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会计信息可靠性
信息失真的本质是信息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之一。具备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应是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下面,本文就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及影响因素作一简析。
一、可靠性的内涵
可靠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作的解释,指“为保证用户信息合理地,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会计论文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的质量。”这一概念实质包含三方面内容,即可核性,中立性和真实性。
首先,可靠的会计信息应是具有可核性的信息。所谓可核性,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上对此概念的解释,指“能使不同计量者以其一致性的证明信息反映了它意在反映的东西,并且在选用的计量方法上不存在错误或偏向。”因此,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应是不同的计量者对同一事项运用正确的计量方法进行核算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从另一个角度看,具有可核性的会计信息应是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基础上生成的。也就是说,我们在会计核算中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其要记录的经济业务事项的结果。
其次,会计信息应是在中立的立场上生成的信息。所谓中立性,指“在信息中不存在企图取得预定结果或诱发特定行为的偏向。”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在生成过程中不受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指使或操纵,不允许任何人为了某种目的歪曲会计信息,即会计信息应公正地反映它意在反映的东西。
最后,会计信息的内容是真实的。真实的信息应是在对经济业务事项客观全面、完整的反映结果。真实的结果可以是在某种条件下生成的一个具体数值,也可以是特定条件下对数据结果估计的某一数据范围。当结果无法可不计算时,计算出一个相对的范围有时往往比计算出一个不太准确的数值更为真实,因为它是客观实在的,另一方面,真实的会计信息也应完整的,无任何人为增删的信息。
综上所述,具有可靠性的会计信息是产生于公正立场上运用正确的方法对经济业务事项的其实反映,缺少其中一个因素,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都会受到影响。
二、影响我国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因素分析
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会计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失真实质上即为产生了不可靠的信息,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会计制度不够规范,导致工作中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模式刚刚建立,改革中新问题层出不穷,会计工作也不例外。而我国的会计准则,法规的制定总是滞后于会计问题的出现,使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核算中遇到的新问题无明确规定,不同的人对此又有不同的理解和计量方法,给企业的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以可乘之机。而会计监督部门由于无章可循而束手无策。因此,加快会计制度特别是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使其在立足于解决眼前问题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我国的会计核算更加健全规范是解决会计信息生成中存在技术问题的一个关键。2001年1月1日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先行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的界限,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相信会使会计核算方法得以规范,会计监督有章可循,但愿它的实施会减少上述问题的出现。
其次,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所有者、经营者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系列的委托代理关系。在此基础上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代理成本,这主要是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掌握的内部信息不对称,追来的目标不一致,所有者希望企业资产最大限度增值,经营者则希望能从企业中获取高额利润,二者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经营者操纵内部信息,以获取自身的利益。因此,导致企业经营者在利己主义思想支配下操纵企业的会计行为,使会计人员难以在公正的立场上完成会计工作,会计信息在形成过程中即被扭曲。解决这一问定制论文题
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趋于一致,只有二者目标一致,使经营者追求的目标变为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与所有者的希望吻合,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人利益,经营者才有可能提供不偏不倚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另外健全的经理人市场对经营者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定位,并能有效保护会计人员的权益。会计人员是会计行为的主体,可以由所有者委派,也可以由经营者聘用,不论哪种形式都应以能留保证会计人员有效行使职责为前提。因此,应当建立健全会计人员的选聘制度并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大批德才兼备、敬业爱岗的会计人员能够真正发挥其核算和监督职能。在加强单位负责人责任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依法履行职责的会计人员的法律保护。
最后,应建立健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机制。《会计法》中虽然规定了单位内部、国家、社会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仍未完善。使一些企业对内对外或对不同部门、不同使用人提供的会计信息不一致,不能真实地反映会计核算的结果。真实的结果应是独立的计量人员对同一事项运用同样的方法的计量都相同的结果,因此,完善的监督体系应是各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监督行为,而不是如今这种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联系与沟通的行为,使企业会计信息结果人为控制的现象得以扼制,以使会计信息能以其真面目展示在各信息使用者的面前。
总之,企业只有在遵循可靠性原则基础上生成的会计信息才是真实。完整的信息,更放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我国各项制度的逐步健全,可控性原则将会日益和深入地送达到会计工作中,信息失真问题必将会得到彻底解决。
范文二:【word】 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上)
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
考(上)
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思考木(上)
厦门大学葛家澍杜兴强
一
,引言
在公司治理和委托代理关系中,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
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的基本理由在于,会计信息有助于
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借以减少决策风险,促
使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会计信息要
发挥上述功效,必须具备相关性与可靠性.然而,相关性和可靠性
往往需要权衡和协调(tradeoff).事实上,尽管在美国财务会计准
则委员会(FASB)颁布的SFACNo2中,相关性和可靠性被FASB并
列为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属性鲫,但当会计目标的定位从
“受托责任观”上升为”决策有用观”恬,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
使用者导向(user-oriented)模式逐渐形成.在决策有用观下,由于
所有者的模糊和高度分散性,使得财务报告信息的受托责任解除
功能大大降低,而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所需要的相关
信息则成为在既定环境下支配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因此相关性
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使用者对现行财
务会计和财务报告模式的相关性的不满,由此而引发了一场财务
报告改革的浪潮?,财务报告改革的焦点更多时候是集中于提高
财务报告披露信息的决策相关性上.但一系列的上市公司财务欺
诈案件迫使我们必须对可靠性问题保持应有的关注.本文旨在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问题进行探讨,并尝试性地探讨提高相
关性和可靠性的途径.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主流观点及我们的切入点
(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主流观点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及其权衡问题,是现代会计理论
领域内一个颇具魅力的论题,无论是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权威公
告,还是学者的理论探讨,多年来都对该问题保持了密切的关注.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
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将相关性与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的两个
主要的质量特征被并提,但对两者的抉择讳莫若深.透过现象看
本质,FASB更为侧重于”相关性”的意图其实一直十分明确.从20
世纪80年代开始,改进企业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改进企
业财务报告的举措的着眼点几乎全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AICPA
的调查报告”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erFocus”提出
的诸多建议,如披露前瞻性的信息,披露资产和负债计量的不确
财冬通乳?综合2oo4~;l1期
定性等明显地侧重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改进(AICPA,1994).
