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娘娘山湿地高原形成的原因
贵州普古乡娘娘山湿地高原形成的原因
盘县第三小学 韩魏
具有“华南第一高原湿地”之称的普古乡娘娘山,位于乌蒙山脉南端,北盘江上游、六车河上端。湿地主要位于盘县普古彝族苗族乡境内,其延绵于盘县坪地乡、松河乡,水城县的龙场、顺场、花嘎乡数十公里,介于东经104°42′-104°54′和北纬26°01′-26°06′之间。娘娘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达到2319米,年平均气温10.8C°左右,降雨量1269mm。娘娘山上长年多雾,降水量充足,低温度造成水汽蒸发少,降雨量远远高于蒸发量。娘娘山因为植被保护良好,苔藓植物发育状况乐观,水草丰茂,且山体多为玄武岩和石灰岩,下部多硅石,不容易透水,所以水相对充沛,加之无人为破坏,故形成“湿地高原”的伟大奇观。
一、高海拔、低气温、蒸发弱。娘娘山脉平均海拔高于2000米,属于高寒地带,气温低,有雾天一年中为98天左右,凝冻天一年在40天以上,一年最高气温30°以下。加之该地区降雨量大,故蒸发量远远低于降雨量,所以水有剩量,形成湿地。
二、娘娘山的顶部地势相对平缓,排水不易,容易有积水。地表下基本为玄武岩和石灰岩,岩层坚硬,质地紧密,不容易渗透积水,故苔藓植物发育良好,水草长势理想,这既达到了凝聚水的作用,又创造了高原湿地景观。
三、娘娘山山势险峻,不易攀登,交通异常不便,这样第一不利
于放牧,也不利于耕作,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很少涉足,畜牧业没有在此发展,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人和牲畜对该地区基本无破坏,从而植被保护较为完整,成为一块处女地。第二在很长时间以来,该地区基本没有发生火灾,所以灌木丛自然生长,各种叶树野花夹杂期间,有利地形成小溪流,滋润着树木和草的生长。
四、娘娘山脉无任何厂矿企业,没有认为的污染,这样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泥炭沼泽森林自由生长。这一方面能给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水源,避免因寻找水源而进行人为破坏。第二方面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正是这些有利的历史、地理、人文、气候条件,造就了“华南第一湿地高原”—普古乡娘娘上的旖旎风光,其不但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而且还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陶冶性情的好地方,这里给人以广阔,给人以享受,给人以“一览众山小”的心情。这是大自然给普古人们、盘县人民、贵州人们甚至是全国人民的珍贵馈赠。相信这块处女地逐渐向人们袒露她的神秘和美丽,给人以享受,给人以遐想,给人以精神的洗礼。
范文二:专题 湿地形成原因
专题二 湿地
1(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
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3: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3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生物数量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读图回答??两地都有大面积沼泽,分析两地沼泽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
?地雨林气候,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沿海低地,受海水倒灌或潮水影响,
易积水。(4分)
?地纬度高,蒸发弱;地下有多年冻土,水分不易下渗。(4分) 3(读下图回答,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成因。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4分)
4(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
材料二 200多平方千米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
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
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1 300公顷的速度不断增大。然而随着
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简述长江中游湿地50
年的变化。
(2)在崇明岛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围垦滩涂和把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试简要分析这样做的后果。
(3)简述洞庭湖地区为什么要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哪些变化,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结论。第(2)题,东滩湿地的完整性被破坏,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围湖造田”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变差,“退田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1)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因围垦消失。 答案
(2)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
(3)湖泊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洪灾的频率增加;“围湖造田”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围湖所造之田,经常遭受洪水淹没,经济效益差,“退耕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思想观念的变化:人类不能掠夺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为了能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原湿地集中分布区。由于气候高寒,冻土发育,现代冰川的冰
雪融水补给充足,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广泛分布,具有生态蓄水、水
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化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
势。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
亡。
(1)下列表示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
(2)简述引起该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简述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从自然原因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从短期来
看,湿地面积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所增加。但随着冰川雪线退缩,融水的补给量会逐渐
减少,导致湿地萎缩、荒漠化加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储水总量和湿地
面积会不断地减少,这种变化情况与图B相符。
答案 (1)B
