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区域地理趣味素材:第5讲 居民与聚落 世界的发展差异
aaa
温馨提示:
此部分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5讲 居民与聚落 世界的发展差异
一、探秘吃生肉的北极因纽特人
加拿大北部居住着因纽特人或叫爱斯基摩人,在格陵兰、阿拉斯加能看到他们。因纽特人居住得十分分散,SIBERIE和TCHOUKTCHES半岛北端,只有几千人。在加拿大,他们主要生活在Nunavut地区,人口约3万人。
因纽特人不喜欢人们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Eskimo),因为这种说法来自他们的敌人——印第安阿尔衮琴部落的语言,意思是“吃生肉的人”,而“因纽特”是他们的自称,意思是“人类”。
法国传教士这样拼写“ESQUIMAU”,阴性“ESQUIMAUDE”,复数为“ESQUIMAUX”。英语则是"ESKIMO"是我们常用的形式。 他们和印第安人一样,只是晚一些从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因纽特人主要表现出蒙古人的种族特征。
他们在海岸边安家落户,主要靠猎捕海生哺乳动物(主要是RHOQUE、海象和各类鲸)和陆地哺乳动物(鸭子,加拿大驯鹿,白熊,麝牛,极地狐和北极象)为食。
捕猎的方法有很多种,虽然步枪取代了传统武器,但鱼叉还是一种有效的捕猎工具。因纽特人也从事渔业,主要捕食海鱼(鲨、鳕鱼、庸鱼菜、肉色像鲑鱼的鳟鱼和红鲑鱼),一些地方化的种族也捕捉淡水鱼。
捕鱼活动一般是在大浮冰上,更多时候在浮冰下进行,不同的种族用不同捕鱼工具(钓鱼钩,渔网,捕鱼篓,鱼叉),捕不同类型的鱼。因纽特人在北极地区短暂的夏天也从事采摘业,但他们的食谱中主要还是以肉食为主。这种生活环境中,他们主要依靠海豹和加拿大驯鹿生存,也是那些动物的皮毛为因纽特人提供了抵御严寒的衣服。
至于居住形式,传统的是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雪屋。然而,雪屋这个词不仅仅指这种雪砖房屋,而是指各种居住形式,而且依季节而变化:夏天,因纽特人住在兽皮搭成的帐篷里;冬天则住在雪屋、石头屋或泥土块屋子里。
aaa
aaa
游牧生活也起源于迁移形式,后来发明了狗拉雪橇——美洲的印第安人也用这种工具,还有海豹皮小艇、独木舟。海豹皮小艇通常是一人操纵的小船,用双短桨划动,加上窄窄的船体,使海豹皮小艇无论是在海上还是在冰上活动起来都十分灵活。
在新魁北克UNGAVA海湾那里,海豹皮小艇最显神通,然而,在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中,游牧生活方式已经消失,雪地摩托代替了雪橇,营房代替了雪屋。
(1)北极圈上的黄种人
生活在北极附近的土著——因纽特人(Inuit)是地地道道的黄种人。
几千年前,人类最后的一支迁徙大军从亚洲出发跨过白令海峡向美洲腹地进发。他们哪里料到前方等待他们的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围追堵截和残忍杀戮~因纽特人且战且退,最后终于退至北极圈内,时值寒冬,印第安人以为因纽特人不久便会被冻死,便停止了追杀。谁料,因纽特人在北极奇迹般生存了下来,他们创造了人类生存的奇迹。
尽管来自亚洲,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极地环境中,因纽特人同亚洲的黄种人已经有所不同。他们身材矮小粗壮,眼睛细长,鼻子宽大,鼻尖向下弯曲,脸盘较宽,皮下脂肪很厚。粗矮的身材可以抵御寒冷,而细长的眼睛可以减轻极地冰雪反射的强光对眼睛的刺激。这样的身体特征使他们有令人惊叹的抵御严寒的本领。但是因纽特人耐寒抗冷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日常所食的都是些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 (2)吃生肉的人
因纽特人的确吃生肉,而且他们更喜欢吃保存了一段时间并稍腐败的肉,因纽特人的传统观点认为将肉做熟实在是对食物的糟蹋。其实这也是对北极寒冷的一种适应,在外打猎的人是没有条件随处生火的。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下,养育后代的条件也非常恶劣,为了提高婴儿的成活率,因纽特人很早就依靠集体力量养育后代,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大同观点,认为孩子是大家的。因此,不管你喜欢哪家的孩子,aaa
aaa
只要你真心想领养,主家很可能就会同意你把他的孩子带走。如果他想养孩子,就到别的家去看,喜欢哪个就领回家来。所以,因纽特孩子往往要在很多家周转后才长大。
(3)追捕海洋巨兽
鲸鱼是因纽特人生活的必需品,但由于鲸鱼数量不断下降,现在各国的捕鲸活动受到国际捕鲸委员会(IWC)的严格限制,每年因纽特人只获得一定的限额,以满足他们“传统和生存的需要”。因纽特人使用一种木架皮舟捕猎鲸鱼,这种舟只能载一个人,样式和现代奥运会使用的单人皮划艇较相似,事实上后者就是根据前者改进而来的。这种小艇机动灵活,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桨在,你随时可以把翻了的船正过来继续参加战斗。
关于鲸鱼,因纽特人结合《圣经》嫁接了一个故事:上帝为惩罚人类的罪恶而降下洪水,因纽特人没有躲进诺亚方舟里,而是架着自己的皮舟随水漂流。在他们就要饿死的时候,来了一头弓头鲸自愿献身为他们提供食物,因纽特人闯过难关并得以登岸。自此以后,每年春天弓头鲸都会来到北极为因纽特人提供食物。这个故事在因纽特人中流传甚广,因此他们对鲸充满了感激之情。正因为如此,因纽特人为每一头被猎的鲸举行仪式、祈祷,为它们的灵魂祝福。而这种对自然恩惠的感激之情常被我们这些现代人所淡漠。 二、世界上五个“袖珍”国
第一名:梵蒂冈
面积:0.44平方公里。不足颐和园面积的1/6
人口:783人(2005年)。约为北京人口1/19000
位置:意大利罗马西北高地
简介:以梵蒂冈城墙为界,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教皇宫等。主要人口为意大利人,信奉天主教。首都梵蒂冈城。它太小了,以至于整个国家没有一个独立的大街地址。
第二名:摩纳哥
面积:1.96平方公里,北京市区面积的1/375
人口:35657人(2005年),约为北京人口1/420
位置:地中海地区法国Riciera
简介:位于欧洲西南部,三面被法国包围,南面濒临地中海。边境线长4.5公里,海岸线长5.16公里。地形狭长,东西长约3公里,南北最窄处仅200米。境内多丘陵,平均海拔不足500米。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干燥凉爽,冬季潮湿温暖。年均气温为16?,年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aaa
aaa
第三名:瑙鲁
面积:21平方公里,约等于北京市面积的1/35
人口:13005人(2005年),约等于北京人口1/1148
位置:太平洋西部
简介:全境为一椭圆形珊瑚岛。海岸线长30公里。环岛有30米高、150,300米宽的沃土带。有一布阿达咸湖。70%的土地为磷酸盐矿覆盖。热带雨林气候,气温24,33摄氏度。年平均降水2000毫米。
第四名:图瓦卢
aaa
aaa
面积:26平方公里,小于北京市区面积的1/28
人口:10441人(2005年),约等于北京人口1/1500
位置:位于南太平洋,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由9个环形小珊瑚岛群组成。
简介: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农业落后,几乎无工业。家族是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集体劳动所得在家族内平分。买卖主要是以物易物。农产品有椰子、香蕉、芋头、木瓜、家禽、家畜、水产等。渔业资源丰富,但开发极落后。
第五名:圣马力诺
面积:61平方公里,小于北京市区面积的1/10
人口:28117人(2005年),约为北京人口的1/500
位置:意大利中部以北的亚得利亚海岸
简介:四周与意大利接壤。境内起伏多山,位于中部最高的蒂塔诺山,海拔755.24米。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平均气温16?,冬季最低气温-2?,夏季最高气温30?。年均降水量880毫米。相传,公元301年,一位叫马力诺的基督徒石匠为逃避罗马皇帝的迫害,藏身于蒂塔诺山顶。圣马力诺的地名由此而来。最初,圣马力诺实行族长管理,1243年确立了两个执政官联合执政的制度,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古老的共和国。
aaa
范文二:新人教版 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总复习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1、我国地理差异很大,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及依据。
青藏地区
(地形因素/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气候 季风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秦岭——淮河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4、四大地理区域的读图训练。
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地区地跨温度带中的1月)平均气温 大部分地区降水量为 ,属于干湿区域中的 。降水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 季节。
6、与北方地区陆上接壤的国家有、、
7、北方地区以“黑土地”著称的是。被称为“黄土地”的是、
8、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不足,灾情严重。
