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诊断学体格检查
诊断学体格检查
一、血压(血压计打开~肱动脉在手肘外侧~用后收回汞柱,关紧~) 1、 袖带下缘在肘横纹上2~3cm,加压时气囊旋钮关紧~
报读:“收缩压”over“舒张压”mmHg。
二、头颈部淋巴结检查: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浅表
淋巴结
1、 中三指合并,滑动触诊打圈,两圈左右
2、 颈前、颈后时,摸哪边头侧向哪边
报读:耳前、耳后、枕后、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浅表淋巴结 均未见肿大。
三、 肺部检查
视诊:(两眼与受试者腹部水平)
1、胸壁静脉(无曲张)
2、胸廓对称(无凹陷、变窄)
3、肋间隙(无增宽、变窄)
4、呼吸运动(两侧对称、平稳有节律)
5、以腹式呼吸为主
触诊:1、胸廓扩张度(两侧对称,无增强、减弱)
双手拇指沿肋下缘指向剑突,距中线1cm左右,让受试者深呼吸~
2、胸膜摩擦感(无)
掌四指与肋骨垂直,拇指与肋缘平行,让受试者深呼吸~
3、胸骨压痛(无)
大拇指单压,至少4次~
4、胸壁压痛(无)
手指,两侧对称,上中下至少三次~
5、触觉语颤(两侧对称,无增强、减弱) 位置见课本P119
胸部:可同压痛点,左右手掌小鱼际放于两侧胸壁对称部位,让受试者发“yi”,
要交叉至少3次~
背部:(共4对,沿肩胛内缘行,肩胛区2对与肩胛骨平行,肩胛下区2对与肋间
隙平行)位置见课本P119
叩诊:1、双肺叩诊(清音)
第二、四(六肋间隙,从外向内,左右对称扣
背部:同触诊触觉语颤位,4对,
2、肺下界:右
锁骨中线(先比划出锁骨中线,从第二肋间隙开始叩)
报读:肺下界在锁骨中线位于第六肋间隙
腋中线(可以从第六或七肋间隙开始扣) 报读:。。。位于第八肋间隙
肩胛下角线(背部) 报读:。。。位于第十肋间隙(让受试者先坐直找到肩胛下角,
再抱肩低头)
听诊:1、支气管呼吸音(
前:喉部、胸骨上窝; 背部:第六、七颈椎及第一、二胸椎两侧
2、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前:胸骨角两侧; 背部:第三、四胸椎两旁
3、肺泡呼吸音
前:至少3对; 背部:至少3对(位置可同语音震颤见课本P119)
报读:(以上所有听完后)可听到支呼、支肺呼和肺呼,无异常呼吸音,无干湿啰
音
4、听觉语音(无增强,减弱)
同语颤位置,让受试者发“yi”(注意还有背部)
5、胸膜摩擦音(无)
同摩擦感位置,让受试者深呼吸
背部:1、触诊:触觉语颤共4对,沿肩胛内缘行,肩胛区2对与肩胛骨平行,肩胛下区2
对与肋间隙平行)
2、叩诊:双肺叩诊(清音)同触诊位,4对;
肺下界肩胛下角线(背部) 报读:。。。位于第十肋间隙
3、听诊:支气管呼吸音背部:第六、七颈椎及第一、二胸椎两侧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背部:第三、四胸椎两旁
肺泡呼吸音背部:至少3对,对称
听觉语音背部,同语颤位置,让受试者发“yi”
四、 心脏检查
视诊:视线要与腹部水平
1、心前区(无凹陷、隆起)
2、心尖搏动位置(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1cm)
若看到则先定为锁骨中线,若未看到则 报读:视诊未见心尖搏动
3、心尖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
看到搏动再说
触诊:1、心尖搏动位置(同上)
若视诊未见,则此处要比划锁骨中线
2、心尖搏动范围(同上)
3、心尖搏动强度(正常)
4、抬举性心尖搏动(无)
5、心前区震颤(无) 注:要说出位置~
小鱼际,胸骨左缘3、4、5肋间隙以及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隙)和肺
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
6、心包摩擦感(无)
小鱼际,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叩诊:1、心脏相对浊音界
左到右,下到上,外向内。
左:心尖外2~3cm开始,由外向内,每次移动约1cm,直至第2肋
右:先叩出肝上界(右锁骨中线,从第肋间开始叩,一般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
间隙);在肝上界的上一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直至第2肋间。
报读: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心界无扩大。
2、测量左侧第4肋间的心浊音界(一般为到前正中线距离为5~6cm)
报读:左侧第4肋间的心相对浊音界为前正中线左侧*cm处 听诊:1、心率(正常60~100次/分)
在心尖区听30s
2、沿各瓣膜听诊区:二尖瓣(心尖部)、肺动脉瓣(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
瓣(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第二(胸骨左缘第3或4肋间隙)、三尖瓣
(胸骨体下端左缘)
报读: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第一、二心音无增强或减弱,无分裂;无第
三心音;无额外心音;心率齐
3、心包摩擦音(无)
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五、 腹部检查(注:顺序一定为视、听、叩、触) 视诊:1、腹部外形(平坦或稍凹陷)
2、腹壁静脉(无曲张)
3、呼吸运动(腹式呼吸或不明显)
4、皮肤(无皮疹、紫纹、疤痕)
5、胃肠蠕动波(无)
听诊:1、肠鸣音(无亢进或减弱,一般4~5次/分)
在右下腹部,可选脐右侧,听1min
2、血管杂音(无) 位置见P175
腹主动脉1个点,肾动脉2个点,髂动脉2个点 叩诊:1、腹部呈鼓音
按左下腹、左上腹、右上腹、右下腹的顺序叩诊
2、胃鼓音区(存在)
左前胸下部肋缘以上,下界为肋弓,右界为肝左缘
3、肝区叩诊痛(无)
正常人肝上界第5肋间隙,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左手掌平放于赶去,右手握掌
叩击左手背,用轻到中度的力量。只叩击一次~
4、肾区叩击痛(无)
背部:肋脊点两边各1次、手法同肝区
5、肝上界
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比划
6、移动性浊音(无)
仰卧,顺脐平面,从脐部开始向左叩,直至音变浊,固定扳指位置不离开皮肤。
受试者右侧卧位,重新叩诊该处;
保持右侧卧位,向右侧移动叩诊,直达浊音区,固定扳指位置,受检者左侧卧位,
再次叩诊,浊音不变。
触诊:(一定要按顺序~~~~)
1、腹壁紧张度(软)
2、包块(无)
以上两项都要进行浅触和深触(双手重叠法),绕脐周逆时针围绕一周。
3、压痛、反跳痛(无,若有要说明部位)
2~3个手指并拢逐渐深压(反跳痛迅速抬起)。
位置见课本P169,前部共7个点,季肋,上输尿管,中输尿管各2个,再加上麦
氏点。
背部:肋脊、肋腰两对点
4、肝(未触及)
左手掌自后腰部后方(11,12肋骨及其稍下位置)向前托起肝,大拇指张开固定于
季肋上,右手掌平放于受试者右侧腹壁。右手移动时左手一面向前推。
两条线:1、髂前上棘连线水平和右腹直肌外侧交界处开始,逐渐上移至右季肋
缘;2、脐水平逐渐上移至剑突。
5、Murphy征(阴性)
左手掌平凡与右季肋缘部,拇指放在胆囊点(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其余
指与肋骨垂直交叉,受试者深吸气时拇指向肋弓内屈。
6、脾(未触及)
左手掌至于受试者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脾脏向前托起,右手掌与肋弓呈垂直
方向,自脐平面右方由下斜上左上至左肋弓。
7、振水音(无)
听诊器放在脐上正中,右手右侧冲击压触诊。
背部:1、肾区叩击痛:肋脊点两边各1次、手法同肝区
2、肾区压痛:肋脊、肋腰两对点
六、神经反射
(一) 浅反射
1、 角膜反射
2、 腹壁反射:沿肋缘、脐平面、腹股沟上由外向内轻划两侧皮肤,共6次。
正常反应:腹肌收缩
3、 跖反射:P206,正常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
(二) 深反射 P207-208
肱二头肌肌反射、肱三头肌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跟腱反射 Hoffmann征(P210)(弹中指;四指掌,除中指,屈反应为阳性) (三) 病理反射
1、 Babinski’s sign 同跖反射,阳性为拇指背伸,余趾扇形打开
2、 Oppenheim’s sign 拇指及食指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为Babinski’s
sign阳性
3、 Gordon 征 手以一定力量捏腓肠肌
(四) 脑膜刺激征
1、 颈项强直(无)
2、 Kernig 征(正常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
3、 Brudzinski 征,做法同颈强直,但观察膝部,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范文二:诊断学体格检查
检体诊断
触诊
浅部触诊法
检查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与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
深部触诊法(用于腹部脏器检查)
深部滑行触诊:腹腔深部包块和胃肠病变
双手触诊
肝、脾、肾、子宫等脏器
深压触诊
腹部深在病变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冲击触诊
大量腹水肝脾触诊
触诊
叩诊
生理情况 病理状态
清音 正常肺部的叩诊音
浊音 肺的边缘所覆盖的心脏或肝脏部分 肺组织含气量减少(如肺炎)
鼓音 胃泡区及腹部 肺空洞、气胸或气腹
过清音 肺气肿
实音 心脏、肝脏 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
嗅诊
呕吐物
痰液略带酸味 胃内容物
浓烈的酸味 幽门梗阻或狭窄
烂苹果气味 胃坏疽
呼气味
刺激性酸味 有机磷农药中毒
烂苹果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全身状态检查
测量时间min 正常值℃ 适用人群
腋下温度 10 36~37
肛门温度 5 36.5~37.7 小儿及神志不清的患者
口腔温度 5 36.3~37.2 婴幼儿及意识障碍者则不宜使用
血压分级
面容检查
健康人表情自如,神态安怡,病态面容如下:
急性病容
面色潮红、表情痛苦、兴奋不安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慢性病容
面色晦暗或苍白、面容憔悴、双目无神、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二尖瓣面容--双颊紫红, 苦笑面容--破伤风 表情淡漠--伤寒 满月面容--库欣综合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体位检查
自动体位
见于正常人,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者。
强迫体位 为减轻疾病所致的痛苦而被迫采取。
步态
偏瘫步态:脑血管病后遗症
剪刀步态:脑瘫或截瘫
醉酒步态:小脑病变、酒精中毒
慌张步态:震颤麻痹
蹒跚步态(鸭步):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髋关节脱位等。
皮肤检查
皮疹
压之是否退色,注意初现部位、出诊顺序、分布情况、形态大小、颜色、消退时间及有无脱屑等。
斑疹
皮肤颜色发红,形态不一,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斑疹伤寒、丹毒等。
玫瑰疹
鲜红色圆形红斑,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丘疹
为局限、充
实的浅表损害,皮疹呈点状,高出皮肤,见于麻疹、湿疹等。
成片小丘疹
斑丘疹
斑疹和丘疹同时存在,见于药物疹、风疹、猩红热等。
荨麻疹
苍白或红色高出皮肤的局限性水肿,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奇痒,见于食物或药物过敏。
直径5mm为瘀斑;
片状出血伴隆起为血肿。
蜘蛛痣
雌激素导致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见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淋巴结检查
表浅淋巴结的检查顺序是: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颌下、颏下、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局部性肿大
局部炎症
表面光滑,痛,无粘连,质软
淋巴结结核
