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公司信息化发展,明确公司信息化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依据“公司三年发展规划纲要”中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针对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特制定公司三年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公司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1.公司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集团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紧密围绕提高效益和服务集团这一主题,以资源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明确数据管理质量目标,提高数据管理质量水平。
2.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制定公司信息化建设和数据质量管理的规划,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并结合总体规化和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建设目标的内容,重点突出“建网络、建系统、建数据库、建制度”的同时,分步实施,具体落实。
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着眼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突出应用,本着够用、实用、好用的思想原则,实现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3.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总体目标
公司信息化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本网络服务为核心支撑平台,将公司从环境、资源到活动全部实施数字化、网
络化、信息化。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公司的营业、办公、管理、服务等活动移植到一个数字网络空间环境下(即实现公司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业务服务水平和办公管理水平。
(二)公司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
1.统一认识,科学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做一个长远而系统的整体规划是实施任何系统工程必需的步骤。需要分步、分层次逐步实施,逐步完善,以点带面,逐渐突破,逐步全面铺开,规划设计公司信息化的蓝图是进行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
2.配备一支数量足够、业务精良、奉献精神强的专业人员队伍,加强技术培训,以“自主研发、自主维护、节约成本”为目标,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较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和管理体系。
3.继续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司信息化环境的水平;建成一个基础设施设备较为完善的网络环境。一方面做好现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及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另一方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公司业务扩展的新需求,及时补充、添置新设备。提高各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率,保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正常使用。
4.完善信息科技治理组织架构
公司对信息科技风险防控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坚持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以信息科技为基础和核心。信息安全是构建网络金融信任体系的基石,在把握创新发展的同时,要着眼全局,系统性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不能再用支离破碎的眼光对待安全问题,要系统规划,形成适合自己的管理框架。
公司管理层科学规划了信息科技风险防控的三道防线。从目前情况看,公司建立的“三道防线”是按照目前普遍的一种安全模式进行的设计:第一道防线:事先监控,即公司信息科技部门的自我管理;第二道防线:事中管理,即风险管理部门如何监督并督促科技部门进行管理,风险管理部门会提供一些管理工具、思路和框架;第三道防线:事后审计,审计部门独立于上述两个部门之外,对两部门执行情况进行评价。我公司将加强机制建设和人才培养,力争落实每一道防线的制度和流程,并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落实数据质量管理问责制,保障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范文二:小学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规划130222
崇明县小学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5)
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强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总结过去的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以“绿色指标”为导向,结合市调研的反馈意见,制订我县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提升我县小学信息科技教育教学的品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发展基础条件与分析
(一)概况(事业数据)
1(教师基本情况
崇明县现有公办小学34所,其中一所是特殊教育学校。全县担任小学信息科技教学的专兼职教师共计45人。我县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学历基本达标,但其中全日制学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比重比较低,只占到总人数的24.5,,大都是非计算机专业毕业。即使在最近三年内任教小学信息科技学科的13位教师中只有3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如何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成为本学科队伍建设方面的重中之重。另外专职教师比例不高,只有53.3,的教师专职担任计算机学科教学,但这其中大都还兼任学校的网管、机器维护等工作。最近几年引进的大学生,大都不是计算机学科的师范类毕业,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驾驭课堂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2(学生基本情况
本县三年级学生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在3700名左右。其中大都集中在城堡两镇,7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共占总人数的40,,除了城堡两镇较好的几所学校的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能达到90,以上之外,其他学校的学生家庭电脑拥有率大约在30,左右,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农场和偏远学校由于外来人口较高,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则更低一些,在4,左右。由此可见学生的电脑基础很不平衡,家庭里有电脑的学生一开始就掌握了一些电脑的基础知识,而没有的则连开机都不会,因此这也给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3(课程实施与教学情况分析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09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规定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信息科技学科,每周2课时,每所学校都安排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教材方面,我县从2010年秋季开始,统一使用由中国地图出版社与中华地图出版社共同编写的信息科技小学版(试用本)。部分学校在小学阶段的其他年级开设信息科技课,无统一教材,通常采用自编教材,每周一课时。
(1)指定课程计划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
本县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严格按照上海市课程方案实施,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按照各校指定的作息时间表,认真备课、上课,做到有安排、有记录、有专用教室确保小学信息科技的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中有效渗透两纲教育。
(2)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本县部分学校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用其所长,在学校的快乐活动日活动中开设一些学科拓展课程,如logo语言、美图秀秀等小软件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
(3)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推进探究型学习活动
根据本县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内容,要求学习内容围绕“项目主题”展开,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一:利用网络平台,努力创建教研活动氛围与规范
本县地域广阔,学校分布较为分散,教师参加一次教研活动,时间和交通成本都较高,所以教研活动的次数受到限制。为了缓解这一问题,2010年10月开始,着手研究网络教研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修改,目前已逐步得到规范。该平台能够实现网上发布教研活动公告(活动的时间、地点、要求、出席对象等)、网上点名、网上布置作业(教师完成作业)、提供资源、网上互动交流、网上活动考核等教研活动必须的一些功能。缩短了各学校之间的时空距离,为信息科技教师开展研讨活动提供了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也为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发展优势二:以“研究课题”引领教研和教学实践
教研员带头申报了《区域内推进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探索以“活动主题”重组教材内容,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信息科技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落实“主动?有效”的教学理念。其次也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上海市中青年教师的课题申报,本年度汲浜小学黄隽华申报了《博客在农村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希望教师通过课题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本县每所学校都从“主动?有效”出发,确立学校的研究课题,每位老师又根据学校确立的研究课题认领了子课题。一系列围绕“主动?有效”理念而开展的课题研究,起到了引领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的作用。
(三)发展空间与生长点
1(队伍建设
