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
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效能的提高, 与人的学习规律密切相关。 人的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 和重复性, 因为人对学过的东西会遗忘。 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过研究, 并绘制出遗忘曲线 (见图 1) 。实际上,不同的人和不同内容的学习,会有不同的遗忘曲线。为了防止遗忘,就 要定期、或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从而保持人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警觉 (见图 2) 。
图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图 2 反复教育使记忆活化示意图
安全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 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 对象, 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应不同, 如对于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 主要是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 管理知识的教育; 对于操作人员, 主要是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 这就叫有的放矢, 唯其如此, 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对管理者应该重视理论学习, 使其掌握系统的 安全理论知识, 用于指导实际工作; 而对于操作人员, 除了学习安全管理和技术的基本知识 之外, 更重要的是学习实际操作能力。例如, 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了, 不能仅停留在文 字上, 而是要模拟事故, 进行反复演练, 使所有参与者都知道自己的角色, 在事故发生时能 从容应对。
3.教与学互动原则
从统计学的角度认识事故,它是小概率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在事故预防方面,人 们往往比较重视技术手段, 而对管理对策中的教育手段认识不足。 要改变这种错误认识, 要 全面、准确地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调动起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4.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人的记忆有选择性, 容易记住倒霉的事情。 以事故为例, 当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时, 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至会终身难忘。 而对于一般的学习内容不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甚 至会很快忘掉, 这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 这就要就在安全教育中贯彻巩固性与反复性的 原则,使培训对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保存,并能通过记忆和运动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 将其用干日常工作。
对这项原则,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认识。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 1949年提出了一个很 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 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 那幺一定会有人 按这种方法去做。后来人们将这个论断称之为 “ 墨菲法则 ” , 并简洁地表达为, 儿事有可能发 生,就一定会发生。按照墨菲法则,我们学过的知识会忘却,就一定会忘却。所以说,在安 全教育活动中, 贯彻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安全教育的方法
1.集中脱产培训法
该法培训教师、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地点都固定,教学质量有保证,是目前比较受欢迎 的模式。但集中脱产培训法成本较高。
2.岗位培训法
这也是一种较好的培训方法,它可以结合岗位进行,根据作业岗位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 也可以在作业过程中一边工作一边培训。 这种培训方法针对性强, 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培训 成本低。
3.班前班后培训法
这种培训方法是指在上班前和下班前由班长或安全员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 总结当日 的安全生产。 这种方法将安全教育高于生产之中, 提示性强, 是基层尤其是运输等行业班组 安全管理较好的方法。
4.模拟培训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模拟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或者是模拟已经发生了的真实事故 来教育大家, 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 模拟培训法能够再现事故现场, 形象逼真, 警示作用强, 效果好; 但模拟事故现场易受技术手段的限制, 加上成本较高, 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5.娱乐活动教育法
通过开展安全宣教月 (周 ) ,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可以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企 业安全文化建设十分有益。
除此之外,还有专题培训法、 一事一议培训法、 事故现场培训法等等,企业可根据自己的 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
安全教育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要做好培训计划,分级实施,逐步落实
安全教育计划就是对未来安全教育的总体安排, 它包括安全教育的对象、 内容、 目的、时 间、地点、考核等内容。企业安全教育计划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从企业实 际出发,既要立足眼前又要考虑长远,要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同时制定, 同时落实, 同时检查 验收;第二,既有针对性又要保持连续性;第三,要制定公司、分公司 (厂 ) 、车间 (队 ) 、班 组的安全教育计划。
要建立公司、分公司 (厂 ) 、车间 (队 ) 、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的网络,根据各自的安全生产特 点和教育内容,分级实施,落实到人。做到教育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教师、经费有保 障。
2.要建立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育人用人激励机制
培训、 考核、 使用相结合的育人用人体化激励机制, 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参 加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员工从 “ 要我学 ” 变为 “ 我要学 ” ,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 织的目标。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第五项修炼 ——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本书中指出, 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 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 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 在 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设想, 即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 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体学习、 系统思考。 他认为, 学习是生命的泉源。 在学习型组织里, 每一个成员都是学习者,大家不仅是为生存而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创新而学习。
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看出, 在企业建立培训、 考核、 使用一体化的激励机制, 不仅是安全教育的需要, 更是企业未来的最终发展目标 —— 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需要。 这样的 机制不但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步骤。
3.要重视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引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培训工作,如我们可以在培训工作中引入 ISO9002的质量理念。根 据质量体系的模式建立培训过程控制管理体系。
尽可能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上课。
加强考试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要做好培训效果评估。
安全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全员培训与个别培训之间的关系