(2)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随着高原冰川大面积的减少和雪线的不断上升,青藏高原的蓄水总量逐渐下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无序的矿产开采及冬虫夏草
的采挖屡禁不止 ;盗猎野生动物,虫害、鼠害肆虐等等,导致荒漠化和草地退化的面积扩大。
(3)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6、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
图中??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范文三:专题湿地形成原因
专题二 湿地
1.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抚远县和同江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3: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解析:本题以东北的湿地为背景考查湿地的成因、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及保护措施。第(1)题,要注意三江平原上三条江的位置关系,再从地形和气候角度探讨湿地的形成原因。第(2)题,从三江平原土地资源的开发和沼泽数量变化的角度分析湿地资源丧失和退化的原因。第(3)题,材料3反映的是三江平原生物数量减少问题,三江平原湿地的开垦还会引起风蚀加重、土壤局部沙化、盐碱化等现象。第(4)题,从工程、管理、生物等方面回答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2)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
(3)生物多样性减少。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 (4)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读图回答②⑧两地都有大面积沼泽,分析两地沼泽形成的不同原因(8分)
②地雨林气候,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沿海低地,受海水倒灌或潮水影响,易积水。(4分)
⑧地纬度高,蒸发弱;地下有多年冻土,水分不易下渗。(4分)
3.读下图回答,该地沿海地区沼泽广布,试分析其成因。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4分)
4.湿地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长江中游湿地50年的变迁图。
材料二 200多平方千米的崇明岛东滩,是欧亚大陆东岸发育最完善的河口潮汐型滩涂 湿地之一,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原生态性以及物种的多样性、稀有性。崇明岛是中国 第三大岛,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曾以每年1 300公顷的速度不断增大。然而随着 围垦的深入,它今天开始退缩了??
(1)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请根据材料一两幅湿地图,简述长江中游湿地50 年的变化。
(2)在崇明岛东滩上,人们在湿地上围垦滩涂和把草滩挖成鱼塘、蟹塘,试简要分析这样做的后果。
(3)简述洞庭湖地区为什么要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 哪些变化?
解析
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得出结论。第(2)题,东滩湿地的完整性被破坏,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第(3)题,“围湖造田”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变差,“退田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作用。这一变化说明人们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答案 (1)湿地的总面积减少,大的湖泊面积变小,小的湖泊因围垦消失。
(2)大堤和池塘割裂了整个东滩湿地的完整性,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影响了物种的多样性。
(3)湖泊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围湖造田”使长江中下游流域发生洪灾的频率增加;“围湖造田”导致当地生态环境质量变差;围湖所造之田,经常遭受洪水淹没,经济效益差,“退耕还湖”可充分发挥湖泊湿地的生态作用。思想观念的变化:人类不能掠夺性地使用自然资源,为了能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5.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0分)
青藏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原湿地集中分布区。由于气候高寒,冻土发育,现代冰川的冰 雪融水补给充足,高寒沼泽、高寒沼泽化草甸和高寒湖泊广泛分布,具有生态蓄水、水 源补给、气候调节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防止全球化危机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
成果显示,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而且近年来有加速消减趋 势。青藏高原腹地现代湖泊和湿地出现明显扩张或新生,高原周边湖泊和湿地萎缩或消 亡。
(1)下列表示该地区环境变化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
(2)简述引起该地区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简述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从自然原因来看,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从短期来 看,湿地面积会在一定的时期内有所增加。但随着冰川雪线退缩,融水的补给量会逐渐 减少,导致湿地萎缩、荒漠化加重。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藏高原的储水总量和湿地 面积会不断地减少,这种变化情况与图B相符。 答案 (1)B
(2)自然原因:大气增温,蒸发加剧;随着高原冰川大面积的减少和雪线的不断上升,青藏高原的蓄水总量逐渐下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垦荒;无序的矿产开采及冬虫夏草 的采挖屡禁不止 ;盗猎野生动物,虫害、鼠害肆虐等等,导致荒漠化和草地退化的面积扩大。
(3)退牧(退耕)还草;加强环境保护;严格限制人口盲目流入;严禁破坏性“开发”及“滥捕滥猎”。
6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
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10分
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
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范文四:【doc】草原鼠害的形成原因
草原鼠害的形成原因
牧业论
MuyeLuntan
草原鼠害的形成原因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
牛羊",曾经是我国北方辽阔草原优 美风貌的真实写照,但自20世纪50年 代末,草原局部地区发生鼠害以来, 到现在40多年,时缓时急.鼠害在不 断发生且趋于严重,诸如改变微形地 破坏草场;鼠类挖掘活动与"镶嵌 体"的形成及演潜;鼠类采食牧草减 少载畜量;鼠类秋季贮草减少牲畜过 冬饲草等草源鼠危害造成草原水土流 失,有的地方甚至引起退化,沙化, 严重影响着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虽然投入大量的 资金进行灭鼠,但草原鼠害目前仍呈 蔓延发展,本文试图就草原鼠害发生 的原因作一探讨,以供草地灭鼠工作 者参考.