多见于颈后三角,多发性、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破溃后可形成瘘管,愈后可形成斑痕。
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
质地坚硬、无痛性、生长速度快、与周围组织有粘连
全身性肿大:可见于淋巴瘤、白血病等
考点汇集
局部炎症 淋巴结结核 恶性肿瘤转移
触痛 有 无 无
粘连 无 有 有
质地 不硬 较硬 质硬或有橡皮样感
皮肤破溃 无 常有 无
备注 左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腹腔脏器癌肿转移;右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多为胸腔脏器癌肿转移
头部检查
眼睑
上睑下垂
双上眼睑下垂:重症肌无力、先天性上眼睑下垂
单侧上眼睑下垂:动眼神经麻痹
巩膜
检查巩膜有无黄染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瞳孔:
等大等圆2~5mm
双侧瞳孔缩小: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氯丙嗪。
双侧瞳孔散大: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瀕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中毒。
两侧不等大:脑疝。
调节反射与聚合反射:
1m 外
当动眼神经受损害时,调节和聚合(辐辏)反射消失。
眼球
眼球突出
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单侧眼球突出,眶内占位性病变。
眼球凹陷
双侧眼球凹陷见于重度脱水。
单侧眼球凹陷见于Horner综合征和眶尖骨折。
眼球运动
方法:
固定头部,眼动头不动
眼前30~40cm处
顺序:
左→左上→左下,
右→右上→右下
眼球运动受动眼神经(Ⅲ)、滑车神经(Ⅳ)和展神经(Ⅵ)支配,(346)神经麻痹时,引
起眼球运动障碍。
鼻部检查
蝶形红斑:见于红斑狼疮。
酒糟鼻:鼻尖及鼻翼皮肤发红,并有毛细血管扩张、组织肥厚。
鞍鼻:鼻梁塌陷而致鼻外形似马鞍状,见于鼻骨骨折、鼻骨发育不全和先天性梅毒。
蛙状鼻:鼻腔完全阻塞,鼻梁宽平如蛙状,见于肥大鼻息肉。
鼻窦 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统称为鼻窦。鼻窦区压痛多为鼻窦炎。
地图舌:核黄素缺乏者;
草莓舌:猩红热或长期发热患者;
舌伸出后偏向患侧:舌下神经麻痹。
牛肉舌:糙皮病(烟酸缺乏);
镜面舌: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及慢性萎缩性胃炎;
扁桃体肿大分三度:
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
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
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颈部检查
内容:
颈部血管检查
甲状腺检查
气管检查
颈静脉怒张:立位与坐位时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卧位时颈静脉充盈过度超过正常水平(锁骨上缘至下颌角的下2/3以内)。
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梗阻。
甲状腺的检查方法
甲状腺肿大的分度
三度:
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
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
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
甲状腺肿大的临床意义
甲亢:触之震颤,听之杂音。
单纯性甲状腺肿:呈对称性,质软。
甲状腺癌:有结节感、不规则、质硬。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对称、弥漫性肿大,质韧而有弹性。
气管检查
临床意义:
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
肺不张、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胸壁及胸廓检查
异常胸廓
漏斗胸也见于佝偻病
佝偻病胸为佝偻病所致的胸廓改变,多见于儿童。
桶状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
扁平胸见于瘦长体型者,也可以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
乳房:
视诊:注意乳房两侧大小、形状、乳头位置是否对称,有无红肿、溃疡、皮疹、瘢痕、色素沉着等。
乳房检查顺序
外上、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的顺序滑动触诊
胸壁压痛:有胸骨压痛或叩击痛--白血病
肺和胸膜检查(重点)
视诊:
呼吸运动: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但多为混合式。
视诊:
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变化:
频率变化:加快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升高,减慢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
深度变化: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呼吸深大,称Kussmaul呼吸。
视诊:
节律变化:
①潮式呼吸(呼吸中枢受抑制)
②间停呼吸(呼吸中枢严重受抑制)
潮式呼吸 Cheyne-Stokes 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脑干损伤。
间停呼吸Biot呼吸,间停呼吸的发生机制与潮式呼吸一样,但病情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常为临终前的危急征象
触诊
思考一下:
语颤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气流量
气道的阻塞和通畅
胸壁的厚薄
发音的强弱
触觉语颤
减弱或消失见于:
肺泡内含气量增多
支气管阻塞:阻塞性肺不张、气管内分泌物增多
传导距离增大:胸腔积液、积气、胸膜肥厚、胸壁皮下气肿及水肿
体质衰弱
增强见于:
肺实变
较浅而大的肺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肿瘤所致的空洞
压迫性肺不张
胸膜摩擦感
胸膜有炎症
以腋中线第5~7肋间隙最易感觉到
叩诊
肺下界
正常值:
锁骨中线 第6肋间
腋中线 第8肋间
肩胛线 第10肋间
临床意义:
上移--肺不张,而膈肌下移见于胸腔积液。气胸
下移--肺气肿、腹腔内脏下垂
肺下界移动度
正常值: 移动范围 6~8cm
临床意义:减弱:
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
胸腔大量积液、积气或广泛胸膜增厚及粘连时,肺下界移动度难以叩出。
肺部病理性叩诊音的意义
浊音或实音
肺组织含气量减少或消失: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肺水肿。
肺内不含气的病变:肺肿瘤、肺包囊虫病。
胸膜腔病变: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
胸壁疾病:胸壁水肿。
鼓音:浅表肺空洞,空洞型肺结核、肺脓肿或肺肿瘤空洞。
过清音: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发作。
听诊
正常呼吸音
支气管呼吸音
分布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
正常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
分布于除支气管呼吸音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以外的区域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分布于胸骨角附近、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及右肺尖
异常呼吸音
病理性肺泡呼吸音
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肺组织实变
压迫性肺不张
肺内大空洞
啰音
定义: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
分类:
干啰音
湿啰音
干啰音
气流通过狭窄支气管、有黏稠分泌物的管腔时产生。
干啰音特点
①呼气时更加清楚
②性质多变且部位变换不定
③几种不同性质的干啰音可同时存在
干啰音的临床意义:支气管病变的表现
湿啰音(水泡音)
气流通过稀薄液体(渗出物、黏液、血液、漏出液、分泌液)时形成水泡并立即破裂时所产生的声音
湿啰音的特点
吸气和呼气都可听到,以吸气终末时多而清楚;
部位较恒定,性质不易改变;
大、中、小湿啰音可同时存在;
咳嗽或排痰后可减轻或消失。
干性啰音与湿性啰音的区别
特点 干性啰音 湿性啰音
音调及时间 调高、时限长 调低时限短
最响亮时期 呼气末 吸气末
性质、数量、部位 易变 不易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胸廓 呼吸动度 气管位置 语颤 呼吸音 听觉语音
肺实变 对称 患侧减弱 居中 患侧增强 浊音或实音 呼吸音消失,可闻及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患侧增强
阻塞性
肺气肿 桶状 减弱 居中 减弱 过清音,肺下界下降,移动度减少 减弱,呼气延长 减弱
气胸 患侧饱满 患侧减弱或消失 推向健侧 患侧减弱或消失 鼓音 减弱或消失 减弱或消失
胸腔积液 患侧饱满 患侧减弱 推向健侧 患侧减弱或消失 浊音或实音 减弱或消失 减弱或消失
心脏、血管检查
(重点、难点)
内容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心尖搏动
正常心尖搏动:
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1.0cm,
搏动范围为2.0~2.5cm。
心尖搏动
向左下移动:左心室肥大
向左移动:右心室肥大
增强:甲亢、重症贫血、发热
减弱或消失:心包积液、左侧气胸或胸腔积液、肺气肿
触诊内容
心尖与心前区搏动
震颤
心包摩擦感
震颤
是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体征。
有震颤一定有杂音,有杂音不一定有震颤;有震颤一定有器质性病变。
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 部位 疾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 动脉导管未闭
叩 诊
正常心界
临床意义
左室大:呈靴形
二尖瓣狭窄:呈梨形
左、右心室增大:普大心
心包积液:呈烧瓶形
心脏听诊
瓣膜听诊部位
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尖瓣区
位于左侧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
主动脉瓣区
①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隙,主动脉瓣狭窄时的收缩期杂音在此区最响。②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位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隙,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的舒张期杂音在此区最响。
肺动脉瓣区
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隙。
三尖瓣区
在胸骨体下端近剑突偏右或偏左处。
震颤
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时期 部位 疾病
收缩期 胸骨右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2肋间
胸骨左缘第3、4肋间 主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瓣狭窄
室间隔缺损
舒张期 心尖部 二尖瓣狭窄
连续性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 动脉导管未闭
房颤的听诊特点:
心律绝对不规则;
S1强弱不等且无规律;
脉搏短绌——心率快于脉率。
常见于二狭、冠心病、甲亢
思考:心脏为什么有声音???
