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写在重农主义理论以前
写在重农主义理论以前
前面,我们总结了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自配第以来,到洛克为止的大致情况,其中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经济学家们时常围绕地租和利息展开争论,直到休谟(1711-1776),这种争论非常明显地消失了,至于这种原因,显而易见,自从1689年的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成为新的统治阶级以来,到18世纪,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到此时,英国国内对于事关地主利益的讨论,也就是对于地租的讨论早已成为不必要了。
那么,现在,既然从前吸引我的地租已经过了时,接下来以什么为突破口呢?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引述一下马克思对于英法两国的经济学理论之间,也就是(主要是)英国的重商主义和法国的重农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这些学说各自出现的原因的说明:
在《剩余价值学说史》P34-35“重农主义实际比任何体系都早的,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并且把资本所依以被生产和所依以生产的条件,视为生产的永久的自然法则。但从另一方面说,它又说是封建体系即土地所有权支配制度之资产阶级的再生产。而资本最先依以独立发展的工业范围,却好像是‘不生产的’劳动部门,只是农业的附庸。资本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是土地所有权与劳动相分离,土地(劳动的原始条件),当作独立的特殊阶级手里的权力,与自由的劳动者相对立。所以,在这种说明上,土地所有者被视为是真正的资本家,那就是剩余劳动的占有者。封建制度就当做资本主义生产的姿态来再生产,来说明了;农业就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即剩余价值所依以表现的唯一的生产部门了。所以,封建主义被资产阶级化时,资产阶级社会也取得了一个封建的外观。这个外观,欺骗了魁奈的出身贵族的信徒,例如好妄想的家长式的老米拉坡。而重农主义派中更激进的头脑,尤其是杜尔阁,却全然蔑视这个外观,并且把重农主义体系,当作渗透入封建社会内部的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来叙述。这种情况,与初由封建制度突出那时期的资产阶级社会,是互相照应的。所以,出发点是在法国,一个以农业占优势的国家,不是在英国,一个以工业,商业,航海业占优势的国家。在英国,目光当然是指向流通;它们当然会注意到这点;即,生产物要先当作一般社会劳动的表现,转化为货币,然后才取得价值,才变成商品。在所论不是价值的形态,只是价值量和价值增值时,只有‘让渡利润’即斯杜亚所说的相对利润,会成为问题。但若剩余价值的创造,不得不在生产部门求证明,那就先要在农业上面追究了;因为在农业这个劳动部门上面,剩余价值可以和流通独立起来表现。这种创见,只能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发生。和重农主义相近的理想,曾经片段地,出现在先于他们的旧著作家那里;例如就某种意义说,就在法国,那种理想,也已经出现在布瓦歧尔培尔的著作里面。不过,到他们手里,它才变成一个划时代的体系。”
这样,很显然,马克思的这一段概括,应当说,对于后续的关于重农主义及同期理论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应当好好体会体会。
不过,至于法国重农主义学派是如何为封建主义戴上资产阶级外观的,有必要再做进一步说明,我们再看一看下一段论述:
范文二: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
目录[隐藏]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称谓 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 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重农学派的崩溃
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化
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称谓 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魁奈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到通用。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
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封建主义是以资产阶级生产的角度来加以说明,而资本主义则以大农业改造封建制度的臆想来发展。这样,封建主义就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资产阶级社会获得了封建主义的外观。这个实质和外观的矛盾出现于重农主义几乎所有的理论中。
重农学派在当时法国的宫廷、贵族、达宫中获得声誉,甚至在巴黎所谓社会显贵名流的社交场合中,以称道农业改革和穿着带有农家色彩的装束为时尚。在法国以外的当时欧洲若干国家的统治者,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托斯卡纳的利奥波德二世,西班牙的查理三世,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那不勒斯的斐迪南一世等也对他们的学说和主张发生一定的兴趣。但也因此他们的学说引起了革命的或进步的启蒙思想家们的反感。伏尔泰在《有四十个埃居的人》中,对于他们学说的臆想进行了无情的讽刺与嘲弄。
另一方面,重农学派也欺骗了他们自己。他们中绝大多数是达官、贵人,他们的利益和法国当时的封建制度,甚至和波旁王朝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绝没有认识到,他们所鼓吹的是一个与现存的封建社会相对立,并且只有消灭现存社会才能建立起来的新资本主义制度;而总以为他们所企求的只是对旧制度的改良,而改良的目的是巩固现存的制度。
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
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前启蒙学派思想影响下形成的杜邦·德·奈穆尔在为重农主义体系下定义时,明确地称之为“自然秩序的科学”。
重农主义者认为,和物质世界一样,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永恒的、理想的、至善的。但社会的自然秩序不同于物质世界的规律,它没有绝对的约束力,人们可以以自己的意志来接受或否定它,以建立社会的人为秩序。后者表现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各种政治、经济制度和法令规章等等。
重农主义者认为如果人们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状态;反之,如果人为秩序违背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当时的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而处于疾病状态,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为医治这种疾病提出处方。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学说第一次确认在人类社会存在着客观规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客观规律的任务。这一认识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创立了把社会经济看作是一个可以测定的制度的概念。这概念意味着社会经济受着一定客观规律的制约;经济范畴问存在着相互的内在联系;事物的发展具有理论上的可预测性。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全部理论和政策就是建立在这一概念上的。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重农主义者既把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看做永恒的规律,又把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的规律看成同样支配着一切社会形式的抽象规律。
