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市场产生风险的因素逐渐增加。 因此, 分析和研究金融风险根源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策略是具 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二、我国金融风险的产生根源和表现形式
我国金融风险产生的原因有金融行业自身的特点, 也有我国特殊国情下的产物。 从金融 行业内在原因来看:
1. 金融业务活动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与一定环境变化相结合, 就会出现风险问题, 存在潜在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如果处理不当或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时, 风险就会产 生。
2.现有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现实需要,其分析基础是在完全均衡假设 和静态假设下得出结论, 却要应用于非均衡状态的, 复杂多变的现实经济活动中, 必然常常 遇到挫折和失败。
3.金融管理人员能否根据环境变化做出正确决策并组织实施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 不能完全做到,就会给金融管理目标带来不良影响,造成风险。
从外部环境来看:
1.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在快速发展,然而由于众多原因,相应的金融运行有时 紧缩、有时放松和再膨胀,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困难。
2.我国人民银行侧重于法规性监管,忽视风险性监管,金融风险控制环节薄弱,金融 立法和执法不健全,金融体系不规范。
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市场信用体制的建立更是任重而道远,许多企业改革 不规范,造成巨额的银行不良资产,给银行信贷资金运作带来风险。
在我国金融业快速扩张的同时, 金融发展中的风险隐患也在不断加剧。 具体有以下几个 方面的表现形式。
1.管理体制风险。这是指金融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引起的资金损失或运营效益下降。由 于在实际工作中的管理效率降低, 监督乏力的问题, 以及其内部之间、 与业务部门之间、 与 外部的经济单位之间, 存在不协调和沟通不及时等问题。 管理体制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对该 风险的化解与防范极为重要。
2.金融交易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同规约的条款而导致 损失的可能性。 这是当前我国银行业比较突出的金融风险。 虽然我国几次从四大国有商业银 行划出不良贷款, 使不良贷款比率下降, 但与其他国家相比, 我们的不良贷款还是相当高的。 我国银行自身约束不利,对债务人的法规约束软化也是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
3.金融改革风险。是指因出台一项政策所带来的负面作用。毫无疑问,一项政策或改 革的实践是为解决现实中的突出问题,但也可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产生其他问题。 从风险的角度分析, 就是又增加了一些新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 轻则影响政策或改革的 成效,重则危及政策或改革的成败。因此,政策风险是决策时首先应该充分考虑的。
4.资金运作风
险。资金运作风险包括资金流动性风险和资金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指
没有足够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而给银行带来的损失的可能性。 资金管理风险 是指因资金被挤占挪用而不能满足支储需要或存储不经济所产生的负面作用。 这种风险出现 时将严重影响商业银行。
5.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风险。内部管理风险主要有技术风险和道德风险。由于金融活动 和金融关系的复杂性, 使得金融人员及有关业务人员在工作中可能出现技术性差错而带来损 失。 例如随着金融办公自动化的提高和金融管理任务的增加, 线路故障、 操作失误、 黑客入 侵、 数据丢失、 业务差错等问题时有发生。 道德风险是指因金融人员道德品质下降, 给资金 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在金融活动中,有些金融人员抓住各种机会以各种似是而非的名目、
借口和手段侵吞公款的事件屡见不鲜。
6.利率汇率风险。我国银行业及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之间时常会互相竞争抬高存款利 率,收揽储蓄。这种竞争方式使得利率风险大大增加。此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 直接影响外汇资产,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高汇率风险。
三、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研究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是值得人们担忧的。 建立符合金融行业战略定位的科学、 完整、 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是我国金融行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从宏观角度看, 我们应该采取 以下策略:
1.完善金融法制法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成熟的金融法制法规来防止金 融犯罪。 1993年起,我国着手的金融领域法制建设已经基本形成。法律手段作为金融风险 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日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但是要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的 进一步完善。
2.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 要前提。 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 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 完善票据贴现 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创造条件; 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 模。 国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并保持必要的力度。 以期在保持国 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 继续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 从而保持宏观经济 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 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投机势力和国际金融风波冲击 的能力,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3、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加强金融监管需要从目 前的法规性监管向风险性监管转变,从单一的现场检查向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并重转变。 逐步健全对金融机构的接管、 终止、 兼并和破产等制度, 以及对金融机构负责人的离任审计 制度、要建立金融监管责任制。监督金融机构降低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质量。
