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体育教学策略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体育教学策略
一、现阶段我们身边体育课的流行病症
案例一:某一位在体育教学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工作几十年的体育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里非常重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强调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重视学生练习、活动“整齐划一”。学生就像一个个纪律严明的小小“解放军”,坚决听从指挥,既没有一丝差错,也没有一丝主动,中规中矩,按部就班。这位老师还经常夸奖学生:“大家真听话~”、“纪律不错~”??案例二:某一位体育教师借班上公开课,老师在组织学生手持轻物进行掷远练习时,有的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有的学生手持轻物乱投一气,还有一两个好动的学生居然去附近沙坑玩沙子去了。因为是公开课,教师又不好怎么样,索性就视而不见。课后上课老师满腹牢骚:“现在的学生怎样怎样,难管太难教了。”
以上两个案例分别表现出一个极左思想“形”和一个极右思想“神”。是在当前体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之际,由于旧教育观念带来的后遗症和在新课程理念中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之间的碰撞,引发出体育课堂教学的流行病症“紧拽不放”、“放得出,收不回”。
如何医治流行病症,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呢,我认为,就是把课上得“形”“神”兼备。所谓“形”就是课的组织形式和氛围。包括队伍的整齐一致,学生的服从守纪。而“神”即指学生在体育课中的注意力深度和思维指向。案例一的体育教学很重视练习密度和运动量,强调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重视“整齐划一”,学生的活动都是“形”。而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是否被调动,他们的头脑是不是随教学的进程在思考,也就是说对学生的“神”注意不够,于是往往是“形”在,而“神”却游离了课外,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只有内在的“神”与外在的“形”有机统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二、“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成为故事的主人公,来组织教学。趣味性的故事情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情节(课堂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夺红旗》游戏的教学中,我告诉学生,我们是解放军战士,要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或夺取敌人的某某阵地),一路上要遇到许多艰难困苦,希望大家以军人的准则严格要求自己,确保战斗的胜利。活动中,学生个个奋勇争先,情绪高涨,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活动中去,同时,在军人准则的约束下,保证了队伍的整齐性。如能配上枪炮声的音乐,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如投掷类教材可创设投弹,炸碉堡之类的情境,跳跃类教材可举行各种森林运动会来组织教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秩序井然,课堂气氛热烈。
(二)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满足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
中小学水平一、二,三,四阶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如果整个课堂让学生沉没在教师哗哗不休与指手划脚中,那无疑是一件令他们头疼的事。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教师不妨在恰当的时刻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完成一些自己爱做的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解放。教师的任务在于如何把他们的活动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如在队列教学中,学生听了老师无数遍的“一二一”,“向左(右)转”,他们早想自己也去尝试一番。这时我们不妨给他们二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自己组合,去尝试队列练习,他们保证会全身心地投入,自己喊着“一二一”,做得无比投入,如果发现有伙伴做错动作了,还会比老师更耐心地帮助他改正。有一次,我在《仰卧推起成桥》的教学中,在学生会成桥动作后,我让他们利用垫子自由活动三分钟,这时,学生有的搭桥,有的翻跟斗,有的侧手翻,还有的竟然钻起了“桥洞”。学生人人参与,积极主动,玩得不亦乐乎,特别是“钻桥洞”的创举让我赞叹不已。可见,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既遵循了培养学生自我活动能力的要求,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满足了学生无意注意的需要,使学生能精神百倍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小学生喜欢比赛,爱竞争,好刺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度地运用比赛法,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而且还可以诱发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但是有比赛必然有胜负。胜的一方固然欣喜若狂,但屡战屡败的一边谁都会无精打采。欣喜若狂便会忘乎所以,没有精神就会厌倦,忘乎所以和厌倦都会走神,两者都或多或少使教学秩序凌乱,达不到比赛的真正目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一组通过努力都有获胜的希望。同时,教师应注意在比赛中,给“常败将军”机会,比如说调整距离,降低要求等等。使他们也有夺标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他们取得胜利时,要加以表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充分利用小集体的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利用集体内互帮互学的动力机制,可以在许多情况下以生生交流的方式缩短教学两方之间在知识理解力、思维方法上的差距,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可以发挥集体学习的“镜子”作用,选择自己也有达成可能的参照对象,而不以高高在上的老师作为参照。例如,教师一个轻松、标准、漂亮的肩肘倒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可能使一部学生(技能水平较差)望而生畏。这时小集体的作用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
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以教师的动作为达成的目标,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在本组成员的帮助下,选择比自己略好的学生为参照,把他们的动作作为达成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外在的行动表现(如动作的正确、漂亮)经常成为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能力的评价。这一评价又始终存在于运动学习过程中,因此,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形成自卑心理。而小集体中的相互承认,相互激励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集体的激励作用形成友爱气氛,使能力较差的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走出自卑的阴影,增强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启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五)适时激励,多给学生肯定和鼓励性评价
