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圣保罗大教堂简介
圣保罗大教堂简介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坐落于英国伦敦,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一大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建筑设计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 111米。教堂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修缮后内厅
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到现在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腊十字形,带有一个突出的门廊。教会要求有一个较长的大厅,以适应传统礼仪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纪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筑总高108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穹顶直径34.2米,有内外两层,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正门的柱廊也分为两层,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正门
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现存建筑是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工程
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三大圆顶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和佛罗伦萨大教堂,中世纪的罗马教堂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在17世纪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独立完成教堂的设计和建筑,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列恩的墓碑。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地理位置
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
圣保罗大教堂俯瞰
壮观的圆形屋顶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闻名于世(公元604 年, 东撒克逊王埃塞尔伯特在卢德门山顶上建造了这座大教堂, 并以伦敦保护神圣保罗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 这里一直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
重建
圣保罗大教堂曾经几度重建(现在的建筑是1666年大火烧毁后, 由英国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重新设计建造的(工
程于1675年开工, 直到1710年才最后完工(雷恩爵士于90高龄亲眼目睹了教堂的落成(这座大教堂也成为西方世界中唯一一座在建筑设计师有生之年完成的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在设计上深受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影响(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 其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2 米、宽36米的2层十字形大楼, 十字楼的交叉部分拱托着一座高110米的大圆顶建筑, 大圆顶的上端, 安放着一个镀金的大十字架(圆顶底下高出十字楼的部分, 是一个两层圆楼, 底层外围建有一圈挺拔的圆形石柱, 顶层则有一圈围以石栏的阳台, 站在这里可以欣赏伦敦市景(
大教堂正门向西, 门前有一道由6对高大的圆形石柱组成的走廊(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 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 (今叙利亚首都) 传教的图案, 人字墙顶尖处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教堂正面建筑的两端, 有一对钟楼彼此呼应(西北角的钟楼里, 挂着
一组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 吊着一口重17吨的大铜钟(这是英格兰最大的铜钟(每天凌晨1点, 由教堂人员敲打5分钟(整座大教堂结构严谨, 造型庄重, 气势宏大, 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圣保罗大教堂内, 是用方形石柱支撑起来的拱形大厅, 厅内有牧师的讲坛和长条木椅(窗户以彩色玻璃镶嵌, 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信徒的巨幅油画, 天花板上有各种精美雕刻, 大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门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 都反映了当年高度的艺术水平和装饰技术水平(
圣保罗大教堂有欧洲最大的地下室, 里面有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的坟墓(1815年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的墓室在侧室(大教堂设计师雷恩的坟墓在地窖之内(墓志铭为:“如果要找他的纪念碑, 请环顾四周”(地下室里还有一些王公达官的坟墓和纪念碑(
大教堂内还有两座存放着中世纪武士勋章、圣迈克尔和圣乔治骑士团勋章和英帝国勋章的小教堂, 另有一座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牺牲的美国人的纪念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被视为火焰中飞舞的
凤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范文二:圣保罗大教堂
[编辑本段]
1、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坐落于英国伦敦,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由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纪末完成这伦敦最伟大的教堂设计,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圣保罗教堂另一个建筑特色,是少数设计、建筑分别仅由一人完成,而非历经多位设计、建筑师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雷恩的墓碑,上书“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教堂平面为拉丁十字形,纵轴156.9米,横轴69.3米。十字交叉的上方矗有两层圆形柱廊构成的高鼓座,其上是巨大的穹顶,直径34米,离地面 111米。教堂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到现在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
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是1675,1710年建造的英国国教的中心教堂,被誉为古典主义建筑的纪念碑。由英国建筑师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大教堂原方案的平面是希腊十字形,带有一个突出的门廊。教会要求有一个较长的大厅,以适应传统礼仪的需要,因而改成中世纪典型的拉丁十字形平面。建筑总高108
米,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穹顶直径34.2米,有内外两层,可以减轻结构重量。正门的柱廊也分为两层,恰当地表现出建筑物的尺度。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正门
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现存建筑是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工程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中世纪的罗马教堂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
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在17世纪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独立完成教堂的设计和建筑,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列恩的墓碑。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
壮观的圆形屋顶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闻名于世(公元604 年, 东撒克逊王埃塞尔伯特在卢德门山顶上建造了这座大教堂, 并以伦敦保护神圣保罗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 这里一直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
圣保罗大教堂曾经几度重建(现在的建筑是1666年大火烧毁后, 由英国建筑大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重新设计建造的(工程于1675年开工, 直到1710年才最后
完工(雷恩爵士于90高龄亲眼目睹了教堂的落成(这座大教堂也成为西方世界中唯一一座在建筑设计师有生之年完成的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在设计上深受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影响(大教堂平面呈十字形, 其主体建筑是两座长152 米、宽36米的2层十字形大楼, 十字楼的交叉部分拱托着一座高110米的大圆顶建筑, 大圆顶的上端, 安放着一个镀金的大十字架(圆顶底下高出十字楼的部分, 是一个两层圆楼, 底层外围建有一圈挺拔的圆形石柱, 顶层则有一圈围以石栏的阳台, 站在这里可以欣赏伦敦市景(
