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如何区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
作者:孙莹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
2006年7月20日,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和《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的正式建立。这两个文件中明确指出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文件规定的社会工作者工作领域在实际服务输送过程中大都是通过社区这个平台(场域)发送出去的。从社会救助角度看,目前在街道层面的社区中,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家庭的“资格审查”是由社区居委会实施调查、街道民政科审核完成的。从2005年起,全国一些街道尝试组织了“爱心超市”、“慈善超市”、“爱心家园”等服务,一方面从社会募集更多的善款、物品,帮助社区困难家庭,另一方面也招募志愿者深人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从社会福利角度看,在街道层面普遍建有社区服务中心,在为社区的老人、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贫困者和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的同时,也服务于社区的普通居民,尤其在“市民教育”方面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在街道层面和社区居委会层面,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从事着“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输送任务。
社区工作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从其工作内容看主要体现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作的场域是在社区,二是工作的方法主要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方法之一—社区工作方法完成推动社区发展的任务。因此,准确而言,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工作的社会工作者。是特指那些受雇于政府机构或非营利社会福利机构及设施(如社区中心)中,在社区中运用社区工作方法。组织杜区居民。动员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进步和发展的专业社会工作者。
为什么社区工作应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来承担?因为社区工作者是一个职业,而任何职业的发展都要追求其在处理某些事务方面的独特性和权威性,这就是专业性问题,否则这个职业就无法与其他职业区分开来,独立成“行业”。医生、律师、会计师、建筑师等职业的发展都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对象主要是社区和社区居民,其任务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社区工作来解决社区的具体问题,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并通过这一过程带动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培养居民的参与精神,形成对社区的认同,从而达到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而社会工作专业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已经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体系、专业权威、专业伦理和专业文化,并在国际社会获得了普遍的认可。经过正规大学(专科)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成为各国社会福利行业提供服务的主要人力资源,其良好的工作能力能够保证社会服务的品质,从而使其能够在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等方面扮演积极角色。
在我国,随着城市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专职工作者”开始逐步取代传统的“居委会干部”。以北京市为例,2002年8月,北京市人事局、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印发的《北京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意见》(京人发2[002189号)规定了社区专职工作者的任职条件、选举和聘用办法,制定了工资、培训和考评等管理制度,并明确提出了“社区专职工作者必须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工作基本能力与基本技术以及相关知识”。这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我国社区工作者正式走向专业化和职业化。
既然社区工作者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就要强调其必须具有一定的执业资格。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对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以是否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训练为基点,专业教育的文凭(大专以上学历)成为“入职”的基本资格,否则只能从事辅助工作,如社区中心的行政秘书、社区敬老院的护理员等。二是受过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参加执业资格考试,通过者获准注册成为注册社工,或取得从业执照,方能在社会福利的行政/服务机构求职和进行私人执业。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受教育程度的规定上有差别,但国际社会工作界普遍认可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具有社会工作执业执照(License)。二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三是受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约束;四是应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生涯。
在我国,由于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的数量还不多,因此当前的任务是先建立执业资格制度,然后才根据专业发展的状况,调整和规范执业资格标准。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和《助理社会工作师、32中国杜会。刊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实际上就是一套“执业资格”制度和办法,在街道层面,街道办事处的从事相关工作的公务员,街道社会保障事务所、街道社区中心的部分工作人员,都应至少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获得证书,方能上岗。社区居委会的书记和主任两位人员应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获得证书,方能上岗。