全员培训是指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属于普及性培训,这类培训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 的基础性工作。 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 如 《安 全生产法》中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及义务、 《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和赔付等内容;二是 安全管理基础知识, 如事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 三是安全技术常识, 如交通安全基础知 识, 防火灭火基本知识, 野外急教基本知识等。 个别培训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内容 的培训,属于特殊性培训或提高性培训。个别培训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片面:第一, 对领导干部主要是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 第二, 对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是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 理论及方法的培训; 第三,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安全技术的培训;第四, 对基层操作人员 主要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2.集中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
集中教育培训就是针对一个时期、 一个阶段安全形势的需要, 集中一段时间, 确定一个主 题进行教育培训, 达到统一认识, 推动安全工作的目的。 经常性教育培圳就是按照安全工作 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 必须警钟长鸣的要求, 做到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 规范化、 制度化, 常抓不懈。
3.自我教育和组织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培训还要靠员工主动地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理论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 组织教育 培训主要是指明方向,进行指导,营造氛围。 因此, 安全教育培训要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 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主动学理论、练技能,长本领。
范文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doc
安全教育的基本规律
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效能的提高,与人的学习规律密切相关。人的学习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重复性,因为人对学过的东西会遗忘。艾宾浩斯对遗忘现象做过研究,并绘制出遗忘曲线(见图1)。实际上,不同的人和不同内容的学习,会有不同的遗忘曲线。为了防止遗忘,就要定期、或及时地进行安全教育,从而保持人的安全素质和安全警觉(见图2)。
图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
图2 反复教育使记忆活化示意图
安全教育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不同的对象,安全教育的侧重点应不同,如对于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主要是安全法律意识和安全管理知识的教育;对于操作人员,主要是安全操作规程的教育。这就叫有的放矢,唯其如此,才能提高教育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管理者应该重视理论学习,使其掌握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际工作;而对于操作人员,除了学习安全管理和技术的基本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实际操作能力。例如,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做好了,不能仅停留在文字上,而是要模拟事故,进行反复演练,使所有参与者都知道自己的角色,在事故发生时能从容应对。
3.教与学互动原则
从统计学的角度认识事故,它是小概率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在事故预防方面,人们往往比较重视技术手段,而对管理对策中的教育手段认识不足。要改变这种错误认识,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安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调动起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4.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
人的记忆有选择性,容易记住倒霉的事情。以事故为例,当事故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时,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终身难忘。而对于一般的学习内容不一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很快忘掉,这也符合教育心理学的规律。这就要就在安全教育中贯彻巩固性与反复性的原则,使培训对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保存,并能通过记忆和运动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用干日常工作。
对这项原则,还可以从另一角度去认识。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1949年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幺一定会有人按这种方法去做。后来人们将这个论断称之为“墨菲法则”,并简洁地表达为,儿事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发生。按照墨菲法则,我们学过的知识会忘却,就一定会忘却。所以说,在安全教育活动中,贯彻巩固性与反复性原则,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十分有益的。
安全教育的方法
1.集中脱产培训法
该法培训教师、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地点都固定,教学质量有保证,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模式。但集中脱产培训法成本较高。
2.岗位培训法
这也是一种较好的培训方法,它可以结合岗位进行,根据作业岗位安全生产的要求进行,也可以在作业过程中一边工作一边培训。这种培训方法针对性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培训成本低。
3.班前班后培训法
这种培训方法是指在上班前和下班前由班长或安全员对班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总结当日的安全生产。这种方法将安全教育高于生产之中,提示性强,是基层尤其是运输等行业班组安全管理较好的方法。
4(模拟培训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模拟生产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或者是模拟已经发生了的真实事故来教育大家,可借助多媒体来完成。模拟培训法能够再现事故现场,形象逼真,警示作用强,效果好;但模拟事故现场易受技术手段的限制,加上成本较高,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5.娱乐活动教育法
通过开展安全宣教月(周),安全主题演讲等活动,可以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十分有益。
除此之外,还有专题培训法、一事一议培训法、事故现场培训法等等,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不同的方法。
安全教育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1.要做好培训计划,分级实施,逐步落实
安全教育计划就是对未来安全教育的总体安排,它包括安全教育的对象、内容、目的、时间、地点、考核等内容。企业安全教育计划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从企业实际出发,既要立足眼前又要考虑长远,要与企业的生产计划同时制定,同时落实,同时检查验收;第二,既有针对性又要保持连续性;第三,要制定公司、分公司(厂)、车间(队)、班组的安全教育计划。
要建立公司、分公司(厂)、车间(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的网络,根据各自的安全生产特点和教育内容,分级实施,落实到人。做到教育内容、人员、时间、地点、教师、经费有保障。
2.要建立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一体化的育人用人激励机制
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的育人用人体化激励机制,就是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参加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员工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其所著《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这本书中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在这本书里他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设想,即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他认为,学习是生命的泉源。在学习型组织里,每一个成员都是学习者,大家不仅是为生存而学习,更重要的是为创新而学习。
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的激励机制,不仅是安全教育的需要,更是企业未来的最终发展目标——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需要。这样的机制不但是提高安全教育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建设学习型企业的重要步骤。
