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明朝地图
明朝地图
明朝(1368年-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 七朝, 国祚 276年。 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 (今南京) , 永乐十九年 (1421年) , 迁都至顺天府 (今北京) 。 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 明思宗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明朝灭亡。
明朝疆域
明朝疆域最大时东、南至海,北抵西拉木伦河、阴山,西包西藏、云南,东北达 外兴安岭,西北及哈密。包括内地两京十三省、南海诸岛,并曾在东南亚旧港等 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 殖民者收复台湾岛,在台湾岛设立行政机构一府两县(东宁府,下辖天兴、万年 两县)正式管理台湾全岛,台湾收归为南明版图。
范文二:明朝历朝疆域地图
疆域
领土范围
《明史·志第十六》:“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辽海,西至嘉峪,南至琼、崖,北抵云、朔,东西万余里,南北万里。其声教所讫,岁时纳贽,而非命吏置籍,侯尉羁属者,不在此数。呜呼盛矣!”
明初宣德八年版图
北方
明初在与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永乐九年(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共辖130多个卫所。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不过之后女真仍奉明朝为主,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取代了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并进占辽东。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200]、安定、阿端、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西北疆界抵达今新疆东部哈密。成化八年(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攻陷,后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兴复。弘治年间三失三复,嘉靖七年(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所据。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采取广行招谕、多封众建、因俗以治的治藏政策。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永乐极盛疆域图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中后期这些地区多因鞭长莫及所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南限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后因当地势力反抗激烈,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攻占台湾。
明朝疆域变迁
明代行政区划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16都司、5行都司、2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1卫,至万历年间增至384卫;另有置于嘉峪关以西地区的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作者授权转载
范文三:明朝藩王封地图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原名朱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龙凤七年(1361年) 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他的儿子们分别:
长子朱标(懿文太子) 、
次子朱樉(秦愍王) 、
三子朱棡(晋恭王) 、
四子朱棣(明成祖) 、
五子朱橚(周定王) 、
六子朱桢(楚昭王) 、
七子朱榑(齐王) 、
八子朱梓(潭王)
九子朱杞(赵王) 、
十子朱檀(鲁荒王) 、
十一子朱椿(蜀献王) 、
十二子朱柏(湘献王) 、
十三子朱桂(代简王) 、
十四子朱柍(肃庄王) 、
十五子朱植(辽简王) 、 十六子朱栴(庆靖王) 、 十七子朱权(宁献王) 、 十八子朱楩(岷庄王) 、 十九子朱橞(谷王人) 、 二十子朱松(韩宪王) 、 二十一子朱模(沈简王) 、 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 、 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 、 二十四子朱栋(郢靖王) 、 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历王) 、 二十六子朱楠。
范文四:唐明朝地图集锦
唐明朝地图集锦
大明国十三省 78.8×93.6
大明混一图
大明混一图属行政区域图,成图年代为公元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彩绘绢本,图幅尺寸达386×456cm,是一幅大挂图,图内主要表示明朝及其邻近地区的各级居民地、山形、河流及其相对位置。居民地均以地名加框的方法定位,其框用不同颜色区别内外所属。此图绘制精美,内容丰富,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现藏于中国,历史档案馆。
坤舆万国全图 (明)
本图采用椭圆形等作积投影,绘有当时已知的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南极洲,以黄、红、白三色突出表示了五大洲的疆域及名称。还表示了山形、河流、海洋等地理要素及有关天文地理方面的小插图作为大图的补充。此外,海洋及南极大陆绘有船和鲸、鲨、大象、驼鸟等陆、海生动物。原图系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中国绘制的,此图为彩色摹绘本。当时由于西方绘图法的传入,促使中国测绘科学进入了新的阶段。192× 346cm 彩色摹绘本,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东西两半球图
选自程百二的《方舆胜略》,雕版墨印,刊印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该图源于利玛窦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翻译绘制的东西两半球图。利玛窦在中国最先将世界地图绘制成东西两个半球,将世界五大洲三大洋绘于两个圆球之中。这种全新的地图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的关注,并先后翻刻收录,广为流传。中国人冯应京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首次翻刻,定名为“世界舆地二小图”。后被辑入《方舆胜略》,改名为“东西两半球图”。半球直径 26厘米。 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郑和、李挺,甚至朱棣本人,或许都曾面对当时那幅著名的世界地图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陷入沉思,搜寻埋藏在地图里的线索。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经金士衡和李茂初步考订,由李荟详细校对,由权近补充朝鲜和**部分,最后在绢上绘制成宽四尺(1.30公尺)、长五尺(1.6公尺)的新图。这幅精致的地图所描绘的世界尽头,是南非的好望角。英国史学家、皇家海军退役军官门西斯(Gavin Menzies)在他
引起巨大争议的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称,《混一疆理图》是当时最先进的世界地图,其亚洲与非洲细部中,好望角被勾勒得极为精确。他坚信,郑和船队曾经绕过好望角。
《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1402年由朝鲜李荟和权近绘制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是在1330年左右李泽民的《声教广被图》和1370年左右僧清濬的《混一疆理图》的基础上合成的。遗憾的是两幅中国的地图已经失传,朝鲜加以修改的地图夸大地画了朝鲜的土地,很有趣
郑和出海?