体育教师应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能去感染学生,用和谐可亲的态度去帮助和鼓励学生,注重培养他们勤问、善问、好学的良好习惯。就像北京教授王志刚来云阳授课所讲的那样----竖大拇指将大拇指肌群练得特别发达。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时竖大拇指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我相信你能把动作做好,你肯定能跳过去等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竖大拇指给予肯定,并适当启发、诱导,使学生充满自信,满怀兴趣不断探索和追求,把教师的肯定和激励变成他们不断学习创新,操作实践的动力,如:这位同学自编的游戏真棒,大家很聪明,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动作再编一个小游戏等。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同时,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体育教学中,当学生的表现有明显的进步时,应及时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并适当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驱力。如:
“你瞧~比上次进步多了~再来一次~”“你这次做得比上次更好~”“你是个很棒的孩子,我相信你知道怎么做。”等。
当教师发现学生“闪光点”时,要及时抓住并运用赏识性的语言评价,让他们的良好表现在赏识中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优秀。如:“对~”、“很好~”、“OK~”、“你真行~”、“你用实力证明了,你是最优秀的~”、“我赞成你的做法~”、“你的发现非常重要~”等。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思维是否被启迪,注意力是否集中,是更好地掌握技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我们组织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紧紧抓住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使学生去认真地想,积极地练,那么课就能组织得既严谨而不呆板,既活泼而不凌乱,真正做到张驰有度,收放自如。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校体育2005-5总第145期.
[2]中国学校体育2004-5总第139期.
[3]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总第89期(半月刊)
范文二: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论语》第七篇《述而》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句话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有人在诠释“温而厉”时说:与人交谈,应该语气温和而有礼貌。在温和而礼貌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严厉。这个“严厉”,不是语气和用语的严厉,而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孔子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无独有偶,法国著名作家拉封丹曾经写过一则寓言故事,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故事说:北风为了显示寒冷强劲的威力与太阳打赌,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罗马骑士脱掉大衣。尽管北风鼓起气球般的身体,使出浑身的解数向骑士吹出凛冽的寒风,最终也未能脱掉骑士身上的大衣。而太阳发出温柔的光泽,沐浴着骑士的心田,渐渐地,骑士高高兴兴地脱下了大衣,太阳获得了胜利,温和战胜了暴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妥,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引
1
发激烈的师生冲突。近年来,新闻媒体常有报道教师与学生的冲突事件,有的学生对教师实施了过激行为,大打出手,更有甚者造成“弑师血案”,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
追究师生冲突的深层原因,其一,是未成年人冲动、不理性,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二,教师自身存在几种问题:第一,一些教师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太深,不能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容易逆反,而一旦教师的权威受到挑衅,教师也会受不了,矛盾激化。第二,教师缺乏预测的策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不问青红皂白,痛斥一顿。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几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听过。没有教师所谓的“严厉”,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这不正是孔子和拉封丹的寓言故事所体现的”温和效应”的教育力量吗,“温和效应”在化解师生矛盾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会和学生沟通。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眉目含情,传递欣赏”,教师的“顾盼生辉”饱含着一种强大的师爱,它让学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这一刻完成了,师生间的亲近在这一刻定格
2
了。在课后,通过语言、文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可利用批改作业、在路上的偶遇聊天,甚至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增进感情,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例如:在作业本上教师不要吝啬一个“优”字、一句衷心的评语,并让文字体现出“四化”:表扬提高化,批评委婉化,批语详细化,要求期待化。在与学生谈话聊天时,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严肃话题轻松化。一次在假期,我发现一位性格偏激的学生竟然骑着摩托车,是不是大“涮”他一顿呢,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虽然经常惹老师生气,但过完春节后我还想看到你毫发无损。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他的脾气,斥责只会换来更强的逆反心理。?家常式的闲聊。开口一个大道理,闭口一个小道理,学生会很厌烦,他们喜欢和你谈弟弟、妹妹、亲戚、朋友,爱玩什么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细心,在这些拉家常式的闲聊中,你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以相机“寓教于聊”。?投其所好式的沟通。学生爱看武侠小说、爱玩网游,就和他聊这一方面的内容。投其所好,使学生越发爱和你接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工作带有强烈的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好奇,教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回答,满足他们了解的需要。对于班级工作的一些想法也会告诉学生,争取大力支持。