大教堂正门向西, 门前有一道由6对高大的圆形石柱组成的走廊(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 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 (今叙利亚首都) 传教的图案, 人字墙顶尖处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教堂正面建筑的两端, 有一对钟楼彼此呼应(西北角的钟楼里, 挂着一组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 吊着一口重17吨的大铜钟(这是英格兰最大的铜钟(每天凌晨1点, 由教堂人员敲打5分钟(整座大教堂结构严谨, 造型庄重, 气势宏大, 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
圣保罗大教堂内, 是用方形石柱支撑起来的拱形大厅, 厅内有牧师的讲坛和长条木椅(窗户以彩色玻璃镶嵌, 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信徒的巨幅油画, 天花板上有各种精美雕刻, 大厅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门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 都反映了当年高度的艺术水平和装饰技术水平(
圣保罗大教堂有欧洲最大的地下室, 里面有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的坟墓(1815年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的墓室在侧室(大教堂设计师雷恩的坟墓在地窖之内(墓志铭为:“如果要找他的纪念碑, 请环顾四周”(地下室里还有一些王公达官的坟墓和纪念碑(
大教堂内还有两座存放着中世纪武士勋章、圣迈克尔和圣乔治骑士团勋章和英帝国勋章的小教堂, 另有一座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英国牺牲的美国人的纪念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英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被视为火焰中飞舞的凤凰再度升起的地方(
[编辑本段]
2、巴西圣保罗大教堂
巴西圣保罗大教堂
该教堂始建于1913年,直到1954年才建成,并作为庆祝建市四百周年的活动对外开放。它的前身是殖民时代的大教堂,整个工程由马克西米利亚诺建筑师设计建造。在艺术特点上,它融合了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教堂的地下墓室安放着包括原印第安酋长在内的名人的灵柩。每扇玻璃窗上都反映着圣经里不同的宗教主题。里面还有多达一万个声管的意大利管风琴以及包含65 个小钟的大套钟。教堂前面的广场从16世纪开始,就一直是每次盛大宗教游行的出发点,正中央的“零起点”是测量圣保罗和其他城市距离的起点。
主教堂从2000年开始关闭,进行装修,耗时两年多,花费三千万雷亚尔,到2002年的九月份才恢复对外开放。
中世纪的罗马教堂有一种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它们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如果你在看惯了辉煌精致的巴罗克风格教堂之后,想领略一下中世纪教堂的风采,那么,就去城外的圣保罗大教堂吧。虽然它是于本世纪初在原教堂的余烬中重新修建的,但属原教堂的忠实翻版,完全保持了古罗马君士坦丁风格教堂的特色。
巴西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395年,罗马皇帝奥瑙里奥在任时,教堂被扩建,自此直到16世纪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落成,城外的圣保罗教堂一直是罗马最大的教堂。从13世纪至15世纪,教堂一次次被修缮美化,许多艺术大师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成果,这里集中了珍贵的镶嵌画、壁画与浮雕,享有艺术宝库的美名。
1823年7月15日,由于整修时的疏忽,描金的木制天花板意外起火,烈焰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几乎完全吞噬了这座辉煌、罕见的古罗马教堂,除了正门的一部分、大厅的凯旋拱门和十字耳堂及廓庭花园之外,所有其他部分都付之一炬。法国作家司汤达当时正在罗马,对这一不可弥补的惨剧,他在《罗马漫步》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火灾发生的第二天,我去了圣保罗。它给我留下了一种庄严同时凄丽的美感,恰如奠扎持的音乐一般。灾祸留下的可伯痕迹还是如此活生生地展现在那里,教堂内堆满了半焦的冒着青烟的檀梁,被劈开砸断了的大圆石柱仿佛时刻有倒下来的危险。深深震惊了的罗马人到这里祈祷,来看他们被火烧掉了的教堂。”虽然司汤达“毁掉也是一种美”的叹息呈在这一珍贵文化遗产遭受的巨大损失面前显得肤浅;但他的描绘给后人留下了火灾之后的真实场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教廷决定重新修建圣保罗大教堂,并声明将在所有文字和绘画资料的基础上,尽量按原教堂的结构和规模重建。鉴于工程的巨额需要,教廷不得不向全世界发出了集资的邀请;这一计划立即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除了提供了大量的金钱和人力之外,很多国家元首还为此捐赠了珍贵的建筑材料,埃及总督赠送了雪花石膏圆柱和镶片,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赠送了大批孔雀石,后来被雕成大殿内的祭坛。修筑工作整整用了一个世纪的时光,它的竣工是以大殿内一百根大理石圆柱的完成为标志的。重建的圣保罗大教堂宏大庄重,忠实地再现了教堂的昔日风貌,但仿佛始终有一层谈谈的薄雾笼罩在它的周围,也许是因为它地处城外,也许它不象其他教堂那样古老,那样豪华,还有许多说不清的原因,除了虔诚的朝圣者外,游人似乎不太喜爱这只从火灾余烬中飞出来的凤凰。
巴西圣保罗大教堂
一到圣保罗大教堂,即使不了解它的历史,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对它产生一种敬畏的感觉。它的正六前的四方形门廊庭院是原教堂没有的,这里绿草如茵,几棵巨大的热带棕榈在草坪上投下它们安详的影子。庭院四周的高大圆柱显得肃穆庄严,你在他们中间缓缓走过,抬手抚一下圆润光滑的大理石,一股刺骨的冰凉透过手心直侵入肌体,你会不由地打一个寒战,赶紧垂下手来。你不能解释为什么这里会有如此的气氛。傲然挺立的圆柱似乎顾影自怜,拒绝人们的爱扶。同样是地中海的骄阳,同样有碧绿的草地和茂盛的灌木,这里却不同于其他教堂,那高高的、美丽的热带棕榈给人带来的一向是活力和暖意,在这庭院里却显得格外孤独。庭院的中央立着一尊圣保罗的雕像,他面目严肃,一手持宝剑,一手拿着给众教徒留下的告别信:“我一生经历了艰辛和困苦,我坚守了我的信仰。如今人生的旅程已尽,我预备为主的事业而献身……”也许从这些话语你能明白一点教堂的悲凉气氛吧。抬起头来,眼前是由梵蒂冈镶嵌艺术大师们集体创作的大型镶嵌画,在太阳的直射下闪闪发光,显得壮丽豪华,但那浅蓝色的基调与周围的雪白大理石相衬,更有超凡脱俗的味道。或许这是人为的一种冷调子,想引人步入纯净的天上世界,
一跨入大殿,你顿时会生出一种迷茫无助的感觉来,巨大的空间内一百根高耸的圆柱庄严地托起一个个半圆的拱门,柱头精雕的花叶灿烂夺目,你不由得会有一种错觉,这难道是一座被完整无缺、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的中世纪大教堂吗,沿着光滑的大理石地板,你昂着头径直向前走,像是要迎着一种力量、一种希望似的走着,你的身后,孤独的足音在空旷的大厅里回响。柔柔的光从高大的弓形窗户里射进来,你会突然被那窗玻璃上美丽的波浪纹所吸引,一径走到它的下面,这才发现镶在窗框上的是被削得极薄的、打磨得极光滑均匀的钙质雪花石膏片。于是你忘情地一扇一扇地看过去,围着大殿整整走了一圈。那淡黄的透明底上泛着橙色、浅绿色、灰色、雪白色的纹,曲曲折折、袅袅婷婷,深的如乌云压顶,浅的如烟似雾,竟找不出一块重复的来。停下脚,你才明白这里头的光为何是如此柔和,如此朦胧。
大殿的尽头是教宗祭坛,除了教皇之外,没有任何人有权在此主持弥撒。祭坛的上方是一个13世纪制作的绚丽的华盖,在火灾中幸亏它上方凯旋拱门的保护才没有被毁掉。祭坛的位置正设在圣保罗的墓上。如果你是个有心人,那么沿着大殿转的时候会发现大圆柱壁上的小圆框,每一个框中都有一位教宗的镶嵌肖像,共二百六十五
尊。说实话,除了专修天主教历史的学者会移步逐一辩认,很少有人一一看它们,更没人能道得出教皇们的故事来了。
从大殿右边的门出去,你就来到了圣保罗大教堂的廊柱花园,这是1823年火灾中没有被焚毁的珍贵部分。它精美雅致,与教堂前肃静的庭院和空旷的大殿相比,显得更温馨美丽。廊柱花园建于13世纪,是瓦萨莱多的杰作,也是现存的13世纪最典型的建筑与装饰相结合的作品。廊院属阿拉伯科斯马特斯风格,它的结构是这样的:精致秀丽的双排小支柱托起高雅的拱顶,柱子的制作分光滑型、双重型、扭曲型等,一部分的柱身完全是用彩色大理石镶嵌的。这回廊的内侧陈列着许多浮雕碎片和不完整的雕塑,都是从火堆里抢救出来的古物。也许是廊院的异国情调,也许因为它小巧玲珑,这里竟是整座大教堂中最温暖、最有人情味的地方。花园中央的浅盆小喷泉的池底静静地躺着几枚硬币,时时有人弯腰捧起圣水浇湿前额,然后划着十字笑盈盈地离去。栽在草坪四周的是各色玫瑰,几朵浅黄的正在凋零,花瓣落在黑土上显得很安详,它们的身边,一丛深红的花在怒放。
巴西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殿内的忏悔亭的小红灯被点亮了,在这庞大的空间里如同无垠的天空中的几颗弱星。一个老妇人跪在那深色樱桃木雕的小间前,双手托在胸上,显得孤零零的。你望着她布满皱纹的脸和身边的采购袋,猜想她的忏悔也许只是一种寻求宽慰的方式,因为小亭的里头有在耐心地倾听她,一如既往地安抚她,再三表示永远不会抛弃她。安慰和关注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特别是在人生最后一站,许多人会显得无助和孤独。你重又转向后殿的巨型镶嵌画,那上面的天主眉目和善,他望着你,望着在他脚下延伸的直排圆柱,望着向外开着的门,欲语还休,仿佛那句神秘的话永远凝在了他含笑的双唇上。他知道,每一个进到这里的人,只要望着他的眼睛,就能读懂那句话的含义。
范文三:圣保罗大教堂
西堤區 City
景點
聖保羅大教堂
:St Paul's
:週一—週六8:30—16:00
:,4,豋塔票價,3.5
紀念碑
:Monument
:週一—週五10:00—17:40,週末14:00—17:40
:,1.5
倫敦塔
:Tower Hill
:3至10月,週一至週六9:00—17:00,週日10:00—17:00;11至2月,週二—週六9:00—16:00,週日及週一10:00—16:00
