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科学的演讲
关于科学的演讲-Richard P. Feynman
关于科学的演讲
·费曼·
我了解科学,我很清楚科学的概念、科学使用的方法、科学看待知识的态度、 它进步的原动力,以及它在心智上的纪律。因此,我将要谈一谈我所了解的科学。 任何人想要谈某个领域中的观念如何冲击另一个领域中的观念时,结果都会 自曝其蠢,自找麻烦。在这个讲究事业专门的年头,没几个人能同时深入了解两 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总是会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出尽洋相。
很多古老观念早已演变成普通常识,用不着再作讨论或说明了。但是,当我 看看周围的人时,就会觉得,跟科学发展这个大题目相关的诸多观念,并不是人 人都能领略或欣赏的。没错,有很多人懂科学,懂得欣赏科学,特别是在大学殿 堂之内,大部分的人都了解科学是怎麽一回事。
“观测”是终极大法官
我要谈的第三个科学层面,是追根究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是认定观 测(observation)是“检验某些事物是否为真”的大法官。当我们 明白,观测才是“判断某个想法是否包含真理”的终极大法官时,科学的其他面 相或特色就都变得明显易懂了。不过,科学上的所谓“证明”(prove)在 这里的意思其实是检验(test),对大众而言,这整个想法应该翻译为“任 何法则都必须接受异常情况的考验”;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例外』证明了某 个法则的错误。”这就是科学的原理。任何法则如果出现例外情况,而如果这例 外情况经过观测之後证实不虚,那麽原先设定的法则就错了。
这些例外本身都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它们显示了旧法则的谬误。而因此,找 出正确的法则(如果有的话),就是最教人兴奋的事。大家会深入研究这些例外 个案以及其他出现差不多结果的情况。科学家总是在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外,判 定这些例外情况的特性。这种过程愈发展下去愈教人兴奋。科学家不会企图掩饰 法则出了错这件事;刚好相反,这是一种进展和刺激十分的事。事实上,他还想 尽快地证明他原先的想法有错误不周之处。
“观测是最後的裁判”这个原理,严格限制了我们可以问的问题种类。我们 能够问的问题只限於像“如果我这样这样做,会发生什麽事?”这些问题都是可 以做做看,看看结果到底如何的。像“我应不应该这样做?”以及“这有什麽价 值?”等类似的问题,完全是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但是,假如有些不怎麽科学的东西,尽管我们无法透过观测来检验,却并不 表示这个东西一定行不通、错误或者是笨得要命。我们并不是说,科学就一定是 好的而其他东西就都不好。科学只考虑那些可以靠法则进行分析的东西,因此所 有现称作科学的东西全都被发现了;但还有很多遗漏掉的东西,是科学方法无能 为力的。这不等於说那些东西不重要,其实从很多角度看来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但在决定任何行动之前,当你必须决定下一步该做什麽时,永远牵涉了“应 不应该这样做?”这重考量,你不能单从“如果我做这些会发生什麽事?” 的角度来找出解决方案。你说,“当然可以,你可以先看看会发生什麽事,然後
再决定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但最後那一步决定你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 正好就是科学家帮不上忙的一步。你可以弄清楚将会发生什麽事,但你必须决定 是否喜欢那样的发展方式。
“彻底”不等於“科学化”
从“以观测为裁判”这个科学原理,还衍生出好几个技术性的後续结论。例 如,观测不能做得太粗糙。你必须极为小心,也许仪器里头有一块脏东西,使得 被观测的东西颜色变了,而跟你原先设想的不一样。你必须仔细检查观测结果, 检查再检查,确定你很清楚所有的实验条件,确定你没有错误地诠释你所做的一 切。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这种“彻底”的做法、这种好习惯,会被误解或歪曲掉。 当有人说某件事的做法很科学化时,许多时候他的意思只不过是这件事做得很彻 底。我听过有人说德国很“科学化”地屠杀犹太人,但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科学, 而只不过是够彻底。在整个屠杀事件中,完全没有任何为了判定什麽而进行观测、 检查所用的观测方法等类似问题。如果依照这种定义,早在古罗马时期或其他时 期,当科学还没有像今天的进展,大家还不怎麽注重观测的时期,早就出现过 “科学化”的屠杀事件了。但在这些情况中,大家应该称之为“彻底”或“彻底 进行”,而不是“科学化”。
玩这种观测游戏时,有几个特别的技巧,所谓“科学的哲学”谈论的其实大 部分都是这些技巧。如何诠释观测结果就是其中之一。有个很有名的笑话说,一 名农夫跟他的朋友抱怨他农场上发生了神秘事件:他养的一群白马吃的食粮分量 比另一群黑马多。他为此担心得要命,不明白为什麽会这样,直到他朋友提出也 许他养了比较多的白马!
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想一想有多少次当你在做各种判断时,也犯了差不多的 错误。你说:“我妹妹着了凉,两星期之後??”如果你仔细想想,这也是那种 白马数量比较多的情况。科学思考要求的,是某个程度的训练,而我们应该教导 和传播的,正是这种训练,因为就算在最等而下之的层次,类似的错误都是不必 要的。
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客观性。分析观测结果时必须客观,因为作 为实验观测者的你,有可能比较喜欢某个特别的结果。於是你重复这个实验好几 次,但由於各种状况,例如有脏东西掉进仪器里之类的,使得数据变来变去,一 切都不全在你掌握之中。但你希望会出现某种结果,因此每当出现你喜欢的数据 时,你就说:“看,结果就是这样。”再重复做一次实验,结果完全不一样,而 其实也许在前一次实验中有脏东西在仪器里,但你视而不见。
这些说来好像很显而易见,但大众在衡量科学问题、甚至只是跟科学沾上边 的问题时,往往没好好注意这些事情。例如,当你分析“股票涨跌”跟“总统说 过什麽或没说什麽”有没有关系时,可能心中早有某些定见。
理论愈明确,愈有趣
另一个极端重要的技术重点,是提出来的理论愈明确,通常也愈有趣,换句 话说,如果这个法则愈是论述明确,测试它的真伪时就愈有趣。如果有人提出说, 行星之所以会绕着太阳运行,乃是因为行星的物质有一种喜欢动来动去的倾向,
让我们称之为“噢姆乎”,这个理论同时可以解释好几种其他现象呢。那麽,这 是个好理论罗,不是吗?不,它万万比不上“行星乃是在向心力的影响之下绕着 太阳运行,向心力的大小与行星中心点及太阳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 个理论。後面这个理论比较好,因为它说的是这麽的明确;一切都很明显地不可 能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行星的运行若有一点点差异,就足以证明理论不正确。另 一方面,根据第一个理论,就算观测结果发现行星四处乱动,你也可以说:“呃, 这都是『噢姆乎』的奇怪作用。”
因此,提出来的理论愈是明确,它的威力就愈强大,更容易受到例外的挑战, 也因此更有趣、更值得花工夫去检验。
许多时候,“字”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堆字凑在一起,提出一个假说,然 而这些字的用法让你无法获得任何明确的结论。那麽这个理论就差不多毫无意义 了,因为凭著“所有东西都喜欢动来动去”这样的说法,你几乎可以解释世间一 切事物了。哲学家在这方面谈了很多,他们说所有字都必须极端精确地定义。其 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论调,我觉得“极端精确地定义”很多时候都不大需要、不大 值得花力气去做,有些时候也不大可能做得到事实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可能做 到的,但今天我不要陷进这些辩论里。
哲学家谈到科学时,其实大部分谈的是如何确保科学方法行得通的各个技术 层面。这些技术重点在其他不以观测为最後裁判的领域中还有没有用,我就不知 道了。我不会说所有事情都要用这个“从观测找例外”的方法。在不同的领域, 也许我们不用太在意字的意思或者法则必须明确??等等。我不晓得。
新概念从哪里来?
