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尿沉渣实验报告
尿沉渣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
目录
一、 红细胞计数试验
二、 血红蛋白测定
三、 白细胞计数
四、 白细胞分类计数
五、 尿比重
六、 尿沉渣定性检查
七、 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
八、 尿干化学分析
九、 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
十、 ABO血型测定
红细胞计数试验
实验目的: 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
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
试验器材: 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
吸管、
生理盐水
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释液稀释后,充入
血细胞计数池中显微镜下
计数一定容积内的细胞,再换算成每升标本的细胞数报告。
操作步骤:1、取红细胞稀释液2.0ml毫升,放入一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l0ul处。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将血液迅速轻轻吹入盛有红细胞稀释液的试管内, 上清液嗽洗吸管2-3次,立即摇匀。
4、将计数池与盖玻片用软布料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
5、用吸管吸取混匀的红细胞悬液,充入计数池中。
6、待2—3分钟,让红细胞完全下沉后,将计数板平放在显微镜台上,用低 倍镜观察,如红细胞分布均匀即可换高倍镜进行计数。
红细胞计数的区域:中心大方格中的5个中方格(正中一个和四角各一个)。
计数原则: 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计数原则即凡压在中方格边线(双线)上的红细胞,只计上侧与左侧线上的细胞,而压在下侧与右侧线上者不计入。
计算: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5×10×201×106
或
红细胞数/L=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100×1012
式中×5 5个中方格换算成1个大方格
×101个大方格容积为0.1ul,换算成1.0 uL。
×201 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 由u1换算成L
数据处理: RBC: ×l0/L
12参考值男:(4,5.5)×10/L
12女:(3.5,5)×10/L
12新生儿:(6,7)×10/L 12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项: 1、吸管、试管要注意清洁、干燥以防溶血,操作迅速避免血液凝固,如有血
凝块应重新采血。
2充液前,红细胞复液要充分摇匀,红细胞悬液注入计数池内要求分布均匀,
不可有气泡,亦不可有多余液体外溢。
3、中方格内红细胞分布应均匀,健康成人每中方格红细胞数约为80—100个,
各中方格内之红细胞相近,如悬殊过大(超过10个细胞以上的)应重混匀再充填。
血红蛋白测定
实验目的: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
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比色法原理及技术。
2、掌握红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试验仪器: 试管、微量吸管、分光光度计
实验原理:血红蛋白中的亚铁离子(Fe2+)被高铁氰化钾氧化
成高离子(Fe3+),血红蛋
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与氰离子(CN-)结合,生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用光电比色计在540nm波长比色。从HicN参考液制作的标准曲线上读取血红蛋白克数。
操作步骤: 1、取试剂5毫升加入血液20ul混匀置5分钟
2、用721光电比色仪,540nm波长,试剂为空白调0点比色,读取
光密度,查标准曲线得结果。
计算: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367.7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Hb : g,L
参考值 男0.40,0.54L/L
女: 0.37,0.48L/L
儿童:0.35,0.49L/L
新生儿:0.50,0.60L/L
注意事项: 1、做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在采血时应先做血膜再做红细胞,然后做白细胞,血红蛋白检验,避免红细胞破坏。
白细胞计数
实验目的: 掌握白细胞计数显微镜计数法原理及技术。
实验器材: 显微镜、微量吸管、计数板、盖玻片、白细胞稀释液。
实验原理: 用稀醋酸液将血液稀释并破坏红细胞,混匀后充
入计数池中,于显微镜下计
数一定体积内的白细胞数,经过换算求得每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操作步骤: 1、取试管1支,加白细胞稀释液0.38ml。
2、用清洁干燥的微量吸管准确吸取末梢血20微升或抗凝血20微升。
3、擦去管尖外部余血、轻轻注入稀释液底部,再吸取上清液清洗3次,摇匀。
4、将计数板与盖玻片用软布擦净,将盖玻片覆盖于计数池上,再
用微量吸管吸取悬液,充入计数池与盖玻片间的细缝隙中,静止2-3分钟,待白细胞下沉。