9、山清水秀、河湖密布:南方地区地跨温度带中的带,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沛, 年平均降水量为 ,属于干湿区域中的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10、“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第降水较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 。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也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最大的内流河是 。此区域还有我国唯一一条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 。
11、西北地区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景观呈现
12、西北地区降水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河水( )、高山冰雪融水( )、地下水灌溉的地区,形成灌溉农业。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 。
13、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是,由于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这里的瓜果特别的甜。产量居全国首位。
14、雪域高原: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高原是,素有
15、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冰川广布,是、
16、青藏地区农业以为主,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 和 地区,有少量的种植业,形成 农业。
17、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是和牛羊肉。为了抵抗严寒,人们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18、。
19、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范文三:区域地理6_世界居民、政区和发展差异
世界居民、政区和发展差异
一、单项选择题
下表是各大洲距海岸 200km 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重表,完成 1~3题。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 ()
A .欧洲 B .北美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 ()
A .欧洲 B .亚洲 C .南美洲 D .大洋洲
3.沿海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
A .美国 B .中国 C .俄罗斯 D .澳大利亚
答案 1.D 2.B 3.B
解析 由各大洲的总人口数, 表中的比例数, 以及各国人口分布 特点可以计算和判断出。 大洋洲沿海人口占 94.3%, 亚洲总人数约 40亿占 47.3%比其他任何洲的人数都多,中国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地 区。
4.原生地理环境 (主要指地形、温度、降水等自然环境因素 ) 影
响着人口数量。下列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 ( )
A .华北平原
B .亚马孙平原 C .墨西哥高原
D .德干高原
答案 B
解析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 气候过于湿热, 不适合人类 生存,因而人口密度很小。
5.下列名人中属于黄种人的是 (
)
答案 B
解析 世界人种是根据体质特征划分的, A 科比和 D 安南都属 于黑种人, C 普京属于白种人, B 姚明属于黄种人。
6.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我国黄土高原区,聚落的形态以大型的团状聚落为主
B .乡村聚落最初形成时,虽然规模和范围比较小,但却比较稳 定
C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聚落就集中
D .为了灌溉方便,村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相对低洼的地方 答案 C
7.不同的宗教建筑风格差别很大,下列建筑①、②、③分别代 表的宗教是 ( )
A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B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C .伊斯兰教、佛教、伊斯兰教
D .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 D
解析 伊斯兰教的建筑是清真寺, 顶部为圆形; 基督教建筑是教 堂,为尖顶;佛教建筑是庙宇,多为塔形或尖形。
读不同类型国家人口年龄系数曲线图,完成 8~9题。
8.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内容正确的是 ()
A .曲线 A 为发达国家老年人口年龄系数
B .曲线 B 为发达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C .曲线 C 为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年龄系数
D .曲线 D 为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的时间依次是 ()
A . 1998年和 2050年 B . 2020后和 2050年
C . 1998年和 2020年 D . 2030年和 2050年
答案 8.A 9.A
解析 第 8题,图中 A 、 D 表示老年人口年龄系数,曲线 A 属 于发达国家, A 正确。曲线 B 、 C 表示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曲线 B 表 示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人口系数。
第 9题, 发达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时间是 1998年前后,是曲线 A 和 C 的交点。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系数超过 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是曲线 B 和 D 的交点,大约是 2050年。
结合美国人口分布图,回答 10~11题。
10. 影响美国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不包括 ()
A .地形 B .河流密度
C .气候 D .经济发展水平
11.美国的人口问题表现为 ()
A .居住条件差 B .饥饿贫困
C .青少年比重过大 D .出现老龄化现象
答案 10.B 11.D
解析 第 10题,地形、气候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会对人口密度产 生影响,而河流密度的影响不大。第 11题,美国经济发达,人口出 生率较低,已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现象。
(2010·崇明模拟 ) 读奥地利 1981~2001人口变动图,回答 12~13题。
1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国 ()
A .西部人口增长慢,东部人口增长快
B .北部人口增长快,南部人口增长慢
C .中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D .西部人口增长速度快,中部人口增长速度慢
13. 依据图中人口变化特点, 可以推测 1981~2001年该国 ( )
A .西部城市化程度高
B .东北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 .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
D .东北部人口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
答案 12.D 13.B
解析 第 12题,根据奥地利出生率和迁入率分布图,可以判断 出西部人口的出生率和迁入率都较高, 因而人口增长速度快; 中部人 口的出生率和迁入率都较低, 因而人口增长速度慢。 从图中信息不能 判断出人口密度的大小。第 13题,由图例可以判断出奥地利东北部 出生率较低,而迁入率高,由此可推断其经济发展速度快。
14. (2012·广州模拟 ) 不同的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 特点。 下面四地民居特点与其所在地区环境及人类活动搭配正确的是
(
)
A .① —— 冬季酷寒 —— 冰雪穴居,抗风御寒
B .② —— 终年干旱少雨 —— 半穴居,防热、防寒、防风沙
C .③ —— 终年湿热 —— 傍水而居,交通便利
D .④ —— 夏季炎热潮湿 —— 圆形石屋,防暑防潮
答案 A
解析 在北极建冰屋可就地取材, 且冰是热的不良导体, 能很好 地隔热,另外冰屋结实不透风,能够把寒风拒之屋外。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白色人种是世界人数最多的人种,黄色人种居第二位
