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试题
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试题
1、教师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教师法)
2、教师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法)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育法)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法)
5、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育法)
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
7、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加重其学习负担。(未成年人保护法)
8、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未成年人保护法)
9、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是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班级工作的组织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骨干,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长教育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管理规程)
10、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好协同育人工作。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管理规程)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不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划“х”)
每题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 )? 2.教师只要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没有其他恶意,可以对未成年学生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х
3.教师资格由申请人任教的学校认定。( )х
4.教师认为学校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提出申诉。( )? 5.主题活动已经结束,就意味着一切到此终止。( )х
6.强调“以人为本”,提倡“尊重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 )х
7.面对社会的竞争,分数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班主任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全面提高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 )х 8.马卡连柯提出的 “平行影响原则”启示教师: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时,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并积极影响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教育时,要使其成为对每个成员的教育。( )?
9.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创造”,《辞海》的解释是首创前所未有的东西,因此,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就是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 )х
10.班级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多元的班级文化环境、全面的培养目标、多样的课程和教学形式等,为学生在多元价值观、多重社会角色及不同职业结构等方面提供选择的可能性和条件。此句话是对班级的社会功能中个性化功能的论述。( )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的选项的代码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0分
1.《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 。(C) A、国家公务员 B、教育职员 C、专业人员
2.PAC理论是人的三种自我状态的简称,将人分为三种心理状态:父母、成人、孩童。其中P(Parent State)表示 ( )(A)
A. 父母状态 B. 表示成人状态. C. 表示儿童状态
3.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说的是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 ( )(D)
A.知行统一的原则 B.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C.因材施教的原则 D.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坚持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C)
A.敬业奉献 B.科学发展观 C.以人为本 D.教书育人 5.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在班级活动中,以班级的组织目标为导向,借助课程、集体规范、班级文化等载体,通过教育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成员。这是班级的( )(B)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选择功能 D.保护功能
四、多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适合的答案,并将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题3分共18分
1、主题活动设计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C
A、教育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主体性原则 D、实效性原则 2、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常用的沟通途径有哪些,(ABCDE) A.电话 B.家访 C.书面联系 D.家长会 E.网上联系
3、教育学生需要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 )的基础上。 A、欣赏 B、理解C、平等D、尊重
4、《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教基一[2009]12号)进一步确定了中小学班主任的角色,这些角色是:( )
A.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
B.班主任是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铸造者
C.班主任是班级文化的组织者
D.班主任是班级日常工作的管理者
E.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家校沟通的桥梁
F.班主任是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G.班主任是班级群体组织的领导者
H.班主任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5、班级社会化功能的主要内容有:( )
A传递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B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获得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C教导社会规范,训练社会行为。D培养社会角色。 E保证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育。
6、勒温及其学生通过系列性的研究发现,团体的内聚性是由三种基础而形成的,
他们是:( )
A.个体由于对其它团体成员的喜爱而喜爱团体
B.由于团体成员资格能赋予成员以一定声望而使团体成员喜爱团体 C.由于团体是达到个人目标的手段而使团体成员喜爱团体 D.个人兴趣、价值观的趋同
范文二: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提纲
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提纲
小学教师基本功及教学基本技能要求
教师基本功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胜任自身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教书育人任务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教师品德素养: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职业道德。
基本知识:包括教育教学与心理学理论、法律法规常识。
学科知识包括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和准确把握教材内容等。
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课前教学准备及学习准备,教学预设及教法学法等研究;
——上课:语言表达、组织教学、教学调控、学习指导等研究;
