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精品论文】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padding:0px;font-size:14px;line-
height:180%;clear:both;" align=left>
论文关键词:基础;学习兴趣;实践能力
论文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本文从两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机械基础》课的学习效果。
《机械基础》是机械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使用维护及基本的设计计算方法。由于课程涉及面广,知识点多,同时不少学生缺乏机械方面的感性认识,学习难度较大。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中应该改变教者满堂灌的方式方法,把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本课程的具体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推进教学。
一、愉快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兴趣是环境和文化的产物,是后天习得的。它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又是学习的动力,反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学习《机械基础》这门内容多,实际操性强的专业基础课时,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讲授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和应用后,分组叫学生做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和双摇杆机构。有些学生理论成绩差些,但动手能力较强,通过动手制作来激发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展示各种模型。接着我有意挑选两个双摇杆机构模型来演示:一个是随着我把机架变换,由双摇杆机构一会儿变成了双曲柄机构,一会儿变成了曲柄摇杆机构;另一个不管机架怎么变换,它始终是双摇杆机构。这就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是双摇杆机构,为什么一个能变,一个却不能变?这时可以讲曲柄存在的条件:“铰链四杆机构中必有一个是最短杆,且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其余两杆长度之和”这个大前提。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理解在这个大前提下所得出的三个结论:(1)取最短杆为连架杆时,构成曲柄摇杆机构。(2)取最短杆为机架时,构成双曲柄机构。(3)取最短杆为连杆时,构成双摇杆机构。若这个大前提不存在,即当铰链四杆机构中最短杆与最长杆长度之和大于其余两杆之和时,则曲柄不存在,只能构成双曲柄机构。最后叫学生量一量自己模型中各构件的尺寸,算一算数据,然后试一试自己的模型变化是不是与上面的结论一致。学生在这种既轻松愉快,又能动手动脑的课堂上听课,肯定比纯粹听理论课来得有兴趣,所掌握的知识也不易忘记。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科,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adding:0px;font-size:14px;line-height:180%;clear:both;" align=left>
1 是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理解书本知识
书本知识往往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能有机地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相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学习锻造与冲压的概念时,学生往往只是死记硬背。结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如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铁铲子上经过铁锤的锻打。使金属材料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质量的锻件;铁制饭碗是使板料经过冲压成形的,是冲压件。在学习铸造时,可以结合农村铸造铝锅,来讲解铸造步骤。
2 是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
在学中穿插机械方面知识,使学生对机械产生兴趣。在学生对铰链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基本了解后。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中开展自制铰链四杆机构的小制作比赛,并且要和上一届同学的作品相比较,看看哪些同学做得好,同学们的参赛积极性非常高。小制作做好以后,请同学们拿自己的作品进行演示,然后进行评比。通过小制作比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存在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3 是进行现场参观教学
参观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事物,使教学活动和生产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学完曲柄摇杆机构后,组织学生到加工车间参观,认真观察CA6140、CDS6132型车床,熟悉其构造与设备的工作原理。让学生观察车床的进给动作,使学生发现加工零件进刀时慢,退刀时快,讲解车削加工时,请师傅给予现场操作。任课教师边参观边讲解,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的印象。同时参观教学法还能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可谓是一举多得。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都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非常适合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
范文二:机械基础教学论文
浅谈机械基础教学