:成人,10.5、兒童,6.9
:導覽9:30—15:30每30分鐘一次
倫敦塔橋
:Tower Hill、London Bridge
:(0207) 378 7700
:4—10月10:00—18:30;11—3月9:30—18:00;最後入場時間為關閉前75分鐘 :,6.5
西堤區是倫敦的商業重鎮,但其中也隱藏了不少的寶藏,如擁有世界第二大圓頂的聖保羅大教堂、謎一般的倫敦塔、壯觀的倫敦塔橋、最高的紀念碑,每一樣都值得人細細品味~
穿著黑西裝、長風衣,手握黑傘與手提箱,是倫敦上班族的典型穿著,尤其在西堤區最為明顯,在這區上班的人口超過25萬,但真正居民僅有6千人,晚上9點以後或週末人煙稀薄。
西堤區是倫敦歷史起源地,但羅馬人在此留下的遺跡在1666年倫敦大火中付之一炬,重新規劃修整後,現今為倫敦重要商業金融重地。聖保羅大教堂的建築傑作和倫敦塔種種歷史傳奇,是西堤區最引人入勝的兩大景點,從塔橋上更可欣賞泰晤士河沿岸建築,若能在黃昏時巧見倫敦塔橋升起讓船隻通過的情景,想必會不由自主的哼出小時兒歌「倫敦鐵橋垮下來」,喚起兒時對這個日不落國的首次印象吧~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戴安娜與查理斯的婚禮大典,雖然往事唏噓,但仍不減聖保羅大教堂對旅客的吸引力,整體建築設計優雅、完美,內部靜謐、安詳的氣氛得以淨化、沈澱繁忙的心靈。
聖保羅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後經多次毀壞、重建,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在17世紀末完成這倫敦最偉大的教堂設計,目前教堂原頂仍在進行修護工程,預計還要2年時間完成。聖保羅教堂另一個建築特色,是少數設計、建築分別僅由一人完成,而非歷經多位設計、建築師的教堂之一,目前教堂內還有一個列恩的墓碑,上書「If you seek his monument, just look around」。
聖保羅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圓頂教堂,僅次於羅馬的聖彼得教堂,走進教堂就會為那寬廣挑高的中殿讚嘆不已,圓頂下的詩班席是教堂中最華麗莊嚴之處,天花板上繪畫細膩精緻。要想嘗試聖保羅耳語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另外付費從教堂一側爬上數百層階梯,對著耳語廊的通孔說話,神奇回音效果讓你的同伴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聽到回聲。
從耳語廊再往上爬可抵達塔頂,是眺望倫敦市區的絕佳地點,不過這段樓梯較為險陡,體力不佳或有懼高症者不要輕易嘗試。教堂地下室有名人英雄紀念碑,以及禮品店和小餐廳。 這座紀念碑(The Monument)由列恩為了紀念1666年倫敦大火所設計,紀念碑高61公尺,恰與紀念碑和火災發生地布丁巷(Pudding Lane)等距離。1666年9月布丁巷內一家麵包店發生火災,連燒3天造成4/5市區全毀,包括87間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間民房,但也因此讓倫敦重新規劃建設為今日現代化面貌。倫敦重建的當時,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間教堂中有51間由他主其事,包括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紀念碑是全世界最高的獨立石柱,可以購票爬上331級階梯欣賞市景。從紀念碑往布丁巷,還可以看到當初發生火災麵包店的標示,有趣的是,附近周圍的道路都是因應以往商業區命名,如麵包街(Bread Street)、牛奶街(Milk Street)等。
英格蘭銀行
:Bank
:Bartholomew Lane
:週一—週五10:00—17:00
:免費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與其對面的皇家交易所(Royal Exchange)一帶是倫敦主要商業區。英格蘭銀行角色類似我國的中央銀行,1694年時為籌措英王威廉三世對法戰爭經費而設立,現今建築僅剩外牆部份為18世紀索恩的設計,其他均為1925至1939年的新建築。從針線街(Threadneedle Street)左轉至英格蘭銀行附設的博物館(Bank of England
Museum),可見識這個日不落國300年來的銀行史,以及金碧輝煌的黃金吧台、羅馬地板,與英國金融制度的說明
每年有250萬人從世界各地前來倫敦塔(Tower of London)一遊,倫敦塔900年歷史中曾為城堡、王宮、監獄,自然產生了許多精彩懸疑的歷史故事,加上著名的倫敦塔守衛(Yeoman Warder),珠寶塔中的寶石王冠,成為倫敦最受歡迎的旅遊點之一。
倫敦塔內每個塔有不同藏物和典故,其中歷史最悠久的白塔(White Tower)於11世紀末完工,典藏了許多皇室兵器,目前是英國國家兵工器和倫敦塔博物館,數百年來各種武器演進在此一覽無遺,塔中規劃的參觀路線至少需時45分鐘。珠寶屋(Jewel House)最著名的是英國王室的珍貴王冠,包括女王在上議會開議時,所佩戴嵌有317克拉鑽石的帝國皇冠(Imperial State Crown),以及鑲有世界最大530克拉鑽石「非洲之星」的十字權杖,珠寶屋播放的影片中,有現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禮,以及王室珍藏王冠、珠寶、戒指、寶劍之介紹說明。其他如兩位王子被謀殺的血腥塔(The Bloody Tower),作為監獄時期死刑犯船進入倫敦塔的叛徒門(Traitor's Gate),甚至於倫敦塔著名的烏鴉,各種典故都可以在倫敦塔守衛口中得到完整版的說明。倫敦塔守衛又稱為Beefeater,每半小時會帶領遊客導覽之旅。
從Tower Hill地鐵站出來後可先上小平台遠觀倫敦塔,平台上日晷鐘周圍記載著倫敦歷史的石刻。
哥德式外觀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於1894年完工,是倫敦泰晤士河上著名地標,採用先進的鋼骨架構建築,遇有大船通過或特殊場合時,塔橋橋面會升起,可達40公尺高,60公尺寬。登上塔橋嘗試倫敦橋體驗(Tower Bridge Experience)是了解塔橋歷史、建築,以及欣賞泰晤士河風光的最佳地點。博物館中以許多歷史照片和互動式展示呈現塔橋100年來的演進,1976年前塔橋起降還是用蒸汽為動力,現今已改為電動。倫敦塔橋升起時最為壯觀,基本上每天一次但時間不一定,可以先去電詢問。
聖凱薩琳船塢
:Tower Hill
從倫敦塔往塔橋方向可達聖凱薩琳船塢(St. Katherine's Dock),原本是19世紀初期泰晤士河岸重要的卸貨處,許多商品如茶葉和當時流行用來製湯的烏龜都由此入港。經過19、20世紀初的繁榮期,大型貨櫃都改在泰晤士河下游的港口下貨,這裡也曾一度關閉,經過規劃重整後,商業大樓、住宅、商店、咖啡店逐漸遷入,遊艇碼頭呈現的度假風情與鄰近的倫敦塔成明顯的對比。
科芬園 Covent Garden
景點
倫敦交通博物館
:Covent Garden
:39 Wellington Street
:(0207)379 6344
:倫敦交通博物館
:週一至週四、週六、週日10:00—18:00,週五11:00—18:00
門票:,4.95
劇院博物館
:Covent Garden
:Tavistock Street
:(0207)836 7891
開放:週二—週日11:00—19:00
門票:,4.5
皇家劇院
:Catherine Street
:(0207)494 5000
科芬園是倫敦第一個露天廣場,延續至今成為最多觀光客「品味」倫敦的第一選擇,許多風
味餐廳、個性商店、街頭藝人和露天咖啡座都讓科芬園充滿活力與魅力,不論露天市集或是
街頭小店,英國品牌或國際服飾,在科芬園漫步於周圍維多利亞式建築間,文藝情懷油然而生。
長久以來科芬園也是倫敦戲劇大區,與蘇活區相連並生,但比蘇活區更老少咸宜。科芬園在中古時期原為修道院花園,15世紀Bedford伯爵請Inigo Jones將這裡重建為「適合紳士居住」的高級住宅區,同時造就了倫敦第一個廣場,後來成為蔬果市場,目前以街頭藝人和購物街區著稱。
科芬園廣場
由玻璃鋼鐵所覆蓋的科芬園廣場(The Piazza)青春洋溢,地下挑高中庭前後有兩個咖啡座,周圍有成排風格殊異的商店;地面樓分為北、中、南三區,除了種類更多的商店外,還有兩個古物市集:蘋果市集(Apple Market)和狂歡市集(Jubilee Market)。
在這裡消磨半天可以逛許多商店:美體小鋪(Body Shop)的價位約為台灣的一半左右、The Candle Shop有許多不同造型的趣味蠟燭、The London Doll House陳列許多英國迷你模型屋和娃娃、Wonders的各種小玩具吸引各種年齡層的童心未泯者,更有特色的包括Peter Rabbit & Friends專賣店,以及各種身體保養芳香品的LUSH。
地下樓的Cabaret Mechanical Theater是一個相當有趣的迷你博物館兼商店,許多投幣式機器帶給你意外驚奇。一樓兩側的蘋果市集和狂歡市集有不少攤位,有小古玩、衣服、手工藝品、小禮品等,雖然規模不大,但偶爾會有物超所值的精品。
聖保羅教堂
這裡的聖保羅教堂(St. Paul's Church)與西堤區的聖保羅大教堂並無關係,由Inigo Jones在1633年建造完工,是他針對科芬園重整設計的一部份。由於科芬園戲劇蓬勃興盛,聖保羅教堂前也成為街頭藝人的表演天堂,每到週末有許多精彩獻藝,吸引許多人潮。 要知道倫敦以及英國交通系統的演進,來到倫敦交通博物館(London Transportation
Museum)就沒錯了~從1820年代的四輪馬車演進到兩輪馬車,以致於現在的巴士、火車、地下鐵、計程車等,各種交通工具的變化在此一覽無遺,有實際的展示和詳細說明,其中倫敦地下鐵的建造設計過程饒富趣味。
交通博物館內有真正的公車、電車展示,參觀者可以親自站到駕駛座的位子體驗一下各種交通工具的操作情形,還有許多特別設計的互動式設備。交通博物館將參觀路線分為14展區,在入口可以索取一張Kid Zones,每參觀完一個展區可以蓋一個不同的章,是不錯的紀念品,基本上這個博物館蠻適合兒童前來。最後不要錯過博物館商店中各種相關書籍,以及有趣的紀念品如地鐵圖四角褲、襪子等,最著名的是一些現代藝術家的海報。
位於西區最古老的劇院?皇家劇院的附近,劇院博物館(Theater Museum)展示許多劇院歷史與呈現各種舞台效果的私房法寶,包括化妝、戲服、19世紀迄今的舞台設計演進等。劇院博物館主要展覽都在地下室中,有趣的是,走進主要展區彷彿來到水族館中,但是在一大塊
一大塊的玻璃窗內看不到魚,而是各種有趣的劇院歷史。 皇家劇院(Theater Royal)又稱為Drury Lane Theater,是西區劇院中最古老的一家,也是
倫敦第一座劇院,建於1633年,目前是音樂劇西貢小姐的演出場地。 尼爾街
科芬園廣場往尼爾街(Neal Street)方向,沿途有許多個性商店,各式各樣新潮作怪的服飾,
或是獨一無二的包包、鞋子,以及小巧可愛的餐廳應有盡有。
肯辛頓 Kensington
景點
V&A博物館(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Cromwell Road
:(0207) 938 8500
:10:00—17:45(週一12:00—17:45)
:,5(16:30之後入館免費)
:V&A博物館
自然史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Cromwell Road