——作业与辅导:根据每个学段儿童的基本特点,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与辅导等研究; ——检测与评价:教学和学习效果检测及改进教与学等研究。
教学技能:各学科通用的小学教师基本技能要求及学科特点的教学专业技能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技能要求如下:
(一)口语表达方面,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普通话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以上水平;在公众场合即席讲话,能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做到观点鲜明,内容具体,用词准确,条理清楚,节奏适宜。
(二)写字方面,能正确运用粉笔、钢笔、毛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的正楷字,并具有一定的速度。
(三)简笔画方面,能按本学科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用简练的线条较快地勾画出事物的主要特征,设计、绘制简易笔画。
(四)使用教具、学具方面,能按小学各学科教学要求,正确使用教具,指导学生使用学具;并能就地取材,制作简易的教具、学具。
(五)完成教育教学活动方面,能按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
(六)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能对计算机、视频投影仪、实物投影仪等硬件设备正确操作;Windows文件管理、oiffce办公软件的正确使用; Word、Power point、Excel基本软件的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学内容的要求,能够正确运用本学科教学软件和课件辅助教学。
1
教育心理学培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等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
3.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以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4. 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情境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及其同事、学生、专业研究者)单独或者共同进行的以提高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教学质
量为目的的反省研究。
三、重点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过程。
要点:行动研究大致分为如下环节:
(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
(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
(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中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的问题等。
(4)重新修改和定义问题。
(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
(6)选择评价方法。研究者要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连续地评价和反思教学方案、包括课堂观察和记录、访谈、问卷、测验和教学日记等。
(7)实施。包括展开教学、收集资料、监督评价、反馈改进、资料分类分析等。
(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2
第二部分 智力发展与差异(学生心理)
一、主要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
7. 同化:个体在反映和作用于环境(即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使客体(外界事物)纳入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中的过程。
8. 顺应:个体在其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已不能使新的经验同化时,便调整原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9. 最近发展区:指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与既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10. 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一种智能理论。他认为,传统的智能理论过于狭窄,局限于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方面,忽略了对人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方面,因此,他提出人至少具有八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
三、重点
1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主要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展观、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要点: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有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教学是义互作用的动力系统。(3)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4)在情境认知理论及教学模式中了有一定有应用。
3
第三部分 一般学习心理
一、主要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14. 认知策略: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态度:影响个人对人、事和物采取行动的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接受学习:是一种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有意义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如表象、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等)建立实质性的 、非人为的联系。
19. 讲授教学:又称为言语信息的学习,即以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的言语学习。
20.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大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学习。
22. 支架式教学:教师或其他助学者和学习者共同完成某种活动,为学习者参与该活动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而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位于学生的独立活动。
23.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
24. 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技能、认知策略和品德的学习也有迁移。
三、重点
25.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及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观点。
要点:加涅认为学习结果就是各种习得的能力或性情倾向,可以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的学习;
(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态度;(5)运动技能的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识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因此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 ;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因此可分为机械的和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
4
26.学习理论的核心问题。
要点:学习理论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即学习的结果到底使学习者形成了什么,或者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外部的行为操作还是内部的心理结构,是简单的一条条经验积累,还是整体的经验结构,(,)学习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即学习是怎样实现的,或者说是怎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3)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即学习过程受到哪些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