由于学校规模的逐步缩小,信息科技周课时较少,因此我县所有的信息科技教师都兼任其他工作,他们在任教本学科以及保障全校的网络正常运行之外,往往还需承担网站的建设与维护、设备维修与保养、信息技术培训、专用室的管理维护和清洁、教育教学活动录像拍照、随时回答和解决学科教师遇到的各种软硬件问题、制作课件等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也有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还担任语、数、外的教学工作。信息科技任课教师人员少、任务重、杂务繁多,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时间,专业技能提高缓慢。
另外,在培训方面,信息科技教师参加陪训的主要途径是听专家报告或本区内观摩课。教师普遍难有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因此眼界不宽,教育教学视角单一。
但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对于信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应承担起培养这种素质的职责。信息技术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适合信息社会的人才,这是社会对于我们的必然要求。因此提高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化程度也是大势所趋。
2(课堂教学
由于本学科的教师多数从其他学科转过来,通过几年的培训、学习、观摩和实践,整个教学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也涌现出几位优秀的教师,但为数不多。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呈现出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按部就班的多,发展创新的少;全班讲授的多,学生小组活动的少。多数教师平时把注意力放在课堂的局部细节上,对教材整体把握、对信息技术培养目标的理解尚待提高。如今借助我县的“主动?有效”课堂达标与提升工程,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观念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研训活动
县级层面,在基于网络的研训管理平台,首先从形式上有效地保证了活动的质量,有要求、有点名、有资源、有作业、有总结,通过一系列的电子材料单促进了活动的规范;其次也加强了互动交流,使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延伸。因此在下一步的研训活动上,在选择的研讨主题、活动的深度上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也要增加个别化的互动,促进教师的个性发展。
在校级层面,由于农村学校规模较小,难于开展学科的教研活动,因此需要提高联合体的活动质量和教师本身的自主研修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课程开发
本学科的教师大都重技术轻理论,因此教师的课程和科研意思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课程实施的开发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本县小学信息科技开展《“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内容,要求围绕主题项目开展备课、上课,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在一定的意义上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发展理念与思路
(一)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落实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实施《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主要目标;以灵活多样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实现课程目标;为学生在信息化学习平台上的学习创造条件;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建立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向规范化、专业化有序发展。通过落实“双基”,规范教研行为,聚焦课堂教学,注重多元评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发展思路
1(在规范中创新
创新是教师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它必须有一个基础积累的阶段,即逐步树立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常规,形成基本的教育教学技能,以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在这个过程中,规范为创新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和支撑力量。在未来的三年里,严格根据《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执行课程的基本要求;严格遵循《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遵守教师培训制度,不断学习,与时俱进,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潜心钻研教育教学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在让教师在注重师德修养的前提下,要为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更为自由的、更为宽松的发展时空,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走自己的“路”,在规范中变革,在变革中发展。
2(在实践中成长
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的。一方面,学校中实践性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践性问题的解决则是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标志。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实践着的教师,教师首先关注的主题是自己置身于其中的教育情境的改善和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以解决实践性问题为目的,“为了实践、关于实践、在实践中“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主线。因此在未来的三年里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是教师的最重要的“战场”,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标准,对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思想上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因此认真抓好课堂教学“五环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分清主次,面向学生,抓住重点,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磨练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提高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实践中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观察、监控、调节和自我评价。具体包括对备课、上课、课外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等各教学环节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这充分说明了教学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学会反思,善于反思,使之为一种日常习惯,形成“实践->反思->提高”这样一个良性的循环。通过教学反思,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
研究型教师的转化。
(3)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教师即研究者的早期倡导者布克汉姆曾经说过:研究不是一个专有的领域,而是一种态度。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研究的意识,是一个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并且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的教师。因此教师的实践的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和问题捕捉的能力,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把它作为研究的主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同时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加强与同行或其他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教研不能局限于学科内部或学校内部,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教研,一个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数一般都不多,开展校内教研有一定困难,学科之间、校际之间也有必要开展交流,向其他学科教师、外校的同行学习、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化精细管理,建立教师成长档案,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基于课程化的研训模式,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研究,提升教研品质;实现基于项目活动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思维、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基于课堂教学自我反思的研修模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具体目标与任务
以实施课程为重点、聚焦课堂为抓手,精细管理为手段,促进发展为方向,确立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与任务:
1(加强课程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促进课程要求到位;
以全面贯彻《上海市信息科技课程指导纲要》,以“绿色指标“为导向,认真学习和落实好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围绕我县《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建议》的要求,制定出适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狠抓课堂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促进课程要求的全面实施到位。同时加强三类课程的整合研究,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2(加强课程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进一步加强学习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改进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的要求精神;紧密结合县级活动,以 “‘主动?有效’课堂新一轮达标提升工程”和“小班化教育区域推进”两大项目为契机,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手段、途径和模式,优化区域内的课堂教学质量,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录像反思,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3(加强课程实施,丰富活动载体,优化教研活动品质;