:(0207) 938 9123
:週一—週六10:00—17:50,週日11:00—17:50 :,6(週一至週五16:30,週六、週日17:00之後入館免費) :自然史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
:South Kensington
:Exhibition Road
:(0207) 938 8000
:科學博物館
:每天10:00—18:00
:,6.5(16:30之後入館免費)
海德公園
:Hyde Park Corner、Knightsbridge、Lancaster Gate、Marble Arch、Queensway
肯辛頓宮
:High Street Kensington、Bayswater、Queensway
:(0207) 376 2452
:5月—10月中10:00—17:00,10月中至3月中週三—週日10:00—15:00 :,7.5
寧靜安詳的肯辛頓區人文薈萃,氣質淳厚,倫敦最受歡迎的自然史博物館、V&A博物館和科學博物館都聚集在此,上至天文自然,下至科學新知、各國歷史文物,是知識追求者必定造訪之處,讓你沈浸在知識殿堂的喜悅之中。
海德公園和肯辛頓宮讓肯辛頓綠意盎然,周圍的各國大使館和名品商店,也為這區帶來貴族的氣氛。肯辛頓和騎士橋一帶是倫敦地價最貴的區域之一,許多外國大使館設立在附近,加上世界知名品牌都在此設有分店,充滿多國貴族風情。
倫敦人暱稱為V&A的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館藏了全世界最多的裝飾藝術品與英國雕塑,豐富多樣化的典藏工藝品讓人目不暇給,17世紀至今的服飾潮流、彩色玻璃製品、中古寶藏等,來到V&A必為來自世界各國的人類成就讚嘆不已。
V&A創立於1852年,展示空間共分4層樓,地面樓有伊斯蘭、印度、中國、日、韓等多國歷史文物,其中印度文物收藏號稱全世界最多;韓國文物年代則可追溯至西元300年。服裝展示區(Dress Collection)也相當有趣,從馬甲上衣、撐架蓬蓬裙到現代時尚服飾;17世紀初方巾帽到19世紀大型花邊帽;所有服飾配件的演進與潮流,這裡都有實品提供完整的說明。
V&A的攝影藝術館也相當著名,1858年就舉辦了第一個攝影展,經常展出不同名家作品。 倫敦最充滿知性與趣味的博物館當推自然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莫屬,館內分為生命館(Life Galleries)和地球館(Earth Galleries),不但各種標本齊全,兩個館都使用先進的互動式導覽裝置,讓參觀者得以輕鬆的方式認識自然知與人類的奧妙。
生命館最受歡迎的是精彩豐富的恐龍演進展,從恐龍的誕生到滅種有詳細的介紹,各種骨骼、
化石標本和模型圖解更令人歎為觀止,包含本世紀發現最完整、1億2,500萬年前的恐龍,想知道身軀龐大的恐龍如何行走嗎,這裡正有一台恐龍行走模擬機,讓你親身試驗體會。
一進入地球館,那充滿絢麗科幻的巨型地球十分震撼,地球電扶梯前的青銅大雕像,彷彿正在招呼我們來趟太空探險之旅,為了讓遊客身歷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的威力,地球館特別設置一個超市情境,可以感受強力地震的搖晃。自然史博物館本身呈現維多利亞建築奇美,華麗的拱門上有許多花、鳥、猴子等裝飾,館內外古典建築值得好好欣賞。
這一區的各博物館中,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相對之下比較「樸素」,沒有過多的外在裝飾,以大量的硬體忠實展現數世紀以來的科學發展成果,特別英國是全球工業革命的濫觴,從早期的蒸汽引擎到最新近的太空工業科技,顯現各種科學奇蹟。
科學博物館地面樓有陸地運輸與太空探險,各種引擎、火車頭、車輛等都位於樓層主要位置,以及太空科學的發展與研究,火箭的設計和運行方式,導彈的演進等都有詳盡的導覽。一樓有針對基本科學原理設計的發射台(Launch Pad),兒童可以親自操作電漿球,另一側的氣象館收藏了許多專業氣象測量儀器,食物的探索區(Food for Thoughts)以兩個不同時代的冰箱作為比對,藉冰箱內食物的不同,說明食品科學以及人類飲食習慣的改變。
科學博物館最能滿足人類想像空間的是位於3樓的飛行區,不論是早期的滑翔翼複製品,或是現代各種噴射機都有,飛行實驗室有模擬駕駛艙可親自操作。'99年科學博物館有兩項特展,至8月底展出日蝕展(Solar Eclipse)、2000年3月底的「It's About Time」各種原子鐘。
倫敦市區最大的公園,也是倫敦早於17世紀初第一個開放給大眾的公園,1851年的萬國博覽會在此地舉辦,現在凡遇皇室重大慶祝活動,表示尊榮的41槍響就是在這裡開砲。
海德公園(Hyde Park)長達1英哩半,寬也有1英哩,慢慢散步可在此消磨大半天時間。海德公園與肯辛頓花園以蛇型湖(The Serpentine)相鄰,夏天時是划船和游泳的熱門場地,公園右上角的演說者角落(Speakers' Corner)每到週日就是觀察倫敦民主風範的最佳時機,懷抱不同立場與理念的民眾自備肥皂箱在此發表言論,旁觀者有時也會針對其言論加以反駁或辯論,但大多數是所謂的「一人政黨」在此獨角演出,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怪誕言論。
海德公園另一側的肯辛頓花園原是肯辛頓宮的皇室庭園,對外開放後併入海德公園,最有名的是蛇型湖北端的小飛俠彼得潘雕像,雕像更北的噴泉和雕像富含古典氣息。 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位於肯辛頓花園西側,是戴安娜亡故前在倫敦的住所,至今王宮門前仍有民眾不時獻上花束憑弔,目前肯辛頓宮State Apartments部份對外開放參觀,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受洗的房間和1760年迄今的皇室宮廷服飾展覽。
肯辛頓宮原為諾丁漢豪宅(Nottingham House),由威廉三世與瑪麗皇后在1689年時買下作為皇宮,之後一直是英國皇室的住所,從喬治三世開始才遷至白金漢宮的前身白金漢豪宅。
肯辛頓宮提供免費的錄音導覽設備,每個房間都有詳盡的解說,其中豐富的黃室服飾收藏(Royal Dress Collection)讓人大開眼界,包括瑪麗女王的結婚禮服、伊利莎白二世女王的
家居服和禮服,當然還有許多華麗極致的配件。想像一下,衣香鬢影的上流聚會中,仕女紳士與王宮貴族身著豪華宮廷服,輕聲細語的英國腔,彷彿來到電影情景中。此外,國王廊(King's Gallery)精緻的17世紀繪畫極品也是參觀重點。
艾伯特演奏廳
:Gloucester Road、Knightsbridge、South Kensington
:Kensington Gore
:(0207) 589 8212、0891 500 252
1971年完工的艾伯特演奏聽(Royal Albert Hall)外觀仿自羅馬圓形劇場,古老紅磚為演奏廳增添幾許古意。艾伯特演奏廳原本計畫建造為藝術科學廳,但落成後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去世的夫婿艾伯特,將其更名為艾伯特演奏廳。
維多利亞女王與艾伯特這對皇室夫婦鶼鰈情深,21年夫妻生活中養育了9個孩子,艾伯特41歲病故後,維多利亞悲痛無比,除了艾伯特演奏廳外,位於海德公園南端,與艾伯特演奏廳相對的艾伯特紀念塔也於1876年完成。艾伯特演奏廳舉辦的活動包羅萬象,但最有名的是夏季舉辦的「Proms」音樂會,有不同類型的音樂在此演出。
Albert Bridge
沿著國王路一直走,在Oakley Street轉彎往泰晤士河方向直直走,便可看到美麗的Albert Bridge。葛妮斯派特羅在電影《雙面情人》中,就是在這座橋上發生了劇力萬鈞的情節。陽光普照時的Albert Bridge顯得清淨素雅,晚間天暗下來時,點滿燈火的Albert Bridge也是另一番美景喔。
馬里波恩 Marylebone
景點
杜莎夫人蠟像館
:Baker Street
:Marylebone Road
:(0207) 935 6861
:6月至9月9:00—17:30,10月至5月10:00—17:30
:成人,10,16歲以下,6.5;同時購買天文館費用成人,12.5,16歲以下,8
天文館
:Baker Street
:Marylebone Road
:(0207) 935 6861
:6月—8月10:20—17:00,9月—5月,週一至週五12:00—17:00,週末10:20—17:00 :成人,6,16歲以下,4;同時購買杜莎夫人蠟像館費用成人,12.5,16歲以下,8
福爾摩斯博物館
:Baker Street
:221b Baker St
:(0207) 935 8866
:9:30—18:00
:成人,5
攝政公園
馬里波恩與攝政公園並不是倫敦市中心,但卻以杜莎夫人蠟像館吸引無數計的遊客前來。以地鐵站貝克街(Baker's Street)為中心,杜莎夫人蠟像館和和天文館,提供全球名人錄,更引導我們進入倫敦的古往今來,以及宇宙行星的奧妙;虛擬卻又真實的福爾摩斯博物館,讓我們得以瞻仰英國第一奇智名偵探的風采,相當有趣。
攝政公園以夏季露天莎翁戲劇表演著稱,遼闊綠地經常可見是踏青運動者的蹤影,以及帶著孩童共享天倫之樂的家長。公園北邊的倫敦動物園是兒童的最愛,到攝政運河乘船遊河或徒步散心,可體會輕鬆愉快的氣氛。
想同時與英國皇室、詹姆士龐德、達賴喇嘛等名人齊聚一堂嗎,在杜莎夫人蠟像館(Madame Tussaud's)中,各國明星、政要都栩栩如生圍繞在你周圍,堪稱是全世界最具水準的蠟像館之一。
杜莎夫人蠟像館的最大特色除了幾可擬真的蠟像外,就是精心營造出的各種情境,其中以恐怖屋(Chamber of Horrors)最為出名,在陰森灰暗的地牢中展示各種犯罪行為,包括倫敦知名的開膛手傑克。大廳中聚集了所有各國領袖、知名人物以及所有皇室成員,不過戴安娜卻獨自站在一隅,仍然是眾人注目的焦點。進入蠟像館後首先來到花園派對展覽區,可看到
許多運動和影視明星蠟像,接著來到蠟像製作工作室,播放製作蠟像的過程錄影片,以及相關模型。杜莎夫人原先是以製作法國大革命的石膏面模,展開她的蠟像製作生涯,多年迄今,杜莎蠟像館的蠟像經常令人真假難分,蠟像館會在遊客出入的地方放置蠟像,常常製造出令人吃驚的有趣效果。
杜莎蠟像館的最後一站「倫敦精神」(The Spirit of London),用樂園電動車的方式介紹倫敦400年來的歷史,以倫敦自鼠疫、大火中浴火重生至今的現代化,來呈現所謂的倫敦精神。杜莎蠟像館較適合青少年年齡層,但也有不少未失赤子之心的成年人前往一遊。 與杜莎蠟像館比鄰而居的天文館(Planetarium),每小時播放長度約40分鐘的星象奇景,運用電腦影像製作,在天文館的圓頂屋頂上投影展現至今人類所知的天文宇宙知識,解釋各種星象的變換,太陽系與宇宙各星球的關係,相當寓教於樂。
口叼煙斗,總是帶著一頂獵帽的福爾摩斯,在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筆下成為聞名全球的名偵探,與他的助手華生醫生帶領讀者破案無數。小說中福爾摩斯所居住的地方為貝克街(Baker St)221b號,1990年在這個地點成立了福爾摩斯博物館(Sherlock Holmes
Museum),館內的佈置擺設都以小說中提及的情節為佐,更增添福爾摩斯舊居的真實性。 小說中福爾摩斯和華生住在貝克街221b的二樓,前方是他們共用的書房,後端則是福爾摩斯的臥室,書房中陳列許多福爾福斯「道具」,如獵鹿帽、放大鏡、煙斗、煤氣燈等。博物館三樓則呈現不同小說中的知名場景,等福爾摩斯迷來細細比對。
小說中福爾摩斯的房東是韓德森太太(Mrs. Hudson),買票之後博物館給的收據就是一張由韓德森太太出具的住宿證明,相當有趣。事實上,地鐵貝克街站的牆上滿是福爾摩斯側面像瓷磚,一出地鐵站更可看到一位身著福爾摩斯裝的偵探散發名片,博物館對面也有福爾摩斯紀念品店。