明朝仅漳洲府在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就征收税银八千两;万历二十二年则征收银约三万两,增加五倍。据统计,从隆庆改元开海禁到明末期间,经菲律宾流入中国的白银约为4000多万两,相当于中国原有白银总量的1,6。
福建商人往贩吕宋,在成化之时已属常事。他们主要是跟从南美来的西班牙人做生意。中国的工业品和农产品,特别是丝货,源源不断地涌入吕宋。当时开抵马尼拉港的船舶,除了每年有两三艘墨西哥来的大帆船以外,都被中国的商船占据了。这些福建商人不需要从西班牙人手里购买任何东西,他们只要白银。前往吕宋的福建商船,满载白银而归,不输入任何货物,以致大明政府专门对输入白银征收进口税,名曰“加增饷”,一船收银一百五十两,光这一项,政府每年就有一、两万两的收入。每年西班牙人从南美运到吕宋的白银大约有两、三百万比索(一比索约等于银七钱二分),又几乎全部都转输入了中
国。西班牙政府对这种贸易逆差忧心忡忡,硬性规定每年从南美运往吕宋的白银不能超过五十万比索,但是这项法令并没有得到执行。大量输入的白银甚至改变了中国的货币制度,明朝本来是以铜钱为货币(以及几同废纸的宝钞),在闽广一带却只用银不用钱了,其他地区则银、钱混使,中国的货币制度实际上已由钱本位变成了银本位。
当时(,,,,年)在吕宋传教的一位西班牙教士,在亲眼目睹了这繁华的一幕之后,如此感叹道: “在这个异常庞大的国家(中国)中,任何生活所需的物产都非常丰富,??那里的大小不同的船只,几乎数不清那么多,每年都装运各种食物和商品,驶往邻近各国交易。其中光是驶往马尼拉的,每年经常有四十艘,或四十艘以上。??这些商船又往暹罗、柬埔寨??等国贸易。??它们把世界上所有的银子都运回去,??因此,中国可说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我们甚至可以称它为全世界的宝藏,因为银子流到那里以后便不再流出,有如永久被监禁在牢狱中那样。”(转引自全汉升《明清间美洲白银的输入中国》,载《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第二卷第一期,香港九龙,, ,,,年,月)
大明越藩 2006-7-24 11:23
不错,收藏了,谢谢....