收缩期的开始
S1:主要有房室瓣关闭所致,标志收缩期的开始
舒张期的开始
S2:主要有动脉瓣关闭所致,标志舒张期的开始
第一、第二心音的区别
区别点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声音特点 音强、调低、时限较长 音弱、调高、时限较短
最强部位 心尖部 心底部
与心尖搏动及动脉搏动的关系 与心尖搏动和动脉搏动同时出现 心尖搏动之后出现
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S1和S2之间的间隔(收缩期)较短 S2到下一心动周期S1的间隔(舒张期)较长
S1影响因素:心肌收缩力
S1增强:发热、甲亢、二尖瓣狭窄
S1减弱: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等。
第二心音主要影响因素:
瓣膜压力
A2增强:高血压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等。
A2减弱:低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P2增强:肺动脉高压、二尖瓣狭窄、肺心病等。
P2减弱: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心音分裂
S2分裂临床上较常见,以肺动脉瓣区较为明显。
机制:
右心室排血时间延长,肺动脉瓣关闭明显延迟
左心室射血时间缩短,主动脉关闭时间提前
临床意义: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动脉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
性质改变
?钟摆律:心肌有严重病变。
?胎心律:病情严重。
?以上两者可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心肌炎。
额外心音
舒张期:奔马律
收缩期:喀喇音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舒张期奔马律
心室心肌受损的重要体征
发生机理:心室舒张早期,急速的血流撞击无力的心室壁所引起的震动
意义:左室功能低下、心肌功能严重障碍
喀喇音 是心脏听诊时的额外心音。
收缩早期喀喇音(收缩早期喷射音) 心底部听诊最清楚。
肺动脉瓣区的收缩早期喀喇音见于肺动脉高压、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疾病;
主动脉瓣收缩早期喀喇音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等。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在心尖部及其稍内侧最清楚。多见于二尖瓣脱垂。
开瓣音(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见于二尖瓣狭窄而瓣膜弹性尚好时,是二尖瓣分离术适应证的重要参考条件。
心脏杂音
心脏杂音
杂音产生的机理
基本机理:层流---------湍流
心脏检查
具体机理
杂音强度分级
级别 响度 听诊特点 震颤
1 最轻 很弱,须在安静环境下仔细听诊才能听到,易被忽略 无
2 轻度 较易听到,杂音柔和,不太响亮 无
3 中度 明显的杂音,中等响亮 无或可能有
4 响亮 杂音响亮 有
5 很响 杂音很强,震耳,但听诊器离开胸壁即听不到 明显
6 最响 杂音极响亮,即使听诊器稍离胸壁时也能听到 强烈
听诊部位 期 传导方向 杂音性质
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部 收缩期 左腋下及左肩胛骨 心尖区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舒张期 胸骨下端 叹气样杂音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区 收缩期 胸骨上窝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肺动脉瓣区 舒张期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
血管检查
毛细血管搏动征
水冲脉 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发热甲亢
交替脉 高血压心脏病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奇脉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周围血管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
都是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闭、发热、贫血及甲亢。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体征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二狭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略向左移 心尖搏动向左移
,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部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较局限的递增型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分裂,肺动脉瓣区Graham Steell杂音
二闭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并可掩盖S1
主狭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主动脉瓣区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
续表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主闭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可见点头运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呈抬举性,周围血管阳性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脏呈靴形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闻及Austin-Flint杂音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右心衰竭 颈静脉怒张,口唇发绀、浮肿 肝脏肿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或腰骶部凹陷性水肿 心界扩大,可有胸水或腹水体征 心率增快,心尖部舒张期奔马律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大量心包积液 心尖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颈静脉怒张 心尖搏动在心浊音界内或不能触到;肝大,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可有奇脉 心界向两侧扩大,“烧瓶状”,卧位时心底部增宽 心音遥远,心率加快
腹部检查
腹股沟
韧带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
腹部外型
异常
全腹膨隆
局部膨隆:
见于脏器肿大、肿瘤、炎性包块
视诊应注意:
膨隆的部位、外形、与体位、呼吸的关系、博动等。
全腹部凹陷
见于消瘦、脱水、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恶病质(舟状腹)。
局部凹陷
手术后腹壁瘢收缩所致。
腹壁静脉
腹壁静脉曲张: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脐上的血流向上、脐下的血流向下。(考点)
胃肠型和蠕动波
触诊
。
腹壁紧张度
正常人:紧张度适中(触之柔软,虽稍有阻力但易压陷)。
紧张度增加: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
板状腹:胃肠穿孔所致的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
压痛及反跳痛
压痛:
①广泛性压痛见于弥漫性腹膜炎。
②局限性压痛见于局限性腹膜炎或局部脏器的病变。明确而固定的压痛点是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压痛及反跳痛
反跳痛:反跳痛表示炎症已波及腹膜壁层,腹肌紧张伴压痛、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是急性腹膜炎的可靠体征。
肝脏触诊(单手或双手法触诊)
正常肝脏
肝 脏:
正常成人肝脏一般触不到,但腹壁松软的瘦者深吸气时可触及肝下缘(肋弓下3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又称巨脾。
临床意义
正常人的脾脏不能触及
内脏下垂、左胸腔积液、积气时膈肌下降可触及脾脏。
轻度脾脏肿大见于:
慢性肝炎、伤寒、粟粒性结核
中度脾脏肿大见于:
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高度脾肿大见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肾脏疾病压痛点示意图
(1)腹面
①季肋点:在第10肋骨前端。
②上输尿管点:在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③中输尿管点:在两侧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相当于输尿管第二狭窄处(入骨盆腔处)。
肾脏疾病压痛点示意图
(2)背面
④肋脊点:在背部脊柱与第12肋所成的夹角
顶点,又称肋脊角。
⑤肋腰点:在第12肋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又称肋腰点。
听诊
听诊内容:肠鸣音、振水音
肠鸣音:
将听诊器放于脐部附近,听诊至少1分钟。注意肠鸣音的次数、音调强度,如未听到肠鸣音,则应延续听到肠鸣音为止或听诊至少5分钟。
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高亢见于:饥饿状态、急性肠炎、胃肠大出血、服用泻药后等。
肠鸣音减少或消失:(持续3~5分钟以上才能听到一次或听不到)见于急性腹膜炎、老年性便秘、电解质紊乱或严重脓毒血症所致的肠麻痹。
振水音
临床意义:
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后可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则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病变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肝病面容、蜘蛛痣及肝掌,晚期患者黄疸,腹部膨隆,呈蛙腹状,腹壁静脉曲张 早期肝肿大,质地偏硬;晚期肝脏缩小,脾大,腹水 早期肝浊音区轻度扩大;晚期肝浊音区缩小,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正常
急性腹膜炎 急性病容,强迫仰卧位,腹式呼吸消失,肠麻痹时,腹部膨隆 出现典型的腹膜刺激征—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 鼓肠或有气腹时,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肠梗阻 急性病容,腹部呼吸运动减弱,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腹壁紧张,压痛,绞窄性肠梗阻有压痛性包块及反跳痛 腹部鼓音明显 机械性肠梗阻早期肠鸣音亢进呈金属调;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肛门、直肠检查
肛门、直肠指诊对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肛门和直肠检查
触诊-直肠指诊临床意义:
A.有剧烈触痛——肛裂与感染。
B.触痛并有波动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C.柔软光滑而有弹性包块——直肠息肉。
D.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的包块——直肠癌。
E.指套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炎症并有组织破坏。
脊柱与四肢检查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可用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
阳性主要见于脊椎病变或腰肌劳损
四肢检查
指关节变形 见于类风湿、痛风等
膝关节变形 关节活动检查、浮髌试验 见于慢性缺氧性疾病
杵状指见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
匙状甲
见于缺铁性贫血
膝内、外翻
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结病
足内、外翻
神经系统检查
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神经
麻痹的鉴别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因 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 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
临床表现 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可见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
临床意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感觉功能检查、感觉障碍及其常见类型
感觉功能检查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皮质感觉):定位觉、两点辨别觉、立体觉和图形觉。 (两图立定)
感觉障碍的类型
末梢型:呈手套状、袜子状分布,见于多发性神经炎。
神经根型:见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和神经根炎等。
呈节段型或带状分布
脊髓型:分为:
①脊髓横贯型:为脊髓完全被横断,其特点为病变平面以上完全正常,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缺失,并伴有截瘫或四肢瘫,排尿排便障碍。多见于急性脊髓炎、脊髓外伤等。横贯以下全完蛋
②脊髓半横贯型:特点为病变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丧失及痉挛性瘫痪,对侧痛、温觉丧失。见于脊髓外肿瘤和脊髓外伤等。对浅同深是半切
内囊型:三偏征,常见于脑血管疾病。
脑干型:特点是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和对侧躯干及肢体感觉缺失,交叉瘫
皮质型:特点为上肢或下肢感觉障碍,并有复合感觉障碍。单瘫
脊髓损伤
对浅同深是半切
横贯以下全完蛋
运动功能检查
肌力
肌力分级
分级 描述
0/5 无肌肉活动
1/5 有肌肉活动,无关节运动
2/5 有关节运动, 但不能抵抗重力
3/5 可以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
4/5 可以抵抗阻力,但较正常差
5/5 正常肌力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鉴别
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肌无力 是 是
肌萎缩 否 是
肌束颤动 否 是
膝腱反射 亢进 减弱
肌张力 增高 下降
瘫痪 痉挛性 驰缓性
定位
皮质:对侧单瘫
内囊:偏瘫
脑干:交叉瘫
截瘫:为双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肉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的阻力。
张力过
低或缺失见于周围神经、脊髓灰质前角及小脑病变。
折刀样张力过高见于锥体束损害。
铅管样肌张力过高见于锥体外系损害。
知识扩展:折刀样强直是指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升高,呈痉挛状态,体检可感觉肌张力类似折刀样改变,即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见于锥体束损害。
不自主运动
震颤 静止性震颤见于帕金森病;动作性震颤见于小脑病变;扑翼样震颤主要见于肝性脑病。