Wallman的观点甚至更为激进,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会计
界对相关性的关注——在wallman看来,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为重
要的特征,为此他勾勒了一个包括五个层次的,彩色报告模式
(ColorizedMode1):(1)相关性,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量性均
符合要求;(2)相关性,可计量性和可定义性都符合要求,但可靠
性存在着疑问;(3)相关性与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义性与可
靠性存在疑问;(4)相关性,可靠性和可计量性符合要求,但可定
义性存在疑问;(5)仅相关性符合标准,可靠性,可定义性和可计
量性都不符合(Wallman,1996).从上面五个层次的划分中,明确
地可以解读出Wallman的基本思想,相关性是首要的,不可或缺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会计学会(AAA)大约每l0年左右颁布的一
系列研究报告中,相关性都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加以阐述.英
国《财务报告原则公告》指出,”财务报表的信息必须相关和可
靠,当两者互相排斥,需要对产生信息的方法选择时,所选择的方
法应是能使信息相关性最大化的方法”——耐人寻味的是,ASB
在10月份通过的”公告”内容的建议为,若可靠性与相关性互相排
斥,有用的信息应有”那些可靠信息中最相关的项目”,”会计信
息在符合可靠性之前,不应对外披露.
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权衡问题,有些文献提出根据财务报
告的不同组成部分区分相关性和可靠性取舍的思路,即对于财务
报表中的会计信息应该首先满足可靠性,甚至牺牲相关性;而对于
其他财务报告,则强调相关性,甚至不惜牺牲可靠性.但是我们认
为,按照这种”两分法”最终将导致一种尴尬的局面,那就是财务
报表提供的是高度相关而又同时几乎不相关的会计信息,结果财
务报表披露的会计信息很可能将失去其决策有用性.此外,这似乎
与”FASB和SFACNol(Par.6)指出的结论——”财务报表是财务
报告的中心,是企业向外界传输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相互矛盾.
可见,”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内含及两者的辨证关系”仍就是一个值
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交易费用引入后的一种新视角
会计信息是一种有价值的信息资源,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提
供方主体,会计信息使用者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会计信息对于供
求双方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当局需要会计信息来解除受托
责任,供资源投入方评价其经营业绩,从而获取补偿方案规定的
奖金或红利.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会计信息来减少决策中面临的
不确定性,以达到改进决策获取收益的目的.但会计信息的供求
需要花费资源和代价,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需要花费簿记成
本,支付代理人(会计人员)工资,培训费用等显性成本?,也要承
担诸如诉讼成本,企业部分原本私有的信息公开后导致的竞争劣
势等隐性成本,还面临着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竞争力,谈判地位
带来的不利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消化会
计信息.由于现代企业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契约的结合(Anexus
ofcontracts),各类要素投入者作为缔约方并不直接参与企业具体
的经营管理,因此定期的会计信息披露就成为这些要素投入者了
解企业情况和评价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并据此作出各类决策的重
要依据.因此可以认为,会计信息的提供(包括质和量)是企业与
各个要素投入者交易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那么提供会计信息而
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就属于典型的交易费用的一部分.会计信息供
求双方因会计信息而发生的各项成本,都可以统一于交易费用的
框架下进行分析.因为会计信息的生产,提供和理解,分析,利用,
都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无关,因此属于交易费席.
出于理性的考虑,每个会计信息的利益关联者都希望能够以
较小的代价获取尽可能大的利益,实现个人决策效用的满意化.