攝政公園(Regent's Park)原為皇室獵場,1817至1828年間由約翰納許重新建構,本來設計為攝政王行宮,但後來僅完成部份別墅,但仍成為倫敦最著名的公園之一。攝政公園最活躍的季節在夏季,露天劇場經常舉辦各種音樂戲劇表演,最有名的就是莎翁名劇仲夏夜之夢。
蘇活區 Soho
景點
國家藝廊
: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
:(0207) 747 2885
:國家藝廊
:10:00—18:00,週三延長至21:00
:免費入場
特拉法加廣場(鸽子广场)
:Charing Cross
聖馬丁教堂
皮卡地里圓環
中國城
皇宮戲院
:Leicester Square
:Shaftesbury Avenue
:(0207 )434 0909
倫敦最能展現文化融合和多樣藝術的地方首推蘇活區:旅途中想節省吃飯預算要到蘇活區,要欣賞各著名音樂劇、電影也要到蘇活區,想見識時髦前衛的新新人類更要到蘇活區,不論你是LKK或Z世代,來這裡絕不會失望~
蘇活區大致以Piccadilly Circus、Charing Cross、Leicester Square、Tottenham Court
Road、Oxford Circus五個地鐵站範圍內為界,此區歷史可追溯至1670年代,街道狹窄,房屋也不特別富麗堂皇,但最引人入勝之處是「人」,嬉皮、同性戀者、移民各族群為蘇活帶來了旺盛的生命力,霓虹燈閃爍之下的蘇活區是倫敦24小時無休不夜城的最佳代表。 館藏豐富的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在1824年時僅有38幅畫作,從這些由喬治四世說服政府購買林布蘭、拉婓爾等人的38個作品,陸續拓展為現在以繪畫收藏為主的國家級美術館,已有2,300幅館藏,1997年時與泰特美術館交換60幅作品,使得國家藝廊的畫藏集中在1260至1900年間的作品,泰特美術館則偏向1900年後的繪畫。
國家藝廊分為四個側翼,所有作品按照年代順序展出,1991年增建的Sainsbury Wing收藏1260至1510年早期文藝復興藝術,最著名之一為達文西「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Anne and Saint John the Baptist」炭筆素描。西翼(West Wing)是1510至1600年代文藝復興全盛時期,義大利和日耳曼繪畫,許多巨幅繪畫都在此絕妙呈現。
1600至1700年繪畫收藏於北翼(North Wing)中,有荷蘭、義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的繪畫,其中有兩間林布蘭專屬展室,以及Diego Velazquez的維納斯油畫「The Toilet of Venus」。東翼(East Wing)的1700至1900年代繪畫,包含了18、19及20世紀初的威尼斯、法國和英國繪畫,風景畫是一大特色,也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等許多佳作。
國家藝廊入內參觀不需付費,採自由捐獻方式,欲進一步了解主要作品的背景解說,可以向服務台領取攜帶式導覽設備,不須付費。Sainsbury側翼的外觀曾被查理斯王子大力抨擊,其中的Micro Gallery提供電腦查詢服務,堪稱國家藝廊最完整的電子藝術百科全書。 成百上千的鴿群是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活招牌,無論何時這裡總是有黑壓壓一片的鴿子圍繞在廣場周圍,是倫敦遊行示威和慶祝新年的主要場所之一。
特拉法加廣場位於國家藝廊南邊,是約翰納許在1830年代的作品,廣場中央的雕像是為了紀念英國著名海軍將領尼爾森而設立,他在1805年對抗拿破崙的特拉法加戰役中殉國。一旁獅子圍繞的噴泉常有民眾和遊客駐足,欣賞周圍海軍總部拱門的優美建築。 聖馬丁教堂(St Martin-in-the-Fields)是吉布斯(James Gibbs)在1726年完工的作品,但其歷史可遠溯至13世紀,此地一直是教堂。聖馬丁教堂的最大貢獻就是對美國教堂建築的深遠影響,許多美國教堂的殖民地風格都以它為本。
來到聖馬丁教堂絕不能錯過咖啡店Cafe in the Crypt,朦朧光線中的18世紀石窖有神祕莊嚴的氣氛,是體驗浪漫歐洲的好去處,餐點飲料價格也不貴。
萊斯特廣場
從萊斯特廣場(Leicester Square)地鐵站到皮卡地里圓環地鐵站,以科芬奇街(Coventry St)為主軸,是蘇活區觀光客最活躍的地方,餐廳、購物商店、街頭畫家、戲院,從早到晚人潮不斷。
科芬奇街沿路熱鬧無比,倫敦最大的帝國電影院(Empire),和Odeon電影院都有巨大閃亮的招牌;瑞士觀光局(Swiss National Tourist Office)前的定時報時鐘精美華麗;再過去的街頭畫家區,聚集了很多以炭筆素描的畫家,畫法特殊值得前往觀賞。 17世紀這附近住了一位叫做Robert Baker的裁縫,他因為設計銷售一種稱為「Picadils」的硬質衣領而致富,形成今日皮卡地里(Piccadilly)之名。皮卡地里圓環最著名的就是噴泉上方的伊羅士(Eros)雕像,伊羅士是希臘的愛神,單腳拉弓的平衡姿態相當醒目,是為了紀念維多利亞時期慈善家Shafesbury而建。皮卡地里圓環與攝政街相連,是倫敦重要購物血拼街道;往Shaftesbury Ave.方向可進入蘇活區中心,以及美食餐廳林立的中國城。
皮卡地里圓環周圍的閃亮霓虹燈招牌,倫敦只有這裏才看得到。
19世紀倫敦的中國城原位於Limehouse船塢一帶,1950年代許多香港移民湧進,中國城從此在蘇活區Gerrard街和Lisle街落地生根,現在的中國城已不是移民居住之處,而是倫敦便宜又大碗的美食天堂。
倫敦的中國城,大概是世界最慵懶的中國城了。別想要一早到此來用早餐或是飲茶,無論是餐廳亦或小館都要到中午時才會開~
這裡的餐廳多以廣東菜為主,到下午五點為止供應點心,晚餐則必須點菜。當地最有名的應屬「金龍軒」。要吃明爐燒鴨,一定要到此,雖然價位有較高些,一隻,15.00,但口感、味道等各方面都比別家好。「鹿鳴?」是另一間口碑良好的粵式飲茶。還有像「中國城」、「新龍鳳」也都還不錯。新世界則是唯一還使用傳統推車的菜樓。若想吃港式靚陽、藥膳料理,就要到「珍聘」。小吃方面,羊城的麵粥燴飯類的選擇不但多,價位亦低廉,平均一客約4鎊左右。另外像「龍軒」、「龍島」等也是雷同。如果吃膩了中餐,換個口味到「越南菜館」吃碗清淡的越式牛肉麵(,3.40)也挺好的。
舊康普頓街
舊康普頓街(Old Compton Street)是蘇活區的中心,也是倫敦同性戀大本營,許多同性戀酒吧、偷窺秀深植其內,也有許多美食餐廳。Comptons在1980年代之前是這裡唯一一家同性戀酒吧,其他還有如Balans在內的許多同性戀酒吧和旅館、商店等,僅有少數會懸掛彩虹旗作為辨識之用,大多外觀與一般酒吧或咖啡店無異,僅能從店內全為男性客人窺得端倪。 即將於西元2000年堂堂邁入第15年的音樂劇「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就是在蘇活區的皇宮戲院(Palace Theater)演出。皇宮戲院建於1891年,原本為歌劇院,現在則是著名作曲家安德魯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所有。
南岸區 South Bank
景點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London Bridge, Cannon Street
:21 New Globe Walk, Bankside
:(0207)902 1470、1500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
:5—9月9:00—12:30,10—4月10:00—17:00
:,6
IMAX BFI London IMAX Cinema
:Waterloo, Embankment
:Waterloo Bullring, South Bank
:(0207)928 3535
南華克大教堂
:London Bridge
:Montague Close
:8:00—18:00
泰晤士河南岸屬於倫敦新興的一區,以往以隔岸西堤區為主的社會環境中,這裡包含了許多娛樂活動,包括酒館、劇院、鬥熊場,甚至16世紀河岸畔還有紅燈區。然而隨著都市改建計畫,泰晤士河南岸逐漸興盛,辦公大樓陸續遷入,更多的是藝術場地,如莎士比亞環球劇場、IMAX、泰特美術館新館等,使得南岸區即將成為倫敦新藝術殿堂。
南岸的河堤走道寬敞舒適,從塔橋一路往上游方向,沿途可見輕鬆愜意的散步行人、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以及辛勤的工人,讓南岸區洋溢一股年輕不羈的朝氣。
17世紀時莎士比亞大多數作品都在環球劇場(Globe Theater)演出,但環球劇場在1613年演出「亨利八世」時被大火燒毀,400年後,新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在原環球劇場附近不遠處重建,難得的是,劇場設計、建築方式、建材運用,都力求與原本的環球劇場類似,以磚瓦和木材為主,饒富古意。
這裡演出的莎士比亞劇都是伊莉莎白一世時期的風格,採取自然光線代替舞台燈,舞台佈景相當簡單無額外裝飾,與觀眾席之間沒有屏障,充分讓觀眾與戲劇融合為一,與當時劇場情景相當類似。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興建應歸功於美國演員Sam Wanamaker CBE,當他於1949年抵達倫敦時,赫然發現莎士比亞著名的環球劇場居然僅倖存一個牆上的青銅碑,於是決定要重建環球劇場,他的想法與努力逐漸受到國際重視,才有今日的新劇場誕生。
莎士比亞環球劇場因為露天的關係,僅在5月至9月有莎翁戲劇演出。平常可參觀劇場博物館,內有一些環球劇場的背景歷史,以及專人帶領進入環球劇場參觀。 IMAX全名是BFI London IMAX Cinema,共斥資2千萬英鎊、耗費14年企劃,18個月時間建立的倫敦最大螢幕電影院,地點位於滑鐵盧車站旁,可容納500名觀眾,最壯觀的特點是
其螢幕不僅是倫敦最大的螢幕,更是整個歐洲最大的,高度超過10層樓,是一般35mm影片的10倍。
倫敦的第一個IMAX是皮卡地里圓環附近的Pepsi IMAX3-D Theatre Trocadero,這個新的IMAX不僅規模更勝以往,更運用先進的技術呈現2D或3D影片,螢幕上的8千萬小洞讓音效得以環繞整個廳院,所有建築物建構在噴泉上,以阻隔外界吵雜的交通噪音。
全球目前大約有150個IMAX戲院,過去影片主題多為野生自然、旅遊、太空世界等,但新題材也逐漸擴充中。
這裡早至7世紀開始就是一個教堂,歷經歲月洗禮,目前原址現存最古老的遺跡可以追溯至12世紀,自1905年起成為英國國教教堂,教堂內的哥德式唱詩席和維多利亞設計是南華克大教堂(Southwark Cathedral)的最大特色,同時保有一些中世紀的教堂特色。美國哈佛大學的創辦人John Harvard於1607年誕生於南岸區,他就是在南華克大教堂中受洗,教堂內有一間禮拜堂以他的名字命名。
海斯商場
:London Bridge
原海斯碼頭改建成的海斯商場(Hay's Galleria),是包含購物商場、辦公大樓、餐廳的複合性建築,中庭上方有挑高玻璃屋頂,地面上的噴泉名為Navigators,是商場最大特色,也是逛完這區一個可以歇腳的去處,但商店數量目前還有限。
西敏區 Westminster
景點
白金漢宮
:Victoria、Green Park
:(0207) 799 2331,信用卡預約0171 321 2233
:(0207) 930 9625.
