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赤壁赋情景默写18句
赤壁赋
1. 苏轼《赤壁赋》中,“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
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的句子是: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 苏轼以回答客人的方式在《赤壁赋》中提出了另一种对人生的看法,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
角度来观察,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盖将其自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又指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的语句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3.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
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哭泣的语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4. 《赤壁赋》中,写飘飘欲仙的感觉,好像身体在天空中,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
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并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飘欲举的超然之乐的语句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5. 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
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6.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的短促、人类的渺小的句子是:粟。
7. 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促的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8. 苏轼《赤壁赋》中“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四句
完美化用了《楚辞·少司命》中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9. 《赤壁赋》中用“来写游人任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
江面上自由来去
10. 《赤壁赋》中写驾着一只小船,举起用葫芦做的酒器互相敬酒的两句是:举匏樽以相属。
11. 《赤壁赋》中写江水不停地流逝,但它们并未流走的两句是:12. 《赤壁赋》中写月亮有圆有缺,但终究没有增减的两句是: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
13. 《赤壁之战》中写曹军战船千里连接,战旗遮天蔽日的两句是:14. 《赤壁之战》中写曹操志得意满,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的两句是:赋诗。
15. 《赤壁赋》中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消长也”的认识
16. 《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两句是:终。
17. 与文章开头“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18. 《赤壁之战》中写“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不免开怀畅饮,直到“。
范文二:赤壁赋赤壁赋
赤 壁 赋 赤 壁 赋 一、 教学目的: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 背诵课文。 二、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 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到(投影以下文字):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 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 闹的微笑, 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 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 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 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结果—— 引 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 赋,始于两汉魏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 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 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其 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三、听配乐朗诵录音,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朗诵者对文章感情变化 的处理。 四、朗读课文,字词疏通检查。 五、指名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六、诵读并学习第一段 。 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 (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明确:(l)可分三层 。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 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 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 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七、诵读并学习第二段 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本段的“喜”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5)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1)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箫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 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 (2)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看出。本段的“喜”比 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3)“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 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 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 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 切。 (5)转折过渡 八、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并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思考课后练习 2、3。 3.课外小练笔: 联系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试把第一自然段用白话 文改写成散文片段。
范文三: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苏东坡《赤壁赋》主旨别解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7No.1
2015年2月Feb.2015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
第17卷第1期
?
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苏东坡《赤壁赋》主旨别解
饶学刚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 要:苏东坡谪居黄州,躬耕劳作,放浪山水,斋居修炼,凤凰涅槃,物我为一,产生了标志文艺创作高峰的二赋一词;他把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在《赤壁赋》中,通过“逝者如斯”的水,“盈虚如彼”的月等自然风物,及其“消长”、“有无”、“盈虚”、“变与不变”等对立统一的诗般哲理,揭示了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推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关键词:苏东坡;谪居黄州;赤壁赋;物我无尽;生命永恒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5.01.01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是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三年,悲愁的东坡转变成超脱的东坡。三月的沙湖相田、畅游兰溪、醉卧绿杨桥,创作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西江月》(照野瀰瀰浅浪)等词,就是他思想开豁、愁绪解脱的标识。从七月到十月,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他三次神游赤壁。由长江南岸的西山吴王行宫联想到三国赤壁之战,向往英雄事业,“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1],创作了誉满中外的“赤壁二赋”和《赤壁怀古》词。
东坡为何写作《赤壁赋》?笔者曾经写过一篇
文章编号:1672-1047(2015)01-0001-03
焉成马矣。”[3]再看东坡即赤壁、西山景,抒三国赤壁战事情。以曹操寄寓,发出“昔日之英雄,而今安在哉”的嘲笑。联想自己匡时济世的壮志难酬,怀古伤今,作《赤壁赋》,讥讽赵宋王朝,即哀怨被谗佞包围的神宗皇帝。于是,笔者便以“讥当时用事者”,“讥在位之不好德”者为《赤壁赋》的主旨。
现在看来,《赤壁赋》“讥当时用事者”这个主旨定得草率。是与东坡黄州元丰五年当时所处的安定环境、宽松处境、洒脱心境完全相悖的。今天,笔者不得不对《赤壁赋》富有凤凰涅槃①生命意义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赤壁赋》形象展示的意念是:在历史舞台上,东坡演出一曲精彩的大难不死、浴火重生的戏剧人生。他抚今追昔,围绕悲凉的洞箫音与道人杨世昌的对话,圆通灵活地运用儒佛道思想来释解面临的沉浮人生课题。当然主要是道家思想帮了他的忙,而不是有人所谓的佛教思想帮了他忙。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推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即“世界万物与我们人类都是不会终结的”这一主题。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就是笔者由《赤壁赋》独特内涵所悟出的本文现拟探讨的真正主旨。
文章《“赤壁”二赋不是天生的姊妹篇》。首先引用明代文学家文衡山之见:东坡“盖谪黄之第三年,其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尝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多事畏人,幸无轻出’,盖有所讳也。”[2]引用清代乾隆御定《唐宋文醇》之见:“盖与造物者游而天机自畅,并无意于吊古,更何预今世事?尝书寄傅钦之而曰:‘多难畏事,幸勿轻出’者,畏宵小之捃摭无已,又或作蛰龙故事耳,乃文徵明以曹孟德气势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转以寄傅钦之语为证,谓为实有所讥刺,可谓乌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简介:饶学刚,男,湖北崇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东坡文化,民俗文化,贬谪文化。
·1·
如何看待苏杨对话中关于历史、人生、生命的意义?《赤壁赋》中的三大对比发人深省:一是(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雄姿英发”的公瑾周瑜与“樯橹灰飞烟灭”的曹孟德的历史命运对比;二是“蜉蝣”与“天地”,“粟”与“沧海”的人生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对比;三是“人生须臾”与“长江无穷”的生命短长对比。三个对比深悟世间万物,洞察古今人事。自然社会,英雄豪杰,岁月流越之战,吴王夫差取胜,越王勾践战败;赤壁之战,周瑜取胜,曹操失利;但就整个战争的发起、部署、方略、对策、过程、结局而言,他们都不失为时代英雄,是他们共同谱写了春秋战国、三国历史的悲壮美史诗。他们———生死对头为各自崇高信仰而战甚至捐躯,具有同等史诗般悲壮美意义。不应以成败论英雄、论历史。读读《赤壁赋》,可以全然摆脱那种“你死我活,成王败寇”的帝王霸道的惯性思逝,过眼云烟,风流散尽。这短促、渺小的生命,如同天地里仅能活几小时的蜉蝣,如同大海里难觅踪影的小粟米,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言呢!