舞蹈症 多见于儿童脑风湿病变。
手足搐搦 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共济运动
(1)检查方法 指鼻试验、对指试验、轮替动作、跟-膝-胫试验等。
(2)临床意义 按病损部位分为小脑性、感觉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
生理反射
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
神经反射检查
临床意义
浅反射 角膜反射 ①直接存在,间接消失——对侧面神经瘫痪
②直接消失,间接存在——同侧面神经瘫痪
③直接、间接均消失——同侧三叉神经病变
腹壁反射 ①上、中、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分别对应于同侧胸髓7~8、9~10、11~12节病损
②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同时消失——同侧锥体束病损
③双侧——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提睾反射 ①双侧——腰髓1~2节病损
②一侧——锥体束损害
深反射 桡骨骨膜反射
延髓5-6节 ①减弱或消失——相应脊髓节段或所属脊神经的病变。
②亢进——锥体束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
肱二头肌反射
延髓5-6节
肱三头肌反射
延髓7-8节
膝反射腰髓2-4节
踝反射腰髓1-2节
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Babinski Sign)
霍夫曼征 (Hoffmann sign)
持患者腕部,夹住病人的中指,拇指向下弹击中指指甲,如果出现其余四指的屈曲,即为阳性。
脑膜刺激征
病理反射
临床意义
病理反射 巴宾斯基征 ?锥体束病变,其中巴宾斯基征意义最大
?霍夫曼征多见于颈髓病变(上肢)
奥本海姆征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 ?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
?颈强直也可见于颈椎病、颈部肌肉病变
?凯尔尼格征也可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凯尔尼格征
布鲁津斯基征
下列哪种疾病触诊语颤消失
A.肺炎性浸润
B.肺梗死
C.肺结核空洞
D.肺纤维化
E.支气管阻塞
【正确答案】E
患者,男,50岁。高血压病史15年,未坚持服药。2小时前因情绪激动突然意
识不清,双侧瞳孔不等大。应首先考虑的是
A.酒精中毒
B.药物中毒
C.高血压性脑出血
D.脑血栓
E.心功能不全
【正确答案】C
A.苦笑面容 B.伤寒面容
C.甲亢面容 D.二尖瓣面容
E.满月面容
消瘦,两眼球突出,兴奋不安,呈惊恐貌,多见于
【正确答案】C
两颧紫红,口唇发绀,多见于
【正确答案】D
下列疾病,蜘蛛痣有诊断意义的是
A.肝硬化
B.麻疹
C.猩红热
D.伤寒
E.药物过敏
【正确答案】A
下列各项,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的是
A.阿托品影响
B.氯丙嗪影响
C.有机磷农药中毒
D.毒蕈中毒
E.毛果芸香碱中毒
【正确答案】A
下列不是生理性甲状腺肿大体征的是
A.轻度肿大
B.表面光滑
C.无任何症状
D.可闻及连续性血管杂音
E.质地柔软
【正确答案】D
下列疾病,常使气管移向患侧的是
A.胸膜粘连
B.大量胸腔积液
C.胸腔积气
D.肺气肿
E.纵隔肿瘤
【正确答案】A
患者,咳嗽。查体:气管向左偏移,右侧胸廓较左侧饱满,叩诊出现鼓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右侧气胸
B.左侧肺不张
C.右下肺炎
D.肺气肿
E.右侧胸腔积液
【正确答案】A
患者胸骨下部显著前突,左、右胸廓塌陷,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变厚增大,上下相连呈串珠状。其诊断是
A.肺结核
B.佝偻病
C.肺气肿
D.支气管扩张
E.肺纤维化
【正确答案】B
胸腔大量积气患者触觉语颤表现的是
A.增强
B.减弱或消失
C.稍增强
D.正常
E.无变化
【正确答案】B
肺气肿患者心浊音界改变的特点是
A.向左下扩大
B.向右扩大
C.向左右两侧扩大
D.缩小
E.不变
【正确答案】D
患者,咳嗽。查体:右侧呼吸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出现浊音,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应首先考虑的是
A.右下肺不张
B.右下肺实变
C.右侧胸腔积液
D.右侧气胸
E.肺气肿
【正确答案】B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移位方向是
A.向右
B.向左
C.向右下
D.向左下
E.向后
【正确答案】D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特有体征
是
A.心尖部第一心音亢进
B.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C.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D.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隙第二心音亢进伴分裂
E.开瓣音
【正确答案】B
患者,65岁。查体:桶状胸,心尖搏动出现在剑突下,且深吸气时增强,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应首先考虑的是
A.冠心病
B.高血压性心脏病
C.风心病
D.肺心病
E.心肌炎
【正确答案】D
患者,心悸。查体: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等,心音强弱绝对不一致,脉搏短绌。应首先考虑的是
A.窦性心律不齐
B.房性早搏
C.心房纤颤
D.房室交界性早搏
E.室性早搏
【正确答案】C
下列哪项体征最能提示腹膜炎的存在
A.肠鸣音减弱
B.叩出移动性浊音
C.腹部压痛
D.腹部触及肿块
E.反跳痛
【正确答案】E
范文三:诊断学体格检查
试题编号1:血压(间接测量法)(18分)
(1)检查血压计(2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2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2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2~3cm,肱动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2分);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5) 测量过程流畅(2分);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20~30mmHg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6) 读数正确(6分);
考生测量完毕,向考官报告血压读数,必要时,考官可复测一次,了解考生测定血压读数是否正确。(如读数不正确酌情扣分)
(7)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如果听诊血压时声音减弱与消失的数字较大,该如何记录(报告)?(1分)
答:应记录为140-150/80-90mmhg
②肱动脉(测量血压时)的正确位置是什么?(坐、卧位)(1分)
答:坐位时平第4肋软骨,卧位时平腋中线。
③为什么听诊器头不能塞入袖下?(1分)
答:听诊器塞在袖带里,使袖带更紧迫,压力加大导致误差,会真正给予肱动脉的压力减小导致测得血压较真实的更高。
试题编号2:眼(眼球运动、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辐辏反射、眼球震颤检查)(18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30~40cm,告之病人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呈“H”型)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6分);
①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3分)。
②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3分)。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3分)。
告之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4)眼调节和辐辏反射(3分)。
告之被检查者注视检查者手指。检查者手指自被检查者前面1米远处,匀速向被检查者鼻前移动,至10cm前停止。观察被检查者两侧瞳孔缩小及两眼聚合情况。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两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缩小)有什么临床意义?(1分)
答:中枢神经和虹膜的神经支配障碍。
②两侧瞳孔(针尖瞳)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虹膜炎、有机磷中毒、毛果芸香碱药物反应。
③两眼辐辏功能不良(不能聚合)考虑什么?(1分)
答:动眼神经损害。
试题编号3:颈部淋巴结、腋窝淋巴结检查(18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9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告之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3分)
② 检查者手势正确: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3分)
③ 检查顺序正确:一般顺序为耳前、耳后、耳下、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3分)
(2)腋窝淋巴结检查(7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手腕,将其前臂稍外展。(3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5组淋巴结。(4分)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②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1分)
答:肺癌:右侧锁骨上窝或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③颈下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试题编号4:锁骨上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滑车上淋巴结检查(18分)
(1)锁骨上淋巴结检查(6分)
① 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姿势: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3分)
② 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3分)
(2)腹股沟淋巴结检查(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体位、姿势正确:被检查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2分)
② 检查者手法正确:右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膜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膜腹股沟大隐静脉处和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4分)
(3)滑车上淋巴结检查(6分)
①左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左手握住被检查者左腕,用右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②右臂滑车上淋巴结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右手握住被检查者右腕,用左手四指从其上臂外侧伸至肱二头肌内侧,于肱骨内上髁上3—4cm上下滑动触膜滑车上淋巴结。(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考虑什么?(1分)
答:淋病、梅毒、盆腔肿瘤。
②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非霍杰金淋巴瘤。
③发现淋巴结肿大应如何描述?(1分)
答: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
试题编号5: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18分)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并能正确表达其大小及性质(12分);
①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4分)。
②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4分)
③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4分)
(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2分)
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
(2)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4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甲状腺两侧对称性肿大。考虑什么问题?如果一侧肿大有结节,又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双侧肿大考虑单存性甲状腺肿,如有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
②甲状腺肿大时,如何从体征上区别甲亢与单纯性甲状腺肿?(1分)
答:因单纯性甲状腺肿多不伴甲亢体征,所以可从有无眼突、手颤相鉴别
③气管向右偏移,可能是胸部有了什么病变?(1分)
答:左侧甲状腺肿大、左侧胸腔积液、气胸。
试题编号6:外周血管检查:颈动脉搏动、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枪击音检查(18分)
(1)颈动脉搏动触诊(4分);
检查者以拇指置颈动脉搏动处(在甲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触之并比较两侧颈动脉搏动。
(2)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方法正确(4分);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
(3)水冲脉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者握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
(4)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4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肱动脉或股动脉),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机能亢进。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为什么不能同时触诊两侧颈动脉?(1分)
答:晕厥。
②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周围血管检查有何异常?(1分)
答:枪击音。
③有水冲脉者应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试题编号7:胸部视诊(提示:视诊内容与方法及胸部体表标志)(18分)
(1)由考生口述并能在被检查者身体上指出主要胸部体表标志、主要垂直标志线及主要自然陷窝(5分);
胸骨角(0.5分)、锁骨上窝(0.5分)、锁骨下窝(0.5分)、胸骨上窝(0.5分)、腋窝(0.5分)、锁骨中线(0.5分)、腋前线(0.5分)、腋中线(0.5分)、腋后线(0.5分)、肩胛下角线(0.5分)、肋间隙、肋脊角、剑突