谈了这麽多,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还没谈到。我说过,观测是检验一个想法 的大法官。但想法从哪里来呢?科学的快速发展,迫使我们拚命发明一些方法来 进行测试。但在中古时期,大家以为只要进行许多许多的观测,定律就自然而然 地从观测结果里冒出来。但实际上定律并不是就这样出现的,其中需要更多的想 像力。因此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新概念从哪里来。
其实新概念从哪里来无关重要,只要有新概念就好了。我们知道如何检定某 个想法是对是错,而这些检定方法跟想法来自何方完全无关:我们只需把这个想 法跟观测结果互相对照便可,因此在科学世界里我们并不关心到底新想法从何而 来。
在科学世界中也没有权威这回事,一个想法是好是坏不是由权威人士来决定, 我们再不需要找权威人士来帮忙判断某个概念的真伪。当然,我们可以告诉权威 人士一些事情,让他提出建议;之後进行测试,看看这概念是否为真。假如它不 是,那麽也没什麽,只不过权威人士再没以前那麽权威而已。
科学家之间的关系起先是争闹不休,比一般人之间的关系要严重得多,例如 在物理学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但在今天的物理学界,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科学的 争论很可能渗杂了许多笑声,争论的双方同样不那麽确定己见,他们往往各自构 思实验,甚至下赌注赌结果。在物理学这一行,过去累积下来的观测数据是那麽 的多,你差不多不可能想得出跟以前想法完全不一样的新概念,但同时又与所有 已知的观测结果吻合无冲突。因此,如果你能从任何人或任何地方得到任何新东 西,欢迎都来不及了,根本不会争论为什麽谁谁谁会说“如此这般才对”。 然而,很多科学领域并没有发展到这样,而是还像早期物理学界的情形,由
於数据不多而出现许多争辩。我提起这件事,因为很有趣的是,如果出现一套独 立公正的检核谁是谁非的方法,连人际关系都能够减少龃龉。
大部分的人发现“科学界并不关心到底是谁首创某个概念,或者是不关心观 念创作者的原始动机”时,都会十分惊讶。科学家会做的是聆听,如果对方说的 听起来很值得尝试,他的想法很是与别不同,粗看之下没有和以前累积下来的观 测结果矛盾,那麽就很让人兴奋,值得一试。你不会担心他到底研究了多久或者 是为什麽他要你听他说。就这方面而言,新想法从何而来根本无关重要。新想法 的来源是“不知道”,我们称之为人脑的想像,深具创造力的想像。
教人惊讶的是,一般人不相信想像力是科学的一部分。当然,科学家的想像 力和艺术家的想像力是不一样的。最困难的,是要想像一些你从未看过的事物, 这些事物必须跟已经看到过的东西完全吻合不悖,同时又要和已被想出来的完全 不同;此外,它更必须是一些明确、不模糊的设想。那真是困难呀。
法则真是奇迹
顺带一提,单单是有法则可让我们验证,就已经是奇迹了。能够找到像重力 的平方反比律,还真的是个奇迹。我们并没有真的了解这个定律的种种,但它把 我们带到“预测”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还没著手做实验,它就告诉你在这个实 验你可以预期会发生什麽。
很有趣而且绝对重要的是,科学的各个法则必须并行不悖,相互没有矛盾。 由於观测结果同样是那一些,因此不能说一个法则这样预测,另一个法则却有不 同预测。所以,科学并不是专家玩意,而完全是全宇宙通行的。我在生理学谈到 原子,在天文学、电学和化学也谈到原子,它们是共通的,必须相互不矛盾。你 不能随意从一些不以原子造成的东西开始。
更加有趣的是,经过推理之後,我们猜测出法则;而这些法则呢,会慢慢愈 来愈简化,至少在物理学界是如此。之前我提到过化学法则和电学法则的合而为 一,这是很漂亮的例子,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似乎,描述大自然的各个法则都带有数学味道。但这并不是“以观测为裁判 ”的结果,数学也不是所有科学必须具备的特性,只不过,碰巧我们的法则可以 用数学的形式来写出,至少在物理学是如此,而且更据此可作出威力强大的预测。 至於为什麽大自然是数学的,则是一个谜。
不据理猜测,才是不科学
现在我要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旧有的定律可能是错误的。观测结果怎麽会 是错的呢?如果一切都经过仔细核证,怎麽还会错?为什麽物理学家永远都在修 改定律?答案是,首先,定律并不等於观测结果,以及第二,实验永远都不准确。 所有的定律都是猜想出来的定律,而不是观测结果告诉你一定会怎麽样怎麽样。 它们只不过是一些优秀的猜想、一些观察的外推,是到目前为止还能通过验测的 筛子而已。往後出现新的筛子时,上面的洞比以前更小,这回定律就被卡住再也 通不过去了。因此定律只不过是一些猜测,是从已知外推到未知。你根本不晓得 会发生什麽事,因此你放胆一猜。
例如,大家曾经相信、曾经发现一件物体在运动时,它的重量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转动一个陀螺,称它的重量,等它停下来再称一次,重量是一样的。这是
个观测结果。但是,事实上当你称它的重量时,你没办法量到无限个小数点,甚 至到几十亿分之一的单位的。但现在我们知道,旋转中的陀螺比静止中的陀螺要 重,大约增加几十亿分之一。如果陀螺转得够快,快到接近光速的每秒钟约十八 万六千英里,增加的重量就十分明显--但到这时候才明显。在早期的实验中, 陀螺的旋转速率远低於光速,看起来转动中陀螺的质量和没在转动的陀螺质量完 全相同,有人因此推测,质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笨!真是笨蛋!这只不过是个凭臆测而得到的定律,是一种外推。那个人为 什麽会做出这样不科学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件事没有什麽不科学;这只不过是不 确定。如果当时的人不作出猜测,那才真的不够科学。因为,这种向未知外推才 是唯一有点真正价值的事情。只有在面对仍未做过、验过的情况,你还在猜想 “应该会这样发生”,这才有一探究竟的价值。如果你只能告诉我昨天发生什麽 事,这样的知识是没有什麽真正价值可言的。知识必须能够告诉我,如果我这样 做,明天会发生什麽事才行。不一定需要真的做这些事,但那很好玩。不过你也 必须愿意承担错误的风险。
任何一个科学定律、科学原理或实验观测报告,都只是某种形式的简本,细 节都不在其中,因为你永远无法绝对精确地描述任何事物。构思者就是会忘记! 写定律时他应该说“速率不太高时,质量没改变多少”。这个游戏就是要提出很 明确的法则,看看它能否通过筛子的考验。当时提出的明确臆测,是质量永远不 会改变。这是个教人兴奋的可能性呀!而假如往後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也不会构 成什麽大灾难。一切只不过是不确定,而不确定并不妨害到什麽。处於不确定状 态中但提出一些看法,总比什麽都不说好。
我们活著,而且无知
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说的一切、所有的结论式描述,全都带有许多的不 确定,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只因为它们全是结论。它们是对未来会发生什麽事作 出的猜测,而你无从知道将会发生什麽事,因为你没做过最完备、无所不包的实 验。
也许,陀螺由於转动而出现的质量改变效应是那麽的微细,你可能会说: “噢,这没什麽差别嘛。”但为了要找到正确的定律,或至少找到能够通过一个 又一个的筛子,通过更多观测结果的考验,就需要极为不凡的智慧和想像力,以 及全盘颠覆原先的哲学,颠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我指的是相对论。往往 发生的是,那些微细的效应现身之後,许多概念便需要进行最具革命性的修改。 因此,科学家早已习惯面对“疑惑”和“不确定性”。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 不确定的。这种与疑惑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经验十分重要,我相信其中潜藏著巨 大的价值,而且这种经验超越科学,往外延伸。我相信,要解开任何从未被解开 过的难题,你必须让通向未知的门半开半掩地,容许“你可能没全弄对”的可能 性。否则,假如你早已抱有定见,也许就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当科学家告诉你,他不知道答案是什麽时,他是个无知的人。当他告诉你他 有一点点预感,觉得事情应该是如何如何,那他是对事情不确定。当他蛮确定答 案应该是什麽而告诉你:“事情将会这样这样发展,我敢打赌。”那他还是抱著 一点疑惑。而最最重要的是,要进步的话,我们必须认清楚这种无知以及这种疑 惑。因为我们还存著一点怀疑,才会建议往新的方向寻找新观念。科学的发展速 率,并不是看实验做得有多快而已,更重要的,是你创造出新东西的速率。
