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
?? ?? ?? ?? ? ?? ?? ? ?? ?? ? ?? ?? ?新闻 ???报?道??角度??有?哪??些
??篇?一??:
?? ? ??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取和?选???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
? ??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现新?表???闻?主??题。?? ?
?? ??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 ? ??
?? ?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
? ?? ??
? ??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 ? ??
??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 ?? ??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
?? ??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苏州??刺?史??肠???,?会??上头??版?头??条。??同?样??,你??是????想断??苏?州??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来写?闻???,?自??然没??有?命??中率??。?这??里头??的?学??问,??除?了??新闻??敏?感??外,??与?记??者站??得?高??不高???,得远?看???不?远??,心??中?是??否有??全?局??、有??大?局??有关??。?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一??定要???站全局?在???的?高??度,??以?俯??视的??角?度??,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更???大新闻?的???价?值??。 ??
? ??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全?局??在胸??,?才??会统??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的观?位???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 ?。?
?? ? ?? 1??9?8??7年??,?海??南建??省?的??信息??传?出??,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轰动??一?时??的???海?南??热???。?作??为隔??海?相??望的??广?西??,如??何?利??用这??个?机??遇,??顺?应???海??南????这个??大?潮??做足??文?章??,这??是?广??西人??最?为??关注??的?。??
?? ? ?? 当??时?,??广东??开?放??势头??正?猛??,广??西?提??出???借?粤??兴桂????。??为此??,?广?? 西??日?报??社领??导?要??我和??张?承??工同??志?到??海南??及?两??广边??境?跑??一趟??。?于??是,??我?们??跑了??半?个??海南??,?走??机关??,?看??市场???,访了?采???因????汽车??事?件???正??赋?闲??的海??南?特??别行??政?区??原秘??书?长??陈玉??益?(??后来??成?为??海南??省?委??副书??记?兼??海口??市?委??书记??)?,??更多??的?则??是向??沿?途??碰上??的?广??西各??级?考??察团??请?教??对策???。访很?采???认?真??,记??了?满??满的??两?个??笔记??本?,??到动??笔?时??却犯??了?难??:
?? ? ?? 不??知?从??哪里??人?手??! ??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很?多??:
?? ? ?? 可??以?写??海南??的?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可??以?写??广西??人?和??广西??商?品??在海??南?;??可以??写?海??南的??物?产??资源??、?旅??游名??胜?;??甚至??可?以??发怀??古?之??幽思??,?写??那位??刚?直??不阿??、?千??古敬??仰?的??海南??人?海??瑞。??作?为??省报??记?者??,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有??可能??见?报??,但??总?觉??得未??把?文??章做??足?,??未免??可?惜??。 ??
? ?? ??在?海??口市??政?府??招待??所?,??我们??经?过??两天??的?苦??苦思??索?、??分析??,?决??定把??文?章??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写。??只?有??站在??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高?度??,优??势?互??补的??高?度??,互??惠?互??利的???高,从?度???两?省??区共??谋?发??展、??共?同??前进??的?角??度出??发?,??提出??战?略??上的??参?考??意见??,?才??算是???把章做?文???足?;??同时??,?这??也是??广?西??人民??和?决??策者??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 ?? ? ?? ??为?了??使自??己?开??阔思??路?,??站得??更?高??,动??笔?前??我们??还?把??《梁??厚?甫??通讯??评?论??选》??翻?了??一遍??。? ??
?? ? ??于是??,?我??们运??用?述??评的??形?式??,调??动?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现??实的??材?料??,对??两?省??经济??往?来??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对?广??西如??何?打??好???海?南??牌???,?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提??
?参??考价??值?的??三点??意?见??,即??:?梁??厚甫??通?讯??评论??选?》??翻了??一?遍??。 ?? 出了??有
? ?? ??于?是??,我??们?运??用述??评?的??形式??,?调??动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现??实?的??材料??,?对??两省???经往来?济???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对广??西?如??何打??好????海南??牌????,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三?点??意见??,?即??》,??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第??18??7?页??) ??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呢??? ?
?? ??(?一??)记??者?要??想总??理?的??事 ????当??记者??要?想??总理??的?事???,??这?是??艾丰??同?志??的名??言?。??当然??,?记???者不是??总??理,??也?不??是任??何?一??级领??导?,??但记??者?要??像总??理?一??样;??心?中??装有??大?局??,站??在?总??理的??角?度??,去??俯?视??、把??握?、??掂量??新?闻??事实??:?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第?1??87??页?)?? 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呢??? ??
? ?? (??一?)??记者??要?想??总理??的?事?? ???当?记??者要??想?总??理的??事????,这??是?艾??丰同??志?的??名言??。?当??然,??记?者??不是??总?理??,也??不?是??任何??一?级??领导??,?但??记者??要?像??总理??一?样??;心??中?装??有大??局?,??站在??总?理??的角??度?,??去俯??视?、??把握??、?掂??量新??闻?事??实》??等?大??报来??得?快??。 ??
? ?? ??我?们??说???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或??者?说??是???站?在??中南??海?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站??在?天??上立??题?,??站在??地?上??取材????的??意思??。????登高??壮?观??天地??间????,(??李?白??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胸?襟??开阔??,?视??野开??阔?。??如同??站?在??高山??之?巅??,远??近?诸??山、??视?若??培丘??,?山??下万??物?,??尽收??眼?底??;公??路?如??链如??带?,??飘没??云?里??山间??,?河??流纵??横?交??错,??延?绵??不尽??。?这??就是??登?高??效应??。? ??
??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闻??报道??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全??局精??神?,??就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从?而??使报??道?扣??紧时??代?跳??动的??脉?搏??。 ??
? ?? ??要?正??确估??量?自??己所??采?写??的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确??立?报??道的???主和选?题???择?契??机,??使?报??道一??锤?敲??到最??响?处??。从??而?见??微而??知?著??,抓??住?人??们最??常?见??并且???见不怪?怪???的?事??,透??过?微??观开??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报?道??主题??,?努??力从??事?物??的现??状?中??预
见???到的发?它???展?趋??势,??把?握??形势??的?新??变化??,?及??时采??写?提??出事??关?全??局的??新?见??解,??以?促??进事???物健康?的???发?展??。 ??
? ?? ??以?上??这些??问?题??的把??握?,??决定??于?记??者的??宏?观??意识??,?决??定于??记?者??把握??大?局??的能??力?,??洞察???全的能?局???力?,??以及??科?学??预见??的?能??力,??涉?及??到记??者?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论??修养???、查的?调???深?度??和知??识?的??积累??。? ??
?? ? ??
?? ?(??二)??沉?下??去,??浮?出??来,??退?几??步 ??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2??01??7?年??第1??0?期?? 摘?? ?要??:
?? ? ?? 同??样?的??一件??新?闻??事实??,?通??过不??同?的??新闻??角?度??对其??进?行??描写??,?产??生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对?新??闻事??实?进??行描??写?,??就好??像?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放??在?桌??子上??的?同??一个??鸡?蛋??,由??于?观??看人??观?看??角度??的?不??同,??因?此??对于??看?到??的鸡??蛋?的??大小??、?形??状也??是?有??所变??化?的??。同??看?鸡??蛋一??样?,??新闻??事?实??中所??采?取??的观??看?角??度也??对?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如??何寻??找?新??闻角??度?的??方法??。? ??
?? ? ??关键??字?:??
?? ? ??新闻??事?实??;新??闻?角??度;??价?值??; ??文?章??编号??:?
?? ???35?? ?12???0??67??(24???-?0?1??7)??-?1??0-??0?0??-0??2?
?? ?? ?
?? ??一?、??综述?? ?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包含??多?个??新闻??线?索??点,??每?个??新闻??线?索??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会?有??不同??的?收??获,??要?想??将新??闻?事??件表??现?的??更加??清?楚??、真??切?,??就必??须?从??具体??
?角??度中??入?手??。角??度?越??具体??,?越??能够??成?功??的将??主?题??进行??展?示??。那??么?如??何才??的?、??细小??的
能?发??现具??体?的??、细??小?的??角度??呢?,??这就??需?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事?情??本身??的?价??值,??将?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点作??为?新??闻角??度?的??切入??点?,??通过??准?确??的切??入?,??找到??合?适??的新??闻?角??度。??当?然??,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本?身??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刻认??识?的??,能??够?从??新闻??事?实??中挖??掘?出??新闻??事?实??的精??髓?,??能够??将?具??体的??新?闻??事实??抽?象??成新??闻?事??件本??身?价??值,??再?将??抽象??的?价??值转??换?为??具体??的?新??闻报??道?。??在选??定?新??闻角??度?的??时候??,?哪??位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深?刻??,哪??位?新??闻工??作?者??就能??够?更??快更??容?易??的在??新?闻??事实??中?寻??找到??新?颖??的新??闻?角??度。?? ?
?? ?? ?
?? ??二?、??寻找??新?闻??角度??的?方??法 ??
? ?? (??一?)??会议??报?道??也有??新?角??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新?闻??工作??者?都??不是??很?愿??意对??新?闻??会议??进?行??报道??,?很??多观??众?朋??友也??不?愿??意观??看?新??闻工??作?者??对会??议?的??报道??。?新??闻工??作?者??不愿??意?报??道,??是?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观??点认??识?里??面,??会?议??都是??按?照??固定??模?式??进行??下?来??的,??没?有??新意??、?枯??燥无??味?,??官腔??很?重??,所??以?在??进行??会?议??新闻??报?道??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按?照??套路??进?行??下来??,?起??不到??任?何??吸引??观?众??的作??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会??议是??一?个??人群??集?中??进行??商?议??的场??合?,??会出??现?很??多新??的?精??神,??信?息??量是??很?大??的,??只?要??新闻??工?作??者从??中?仔??细研??究?,??细心??体?会??,会??发?现??很多??值?得??注意??的?点??。从??这?些??点中??就?可??以提??取?出??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新?闻??角度??。?很??多新??闻?工??作者??在?跟??踪报??道?会??议内??容?的??时候??,?缺??乏对??会?议??新闻??的?挖??掘意??识?。??就新??闻?报??新闻??,?没??有深??入?思??考新??闻?事??实背??后?的??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新??闻?角??度的??选?择??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的??具?有??深意??。?对??
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学?会??用心??体?会??会议??内?容??,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同??观?点??着重??予?以??注意??,?留??心观??察?具??有价??值?的??、能??够?反??映人??们?生??活所??需?的??重点??。?篇??四:?? ? ?? ??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新闻??记?者??寻找??、?挖??掘和??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观??察?事??物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因??此,??法?国??叙述??学?家??托多??洛?夫??认为??“?角??度具??有?第??一位??的?意??义”??。?当??下新??闻?媒??介的??竞?争??并不??完?全??是信??息?快??慢和??多?寡??的比??拼?,??更多??地?是??新闻??角?度??的竞??争?,??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新闻??文?本??最大??的?不??同。?? ? ?? ?? ?对??于新??闻?角??度,??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静止??的?概??念来??理?解??,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新??闻文??本?最??终呈??现?出??来的??叙?事??角度??,?而??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把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判?断??和选??择?新??闻事??实?,??创造??出?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大体??上?分??为三??步?:??
?? ? ??立意??、?选??材、??叙?事??,为??此?衍??生出??三?个??步骤??的?角??度选??择?:??
?? ? ??立意??角?度??、选??材?角??度、??叙?事??角度??。?这??三个??角?度??是层??层?深??入、??不?断??明确??的?整??体,??并?直??接导??致?了??新闻??事?实??的最??终?呈??现结??果?。??
?? ? ?? 立??意?角??度:??
? ?? ??新?闻??主题??的?选??择 ??新?闻??立意??是?新??闻记??者?对??某种??新?闻??事实??或?者??新闻??现?象??产生??深?刻??认识??或?者??感受??而?形??成的??新?闻??主题??,?而??新闻??立?意??角度??则?是??确定??新?闻??主题??的?视??角选??择?。??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切??入?,??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主?题??,并??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因??此?,??新闻??立?意??角度??,?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应该??如?何??把握??新?闻??立意??角?度??呢,?? ?首??先,??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政地?位??。那??么
策???、针,?方???是?新??闻立??意?角??度的??首?要??选择??。?我??国的??新?闻??立意??总?是??要与??我?党??和政??府?的??路线???、针、?方???政?策??以及??当?前??工作??紧?密??联系??,?惟??有如??此?,??才能??导?引??社会??舆?论??,指??导?当??前工???作比如?。???扬?州??瘦西??湖?的??“大??学?生??船娘??”?的??新闻??之?所??以引??起?轰??动,??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介??竞相??报?道??,就??在?于??新闻??主?题??切合??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观改??变?等??。 ??
? ?? ??其?次??,追??求?真??善美??,?是??新闻??立?意??角度??的?永??恒胚??胎?。??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追?求??真实???的命存?生???在?与??意义??,?是??新闻??立?意??的“??真?”??;表??现?善??良人??性?和??博爱??社?会??,追??求?正??当与??正?义??,捍??卫?真??理与??知?识??,是??新?闻??立意??的?“??善”??;?书??写至??真?至??善,??表?现??社会??和?谐??,实??现?美??好事??物?或??者心??灵?的??澄明??境?地??,是??新?闻??立意??的?“??美”??。?张??扬真??善?美??,鞭??笞?丑??陋与??邪?恶??,是??新?闻??立意??的?永??恒胚??胎?,??也是??实?现??协调??关?系??、监??视?环??境、??传?播??文化??等?媒??介功??能?的??主要??途?径??。 ??
? ?? ??再?次??,切??近?受??众心??理?,??是新??闻?立??意角??度?的??重要??方?面??。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受??众?,??新闻???的意应?立???该?贴??近受??众?,??围绕??受?众??最关??心?最??想知??道?的??角度??选?择??立意??。?抑??制物??价?上??涨、??反?对??社会??腐?败??以及??医?疗??、教??育?等??受众??关?心??的事??实?,??应该??选?用??受众??的?利??益视??角?或??者最??关?切??的视??角?进??行主??题?的??立意??。?惟??有如??此?,??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 ? ?? 选??材?角??度:??
? ?? ??主?题??统率??下?的??角度??选?择?? 选??材?角??度是??在?主??题统??率?下??的材??料?选??择。??不?同??主题??需?要??不同??的?题??材,??而?一??旦报??道?的??主题??确?定??,选??材?角??度就??需?要??围绕??这?个??中心??来?搜??寻事??实?材??料。??因?此??,新??闻?的??选材??角?度??一定??要?把??住“??主?题??需要??”?这??一关??。?如??汶川??大?地??震,??是?如??实报??道?死??亡与??灾?难??,还??是?宣??传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材料??选?择??。 ??
? ?? ??选?材??角度??要?围??绕新??闻?事??件展??开?。??新闻??是?一??种叙??事?,??是对??事?件??的叙??述?。??法国??叙?事??学家???巴特根?尔???据?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核??心事??件?是??对新??闻?发??展起???推作用?动???、?决??定作??用?的??事件??,?而??卫星??事?件??则是??那?些??比较??琐?碎??而又??是?新??闻不??可?或??缺的???事。核?件???心?事??件是??事?关??全局??的?事??件,??在?选??材的??时?候??,除??了?把??握事??件?流??变过??程?中??的材???料外,?之???还?要??选择??典?型??性的??事?实??材料??,?因??为典??型?的??材料??才?具??有说??明?性??和证??明?意??义,??才?具??有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强??大表??现?力??,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深??化报??道?主??题。??卫?星??事件??则?对??新闻??叙?事??具有??催?化??功能??和?修??饰意??义?,??它能??起?到??补充??、?丰??富核??心?事??件的??作?用??。卫??星?事??件可??以?分??为细??节?事??件、??背?景??事件??以?及??意义??事?件??等。??新?闻??选材??角?度??应该??围?绕??新闻??事?件??中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有?效??选择??。? ??