(2)胸廓视诊(4分)
能口述提到正常胸(0.5分)、桶状胸(0.5分)、扁平胸(0.5分)、鸡胸(0.5分)、肋间隙增宽(0.5分)、肋间隙窄(0.5分)、乳房是否对称(0.5分)、脊柱形态(0.5分)。
(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7分)。
考生能口述:
① 呼吸频率:呼吸过速(1分)、呼吸过缓(1分)、呼吸深度变化(1分);
② 呼吸节律:潮式呼吸(1分)、间停呼吸(1分)、抑制呼吸(1分)、叹息样呼吸(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扁平胸、桶状胸、鸡胸各见于什么病变?(1分)
答:扁平胸见于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肿瘤;桶状胸见于肺气肿、慢阻肺
②正常呼吸频率是多少?呼吸频率增快考虑什么问题?(1分)
答:12-2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见于运动时、缺氧下、心衰。
③什么是陈-施(Cheyne-Stokes)呼吸?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又称潮式呼吸,见于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如脑出血、脑炎、脑肿瘤。
试题编号8:胸(肺)部触诊(内容与方法)(7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5分);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下面的前侧部,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线两侧对称部位,两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于前侧胸壁,以此对比患者呼吸时两侧胸廓扩张度。
(或也可取后胸廓扩张度的测定,则将两手平置于被检查者背部,约于第10肋骨水平,拇指与中线平行,并将两侧皮肤向中线轻推。)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6分);
①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3分)。
②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弱(3分)。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5分)。
①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部位常于胸廓的下前侧部。(3分)
②考生能口述: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胸膜摩擦感。(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一侧胸部呼吸运动较对侧减弱,考虑什么?(1分)
答:胸膜炎、胸腔积液、胸膜粘连、肺不张、肺炎、肺纤维化等。
②一侧胸部语颤增强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大叶性肺炎实变期、空洞型肺结核、压迫性肺不张。
③一侧胸部语颤减弱常见于什么病?(1分)
答:肺气肿、支气管阻塞如支气管肺癌、气管结核;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等。
试题编号9:胸(肺)部间接叩诊(内容与方法)(18分)
(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10分)
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紧贴于叩击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末端的指关节(4分)。
②顺序正确: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两侧对比进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告之被检查者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比较叩诊音的变化。(6分)(无对比叩诊应酌情扣分)
(2)叩肺下界移动度(6分)。
①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1分)
②然后告之被检查者作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2分)。
③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告之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由此测量出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2分)。 ④ 患者屏气不宜过长。(1分)。
(3)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肺部叩诊有几种方法?讲一下正确做法。(1分)
答:直接和间接叩诊。
②右下胸部清音区叩诊明显变浊,考虑什么疾病?还要做什么体检鉴别?(1分)
答:肺炎、肺结核、肺肿瘤、胸腔积液、胸膜肿瘤、胸膜增厚。可行胸膜摩擦感检查鉴别胸膜病变。 ③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正常值是多少?减少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6-8cm,减少见于肺气肿、肺不张、肺纤维化、气胸、胸水等。
试题编号10:胸部(肺)听诊(方法、内容顺序)(18分)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8分);
①手持听诊器胸件手势正确。(1分)
② 听诊顺序正确。(7分)
听诊的顺序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的(2分)、分别检查前胸部(1分)、侧胸部(1分)、背部(1分),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2分)。
(2)考生口述在正常人身上能听到哪些呼吸音,并能指出其部位(4分)
能讲出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2分),能指出相应听诊部位(2分)
(3)考生口述在有肺部疾患人体身上可能听到哪些常见的附加音(4分)
湿罗音(1分)、干罗音(1分)、哮鸣音(1分)、管状呼吸音(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正常人肺部听诊有何正常变异?(1分)
②胸腔积液时患侧胸部听诊有何改变(体征)?(1分)
答:呼吸音减弱。
③大片状肺炎时该部听诊有何异常?(1分)
答:肺泡呼吸音增强。
试题编号11:心脏视诊(方法、内容——以口述为主,并能指出其相应部位)(18分)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2分)
②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2分)
(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4分);
①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1分)
②观察心尖搏动范围。(1分)
③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1分)
(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6分)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3分)
②能够正确指出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3分)
(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出其部位(3分)
①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1分)
②剑突下搏动。(1分)
③心底部异常搏动。(1分)
(5)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1分)
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②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1分) 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达腋肿中线。 ③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什么问题?(1分)
答:高血压心脏病。
试题编号12:心脏触诊(内容、方法、顺序)(18分)
(1)触诊手法正确(3分);
被检查者卧位,检查者在其右侧,先用右手掌自心尖部开始检查,触诊压力适当。
(2)触诊顺序正确(3分);
从心尖部开始,逐渐触诊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第二主动脉瓣区及三尖瓣区。
(3)在心尖搏动区触诊(可用单一示指指腹)确认心尖搏动最强点,并能表达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所在体表位置(6分);
①能够正确指出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几肋间。(3分)
②能够正确指出在锁骨中线内、外。(3分)
(4)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4分);
①震颤: 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震动感(2分)。 ②心包摩擦感: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4肋间触诊。或说出如何能使触诊满意的条件(前倾位、收缩期、呼气末、摒住呼吸(1分)。)
(5) 提问(5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尖搏动最强点在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考虑什么情况?(1分)
答:右心室增大
②心尖搏动触不到,有什么可能?(1分)
答:胸壁过厚。
③如何辨别收缩期震颤和舒张期震颤?(1分)
答:可通过心尖搏动触及胸壁的时间确认为收缩期的开始。
④心前区触到舒张期震颤即肯定有器质性心脏病,对不对?(1分)
答:对。
⑤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哪些情况?
答:心尖搏动增强 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试题编号13:心脏间接叩诊(手法、顺序,需在人体上叩出心脏相对浊音界)(18分)
(1)叩诊手法、姿势正确(2分);
以左手中指为叩诊板指,平置于心前区拟叩诊的部位。或被检查者取坐位时,板指与肋间垂直(消瘦者例外),当被检查者平卧时,板指与肋间平行。
(2)心脏叩诊顺序正确(4分);
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3)叩出实际心浊音界,并能在胸廓体表量出心浊音界(10分)。
叩诊手法同前,自左侧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由外向内闻及由清变浊时作出标记,并测量其与胸骨中线垂直距离,再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二肋间,将其标记点画成连线。右侧方法同上,将心浊音界标记点画成连线。正常人心相对浊音界:
右 界(cm) 肋间 左 界(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Ⅴ 7-9
(左锁骨中线距胸骨中线为8-10cm)
评分办法:
①方法和结果正确正确(10分)。
②方法和结果基本正确(6分)。
③方法和结果错误(0分)。
(4) 心脏叩诊问题(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心脏叩诊的正确顺序是什么?(1分)
答:①先叩左界,后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内。左侧在心尖搏动外2~3cm处开始叩诊,逐个肋间向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右界叩诊,先叩出肝上界,然后于其上一肋间由外向内,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至第2肋间。(2分)
②什么叫梨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二尖瓣型心,提示二尖瓣狭窄。
③什么叫靴形心?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主动脉型心,提示主动脉关闭不全、高血压心脏病。
试题编号14:心脏听诊(方法、内容,并在人体上指出相应部位)(18分)
(1) 考生在被检查者人体上能正确指出传统的5个听诊区位置(5分);
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1分)
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1分)
③主动脉瓣区:在胸骨右缘第2肋间。(1分)
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肋间。(1分)
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1分)
(2)听诊顺序正确(5分);
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区主动脉区主动脉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逆时针方向或称倒8字。
(3)能表达心脏听诊主要内容(6分)。
心率(1分)、心律(1分)、正常心音、心音改变(正常、异常)(1分)、心脏杂音(正常、
异常)(2分)、心包摩擦音(1分)等。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如果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还要注意什么?(1分)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
②什么是三音心率?包括哪些?如何区别?(1分)
③什么是奔马律?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见于心肌病、心衰。
试题编号15:腹部视诊(方法、内容,并需在腹部指出体表标志与分区)(18分)
(1)考生口述并在人体上指出腹部体检时的体表标志及分区(6分)
肋弓下缘(0.5分)、腹上角(0.5分)、腹中线(0.5分)、腹直肌外缘(0.5分),髂前上棘(0.5分)、腹股沟(0.5分)、脐(0.5分)及分区(2.5分):4区法、9区法、7区法。
(2)视诊方法正确(4分);
①被检查者仰卧,正确暴露腹部,双腿屈曲,告之被检查者放松腹肌,检查者在其右侧,自上而下视诊全腹。(2分)
②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腹平面同水平,自侧面切线方向观察。(2分)
(3)能表述视诊主要内容(6分)。
①腹部外形、膨隆、凹陷、腹壁静脉。(2分)
②呼吸运动、胃肠型和蠕动波。(2分)
③皮疹、瘢痕、疝等。(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部膨隆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腹腔肿瘤、腹水、腹腔积气。
②腹部凹陷可见于什么情况?(1分)
答:消耗性疾病,肿瘤。
③门脉高压、下腔静脉阻塞、上腔静脉阻塞在腹壁静脉曲张有何不同?(1分)
试题编号16: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液波震颤、腹块触诊)(18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2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2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分)
(2) 腹部异常包块触诊(6分)
①触诊包块手法正确(3分)
②触及异常包块时应注意:位置、大小、形态、质地、压痛、移动度(3分)。
(3) 液波震颤触诊(4分)
