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材料作文审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读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譬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
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问题一:这个材料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又是关系型的作文----人物和玉、瓦之间的关系,“玉碎”和“瓦全”之间的关系。
3. 审题的方法
(1).学会咬文嚼字
(2).解释概念,学会逻辑思维
(3).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各种关系。
(4.)标题显示关系或联系。
4.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两个“为”怎么读?是介词还是动词?怎么解释?
“为”的解释对理解这两句话很重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怎么解释?
(1).“宁为……,不为……”,为选择关系,决断事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的心态。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要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
(3)材料中出现3个人,孰为玉,孰为瓦?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你怎么理解?
5.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1).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 ,屈原是玉,且“玉碎”。
(2).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司马迁是“瓦全”,是瓦吗?没有谁会同意他是“瓦”吧?
(3).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陶渊明是“瓦全”,是瓦吗?多数人不会同意吧?
6. 屈原“玉碎”,人们看法不一,有哪些角度?题目显示各种关系。
题目:
角度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2.舍生取义赞 。
角度二:1.有智慧的“玉”,要懂得保全。
2.选择“玉碎”未必可取。
7. 找出各种关系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可以给他们分类? 分类对你写作立意有什么好处?
(1).屈原玉碎,司马迁、陶渊明瓦全。
(2).屈原是玉,司马迁、陶渊明是“瓦”。
(3).屈原、司马迁是儒家,陶渊明是道家。
。。。。。。
8. 多问几个为什么?显示关系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变化吗?
(3).什么才算真正的“玉”?
9. 选哪个角度(题目)比
较好写?
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舍生取义。
3.选择“瓦全”才是智慧。4.话说“坚守”。
二.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卧薪尝胆,瓦定为玉。
3、选择自己的理想生活(陶渊明)
三.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辩证的看吗?
10.《话说“坚守”》,可以联系屈原、司马迁、陶渊明3个人,从3个角度来分别论述,请你写出这3个分论点。
(1).屈原坚守着。。。。。。
(2).司马迁坚守着。。。。。。
(3).陶渊明坚守着。。。。。。
11. 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吗?
由“玉”和“瓦”引发的联想
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何为玉,何为瓦,也就很难统一。屈原可以为一颗爱国的真心毅然舍掉这一副皮囊,司马迁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抱负隐忍苟活。一个选生,一个择死,但对于他们自己,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把什么当“玉”,把什么做“瓦”呢?
1.大爱为玉,金钱为瓦。陈光标。。。。。。
2.事业为玉,身体为瓦。乔布斯。。。。。
3.自在为玉,功名为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许,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也抉择不好,在“玉”和“瓦”之间犹豫不决。。。。。。。人活一世,只求无愧于心。愿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玉”,得到对自己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
12. 看看下面的一些题目:
(1)、逆境使人成才
(2)、a选择 b选择“玉碎” c选择“瓦全”
(3)、玉不碎,瓦也不全
(4)、谈价值观
(5)、价值观决定人生取向
(6)、玉和瓦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7)、“玉碎”和“瓦全”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8)、人,应当跨过这道坎(作者主张屈原应该信奉道家思想,就不会投江了。)
范文二: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材料作?文审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读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譬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
?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2.问?题一:这个?材料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又是关?系型的作文?----人?物和玉、瓦?之间的关系?,“玉碎”?和“瓦全”?之间的关系?。
? ? ?
3.? 审题的方?法
)?.学会咬文?嚼字 (1
(2?).解释概?念,学会逻?辑思维
(?3).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各种?关系。
(?4.)标题?显示关系或?联系。
?4.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两个“为?”怎么读,?是介词还是?动词,怎么?解释, “?为”的解释?对理解这两?句话很重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怎?么解释, ?
(1).?“宁为……?,不为……?”,为选择?关系,决断?事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的心态。?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要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
?(3)材料?中出现3个?人,孰为玉?,孰为瓦??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你怎么?理解?