?? ? ??选材??角?度??还要??对?准??人物??。?新??闻的??发?生??离不??开?人??物。??人?物??具有??自?身??的二??重?性??: ?? ? ?? 行??动?元??和角??色?。??在新??闻?中??,人??物?对??新闻??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作?为??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新?闻??事件??具?有??推动??的?作??用,??这?就??是行??动?元??的作??用?;??而角??色?则??真实??地?传??达出??来?自??生命??本?身??复杂??而?又??温暖??的?情??愫,??让?人??感动??或?者??震动??。?新??闻要??么?是??记录??行?动??元引??发?的??事件??,?要??么传??达?人??物角??色?的??生命??体?验??。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角?度??选择??还?应??该把??握?人??物,??或?因??人生??事?,??或因??事?显??人。?? ?
?? ?? ?选??材角??度?还??要考??虑?构??筑场??景?。??新闻??事?实??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场?所??等,??或?者??说新??闻?与??场景??密?不??可分??。?其??中,??时?间??是事??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安??排?事??件顺??序?的??依据???;所是?场???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是强??调?素??材的??意?义??或者??是?确??定意??义?的??主要??方?式??。
?场景???的?选??择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
?? ? ?? 叙??事?角??度:??
? ?? ??新?闻??写作??的?角??度运??用? ??新闻??文?本??是新??闻?记??者围??绕?新??闻主??题?将??搜集??的?新??闻材??料?进??行信??息?编??码的??结?果??。为??了?实??现新??闻?文??本的??价?值??,新??闻?记??者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角度??来?建??构新??闻?素??材,??吸?引??、深??化?受??众对??新?闻??的了??解?、??认知??和?接??受。??新?闻??的叙??事?角??度,??是?指??叙述??者?对??某一??新?闻??事实??进?行??叙述??而?采??取的??特?殊??视角??,?它??体现??了?叙??述者??和?所??叙述??事?件??的一??种?表??述关??系?,??是叙??述?者??把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 ?
?? ?? ?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西??方?叙??事理??论?界??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我??们?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的三??分?法??:
?? ? ?? 零??度?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来叙??述?新??闻的??叙?事??角度??。? ??
?? ? ??
?? ??、(???零??1)?度焦??点?叙??事角??度?。??又称??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角??度?能??够方??便?叙??述者??的?叙??事,??它?可??以不??受?视??域限??制?,??如同??一?个??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的??上?帝??一样??洞?察??世间??一?切??。过??去?、??现在??,?行??动、??内?心??活动??或?者??潜意??识?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洞?悉??入微??。?这???种视角??的??好处??是?灵??活自??由?,??可以??对?报??道的??事?件??作全??方?位??、全??景?式??的叙??述?,??具有??广?度??和深??度?,??给人??以?权??威感??。?零??度焦??点?叙??事的??缺?陷??在于??比?较??强的??虚?拟??感和??主?观??性,??容?易??产生??“?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感?觉??。 ??
? ?? ??
? ???、内 (????2?焦)??点??叙事??角?度??。又??称?限??制视??角?,??它是??以?新??闻当??中?的??人物??作?为??叙述??者?的??一种???叙角度?事???。?叙??述者??或?者??是事??件?的??主导??参?与??者,??或?者??是事??件?的??旁观??者?和??目击??者?。??因此???,述者?叙???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没有?己???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像?零??度焦??点?叙??事那??样?介??入他??人?内??心世??界?。??目
前???,新闻?在???报?道??中经??常?运??用的??内?焦??点叙??事?有??记者??视?角??、当??事?人??视角??等?方??式。??应?该??
说,??内?焦??点叙??事?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记?者??暗访??揭?露??黑幕??的?报??道等??,?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并??往?往??能够??将?新??闻事??实?的??信息??与?记??者的??意?见??隐蔽??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表??现叙??述?者??的主??观?意??图。??
? ???、外 (????3?焦)??点??叙事??角?度??。又??称?纯??客观??视?角??或观??察?视??角,??是?指??叙述??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叙??述者???也抛头?不???露?面??,评??头?品??足,??抒?发??胸臆??。?在??语言??上?,??外焦??点?叙??事大??都?选??择无??明?显??情感???色的中?彩???性?语??言,??因?而??,它??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叙??事视??角?,??适合??记?者??写出??有?现??场感??的?“??视觉??新?闻??”。??采?用??这种??视?角??传递??的?新??闻信??息?是??比较??可?信??的,??同?时??又由??于?注??意细??
节?,??有现??场?感??,因??而?具??有可??读?性??。但??运?用??这种??视?角??时,??受?众??看到??的?事??物完??全?受??记者??视?域??的制??约?,??因而??所?谓??的“??客?观??”,??实?际??上也??是?被??记者??涵?化??了的??,?只??不过??叙?述??者的??主?观??态度??和?意??见更??为?隐??蔽而??已?。??
?? ? ?? 新??闻?的??立意??角?度??、选??材?角??度以??及?叙??事角??度?是??新闻??角?度??的过??程?分??解,??他?们??之间??是?层??层深入???不??断深??化?的??过程??。?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记?者??的职??业?敏??感问??题?。??因此??,?记??者应??该?学??习理??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应?该??长期??深?入??生活??,?升??腾生??活?认??知;??应?该??不断??思?考??,加??强?比??较判??断?。??惟有??如?此??,记??者?才??能选??准?角??度,??写?出??具有??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好新??闻?。??篇五??:?
?? ?? ?浅??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姓?? 名??:? ?X??X ??指?导??教师??:? ?? ??
?? ???院? ? ??汪??系:建?? ?
? ?? ?? ?文??学院?? ?专?? 业??:?
?? ???新? ?闻 ????零八学 ???提?交??日期??:?
?? ???年1 ??? ??1?20月????1 ?目7??? ?录?? 中??文?摘??要??????????????????????????????????????????????????????????????????3? ??外文??摘?要?????????????????????????????????????????????????????????????????????4? ??引言??????????????????????????????????????????????????????????????????????????5?
?? ?? ?
?? ??一?、??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现状??与?内??含????????????????????????????????????????????5 ??
? ?? 二??、?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成因???????????????????????????????????????????????7? ??
?? ?1??.政??治?形??态?????????????????? ???????????????????????????????????????????7 ??2?(??媒体??性?质??和目??标?受??众??????????????????????????????????????????????????8?? 3??.?记??者的??职?业??个性?????????????????????????????????????????????????????1??0? ??4.??社?会??文化??
价?值??观??????????????????????????????????????????????????????1??0? ??5.??新?闻??法规????????????????????????????????????????????????????????1?1?? ?? ? ??三、??新?闻??报道??角?度??选择??途?径???????????????????????????????????????????????11?? ?
?? ??1?.??从新??闻?事??实本??身?找??角度????????????????????????????????????????????1??1? ??2.?? ?提??升记??者?自??身水??平?找??角度???????????????????????????????????????????12??
? ?? ??四?、??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方??法????????????????????????????????????????????1?3??
?? ? ??1.?? ?如??何才??能?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1??3? ??2.?? ?选??择时??新?闻??报道??角?度??应该??注?意??的问??题????????????????????????????????1??5? ??
?? ?五??、选??择?新??闻报??道?角??度发??现?新??闻线??索???????????????????????????????? ???????15?? ?
?? ??1?.?? 旧??闻?里??面提??炼?新??闻??????????????????????????????????????????????????1??5 ??2?.??大新??闻?里??提炼??小?新??闻??????????????????????????????????????????????????1??6 ??3?.??共性??新?闻??里提??炼?独??家??????????????????????????????????????????????????1??7 ??4?.??把典??
型?新??闻拉??长?拉??大??????????????????????????????????????????????????1??7 ??结?束??语??????????????????????????????????????????????????????????????18?? ?参??
考文献???????????????????????????????????????????????????????????????? ????19?? ?致??谢???????????????????????????????????????????????????????????????????? ???2??0? ??浅论???新报道?闻???角?度??的选??择? ??方慧?? ?指??导老??师?:??
?? ? ??汪建??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摘?? 要??:?
?? ??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媒??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十二??五?规??划当??
中?明??确的??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繁荣??的?具??体要??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代??
表?,??我们??的?传??媒行??业?肩??负着??的?这??样时??代?的??重任??,?怎??么样??繁?荣??带动??我?们??的民??族?文??化产??
业?,??推动??华?文??媒体??向?世??界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成??为我??们?摆??在传??媒?行??业面??前?的??重要??
议?题??。本??文?主??要从??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出??发,??探?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如??
何?摆??脱当??前?同??质化??的?竞??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精?彩??独到??,?从??而脱??颖?而??出,??产?生??良好??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究??了?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因素??,?并??结合??相?关??新闻??案?例??介绍??
了?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 ? ?? 关??键?词??:
?? ? ?? 新??闻?报??道角??度?;??新闻??报?道??选择??;?新??闻视??角? ??On?? ?t??he?? ?c??ho??i?c??e ??o?f?? n??e?w??s ??a?n??gl??e?s??
F??a?n??g ??h?u??i ??D?i??re??c?t??or??:?
?? ?? ?W??an??g? ??ji??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
A??b?t:???s?? ?trW????a?it??c?h? ??Ch??i?n??a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s? ??me??d?i??a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e?? t??w?e??lf??t?h?? F??i?v??e-
??Y?e??ar?? ?p??la??n? ??wh??i?c??h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s ??a?n?? i??m??nt??p?? ?orr????tep???a?r?e??se??n?t??at??i?v??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ou??r? ??me??d?i??a ??i?n??du??s?t??ry??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is?? ?e??ra??,? ??ho??w? ??to?? ?d??ri??v?e?? o??u?r??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C??h?i??ne??s?e??-l??a?n??gu??a?g??e ??m?e??di??a? ??to?? ?t??he?? ?w??or??l?d?? o??f? ??ou??r? ??ow??n? ??vo??i?c??es??,? ??as?? ?w??e ??p?u??t ??i?n??
f??r?o??nt?? ?o??f ??t?h??e ??m?e??di??a? ??in??d?u??st??r?y??, ??a?n?? i??m?p??or??t?a??nt?? ?i??ss??u?e?? .??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s ??p?o??in??t? ??of?? ?v??ie??w? ??th??e? ??ch??o?i??ce?? ?o??f ??d?e??pa??r?t??ur??e? ??to?? ?e??xp??l?o??re?? ?i??n ??t?o??da??y? ??s ??p?e??ti??t?i??ve?? ?m??ed??i?a?? e??n?v??ir??o?n??me??n?t??, ??h?o??w ??t?o?? g??e?t?? r??i?d??
o??f? ??th??e? ??cu??r?r??en??t? ??ho??m?o??ge??n?i??za??t?i??on?? ?o??f ??t?h??e ??p?e??ti??t?i??on??,? ??ma??k?i??ng?? ?t??he?? ?n??ew??s? ??mo??r?e?? e??x?c??it??i?n??g ??u?n??iq??u?e?? t??o? ??st??a?n??d ??o?u??t,?? ?h??av??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ne??w?s?? a??n?g??le??,? ??bi??n?e??d ??w?i??th?? ?n??ew??s? ??ca??s?e?? d??e?s??cr??i?b??es?? ?h??ow?? ?t??o ??c?h??oo??s?e?? t??h?e?? n??e?w??s ??a?n??gl??e?.?? K??e?y?? W??o?r??ds??:?
?? ?? ?N??ew??s? ??an??g?l??e;??N?e??ws?? ?s??el??e?c??ti??o?n??;N??e?w??s ??p?e??rs??p?e??ct??i?v??e ??引? ??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进??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更?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
荣?做??为一??项?国??家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和??鼓?励??的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各?地??,尤??其?是??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出??竞相??出?台??各种??保?护??措施??,?设??立文??化?创??意产??
业?园??来培??育?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的??文?化??产业??的?重??要一??员?媒??体行??
业?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各地??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纷纷??做?大??做强??,?竞??争也??日?趋??激
烈???,可避?不???免?的??出现??了?新??闻同??质?化??、肤??浅?化??、表??象?化??的倾??向?。??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做
到???人我有?无???,?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角
度???的择尤?选???为?必??要,??一?个??好的??新?闻??报道??的?角??度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产生??良?好??的
传???播果。?效??? ?
?? ?? ?对??同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结??果?也??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
的?报??道,??记?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寻
找???、掘和?挖???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观??察?事??物的??不?同??,也???会成不?形???同?的??认知??。? ??
?? ? ??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经??验?报??道,??会?议??报道??会?流??于模??式?化??;有??些?民??生新??闻?经??常写??成?政???府政绩??的??宣传??报?道??,而??非?从??百姓??的?角??度去??做?;??一些??重?大??活动??的?报??道,??完?成??了何??人?何??时何??事?的??报道??就?结??束,??没?有??去挖??掘?一??些受??众?真??正需??求?的??信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没??有?选??取一??个?最??好的??合?适??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 ? ?? ??当?下??新闻??媒?介??的竞??争?不??完全??是?信??息快??慢?和??多寡??的?比??拼,??更?多??的是??新?闻??角度??的?竞??争,??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新?闻??文本??最?大??的不??同?。??对于??新?闻??角度??,?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静??止?的??概念??来?理??解,??或?者??说,??它?不??仅仅??是?新??闻文??本?呈??现出??来?的??叙事??角?度??,而??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把?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新??闻?事??实,??创?造??出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
?? ? ??
?? ? ??一、??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现?状??与内??含? ??我国??的?新??闻报??道?工??作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闻??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走??出了??繁?荣??的发??展?之??路,??报?道??上日??趋?成??熟,??各?大??媒体??都?把??新闻??的?时??效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在时??效?上??和传??播?途??径上??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迫??使?传??统媒??体?另??辟蹊??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同??时各??大?同??质媒??体?之??间比??如?报??纸和??报?纸??之间??;?电??视和??电?视??之间??;?网??络和??网?络??之间??竞?争??也是??日?益??激烈??使?得??新闻??从?业??者积??极?的??
?出??之道??。?除??了时??效?性??竞争??之?外??,更??多?的??是从??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的??竞争??。? 探究??胜
??
范文二: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
? ? ? ?新闻报道角?度有哪些
?篇一:
?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
?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
?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
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苏州刺史肠??,会上头?版头条。同?样,你是??想断苏州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自?然没有命中?率。这里头?的学问,除?了新闻敏感?外,与记者?站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心中是?否有全局、?有大局有关?。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俯视的角度?,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范?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全局在?胸,才会统?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
? 1987?年,海南建?省的信息传?出,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轰动一?时的?海南?热?。作为?隔海相望的?广西,如何?利用这个机?遇,顺应??海南?这个?大潮做足文?章,这是广?西人最为关?注的。
? 当时?,广东开放?势头正猛,?广西提出??借粤兴桂??。为此,广? 西日报社?领导要我和?张承工同志?到海南及两?广边境跑一?趟。于是,?我们跑了半?个海南,走?机关,看市?场,采访了?因?汽车事?件?正赋闲?的海南特别?行政区原秘?书长陈玉益?(后来成为?海南省委副?书记兼海口?市委书记)?,更多的则?是向沿途碰?上的广西各?级考察团请?教对策。采?访很认真,?记了满满的?两个笔记本?,到动笔时?却犯了难:?