要是我们无法或不想往新方向看,如果我们没有一丝的困惑或体认到自己的 无知,我们就无法得到任何新观念。那样的话,也再没有什麽值得花工夫做查证 的了,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什麽才是正确。所以,今天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东西, 其实是一堆不确定的论述,只不过不确定的程度不一而已:有些是最不确定的, 有些差不多确定,但没一样是绝对确定的。科学家已经很习惯这种状况。我们都 知道,活著而同时无知,是可能的,两者并无矛盾。有些人说:“你怎麽能够活 著而无知?”我不知道他们是什麽意思。我从来都活著,也从来都很无知。那容 易得很。我想知道的是你如何能什麽都知道。
不要害怕疑惑
这一点点存疑的自由,是科学的重要部分。而我相信,在其他领域中也一样。 它是从一场挣扎、一场斗争中诞生。这是为了争取被准许存疑、被容许对事情不 确定而发生的斗争,我不想大家忘记这些挣扎的重要,不先尝试一下力挽狂澜, 而自动弃权。
作为一个知道“无知哲学”的伟大价值、更知道这套哲学可以带来巨大进步 的科学家,我觉得我肩负著一种责任。这些进步乃是思想自由的果实。我觉得我 有责任大声疾呼,宣扬这种自由,教导大家不要害怕疑惑,而是要欢迎它,因为 它是人类新潜能的可能来源。如果你知道你不很确定,你就有改进现状的机会。 我要替未来的世代争取这自由。
存疑很明显是科学的一项价值。在另一个领域中是否如此则是个可供辩论的 问题,是些不确定的事情。存疑是很重要的,而疑惑并不是什麽可怕的东西,而 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
范文二:科学会转的东西
科学:旋转玩具大集合
活动目标:
1、探讨各种旋转玩具的玩法。、
2、学习简单的分类调查记录。
3、享受旋转物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旋转物品调查表。
2、陀螺、风车、彩蛋、溜溜球、皮球、地球仪、竹蜻蜓、呼拉圈、电风扇、电吹风、录音机、钟表、飞盘、碰球、果汁机、螺丝、等等若干。
3、一个风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二、出示风车,激发幼儿的兴趣。
1、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一件漂亮的玩具,(藏在后面拿出)。
2、这个漂亮的小风车特别能干,它有一样本领,小朋友,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本领吗?
3、(拿着风车从门口跑过来或者用嘴吹)你们看,小风车刚刚在干什么?谁能告诉大家,小风车的本领是什么?(幼儿答)我们把这种本领叫旋转。
二、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旋转的意义。
咦,我的头不也在旋转,快找找你们身体上有没有会旋转的部位。幼儿寻找并表演,我们一起来让身体旋转起来吧,小头小头,转一转?
三、探索分享:
探索各种旋转玩具的玩法。
刚才我们找到了身体上会旋转的奥秘,那现在我们再找找教室里又有哪些会旋转的东西,它们又是怎样旋转起来的。看看谁想的办法最多?好了,小朋友,你们可以去试一试了。(幼儿自由玩)
交流分享。
刚才我看见小朋友想的办法可真多啊!那么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呢?(幼儿展示)
四、分类调查记录:
教师操作,引出旋转物品的动力来源(电力、人力、风力)。
小朋友,你们展示的可真棒啊!老师忍不住也要来展示一下了
1、我要展示的是陀螺,(展示)你们看,我是怎样让陀螺旋转起来的呢?(幼儿答)哦,原来是人力使陀螺旋转起来的。
2、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呼拉圈)我是怎样让呼拉圈旋转起来的?(用膝盖转)你们再看一看,这次,我是怎样让呼拉圈旋转起来的。(用腰转)哦,原来是人给呼拉圈的力量让它旋转起来的。
3、我要展示的第三样物品是(转动风车),你们看,风车是怎样旋转起来的呢?原来是风的力量推动风车旋转起来的。
4、小朋友,这是什么?(电吹风)它是怎样旋转起来的呢?(教师操作)是电力让它旋转起来的。这是什么(溜溜球)它是怎样旋转起来的呢,是人力让它旋转起来的。这又是什么(风车)它也是靠风力旋转起来的。
5出示电风扇提问,它怎么不旋转呢?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必须要电才能旋转
幼儿分类调查记录。
1、小朋友,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些旋转的物品,有的是靠电力旋转的,有的是靠人力旋转的,还有的是靠风的力量让它旋转起来的。
2老师这儿有几个旋转物品听说我们小朋友特别能干,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给他们找朋友,要旋转方式一样的才能手拉手。师示范。
3、幼儿进行大记录表的集体记录。
四、活动延伸:
你们帮旋转物品找到了朋友,他们很高兴,为了谢谢大家,它们想请小朋友每人自己选一个旋转物品出去玩。小朋友们自己去选吧,选到的小朋友就出去玩了。
设计意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旋转现象无所不在,有的给生活带来了方便,有的给小朋友的游戏带来了乐趣,如:家里的电风扇、洗衣机;马路上的车轮;小朋友玩的呼啦圈等,因此,我设计了这一有情节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一些物品,创设了一个宽松、活泼的教育氛围,旨在通过幼儿自身的动手操作、与同伴的交流以及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的旋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探索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伞、积木、陀螺、飞盘、风车等。
2、飞机、洗衣机、汽车、微波炉等图片。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轮子、塑料玩具、陀螺、小棒、积木、圆纸片、吸管等
2、绸带、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它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风车)你是怎么猜出来的?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 (幼儿交流)。
二、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我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风车、陀螺、电动汽车、纸片、吸管,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用嘴吹,用手转,用手拨,有手推,还可以借助辅助材料吸管穿过纸片,用手一转,纸片就转起来了等等。
讨论: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转?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动脑筋,想出来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桌子上的东西转动起来了,而且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你们真棒。
三、借助绸带引出身体的转动
1、出示绸带
2、幼儿在音乐中自由的玩绸带转动,教师巡回看。
3、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让你的绸带转起来的?(用手臂带着转,用身体带着转)
4、咦,我的绸带怎么没有转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啊?谁来教教我?