本次课程的任务是教会大家怎么制作铰链四杆机构。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我们必须要弄清楚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运动特点。最后,我们一起来探究曲柄存在的条件。那么什么是铰链四杆机构呢,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地方用到了铰链四杆机构呢?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开关,正好就用到了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原理。除此之外,在一些较大型的运输设备,比如说火车的一些工程机械上面也都用到了四杆机构的运动原理。我们说了半天的铰链四杆机构,那么什么是铰链四杆机构?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铰链。
铰链就是用来连接两个固体并运行二者之间做相互转动的机械装置。我们平时看到在门上的合页就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说的铰链。弄清楚了铰链的定义和概念,那么四杆机构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 什么是铰链四杆机构——是四个杆件通过铰链连接而形成的传动机构,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四杆机构。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事实上在图片展示的内燃机的连杆、活塞和曲轴就用到了我们介绍的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原理。无论是火车也好,内燃机也好,还是装载机也好。它们从形式和外观上来讲都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怎样将它们当中不同的这些形态抽象出来变成我们的铰链四杆机构呢?为了方便我们的研究,将这些不同的机构的外形简化。用四条线代替四杆,用四杆小圆圈来代表四杆铰链。将固定不动的部分称之外机架,与机架直接相连的两根杆件称之为连架杆。而连接两连架杆的这个
范文三:机械基础论文
浅谈机械基础课的教学探索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必修课。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传授有关机械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但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少,缺乏一定的感性知识。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与实践结合紧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对《机械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教改探索。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产生兴趣是学好本课程的关键。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从学生熟悉的缝纫机、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拖拉机自动卸料等入手来讲授平面四杆机构;从电影放映机的卷片机构引入槽轮机构这一间歇运动机构;结合自行车、汽车的变速系统来介绍链传动、齿轮传动等有关内容。这些实用性很强的实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使学生既想学、又能学;既激发了其学习兴趣,又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殿堂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有效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启发思维,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取受。” 实践证明,教师滔滔讲说,呕心沥血,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尤其机械基础这门枯燥、繁杂且不系统的课程,若照本宣科,不进行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
再说《机械基础》这门课学起来本身就很闷,就拿我们自己来说吧。说实话,当年在大学里学的时候就没什么乐趣,何况现在面对这门课的是基础很差的学生呢?因此为了唤起并始终保持学生适度的学习兴趣,创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气氛,可根据中职学生活跃、好动、爱讲的特点,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比如在介绍制动器时,我们可以采取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尤里卡”博士做的一个实验—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在平地上快速骑车,然后刹车。请同学们选择使自行车快速停下来的最有效的方法:A、刹前闸;
B、刹后闸;C、先刹前闸,后刹后闸;D、先刹后闸,后刹前闸。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了,这个情境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心理,同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可由于他们太熟悉自行车了,也很有刹车的“经验”。结果,选“D”的同学最多。“尤里卡”博士的答案是“C”,原因是自行车前闸的作用是制动,后闸的作用才是减速。同学们所以选“D”,是注重了减速,而问题是“制动”。接着就可以进入“制动器”的教学。制动器的形式有锥形、带状、闸瓦式,等等,可请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制动实例。最后得出结论:各种形式的制动器都是依靠摩擦力的作用实现制动的。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必要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活动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师善于提出问题,会影响学生养成“发现——提出”问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而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设计适当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本课程涉及到许多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和机械的内部结构,为了能清晰地讲解有关知识,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质,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手段,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有关原理、理论知识的讲解。例如,我们在讲解有关铰链杆机构等内容时,借助可变模型,演示杆长的变化、机架的改变与机构类型的变化规律及杆长