:,10
禁衛軍交接儀式
:4月中—至7月底,每天11:30;其他月份每兩天11:30舉行一次
:0839—123—411
:週日上午11:00
聖詹姆斯公園
:St. James's Park
白廳
:Charing Cross、Westminster
禁衛騎兵團
國宴廳
:週一—週六10:00—17:00 :,3.5
唐寧街
國會大廈與大鵬鐘
:Westminster
:(0207) 219 4272
:下議院:週一、週二、週四14:30;週三9:30—14:00、14:30到晚上;週五9:30—15:00
上議院:週一至週三14:30;週四15:00
西敏寺
:St. James
:(0207)222—5152
:中殿8:00—18:00;Royal Chapels週一至週五9:00—16:00,週六9:00—13:45 :,5,Chapter House、Pyx Chamber、Abbey Museum須另購票,2.5
想一網打盡倫敦風景明信片中最常出現的畫面,來到西敏區就沒錯了,英國皇室宮殿白金漢宮、大黑帽紅制服的禁衛軍、金碧輝煌的國會大廈、深沈洪亮的大鵬鐘,加上倫敦流動命脈的泰晤士河都聚集在西敏區內,讓遊客一聲讚嘆勝過一聲,相機快門按個不停。
西敏區是英國政權和宗教中心,白金漢宮連接白廳區充滿莊嚴氣氛;西敏寺見證了英國千年以來的王權歷史,英國的輝煌光榮史表面上彷彿近在咫尺,實際卻遙不可及,這就是英國總是蒙上一層面紗的原因吧~
想知道英國女王是不是正在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中,很簡單,只要抬頭看看皇宮正門上方,若懸掛著皇室旗幟,表示女王正在裡面,如果沒有的話,代表女王外出。每年8、9月間對外開放,一般民眾就可趁此時進入皇宮,瞧瞧究竟這個日不落國的王室居所有何可觀之處。
白金漢宮建於1703年,前身為白金漢屋(Buckingham House),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遷居於此,自此白金漢宮就成為英國皇室的居所,集合辦公與居家功能。居住在內的王室成員為伊利莎白女王與其夫婿愛丁堡公爵,以及50名左右的王室職員。
白金漢宮開放參觀的部份為王座室、音樂廳和國家餐廳等,經常一票難求,最好先用電話申請預約。
白金漢宮最受遊客歡迎的就是上午11點半的禁衛軍交接儀式,身著黑皮高帽與深紅亮黑制服的白金漢宮禁衛軍,幾乎已成為英國的傳統象徵之一。要到白金漢宮觀賞禁衛軍交接和軍樂團儀式,最好在10點半前抵達,才能在維多利亞女王紀念碑(Queen Victoria Memorial)和皇宮前搶到好位置。
11點20分左右,先有一班禁衛軍出來,已經佔到好位置的千萬不要輕舉妄動,精彩的在後頭,27分整,禁衛軍從鳥籠道(Birdcage Walk)方向往皇宮前進,這時就可欣賞到禁衛軍騎在馬上的勃然英姿,11點半進入皇宮舉行換班儀式與軍樂演奏,一直到12點左右,由喇叭、軍鼓、笛子等多種樂器組成的軍樂團,帶領著禁衛軍在皇宮前作精彩的表演。 面對白金漢宮的聖詹姆斯公園(St. James's Park),原本是聖詹姆斯宮的鹿園,17世紀時查理二世聘請法國景觀設計師重新造景,19世紀初在英國著名建築師納許(John Nash)進一步美化之下,至今成為倫敦市中心最美麗的公園,是市民與遊客最佳小憩休閒之地,處
處可見晒太陽、散步、野餐客。
聖詹姆斯公園又有鴨園之稱,公園中央長形水池聚集了各種大小顏色鴨類,常可見到小鴨子在水面上展翅快飛,留下道道水痕,還有天鵝、鳥類、雉等多種保護鳥類,每天下午3點是餵食時間。詹姆斯公園最佳絕妙美景,就是從橋上隔著湖水眺望白金漢宮,特別是晚上白金漢宮點燈夜景更為迷人。
隔著林蔭大道(The Mall)的聖詹姆斯宮,為紅磚都鐸式建築,原本是亨利八世在16世紀所建痲瘋病院,18和19世紀初曾經為皇室住所,現在則為接待國外使節的正式接待場所。
從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前一直往國會大廈前延伸的區域就是白廳(Whitehall),也是英國政府機構樞紐,包含禁衛騎兵團、國宴廳、首相官邸、財政部長官邸都座落於此。
位於白廳區的禁衛騎兵團部(Horse Guards)外,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左右兩側有騎著高大黑馬的禁衛軍在此站崗,也吸引許多民眾駐足欣賞禁衛軍的英姿。這裡禁衛軍的交接儀式比白金漢宮早,週一至週六為上午11點,週日為上午10點,舉行地點在原先亨利八世的比槍場。
1698年白廳發生大火,國宴廳(Banqueting House)是唯一倖免於難的建築,也是倫敦市中心第一個古典帕拉底恩(Palladian)風格的建築,參觀重點為天花板上由魯本斯所繪的豪華畫作,極盡讚揚王權之能事,諷刺的是,查理一世也因此招來殺身之禍,1649年在國宴廳外被處死。
唐寧街(Downing Street)10號是英國首相的住所,重要政策的擬定都是在裡面的內閣會議室進行;隔壁11號則是財政大臣的官邸;12號為政黨領袖辦公室。1990年起因為安全考量,唐寧街與白廳的交會處用鐵欄門圍起,大家只能在鐵門外探頭卻不得其門而入。 端踞泰晤士河畔,金黃壯麗的國會大廈(Houses of Parliament)與精準報時的大鵬鐘(Big Ben)是白廳區最明顯的地標,終日人潮不斷,最佳欣賞角度是日落後天色將暗未暗時,從河的對岸眺望過來,映著光影的國會大廈最顯肅穆與華麗。
英國國會分為上、下議院,上議院以女王為首,多為世襲議員,國會開議式時女王會在寶座上發表演說;下議院由各政黨的代表組成,議員數最多的政黨組成政府,該黨魁出任首相。
除了欣賞國會大廈仿哥德式雄偉建築外,入內參觀議員們唇槍舌戰的精彩議事討論,更可親自體會英國民主風範,議事時間從下午2點半開始,通常進行到晚上10點左右,每個星期三是首相質詢時間。只要國旗在國會大廈上飄揚,就是國會正開議中,可免費進入參觀,如要避免排隊時間過久,可以傍晚約6點左右前往。位於國會大廈高塔上,又被暱稱為大笨鐘的大鵬鐘(Big Ben),其實指的不是那四面時鐘,而是重達14噸、每整點敲響一次的共鳴鐘,自1859年迄今每天提供精準的報時,另有4個較小的鐘每隔15分鐘響一次。 英國皇室的重要正式場合幾乎都在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舉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英皇登基大典,從1066年迄今,除了兩次例外,英國所有國王和女王都是在此地加冕,死後也多半長眠於此,西敏寺忠實地記錄了英國皇族每一頁興衰起落歷史。
西敏寺內有許多皇室陵墓,其中不乏裝飾十分華麗者,一下子在狹小地空間內看到這麼多陵寢,透露出一種詭異、沈重之感。不能接受者可以在參觀過全英格蘭最高的中殿後,續往Chapter House觀賞著名的13世紀地磚,同時避開人潮,在幽靜的氣氛中好好觀賞西敏寺兼具華麗與清樸的建築特色。西敏寺著名的詩人之角(Poet's Corner)有許多文學偉人的紀念碑與紀念文物,如莎士比亞、狄更斯等人,也有許多紀念文物在此展出。 聖瑪格麗特教堂
:Westminster
:每天9:30—16:30
位於西敏寺旁的聖瑪格麗特教堂(St Margaret's Church)是個精緻的白色教堂,建於12世紀,15世紀以來重新整修多次,是倫敦上流社會熱門的結婚場所。內部的鮮麗彩繪玻璃更為這個小巧教堂增添浪漫色彩,是為亨利八世兄長亞瑟訂婚所製作,教堂外有一個日晷太陽鐘。
泰特美術館
:Pimlico
:(0207)887—8725
:每日10:00—17:50
:免費,若有特展須另購票
以15世紀迄今的英國繪畫和各國現代藝術著稱的泰特美術館(Tate Gallery),是倫敦最受歡迎的美術館之ㄧ,新的現代藝術館(The Tate Gallery of Modern Art)預定2000年5月開幕,現址的泰特美術館將於2001年改為泰特英國藝術館(The Tate Gallery of British
Art)。最受歡迎的館藏為拉婓爾前派和泰納(JMW Turner)的作品。拉婓爾前派是復古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合成物,3個最著名的畫家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和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eti),各自有精彩的代表作。
英國風景畫家泰納的水彩作品多充滿朦朧之美,專室收藏在Clore藝廊中,泰納的風景畫含括許多國家城市,今年10月起將特別展出他在法國以塞納河為主題的作品。
布魯斯貝利 Bloomsbury
景點
大英博物館
:The British Museum, Great Russell Street, London, WC1B 3DG
:020-7323-8000
:Russell Sq或Holborn 搭Piccadilly Line;Goodge Street或Tottenham Court Road搭Northern Line
:http://www.thebritishmuseum.ac.uk
以前到過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人可能多少會覺得,大英豐富堂皇的收藏。居然沒有一個足以襯托其地位的中庭,來迎接每日眾多的遊客。尤其是運氣不好在前一兩年參觀大英博物館的人,一定對於大門前的圍牆,施工的混亂感到不解。不過這一切的不方便,在去年年底嶄新的迎賓大廳(The Great Court)開放後,終於得以化解。 這個耗資1億英鎊,由1999年底開始動工的整修計劃,以伊利沙白皇后二世為名的大廳,在2000年的12月7日正式啟用。整個大廳的屋頂完全以玻璃精巧覆蓋,把原來當作博物館的內部庭園,還有世界知名的閱覽室,全部轉換成一個漂亮廣大並且壯觀的公共空間。 這個動用了1000噸石材、400噸鋼筋,還有300噸玻璃精心打造的大廳,美麗的外觀,古典的線條,讓旅客在一進入大英博物館後,整個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至此一嶄新的構造上。另外,位於此大廳中心的,就是大英博物館珍貴的閱覽室(Reading Room)。這個圓頂形狀,建於1857年擁有許多珍藏書籍的閱覽室,原本只提供持有閱覽證的人士作研究之用,目前也藉由這個整修計劃,向一般大眾開放,讓所有旅客得以一窺其真面目。 自從大廳開幕以後,大英博物館的公共空間不僅更寬敞、明亮,大廳連接各個展覽空間的功能,也讓整個參觀的動現更為流暢。另外,藉由這次的整修計劃,也提昇了證個大英博物館的硬體水準,讓旅客有更舒適的參觀空間。例如在大廳的兩側及上方,規劃了咖啡座和餐廳,讓旅客在勞累時,可以坐下來喝杯茶休息,或是舒服的用餐。而沿著閱覽室的外側,則有多達三間亮麗的博物館商店坐落於此,讓旅客在參觀之餘,還可以購買一些小禮品來紀念這次的參觀。