(小结:哦我们都发现了,绸带本身不会转动,是我们的身体转动带着它转动起来的,原来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真神奇哦!)
5、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跳一个绸带舞!
四、运用肢体动作感知转动
1、那我们的身体还有那些地方,哪些部位会转动起来,请小朋友找一找,转一转你的身体部位哦!(幼儿探索)
2、请幼儿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让什么转动了起来?请你上台来试一试
(舌头转、手臂转、辫子转、屁股转等等)
小结: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了。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玩得开心吗?希望你们回家以后还可以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会转动?它是靠什么转动起来的?它的转动对我们有什么作用?让我们下次活动再来说一说好吗? 活动目标:
1、在试试,玩玩,做做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设计意图:
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风车的转动、电风扇的转动、车轮的转动……在成人看来是理应如此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为了顺应孩子的心理,我选择了《旋转的物体》这一科学探索活动来帮助幼儿去发现探索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玩具车、陀螺、筷子、积木、圆片、吸管、牙签、碗、杯子、毛巾、硬币等 。
活动过程:
(一)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来猜猜它是什么?说它是辆车,可它不是车,风儿一吹来,脑袋随风转。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幼儿探索操作,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
师:那除了风车能转,你觉得还有哪些东西是可以转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玩具车、陀螺、硬币、纸片、吸管呼拉圈,它们能转吗?我们来试一试!
3、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样让它转起来的?
小结:我们小朋友真棒,用嘴吹,用手转,有手推,想出了那么多转动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二、)第二次操作,探索、引导幼儿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使其中的一样东西转起来。
1、今天我们班要开展一个“转转转”的展览会,老师还想让你们来玩一次,不过这次有点难度,你们怕不怕?
2、请大家用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合作,使其中的一种东西能转动起来。
3、谁来说说你用了哪两样东西,是怎么玩的?
4、小结:中二班的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想出了各种办法让桌子上的东西转动起来了,真棒!
(三)、延伸活动:游戏“迷迷转”,引出身体的转动。
1、老师为了表扬你们,我们一起来做“迷迷转”的游戏。“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咦,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身体怎样了?”(哦,原来发现我们的身体也会转动的,真
神奇。)
2、那请小朋友找一找在我们身上还有哪些地方,哪些部位也会转动起来的?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有趣的转动
一、说教材
《有趣的转动》这是一堂科学活动课。转动这个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孩子们也经常会对“陀螺、风扇、钟”等物体为什么会转动产生疑惑并不停地发问,《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为了解决孩子心中的疑惑,抓住教育的契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从而并培养幼儿一种运用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以及《纲要》中科学领域的发展目标为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感性经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培养幼儿对“转动”这一科学现象的兴趣,并在操作中引导幼儿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
(3)体验物体转动的乐趣,初步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本活动的重点是在于让幼儿对物体的转动有初步的了解并获得物体转动的相关经验,而作为难点,是让幼儿自己去动手发现物体是怎样转动的原理。
活动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伞、钟、自行车、电动玩具、风车等
二、说教法
本活动通过让幼儿直接操作、反复体验,变被动记忆为主动探索,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知转动的相关经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以幼儿尝试教学法为主,同时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穿插运用讲述法、操作法、启发联想法等教学方法。其次设置疑问,引导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说学法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发现,同时设计了课件让幼儿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借助多媒体课件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活动中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幼儿的探索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并带着问题进行实际操作,使幼儿真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活动程序
一、设计情节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1)老师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按摩器)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在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设计第二个环节:幼儿动手实验,获得直接的体验与感受。手脑并用、实际操作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在操作前我设置疑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问题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讨论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老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在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明者,而教师是幼儿的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的平台,让幼儿探索与发现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一环节是让幼儿讨论解决难点问题,通过老师的提问来引发幼儿开动脑筋,从前面的表象的积累中,总结出答案。向幼儿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幼儿回答,而是让幼儿先七嘴八舌地议论,互相
补充、互相启发、充分思考。幼儿讨论时,我不是是旁观者,这是要做两件事,一是“听”二是“说”。即听一听孩子们在说什么,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找不说话的孩子说话,激励人人动口,积极讨论。
三、讨论转动带给我们的好处,首先我先对幼儿进行提问,让他们找找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感受到转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幼儿品尝榨汁机榨出的果汁。 活动延伸:下课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继续探索的开始。所以我在本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一样东西,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转动的理解。编辑:beibei582947
范文三:关于科学的演讲RPFeynman
关于科学的?演讲 RP?Feynm?an.tx?t9母爱是?一滴甘露,?亲吻干涸的?泥土,它用?细雨的温情?,用钻石的?坚毅,期待?着闪着碎光?的泥土的肥?沃;母爱不?是人生中的?一个凝固点?,而是一条?流动的河,?这条河造就?了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情?感之景。【?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关于?科学的演讲?
?费?曼?
? 我了解?科学,我很?清楚科学的?概念、科学?使用的方法?、科学看待?知识的态度?、 它进?步的原动力?,以及它在?心智上的纪?律。因此,?我将要谈一?谈我所了解?的科学。 ?
任何?人想要谈某?个领域中的?观念如何冲?击另一个领?域中的观念?时,结果都?会 自曝?其蠢,自找?麻烦。在这?个讲究事业?专门的年头?,没几个人?能同时深入?了解两 ?个不同领域?的知识,因?此总是会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出尽洋?相。
? 很多古老?观念早已演?变成普通常?识,用不着?再作讨论或?说明了。但?是,当我 ? 看看周围?的人时,就?会觉得,跟?科学发展这?个大题目相?关的诸多观?念,并不是?人 人都?能领略或欣?赏的。没错?,有很多人?懂科学,懂?得欣赏科学?,特别是在?大学殿 ?堂之内,大?部分的人都?了解科学是?怎麽一回事?。
?
“观?测”是终极?大法官 ?