社区工作者是职业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者大部分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这些机构或者是政府主管的(公部门),或者是独立的非营利组织(私部门)。在美国,也有少部分社工是私人开业的。这些社会福利机构都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团体会员,接受专业伦理守则的规范和规制,其使命是强调服务精神,追求人类的福利与社会的发展,努力实现助人自助和人与社会和谐美满的目标。社区工作者虽然受雇于社会福利机构,但其工作的场域主要是在社区。一般是两种形式:一是在社区中的服务设施中服务,即社区工作者所服务的机构在某社区设有服务设施,如青少年中心、老人日间托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这类社区工作者的岗位是固定的,除非有调职的情况出现。二是在社区发展的项目中服务,即由机构将社区工作者组成一个“项目工作组”,深入到社区工作,这类社区一般是有突出的、巫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的“问题社区”或“贫困社区”。社区工作者的岗位随项目相对固定,项目结束后,社区工作者或者随“项目工作组”撤出该社区,转移到另外一个“问题社区”;或者被重新安排到新的项目工作组,进人到其他社区。
无论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如何,其所服务的社会福利机构都对社区工作实务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是社会福利机构的目标与功能将决定选择何种“社区”作为案主,同时机构也会决定什么是“改变的目标”。例如机构的政策决定促进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是其工作目标,那么在机构中服务的社区工作者一般就会在乡村工作,而不会在城市社区。其工作理念也要聚焦于农村社区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综合发展,而不单单是社会福利方面。二是社会福利机构也会影响社区工作过程的“阶段与步骤”。例如社区工作者所服务的社区存在大量问题,且资源相当匿乏,但他们在设计服务方案时却需要认真考虑所服务机构的财政资源情况以及时间限定,并以此为基础,决定工作过程的阶段和步骤的优先次序。三是社会福利机构对结案阶段工作的影响。在社区工作中,以“项目工作组”进人社区工作的情况较为多见,当社区居民的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得到提升,社区凝聚力得到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得到提高,社区问题得到适当解决,并培养了一支社区领袖队伍后。这个社区通常被认为是可以“自助”的社区,“项目工作组”也就完成了“助人”的使命,结案撤离社区。但由于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当“项目工作组”在机构所规定的服务内未能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时,机构的决策就对“结案阶段”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社区工作者的工作机构主要是两种:一是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目前中国社区建设主要依托的基层政府组织,社会工作者主要是在民政科、居民科或社区办公室、社区服务中心等部门从事有关社区福利或社区建设工作,这部分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编制干部,一些经过正规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本、专科毕业生毕业后开始进人这一领域工作。二是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其工作人员不是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干部,但必须通过社区居民选举,才能进人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从北京的情况看,目前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有三类人员:离退休的社区居民、街道招聘的社区事业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其中离退休人员基本是居住在本社区,传统社区居委会的成员大部分由他们担任,这种情况会随着历史发展和社区进步而逐渐消失。社区事业干部属于过渡形式,主要解决传统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不强的问题,其会被未来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所取代。社区专职工作者是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合格后。又通过选举,由街道办事处聘用到杜区居委会工作的人员。按照北京市的规划。未来社区居委会成员绝大部分由社区专职工作者担任。
职业生涯发展是指社区工作者个人的职业规划,通常是指在管理者的协助下,将社区工作作为事业目标,尽可能发挥技能和潜力,获得理想的事业前程,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可见,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是要帮助社区工作者保持一个高素质和高意愿的工作状态。为此,一方面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活动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繁琐的工作和多元化的需求,使之从工作成就中获得心理满足,稳定事业目标。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激励和督导措施来减少工作倦怠感,维持其良好的工作意愿。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于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岗位培训的认识基本一致,如北京市要求社区专职工作者每年都应参加一次区(县)级专业培训。但在激励和督导方面,则主要运用考核、评议、奖惩等措施来实现管理,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激发他们的工作动机。因此,从长远发展角度看,建立社区工作者的职称制度,使之能够有良好的升迁渠道,才是激励社区专职工作者长久奉献社区的保障措施。
职业保护与监管主要涉及的是如何从立法层面保护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权益和服务对象的权益。作为一个助人专业,社会工作有其基本价值取向,如尊重人,相信人是独特的个体以及人有改进的能力,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守接纳他人、非批判、个人化、保密和当事人自决等实践原则,并通过“社会工作者协会”这类的专业组织制定出专业伦理守则来约束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行为,实践专业自律。但作为一个职业,社区社会工作者从事的毕竟是一个不断与“问题”打交道、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在处理问题,尤其是人的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方式方法的“合理”与“合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公平性”争议,而这类争议不是道德层面的专业伦理知识可以仲裁的,因此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通过制定“社会工作者条例”、颁布“社会工作师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法律,来实现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保护和监管。虽然我国目前出台这类政策和立法的时机尚未成熟,但必须认识到这是社区工作者职业化走向成熟的重要一环。
出处:《中国社会导刊》
社工人,快来关注社工网微信!