不?知从哪里人?手! 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很多:
? 可以?写海南的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可?以写广西人?和广西商品?在海南;可?以写海南的?物产资源、?旅游名胜;?甚至可以发?怀古之幽思?,写那位刚?直不阿、千?古敬仰的海?南人海瑞。?作为省报记?者,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有可能?见报,但总?觉得未把文?章做足,未?免可惜。 ?
在?海口市政府?招待所,我?们经过两天?的苦苦思索?、分析,决?定把文章放?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来写。只有?站在两省区?经济发展的?高度,优势?互补的高度?,互惠互利?的高度,从?两省区共谋?发展、共同?前进的角度?出发,提出?战略上的参?考意见,才?算是把文章?做足;同时?,这也是广?西人民和决?策者最为关?心、最感兴?趣的。 ? 为了?使自己开阔?思路,站得?更高,动笔?前我们还把?《梁厚甫通?讯评论选》?翻了一遍。?
?于是,我们?运用述评的?形式,调动?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现实的?材料,对两?省经济往来?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对广西如何?打好?海南?牌?,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提
出了有?参考价值的?三点意见,?即:梁厚甫?通讯评论选?》翻了一遍?。
? 于是,我?们运用述评?的形式,调?动历史的、?地域的、人?文的、现实?的材料,对?两省经济往?来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对广西如?何打好?海?南牌?,在?战略上和策?略上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三点意见?,即》,载?《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第18?7页) 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呢? ?
(一?)记者要想?总理的事 ??当记者要?想总理的事??,这是艾?丰同志的名?言。当然,?记者不是总?理,也不是?任何一级领?导,但记者?要像总理一?样;心中装?有大局,站?在总理的角?度,去俯视?、把握、掂?量新闻事实?: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第18?7页) 那?么,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全?局?呢? ?
(一?)记者要想?总理的事 ??当记者要?想总理的事??,这是艾?丰同志的名?言。当然,?记者不是总?理,也不是?任何一级领?导,但记者?要像总理一?样;心中装?有大局,站?在总理的角?度,去俯视?、把握、掂?量新闻事实?》等大报来?得快。
? 我们?说?记者要?想总理想的?事?,或者?说是?站在?中南海的高?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站在天?上立题,站?在地上取材??的意思。??登高壮观?天地间?,?(李白诗)?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站得高,才?能胸襟开阔?,视野开阔?。如同站在?高山之巅,?远近诸山、?视若培丘,?山下万物,?尽收眼底;?公路如链如?带,飘没云?里山间,河?流纵横交错?,延绵不尽?。这就是登?高效应。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新闻?报道要想体?现时代精神?,全局精神?,就应该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判?断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从而使报?道扣紧时代?跳动的脉搏?。
? 要正确估?量自己所采?写的事实在?全局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局的?角度确立报?道的主题和?选择契机,?使报道一锤?敲到最响处?。从而见微?而知著,抓?住人们最常?见并且见怪?不怪的事,?透过微观开?掘具有普遍?意义的报道?主题,努力?从事物的现?状中预
见到它的发展趋??势,把握形?势的新变化?,及时采写?提出事关全?局的新见解?,以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
? 以上这?些问题的把?握,决定于?记者的宏观?意识,决定?于记者把握?大局的能力?,洞察全局?的能力,以?及科学预见?的能力,涉?及到记者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理论修养、?调查的深度?和知识的积?累。
?
?(二)沉下?去,浮出来?,退几步 ?大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题西?林壁》一诗?中写道》2?017年第?10期 摘? 要:
? 同样的?一件新闻事?实,通过不?同的新闻角?度对其进行?描写,产生?的效果是有?区别的。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对新闻?事实进行描?写,就好像?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放在桌子上?的同一个鸡?蛋,由于观?看人观看角?度的不同,?因此对于看?到的鸡蛋的?大小、形状?也是有所变?化的。同看?鸡蛋一样,?新闻事实中?所采取的观?看角度也对?新闻事实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如?何寻找新闻?角度的方法?。
? 关键字:?
新?闻事实;新?闻角度;价?值; 文章?编号:
? 167?4-352?0(201?7)-10?-00-0?2
?
一、?综述 同一?个新闻事件?可以包含多?个新闻线索?点,每个新?闻线索点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又会有?不同的收获?,要想将新?闻事件表现?的更加清楚?、真切,就?必须从具体?的、细小的?角度中入手?。角度越具?体,越能够?成功的将主?题进行展示?。那么如何?才能发现具?体的、细小?的角度呢,?这就需要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事情本身?的价值,将?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点?作为新闻角?度的切入点?,通过准确?的切入,找?到合适的新?闻角度。当?然,这是需?要新闻工作?者本身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刻认识的?,能够从新?闻事实中挖?掘出新闻事?实的精髓,?能够将具体?的新闻事实?抽象成新闻?事件本身价?值,再将抽?象的价值转?换为具体的?新闻报道。?在选定新闻?角度的时候?,哪位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认?识深刻,哪?位新闻工作?者就能够更?快更容易的?在新闻事实?中寻找到新?颖的新闻角?度。
?
?二、寻找新?闻角度的方?法
?(一)会议?报道也有新?角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新闻工作者?都不是很愿?意对新闻会?议进行报道?,很多观众?朋友也不愿?意观看新闻?工作者对会?议的报道。?新闻工作者?不愿意报道?,是因为在?我们传统的?观点认识里?面,会议都?是按照固定?模式进行下?来的,没有?新意、枯燥?无味,官腔?很重,所以?在进行会议?新闻报道时?没有什么新?意,只是按?照套路进行?下来,起不?到任何吸引?观众的作用?。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会议是?一个人群集?中进行商议?的场合,会?出现很多新?的精神,信?息量是很大?的,只要新?闻工作者从?中仔细研究?,细心体会?,会发现很?多值得注意?的点。从这?些点中就可?以提取出新?颖的、具有?创造性的新?闻角度。很?多新闻工作?者在跟踪报?道会议内容?的时候,缺?乏对会议新?闻的挖掘意?识。就新闻?报新闻,没?有深入思考?新闻事实背?后的价值,?以及如何进?行新闻角度?的选择才能?使新闻报道?更加的具有?深意。对
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学?会用心体会?会议内容,?对会议中出?现的不同观?点着重予以?注意,留心?观察具有价?值的、能够?反映人们生?活所需的重?点。篇四:?
新?闻角度 新?闻角度是新?闻记者寻找?、挖掘和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观察事?物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因此,法国?叙述学家托?多洛夫认为?“角度具有?第一位的意?义”。当下?新闻媒介的?竞争并不完?全是信息快?慢和多寡的?比拼,更多?地是新闻角?度的竞争,?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新闻?文本最大的?不同。 ? 对于?新闻角度,?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静止的概念?来理解,或?者说,它并?不仅仅是新?闻文本最终?呈现出来的?叙事角度,?而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把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判断和选?择新闻事实?,创造出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新闻记者?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大?体上分为三?步:
? 立意、选?材、叙事,?为此衍生出?三个步骤的?角度选择:?
立?意角度、选?材角度、叙?事角度。这?三个角度是?层层深入、?不断明确的?整体,并直?接导致了新?闻事实的最?终呈现结果?。
? 立意角度?:
?新闻主题的?选择 新闻?立意是新闻?记者对某种?新闻事实或?者新闻现象?产生深刻认?识或者感受?而形成的新?闻主题,而?新闻立意角?度则是确定?新闻主题的?视角选择。?对于同一新?闻事实,从?不同的新闻?角度切入,?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新闻?主题,并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因?此,新闻立?意角度,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
?首先,紧扣?党和政府的?路线、政地?位。那么,?应该如何把?握新闻立意?角度呢,
策?、方针,是?新闻立意角?度的首要选?择。我国的?新闻立意总?是要与我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当?前工作紧密?联系,惟有?如此,才能?导引社会舆?论,指导当?前工作。比?如扬州瘦西?湖的“大学?生船娘”的?新闻之所以?引起轰动,?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介竞?相报道,就?在于新闻主?题切合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大学生?就业观改变?等。
? 其次,?追求真善美?,是新闻立?意角度的永?恒胚胎。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追?求真实的生?命存在与意?义,是新闻?立意的“真?”;表现善?良人性和博?爱社会,追?求正当与正?义,捍卫真?理与知识,?是新闻立意?的“善”;?书写至真至?善,表现社?会和谐,实?现美好事物?或者心灵的?澄明境地,?是新闻立意?的“美”。?张扬真善美?,鞭笞丑陋?与邪恶,是?新闻立意的?永恒胚胎,?也是实现协?调关系、监?视环境、传?播文化等媒?介功能的主?要途径。 ?
再?次,切近受?众心理,是?新闻立意角?度的重要方?面。新闻传?播的对象是?受众,新闻?的立意应该?贴近受众,?围绕受众最?关心最想知?道的角度选?择立意。抑?制物价上涨?、反对社会?腐败以及医?疗、教育等?受众关心的?事实,应该?选用受众的?利益视角或?者最关切的?视角进行主?题的立意。?惟有如此,?才能使受众?产生共鸣,?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选材角度:?
主?题统率下的?角度选择 ?选材角度是?在主题统率?下的材料选?择。不同主?题需要不同?的题材,而?一旦报道的?主题确定,?选材角度就?需要围绕这?个中心来搜?寻事实材料?。因此,新?闻的选材角?度一定要把?住“主题需?要”这一关?。如汶川大?地震,是如?实报道死亡?与灾难,还?是宣传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材料选?择。
? 选材角?度要围绕新?闻事件展开?。新闻是一?种叙事,是?对事件的叙?述。法国叙?事学家巴尔?特根据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核心?事件是对新?闻发展起推?动作用、决?定作用的事?件,而卫星?事件则是那?些比较琐碎?而又是新闻?不可或缺的?事件。核心?事件是事关?全局的事件?,在选材的?时候,除了?把握事件流?变过程中的?材料之外,?还要选择典?型性的事实?材料,因为?典型的材料?才具有说明?性和证明意?义,才具有?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强大表现力?,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深化报道?主题。卫星?事件则对新?闻叙事具有?催化功能和?修饰意义,?它能起到补?充、丰富核?心事件的作?用。卫星事?件可以分为?细节事件、?背景事件以?及意义事件?等。新闻选?材角度应该?围绕新闻事?件中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的性质和?作用进行有?效选择。 ?
选?材角度还要?对准人物。?新闻的发生?离不开人物?。人物具有?自身的二重?性:
? 行动元和?角色。在新?闻中,人物?对新闻的最?基本作用就?是作为发出?动作的单位?对整个新闻?事件具有推?动的作用,?这就是行动?元的作用;?而角色则真?实地传达出?来自生命本?身复杂而又?温暖的情愫?,让人感动?或者震动。?新闻要么是?记录行动元?引发的事件?,要么传达?人物角色的?生命体验。?正是因为如?此,材料角?度选择还应?该把握人物?,或因人生?事,或因事?显人。
? 选材?角度还要考?虑构筑场景?。新闻事实?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场所等,或?者说新闻与?场景密不可?分。其中,?时间是事件?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是?安排事件顺?序的依据;?场所是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是强?调素材的意?义或者是确?定意义的主?要方式。
因?此,场景的?选择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叙事角?度:
? 新闻写作?的角度运用? 新闻文本?是新闻记者?围绕新闻主?题将搜集的?新闻材料进?行信息编码?的结果。为?了实现新闻?文本的价值?,新闻记者?往往采取各?种各样的叙?事角度来建?构新闻素材?,吸引、深?化受众对新?闻的了解、?认知和接受?。新闻的叙?事角度,是?指叙述者对?某一新闻事?实进行叙述?而采取的特?殊视角,它?体现了叙述?者和所叙述?事件的一种?表述关系,?是叙述者把?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语?言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
? 关于叙事?角度的分类?,西方叙事?理论界曾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我们沿用?其中最为著?名的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热奈特的?三分法:
? 零度?焦点叙事、?内焦点叙事?和外焦点叙?事,来叙述?新闻的叙事?角度。 ?
? (1)、?零度焦点叙?事角度。又?称全知视角?叙事,这种?叙事角度能?够方便叙述?者的叙事,?它可以不受?视域限制,?如同一个全?知全能、无?处不在的上?帝一样洞察?世间一切。?过去、现在?,行动、内?心活动或者?潜意识等,?叙述者都了?如指掌,洞?悉入微。这?种视角的好?处是灵活自?由,可以对?报道的事件?作全方位、?全景式的叙?述,具有广?度和深度,?给人以权威?感。零度焦?点叙事的缺?陷在于比较?强的虚拟感?和主观性,?容易产生“?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感觉。 ?
? (2)?、内焦点叙?事角度。又?称限制视角?,它是以新?闻当中的人?物作为叙述?者的一种叙?事角度。叙?述者或者是?事件的主导?参与者,或?者是事件的?旁观者和目?击者。因此?,叙述者只?能叙述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但不能叙?述别人看到?或听到的而?他自己没有?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更?不能像零度?焦点叙事那?样介入他人?内心世界。?目前,在新?闻报道中经?常运用的内?焦点叙事有?记者视角、?当事人视角?等方式。应?该
说,内焦?点叙事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们在报纸?上经常能看?到记者暗访?揭露黑幕的?报道等,容?易引发读者?的兴趣,并?往往能够将?新闻事实的?信息与记者?的意见隐蔽?地结合起来?,较好地表?现叙述者的?主观意图。?
(3?)、外焦点?叙事角度。?又称纯客观?视角或观察?视角,是指?叙述者像一?台摄像机那?样客观记录?事情的表象?,不追溯事?情的历史背?景,不涉及?人物的心理?活动,叙述?者也不抛头?露面,评头?品足,抒发?胸臆。在语?言上,外焦?点叙事大都?选择无明显?情感色彩的?中性语言,?因而,它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叙事?视角,适合?记者写出有?现场感的“?视觉新闻”?。采用这种?视角传递的?新闻信息是?比较可信的?,同时又由?于注意细节?,有现场感?,因而具有?可读性。但?运用这种视?角时,受众?看到的事物?完全受记者?视域的制约?,因而所谓?的“客观”?,实际上也?是被记者涵?化了的,只?不过叙述者?的主观态度?和意见更为?隐蔽而已。?
?新闻的立意?角度、选材?角度以及叙?事角度是新?闻角度的过?程分解,他?们之间是层?层深入不断?深化的过程?。新闻角度?的选择,不?仅是方法问?题,而且是?记者的职业?敏感问题。?因此,记者?应该学习理?论,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应该长?期深入生活?,升腾生活?认知;应该?不断思考,?加强比较判?断。惟有如?此,记者才?能选准角度?,写出具有?新闻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好新闻。篇?五:
? 浅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姓 ?名:
? XX 指?导教师:
院 系:? ? 汪建?
?文学院 专? 业:
? 零八?新闻学 提?交日期:
? 2?017年1?1月 目 ?录 中文摘?要???????????????????????????????????3 外文摘?要????????????????????????????????????4 引言???????????????????????????????????????5
?
?一、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现状与内含???????????????????????5?
二?、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成因????????????????????????7
? 1.政?治形态?????????? ??????????????????????7 2(媒?体性质和目?标受众???????????????????????????8 3.记?者的职业个?性???????????????????????????1?0 4.社?会文化价值?观?????????????????????????????10 5.?新闻法规?????????????????????????????11?
三?、新闻报道?角度选择途?径????????????????????????11
? 1.从?新闻事实本?身找角度???????????????????????11? 2. 提?升记者自身?水平找角度??????????????????????12?