以实施课程要求为重点,以聚焦课堂为着眼点,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评优课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信息科技教学研究活动为载体,以区域内网络教研为平台,优化教研的深度和品度。
4(加强课程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学改革意识。
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的研究,指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搭建平台,落实监控,实施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转型的研究,改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增强教师的教学改革意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项目与行动
行动一:加强教研活动的内涵建设
1(加强教研核心团队建设。完善本县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网络,形成可行的信息科技教师管理体系(县教研室?县中心组?县联合体?各校信息科技教师)。明确以区域教研活动的模式开展学科教研,明确区域内教研工作规范及组长工作职责,同时优化县级中心组和信息技术学科的骨干教师队伍,通过培训、观摩、考核等手段,组建一支既有教学能力又有组
织能力的区域教研活动的核心团队。
2(加强教研活动制度建设。首先是时间和次数上保准每学期县级活动三次,联合体活动各片三次。在活动过程中做到有计划、有点名、有记录、有交流、有总结。其次加强区域教研活动前的准备;关注区域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重视区域教研活动后的反馈及改进。同时通过城乡学校结对的方式缩小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之间的差异,每学期定期在这些学校召开几次区县级层面的教研活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活动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3(加强教研活动文化建设。丰富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活动品味。由于本学科人员变动相对较小,而且区域内教师也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形成一个和谐,团结,具有进取精神的研究团队。通过三年的努力,不断丰富教研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与时俱进的教研群体。
行动二: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要培养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就需要教师在各自的学科领域加强专业化发展,作为一名信息科技教师,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点专业能力需要加强学习和提高:
1(专业知识能力。熟悉和掌握部分信息技术最新软硬件知识,是对信息科技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定期组织或经常渗透信息技术前沿知识培训,扩大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
2(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教师将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课堂设计。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分析、综合、解释教学活动。在区域教研活动中加强集体备课、说课和评课,并在区域范围内组织教师开展以课堂设计、教学反思为主的教学案例比赛。
3(教学实施能力。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育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学校教学与社会的连续性,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着力提高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实施中的综合评价的能力、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协作性教学的能力。每学期组织4-6次的学科调研,着重对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并注重指导后的跟踪反馈。
4(教学研究能力。尽管在理论上已经为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提供了原则和方法,但教师仍然感到实际教学中,现有的原则和方法确实不够用。鼓励信息科技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和实践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思想。通过科研论文评比、出版优秀论文集、推荐优秀论文参加国家、市级论文竞赛等不同的途径方法展示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在教研中逐步形成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向研究型发展。
5(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是指教师能够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结合信息科技教师的360师训工作,加强教师专业理论的培训和信息科技新教材的培训,发挥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带教,展示等形式更新教师的五种教师专业知识。
行动三:发挥网络教研的管理功能
利用好本县“课程网”的教研群组功能,围绕信息科技教师应具备的多项能力,通过网络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理论学习、教材分析、课堂教学实录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新设备新技术的交流等,让“课程网”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平台,让“课程网”群组中的所有信息科技教师成为学习的共同体。其次也借助于这个平台,建好教师成长档案。
行动四: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建设
信息科技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教师应该紧紧围绕学科的培养目标,立足课堂,研究课堂,扎实进行课堂教学。借助《区域
内推进小学信息科技学科“主题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研究课题,指导教师利用项目(主题)进行教学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各班建立学习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确立一个学生研究的项目(主题),组织学生尝试研究性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期末可以开展探究活动的成果展示。
行动五:完善学生的评价系统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甄别和筛选的功能,更应是激励、诊断和促进的功能。因此,信息科技课程的过程评价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即培养学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信息素养。通过评价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以便调整学习方法,来不断发展自身的信息素养;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以便修正教学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形成和提高信息素养。
行动六:改进和充实学科资源网站
本县已经建立了学生对于基础知识进行自主测试的网站,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成为学生学习、评价、教师进行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加强学科中心组和联合体组长的作用,每学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和教学工作计划。
2(发挥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作用。邀请专家对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定期提出建议,定期到校听课,分层次地指导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研究。
(二)制度保障
1(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考评制度,把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成效纳入各级管理人员考核的范围,把是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为评聘和奖惩的依据。
2(加强教研组管理,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提高教研效率。
3(逐步完善教师培训制度,使教师培训活动常态化、多样化、长效化,使教师通过各类适切的培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条件保障
根据本校的规划,认真开展项目活动,做到“五有”:有项目责任人,有项目立项书,有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有项目完成验收,有项目经费保障。
(四)过程管理保障
按照本规划,每年编制出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执行方案。严格按照执行方案,进行实施过程管理,邀请顾问专家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作及时的诊断与矫正,发现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并作纠正。
六、规划进程的年度安排
1、首先是组件三支力量:第一支力量是本学科“专家”组成员(4人左右),主要有三个联合体组长和本学科的学科骨干组成,他们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在学科教学上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本学科的核心力量。第二支力量是本学科的中心组成员(6人左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主要承担县级课题的实践研究。也是为四年一次的中青年教师的大奖赛作准备。是本学科的关键力量。第三支力量是新教师队伍,只要是三年内新进的教师,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指导,逐步培养成优秀教师,这是本学科的后备力量。
2、由“专家”组成员分头形成各自的研究领域,组建四支队伍:第一支队伍是新教师培养,在三年内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课程(针对新教师培养)。第二支队伍是县级课题的实践研究(针对青年教师培养),只要围绕课堂教学、评价
体系、资源建设等等问题进行研究。第三支队伍是拓展课程的开发应用(针对成
熟教师的提高)。第四支队伍是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应用于现代化的教学和教研
管理(针对技术型的教师)。
加强促进教师发挥网络加强学生完善学生改进和充
教研活动队伍的专教研的管学习能力的评价系实学科资
的内涵建业化发展 理功能 建设 统 源网站
设
12学年 加强片级三支力量根据市教开展小组形成一个开展小学
的合作研四支队伍研室的教合作学习初稿,特别信息科技
究 初步成型 研组观察的案例研是使过程的拓展课
点逐步完究 性评价落程培训和