的变化及机架的变化与机构类型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在讲授液压传动中的换向阀工作原理、液压基本回路工作原理等内容时,借助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课件的图文可变、生动活泼的特点,清楚的反映了换向阀工作时各油路的通断情况。而介绍液压回路的课件能清楚反映油液的流动方向、各控制元件的动作顺序及执行元件的工作情况,清晰、生动、直观的讲解,教学效果明显,学生真正弄懂了许多问题,学到了有用的知识。
1、采用模型教学
在《机械基础》教学中,接触最多的是机构。每当引进一个新的机构时,我们应该以机构的模型导入,让学生首先通过有动感、有颜色和形象逼真的模型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有了感性认识,就降低学生对机构的认识难度。而且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理,结合教学内容可进行直观教学。
2、采用多媒体教学
(1)、课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与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课件不但是教师教学的表达工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的单调模式,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机械基础》教学会涉及到很多概念和具体的图形。概念太多,而黑板的大小又受到限制,所以在设计板书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不便之处。对于一些包含关系较多的内容,若采用下拉式菜单的形式,会因内容拉得太长、太远,使学生学了“后头”,忘了“前头”,造成不连贯的概念。而如果采用课件教学就显然不同了,我们可以把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就拿联轴器的类型来说吧,我们可以把固定式联轴器、可移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和万向联轴器放在第一层。如果想介绍可移式联轴器的分类,我们可以直接点击可移式联轴器进入第二层,在第二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分类,采用这种方式,学生要了解哪项就点击哪项,可以让学生方便的掌握联轴器的分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的讲解和课后总结。
(2)、动画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和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些运动机构,然后进行播放,加深学生对该机构运动特点的理解。例如,铰链四杆机构、凸轮机构、链传动和齿轮传动等。这些机构通过动画演示,可以帮助学生对机构特性的理解,并且可以让学生产生联想,充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贯彻够用原则,突出重点
《机械基础》这门课程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常用机构,(二)常用零件,(三)液压传动。各个内容既有自身的特点和知识体系,但他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特别是
(一)(二)部分的知识相互渗透。但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总感到内容多而复杂、知识比较散乱的感觉。怎样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抓住重点和难点,这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课程讲授过程中,改变过去那种“我讲你听”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每次授课时,先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观察时间,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这样教师减少了繁琐的简单说教,学生也受到了必要的锻炼。
范文四:机械基础小论文
HEFEI UNIVERSITY
机械设计基础小论文
题 目 机械设计发展史
系 别 自动化
班 级
姓 名
指导 老师
完成 时间
机械设计发展史
摘要:国家的现代化就是实现生产的自动化,而后者又大多依靠机械的自动化来实现。对于已加入WTO的中国,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机械化生产的规模不断扩大,这就又促进了机械设计的巨大发展。由此背景,特对机械设计基本内容、研究对象、基本要求、一般过程和发展地位做进一步的讲述和研究。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械设计,应用,发展
正文:
一、 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机械工业素有“工业的心脏”之称。它是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也可说是一切经济部门发展的基础。它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机械工业按其服务对象,可分为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等机械制造业。
1.工业设备制造业。工业设备制造业,是指生产装备工业本身的各种机器设备的企业。主要包括重型机械、通用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电器制造和轻纺工业设备等。
2.农业机械制造业。农业机械工业是建设现代农业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机械生产。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长期以来又是农业生产占重要地位,对各种农业机械有着广泛的市场和需求。在众多的农业机械中,拖拉机是最基本的农业机械。
3.运输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对促进民族地区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运输机械制造包括铁路机车车辆、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等。 由于民族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运输机械制造发展较缓慢。主要生产汽车和摩托车等。