重农主义的自然秩序,实质上是被理想化了的资本主义社会。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天赋人权的主要内容。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放任”的准则,可能最早溯源于与柯尔贝尔同时代的法国商人勒让德而由古尔奈予以箴言化,但只是到了重农学派才真正地成了标识着新时代的战斗口号。 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主义理论的核心。他们的全部体系都围绕着这一学说而展开;一切政策也以之为基础。重农主义者认为财富是物质产品,财富的来源不是流通而是生产。所以财富的生产意味着物质的创造和其量的增加。在各经济部门中,他们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因为只有农业既生产物质产品又能在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中,表现为物质财富的量的增加。工业不创造物质而只变更或组合已存在的物质财富的形态,商业也不创造任何物质财富,而只变更其市场的时、地,二者都是不生产的。农业中投入和产出的使用价值的差额构成了“纯产品”。
重视农业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布阿吉尔贝尔自称为农业的辩护人,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富强的基础。重农主义者继承了这一传统,并以“纯产品”学说论证了农业是一个国家财富的来源和一切社会收入的基础,为这一传统观点提供了理论基础。
纯产品学说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学说。重农学派实际上是以农业资本来概括一
般资本,以农业资本主义经营来概括资本主义生产。租地农场主,作为产业资本的实际代表指导着全部经济运动。农业按资本主义大规模经营方式经营,土地直接耕作者是雇佣工人。生产不仅创造使用价值,而且也创造价值,而生产的动机则为获得 “纯产品”即剩余价值,而地租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
在“纯产品”的基础上,重农学派提出了废除其他赋税只征收一种单一地租税的主张。他们认为 “纯产品”是赋税唯一可能的来源。“纯产品”归结为地租,于是地租就是唯一能负税的收入。在复合税制下,赋税的负担即使不直接加在地租上,也会通过转嫁间接地归于地主。因此不如直截了当地取消一切杂税,改而征收单一地租税。由于简化租制会减少征收费用,这种改革实际上减轻了地主的负担。
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
在分析社会财富、资本的流通和再生产的尝试上,重农学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既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组成的物质要素,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又在此前提下,把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通过货币的中介,在社会三个阶级间的流通过程,表现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在再生产过程中,包括了对各社会阶级收入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和最终消费的关系,农业和工业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等等的分析。这些都在魁奈的《经济表》中得到了全面表达。
重农学派的崩溃
魁奈的去世和杜尔哥免职后对他所推动的改革的反动,标志着这个学派的迅速崩溃。1776年《国富论》的出版给重农学派以致命的打击,在理论上和政策主张上,斯密的经济思想成为以后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思想。而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制宪会议从杜尔哥改革方案得到启发的财政政策,只能是这一体系的“回光返照”而已。
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化
从16世纪起,大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通过传教士进入欧洲。到了17世纪,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对中国商品的消费成为时尚,形成遍及欧洲的“中国热”。“中国热”对18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时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魁奈等,非常崇拜中国文化,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民主观、平等观、自由观、博爱观等视为他们建立理想秩序的重要思想来源。霍尔巴赫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伏尔泰则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在道德上欧洲人应当成为中国人的徒弟”①。伏尔泰甚至感慨,在欧洲各国还是森林中的野人的时候,中国人已经能够用完善而明智的制度治理国家。他深以不能生活在中国那样的国度为憾。在这样的背景下,重农学派的领袖魁奈和杜尔哥在建立重农学派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影响。
魁奈当时被尊称为“欧洲的孔子”。魁奈十分尊崇孔子,他曾经撰写《孔子简史》,对孔子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将孔子与古希腊圣贤比较时,明显褒扬前者而贬抑后者,说孔子的《论语》远远胜过古希腊圣贤的哲学。儒家哲学中的重农思想,显然对魁奈重农观念的建立产生过重要影响。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通过庞巴杜夫人,敦促路易十五于1756年模仿中国古代皇帝,举行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在宣扬重农学派思想观念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的文章中,大量引用的不是欧洲的文献而是中国的典籍。在杜帮编辑的魁奈及其门徒的论文专集《重农主义,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中(该书第一次提出“重农主义”概念),为了显示其神圣和权威,居然将出版地点标明为“北京”。作为重农学派理论基础的“自然秩序”思想的形成,也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1769年,魁奈出版了《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该书的第八章标题即为《中国的法律同作为繁荣政府的基础的自然法则相比较》。魁奈将中国作为一个实行自然法则的理想国度,通过对中国的制度实践的考察,阐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学精神。魁奈的自然法则观念,同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天行健”观念一样,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可以确定,中国古代文化至少是魁奈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