善 到实处 建设。
形成教师
的备课规
范。
建设一个
学生自主
学习的博
客网站
13学年 打破片级三支力量根据市教开展学生借助于新补充小学
模式,以研四支队伍研室的教自主学习技术如何信息科技
究兴趣形逐步完善 研组观察的案例研在网上实的拓展课
成新的合点逐步完究 施评价。 程。
作共同体 善 整理教师
参考资料。
开始研究
学生自主
学习的网
站
14学年 形成一个三支力量根据市教开展学生形成一套形成一套
县级和谐四支队伍研室的教探究学习切实可行小学信息
发展的共成熟建成研组观察的案例研的评价体科技的拓
同体 并形成一点形成一究 系 展课程。
定的规章个成熟的形成一套
制度 管理平台 完整的教
师参考资
料。
建设一个
学生自主
学习的博
客网站
范文三:交通管理信息科技化三年发展规划
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
根据《山东省公安机关实施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意见》和《临沂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853示范工程”建设工作方案》,为全面提升直属一大队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应用水平,结合临沂主城区公安交通管理科技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服务效能、规范执法为总体思路,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建设原则,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突出重点、服务实战,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推进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强警建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公安交通管理科技水平,提高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为创建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巩固完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果,推进资源的整合共享、开发利用,以信息化建设引领和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发展;提高交通管理科技装备应用水平和交通民警执法装备科技含量;开展重要工程项目建设;加强公安交通智能管控系统建设,增强交通智能管控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拓宽公安交通服务领域信息化应用,提高道路交通执法和
服务水平;加快数据融合和挖掘、事故分析和对策智能生成、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分析、研判、决策、指挥;进一步壮大公安交通管理科技队伍,健全科技保障机制和科技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交通民警科技应用技能,确保科技强警措施的落实,推动科技强警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三、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一)现状分析。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网络建设来看,目前一、二、三级骨干网已经全部建成,公安信息专网接入率已经达到100%。主城区7个交通管理服务站的公安网接入率达到100%。从硬件平台来看,目前大队共配置各类计算机131台,民警配备率达到100%,以及执法记录设备、指挥调度设施、大屏幕、电教室等硬件设施。
2、信息化管理机构和人员情况。大队设置了指挥室、科技管理办公室等信息化管理机构,现有信息系统管理员、安全管理员2名,系统管理员技术背景为计算机专业或相近理工专业。
3、主要业务系统应用情况。经过多年建设,大队主要业务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流程,运行了机动车登记、驾驶证管理等11个交通管理业务应用和查询系统。
4、应用效益。交通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效果集中显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了交通管理工作效率,减轻了民警工作量,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二是增强了服务能力,减少了群众等候时间
和往返次数,简化了办事流程,方便了群众。三是提高了执法能力,通过信息的关联应用和迅捷流转,强化了执法力度,有效地打击了违法犯罪。四是提高了规范化建设水平,规范了执法流程、执法行为,在防范违法违纪、强化监管、绩效考核和责任倒查、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促进了交通管理警务机制创新, 初步建立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警务机制, 提升了交通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
(二)存在问题及业务需求分析。
1、存在问题。一是以主要数据库和业务系统为重点的大规模开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但有待进一步完善优化和拓展延伸。二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执法、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已经成为交管工作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力,但地区之间和业务系统之间应用水平存在差异。三是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信息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对交通管理、公安工作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潜力还非常大。
2、业务需求分析。一是部分系统功能有待完善, 硬件平台建设亟待加强。目前,业务工作对信息化的需求越来越高,部分系统功能、数据质量、系统关联性等已不能满足业务工作要求。 二是信息系统整体规划设计有待加强,交管信息系统建设应用起步早,业务相对独立,条线性强,目前反映交警业务系统与警务信息综合平台的应用衔接不顺畅。三是信息研判分析不适应业务
管理的需要,交通管理主要业务系统建成了庞大的数据库,汇集了海量信息,基本业务数据都已具备,但信息整合、综合利用和挖掘提炼远远不够,主要还用于相对简单的查询和统计分析,信息资源对交管工作科学管理决策和路面执法的支持还有待提高,信息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四、主要任务
(一)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规划。
1、推进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与信息共享。
推广应用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实现六大信息系统资源、业务流程、信息服务、标准体系等的高度融合和数据关联,实现交通违法信息实时转递。建立健数据综合管理分析机制,建立与公安警综平台、大情报系统及其他部门警种间的数据交换机制,实现公安网内跨警种信息共享和复用。
(1)规范综合应用平台应用,提高数据质量。按照部交管局《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使用规定》和《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规定》要求,制定我大队实施细则,规范授权和平台应用;完善外挂软件;提高数据录入质量;交通违法数据48小时录入率达到100%以上,利用交通技术监控设备采集交通违法信息占交通违法总量的比率达到65%以上,交通事故信息全项率和结案信息录入率达到100%以上;一般程序交通事故在24小时内及时录入上报的比率达到100%以上;剧毒化学品通行信息通报和签收率、剧毒品运输路线和时间意见反馈及审批及时率
均达到100%以上;客货运机动车和驾驶人数据采集的比率和业务信息告知率达99%以上;业务预警平台生成的预警数据中及时进行回复审核的比率为100%;大队领导和各单位负责人平均每月登录使用综合应用平台的次数达到80次以上;各项指标争取达到部局信息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一等水平。
(2)完善对外服务信息平台。依托公安网边界接入平台和省局对外服务平台和厅交管局跨行业信息共享接口标准,依据业务需求,逐步实现与保险、银行之间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基本状态信息、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缴费清分转账等信息的双向交换;2015至2016年,实现与交通、海关、农机、统计等部门以及机动车检测、报废机动车回收等相关行业部门信息共享。形成以交通管理部门为核心、社会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态势。
2、加强内部管理拓展应用。
(1)建立执法监管信息系统。按照市局、支队部署,2016年完成建设应用勤务调度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民警廉政风险控制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健全信息采集维护、全警日常工作应用、信息共享、情报信息研判、网上绩效考评等机制。尽快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网上执法管理与办案模式。
(2)建立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平台。建立业务应用研判分析信息系统。落实使用和业务办理分析通报工作制度,
定期通报系统使用和业务办理情况,根据通报,核实异常业务,按时上报核查和处理结果;定期组织异常业务分析,提出并实施规范业务管理措施;研究新的异常业务控制措施,组织研发相关软件并推广使用。在开展机动车和驾驶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道路交通事故、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和交警队警务基础信息的统计分析研判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交通管理决策业务需求,整合信息数据资源,利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等技术,建立分析模型,完善分析方法,对整合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分析,为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宏观决策提供全方位信息支持。
3、加强交通管理执法信息化建设。
全面应用交通管理移动警务执法应用平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接入、统一核心软件的原则,依托省厅移动执法应用平台和全省交通管理移动警务执法应用平台。推广应用警务通、公安无线上网本等科技装备,通过与综合应用平台信息的共享交换,实现交通管理移动警务终端的信息采集、实时信息查询、交通违法处理、简易事故处理及现场视频传输等核心功能。结合本地智能交通集成指挥管控系统要求,通过推进科技装备和信息化技术在道路交通执法中的应用,规范交通执法,提高服务效能。
4、强化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安全管理。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有关要求,在硬件系统/环境、操作系统、网络系统、数据库管理、外挂软件开发等各方面开展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健全机
房、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信息安全防范体系、信息安全监控预警体系,提高安全防护水平。
(二)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拓展应用规划。
1、网站和办公自动化应用。
(1)完善公安网站和交通管理互联网站。建立完善大队、中队功能完备、美观实用、信息鲜活的公安网站,2015年大队要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互联网站,提供交通管理信息查询、业务咨询、网上交流等5项以上面向社会群众的服务功能;加强交警系统网上在线、微博群、QQ 群、微信群等宣传教育。