3.要重视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引用先进的理念指导培训工作,如我们可以在培训工作中引入ISO9002的质量理念。根据质量体系的模式建立培训过程控制管理体系。
尽可能聘请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实践能力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上课。
加强考试管理,确保培训质量。
要做好培训效果评估。
安全教育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全员培训与个别培训之间的关系
全员培训是指对全体员工的安全培训,属于普及性培训,这类培训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础性工作。全员培训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生产安全的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中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及义务、《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和赔付等内容;二是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如事故产生的原因与预防对策;三是安全技术常识,如交通安全基础知识,防火灭火基本知识,野外急教基本知识等。个别培训是指针对不同的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属于特殊性培训或提高性培训。个别培训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片面:第一,对领导干部主要是开展法律法规的培训;第二,对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是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的培训;第三,对专业技术人员主要是安全技术的培训;第四,对基层操作人员主要是操作规程的培训对特种作业人员主要是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2.集中培训和经常性培训相结合
集中教育培训就是针对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安全形势的需要,集中一段时间,确定一个主题进行教育培训,达到统一认识,推动安全工作的目的。经常性教育培圳就是按照安全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必须警钟长鸣的要求,做到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抓不懈。
3.自我教育和组织教育相结合
安全教育培训还要靠员工主动地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理论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组织教育培训主要是指明方向,进行指导,营造氛围。因此,安全教育培训要发挥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主动学理论、练技能,长本领。
范文三: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分离定律
(一)基本内容:在生物体细胞中,控制 的基因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 ,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不同的 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适用
?适用生物: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也可以用于多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情况。(真核生物的细胞质遗传不符合,原核生物及病毒的遗传也不符合。)
?发生时间: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
(三)分离定律的提出(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进而得出结论,总结出规律。
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F1全为高茎,F2中总是出现3∶1的比例?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生物的性状是由(显性遗传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 ?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
?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雄配子的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
⑤遗传图解
3.演绎推理:设计测交实验,F1为杂合子,若将其与隐性纯合子矮茎豌豆杂交,根据假说推测,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1。(纸上谈兵)
4.实验验证:实际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出现了1∶1的比例。
5.得出结论:假说正确,总结出分离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
(一)基本内容: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
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二)适用: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细胞核内染色体上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
(三)自由组合定律的提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进行实验,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单独分析每对相对性状还是会出现3:1的比例,而此时出现了性状的自由组合,且出现了9:3:3:1的比例。
2.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控制。 ?F1产生配子时,自由组合(产生了雌、雄各4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组合。
⑤遗传图解
5.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F1为杂合子,若将其与隐性纯合子绿皱豌豆杂交,根据假说推测,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应为1∶1:1∶1。如图:
6.实验验证:
实际进行测交实验,验证演绎推理,出现了1∶1:1∶1的比例。
7.得出结论:假说正确,总结出自由组合定律。
注意:
a、子一代个体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子二代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遗传因子间的显隐
性关系为完全显性;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才能得到上述比例。 b、豌豆作实验材料优点:豌豆是 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 。
;对性状分析是由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 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拓展延伸
一、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乘法原理)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
1.配子类型的问题
(1)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2)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Aa Bb cc
↓ ↓ ↓
2 × 2 × 1=4种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1)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
性关系为完全显性;观察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才能得到上述比例。 b、豌豆作实验材料优点:豌豆是 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 豌豆植株具有易于区分的 。
;对性状分析是由c、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选用 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 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
拓展延伸
一、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乘法原理)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
1.配子类型的问题
(1)具有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产生配子的种类数是每对基因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2)多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某种配子的概率是每对基因产生相应配子概率的乘积。
例:某生物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cc,这三对基因为独立遗传,则它产生的精子的种类有
Aa Bb cc
↓ ↓ ↓
2 × 2 × 1=4种
2.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1)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个体相交,子代基因型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
基因型类型的问题
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1)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基因型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相交所产生相应基因型
