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千克的认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千克的认
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重量。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秤
1(多媒体课件演示:两个小卡通人物,一个举着一包红枣,另一个举着一包膨化食品。两人争论不休,都说自己的东西重。
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4(认识秤。教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秤,让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充分感知。
[说明: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根据“称一称”活动的需要,
很自然想到“秤”,让学生在需要中学。]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掂一掂1千克红枣的重量,体验“1千克”。
掂一掂不够1千克的膨化食品的重量。
比一比,掂两种实物重量的感觉。
学生实践后交流体验的结果。
[说明:通过掂一掂、比一比,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深刻地感受1千克重量的大小,有利于1千克概念的形成。]
2(观察秤面,认识秤面上的数字刻度。
根据秤面上的数字刻度,让学生说说从这些数据中知道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教学“试一试”,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4(介绍千克的符号:kg,板书:千克(kg)
[说明: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时间和体验空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经历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触觉感知,深化对千克的认识,加快概念的建立。]分页标题#e#
三、巩固概念、拓展应用
1(出示标有净含量的袋装食品,让学生观察外包装,交流从包装袋上获得的数据信息,然后再掂一掂,称一称。
比较净含量和秤得的重量,理解“净含量”的意义。
2(借助多媒体播放乘坐电梯的录像实况,了解电梯和货车的载重情况。
3(看秤面上的刻度说蔬菜、水果的重量。(想想做做第3、4题)
4(阅读课本32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说明:练习让学生经历了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过程,巩固概念的同时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2(课后实践活动:
(1)到超市里看一看,哪些物品重 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自己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说明:把课堂里学到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现实生活中,
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社会性,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更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范文二: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 能力目标:
体会1千克有多重。
3. 情感目标: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体会1千克有多重。
预习自学:
看书自学P29——32,完成对想想做做的铅笔填充并准备1千克大米和1千克鸡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多媒体展示例题,到底谁比较重,你能想个办法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2. 讨论,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 认识形形色色的秤
(1)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用来称物品重量的秤也是各种各样的。 (2)多媒体出示秤的实物图片,学生交流。
2. 学生尝试称一称蜜枣的重量
(1)谈话:通过掂一掂,我们发现蜜枣比较重,但它到底有多重呢,我们一起来称一称吧。 (2)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出自己是怎样看出重量来的。
(3)谈话: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到底“1”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这台秤吧。 3. 认识秤面,认识千克
(1)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kg和数字刻度)
(2)问:你知道kg表示什么么,
讲述:kg是千克的符号,称一般物体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又叫公斤,如果用秤称物体的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那么如果秤面上指针指着2呢是多重呢,你能看出这台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物体吗,
4. 学生再次称一称蜜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1)学生称蜜枣,并交流称的结果。
(2)再让学生掂一掂,体会1千克的实际重量。
(3)再掂一掂膨化食品,估测有没有1千克重。
5. 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1)称一称、掂一掂1千克的大米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千克大米,称一称;体验1千克大米的实际重量,轮流用手掂一掂。 (2)称一称、掂一掂、数一数1千克的鸡蛋
A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1千克的鸡蛋,称一称,数出1千克鸡蛋的个数。
B问: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的鸡蛋,但每组数出的个数有些差别呢,
C想一想:1千克鸡蛋大约有17个,照这样计算,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你能称出2千克的大米或鸡蛋吗,
D学生再次尝试称一称,小组合作完成。
三、应用拓展,完善体验
1. 想想做做1(多媒体展示)
(1)说出图中物品各有多重,
(2)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 想想做做2(多媒体展示)
(1)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指名口答。 (2)从这两幅图中,你有什么话想说的吗,(进行安全教育) 3. 想想做做3(多媒体展示)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3)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 想想做做4(多媒体展示)
这道题提出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加“大约”,你能说出这两种水果的重量吗,
5. 想想做做5(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延伸,学习你知道吗,
1. 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哪些是你预习自学学会的,哪些是你上课理解会的,
2. 学习你知道吗,
范文三:苏教版数学三上《千克的认识》word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的认识》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2. 能力目标: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深刻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3. 情感目标: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
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时间生活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认识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三、教学准备
1. 认真写好本课的教案。
2. 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秤
(1)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位特殊的朋友,他们正在争论,都说自己重,到底他们谁重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一比,哪个物品重些?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办法,得出结论:掂一掂、称一称。
(3)师生共同小结:比较物体的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二、学习新知、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学生尝试称一称红枣的重量。
谈话:通过掂一掂和称一称,我们发现这袋红枣重,红枣究竟有多重呢?那就试着把红枣称一称吧。
学生活动,交流称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看出来的。
谈话:秤面上,指针都指着“1”,到底是1什么呢?看来我们还要对秤研究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上的台秤,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观察秤面,认识千克。
学生观察秤面,说说在秤面上看到了什么。(看到了kg 和1、2、3、4等数字刻度)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kg 表示什么吗?