3
二、教师要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为他好的。
实施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都有沉重的自卑感,总认为老师、家长、同学看不起他,个个都是冰冷的目光,因而丧失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在这种情绪下,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很容易用“逆反”来表现自己,于是草率地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北风和太阳都想脱掉罗马骑士身上的大衣,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教师教育转化学生也是如此,虽然目的相同,但方法不一,教育效果相反。使用温和的手段,问题迎刃而解;方法简单粗暴,常会导致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所以教师要学会恩威并施,赏罚并用。“温和,但是有要求;宽容,但是有原则。”在教育学生时教师不用声色俱厉,言辞激烈地表达恨铁不成钢的恼怒。这是在拿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对待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小小的“惩罚”。比如:背诵一篇课文。对于学生偶然的过失行为,教师可以平静的告诉他:你做错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说的越多,教师给予的肯定可以越高。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赏识教育”会使学生从心底
4
涌起自豪与自信的波澜,给学生催其上进的力量,引导其奋发向上,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彻底摒弃对一般学生特别是学业暂时不良学生无法进行创造性教育的陈旧观念,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教师要给学业暂时不良学生以倾斜政策,多辅导、耐心答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提的问题可以简单些,评价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最为了解。教师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调整教育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领悟,在润物无声中教化学生,努力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5
范文三: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时间:2013-11-24栏目:综合教育论文
严而不厉,温而不愠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级教育硕士研究生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十九中学教师 李 娜
《论语》第七篇《述而》中说“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这句话意思是说,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有人在诠释“温而厉”时说:与人交谈,应该语气温和而有礼貌。在温和而礼貌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严厉。这个“严厉”,不是语气和用语的严厉,而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孔子用一种“温和”的方式达到了育人的目的。无独有偶,法国著名作家拉封丹曾经写过一则寓言故事,也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故事说:北风为了显示寒冷强劲的威力与太阳打赌,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罗马骑士脱掉大衣。尽管北风鼓起气球般的身体,使出浑身的解数向骑士吹出凛冽的寒风,最终也未能脱掉骑士身上的大衣。而太阳发出温柔的光泽,沐浴着骑士的心田,渐渐地,骑士高高兴兴地脱下了大衣,太阳获得了胜利,温和战胜了暴力。
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妥,不仅达不到教育目的,而且会影响师生关系,甚至引发激烈的师生冲突。近年来,新闻媒体常有报道教师与学生的冲突事件,有的学生对教师实施了过激行为,大打出手,更有甚者造成“弑师血案”,酿成了不该发生的教育悲剧。
追究师生冲突的深层原因,其一,是未成年人冲动、不理性,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二,教师自身存在几种问题:第一,一些教师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太深,不能建立新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高高在上的师生关系,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容易逆反,而一旦教师的权威受到挑衅,教师也会受不了,矛盾激化。第二,教师缺乏预测的策略,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不问青红皂白,痛斥一顿。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几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听过。没有教师所谓的“严厉”,几句简单的话语就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这不正是孔子和拉封丹的寓言故事所体现的”温和效应”的教育力量吗,“温和效应”在化解师生矛盾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学会和学生沟通。
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眉目含情,传递欣赏”,教师的“顾盼生辉”饱含着一种强大的师爱,它让学感受到欣赏、尊重,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间的心灵沟通在这一刻完成了,师生间的亲近在这一刻定格了。在课后,通过语言、文字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可利用批改作业、在路上的偶遇聊天,甚至QQ、微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增进感情,从而赢得学生的好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例如:在作业本上教师不要吝啬一个“优”字、一句衷心的评语,并让文字体现出“四化”:表扬提高化,批评委婉化,批语详细化,要求期待化。在与学生谈话聊天时,要注意谈话的内容和方式。?严肃话题轻松化。一次在假期,我发现一位性格偏激的学生竟然骑着摩托车,是不是大“涮”他一顿呢,我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虽然经常惹老师生气,但过完春节后我还想看到你毫发无损。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以他的脾气,斥责只会换来更强的逆反心理。?家常式的闲聊。开口一个大道理,闭口一个小道理,学生会很厌烦,他们喜欢和你谈弟弟、妹妹、亲戚、朋友,爱玩什么及看哪些卡通片等。只要用心、细心,在这些拉家常式的闲聊中,你会发现教育的契机,以相机“寓教于聊”。?投其所好式的沟通。学生爱看武侠小说、爱玩网游,就和他聊这一方面的内容。投其所好,使学生越发爱和你接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想法。学生对老师的生活、工作带有强烈的好奇心,是非常正常的,对于学生的发问、好奇,教师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予以回答,满足他们了解的需要。对于班级工作的一些想法也会告诉学生,争取大力支持。