(2)子代某一基因型的概率是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基因概率的乘积。 型概率的乘积。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AA∶Aa∶aa=1∶2∶1)??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BB∶Bb=1∶1)?→后代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CC∶Cc∶cc=1∶2∶1)??
有3×2×3=18种。
3.表现型类型的问题
(1)任何两种基因型的亲本相交,产生的子代表现型的种类数等于亲本各对基因单独相交所产生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某一表现型所占比例等于亲本每对基因杂交所产生相应表现型概率的乘积。
例:AaBbCc与AabbCc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
先将问题分解为分离定律问题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表现型?→后代有2×2×2=8种。
Cc×Cc→后代有2种表现型??
二、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特殊遗传分离比
某基因型为AaBb的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在遗传的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其自交后代可能出现9∶3∶4、9∶7、9∶6∶1、15∶1、10:6、1:4:6:4:1等性状分离比。自交出现上述各比例的个体,若将其进行测交,则测交分离比分别为:
三、遗传规律的验证设计和个体基因型的探究
1.探究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性状遗传便符合 ,若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的性状遗传便符合 。
(1)自交法:F1自交,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或(3∶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2)测交法:F1测交,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符合 或(1∶1)n(n≥2),则控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或多对同源染色体上。
2.鉴定个体的基因型的方法
(1)自交法:对于植物来说,最好方法是自交。
(2)测交法:如果能找到纯合的隐性个体,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组成。
(3)单倍体育种法:对于植物个体来说,如果条件允许,取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根据植株的性状即可推知待测亲本的基因型。
相关概念查询
1、杂交实验常用方法、符号及含义
(1)P:亲本(♀、♂分别表示母本、父本,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做母本)。
(2)F:子代(F1为杂种一代,F2为杂种二代……)。
(3)杂交(×):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个体相交。也指不同品种间的交配。植物可指不同品种间的异花传粉(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
(4:两个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植物指自花传粉及同一植株上的雌雄异花传粉(如玉米)。
(5)测交:某个体与隐性纯合子交配。
(6)正交与反交: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的父方和母方恰好是反交中的母方和父方。
(7)人工异花传粉:
?去雄:确定被研究的相对性状,选择好父本和母本,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套上纸袋。
?人工授粉:待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撒在去雄的花的雌蕊柱头上。
④套上纸袋。
2.性状类: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
(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杂种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3)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4)性状分离:杂种后代表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3.个体类:纯合子与杂合子、基因型与表现型
(1)纯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dd、AABBCC、ddeerr。
(2)杂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AaBb、DdEeRr。
(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4)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表现型=基因型(决定)+环境(影响)。
4.与基因有关的概念
(1)显性基因:又叫显性遗传因子,决定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又叫隐性遗传因子,决定隐性性状的基因。
(3)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4)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
(5)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6)复等位基因:若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置上的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称为复等位基因。如控制人类ABO血型的IA、i、IB三个
范文四:遗传的基本规律
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 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 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 DD ×dd 杂交实验中, 杂合 F1代自交后形成的 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 及 Dd )和隐性性状 (dd )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 DD ×dd 杂交试验中, 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 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 即高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 ,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 D 表示。
隐性性状:在 DD ×dd 杂交试验中, 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 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 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 茎用 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 或 dd 。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 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 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 ×dd Dd ×dd DD ×Dd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 ×DD Dd ×Dd 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 ×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 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测交法
自交法
4. 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 =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
(2=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5. 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分别 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 F2中有 16种组合方式,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比例 9:3:3:1
1/16
YYRr 2/16
) YyRR 2/16 黄圆 YyRr 4/16 ) yyrr 1/16 YYrr 1/16
) YYRr 2/16 黄皱 1/16 ) yyRr 2/16 绿圆
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 YYRR ×yyrr , 但亲本为 YYrr ×yyRR , 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 亲本类型为 6/16。
2. 常见组合问题
(1)配子类型问题
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x2x2=8种
(2)基因型类型
如:AaBbCc ×AaBBC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 ×Aa 后代 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 ; Bb ×BB 后代 2种基因型(1BB :1Bb ) Cc ×Cc 后代 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
Aa ×Aa 后代 2种表现型; Bb ×bb 后代 2种表现型; Cc ×Cc 后代 2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种表现型。