杜尔哥是重农学派的另一个重要代表人物,按马克思的评价,杜尔哥的理论体系使“重农主义体系发展到最高峰”②。杜尔哥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熊彼特认为,“它已经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杜尔阁的理论骨架,即使不谈它比《国富论》在时间上领先,也显然比《国富论》的理论骨架更胜一筹。”③而杜尔哥此书的写作,与中国和中国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1763年,有两位留学法国的中国青年高类思和杨德望完成了学业,正准备回国。“当时的法国经济学家一般都认为中国是开明政治的策源地;人们都希望这两位中国青年能够让他们的欧洲东道国不断地了解中国的内部情况。”④于是杜尔哥向他们提出了52个经济问题,这就是杜尔哥的《中国问题集》,拟让他们回国后在研究本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上予以回答,以帮助法国思想家全面系统而真实地掌握中国的经济情况。“为了使他们能够明白这些问题的目的和意义,我又在这些问题前面写了一篇关于社会的各种劳动和财富的分配的简略分析。”①这就是《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的直接起因。杜尔哥所提出的问题及作出的分析都与他所掌握的中国经济知识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或者是希望从中国的实践中得到解释,或者是受中国的情况的启发而予以发挥,或者是直接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了营养。所以有研究者说,杜尔哥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一书,“蒙受中国的影响最深。”②
在一定意义上,重农学派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游历法国期间,与魁奈和杜尔哥有着多次接触。斯密正是在这些接触中产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兴趣并着手制定《国富论》的写作计划的。与魁奈和杜尔哥的讨论对斯密构思其研究思路和形成其写作框架具有重要的帮助,而重农学派对中国文化的倾慕也对斯密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对中国资料和文献的大量引用可以作为一个证据。
范文三:浅析重农主义
浅析重农主义及其影响
摘要:众所周知,重农主义在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对当时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也有深远的借鉴作用。本文将就重农主义的产生、影响及对当代经济的思考给予讨论。
关键字:重农学派 法国 中国 重农抑商 现代经济
就我国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不难看出,农业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也不难想象,在当时的17、18世纪,重农主义的重要地位。
重农主义形成于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是在反对法国重商主义和法国旧政权封建特性的过程中产生的。重农学派的思想是在经济发展处处受到抑制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法国实行的重商主义,使法国政府对生产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在这种管制下,企业不需要有任何创造力,政府也无法实行公平的管制。与此同时,地方官员的横征暴敛以及行会对劳动的限制极大地抑制了经济的发展。此时,重农主义便应运而生。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同时,重农主义提倡经济的“自由放任”,反对奢侈消费,将经济视为一个整体,分析财富在这个整体内的循环流动。魁奈是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他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其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但是,重农学派的产生和运用究竟是对谁有利呢? 从一方面来说,农民显然是从中受益了的,因为农民对土地所有者的繁重义务被取消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为重农学派特别支持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先进技术的发展。
当然,重农学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他们错误地认为工业和贸易是非生产性的,这个错误观点在当时法国工业和贸易的发达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其二,他们颂扬资本主义农场主是法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但事实却非如此。因为在当时的法国,工业资本家和雇佣工人成为这个国家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力量,而农业的重要性却相对降低了。同时,是小农场主而不是大的农业资本家成为法国农业的典型象征。
然而,重农学派也对经济学作出了以下几个长久贡献:第一,通过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支配财富与商品流通的规律,重农学派为经济学发展成为一门社会科学奠定了基础。我们将发现魁奈《经济表》是现代经济学教材中两个概念的先驱,他们是经济环流图和国民收入账户。第二,受益递减规律,通常归功于马尔萨斯与李嘉图,事实上在更早以前由重农学派的杜尔阁提出的。第三,重农学派最早分析了税负转嫁和税负归宿问题,这在如今是应用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四,通过倡导自由放任,重农学派使经济学家的注意力转移到关注经济中政府的适当作用问题上来。
谈到重农主义,使人不得不联想到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究竟他们有何关系呢?我想是有的。从16世纪起,大量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通过传教士进入欧洲,同时,作为重农学派创始人的魁奈十分尊崇孔子,他曾经撰写《孔子简史》,对孔子进行了高度的评价。魁奈的自然法则观念,同中国古代哲学中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天行健”观念一样,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可以确定,中国古代文化至少是魁奈自然秩序观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一定意义上,重农学派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
当代世界的经济发展,不少人呼唤“新重农主义”的应用,那么究竟何为新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重视农业发展,与我国现阶段提出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有点不谋而合。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知道,重农主义思想的深远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当代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适当的借鉴似乎更能有利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范文四:重农主义的启示
法国重农主义与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和对我国发展现
代农业的启示
目录
摘要 .................................................. 2
Abstract .............................................. 2
一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社会背景方面 .. 3
二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思想基础方面 .. 3
三 法国重农主义和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代表人物及其政治
主张方面 .............................................. 4
四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比较—从政策方面 . ....... 5