27(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要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即,,,,就是形成行为习惯或条件反射,这一过程是通过反复尝试实现的。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两种倾向:(,)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主要是受计算机科学的启发,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类的认知加工过程,从信息的接收、存储和提取的流程来分析学习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构理论,它把人的认知看成是整体的结构,而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
人本主义反对把人还原和分割为各种要素,主张研究整体的人,而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潜能和动力,它从追求自我实现的角度来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
建构主义认为: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由事物自己决定的,事物信息要被人理解,这依赖于个体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人的理解常常会因此而有所不同。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相互作用来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的过程。教学并不是把知识经验从外部装到学生的头脑中,而是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经验出发,生成(建构)起新的经验。
28(运用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论来分析某学科某部分内容的教学任务。
要点:奥苏贝尔认为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根据新旧观念的概括水平及其联系的方式的不同,他提出了三种同化方式: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29(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策略。
要点:教学吸引:(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兴趣激发:(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反馈和评定、奖励和惩罚、合作与竞争、归因指导。
30.举例说明迁移的分类。
要点:从迁移发生的学习类型或领域向上看: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动作技能的学习中,同时也发生在情感和态度的学习和形成中。从迁移的方向上看;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影响效果上看;分 5
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发生的方式和范围上看,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从迁移与原经验的相似程度上目的地,分为近迁移和远迁移。从迁移发生的自动化程度上看,分为低通路迁移和高通路迁移。
第四部分 分类学习心理
一、 主要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32. 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 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是对事物的物理特征做出连续保留的一种知识形式,是人们保存情境信息与形象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
33.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代表一类享有共同特征的人、物体、事件或概念的符号。
34. 概念转变:指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
35. 技能: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通常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两种。
36. 问题:是指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某件事,但不能马上知道完成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每一个问题都必然包含以下三种成分 :给定信息、目标和障碍。
37. 反应定势:有时也称定势,指以最熟悉的方式作出反应的倾向。
38.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习的方案。
39.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1)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存储在长时记忆中);(2)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
控制(存储在工作记忆中)。
三、重点
6
40. 举例说明如何促进学生的概念转变。
要点:为了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一般要包括三个环节:第一,揭示、洞察学生原有的概念;第二,引发认知冲突;第三,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调整原来的看法,或形成新概念。一般要注意的问题:(1)创设开放的、相互接纳的课堂气氛;(2)倾听、洞察学生的经验世界;(3)引发认知冲突;(4)鼓励学生交流讨论。
41.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动作技能。
要点:冯忠良教授提出的四阶段模型:(1)操作的定向;(2)操作的模仿;(3)操作的整合;(4)操作的熟练。动作技能的培养一般经历三个环节:(1)指导与示范;(2)练习;(3)反馈。
42.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要点: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问题解决的 影响因素,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如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要点: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可以分成问题因素和个人因素。问题因素包括问题的刺激特点、功能固着及反应定势。个人因素包括有关的知识背景、智慧水平、对问题的敏感性、好奇心和综合各种观念的能力以及动机和气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课题的知识上,放在特定学科的问题解决的逻辑推理和策略上,放在有效解决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上。(1)鼓励质疑;(2)设置难度适当的问题;(3)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4)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5)辅导学生从记忆中提取信息;(6)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
44. 结合教学实例,如何使用案例研究法和角色扮演来进行品德教育。
要点:案例研究法是发展道德推理技能和能力的一种实际活动。它从关于具体行为的各种决策开始,而不是从各种原则、价值或理想入手,从中归纳出相关的原则和价值范围。在这种方法中,先给学生一个假设的情境(某人面临一个决策),然后让学生根据他们的观点考虑这个问题,并要求他们就某一情形 推断,如果他们遇到相类似的决策情境,会如何行动。其基本步骤包括:(1)呈现案例;(2)找出各种可能的选择;(3)估计各种后果;(4)探究;(5)做出决策。
角色扮演是让儿童在团体的活动中扮演一定角色,按照相应的角色规范进行活动。在担当一定角色的过程中,儿童可能充分理解体现在这一角色身上的规范要求,感受到相应的情绪体验,练习相应的行为方式。
7
第五部分 教学心理
一、主要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46. 任务分析:是将目标化成各级任务、再将各级任务逐级划分成各种技能和子技能的过程。
47. 教学模式:是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的,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形式、策略的模式化的教学活动结构。
48.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基于问题学习:是指一种让学生通过解决不一定具有正确要点案的真实性问题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50.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51( 个别化教学:是为了适合个别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和学习进度而设计的教学方法。个别化教学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
52( 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学习自我教学性的材料(以特定的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