3. 自由组合定律
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1. 伴性遗传的概念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⑶一般为隔代遗传。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
2、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
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 病女正非伴性。
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
(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
(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 。
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
①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 ②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③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 Y 染色体上 的遗传病;
④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 可直接确定。
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 ,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 Y 遗传, 无显隐之分。
练习题
1.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 , 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 , 其中Ⅱ 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 Ⅱ 1与Ⅲ 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1/4
C. Ⅱ 3与Ⅱ 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9种基因型和 4种表现型
D. 若Ⅲ 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 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2. 人类某遗传病受 X 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 a 和 B 、 b) 控制 , 且只有 A 、 B 基因同时存在 时个体才不患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 ,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 Ⅰ -1的基因型为 X aB X ab 或 X aB X aB
B. Ⅱ -3的基因型一定为 X Ab X aB
C. Ⅳ -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Ⅰ -1
D. 若Ⅱ -1的基因型为 X AB X aB , 与Ⅱ -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1/4
3. 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 ,A1、 A2、 A3是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 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 Ⅱ -2基因型为 X A1X A2的概率是 1/4
B. Ⅲ -1基因型为 X A1Y 的概率是 1/4
C. Ⅲ -2基因型为 X A1X A2的概率是 1/8
D. Ⅳ -1基因型为 X A1X A1的概率是 1/8
4.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 (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 , 其余为 表现型正常个体 )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 , 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 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1/48,那么 , 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 )
A. Ⅰ -2和Ⅰ -4必须是纯合子 B. Ⅱ -1、Ⅲ -1和Ⅲ -4必须是纯合子
C. Ⅱ -2、Ⅱ -3、Ⅲ -2和Ⅲ -3必须是杂合子 D. Ⅱ -4、Ⅱ -5、Ⅳ -1和Ⅳ -2必须是杂合子
5. 人的 i 、 I A 、 I B 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 , 基因型 ii 表现为 O 型血 , IA I A 或 I A i 为 A 型 血 , IB I B 或 I B i 为 B 型血 , IA I B 为 AB 型血。以下有关叙述中 , 错误的是 ( )
A. 子女之一为 A 型血时 , 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 A 型血
B. 双亲之一为 AB 型血时 , 不能生出 O 型血的孩子
C. 子女之一为 B 型血时 , 双亲之一有可能是 A 型血
D. 双亲之一为 O 型血时 , 子女不可能是 AB 型血
6. 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 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 , 图中Ⅱ -3和Ⅱ -4所生子女是 (双选 )( )
A. 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4
B. 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1/8
C. 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 1/8
D. 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 0
7. 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 (如下图 ), 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是 ( )
A. 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B. Ⅱ -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Ⅰ -2
C. Ⅱ -2有一种基因型 , Ⅲ -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 若Ⅲ -4与Ⅲ -5结婚 , 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 5/12
8. 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 (B、 b) 控制。
(1)实验一 :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 ,F 1全为灰身 ,F 1随机交配 ,F 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 身∶黑身 =3∶ 1。
①果蝇体色性状中 ,________为显性。 F 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 ________;F2的灰身 果蝇中 , 杂合子占 ________。
②若一大群果蝇随机交配 , 后代有
9 900只灰身果蝇和 100只黑身果蝇 , 则后代中 Bb 的基因型 频率为 ________。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 , 灰身果蝇的比例会 ________,这是 ________的结果。
(2)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R、 r) 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
实验二 :黑身雌蝇丙 (基因型同甲 ) 与灰身雄蝇丁杂交 ,F 1全为灰身 ,F 1随机交配 ,F 2表型比为 :雌蝇 中灰身∶黑身 =3∶ 1; 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 =6∶ 1∶ 1。
① R 、 r 基因位于 ________染色体上 , 雄蝇丁的基因型为 ,
F 2中灰身雄蝇共有 ________种基因型。
②现有一只黑身雌蝇 (基因型同丙 ), 其细胞 (2n=8)中Ⅰ、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 , 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须联会且均相互分离 , 才能形成可育配子。 用该果蝇重复实验二 , 则 F 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________条染色体 ,F 2的雄蝇 中深黑身个体占 ________。
9. 现有 4个小麦纯合品种 , 即抗锈病无芒、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 已知抗锈 病对感锈病为显性 , 无芒对有芒为显性 , 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 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 , 使其 F 1均为抗锈病无芒 , 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F 2的表现型及其数 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 :