然而东坡不以为然,他有着独立辩证的思维。在人生尤其贬谪人生途程上,他常常遭遇险恶甚至无奈、无援的生存窘况,不得不求助于儒家、佛家、道家。而三家也充当了他精神的教师爷,让他的生命、心灵、艺术产生真善美的神奇力量。他的二赋一词就是以三家的思想为支柱虔诚修炼的硕果。东坡时而赞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而哀叹“人生如梦”,“吾生之须臾”;时而梦幻“孤鹤横江”,“道士顾笑”;时而追求“挟飞仙以遨游”,“羽化而登仙”,时而入世,时而出世,时而避世。不管他思想怎么变化,最终都将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虚如彼客亦知夫水与月乎”的月等自然风物?”通过,及其“逝者如斯“消长”、“”的水有无,“”、
盈“揭示了人的生命轮回的周期律盈虚”、“变与不变”等对立统一的诗般哲理,婉转地批评了历史,东坡如烟、人生短暂的观点。他的《点绛唇》,正好点破了其中神韵:“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4]好一个“明月清风我”,“风月平分破”。
怎样看待悲凉回头的历史?放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坦然地认为这就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中国历史进程上,有多少人是胜利的英雄,有多少人是失败的豪杰。世上千事万物,本来就是对立的统一体。正面去看事物是对的,反面去看事物不一定就错了。成功与失败是社会现象存在的两极状态,如同生与死是生命呈现的两极形式。虽然吴·2·
维模式,去面向世界,反思历史,出彩人生。东坡在所谓“乌台诗案”前后,由“始得名于文章”向“终得罪于文章”的角色转换,同样是一幕极为悲壮动人的历史歌剧。他虽为流放罪人,仍追慕英雄事业,不改匡时济世的政治初衷。“谁说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5]风月永恒之欢歌。
。东坡演奏着人类生命与山水怎样看待短暂的人生和渺小的生命?《赤壁赋》告诉人们:在大江上划船、与朋友举杯言欢是暂时的欢乐;在沙洲上打鱼、砍柴、与麋鹿为友是渺小的人生;与神仙遨游,与明月长存是不能实现的幻想;把一腔哀伤愁苦付诸“呜呜然”的箫声,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一时的解脱。从小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东坡,从清风、明月里领悟到了生命常驻的奥妙:“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东坡心中美妙的伊甸园。造物者,天地自然也。无尽藏者,佛家语,无穷无尽的宝藏和生命源泉也。有人以为,在无情的贬谪现实生活面前,东坡乐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精神胜利法”。此言欠妥。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也认为:就黄州而言,“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高度。”[6]李先生的话,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则是错误的。东坡在黄州的思维十分清醒,丝毫不存在“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悲观主义。现代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指出:苏东坡所言“造物者之无尽藏”中的“无尽”就是“不朽”的意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苏轼追求的正是这个不朽”[7]把仙、鹤、江水、清风、明月当成精神的疗养院和生
。是的!东坡
命的避风港。带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仰观天空,俯接地气,触仙、鹤、水、风、月而生幽情,反思人生,为自身返璞归真,心灵净化而满足而欣喜。尽人事而顺其自然,驱散了杨世昌的“呜呜然”箫声的悲愁。可谓大彻悟、大智慧。
论依据:“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变“明月清风我”。《赤壁赋》道出了它的哲学理
东坡谪居黄州,重塑了他“前非”“今是”的世界观、人生观、艺术观,造就了一种高品位的超越时空意义的“东坡文化”。词迷中外客,赋动古今情。《赤壁赋》景、情、理三维统一,抽象哲理与审美情趣有机结合,喜剧色彩与诗情画意自然融会,可谓千古绝唱。他高雅的人格魅力推向了高峰,他超凡的学识才华推向了高峰,他文学艺术创作推向了高峰,黄州赤壁文化也推向了高峰。震撼世界的赤壁与不变的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物者,客体也,万物也;我者,主体也,泛指人也。物我为一,生生不息,用不着羡慕江水与明月的无穷无尽,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用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凤凰涅槃》[8]诗中“浴火重生”的涵义解读《赤壁赋》,正中要义。再用刘士东、吴秀梅先生的“轮回思想是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的话来解读也恰到好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就如同月亮完成了一次圆缺”,“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又怎么会是短暂的呢?今生功业未成,还有来生呢”,“没必要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悲伤”[9]凤凰,一轮缺而又圆的月亮。东坡就是一只浴火重生的,一首真善美、崇高美的长诗。伟哉苏子,生命永恒。