从金融风险管理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对金融操作人员强化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把风险意识贯穿于金融人员的工作中,深 入到金融部门内部, 使他们在注重工作成果的同时, 要善于及时发现可能的风险。 只有在金 融部门内部形成风险意识的氛围,开展金融风险管理才有可能。
2.制定金融风险评级机制。在找出潜在的风险之后,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 将造成的损失是非常的重要的。 风险造成的损失取决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风险评 级制度可以使风险分析定量化, 为选择最佳的风险管理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风险评级机制就 是在风险识别和衡量的基础上, 对它们进行排序, 列入不同的风险级别。 风险级别一般有高 频率高损失、 高频率低损失、 低频率高损失和低频率低损失四种类型。 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 策略的选择也有、 风险回避、 风险控制、 风险转移和风险自留四种。 可以用来防范和化解风 险。
3.健全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系统。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就是金融机 构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可以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度, 完善并 落实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内部稽核制度,并加强我国银行的内部监控系统, 完善对各级经营权的监督机制。 防范不良贷款, 防范金融犯罪, 努力把金融风险控制在最小 范围。
4.建立专门金融风险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金融风险管理机构,可以独立负责金融风 险预防和控制, 将金融机构各个部门有关风险报告综合总结, 以保证信息的及时传递, 具体 明确的实施防范和化解决策。此外,还可以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范文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作者:袁浩隆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5年第 23期
摘要: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当前的互联网金 融模式,难以解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 状,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提出了几点 建议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 (2015) 023-00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大众化普及,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 —— 互联网金融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同时,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问题,风险管理模式尤为突出,已难以适应当 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态。风险管理作为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核心部分,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工 作是当前有关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1.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是风险管 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风险管理还处在探索阶 段,因此,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模式,创新与完善我国当前的风险管理方式。
2.互联网金融的优点
相比较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加快捷方便等优势,互联网金融凭借着三大 技术的支持以及其自身的优势逐渐地取代了传统金融在部分民众心中的地位。
3.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核心还是风险管理。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好存 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发展环境不理想。诚信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文化,但 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善的诚信制度 [1]。第二,在对风险管理的认知上存在着不足。第三, 金融市场环境没有完善,造成了很多的风险因素。
范文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这个词汇是金融语言的核心。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突出。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度量和控制。由于金融风险对经济、金融乃至国家安全的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许多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组织、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寻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一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在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风险管理要求也越来高。风险是金融行业发展避免面的的一个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金融风险管理有着巨大的意义。本文就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策略;风险管理
引言
在我国金融行业中,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金融风险。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了许多利用互联网杂诈骗的行为,给我国当代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促进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确保我国金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的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务模式。在互联网金融中,它不是简单的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而是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实现金融业务的往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具有一定风险性。为此,做好风险管理意义重大。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的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延伸到自助转账、第三方支付、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互联网金融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活动,所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使得我国金融市场日渐繁荣。然而互联网作为一种非工具,它本身具有开放性,人们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时候,需要承担较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如竞争风险、信誉风险、经营风险等,一旦风险发生,不仅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