二、教师要用温和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真正为他好的。
实施过激行为的学生,一般都有沉重的自卑感,总认为老师、家长、同学看不起他,个个都是冰冷的目光,因而丧失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在这种情绪下,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证明自己的存在,很容易用“逆反”来表现自己,于是草率地对老师实施过激行为。北风和太阳都想脱掉罗马骑士身上的大衣,由于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教师教育转化学生也是如此,虽然目的相同,但方法不一,教育效果相反。使用温和的手段,问题迎刃而解;方法简单粗暴,常会导致学生过激行为的发生。所以教师要学会恩威并施,赏罚并用。“温和,但是有要求;宽容,但是有原则。”在教育学生时教师不用声色俱厉,言辞激烈地表达恨铁不成钢的恼怒。这是在拿学生的错误惩罚自己。对待常犯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实施小小的“惩罚”。比如:背诵一篇课文。对于学生偶然的过失行为,教师可以平静的告诉他:你做错了。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说的越多,教师给予的肯定可以越高。
三、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没有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爱护就会变成粗暴的伤害。“赏识教育”会使学生从心底涌起自豪与自信的波澜,给学生催其上进的力量,引导其奋发向上,不断地完善自身。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彻底摒弃对一般学生特别是学业暂时不良学生无法进行创造性教育的陈旧观念,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在学习文化知识方面,教师要给学业暂时不良学生以倾斜政策,多辅导、耐心答疑,给他们布置的任务,提的问题可以简单些,评价以鼓励为主,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要多和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最为了解。教师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调整教育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果能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去认真领悟,在润物无声中教化学生,努力做一名有智慧的教师~
范文四:“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纪律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障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使课堂“严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建议,旨在与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课堂纪律;教学活动;榜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13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大伟在《建设理想课堂》一书中指出:“好的课堂从纪律上应该‘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彼此尊重,有序进行!”在本文中,笔者将谈谈自己对课堂纪律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阐释如何才能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
课堂纪律是教学成功的保障。好的课堂纪律可以保障教与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赫尔巴特说:“如果不坚决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加强课堂纪律管理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2006年笔者接手八年级(13)班的英语时,这个班级的纪律差是众所周知的。一次刚上课不久,就听到一位学生吃苹果发出的清脆声音。笔者当时非常生气,并给予警告,但是毫无效果。接下来学生的反应更是糟糕,有的开始议论刚才的事,还有的学生竟然变本加厉扰乱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如何能不影响教师的情绪,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呢?
但好的课堂纪律并不意味着学生“手背到身后,无声地听讲”、“异口同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课堂纪律要严,但不能死。自由的是思想,需要约束的是行为,充满活力中的“活”是思想活、思维活。在思想和思维活起来后,是把学生思想的内容、思维的方向引导到教学内容中来。当多数学生的思想和思维都在教学内容上活起来时,课堂气氛就会是热烈而不是混乱了。相反,如果不是思想和思维的“活”,而是行为上的乱,那就需要教师花费精力整顿纪律了。
那么,我们应该该如何控制课堂,管理好课堂纪律,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呢?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教育功底,善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你尽管放心他们全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笔者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这节课的内容是8B,Unit3,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刚刚上课,笔者提出两个问题: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What kind of games do you like?这样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这种氛围对笔者很自然地过度到本课的内容上来非常有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笔者又布置学生完成一个任务:Who can tell me how to play this game?果然,学生们的兴趣极高,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竟能熟练地复述课文。
二、教师应善于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周全,考虑课堂纪律的掌控,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组织了一次让学生们畅想自己未来理想生活的演讲比赛。第一位学生演讲结束后赢得学生的一片掌声,非常成功。但是第二位学生显得有点兴奋,导致演讲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找出应对措施,将尴尬化解于无形之中。
三、教师应树立遵守纪律的榜样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就有了模仿的对象,其行为方式的改善也就有了具体的标准。由于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身体力行,注意自己的形象,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教师应走到学生身边,了解学生的问题