(2)全面应用OA 系统。建成与公安机关融合对接的支队、大队、中队三级公安交管部门协同办公系统和电子签章系统,真正实现文件的网上流转和办公自动化。
2、社会化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
进一步推进道路交通管理社会化服务,强化社会服务监管。建立远程监督信息平台,利用视音频监控和图像、数据比对核查等技术手段。
(1)深化交通管理远程服务平台应用。完善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服务平台。
(2)全面推广应用交通管理自助服务终端。依托公安派出所、大型社区、机场、汽车4S 店等社会化服务站点,提供交通管理宣传教育、信息咨询、违章查询等业务自助办理和信息查询。
(3)强化对重点运输企业、学校等单位车辆和驾驶人的监管。配合安监、交通运输等部门,督促有关单位和重点企业建立重点驾驶人诚信评价和重点车辆安全监管平台,开展对重点驾驶人诚信评价,实时更新驾驶人从业资质、工作经历、违法记分、交通事故情况和机动车定期检验、例检维护、行驶轨迹等信息,实现对重点企业、车辆和驾驶人的动态监管。
(三)城市交通管理指挥系统建设规划。
1、城市交通管理基础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部局《道路交通管理信息采集规范》等行业标准,集中采集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隔离设施、技术监控设备、公交站台、行人过街设施、交通流量、流速等基础信息,建成城市交通管理基础信息库,包括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地理信息、交通流动态信息的采集系统。
2、加快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建设。
(1)建立交通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在主干道、次干道的路口、重点路段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交通违法行为监测记录系统在主干道路口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完善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建立区域协调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在混合交通流下的交通协调优化控制和公交车辆的优先通行控制;建立线协调控制系统,实现主干道“绿波”控制,完善交叉口渠化与信号配时一体化、行人过街信号的科学设置。
(3)建立道路交通信息发布体系。建立交通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车载诱导终端等多种方式发布交通事件、交通拥堵、交通管控、道路施工、交通气象等信息。在市区主干道、交通枢纽,设置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等交通诱导设施,均衡交通流量,合理引导出行。
3、建立快速维护机制。
大队指挥室和各中队建立道路智能交通快速维护机制。配备应急维护车辆及装备,强化维护人员培训,提高维修技术水平,制定道路设施及路面管控设备的应急维护机制,应对突发路面设备损毁和通信中断等情况,保障应急事件的信息畅通和可视化指挥调度。
4、完善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
按照公安部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和我省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数据格式、接口访问、信息共享等标准规范,依托省厅治安卡口平台建设地区两级缉查布控系统,实现与全国缉查布控系统的对接。通过地区两级布控平台建设,形成网络化卡口缉查布控格局,实现嫌疑车辆在全省范围的缉查布控。结合人员信息检测,为全省公安打、防、控工作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5、基于PGIS 地理信息平台的集成应用。
按照部交管局统一部署,建立公安交通管理专用地理信息系统,逐步整合道路交通管理动静态信息资源,实现公路监控、道路视频监控、可视指挥、GPS 警务巡逻等交通管理信息在平台上
的展示。结合道路交通管理地理信息需求,为警情分析研判、指挥调度、勤务管理、信息发布、交通设施管理、道路施工监管、社会管理创新与服务等业务提供支撑。
(五)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探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建设。
开展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以全面感知为重点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的电子驾驶证、电子行驶证、电子车牌、车辆精准自动检测和路网检测管理功能,完成电子信息联网基础工作;依托电子警察和卡口信息,结合信息研判系统,为打击假牌、假证、套牌等违法行为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推进交通科技装备应用。
(1)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科技应用。推广移动式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装备、推广应用儿童交通安全情景教育设备、推广应用青少年交通安全体验装备、推广应用3D 违法事故警示教育设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网络平台等,建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科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2)推进交通事故处理科技应用。完善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置工作规范,配备特大交通事故现场三级防护警示装备,全面推广交通事故现场快速勘查与测绘系统,提高交通事故现场防护和处置水平。
(3)应用道路交通事故再现技术。开发应用具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信息采集、事故模拟再现、事故原因分析等功能的交通事故再现系统,自动生成三维动画,强化交通事故成因分析,提高交通事故认定的准确性。
(4)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大队将建立交通事故车辆速度等安全性能和微量物证检测实验室和血液酒精检测实验室。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大队把实施“科技强警”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并落实领导责任制。在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中,成立科技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责,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建立和完善科技部门牵头负责、业务部门参加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全面规划,确保科技工作与执法工作、交通安全管理、队伍管理、服务社会等工作紧密结合,切实提高科技建设和应用能力。
(二)机构保障
建立健全科技管理机构。大队已成立科技管理机构,各单位队要设立科技管理岗位。人员配备要符合要求。
(三)人员保障
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构建一支科技专业、业务过硬,知识构成、职称比例合理的公安交通管理科技队伍。大队科技人员不低于5%。建立健全交通科技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开展急需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认真落实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考
评,晋级考核和福利待遇等工作。继续深化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积极推进科技队伍整体素质提高。
(四)制度保障
根据总队、市局及支队有关管理规定,制定大队公安交通管理科技工作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范围、管理内容、岗位责任、工作流程,奖惩办法、人员培训、信息运行管理、装备保障、考核监督、精细化管理等相关事宜,力求做到交通科技工作管理规范、有章可循。
(五)经费保障
将科技建设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建立重大项目专项经费渠道,大队每年用于交通管理科技发展和研究的经费不少于业务经费的30%,维护经费不少于科技经费的15%。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交通管理科学研究。要建立交通管理部门科技建设投入经费专家论证和内部审计制度,保证经费使用科学、合理。
范文四:银行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策略方案
XX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实
施策略
目录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 3 总体目标 ................................................................................................................... 3 指导原则 ................................................................................................................... 3 ................................................................................................................... 4
第二章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 ......................................... 5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合力 .................................... 5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能力 ................................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 ............................................ 6 ..................................................... 7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 7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8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 8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 8 ..................................................... 9
第四章 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 9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 10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 ................................................... 10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 11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 12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 12