同时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金融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互联网金融才能得到健康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1]。
三、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1网络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与互联网为依托的,人们在进行金融活动中的时候需要依靠计算机或移动设备来完成,然而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人们在使用互联网金融的时候很容易遭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系统遭受到攻击,就会造成重要的信息泄露,进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竞争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扩大了金融交易方式,越来越多的金融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我国传统银行价格面临着的较大的竞争风险,与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的业务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3信誉风险
信誉风险指的是参与交易活动的主体不能按照约定时期履行相应的职责,互联网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交易,而互联网具有虚拟性,对于企业而言,在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时候会虚构自己的财务信息,等到了偿还贷款的时候,企业往往会借经营不善,不再规定日期内归还。另外,在电子商务中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常见的信誉风险有卖家信誉风险,买家信誉风险,第三方支付平台信誉风险。如买家在支付款项后,卖家不能按时发货,这就是典型的卖家缺失信誉
4法律风险
尽管互联网金融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立法方面的规定还没明确,现有的法律法规都只是针对传统金融业务,不适应互联网金融,使得人们在进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时候市场发生纠纷,严重的还会引起网络诈骗,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1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而网络安全风险作为威胁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2]。如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都可以有效地保障人们在互联网金融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
2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
随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我国传统银行既迎来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了较大的挑战。在机遇面前,银行要把握时机,抓住机遇,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面对挑战,银行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互联网金融的弊端,要善于扬长避短。在银行发展过程中,要积极的
转变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强化资产负债组合,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环境下,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负债可控性,促进金融业务的发展[3]。
3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一部分,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风险,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完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对企业、个人进行客观的信用评价;其次,完善互联网身份认证,确保互联网金融的透明度[4]。
4完善金融法律法规
在这个国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法律来提供保障和依靠,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才能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首先,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金融监管法治体系,确保金融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其次,要完善金融立法,使法律能够有效地运用于金融经济活动中,规范金融套利行为,保障资金安全。另外,金融监管机构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制度,建立起有效的反馈机制,提高对金融活动的敏感性,逐步减少现有的金融管制,在确保我国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积极的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实现资金在市场内部和市场间自由流动,使市场机制发挥真正的作用,降低整体市场运行成本[5]。
5提高风险管理的认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扎,我国金融行业引来了发展的新时期,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虽然活跃了金融市场,然是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为此,对于个人而言,在进行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业务的时候,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做好风险管理工作,降低不必要的损失。对于银行而言,就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在发展信贷业务的道路上不断提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时刻保持较高的风险意识,在银行内部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而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6]。
6加大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