管理当局同样面临着一个私人决策的满意化问题,尽管管理当局
披露会计信息是必须的,但他可以选择财务报告披露的会计信息
的信息含量(Content)和时机,他所愿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水平
和质量取决于私人边际收益和私人边际成本的比较和权衡.理想
状况下,信息使用者同样也希望管理当局能够通过财务报告提供
能够直接为他们所直接利用的会计信息,但财务报告的通用性使
这种理想状况的存在性不具有普遍性.此外,通过私人契约,使用
者也许可以直接得到与其决策相关程度最高的会计信息,但是成
本——效益的约束往往阻止了使用者个人与管理当局之间私人
契约的缔结,尤其当使用者个人在企业中拥有的权益份额较小时
更是如此.这就促使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转而求其次,要求管理当
局尽量在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约束下提供通用的会计信息,而
这些信息最起码应该满足基本的可靠性和通用的相关性.通用会
计信息的提供导致使用者和企业管理当局之间围绕会计信息披
露进行的动态博弈.
1,企业私人边际角度的考虑.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并不是无
成本的,实际上任何增加企业信息披露(包括披露的内容与质量)
的要求都将增加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信息披露成本分为两类,
显性成本曲和隐性成本.那么,毫无疑问,出于理性的考虑,企业
提供会计信息时,自身必然要进行成本——效益的权衡.@就特定
企业而言,其愿意提供的会计信息的最佳点满足边际成本等于边
际收益约束条件的q?,而提供会计信息也要受满足成本——收益
的约束,从而提供会计信息的临界点L肯定大于q.那么:(1)若边
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那么企业将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量,这
可以理解为是企业自愿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一种动机;(2)若提
供会计信息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那么假如缺乏外部强制力
量,则企业不愿意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3)若提供会计信息的
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并存在外部管制,且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那么企业将会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
提供中存在成本效益的制约,再加上管理当局可能利用其拥有的
信息优势损害投资者的利益,那么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就存在着
外部性.
2,社会角度的总体考虑.在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上,企业的会
计信息使用者既包括了所有者,管理当局和与企业直接有着明确
契约关系的各个利益方,也包括了诸多潜在的投资者,企业提供会
计信息质量可能促使这些潜在投资者所拥有的资源遵循趋利性流
动原则而积聚于本企业.因此,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天然地具备
了外部性(extemahty)的特征.外部性必须采纳各种方式予以内部
化(intemalization).尽管企业提供会计信息带来的外部性因信息
使用者和管理当局之间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asymmetry)程度
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外部性的存在将使得企业在会计信息提供中
将不能只考虑私人成本,收益的对比,有时应该站在整个社会的立
场上进行分析.此时,管制力量将会介入,希望能够借助于会计准
则或会计制度的形式,矫正外部性产生的行为来确保社会效用的
最大化.我们可以将与会计信息有关的全部利益集团假设为一个
虚拟的企业合并体,那么外部性内部化问题就转化为使其联合社
会效用(jointutility)最大化或社会联合成本最小化:
.
1C(q)=AFC(q)+E(q)?P(EIq)
其中,JC(q)代表社会联合成本,AFC(q)代表会计信息成
本,E(q)代表外部性,P(EIq)是一个条件概率,代表既定会计信
息质量给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可以肯定的是,AFC
(q)是q的增函数,E(q),P(EIq)是q的减函数,因此JC(q)一定
是q的严格凹(strictlyconvex)函数,那么必然存在一个极小值点
(同时也是最小值点).我们将位于该点的会计信息质量称为q.
从q—q(即企业私人效用最佳点向社会效用最佳点的移动),可
以看作是一个整个社会效用(utility-improving)改进的过程.会计
准则或会计制度出现的初衷,就是力图促使q—q的转变.透过会
计发展史,我们可以从总体上看到,政府通过强制性的会计准则确
实使早期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实现了q—q的迁移,然而现实背景
下,特定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在会计准则等规范形式下并不一定
正好位于q点之上!
原因在于: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对会计信息进行管制和规范的形式,
属于事前管制(exanteregulation),所以通常具有一般性和通用
性.但是,投资者根据会计信息进行的决策将面临不确定性,决策
恰当与否将不仅既取决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还与决策
者个人的知识结构,偏好以及决策模型和面临的决策环境相关.另
外注意到,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达到其应有的质量则在很大
程度上属于一种事后(expost)验证行为,依存于投资者的主观判
断——若投资者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结果是不利的,那么投
资者完全有可能指责会计信息的质量.投资者更愿意相信的逻辑
是,既然要与投资者的决策相关,那么如果根据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后的结果是不利的,那么会计信息提供的质量不高.当企业提供的
会计信息给相当多的投资者决策带来不利结果时,企业将面临事
后的惩罚.而这凸现出目前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争议的
一
个焦点:到底投资者的损失是因为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或可靠
射奎通?综合2o04年第1I期i
性而导致的,还是因为投资者不当地分析财务报告而导致.因为
按照FAsB的sFAcNol,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对那些具有一定
的专业知识且相当勤勉,并愿意分析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而言是有
用的.
注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02JAz790o12)及福建省社
科基金(2003B084)的阶段性成果.
?社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o2年版.
?FASB的SFACNo2(Par,34)中明确指出:”会计信息不同质
量特征的相对权重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区分质量特征的层次
性只是作为解释的手段,目的是澄清(概念之间)一定的关系”.