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3分)为防止腹壁本身的震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线上。(1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反跳痛检查如何操作?(1分)
答: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
②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
③液波震颤检查什么?腹腔内有多少液体可查出液波震颤?(1分)
答:检查有无腹水,超过3000-4000ml可查出。
试题编号17:腹部触诊(浅部触诊手法,腹壁紧张度、压痛与反跳痛)(18分)
(1)浅部触诊手法、顺序正确(6分);
①告之被检查者正确体位: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并嘱其平卧于床上,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放松腹肌。(2分)
②检查者手法正确:检查者应手温暖、指甲剪短,右前臂应在被检查者的腹部表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紧张程度,然后以轻柔动作开始触诊。触诊时手指必须并拢,应避免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2分)
③检查顺序正确: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进行触诊。(2分)
(2) 腹壁紧张度(4分)
①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正常(柔软):按压时腹部有一定弹性,但无肌紧张或抵抗,亦不饱满。(2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增加: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触诊时腹壁有明显紧张强直呈木板状,使检查者手指不易下压,有明显抵抗感觉。(2分)(或考生口述腹壁紧张度减低:当手指按压时腹壁软弱无力,失去弹性。(2分))
(3) 压痛及反跳痛(6分)
检查者用手触诊腹部各处,特别是与各脏器有关的部位(如上腹部、脐部、右肋下、左腹下、麦氏点等),观察压痛。(3分)
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离开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称为反跳痛。(3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腹部有局限压痛,考虑什么?(1分)
②炎性包块和肿瘤性包块在触诊时各有什么特点?(1分)
答:活动度,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压痛,质地、光滑程度,边界情况等。
③如果有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其临床意义是什么?(1分)
试题编号18:肝脏触诊和肝上下径叩诊测量(18分)
(1)肝脏触诊(12分);
①告之患者体位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2分) ②单手触诊: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中手指不能离开腹壁并逐渐向肝缘滑动,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6分)。
③双手触诊: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
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使肝下缘紧贴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可提高触诊的效果。(4分)
(2) 肝上下径叩诊测量方法正确(4分);
①沿锁骨中线,由肺区向下叩至腹部。当由清音转至浊音时即为肝上界。(2分)
②测量肝上界(该肋间上缘)至肝下缘(或肋缘)的垂直距离。(2分)
(3) 提问(2个)(2分)
①肝上下径正常值是多少?(1分)
答:9~11cm。
②右肋缘下触及肝缘时要注意哪些内容?(1分)
答:肝缘距肋缘的距离,肝脏表面质地、光滑度、有无结节、压痛。
试题编号19:脾脏、胆囊触诊(18分)
(1)脾脏触诊(10分);
①平卧位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左手绕过腹前方,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左上腹部,与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以手指弯曲的力量下压腹壁,直至触及脾缘(5分)。如脾脏中度以上肿大时,亦可以右手单手触诊。
②侧卧位触诊:当平卧位触诊不到脾脏时,嘱被检查者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此时用双手触诊法(5分)。
(2)胆囊触诊(6分);
①单手触诊法:被检查者仰卧,两腿屈曲,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被检查者右上腹部,然后随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前上在胆囊点下方稍左右滑行触诊下移的胆囊。(3分)
②勾指触诊手法(Murphy征检查):左手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告之被检查者缓慢作深吸气,判断Murphy征阳性标准(突然因疼痛而摒住呼吸)。(3分)
(3) 提问(2个)(2分)
①脾脏肿大应如何分度?各提示什么病变?(1分)
答:小于肋下2cm为轻度,肋下2cm致脐中线间为中度,大于脐中线或前正中线为高度。
②Murphy征阳性,提示什么?(1分)
答:在深吸气时,被检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即胆囊触痛征,又称墨菲征阳性,提示急性胆囊炎。 试题编号20:腹部叩诊(胃泡鼓音区叩诊、移动性浊音叩诊、肋脊角叩诊)(18分)
(1)胃泡鼓音区(Traube区)(4分);
左前胸下部肋缘上鼓音区方法正确,能叩出其大致范围。(2分)
能说出其如何形成。(2分)
(2)移动性浊音叩诊方法正确(8分);
让被检查者仰卧,自腹中部开始,向两侧腹部叩诊,出现浊音时,板指手不离开腹壁,令被检查者右侧卧,使板指在腹的最高点,再叩诊,呈鼓音,当叩诊向腹下侧时,叩音又为浊音,
再令被检查者左侧卧,同样方法叩击,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
(3)脊肋角叩击痛检查方法正确(4分);
检查时,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侧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掌平放在患者脊肋角处,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的力量叩击左手背。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胃泡鼓音区(Traube区)消失说明什么问题?(1分)
答:胃泡鼓音区上界为隔肌及肺下缘,下界为肋弓,左界为脾脏,右界为肝左缘,长径为5-13cm,横径为2.7-10cm,若鼓音区明显缩小提示重度脾脏增大,胸腔积液,肝左叶增大,急性胃扩张或溺水患
者等。
②什么叫移动性浊音?代表什么?(1分)
答:因体位不同而出现的浊音区变动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有腹水。
③一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双侧肋脊角叩击痛考虑什么?(1分)
答:考虑有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试题编号21:腹部听诊(操作方法,描述肠鸣音、血管杂音)(18分)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4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2分)。 ②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2分)。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4~5次/分)、亢进(10次以上/分)、减弱(连续3~5分种才听到一次)、消失(无肠鸣音又称静腹)(4分);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2分)。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1分)。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1分)。
(3)会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8分)。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3分)。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3分)。
③能说出腹部血管杂音的形成(2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1分)
答: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②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1分)
答: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③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如何进一步检查?(1分)
答:腹主动脉瘤(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或腹主动脉狭窄(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试题编号22:神经反射——深反射检查(肱二头肌、膝腱、跟腱反射)(18分)
(1)肱二头肌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前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被检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左拇指指甲,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引出屈肘动作。(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2分)
(2)膝腱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坐位检查时,被检者小腿完全松弛下垂(仰卧位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度),右手持叩诊锤叩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 引出小腿伸展。(4分)
②考生说出此反射中枢区域:反射中枢为腰髓2—4节。(2分)
(3)跟腱反射(踝反射)(4分)
被检查者仰卧,髋及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被检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4分)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什么叫上运动神经元?什么叫下运动神经元?(1分)
答: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损伤后特点:瘫痪肌肉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有萎缩,无病理反射,肌电图示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和失神经支配电位。
②一侧大脑中动脉出血时,对侧肢体会怎样?为什么?(1分)
答: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三偏征),若在优势半球,还有失语。
③检查神经反射时应注意事项。(1分)
答: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试题编号23:神经反射——浅反射检查(腹壁、角膜、提睾反射)(18分)
(1)腹壁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然而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脐平及腹股沟上的平行方向,由外向内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反应是局部腹肌收缩。(3分) ②考生口述腹壁反射意义(3分)
上、中或下腹壁反射消失,分别见于同平面胸髓病损。(1分)
双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1分)
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1分)
(2)角膜反射(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以消毒棉棍头端捻成棉丝,告之被检查者眼睛向另侧旁视,以棉丝轻触其角膜(不能触及睫毛)。观察闭目反应。(3分)
②考生口述角膜反射临床意义(3分)
直接或间接反射消失,提示三叉神经病变。(1分)
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提示面神经瘫痪。(1分)
两侧角膜反射同时消失,提示深昏迷。(1分)
(3)提睾反射(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与检查腹壁反射相同,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以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2分)
②考生口述提睾反射意义(2分)
双侧反射消失,提示腰髓1—2节病变。(1分)
一侧反射消失或减弱,提示锥体束损害。(1分)
(4) 提问(2个)(2分)
①浅反射除上述三种外,还有哪两种?(1分)
答:跖反射、肛门反射。
②试述腹壁反射的传导径路。(1分)
答:1.腹壁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反射中枢上腹壁为胸髓7~8节,中腹壁为胸髓9~10节,下腹壁为胸髓11~12节),通过中枢胸髓第7~12节段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同时后角细胞的纤维上行到达大脑顶叶皮质,通过大脑连合系到大脑运动区,发出纤维伴
锥体束下行,止于第7~12胸髓前角。传出神经为第7~12肋间神经。临床上腹壁反射消失最有意义,生理性腹壁反射消失多见于老年人、经产妇、腹部脂肪过多、腹壁松弛或腹腔疾病(腹膜炎、腹水)。多发性硬化早期锥体束损害征尚未出现时腹壁反射常已消失。腹壁反射亢进多见于精神紧张、兴奋或神经质者,并无定位意义。帕金森氏病、舞蹈病、锥体外系疾病肤壁反射增强。偏侧型舞蹈病时,病灶对侧腹壁反射亢进。
2.提睾反射异常:传入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皮支,传出神经是生殖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的肌支,中枢为腰髓1~2节段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前角细胞,与腹壁反射类似也有经过皮支的长反射弧,传出神经为股神经皮支。提睾反射比腹壁反射对病损抵抗力强,故减低或丧失比腹壁反射要晚。提睾反射在老年人、睾丸积水、精索静脉曲张、睾丸炎、副睾丸炎或睾丸肿瘤、
脑部病变、脊髓病变、锥体束损害时腹壁及提睾反射均可出现减弱或消失。
3.肛门反射异常:传入神经为阴部神经,中枢在骶髓4~5的后角细胞柱及同节段的前角细胞性,传出神经为阴部神经。肛门外括约肌接受双侧会阴神经支配,当一侧锥体束损害或周围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仍存在,当两侧锥体束损害时或马尾神经损害时,肛门反射消失。
试题编号24:脑膜剌激征(颈强直测试、克匿格(Kernig)征、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18分)