(1)为实现上述目的 , 理论上 , 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因必须位于 __________________上 , 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 _______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 要 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 (受精卵 ) 的存活率也要 ________。那么 , 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F 2植株自交得到 F 3种子 ,1个 F 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 F 3种子种在一 起 , 长成的植株称为 1个 F 3株系。 理论上 , 在所有 F 3株系中 , 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4种 , 那 么 , 在 这 4种 株 系 中 , 每 种 株 系 植 株 的 表 现 型 及 其 数 量 比 分 别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 , 其中 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 ,B/b控制黑色 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的关系如下图 :
白色前体物质 有色物质 1有色物质 2
(1)
, 结果如下 :
①两对基因 (A/a和 B/b)位于 ________对染色体上 , 小鼠乙的基因型为 ________。
②实验一的 F 2代中 , 白鼠共有 ________种基因型 , 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
③ 图 中 有 色 物 质 1代 表 ________色 物 质 , 实 验 二 的 F 2代 中 黑 鼠 的
基 因 型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据此推测 :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 ________突变产生的 , 该突变属于 __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 , 可用实验三 F 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 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 , 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A 、 B 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 , 观察 其 分 裂 过 程 , 发 现 某 个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有 3种 不 同 颜 色 的 4个 荧 光 点 , 其 原 因 是 。
11. 图 16是某家系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 , 其基因分别用 A 、 a,B 、 b 和 D 、 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 Ⅱ -7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的情况下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图 16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丙病 的遗传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Ⅱ -6的基因型是 ________。
(2)Ⅲ -13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Ⅲ -15为乙病致病基因的杂合子、为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1/100,Ⅲ -15和Ⅲ -16结婚 , 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________,患丙病的女孩的概率是 ________。 (4)有些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启动子缺失引起的。启动子缺失常导致 ____________缺乏正确 的结合位点 , 转录不能正常起始 , 而使患者发病。
12.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 XY 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 , 图中深色表示该种 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 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 , 回答下列问题 :
(1)据系谱图推测 , 该性状为 ________(填“隐性”或“显性” ) 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 , 依照 Y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 , 在第Ⅲ代中表 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 。
(3)若 控 制 该 性 状 的 基 因 仅 位 于 X 染 色 体 上 , 则 系 谱 图 中 一 定 是 杂 合 子 的 个 体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个体编号 ), 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 ________(填个体编号 ) 。 13. 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
(1)香 稻 品 种 甲 的 香 味 性 状 受 隐 性 基 因 (a)控 制 , 其 香 味 性 状 的 表 现 是 因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香味物质积累。
(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 (B)对感病 (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 , 进 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 , 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 , 则两个 亲代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 , 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 株所占比例为 ________。
(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 , 在 F 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请 对 此 现 象 给 出 两 种 合 理 的 解 释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________,最终发育成单倍体 植株 , 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的 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 , 应在 _______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
14. 果蝇的灰体 (E)对黑檀体 (e)为显性 ; 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 , 由一对等位基因 (B、 b) 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 , 杂交 组合、 F 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 , 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__或 ________。若实 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 、 e 和 B 、 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则丙果蝇的基因型 应为 ________。
(2)实验二的 F 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 , 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 到 F 1,F 1中灰体果蝇 8 400只 , 黑檀体果蝇 1 600只。 F 1中 e 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__。 Ee 的基 因型频率为 _______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 , 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 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现有基因型 为 EE 、 Ee 和 ee 的果蝇可供选择 , 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 , 以探究其原因。 (注 :一对同 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 ;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 ________的果蝇杂交 , 获得 F 1;
② F 1自由交配 , 观察、统计 F 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Ⅰ . 如果 F 2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
Ⅱ . 如果 F 2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答案
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依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遗传规律的运用、染色体变异等知识。Ⅱ 3和 Ⅱ 4均不患甲病 , Ⅲ 7患有甲病 , 则可判断甲病为隐性遗传病 , 又因为Ⅱ 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 因 , 则判断甲病为伴 X 隐性遗传病 ; 因为Ⅱ 1和Ⅱ 2都不患乙病 , 而Ⅲ 1患乙病 , 且Ⅲ 1为女孩 , 则 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 项错误。设甲病致病基因为 b, 正常基因为 B, 乙病致病 基因为 a, 正常基因为 A, 则Ⅱ 1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Ⅱ 3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Ⅱ 4的基因型为 aaXBY , Ⅲ 5的基因型是 AaXBXB 的概率为 1/2,是 AaXBXb 的概率为 1/2,则Ⅱ 1与Ⅲ 5基因型相同 的概率为 1/2,B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得 , Ⅱ 3和Ⅱ 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 2×4=8(种 ) 基因 型 , 女孩表现型有 2×1=2(种 ), 男孩表现型有 2×2=4(种 ), 共有 6种表现型 ,C 项错误。若Ⅲ 7的 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 , 则根据其表现型可确定其基因型为 XbXbY , 根据其双亲的基因型可确定 其母亲 AaXBXb 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 产生了异常生殖细胞 XbXb,D 正确。