四?、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的?方法???????????????????????13
? 1. ?如何才能选?择好新闻报?道的角度????????????????????13 2.? 选择时新?闻报道角度?应该注意的?问题?????????????????15
? 五、选?择新闻报道?角度发现新?闻线索????????????????? ???15
? 1. 旧?闻里面提炼?新闻??????????????????????????1?5 2.大?新闻里提炼?小新闻???????????????????????????16 3.?共性新闻里?提炼独家???????????????????????????17 4?.把典型新?闻拉长拉大???????????????????????????17 ?结束语?????????????????????????????????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0? 浅论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方慧? 指导老师?:
?汪建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黄山 2?45041?)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传媒行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十?二五规划当?中明确的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大繁荣?的具体要求?。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代
表,我们?的传媒行业?肩负着的这?样时代的重?任,怎么样?繁荣带动我?们的民族文?化产
业,推?动华文媒体?向世界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成为?我们摆在传?媒行业面前?的重要
议题?。本文主要?从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出发,探求?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媒体?环境下如
何?摆脱当前同?质化的竞争?,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精?彩独到,从?而脱颖而出?,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探究了影响?新闻角度选?择的因素,?并结合相关?新闻案例介?绍
了如何选?择新闻角度?。
? 关键词:?
新?闻报道角度?;新闻报道?选择;新闻?视角 On? the ?choic?e of ?news ?angle?s Fan?g hui? Dire?ctor:?
W?ang j?ian S?chool? of L?ibera?l Art?s, Hu?angsh?an Un?ivers?ity, ?Huang?shan,? Anhu?i, 24?5041)? Abst?ract:? With? Chin?a 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s ?media? indu?stry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whic?h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a?nd ou?r med?ia in?dustr?y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of th?is er?a, ho?w to ?drive? our ?natio?nal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Chine?se-la?nguag?e med?ia to? the ?world? of o?ur ow?n voi?ces, ?as we? put ?in fr?ont o?f the? medi?a ind?ustry?, an ?impor?tant ?issue? . Th?is ar?ticle? from? the ?news ?point? of v?iew t?he ch?oice ?of de?partu?re to? expl?ore i?n tod?ay s ?petit?ive m?edia ?envir?onmen?t, ho?w to ?get r?id of? the ?curre?nt ho?mogen?izati?on of? the ?petit?ion, ?makin?g the? news? more? exci?ting ?uniqu?e to ?stand? out,? have? a go?od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oic?e of ?news ?angle?, bin?ed wi?th ne?ws ca?se de?scrib?es ho?w to ?choos?e the? news? angl?e. Ke?y Wor?ds:
? New?s ang?le;Ne?ws se?lecti?on;Ne?ws pe?rspec?tive ?引 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快速?进步,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更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繁
荣做为?一项国家战?略,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和鼓励的?措施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各地?,尤其是在?传统的历史?文化名城都?出竞相出台?各种保护措?施,设立文?化创意产
业?园来培育文?化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作为的文化?产业的重要?一员媒体行?业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各地的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纷纷做?大做强,竞?争也日趋激?
烈,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新闻同质化?、肤浅化、?表象化的倾?向。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做
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因?此角
度的选?择尤为必要?,一个好的?新闻报道的?角度甚至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产生?良好的
传播?效果。
? 对同?一件事,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事物的?结果也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报?道,记者选?择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新闻角度是?记者寻
找、?挖掘和叙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角度?的不同决定?了观察事物?的不同,
也?会形成不同?的认知。 ?
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经验?报道,会议?报道会流于?模式化;有?些民生新闻?经常写成
政?府政绩的宣?传报道,而?非从百姓的?角度去做;?一些重大活?动的报道,?完成了何人?
何时何事的?报道就结束?,没有去挖?掘一些受众?真正需求的?信息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没有选取?一个最好的?合适的角度?去报道新闻?。
? 当下新闻?媒介的竞争?不完全是信?息快慢和多?寡的比拼,?更多的是新?闻角度的竞?争,角度的?不同往往是?新闻文本最?大的不同。?对于新闻角?度,不应该?简单地作为?一个静止的?概念来理解?,或者说,?它不仅仅是?新闻文本呈?现出来的叙?事角度,而?应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把握,?惟有如此,?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判断和选择?新闻事实,?创造出新闻?报道的“文?本价值”。?
? 一、新?闻报道角度?选择现状与?内含 我国?的新闻报道?工作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闻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下走?出了繁荣的?发展之路,?报道上日趋?成熟,各大?媒体都把新?闻的时效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之?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由?于新兴的网?络媒体在时?效上和传播?途径上有着?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迫使?传统媒体另?辟蹊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南方周末》?,同时各大?同质媒体之?间比如报纸?和报纸之间?;电视和电?视之间;网?络和网络之?间竞争也是?日益激烈使?得新闻从业?者积极的探?究胜出之道?。除了时效?性竞争之外?,更多的是?从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的竞争。 ?
范文三:报道题材有哪些
报道题材有哪些
篇一:优秀新闻标题
新颖的新闻标题
1.《难以想“象”的痛苦》(华商报 2010/01/06 9版)
有人说,新闻标题是文学与新闻相结合的最高技巧。这个标题是个绝好的例
子。在广场上看热闹的人们横七竖八地站满了一对大象母子雕塑的身上、鼻子上,
只剩了面孔的大象在人们的踩塔下显的特别的委屈。《难以想“象”的痛苦》,巧
妙地分开了“想象”这个词语,也委婉地对市民的这种行为提出了批评。
2.《奥巴马和希拉里联手是梦幻组合还是一场噩梦,》(新浪网)
新闻标题的技巧在于如果委婉的揭露一些人们所知的一些信息,在此则标题
里,希拉里与奥巴马激烈竞争是大家都所知的,但新闻标题却低调的用引号来告
诉了读者,而且标题以疑问的语气来引起读者的思考。
3.《我很丑,但不防碍做总统》
2004年的乌克兰大选,遭遇中毒毁容的尤先科占到上风。这句编辑“杜撰”
出来的用第一人称说的话,因为用了赵传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的比拟,所
以多少带点调侃的意思。政治新闻的标题向来给读者一种谨慎不苟言笑的印象,
如果是纯粹的政治报纸,这也是必须的,所以不可能这样拟发,但《美报》只是
西安的一家社会生活类报纸,所以如此这般“调侃”也算是一种个性,这首先肯
定了尤先科的政治才能,再者也贴近这个喜欢诗歌和善于煽情的总统候选人的风
格形象。
4.《“徒儿” 休得无礼》(华商报 2009/08/11 5版)
西安名胜大雁塔南侧有尊高大的玄奘铜像,经常有孩童爬到“唐僧”身上玩
耍,周围游客缤纷,这等行为甚是不雅。这个摄影报道的大照片就是这样一个随
意的场景,但因为标题的传神,而让报道的分量得以提高,报道的意图也因为这
“借体”教化,而更易实现。
5(《千里赴蓉 只为活出个熊样》(三秦都市报 2009/03/11/ A18
版)
报道的是09年被解救的天津受虐黑熊艾玛,被送往成都治疗的事情。“千里
赴蓉”,简要说明了黑熊是被展转送往成都寻求治疗的,而且这种拟人手法也合
乎黑熊受到的关切;“只为活出个熊样”,继承前句语境,轻松幽默地吸引起了读
者阅读新闻的欲望,看完新闻,又感觉这幽默是借对黑熊的调侃之名,而对虐熊
者进行谴责,继而引发读者的怜悯之心。
6((肩题)墓价4000元碑价1500,一亩地年租350元能建200座墓
(主标题)《墓园暴利 人“死不起”了》(华商报 2009/03/12 45
版) 从肩题就可以看出整个新闻要说的问题了,墓园暴利一直为人们所敢怒不敢言,这条新闻不仅为人们代言说了这个问题,而且尖锐地道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人“死不起”了,愤怒与谴责之意活然而出,让人百般玩味。
7.(肩题)老师随意缺课 学生回家自修 家长困惑-----
(主标题)《上课咋也“缺斤少两”》(西安晚报 2009/03/16 8版)
这是一个典型的借用新闻当事人言论的标题。借用当事人的某句话做标题,在娱乐新闻上最为常见,有时候为可吸引读者,编辑不惜断章取义或者偷梁换柱,如果“断”得好、“偷”的妙倒也
是一种敏锐,但相反,眼下因为“胡断”“乱偷”而和当事人引发纠纷的事情层出不穷。李毅的“我的胡球像亨利”就曾是一个报纸“胡断”的标题,让李毅成了诸多球迷的笑柄。《西安晚报》上的这个社会新闻标题,引用的原话抓住了事件的中心,也合适地传达了新闻与当事人的意图,“缺斤少两”则同样运用了反面幽默化的表达手法。
8(《寻枪》(副标题)金龙护卫押钞员“不慎丢失一只手枪”,运钞车在西安街头散发启事悬赏寻枪》(华商报 2010/01/09 头版头条)
这个新闻标题的主标题言简意赅----“寻枪”,而且是用了大号黑字体,直接说明了事情的严肃性,同时它也借用了陆川导演的著名电影《寻枪》的影响力,来实现报纸对事情的质疑----“不慎丢失一只手枪”,怎么会“不慎丢失”呢,相关人员对此遮遮掩掩,而让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正印合了电影《寻枪》中的的悬疑,也因为这“悬疑”而被大家期待关注。一句话,这个标题一边严肃地向市民发了“广告”,一边以媒体的态度对事件提出质疑。不过两个字,标题在新闻中的动态呈现特性充分体现。
9.《狼狗咬伤我左腿 主人打断我右脚》(阳光报 2004/05/17 A5
版)
当事人张先生被狼狗咬伤,为了索取医药费,又被霸道狗主人打断右脚。标题上下两句,以对联的形式,恰当概括了这个事情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原因。新闻界有句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
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这前后两句,缺一点都不是新闻。而且这种对联形式的标题,对仗工整,拿来对应的新闻元素悄然地传
达了媒体的感情立场(比如这个标题中的“狼狗”对“主人”)。
10.《如果傻根知道汇费没那么贵》(西安晚报 2010/01/14 37版)
新闻编辑永远不能被社会的潮流和热点落在后面。这个新闻标题的妙处就在于借用了眼下人们最关注和熟悉的“热点”来吸引读者,傻根是 《天下无贼》里的主人公,因为得知6万元一寄出去就成了59400元了,所以才决定带走,随后才遇上了“贼”。这个报道借用傻根的事例告诉回家过年的人们,还可以用邮局的其他节约汇费的方法把钱带走,以提防路途上的危险。带上“傻根”的标题成了上半句,许多人都想知道“如果”的下半句,那么,请看报道。
11(《1:0 累死老汉郝海东》《总是郝海东 又是郝海东》(华商报 2009/04/01 16版)2004年的世界杯预选赛,国足1:0艰难战胜香港队,《华商报》在主题报道和相关花絮中分别用了这两个精彩的标题。呼告和反复的制作手法保证了媒体在这场比赛上的鲜明态度,同时也把对郝海东老骥伏枥的赞扬,和对国足存在的实际问题一并融合在了“累死老汉郝海东”这样的大白话里,自然亲切而又感情强烈。
12(《恋爱是件费力讨好的事》(西安 当代女报 2010/03/15 D3
版)
“费力不讨好”这个老俗语去下一个“不”字,然后定位一个
对感情上的事情,让人耳目一新,有过恋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对这样生动的劝勉乐于理解。很多的俗语、成语都是活生生的信息元素,有创意的运用将会使新闻标题活力焕发。
13(《豆芽为什么这么“肥” ,激素催的~》(华商报 2010/05/13/
15版) 比较精彩的设问型新闻标题。一问一答,让标题的语势波澜起伏,直接吸引了读者对新闻内容的关注。这句问答,包含了最核心的新闻内容,并且给了读者最容易记住的一个生活信息:“肥”豆芽要慎重购买。
14((肩题)不到200米的大荔县司令部街(主标题)《县委这头是水泥路 村子那头是泥水路》(华商报 2009/08/06 8版)
报纸在排版这个标题的时候,主标题相同字数的两句话被一上一下放置,并且上句中的“水泥路”和下句中的“泥水路”都换了不同颜色的字体,对比的效果更加突出。这种对照式的拟题法,字面上看只是如实描述一种情况,没有直接的褒贬之词语,但所有读者都可以强烈感受到媒体所要表达的鲜明立场。对稿件
信息的高度准确把握,让编辑才得以灵光闪现般地抓住了“水泥”和“泥水”这两个汉字因为排序不同,而造成的巨大反差,以此来做题这则新闻,自然恰当,气势夺人。
15 .组标题:(肩题)国足0:6不敌巴塞罗那 遭遇1979年以来最大败绩 主标题:《脸是这样丢的~》
(肩题)3:0轻松拿下韩国队 中国女足拒绝冷门
主标题:《球是这样踢的~》(华商报 2004/04/23 30、31版) 同
一日,中国男足和和女足在大赛中一惨败、一大胜,媒体有理性,但也得在感情上站到读者的角度上,所以这种言简意赅、宣泄般的呼告句式,直接把握住了读者的心情,且又不失分寸,读者会马上亲近过来,新闻信息的传播得以良好实现。
16(《听说 童话昨日回来过》(三秦都市报 2009/05/31/ 8版)
报道的内容是六一前夕报社主办的儿童剧上演。标题采用比拟,把早已经远离孩子的儿童剧当成“人”来说,如讲久违的童话故事:“从前,有一个青蛙王子??”,标题给读者开了一个梦幻般的头,而“故事”具体则是在新闻内容里。同时这个标题用一个“听说”和一个“回来过”,把新闻中对儿童剧的忧患意识强烈地抒发了出来,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和具体的感受。
17(《借你的眼睛穿过黑暗》(摄影报道)(西安商报 2009/11/10
8版)
照片的内容是5位来自外地的目盲艺人在两个健全人带领下穿过马路。他们前后手搭肩膀,互相配合,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新闻用浪漫的诗句作为标题,首先传达了对这些残疾人互爱互助的尊重,再者他们虽身有残疾,地位卑微,但也是自立自强的艺人,所以这句浪漫饿又充满深情的句子,也显示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观和对生命的热爱。
18(《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三秦都市报 2009/04/16 A3版)
西安动物园搬迁,几只恋旧地的大象不愿意离开,工作人员开始想各种办法??费了老大的劲,终于把它们给装走了。这同样是
一个巧用成语的标题。“九牛二虎之力”说明人们做这件事情很是费劲,而出这么大力气做的又是“搬大象”的事,这两个新闻元素合起来,就变成了趣味横生的“九牛二虎之力搬大象”,一句话,三个动物,牛和老虎都没有大象“厉害”-----而确实在搬迁动物园的时
候,就这个大象最难搬,工作人员的各种方法在读者看来都十分有趣,这正和题目的有趣互相照应。
19.《国足赢了 全国人民笑了;国力走了 陕西球迷哭了》(华商报 2004/08/04 头版头条)
这个对照性的标题把两个新闻的感情元素平静地说出来了,但对于本地读者、尤其是球迷来说,这种感情却恰恰相反成了一种复杂,继而强烈迸发。这个标题对版面的美化作用在美编的安排下得以彰显-----同样是白色大号字体,但左边是大红底色、全国球迷狂欢照片,右边是纯黑底色、陕西球迷撒泪即景。一赢一走,一笑一哭,看似平淡的标题,实则饱含了编辑的别巨匠心。
20.《你胆大 我害怕》(摄影报道)(华商报 2009/11/17 19版)
照片上一个拆迁房屋的民工悠然地站在一个10米高的梁上挥动榔头,让过路人心境胆颤。站在群众角度上的第一人称的标题,用顺承的语气表达了对“大胆”民工的劝勉与批评。六个字一句话的题目言简意赅,准确鲜明,且与新闻内容配合完整。
21.《女播客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西安 当代女报 2009/11/02 A8
版)
“小喇叭开始广播啦”,相信这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被小时候的蔡国庆喊喊出来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学儿童节目”小喇叭”的“片头”,深受人们怀念。这个标题把这句“古老”的话,用在一个新生事物“播客”的身上,移栽巧妙,形象生动,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也把读者的兴趣吸引到了新闻里的“女播客”身上去了。
篇二:高校校园新闻各类型新闻稿汇总
以下是我大学两年呕心沥血的原创新闻稿。有用到校园新闻写作的都可以看一下,或许有点帮助。
一、 小场合会议类(师生交流)
环保库玛,点“绿”成“金”
——武汉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来作客“绿博轩” 12月21日晚七点,武汉市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义来先生作客“绿博轩”,与资环学院09、10级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他的环保库玛企业,分享“点绿成金”的经验秘诀。
武汉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在专业从事农用新型肥料开发与营销的同时,和我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并与2010年于资环学院设立“库玛”奖学金。