三品人家 2006-8-1 09:01
令人振奋、激动、又心酸的大明~
東明居士 2006-8-9 09:58
如此好貼,複製了~~~~~~~~~
nexusoul 2006-8-9 17:47
难得一见的明朝地图,与我从前看到的都不一样。
金世弼 2006-9-4 04:37
中国地图 天启元年(1620) ,耶鲁的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地图收集所)
天下全舆总图
《天下全舆总图》中注明,此图为一四一八年《天下诸番识贡图》的仿绘品。可以看出,《天下诸番识贡图》的风格与十五世纪欧洲世界地图的风格完全吻合。该地图布局的目的和着眼点在于如何有效地展现出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陆地,图中陆地面积约占两个交叉圆形总面积的五分之三注4,地图的水平中心线在北纬三十七度左右,同时图中既没有投影也没有经纬线。
附件
751819662795171481.jpg (309.41 KB)
2007-11-29 01:21
Speed/中國地圖/1626年初版/40x52公分
布勞Blaeu/中國地圖/1636年初版/41x50公分
迈克尔?卜弥格,中国总舆地图(Michael Boym, Maps of Great
Cathay)
欧洲, 1652
耶稣?迈克尔?卜弥格以个人经验为基础的遍订了篇幅八页的中国
地图集和中国地名录。这张地图在第一页,内容是整个东亚次大陆。虽
然没有准确描绘朝鲜日本的位置,但却详细说明了中国的河流和山脉。
这部地图册被私人收藏了七十年,后来,里亚蒙特格尔(Riamonteger)
把它买了过来,于1729年交给了梵蒂冈图书馆。1920年,法国著名汉
学家伯希和在那里见到后,曾把它加以整理,首先作了一个简短的说明。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
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
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着“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范文五:中国行政地图--涪陵地图
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仅40.5公斤,总产416.7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为46.5公斤,总产为477.4万公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受海水浸渍的影响,土地盐碱化比较严重,加上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到2000年,全镇粮食平均亩产为178公斤,总产1591.4万公斤。1991年以来,全镇开始实行种植结构调整,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发展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等优质苹果园175公顷,并从1999年开始,大量推广苹果套袋和反光膜新技术,生产无公害苹果,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发展冬枣密植园530公顷,发展桃、杏、梨、葡萄等优质杂果30公顷。2000年,全镇果品总产量达到358.2万公斤。全镇建冬暖式蔬菜大棚140个,其中义和镇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示范园一期工程建成暖温室大棚10个,该园引入了以色列滴灌设备,采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模式,这些大棚主要种植以色列R-144西红柿,亩产在15000公斤以上,产品行销全省各地,还远销俄罗斯等国。1998年以来,全镇开始大力发展畜牧业,已建成畜牧示范小区7个,采用“种草养牧,集中看护,分户经营,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主要养殖波尔山羊、小尾寒羊、西门塔尔肉牛、三元杂交猪等名优畜种。畜牧小区的建成,有力地带动了全镇畜牧业的发展,使畜牧业生产成为全镇经济新的增长点。2000年底,全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亿元,其中种植业4400万元,林果业260万元,畜牧业4000万元,渔业3400万元。第二产业建国前,义和仅有几处油坊。建国后,工业逐步发展起来。1970年,办起义和粮油厂,以后又逐步办起铁厂、糕点厂等小型企业。1978年以后,镇办企业和村办企业开始迅速发展,办起了面粉厂、窑厂、阀门厂、木器加工厂、织布厂、橡胶厂和油毡原材厂等一大批镇办企业和村办企业。其中,木器加工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远销美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油毡原材厂走出了一条“众人出资、能人办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办厂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私营企业的发展。2000年,全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10人,实现产值18713万元,利税1598万元。建筑业从业人员230人,实现总产值4680万元,实现利税286万元。第三产业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义和作为方圆几十里的商业中心,个体私营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日趋繁荣。特别是1980年以来,胜利油田开始在义和境内大规模开采原油,有力地带动了义和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义和第三产业的发展。1996年以后,义和镇加快了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步伐,先后在镇驻地建起了1个农贸市场和5条商业街。2000年,全镇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等各类服务网点343户,从业人员6000人,年创产值6378万元,实现利税576万元。特色产业近年来,义和镇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林果方面,对优质苹果采用套袋和反光膜新技术,生产无公害苹果,还生产优质杏、葡萄和冬枣等名优杂果。畜牧业则饲养波尔山羊、小尾寒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等优质畜种,同时还发展了水貂、狐狸、海狸鼠、七彩山鸡等特种养殖。