2、 C
解析:
根据题意首先分析Ⅱ -3的基因型为 XAbX-B, 由于 X-B 来自于Ⅰ -1(患病 ), 所以可确定Ⅱ -3的基 因型为 XAbXaB,B 项正确 ; 进一步判断Ⅰ -1的基因型为 Xa_,A项正确 ; 分析图解知Ⅳ -1的基因型 为 XAbY 或 XaBY , 致病基因 a 或 b 来自于Ⅰ -1或Ⅰ -2,C 项错误 ; 经分析知Ⅱ -2的基因型为 Xa_Y, Ⅱ -1(XABXaB)和Ⅱ -2的后代中 XAB ∶ XaBXa_(患病女孩 ) ∶ XAB Y∶ XaB Y(患病男孩 )=1∶ 1∶ 1∶ 1,D 项正确。
3、 D
解析:
Ⅱ -2的两条 X 染色体一条来自Ⅰ -1, 另一条来自Ⅰ -2, 所以Ⅱ -2的基因型是 1/2XA1X A2、 1/2XA1X A3,A 错误 ; 由于Ⅲ -1的 X 染色体来自于Ⅱ -2, 且Ⅱ -2产生 X A1配子的概率为 1/2,所以Ⅲ -1基因型为 X A1Y 的概率是 1/2,B错误 ; Ⅱ -2和Ⅱ -3的基因型分析方法完全相同 , Ⅲ -2的两条 X 染 色体一条来自Ⅱ -3, 另一条来自Ⅱ -4(XA2Y), 由于Ⅱ -4产生的含 X 染色体的配子仅 X A2一种 , Ⅱ -3产生 2种含 X 染色体的配子 , 其中含 X A1配子的概率为 1/2,所以Ⅲ -2的基因型为 X A1X A2的概率 为 1×1/2=1/2,C错误 ; Ⅲ -1产生的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有 2种可能性 , 其中含 X A1配子的概率为 1/2,Ⅱ -3产生的配子含有 X A1的概率为 1/2,所以Ⅲ -2产生的配子含 X A1的概率为 1/4,所以Ⅳ -1的基因型为 X A1X A1的概率为 1/2×1/4=1/8,D正确。
4、 B
解析:
由题干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设由 A 、 a 基因控制 ), 无论Ⅰ -2和Ⅰ -4是否为纯合子 (AA),Ⅱ -2、Ⅱ -3、Ⅱ -4、Ⅱ -5的基因型均为 Aa,A 错误 ; 若Ⅱ -1、Ⅲ -1和Ⅲ -4是纯合子 , 则Ⅳ -1为 Aa 的概率为 1/4;Ⅲ -3的基因型为 1/3AA、 2/3Aa,Ⅳ -2为 Aa 的概率为 1/3,Ⅳ -1与Ⅳ -2婚配 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 1/3×1/4×1/4=1/48,与题意相符 ,B 正确 ; 若Ⅲ -2和Ⅲ -3是杂合子 , Ⅲ -4和Ⅲ -1同时是 AA 或 Aa 或一个是 AA 另一个是 Aa, 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1/48,C错误 ; 若Ⅳ -1和Ⅳ -2是杂合子 Aa, 则子代患病概率为 1/4,D错误。
5、 A
解析:
当双亲血型为 AB 型 (基因型为 IAIB) 和 O 型 (基因型为 ii) 时 , 子女可能是 A 型 (IAi)和 B 型 (IBi)。 6、 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遗传病概率计算的方法。 用基因 a 表示人类红绿色盲基因 , 结合秃顶的基 因型、表现型和性别可确定Ⅱ -3和Ⅱ -4的基因型分别为 BbXAXa 、 BBXaY , 他们所生子女中非 秃顶色盲儿子 (BBXaY)的概率为 1/2×1/4=1/8,非秃顶色盲女儿 (B_XaXa)的概率为 1×1/4=1/4, 秃顶色盲儿子 (BbXaY)的概率 =1/2×1/4=1/8, 秃顶色盲女儿 (bbXaXa)的概率是 0。故 C 、 D 两 项符合题意。
7、 B
解析:
由系谱图中Ⅱ -4和Ⅱ -5均患甲病 , Ⅲ -7不患甲病 , 推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由甲、 乙两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病 , 推知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 Ⅱ -4和Ⅱ -5不患乙病 , 生育了患乙 病儿子Ⅲ -5和Ⅲ -6, 知乙病是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若甲病用 A 表示 , 乙病用 b 表示 , Ⅰ -1的基因型为 aaXBXb, Ⅰ -2的基因型为 AaXBY , Ⅱ -3的基因型为 AaXbY , Xb 致病基因来自Ⅰ -1; 由Ⅱ -2的表现型知其基因型为 aaXBX-, 由Ⅲ -2患乙病推知Ⅱ -2基因型为 aaXBXb; Ⅱ -4的基 因型为 AaXBXb, Ⅱ -5的基因型为 AaXBY , Ⅲ -8基因型有 AaXBXB 、 AaXBXb 、 AAXBXB 和 AAXBXb 四种可能。Ⅲ -4基因型为 AaXBXb, Ⅲ -5基因型为 1/3AAXbY、 2/3AaXbY, 若Ⅲ -4与Ⅲ -5结婚 , 生育一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1/3+2/3×3/4=5/6, 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 1/2, 生育一患两种病 孩子的概率为 5/6×1/2=5/12。
8、 (1)①灰身 性状分离 2/3② 18%下降 自然选择
(2)① X BBX r Y 4② 8或 6) 1/32
解析:
(1)由双亲及 F1表现型可知 , 灰身为显性 , 因 F2中两种体色在雌雄果蝇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 故 B 、 b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故 F2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2/3。果蝇群体中 , 黑身果蝇占 100/(9 900+100)=1/100,即 b 、 B 基因频率分别为 1/10、 9/10,故随机交配后代中 ,Bb 基因型频率为 :2×9/10×1/10=18/100。 在天然黑色环境中 , 灰身为不适应环境的类型 , 通过自然选择 , 灰身果蝇 的比例将会减少。 (2)①由 F2中雌、 雄果蝇群体中相同表现型比例差异可知 ,R 、 r 基因应位于 X 染色体上 ,F2中雌果蝇无深黑身 , 而雄果蝇有黑色和深黑色两种体色 , 说明 F1灰身雌、雄果 蝇基因型分别为 BbXRXr 、 BbXRY , 而 F2雄果蝇中灰身为 6/8,黑身、深黑身分别为 1/8,说明 r 基因可加深黑身果蝇体色深度。 即亲本果蝇基因型为 bbX R X R 、 BBX r Y ,F2中灰身雄果蝇有 BBX R Y 、 BBXrY 、 BbXRY 和 BbXrY 4种基因型。②若黑身雌果蝇发生如图所示变异 , 则变异染色体出现 了 R 与 b 的连锁 , 丙产生和两种数量相等的可育雌配子 , 灰身雄果蝇产生 BXr 和 BY 两种数量相 等的精子 , 则 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 1/2BXr、 1/2BbXRXr,1/2BY、 1/2BbXRY, 所以 F1雌 果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6条或 8条染色体 ,F1雌果蝇产生 bXr 卵细胞的概率为 1/2×1/4=1/8,雄果蝇产生 bY 精子的概率为 1/8,故 F2雄果蝇中深黑色个体占 1/8×1/8÷1/2=1/32。
9、 (1)非同源染色体 自由组合 随机结合 相等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抗锈病有芒 ×感锈病无芒 )
(2)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 =3∶ 1(2分 )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 =3∶ 1(2分 )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 =3∶ 1(2分 )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 =3∶ 1(2分 )
解析:
(1)在由 4个纯合品种组成的两个杂交组合中 F1均为抗锈病无芒 , 故两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均应 有抗病与感病 , 有芒与无芒。 因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F2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 , 故控制这两 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即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个杂交组合 分别为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和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 (2)F3株系中 , 只表现出一对性 状分离 (3∶ 1) 的株系所对应的 F2植株只有一对基因杂合 , 另一对基因可能是显性或隐性纯合 (有 4种基因型 ), 故 F3株系中有 4种情况符合该性状分离比。
10、 (1)① 2aabb ② 38/9③黑 aaBB 、 aaBb
(2)① A 显 ②黄鼠∶灰鼠∶黑鼠 =2∶ 1∶ 1
③基因 A 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
(1)结合实验一中 F2的性状分离比可判断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两对基因 应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 还可确定图中物质 1代表黑色物质 , 基因Ⅰ和基因Ⅱ分别代表基因 B 、基因 A, 进一步可确定实验一的遗传情况 :亲本为 AABB(甲 ) ×aabb(乙 ),F1为 AaBb(灰鼠 ),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9A_B_(灰鼠 ) ∶ 3aaB_(黑鼠 ) ∶ 3A_bb(白 ) ∶ 1aabb(白 ), 所以实验一的 F2代中 , 白鼠共有 3种基因型 , 灰鼠 (A_B_)中杂合体占 8/9;实验二中亲本为 aabb(乙 ) ×aaBB(丙 ),F1为 aaBb(黑鼠 ),F2中黑鼠的基因型有 aaBB 和 aaBb 两种。 (2)纯合灰鼠群体 (AABB)出现的黄色鼠 (丁 ) 与纯合黑鼠 (aaBB)杂交 , 后代中黄鼠∶灰鼠 (AaBB)=1∶ 1, 由此可知丁为杂合子 , 根据 F2代的性 状分离比可判断黄色性状是由基因 A 发生显性突变 (黄色突变用基因 A+表示 ) 产生的 ;F1代黄 鼠 (A+aBB)与灰鼠 (AaBB)杂交 , 所得后代为 A+ABB(黄鼠 ) ∶ A+aBB(黄鼠 ) ∶ AaBB(灰鼠 ) ∶ aaBB(黑 鼠 )=1∶ 1∶ 1∶ 1, 若表现型之比为黄鼠∶灰鼠∶黑鼠 =2∶ 1∶ 1。则说明该突变为显性突变。 小鼠丁 (A+ABB)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 A+A+BB或 AABB, 荧光标记后应有 2种不同颜色、 4个荧光点 , 某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 4个荧光点 , 说明基因数量没有变化 , 但有 3种颜色的荧光 说明基因种类发生改变 , 其原因应该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 , 基因 A+和基因 A 所在的 染色单体片段发生了交叉互换。