5、用低倍镜计数四角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
计算: (四个大方格内WBC数/4)×10×20× 106 =WBC数/20×109/升
数据处理: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正常参考值:
成 人:(4-10)×109/升
新生儿:(15-20)×109/升
6月-2岁:(11-12)×109/升
白细胞分类计数
实验目的:掌握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及技术。
实验器材:显微镜、染色缸和架,载玻片、瑞氏染液、香柏油、二甲苯。
实验原理:把血液制成细胞分布均匀的薄膜涂片,经wright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根
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的相对比值,并注意观察其形态和质量的变化。
操作步骤: 1、取末梢血1滴。置于载玻片的一端,以边缘平滑的推片制成血涂片,空
气干燥。
2、用蜡笔在血膜两端划线,以防染液溢出,然后将血片放于染色架上。
3、先加瑞氏染液数滴,使其覆盖整个血膜,固定染色细胞0.5-1分钟。
4、按1:1或1:2加缓冲液与染料混匀,染色10分钟左右。
5、在血膜染10分钟后,用缓冲液或接近中性的水冲去洗液,待自然
干燥或滤纸吸干后,用镜油观察。
计算: 1、先用低倍镜观察血片染色情况,白细胞多少和细胞分布情况。
2、选择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在油镜下计数
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求出各自白细胞所占数值(百分率)。
3、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完全记录法、半记录法、
分类计数器计数法。
4、每个病人应分类白细胞数,视白细胞总数多少而定。
5、各类细胞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白细胞总数/升,既得每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的度。
数据处理: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篇二:尿液常规实验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首页
新 疆 医 科 大 学 教 案(续页)
实验五 尿液实验检查
目的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尿液分析的相关知识,包括尿常规测定的原理、操作及注意事项。
教学要求:
1.掌握尿常规检查的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 2.熟悉尿常规检查各个项目的临床意义 3.了解尿常规检查实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
尿液理学检验
一、实验内容 1、一般性状检查
(1)、颜色:正常颜色为深浅不同的黄色,多为淡黄色。
病理性改变例如:乳白色:可见于脂肪尿、乳糜尿;
红褐色:见于血尿,血红蛋白尿等。
(2)、透明度:正常人的新鲜尿液多数清晰透明,或微混,报告按
肉眼观察记录如:透明、微混、浑浊等。
(3)、尿量:正常人一昼夜排出尿量为1000~2000ml/24h,平均1500ml/24h。
24小时尿量2500 ml为多尿,400 ml为少尿,100 ml为无尿。
2、 显微镜检查
(1)、尿液细胞成分检查:
1、上皮细胞
(1) 扁平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 (2) 大圆上皮细胞(膀胱上皮细胞) (3) 小圆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4)、移行上皮细胞(尾形上皮细胞) 2、红细胞
新鲜红细胞比白细胞小,正面呈圆盘状,侧面呈双凹形或单凹形,在高渗尿液中红细胞呈皱缩状,低渗尿液中红细胞呈影细胞,又称红细胞淡影。
参考值:正常人红细胞0~3个/HP,平均,3个/HP,称镜下血尿。 3、白细胞和脓细胞
[参考值]正常人不超过5个/ HP。 [(来自:www.XIelw.Com 写 论文网:尿沉渣实验报告)临床意义]泌尿系统感染。
(2)、管型:
根据管型的形态学可分为下列几种: 1)、透明管型:正常人偶见
无色透明:内部结构均匀的圆柱状体,较窄而两端钝圆,偶尔会有少许细颗粒,因其透明度大,易被忽略,应在弱光下观察。
2)、细胞管型: RBC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RBC超过1/3体积时;
WBC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WBC超过1/3体积时;
上皮细胞管型:在管型基质中含有小圆上皮细胞超过1/3体积。
3)、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由上皮细胞变性演变而来的,细颗粒在管型基质内其含量超过
1/3体积。
粗颗粒管型:由白细胞演变而来的,粗颗粒在管型基质内其含量超过1/3体积。
4)、脂肪管型:管型基质内含有脂肪滴,其含量超过1/3体积。
5)、肾衰竭管型:由受损变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屑,在明显扩大的集合管内凝
集而形成宽大而长,不规则,易折断的颗粒管型。肾功能衰竭时出现。
6)、蜡样管型:由细胞颗粒管型继续碎化而来,呈蜡黄色,外形宽大,有折光性,
易断裂,边缘常有切口,有时呈扭曲状。
尿中出现管型是肾脏疾病的最重要症状之一,表明有肾实质损害。易被误认为管型的物体有:类圆柱体:形似透明管型;黏液丝;假管型:类似颗粒管型。 (3)、结晶