...................... 13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 13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 14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 ............................................................... 15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 15 ....................................................... 16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 ........................................................... 16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以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将信息科技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信息科技创新,促进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推进风险控制、战略发展和流程银行再造,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发展目标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与决策、监督机制,提升信息科技治理水平;推进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设,加快信息科技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推进信息科技建设与研发,深化信息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基础环境,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创新作用,支持特色化金融服务和经营模式,为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优势明显的现代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科技支撑和保障。
指导原则
在此期间,我行信息科技发展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要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运用,发挥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要积极借鉴和应用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和产品,在坚持先进性与前瞻性同时,注重适应性改造工作,因地制宜,符合我行的实际情况。
─ 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信息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集约化建设原则,规范流程、标准;同时,要着力支持差异化的产品需求,满足“三农”个性化金融服务需要。
实施策略
为保障信息科技主要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采取“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
─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行总部要加强信息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信息科技发展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形成信息科技建设合力,着力缩小与大中型银行在信息科技建设方面的差距。
─ 积极探索、分步推进。要全力打造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提高自主研发和管理能力,增强对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主掌控能力,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产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战略合作方式,加大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力度,提高产品研发、部署能力,降低信息科技建设成本,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持续改进,促进信息科技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范文五: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
农村商业银行信息科技2015-2017年
发展规划
1
目录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 3 第一节 总体目标................................................. 3
第二节 指导原则................................................. 3
第三节 实施策略................................................. 4
第二章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 .................... 5 第一节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合力........... 5 第二节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能力......... 6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 7 第四节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障信息科技稳定发展................... 7 第五节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8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 8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8 第一节
第二节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9 第三节 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9
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 10 第四章
第一节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10 第二节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 10 第三节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11 第四节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12 第五节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13 第五章 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息科技风险 ........... 14 第一节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力.......... 14 第二节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15 第三节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 16 第四节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16 第五节 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应用系统质量.................... 17 第六节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 17
2
第一章 信息科技发展目标、原则与实施策略
第一节 总体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以转变增长方式~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发展目标~将信息科技纳入银行整体发展战略~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推动信息科技创新~促进业务与信息科技的融合~推进风险控制、战略发展和流程银行再造~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推进信息科技治理体系建设~建立适应发展目标的信息科技组织架构与决策、监督机制~提升信息科技治理水平,推进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设~加快信息科技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推进信息科技建设与研发~深化信息科技在经营管理中的应用,推动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科技基础环境~夯实全面风险管理基础,充分发挥信息科技的创新作用~支持特色化金融服务和经营模式~为打造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优势明显的现代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信息科技支撑和保障。
第二节 指导原则
在此期间~我行信息科技发展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原则。要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
3
规范管理流程~落实管理措施~不断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运用~发挥信息科技核心竞争力。
? 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要积极借鉴和应用先进的理念、方法、技术和产品~在坚持先进性与前瞻性同时~注重适应性改造工作~因地制宜~符合我行的实际情况。
? 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信息科技发展的一般规律~坚持集约化建设原则~规范流程、标准,同时~要着力支持差异化的产品需求~满足“三农”个性化金融服务需要。
第三节 实施策略
为保障信息科技主要任务的完成和总体目标的实现~采取“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分步推进”的实施策略。
? 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行总部要加强信息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信息科技发展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加大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策群力~形成信息科技建设合力~着力缩小与大中型银行在信息科技建设方面的差距。
? 积极探索、分步推进。要全力打造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提高自主研发和管理能力~增强对核心技术与产品的自主掌控能力~积极应用先进、成熟的技术、产品,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积极探索战略合作方式~加大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力度~提高产品研发、部署能力~降低信息科技建设
4
成本~满足金融服务需求。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持续改进~促进信息科技建设整体协调发展。
第二章 完善信息科技治理,明确信息科技发展方向
科学分析和评价自身发展水平~明确信息科技发展目标、方向~推进信息科技治理~建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机制。
第一节 完善信息科技管理机制,凝聚信息科技风险管
理合力