B .英语是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亦是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
C .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印度人、阿拉伯人都属黑色人种
D .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西欧和中欧
答案 A
解析 白色人种世界人数最多,第二位是黄色人种。
16.曾在春节晚会上感动亿万观众的舞蹈《千手观音》 (右图 ) 与 下列哪个宗教有关 ()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道教
答案 C
解析 千手观音是佛教文化。
二、综合题
17. (2012·潍坊模拟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人口过亿的国家 (不包括墨西哥 ) 资源环境要素特 征指标的结构对比 (占世界总量比重 %)
分类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 全状态优于其他 5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 何相同之处? B 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 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答案 (1)A为美国, B 为印度
(2)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 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
(3)森林覆盖面积过低,水资源总量少,环境恶化。人口增 长过快与本国有限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尖锐。
(4)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
(5)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18.读下面“世界人种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西亚和北非 地区,分布的人种主要是 ________种人,黄种人主要分布在 ________洲 __________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 ________洲、 ________洲和 ________国境内。
(2)白种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其中人口数量较多的民族是 ________和 ________。 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地区的因纽 特人属 ________人种,该种人在非洲主要分布在 ______。
(3)世界人种的区分,只是根据人类 ________的特征不同来识别 的,没有 ________之分,因此要反对种族歧视。
(4)种族的划分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的,而民族是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方面区别的;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 同的民族,同一民族也可以由不同种族的人群组成;世界上只有 ________大种族, 而民族却有 ________多个; 所以三大种族的人数以 亿万计算,而一个民族却可以少到几十人。
答案 (1)白 亚 东 非 大洋 美 (2)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黄色 马达加斯加岛 (3)体质方面 优劣 (4)语言 文字 生活习 惯 三 两千
范文四:区域地理,世界的气候
课标点击 1.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主要降水类型、降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考点解读 1.能够根据等温线图、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时空分布特点及成因。2.能够根据等降水量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3.能够根据世界气候分布图,说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一、天气和气候 1.区别
(1)内容: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风力的大小、沙尘暴等。 (2)常用的天气符号
二、气温 1.气温的日变化
图示中A表示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B表示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C表示气温日较差。 2.气温的年变化
由图示知:D表示最热月平均气温,在北半球陆地上出现在7月,海洋上出现在8月;F表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北半球陆地上出现在1月,海洋上出现在2月;E表示气温年较差,是判别气候大陆性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世界的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3.温带气候类型
5.(1)
(2)
(3)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四、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
(1)地区。 (2)两极地区降水少,如图中地区。
(3)CE地区。 (4)D地区。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气温与降水的时空规律 (一)气温
1.气温分布规律分析
(1)分析太阳辐射状况。主要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低纬度气温高,夏季气温高;受其影响,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2)分析大气自身条件。主要分析天气状况、大气透明度等。晴天,空气稀薄,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此外,大气环流通过对热量的输送和对降水的影响,也会导致气温的变化。
(3)分析下垫面。海洋比热容大,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较同纬度陆地白天、夏季温度低;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地势高低、山脉走向和坡向等对气温都有影响;不同地表的反射率差别很大,如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极高,导致地表气温低。
(4)分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排放温室气体和废热等影响气温。 (二)降水
1.降水分布规律分析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分析
(1)分析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着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2)分析有无季风环流影响。受季风影响,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差异。
(3)分析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受到海洋影响的程度就不同,降水的分布存在差异。 (4)分析下垫面。山地坡向: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存在着明显差异。海拔: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降水是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多的,但当达到一定的海拔后,降水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森林和水域(湖泊等):有森林和水域的地方降水较多。人类活动:人类通常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来影响降水。
冲关演练1 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图1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 ) A.锋面雨 C.台风雨
B.对流雨 D.地形雨
(2)图2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答案 (1)D (2)A
解析 解答该题组需抓住以下几点:
(1)图1中暖湿气流沿山坡爬升而形成地形雨。
(2)图2中等温线数值向北递增说明是南半球。气温低于海洋,说明是冬季。因此图中等值线表示的是南半球7月等温线。 考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根据所给的气候要素资料(主要是气温和降水在一年内的变化)确定其气候类型,其基本原则是“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然后根据气候类型确定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1)以温定带(根据资料判断其所属半球及温度带)