怎样看待东坡《赤壁赋》中的“洗盏更酌”、“杯盘狼藉”?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随遇而安。东坡在赤壁这方净土上,怀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拥抱大地,畅游赤壁,物我相融,忘怀得失。自觉世界依旧美丽,生命依旧蓬勃。杨世昌被东坡的高风绝尘的人生审美理想所打动,愉快地接受东坡之酒宴以洗尘。大凡贤明隐士、失意文人,无一不从大自然和美酒中获取艺术营养和人生慰藉。惟有山水和酒能洗去人间的喧嚣,一游一醉解千愁。解脱在山水和酒中,快乐也在山水和酒中。为找到他们要找的理想人生答案,为驱散刚才船里“呜呜然”箫声的悲愁,为获得“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奥妙,东坡、杨世昌沐浴“清风”、“明月”后,“洗盏更酌”,直至“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黎明,以饮酒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和生命的洗礼。
“上二赋一词。黄州赤壁成为东坡贬谪文化的活遗存”的丰碑,巍然矗立在黄州江滨赤壁之,成为古
城黄州的形象使者。
感谢东坡,不仅仅是感谢他的誉满全球的赤壁“智慧二赋一词,为中国读书人拓出一片”诞生于黄州,更重要的是感谢他的人格“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维空间,树立起一个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这就是笔者到此论定的东坡《赤壁赋》的真正主旨。笔者祈望东坡的精神生命永恒,东坡的艺术生命永恒。注的意思① 涅槃释:
。印度史诗,梵文Nirvana《罗摩衍那的音译》载,“:保护神毗湿奴灭渡”(重生)点燃熊熊烈焰,垂死的神兽凤凰投入火中,燃为灰烬。而后又从灰烬中重生,成为永生的辉煌的火凤凰,表明经历劫难后的新生梦想与生命目标更为美丽。人们把这称作“凤凰涅槃”
参考文献[1]谢功肃:
.东坡赤壁考.黄州赤壁集[M].黄冈市博物馆收藏本[M][.2][明]杨慎.
选评.三苏文范(卷十六引)[明天启二年刻本3][清]乾隆钦定.
.唐宋文醇[M].春风文艺出版社[4.
]苏东坡.浣溪沙·游兰溪[M].上海古籍出版社[5,]1979.
苏东坡.点绛唇·闲倚胡床[M].上海古籍出版社[[67]]李泽厚,1979.
吴小如..美的历程读苏轼.古文精读举隅[M].文物出版社[M,]1981..山西人民出版社[8]郭沫若,1987.
.凤凰涅槃.女神.郭沫若全集(第一卷)[[9]M刘士东].人民文学出版社.吴秀梅.轮回思想,1982.
———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J].中学语文,2006(12).
[责任编辑:郭杏芳]
·3·
范文四: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_苏东坡_赤壁赋_主旨别解_饶学刚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17No.1
Feb.20152015年2月JournalofHuanggangPolytechnic
第17卷第1期
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苏东坡《赤壁赋》主旨别解
饶学刚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黄冈438000)
摘
要:苏东坡谪居黄州,躬耕劳作,放浪山水,斋居修炼,凤凰涅槃,物我为一,产生了标志文艺创作
高峰的二赋一词;他把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在《赤壁赋》中,“消长”“盈虚如彼”、“有无”、“盈虚”、“变与不变”“逝者如斯”,的月等自然风物,及其等对立统通过的水“物与我皆无尽也”一的诗般哲理,揭示了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推出了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关键词:苏东坡;谪居黄州;赤壁赋;物我无尽;生命永恒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5)01-0001-03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5.01.01是苏东坡谪居黄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
悲愁的东坡转变成超脱的东坡。三月州的第三年,
的沙湖相田、畅游兰溪、醉卧绿杨桥,创作了《定风(山下兰芽短浸《浣溪沙》(莫听穿林打叶声)、波》
(照野瀰瀰浅浪)等词,《西江月》)、就是他思想溪
开豁、愁绪解脱的标识。从七月到十月,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他三次神游赤壁。由长江南岸的西山吴王行宫联想到三国赤壁之战,向往英雄事业,
[1]
“发抒牢骚,创作了誉满中外的假曹周以寓意”,
壁战事情。以曹操寄寓,发出“昔日之英雄,而今安在哉”的嘲笑。联想自己匡时济世的壮志难酬,,怀古伤今,作《赤壁赋》讥讽赵宋王朝,即哀怨被谗佞包围的神宗皇帝。于是,笔者便以“讥当时用”,“讥在位之不好德”《赤壁赋》事者者为的主旨。
“讥当时用事者”,《赤壁赋》这个主现在看来