?5.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1?).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 ,屈原是?玉,且“玉?碎”。
(?2).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司马?迁是“瓦全?”,是瓦吗?,没有谁会?同意他是“?瓦”吧,
?(3).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陶渊明是?“瓦全”,?是瓦吗?多?数人不会同?意吧,
?6. 屈原?“玉碎”,?人们看法不?一,有哪些?角度,题目?显示各种关?系。 题目?:
角度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2.舍生取?义赞 。
?角度二:1?.有智慧的?“玉”,要?懂得保全。?
? 2?.选择“玉?碎”未必可?取。
7.? 找出各种?关系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可?以给他们分?类? 分类?对你写作立?意有什么好?处, (?1).屈原?玉碎,司马?迁、陶渊明?瓦全。
(?2).屈原?是玉,司马?迁、陶渊明?是“瓦”。?
(3).?屈原、司马?迁是儒家,?陶渊明是道?家。
。。。。。。?
?8. 多问?几个为什么?,显示关系?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变化吗?,
(3)?.什么才算?真正的“玉?”,
9.? 选哪个角?度(题目)?比较好写,?
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舍生取?义。
3.选择?“瓦全”才?是智慧。4?.话说“坚?守”。 ? ?
?二.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2?、卧薪尝胆?,瓦定为玉?。
? 3?、选择自己?的理想生活?(陶渊明)?
三.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辩证?的看吗,
?10.《话?说“坚守”?》,可以联?系屈原、司?马迁、陶渊?明3个人,?从3个角度?来分别论述?,请你写出?这3个分论?点。
(1?).屈原坚?守着。。。?。。。
(?2).司马?迁坚守着。?。。。。。?
(3).?陶渊明坚守?着。。。。?。。
11?. 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吗?? ? ?
? ? 由“?玉”和“瓦?”引发的联?想
? 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何?为玉,何为?瓦,也就很?难统一。屈?原可以为一?颗爱国的真?心毅然舍掉?这一副皮囊?,司马迁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抱负隐?忍苟活。一?个选生,一?个择死,但?对于他们自?己,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把?什么当“玉?”,把什么?做“瓦”呢??
? 1.?大爱为玉,?金钱为瓦。?陈光标。。?。。。。
? ? 2.事业?为玉,身体?为瓦。乔布?斯。。。。?。
? 3.?自在为玉,?功名为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 也许?,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也?抉择不好,?在“玉”和?“瓦”之间?犹豫不决。?。。。。。?。人活一世?,只求无愧?于心。愿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玉”,得?到对自己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
?12. 看?看下面的一?些题目:
?(1)、逆?境使人成才?
(2)、?a选择 ?b选择“玉?碎” c?选择“瓦全?”
(3)?、玉不碎,?瓦也不全
?(4)、谈?价值观
(?5)、价值?观决定人生?取向
(6?)、玉和瓦?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7)、“玉?碎”和“瓦?全”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8)、?人,应当跨?过这道坎(?作者主张屈?原应该信奉?道家思想,?就不会投江?了。)
?
?