?可靠性与相关性矛盾(有时体现为两者组成要素之间的矛
盾)的情况在财务会计中屡见不鲜,比如过分强调及时性,会计信
息的可靠性程度就会削弱;而强调可验证性,相关性也会有所损
失.
?从”受托责任”概念内涵的变迁过程来看,最初的受托责
任是单一的,一一对应的,体现为中世纪庄园管家对主人交付财
产的管理;随后受托责任演变为职业经理对资源投入者交付资源
的保值和增值责任,此时受托责任依然存在着明确的,数额确定
的委托方,这保证了委托方和受托方之间私人契约的可行性;以
后,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企业规模的扩大使得所有权和经营权
的高度分离,所有权细分的结果造成了每个所有者所拥有的所有
权份额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此时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作为评价企
业管理当局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作用已经降低,更重要的体现为
一
种决策效用.小股东往往将追求定期的股利收益放在第一位,
一
旦他们不能够获得预期的股利收益,他们往往采取”用脚投
票”的方式.即以”市场退出”的方式来对管理当局进行”惩罚”,
而并不希冀撤换,控制或监督管理当局.
(A1CPA.”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Fo—
CUS”
.
1994;Wallman,1996.6,”rrheFutureofAccountingandFinan—
cialReporting,Partll:TheColorizedApproach”,AccountingHorizons.
?ASB.”StatementofPrinciplesforFinancialReporting”
1999.12.
?现在ASB公布的原则公告发表时间是1999年12月,比lOf]
公告迟两个月,但其中蕴涵着几处变化.
?会计信息提供的显性成本指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
除了正文中所列的各项成本外,还包括审计成本,传输信息成本,
回复对已经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质询的成本.
?隐性成本是指或有成本或者不能够准确地进行确定的成本.
会计信息披露并不一定引发诉讼成本,但并不能排除因使用者指责
会计信息的误导性而引起的诉讼费,立案费和结案费及企业在诉讼
中面临的潜在声誉损失;竞争劣势导致的隐性成本因企业不当披露
有关技术和管理创新的信息,战略计划,经营信息而引发.
?AICPA.”ImprovingBusinessReporting:ACustomFocus”,
1994.
?由于财务报告上提供的会计信息一般来说具有通用性,
i一对套,I-.综合2004年第11期
FASB在SFACNol中曾指出过这一点.此外,SFACNol(Par36)指
出.编制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那些于企业的经济活动
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用一定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人士,
是可以理解的和有用的.
?包括交易费用学派的创始人科斯在内的经济学家虽然广泛
引用交易费用概念进行相关研究,但是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没有
任何人对交易费用给出完善,可操作的定义.阿罗(Arrow)将”交
易费用”界定为”经济制度运行的费用”.按照我们的理解,自从
康芒斯(1950,Chapter3)将”交易”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经济活
动的基本单位,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关系”之后,”交易费用”其
实就在微观领域内获得了与”生产费用”相对应的地位,即生产费
用是指”生产出产品所需要的费用”,而交易费用是指”完成交易
所需要的费用”.具体到会计信息问题,我们认为一切为了保证会
计信息的质量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都属于交易费用的范畴.
?WattsandZimmerman,1986,PositiveAccountingTheory,,
Prentice—HallPress;AICPA,”ImprovingBusinessReponing—A
CustomFocus”,1994.
@尽管会计上并不考虑隐性成本,但毫无疑问企业管理当局
在进行决策时类似的隐性成本却是必须考虑的.而值得注意的是,
(在既定的会计准则和契约法定要求的约束下)会计信息披露质
量是由管理当局来决定的.
?参考了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
学出版社2002年版;杜兴强,《会计信息产权:一个新视角》,《财
会通讯》2002年第2期.
?既然提供会计信息只是企业与要素投入者交易的一部分,
而交易的真正目的在于促使资源以各种方式流入本企业,那么会
计信息的提供就存在一个收益——成本的权衡问题.换言之,提供
会计信息的目的要到效益最大化.而使提供会计信息效益最大化
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使提供会计信息的边际成本等于提供会
计信息的边际效益”.
?关于”外部性”一个经典的定义是:设有A,B双方,他们分
别在x,Y的水平上进行某些活动,A的行为可有对B产生影响,并
假设双方的净效用可以用货币进行度量,.那么双方效用分别为:
U=A(X);V=B(Y)一S(X,Y),当A不对B进行补偿时.A(X),B
(Y)代表双方行为不存在影响时的效用函数.如果A不对B进行补
偿,那么此时外部性就等于S(X,Y).
?社会效用存在着难以进行测度的问题,所以我们进一步转
换.将社会联合效用最大化转换为社会联合(jointcost)成本最小
化.
?会计信息提供的高质量充其量只是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
策的一个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更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使用者
的决策正确与否除了受会计信息质量制约外,还受一些环境因素
和个人禀赋,知识结构差异的制约.反之,即使使用者进行决策后
的实际结果并非损失,但也并不能够据此断定会计信息的高质量.