五 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 5
(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 5
(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
效率 ............................................... 6
(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提高我国
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7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8
摘要
重农学派是法国经济思想发展史重要阶段,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政策主张和我国古代重农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我们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的建设。
关键词:重农主义 重农抑商 现代农业
引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古代中外农业思想之间的对比,可以为当代农业发展提供思想借鉴。文章中选取了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重农思想进行比较得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Abstract
The Heavy agriculture school is the French economy thought history, an important stage of its social background and policies and our country ancient heavy farmers have obvious different ideas, but all the tim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society. At present, we in speeding up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e need to learn from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
Keywords: Heavy agriculture socialist Heavy agriculture and suppressing the business Modern agriculture
一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社会背景方面
意识和认识虽然层次不同,但都是实践的产物。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仍以小农经济为主,封建农奴制依然存在,封建的农业生产方式依然盛行。在国王路易十四时期,社会弊病开始显现。到了路易十五时期继续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按照重商主义政策,法国政府对生产实行了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了每一寸布里应该有多少线。这些措施虽然有利于提高生产质量,从而为企业赢得订单,但是肯定束缚了生产。在这种管制下,企业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力。”政府设置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阻碍了工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使农民怨声道载。再加上连绵不断的殖民战争,劳动力人口下降,法国农业出现了严重倒退。因此,亟需一种理论帮助法国度过危机,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法国有较大差别。我国古代的重农思想是和抑商政策紧密相连的,因此要把二者结合起来看。自春秋时期,民间私营工商业开始产生和发展,“工商食官”的格局被打破,私营商业的繁荣增加了各诸侯国的财政收入,但也带来了大量问题。私营工商主凭借其积累的财富,“强可敌国” “富可比侯”,其势力的壮大对王朝国家的秩序造成强烈冲击。另一方面,依靠工商业富起来的豪强热衷于买田置地,加剧了土地兼并,影响了统治的基础:一,诱使农民弃农经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二,诸侯国的对外征战,需要以大量谷物粮草最为物质后盾,“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各诸侯国都很重视粮食的生产。统治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采取了各种重农政策,逐渐形成了重农抑商的思想。随着历史的发展,以后的封建各朝各代也纷纷推出了重农之举,都是对这一思想的继承和延续。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法国重农主义思想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的产物,是重农学派反对封建体制的思想主张。中国重农思想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的产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
二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思想基础方面
法国重农学派的思想基础是自然秩序(自然法则)。重农主义把自然秩序看成是上帝为了人类的幸福而赋予的秩序,社会秩序一定要与自然秩序相结合。自然秩序是一种自然状态,这种状态能够维持在平衡和永久的状态,因此人类社会先想要自然永恒的发展,一定不要和自然相违背。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法国伟大思想想家卢梭认为在人类文明之前出现的人是高贵的野蛮人,认为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受到了损失。而重农学派则不同意这种观点,认为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时不会损失什么,只要人类按自然秩序构建社会。重农学派的自然秩序思想实际上表明人类社会像物质世界一样和其他生物机体一样,都受到各种自然规律的支配。“重农学派成功的突出了一切社会阶级的相互依存,以及他们依存于自然这种观念。我们几乎可以说,这是等于从自然科学转变为自然科学的一种变革。”中注意倡导的这种秩序的目的在于构建自由放任的制度,每个人都有广阔的活动余地,能得到公平的待遇,不用担心自己的利益会损害他人和国家的利益。
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思想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家主义”, 即指在社会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国家处于中心地位,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服从于国家,地方服从中央的大一统思想。“古先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
农非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议,少私议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后,其产后则重徙,重徙则民死其无二怨。”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就是要维护中央集权的稳定,维护统一。二是重义轻利,义利之辨中,农为国家大义,重农就是重大义;商为私人之力,抑商就是轻私利。重大义轻私利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伦理之一。儒家学派是重义轻利思想的重要代表。例如《论语》中的语句,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子罕言利,与命于仁”等等。这些思想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之深。