旨定得草率。是与东坡黄州元丰五年当时所处的安定环境、宽松处境、洒脱心境完全相悖的。今天,笔者不得不对《赤壁赋》富有凤凰涅槃①生命意义。《赤壁赋》形象展示的意念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是:在历史舞台上,东坡演出一曲精彩的大难不死、浴火重生的戏剧人生。他抚今追昔,围绕悲凉的洞箫音与道人杨世昌的对话,圆通灵活地运用儒佛道思想来释解面临的沉浮人生课题。当然主要是道家思想帮了他的忙,而不是有人所谓的佛教思想帮了他忙。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推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即“世界万物与我们人类都是不会终结的”这一主题。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就是笔《赤壁赋》者由独特内涵所悟出的本文现拟探讨的真正主旨。
如何看待苏杨对话中关于历史、人生、生命的?《赤壁赋》意义中的三大对比发人深省:一是(曹
《赤壁怀古》“赤壁二赋”和词。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东坡为何写作《赤壁赋》
“赤壁”。首先引用《二赋不是天生的姊妹篇》文章
明代文学家文衡山之见:东坡“盖谪黄之第三年,其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尝:‘多事畏人,,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幸无轻出’盖
[2]
”引用清代乾隆御定《唐宋文醇》之有所讳也。
:“盖与造物者游而天机自畅,见并无意于吊古,更:‘多难畏事,何预今世事?尝书寄傅钦之而曰幸勿轻出’者,畏宵小之捃摭无已,又或作蛰龙故事耳,乃文徵明以曹孟德气势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转以寄傅钦之语为证,谓为实有所讥刺,可谓乌”再看东坡即赤壁、西山景,抒三国赤焉成马矣。
[3]
收稿日期:2015-01-09
作者简介:饶学刚,男,湖北崇阳人,教授。研究方向:东坡文化,民俗文化,贬谪文化。
·1·
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雄姿英发”的公瑾周瑜与“樯橹灰飞烟灭”的曹孟德的历史命运对比;二是“蜉蝣”与“天地”,“粟”与“沧海”的人生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对比;三是“人生须臾”与“长江无穷”
的生命短长对比。三个对比深悟世间万物,洞察古今人事。自然社会,英雄豪杰,岁月流逝,过眼云烟,风流散尽。这短促、渺小的生命,如同天地里仅能活几小时的蜉蝣,如同大海里难觅踪影的小粟米,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言呢!
然而东坡不以为然,他有着独立辩证的思维。在人生尤其贬谪人生途程上,他常常遭遇险恶甚至无奈、无援的生存窘况,不得不求助于儒家、佛家、道家。而三家也充当了他精神的教师爷,让他的生命、
心灵、艺术产生真善美的神奇力量。他的二赋一词就是以三家的思想为支柱虔诚修炼的硕果。东坡时而赞赏“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而哀叹
“人生如梦”,“吾生之须臾”;时而梦幻“孤鹤横江
”,“道士顾笑”;时而追求“挟飞仙以遨游”,“羽化而登仙”,时而入世,时而出世,时而避世。不管他思想怎么变化,最终都将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
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通过“逝者如斯”的水,“盈虚如彼”的月等自然风物,及其“消长”、“有无”、盈虚”、“变与不变”等对立统一的诗般哲理,东坡揭示了人的生命轮回的周期律,婉转地批评了历史如烟、人生短暂的观点。他的《点绛唇》,正好点破了其中神韵:“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
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4]
好一个“明月清风
我
”,“风月平分破”。怎样看待悲凉回头的历史?放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坡坦然地认为这就是历史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中国历史进程上,有多少人是胜利的英雄,有多少人是失败的豪杰。世上千事万物,
本来就是对立的统一体。正面去看事物是对的,反面去看事物不一定就错了。成功与失败是社会现象存在的两极状态,如同生与死是生命呈现的两极形式。虽然吴越之战,吴王夫差取胜,越王勾践战败;赤壁之战,周瑜取胜,曹操失利;但就整个战争的发起、部署、·2·
方略、对策、过程、结局而言,他们都不失为时代英雄,是他们共同谱写了春秋战国、三国历史的悲壮美史诗。他们—
——生死对头为各自崇高信仰而战甚至捐躯,具有同等史诗般悲壮美意义。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论历史。读读《赤壁赋》,可以全然摆脱那种“你死我活,成王败寇”的帝王霸道的惯性思维模式,去面向世界,反思历史,出彩人生。东坡在所谓“乌台诗案”前后,由“始得名于文章”向“终得罪于文章”的角色转换,同样是一幕极为悲壮动人的历史歌剧。他虽为流放罪人,仍追慕英雄事业,不改匡时济世的政治初衷。“谁说人生再无少,门
前流水尚能西”[5]
。东坡演奏着人类生命与山水
风月永恒之欢歌。
怎样看待短暂的人生和渺小的生命?《赤壁赋》告诉人们:在大江上划船、与朋友举杯言欢是暂时的欢乐;在沙洲上打鱼、