应该肯定的是.惟有因会计信息质量因素而带来最终的实际损失
才能够称之为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编辑李泽国)
范文三: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研究
毕 业 论 文
论文题目: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姓 名: 张 蒲
院 (系):商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 级:07级会计电算化(3)班
实习单位:河南新丰源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指导教师: 韩 楠
完成时间: 2010年4月15日
新 乡 学 院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张蒲
摘要: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大质量特征,二者的权衡得到的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最有用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层面上是统一的,而在另一些方面又存在着矛盾和对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相关者的增加,准则制定机构不得不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进行取舍,以决定企业应该选择哪些信息以何种方式对外披露。而要作出有利的正确的决策,必须要有可靠的信息作保证。因此,在决策有用论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着力提出了若干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政策性意见。
关键词 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
略谈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改进财务会计及其报告的浪潮,来自学术界、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会计职业界普遍认为: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因此,改革的目标,把会计信息相关性放在了首位。而在我国,由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界似乎强调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但面对汹涌而来的知识经济浪潮,重新认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于迎接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完善会计准则,以及正确认识和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内涵及外延
(一)关于相关性的内涵和外延1.从内涵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特征构成。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 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 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 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 它在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 应被决策者所拥有, 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 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2.从外延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具体来说, 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 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关于可靠性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看, 可靠性由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核实性三项内容构成。可靠性中的如实反映即客观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 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立性是
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 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 可核实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 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从外延上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 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同时, 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力。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能是相对的, 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二、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相互关系及内在矛盾
(一)相互关系。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立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 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相提并论, 但是两者并不会总是等量齐观。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 过分强调相关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但过份追求可靠性, 也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西方会计理论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大派别观点。1.受托责任观。它认为, 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受托者, 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保管权和使用权, 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 有权对资源进行独立自主地运营, 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 明确规定受托者和委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委托者( 股东、社会、债权人、政府) 与受托者( 企业管理当局) 的责任关系, 并要求会计人员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地、公正地介入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之中, 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 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因此, 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受托责任观更强调可靠性。2.决策有用观。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背景下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可靠而又相关的会计信息, 而会计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所以, 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会计人员与决策者( 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 的关系, 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它更侧重相关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统一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 影响着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大多数情况下,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状态。1.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会计准则的推行,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断增强, 会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恢复了对会计信息的信赖, 从而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化。因此可以说, 会计准则首先是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产物。考虑到了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紧密的关系, 所以各国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在规范会计信息可
靠性的同时, 迅速及时地出台了有关相关性的会计准则。人们力图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因为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众所周知,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 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在扩大和变化。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投资者既需要财务信息, 又需要非财务信息; 既需要定量信息, 又需要定性信息; 既需要确定性信息, 又需要不确定性信息; 既需要年度信息, 又需要季度、月度甚至实时信息。会计信息力图满足这些不同需求, 必然要求如实客观地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使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之间能够相互验证, 能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因此, 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总之,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提高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 辩证地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看到, 两者既是对立的, 也是统一的。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 反映的客体又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来说, 我们不应该存在主观上的偏向。在会计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可靠性受到相关性的影响。从原始凭证到账簿,会计人员会根据自身对于相关性的主观判断而对原始信息给与不同程度的重视,同时影响其对折旧、减值准备等项目的预测和估计。对相关性判断的标准不同,对相同会计信息处理的结果就会有差别,由此而呈现的经济活动的面貌与其真实情况之间就会产生距离。过分追求相关性会对可靠性造成损害。及时性是相关性的灵魂在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及时地获取信息,迅速地做出反应成为在经济活动中制胜的重要条件。再相关的信息如果失去时效性,对于决策者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然而为了及时捕捉信息,企业极易在未获取客观、可验证的数据之前就进行会计处理,其中预测、估计的成分必然会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产生损害。 会计信息对于可靠性的追求也需要一个限度。过分精确的信息不但会导致交易费用激增,而且也有产生错误的可能。可靠性的一般标准是符合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的规范,能够通过和经受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以此为基础对信息进行的模糊处理是可接受的。
(二)内在矛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既有相辅相成的一面,又有矛盾的一面。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共同点体现在:首先,它们共同构成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质量,信息的相关性强,但不真实可靠,则会使投资者产生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但相关性差,这样的信息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其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