作为库玛作物营养有限公司白手起家的总经理,王义来首先谈到了他的创业历程和公司经营理念,“库玛从基层做起至今已有25年了,一直践行绝对环保的理念。我们公司目前虽不大,但是市场很大,我们信心很大”。当主持人提到点“绿”成“金”时,
王义来解释道“点绿成金,环保生产,这是一种看得见的效益”。
“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希望学子不会因为家庭贫困问题而放弃学业”,之所以当初会设立库玛奖学金的原因,王义来坦言道,“在求学过程中,我也曾受过别人的帮助,我很感激,所以我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时候,让更多的人有学习机会。
对于09级即将毕业的王同学提到的创业与工作的前后问题,王义来建议大家——先工作再创业,首先选准行业,在工作过程中,积累经验、积累人脉、了解市场,随后才有资本去创业。“成功的经验是可以学习的,而失败的教训需要自己体会”,王义来语重心长的告诉大家。
交流会接近尾声之际,王义来向大家承诺公司将继续提供优秀的实习平台,为本科生以后的学习工作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新新灯火,师生绿博
——绿博轩新生入学交流会
12级新生入学已将近两个月,站在象牙塔顶端,迷茫未知充斥着新生活。为了帮助新生尽快找到大学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点,10月25日,资环学院信息系副主任丁树文与资环学院学生会主席孙国成作客绿博轩,一师一长,与新生共同分享大学之“大”。
对于大学学习和生活,丁老师向大家说起了他的“栽树理论”,“如果你在之前就把树种好了,那树便会自然而然长大成才,给予人们阴凉。可是当你感到炎热,再想去种树来乘凉,那时就迟了。这就教育我们得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构建一个和谐关系,一步
一个脚印才是硬道理”。期间,丁老师还幽默的向大家提出了他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快乐学习为中心,烦事糊涂一点,烦事潇洒一点。当主持人提到目前很多大学学子不愿和老师多交流时,丁老师也颇有感触,他认为同学们应该认识到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科研中,同学们应该积极参与平台,实现“双赢”——经济支持和能力提高。
随后,资环学院学生会主席孙国成作为学长和大家谈起了他初入大学时的苦恼自卑与树立自信的过程。当谈到为何来到大学时,他坦然道——为了感受大学。已经大三的他,回想自己已经过去的四分之他诚恳的告诉大家“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宽容”。
交流会接近尾声之时,丁老师又热情的向大家分享他的“人生八宝”——结交两个朋友:运动场和图书馆;配备两个医生:运动和书籍;拥有两项本领:做人和做事;多吃两件东西:吃亏和吃苦;拥有两项知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达到两个极致:潜力和生命;懂得两个秘诀:健康在于早晨,成功在于晚上;追求两个一致:兴趣与事业的一致,爱情与婚姻的一致。
二、 室外(志愿服务活动、特色活动)
绿色阳光支教之旅
——我校绿色阳光支教队支教三眼桥小学
12月24日中午十二点,资源与环境学院绿色阳光支教队在学校门口集合,他们将前往三眼桥小学,为
三眼桥的同学们“授课”。据悉,本次阳光支教队的九位志愿者
们分成三个小组,折纸组,英语组,书法组,分别负责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同学们。
在等待公交车的过程中,“老师们”都纷纷拿出自己的备课笔记和队员们一起讨论起来,认真核对每一个单词的拼写,“这是要教小朋友的,我们自己总不能读错”英语组的组长马同学说道。
经过一次换乘再加上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志愿者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三眼桥小学。此时,孩子们正在上第一节课,志愿者便在各自负责的教室旁等候着。下课铃响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将志愿者们围了起来,几个大胆点的还上前询问今天的上课内容。
上课了,孩子们簇拥着“老师们”走进了课堂。书法课上,“老师们”在给孩子们教写艺术体之前,和同学们展开了“我的梦想”的互动,老师们说完自己的梦想后,孩子们也按捺不住了,积极的和大家分享他们的小秘密——考上北大、当电台DJ、当科学家、当漫画家。折纸课堂上,孩子们正在刚刚学会的“心型”折纸上写着对父母的感谢,折纸组的志愿者李同学向孩子说道:“昨天是感恩节,我希望同学们能把对父母的爱写在大家亲手折的心型纸上,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会很开心的”。英语组的同学们担心仅仅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单词会很枯燥,便用教歌曲的方式来让大家对英语产生兴趣,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嗓音唱着英文版的“雪绒花”,志愿者都露出了欣慰的笑脸。
两节课很快结束了,小学生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教室,临走前,
还热情的邀请大哥哥大姐姐以后常来看他们。
“一个下午的喋喋不休或许会有点累,可是能和孩子们一起上课我真的很开心,我们希望下次还能来看孩子们”,离开三眼桥小学时志愿者们和资环学院青年志愿中心工作人员说道。
三、 采访类(老师、优秀学子)
和土壤学恋爱的“黄氏秘诀”
——长江学者黄巧云作客“绿博轩”
12月5日晚,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黄巧云教授作客“绿博轩”,与资环学院辅导员吕叙杰老师,黄彩薇老师以及11级、12级学生代表共同分享了他在科研道路中和土壤学恋爱的“黄氏秘诀”。
交流会开始,黄老师便热情的向大家聊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在学习的道路上,对于曾遇见的波折,受到的委屈,黄老师坦言道“没有历练也就不会有提高”。谈及到与土壤学的结缘过程,黄老师笑着说道:“与土壤打交道,我也并不是一开始就爱上它,我是‘先结婚后恋爱’,先进入这一领域,通过学习交流,渐渐发现了他的趣味所在,最后选择一直研究下去”。
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现场气氛轻松活跃,黄老师亲切幽默的用“黄氏秘诀”为大家一一解答困惑。当有12级新生问及黄老师是如何能在土壤学界中获得如此累累硕果时,黄老师说道“这是一个目标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学时代的他,曾经写过一篇叫做《我要长征十万八千里》的文章,其中便提到了
一个模糊目标——科学家,之后一步步攀登,目标逐渐变得清晰明朗,直至实现。“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烦恼,但是不管何时何地,希望大家能看清主流、优势,热爱生活,这是我们不断向前的动力”黄老师就12级王同学提出的“如何看待生活”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外,黄老师还时刻关心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交流会接近尾声之时,黄老师向“绿博轩”图书角捐献了图书,并在留言薄上和同学们分享了他的人生信条——博学、慎思、笃行。
四、大型会议类
安全教育重于泰山
——暨资环学院12级新生安全教育大会
九月初,又一批朝气蓬勃的新生来到了大学校园,背井离乡,离开父母的庇佑,初出茅庐的他们把保护自己看得过于简单。为了加强新一届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9月4日晚7:00,资环学院组织全体新生在S1报告厅聆听了一场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同时出席大会的有校保卫处处长刘秋红,资环学院党委副书记魏鹏老师,教务员何建荣老师以及12级辅导员黄采微老师。
解读《大学生手册》,解读大学。“《大学生手册》就是一本指导大家怎样从高中生活过渡到大学生活的一本必读科目”资环学院教务员何建荣老师说道。为加深新生对于行为安全,学业安全的更深理解,何老师结合具体真实的案例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了《大
学生手册》。“考勤与请假”,“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以及“辅修与双学士学位”,这些与新生息息相关的条例,何老师都加以详细解释。期间,
何老师向大家重点强调了“不得授予学位情况”及“大学生记录处分规定”,提醒新生越雷池一步会造成的严重后果。《大学生手册》解读结束,何老师向大家寄语“希望大家能明确专业要求,制定详细大学规划,今天我以华农为荣,明天华农以我为荣”。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安全知识的严重缺乏而造成的惨案已屡见不鲜,怎样安全度过大学四年,创造和谐人生,有着丰富安全事故处理经验的校保卫处刘秋红处长从为何需要安全知识,学习哪些安全知识,如何提高安全能力三个方面给在场新生进行了安全解说。对于近些年发生的多起大学生为救人而牺牲自己的案例,刘处长坦言“精神无上崇高,行为值得反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遇到此类事件,我们需要理性的思考,而不是冲动当前”。当提到提高安全能力的方法时,刘处长送给大家八句真言“天下无贼,我心有贼。天下无祸,我心有祸。天下无灾,我心有灾。天下无害,我心有害”,字字珠玑,为新生敲响警钟。
会后,资环学院12级辅导员黄采微老师说道,“安全无小事。我们之所以向新生开展安全教育,是希望通过丰富的数据案例,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平安充实的度过大学四年”。
五、 运动会
别具一格,相与争锋(未附图)
——记校运会各院拉拉队造型
10月19日上午,体育场内各院群雄逐鹿,看台上各院拉拉队争奇斗艳,好不热闹。
五彩缤纷,花扇上战场
动科动医学院的拉拉队造型可谓别出心裁,利用不同颜色的扇子组成的彩虹图案,点缀着绿茵场一片生机盎然。
文法,胜利属于你们
统一的院服,每人手中的黄色板子,“3、2、1”,依次拼成的数字图案,好似百米跑时的心情,振奋人心。图案“I?文”凝聚了文法学子一颗深深祝福文法运动员的火热之心。
(上面的问号是个爱心的图案,在TXT里打不出来)
生科,生命的自豪
篇三:电视新闻类节目的几种形式
一、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
消息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主干部分。它旨在以真实、客观为基点,迅速、广泛、简短地报道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1.短消息。短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1分半钟之内。它以“一个事件、一个现场和一个主题”为特点,要求视角新颖、主题鲜明、视觉冲击力强。2.长消息。长消息时间长度一般在4分钟“内。它的特点是以非事件性报道为主,要求在短消息基础上在时空上有一定拓展和延伸,要有一定的立意和深度,同时运用多种电视表现元素。
二、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
连续报道类电视新闻节目分为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被视为消息类新闻节目的一部分,但因其并非单条新闻,在播出上会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二者在题材选择、时效性、报道序列和传播功能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
1.连续报道。它是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新闻事件及所追踪的事态进行及时、持续的报道。连续报道的题材往往是重大新闻。它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报道的时效性有比较高的要求;报道有较强的连续性,连续一般是纵向的;报道在总体结构上具有完整性;从报道层次上看是逐渐递进的;报道具有一定的广博性;报道在声势上具有强烈的悬念感。
2.系列报道。它是围绕同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多次。系列报道是我国电视新闻界的创造。它以集中的强大声势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成就,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系列报道在主题是同一性、传播具有系统性和信息密集化。
三、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
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是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表现手段与播出方式,深入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观众所关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经验,或新出现的社会现象,以及表现某一行业、地区新面貌新气象等内容的新闻报道形式。专题类电视新闻节目可以分为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和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等类型。
1.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它又可分为典型报道、事件的现场报道、重大事件综述和思辨性报道等几种类型。
2.电视新闻调查节目。它是利用电视的表现手法,以揭露社会负面事实为主要目标,由新闻媒体独立完成采访报道任务的新闻电视新闻节目类型。电视新闻调查节目是一个电视新闻频道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同时也是体现媒体公信力的重要手段。这类节目对记者和编辑提出的要求较高,因此,节目往往能够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3.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它是运用电视的表现元素和报道方式对新闻事态的发生进行前因后果的解释、分析和预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理性思辨的色彩,同时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多侧面、多视角、多层次的立体报道是它的一大特点。由于对事态有深层次的思考,因此,深度报道节目往往能够在社会中引起较大的影响。
四、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
这类节目是以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面对面谈话的形式,就某一新闻事件展开交流的电视新闻节目形式。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可分为人物专访和谈话节目两种类型。
1.人物专访。是采访者通过与新闻事件中的焦点人物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把新闻事件与新闻人物融为一体,以人物为视角来解读新闻。
2.谈话节目。是在主持人的驾驭下,由嘉宾和观众共同参与,就社会热点事件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为各种意见和观点提供沟通平台的节目类型。《实话实说》就是这一类节目的代表。
五、重大事件特别报道
重大事件特别报道,是指电视媒体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节目形态和表现手法,对已经或正在发生、发现的具有深远和持续影响力的事件进行细致、全面、深入报道的方式。由于这种
方式社会效益突出、影响力不可估量,因而,尽管其报道持续时间长、制作难度大、形式多样化,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多,因此,各大电视媒体每逢重大事件仍不惜全台之力投入报道。若以事件的性质为标准,重大事件特别报道还可以划分为可预知的程序性重大事件特别报道和不可预知的突发性重大事件特别报道。
1.可预知的程序性重大事件报道。是事先经过了精心策划和安排的、有大致轮廓的、甚至有比较详细的时间表的事件。当然,可预知的程序性重大事件报道也有可能出现事先无法确定的环节。
2.不可预知的突发性重大事件报道。突发性重大事件,往往是不可预知的,但它却最能够检验电视媒体和记者的新闻敏感和反应能力。虽然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有时会有一定前兆,但事件发生的确切时间、地点和进展过程以及可能引发的后果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面对突发性重大事件,电视媒体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a href=“http://www.cdfds.com/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牡谝幌殖。 ü 殖× 呋蛴跋癖ǖ澜 录 淖钚陆 钩氏指 苤凇,捎谌狈κ孪茸急福 环?灾卮笫录 ǖ涝诳 际蹦衙獯植诤土杪遥 庵衷 募锹挤绞胶褪录 旧淼牟豢稍ぶ 裕 ??亲钗 苤诘囊 于?/p>
范文四: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篇一: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苏轼是经历北宋中期到后期的文学大家,他上承以欧阳修为文坛盟主的北宋中期诗**新运动大潮,将诗,文,词等诸种文学艺术样式推向了北宋的最高峰,下开”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加上李廌,陈师道,又称为”苏门六君子”)等人才辈出的局面,成为欧阳修之后更为杰出的文坛领袖.文章对苏轼生平,思想,创作道路以及苏文,苏诗,苏词作详细介绍,并对苏轼在宋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加以评价.
关键词:苏轼 苏轼散文,辞赋,四六 苏诗 苏词
苏轼对文艺创作,倾注了毕生精力.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反对”贵华而贱实”, 强调作者要有充实的生活感受.他认为为文应”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要敢于革新独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苏轼重视文艺创作技巧的探讨,他用”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进一步”了然于口与手”来解释”辞达”(《答谢民师书》), 已经触及了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苏轼的创作实践体现了他的文艺观.他是有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在诗,词,散文等方面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一,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一),苏轼的文道观与苏轼散文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认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认为欧阳修”论大道似韩愈”,”记事似司马迁”(《六一居士集叙》),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物固有是理,患不知之,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答虔倅俞括》.)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例如”日与水居”的人”有得于水之道”(《日喻》;此点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相同).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象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苏轼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热心奖掖后进,培植不少人才.他的作品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
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苏诗受到金代诗人,明代公安派作家和清代宗宋派诗人的推崇.苏文长期沾溉后学,其小品随笔更开明清小品文的先声.