砍柴、与麋鹿为友是渺小的人生;与神仙遨游,与明月长存是不能实现的幻想;把一腔哀伤愁苦付诸“呜呜然”的箫声,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一时的解脱。从小受道家思想影响的东坡,从清风、明月里领悟到了生命常驻的奥妙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东坡心中美妙的伊甸园。造物者,天地自然也。无尽藏者,佛家语,无穷无尽的宝藏和生命源泉也。有人以为,在无情的贬谪现实生活面前,东坡乐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精神胜利法”
。此言欠妥。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也认为:就黄州而言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高度。
”[6]
李先生的话,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则是错误的。东坡在黄州的思维十分清醒,丝毫不存在“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悲观主义。现代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指出:苏东坡所言
“造物者之无尽藏”中的“无尽”就是“不朽”的意思。“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
言
”,“苏轼追求的正是这个不朽”[7]
。是的!东坡把仙、鹤、江水、清风、明月当成精神的疗养院和生命的避风港。带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仰观天空,俯接地气,触仙、鹤、水、风、月而生幽情,反思人
““
生,为自身返璞归真,心灵净化而满足而欣喜。尽人事而顺其自然,
驱散了杨世昌的“呜呜然”箫声的悲愁。可谓大彻悟、大智慧。
“明月清风我”。《赤壁赋》道出了它的哲学理论依据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一变与不变的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
充满了唯物辩证法
。“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物者,
客体也,万物也;我者,主体也,泛指人也。物我为一,生生不息,用不着羡慕江水与明月的无穷无尽,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用
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凤凰涅槃》[8]
诗中“浴
火重生”的涵义解读《赤壁赋》,正中要义。再用刘士东、
吴秀梅先生的“轮回思想是解读《赤壁赋》的一把钥匙”的话来解读也恰到好处:“生命完成了一次生死就如同月亮完成了一次圆缺”
,“生生死死,循环不止”,“生命又怎么会是短暂的呢?今生功业未成,还有来生呢”,“没必要产生人生短暂、功业未就的悲伤”[9]
。东坡就是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
一轮缺而又圆的月亮,一首真善美、崇高美的长诗。伟哉苏子,
生命永恒。怎样看待东坡《赤壁赋》中的“洗盏更酌”、“杯盘狼藉”
?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随遇而安。东坡在赤壁这方净土上,怀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拥抱大地,畅游赤壁,物我相融,忘怀得失。自觉世界依旧美丽,
生命依旧蓬勃。杨世昌被东坡的高风绝尘的人生审美理想所打动,愉快地接受东坡之酒宴以洗尘。大凡贤明隐士、失意文人,无一不从大自然和美酒中获取艺术营养和人生慰藉。惟有山水和酒能洗去人间的喧嚣,
一游一醉解千愁。解脱在山水和酒中,快乐也在山水和酒中。为找到他们要找的理想人生答案,
为驱散刚才船里“呜呜然”箫声的悲愁,为获得“物与我皆无尽也”的生命奥妙,东坡、杨世昌沐浴“清风”、“明月”后,“洗盏更酌”
,直至“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黎明,
以饮酒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和生命的洗礼。东坡谪居黄州,重塑了他“前非”“今是”的世
界观、
人生观、艺术观,造就了一种高品位的超越时空意义的
“东坡文化”。词迷中外客,赋动古今情。《赤壁赋》景、情、理三维统一,抽象哲理与审美情趣有机结合,喜剧色彩与诗情画意自然融会,可谓千古绝唱。他高雅的人格魅力推向了高峰,他超凡的学识才华推向了高峰,他文学艺术创作推向了高峰,
黄州赤壁文化也推向了高峰。震撼世界的赤壁“二赋一词”的丰碑,巍然矗立在黄州江滨赤壁之上。黄州赤壁成为东坡贬谪文化的活遗存,成为古城黄州的形象使者。
感谢东坡,不仅仅是感谢他的誉满全球的赤壁“二赋一词”诞生于黄州,更重要的是感谢他的人格智慧,为中国读书人拓出一片“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思维空间,
树立起一个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这就是笔者到此论定的东坡《赤壁赋》的真正主旨。笔者祈望东坡的精神生命永恒,
东坡的艺术生命永恒。注释:
①涅槃,梵文Nirvana的音译
,“灭渡”(重生)的意思。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载:保护神毗湿奴
点燃熊熊烈焰,
垂死的神兽凤凰投入火中,燃为灰烬。而后又从灰烬中重生,成为永生的辉煌的火凤
凰,
表明经历劫难后的新生梦想与生命目标更为美丽。人们把这称作
“凤凰涅槃”参考文献:
[1]谢功肃.东坡赤壁考.黄州赤壁集[M].黄冈市博物馆收藏本.
[2][明]杨慎选评.三苏文范(卷十六引)[M].明天启二年刻本.
[3][清]乾隆钦定.唐宋文醇[M].春风文艺出版社.