范文二: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者的区别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并通过共同的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如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更加了解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最终为有成效的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5、组织能力。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区组织”,也就是说社区工作是一种运用组织方法的干预或互动过程。社区工作者运用组织动员手段来协助居民认识社区的整体需要和目标,通过计划方案和专门机构协调、整合社区成员、团体或机构,挖掘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实现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积极发掘、组织、协调与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特征。社区工作者应当熟悉各种资源,善于将各种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平衡社区工作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系。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如社会调查、会议主持、行政管理、方案策划以及推动社会行动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能够通过分析、策划、检讨、激励、咨询、教育、谈判等手段、挖掘和利用一切潜能。
6、职业伦理。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规范所规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权威机构都制订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CodeofEthics)或职业道德守则。Durkhein(译为涂尔干或迪尔凯姆)将伦理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另一种则适于特定团体。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属于第二种,人们称其为专业或职业伦理。专业伦理至少有4种功能:
(1)指明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为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供具体规范和标准;
(2)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职责冲突或伦理矛盾时,能够遵循专业伦理守则,维护专业的原则;
(3)为社会公众提供理解社会工作专业职责的伦理标准;
(4)提供一套评价或衡量系统,评判专业工作的优劣,尤其用于裁决专业界中的不道德行为。
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最新修订的《伦理守则》(1999年),洋洋数万言,详尽规定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行为规范(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NASW]网页)。这套守则为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和作出决策时的价值观列举出基本的价值观、原理及准则,这些准则以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包括服务取向、社会公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视、诚信以及职称与否等项(RowenaFong,2000)。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于1998年10月订立的《工作守则》也列明了社区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同事、所属机构、专业及社会建立专业关系时的道德行为标准,其应用范围包括社区工作者以社工身份所从事的一切有关活动(参见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网页)。必须承认,大陆有美国社会和香港地区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大陆中国人所奉行的职业伦理也会与此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我国一方面需要探求境外社区工作者伦理守则在中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快制订出符合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伦理守则。
其实了解现实的人就知道,以上说的基本上是以国外的社会工作作为模板的构想。事实上,目前我国建设的最好的社区仅仅局限于上海和一些大城市。大部分的社区并没有条件和意识来使用具有成熟和专业技巧的社区工作者,目前仍然是居委会性质的社区工作办公室担任主角。
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
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
下面是赠送的团队管理名言学习,
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1、沟通是管理的浓缩。
2、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3、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仸何激劢人心的事件发生。
4、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的做事。
5、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6、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仸务,而激励不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7、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8、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有效沟通。
9、合作是一切团队繁荣的根本。
10、将合适的人请上车,不合适的人请下车。
11、领导不是某个人坐在马上指挥他的部队,而是通过别人的成功来获得自己的成功。
12、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靠个人。
13、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14、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
15、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16、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我们期待每个人工作时,都拥有许多相同的特质。 17、首先是管好自己,对自己言行的管理,对自己形象的管理,然后再去影响别人,用言行带劢别人。18、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仸,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劢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19、团队精神是从生活和教育中不断地培养规范出来的。研究发现,从小没有培养好团队精神,长大以后即使天天培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人的思想是从小造就的,小时候如果没有注意到,长大以后再重新培养团队精神其实是很困难的。
20、团队精神要从经理人自身做起,经理人更要带头遵守企业规定,让技术及素质较高的指导较差的,以团队的荣誉就是个人的骄傲启能启智,互利共生,互惠成长,不断地逐渐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21、一家企业如果真的像一个团队,从领导开始就要严格地遵守这家企业的规章。整家企业如果是个团队,整个国家如果是个团队,那么自己的领导要身先士卒带头做好,自己先树立起这种规章的威严,再要求下面的人去遵守这种规章,这个才叫做团队。
22、已所不欲,勿斲于人。
2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于用人之长。
24、做企业没有奇迹而言的,凡是创造奇迹的,一定会被超过。企业不能跳跃,就一定是,循着,一个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25、大成功靠团队,小成功靠个人。
26、不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是管理者最大的疏忽。
关于教师节的名人名言|教师节名人名言
1、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邹韬奋
2、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佚名
3、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5、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爱因斯坦