(1)颈强直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去掉枕头。颈部放松,检查者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于前胸上部,以左手力量托起枕部作屈颈动作检查,使颏部接近胸部(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颈强直(2分)
被动屈颈时如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强或颈强直。
(2)克匿格(Kernig)征测试操作正确(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髋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屈伸活动数次后,抬高小腿。(4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疼痛为阳性。
(3) 布鲁金斯基(Brudzinski)征测试操作正确(4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被检查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前屈动作时,观察双膝关节是否自动屈曲。(2分)
②考生口述何为阳性(2分)
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为阳性。
(4) 提问(2个)(2分)
①克匿格(Kernig)征与拉赛格征(又称Lasegue征、直腿高举试验)体检操作时有什么不同?(1分)
②举出两种能引起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的疾病。(1分)
试题编号25:锥体束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Gordon征)(7分)
(1)巴宾斯基(Babinski)征(6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2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2)奥本海姆(Oppenheim)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3)戈登(Gordon)征(5分)
①检查方法正确: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被检者腓肠肌中部。(4分)
②考生口述阳性反射特征:(1分)
阳性反应为足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
(4) 提问(3个,由考官任选2个)(2分)
①一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二侧锥体束征阳性考虑什么?(1分)
②正常人能否出现Babinski征(+)?(1分)
③当一侧肢体锥体束征(+)时,还需做什么体征检查?(1分)
范文四:医学资料-诊断学第7版 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掌握神经系统的基本检查方法,能获取对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信息,是医学生临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首先要确定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状态,即意识状态(见第一篇第四章第二十六节),本章中的许多检查均要在患者意识清晰状态下完成。完成神经系统检查常需具备的一定检查工具有: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双规仪、试管、电筒、眼底镜、以及嗅觉、味觉、失语测试用具等。
第一节 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检查时应按序进行,以免遗漏,同时注意双侧对比。
一、嗅神经
嗅神经(olfactory nerve)系第1对脑神经。检查前先确定患者是否鼻孔通畅、有无鼻黏膜病变。然后嘱患者闭目,依次检查双侧嗅觉。先压住一侧鼻孔,用患者熟悉的、无刺激性气味的物品(如杏仁、松节油、肉桂油、牙膏、香烟或香皂等)置于另一鼻孔下,让患者辨别嗅到的各种气味。然后,换另一侧鼻孔进行测试,注意双侧比较。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患者的一侧或双侧嗅觉状态。嗅觉功能障碍如能排除鼻黏膜病变,常见于同侧嗅神经损害,如嗅沟病变压迫嗅球、嗅束可引起嗅觉丧失。
二、视神经
视神经(optic nerve)系第2对脑神经。检查包括视力、视野检查和眼底检查,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动眼神经(oculomotor nerve)、滑车神经(trochlear nerve)、展神经(abducens nerve)分别为第3、4、6对脑神经,共同支配眼球运动,合称眼球运动神经,可同时检查。检查时需注意眼裂外观、眼球运动、瞳孔及对光反射、调节反射等,方法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检查中,如发现眼球运动向内、向上及向下活动受限,以及上睑下垂、调节反射消失均提示有动眼神经麻痹。如眼球向下及向外运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有损害。眼球向外转动障碍则为展神经受损。瞳孔反射异常可由动眼神经或视神经受损所致。另外,眼球运动神经的麻痹可出现相应眼外肌的功能障碍导致麻痹性斜视,单侧眼球运动神经的麻痹可导致复视。
四、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系第5对脑神经,是混合性神经。感觉神经纤维分布于面部皮肤、眼、鼻、口腔黏膜;运动神经纤维支配
咀嚼肌、颞肌和翼状内外肌。
1(面部感觉 嘱患者闭眼,以针刺检查痛觉、棉絮检查触觉和盛有冷或热水的试管检查温度觉。两侧及内外对比,观察患者的感觉反应,同时确定感觉障碍区域。注意区分周围性与核性感觉障碍,前者为患侧患支(眼支、上颌支、下颌支)分布区各种感觉缺失,后者呈葱皮样感觉障碍。
2(角膜反射(cornealreflex) 嘱患者睁眼向内侧注视,以捻成细束的棉絮从患者视野外接近并轻触外侧角膜,避免触及睫毛,正常反应为被刺激侧迅速闭眼和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前者称为直接角膜反射,而后者称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与间接角膜反射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传入障碍);直接反射消失,间接反射存在,见于患侧面神经瘫痪(传出障碍)。
3(运动功能 检查者双手触按患者颞肌、咀嚼肌,嘱患者作咀嚼动作,对比双侧肌力强弱;再嘱患者作张口运动或露齿,以上下门齿中缝为标准,观察张口时下颌有无偏斜。当一侧三叉神经运动纤维受损时,病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缩,张口时由于翼状肌瘫痪,下颌偏向病侧。
五、面神经
面神经(facial nerve)系第7对脑神经,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具有舌前2,3味觉功能。
1(运动功能 检查面部表情肌时,首先观察双侧额纹、眼裂、鼻唇沟和口角是否对称。然后,嘱患者作皱额、闭眼、露齿、微笑、鼓腮或吹哨动作。面神经受损可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损害两种,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核或核下性)损害时,病侧额纹减少、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不能皱额、闭眼,微笑或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及吹口哨时病变侧漏气。中枢性(核上的皮质脑干束或皮质运动区)损害时,由于上半部面肌受双侧皮质运动区的支配,皱额、闭眼无明显影响,只出现病灶对侧下半部面部表情肌的瘫痪。
2(味觉检查 嘱患者伸舌,将少量不同味感的物质(食糖、食盐、醋或奎宁溶液)以棉签涂于一侧舌面测试味觉,患者不能讲话、缩舌和吞咽,用手指指出事先写在纸上的甜、咸、酸或苦四个字之一。先试可疑侧,再试另侧。每种味觉试验完成后,用水漱口,再测试下一种味觉。面神经损害者则舌前2,3味觉丧失。
六、位听神经
位听神经(vestibulocochlear nerve)系第8对脑神经,包括前庭及耳蜗两种感觉神经。
1(听力检查(详见本篇第三章第三节) 为测定耳蜗神经的功能。
2(前庭功能检查 询问患者有无眩晕、平衡失调,检查有无自
发性眼球震颤。通过外耳道灌注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观察有无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眼球震颤反应减弱或消失。
七、舌咽、迷走神经
舌咽神经(glossopharyngeal nerve)、迷走神经(vagus nerve)系第9、第10对脑神经,两者在解剖与功能上关系密切,常同时受损。
1(运动 检查时注意患者有无发音嘶哑、带鼻音或完全失音,是否呛咳、有无吞咽困难。观察患者张口发“啊”音时悬雍垂是否居中,两侧软愕上抬是否一致。当一侧神经受损时,该侧软腭上抬减弱,悬雍垂偏向健侧;双侧神经麻痹时,悬雍垂虽居中,但双侧软腭上抬受限,甚至完全不能上抬。
2(咽反射 用压舌板轻触左侧或右侧咽后壁,正常者出现咽部肌肉收缩和舌后缩。
3(感觉 可用棉签轻触两侧软腭和咽后壁,观察感觉。另外,舌后1,3的味觉减退为舌咽神经损害,检查方法同面神经。
八、副神经
副神经(spinal accessory nerve) 系第11对脑神经,支配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检查时注意肌肉有无萎缩,嘱患者作耸肩及转头运动时,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比较两侧肌力。副神经受损时,向对侧转头及同侧耸肩无力或不能,同侧胸锁乳突肌及斜方肌萎缩。
九、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hypoglossal nerve) 系第12对脑神经。检查时嘱患者伸舌,注意观察有无伸舌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颤动。单侧舌下神经麻痹时伸舌舌尖偏向病侧,双侧麻痹者则不能伸舌。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包括随意和不随意运动,随意运动由锥体束司理,不随意运动(不自主运动)由锥体外系和小脑司理。
一、肌力
肌力(muscle strength) 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令患者作肢体伸屈动作,检查者从相反方向给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量,并注意两侧比较。
肌力的记录采用0,5级的六级分级法。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 肢体在床面上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临床意义: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称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轻瘫)。不同部位或不同组合的瘫痪可分别命名为:?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常伴有同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交叉性偏瘫:为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颅神经损害,多见于脑干病变;?截瘫:为双侧下肢瘫痪,是脊髓横贯性损伤的结果,见于脊髓外伤、炎症等。
二、肌张力
肌张力(muscular tension)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即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产生的收缩反应,这种收缩是通过反射中枢控制的。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检查者根据触摸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动伸屈的阻力作判断。
1(肌张力增高 触摸肌肉,坚实感,伸屈肢体时阻力增加。可表现为:?痉挛状态(spasticity):在被动伸屈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也称折刀现象,为锥体束损害现象;?铅管样强直(1ead-pipe rigidity):即伸肌和屈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做被动运动时各个方向的阻力增加是均匀一致的,为锥体外系损害现象。
2(肌张力降低 肌肉松软,伸屈其肢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如周围神经炎、脊髓前角灰质炎等)、小脑病变和肌源性病变等。
三、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involuntary movements)是指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
1(震颤(tremor) 为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引起的不自主动作,可有以下几种类型:?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静止时表现明显,而在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常伴肌张力增高,见于震颤麻痹;?意向性震颤(intentional tremor):又称动作性震颤。震颤在休息时消失,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物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
2(舞蹈样运动(choreic movement) 为面部肌肉及肢体的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作鬼脸、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伸曲、摆手和伸臂等舞蹈样动作,睡眠时可减轻或消失,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
3(手足徐动(athetosis) 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见于脑性瘫痪、肝豆状核变性和脑基底节变性。
四、共济运动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coordination)。这种协调主要靠小脑的功能以协调肌肉活动、维
持平衡和帮助控制姿势;也需要运动系统的正常肌力,前庭神经系统的平衡功能,眼睛、头、身体动作的协调,以及感觉系统对位置的感觉共同参与作用。这些部位的任何损伤均可出现共济失调(ataxia)。
1(指鼻试验(finger-to-nose test) 嘱患者先以示指接触距其前方0.5m检查者的示指,再以示指触自己的鼻尖,由慢到快,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半球病变时同侧指鼻不准;如睁眼时指鼻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试验(heel-knee-shin test) 嘱患者仰卧,上抬一侧下肢,将足跟置于另一下肢膝盖下端,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先睁眼、后闭眼重复进行。小脑损害时,动作不稳;感觉性共济失调者则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其他 ?快速轮替动作(rapid alternating movements):嘱患者伸直手掌并以前臂作快速旋前旋后动作,或一手用手掌、手背连续交替拍打对侧手掌,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闭目难立征(Romberg’s test):嘱患者足跟并拢站立,闭目,双手向前平伸,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时,患者必须意识清晰,检查前让患者了解检查的目的与方法,以取得充分合作。检查时要注意左右侧和远近端部位的差别。感觉功能检查主观性强,易产生误差。因此检查时必须注意嘱患者闭目,以避免主观或暗示作用。如果患者无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症状或其他体征,感觉功能的检查可以简要地分析远端指、趾的正常感觉是否存在,检查仅仅选择触觉、痛觉和震动觉。否则,患者需依次进行下列的感觉功能检查。