1草原生态系统平衡失调是形成鼠 害的原因之一
草原鼠类,是草原生态系统处于 自然动态平衡的系统成员之一,在生 态平衡的条件下,系统内已为它们准 备了应得的食物和空间,因为有了它
们,有时还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如携 带传播种子,疏松土壤等,由于鼠的 参与还加速了系统内能量的流通和物 质循环.当草原鼠类数量不多时,则 形不成危害.而我困的草原畜牧业多 是传统的放牧业,靠天吃饭,相当长 的时间内盲目追求牲畜头数,对草原 只用不养,滥牧,掠夺式的经营,使 草原生态环境变劣,草群种类成分发 生变化,原有的优势种或伴生种植 物,在草群中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而 一
年生植物,一些杂类草或有毒有害 植物相继侵入;牧草变矮,植被稀疏 密度降低,可食草产量下降.退化的 圈癸薄2oo7l11
口张生明(山西省吕梁市牧草站033000)
草场为鼠类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 境,鼠类数量的增多又进一步加剧了 草地的退化形成了恶性循环.据 2007年8月份我们在方山县马坊镇秦 家崖村进行草地监测时发现,靠近村 庄和离水源较近的草地,由于放牧过 渡,草原退化严重,中华鼢鼠活动频 繁,在一块50平方米的草地上,竟发 现有土丘20个,而离村庄较远的坡顶 部草地由于轻度利用或未利用,牧草 茂密,未发现过鼠害.这可能是因为 草原鼠类多属于小型动物,需要视野
比较开阔的环境所致.
2鼠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造就鼠害 猖獗
鼠类的穴居生活,蛰眠习性,食 性广,寿命短,种群更新快,嗅觉和 味觉十分发达等生物性特性,在长期 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适应能力,使 他们能够在多种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后 代.所以鼠类除极个别地区外,世界 各地均有分布,不论高山,平原,森 林,草原,沼泽,农田,居民区,甚 至戈壁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3捕食鼠类的天敌减少.使鼠类更 加泛滥.
天敌动物虽然不能彻底灭鼠,但 在正常年份,它和鼠的数量保持着相 对稳定性.
近几年来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 剧毒农药的广泛使用使许多动物受 危害.有的杀鼠剂具有二次中毒性 质,灭鼠的同时,天敌吃中毒鼠而被 中毒的事例不少.再加上人们乱捕滥 杀天敌动物,使鼠的许多天敌逐年下 降,有的几乎处于濒危状态.另外, 森林是鸟兽之乡,由于全世界森林面 积不断缩小,使鼠的天敌和其它林中 动物减少.天敌的减少有利于鼠类数 量的增加.