[4]苏东坡.浣溪沙·游兰溪[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苏东坡.点绛唇·闲倚胡床[
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李泽厚.美的历程[M].文物出版社,1981.[7]吴小如.读苏轼.古文精读举隅[
M].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8]郭沫若.凤凰涅槃.女神.郭沫若全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9]刘士东.吴秀梅.轮回思想—
——解读〈赤壁赋〉
的一把钥匙[J].中学语文,2006(12).[责任编辑:郭杏芳]
·3·
范文五: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苏东坡《赤壁赋》主旨别解
第 17 卷第 1 期 黄 冈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Vol. 17 No. 1 2015 年 2 月 Feb. 2015 Journal of Huanggang Polytechnic ?????????????????????????????????????????????? ?
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苏东坡《 赤壁赋》 主旨别解
饶学刚
(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摘 要:苏东坡谪居黄州,躬耕劳作,放浪山水,斋居修炼,凤凰涅槃,物我为一,产生了标志文艺创作 高
峰的二赋一词;他把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感悟,全部倾注在赤壁清风、明月、江水里。 在《 赤壁赋》 中, 通
过“ 逝者如斯” 的水,“ 盈虚如彼” 的月等自然风物,及其“ 消长”、“ 有无”、“ 盈虚”、“ 变与不变” 等对立统 一的诗般哲理,揭示了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推出了“ 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关键词:苏东坡;谪居黄州;赤壁赋;物我无尽;生命永恒
---中图分类号:I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1047(2015)01 0001 03
-DOI:10. 3969 / j. issn. 1672 1047. 2015. 01. 01
[3] 北宋元丰五年( 公元 1082 ),是苏东坡谪居黄 焉成马矣。” 再看东坡即赤壁、西山景,抒三国赤
。 ,悲愁的东坡转变成超脱的东坡三月 。 以曹操寄寓, 发出“ 昔日之英雄, 而今 州的第三年壁战事情
、畅游兰溪、醉卧绿杨桥,创作了《 定风 ” 的嘲笑。 联想自己匡时济世的壮志难酬, 的沙湖相田安在哉
》( 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 ( 山下兰芽短浸 怀古伤今,作《 赤壁赋》, 讥讽赵宋王朝, 即哀怨被 波
)、《 西江月》( 照野瀰瀰浅浪) 等词,就是他思想 。 于是,笔者便以“ 讥当时用 溪谗佞包围的神宗皇帝
、愁绪解脱的标识。 从七月到十月,面对浩浩 ”,“ 讥在位之不好德” 者为《 赤壁赋》 的主旨。 开豁事者
,他三次神游赤壁。 由长江南岸的西山 现在看来,《 赤壁赋》 “ 讥当时用事者” 这个主 荡荡的长江
, 向 往 英 雄 事 业, 。 是与东坡黄州元丰五年当时所处的 吴王行宫联想到三国赤壁之战旨定得草率[1] “ 发抒牢骚,假曹周以寓意” ,创作了誉满中外的 、宽松处境、洒脱心境完全相悖的。 今天, 安定环境
? “ 赤壁二赋” 和《 赤壁怀古》 词。 笔者不得不对《 赤壁赋》 富有凤凰涅槃生命意义
东坡为何写作《 赤壁赋》? 笔者曾经写过一篇 。 《 赤壁赋》 形象展示的意念 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 赤壁” 二赋不是天生的姊妹篇》。 首先引用 :在历史舞台上,东坡演出一曲精彩的大难不死、 文章是
: 东坡“ 盖谪黄之第三年, 浴火重生的戏剧人生。 他抚今追昔,围绕悲凉的洞 明代文学家文衡山之见
其言曹孟德气势皆已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者。 尝 ,圆通灵活地运用儒佛道 箫音与道人杨世昌的对话
:‘ 多事畏人, 幸无轻出’, 盖 。 当然主要是道 见墨迹寄傅钦之者云思想来释解面临的沉浮人生课题[2] 。” 引用清代乾隆御定《 唐宋文醇》 之 ,而不是有人所谓的佛教思想帮 家思想帮了他的忙有所讳也
:“ 盖与造物者游而天机自畅,并无意于吊古,更 。 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推出了“ 物与我皆 见了他忙
? 尝书寄傅钦之而曰:‘ 多难畏事, 幸 ” 即“ 世界万物与我们人类都是不会终结 何预今世事无尽也
’ 者,畏宵小之捃摭无已, 又或作蛰龙故事 ” 这一主题。 这一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就是笔 勿轻出的
,乃文徵明以曹孟德气势消灭无余,讥当时用事 《 赤壁赋》 独特内涵所悟出的本文现拟探讨的 耳者由
,转以寄傅钦之语为证,谓为实有所讥刺,可谓乌 。 者真正主旨
--? 收稿日期:2015 01 09 作者简介:饶学刚,男,湖北崇阳人,教授。 研究方向:东坡文化,民俗文化,贬谪文化。
??????????????????????????????????????????????