候资料图。完成问题。
(1)结合气候资料,关于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B.①地处于西风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C.②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2)索契举办冬奥会期间,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B (2)B
解析 (1)读图注意纵坐标的数值,明显看出①地的年降水量较②地丰富,主要是受盛行西风的影响,①地为迎风坡,降水量较丰富。(2)冬奥会举行应为北半球冬季,而等温线分布应符合越往北,温度越低;冬季由于陆地气温较同纬度的海洋低,即陆地等温线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故②符合。
等温线图的判读技巧 1.等温线图的解读
2.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和步骤
(1)根据温度值的递变方向判定南北半球:温度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温度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陆地(或海洋)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温度高低:陆地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则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陆地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则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
(3)根据陆地(或海洋)气温的高低确定季节或月份: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为夏季(北半球七月、南半球一月);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为冬季(北半球一月、南半球七月)。 3.等温线延伸方向判断
(1)图中a的值可能是( ) A.-10℃B.0℃C.10℃D.20℃
(2)造成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洋流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a的值可能是0℃或10℃。根据图中a所在的位置,应是亚洲青藏高原地区。所以a可能是0℃,因为高原上气温更低一些。第(2)题,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冬季降温快,气温比同纬度的海洋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015年夏末,我国多地暴雨倾城。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代表暴雨符号的是( )
2.暴雨到来时,出门要做的准备应该是( ) A.戴口罩 C.多穿衣服 答案 1.D 2.D
下图是某地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3~5题。
B.少穿衣服 D.带雨具
3.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空间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南向北增大 B.由西向东增大
C.由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D.平原地区小,高原、山地大
4.由图中数据可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大陆西岸的降水量多于东岸 B.大陆东岸的森林覆盖率大于内陆 C.大陆东岸河流结冰期短于内陆 D.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
5.与同纬度亚欧大陆比较,该地区气温年较差( ) A.大陆西岸更大,大陆东岸更小 B.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大 C.大陆西岸更小,大陆东岸更大 D.大陆东、西两岸均更小 答案 3.C 4.D 5.A
解析 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区气温年较差自沿海向内陆、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第4题,从图中看,大陆西岸的气温年较差小,而大陆东岸的气温年较差大,所以大陆西岸的海洋性强于东岸。第5题,同纬度亚欧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冬季a地比同纬度内陆地区温度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四幅图中,与a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b海区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渔场,该渔场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 海陆热力差异;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使西欧沿海地区增温 (2)B 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或a地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3)秘鲁 秘鲁沿岸的洋流(上升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
解析 第(1)题,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沿海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沿海地区海洋性较强,海陆热力差异也是造成温度差异的原因之一。第(2)题,a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四幅图中只有B图最符合。第(3)题,秘鲁渔场的形成得益于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其强大的上升水流将海底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了海洋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繁盛,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饵料,从而形成渔场。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位于________(海陆位置),根据全球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以及甲地的降水状况(
见图
2),可推断该地位于________(南、北)半球。
(2)图1中的等温线表示的是________(1、7)月气温水平分布状况。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答案 (1)大陆西岸 南
(2)1 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说明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为夏季,是1月份。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看出甲地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从其纬度位置判断该地气候类型有两种可能:温带海洋性气候或地中海气候。进一步从这两种气候类型的降水特征结合甲地的降水状况,可判断甲地为地中海气候。
该气候类型分布的纬度范围大致在南北纬30°~40°,故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第(2)题,据图中等温线分布可判断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说明此时为夏季(1月)。
一、选择题
下面是我国某校地理活动课在自制的百叶箱中测得的家乡一日的气温数据。据此回答1~3题。
1.A.0℃ C.2℃
2.这一天气温日较差是(
) A.8℃ C.10℃
B.9℃ D.无法确定 B.1.5℃ D.3℃
3.此时该地主要的降水类型是( ) A.对流雨 C.地形雨
答案 1.C 2.C 3.B
解析 这一天的平均气温为四个时刻的气温值相加除以4;这一天的气温日较差为14时气温和8时气温之差。从这一天来看,气温较低,但平均仍在0℃以上,应位于长江流域。对流雨一般多见于夏季的午后,台风雨一般出现在夏秋季节,地形雨是局部小气候,不是该地主要的降水类型,故该地降水以锋面雨为主。
下图为位于同一个半球的某大尺度区域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B.锋面雨 D.台风雨