磺胺类结晶:其形状各异,有哑铃状,球形辐射状,长方形,薄板状等。服用磺胺药物时,如在新鲜尿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并伴有RBC,则有可能发生泌尿道结石,导致少尿、无尿、血尿和肾绞痛。此外病理情况下还可见胱氨酸、酪氨酸等结晶。 二、试剂与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玻片 3.离心机 4.试管
三、实验操作: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于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5min弃取
上清液,留取沉渣液0.2ml混匀后移取一滴涂于玻片上直接显微镜镜检。
四、报告方式:观察20个视野(低倍镜)和观察10个视野(高倍镜),按下列方式报告:
管型 最低值~最高值 个/LP(低倍镜)
细胞 最低值~最高值 个/HP(高倍镜) 结晶 原则上见到后报告
五、注意事项: 1.尿液标本一定要新鲜。
2.若红细胞数量较多,可用冰醋酸破坏后观察其他有形成分。
尿干化学检查
一.方法:1.将试带浸入尿中3-5秒。
2.浸透后取出在容器边缘除去多余尿液。
3.60s后对照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判断结果。或放入尿十项分 析仪进行检测。
二
四、注意事项
1) 标本必须新鲜,放置时间长可使胆红素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
2) 尿液比重测定: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物质(如奎宁、嘧啶等药物),
3) 成年女性的经血常可引起尿潜血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因此应采取必要的采尿措施以减
少污染。
4) PH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可导致尿液PH改变。 5) 尿液分析试纸对于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它蛋白,因此,在尿液中含有其它种类的
蛋白时,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
6) 分析试纸只与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起作用,因此分析试纸只能测定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
细胞,
7) 试纸条必须干燥,使用时不能手触试剂垫部分。
思考题:
1. 尿外观有哪些常见改变及其病理意义,
2. 血尿的定义及分类,
3. 维生素C为什么可以干扰尿糖检测结果,
小结:
尿常规测定实际应用中基本上实现仪器自动化分析,包括尿干化学检查、尿沉渣自动分析,但沉渣显微镜还是非常重要的。
篇三:尿沉渣检查(UD-S仪器法)
尿沉渣检查(UD-S仪器法)
? 实验原理
通过仪器自动实现取样、染色、清洗、混匀、稀释等动作,显微镜下的图象信息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器上,可直接进行尿液有形成分的识别工作,并且计算机将尿分析定量板中已统计各有形成分数量自动换算成标准状态下数据,最后把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分析的完整系统用真彩色图文报告。
? 标本采集及运送
2.1标本采集:实验室工作人员、医生、护士必须对病人留尿进行指导,务必使
尿道口保持清洁。随机尿液标本的留取无特殊时间规定,但病
人必须有足够的尿量(10ml以上);晨尿指病人起床后第一次尿;
收集“时段尿”时,应告病人时间段的起点和终点,起始时间
先排空膀胱;三杯试验留尿时间要分段明确,做好标记。送检
单上应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
2.2 标本的运送:按上述要求留取尿液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
如果标本收集
后2小时内无法完成分析,可置2-8?冷藏,6小时内完成检
验;如仅作尿沉渣检查,可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大多
使用400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ml。应注意甲醛过
量时可与尿素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
2.3 标本的标记:标本容器必须有标记,包括:病人姓名、特定编码(或住院
病人的病区、床号)、标本收集时间。标签应贴在容器上,不
可贴在盖上。
2.4 标本的接收: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标本接收制度,工作人员在接收标本时,
必须检查标本容器是否符合要求;标记内容与医生所填写化
验单是否一致;从留尿到接收标本的时间是否过长;标本是
否被污染。尿标本量不少于10ml,在特殊病例不可能达到此
要求时(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等),应在检验报告单上
注明收到的尿量及检查方法(离心或未离心)。
? 试剂
3.1 染色液名称:阿一中染色液(生产厂家:北京国联在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包装规格:250ml)
3.2 清洁液(GL?):尿沉渣仪清洁液(直接使用);生产厂家:北京国联在线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规格:1L
3.3 GL?清洗液:用法:当计数池很脏或堵塞用GL?清洗无效时,用该清洗液,
可疏通并漂白管路。该清洗液用于外置强制清洗装置中,使
用时按1(原液):2(水)比例稀释,打开外置强制清洗装置
电源开关即可进行持续强制清洗。清洗完毕后,一定要用蒸
馏水清洗管路以免管路粘连老化。生产厂家:北京国联在线