大英博物館也適度地調整大廳的開放時間,除了週一到週三開放至晚上9點,週四到週六更開放到晚上11點,這大概是全世界中屬一屬二開放得最晚的博物館了。有意造訪倫敦的旅客,晚上如果沒有特別計劃,不妨到此走走。
西區 West End
景點
萊斯特廣場是一般所謂西區(West End)的中心,西區是倫敦最著名的戲院區(Theatreland),
聚集了將近40家戲院,廣場內的卓別林像和莎士比亞噴泉即為最佳見證。如果要買便宜票,懂門道的就會到萊斯特廣場旁的半價票亭(Half-Price Ticket Booth)。這個票亭由倫敦戲院公會設立,以半價的價格出售當天西區戲院尚未賣出的戲票,但數量有限,採取先來先買方式,僅收現金,每張票另加2鎊手續費,:週一—週六12:00—18:30,週日12:00—15:00。
Closing Down!! Whistle down the Wind,風中的口哨聲 即將下檔
Aldwych Theatre
:Aldwych, WC2
:0207 416 6000
:Holborn 站 〈搭Piccadilly / Central Line線〉
:Whistle down the Wind
安德?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的音樂劇「風中的口哨聲」(Whistle down the wind)即將在倫敦下檔,還沒有欣賞過的旅客在旅遊倫敦時千萬記得把握機會。 「風中的口哨聲」此齣音樂劇的故事架構在早期的美國南方,敘述一名幼年失母而由父親撫養長大的15歲的少女Swallow將一名闖入鎮上的陌生男子?實際上是逃亡中的通緝犯,誤認為耶穌,連帶的引起全村的小孩子要聯合起來保護這名男子;而警察和鎮上的大人則是想盡辦法的要搜出這名嫌犯。故事的劇情就糾結在兒童和成人的兩個世界中,純真和世俗的衝突。高潮則在這名陌生的男子的藏身處終於被鎮上的大人們發現,此時一場大火突然發生,火熄滅之後這名不知名的男子卻消失彷彿並不存在,而鎮上的人們,不論是兒童或是成人在彼此的關係間,則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這齣音樂劇由於在演出時需要大量的兒童演員,增加製作上許多的困難度,目前全世界也只有倫敦能夠欣賞到。「風中的口哨聲」這齣音樂劇雖然並不像其他韋伯的作品,如貓、歌劇魅影等具有高知名度,但是許多劇評家卻認為這是韋伯所有作品中最誠懇的一齣。劇中的特殊效果,如舞台的格層設計可說是相當的高明,架空的舞台可以將兒童和成人的衝突場面同時顯現在舞台中;其他如火車頭衝入舞台、最後一幕的火災,更是完全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這齣劇在演出的期間,也創下不少的紀錄。除了動用兒童演員的數量最多-超過120名的兒童演員,在這幾年的演出中出現,她也是唯一一齣音樂劇中有真的蛇參與演出。音樂也是其成功的要素,除了演員的聲音表現張力可以充分的發揮在演唱中,歌曲的動聽和容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使得原聲帶在首演的一週後即摘下金唱片的銷售量,主題曲No matter what更在Boyzone的翻唱下兩度奪下冠軍。
「風中的口哨聲」在演出的兩年間獲得不少劇評人的喜愛,包括每日電訊報和每日郵報都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倫敦的每週活動指南雜誌What's On更將其列為封面,並且提醒觀眾要把握機會。所以如果你也有機會在近期旅遊倫敦的話,可千萬別錯過了這個最後的機會。
倫敦郊區 Suburban Area
購物
Brent Cross Shopping Centre
:Brent Cross Shopping Center, Hendon, London, NW4 3FP
:020 8202 8095
:Brent Cross 或Hendon Central?Northern Line,轉任何一般接往Brent Cross Shopping Centre的bus。
:www.brentcross-london.com
Brent Cross Shopping Centre是倫敦近郊中發展最早、也是持續吸引大批人潮的購物中心之一。購物中心內包括兩家百貨公司,兩家大型超市,數家的大型賣場,及超過100家在大街上可以看到的商店。你可以在Brent Cross購物中心一次解決購物清單,買足想要的東西,不論是皮件、鞋子、書籍、視聽用品等等。購物中心內並有數間的咖啡店和餐廳,也是提供逛街購物時歇腳,或是填填肚子的好去處。
英國的shopping centre的發展歷史並不是很久。在80年代,美國式的購物環境被引進英國後,在這種大型明亮室內購物環境中,消費者既不用擔心風雨,又可以把大街上的商店一網打盡,於是馬上吸引了英國人的目光。但在倫敦,由於中心市區已經沒有地方可以在容納此種大型的購物中心,所以新的購物中心多向外倫敦的城鎮郊區發展,挑選交通方便並且擁有大量的停車空間的地方,Brent Cross 是倫敦近郊的購物中心中最早發展的其中佼佼者。 雖然Brent Cross購物中心在北倫敦郊區,但是由於倫敦的地鐵網路的健全,從市中心搭乘地鐵到購物中心所在的Brent Cross的車站只要半小時左右。Brent Cross的店面主要分布一樓和二樓,三樓的部分是數間餐廳。兩大百貨公司Fenwick和John Lewis分別在主體建築的兩端,中間的部分就是多達100間的商店。
Fenwick和John Lewis都是英國知名的百貨公司,不論化妝品、服飾或是家用品幾乎知名品牌通通都收納在這裡,喜歡精品的人一定不能錯過。分布在兩大百貨公司其中的商場,包括英國經典老牌Marks & Spencer,唱片CD視聽產品一次蒐集的Virgin Magestore和HMV,鞋類更是種類繁多,有精品的Bally和Russel & Bromley,也有平價的Clarks。 服飾方面有典雅的英國經典Laura Ashley,優雅西裝和仕女套裝Austin Reed,英國年輕人必買的Next,國際品牌的Gap、Kookai、Morgen、Oasis等;還有流行前端的TOP SHOP等等。另外數家店也在這裡設大型的分店,包括剛在台北開分店、不只賣藥品的藥局Boots,還有書店WH Smith都有兩層樓的賣場。逛街shopping如果累了,Brent Cross也有餐廳,包括Pizza Hut、McDonald's、Ed's Easy Diner等等,此外遍佈各樓面的數家cafe,也是歇腳的好地方。
隨著Christmas和New Year兩大購物季的接近,Brent Cross購物中心也有應景的年度裝潢,而今年的裝飾將於11月底進駐購物中心,接著就是折扣季的來臨。所以想要享受倫敦冬天的購物季,又想避免惡劣的天氣,不妨到這裡晃晃。
St. Anns & St. Georges Shopping Centre
:St. Ann's Road
:Harrow on the Hill 站 可由Baker street搭Metropolitan 線,或是由Marylebone搭乘Chiltern Railway 可直達該站。
:本站在第五區,地鐵票可以搭乘火車。
座落在倫敦西北郊哈洛區(Harrow)的St. Anns 和 St. Georges 兩間購物中心,展現了不同的購物風情。哈洛區位在倫敦的西北郊,位處地勢偏高的丘陵,擁有英國最古老的貴族學校哈洛中學(Harrow School),為倫敦城郊中發展的相當早並且教育程度相當高的一區,也是近郊中相當迷人的一區。而這兩座中型的購物中心就位在鎮的中心,緊連著地鐵站的出口,加上連在中間的不少的商店,構成相當宜人的購物環境。
你可以在這裡找到所有大街上的品牌,如St. Anns就擁有三間大型的百貨賣場Bhs,C&A,Marks&Spencer,此外年輕人的服飾Topshop,Etam,River Island,領帶絲巾專賣店Tie Rack,當然配件,皮鞋,首飾,電器用品等商店也都在其中,特別的是新引進的一間專賣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的產品的商店,這間在倫敦中心都還沒看到。至於St. Georges的商店一點也不遜色,有瑞典的流行服飾H&M,廉價名派服飾T K Max,維京唱片,你要找什麼都有的超級雜貨店Woolworths,大型藥局Boots。這棟購物中心中還包括了一間華納影城,提供消費者除了購物外的休閒娛樂。
而連接這兩棟購物中心的大街,除了有一家目錄購物商店Argos,另一家大型百貨賣場Debenhams,game的專賣店,孕婦服飾專賣店MotherCare,此外數家鞋店,書店,Body Shop 等等。只要你想得到,大部分的商品都可以在這裡找到。
一個購物區除了有足夠的商店,也要有好餐廳提供餐飲的享受。哈洛區除了擁有數間的英式pub,還有Pizza hut,McDonalds'等你想得到的速食店。義大利麵,Pasta Bowl,中餐廳紅燈籠,葡萄牙餐廳Nando's,加上幾間小型的cafe,甚至法國的crepe,絕對讓你找得到你想要的美食。
前往哈洛區搭乘地鐵或是火車都是在方便也不過。若是搭乘地鐵,可以由市中心的貝克街站(Baker Street)搭乘Metropolitan線在不到三十分鐘即可到達哈洛區的主要地鐵站Harrow on the Hill。你也可以運用倫敦中心通往近郊的火車網路,從倫敦的瑪莉波昂站可以搭乘電車直達地鐵站Harrow on the Hill。離開車站後,出口就緊接著St. Anns購物中心的背面,穿過購物中心由另外一個出口出去就到了鎮的中心。
當你覺得倫敦市中心的購物已經有點不夠新鮮時,何妨換換環境到城郊的Harrow,試試在週末的下午,漫步在這個典雅的購物大街上,挑選喜歡的物品,相信會是不同的購物經驗。 Burberry
:29-53 Chatham Place, London, E9 6LP
:0208 985 3344
:搭Silverlink Metro到 Heckney Central
:週一到週五11:00?18:00,週六10:00?17:00,週日11:00?17:00 :均收