4.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 A.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夏季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5.若此时为1月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阴影为海洋,非阴影为陆地 B.阴影为陆地,非阴影为海洋 C.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D.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答案 4.C 5.A
解析 第4题,若a>b,说明向北气温增高,图示区域应在南半球;“点北陆北”,图示陆地(阴影区)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7月,则北(半球)夏南(半球)冬。第5题,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点南陆南”,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凸出,A项符合,故正确。若a>b,图示区域在南半球;若a<b,图示区域则在北半球。本题a、b大小不明,无法判定图示区域位于哪个半球。
读“沿50°纬线气温年较差变化示意图”,回答6~8题。
6.甲、丙所在大洲分别为( ) A.非洲、大洋洲 C.欧洲、亚洲
B.非洲、南美洲 D.北美洲、亚洲
7.图示纬线穿越的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是下图中的( )
8.图示纬线穿越乙所在的著名海峡是( ) A.马六甲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 C.英吉利海峡D.白令海峡 答案 6.D 7.A 8.C
解析 第6题,结合该气温年较差曲线经过的经纬度地区判断,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引起其气温年较差变化的主要因素,判断甲位于北美洲,丙位于亚洲。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的纬度位置为50°N,所穿越的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终年降水少,故A图符合。第8题,根据乙的经度位置可知,应位于大西洋,结合纬度位置50°N附近,应位于英吉利海峡附近。
如图示意世界某种气候类型的局部分布地区。据此完成9~10题。
9.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C.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D.洋流
10.②地区与③地区相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同时处于高温期 B.两地同时处于多雨期 C.②地高温期时③地处于多雨期
D.一年中②地最高气温比③地最高气温低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9题,从图中该气候的分布区域可以判断,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区受陆地的限制,该气候类型分布的最高纬度较低。第10题,②地位于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而③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故7月为②地的夏季,高温少雨,为③地的冬季,温和多雨,故C项正确。
年均温,是指某地当年测出的每日平均温度的总和除以当年天数得到的平均温度。
下图为世
界局部年均温等值线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中对应的数值正确的是( ) A.0<><10>10><><30>30><><0>0><><40>40><><10>10><><40>40><><0>0><><>
12.造成甲、乙两地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风、洋流 B.纬度、地形 C.海陆位置、地形 D.纬度、洋流 答案 11.B 12.A
解析 第11题,图示等温线间距是10℃;温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Q地处北非,是热带沙漠气候,由此可判断Q的年均温在30℃~40℃;P地处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年均温应在-10℃~0℃。第12题,乙的年均温要高于同纬度的甲;乙在大陆西岸,终年处在中纬度西风带的控制下,温和多雨,且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甲地处大陆东部,冬季受寒冷冬季风的影响强,降温明显,且没有暖流影响。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
(2)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3)③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示季节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典型气候类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填数字代码)。 (5)比较⑤⑦两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除了亚洲东部外,其他地区有没有⑦气候类型分布?为什么? 答案 (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3)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炎热干燥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4)① ③
(5)形成都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有关 ⑤处气候的形成还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6)没有。该气候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其他大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 解析 图中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夏季。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⑦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14.读“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表
(1)下图中7、10月份的资料画在图中。
(2)该地位于______(南、北)半球,请说明判断依据。
(3)根据资料描述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其典型植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北 7、8月份气温高,是北半球夏季。 (3)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4)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绘图能力,较为简单。第(2)题,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地7、8月份气温高,1月份气温最低,因而位于北半球。第(3)题,结合表中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可以总结出该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第(4)题,根据该地气温和降水的组合特点可以判断出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范文五:区域地理——世界的气候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主要的影响因子是锋面和高低压系统。
2.气候: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一般变化不大。 二、气候的三大要素 (一)气温
1、气温及表示方法
气温:大气温度,表示大气冷热程度。单位:oC摄氏度 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 2、等温线判读
3、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日较差
问:一天中,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问:一天中,陆地与海洋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出现的时间相同吗?一年中呢?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低纬大,高纬小(太阳高度日变化小)
②海陆位置:内陆大,沿海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地形地势:大尺度高原山地(海拔越高越大),中小尺度地形(凸地﹤平地﹤凹地); ④天气:晴天大,阴天小
(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
北半球,大陆上, 月最高, 月最低; 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越高越大(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年变化大); ②海陆位置:内陆大,沿海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地形地势:高原山地小,平原大。