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规格:250ml
6.5 试剂储存条件:室温贮存。
? 仪器设备
UD-S自动染色尿沉渣仪系统(北京国联在线医疗技术有限公司产),CH30奥林巴士显微镜,泰利特-500尿化学分析仪,上海-8D-2B离心机。
? 操作步骤
8.1 取混合后的尿液10ml置于专用的尿沉渣塑料管中。
8.2 1500转/分钟离心沉淀5分钟。
8.3 弃去上清液留取0.2ml沉渣上机检测,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操作检测有形成
分。(另附UD-S尿沉渣仪操作步骤)
? 结果判断与分析
9.1 计数细胞或管型,按xx/ul报告。
9.2 尿结晶、盐类的报告方法:
尿结晶:盐类:
-:0 -:无
1+:1-4个/每高倍视野 1+:少量
2+:5-9个/每高倍视野 2+:中等量
3+:10个/每高倍视野 3+:多量
9.3 原虫、寄生虫卵的报告方法:
-:0
1+:1个/每视野-4个/每高倍视野
2+:5-9个/每高倍视野
3+:10个-每高倍视野
9.4 细菌、真菌的报告方法:
-:0+:数个视野散在可见
1+:各个视野均可见
2+:数量多或呈团状集聚
3+:无数
? 仪器评估方法
10.1 精密度检查:用同一尿液标本对红细胞,白细胞重复检测
计数12次,去除
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得10次来计算CV值。
10.2 准确性检查:将红细胞和白细胞悬液用生理盐水进行比稀
释成4个数量级
(每个数量级计数3次取平均值),根椐稀释倍数的递增观察
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递减的情况,以及测得值与理论值的接
近情况,计算精准度。
10.3 应用UD-S仪器与干化学同步平行检测500份尿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其符合率。
10.4 用传统显微镜检查法与仪器平行检测5例尿液沉渣标本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其符合率。
? 计算
直接按个/微升键即可自动换算出结果。
? 参考值范围
白细胞:0-7/ul
红细胞:0-5/ul
? 临床意义
13.1尿内白细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统有化脓性炎症。红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
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或恶性肿瘤。
13.2透明管型可偶见于正常人清晨浓缩尿中;当有轻度或暂时性肾或循环功能
改变时,尿内可有少量透明管型;在肾实质性病变如肾小球肾炎时,可见较多的颗粒管型。
13.3红细胞管型的出现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颗粒管型的出现,提示肾单
位有淤滞的现象。脂肪管型的出现,见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及类
脂性肾病。 13.4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时,尿内出现肾衰竭管型,提示预后不良。
13.5蜡样管型的出现提示肾脏有长期而严重的病变,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晚
期和肾淀粉样变时。
? 参考文献
14.1 2001-2002年度深圳市检验医学论文汇编(第七期)
14.2 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1997,85-86
附:
UD-S自动染色尿沉渣仪操作说明
一 报告输入
1 干化学可以先作,然后输入报告单,也可以先输入报告单,再作干化学。 如果先作干化学,则系统会把结果自动传到数据库中保存,然后可以点击“下一例”按钮往下滚动,也可以通过查询窗口打开指定的干化学结果,然后再输报告单。如果先输入报告单,再作干化学,则必须确保报告单中的检验号或者标本号必须是干化学仪将要产生的,在接收干化学仪传送的数据时,如果发现当天已经存在同一标本号的报告,则覆盖相应的干化学结果。
2 检验号、住院号、病历号等报告项目名称可以在系统设置中进行修改。
3 病历号、科别、病室、床号、分类号、标本种类、采取日期、
送检目的、备注、审核医师等项目,如果不适合某用户,可以跳过不输入,方法是:在项目名称上点击即可使其后的输入框变成方框,不可输入。再次点击即可还原。系统会记住设置,下次进入不需再次设置。
4 在输入某项时敲回车,则输入光点自动跳到下一项。当输入到审核医师后回车,则跳到保存按钮进行自动保存,保存后系统会自动打开下一个报告进行编辑,如果下一个报告已经存在的话。这种方式适用于先作干化学后输入报告单的情况。
5 在编辑当天报告时,输入检验号后敲回车,如果数据库中已经有当天的相 同检验号的结果,则结果会被从数据库中调出。
6 如果干化学仪器设置的检验号长度是6位,如果输入的数字不足6位,则系统会在前面补0到6位,因此可以只输入左起不为0的位。比如检验号000204可以只输入204即可。对于其他检验号长度,也是如此。
7 在输入住院号时,因为医院病人的住院号是唯一的,因此,输入住院号后敲回车,如果数据库中已经有这个患者的检查结果,则系统会把该患者最近一次的
范文二: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Examination of urinary sediments),是将新鲜尿离心
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尿沉渣镜检尤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判断、预后估计等有参考价值。但是,尿沉渣检查结果仍应与尿理学、化学检查结果相到参照,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才能得到客观、准确的评价[1]。