信贷业务在银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确保银行信贷业务的稳定发展,加大专业内控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金融管理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高超的沟通技巧,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与客户沟通中能够维持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具备超强的风险意识以及风险管理能力。对银行内部,银行必须加大专业的金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CFP、AFP人才方面的培养;其次,同时还要放开政策
,拓宽人才招聘渠道,引进国内外高素质的人才,注重专业技能及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培训。另外,为了稳住人才,商业银行应当为专业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政策待遇及收入待遇,进而为银行的发展提供保障。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增加了金融风险。面对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国金融行业要想稳定发展,就必须全面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只有做好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防范风险法,降低风险的发生,确保金融活动安全,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康欣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启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吴钊.在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背景下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6.
[4]王泽华.互联网金融风险及风险管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6.
[5]王亚琦.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共同发展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6.
[6]唐正伟.互联网金融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防范机制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6.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相关
1.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VaR模型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3.经济下行环境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完善策略
5.电商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冲击与对策
6.PPP模式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探究
7.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综合治理浅谈
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9.新时期我国汽车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探析
请注明来源。 .
范文四:投资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伴随金融产品多元化、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我国投资银行将面临更多金融风险。通过分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研究高盛集团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借鉴其发展经验,提出我国投资银行有效管理金融风险的建议:推进业务多元化;建立机构合作机制;合理利用金融创新,规避道德风险;加强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精神。 关键词:高盛集团;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在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上,全球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金融风险也相应增多,这使全球不得不重新认识金融风险和丰富金融风险的内容,因此,巴塞尔协议将防范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扩大到全面管理风险。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华尔街投资银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而在这场重大的金融风暴中,高盛集团成功幸免于难, 总资产达到新高点11200亿美元,增加近7000亿美元,约为2.5倍,实现了净利润增长22%的良好业绩,并在2008年选择将独立运作模式转变为受美联储监管模式,体现出高盛集团惊人的实力。2012年末总资产为93855.5亿美元,净利润为747.5亿美元,到2014年末,高盛的总资产虽然有所下降,为85624亿美元,但利润有所提高,达847.7亿美元。2015年末公司净营收为72.7亿美元。2016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3.4亿美元,同比下降40%。目前,高盛集团仍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其能够在一次次危机中实现净利润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够事先防范金融风险。 我国对投资银行的风险管理自2000年开始不断加深。2001年和2003年中国证监会相继出台《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及其修订版。2014年2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又发布《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这些指引和规范使得各个证券公司均按照监管层要求建立起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但这种风险管理体系还远远不够完善。而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开放促使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增强,国内券商的金融市场风险增大。因此,我国券商应该借鉴高盛集团的风险管控经验,结合本国具体情况,提高对金融风险的掌控程度。本文主要分析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四方面的管理策略。 二、高盛集团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美国高盛集团从1869年成立至今已有 140多年的历史,其经营过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与其自身完善的管理机制和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分不开。