气温的水平分布状况用什么表示?——等温线 ★ 等温线的特点
1、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等温线呈闭合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是高温中心。
★ 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下垫面性质均一
(3)1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 7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高纬)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
(4)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20°N---30°N的沙漠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是全球的炎热中心。
(5)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划分温度带的主要依据 ★ 气温的垂直分布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0.60C/100m 成因: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
c
b
a 等温线图
如果a﹥b﹥c,则该地位于_____半球的_____季节; 如果a﹤b﹤c,则该地位于_____半球的_____季节。 (二)降水
1、降水及表示方法
(1)降水(单位:mm)
随着温度升高,空气容纳的水汽含量会上升。 温度一定时,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一定量就会饱和。饱和状态下的空气如果气温下降,容纳不下的水汽就会溢出,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不断碰撞增大,成为雨、雪、雹等降落到地面,即为降水。 (2)降水柱状图
2、降水类型
(1)降水条件:空气中水汽饱和;气温持续降低;;有凝结核。 (2)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
对流雨:降水强度大,分布于赤道附近及夏季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 锋面雨:冷锋降水强度大,分布于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降水强度大,分布于中低纬度大陆的东部沿海; 地形雨:分布于高大地形的迎风坡。 (3)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多雨,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mm——3000mm;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多雨,内陆少雨;两极少雨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单位面积上所受空气柱的压力。
2、气压变化及影响因素——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一般比高空气压高。 (1)气温(热力) (2)空气运动(动力)
(1)气压带
(2)风带
(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直射点移动导致气压带风带移动。 (四)季风环流
1、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改变的现象。 2、季风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3、类型
(1)东亚季风
类型: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
分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有利:雨热同期 不利:旱涝灾害
三、形成气候的因素 (一)太阳辐射(气温)
寒带(终年严寒):苔原气候、冰原气候
亚寒带(冬长寒 暖季短促):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冬冷夏热)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冬温夏热):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终年高温):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二)大气环流(降水)
1、定义:具有全球性的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分布:
大陆东岸 季风环流
大陆西岸 三圈环流
3、特点
多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中纬西风带、夏季风
少雨:低纬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极地东风带、冬季风 (三)下垫面
2、地形
(1)迎风坡与背风坡
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雪线低;背风坡多焚风效应,雪线高。 (2)阳坡与阴坡
阳坡光热充足,自然带生长的上限比阴坡高。
(3)山地垂直气候分异 3、洋流 (1)分布
(2)对气候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形成热带荒漠景观的作用的洋流)——西澳大利亚寒流、秘鲁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加那利寒流、本格拉寒流
暖流:增温增湿(对沿岸形成热带雨林景观的作用洋流)——马达加斯加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巴西暖流 (四)人类活动——影响越来越大
1、改变大气成分: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有害物质,使大气污染加重,导致气候变化 。
2、向大气释放热量: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3、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人类设法改变地表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特性.进而改造和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
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一)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
(二)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特例:迎风坡+信风+洋流 特征:终年高温多雨,年降水量2000mm左右 分布:纬度分布:南北纬10°之间
地区分布:亚马孙平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
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半岛的东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的东南部、中美地峡的东侧
典型城市:雅加达、新加坡、巴拿马城 (2)热带草原气候
成因: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特例: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而形成
特征: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全年降水在750---1000mm左右
分布: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巴西高原、墨西哥高原、西印度群岛. 典型城市:巴西利亚、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约翰内斯堡 (3)热带沙漠气候
成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特例:副热带带大陆西岸---沿岸寒流的影响 特征:全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
分布:南北纬20°--30°间大陆内部和西部:北非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半岛(可达30°)、澳
大利亚内陆、墨西哥北部
典型城市:开罗、利雅得、巴格达 (4)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旱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雨季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特征: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雨季,年降水量在1500mm以上(容易造成旱涝灾害,特别是南亚)