通过对比看出,法国重农主义和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形成有着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的差别。
三 法国重农主义和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的比较—从代表人物及其政治主张方面
法国重农学派的代表人物是佛朗索瓦·魁奈和杜尔阁。魁奈前期的代表作是《租地农场主论》和《谷物论》,主要分析法国落后的原因和禁止谷物出口的危害。其后期著作《人口论》和《赋税论》,前者企图论证财富源于农业生产,财富的增长先于人口的增殖;后者主张推行单一税。而魁奈最著名的著作是《经济表》。这部作品是对魁奈思想的全面总结。“纯产品”概念、社会阶级分析、单一地租税等观点都影响深远。魁奈把社会分成不同的阶级: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不生产阶级,划分这些阶级的依据是这些阶级与“纯产品”的关系。纯产品是指新创造出来的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成本的余额。生产出纯产品的阶级是生产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土地所有者阶级以地租的形式从生产阶级那里取得纯产品,这个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以及一些收取什一税的教会,不属于以上阶级的人就属于不生产阶级。工业和商业都不生产纯产品,它们只是转移纯产品,或者改变了纯产品的形态。魁奈认为对于商业等流通产业而言,商人和金融家只不过是对别人创造出来的纯产品进行交换。虽然他们对于纯产品的交换是必需的,但它们是寄生虫,但他们是寄生虫,因为他们的收入源于对纯产品的扣除。对资本的划分也是魁奈的一大理论贡献,他把资本划分为“年预付”和“原预付”。前者实际上是流动资本,就是在农业生产中每一年都要付出的种子、化肥、农药,后者实际上就是固定资本,就是农业生产中一次付出却能使用多年的农具、灌溉设施等。“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试图说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工具”马克思这样评价经济表。魁奈认为农民处于环流的中心地位,因为土地是纯产品的唯一来源,土地所有者从农民那里得到了地租形式的收入,分别向农民和工匠购买农产品和工业品。工匠从土地所有者那里得到收入,向农民购买消费品和原料。这就是经济表的简化的流通形式。魁奈认为地租单一税可以简化税制,降低征税费用。魁奈还认为,农业中增加收入,不如增加投资。他还主张生产谷物的土地合并为大农场,使小农变为大农场的雇佣工人。另一位重农学派的代表是杜尔阁,他在担任郡守期间发表了代表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他在思想上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社会阶级的划分中,杜尔阁进一步将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这种划分更加接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社会阶级状况。2杜尔阁认为雇佣工人只能靠出卖劳动挣取工资,而得不到利润。他明确指出工人的工资只限于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原因在于大量工人未找到工作而相互竞争,使工资降
到只能维持生活的水平。3杜尔阁认为纯产品是自然的恩赐,但强调这是对土地对劳动者的恩赐。4杜尔阁对各阶级的收入也有更详细的划分: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是地租,劳动者的收入是工资,企业主除了获得资本的利息外,还要去的管理和承担风险的报酬,也就是利润,简而言之,杜尔阁将收入划分为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我国古代重农主义思想形成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是管仲和商鞅。管仲是齐国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其著作《管子》一书中表达了他的重农思想。1“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即保护农民耕作。2重视农业工具的发明应用,大力推广铸铁工具3改造盐碱地,并分配公田4主张盐铁专营,抑制私人工商业5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商鞅,战国时期秦国改革家,他的重农思想主要表现在商鞅变法运动中。1轻徭薄赋,减少农业税收,减轻农民负担2以行政手段强制增加农业人口3加强粮食生产和贸易管制4大力奖励农耕,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四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农思想比较—从政策方面
首先,税收政策。重农学派认为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要适当;税收增长的前提是财富的增长;农业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君主要想增加税收,就要扶持农业生产;实行单一地租税,简化税制,降低征税费用;提出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废除包税制,防止政府横征暴敛。我国古代农业税收正式开始在公元前594年,具体的税收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比较重要的有春秋时期的“初税亩”,唐朝的两税法,北宋时期的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时“摊丁入亩”的税收政策。虽然政策不同,但在税收思想上呈现如下特点:减少税种,简化税制;减少税收,减轻负担;注重培养税源;从以人丁为主,到以田亩为主,逐步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对商业的征重税,并且税种多。其次,农业经营政策。重农主义者认为应改变法国当时的分散经营的农业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力;把谷物生产的土地合并为大农场,使小农变为大农场的雇佣工人。而我国古代重农主义政策则与之相反,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大量自耕农破产。最后,贸易政策。重农学派认为贸易不能增加纯产品,它只不过实现了纯产品的转移,因而无论是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不能增加财富。重农主义倡导的自由贸易,与重商主义明显不同。重农学派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因有两点:第一,自由贸易符合自然法则,对贸易的任何限制都违反自由法则。第二,限制贸易,比如法国政府实行禁止或限制货物出口的政策,将减少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减少纯产品即财富。重农学派学派理论上并不支持进口工业品,因为这样会增加国内对工业品的消费,进而减少农产品的消费,导致财富流失。重农学派被称为自由贸易的创始人,并非他们赞成自由贸易,而是采取了一种轻蔑的自由放任的态度。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主要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对外贸易的动力不足,重农主义者不太重视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起来,对外贸易有所发展,但政府实行“海禁”,有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五 通过两者的比较得出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启示
(一)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农业可以创造财富,但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必须处理好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的总产值占GDP 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农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不断下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不仅要大力发展