介绍千克的符号:kg ,板书:千克(kg) 师生共同概括:如果称某种物体重量时,秤面上的指针指着1,就表示这个物体重1千克,如果指着2,就是重2千克??
3、学生再次称一称红枣,初步建立1千克的概念。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秤,也知道了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你们再次称一称红枣的重量,然后交流称的结果。指名回答一袋红枣的重量,再次让学生都掂一掂,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掂一掂一袋膨化食品有没有1千克重,用秤称一称膨化食品,看一看膨化食品的重量够不够1千克。
4、进一步感受和体验1千克。
小组活动:分工合作,轮流实践,交流体验。
活动一:称出1千克大米,装进袋里,拎一拎1千克大米有多重,用心好好体验。
(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大米。
(2)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大家称出的大米倒进袋中,然后轮流用手拎一拎,
用心好好感受一下。
(3) 学生活动。
活动二:称出1千克鸡蛋。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个重1千克,再称一称,然后数一数,拎一拎。
(1)小组合作称出1千克鸡蛋。
(2)学生伦理拎一拎鸡蛋并估计他的重量。
(3)小组合作数一数1千克鸡蛋大约有多少个。
想一想:同样1千克的鸡蛋,为什么各组数出的个数略有差别?
(4)进一步认识和明确整千克数。
谈话:1千克鸡蛋大约17个,照这样下去,2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同学们,你能称出2千克大米或鸡蛋吗?
三、拓展练习、完善体验
1、“想想做做”第1题。多媒体显示盐水鸭和大米图片
(1)学生观察后交流从图上获得的数学信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这袋大米标明的净含量是5千克,把这一袋大米放在秤上称应该是5千克,还是比5千克多?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1)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2)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看出称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3)根据刚才说出饿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范文四:千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的认识教案
篇一: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本文来自:www.bdFqY.cOM 千 叶帆文 摘:千克的认识教案)案
西平中心小学教师重点教案表
篇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P85,86页,及第88,89页的第3,6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并感受1克、1千克有多重。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天平、两袋食盐、2分硬币、1千克的苹果、盘秤。
学生准备学具:一个苹果、一个乒乓球、一个梨和自己的书包一个。 教学重点: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时间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课本,和一支铅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师:当你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说什么呢,
生1:大人上街买菜、买米时都用“斤、两”字比较多,如买5斤大米。 生2:超市里的商品包装上标出的重量间单位是克和千克,那么现在是不是不用“斤、两”这个重量单位了呢,
师:说得好,说明你们平时很认真观察,了解了很多有关重量(质量)的问题。同学们,我国已加入了世贸组织,要和国际接轨,面国际上规定的质量单位有“克”和“千克”。
师:“克”和“千克”,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1克有多重,
生2:我想知道1千克有多重,
生3:我想知道我的体重是多少,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的轻重的计量。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的是什么,
(2)这幅图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的东西展示。
2、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硬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板书:1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5)现在请同学们用天平称一称自己带来的物品。一个苹果、一个梨、一个乒乓球等这些物品的重量。
老师小结:克是用来称一些比较轻的物体时所用的质量单位,称一些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时,常用“千克”做单位。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践调查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学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克。
3、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秤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食盐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 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6)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三、实际应用,加深理解。
1、基础知识训练:
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第6题。
2、拓展思维:
(1)1个2分硬币是1克,那么10个2分硬币是多少千克,100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1000个2分硬币重多少克,
(2)克和千克是两个不同的质量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比较合适,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比较合适,如果称你的体重用哪个单位最合适,
3、课后调查:
(1)家里的哪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克,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2)1千克鸡蛋大约有几个,1大袋洗衣粉有多重,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
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谁重,
1000克=1千克
篇三: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范文五:千克的认识教案
千克、克的认识
〈一〉感知重量
1、我听说我们二?一班小朋友聪明、爱动脑。特别是听指挥,动作快。我看是不是这样的;
2、打开文具盒任意拿一样东西放在手上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3、刚才小朋友动作快,再来做游戏: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背一背。背完马上座好。你有什么感觉,
述:是的,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不管是轻还是重的物品,它们都有什么,(重量)
4、那么,你了解哪些重量单位,
述:象斤、两、钱等重量单位是我国以前经常使用的重量单位。但这些重量单位在八十年代就早已废除,不再使用。而使用国际通用的千克、克等重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们。
板书:千克、克的认识。
〈二〉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1、到底1千克、1克的物品有多重,你了解吗,可以举例说说。
(一)认识千克
2、看样子小朋友的知识蛮丰富,黄老师在桌上准备了很多熟悉的,甚至是小朋友爱的食品。你们现在可不能吃哦~你能找到1千克重的物品吗,找找看。
3、你找到1千克的什么,你是怎样找的,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1千克苹果、1千克香蕉、1千克果冻、1千克面粉??)
a. 学生出示“1千克果冻”时问,你是怎样知道的,
述:一般有包装的食品,包装袋上都要求有重量说明:象:净含量、净重、重量后的数一般都是这样物品的重量。
b. 出示“1千克面粉”时,你是怎样知道的,没有说1千克,而是1kg。
是的,kg表示千克,那么猜猜看克该用什么字母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c. 我看到前面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是4个。这个小朋友拿的1千克苹果却有几个,为什么呢,
4、请小朋友根据商标上的重量说明,每个同学都找到1份1千克的物品,找不到的旁边的帮助找一找。都找到了吗,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仔细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5、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是1千克,
6、猜一猜这个小朋友的体重大约多少千克,你是怎样猜的,那么小朋友猜的最接近:
再猜一个我们班最胖的同学体重;
再猜一个最瘦小的同学体重;那么我们这些同学体重在多少至多少之间,
(二)认识克
1、刚才我们认识了千克,那么1克有多重呢,
我们桌上有一种物品,1粒大约就是1克,你猜是那种物品,(花生)
、请每个小朋友拿1粒花生放在手上掂一掂,闭上眼睛体会2
一下1克有多重,
3、生活中你认为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
4、刚才我们认识1千克、1克,那么通常情况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
小结:称比较重的物品。如人的体重、一个大西瓜、一袋大米等一般物品的重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而称轻的物品时,常用克作单位。
5、练习:( )里填什么单位合适。
(三)千克、克的关系
1、1粒这样大的花生大约是1克。那么这1千克花生大约是多少粒,你是怎样想的,
板书:1千克,1000克
1千克等于1000克,听上去好象1样,怎样读让大家一听就
明白。
2、练习:
a. 这袋芒果1千克,看有几个,那1个芒果大约是多少克,
你是怎样想的,
b. 这1千克苹果有几个,1个这样大的苹果大约多少克,
c. 考大家一个最难的,这袋香蕉1千克,这样1根香蕉大约多少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三、练习
1)找朋友游戏
2)思考题
1千克棉花与1千克铁谁重,
(同样重,为什么,那么大,你是得出什么结论,)
3)出示:同样大,但不同样重的物品
猜那个重,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同样重的物品不一定同样大,同样大的物品不一定同样重。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们中学物理课中要学。
4)超市购物
a. 我们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小朋友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
那么春游时要准备一些什么,
现在黄老师就带小朋友去超市购物好不好,
但是我们的班主任有规定:1)至少买两样食品。2)加起来不超过两千克,你怎样买:一共多少千克,
b. 如果只买2千克的食品,你怎样买:先自己算算,再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买法多。请组长作记录。 例 如 1500,200,300,2000克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方案4
方案5
方案6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