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强化责任意识~将信息科技工作纳入日常议事范畴~科学决策信息化战略、信息化建设和科技风险管理重大事项。应着力完善治理架构~完善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职责~推进首席信息官制度~履行管理职责,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决策程序,要明确风险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设立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审计专业岗位。
要逐步建立符合现代农村金融企业制度的信息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按照改革发展方向~完善信息科技决策、监督机制~完善信息科技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要科学构建信息科技运行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科技专业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有效支持信息科技服务的差异化需求,要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内审
5
部门的监督作用~要有效披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决策过程。
第二节 制定和完善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提高信息科技核心
能力
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管理与技术经验~利用后发优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结合支农金融服务发展战略~顺应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信息科技建设和管理阶段性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
规范基础架构。加强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整合~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满足未来五至十年的业务发展需求,合理部署网络、主机、存储、系统、数据库等资源~提升资源共享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基础设施能耗。
优化应用架构。加大应用流程再造~参照前端渠道层、客户服务集成层、业务处理层以及管理分析层等应用体系构建模式~建立灵活、可扩展的层次化、模块化、一体化的应用架构~加强应用集成能力~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支持能力与产品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省联社集中业务处理平台~延伸支农金融服务的地域范围~降低信息科技投入成本~走集约化的信息科技发展道路。
6
第三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信息科技专业服务能力
加强信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信息科技人力资源规划~积极引进信息科技专业人才~打造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人员数量应与业务发展规模、信息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力争在三年内信息科技人员数量及占比达到省联社规定标准。建立和完善信息科技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信息科技专业职级体系和薪酬体系~完善晋升机制~拓展信息科技人员职业发展空间。加强信息科技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科技人员专业素质,重点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以及需求管理、项目管理、架构管理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第四节 加大信息科技投入,保障信息科技稳定发展
继续加大信息科技投入~年度信息科技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在信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保障基础设施、系统平台和软硬件的维护和管理资金投入~为业务持续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保障信息安全技术和管理的资金需求~确保信息安全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提升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审计方面~满足持续、常态化开展工作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在科技创新方面~积极研发支撑农村金融服务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7
第五节 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推进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
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与标准~建立信息科技工作流程、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持续提高信息科技管理能力。建立持续的信息科技制度评估和改进机制~逐步健全和完善信息安全、运行维护、项目开发、外包服务、业务连续性管理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有效手段~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加强标准研究和制定~推进各类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研发、生产运行、数据管理以及信息科技流程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第三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升基础设施运维管理能力~有效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第一节 推进数据中心和灾备体系建设,保障业务持续发展
根据业务发展战略~制定数据中心建设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满足业务持续发展需求。逐步建设和完善安全、可靠、规范的机房设施~重点加强电力、通信和消防等基础保障性工作~计划建设电源集中控制系统建设~提高日常运营安全性~提升管理效率~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达到成本节约。提高机房设施冗余和容量扩展能力~提高机房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率。加强重要数据备份和管理~实现重要业务数据和软件介质的异地存放~强
8
化数据验证和恢复机制~确保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时客户信息安全。逐步推进灾备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通过自建或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开展灾备中心建设,建立对供电、通讯和主要设备冗余备份机制~不断加强容灾能力。
第二节 加强网络系统建设,保障网络系统安全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水平~提高网络运行效率~延伸网络服务范围~扩大网络覆盖地域~逐步填补偏远地区金融信息科技服务空白。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考虑业务增长因素~结合信息系统建设规划~优化改造生产网、办公网和互联网~支持新业务和配套应用系统快速部署~保证数据传输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运用无线网络技术~加强网络延伸覆盖~重点加强偏远地区支付渠道建设。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在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网际间互联以及推广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等网络金融服务过程中~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可控的安全防范机制。
第三节 加强系统平台整合,提高信息科技管理水平
加强统筹规划与管理~提高资源配臵管理能力~提高资源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开展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以及主机、存储、网络等软硬件平台优化工作~降低平台的复杂度~提升资源配臵的灵活性~减轻基础平台运维负担。加强系统开发、
9
测试平台建设~建立可靠的系统开发和测试环境~逐步提高系统开发测试的自动化水平~提高开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加强运行监控平台建设~加强对资源的配臵信息、利用率和能耗等数据收集、分析~实现对资源的计划、申请、审批、部署、回收以及规划配臵的科学管理~提升事件和问题管理能力与效率。加强软件正版化管理~提高国产软件产品使用率~降低信息化建设成本。
第四章 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信息科技工作必须以业务需求为驱动~扎实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促进提高业务管理能力~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第一节 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夯实业务发展基础
为加强我行的竞争力~将立足于整合现有客户信息~建设客户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客户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建立统一的客户信息视图~将分散在各系统的客户信息数据集中整合、统一管理~支持客户分类管理和差异化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按照“流程银行”理念~推进业务运作流程化~推动流程革新,在流程各环节强化风险控制~落实合规要求。
第二节 加强电子渠道建设,贯彻惠农金融服务宗旨
以电子渠道建设为重要支撑~拓展服务渠道~增加服务品种~
10
增强服务力度~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服务渠道体系。
采取标准化网点与简易便民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自助银行和自助服务区的建设~扩大自动存取款机、销售终端和转账终端等自助设备部署范围~推进定点和流动农村金融服务~扩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农村居民转账汇款、补贴发放、“新农保”、“新农合”等资金流转的基础需要~形成遍及城乡的多渠道金融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全天候金融服务。
积极探索农村区域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子商务等在线支付系统建设模式~支撑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变化~推动业务扩展方式向网络化转变,建设与机构规模、业务特色相适应的电话银行等服务渠道~提升客户关系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在加强电子渠道建设和推广电子银行产品的同时~深化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村电子银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主动防范~构建涵盖电子银行业务和信息科技的整体安全管理框架。
第三节 持续完善各类应用系统,丰富农村金融服务手段
完善信贷管理系统~推进信用档案电子化建设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支持普惠制小额农户贷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贷款的发放和管理~规范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办理效率。