镇村建设1991年10月,义和镇投资70万元,建成河口区第一座影剧院,建筑面积950平方米,二层楼房,650个座席。1992年,镇政府办公楼启用,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三层。各村民居建设速度开始逐步加快,90%以上的农民开始盖砖木结构房屋。东南村和西南村部分居民开始筹建二层商品楼。1993年,开始启动“村村通公路”工程,累计建设镇级公路70余公里。自1996年开始,加强小城镇规划建设,建成二横十纵“梯型”商业街,拓宽改造3条街道,总计21公里。按总体规划合理确定人口和用地规模,统筹安排工业、商业、居住、文化、环保等各项建设,并积极吸引外来资金,优化了小城镇投资环境。1999年以来,在主要街道修建了花池,种上了月季、蔷薇、冬青等花木,在道路两边还栽植了白腊、红柳、合欢等耐碱树种,使环境得到绿化、美化。
4、自然条件:义和地处平行岭谷拆皱暖热半湿区的长江河谷浅丘地带,灰棕紫泥土属,部分为深丘低山暗紫泥土属,黄草红春属冷沙黄泥土属,海拔最低鹤凤滩铺子156M,最高黄草山顶湾787.8M,年均温度17-18℃,年均降水量1000-1100mm,无霜期290-320天,境内除长江外,还有奚家河沟,沙滩河、乌杨溪、马斑溪,黎家河沟,大磨溪。
组织建设:中共地方组织建设1942年1月3日,中共清河区党委组织部长苏杰到义和庄,宣布成立中共沾化县委(驻义和庄),范光一任书记。义和庄一带仍为沾化县六区,并同时建立六区区委,区委驻义和庄、小围子等村庄。1942年11月,西北村建立了六区第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李春荣。建国后,党组织发展很快,党员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1997年5月,义和镇党校被评为“东营市先进基层党校”。2000年,中共义和镇党委被中共东营市委授予“六好”先进乡镇党委荣誉称号。全镇党员人数发展到902人。基层政权建设1942年1月,六区区公所成立,区长何静波。1950年2月,改称八区区公所。1958年3月,义和镇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9月,改建成义和人民公社,行政机构称人民委员会,实行政社合一。1961年,称管理委员会。1969年11月,建义和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81年1月,恢复义和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3年9月,划归东营市河口区。1984年7月,建立义和镇人民政府至今。中共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有1950年3月,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八区委员会。1957年5月,改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八区委员会。1957年12月,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义和镇委员会。1950年3月,建八区妇女联合会。1957年,改称义和镇妇女联合会。1983年,成立义和个体劳动者协会。近年又成立了义和镇计划生育协会。
文化教育:义和镇现有中学一所,即应城市义和镇义和中学。小学11所,分别是应城市义和镇丁咀小学、应城市义和镇义和小学、应城市义和镇季伟小学、应城市义和镇庙湾小学、应城市义和镇徐邓小学、应城市义和镇李集小学、应城市义和镇柴咀小学、应城市义和镇王台小学、应城市义和镇西二小学、应城市义和镇铁塔小学、应城市义和镇阙陈小学。
8、旅游资源:境风名胜古迹较多,主要有大山琴台秦代怀清台遗址、五步阵、汉墓、明代华东六社砂滩河“涌秀”石刻(区级文物保护)、鸭子四社万寿桥(区级文物保护)、朱砂中峰寺遗址、镇安社区乌杨溪殷商遗址(区级文物保护)、金科现代农业园、大磨溪农业观光园、黄草山森林园。
涪陵区义和镇中心校
168名片网,涪陵区义和镇中心校,中学,大中专,小学,幼儿园,招生办,教育服务,新华书店,特殊校,教管中心...
[涪陵]义和镇采取措施排除王家岩地质滑坡隐患
该区义和镇高峰村王家岩地质滑坡隐患,直接威胁着当地34户农民108人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下旬以来,义和镇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控制住了王家岩地质滑坡险情...
涪陵-义和镇
重庆地图网为您提供义和镇查询服务....一、项目概况东营飞翔橡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投资人刘士忠等共同出资成立的民营企业,位于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同河村北侧。...
应城市义和镇-专辑-优酷视频
专辑:应城市义和镇 资讯频道>>专辑列表>>资讯>>视频列表 播放排序:与创建顺序相同与创建顺序相反37,6277278223017,18940...
义和镇-搜搜百科
概况 沿革 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为黄河退海之地,距今近百年的历史。清朝末,有垦荒民众居住,当时叫“官地”,归属武定府滨州。1914年,沾化县、...
应城市义和镇-专辑-优酷视频
应城市义和镇-专辑-优酷视频...国家专利新型多功能探鳖仪 专利号:zl99237433.2 授权公告号:cn2365888y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探鳖仪探鳖探鼋探龟(...
义和镇地图_开县义和镇三维电子地图和邮编
义和镇电子地图,目前网上最好用的交通地图。...义和镇,地理上属于开县,周边有中和镇,紫水乡,三汇口乡,镇东街镇,镇东街,巫山乡等,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义和镇-来源:《山东强镇名村志》/东营市-河口区
义和镇
沿革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为黄河退海之地,距今近百年的历史。清朝末,有垦荒民众...
义和镇宝二村邮编_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宝二村邮编_东营市河口区...
8684邮编查询网提供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宝二村的邮编、区号及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