一、尿沉渣检查历史
1千年前,波斯名医Ismail ,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臭味、泡沫及沉淀物作了观察。显微镜发明后,Bright 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Bird 于1854年,Purdy 于1900年,进一步证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Addis 建立的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1948年用于肾脏疾病的病程观察[2]。近年来,Brody 采用相差显微镜鉴别红细胞与脂肪滴等。Haber 用干涉显微镜从三个方位仔细观察沉渣成分。Rutecki 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颗粒管型中的血浆蛋白。认为部分管型的颗粒是血浆多种蛋白的聚集。有些学者用偏光显微镜鉴别尿中结晶。Linder 等结合免疫荧光技术,酸性磷酸酶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颗粒管型进行分型。不少学者应用巴氏染色或Sternheimer-Malbin(SM)等染色观察尿管型、脱落细胞等。最近几年,流式细胞仪技术进入了无需离心检查的新时代[3]。
二、尿沉渣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应用[4]
(一)尿沉渣检查内容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在患者尿中还可见细菌、滴虫、肿瘤细胞、病毒包涵体等。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5]。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①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②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③宽管型(5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4]
二)尿沉渣检查方法[6,7] 目前主要可分为:
1、定性或半定量检查方法 ①按尿离心与否分为末离心尿直接涂片镜检法和离心尿沉
渣涂片镜检法。②按显微镜类型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法、倒置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法等。③按染色与否分为尿沉渣非染色检查法和染色检查法。④滤过膜细胞浓集检查法。
2、细胞及管型定量检查 ①Addis12h 尿计数法。②1h 细胞排泄率试验。③细胞计数池直接计数法(Fuchs-Rosenthal 板)。④各种定量分析法。作者发现采用定量分析板法的变异系数(CV )最小(表2)。德国采用MD-Kova-System 定量板法也注意到CV 比传统法明显下降)。
(三) 尿沉渣检查方法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1、染色法[3,5] SM 染色法可提高白细胞及各种管型,特别是透明管型的鉴别力,对比度有助于防止漏检。巴氏染色法更易于识别各种上皮细胞、包涵体及肿瘤细胞,但操作繁琐。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易于观察管型及细胞核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易于区别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有助单核细胞的识别。过碘酸席夫染色(FAS )有助于含铁血黄素颗粒的鉴别。油红O 或苏丹Ⅲ染色易于识别脂肪变红细胞、椭圆脂肪水平、脂肪管型等。酸性磷酸酶染色有助于肾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细胞的区别。吖啶橙荧光检查则易于确定幼稚细胞的RNA[9, 10]。1990年,作者曾报道96例颗粒管型的光镜及常用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组化染色可较好地进行颗粒管型分类(表3)
2、单克隆抗体法[13] Marngafu 在1988年成功地将单克隆抗体检
查技术用于各种肾病尿中细胞和细胞管型识别(表4~5),有助于新月形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诊断。
三、尿沉渣检查与尿干化学检查法及流式细胞仪(FCM )检查法的
相关法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检查法两者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而较难找出两者准确的对应关系。Alwall 报告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约为干化学仪器法报告(白细胞数/μl)的11%,Loosyt 等指出WBC/μl为WBC/HP的0.8倍,而国内丛玉隆等实验为8.7倍,目前认为干化学检查不能精确定量,仅作为健康筛选,因此决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丛玉隆等通过6349例常规尿液标本的干化学、湿化学和显微镜法比较发现:干化学白细胞阳性,亚硝酸盐阳性,尿蛋白>250mg/L,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白细胞的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65.9%,假阳性为34.1%,假阴性为0.80%。如以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为红细胞的敏感性为99.8%,特异性为76.6%。假阳性为30.9%,假阴性为0.13%。如白细胞检查结果为阳性、尿蛋白结果>250mg/L及红细胞>10个/μl为标准其管型漏检率(假阴性)为0%。由此提出了以上述四项检查作为显微镜过筛的标准[11]。由于试带检查受试带质量、尿分析仪、操作手法等多因素影响,故认为此标准有其局限性。建议对肾疾病患者、以及凡临床医师提出必须用显微镜检查者仍须严格执行镜检以防漏检