?我要谈的第?三个科学层?面,是追根?究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基础,是?认定观 ?测(,,,?,,,,,?,,,)是?“检验某些?事物是否为?真”的大法?官。当我们? 明白,?观测才是“?判断某个想?法是否包含?真理”的终?极大法官时?,科学的其?他面 相?或特色就都?变得明显易?懂了。不过?,科学上的?所谓“证明?”(,,,?,,)在 ? 这里的意?思其实是检?验(,,,?,),对大?众而言,这?整个想法应?该翻译为“?任 何法?则都必须接?受异常情况?的考验”;?或者用另一?种说法,“?『例外』证?明了某 ?个法则的错?误。”这就?是科学的原?理。任何法?则如果出现?例外情况,?而如果这例? 外情况?经过观测之?後证实不虚?,那麽原先?设定的法则?就错了。 ?
这些?例外本身都?是十分有趣?的,因为它?们显示了旧?法则的谬误?。而因此,?找 出正?确的法则(?如果有的话?),就是最?教人兴奋的?事。大家会?深入研究这?些例外 ?个案以及其?他出现差不?多结果的情?况。科学家?总是在尝试?找出更多的?例外,判 ?定这些例外?情况的特性?。这种过程?愈发展下去?愈教人兴奋?。科学家不?会企图掩饰? 法则出了?错这件事;?刚好相反,?这是一种进?展和刺激十?分的事。事?实上,他还?想 尽快地?证明他原先?的想法有错?误不周之处?。
? “观测?是最後的裁?判”这个原?理,严格限?制了我们可?以问的问题?种类。我们? 能够问?的问题只限?於像“如果?我这样这样?做,会发生?什麽事,”?这些问题都?是可 以?做做看,看?看结果到底?如何的。像?“我应不应?该这样做,?”以及“这?有什麽价 ? 值,”等?类似的问题?,完全是另?一种形态的?问题。
? 但是,?假如有些不?怎麽科学的?东西,尽管?我们无法透?过观测来检?验,却并不? 表示这?个东西一定?行不通、错?误或者是笨?得要命。我?们并不是说?,科学就一?定是
好的而其他东西??就都不好。?科学只考虑?那些可以靠?法则进行分?析的东西,?因此所 有?现称作科学?的东西全都?被发现了;?但还有很多?遗漏掉的东?西,是科学?方法无能 ?为力的。这?不等於说那?些东西不重?要,其实从?很多角度看?来它们才是?最重要的。?
但?在决定任何?行动之前,?当你必须决?定下一步该?做什麽时,?永远牵涉了?“应 不?应该这样做?,”这重考?量,你不能?单从“如果?我做这些会?发生什麽事?,” 的?角度来找出?解决方案。?你说,“当?然可以,你?可以先看看?会发生什麽?事,然後 ? 再决定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但最後那一?步决定你想?不想这些事?情发生, ? 正好就是?科学家帮不?上忙的一步?。你可以弄?清楚将会发?生什麽事,?但你必须决?定 是否?喜欢那样的?发展方式。?
“彻?底”不等於?“科学化”?
?从“以观测?为裁判”这?个科学原理?,还衍生出?好几个技术?性的後续结?论。例 ?如,观测不?能做得太粗?糙。你必须?极为小心,?也许仪器里?头有一块脏?东西,使得? 被观测?的东西颜色?变了,而跟?你原先设想?的不一样。?你必须仔细?检查观测结?果, 检?查再检查,?确定你很清?楚所有的实?验条件,确?定你没有错?误地诠释你?所做的一 ? 切。
? 有趣的?是,很多时?候这种“彻?底”的做法?、这种好习?惯,会被误?解或歪曲掉?。 当?有人说某件?事的做法很?科学化时,?许多时候他?的意思只不?过是这件事?做得很彻 ?
底。我听?过有人说德?国很“科学?化”地屠杀?犹太人,但?其实这件事?一点都不科?学, ?而只不过是?够彻底。在?整个屠杀事?件中,完全?没有任何为?了判定什麽?而进行观测?、 检?查所用的观?测方法等类?似问题。如?果依照这种?定义,早在?古罗马时期?或其他时 ? 期,当科?学还没有像?今天的进展?,大家还不?怎麽注重观?测的时期,?早就出现过? “科?学化”的屠?杀事件了。?但在这些情?况中,大家?应该称之为?“彻底”或?“彻底 ?进行”,而?不是“科学?化”。
? 玩这种?观测游戏时?,有几个特?别的技巧,?所谓“科学?的哲学”谈?论的其实大? 部分都?是这些技巧?。如何诠释?观测结果就?是其中之一?。有个很有?名的笑话说?,一 名农?夫跟他的朋?友抱怨他农?场上发生了?神秘事件:?他养的一群?白马吃的食?粮分量 比?另一群黑马?多。他为此?担心得要命?,不明白为?什麽会这样?,直到他朋?友提出也 ?许他养了比?较多的白马?~
?这听起来很?荒谬,但想?一想有多少?次当你在做?各种判断时?,也犯了差?不多的 ?错误。你说?:“我妹妹?着了凉,两?星期之後…?…”如果你?仔细想想,?这也是那种? 白马数?量比较多的?情况。科学?思考要求的?,是某个程?度的训练,?而我们应该?教导 和?传播的,正?是这种训练?,因为就算?在最等而下?之的层次,?类似的错误?都是不必 ? 要的。 ?
科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是?它的客观性?。分析观测?结果时必须?客观,因为?作 为实?验观测者的?你,有可能?比较喜欢某?个特别的结?果。於是你?重复这个实?验好几 ?次,但由於?各种状况,?例如有脏东?西掉进仪器?里之类的,?使得数据变?来变去,一? 切都不?全在你掌握?之中。但你?希望会出现?某种结果,?因此每当出?现你喜欢的?数据 时?,你就说:?“看,结果?就是这样。?”再重复做?一次实验,?结果完全不?一样,而 ? 其实也许?在前一次实?验中有脏东?西在仪器里?,但你视而?不见。
? 这些说?来好像很显?而易见,但?大众在衡量?科学问题、?甚至只是跟?科学沾上边? 的问题?时,往往没?好好注意这?些事情。例?如,当你分?析“股票涨?跌”跟“总?统说 过?什麽或没说?什麽”有没?有关系时,?可能心中早?有某些定见?。
理?论愈明确,?愈有趣
?
另一?个极端重要?的技术重点?,是提出来?的理论愈明?确,通常也?愈有趣,换?句 话说,?如果这个法?则愈是论述?明确,测试?它的真伪时?就愈有趣。?如果有人提?出说, 行?星之所以会?绕着太阳运?行,乃是因?为行星的物?质有一种喜?欢动来动去?的倾向, ?让我们称之?为“噢姆乎?”,这个理?论同时可以?解释好几种?其他现象呢?。那麽,这? 是个好理?论罗,不是?吗,不,它?万万比不上?“行星乃是?在向心力的?影响之下绕?着 太阳运?行,向心力?的大小与行?星中心点及?太阳中心点?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 个理?论。後面这?个理论比较?好,因为它?说的是这麽?的明确;一?切都很明显?地不可 能?是运气造成?的结果,行?星的运行若?有一点点差?异,就足以?证明理论不?正确。另 ?一方面,根?据第一个理?论,就算观?测结果发现?行星四处乱?动,你也可?以说:“呃?, 这都?是『噢姆乎?』的奇怪作?用。”
? 因此,?提出来的理?论愈是明确?,它的威力?就愈强大,?更容易受到?例外的挑战?, 也因此?更有趣、更?值得花工夫?去检验。 ?