史论,政论—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韧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深刻,富有启发性.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
2小品文
史论,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肺腑.随笔,杂感,琐记,写人记事,言简而明,信笔挥洒,颇饶情致.如《记承天寺夜游》,《记游松风亭》,随手拈来,即有意境和
性情.此类文字,实开晚明小品文一派.另有《仇池笔记》,亦系后人辑录而成.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正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例如《日喻》中的两段比喻: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造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钟,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于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此文论证了对事物的认识不能依赖片面的见闻,必须经过实践才能掌握事物规律和道理,说理十分透辟.但它的说理是借助生动的事例,或者说是通过形象来展现的,所以它给读者的印象不但深刻,而且生动鲜明,既能使人得到知性的认识,又能带来审美的愉悦.
3叙事记游之文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乳交融.
叙事记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
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
《石钟山记》是一篇以论说为主的游记,它围绕石钟山的得名,根据实地考察的见闻,纠正前人的说法,并引申出没有”目见耳闻”的事物,不能”臆断其有无”的哲理,思路清晰,论证透辟.尤其可贵的是此文的议论是在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中逐步展开的,例如写月夜泛舟察看山形一段: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仞,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宵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
寥寥几笔即画出一个幽美而又阴森的境界,读之恍如身临其境,作者赏幽探险,务实求真的情怀也随之展现无遗.而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是直接配合议论的,堪称叙事,抒情,说理三种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
由于苏轼作为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即止,很少有芜辞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寺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
小品文中的妙品.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苏轼的辞赋和四六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取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如写景的一段: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幽美,澄澈的景色与轻松愉悦的心情构成开阔明朗的艺术境界,而那种渺渺茫茫,若有若无的虚幻感觉,又直接为后文写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作了铺垫,体现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
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典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情情之作.如《谢量移汝州表》:
只影自怜,寄命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憔悴非人,章狂失志.妻孥之所窃笑,亲朋至于绝交.疾病连年,人皆相传为已死;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二,苏轼的诗
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砭了新法的流弊.部分关怀生产的诗歌,如《次韵章传道喜雨》,《答吕梁仲屯田》,《石炭》,《秧马歌》,《游博罗香积寺》等,表现了人民的痛苦,针砭了时弊,情真语挚,朴实无华,对前人很少涉及的社会题材,多所开发,取材广泛,命意新颖.苏轼的写景诗和理趣诗,艺术价值最高,最为脍炙人口.《游金山寺》,《望海楼晚景》,《望湖楼醉书》,《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描绘了长江夜色,江南晴雨,西湖胜景;《登常山绝顶广丽亭》,《百步洪》,《登州海市》等诗,则逼真地描绘了江北的地方风物和名胜.苏轼不但善于观察和捕捉各地景物的不同特点,而且以欣喜爱悦的感情描绘了农村环境的清新朴厚.在岭南所写的农村景物诗,体现出作者同惠州百姓和黎族人民融洽的关
系.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发人所未发,写成引人深思的理趣诗.如《题西林壁》,《琴诗》,《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尽.还有些诗常常满涵着爽朗乐观的情趣,体现出不畏逆境,傲视磨难的精神.苏诗奔放灵动,逸态横生,才思四溢,触处生春,艺术上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苏轼体察敏锐,诗笔爽利,无论描写风光,物态和人情,都可做到写物传神,颇饶情韵.苏诗想象丰富,奇趣横生,比喻新颖贴切,引人入胜.苏诗有时直抒胸臆,议论英发,文思如潮,极富气势.苏轼对古近各体均能驾驭自如,但更长于古体和七言.他的七古波澜壮阔,变化莫测,最能体现奔放的才情,妙笔驰骋,奇气横溢.五古则写得朴厚无华,词清味腴,以自然入妙见胜.苏轼的七律也很出色,气韵天成,格调流丽圆转,略与白居易,刘禹锡诗风相近,而更为奇警.苏轼对五言近体用力较少,五律五绝不多,而七绝则写得精美明快,有不少传诵颇广的名篇.
(一),苏诗题材取向
1,向外:积极干预社会现实——”一肚皮不合时宜”——批判现实
通过描写民生疾苦(天灾人祸)表达对现实的批判.
蝗旱之灾:《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肌肠痛.”
洪涝之灾:《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
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
赋役之祸:《吴中田妇叹》:”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
通过反思历史以批判现实.如《荔枝叹》:
2,向内:进行深入的人生思考——哲理的思索——苦闷与超脱——乐观旷达的精神(“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哲理的思索.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3,苦闷与超越.
深刻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
苏诗中虽然时时有传达逆境中的苦闷者,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则表现出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写苦闷者,如《寒食雨二首》,写”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沉痛.
4,体现乐观,表现超越者.如《初到黄州》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句,黄州,惠州,儋州,皆东坡贬谪流放之地,苏轼能从贬谪流放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幽默的笔调化解之,其乐观旷达的精神可见
一斑.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笔势飞腾,辞
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诗中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大胸怀,气势雄放.
(二),苏诗艺术风貌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
(1)翻新出奇的艺术技巧
苏诗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南园》”春畦雨过罗纨腻”
《百步洪》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妙喻连生.
苏诗用典稳妥精当,浑然天成.
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云:”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
苏诗对仗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
《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山忆喜欢劳梦远想,地名惶恐泣孤臣.”
看似平淡实则奇警,看似松散实则精练,诗中几乎不可复睹
具体的技巧,因为它的艺术追求是从整体上着眼的.
(2)无与伦比的表现能力.
赵翼《瓯北诗话》云:苏轼”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
临流照影,汲水煎茶,在东坡笔下都写得格外生动有趣.
《泛颍》”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续丽人行》咏周昉美人画”背面欠伸内人”,从虚从着笔,推想画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却嫣然”.化难为易,举重若轻.
(3)刚柔兼济的”清雄”风格
苏轼转益多师,曾模仿过陶,李,杜,韩,孟诸家,乃至诗友黄庭坚的诗风,都能惟妙惟肖.体现出多元化的审美情趣.
苏轼尤其重视两种相互对立的风格的融合,在他的创作中,十分注意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毫无疑问,苏诗主导风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少余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济,从呈现出”清雄”的风格.
三,苏轼的词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
词境.他以健笔刻画英气勃勃的人物形象,来寄托立功报国的壮志豪情,如(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等篇.苏轼在词中,更多地倾入自我,表现个性.(满江红)”江汉西来”即景怀古,用祢衡的遭遇暗寓愤懑不平的感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借日常生活小事,反映不畏坎坷,泰然自处的生活态度.他以写诗的豪迈气势和劲拔笔力来写词,格调大都雄健顿挫,激昂排宕.如(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笔势如突兀雪山,卷地而来.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改革,最终突破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成为一种可与诗相提并论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词直到清代,仍为陈维崧等词家所宗法.
(一),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词”为诗之苗裔”(《祭张子野文》)
词”自是一家”(《与鲜于子骏》)
(二),对词境的开拓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抟抟.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人,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既表现了他致君尧舜的人生理想和少年时代意气风发豪迈自信的精神风貌,也流露出中年经历仕途挫折以后复杂的人生感慨.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现了他希望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分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笑谈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
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向外在的世界拓展.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生活交际,闲导读书及躬耕田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词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或以奔走流动的气势取胜,如”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满江红》,或以清新秀美的见称,如”山雨潇潇过,溪桥浏浏清.小园幽榭枕苹汀,门外月华如水,彩舟横.”(《行香子?过湖州作》)有的则把对自然山水的观照和对历史人生的反思结合起来,在雄奇壮阔的自然美中融注入深沉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慨,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用自己的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位,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三),以诗为词
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元佑词人以诗文句法入词,始于苏轼.具
体表现:
1,题序的大量使用
2,典故的运用
四,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综上所述,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其一,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二,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必然.
苏轼在当时文坛享有极大声誉,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盟主.
苏门四学士,秦,黄,陈,张
苏门六君子,秦,黄,陈,张,晁,李
苏轼影响下的文人.李格非,李之仪,唐庚,张舜民,孔平仲,贺铸等.
总之,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杰出的成就.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均对当时与后世有深远的影响.篇二: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完成诗后的问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它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答:第一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二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第三首是从( )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 )
篇三: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1、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2、想象画面,入情入境。3、了解诗人身世际遇4、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篇四: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考点名称:古诗词鉴赏古典诗词:
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
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因此在语文科目中占有的比重比较大,当然学习古诗词鉴赏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时代背景与表达感情,循序渐进地学好古诗词鉴赏。古诗分类:
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
方法指导:
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
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
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
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 静结合 对比映衬、虚实明暗 、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
田园: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陶渊明、王维、孟浩然)
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
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
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李白、王勃、)
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马致远、崔颢、苏轼、)
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曹操、李白、韩愈、 )
写景: 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 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
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温庭筠、李商隐、李清照)
怀古:对古人、物、事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或对。。。寄予。。.的愿望。
古诗歌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并能对具体的诗词作出准确地判断。
常见的题材如下:
1、爱情诗:
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
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
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
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
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
又称记游诗、行旅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
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7、咏史诗:
这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一般是先叙事后议论;
也有一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让读者思考的。
咏史为题的诗以班固的《咏史》、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为早期著名代表作。此后不断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咏史诗,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商隐的《贾生》、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与之曾唱反调)、温庭筠的《经五文原》等,均为名篇。
8、咏物诗:
这是借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托物言志,象征比拟是其常用手法。
这类诗先秦两汉已出现,唐以后佳作渐多。
如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李白的《白鹭》、杜甫的《归雁》、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于谦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9、咏怀诗:
这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主要手法。
咏怀诗也源自《诗经》,是古诗中最重要的诗歌之一。
如屈原的《离骚》、《涉江》、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陆游的《书愤》等等,都是令人感动的咏怀名作。
10、怀古诗: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这类诗就是怀古诗。怀古诗可归入咏怀诗大类之中,但独有特色;
怀古诗与咏史诗略有不同,怀古诗是身临旧地古迹而抒情言志,而咏史则不必亲到历史遗址,在书房中就可以写作。
