前注射。对于夜间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基础胰岛素最好在早餐前注射。 五、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 (一)体重和胰岛素的抵抗
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需要量增加。其他具有胰岛素抵抗并存的个体,如孕妇、使用升高血糖的药物、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均会影响胰岛素的用量。 (二)年龄
胰岛素用量随年龄而增加。 (三)饮食及活动量 (四)病程长短
1型糖尿病病程长者用量减少,可能与低体重和肾病的存在有关;2型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往往会逐渐增多。 (五)糖尿病肾病
肾脏是胰岛素代谢及糖异生重要场所,肾功能减退可造成胰岛素半衰期延长,糖异生障碍,使得胰岛素用量减少。晚期肾病患者则血糖波动很大,且易发生低血糖症。 (六)应激状态
感染发热等应激状态,胰岛素需要量增加。 (七)女性月经周期
月经期时血糖波动很大,用量常需增加。妊娠中用量渐增,到妊娠末期,胰岛素需要量常增加50%-100%。分娩后用量常剧减,以后再逐渐增加。 (八)使用激素与药物
1、使用胰岛素需要量增加的激素或药物:升糖激素,如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口服避孕药、噻嗪类利尿药、苯妥英钠、利福平等也可使胰岛素需要量增加。
2、使胰岛素需要量降低的激素或药物:如酒精、水杨酸制剂、口服降糖药等。
第八章 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一、胰岛素治疗人群与时机的合理选择
除2型糖尿病之外,其他类型的糖尿病一旦确诊,即要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 根据大型循证医学依据,高血糖具有代谢记忆效应,而早期使用胰岛素,可
以更好地控制代谢异常,有效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因此,2型糖尿病在大剂量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治疗三月以上,血糖依然不能达标者,则可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
如果患者具备如下五个特征之一,则需立即启动胰岛素治疗:(1)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2)空腹血糖>13.9mmol/L;(3)餐后血糖>16.7mmol/L;(4)糖化血红蛋白>9%;(5)具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假如已经出现了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或者伴有感染、分娩、创伤、大手术、急性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等应激状态,亦需使用胰岛素治疗。
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肝功能及肾功能不全,或者严重的营养不良等,胰岛素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措施。
初发糖尿病是否需要短期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尚无统一意见。 二、胰岛素治疗的基本原则 (一)个体化原则 (二)早期启动原则
无论哪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具有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现象,因此,即使启动胰岛素治疗至关重要。鉴于高血糖的代谢记忆效应,早期使用胰岛素不仅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对延缓或防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联合用药原则
合理的联合用药能够有效避免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产生。单独使用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推荐采用胰岛素和口服药联合方案,以增加降糖疗效,同时减少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发生危险为原则。
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可以减少体重增加,而且,能够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用量。
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与胰岛素联用不仅减少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而且,也能降低体重增加的幅度和趋势。
胰岛素促泌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与胰岛素均为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因此,除使用基础胰岛素之外,不建议其他种类胰岛素和促泌剂的联合使用。
(四)最适剂型原则 (五)避免低血糖原则 (六)最少体重增加原则 (七)最小用量原则 (八)最佳依从性原则 (九)剂量调整和方案优化原则 (十)血糖监测原则
第十章 胰岛素的不良反应
一、低血糖症
低血糖反应是胰岛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主要表现包括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和低血糖中枢症状(神经低糖症),严重低血糖还可能造成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二、体重增加
体重增加是胰岛素治疗时另一个重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严格,或治疗前超重的患者。
胰岛素致体重增加主要缘于胰岛素的合成代谢作用,特别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而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大的患者更为明显;同时,胰岛素所致中度低血糖可增加患者食欲,亦是体重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随着血糖的控制,尿糖排泄减少致热量消耗降低亦可导致体重增加。
针对胰岛素所致体重增加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改变患者的生活方式,鼓励适量康复运动和饮食调理;联合使用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或肠促胰素类药物,甚至对体质指数(BMI)>35-50kg·m-2者行减肥手术等。 三、胰岛素性水肿 四、胰岛素变态反应 五、致肿瘤作用
附1:胰岛素泵的使用?
1.胰岛素泵治疗的血糖控制目标
项目
血糖
空腹/餐前 非空腹
HbA1C(%)
2.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
理想 4.4-6.1 4.4-8.0 6.5
良好 ≤7.0 ≤10.0 6.5-7.5
差 >7.0 >10.0 >7.5
合并低血糖反复发作或无感知性低血糖
餐前:5.6-8.9mmol/L 妊娠时,适当下调目标值
餐前40%,重度肥胖 20%-40%,肥胖 10%-20%,超重 10%-(-10%)为正常 (-10%)-(-20%)为偏瘦 <(-10%),消瘦
4.根据不同体力劳动强度确定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所需能量(千卡) 卧床
消瘦25千卡;正常20千卡;肥胖15千卡 轻体力劳动
消瘦35千卡;正常30千卡;肥胖25千卡 中等体力劳动
消瘦40千卡,正常35千卡,肥胖30千卡 重度体力劳动
消瘦45千卡,正常40千卡,肥胖35千卡 5.计算所需每日总热量
总热量(千卡)=每日每公斤体重所需热量(千卡)×标准体重(公斤) 6.合理调整三大营养素的比例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主张:糖尿病病人饮食中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蛋白质摄入量不应超过每日总热量的15%,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8-1.2g 为宜(一般为1.0g);每日脂肪摄入总量不能超过总热量的30%,以每日每公斤体重0.6-1g 为好(一般为0.8g)。
每克脂肪释放9千卡能量,每克糖水化合物释放4千卡能量,每克蛋白质释放4千卡能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合理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延缓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