范文三: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文作文网
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文作文网
相关作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梦中人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读《杜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
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宁为海底蜗居,也不潮人一个~
公文易作文网为您整理了关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数篇作文,谨供参考。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请使用右侧或文章底部的作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本站作文虽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仅为同学们学习交流的习作,不能当作范文使用。
收藏本页到:
更多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作文 1000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读《狼和狗》有感
乳山市府前中学 8、4班 姜书岳 指导教师 孙永华
拉封丹的寓言《狼和狗》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几天没吃东西的饿狼遇到一只膘肥体壮的狗。狼问狗的生活为什么这样好,狗回答道;“只要你跟我走,主人每天都会给你很多好处。”狼十分羡慕,便打算和狗一起走。这时狼突然发现狗的脖子上少一圈毛,便问为什么。狗若无其事地说:“可能是带项圈的原因。”狼却转身走了,并说:“我宁可饿死,也不想失去自由~”故事中的狼用行动告诉我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楚国大夫屈原的悲叹。战国末期,当秦国铁骑踏入楚国国门,楚王和大臣们却仍然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不理政事。大夫屈原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中,结束了自己清白的一生。试想,如果屈原在朝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度过余生,难道不可以吗,可以。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用生命维护了内心的纯洁,最终留下了千古美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抗元英雄文天祥的呐喊。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后,元朝承诺如果文天祥投降,就给予他高官厚禄。但文天祥没有在利益面前屈服,宁死不降,最终为过捐躯,谱写出人生的“正气歌”~正因为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才能留取丹心,名垂青史。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人的怒吼。抗日救国的战争中,中国军民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同日寇殊死战斗,宁可战死,也不做亡国奴,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青少年虽然不能做出史诗般的英雄事迹,但我们可以学习这些英雄任务的优秀品质,在困难面前不动摇,坚守自己的信念,使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作文 1200字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看过《霍元甲》,当然要去看看《精武陈真》。这部电视里的陈真为了捍卫国土,打倒前来侵犯的东洋人,不惜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佐藤日愈猖獗,陈真带着武馆的众弟子前去鸿口道场于东洋人决一死战。佐藤在于陈真激战后,卖了个破绽,反手扣住陈真,用武士刀直插陈真胸口。陈真忠心为国,这时的他抱着必死的信念,为了除去佐藤,他将抵挡佐藤的手一扭,按着佐藤持刀刺来的手把刀向自己刺去。刀贯穿了陈真和佐藤的胸膛,陈真为了除去佐藤,除去邪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们之所以能够取胜,就是因为他们怀着这种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念。为了惩处奸恶,他们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来帮助造福他人,不被这邪恶黑暗的势力所笼罩。在不少抗日电视剧上,这种情节也时有出现:
被鬼子的刺刀刺入了胸膛,他们口吐鲜血。挣扎地用最后一丝力气,挥起大刀,
再一次向鬼子砍去;孤身做任务,被鬼子团团包围,明知躲不过去,仍然拼死拼命地向鬼子攻击,他们就是为了能够在临死时,多拉几个鬼子做垫背;一场战斗结束,队伍朝别的方向去了,留下阵亡的士兵在战场上。鬼子来这里小心翼翼地清理着现场,几位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士兵,竭尽全力,把子弹推上膛,一枪抢地打着鬼子,可都是打了不到两三个,就被一群鬼子发现,三五把刺刀刺进了胸膛。可是他们没有停歇,为了祖国,他们仍在战斗着,即使在临死之前。
祖国的解放,是人民的奋斗得来的。这说得大一点,是为了祖国;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为了光明,为了正义。人们得到正义,战胜黑暗,最主要是因为人们的信念。即使再厉害,再强大,没有信念,依旧是失败。在当时民国时期,人们大多数都是看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就是因为这样,日本人一再被像霍元甲、陈真这样的中国人气。这时候,大家都是同仇敌忾的,可就是政府的腐败,只为求和,把惹怒日本人的勇敢的中国勇士,变着法子地赶尽杀绝。民心在政府的软弱中瓦解了,日本这些帝国主义才会大胆地向中国大肆攻击。
中国人为了追求光明,可政府又百般阻挠,人们没法子,只好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必死信念,暗地里和日本人展开殊死搏斗。人必有一死,死得壮烈才叫好男儿~
这又不由让我想起上个世纪末,英国伦敦的著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所说过的一句话:“如果为了正义我必须付出生命的话,那么我会很乐意地接受死亡。”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们对正义的追求,永不停歇。
六(1)班
邱乐侠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文 600字