53( 课堂管理:指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减少不良行为而采取的各种活动和措施。
54( 学习评定:指教师通过搜集学生在课堂中的信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判断和决策、并制订出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
55( 信度:反映的是评定的可靠性,即多次评定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56( 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评定在何种程度上测量了它想测的东西,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允许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进行适宜的概化。
三、重点
57( 布卢姆将目标分为哪几类,每类目标的基本学习水平分成哪些层次。
重点:认知目标: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情感目标: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价值体系个性化;
8
动作技能目标:知觉、模仿、操作、准确、连贯、习惯化。
58( 探究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
重点:探究学习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活动:(1)提出问题,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2)收集数据,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3)形成解释,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作出回答;(4)评价结果,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出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使解释和科学知识相联系;(5)表达结果,学习者要阐述、论证和交流他们提出的解释。
基于问题学习的基本环节包括:(1)呈现问题情境;(2)研究问题;(3)重新研究问题;(4)交流与汇报;(5)反思与评价。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1)积极的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相互作用;(3)个人责任;(4)社会技能;(5)小组自加工。
59(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在本学科教学实践的主要应用形式。
要点: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可以包括传统的计算机辅助科学实验、网络学习环境、整合学习系统以及各种学习工具的应用等。例如,(1)计算机辅助教学;操练与练习、个别辅导、对话、模拟、游戏、问题求解;(2)专门的学习系统、环境和软件工具;(3)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文字处理软件、多媒体演示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数据库软件、绘图工具。
60( 学习评定的分类及其方法。
要点:布卢姆依据学习评定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分为三类:诊断性评定、形成性评定、总结性评定。根据评定时的比较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评定和标准(效标)参照评定。学习评定按照其严谨程度可分为:正式评定和非正式评定。按照评定人数可分为:团体评定和个体评定。
61( 教师自编测验的注意事项。
要点:(1)测验应教学目标密切相关;(2)测验必须是教学教师心理
一、主要9
63( 微格教学:即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刘儒德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2版)(2008年5月第6次印刷) 《教育心理学》冯忠良 伍新春 姚梅林 王健敏 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2008年4月第10次印刷)
教学论培训纲要
1( 赞科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教学原则。
要点:赞科夫教学论的中心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或者说致力于探求新的途径去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其主要教学原则有: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 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要点:(1)提出一些基本概念。“最优的”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最优”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做一个系统,从系统地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考察教学,以便达到最优处理问题。(2)关于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环节。认为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包括社会方面的成分(目的、内容),心理方面的成分(动机、意志、情绪、思维等)和控制方面的成分(计划、组织、调整、控 10
制)。他规定教学过程的结构成分如下:教学目的和任务、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他规定的教学环节是:?掌握教学的社会目的和任务,并结合具体情况加以具体化;?根据学生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选择最优的形式和方法;?在教学统一过程中,师生的相互作用;?通过日常检查和自我检查,随机调节;?一定阶段的分析,查明尚未解决的任务,以便在新周期中加以考虑。(3)关于教学最优化的方法体系。即“相互联系着的、可以导致教学最优化的所有方法总和。”(4)关于实施教学最优化的程序。?综合地掌握教学任务,并在研究学生在某一时刻的实际可能的基础上,使任务具体化;?选择在该条件下最优组织教学过程的标准;?研究制订一整套该条件下的最优手段;?尽最大可能地改善教学条件;?规定的教学计划的实施;?依据标准,分析教学过程的结果。
3( 布鲁纳的结构课程论的主要思想和教学原则。
要点:布鲁纳教学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将教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样教法,”其中,“教些什么”是最主要的。(1)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早期教学,“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3)发现学习。他提出的教学原则有:(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
4( 什么是教学原则,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原则及运用。
要点: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主要有:(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巩固性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 什么是教学方法,举例说明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及运用。
要点: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常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 、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参考书目:
《教学论稿》王策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2版)(2008年7月20 次印刷)
《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年2月第1版)(2007 年11月第27次印刷)
11
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内容
一、依法治教的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实施科教兴国的要求来衡量??教育系统自身的法制观念还比较淡薄,依法治教的意识亟待提高。(摘自陈至立: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开创21世纪教育振兴的新局面1999年12月7日)
依法治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依法治教是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在社会、学校中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权利、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我国的民主法制进程,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在依法治教的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遵纪守法方面做好表率,发挥人民教师应有的作用.