二、机械工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它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化的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从世界各国工业化历程看,机械工业的优先发展是经济腾飞的必要条件。**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振兴机械工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要求,这是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评价和高度概括,也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目标。
三、机械设计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大部分是一些规模小、设备简陋、生产能力低的机器装配、修理与零件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的比例甚小,而且绝大部分又集中沿海地带的大城市和内地的太原、重庆、武汉等少数几个城市。民族地区则仅有一些简陋的修理业。
建国以来,机械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进入了发展最旺盛、水平提高最快的新时期,生产、技术、外贸以及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目前仍不能满足其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必须清醒地看到,机械工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质量不稳定,产品水平低,重大技术成套装备和关键产品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目前,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不到5%;机械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质量不过关,可靠性差、性能落后、寿命短;基础机械的精度、效率、水平低;基础工艺落后成为制约机械工业制造水平提高的薄弱环节。
(二)生产集中度低,分散重复严重,规模效益优势没有充分发挥。长期以来机械工业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代表行业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也未形成一大批产品有特色并按照经济规模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配套厂。
(三)科技基础薄弱,自主开发能力差,产品更新周期长,技术进步后劲不足,某些领域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目前机械工业的技术来源还主要依靠引进。
(四)企业装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1992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净值率低于全国工业水平六个百分点,生产工作母机的机床行业又低于机械工业平均水平十二个百分点。机械工业现有生产设备中,数控、精密、高效设备不足5%,自动化制造程度、少无氧化加热、少无切削工艺比重低。
(五)基础管理薄弱,管理工作滑坡,普遍存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执行差、工艺管理工作薄弱、标准工作体系和工时定额管理不健全、信息管理落后等问题。不少企业基本还处于经验管理状态。
所以,近几年来各省区在“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机械工业的高速和改革、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使机械工业得到更加协调、健康地发展。
四、机械设计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人们的机械发展由制粉机和水车、罗马型水车、机械钟、车床、印刷术接踵而
至。随后,人们就迎来了自己里程碑式的时刻,工业革命。操作织布机械、滚筒、哈格里沃斯的珍妮机、阿克莱特的水利纺纱机、科伦普特的走锭精仿机、塞维利的蒸汽机、妞克门的气压机相继问世。1765年,瓦特的蒸汽机诞生,直到1838年内燃机的问世,蒸汽机才逐渐走出了历史舞台。而之后戴姆勒和狄赛尔的发动机将这一发明推向了新的高度。1832年皮克西在巴黎公开了第一台永久磁铁性发电机、1837年,莫尔斯成功将信号传到16公里以外的地方,这种信号今天仍被使用着、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81年,在巴黎展出了爱迪生的白炽灯、1879年西门子为煤矿制作的电气机车行驶了、1883年,电动汽车出现在巴黎街头。随着汽油机车的改进,电动汽车也逐渐的销声匿迹了。
很快,工业革命的硕果就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美国率先发明了高速钢作为机床的刀具,计算尺、科学管理法等也相继出现。当然,正如伟人所说,任何新技术的产生必然现在军事领域得以应用。机械的发展也不例外,机械的飞速发展同时加快了武器的进步。1835年,美国的柯尔特改进了过去一直压单发子弹的手枪,在圆筒上钻出莲根状的孔,孔里压上子弹,当打完一发后该圆筒就自动旋转,接着可以连续发射,制成了连发式手枪。在1846年对墨西哥的战争中,这种连发式手枪发挥了威力。因此,委托柯尔特工厂制造连发式手枪的合同接踵而来,使柯尔特迎接不暇。在美国,机械发展也从未停止,19世纪美国开始大量生产来福枪,并在1877年发明后装式来福枪。
之后,铣床,自动机床,磨床相继问世。制造业逐步完善。人们一讲到汽车,一定会想到福特。作为生产技术的负责任人,福特启用了福兰达斯和锁链森,同时开启用了奴德森等人。福特向这些技师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指示他们研究改进生产技术。
这样,福特就开始了大批量生产汽车。1908年三月,福特向世界各地的福特销售店声明说:“今后,汽车的型号只有一种,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准备降价。”这样,制造出来的汽车就是T型福特汽车,该车的发动机是四缸二十马力。随着大批量汽车的产生,机械制造走向了电子化,自动化、计测化。甚至于在后来的1970日本展出了第一个机器人。这也标志着我们机械时代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想的高度。
联系现在的生活,机械的发达随处可见,地铁,高铁,轻轨,超音速飞机,甚至于汽车都已经可以达到三四百公里。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更是不用赘言,人类在一步步的走向现代,走向高端,走向科技。
五、机械设计的主要研究对象
尽管机器的用途和性能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组成却有共同之处,总的来说机器