在那一刻,我看到一个绝美的女子纵身一跃,在跌入僵冷水中的千分之一秒,你没有回头,也没有像屈子那样的仰天长叹,更没有急呼。此刻,泪水应该饱和着你的双眸,应如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珠,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可是,你没有。你泪已干。你已彻底绝望了,所有的梦想都在李甲要卖掉你的那一刻破碎了。
你对李甲忠贞不渝,可他却在途中听取小人的只言片语亲手将你们曾经的山盟海誓出卖掉。旦夕间,你的真情全部被扼杀。你已万念俱灰,那个曾经以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却是亲手把你卖掉的人。
李甲对你的爱只是空气对流形成的错觉。对,错觉,一切都是错觉。所以你选择了死,这也许更会是一种解脱。也许只有这一江清水才能洗去你在尘世染上的肮脏,只有这晶莹剔透的江水才配你那高贵的灵魂。
我不禁想起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爱情也是那么的悲惨。可你比他们更悲,上天对你更残忍。他们的爱情是别人断送的,这可能不应该说断送,因为他们至少还有那个至始至终爱着他们的人。而你呢,你剩下的只有绝望和那箱珠宝陪你沉如江中。
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了,你的梦想已经完全被阴暗,残酷,可怕的现实所抹杀。带着你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动的绝望,你选择了离开……
破碎可以不再痛苦,破碎可以不再绝望,破碎可以带来快乐。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所以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作文 500字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本书,五壮士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久久在我耳边回荡,我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把掩护任务交给了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主力,宁愿跳下悬崖,也不肯死在敌人的枪下。最后他们英勇跳崖,壮烈牺牲了。
五位壮士英勇牺牲,他们不选择向敌人缴枪投降,却选择了三面全是悬崖的狼牙山,他们坚定勇敢地向前走去,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五战士“宁为玉
碎,不为瓦全”,我们真应该向他们学习啊~
我不禁想起了书中、电视中的那些汉奸、卖国贼,他们为敌人通风报信,让敌人抓共产党人;他们背叛国家,说出机密,使我们国家的很多战士都因此而失去了那宝贵的生命。当这些汉奸被敌人抓去时,面对凶恶的敌人,他们居然吓得屁滚尿流,还未等敌人动刑,他们就把八路军藏在哪里全部告诉了敌人。这些可耻的汉奸,永远也抹不掉他们身上的罪恶。
和五壮士的精神相比,他们这些可恶的行为,会让世人永远唾弃。我们一定会继承五壮士这种宁死不屈、英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并使他们永远发出灿烂的光辉。
范文四:[优秀作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在那一刻,我看到一个绝美的女子纵身一跃,在跌入僵冷水中的千分之一秒,你没有回头,也没有像屈子那样的仰天长叹,更没有急呼。此刻,泪水应该饱和着你的双眸,应如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珠,只要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可是,你没有。你泪已干。你已彻底绝望了,所有的梦想都在李甲要卖掉你的那一刻破碎了。
你对李甲忠贞不渝,可他却在途中听取小人的只言片语亲手将你们曾经的山盟海誓出卖掉。旦夕间,你的真情全部被扼杀。你已万念俱灰,那个曾经以为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却是亲手把你卖掉的人。
李甲对你的爱只是空气对流形成的错觉。对,错觉,一切都是错觉。所以你选择了死,这也许更会是一种解脱。也许只有这一江清水才能洗去你在尘世染上的肮脏,只有这晶莹剔透的江水才配你那高贵的灵魂。
我不禁想起了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们的爱情也是那么的悲惨。可你比他们更悲,上天对你更残忍。他们的爱情是别人断送的,这可能不应该说断送,因为他们至少还有那个至始至终爱着他们的人。而你呢?你剩下的只有绝望和那箱珠宝陪你沉如江中。
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有什么值得你留恋的了,你的梦想已经完全被阴暗,残酷,可怕的现实所抹杀。带着你如黑色的潮水般涌动的绝望,你选择了离开……
破碎可以不再痛苦,破碎可以不再绝望,破碎可以带来快乐。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所以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范文五:资料作文审题练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精要]
材料作文审题训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材料作文审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1.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读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有句古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历史上,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譬如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
请根据上面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问题一:这个材料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个比喻类的作文材料,又是关系型的作文----人物和玉、瓦之间的关系,“玉碎”和“瓦全”之间的关系。
3. 审题的方法
(1).学会咬文嚼字
(2).解释概念,学会逻辑思维
(3).多问几个为什么,找出各种关系。 (4.)标题显示关系或联系。
4.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两个“为”怎么读,是介词还是动词,怎么解释,
“为”的解释对理解这两句话很重要。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怎么解释, (1).“宁为??,不为??”,为选择关系,决断事情,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灰色地带的心态。
(2).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要保全自己完整的人格和本心。 (3)材料中出现3个人,孰为玉,孰为瓦?人们对于“玉”和“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选择,你怎么理解?