怀古诗如杜甫的《蜀相》、刘禹锡的《乌衣巷》、《石头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等等,都遗响千古。
古诗歌鉴赏常见考点及技巧:
古诗词的鉴赏中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察重点。古诗词的考察包括诗眼、炼字以及意象等。
“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
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词鉴赏技巧:
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
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1、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
暖色—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
冷色—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比欢欣的心情。
2、通过动静结合,相互映衬的手法开拓诗境,传达情感。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诗中“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又突出显示了“春涧” 的幽静。
3、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我们在鉴赏时要优先考虑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意象。
特殊意象:
“望月怀远” 、“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
鸿雁——思乡,信使;杜鹃——薄命佳人,忧国志士,哀惋,至诚;鹧鸪——思乡,凄情;
东篱——山尘脱俗之境;菊花——高洁品质;杨柳——依
依离别;
岁寒三友(松、竹、梅)——傲骨;桃花——美人;鸟——自由。
分析诗歌形象应注意景和情、物与 情;景和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a.借景抒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b.托物言志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c.感物伤怀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杜甫《孤雁》)
d.情景交融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熟记常用术语,如: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隽永、新奇、优美、绚丽、工丽、含蓄、质朴、自然、奔放等。
2、注意“诗眼”(“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字新鲜,突出了诗人
内心的痛苦。
3、注意 “炼句”。由于诗歌篇幅、韵脚的约束或修辞的需要,诗人往往会对诗句进行特殊的处理,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古诗词的语法知识,才能读懂诗歌,进而鉴赏诗歌。
a.词类活用:
如:李商隐《无题》:“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悦,使……欢快;空,使……空明。
b.互文见义: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
杜甫《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花径不曾缘客扫而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缘客开而今始为君开。
c.倒装
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杜甫《秋兴八首》“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在这里主要写京城长安的风物之美,强调那里的稻米和梧桐的非同寻常。
d.省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卒章显志、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寓理于事:
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
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
2、修辞手法:
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其作用大体和其它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要发现修辞,直接说明作用。
比喻、比拟、借代、对偶、夸张、象征、对比、衬托、双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互文、用典、化用、叠词等;
比喻——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夸张——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巧用典故:
前人诗句——精炼含蓄;扩展内容;富有文采。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明显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修辞中有一点尤其要引起注意,即反衬。专用术语“以静衬动”,“以响衬静”。
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正衬(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
对比——(李白《越中览古》前三句与最后一句)
通感——感觉器官的沟通。(李白“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此时的雪花仿佛是春风中盛开的梨花,香飘万里。视觉与嗅觉沟通,诗人的情意饱含其中。)
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四、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
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从字面上看,此诗似在指责酒家卖唱女的无知和无心。但商女所唱得由听者来点,可见这不过是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该是座中的豪绅、贵族、上层官僚。他们才是作者实际抨击的对象。)
古诗词鉴赏其他必备的知识和能力:
1、诗词流派——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2、诗歌的个人风格
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形成各自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朴素自然、李白—豪迈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通俗易懂、杜牧—清健俊爽、王维—诗画一体、王昌龄—雄健高昂、李商隐—朦胧隐晦、苏轼—旷达豪放、柳永—柔美婉丽、陆游—悲壮爱国。
3、鉴赏诗歌应懂得“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最早由孟子提出,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
4、鉴赏诗歌应善于联想、想象
表面上,读者阅读诗歌时似乎跟着诗的形象走,处于被动地位。事实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审美习惯和美学理想等,通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给诗的形象和诗人意到而笔未到的艺术空白加以补充和丰富。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不仅使读者看到杏花盛开的情状,而且还可想象出花丛中鸟儿的嬉闹,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把春的意境写活了。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篇五:诗句一般有哪些角度
其实吧,从科学角度讲,毁灭一词并不准确,没有真正毁掉什么,更没有灭掉什么,物质总量一点不少都还在,角动量也还在,只是物质的组合方式变了变,像一副扑克牌,仅仅重洗而已......可生命是一手同花顺,一洗什么都没了。
范文五:调查性报道有哪些
篇一:调查性报道基本问题梳理
调查性报道基本问题梳理
王克勤
以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为己任,以揭发政治权力与市场权力违法犯罪等种种黑幕为途径,由媒体独立调查完成的调查性报道目前越来越为中国新闻界,也包括整个中国社会所认可与肯定。
在更多的媒体致力于调查性报道、更多青年记者致力于调查性报道的今天,对于调查性报道的基本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梳理,很有必要。为此,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调查性报道的老记者,我在此谈谈个人的见解与想法。
调查性报道是揭露黑幕的深度报道
调查性报道,是职业新闻记者通过独立、深入、细致、全面的侦查式、访问式调查,所完成的一种揭露被某些人或某些组织故意掩盖、损害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行为内幕的深度报道,又称之为揭黑报道、揭发报道、揭丑报道、扒粪报道。
调查性报道涉及的领域及其广泛,政治、经济、社会、法治、文化、环保等领域均有适合调查性报道的选题。但是监
1
督对象应该是特定的,即权力集团与资本集团,而不是对于普通公民不适当行为的揭发。
调查性报道的核心特征有三:一是捍卫公众利益或公民权利,二是揭露黑幕,三是记者独立调查。缺少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不能称之为调查性报道。
另外,调查性报道应该是深刻而全面的报道。一般而言,调查性报道是独立文体的深度报道的一种。既然属于深度报道,必须有深度报道的基本特性。所谓深度报道的特性,核心在两个关键词:“深刻”、“全面”。不对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度挖掘,并充分反映问题背景信息者,不能称其为深刻;不对事件或问题进行全面立体的展现,尤其是问题产生的诸多关联因素进行立体分析与解构者,不能称其为全面。此即深度报道。而当下许多青年记者所做“深度报道”,在我看来不过是长篇报道,仅仅是将浮在表面的有意思的故事展示给读者,不能说不好看,但许多读者不知道作者讲了什么,也不明白为什么发生这样的事情,发
生这样事件的背景与关联因素有哪些。因此,这样的报道不能称之为深度报道。而调查性报道是所有深度报道中最应该具有“深刻”、“全面”特征的报道样式。
根据所报道问题的类型不同,调查性报道可分三类:突发事件类调查报道、专题问题类调查报道、历史真相类调查报道。
2
突发事件类调查报道是媒体针对新近发生的一些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突发事件进行的深度挖掘与真相调查,它是一种对动态问题的调查报道,也是目前调查性报道的主体。例如,2003年《南方都市报》的《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2005年我在《中国经济时报》发表的《河北“定州村民被袭事件”调查》,均属于此类报道。
专题问题类调查报道是媒体针对某一专题问题(包括社会热点、难度、疑点、焦点问题)进行的深度调查性报道,是一种静态问题的调查报道,这类报道能够最充分地实现公众知情权,为公众提供解疑释惑的服务。例如我在《中国经济时报》2002年发表的《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2010年发表的《山西疫苗乱象调查》就属于此类报道。
历史真相类调查报道是媒体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真相的再调查,揭出历史事件真实原貌,这也是一种静态问题的调查报道。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中国记者杨继绳的《墓碑》、《文艺春秋》发表的《田中角荣研究—金脉和人脉》,均属此类。
中国调查性报道呈“驼峰状”发展趋势
宽泛意义上所讲的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大约有100年的历程,与美国调查性报道诞生的时间相吻合。最早的政治黑幕揭发者,有1903年被慈禧下旨活活杖毙的沈荩;还有同样终年于31岁的黄远生,1915年12月25日在美国旧金山市
3
都板街广州楼菜馆门口被枪杀,做记者仅4年。
但是按照专业主义的角度看,真正严格定义上的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大约也仅仅十多年的历程。我以为当从1998年《财经》杂志的创办算起。《财经》与这个时期同样致力于揭发黑幕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一起将调查性报道定位在“捍卫公众利益”、“揭发黑幕”、“记者独立调查”这样三个核心特征上,并以此为选题的要件,尤其是《新闻调查》当时的选题要求必须是揭发黑幕的,这是最为核心的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的发展,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轨迹呈现为“驼峰状”波浪式发展情景,我将之分为四个时期。
首先是成长期:1998年《财经》杂志创办至2002年,标志着调查性报道在中国兴起。 第一个高峰期在2003年,以《南方都市报》孙志刚事件报道以及中央电视台评选出中国八大风云记者为主要标志。八个风云记者除军事记者冀惠彦外,其他均是揭黑记者。
第一个低谷期始于2004年,有关部门针对全国性的舆论监督情形,出台了不得跨地区跨行业监督的“两跨文件”,2005年、2006年调查性报道滑坡。
第二个高峰期在2007年,《财经》杂志发表了《谁的鲁能》揭发了当下转型中国“黑箱私有化”背景下,个别人“合法”瓜分国有资产的黑幕。
第二个低谷期在2008年和2009年,北京奥运会、建国
4
60周年为各大媒体报道的主旋律,调查性报道进入第二个低谷期。
第三个高峰期在2010年,上半年与下半年分别出现了《山西疫苗乱象调查》以及《南方都市报》的《安元鼎:北京截访“黑监狱”调查》,因此把中国调查性报道再度推向一个高峰。
总体观察,严格定义上的中国调查性报道这十多年来呈现以下态势:1.越来越多的记者投身揭黑报道;2.越来越多的媒体介入揭黑报道;3.越来越多的好报道、好栏目在中国出现;
4.调查性报道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5.全社会越来越重视与尊重调查报道记者。
选题确定要紧扣重点、难点和疑点
要写出一篇好的调查性报道,首要条件便是获得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获取新闻线索的路径主要有线人报料、公开的报道、同行推荐、内参及政府的相关文件、相关会议、网络信息(著名的公众BBS、部分博客等)、亲朋间信息交流、读者来信,等等。
对线索的判断,是做好选题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线索首先应具有公共性。公众所关注与感兴趣的难点、疑点、重点、焦点问题,或者关注者范围广的热门话题等,往往都是调查性报道选择的题材。在选择调查性报道的题材时要紧紧
5
抓住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
疑点问题,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事实背后的事实,剖析事理,切中时弊,直逼要害,能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其次是重要性。重要性的强弱取决于“新闻报道的主题将以某种方式对多少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对读者影响越多、直接影响越大、产生的影响越迅速,则新闻价值越大。
故事性和独家性的要求不可忽视。选题必须关注题材的曲折性、冲突性、显著性、异常性(荒诞性)、人情味,这是从受众阅读角度的一个重要考量。而且最好独此一家的报道,如果大家都做过,那就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深度,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内幕。
另外,时效性同样是考量调查性报道的一个要件。对历史题材而言,只要有深度,无论是怎样的调查,对于大众传媒而言,都是新闻。
采访的过程是寻找证据的过程
“骂一个人是流氓不是本事,证明一个人是流氓才是本事。”情绪没有任何力量,真正有力量的是事实与证据。我们所进行的调查采访与查找文字材料的工作其实都是为了取得证据。调查性报道的真谛就是追问、求证,通过不断地追问、求证,找到最能说明事实真相的证据。
因此,调查性报道成败的关键在采访调查。一个好的调查性报道其工作量配置应该是:10%用于选题遴选;75%用于
6
采访调查;10%用于思考梳理;5%用于新闻写作。
一名记者要做好调查性报道,首先必须坚持不断研究。所有成功的调查性报道工作过程,其实都是专题研究的过程,调查性报道不仅仅是侦察、访问、核实,更多的是对于大量已知或未知情况的不断研究与分析工作。而做好调查前的背景资料的搜集研究,是完成整体调查采访的基础,只有如此,才能制订出周密的采访计划,并梳理出事情的主要问题之所在。
采访必须坚持现场原则,这是刚性要求,即深入到新闻事件现场求证采访,没有在事件现场的求证过程,一般谈不上是真正的调查性报道。在信息来源方面,即每篇调查报道中,准确信源不能少于6个,即事件中的正方、反方、中立方均应该采访到;其他相关各方应该采访到;事情关联的相关各级机关努力采访到。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会是有偏见的,所以单一的信源就可能出现偏颇或不准确,即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要全面立体的呈现事实,只有进行众多的采访与核实,才能够尽可能的呈现出一个更加逼近真相的事实来。
精确的报道才是客观的报道。对于各方面的说法与情况介绍都要寻找证据,以求证其真实性、准确性。揭发报道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反扑,为了确保记者自己的安全,也要确保证据齐全。有了铁的证据,才能够呈现事实的真相。在寻找证据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物证高于书证,书证高于人证。
7
对于调查中所获得的证据,要妥为保管,必要时请专业机构做证据保全。相关证据至少保存两年,因为现行民事诉讼的时效是两年。
要求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有证据支撑,要求提供证据的人按指印,而且要有录音、录像。记者要将所有的证据复制之后,把第一手证据全部交到编辑部,编辑部拿到所有证据之后,再考虑编发稿件。总之,不能为了好读而牺牲与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准确和平实——调查性报道写作基本要求
准确是调查性报道写作的首要要求。记者要抱定“宁可丧失部分新闻时效,也要确保事实准确;宁愿不登,也要准确”的决心,对不能确定的事实,一定要舍得放弃;对于关键事实,一定要核实、核实再核实;一篇文章的直接引语不能少于10处,要客观展示当事人的原话,做到原汁原味,也就是说:要求无一字一句无出处。
新闻专业的基石是真实,而平白朴实的语言是最能够实现真实准确表达的语言,平实是调查性报道写作的语言要求,记者要学会保守地、谨慎地写作,写新闻永远不能文学化、情绪化,更不能慷慨激昂、随意宣泄。150年前,即1861年美联社记者戈贝赖特便说过:“我们的行当是传播事实。我的指导原则不允许我就我所传播的事实做任何评论,我只限于报道事实。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坚持用超然客观的
8
姿态写作,即“机器人写作”—保持置身事件之外的陌生人心态写作,只限于陈述事实,不得有任何评论;不能为了追求可读性而牺牲与影响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客观准确地展示事实乃是记者的本分,写作新闻要求有律师的严谨做派,要有强大的逻辑链条,写作时要学会留有余地,我们距离真相永远是有距离的。
任何时候,记者要想到自己交出来的稿件就是最后的终稿、成品,是公开与读者见面的。不要有任何依赖思想,想象自己就是编辑。要知道被监督对象连你的标点符号都要研究,他们会挖地三尺,一定要挖出你的问题,没问题都要找出问题的。
为了保护自己,也要做得更加专业才是。可以说,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是逼出来的。
篇二:调查性报道
中国调查性报道的困境与挑战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舆论监督的大旗下,中国的调查性报道明显增多了,在主题上,它们的表现与西方调查性报道惊人的相似 :二者都注重揭露政府官员的腐败和社会上的罪恶,都力图为公民们伸张正义和主持公正。中央电视台节目《新闻调查》以前的定位语为:“新闻背后的新闻”,“正在发生的历史”。具有“全球、全国人民关注的高关注度”“记者面对的是犯错误的人,是出了问题的人,是下了监狱的
9
人……”
然而,对照严格的西方调查性报道的经典定义,人们会发现,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是软化的。这种软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调查性新闻多以报告文学形式出现,多发表在书刊上。
如前所述,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报道经常选择具有文学色彩的报告文学题材,选择时效性较差、风险较小的杂志书刊为载体,这是一种在形式上的软化。在中国的特定环境下,它们趋利避害,寻找到了更为有利和宽松的发展空间。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影响的调查性报道虽多出于新闻记者之手,但很多都发表在文学期刊或以书籍的形式出现,比如 :全景表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惨状和内幕的《唐山大地震》(钱钢),揭露由于人为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的《伐木者,醒来》(徐钢)和《北京失去平衡》(沙青),揭露1956年庐山会议内幕的《乌托邦祭》(苏晓康),揭露中共历史冤案的《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还有暴露中国体育界弊病的《强国梦》和《兵败汉城》(赵瑜),戴煌揭露政府内部某些腐败的《权柄魔术师》、《在案层厚网的覆盖下》等等。调查性报道的先锋、作家赵瑜说,“调查性新闻报道在中国的角色和地位暴露出的更多的是尴尬和无奈,以至于一些记者和作家只能把调查报道这只脆弱的羊赶到文学小说的草原上去。”还有人戏言卢跃刚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苦苦地执着地与强