有三个共同的特征:①都是一种人为的实物组合;②各部分形成运动单元,各运动单元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③能实现能量转换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的称为机器,仅具备前两个特征的称为机构。若抛开其在做功和转换能量方面所起的作用,仅从结构和运动观点来看两者并无差别,因此,工程上把机器和机构统称为“机械”。
1、机器
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着各种机器。机器可以减轻或代替人的体力劳动,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部完整的机器就其基本组成来讲,一般都有下列三个主要部分:原动机、工作机和传动装置。
1) 原动机
原动机是驱动整个机器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常用的有电动机(交流和直流)、内燃机等。
2) 工作机
工作机是机器中具体完成工作任务的部分。其运动形式及运动和动力参数依据机器的用途不同而不同,执行构件有的做直线运动,有的做回转运动或间歇运动等。
3) 传动装置
传动装置是机器中介于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来实现减速、增速、调速、改变运动形式或方位,从而使原动机传递过来的运动和动力满足工作机的各种要求。
2、机构
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称为机构。
六、机械设计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机器的组成分析可知,传动装置是机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以传递运动和动力,以机械传动应用最广。机械传动通常由各种机构和各种零件组成。
常用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齿轮机构等。零件可分为通用零件和专用零件两类。通用零件是在各种机器中都经常使用的零件,如带、带轮、链轮、链条、螺栓、键、轴、齿轮等;专用零件是仅在特定类型机器中使用的零件,如内燃机中的活塞、曲轴等。
机械设计基础研究的对象为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及一般工作条件下和常用参数范围内的通用零、部件,研究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运动和动力性能、基本设计理论、计算方法以及一些标准零件、部件的选用和维护。
七、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包括以下两种设计:①应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创造新机械;②在原有机械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或进行局部改革,从而改变或提高原有机械的性能。机械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的性能、价格及经济效益。
机械零件是组成机器的基本单元,零件工作可靠,并且成本低廉是设计机械零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机械零件必须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才能工作可靠,零件的工作能力是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不失效的最大能力。对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失效是指零件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工作。只有每个零件都能可靠地工作,才能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分析零件可能发生的失效形式,找出失效的原因,提出防止或减轻失效的措施,根据不同的失效形式提出不同的计算准则。
要想降低机械零件的制造成本,必须从设计和制造两方面着手,设计时应正确选择材料,合理规定公差等级,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以及尽量采用标准化设计。
八、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
1、设计机器的一般过程
1)计划阶段—设计任务书
机器的功能,基本使用要求,经济性及环保性的分析,制造要求方面的大致估计,以及完成设计任务的预计期限等.
2)方案设计阶段—机器的原理方案
分析机器的功能,研究实现功能的方案,对多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评价决策
3)技术设计阶段--总体配置与结构设计
总装配草图及部件装配草图设计,最后绘制零件的工作图、部件装配图和总装图
4)技术文件编制阶段
如:设计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标准件汇总表等
2、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1)合理选型根据使用要求、合理选择零件的类型及相应结构
(2)载荷分析分析计算零件和受的载荷
(3)选材概括工作条件、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材料
(4)分析失效的形式、确定计算准则判定主要失效形式、确定计算准则
(5)计算、确定零件的基本尺寸参数参数、尺寸数目多于计算准则数目、有些参数是选定的
(6)结构设计――学生弱点
(7)必要的复核先有结构后校核计算――轴
(8)绘制零件图、编写计算说明书
九、机械设计的最新应用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机工程学理论被引入到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尤其是精密机械加工中。这些理论为企业注射了新鲜的血液,并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在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人的因素作为系统设计的重要条件和原则,使系统成为简便、省力、安全、可靠、高效、舒适的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提供一种新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其中对精密机械加工中人机工程学理论的应用作了一定的探讨,并对精密机械加工中操作者的技能和疲劳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操作信息的研究则是一系列深化研究的基础,它不但体现了操作者的操作状态,还影响着产品的质量。为了研究人机工程的应用,对从事精密机械加工中操作者的操作信息和疲劳信息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操作信息包括切削力、转矩、手轮的回转速度、重心移动轨迹、作业时间和作业误差;疲劳信息包括主观疲劳(主观调查表)和客观疲劳(闪光融合值)。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在研究中建立的机械系统反映了真实的机械系统的要求和条件,同时在检测环节也尽可能地实现了在线检测。最后利用线性多元回归分析对操作者技能水平和疲劳进行了推定分析,经分析得出可以对操作者进行技能评价和疲劳评价的操作因素。