11、 (1)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_XAB X ab
(2)Ⅱ -6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 两条 X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 换 , 产生了 X Ab 配子
(3)301/12001/1200(4)RNA聚合酶
解析:
(1)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 根据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 , 可推知甲病是伴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因Ⅱ -7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 , 其儿子Ⅲ -12患乙病 , 所以乙病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据Ⅱ -10和Ⅱ -11正常 , 其女儿Ⅲ -17患丙病可知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根据Ⅱ -6患甲病 , 其儿子Ⅲ -12只患乙病和其父亲Ⅰ -1只患甲病 , 可确定Ⅱ -6的基因型为 X AB X ab 。 (2)Ⅱ -6的基因型为 X AB X ab , Ⅱ -7的基因型为 X aB Y , 而其子代Ⅲ -13患两种遗传病基因型为 X Ab Y , 由此可知 , 其母亲Ⅱ -6在产 生配子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 产生重组配子 X Ab 。 (3)针对丙病来说 , Ⅲ -15基因型为 Dd 的概率为
1/100,Ⅲ -16基因型为 1/3DD、 2/3Dd,所以其子女患丙病的概率为 ××=, 针对 乙病来说 , Ⅲ -15的基因型为 X B X b , Ⅲ -16的基因型为 X B Y , 所以他们的后代患乙病的概率为 1/4,
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1-)+(1-) ×=602/2 400=, 患丙病女孩的概率为
×××=1/1 200。 (4)启动子为 RNA 聚合酶的识别和结合位点 , 启动子缺失 , 导致
RNA 聚合酶无法结合 DNA, 无法启动转录而使患者发病。
12、 (1)隐性 (2)Ⅲ -1、Ⅲ -3和Ⅲ -4(3)Ⅰ -2、Ⅱ -2、Ⅱ -4Ⅲ -2
解析:
(1)在遗传系谱图中 , 无中生有为隐性 , 本题图中Ⅱ -1和Ⅱ -2不表现该性状 , 生出Ⅲ -1表现该性 状 , 可推断该性状为隐性性状。 (2)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性状均随父 , 雌性皆无
该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Y 染色体上 , 因为Ⅱ -1不表现该性状 , 其雄性后代Ⅲ -1应 该不表现该性状 ; Ⅲ -3为雌性 , 应该不表现该性状 ; Ⅱ -3表现该性状 , 其雄性后代Ⅲ -4应该表现 该性状。 (3)若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仅位于 X 染色体上 , 未表现该性状的母羊的父、母、子 或女中有一个表现该性状 , 则该母羊一定是杂合子 ; 由Ⅱ -1不表现该性状、Ⅱ -2为杂合子可推 知 , Ⅲ -2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 ; 综合以上所述 , 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Ⅰ -2、Ⅱ -2、Ⅱ -4, 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Ⅲ -2。
13、 (1)a基因纯合 , 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 (2)Aabb、 AaBb
(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 ,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 , 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
(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
解析:
(1)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 进而控制性状 , 也可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 接控制性状。从题中可看出香味物质积累 , 应是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所致。 (2)两 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时 , 每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 :无香味∶有香味 =3∶ 1, 可推知亲本基 因型为 Aa ×Aa, 抗病∶感病 =1∶ 1, 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 Bb ×bb, 综合亲本基因型为 Aabb ×AaBb; 子代抗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2Bb,则子代自交 , 后代 BB 的几率为 1/2×1/4=1/8,子代有 关香味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AA ∶ 2Aa ∶ 1aa, 自交后 ,aa 的几率为 1/2×1/4+1/4=3/8,能稳定遗传 的有香味抗病植株 (aaBB)的几率为 1/8×3/8=3/64。 (3)AA×aa 杂交得到的后代应全为 Aa, 表 现为无香味 , 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 , 原因可能是母本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 因突变 , 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变异 , 缺失了 A 基因 , 产生了只有一个 a 基因的雌配子。 (4)离体的 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 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 说明其具有全能性 , 含有该植 株所需的全套遗传信息 ; 单倍体诱导形成二倍体植株 , 需在幼苗期用秋水仙素处理。
14、 (1)EeBbeeBb(注 :两空可颠倒 ) eeBb(2)1/2(3)40%48%60%
(4)答案一 :
① EE Ⅰ . 灰体∶黑檀体 =3∶ 1Ⅱ . 灰体∶黑檀体 =4∶ 1
答案二 :
① Ee Ⅰ . 灰体∶黑檀体 =7∶ 9Ⅱ . 灰体∶黑檀体 =7∶ 8
解析:
(1)从实验一结果可推知甲、乙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 eebb ×EeBb 或 eeBb ×Eebb, 从实验二可 推知乙、 丙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 EeBb ×eeBb, 故乙为 EeBb 或 eeBb, 若实验一能验证自由组合 定律 , 则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 eebb ×EeBb, 乙为 EeBb, 则丙为 eeBb 。 (2)实验二中 , 亲本为 EeBb ×eeBb, 其 F 1中 EeBb=1/2×1/2eeBb=1/2×1/2,与亲本基因型相同概率为 (1/2+1/2)+(1/2×1/2)=1/2,则与亲本基因型不相同概率为 1-1/2=1/2。 (3)黑檀体果蝇 ee 的个体为 1 600只 , 根据 遗传平衡定律可知 p 2+2pq+q2=1,即 q 2=1 600/(8 400+1 600)=0.16,q=0.4,即 e 的基因频率为 0.4,E 的基因频率为 1-0.4=0.6;Ee的基因型频率为 2pq=2×0.4×0.6=0.48;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 选择等条件下 , 亲代与子代的基因频率相同 , 且因亲代皆为纯合 , 故亲代中 EE 基因型频率为 0.6,ee 基因型频率为 0.4。 (4)若用基因型为 EE 的果蝇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 , 基因突变情况下 ,F 1为 Ee, 自由交配后 ,F 2中灰体∶黑檀体 =3∶ 1, 染色体片段缺失情况下 ,F 1为 Ee 、 OE, 自由交配时 , ♀、 ♂配子比例为 2E ∶ e ∶ O, 自由交配后 ,F 2中灰体∶黑檀体 =4∶ 1。 若用基因型为 Ee 的果蝇 与该黑檀体果蝇杂交 , 基因突变情况下 ,F 1为 Ee ∶ ee=1∶ 1, 自由交配后 ,F 2中灰体∶黑檀体 =7∶ 9, 染色体片段缺失情况下 ,F 1为 Ee 、 Oe 、 OE 、 ee, 则配子为 E ∶ e ∶ O=1∶ 2∶ 1, 自由交配后 ,F 2中灰体∶黑檀体 =7∶ 8。
范文五:透视的基本规律
1 透视的基本规律
2 1(凡是和画面平行的直线,透视亦和原直线平行。凡和画面3 平行、等距的等长直线,透视也等长。如图:AA’‖aa’,BB’‖4 bb’;AA’=BB’,aa’=bb’(图6)。
5 6 2(凡在画面上的直线的透视长度等于实长。当画面在直线和7 视点之间时,等长相互平行直线的透视长度距画面远的低于距画8 面近的,即近高远低现象。当画面在直线和视点之间时,在同一9 平面上,等距,相互平行的直线透视间距,距画面近的宽于距画10 面远的,即近宽远窄。
11 如图:AA’的透视等于实长;cc’,bb’,AA’;cc’和 bb’12 的间距小于 bb’和AA’的间距(图7)。
13
14 3(和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透视延长后消失于一点。这一点是从15 视点作与该直线平行的视线和画面的交点——消失点。和画面不16 平行的相互平行直线透视消失到同一点。
1 如图:AB和A’B’延长后夹角θ,θ,θ,两直线透视消3212 失于V点,AB‖A’B’(图8)。
3 4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安全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