如何看待苏杨对话中关于历史、人生、生命的 越之战,吴王夫差取胜,越王勾践战败;赤壁之战,
? 《 赤壁赋》 中的三大对比发人深省:一是( 曹 周瑜取胜,曹操失利;但就整个战争的发起、部署、 意义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雄姿英发” 的 方略、对策、过程、结局而言,他们都不失为时代英 操
“ 樯橹灰飞烟灭” 的曹孟德的历史命运 ,是他们共同谱写了春秋战国、三国历史的悲壮 公瑾周瑜与雄;二是“ 蜉蝣” 与“ 天地”,“ 粟” 与“ 沧海” 的人 。 他们———生死对头为各自崇高信仰而战 对比美史诗
“ ” “ 。 ;三是人生须臾与长 ,具有同等史诗般悲壮美意义不应以成 生渺小与自然的伟大对比甚至捐躯
” 。 、。 《 》的生命短长对比三个对比深悟世间万 论历史读读赤壁赋,可以全然摆脱 江无穷败论英雄,洞察古今人事。 自然社会, 英雄豪杰, 岁月流 “ 你死我活, 成王败寇” 的帝王霸道的惯性思 物那种,过眼云烟,风流散尽。 这短促、渺小的生命,如 ,去面向世界,反思历史,出彩人生。 东坡在 逝维模式
,如同大海里难觅踪 “ 乌台诗案” 前后,由“ 始得名于文章” 向“ 终得 同天地里仅能活几小时的蜉蝣所谓
,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可言呢! ” 的角色转换,同样是一幕极为悲壮动人 影的小粟米罪于文章
。 他虽为流放罪人,仍追慕英雄事业, 然而东坡不以为然,他有着独立辩证的思维。 的历史歌剧
不改匡时济世的政治初衷。 “ 谁说人生再无少,门 在人生尤其贬谪人生途程上,他常常遭遇险恶甚至
[5] ” 。 东坡演奏着人类生命与山水 、无援的生存窘况,不得不求助于儒家、佛家、 前流水尚能西无奈
道家。 而三家也充当了他精神的教师爷,让他的生 。 风月永恒之欢歌、心灵、艺术产生真善美的神奇力量。 他的二赋 怎样看待短暂的人生和渺小的生命? 《 赤壁 命
。 》 告诉人们:在大江上划船、 与朋友举杯言欢是 一词就是以三家的思想为支柱虔诚修炼的硕果赋东坡时而赞赏“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时而哀 ;在沙洲上打鱼、砍柴、与麋鹿为友是渺 暂时的欢乐“ 人生如梦”,“ 吾生之须臾”;时而梦幻“ 孤鹤横 ;与神仙遨游,与明月长存是不能实现的 司小的人生”,“ 道士顾笑”;时而追求“ 挟飞仙以遨游”,“ 羽 ;把一腔哀伤愁苦付诸“ 呜呜然” 的箫声,是对 江幻想
”,时而入世,时而出世,时而避世。 不管 ,也是一时的解脱。 从小受道家思想影 化而登仙现实的逃避
,最终都将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 ,从清风、明月里领悟到了生命常驻的奥 响的东坡他思想怎么变化
, 全 部 倾 注 在 赤 壁 清 风、 明 月、 江 水 里。 :“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 生的感悟妙“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通过“ 逝者如斯” 的水,“ 盈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 声
” 的月等自然风物, 及其“ 消长”、“ 有无”、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是东坡心 虚如彼者之无尽藏也“ 盈虚”、“ 变与不变” 等对立统一的诗般哲理,东坡 。 造物者, 天地自然也。 无尽藏 中美妙的伊甸园
,婉转地批评了历史 ,佛家语,无穷无尽的宝藏和生命源泉也。 有人 者揭示了人的生命轮回的周期律
、人生短暂的观点。 他的《 点绛唇》,正好点破 ,在无情的贬谪现实生活面前,东坡乐于自我 如烟以为
:“ 闲倚胡床, 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 ,自我解脱,不失为一种“ 高明” 的“ 精神胜利 了其中神韵安慰?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 ”。 此言欠妥。 当代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也认 同坐法[4] ? 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好一个“ 明月清风 :就黄州而言,“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质 为么
”,“ 风月平分破”。 、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 我朴无华
[6] 。” 李先生的话, 前 怎样看待悲凉回头的历史? 放歌《 念奴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高度
,后一句则是错误的。 东坡在黄州的 ?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一句是正确的娇
”。东坡坦然地认为这就是历史社会发展的 ,丝毫不存在“ 退避社会、厌弃世间” 流人物思维十分清醒
。 在中国历史进程上,有多少人是胜利的的悲观主义。 现代著名学者吴小如先生指出:苏东 必然规律
,有多 少人是失败的豪杰。 世上千事万物,本“ 造物者之无尽藏” 中的“ 无尽” 就是“ 不朽” 英雄坡所言
的意 思。 “ 太 上 有 立 德, 其 次 有 立 功, 其 次 有 立 。 正面去看事物是对的,反面来就是对立 的统一体[7] 。 成功与失败是社会现象”,“ 苏轼追求的正是这个不朽” 。 是的! 东坡 去看事物不 一定就错了言
,如同生与死是生命呈现的两极、鹤、江水、清风、明月当成精神的疗养院和生 存在的两极 状态把仙。 虽然吴 形式
?2?
??????????????????????????????????????????????