教师要遵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基本任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要求。教师应执行学校制定的具体计划,履行教师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要守法: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教师的基本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要求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因此,教师应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学法、懂法、守法。
二、依法治教的涵义
依法治教,指全部的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或不违背教育法律的规定和精神。
依法治教的主体: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认为,能够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有:国家教育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学校及其它国家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公民,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包括其他教育者);(,)学生(包括其他受教育者)。
依法治教的范围:(,)国家机关的教育管理活动;(,)其他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办学活
动、学校管理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教育集资和捐资助活动以及其他教育活动等等。
依法治教的依据:(,)宪法有关教育的条款;(,)国家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如《教育法》、《义 12
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学位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等;(,)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如《妇女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4)其他法律法规和规章中涉及到教育的条款,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法律依据。
三、依法治教的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十二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三十二条 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三条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第六条 每年九月十日为教师节。
第七条 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四)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五)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六)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第八条 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13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十条 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二部分:熟知《义务教育法》对教学的基本规范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第三条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第二十九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五条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和教师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
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三十七条 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文化娱乐等课外活动。社会公共文化体育 14
设施应当为学校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便利。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1986年,月,,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2006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释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月
第三部分:了解《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改进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学校教育的要求
(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八)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资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教基厅[2004]12号)
第四部分:知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对课程改革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规定
课程改革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 15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课程标准
3.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学过程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
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参考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16
范文三: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方案
2016年苏白小学教师基本功大赛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益,检验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水平,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教学基本功,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教学能力,为广大教师搭建一个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培养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从而打造一支教学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加强学校自身内涵发展,我校决定在教师中开展基本功竞赛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
二、活动主题
展技能、亮风采、强内功、促发展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年轻教师教师
四、活动地点
学校会议室
五、竞赛内容:
1.钢笔字2. 语言能力
六、评委小组
评委组成员:黎曦、张文辉、刘桂香、吴驰佳
活动主持:李霞
七、竞赛详细内容及要求
1.钢笔字
钢笔字内容为“教育名言”。时间:10分钟
钢笔字比赛书写的要求:
(1)书写采用规范简体字,书写无错别字、漏字。
(2)用笔有提有按,起伏有度,节奏鲜明,点划合度。
(3)结体横平竖直,重心安稳,排列匀称。
(4)章法根据不同字体安排,以美观漂亮为标准。
2.语言能力
1
每人选讲一个故事。要求用普通话,发音准确,清楚,没有读错字,声音响亮适中。(故事不需自己准备,采用抽签形式决定故事内容)
八、奖项
所有参赛教师均有参与奖。另设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1名。
2 苏白小学教导处 2016年4月2日
范文四: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
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作者:王秀玲 文章来源:沂水教育信息港 点击数:
3145 更新时间:2008-1-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 )指导和( )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 )年级设置,每周平均( )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 )、( )、( )和( )四大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 )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 )的关系、学生与( )的关系、学生与( )的关系。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 )阶段、( )阶段和( )阶段。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该是活动的( )者和( )者。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学科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
8、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 )为单位开展。
9、活动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 )材料的保存。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综合实践活动是( )课程。
A.必修 B.选修
2、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重视活动( )。
A.过程 B.结果
3、“关注个性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