[12]。周仲玲等实验证明亚硝酸盐、蛋白质与镜检不呈正相关,隐血试验受多因素干扰,故即使干化学全阴性也必须镜检[14]。FCM 尿检识别细菌、真菌能力强,但还不能鉴别各种管型,上皮细胞、滴虫、脂肪滴。FCM 欧洲小组提出男、女参比值有差别。最近Pardy 报道,
FCM 的精密度明显高于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CV 为1.3%~8.5%,白细胞CV 为
2.4%~5.0%。作者提出了尿中各种颗粒在离心过程中不仅会破坏,也可能粘附在管壁上造成结果不精确[14]。作者还提出用FCM 检查尿液,需镜检复查尿结晶的标本占12%,镜检复查微生物占5%,但认为使用FCM 至少可避免70%的标本镜检复查。
四、尿沉渣检查评价
(一)总体评价 尽管尿沉渣检查方法有不少进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尿标本成分复杂 留取尿标本的方法不标准;尿沉渣成分易受食物、药物等多因素影响。
2、尿检查方法多种尚未达到标准化 目前有自然沉降检查法、离心检查法、定量板检查法、不染色检查法或染色检查法等。我国虽建立尿沉渣检查操作规程,并不断修改完善,但不少医院在工作中仍不能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5]。
3、尿沉渣检查报告方式不统一 有的以每视野中最低~最高数报告,有的以平均10~20视野中管型或细胞数报告,有的不以“+、++、+++、++++”的半定量方式报告。
4、尿沉渣参考值不一致 尤其缺乏老年人、儿童的参考值。
5、缺少能长期保存的尿沉渣质控物,因而难以开展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
6、尿沉渣检验开展结合临床科研较少,尿沉渣检验与临床联系不够,缺乏科学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对尿沉渣的临床价值,临床工作者有不同意见,如Free 指出显微镜检查管型是唯一方法。Schreiner 指出尿沉渣是临床实验室阳性率最高的项目。Ke 等认为用干化学证明尿中红、白细胞而无需再花较多时间检查尿沉渣。儿童、老年人有很多疾病是潜在的。Free 夫妇提出对这些“健康人”应重视尿沉渣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更认为,尿沉渣细胞学检查可能是发现早期膀胱癌、肾癌症的有效初筛试验。
(二)方法评价 尿沉渣检查混匀一滴尿法简便但不规范、阳性率低;离心法敏感,检测阳性率高,是目前建议的常规检查测法,但需标准化,用酶标板的倒置显微镜检查法,可避免离心倾倒上清液造成沉渣损失和沉淀物容量不一致的缺点,而且该法尿量少(仅需50μl,混浊尿仅需10μl)是一种操作简便、沉渣浓集不变形、阳性率和精确度高的改进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法有助于识别正常和异形红细胞。用染色法使透明管型不易漏检,也有助于各种细胞成分结构的观察。必要时可采用组织化学、免疫化学、荧光染色等新技术识别尿沉渣中各种成分,还可与干化学检查结果对照,流式细胞术提高了尿沉渣各种成分识别能力。
总之,尿沉渣检查仍为目前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内容,期望不断出现新的改革以达到实验器材和操作规程的标准化,有符合质量保证要求的尿沉渣质控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范文三:尿沉渣镜检标准
尿液沉渣镜检筛查标准
由于尿液分析仪检测尿液化学分析影响因素比较多,为了提高检验质量,更好的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检验报告,要对异常的尿液标本进行离心沉渣显微镜检测。针对本实验室尿液分析仪分析水平,制定异常尿液标本的镜检标准。
白细胞、潜血、蛋白质、上皮细胞、亚硝酸盐中任何一项或多项出现阳性(包括弱阳性)时,均进行显微镜检测尿沉渣。
非染色尿沉渣镜检
操作
1、取刻度离心管,倒入混合后的新鲜尿液10ml ,1500r/min离心5min 。
2、待离心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弃去上层清液,留下0.2ml 沉渣,轻摇离心管, 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
3、取尿沉渣0.02ml ,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 ′18mm 的盖玻片覆盖。
结果判断
尿沉渣镜检观察,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数,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参考值
1、细胞成分:每高倍镜视野所见的最低值至最高值:
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
2、管形(透明):每低倍镜视野平均值0-1/全片
3、尿结晶和盐类数量以每一高倍视野+,2+,3+,4+报告
范文四:尿沉渣镜检
尿沉渣镜检
一、尿沉渣检查历史