许多?时候,“字?”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堆字凑在?一起,提出?一个假说,?然
而这?些字的用法?让你无法获?得任何明确?的结论。那?麽这个理论?就差不多毫?无意义 ?了,因为凭?著“所有东?西都喜欢动?来动去”这?样的说法,?你几乎可以?解释世间一? 切事物?了。哲学家?在这方面谈?了很多,他?们说所有字?都必须极端?精确地定义?。其 实?我不太同意?这种论调,?我觉得“极?端精确地定?义”很多时?候都不大需?要、不大 ? 值得花力?气去做,有?些时候也不?大可能做得?到事实上,?大部分时间?都是不可能?做 到的?,但今天我?不要陷进这?些辩论里。?
哲?学家谈到科?学时,其实?大部分谈的?是如何确保?科学方法行?得通的各个?技术 层?面。这些技?术重点在其?他不以观测?为最後裁判?的领域中还?有没有用,?我就不知 ? 道了。我?不会说所有?事情都要用?这个“从观?测找例外”?的方法。在?不同的领域?, 也许?我们不用太?在意字的意?思或者法则?必须明确…?…等等。我?不晓得。 ?
新概念?从哪里来,?
?谈了这麽多?,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还没谈到。?我说过,观?测是检验一?个想法 ?的大法官。?但想法从哪?里来呢,科?学的快速发?展,迫使我?们拚命发明?一些方法来? 进行测?试。但在中?古时期,大?家以为只要?进行许多许?多的观测,?定律就自然?而然 地?从观测结果?里冒出来。?但实际上定?律并不是就?这样出现的?,其中需要?更多的想 ? 像力。因?此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新概念从哪?里来。
? 其实新?概念从哪里?来无关重要?,只要有新?概念就好了?。我们知道?如何检定某? 个想法?是对是错,?而这些检定?方法跟想法?来自何方完?全无关:我?们只需把这?个想 法?跟观测结果?互相对照便?可,因此在?科学世界里?我们并不关?心到底新想?法从何而 ? 来。
? 在科学?世界中也没?有权威这回?事,一个想?法是好是坏?不是由权威?人士来决定?,
我们再?不需要找权?威人士来帮?忙判断某个?概念的真伪?。当然,我?们可以告诉?权威 人士?一些事情,?让他提出建?议;之後进?行测试,看?看这概念是?否为真。假?如它不 是?,那麽也没?什麽,只不?过权威人士?再没以前那?麽权威而已?。
?科学家之间?的关系起先?是争闹不休?,比一般人?之间的关系?要严重得多?,例如 ?在物理学刚?开始萌芽的?时候。但在?今天的物理?学界,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科学的? 争论很?可能渗杂了?许多笑声,?争论的双方?同样不那麽?确定己见,?他们往往各?自构 思?实验,甚至?下赌注赌结?果。在物理?学这一行,?过去累积下?来的观测数?据是那麽 ? 的多,你?差不多不可?能想得出跟?以前想法完?全不一样的?新概念,但?同时又与所?有 已知?的观测结果?吻合无冲突?。因此,如?果你能从任?何人或任何?地方得到任?何新东 ?西,欢迎都?来不及了,?根本不会争?论为什麽谁?谁谁会说“?如此这般才?对”。 ? 然而,?很多科学领?域并没有发?展到这样,?而是还像早?期物理学界?的情形,由? 於数据?不多而出现?许多争辩。?我提起这件?事,因为很?有趣的是,?如果出现一?套独 立?公正的检核?谁是谁非的?方法,连人?际关系都能?够减少龃龉?。
?大部分的人?发现“科学?界并不关心?到底是谁首?创某个概念?,或者是不?关心观 ?念创作者的?原始动机”?时,都会十?分惊讶。科?学家会做的?是聆听,如?果对方说的? 听起来?很值得尝试?,他的想法?很是与别不?同,粗看之?下没有和以?前累积下来?的观 测?结果矛盾,?那麽就很让?人兴奋,值?得一试。你?不会担心他?到底研究了?多久或者 ? 是为什麽?他要你听他?说。就这方?面而言,新?想法从何而?来根本无关?重要。新想?法 的来?源是“不知?道”,我们?称之为人脑?的想像,深?具创造力的?想像。
? 教人惊?讶的是,一?般人不相信?想像力是科?学的一部分?。当然,科?学家的想像? 力和艺?术家的想像?力是不一样?的。最困难?的,是要想?像一些你从?未看过的事?物, 这?些事物必须?跟已经看到?过的东西完?全吻合不悖?,同时又要?和已被想出?来的完全 ? 不同;此?外,它更必?须是一些明?确、不模糊?的设想。那?真是困难呀?。
法?则真是奇迹?
?顺带一提,?单单是有法?则可让我们?验证,就已?经是奇迹了?。能够找到?像重力 ?的平方反比?律,还真的?是个奇迹。?我们并没有?真的了解这?个定律的种?种,但它把? 我们带?到“预测”?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还没著手做?实验,它就?告诉你在这?个实 验?你可以预期?会发生什麽?。
?很有趣而且?绝对重要的?是,科学的?各个法则必?须并行不悖?,相互没有?矛盾。 由?於观测结果?同样是那一?些,因此不?能说一个法?则这样预测?,另一个法?则却有不 ?同预测。所?以,科学并?不是专家玩?意,而完全?是全宇宙通?行的。我在?生理学谈到? 原子,在?天文学、电?学和化学也?谈到原子,?它们是共通?的,必须相?互不矛盾。?你 不能随?意从一些不?以原子造成?的东西开始?。
?更加有趣的?是,经过推?理之後,我?们猜测出法?则;而这些?法则呢,会?慢慢愈 ?来愈简化,?至少在物理?学界是如此?。之前我提?到过化学法?则和电学法?则的合而为? 一,这?是很漂亮的?例子,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似乎,描述?大自然的各?个法则都带?有数学味道?。但这并不?是“以观测?为裁判 ? ”的结果?,数学也不?是所有科学?必须具备的?特性,只不?过,碰巧我?们的法则可?以
用数学的形式来??写出,至少?在物理学是?如此,而且?更据此可作?出威力强大?的预测。 ?
至於为什?麽大自然是?数学的,则?是一个谜。?
不据?理猜测,才?是不科学 ?