:Silverlink Metro是由倫敦北邊向東邊行駛的電車,以補地鐵的不足。和地鐵的主要交會站有北邊的West Hempstead(和Jublee Line),東邊的Stratford(和Central&Jublee Line)。合於行駛區內的地鐵的Travel Card可以使用,不用另外買票。 英國傳統名牌Burberry以其蘇格蘭式米黃格子的樣式大大的風靡日本之後,台灣和香港等其他亞洲國家也無一不被此潮流感染。走在東京或是台北街頭,彷彿沒有人身上找不到黃泥色的格子樣式配件;彷彿脖子上的圍巾不是米黃格子的就不叫圍巾,不是100% Cashmere羊毛成分的圍巾圍起來就不會保暖。
Burberry在全英國有幾家工廠,但是對於旅客而言,大概這間位於東倫敦的可能是最方便的採購地點。不過,既然是工廠,你可能要花點功夫研究怎麼找到它。首先你要坐倫敦市內的火車(Silverlink Metro)到Heckney Central車站,Heckney這一區是倫敦的東區,為倫敦發展比較慢的一帶,亞非移民較多。
出車站後,過了馬路找到一間很大的Tesco超級市場。Tesco旁的馬路就是Morning Lane,沿著一直走下去,大約在第二個可以轉彎的地方,仔細留意街角可以發現Chatham Place就在右手邊,右轉過去,就可以見到Burberry Factory Shop的招牌掛在實在不起眼、工廠樣式的建築物門口上方。
Burberry內的商品大概是你可以想像的都有了。你進門後,看到這個賣場空間真的就像是工廠,一點也不像印象中的Burberry精品店掛得美美的?除了門口左手邊和右手邊稍裡面一點有兩個結帳櫃檯,其他就是堆得滿坑滿谷的各式Burberry產品:有鞋子、風衣、襯衫、褲子及套裝、polo衫、T-shirt、襪子、皮帶、雨傘,各種樣式大大小小的包包,圍巾、絲巾、領帶,甚至還有枕頭、茶、餅乾。
賣場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區域,進口左手邊放的都是冬季大衣、風衣及套裝,其他東西則全部在主要的賣場中。圍巾放在賣場裡邊的右手邊,中間的部分有袋子,右手邊則有各式襯衫和T-shirt。
圍巾如果是普通的羊毛一條15磅,100% Cashmere羊毛一條45磅,領帶一條15磅,襯衫和T-shirt由15磅開始起跳;大衣的部分則視樣式為150磅上下,鞋子一雙則在80磅左右。最典型的米黃格子圍巾非常搶手,許多客人一手抓了好幾條可能要帶回去孝敬諸親友,有時還會缺貨。店裡的客人絕大部分是東方人,而且不出日本、台灣、香港三地。 如果你是到了倫敦不抱幾個Burberry包包,穿一件格子襯衫,再抓一條典型的圍巾,好像回去無法證明自己是到過Burberry的祖國的旅客,你可能可以放棄去大英博物館的時間,但是這間Burberry工廠可是你不能錯過血拼的地方
范文四: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 Sallo Paulo cathedral
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现存建筑是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工程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45年的心血。
大英博物馆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馆又称不列颠博物馆,位于伦敦牛津大街北面的大罗素广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伟的博物馆之一。这座庞大的古罗马式建筑里珍藏的文物和图书资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所不能比拟的。大英博物馆初创于1753年,1759年对外开放。现有房屋为19世纪中叶所建,共有100多个陈列室,面积6,7万平方米。原来主要藏书,其后兼收历史文物和各国古代艺术品,迄今共藏有展品400万件。 大英博物馆整日免费开放。
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
白金汉宫是英国的王宫,位于伦敦最高权利的所在地----威斯敏特区。东接圣·詹姆斯公园,西临海德公园,是英国王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王宫初建于1703年,白金汉公爵、若曼底公爵和约翰.谢菲尔德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公馆,并以白金汉公爵的名字命名。白金汉宫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展,现已成为一座规模雄伟的三层长方形建筑。外国的国家元首和政界首脑访问英国时,女王就在宫院中陪同贵宾检阅仪仗队。 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中央屹立着有伊丽莎白二世的高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镀金雕像的纪念碑。
国会大厦及大本钟 Capitol and Big Ben
国会大厦是白厅大道上最醒目的建筑也是英国君主政体的象征,哥德式的建筑群,壮丽中带有古典风韵,气势磅礴。
现在所看到的国会大厦其实是伦敦最新建的宫殿。1834年,一把大火烧掉了整座原来的西敏宫,仅留下一座只剩屋瓦的西敏厅,之后花了12年的时间才建成现在的规模。改名国会大厦之后便成为伦敦的政治中心,国会议员的开会场所。
伦敦塔桥 Tower of London bridge
这是泰晤士河上诸多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塔桥以两座塔做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风格设计。当大型船只要通过时,全长270公尺、重约1000吨的桥身会慢慢打开成“八”字状。以前塔桥利用水压以蒸汽做为开关的动力,1976年起改用电动控制。
西敏寺 Agile temple of west
双塔耸立的西敏寺,正面看起来非常壮观。“西敏寺”一名源自西元970年,一群圣本笃教会的修士在当时伦敦市,、修建修道院教堂,从此留名至今。历代国王的加冕仪式、婚丧喜宴及国家大典等活动都是在这里举行,甚至连王室的坟墓也几乎都设在这里,此外,去多历史上著名人物的墓碑或纪念碑也设在教堂内.
范文五: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的穹顶每天晚上都会在BBC伦敦的屏幕背景中出现。与大本钟同为伦敦的地标建筑,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最大最显眼的教堂。圣保罗大教堂是游客必到之处,可以上天俯瞰伦敦城,也能入地拜谒伟人墓室。据说设计师雷恩把这座建了35年的大教堂构想成一座连接天堂和人间的观象台。简介圣保罗大教堂,位于伦敦泰晤士河北岸纽盖特街与纽钱吉街交角处,这是伦敦一个非常显要的地位,就在伦敦塔(与西敏寺之间,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代表,以其壮观的圆形屋顶而闻名。圣保罗大教堂是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它模仿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是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圣保罗大教堂坐落在离奥莱里亚耐城墙两公里远的空旷区域,初建时它的周围是一片广阔的田野,为此被人们称作“城外的圣保罗”。四世纪,君士坦丁大帝在据说是传教者圣保罗为主殉道的墓上筑起了这座教堂。墓地附近有三个缄口苦修会修道院。传说圣保罗被异教徒斩首之后,头颅落地时反弹着跳了三下,顿时地面上涌出了三股清泉,修道院就是筑在泉眼边上的。壮观的圆形屋顶和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闻名于世.公元604 年,东撒克逊王埃塞尔伯特在卢德门山顶上建造了这座大教堂,并以伦敦保护神圣保罗的名字命名。从那以后, 这里一直是伦敦主教堂所在地。
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
圣保罗大教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1981年黛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到现在仍然不减圣保罗大教堂对旅客的吸引力,因其整体建筑设计优雅、完美,内部静谧、安详。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1666年一场大火将原有的一座哥特式大教堂毁于一旦。现存建筑是英国著名设计大师和建筑家克托弗.雷恩爵士营建的。工程从1675年开始,直到1710年才告完工,共花费了75万英镑。为了这一伟大的建筑艺术杰作,雷恩整整花了35年的心血。
教堂的平面由精确的几何图形组成,布局对称,中央穹顶高耸,由底下两层鼓形座承托。四周的墙用双壁柱均匀划分,每个开间和其中的窗子都处理成同一式样,使建筑物显得完整、严谨。但两旁仍有两座有明显哥特遗风的钟塔,为英国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
教堂正门上部的人字墙上,雕刻着圣保罗到大马士革传教的图画,墙顶上立着圣保罗的石雕像,整个建筑显得很对称且雄伟。正面建筑两端建有一对对称的钟楼,西北角的钟楼为教堂用钟,西南角的钟楼里吊有一口17吨重的大铜钟。教堂内有方形石柱支撑的拱形大厅,各处施以金碧辉煌的重色彩绘,窗户嵌有彩色玻璃,四壁挂着耶稣、圣母和使徒巨幅壁画。唱诗班席位的镂刻木工,圣殿大厅和教长住处螺旋形楼梯上的精湛铁工,都反映了当年的高度艺术与装饰水平。教堂内还有王公、将军、名人的坟墓和纪念碑,如两位11世纪撒克逊国王、威灵顿将军、雷恩建筑师的坟墓。
周日是圣保罗教堂的礼拜时间,不对外开放。然而通常即使是周日也是可以进入的,但需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要随意走动,只是这样的话,就无法看的特别细,当然更不能登顶和看教堂美术馆的展览。不过也可以选择找个位置坐下来参加他
们的礼拜仪式,听他们满怀虔诚的唱圣歌也是很难得的体验。圣保罗教堂是提供中文版的语音讲解的,但和西敏寺不同,语音导览是要额外购买的。成人4镑,折扣价(学生、老年人、6-16岁儿童)3.5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