目前,美国已把人机建模研究在信息技术中的基础研究被列为与软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并列的六项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并且美国国防部关键技术计划不仅把人机交互列为软件技术的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专门增加了与软件技术并列的人机界面这项内容。日本也提出了FPIENDZI计划(Ful比比Pe伽nali双月h免
nnationEnviro川nentDe代lopment),其目标就是要开发21世纪个性化的信息环境‘飞面对 人 一 机一环境系统工程这样一个研究范围广泛、相关领域众多学科,其本身的研究就是一个复杂而且困难的问题,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既为人一机一环境系统工程的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为加强该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速的虚拟现实技术与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结合。
结论:本论文主要对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及机械设计的国内外发展和主要设计步骤进行了讲述和开拓,并对当今机械的发展做了简要的举例概述。
致谢:感谢百度提供的免费资源,感谢张扬教授的课件资料,感谢周松同学对机械发展史的介绍以及其他于无形之中帮助我的人们。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机械工业振兴纲要
【2】 百度百科,世界机械发展史
【3】 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制造系统中机械系统现代人
—机—环境理论与工程研究
范文五:机械基础论文
用“行动研究法”浅析《机械基础》
作者:姚智斌
【摘要】《机械基础》是一门机械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具有概念、名词和原理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而我们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大多数学校用于教学的教具和设备又很缺乏,极易使学生产生惧学和弃学的情绪。因此通过运用活动教具、实物与教材配套的挂图,利用身体语言辅助有声语言以及形象的比喻,多媒体等,使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使《机械基础》课程变得通俗易懂。
【关键词】感性认识 形象思维 身体语言 多媒体 学习兴趣 在心理学研究中,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也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教学方法,其中“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方法。《机械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很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促进的机械类工种技术基础课,其教学内容多为生产上使用的零部件和机构等的实例,专业技术知识理论性、技术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其中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很抽象,如果仅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这对没有接触过实际生产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反思谈谈如何用“行动研究法”浅析《机械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快乐课堂教学效果。
1、以“动”激趣。在开学的第一堂课讲解“机器和机构”概念时,笔者带上自己用的手机,在课堂上现场拆装,讲解它的每个零部件作用,因此得出机器的组成部分。讲完后利用学生每个人身上现有的手机,让他们现场拆装,让他们进一步理解机器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什么,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判断。
2、以“奇”激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学习。比如在学习机构和机器的概念时,是不是所有都能动的东西都是机器呢?答案很显然并不一定,比如说自行车、玩具车是一种机构,它也可以动啊,为什么不叫机器呢?学生就会感到很奇怪。因此得出要成为机器的话,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缺一个条件就是机构。
3、以“疑”激趣。疑即疑难,解决疑难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提出疑难,让学生去思考,更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棘轮机构时,可以向学生提问:(1)我们在骑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踏板向前行驶,而反转踏板时,自行车却为什么不会实现倒车?(2)卷扬机在提升货物之后,尽管机器已经停止工作,但货物却为什么不会下降,而是稳稳地停在空中﹖一连串的疑问,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而又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的学
科,因此,它是一门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制教具的能力。比如在讲解铰
链四杆机构时,笔者提前一天通知学生用班费买2包吸管,2盒图钉。每个人都要准备一张比较厚的纸皮。在课堂讲解时,每个人分发4根吸管,4个图钉,要求学生把这4根吸管裁成长度不一的吸管(4根长度不一样,要很明显的看出来),然后让他们用4个图钉把这4根吸管随便组合起来(要组成一个四边形),最后把组合好的四边形吸管钉在厚的纸皮上,让他们做出三种不同的机构。分别是以最短杆为支
架(支架就是固定不动,下同)、以最短杆的邻边为支架、以最短杆的相对边为支架,让他们用手去摇动,得出铰链
四杆机构的运动规律。通过小制作,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又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对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