1千年前,波斯名医Ismail,已对尿液的颜色、粘稠度、透明度、尿量、臭味、泡沫及沉淀物作了观察。显微镜发明后,Bright于1827年首次发现肾炎患者蛋白尿中出现管型,此后Bird于1854年,Purdy于1900年,进一步证明尿沉渣检查的临床价值。Addis建立的尿沉渣物定量检查法,1948年用于肾脏疾病的病程观察[2]。近年来,Brody采用相差显微镜鉴别红细胞与脂肪滴等。Haber用干涉显微镜从三个方位仔细观察沉渣成分。Rutecki等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颗粒管型中的血浆蛋白。认为部分管型的颗粒是血浆多种蛋白的聚集。有些学者用偏光显微镜鉴别尿中结晶。Linder等结合免疫荧光技术,酸性磷酸酶染色及扫描电镜对颗粒管型进行分型。不少学者应用巴氏染色或Sternheimer-Malbin(SM)等染色观察尿管型、脱落细胞等。最近几年,流式细胞仪技术进入了无需离心检查的新时代[3]。
二、尿沉渣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应用[4]
(一)尿沉渣检查内容 正常人尿沉渣中可见少量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结晶、粘液丝等,但罕见透明管型。在患者尿中还可见细菌、滴虫、肿瘤细胞、病毒包涵体等。尿异形红细胞常表明与肾性疾病有关,而正常形态红细胞主要见于非肾性疾病。尿白细胞中闪光细胞超过10%多考虑肾盂肾炎[5]。管型为病理尿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肾损害及损害程度的证据。根据管型的横径大小可将管型分为:?狭管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宽),?中等宽度管型(3~4个红细胞直径宽),?宽管型(5个红细胞
直径宽)。宽管型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预后不佳
[4]
二)尿沉渣检查方法[6,7] 目前主要可分为:
1、定性或半定量检查方法 ?按尿离心与否分为末离心尿直接涂片镜检法和离心尿沉
渣涂片镜检法。?按显微镜类型分为普通光学显微镜法、倒置显微镜法、相差显微镜法等。?按染色与否分为尿沉渣非染色检查法和染色检查法。?滤过膜细胞浓集检查法。
2、细胞及管型定量检查 ?Addis12h尿计数法。?1h细胞排泄率试验。?细胞计数池直接计数法(Fuchs-Rosenthal板)。?各种定量分析法。作者发现采用定量分析板法的变异系数(CV)最小(表2)。德国采用MD-Kova-System定量板法也注意到CV比传统法明显下降)。
(三)尿沉渣检查方法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1、染色法[3,5] SM染色法可提高白细胞及各种管型,特别是透明管型的鉴别力,对比度有助于防止漏检。巴氏染色法更易于识别各种上皮细胞、包涵体及肿瘤细胞,但操作繁琐。甲苯胺蓝活体染色法易于观察管型及细胞核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易于区别粒细胞及上皮细胞管型。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法有助单核细胞的识别。过碘酸席夫染色(FAS)有助于含铁血黄素颗粒的鉴别。油红O或苏丹?染色易于识别脂肪变红细胞、椭圆脂肪水平、脂肪管型等。酸性磷酸酶染色有助于肾上皮细胞和前列腺细胞的区别。吖啶橙荧光检查则易于确定幼稚细胞的RNA[9, 10]。1990年,作者曾报道96例颗粒管型的光镜及常用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组化染色
可较好地进行颗粒管型分类(表3)
2、单克隆抗体法[13] Marngafu在1988年成功地将单克隆抗体检
查技术用于各种肾病尿中细胞和细胞管型识别(表4~5),有助于新月形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的鉴别诊断。
三、尿沉渣检查与尿干化学检查法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查法的
相关法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与干化学检查法两者原理截然不同,报告方式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因而较难找出两者准确的对应关系。Alwall报告每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约为干化学仪器法报告(白细胞数/μl)的11%,Loosyt等指出WBC/μl为WBC/HP的0.8倍,而国内丛玉隆等实验为8.7倍,目前认为干化学检查不能精确定量,仅作为健康筛选,因此决不可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丛玉隆等通过6349例常规尿液标本的干化学、湿化学和显微镜法比较发现:干化学白细胞阳性,亚硝酸盐阳性,尿蛋白>250mg/L,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白细胞的敏感性为99.2%,特异性为65.9%,假阳性为34.1%,假阴性为0.80%。如以红细胞结果>10个/μl为标准,其为红细胞的敏感性为99.8%,特异性为76.6%。假阳性为30.9%,假阴性为0.13%。如白细胞检查结果为阳性、尿蛋白结果>250mg/L及红细胞>10个/μl为标准其管型漏检率(假阴性)为0%。由此提出了以上述四项检查作为显微镜过筛的标准[11]。由于试带检查受试带质量、尿分析仪、操作手法等多因素影响,故认为此标准有其局限性。建议对肾疾病患者、以及凡临床医师提出必须用显微镜检查者仍须严格执行镜检以防漏检
[12]。周仲玲等实验证明亚硝酸盐、蛋白质与镜检不呈正相关,隐血
试验受多因素干扰,故即使干化学全阴性也必须镜检[14]。FCM尿检识别细菌、真菌能力强,但还不能鉴别各种管型,上皮细胞、滴虫、脂肪滴。FCM欧洲小组提出男、女参比值有差别。最近Pardy报道,
FCM的精密度明显高于沉渣显微镜检查:红细胞CV为1.3%~8.5%,白细胞CV为
2.4%~5.0%。作者提出了尿中各种颗粒在离心过程中不仅会破坏,也可能粘附在管壁上造成结果不精确[14]。作者还提出用FCM检查尿液,需镜检复查尿结晶的标本占12%,镜检复查微生物占5%,但认为使用FCM至少可避免70%的标本镜检复查。
四、尿沉渣检查评价