现代农业,还要发展与农业配套的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产业,多渠道增加农 民收入。
①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 (二)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法国重农学派主张农业规模经营对我们建设现代农业有重要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吃大锅饭的状况,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要实现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提高,必须推进土地制度的第二次改革。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成为必然选择。农业生产规模化主要根据各地的劳动力结构、农业龙头企业状况、农民的意愿选择土地入股的形式或龙头企业带动的形式实现技术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项目集合化、耕作机械化、产品商品化。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农产品加工部门、流通部门、农业生产资料供给部门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明细的产业链条。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全方面的政策支持。在土①:三次产业贡献率是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 增量之比。
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包括采掘业。
地政策方面,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机制不动摇,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征地制度,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农地转用制度和对农民土地财产权利的公正补偿机制;改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建设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在农业投入政策上,保持财政的倾斜力度,惠农支出稳步增加,农业投入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完善农业科技政策,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的支撑。完善农产品价格政策,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引导农业生产。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加大贴息额贷款的投放,同时,要积极发展农村民间信贷。
(三)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重视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提高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积极参与参与农产品多边或双边谈判,推动相对公平公正的国际贸易秩序的建立;创新农产品贸易管理机制体制,协调中央和地方政策,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令行禁止,防止生产过剩;政府部门要强化农产品出口的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有效地国际农产品价格发布机制;继续实施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制定农产品海外营销计划,提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知名度;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强化出口农产品的质量管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我国的国际形象。 结论:
法国重农主义与我国古代重思想有本质上的差别,因为任何政策具有阶级立场,都是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法国重农主义是对封建主义的反对,对资本主义的拥护,而我国古代重农思想维护封建体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主张。当前我国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维护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最终一定会到最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是能成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政治保证。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其著作《经济增长与农业》中指出经济现代化的必要跳进就是制度改革。制度比人好,只有各种支农惠农政策制度化,才能保障现代农业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①张林:《经济思想史》,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2页,33页,34页 ②牛若峰:《中国农业现代化走什么样的路》,2001年,中国农村出版社,第85页,86页
③闫万英:《中国农业思想史》,1995年,中国农业出版社,第56页,57页
④胡霞:《中国农业成长阶段论》,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21页,122页,123页,124页
⑤钱东伟:《现代农业经营管理》,2008年,中国社会出版社,第75页,76
页
范文五:理论代表人物
《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顺序基本按《考试大纲》内容)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
40、《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德国)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 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 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 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 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 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 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 10、比纳-西蒙智力量
表——比纳、西蒙(法国) 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 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 13、掌握学习——布卢姆 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