分布:东南亚(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的北部及中南半岛大部)、南 亚、中国(云南南部、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南部)
典型城市:新德里、孟买、曼谷、海口、西双版纳等
2、亚热带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1)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特征:冬季:低温少雨(风来自陆地),夏季:高温多雨(风来自低纬海洋)---雨热同期,主要农作物是水稻
分布: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我国35°N以南地区、韩国和日本38°N以南地区; 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美国密西西比河中下游地区(40°N以南)、巴西南部(南回归线以南)、阿根廷东北拉普拉塔河流域、澳大利亚东部沿海
典型城市:上海、迈阿密、休斯敦、悉尼、堪培拉、布宜诺斯艾利斯 (2)地中海气候
成因: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
特征: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雨热不同期,发展灌溉农业,光热充足(水果园艺业)
分布:南北纬34°-40°大陆西岸—地中海、黑海沿岸,美国西南沿海、智利沿海(狭长),澳大利亚西南和东南
典型城市:马赛、罗马、雅典、伊斯坦布尔、耶路撒冷、亚历山大、旧金山、洛杉矶、圣地亚哥、墨尔本、珀斯、好望角、直布罗陀海峡(冬夏季节的风向) 3、温带气候类型 (1)温带季风气候 成因:海陆性质差异
特征:冬季:寒冷干燥(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风来自太平洋)---雨热同期
分布:我国北方地区(35°N以北—大陆性强),朝鲜,日 本北部(38°N以北,有较强的海洋性)
典型城市和地区:北京、哈尔滨、平壤、北海道 (2)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特征:全年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光照较弱,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业发达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可达极圈附近—分布范围广(地形平坦);北美和南美:西岸沿海—狭长分布(山脉的阻挡作用);大洋洲:澳大利亚东南角和塔斯马尼 亚岛、新西兰南北两岛)
典型城市和地区:伦敦、巴黎、雷克雅未克、鹿特丹、柏林、温哥华、西雅图、火地岛和麦哲伦海峡、塔斯马尼亚岛、惠灵顿(新西兰南北两岛) (3)温带大陆性气候
成因: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特征:冬季长、严寒,夏季短、气温较高,降水较少、集中夏季---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
分布:亚欧大陆内部,北美大陆内部,阿根廷西部
典型城市和地区:华沙、莫斯科、德黑兰、乌鲁木齐、渥太华、纽约、芝加哥 4、亚寒带针叶林(大陆性)气候 成因: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低
特征: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温暖短暂,降水较少。 分布:亚欧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只在北半球分布)
典型城市和地区:主要在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北部靠近北极圈一带。跨越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等。 5、寒带气候 (1)苔原气候
成因:纬度高,受极地高压影响。 分布:北冰洋沿岸
特征:终年寒冷,降水少,蒸发弱,多云雾 (2)冰原气候
成因:纬度最高,获得太阳辐射量最少 分布:南极大陆,格陵兰 特征:全年酷寒,降水稀少 6、高原山地气候 成因:地势高
分布:各大洲高原、高山。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 特征:气温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思维拓展
1、只分布于北半球的气候类型:4种
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苔原气候 2、大陆东岸有、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3种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西岸有、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3种 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气候
4、气候种类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气候种类第二的大洲:亚洲(10种) 5、分布最广的气候:地中海气候(南极洲无分布)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
8、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三)特殊气候类型 1、特殊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中美洲东北部 成因:1.来自海洋的信风带来湿润的气流 2.位于山地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3.沿岸的暖流对雨林气候的形成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虽然地处赤道附近,但因为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
的热带草原气候。
3、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原因:地处山脉东侧背风坡,山脉阻挡了水汽的深入,降水稀少。
(四)易混的气候类型
1、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
相同点:温:全年各月均高温;降水: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不同点:降水量: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
雨季集中程度不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有突变现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有渐变现象 2、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不同点: 最冷月: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C以上 温带季风气候在0°C以下 雨季长短不同: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5—9月;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7—8月 3、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不同点:最冷月均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0C以上 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0C以下 降水季节分配: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五)气候类型的判断 1先确定南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出现在7月或8月(或最低气温月出现在1月或2月)是在 。 最高气温月出现在1月或2月(或最低气温月出现在7月或8月)是在 。 2以“温”定“带”
依据最冷月均温确定该种气候类型所在温度带
(1)最低月均温在15°C以上,则为热带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2)最冷月均温在0°C 以上,则为亚热带的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另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低月均温低于0°C的为温带或寒带的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3以“水”定“型”
年雨型:全年降水较均匀 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如: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如: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全年降水都较少
如: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4根据成因来判读
受单一气压带和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季风环流作用形成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专
例1: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G点地区各是什么气候?