(一)总体评价 尽管尿沉渣检查方法有不少进展,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1、尿标本成分复杂 留取尿标本的方法不标准;尿沉渣成分易受食物、药物等多因素影响。
2、尿检查方法多种尚未达到标准化 目前有自然沉降检查法、离心检查法、定量板检查法、不染色检查法或染色检查法等。我国虽建立尿沉渣检查操作规程,并不断修改完善,但不少医院在工作中仍不能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15]。
3、尿沉渣检查报告方式不统一 有的以每视野中最低~最高数报告,有的以平均10~20视野中管型或细胞数报告,有的不以“+、++、+++、++++”的半定量方式报告。
4、尿沉渣参考值不一致 尤其缺乏老年人、儿童的参考值。
5、缺少能长期保存的尿沉渣质控物,因而难以开展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
6、尿沉渣检验开展结合临床科研较少,尿沉渣检验与临床联系不够,缺乏科学实验的进一步研究。对尿沉渣的临床价值,临床工作者有不同意见,如Free指出显微镜检查管型是唯一方法。Schreiner指出尿沉渣是临床实验室阳性率最高的项目。Ke 等认为用干化学证明尿中红、白细胞而无需再花较多时间检查尿沉渣。儿童、老年人有很多疾病是潜在的。Free夫妇提出对这些“健康人”应重视尿沉渣检查。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委员会更认为,尿沉渣细胞学检查可能是发现早期膀胱癌、肾癌症的有效初筛试验。
(二)方法评价 尿沉渣检查混匀一滴尿法简便但不规范、阳性率低;离心法敏感,检测阳性率高,是目前建议的常规检查测法,但需标准化,用酶标板的倒置显微镜检查法,可避免离心倾倒上清液造成沉渣损失和沉淀物容量不一致的缺点,而且该法尿量少(仅需50μl,混浊尿仅需10μl)是一种操作简便、沉渣浓集不变形、阳性率和精确度高的改进方法。用相差显微镜法有助于识别正常和异形红细胞。用染色法使透明管型不易漏检,也有助于各种细胞成分结构的观察。必要时可采用组织化学、免疫化学、荧光染色等新技术识别尿沉渣中各种成分,还可与干化学检查结果对照,流式细胞术提高了尿沉渣各种成分识别能力。
总之,尿沉渣检查仍为目前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基本检查内容,期望不断出现新的改革以达到实验器材和操作规程的标准化,有符合质量保证要求的尿沉渣质控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范文五:尿沉渣镜检(七)
尿液中吞噬细胞主要来源分为两类:来自中性粒细胞的小吞噬细胞,体积为白细胞的2-3 倍,主要吞噬细菌等微小物体;来自组织细胞的大吞噬细胞,边缘多不整齐,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丰富,常有空泡,体积约为白细胞的3-6 倍。在新鲜尿液中可见阿米巴样伪足活动;核呈肾形或类圆形,结构细致,稍偏位;胞浆内可见较多的吞噬物,有红细胞、白细胞、脂肪滴、精子、颗粒状物体,甚至其他小型吞噬细胞等。
草酸钙结晶(上期有详细解释)
磷酸钙结晶体积大,不规则形,片状、柱状,也有楔形和棱形,其片状表面常附有颗粒,易漂浮于尿液表面,形似泡沫。常见于弱碱性尿液中,多为无色-灰白色。小型的片状结晶可容易被误认做是退化的鳞状上皮细胞碎片。
鉴别方法:磷酸钙结晶溶于10%乙酸和盐酸,不溶于氢氧化钾。
夏科雷登结晶为菱形无色透明指南针样,其两端尖长,大小不等,折光性强。多见于肺吸虫,阿米巴痢疾,钩虫病,过敏性肠炎患者的粪便中。
白细胞管型内容物以白细胞为主,有时含有退化变性坏死的白细胞,一般多为中性粒细胞。管型内的白细胞多为圆形,有时成团相互重合,有时会因破坏呈残破状。在普通光镜下,非染色标本有时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淆,给鉴别带来困难。可用加稀酸的方法来显示细胞核,中性粒细胞多为分叶核,而肾小管上皮细胞一般为一个大的圆核;作过氧化物酶染色,中性粒细胞呈阳性反应,肾小管上皮细胞呈阴性反应。用染色法能更加仔细观察细胞核及胞质形态和特点,较容易鉴别。S染色管型基质被染呈淡蓝色,中性较细胞核呈分叶状,淋巴细胞为单个核,染深蓝色,白细胞胞浆染淡红-红色。SM 染色管型基质染淡红色,管型内白细胞浆呈无色-淡蓝色,核染紫色-蓝色。白细胞管型在肾脏中滞留时间过长也会崩解破坏,形成粗颗粒管型(见下图)、细颗粒管型(见下图),均质化后可变为蜡样管型(见下图)。
胆红素结晶常出现在酸性尿液中,具有多样形态,如细针状(可成束分布)、颗粒状、菱形片状、圆片状、立方体样,有时可附着于白细胞或上皮细胞表面,由于氧化作用有时可呈非结晶体的色素颗粒状。颜色从黄褐色到红褐色,因其具有明显的颜色,如果在尿液中出现,会将其他有形成分染上颜色,如将尿酸结晶、细胞和管型等染成深黄色。胆红素结晶常出现在肝性黄疽患者尿液中,患者血清胆红素会有明显升高,尿干化学试验胆红素为阳性.。
鉴别方法:结晶可溶解于碱性液、丙酮、氯仿和酸中,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加硝酸后因被氧化成胆绿素而呈绿色,可溶于氢氧化钠或氯仿中。
胆固醇结晶为宽形扁平的板状,多为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类似于相互层叠摆放的破碎玻璃样。无色透明,或者被染上淡绿到黄色。因其脂类的性质,密度低,常浮于尿液表面,成薄片状。应注意其形态与某些X 线造影剂类似,应认真鉴别。
鉴别方法:可溶于氯仿、乙醚和沸腾的乙醇,不溶于温乙醇。在尿沉淀物中很少见到胆固醇结晶,常浮于表面并形成薄膜,取表面薄膜观察,阳性率高。
胱氨酸结晶是蛋白质分解而来的产物。形态比较一致,均为无色六边形薄片样结晶,边长可不等长,边缘清晰,折光性强,可上下重叠排列,也可单独出现。
鉴别方法:胱氨酸结晶的特点是不溶解于乙酸而溶解于盐酸;可快速溶解于氨水中,再加乙酸后结晶可重新出现。
胱氨酸试验:取尿沉渣少许,置于载玻片上,加稀硫酸及卢戈碘液各1滴,出现蓝色或绿色反应可确认。
酪氨酸结晶(详解见上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