15、发现教学——布鲁纳 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 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 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 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 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 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 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 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 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 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 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 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 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 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 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 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 37、同化说——奥苏伯尔 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 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 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 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 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 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 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 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 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 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
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 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 Masters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桑代克 著作:《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大纲》: 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 这个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理论:(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率 (二)共同要素说——迁移 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共同要素说: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三)同化说 遗传就其实质来说,是认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我们学到了更高级的概念与规律以后,高级的观念可以代替低级的观念,使低级观念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 2.布鲁纳 理论: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习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观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和符号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3.劳伦兹 理论:关键期 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4.皮亚杰 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3~7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
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关系 假设——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二)道德发展阶段论 (1)他律道德: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
在标准 (2)自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5.维果斯基 理论: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埃里克森 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 (2~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亲密感对孤独感 繁殖感对停滞感 自我整合对角色感 7.鲍姆宁 理论:父母的教养行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8.吉尔福德 理论:辐合型与发散性 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合的唯一正确的解答。 发散型认知方式则是指个体在解决为题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表现为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惟一正确的答案,因为容易产生有创建的新颖观念。 比纳和西蒙—— 斯坦福—比纳量表 9.韦克斯勒:学龄前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成人智力量表 10.加涅 作品:《学习的条件》 理论:(一)、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把学习结果作为教育目标 (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 信息流 2. 控制结构 11.巴浦洛夫 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 获得与消退 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于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新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刺激泛化: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12.斯金纳 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一)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如果一个操作(自发反应)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已经通过条件作用强化了的做作,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减弱,甚至消失。 (二)基本规律 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13.苛勒 理论: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14.奥苏塔尔 理论: 一、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写在重农主义理论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