题练习气候类型的判断
例2:下图为22°S纬线上穿过的部分区域,试分析图中各点气候类型
甲、A、①为 乙、B、②为 丙、C、③为 例3: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A.(46°N,144°E)
B.(36°N,14°30′E)
C.(6°S,134°E)
D.(51°S,75°W)
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六)各大洲气候特点及成因
亚洲
特点: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④.缺失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成因:
(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跨纬度最广,因此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②.海陆位置。
(2)大陆轮廓,面积: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的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促成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另一方面,冬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3)地形:以帕米尔—青藏高原为中心,山脉向三面延伸(山脉起屏障作用),如西亚山地多为东西走向,阻挡南部气流深入内陆;东亚多为南北走向,阻挡东部气流深入内陆。
(4)洋流
(5)大气环流:影响亚洲的气压活动中心主要有冬季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和夏季的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
非洲
特点:①.有广大面积的干旱少雨区;②.气温高,有热带大陆之称;③.气候类型南北对称。 ④.缺失温带和寒带气候。
成因:
(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南北回归线横穿大陆的南部和北部,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高度角大,地面接受太阳辐射量多;②.海陆位置:a.海岸线平直,缺少深入内陆的港湾,减少了海洋的影响;b.东北部紧邻亚洲大陆干燥区,从那吹来的东北信风性质干燥,干燥地区广,空气透明度高。
(2)地形:大陆内部为高原台地,起伏平缓,对气流不起阻碍作用,地形没有破坏气候的纬度变化,所以气候类呈南北对称分布。
(3)洋流:
(4)大气环流: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明显。
欧洲
特点:①.常住人口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大洲;②.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③.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典型。
成因:
(1)地理位置: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面临大西洋,使其受西风带影响明显。
(2)大陆面积和轮廓:1/3是岛屿半岛,大陆轮廓以南欧为底边略呈三角形,缩小了北冰洋寒冷气流影响的范围。①.面积不大,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洋不远;②.南宽北窄,温带区域较大,寒带狭小;③.海岸线曲折,大陆较破碎,有较多海湾深入大陆。
(3)地形:以平原为主,高原、山地分布少。向西开口的槽状地形(东——乌拉尔山,北——斯堪的纳维亚山,南——阿尔卑斯山系),山脉东西走向,有利于西风进入内陆,使其深受海洋性气流影响。
(4)洋流:北大西洋暖流+三角形的大陆轮廓,使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广,西北欧沿海地区成为同纬度冬季最温和的地区。
(5)大气环流:西风带和三个气压系统,即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和蒙古高压。 北美洲
特点: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②.气候类型多样,缺失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③.气候类型分布的结构性独特(西部沿海气候南北延伸、南北更替)。
成因:
(1)地理位置:
(2)大陆面积和轮廓:大陆形状北宽南窄,其中50°N-70°N最宽,所以温带气候占优势,但在30°N以南更加窄,收缩为地峡带,热带气候缩减。
(3)地形:①.西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使西安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②.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利冬夏冷暖气流深入,大陆性气候显著;③东部低矮的高原对大西洋水汽阻挡不明显,降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4)洋流:
(5)大气环流:①.在太平洋沿岸,受副高、西风影响;②.落基山以东主要受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影响;③.西印度群岛和中美地峡: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年盛行东北信风。 南美洲
特点:①.湿热;②.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③.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东西分异明显,与北美相似。
成因:
(1)位置: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
(2)大陆轮廓:①.北宽南窄,在40°S以南收缩为半岛形态,热带区域所占经重较大;②.海岸线平直(比非洲曲折),沿海缺少海湾,半岛很少,深入大陆的海湾只有西北部的马拉开波湾。
(3)地形:①.安弟斯山脉分布在南美西部贯穿南北,阻挡东西气流(包括东北、东南信风),起到屏障的作用。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有明显差异。使大陆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截然相反;②.高原和平原分布在东部,地势低,使气流可深入大陆。
(4)大气环流:①.受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影响明显。
(5)洋流:东为巴西暖流,西为秘鲁寒流。
大洋洲
特点:①.干旱区面积大;②.降水分布呈半环状;③.普遍暖热;
成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
①.大陆轮廓:南北窄,东西宽。增加了副高控制的面积且南北各地受热状况差异小;②.海陆位置。
(2)地形:山地在东部沿海,中、西部缺少高大山地,使其不受大地形的屏障作用影响,气候带呈纬向分布。东部的大分水岭对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有屏障作用,使气流不能向西深入内陆,同时使山地的东坡降水较多。因此广大内陆地区干燥。
(3)洋流:东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部受西澳大利亚寒流影响,减温减湿。
(4)大气环流:①.副高穿过大陆中部,因副高下沉气流控制,使澳大利亚气候干燥区面积广;②.东南信风来自南太平洋,气流暖湿。
南极洲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暴雪的极地气候,风速很大,有“寒极”、“风库”之称。全年均温<>
成因:
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S――60°S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区域地理趣味素材:第5讲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