A.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照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5、综合实践活动是最( )的。
A.抽象 B.生活 C.深奥
三、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 )
2、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 ( )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大拼盘,是其他课程的附庸。 ( )
4、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 ( )
5、在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以及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等都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 ( )
6、学科领域的知识可能在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 )
7、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 )
8、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的课时安排只能集中使用。 ( )
9、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 ( )
10、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注重研究结果的评价。 ( )
四、简答题(共21分)
1、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哪些特性?(4分)
2、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6分)
3、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6分)
4、活动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5分)
五、论述题(24分)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10分)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14分)
六、活动设计(20分)
请以“元旦”为话题,确立活动研究课题并设计活动方案。
范文五: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总结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小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总结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以提高本教学质量为目标;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有效提高小学各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水平、教学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结合“教育质量年”活动的开展,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课堂教学成果的舞台,诠释了全新课改理念、交流了最新教学成果,对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素质起到了促进作用。
此次比赛,在内容上力求与时俱进,贴近教学。竞赛内容包括教学整体设计、资源计划与说明、资源展示、说课、特色基本功五个方面;在形式上,力求新影独特,追求实效。通过高标准目标的设定和有效竞赛程序的安排,将此次大赛定格为语文教师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貌、引领科学课堂教学方向的高标准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广大基层教师,以“关注教师、聚焦课堂、提升质量”为教育科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创新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合理分配教学资源,科学设定教学进程,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一、计划周密,组织严谨。
为使竞赛达到最佳效果,以竞赛促训练,提高教师的基本功;从开学初起着手制定了详细的竞赛方案,通过互相交流、反复修改逐步完善了竞赛方案。 四月初开始一边接收教师报名单,一边着手准备竞赛工作。小教部开几次会议,统一认识从竞赛内容的选定、竞赛题的拟定到考场的安排、印卷,还有评分标准、评委的确定等都做到了精心准备。
二、领导重视,严格把关
李校长、杨校长亲自指导了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听取了准备工作汇报,并要求争取做到精益求精。两位校长直接把关好竞赛题试题的拟订和印卷等工作。各年级组长也对本次竞赛特别重视,把竞赛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手段来认识。
三、内容丰富,实施严密
参加竞赛的教师们对竞赛的态度严肃认真,整个比赛达到了公平、紧张、求真、务实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所有参赛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各学科竞赛活动顺利进行,力求达到公平、公正、真实的原则。、
四、强化训练,素质得到提高
竞赛通知下发后,各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进行了强化训练。大部分参赛教师扎实苦练,表现出了过硬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理念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邓志霞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很深刻,把握的也非常到位。能够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各个环节。无论是口语训练、思维拓展,还是课堂小练笔,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在阐述“设计理念及意图”时,都能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很好地运用到各个环节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的作文真切、感人,无不在抒发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运用不同的语速、不同的情感,自然流利地朗读课文;汉语书写规范、匀称、布局合理。英语教师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较深的了解,对教材熟悉,写出了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四、硕果累累,成绩突出
纵观本次比赛,我们欣喜地发现,此次基本功大赛举办的非常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1、本次比赛团队精神突出,教师参与热情高涨,表现出空前的团结与协作,展现出教育人的风采。
(1)、各级组支持是教师基本功竞赛取得成绩的有利保证。为保证本次比赛工作顺利进行,各中小学领导为参赛选手作了大量工作,提供了许多方便条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是你们的大力支持,参赛选手才会有今天的成绩。
2、本次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成为本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希望。这些参赛教师表现出了过硬的基本功,全新的教学理念,良好的业务素质。他们用自己厚实的学科知识、深刻的教学剖析、感人的课改经历、纯熟课堂语言、精彩的才艺展示,从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角色的定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等方面,诠释了教育人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比如小学教师参赛的五个学科的比赛成绩非常令人高兴
3、这次竞赛,促进了级组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为每一位选手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大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完成课堂教学的设计,高效灵活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达到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展现了课改以来教学工作的丰硕成果,切切实实促进了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为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五、完善反思,查找不足
总结本次基本功大赛,我们也不应该回避暴露出的问题:
1、教师对“教学资源的计划与说明”、“教学资源展示”两个基本功相对不是很强。
2、一些教师对新型课程的理念、课程标准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导致教学设计的意图没有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反映到实际中就是,课堂设计呆板,不符合三维目标要求;教学手段陈旧,不能有效驾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够重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和学生特征分析;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不是十分清楚,缺少具体的学情分析、教学资源的选用、教学评价等项目。
3、参加决赛的教师中有些人教育技术能力不达标,在课件制作方面还应提高,对课件的针对性、实用性、示范性等方面要加强研究,对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有待提高。
六、下一步教科研工作
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创造性地开展教科研工作。加强实地调研力度,不断丰富教科研工作内涵,真正做到观念更新,行动到位,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切实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小学教师基本功考核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