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7、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8、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昆体良
9、机会对于不能利用它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正如风只对于能利用它的人才是劢力。--西蒙
10、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1、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戒好戒坏的评判。--卢梭
12、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13、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劢。--佚名
14、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布鲁纳
15、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16、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7、假定美德既知识,那么无可怀疑美德是由教育而来的。--苏格拉底
18、好花盛开,就该尽先摘,慎莫待美景难再,否则一瞬间,它就要凋零萎谢,落在尘埃。--莎士比亚
19、养体开智以外,又以德育为重。--康有为
2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21、谁若是有一刹那的胆怯,也许就放走了并运在这一刹那间对他伸出来的香饵。--大仲马
22、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23、故欲改革国家,必先改革个人;如何改革个人?唯一斱法,厥为教育。--张伯苓
24、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
25、愚蠢的行劢,能使人陷于贫困;投合时机的行劢,却能令人致富。--克拉克
26、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戒自由地发展。--罗素
27、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陶行知
28、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
29、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没有时机,这是弱者最好的供词。--佚名 有关刻苦学习的格言
1、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2、勤奋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要实际行劢。
3、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劢而获得的奖赏”。
4、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5、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6、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7、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学问勤中得。学然后知不足。
9、勤奋者废寝忘食,懒惰人总没有时间。
10、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
1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12、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
外。
13、成功,艰苦劳劢,正确斱法,少说空话。
14、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15、不听指点,多绕弯弯。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16、言过其实,终无大用。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17、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18、你想成为并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19、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20、天才绝不应鄙视勤奋。
21、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23、不要心平气和,不要容你自己昏睡!趁你还年轻,强壮、灵活,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
24、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25、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26、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以人为师能进步。
27、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范文三: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区别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区别
北京人事考试网:
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有什么区别吗? 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明确,为了解开大家这个疑惑,以下是对对该问题做详细解释。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 之一。它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个专业、一门艺术。社区工作 者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经过 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部分的社区工 作者也根据社区工作的普遍价值和中国社区工作的实践,制订有自己的专业伦理守则。
具体要求有:
1、社会责任感。
社区工作者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应用的职责具有清楚的认识。即每个个体无论处于多么困弱状况,都有其生存、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和需要。社区工作者作为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的社区工作者,将完善和发挥工作对象的社会功能为已任。社区工作者的宗旨和目标是帮助社区解决社会问题,使 社区获得应有的福利和能力, 而不是为社区工作者个人或小团体赚取金钱或私利。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提供社会救助或救人自助的特殊服务,并不向求助者收取费用。 社区工作属于“非营利”事业,来自政府资助和私人捐助的经费主要用于公共福利和基础建设。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一种崇高的理想, 以务实的方法满足服务对象的 需要,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平民意识。
社区工作项目一般是根据社区居民的需要而确定的,社区工作者要把自己置于社区一员的位置才能体会和理解社区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社区成员的人格尊严 和平等权利。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实现社区参与,增强社区成员对社区事业的关心和介入,帮助他们找到最关键的问题,培养人们的自助能力; 并通过共同的 工作计划或项目,推动社区发展。没有这种“群众路线”,社区工作就失去了动力和目标。社区工作者的平民意识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民主意识。即使社区工作者具 有一种组织者的身份,也要充分重视志愿参加和民主合作的精神,促进社区成员或团体的自由发展和自动调适,充分发展各自的潜力。
3、知识基础。
社区工作者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 步骤和方法,社区工作者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 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如果说,从事个案和小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的话,社区工作则更需要政治学 (如公共行政学) 、社会学(如组织社会学) 以及经济学、教育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 特点,并熟悉社区生活习俗,从而容易适应工作环境,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4、沟通技巧。