4异常气候条件助长了鼠类的生存
鼠类种群数量变化是受多种因素 的影响,某些气候条件对其影响较 大.北方的许多鼠种在91O月份,数 量达到一年中最高峰,经过严冬,几 乎有90%的冬季死亡,到次年2—3月 份,数量下降到最低,能够过冬的鼠 继续繁殖,使种群数量重新回升.正 常情况下,每年气候有规律的变动, 不致造成大的危害.近年来,北方地 区,十年九旱,降雨量比常年少,有 利于天生喜欢干旱的鼠类繁殖. 5人类片面的经济活动为鼠类提供 了适宜的生存条件
人们开发建设草原是好事,但大 规模的经济活动,如在草原上开矿, 建场,建旅游景区等而引起的恶果, 是要惩罚人类本身的.另外牧区长期 超载过牧,造成草场退化,为鼠类提 供适宜的生存条件,形成鼠害,鼠类 数量增多后,又加剧了草场的退化和 沙化.
因此,在进行草原开发的总体设 计时,就应通盘考虑自然和社会多方 面的因素,考虑到兴利避害,造福社 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污染已 成为一个越来越引起公众关心的世界 性问题,在草原上进行经济活动时, 一
定要考虑到保护环境,考虑到人与
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草原鼠害发生的原因 是极为复杂的,它受多种因素综合影 响,了解和研究鼠害发生的原因,可 为综合防治鼠害提供科学依据. 一
范文五: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几处特殊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原因分析
芮闵教辅图书编著团队
气候是高、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且在现行的高考中,气候这一专题知识所占的份额也是比较大的,近几年几乎占到了地理分数的“半壁河山”。热带草原气候因为成因、特点、分布比较特殊,再加上南北半球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特殊性,成为地理考试命题中的“宠儿”,频频出现在各类试卷中。在日常的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们关注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整体性分布,而忽视了它的一些“特殊分布”区域,学生在遇到这些“特殊分布”的气候时,没有办法解释它的原理、成因和分布,对所学知识产生“困惑”,影响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们一起学习、讨论、分析后,我们可以把热带草原气候的“特殊分布”地区的成因归纳为季风型、热带锋型、副高型、垂直地带型和背风坡型五种类型,供大家一起商榷。
一、“季风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盛夏季节,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在大陆上),往往在南北半球信风带插入一个赤道西风环流。它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行星风带的季节移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陆的加热作用,更助长了赤道低压槽移动时在大陆上被加强。北半球夏季时(7月),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南半球夏季时(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这一现象,在从非洲经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一带最为显著。
1.非洲10°N至20°N地区和北美洲南部
夏季,两地分别受到掠过暖流上空和受地形抬升作用的暖湿西南季风的控制;且由于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2.非洲10°S至20°S地区和澳大利亚北部
夏季,两地受到暖湿的西北季风控制,且由于西北季风与东南信风辐合上升,多对流雨,降水丰沛,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
二、“热带锋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在广阔的热带太平洋东部,赤道西风不显著,且由于受高大的安第斯山脉的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对南美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影响几乎没有。但来自陆上的西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分别与来自热带大西洋上、并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在此辐合上升,形成热带锋,多对流雨,气候湿热。
赤道以北的圭亚那高原、奥里诺科河流域和哥伦比亚北部,6月至10月潮湿多雨;赤道以南的巴西高原内部,10月至次年3月,降水丰富,形成湿季。冬季,两地分别受单一的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控制,干燥少雨,形成干季。
三、“副高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1.南非高原南部(20°S至30°S)
1月的南半球是夏季,大陆内部形成范围广大的热低压,暖湿的、掠过暖流上空的东南信风吹向大陆,为南非高原带来较多的降水,形成湿季。7月的南半球是冬季,且南非高原的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气温更低,大陆南部形成高压,并与东部的海上高压连在一起。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加之陆上高压的存在,来自海洋上的信风影响程度减小,形成干季。
2.澳大利亚南部(30°S至32°S)
由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月),该地受南移的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冬季(7月),受到北移的湿润西风控制,形成湿季。
四、“垂直地带性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五、“背风坡型”的热带草原气候
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部和马达加斯加岛西部两地由于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且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但干湿季明显,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综上所述,夏季时,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赤道辐合带的影响,该带的位置一般也就是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因此,也可以说是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但由于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复杂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索,借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会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娘娘山湿地高原形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