者角度提出的。相关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而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能对会计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关性与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相关性与可靠性常常又是矛盾的,体现在:(1)历史与未来的矛盾。可靠性是面向历史的,它要求如实反映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相关性更多的是面向未来,带有较多的估计和判断,强调预测价值、反馈价值,注重及时性。历史与未来、主观与客观这些对立的因素也就决定了可靠性与相关性无法完全兼容,决定了在某些情况下对两者的重要程度必须做出选择。(2)及时与精确的矛盾。作为相关性的附属特征,及时性在保证财务信息有用性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然而要提高及时性,财会人员必须减少耗时的认证、核算工作,代之以大量的主观估计、判断,迅速产生一些近似的财务指标来满足需要,这一作法从本质上说又损害了可靠性。如资产计价中采用历史成本还是现行成本就充分体现了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这一矛盾。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用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早已成为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提供者的共识,我们必须对这两者都予以高度的重视。提高信息相关性的举措,绝不能以降低或失去可靠性为代价,而任何强化可靠性的做法,也绝不能离开相关性的导向。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相关性和可靠性不可能完全协调。对相关性和可靠性问题的实际处理,其难度明显地大于理论探讨。因此,要根据情况有所取舍。笔者赞同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在其发表的财务报告原则——若干问题解答中的观点,如果出现矛盾,应当选取“那些具有可靠性中最为相关的项目”(ASB,1999)在可靠性的前提下,选择最相关的信息,也是近年来源源不断的公司财务欺诈案件给予我们的教训。相关性固然重要,但离开可靠性这个前提,会计信息如何能据以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在可靠性得到基本保证的前提下再尽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直至最终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当是一种理想而现实的选择。
三、相关性和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作用
(一)相关性。美国FASB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 息导致差别的能力”。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列示相关性的判断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相关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联,并具有影响使用者经济决策的能力。②信息对决策所起的作用,是指将相关的信息输入预测过程,从而增强决策者预测的能力,证实或纠正过去的评价。③信息对决策有用,必须要在信息失去其决策作用前及时地提供给决策者,否则相关的信息也变得不相关。现阶段,我国仅在《企业
会计准则》第1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相比之下,可以说会计信息相关性这一质量特征在我国是残缺不全的,至少可以说是不够完善的。
(二)可靠性。美国FASB认为可靠性是指,信息应稳妥地避免错误和偏见,如 实反映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现状。国际会计准则(IASC)中对可靠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根据IASC和FASB的定义,可靠性包括以下几点涵义:①信息必须真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交易事项。②信息必须没有偏向。没有偏向亦即信息必须具有中立性。③信息必须没有重要错误。比较而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0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里可靠性的概念过于单薄,似乎只以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唯一内涵。
四、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一)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思考之一: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会扩大和变化。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报告专门委员会通过大且调查认为,会计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类型有五类,并以此作为改进后企业报告的模型基础。这五种信息需求是:①财务与非财务数据;②管理部门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分析;③未来的信息;④有关管理部门和股东的信息;⑤有关公司的背景的信息。在信息的结构方面,软资产的比重会逐渐上升,硬资产逐渐下降,报告的结构也将划分为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我们应当高度重视这一潮流,及早研究并采取行动。
思考之二:相关性的制约因素将渐趋减弱,这是因为信息处理手段的进步以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使得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会相对低廉,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便会计信息用户获得信息更加快捷。同时,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将大大提高,会计信息用户将逐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愿意去研究会计信息,使得会计信息在我国真正成为可理解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思考之三: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将重新排列。FASB将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分为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及时性。多年来,我们质量的要求一直偏重于会计信息反馈价值证实和纠正以前期望的能力,而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将更加激烈,产品寿命周期缩短,金融市场变幻莫测,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构成因
素中预测价值、及时性将更加受到重视,而反馈价值则退居次要地位。
(二)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思考之一: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动态地去理解。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因此,只能动态地去理解它:其一是对于每项会计信息,都不应该理解为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确数;其二是应根据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差异地去理解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同的可靠程度,比如前瞻性信息献出历史信息的可靠程度要小,但它比历史信息更有用。
思考之二: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花会计理论还没能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采取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表内与表外、原始数据与分析加工数据分别列示,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算方法和风险等则是明智之举。
思考之三:我国会计信息不真实,从会计系统本身而有,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存在主观上偏向以及会计准则规范不力等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会计系统外部,比如治理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交易失真、相关经济法规不完善等。因此,必须从会计系统内外综合加以治理。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 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财务报告的分析, 因此它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非常基本、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基点。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它们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 必须兼顾。相关性与可靠性及其关系确定和把握是值得重视和应该协调好的问题。
五、从我国会计现状看相关性与可靠性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李爽,2002)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电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实际上,不要说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也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发生了这么多的会计信息舞弊事件,使人们不得不再次思考会计信息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会计信息的质量以相关性和可靠性来表达,那么,是相关性的问题还是可靠性的问题?相信不言自明。所以,从我国目前的会计现状来看,可靠性问题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决。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教授认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会计
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资者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进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必须具备可靠性。总之,相关性与可靠性均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比较而言,可靠性是基础、是前提,是会计信息的第一质量特征。
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措施:第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财务欺诈的一个可能原因是管理当局从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中获得的预期短期收益将超过其预期成本。具体到我国,曾涉嫌财务欺诈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中饱私囊之后并无人因此入狱,也鲜有人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加大惩罚力度,可增加管理当局财务作假的机会成本。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限定会计处理对象,是为了防止无限制地拓宽财务会计的边界,导致会计信息披露日益庞杂,在提高相关性的同时导致会计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会计信息系统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约着单一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却未必能够必然衍生出最终整体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为其间会计人员的估计、判断等人为因素和不确定性大量存在。因此,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第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这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前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会计信息成了现代企业的生命,而会计诚信是会计的生命,**总理的“不做假账”道出了会计真谛。
参考文献:
[1] 李玉周.上市公司信息鉴别与投资策略[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 葛家澍.财务会计的未来发展模式[J].财务与会计,1999,(2)
[3] 王锦璋.浅析法人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月刊,2008(3).