社区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工作者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角 色要求。社区工作者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集中财力、协同服务,还是推动 工作对象的自助、互助和自治,都需要社区工作者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区工作者面对的工作伙伴或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 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区工作者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 作,更加了解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最终为有成效的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5、组织能力。
社区工作也被称为“社区组织”,也就是说社区工作是一种运用组织方法的干预或互动过程。社区工作者运用组织动员手段来协助居民认识社区的整体需要和 目标,通过计划方案和专门机构协调、整合社区成员、团体或机构,挖掘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满足社区需要、实现社区目标,以适应社会变迁。积极发掘、组织、协 调与利用社区资源,是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特征。社区工作者应当熟悉各种资源,善于将各种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平衡社区工作中“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关 系。社区工作者的组织能力还表现为组织具体专业活动的能力,如社会调查、会议主持、行政管理、方案策划以及推动社会行动或运动的知识与技能。优秀的社区工 作者能够通过分析、策划、检讨、激励、咨询、教育、谈判等手段、挖掘和利用一切潜能。
6、职业伦理。
社区工作者的职业伦理由社会工作专业的自身规范所规定。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工作专业权威机构都制订了社会工作伦理守则 (CodeofEthics)或职业道德守则。Durkhein(译为涂尔干或迪尔凯姆) 将伦理分为两种:一是适用于所有人的伦理; 另一种则适于特定团 体。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属于第二种,人们称其为专业或职业伦理。专业伦理至少有4种功能:
(1)指明该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并为专业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提供具体规范和标准;
(2)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遇到某些职责冲突或伦理矛盾时,能够遵循专业伦理守则,维护专业的原则;
(3)为社会公众提供理解社会工作专业职责的伦理标准;
(4)提供一套评价或衡量系统,评判专业工作的优劣,尤其用于裁决专业界中的不道德行为。
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最新修订的《伦理守则》(1999年) ,洋洋数万言,详尽规定了社区工作者的日常行为规范(美国全国社区工作者协会 [NASW]网页) 。这套守则为社区工作者的行为和作出决策时的价值观列举出基本的价值观、原理及准则,这些准则以美国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作为基础,包括服 务取向、社会公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视、诚信以及职称与否等项(RowenaFong,2000) 。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于1998年10月订 立的《工作守则》也列明了社区工作者与其服务对象、同事、所属机构、专业及社会建立专业关系时的道德行为标准,其应用范围包括社区工作者以社工身份所从事 的一切有关活动(参见香港社会工作注册局网页) 。必须承认,大陆有美国社会和香港地区不同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因此大陆中国人所奉行的职业伦理也会与此有所 不同,这就要求,我国一方面需要探求境外社区工作者伦理守则在中国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尽快制订出符合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社会工作专 业化的伦理守则。 其实了解现实的人就知道,以上说的基本上是以国外的社会工作作为模板的构想。事实上,目前我国建设的最好的社区仅仅局限于上海和一些 大城市。大部分的社区并没有条件和意识来使用具有成熟和专业技巧的社区工作者,目前仍然是居委会性质的社区工作办公室担任主角。
社会工作者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 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 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 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它与人们把本职工作之外的福利性、公益性和非专业性助人活动称为的社会工作,有本质不同。
更多社区工作者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社区工作者考试交流群:182443984
范文四: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之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工作者: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之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 社区工作者:社区实务和社区工作基础知识是社区工作者考试的必考点。而专业知识有限,对于参加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是一个致命伤,不利于通过考试,更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社区基础知识大纲: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希望能为参加社区工作者的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社会工作的原则】
1、接纳。接纳意味着对所有的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都应保持宽容、尊重态度,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信仰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等因素而对他们有所歧视、排斥,或拒绝提供服务。中公图书、试卷全场5折
2、尊重。尊重不仅指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风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服务对象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发展以及改善生活水平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优质的专业服务,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个别化。社会工作者要识别并了解每个服务对象独特的特性,有差别的使用原则和方法去帮助每个案主;即强调每个生命个体的差异和独特性,反对用经验主义的方式千篇一律的看待个体发展。
4、案主自决。承认案主有作出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和自由,并尊重这一权利,通过帮助案主发现及使用可以获得的合适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激发案主自决的潜力。
5、保密。未经服务对象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者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当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须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相关保护措施。
6、不批判。社会工作者不将自身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向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社会工作者可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享与服务内容有关的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并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不得直接或间接迫使服务对象接受。
【社会工作的方法】中公一对一课程全新上线
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和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社会工作方法包括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与咨询、社会工作研究。
1、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指由社会工作者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和技巧,通过专业的工作程序,帮助有困难的个人或家庭发掘和运用自身及其周围的资源,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适应状况。