5. 咬文嚼字,解释概念
(1).屈原“宁赴常流葬乎鱼腹中”,也不”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之温蠖(昏愦) ,屈原是玉,且“玉碎”。 (2).司马迁却选择了“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司马迁是“瓦全”,是瓦吗,没有谁会同意他是“瓦”吧, (3).陶渊明则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遁世生活??陶渊明是“瓦全”,是瓦吗?多数人不会同意吧,
6. 屈原“玉碎”,人们看法不一,有哪些角度,题目显示各种关系。
题目:
角度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2.舍生取义赞 。
角度二:1.有智慧的“玉”,要懂得保全。
2.选择“玉碎”未必可取。
7. 找出各种关系
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可以给他们分类? 分类对你写作立意有什么好处,
(1).屈原玉碎,司马迁、陶渊明瓦全。 (2).屈原是玉,司马迁、陶渊明是“瓦”。 (3).屈原、司马迁是儒家,陶渊明是道家。 。。。。。。
8. 多问几个为什么,显示关系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变化吗, (3).什么才算真正的“玉”,
9. 选哪个角度(题目)比较好写,
一.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2.舍生取义。
3.选择“瓦全”才是智慧。4.话说“坚守”。
二.1.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卧薪尝胆,瓦定为玉。
3、选择自己的理想生活(陶渊明) 三. 1.屈原是玉,难道司马迁就不是玉,
2.“瓦”和“玉”难道不可以辩证的看吗, 10.《话说“坚守”》,可以联系屈原、司马迁、陶渊明3个人,从3个角度来分别论述,请你写出这3个分论点。 (1).屈原坚守着。。。。。。
(2).司马迁坚守着。。。。。。
(3).陶渊明坚守着。。。。。。
11. 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完善吗?
由“玉”和“瓦”引发的联想
古人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何为玉,何为瓦,也就很难统一。屈原可以为一颗爱国的真心毅然舍掉这一副皮囊,司马迁也可以为了自己的抱负隐忍苟活。一个选生,一个择死,但对于他们自己,都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那么,对于我们来说,究竟应该把什么当“玉”,把什么做“瓦”呢?
1.大爱为玉,金钱为瓦。陈光标。。。。。。
2.事业为玉,身体为瓦。乔布斯。。。。。
3.自在为玉,功名为瓦。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许,我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己也抉择不好,在“玉”和“瓦”之间犹豫不决。。。。。。。人活一世,只求无愧于心。愿所有人都能保护好自己的“玉”,得到对自己来说真正宝贵的东西。
12. 看看下面的一些题目:
(1)、逆境使人成才
(2)、a选择 b选择“玉碎” c选择“瓦全” (3)、玉不碎,瓦也不全
(4)、谈价值观
(5)、价值观决定人生取向
(6)、玉和瓦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7)、“玉碎”和“瓦全”是两种不同的精神 (8)、人,应当跨过这道坎(作者主张屈原应该信奉道家思想,就不会投江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材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