[4] 殷官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缺陷的分析[J].财会月刊,2007(6).
[5] 王春凯.浅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J].财会研究,2006(9)
[6] 孔庆林.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
范文四: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思考(论文)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思考
摘 要:进入信息时代,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越来越受重视,它是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两大重要特征,经常被誉为会计信息的生命。本文从会计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论述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及其对立统一的权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浅显的探讨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对此提出了一些防范性的可行措施,最后进行总结性论述。
一、 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的概念及其在新会计准则下的权衡关系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核算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确保信息能免于错误和偏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作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的质量特征。可靠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企业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会计信息相关性是指其“俘获”或“汇总”能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的能力,而不要求会计信息是市场上最先发布的影响股票价格的信息,因此,不考虑及时性因素编制财务报告的目的就是要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其他部门或人员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部门或人员所做的投资、信贷和类似的决策有关。
(三)在现代会计准则下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上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兼顾的、对信息的有用性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二者在理论条件下是相辅相成的。对于会计质量信息来说,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缺一不可,他们相互依存,并统一于总体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都是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提出的,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同时,相关性与可靠性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的制约。由此可知,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缺一不可,我们不能脱离相关性去谈可靠性,也不能脱离可靠性去谈相关性,他们同时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可靠性与相关性又经常发生矛盾冲突。普遍情况下,一些信息的相关性好,但是可靠性差;一些信息可靠性强,但是相关性弱,可以说二者同时非常完善的情况并不多。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对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强调程度是不同的。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可靠性的强调主要体现在后进先出法的取消和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两个方面。在我国面前的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相关性可能造成对可靠性质量特征的忽略,同时导致财务会计信息整体质量重心的失衡。虽然在新会计准则中,能显著提高相关性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被大量采用,但公允价值的取得也必须以可靠性为前提。在保证可靠性的基础上尽量提供相关性是一种趋势,但若要为增强相关性而牺牲可靠性则可能性不大。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是会计信息的灵魂。以真实的记录企业经济活动的交易和事项发展而来的财务会计不论怎样改革,都不会偏离可靠性、相关性和可比性的基本方向。
二、 从可靠性和相关性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会计信息失真,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已成为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证券管理部门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以1996年琼民源事件为起点,从红光事件、郑百文事件到银广厦造假案再到东方电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丑闻接连被暴光。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大致分为非法会计信息、技术性会计信息和合法性会计信息失真三种情况。其中,非法会计信息失真属于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会计信息失真类型。下面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方面进行简析。
从会计理论上讲,相关性的主要目的在于决策,即对未来服务,而可靠性则重在真实反映过去的信息。相关性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较高,以至于过分强调及时性从而导致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失去可靠性。同理,过分追求信息的完全可靠又容易忽略信息对决策的及时性,这样一来,再可靠的信息也会因为失去时效性而没有了寻在的价值,总而言之就是,过分相关的信息缺乏可靠性,而过分可靠的信息缺乏相关性。对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选择取向,应该在可靠性基本得到保证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相关性,进而实
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鉴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层出不穷,实施举措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通过加强会计控制建设,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完善财会法规体系,加大对管理当局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会计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性规范、伦理性规范等社会各种约束机制的制约。通过建立健全各种规范,为企业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
第二,尽量减少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防止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转换不确定性,会计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设,也需要限定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因此,事前通过公共契约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等形式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第三,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工作秩序的意见”,控制内部人在职消费,规范内部人的财务会计行为。
第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增强其专业胜任能力。这其中,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尤为重要,当前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予以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二)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具体措施
第一,从法制方面来讲,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分别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制定、财政部和地方政府或财政部门进行制定。在现有以上各级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会计相关性方面的制度建设,形成理论界同实务界认识的统一,管理部门之间的上下一致,并考虑与国际接轨。
第二,从引导层面来讲,政府应积极完善法规、准则、制度,使之向满足决策者需求的角度发展;企业应当了解使用者真正想要何种信息,运用已有会计资源,依据成本效益原则,优化资源组合,提供理想信息;外部使用者应当要求企业提供何种信息,而不是仅仅被动接受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利用现有网络和其他信息渠道,可以进行信息订制,或是要求企业提供个性服务。而且应当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判定,反作用于真实。
第三,从实物方面来讲,企业要以满足不同决策者的需求为目标,最大限度的提供高相关的信息,关键在于会计信息应具有针对性。从会计目标的角度来讲,会计应当为所有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有用的信息,以供其决策。由于信息使用者的层次、解读财务报告能力不同等,对投资者与债权人不应提供相同的财务报告,对专业分析师与普通使用者也应区别对待。企业必须了解决策者真正的需求,提供依据使用者需求而订制的个性化信息,才能达到提高相关性的目的。
综上所述,决策者进行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企业的会计系统,因此,企业的会计行为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作为目标取向。会计行为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决策、控制、业绩评估有用的信息,必须仔细研究谁在使用会计信息,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信息如何被利用,不能一味追求会计数据的真实程度而不管其用途。
四、结论
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特征,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但是有存在互相矛盾冲突的一面。当会计信息质量失真时面对两者的两难抉择,该如何取舍要根据具体国情和具体情况而定。针对我国而言,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在相关性与可靠性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会计信息还不是我国企业作出经济决策是的主要依据时,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而鉴于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层出不穷,实施举措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已经显得刻不容缓,我国在这一方面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
范文五: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权威精品]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权威精品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文章摘要】