为全面控制信贷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高盛集团内部相互独立且具有互补性的各个委员会将分担监测和控制不同金融风险的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各委员会成员是各部门高级管理人员,建立利益隔离制度十分必要。 (一)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信用风险是由于客户本身、商业环境或国家信用状况改变而导致的交易对方的违约风险,其与交易对方是否履行合约有直接关系。高盛对信用风险管理的策略是根据不同经济情景制定相应对策:在信用价差扩大时,评估全球信用敏感产品对信用价差扩大事件的影响;在对股票衍生产品市场崩盘进行分析时,通过在投资组合及潜在股票层面上逐渐改变市场水平和波动性,使用完全投资组合重估来分析对损益潜在的影响;在对新兴市场压力进行测试时,要在地区、国家或全球层面上,基于新兴市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预测潜在的损益;在市场预期下滑时,通过进行宏观经济情景分析,衡量目前市场下滑的可能性以及各交易部门和非交易部门的预期净收入的潜在影响。 (二)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市场风险是市场系统性因素朝不利方向变动,致使在做市、交易、投资、借贷等业务活动中交易及投资头寸的市场价值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股票定价风险、汇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等。表1是高盛2013―2015年的市场风险构成情况,其中最后一项是前四类风险不完全相关的产物:分类误差项(Diversification effect),即总VAR 减去分类VAR合计数的差额。 在中度或极端市场情况下,为估计长短期潜在损失,高盛采用多种风险衡量指标,其中VAR是主要参考指标,指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由于市场不利变动导致的潜在价值损失。依据高盛2015年年报也可以进一步得到4个季度每天的VAR值(见图1)。 根据图1,比较2015年每天交易的净收入和前一天的VAR值,可以看出高盛2015年全年的交易损失均在VAR以下,即没有出现VAR例外,2014年却有一次例外。但需要注意的是,VAR对风险估计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市场环境无突发根本性变化的假设前提之下,并不能估计长期极端变化的损失。因此,高盛往往在使用VAR估计风险时加入其他风险度量工具作为辅助,如压力测试技术。 总体来看,高盛进行市场风险管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运用分散投资、控制仓位、对冲操作等方式管理市场风险。第二,运用VAR、压力测试等定性定量方法监控市场风险。第三,运用风险限额的管理方法管理风险偏好,同时,由VAR和一系列压力测试结果制定的风险限额必须与外部市场、内部经营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第四,加大对风控技术的投入。 (三)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高盛建立了一套全面的流动性管理体系,并致力于保持充足的灵活性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流动性事件,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也可以支持公司的核心业务的正常进行并实现盈利。 高盛坚守审慎的风险管理架构,这包括维持较高水平的盈余流动性和长期资金来源并保持资产负债表的高流动性,该架构有助于保证高盛无须依赖出售资产也能抵御长期的流动性危机。具体来说,在盈余流动性方面,高盛持有大量的盈余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以度过流动性危机;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高盛实施谨慎的资产负债管理,从而在资金市场出现流动性持续不足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证融资稳定性。 进一步分析,高盛的流动性管理方式是根据其对流动性危机时可能出现的资金流出的估算,预先募集资金。这里流出的资金是指全球核心盈余流动资金池(Glabal Core Excess),它是由高流动的证券构成,主要以高流动性的形式存放。因此,必须重视所有潜在的现金和可抵押资产的流出,而不应仅限于对融资来源的干扰。 (四)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在高盛集团,操作风险管理部是一个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是公司计算和分析操作风险资本的执行者与监督者,负责改进和实施整个公司的操作风险管理,并与信用、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体系相配套。建立操作风险体系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有连贯性地对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持续积极的改进,以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高盛的操作风险体系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操作风险意识层面,提高对公司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严肃性的认识,确保管理层知晓其操作风险状况,并为操作风险管理与分析工作提供各种必要的数据支持(如操作风险事件、风险指标和控制问题等)。第二,在操作风险管理层面,指导业务和后台管理部门利用操作风险信息,在知情的条件下作出符合风险状况的资源配置决策,使残留操作风险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第三,在操作风险测算层面,要为业务管理部门提供风险敏感型的操作风险资本测算,且测算应反映其目前的残留风险水平,并预测未来一年内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第四,在操作风险整合层面,要整合公司风险和控制部门的信息(事件、风险指标和控制问题等),得出对操作风险的组合评估意见,同时具体关注共性问题。第五,在操作风险监控层面,要监控操作风险体系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商业环境和内部控制要素),以辨明操作风险变化的方向和趋势。 三、高盛集团金融风险管理经验对我国投资银行的启示 (一)推进业务多元化 虽然高盛集团通过将自有资金投向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和外汇交易等领域而在自营业务上赚取了大量利润,但是高盛并没有忽略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其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和自营交易收入占比达50%以上。因此,我国投资银行业可以借鉴这种在传统业务基础上推进业务多元化的方式,扩大优势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进而提高利润。 (二)建立机构合作机制 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内部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投资银行内部大部分是相互独立、缺乏信息资源共享的分设部门,要全面深入了解项目并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的难度很大;另一方面,在项目团队之间,内部交流平台的缺乏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因此,组建大规模的投资银行将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由于目前我国券商投行事业部多采用“多星点联邦制”运作模式,所以可以先采用后台辅助管理的覆盖模式,后期再逐渐建立“大投行”合作模式。 (三)合理利用金融创新,规避道德风险 在大力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应意识到伴随金融衍生化的不断深入,金融市场风险也会随着杠杆效应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美国高盛集团虽然表面上为分散和转移风险不断设计出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但事实上是以高成本和金融系统风险的提升为代价,以短期利润为目标,将风险持续压后,提前透支无风险收益。同时,我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存在失衡问题,政府部门必须加大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注重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实行统一监管,尽量避免出现监管的真空和盲区,进而有效监管新的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产品的运用并降低金融新产品的风险。 (四)加强团队合作,强调团队精神 回顾发展历程,高盛集团一直秉持合伙制文化,且这种出色的团队合作文化已渗透到集团每个员工心里,巩固了其作为首选顾问、金融家、联合投资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地位,在员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处处体现团队精神。我国投资银行应鼓励营销团队的组建,增强团队意识,有效减少因重要团队成员离职对投资银行的不利影响。这种团队文化的建立既对员工有更高的要求,也对投资银行的制度和业绩评价体系有更高的要求以保证团队之间更好协作,不同成员间的利益得到均衡。 [参考文献] [1]肖鹏,高盛.美林的风险管理模式与启示[J].经济师,2007(10): 26-27. [2]姚远,张金清.对美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缺陷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 2009(12): 17-19. [3]翁媛媛.高盛投行业务转型与创新之经验借鉴[C].创新与发展:中国证券业2013年论文集,2013(1):1044-1045. [4]姚远,张金清.高盛集团发展模式及对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的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0(11):59-60. (责任编辑:乔虹)
范文五:高盛集团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高盛集团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盛集团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高盛集团风险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组合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之后对高盛集团的外部环境与内部金融管理风险政策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对高盛集团的风险管理成功政策得出对投资行业的相关风险管理启示。 关键词:高盛集团 金融风险管理 投资组合
作为全球顶级投行,拥有140多年历史的高盛集团在世界各地资本市场都赫赫有名。在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中,高盛不仅从哀鸿遍野的危机中挣脱出来,而且凭借卓尔不群的业绩为自己能够提前归还美国财政部的援金作出了佐证,一度被誉为“华尔街屹立不倒的灯塔”。高盛集团在发展过程中既有经受各种外部经济困难挑战而获得的巨大荣誉,也有因自身经营过程中因为投资政策不善而导致的名誉受损。
1. 高盛集团简介
1869年,高盛集团由一位从事企业商业票据生意的德国裔犹太移民MarcusGoldman 成立,1896年,高盛集团被邀请加入纽约证券交易所时, SamuelSachs 以合伙人身份加入公司,并将公司的名字组合成为现在的Goldman Sachs。在以合伙人制度经营了130年之后,于1999年5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总部设在纽约,在伦敦、法兰克福、东京、香港和其它主要世界金融中心均设有分支机构,向全球多行业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咨询和金融服务。高盛集团2000—2007年年报显示,总资产和各类资产都高速增长。高盛集团的总资产2000年2 844亿美元, 2007年扩张到接近11 200亿美元,增长了近7 000亿美元,几乎增长了2.5倍。当然,与总资产一起增长的是各种类型资产的增长,其中增长比重最大的是盈利性资产,从2000年的2 363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银行业务相结合美国各大投资银行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经纪、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等低风险业,可见,稳健经营是美国各大投资银行多年的经营之道、生存之本。2003年和2004年美国经济复苏推动了股市的发展,股指连续上升,高盛集团及其他投资银行通过将自有资金投向股票、债券、金融衍生产品和外汇交易等领域而在自营业务上赚取了大量利润。与此同时,高盛集团仍然注重传统投资银行业务,其收入来源在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和自营交易上达50%以上。2008年,高盛集团由独立投资银行模式转型为接受美联储监管的银行控股公司,目前仍是世界领先的投资银行、证券及投资管理公司,面向世界各地向重要、多样化的客户提供全系列的服务,客户包括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和高净值个人。
2. 理论基础
2.1投资组合理论
代投资组合理论是指投资者理性预期以及客观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如何将有限的可投资金应用到不同的资产上,实现分散化的投资以规避投资中的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该理论的产生是以 1952 年哈里·马柯威茨的著作《投资组合的选择》发表为标志,此后的许多年,资产组和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主要是针对资产选择理论前提由一到多的放松以及计算步骤的简化,其中由夏普(Sharp )发展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以及由罗斯(Rose )提出的套利定价理论(APT )最为著名。
2.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该定义强调“全面风险管理”,不是全部风险管理,即并不是将各种风险进行简单的合并管理,而是将风险管理看作一个有机的过程,综合系统管理。COSO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可简单概括为 348 结构,即包含四个企业目标,八个全面风险管理因素和企业的各个层级三个维度。四个企业目标包括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及合规目标,这四类目标既相互
独立,又互相重叠,表达了企业不同的管理要求;八个全面风险管理因素包括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对策、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控;企业层级包括上至董事会下至操作层的各个层级。这三个维度的关系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因素要为企业的四个目标服务,企业的各个层级均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级都必须从 8 个因素进行风险管理。为满足日益提高的要求,在借鉴 COSO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上,全面风险管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应运而生。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 2004 年 6 月 26 日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该协议的发布,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跨入全面风险管理阶段。根据委员会的安排,新协议于 2006 年底开始正式实施。与 1988 年的《巴塞尔资本协议》相比,其主要变化是:(1)首次提出了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相比于老协议只关注信用风险,管理范围上更加完整。新协议增加了操作风险类别,将银行面临主要风险归类为三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