10
势群体较劲,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像是一个略带几分苦涩的黑色幽默。
2、记者在调查活动中的独立性弱化,深入报道受到局限。
西方调查性新闻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媒体相对独立的调查”和“某些社会势力企图在调查活动中阻碍”。中国媒体的官方性质一方面为调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使得中国的调查性报道带上了“软化”的烙印。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中国媒体,具有官方性质,这就使得调查性新闻在进行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官方色彩,这个特征首先给记者的调查采访活动带来很大便利(在许多调查活动中,中国的媒体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记者调查的独立性也大大减弱。此外,很多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往往是待其盖棺定论之后再采访,而不是新闻记者独立观察的结果,是记者根据有关方面的调查结果进行的再报道。
比如,1998年,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对“建国第一税案”的采访是中组部通知并安排的,《北京青年报》对海南贪官戚火贵的报道事实上是法院判决之后的再报道。90年代以后的许多贪污腐化大案如周北方、王宝森、陈希同、邓斌、成克杰等案的报道以及其他高级干部的报道也是比较被动的。以舆论监督著称的中央电视台的两大栏目《新闻调查》与《焦点访谈》报道过有关腐败的23件大案曾编成一本书
11
《抨击腐败》出版,但那23件大案无一是媒体首先开始调查的。2000年7月20日《南方周末》头版上刊登的“丽水怪案何时真相大白”,标题上已注明“在调查机关帮助下,本报记者调查?卢氏黑帮?新闻揭露的是浙江丽水的一个作恶多端的黑社会性质的团伙以及它背后的关系网黑幕”。在文中,
记者也多次提到“在检察院的支持和帮助下”,文内大量内容也是公安机关的调查结论。《南方周末》2001年2月8日的“民权法院有个造假院长”也是“盖棺论定”后的采访。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组,比例太高的选题被否决也令他们疑惑:究竟中国目前是否已经具有了真正做“调查报道”的条件,《新闻调查》还能生存多少时间,
3、调查性报道的时间性严重滞后。
调查性报道与日常新闻报道不同,它往往与发生的事件有相当的距离,往往是事件在前,调查在后。调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中国的调查性新闻时间严重滞后,极端的例子比如钱刚的《唐山大地震》,在事情发生后的10年才披露了当时的真相,戴晴的《王实味、储安平、梁漱溟》写的都是几十年前的陈冤。直到政府有关部门对历史冤案有了明确认定之后才敢于下手。其他如苏晓康的《乌托邦祭》等也是同样的情况。当然,即使这样的调查报道,依然可能充满风险,与西方的经典案例相比,其中的距离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
12
因为时间滞后,记者在调查活动中受到的阻挠和压制程度大大减弱,有时甚至可能没有遭到任何压制,新闻表现出一种相对软化的趋势。
4、调查性新闻的负面性弱化、正面因素加强。
中国现行的报道方针是以正面宣传为主、负面报道为辅。这决定了以揭丑为宗旨的调查类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只能占据很小的比重。尽管相对于80年代,中国的舆论环境已经大为宽松,媒体舆论监督的力度大为增加,但相对于人民对于正义和公正的呼唤还有距离。舆论监督呼声很高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其揭露性的报道还占不到节目的10,,以关注“正在发生的历史”和“新闻背后的新闻”著称的《新闻调查》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作品也占很小的比例。
中国的传媒在近年中涌现出相当数量的调查性报道,但其负面性有所减弱。许多揭露社会阴暗面的报道,经常在其中加入有关部门在处理事件时的良好态度、改革的决心等正面性、光明性的内容,使得报道的力度和深度趋于缓和。负面性的降低同时也导致调查性新闻出现一定程度的软化。
调查性报道的揭秘性、挑战性和记者决心披露事实真相、维护正义的激情使这种报道形式独具魅力。毫无疑问,一个成功的调查性报道,记者的素质是绝顶重要的。一位研究者指出:“……所有美国优秀的调查报道都具有如下品质:对事实真相的渴望,强大的内驱力,精确的判断力,果敢的决
13
断力,持久的忍耐力,丰富的想象力,正直感,对条理性的领悟力和一种基本的直取要害的知觉。”
但是,从事调查性报道是充满风险的,它的挑战性主要来自于下列几个方面:
1、权势的威胁。
调查性新闻报道面对的往往是有权势的大人物或集团。被揭发方会不遗余力地压制调查的进行。在水门事件中,尼克松为了让《华盛顿邮报》停止调查,威胁要吊销该报的执照,致使该报的股票大大下跌。政府甚至还对伯恩斯坦等记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了威胁。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71年,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调查了日本的侵华罪行,写了长篇报道《中国之行》,从此不断受到日本右翼势力的恐吓。2002年5月13日深夜,菲律宾南部的帕加迪安市《三宝颜快报》周刊主任记者和DXKP电台的评论员埃德加?达马勒在回家路上被两名男子枪杀,警方估计可能是因为他长期跟踪揭发菲律宾
政客的腐败问题而遭到报复性谋杀。2002年6月2日,巴西“环球”电视台记者洛佩斯前往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区克鲁塞罗镇采访,为收集纪录片素材,他携带隐蔽摄像机参加了当地一个搀杂毒品和性交易的舞会,之后神秘失踪。后经警察调查,洛佩斯是被当地贩毒集团“老大”埃利亚斯?佩雷拉?达席尔瓦杀害的。
14
据国际记者协会报道,2001年全世界共有100名记者在工作中遇难。在中国,记者和调查采访中遭到磨难的数字正在攀升。这里仅举几例:2001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北京电视台记者、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遭到袭击 ;陕西河津天龙煤矿发生瓦斯爆炸,该矿隐瞒死亡人数,《华商报》记者为探明事件真相,在现场采访时竟被该矿负责人指使的人打伤;2001年10月,《重庆商报》记者罗侠在某夜总会采访时遭殴打;同年12月12日,《青岛生活导报》记者许勇因揭露传销、外汇黑市、电子赌博遭歹徒报复,被打成重伤;2002年1月,位于新疆乌鲁木齐某煤矿发生井坍,《新疆日报》一行4人在调查中遭到群殴;同年同月,江西万在县攀达烟花公司发生恶性爆炸事故,记者在采访中被人掀翻在地;1月5日,山东两媒体的3名记者在宁阳县采访某村支书涉嫌贪污、欺压百姓过程中遭到该县部门的阻拦和暴打;广东东莞某厂一顿饭毒倒百人,记者因拍照被厂方拘至深夜;1月13日,贵州电视台记者在某村采访中遭毒打,两名记者头部受伤,摄像机被摔坏……
2、记者自身的压力。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最复杂、最艰苦、难度最大的一种报道。调查性报道所调查的问题本身错综复杂、盘根错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卷入报道的各方人士出于各种原因,或不愿意透露事实,或设置障碍,甚至故
15
意散布假消息误导记者,使记者的调查更加困难;此外,所调查的问题涉及权势集团,他们往往更会以各种方式向媒介和记者施加压力,阻碍调查的进行。记者在调查中必须遵守法律、社会道德及职业道德,不仅要结果正确,还要程序合理。
调查性新闻报道的艰巨性要求记者在精神上和体力上都有高度的韧性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深入调查、揭发内幕的过程中,由于事实本身的复杂性,加上通常总会有人企图掩盖,调查性报道的问世往往会耗费几个月或几年时间。比如在著名的水门事件中,伯恩斯坦等记者在4个月中采访了1000多人,每天工作12—18个小时。
调查性报道对记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方面记者要独立展开调查活动,挖掘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真相。另一方面还需要记者具备在艰苦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及坚定的信念,此外,记者还要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嗅觉灵敏、思维活跃。
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必须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无畏的精神。而且要有扎实的采访作风和采访韧性。从事调查性报道的记者应该像恺撒的妻子那样洁白而无可非议。
卢跃刚在调查中曾经面临“上面”的压力,甚至有人威胁要“端掉他的饭碗”,认为他的行为是犯上做乱。湖南和陕西省委都以省委的名义向《中国青年报》、中宣部、中国记协发
16
出了正式的告状函。还有人对他采取人身威胁。但是卢跃刚没有屈服。
卢跃刚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那些“没有权力的人有一个安全的、幸福的生存环境,有表达自己意志的场所和渠道。”“……我的职业身份决定我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敏感题材的新闻调查。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将是长期的、永远的,绝不会因为一个案子的败诉使我放弃……我甘愿为我的职业不惮前行,永远前行。”
3、新闻官司的挑战。
不断升级的新闻侵权官司使调查性报道面临挑战,同时也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这些年比较著名的官司有:
“奚弘”案
被称为中国新闻官司第一案的“奚弘”案发生在1988年,历时8年半始得解决。1988年7月20日人民日报“社会一角”中刊登该报记者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联合采写的《喀什市建管局领导软弱无能,奚弘怠工成特殊公民》的报道。被曝光人奚弘认为此报道侵害了他的名誉权,遂诉诸法院。经判决,该报道有些用语不当,对奚弘的人格评价造成一定影响,并给其工作生活带来困难,精神造成痛苦 ;被告《人民日报》登该文不妥,应向当事人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20万人民币。
工人日报曾在深圳败诉
1994年年初,工人日报发表报道“深圳百万劳务工的呼
17
唤”,揭发了深圳市汽车工业贸易总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刘兴中在工作中打击报复、专横跋扈、腐化堕落、任人唯亲的事实。结果被报道方告到法庭,深圳某法院判决《工人日报》侵犯了原告的名誉权。虽然后来此案被检查机关翻案,但也使那些从事暴露和批评报道的记者们心有余悸。
《中国青年报》在陕西败走麦城
1996年8月8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记者卢跃刚的调查性报道《蹊跷的特大毁容案》。1996年8月12日陕西省咸阳市副市长王保京发表致《中国青年报》的公开信,称卢文是对其进行政治毁容。从此,卢跃刚开始了长达4年之久的新闻官司。
1996年8月28日,王保京、王农业和烽火村村民委员会以卢文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向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中国青年报社和卢跃刚,要求赔偿损失480万元。
1996年11月30日,《中国社会保障》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戴国强和该墨皑的长篇报道《特大毁容案的背后——对“武芳毁容案”的追踪调查》。明确指出硫酸毁容毁身案与王保京、王农业父子有关。他们追踪调查的结论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准确无误。然而,2000年6月22日,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王保京等三被告诉讼《中国青年报》名誉侵权成立,《中国青年报》败诉。
大量事实证明,随着政治环境的日趋宽松,调查性报道
18
渐渐在中国新闻媒体中开花结果。美国《时代》周刊驻北京首席记者吉米(Jaime Flor Cruz)说:“我注意到中国的报纸和电视在负面报道中变得越来越好斗,越来越有事业心。他们的报道形式可能不太成熟,并且不一定直接正面揭示一个问题,但是他们开始以一种我们称之为调查性报道的方式采写社会新闻。在这样的报道中有许多揭露政府官员腐败的新闻调查,如滥用职权或行为不端……”
也许还不能断言中国已迎来了调查性报道的春天,但人们看到了蕴藏在调查性报道背后的机遇——媒体可以借助引人入胜的调查性报道使自己赢得受众 ;记者可以在错综复杂的报道中得到锻炼 ;
不法行为和官员的渎职可以得到更有效的监督。同时随着机遇而来的诸多方面的艰巨挑战,也令调查性报道散发出经久不息的魅力。
篇三: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
《新闻调查》:从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
2003年,我们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面临一次转型,这个转型有这么一些背景,一个是场导向来考评栏目,搞了末位淘汰制,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每个栏目必须面临的问题。200碰到几个问题,首先是我们栏目本身的分离,比如说我们的王志、董倩被分离出去了,然后《面分离出去了,再就是新闻频道的开播,我们的竞争对手增加了若干倍。另
19
外一个就是央视一套的使得《新闻调查》和《同一首歌》、《幸运52》、《开心辞典》这些综艺性、娱乐性的栏目,时段来进行竞争,非常残酷。我们2003年就面临什么样的选题、什么样的形态是《新闻调查》竞争力的问题。为此,我们对七年的节目进行了一次梳理,今天这个报告就是这个梳理的结果。
《新闻调查》的发展历程
《新闻调查》的发展阶段,我们梳理成三个时期:探索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探索时期相对比较长,从1996年到2000年。这个栏目在1996年5月17日开播,提出了“的战略。这“三步走”的战略是怎么提出来的呢,在1996年年初的时候,决策者们就想做调查但是第一批样片出来了以后,都没能通过审查,说明当时的舆论环境和舆论氛围是不适宜做这种型调查性报道的。后来我们主任就提出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做主题性调查,因为是中国很多改革走到一个关口的时候,很多国计民生,比如医疗改革、住房改革等,是大家比较
在这个时候有很多社会问题也是整个国家比较关注的,新闻调查就对这些深度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所以主题性调查非常吻合当年形势的需要。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来一个广告语,提出我们栏目是:重大新闻事件全面深入,改革话题难点疑点解惑,大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故事一波三折,正在史,
20
新闻背后的新闻。当时的选题方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类,就是关注改革的进程,关注人物复杂问题的深层探究。
在这5年当中,这些节目,这些具有理性分析精神的节目,它为中国的电视带来什么,我认性精神的培养,冷静、平衡、深入、客观、质疑,像这些调查节目的品质,我们在这5年当中,本上已经建立起来了。
在这5年当中,除了刚才说的这些选题之外,我们还对深度新闻报道的其他样态也进行了一的探索。
一个是主题性调查。比如说一个城市交通发展能不能把公交放在第一位,这是表达了一种政理念的转变,转到以民为本的主题上。再如铁路面临重大改革,也是我们国企老大在市场经济的不得不做出这种痛苦艰难的选择。这两期节目是我们主题性调查的代表性作品。
再一个是舆情性调查,就是对带有政策性的众说纷纭的社会问题的调查,比如说上海的择校我们搞了一期《一言难尽择校生》;我们还在上海搞了安全套该不该进校园的调查报道。像这种观点、有多种争议的选题,我们把它称之为舆情性调查。
第三就是历史揭秘,像《恢复高考20年》、《羊泉村记忆》(中国首部对中国慰安妇多年况的全景式的记录)等等。
第四是事件性的调查。我们选择了一些比较具有时代特质的代表性的事件,比如说《胡子工程是说一项技改工程花了
21
若干年的时间,盖了五百多个公章,结果到后来导致国家的投入成倍增加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一个回溯式的调查。再一个就是《眼球丢失的背后》,是说北京一名医生
人,没有经过死者家属同意到太平间私自偷取眼球。像这些节目它都有事件作为依托,而且通过层次的挖掘,反映中国法制、人情、伦理的一些冲突。
第五是纪录式的调查,之所以称为纪录式调查是由于这种片子内核就是纪录片,我们用调查给它包装起来。再一个就是《面对面》的鼻祖,就是我们说心理层面的调查,也就是一对一的深 最后就是内幕调查,这也是我们今天大量制作的节目,就是调查性报道,这种报道在这5年过一期,就是1998年由王莉芬制作的《透视运城渗灌工程》,这是一些地级政府为了虚假的政了国家,也蒙骗了广大农民,后来耗资2个多亿。这个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行为也得到了制止。
在2000年之前,我们从主题性调查逐渐走向具有新闻性的事件调查,然后进入到一些人文性2000年到2002年,这个时候有一个转折,就是我们提出了“探寻事实真相”的口号。这个口号出来的呢,当时,中国好多专家都认为《新闻调查》的定位模糊不清,似乎什么都能做。就像上我们曾经做过那么多的新闻样式,几乎囊括了所有新闻事件报道的样式。有专家就说,到底什么特色,不清楚。为了给《新闻调
22
查》找一个识别的信号,找一个识别的特征,我们给这个栏目进法,就是要弄清楚强化什么、排除什么。
提出这个口号以后,我们对什么是真相,进行了自己的一些认知和梳理。真相,我们认为就正在被遮蔽的事实,有的是被权力遮蔽,有的是被利益遮蔽,有的是被道德观点或者偏见遮蔽,体无意识的遮蔽,有的是被狭窄的生活圈子或者是技术遮蔽。之所以我们对真相的遮蔽有这么多想通过这种阐述来对我们以往的节目也能有一种解释,所以这种解释相对来说比较宽泛一些。 “探索事实真相”这个广告语打出来后,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我们2001年的创作就出现峰,就是越来越接近调查性报道本质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比如《温岭黑帮真相》、《海灯神话》早播出的揭露司法腐败的节目,再如《最后的警示》,是对上海榕树下网站上推荐的一名艾滋病
专访。像这些节目,都越来越靠近揭内幕的调查。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也发现这种所谓揭内幕的作品、探索事实真相的作品,非常符合观性节目的期待,也符合一个调查性节目的定位。如果我们做的节目是一个未知的、有迷惑的、有题,就特别适合由新闻从业人员来挖掘,对它进行深入的挖掘,也符合我们早期提出来的“新闻闻”这一定义。
到了2003年,由于残酷的竞争背景,我们把调查性报道
23
提出来,试图对中国的电视调查性一种全面的实践。
刚才说到我们从2001年以来的代表作,像《远华大案》、《南丹矿难》的确是揭内幕了,节目算不算是调查性报道呢,根据我们的理解,它不算是调查性报道,因为它不是记者的独立调中纪委、司法机关报告完了以后,我们跟进,就是俗话说的“打死老虎”。
调查性报道为什么会有比较高的声望,受到所有新闻从业人员的尊敬呢,就是因为它能够凸体和记者的品质。于是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提出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我们当时提了一个高目标就是一个月有一期有影响力的调查性的报道。如果实现不了,就争取两个月一期或者是一期。我们认为,在当今中国电视深度报道的这个市场上,唯有做调查性报道,既符合我们栏目的精也符合我们栏目长远的发展,才能够使我们的这个节目在中国的深度报道的市场上占领一席之地
对调查性报道概念的不断理解
在实践当中,我们对调查性报道的定义做了一些梳理,进行了一些消化。
像美国的《60分钟》对调查性报道的理解,就是通过记者的调查来揭露社会某一集团,企害社会公共利益的阴私。他们认为,该监督的都是一些强势部门,比如说警察、企业集团、政府
24
黑社会,因为只有这些大的强势集团才有可能干出给广大公众带来损害的事情。对于这个定义,在消化的时候,又综合了包括一些平面媒体的定义,最后就挑选出三条我们认为调查性报道应该基本的要素:第一是记者独立展开调查,第二是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第三是这种行为是被掩盖比如说有个人干了坏事,他出来自曝黑幕,悔过自新,我们认为这不符合调查性报道的要件。我性报道,就基本上围绕这三条来进行实践。
其实刚才所说的三个条件,是一个狭义的调查性报道,在西方的调查性报道里还有一种,我于广义的调查性报道,就是对复杂问题的深层次探究、对尘封历史的揭秘和未知世界的探寻。像年制作的《双城的创伤》,是关于青少年自杀原因的调查,这是个心理层面的调查节目,不属于但我们认为它也应该属于调查性报道,属于广义上的调查性报道。2004年我们还做了一期关于由于几十年的污染,导致了一个癌症村村民莫名其妙死亡的报道,在这个调查中,也没有对权力督,只是跟卫生跟健康有关的这么一个现象,我们进行了调查,这种节目,也应该属于调查性报不属于揭黑幕的报道。
另外,我今天特别想提出来的,就是我们在消化这些理论的过程中,听到一种我们认为不是的阐述,叫做正面的调查性报道。可能这位专家在写文章的时候,看到《新闻调查》播出了大量目,而《新闻调查》又是一个调查性报道栏目,
25
所以就有了正面的调查性报道的说法。我觉得这我们传统的调查性报道概念有歧义,我们觉得,不存在正面调查性报道这么一个概念。为了解(转 载于:wWw.xLTkwj.cOM 小 龙 文档网:调查性报道有哪些)释我们提出了“调查节目”的概念。调查节目,第一它是对问题的报道,就是解决某种问题;再一实的印证,另一个就是它有调查的行为,采访手段的多样化。比如正面报道如果用调查的手法来它可能是调查节目,但它不是调查性报道。而调查性报道,只是调查节目中的一个部分,它就是和内幕,就是一个独立调查,并且这个调查有一个完整的过程。
我们之所以把调查节目和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区分开来,其实就是想回答正面人物能不能做成的问题。我认为是可以的,比如说对执法公平,我们可以用暗访和质疑的形式来进行报道,只要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