会计行业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一直都是互相关联又相互矛盾的,但是又是非常重要的两点,因此一直困扰着会计界的选择。在判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时,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紧密相连,既对立又统一,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
0 前言
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会计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对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比较重要的质量特征,也关系着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是在选择会计信息时更侧重于哪一个质量特征,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1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
相关性与可靠性是衡量一个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两个重要指标,会计工作就是为使用者提供相关性与可靠性高的会计信息,帮助使用者作出合理的选择。但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既对立又统一,因此在选择会计信息的时候要准确地把握有用的会计信息,并妥善处理好相关性与可靠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完善更加科学合理的会计政策。
1.1 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债权人、投资者和其他部门或人员所做的投资、信贷等决策有关联。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三个基本的质量指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一切报告及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态和经营业绩;反馈价值是指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得到的财务报告信息来证实或者修正期望值;及时性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对于新的会计信息要及时收集、及时加工和处理、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相关性的这三个基本的质量指标,都关系着会计决策的判断与使用,非常重要。
1.2 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含义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顾名思义,就是真实合理的、不受错误或偏向影响的会计信息,最能反映信息的实在内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错误或者产生偏差,可靠性最能反映一个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能够帮助使用者做出合理的会计决策。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反映真实性、可核性和中立性。会计工作人员根据信息计量的结果与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一致称为反映真实性;不同的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计量时,其结果保持一致称为可核性;会计信息在计量或者表述时应当保持公平公正,避免倾向于某一方称为中立性。
2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及企业的发展中,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依据份量一直困扰着会计界,但是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选择判断,直接影响着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要想选择合理的会计决策,就要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进行分析,搞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再权衡利弊,做出有利的会计决策。
2.1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的共同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有许多共同之处。首先二者都是会计信息的重要质量指标,也是最基本的质量指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判断指标。在衡量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时,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方面,否则对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特别可靠或者特别相关的会计信息都不能单方面决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其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都是从会计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让使用者了解到这是哪一类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能够让使用者更加相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再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都受到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原则的制约。
2.2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之间的矛盾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存在许多共同之处,但是同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又是互相矛盾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如实地反应过去企业的经济事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则是关系未来企业的发展状况,比较强调会计信息的预测和反馈价值,比较注重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由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具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互相矛盾,在选择会计信息的时候不可能两者兼顾,权衡利弊必须做出一定的选择。同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又存在及时性与精确性之间的不同,会计信息既要保持及时性,也不能因为过度追求及时性而损害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 我国会计信息的现状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会计行业的发展必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的特殊社会制度和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会计发展方面还是有许多弊端。近年来,我国的会计信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失真问题,因此会计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事实说明,企业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专
业人员对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兼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
4 应当两者兼顾,强调可靠
现实的经济发展中,在会计信息的选择时容易碰到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之处,有必要做出一种选择,但是不同情况往往有不同的选择。许多企业与公司的经验告诉我们,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财务会计的本质属性,未来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不管发生什么变化,都不应偏离这个本质属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相关性缺一不可。 其中,可靠性是基础,是核心。
首先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其次再尽量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两者互相结合才能实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得到一个合理有用的会计决策。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有很多方式,应当完善财务会计的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健全会计职业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工作秩序;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外部监督机制,弥补制度缺陷;开放会计市场,加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诚信及专业水平等等。
5 结论
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和现有的经济发展环境与市场环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在某些企业的发展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优先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同时,随着一些现代公司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广大的企业需要关注其他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因此需要利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来清醒判断与决策,因此,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也逐渐的引起企业家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顺金.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J] 活力.2010年2期.
[2]张文,关于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年20期.
阅读相关文档:电信企业如何有效实施绩效考核 会计文化环境及其影响浅析 关于完善会计信息监管体系的思考 浅谈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问题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成因及治理 浅析房产税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浅析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房地产价格泡沫与货币政策的调控 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探讨 对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对风险投资完善退出机制的思考 施工招投标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若干问题的探讨 信用卡套现问题与对策研究 财务报告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联通公司经济管理的研究 经济制度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可行性探讨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 浅析企业
最新最全【学术论文】【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领导讲话】 【心得体会】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分析报告】 【应用文档】 免费阅读下载 *本文收集于因特网,所有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留言。我将尽快处理,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