有的教师习惯于一节课站在讲台上,但是这不利于课堂纪律的管理。由于讲台距离教室后面的学生较远,教师不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因此,教师应走下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并答疑解惑。这样,学生不仅会对教师充满亲切感,而且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同时,对走神的学生也是一种督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从而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校纪律环境与课堂秩序。
参考文献:
[1] 陈大伟.建设理想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城头初级中学 222100)
范文五:爱而不纵 严而不苛
爱而不纵 严而不苛
摘要 教育需要爱,更需要培养爱。没用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同时一定应注意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也就是要处理好“严”和“爱”的关系。“严”应做到:严而有理、严而透情、严而垂范;“爱”应做到:爱而不宠、爱不失衡、爱有可感。总之对学生的爱教育,我们应做到,既当父又做慈母,真正做到:爱中有严,严而透情。
关键词 爱 不宠 不失衡 可感 严 有理 透情 垂范
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备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直接组织者、参与者和实践者,在日常的教育教堂中应做到:用自己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换取学生的上进心。”也就是要在“爱”和“严”字上下功夫。
一、“爱”的教育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确,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我们的教育 对象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正所谓“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所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要用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激发学生内心感恩的情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那份责任。同时教师不能过分迁就,做到爱而不纵、爱不失衡、爱有可感。
记得在我刚刚踏上讲台时,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也不能让他们在懂事后责怪我。”由此可见,对学生的爱,是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身体等状况,而不是无纪律、无原则的溺爱和放纵,即:在“严”字的前提下,发自内心的爱。譬如,有一次,以我们班两位班长为首的六名学生逃课到操场上打篮球,知情后,为了能让这六名学生深刻认识错误,消除不良影响,做到以理服人,我心平气和地结合初三面临中考的实际,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认识到这样的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班级承认错误。假如这件事情因为有两位班长而轻描淡写地处理,姑且不说班里同学有意见,今后的工作不好开展,就连这两位班长也会认为自己犯了错误可以享受特权,连老师也给他们几分面子,而不思悔改,这样的处理显然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错误的情节采取适当的形式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氧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可见,爱护不是放纵。
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不可能各方面素质能力都一样,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做到爱不失衡。另外,“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导。上文中逃课的还有四名学生,他们可以说是班级后进生的代表。他们见两位班长首先在班级作了检讨,还会有什么意见呢?并且在他们本人、还有其他后进生的心目中,都会觉得教师公正、不偏心。
二、“严”的教育
“人无完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他们来学校不只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既然是学做人,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要对他们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并非“一打、二骂、三叫家长”,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甚至多次违纪现象时,首先应全面了解情况,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分清对错和利害,然后发散思维,初步拟出几种教育措施,接着分析各种方法可能造成的后果,最后选择出最为合理、恰当的措施。正如,上文六名逃课学生打篮球一事,处理时,我先初步拟出几种处理方案:第一,批评几句,写一份书面检讨;第二,罚站反省,再接受批评;第三,请家长来校;第四,心平气和地让他们认识到这次行为给自己、给班级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并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我选择了第四种方案,几位学生很乐意就接受了。所以说,教师的“严”要做到有理。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笨,就经常骂他吧”人性和时代的特点证明打骂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是锤的敲打,而是水的抚摸,才使石子变得这般光滑剔透。”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要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罚站为请坐、冷漠为热情。上文中那几位逃课的学生犯了错误,肯定担心、害怕,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想法,此时,如果你变发怒为宽容,先请学生坐下(动之以情),这样,那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人格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低头”,那么接下去的教育(晓之以理)就好开展了。 可见“严中透情”是妙招。
众所周知,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品德高尚、言行规范、严于律己。学年初我刚接班时,刚进教室,只见地面一片狼藉,学生熟视无睹,靠“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我便弯下身去捡,当捡到一位学生的脚下时,那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来捡。”我只笑着点头,其他学生赶忙把自己四周的垃圾捡起来扔进桶。自此以后,卫生保持情况好多了,每当我躬身捡垃圾时,学生都条件反射般低头四顾,确保自己的“包干区”无事。所以说,教师严而垂范,学生就能严于自律。
总之,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教师既要作“严父”又要当“慈母”,做到爱而不纵、严而不苛,爱中有严、严里透情,我想,这不正是我们所呼唤的教育方式吗?
参考文献
《陕西教育》(2006.11月 班主任在线)
《教育艺术》(2008.第5期知己知彼 以爱育爱)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