(2)提出了两大监管目标:一是提高监管资本的风险敏感度,二是激励商业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新协议鼓励商业银行通过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来节约监管资本,放大经营杠杆。对风险管理能力较弱的银行,则要求其配置较多的资本来抵御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的缺陷。目的是使风险管理能力强的银行通过尽量少的资本获得尽量多的收益和回报。(3)拓展了银行风险监管的支柱。增加了监管当局监督检查和市场纪律两大监管内容,与老协议只监管的资本充足率合并成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仍是资本充足率,不过在计算该指标时,除了信用风险外,还增加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因素。对于这三种主要风险外的如:流动性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及法律风险是通过引入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进行监管的。(4)对主要风险量化模型提出应用建议,体现委员会主动控制风险的原则。新协议指导并鼓励了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其他多种风险于一体的各种新模型的创立以对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在信用风险方面,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在市场风险方面,提出了标准法和内部模型法;在操作风险方面提出了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高级法。每一种方法下面,又有委员会推荐的风险量化模型,如度量信用风险的 CREDIT METRICS (信用风险矩阵),度量市场风险的 VAR(风险价值方法) ,度量操作风险的 AMA 方法等。
2. 高盛集团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崩溃,华尔街的五大投资银行将近75年的金融神话也在一夜之间崩溃。贝尔斯登、美林证券相继被收购,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2008年9月21日,高盛宣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同时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资银行至此无一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独立投资银行模式最终覆灭。尽管五大投资银行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均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损失程度却不尽相同,其中高盛集团无疑是业界翘楚。在各大投资银行危机初现的2007年,高盛集团每股盈利增长25.6%,在次贷危机进一步加剧的2008年,高盛集团每股收益连续3季度增长, 2008财年前9个月普通股股东权益回报率达到14.2%。
3. 案例背景
2010年4月16日,以“客户利益第一”为宗旨的高盛因涉嫌欺诈遭美国证券监督交易委员会(SEC)起诉。据SEC 的指控,高盛于2007年2月应美国大型对冲基金保尔森公司委托,推出一款基于住宅次贷的抵押债务债券,向多国银行、基金和保险企业等投资者推销。保尔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国抵押债务债券市场,但高盛在向投资者推销时隐瞒了保尔森公司参与这款金融产品的设计并意图做空这一产品的关键信息,其结果是保尔森公司通过做空交易赚取暴利高达10亿美元,并向高盛支付1500万美元的设计和营销费用,而买入该产品的投资者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蒙受了超过10亿美元的损失。这批投资者也正式成为继希腊政府后遭受高盛“道德风险”的受害者。高盛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高盛与SEC 达成和解,高盛承认在一
项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推销材料中没有向投资者披露关键信息,同意向美国财政部和几家潜在受害方支付5.5亿美元的罚款和赔偿。
4. 高盛集团风险管理过程分析
高盛集团之所以能够在10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其自身完善的管理机制与较高的风险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
4.1高盛集团业务结构介绍
高盛集团的整体战略目标是在全球范围新和产品差异化作为其竞争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提供别人不能提供的,做别人不能够做的, 寻找高增长地区,并在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搭建有力的客户网络,其重点是金砖四国。高盛集团把创敢为天下先,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高盛集团在为客户提供金融工具和服务产品方面的创新服务的同时,巩固了已有的客户网络。在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新性使高盛集团拥有了异质性,在与其他银行竞争时增加了更重的砝码。
高盛集团业务板块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服务类型的相似性、服务提供方式、服务的客户类别和收到的监管环境等,主要分为投资银行、交易和直接投资、资产管理与证券服务集团3个板块。业务板块的划分与公司业务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并不完全一致,每个板块可能包括多条业务线、多个部门的贡献。具体来说,高盛集团采用事业部和地方总部相结合的矩阵式管理结构,管理委员会是最高管理机构,业务线的作用相对较强。高盛集团一直坚持业务收入多元化与传统业务相结合的经营方式,并通过扩大优势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利润,实行差异化经营,使得高盛集团在次贷危机爆发中没有像其他投资银行那样一败涂地。
4.2高盛集团风险管理水平
高盛集团全面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对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法律和监管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一系列风险的综合控制,而高盛集团将这些风险广泛地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委员会中。高盛集团通过这些单独且具有互补性的委员会对风险的检测和控制进行分工,各委员会在整个风险控制链条中分工协作,各委员会成员来自于各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主要盈利部门和独立的非盈利管理部门。各个委员会之间具有利益隔离制度,其中独立于盈利部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对盈利部门有关利益输送的监督。高盛集团上市前一直是合伙制,这是国际上最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之一,要求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上市后,高盛集团仍然保持合伙制的文化,这种文化甚至渗透到高盛集团每个员工的骨髓中。高盛集团从未经历过任何可能改变这家公司合伙制特质的大规模并购,其核心文化也未受到任何破坏性事件的侵蚀。高盛集团认为,其出色的团队合作的文化巩固了其作为首选顾问、金融家、联合投资人和金融中介机构的地位。强调团队精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到了高盛集团员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高盛集团并不鼓励作为最高级营销人员的投资银行客户经理( IBR)单独进行营销,而是组织一个团队进行营销,强调团队整体,这样可以减少因重要营销人员跳槽而对高盛集团造成的损失。这种团队精神一方面源于员工在学生时代受到的培养和在企业的不断强化; 另一方面源于高盛集团的制度和业绩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保证团队之间的协作,均衡团队中不同成员的利益。