根据农村地区客户需求和特点~丰富银行卡功能~提升银行
11
卡支农服务水平~形成涵盖“三农”和县域经济的银行卡产品体系,在为农户提供存取款、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简化服务流程~健全银行卡安全防控体系~营造银行卡安全支付环境。
加大中间业务系统建设力度~丰富中间业务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满足广大城乡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中间业务平台~拓展代收代付业务功能~代理拨付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推动农村金融市场电子商务和理财业务发展~方便农户生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落实“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充分发挥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强银行与新农保、新农合等机构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不断满足农村客户新的金融服务需求。
积极参与跨行支付结算业务系统建设~提供跨行账户管理、资金汇划、资金归集的全天候服务~提高支付结算效率~满足农村客户跨地区金融服务需求。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适时开展国际结算业务系统建设~满足发达地区农村个人或企业国际结算和结售汇金融服务需求~支持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
第四节 推进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积极推进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加大信用风险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力度~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加强信用风险信息共享~提高信贷投放辅助决策能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12
推进操作风险系统建设~不断积累操作风险基础数据~通过技术手段逐步提高操作风险量化管理水平。建立交易监控系统~实现异常交易监测~提高异常交易识别能力,建立和完善授权中心、事后监督、内部审计等系统~有效控制违法、违规操作。
推进市场风险系统建设~探索开展市场利率和汇率敏感性监测机制~探索与市场风险相关的关键数据收集机制~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支持力度~及时监测风险~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推进资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支持资本充足率计算和不同方法下风险加权资产计算要求,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提升风险计量模型的验证能力~为新资本协议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
第五节 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建立完善涵盖总账核算、资产管理、经费预算、经费核算、项目管理、成本分析等功能的财务管理系统~根据省联社统一部署建设推广应用会计管理系统~提高财务处理效率和财务分析能力~加强对资金计划及运用的核算、监控与分析~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报表系统~夯实数据基础。在加强数据积累的基础上~提高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积极探索建立经营决策支持系统~进一步提高经营决策能力~降低经营风险。
积极开展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对客户的价值分析与
13
评价~以科技手段引导产品创新、产品营销和风险控制~推动差异化定价、营销服务战略的实施。
第五章 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有效防范信息
科技风险
提高对信息科技风险认识~建立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机制~重点加强信息安全、开发、运维、外包和应急管理~不断提升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节 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高信息科技风险防控能
力
加强对信息科技风险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进一步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职责~制定覆盖信息科技各个领域的风险管理策略~与信息科技发展战略、总体风险管理策略保持一致。
探索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机制~研究确定关键信息科技风险指标~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加强对关键信息科技风险识别和监测。建设日常信息科技风险监测基础数据平台~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提供数据基础~逐步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逐步建立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常态化信息科技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全面的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强化内部审计在信息科技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监督
14
评价职能。
第二节 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
加大信息安全投入~建立专业化的信息安全队伍~提升信息安全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方针、策略和管理要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贯穿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管理。
加强信息资产保护力度~建立信息资产分类分级标准~逐步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级别信息资产的分级保护措施~严格防止敏感数据泄露~推动信息资产安全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综合利用先进、成熟的安全产品和技术手段~在防御、监测、预警、响应、恢复等层面提高信息安全管理能力~提升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壮性和有效性。加强新系统建设安全控制~建立信息系统开发、投产和上线全过程安全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处臵系统建设、变更、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实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重点加强银行卡、网银系统风险防控~建立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处臵等防控机制~建立银行卡、网银交易欺诈和风险侦测系统~完善交易风险监控机制。
逐步建立信息安全评价体系~通过量化信息安全评价指标~综合评定信息安全工作水平~促进信息安全工作持续改~逐步实施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5
第三节 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业务连续性
明确法人机构以及机构内部各部门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建立全面的应急管理机制。开展业务影响分析~确定关键业务优先恢复级别~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逐步建立业务连续性保障措施~全面提升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
建立、完善包含总体预案、专项预案的预案框架~建立多层次、多场景的预案体系~注重预案的科学性、适用性、衔接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应急预案后评估和修订完善机制~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重点开展关键业务系统及重要基础设施的应急演练~演练范围逐步向外围系统、多应用系统联动扩展~提高应急处臵实战经验和技能。
第四节 加强运行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实现持续有效运行
健全信息科技运行服务管理体系~明确运行管理职责。完善运行管理制度体系~重点加强运行操作管理、数据管理、机房设备管理、网络管理等制度建设~提高运行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规范运行服务管理流程和事件报告机制~建立完善统一的运行服务管理平台~规范事件、问题、变更、发布等管理流程~构建切实有效的运行服务管理机制~促进运行服务管理水平与效率的提升。
建设自动化监控平台~逐步实现对应用系统的全面监控,不
16
断丰富监控指标~辅助运维人员快速发现与定位故障。建设自动化运维平台~实现流程管理~降低操作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第五节 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提升应用系统质量
加强信息科技项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立覆盖信息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体系。明确项目各阶段的管理职责和管理要求~建立业务部门与信息科技部门需求分析沟通机制~合理配臵信息科技资源~保证项目实施。
规范研发技术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标准在研发过程中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研发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促进软件产品质量的提高。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测试流程~加强性能、容量和压力测试的深度和覆盖面~提高自动化测试能力~逐步建立全面的软件产品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项目评价体系。根据项目业务需求、实施过程与效果、运行质量等~从业务价值、成本收益、服务水平等各个维度对项目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逐步提高项目管理精细化水平。
第六节 加强信息科技外包管理,防控外包风险
制定信息科技外包策略~明确信息科技外包范围、内容和方式~处理好外包和自主研发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外包管理制度~
17
规范外包立项、供应商选择、合同谈判与签署、日常管理和项目验收等外包全过程管理。
加强外包风险防范。建立合同和协议合规审查机制~防范法律风险,建立外包服务商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加强对外包服务商和外包人员的资格审查,加强对外包实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严格控制外包实施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数据保密、人员变更等风险~制定外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范供应商服务中断或异常退出风险。
18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信息科技三年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