命的避风港。 带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 仰观天 东坡谪居黄州,重塑了他“ 前非” “ 今是” 的世 ,俯接地气,触仙、鹤、水、风、月而生幽情,反思人 、人生观、艺术观,造就了一种高品位的超越时 空界观
,为自身返璞归真,心灵净化而满足而欣喜。 尽 “ 东坡文化”。 词迷中外客,赋动古今情。 生空意义的
, 驱散了杨世昌的“ 呜呜然” 箫声 《 赤壁赋》 景、 情、 理三维统一, 抽象哲理与审美情 人事而顺其自然
。 可谓大彻悟、大智慧。 ,喜剧色彩与诗情画意自然融会,可谓 趣有机结合的悲愁
“ ”。 《 》 。 明月清风我赤壁赋道出了它的哲学理 他高雅的人格魅力推向了高峰,他超凡 千古绝唱
“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他文学艺术创作推向了高 论依据的学识才华推向了高峰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这一变 ,黄州赤壁文化也推向了高峰。 震撼世界的赤壁 峰
, 充满了唯物辩证 “ 二赋一词” 的丰碑, 巍然矗立在黄州江滨赤壁之 与不变的人类生命轮回周期律
。 “ 物与我皆无尽也”, 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 。 黄州赤壁成为东坡贬谪文化的活遗存,成为古 法上
。 物者,客体也,万物也;我者,主体也,泛指 。 的真理城黄州的形象使者
。 物我为一,生生不息,用不着羡慕江水与明 感谢东坡,不仅仅是感谢他的誉满全球的赤壁 人也
,用不着哀司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用 “ 二赋一词” 诞生于黄州,更重要的是感谢他的人格 月的无穷无尽
[8] 《 凤凰涅槃》 诗中“ 浴 ,为中国读书人拓出一片“ 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 智慧现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
” 的涵义解读《 赤壁赋》,正中要义。 再用刘 ,树立起一个生命永恒的东坡范式。 这就 火重生思维空间
、吴秀梅先生的“ 轮回思想是解读《 赤壁赋》 的 《赤壁赋》的真正主旨。 笔者 士东是笔者到此论定的东坡
” 的话来解读也恰到好处:“ 生命完成了 ,东坡的艺术生命永恒。 一把钥匙祈望东坡的精神生命永恒
”“ ,生生死 一次生死就如同月亮完成了一次圆缺 ”“ ? ,循环不止,生命又怎么会是短暂的呢今生 死注 释: ,还有来生呢”,“ 没必要产生人生短暂、 功业未成?涅槃,梵文 Nirvana 的音译,“ 灭渡” ( 重生) [9] 功业未就的悲伤” 。 东坡就是一只浴火重生的 的意思。 印度史诗《 罗摩衍那》 载: 保护神毗湿奴
点燃熊熊烈焰,垂死的神兽凤凰投入火中,燃为灰 ,一轮缺而又圆的月亮,一首真善美、崇高美的 凤凰烬。 而后又从灰烬中重生,成为永生的辉煌的火凤 。 伟哉苏子,生命永恒。 长诗凰,表明经历劫难后的新生梦想与生命目标更为美 怎样看待东坡《 赤壁赋》 中的“ 洗盏更酌”、“ 杯 丽。 人们把这称作“ 凤凰涅槃”
”? 佛道修行的最高境界是随遇而安。 东 盘狼藉参考文献: ,怀着清新自然的美学追求, 坡在赤壁这方净土上[1] 谢功肃. 东坡赤壁考. 黄州赤壁集[ M]. 黄 拥抱大地,畅游赤壁,物我相融,忘怀得失。 自觉世 冈市博物馆收藏本. ,生命依旧蓬勃。 杨世昌被东坡的高风 界依旧美丽[2] [ 明] 杨 慎 选 评. 三 苏 文 范 ( 卷 十 六 引)
,愉快地接受东坡之酒 [ M]. 明天启二年刻本. 绝尘的人生审美理想所打动
[3][ 清] 乾隆钦定. 唐宋文醇[ M]. 春风文艺 。 大凡贤明隐士、失意文人,无一不从大 宴以洗尘出版社. 。 惟有山 自然和美酒中获取艺术营养和人生慰藉[4] 苏东坡. 浣溪沙? 游兰溪[ M]. 上海古籍 ,一游一醉解千愁。 解脱 水和酒能洗去人间的喧嚣出版社,1979.
[5] 苏东坡. 点绛唇? 闲倚胡床[ M]. 上海古 ,快乐也在山水和酒中。 为找到他们 在山水和酒中
籍出版社,1979. , 为驱散刚才船里“ 呜呜然” 要找的理想人生答案[6]李泽厚. 美的历程[M]. 文物出版社,1981. 箫声的悲愁,为获得“ 物与我皆无尽也” 的生命奥 [7] 吴小如. 读苏轼. 古文精读举隅[ M]. 山西 ,东坡、杨世昌沐浴“ 清风”、“ 明月” 后,“ 洗盏更 人民出版社,1987. 妙
[8] 郭沫若. 凤凰涅槃. 女神. 郭沫若全集( 第 ”,直至“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 酌一卷)[ 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不知东方之既白”,终于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 中[9] 刘士东. 吴秀梅. 轮回思想———解读〈 赤壁 ,以饮酒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和生命的洗礼。 黎明赋〉 的一把钥匙[ J]. 中学语文,2006(12).
[ 责任编辑:郭杏芳]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赤壁赋情景默写18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