现?在我要谈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旧有?的定律可能?是错误的。?观测结果怎?麽会 是?错的呢,如?果一切都经?过仔细核证?,怎麽还会?错,为什麽?物理学家永?远都在修 ? 改定律,?答案是,首?先,定律并?不等於观测?结果,以及?第二,实验?永远都不准?确。 ?所有的定律?都是猜想出?来的定律,?而不是观测?结果告诉你?一定会怎麽?样怎麽样。? 它们只?不过是一些?优秀的猜想?、一些观察?的外推,是?到目前为止?还能通过验?测的 筛?子而已。往?後出现新的?筛子时,上?面的洞比以?前更小,这?回定律就被?卡住再也 ? 通不过去?了。因此定?律只不过是?一些猜测,?是从已知外?推到未知。?你根本不晓?得 会发生?什麽事,因?此你放胆一?猜。
? 例如,大?家曾经相信?、曾经发现?一件物体在?运动时,它?的重量不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转动一个?陀螺,称它?的重量,等?它停下来再?称一次,重?量是一样的?。这是 ?个观测结果?。但是,事?实上当你称?它的重量时?,你没办法?量到无限个?小数点,甚? 至到几?十亿分之一?的单位的。?但现在我们?知道,旋转?中的陀螺比?静止中的陀?螺要 重?,大约增加?几十亿分之?一。如果陀?螺转得够快?,快到接近?光速的每秒?钟约十八 ?
明显。在早?期的实验中?, 万六千英?里,增加的?重量就十分?明显,,但?到这时候才?
陀螺?的旋转速率?远低於光速?,看起来转?动中陀螺的?质量和没在?转动的陀螺?质量完 ?全相同,有?人因此推测?,质量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 笨~真是?笨蛋~这只?不过是个凭?臆测而得到?的定律,是?一种外推。?那个人为 ? 什麽会做?出这样不科?学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件事没有什?麽不科学;?这只不过是?不 确定?。如果当时?的人不作出?猜测,那才?真的不够科?学。因为,?这种向未知?外推才 ?是唯一有点?真正价值的?事情。只有?在面对仍未?做过、验过?的情况,你?还在猜想 ? “应该?会这样发生?”,这才有?一探究竟的?价值。如果?你只能告诉?我昨天发生?什麽 事?,这样的知?识是没有什?麽真正价值?可言的。知?识必须能够?告诉我,如?果我这样 ? 做,明天?会发生什麽?事才行。不?一定需要真?的做这些事?,但那很好?玩。不过你?也 必须?愿意承担错?误的风险。?
任?何一个科学?定律、科学?原理或实验?观测报告,?都只是某种?形式的简本?,细 节?都不在其中?,因为你永?远无法绝对?精确地描述?任何事物。?构思者就是?会忘记~ ? 写定律时?他应该说“?速率不太高?时,质量没?改变多少”?。这个游戏?就是要提出?很 明确?的法则,看?看它能否通?过筛子的考?验。当时提?出的明确臆?测,是质量?永远不 ?会改变。这?是个教人兴?奋的可能性?呀~而假如?往後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也不会构? 成什麽?大灾难。一?切只不过是?不确定,而?不确定并不?妨害到什麽?。处於不确?定状 态?中但提出一?些看法,总?比什麽都不?说好。
?
我们活著?,而且无知?
?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所说的一切?、所有的结?论式描述,?全都带有许?多的不 ?确定,这是?必然会发生?的,只因为?它们全是结?论。它们是?对未来会发?生什麽事作?
出的猜?测,而你无?从知道将会?发生什麽事?,因为你没?做过最完备?、无所不包?的实 验?。
?也许,陀螺?由於转动而?出现的质量?改变效应是?那麽的微细?,你可能会?说: ?“噢,这没?什麽差别嘛?。”但为了?要找到正确?的定律,或?至少找到能?够通过一个? 又一个?的筛子,通?过更多观测?结果的考验?,就需要极?为不凡的智?慧和想像力?,以 及?全盘颠覆原?先的哲学,?颠覆我们对?空间和时间?的认知。我?指的是相对?论。往往 ? 发生的是?,那些微细?的效应现身?之後,许多?概念便需要?进行最具革?命性的修改?。
?因此,科学?家早已习惯?面对“疑惑?”和“不确?定性”。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 不?确定的。这?种与疑惑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经验?十分重要,?我相信其中?潜藏著巨 ?大的价值,?而且这种经?验超越科学?,往外延伸?。我相信,?要解开任何?从未被解开? 过的难题?,你必须让?通向未知的?门半开半掩?地,容许“?你可能没全?弄对”的可?能 性。否?则,假如你?早已抱有定?见,也许就?找不到真正?的答案。 ?
当科?学家告诉你?,他不知道?答案是什麽?时,他是个?无知的人。?当他告诉你?他 有一?点点预感,?觉得事情应?该是如何如?何,那他是?对事情不确?定。当他蛮?确定答 ?案应该是什?麽而告诉你?:“事情将?会这样这样?发展,我敢?打赌。”那?他还是抱著? 一点疑?惑。而最最?重要的是,?要进步的话?,我们必须?认清楚这种?无知以及这?种疑 惑?。因为我们?还存著一点?怀疑,才会?建议往新的?方向寻找新?观念。科学?的发展速 ? 率,并不?是看实验做?得有多快而?已,更重要?的,是你创?造出新东西?的速率。 ?
要是?我们无法或?不想往新方?向看,如果?我们没有一?丝的困惑或?体认到自己?的 无知?,我们就无?法得到任何?新观念。那?样的话,也?再没有什麽?值得花工夫?做查证 ?的了,因为?我们应该知?道什麽才是?正确。所以?,今天我们?称之为科学?知识的东西?, 其?实是一堆不?确定的论述?,只不过不?确定的程度?不一而已:?有些是最不?确定的, ? 有些差不?多确定,但?没一样是绝?对确定的。?科学家已经?很习惯这种?状况。我们?都 知道?,活著而同?时无知,是?可能的,两?者并无矛盾?。有些人说?:“你怎麽?能够活 ?著而无知,?”我不知道?他们是什麽?意思。我从?来都活著,?也从来都很?无知。那容? 易得很?。我想知道?的是你如何?能什麽都知?道。
?不要害怕疑?惑
? 这一点点?存疑的自由?,是科学的?重要部分。?而我相信,?在其他领域?中也一样。? 它是?从一场挣扎?、一场斗争?中诞生。这?是为了争取?被准许存疑?、被容许对?事情不 ?确定而发生?的斗争,我?不想大家忘?记这些挣扎?的重要,不?先尝试一下?力挽狂澜,? 而自动?弃权。
? 作为一?个知道“无?知哲学”的?伟大价值、?更知道这套?哲学可以带?来巨大进步? 的科学?家,我觉得?我肩负著一?种责任。这?些进步乃是?思想自由的?果实。我觉?得我 有?责任大声疾?呼,宣扬这?种自由,教?导大家不要?害怕疑惑,?而是要欢迎?它,因为 ? 它是人类?新潜能的可?能来源。如?果你知道你?不很确定,?你就有改进?现状的机会?。 我要?替未来的世?代争取这自?由。
? 存疑很明?显是科学的?一项价值。?在另一个领?域中是否如?此则是个可?供辩论的 ? 问题,是?些不确定的?事情。存疑?是很重要的?,而疑惑并?不是什麽可?怕的东西,?而 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
?—————?—————?—————?—
【新语?丝电子文库?(www.?xys.o?rg)(w?ww.xy?s2.or?g)】
?
?