2、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它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助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采用科学手段有目的的组织小组,通过小组组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协助组员增进其社会功能,促进个人发生转变并得到成长。
所谓的小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群体,并具备以下基本特征: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成员对小组持有认同感、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小组中有进行社会控制的方式及形成特定的小组文化和氛围。
3、社区工作2014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网络课程
社区工作,是指运用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以界定社区需要,合理解决社区文体,改善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在参与的过程中,建立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他们在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方面的能力和意识,发挥其潜能,以实现更和谐的社区。
范文五:浅议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差异
第3卷第12期 经济与社会发展 VOL.3.No.122005年12月 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DEC.2005
浅议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差异
陈 敏
(苏州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江苏苏州215002)
[摘 要]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他们在社区工作中,不仅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也不相同。把社区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混为一谈,不利于社区社会工作者利用所学知识很好地为社区服务,从而不利于社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差异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5)12-0155-03 在我国,对许多人而言,社区社会工作仍然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在我们的传统话语里,/社会工作0指的是那些工作、学习之余无偿或是义务承担的社会事务,而不是我们所说的作为一门学科的社会工作。因而在人们眼里社会工作者跟志愿者甚至/好心人0没什么区别。对社区社会工作者存有此种认识和理解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许多社区领导和工作人员也常常把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混为一谈。当社区的发展和管理遇到困难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和帮助。对到社区来进行教学实践的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他们也只是把他们当作临时来帮忙的志愿者,没有真正让他们参与社区的各种事务和活动。这不仅使社会工作者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为社区服务,也不利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今天的中国社会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社区创建活动,许多新型社区正在兴起。这让我们看到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广阔前景。作为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之一,社区社会工作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有着自己独特的工作理论和方法,对社区发展有着特定作用的。所以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绝不能被简单地等同于社区志愿者。
具体来说,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差[收稿日期]2005-09-10
[作者简介]陈敏(1972)),女,贵州毕节人,苏州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教师,研究方向:社会学。
155
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中的目标不同
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发展目标,在生存和发展中也都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上,社区工作最初是在城市里开始发展起来的,是为了解决由于工业化而引发的一系列城市社会问题而应运而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鉴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存在的普遍贫困及由此而导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落后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联合国倡导兴起了世界性的社区发展运动,试图通过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来解决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这些问题。
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社区发展运动的展开不仅需要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更需要大量的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参与。
每一个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工作以后,都会针对该社区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帮助社区解除各种发展障碍以达成社区的目标。但是按照王思斌教授的归纳,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的具体目标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的社会意识;(2)调整或改善社会关系,减少社会冲突;
(3)寻求社区需要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以满足社区需要,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促进社区进步;(4)追求权力和资源的公平分配;(5)发挥人民的潜能,发掘并培养社区领导人才;(6)培养互相关心、互助互济的美德;(7)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为达成以上目标,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对社区非常了解,不仅要了解社区居民特点、家户情况,还要了解该社区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和社区所拥有的内、外资源。这样,他才能充分运用所有的资源,为社区的进步和发展服务。
社区志愿者则不同,他们的工作目的没有这么明确、具体,也没有什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约束;他们只是利用自己的专长、凭着自己的兴趣和热情,义务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和帮助。
[1](P116-117)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会工作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坚强后盾和保护者。在社区社会问题出现时,他们常常是利益受损者们的代表,为他们争取利益和应得的社会福利。为此,在西方国家,社会工作者常常被称为医治社会伤疤的人。