机构、双摇杆机构的存在条件有了更深的了解。
2、利用多媒体资源,灵活运用模像直观。本学科的很多内容如各种机构的教学,要求有动态的演示,在缺乏教具和设备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比如在学习凸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时,采用CAI课件,把曲柄摇杆机构的急回特性、死点位置,凸轮机构的从动件运动规律,以及
间歇运动机构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进行演示,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得以加强。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利用实物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虎钳,机床拖板上应用的螺旋传动;牛头刨床上的曲柄摇杆机构、导杆机构等,有些实物教具(如上述)结构庞大不宜带进教室,就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教学,若为小件的实物如:链条、单个齿轮、轴承等就带到教室让学生传看。笔者曾经把自家的自行车链条拆下来,带回班级现场讲解。
三、利用记忆术,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促进学生的知识保持方法,就必须采用多种学习策略,灵活运用记忆术。如在讲解铰链四杆机构为学生总结了这样的顺口溜:
曲柄摇杆是基型,机构条件细分清。
曲柄主动有急回,曲柄从动死点停。
急回特性有K值,极位夹角相对应。
压力角小传力好,型式尺寸要决定。
四、利用身体语言、辅助有声语言
身体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又是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辅助,也是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大胆地采用。
在讲“齿轮啮合传动”时,因齿轮副模型较小,学生能观察到主、从动轮转过的齿数关系,而对轮进入啮合和脱离啮合的过程看不清,就可以用两手演示:张开两手,用手指代替轮齿,摆动手掌,一只手的手指一对一地分别嵌入、退出另一手的手指间。
实践表明只要身体语言运用得当,不仅能丰富有声语言的内涵,而且增强了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形象比喻、通俗易懂
比喻是利用相同或相似的道理,举出通俗的例子,用打比方的方法把问题讲清楚,这种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认识问题,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在讲超越离合器时,学生无法理解:超越离合器能使同一轴上有两种不同的转速。笔者告诉学生自行车的后轮采用了超越式离合器,然后叫学生回忆跨自行车下坡时,脚踏板是否向后车轮一样在飞速的转动?学生回答:不是。因此前后链轮都没有向后轮一样飞速转动,显然装在同一根轴上的后链轮与后车轮的转速不同。
在给数控专业讲行星轮系时,笔者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教师:汽车为什么能转弯?
学生:因为汽车左、右驱动轮转速不一样。
教师:为什么不一样呢?
学生:因为有差速器。
教师:差速器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不知道。
教师:是利用行星轮系的运动原理。
在讲差动螺旋传动的位移计算式L=n(Sa±Sb)前,笔者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教师:假如我坐在汽车上不动,汽车往前开了2米停下来,我的位置相对原位距离有多远?(以公路为参照物)。
学生:2米。
教师:假如车往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往前走了0.5米,这时车停了下来,我的位置离原位有多远?
学生:2.5米。
教师:假如车往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向后走了0.5米,车停下,我的位置离原位有多远?
学生:1.5米。
教师:若车往前开了2米的同时,我在车上向前走了2.1米,车停下,我的位置离原位多远?向前偏还是向后偏?
学生:向前偏了0.1米。
教师:若我是向后走了2.1米,情况又如何?
学生:向后偏0.1米。
接着画出图分折:
L=n(Sa±Sb)式中,取“+”、“-”
计算的原因及计算结果为“+”或“-”的活动螺母的位移大小及方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在讲液流连续性原理时,这是一个颇令
人费解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这个原理,笔者引入了生活中学生实践过的事情作为例子引入这一理论。即:当我们用胶管接自来水冲洗地板时,常用捏小管口的方法获得较快的流速,这时我们发现水流并没有因管口变小而受阻不畅,甚至聚集在胶管的某一处胀裂,相反,照样能及时畅流。根据物质不灭定理,液体在管中流动时,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因此,说明:“液体在流经无分支管道时,每一截面通过的流量相等”这一液流连续性原理。学生在接受事实的同时,也认识了这一原理。
除此之外,教材上还有不少可以用比喻的方法讲解的内容,如泵的工作原理可用上钢笔水打比方,讲压力控制阀时可用高压锅的气阀作例子等等。
从教学效果看,借用学生熟悉的事情作比喻,要比直接解释更有效,由此可见,比喻具有深入浅出之功效,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复杂的问题浅显化,并能使人由此及彼地引发联想,触类旁通。
总之,作为任教机械基础的老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对本专业驾轻就熟,利用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法,并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适应新形势学好机械基础,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进一步深造或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心理学(中学) 张伟群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机械基础 (第2版) 张学礼 机械工业出版社
(3) 机械基础教学参考书 张学礼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笔者:姚智斌于2014年10月30日完成初稿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关于《机械基础》教学浅探【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