4.3高盛集团治理结构
一元董事会制模式是高盛集团治理结构。董事会行使权利时,没有监事会进行监督,行使监督权,这是美国投资银行的一大特点。一元董事会制模式中董事会主席与CEO 不分离,银行的整个监管和监督权利仅由独立董事行使,由于独立董事可能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并不了解整个行业的风险和问题,导致他们在行使监督权利的过程中忽略金融行业的整体风险,进而引发投资银行风险的大规模爆发,因此,这种一元董事会制模式的治理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此外,一元董事会制中的独立董事通常可能与投资银行的高级管理层相重叠,由于独立董事还行使审批权,能够决定CEO 的薪酬水平,这样常常会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受
外界因素影响过大,即独立董事并不独立,不仅影响投资银行的风险性决策,而且使得董事会和管理层均失去了一定的独立性。这样的治理结构通常会失去对管理层的有效监督和制衡作用。一元董事会制模式中的董事会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位置,一旦不能正常行使其权利,将影响整个投资银行的运营,从而加大整个投资银行业的潜在风险。
5. 高盛集团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启示
纵观高盛集团的管理过程,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5.1投资银行应注重业务多元化和传统投资
险,或者是在发现了风险以后没有消除的外在动力,使风险扩大。因此,加强监管势在必行。在监管广度方面,应该做到全面把握、重点防范,不能仅对金融机构的某一方面实施监管,应该从金融机构的各个角落入手,不遗漏任何环节,实现内部治理、组织体系、信息披露、会计审查、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监管。
5.2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从美国投资银行业的崩溃可以看出,建立完善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刻不容缓。首先,从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建立包括首席风险官在内的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监测委员会、风险测度委员会、风险预警系统、审计委员会、风险执行管理委员会、风险政策委员会、各业务风险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制委员会,以首席风险官为主,实现对金融机构从下至上、从内至外、从浅至深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其次,风险预警系统是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因为风险的量化是风险管理中的一大难点。金融市场中的风险种类繁多,风险变化多端,风险预警模型不可能包括能够度量所有风险类型的所有金融数理模型,因此,应该随时调整预警模型中的技术变量、相关条件,合理高效地使用模型。但是,如果过度依赖金融数理模型,忽视风险定性方面的分析,也有可能忽视某些特殊的风险,造成风险管理漏洞。再次,所有参与风险管理的领导和人员都必须拥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经验、业务风险类型的相关知识,熟悉整个金融机构的具体流程。我国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甚至高管人员的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通常都比较淡薄,应在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风险文化,形成良好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氛围。最后,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应该建立良好、畅通的沟通和协商机制,在遇到风险和危机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商议对策,共同制定应急措施,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控制风险。
5.3充实投资银行资本实力,适度经营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行业特征表现为规模经济,即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投资银行经营规模越大,则实力越强、效益越好。我国投资银行业整体发展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整个投资银行机构的资产规模都比较小,因此,扩大资产规模是投资银行与国外投资银行抗衡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新的融资渠道,扩大资本,如推动投资银行改制上市,增强资本实力,既可获得发展所需资金,又可通过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投资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地域为依托,跨区合作,在资金、业务等各方面达成联盟,实行资源和业务的合并,组建更大规模的投资银行。大力发展金融控股集团,实行具有完整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框架的分业经营和混业管理的集团经营模式,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5.4合理利用金融创新,规避道德风险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转移和分散风险、活跃交易并且带来巨大利润,但它无法消除风险,而且随着金融衍生化的深入,其风险随着杠杆效应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称霸华尔街的投资银行的研究能力与金融创新能力堪称世界一流,他们并不是不知道衍生品的风险,但是,出于贪婪的本性和道德的缺陷,它们借创新之名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品。这些金融衍生品表面上是分散和转移风险,实际上是为了短期利润不断把风险押后,提前透支无风险收益,而且是以高成本和金融系统风险的提升为代价的。同时,金融创新与金融监
管失衡,政府部门对金融创新的监管严重滞后,监管模式还停留在巴塞尔协议的资本和风险的水平上,忽视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道德风险,对各类金融机构的同类型业务缺乏统一监管和统一标准的监管,存在监管的真空和盲区,从而使得政府部门无法对新的金融工具及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有效监管,金融创新工具的风险越来越大。一旦当金融策略违规时,投资银行便会受到来自行政机关的惩处,对自身信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避免违规操作,规避道德风险。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