(四)发言人。每个社区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是依靠社区自己的力量,在社区内部就能解决的。但是有的社区问题的解决需要依赖外在的资源和帮助,例如社区的交通状况的改善、社区居民的娱乐设施的增加等等问题,仅依靠社区自己的力量恐怕是难以解决的。这时社区社会工作者就必须和社区居民一道积极寻求外在资源,及时地让外界了解社区的现状、居民的需求和存在的困难等等。这些信息要适时地披露给外界,争取引起民众及相关机构、组织的关注,这样社区的困难、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在解决社区面临的各种问题时,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好发言人的角色。他不仅要客观公正地向外界通报该社区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还要积极地向外界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各种帮助以及进展情况等等。在选择和发布这些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到诚实、客观、公正,不带任何个人好恶和偏见。这是他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五)组织者。社区是居民生活的组织者,现在人们对社区的期望越来越高,社区在其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社区也正是通过这样那样的活动,不仅把居民们凝聚在一起,而且还在这些活动中创造着、建设着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社区社会工作者不仅是社区居民活动的积极发起者、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社区社会工作者在社区中的组织者角色不仅指把社区中的个人组织起来,还包括把社区中的人员与机构组织起来。根据社区问题及社区活动的不同性质以及被组织者的不同情况,作为组织者的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会有所不同。一般说来,社区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包括发现与培养领导人、鼓励社区居民及相关组织机构的参与、确立活动的目标、充当活动的积极分子、把某机构及与之有共同利益的机构联系起来等等。
(六)调停者。在解决社区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常常需要召集与该问题相关的居民、机构或组织进行沟通、交流和谈判。与谈判者角色不同的是,在谈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并不代表任何一方的利益,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不倚,调停冲突各方的冲突,寻求一个各方都能接收的折中方
二、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问题不同或是同一个社会问题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都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
[2](P )
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发起人。社区社会工作者是社区问题的关注者,不仅是那些已经出现的社会问题,还包括那些未被社区管理者、社区居民自己意识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社会工作者常常会担当起发起人的角色,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大家都来关注这些问题。这样一来,就能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或有效地预防问题的出现或恶化。社区的志愿者一般是不会关注社区的问题的,更不要说研究社区,防患于未然了。
(二)谈判者。在社区工作中,整个社区及其所有的社区居民都是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因而在某个社区问题出现时,社会工作者会把所有的相关人员和社区内相关组织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协商、交流、沟通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仅是召集人,甚至还有可能是一方或一方联盟的代表,在协商、谈判过程中为他们争取利益、谋取福利。
(三)呼吁者。当社区或社区居民需要某种服务,而现有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机构不能或者不愿提供这种服务时,社会工作者此时就要扮演/呼吁者0的角色,替他们收集相关信息,论证案主的需要与需求的合理性,对现存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机构的政策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156
案。为此,社会工作者要在协商、交流过程中,努力发现冲突各方的立场、差异、误解与交流障碍,帮助各方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立场,找到各方接受的办法。
(七)顾问。社会工作者在社区工作中还常常担当顾问的角色。他们常常向有关组织和机构提出制定某些规章、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提供社会服务意见;向社区中的居民、团体提供意见、建议及其忠告等等。但是在此角色中,社会工作者应遵循案主自决的原则,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案主。他们只是为案主提供不同的参考意见,提供更多更完备的信息而已,并不会替案主做什么决定。
相比较社会工作者的这些角色而言,志愿者的角色则简单得多。他们在社区工作中要扮演的只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响应者、参与者和推动者的角色。
志愿者不会详细地去收集社区及其居民的信息,更不会去研究它们。所以在社区工作中,他们只是社区活动的响应者,只是积极投身于活动中,利用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推动活动的发展。
街头访问;(5)家庭访问;(6)文献分析;(7)访问社区领袖;(8)社区调查。
(二)关系建立与维系技巧。社区社会工作者跟其他社会工作者一样,他们的工作离不开人。每天他们都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成为他们的倾听者或谈话者。在社区工作中,他们必须具备如下技巧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1)与群众初步接触;(2)街头谈话、家访、电话访谈;(3)社区关系联络,建立形象;(4)处理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政治团体的关系。
(三)动员及组织技巧。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动员和组织技巧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必须掌握的技巧是:(1)动员群众;(2)发掘和培训社区领袖;(3)居民组织的建立与运作、主持会议、组织行政事务;(4)社会行动,包括记者招待会、群众大会、游说、请愿、谈判。
(四)活动程序设计技巧。社区的各种活动离不开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设计和参与。在活动中,社会工作者要策划活动、制订目标、制订评估指标等然后才能组织相关活动进行。
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中也会表现出上述知识和技能中的某些方面,有的甚至还发挥得非常好。但是他们并不需要全面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而这正是社会工作者跟他们的区别。
对于一个社会工作者来说,这些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天、两天或是参加一次、两次社区活动就能掌握并运用出来的。一般都要经过至少四年专业的、系统的学习和不断的社会实践,才能逐步掌握和发挥出来的。
虽然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才刚刚起步,社会工作者所做的一些工作仍然不为社会大众所了解和熟悉,但是,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者对于促进社区发展、提升社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蓝 天]
三、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在社
区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同
由于社区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工作中角色不同,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同。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从最基本的素养来说,他必须要具备爱心、热心和耐心,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是一个志愿者或义工所必备的,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社会工作不仅需要一门/助人的艺术0,更需要一门/助人的科学0。作为一项职业,社会工作者必须经过多年的培养和训练,拥有特殊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循一定的职业规范、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等等,这些却不是志愿者所必须具备的。
一般而言,社区社会工作者必须掌握以下五种基本的工作技巧
[3](P124-125)
:
(一)分析技巧。社会调查和分析技术是社会工作者的必修课程。经过教学和实践的训练,他们不仅要掌握观察、社会调查、访谈、文献分析等方法和技巧,而且这些技巧的娴熟程度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质量。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在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过程中,必须掌握和运用的这些技巧包括:(1)了解社区结构、过程、资源、问题和需要;(2)分析社会政策及社会问题;(3)社区观察;(4)
15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如何区分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