范文四:关于科学精神的演讲(老师演讲)
关于科学精神的演讲(老师演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精神吗,你们是有科学精神的人吗,
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翻看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精神犹如一颗闪亮的明珠,发出熠熠光辉,照亮历史进程:当牛顿看到苹果下落时,科学精神是对万事万物持有的质疑态度和分析精神;当爱迪生不断寻找能延长灯丝寿命的材料时,科学精神是百折不饶的探索精神;当袁隆平在炎炎烈日下走进稻田仔细观察水稻时,科学精神则是大胆设想并付诸实践……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科学精神的人呢,在求知路上,既要有大胆设想的创新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要勤观察、勤动手、勤思考,做到思与行相结合、学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本领,真正成为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好少年~什么是幸福,在本学期开学第一天,首发《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对幸福作了很好的解释。
在今年节目现场,成龙、杨利伟、邓亚萍、郎朗、于丹、张译、撒贝宁、王小丫、董卿等社会知名人士隆重向全社会首次发布《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国际巨星成龙在讲述自己成长的经历时,几乎落泪:“以前拍戏时一摔,骨头都摔断了,导演问能不能行,能行,等到拍戏结束,然后赶紧送我上医院。从头发、肩、指甲头、脚指头、指甲、头,全身我都受过伤,真的,每一寸我都受过伤,我比他们付出更多,我付出,我是用生命努力断手断脚、汗、泪、血换回来的今天。”最后,成龙通过自身的经历讲述了一条幸福宣言“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邓亚萍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一个矮个子、不适合打乒乓球的女孩到登上世界冠军的舞台,然后上清华大学,到哈佛念博士,每一次突破,都是自信拼搏的结果,她的经历讲述幸福的另一条“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航天英雄杨利伟则通过自己的感受,总结出幸福需要奉献,“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收获幸福和快乐。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人们去贡献一份奉献,去贡献一份爱心,去提供一点点帮助,我们一定会生活在幸福当中”。
法网冠军李娜在节目中通过自己经历和感受总结出幸福来自于超越,“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那就是幸福”。
这份宣言,虽然没有办法涵盖所有对“幸福”的定义,但是满含来自家长、学校以及全社会的殷勤期盼,主持人撒贝宁也在现场倡议全中国所有的中小学生一起来完成这样一份“幸福”的作业。
今年《开学第一课》以“幸福”为主题。中共中央**、国家主席**曾强调“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童年”。
下面是今年《中国少年儿童幸福成长宣言》:
成长 我要成长,快乐健康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乐观 我要乐观,每天发现一件新的美好事情,学会对压力说没关系。
自信 我要自信,相信并发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超越 我要超越,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
感恩 我要感恩,珍惜身边人、身边事,每天想三个值得感激的理由。
分享 我要分享,就像生日蛋糕,和你一起分享的人越多,快乐越多。
宽容 我要宽容,原谅别人的无心之过。
沟通 我要沟通,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也做别人的开心果。
关爱 我要关爱,和长辈交朋友,和同伴交朋友,和动物交朋友,和自然交朋友。
赞美 我要赞美,帮助别人发现优点,也通过别人发现自己的优点。
努力 我要努力,付出的汗水越多,得到的幸福越多。
奉献 我要奉献,帮助别人能让自己更快乐。
节目组希望通过该宣言的发布,呼吁全社会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共同敲开人生的幸福之门。亲爱的同学们: 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优美环境。但是,您可否知道,我们生活中不经意的将废旧电池随手一丢对环境产生的巨大危害,面对这些危害,你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吗, 同学们,个人的行为也许微不足道,但把我们每个人的力量联合起来,便足以托起一种文明,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文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挽起我们的双手做环保卫士。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1、希望大家都能节约使用电池,使用污染较少的电池; 2、请不要随意丢弃电池,将电池丢入废旧电池回收箱,或送到废旧电池回收点;我们将对全校的废旧电池进行集中回收,请大家把废旧电池积攒起来交给我们,我们将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3、向周围的人宣传电池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我们的废旧电池回收活动。请各班班长在课间到大队长陈思源处领取宣传单。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参与到“让废旧电池回家,共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用我们的肩膀担起消灭污染的重任,让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
范文五:关于青春的东西
就在昨天,一个久违的朋友发来一条关于记忆的有点小文艺的短信。
恰巧昨天,我也在写一些关于青春的东西……
随性的冷碗碗写了一首〈青春〉,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直白了我心底的记忆;伴着撩动心弦的吉他,率真的韩红唱出了我心底的呼唤。
初次领略,便不由自主地喜欢上这首歌 ,静静的聆听着,低低的吟唱着——也许不会再看见,离别时微黄色的天,有些人注定不会再见,那些曾青涩的脸,我拿起棕榈树的叶子,放在青涩的石板前,祭奠那些流逝的青春,和曾懵懂的誓言……
青春的案头,任意一张肆意纷飞的旧画面,都是落落年华的精彩剪影。人生旅途中,路旁浸染着旖旎风光。可一路走来,一路丢弃,却总有些回忆落寞于心头,不曾忘记。
童年的纸飞机还没飞远,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把玩具放在一旁,享受着动画片带给我们的快乐;嚼着西瓜泡泡糖翻着小人书正起劲的时候,妈妈过来催促着写作业啦;跟屁虫似的追着哥哥姐姐,仰望着他们为长大而自豪的脸,央求着他们带自己一起玩;怀揣着羞涩的情愫,传递着忐忑的告白,诉说着纯真的心事……我相信你也和我一样,至今仍能记得小时候的事情,仍能忆起以前的“不知好歹”。每一个长大了的孩子都一样,对于自己的年少轻狂,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它们看似相同却又独一无二,这就是记忆的不平凡之处吧!时光默默流转,我们一直记得青春年少时的痴狂和努力!却也总是很动情地将美好的过往放在记忆的拐角,因为它很重要,所以被留了下来。
青春,人生必经的途程。有人说,你是闪烁着七彩光环的太阳,你闪着诱人的色彩。这色彩,是红的?蓝的?白的?绿的?黑的?……不知道。反正,你很诱人。不然,有人干嘛喊:青春万岁!
是啊,谁能说得清呢。你能?他能?我不能。
青春,犹如一朵洁白的云,是白色的,但不是空白。不要怕云,因为冲破它的朝阳会更辉煌。
青春,犹如一撮沉黑的土,是黑色的,但不是冥黑。不要怕土,因为冲破它的嫩芽会更坚韧。
青春,犹如一滴若无的水,是无色的,但不是绝无。不要怕水,因为冲破它的心灵会更明澈。
“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呦!”是否还记得年少时对你说过这句话的那个人呢?如今我们都已经年近半百,每当聊起当年,总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因为那是一种没有芥蒂、纯真无暇的美好啊!
不悔曾经一起走过的青春年华,时光荏苒,我们的记忆会随之斑驳,伴着春去与冬来,那一张张笑脸也会泛起黄边,那时,我们若白首相依,就请记住曾经的无畏年华,是你我一起走过。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
总是怀念过去的时光,这时光自动剔除了痛楚,它是青春,是友谊,是豪迈的生活。
回眸一路苍茫,翘首一片夕阳。
【散文概念】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next88)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
【散文特点】
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
散文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