一、浅感觉检查
1(痛觉(pain sensation) 用别针的针尖均匀地轻刺患者皮肤,询问患者是否疼痛。为避免患者将触觉与痛觉混淆,应交替使用别针的针尖和针帽进行检查比较。注意两侧对称比较,同时记录痛感障碍类型(正常、过敏、减退或消失)与范围。痛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2(触觉(touth sensation) 用棉签轻触患者的皮肤或黏膜,询问有无感觉。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前束和后索病损。
3(温度觉 用盛有热水(40,50?)或冷水(5,10?)的玻璃试管交替接触患者皮肤,嘱患者辨别冷、热感。温度觉障碍见于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二、深感觉检查
1(运动觉 检查者轻轻夹住患者的手指或足趾两侧,上或下移
动,令患者根据感觉说出“向上”或“向下”。运动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2(位置觉 检查者将患者的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该姿势或用对侧肢体模仿,位置觉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3(震动觉(vibration sense) 用震动着的音叉(128Hz)柄置于骨突起处(如内、外踝,手指、桡尺骨茎突、胫骨、膝盖等),询问有无震动感觉,判断两侧有无差别,障碍见于后索病损。
三、复合感觉检查
复合感觉是大脑综合分析的结果,也称皮质感觉。
1(皮肤定位觉(point localization) 检查者以手指或棉签轻触患者皮肤某处,让患者指出被触部位。该功能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2(两点辨别觉(two-point discimination) 以钝脚分规轻轻刺激皮肤上的两点(小心不要造成疼痛),检测患者辨别两点的能力,再逐渐缩小双脚间距,直到患者感觉为一点时,测其实际间距,两侧比较。正常情况下,手指的辨别间距是2mm,舌是1mm,脚趾是3,8mm,手掌是8,12mm,后背是40,60mm。检查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必须两侧对照。当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觉障碍时则为额叶病变。
3(实体觉(stereognosis) 嘱患者用单手触摸熟悉的物体,如钢笔、钥匙、硬币等,并说出物体的名称。先测功能差的一侧,再测另一手。功能障碍见于皮质病变。
4(体表图形觉(graphesthesia) 在患者的皮肤上画图形(方、圆、三角形等)或写简单的字(一、二、十等),观察其能否识别,须双侧对照。如有障碍,常为丘脑水平以上病变。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由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弧中任一环节有病变都可影响反射,使其减弱或消失;反射又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如锥体束以上病变,可使反射活动失去抑制而出现反射亢进。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根据刺激的部位,又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两部分。
一、浅反射
浅反射(superficial reflexes)系刺激皮
肤、黏膜或角膜等引起的反应。
1(角膜反射(corneal reflex) 见本章
第一节。
2(腹壁反射(abdominal reflex) 检查
时,患者仰卧,下肢稍屈曲,使腹壁松弛,
然后用钝头竹签分别沿肋缘下(胸髓7,8
节)、脐平(胸髓9,10节)及腹股沟上(胸
髓1l,12节)的方向,由外向内轻划两侧腹壁皮肤(图2-9-1),分别称为上、中、下腹壁反射。正常反应是上、中或下部局部腹肌收缩。反射消失分别见于上述不同平面的胸髓病损。双侧上、中、下部反射均消失也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肥胖、老年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应予以注意。
3(提睾反射(cremasteric reflex) 竹签由下而上轻划股内侧上方皮肤,可引起同侧提睾肌收缩,睾丸上提。双侧反射消失为腰髓1,2节病损。一侧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局部病变如腹股沟疝、阴囊水肿等也可影响提睾反射(图2-9-1)。
4(跖反射(plantar reflex)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患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由足跟向前至近小趾跖关节处转向足母趾侧(图2-9-2),正常反应为足跖屈曲(即Babinski征阴性)。反射消失为骶髓1,2节病损。
5(肛门反射(anal reflex) 用大头针轻划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障碍为骶髓4,5节或肛尾神经病损。
二、深反射
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称深反射,又称腱反射。检查时患者要合作,肢体肌肉应放松。检查者叩击力量要均等,两侧要对比。
反射强度通常分为以下几级:
0:反射消失
1,:肌肉收缩存在,但无相应关节活动,为反射减弱
2,:肌肉收缩并导致关节活动,为正常反射
3,:反射增强,可为正常或病理状况
4,:反射亢进并伴有阵挛,为病理状况
1(肱二头肌反射(biceps tendon reflex) 患者前臂屈曲,检查者以左拇指置于患者肘部肱二头肌腱上,然后右手持叩诊锤叩击左拇指,可使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快速屈曲(图2-9-3)。反射中枢为颈髓5,6节。
2(肱三头肌反射(triceps tendon reflex) 患者外展前臂,半屈肘关节,检查者用左手托住其前臂,右手用叩诊锤直接叩击鹰嘴上方的肱三头肌腱,可使肱三头肌收缩,引起前臂伸展(图2-9-4)。反射中枢为颈髓6,7节。
3(桡骨膜反射(brachioradialis tendon reflex) 被检者前臂置于半屈半旋前位,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其前臂,并使腕关节自然下垂,随即以叩诊锤叩桡骨茎突,可引起肱桡肌收缩,发生屈肘和前臂旋前动作(图2-9-5)。反射中枢在颈髓5,6节。
4(膝反射(patellar tendon reflex) 坐位检查时,患者小腿完全松
弛下垂与大腿成直角;卧位检查则患者仰卧,检查者以左手托起其膝关节使之屈曲约120?,用右手持叩诊锤叩击膝盖髌骨下方股四头肌腱,可引起小腿伸展(图2-9-6)。反射中枢在腰髓2,4节。
5(跟腱反射(achilles tendon reflex) 又称踝反射(ankle reflex)。患者仰卧,髋及膝关节屈曲,下肢取外旋外展位。检查者左手将患者足部背屈成直角,以叩诊锤叩击跟腱,反应为腓肠肌收缩,足向跖面屈曲(图2-9-7)。反射中枢为骶髓1,2节。
6(阵挛(clonus) 在锥体束以上病变,深反射亢进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称为阵挛,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1)踝阵挛(ankle clonus):患者仰卧,髋与膝关节稍屈,医生一手持患者小腿,一手持患者足掌前端,突然用力使踝关节背屈并维持之。阳性表现为腓肠肌与比目鱼肌发生连续性节律性收缩,而致足部呈现交替性屈伸动作(图2-9-8),系腱反射极度亢进。
(2)髌阵挛(patellar clonus):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控住其髌骨上缘,用力向远端快速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肌发生节律性收缩使髌骨上下移动(图2-9-9),意义同上。
三、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
1(Babirlski征 取位与检查跖反射一样,用竹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图2-9-10)。
2(Oppenheim征 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患者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图2-9-11)。
3(Gordon征 检查时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图2-9-12)。
以上3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其中Babinski征是最典型的病理反射。
4. Hoffmann征通常认为是病理反射,但也有认为是深反射亢进的表现,反射中枢为颈髓7节—胸髓1节。检查者左手持患者腕部,然
后以右手中指与示指夹住患者中指并稍向上提,使腕部处于轻度过伸位。以拇指迅速弹刮患者的中指指甲,引起其余四指掌屈反应则为阳性(图2-9-13)
四、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
1(颈强直 患者仰卧,检查者以一手托患者枕部,另一只手置于胸前作屈颈动作。如这一被动屈颈检查时感觉到抵抗力增强,即为颈部阻力增高或颈强直。在除外颈椎或颈部肌肉局部病变后,即可认为有脑膜刺激征。
2(Kernig征 患者仰卧,一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成直角,检查者将患者小腿抬高伸膝。正常人膝关节可伸达135?以上(图2-9-14)。如伸膝受阻且伴疼痛与屈肌痉挛,则为阳性。
3(Brudzinski征 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另一手按于其胸前(图2-9-15)。当头部前屈时,双髋与膝关节同时屈曲则为阳性。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自主神经可分为交感与副交感两个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与腺体等活动。大部分内脏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纤维的双重支配,在大脑皮质的调节下,协调整个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临床常用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眼心反射
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检查者用左手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眼球两侧,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20,30s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减少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强,迷走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二、卧立位试验
平卧位计数脉率,然后起立站直,再计数脉率。如由卧位到立位脉率增加超过10,12次,分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由立位到卧位,脉率减慢超过10,12次,分则为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
三、皮肤划痕试验
用钝头竹签在皮肤上适度加压划一条线,数秒钟后,皮肤先出现白色划痕(血管收缩)高出皮面,以后变红,属正常反应。如白色划痕持续较久,超过5分钟,提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如红色划痕迅速出现、持续时间较长、明显增宽甚至隆起,提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或交感神经麻痹。
四、竖毛反射
竖毛肌由交感神经支配。将冰块置于患者颈后或腋窝,数秒钟后可见竖毛肌收缩,毛囊处隆起如鸡皮。根据竖毛反射障碍的部位来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五、发汗试验
常用碘淀粉法,即以碘1(5g,蓖麻油10.0ml,与95,酒精100ml混合成淡碘酊涂布于皮肤,干后再敷以淀粉。皮下注射毛果芸香碱10mg,作用于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而引起出汗,出汗处淀粉变蓝色,无汗处皮肤颜色不变,可协助判断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的范围。
六、Valsalva动作
患者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10,15s。计算此期间最长心搏间期与最短心搏间期的比值,正常人大于或等于1(4,如小于1(4则提示压力感受器功能不灵敏或其反射弧的传入纤维或传出纤维损害。
(
胡申江)
范文五:【精品】诊断学体格检查试题
一、单选题 1(颈深上群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是: A( 头皮感染 B( 牙龈炎 C( 鼻咽癌 D( 喉癌 E( 支气管肺癌 2. 出现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Musset 征)见于: A. 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B. 三尖瓣关闭不全 C. 震颤麻痹 D. 老年人 E. 主动脉瓣狭窄 3(关于巩膜黄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染是均匀的 B. 黄染是连续的 C. 巩膜黄染先于皮肤出现 D. 可与软腭粘膜黄染同时出现 E. 离角膜缘越近黄色越浅 4(确定扁桃体?o 肿大还是?o 肿大的界限是: A. 舌腭弓 B. 咽腭弓 C. 咽后壁正中线 D. 悬雍垂 E. 以上都不是 5(颈静脉搏动可见于: A. 高血压病 B. 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 C. 甲状腺功能亢进 D. 剧烈运动 6(下列疾】沙鱿志本猜雠 牛 耍?A. 右心衰竭 B. 缩窄性心包炎 C. 心包积液 D.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E. 左心衰竭 7(气管向右侧移位时见于: A. 右侧气胸 B. 右侧胸腔积液 C. 右侧甲状腺肿大 D. 右侧肺不张 E. 右侧纵隔肿瘤 8(气管向左侧移位时见于: A. 右侧肺不张 B. 右侧肺纤维化 C. 右侧胸膜粘连 D.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E. 左侧纵隔肿瘤 9. 一重度水肿患者,体格检查发现颈静脉怒张,心尖部闻及器质性舒张期杂音,肝肋下 3cm,质韧。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肝炎 B. 晚期肝硬化 C. 右心功能不全 D. 肾病综合征 E. 营养不良 10(28 岁男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热半月,T38.3oC,右下睑结膜见一出血点,双肺无 锣 音 , 脾 脏 肋 下 可 扪 及 边 缘 , 双 下 肢 皮 肤 见 少 数 紫 癜 , Hb100g/LWBC12.3 ?109/LN75L25plt150?109/L可能的诊断是: A. 脾功能亢进 B. 过敏性紫癜 C. 急性白血病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1. 50 岁男性患者,咳嗽伴声音嘶哑 3 个月,右锁骨上窝触及 1 个肿大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其他体检无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 喉炎 B. 肺癌 C. 胃癌 D. 鼻咽癌 E. 肺结核 12. 64 岁男性患者,近 2 个月来上腹持续疼痛,进食后加重,左锁骨上窝可扪及 1 个2.5cmx1.5cm 的淋巴结,质硬,无压痛,其他体格检查未见异常。可能的诊断是: A. 慢性萎缩性胃炎 B. 慢性肥厚性胃炎 C. 消化性溃疡 D. 胃癌 E. 甲状腺癌 13(脊柱后凸,多发生于: A. 颈段脊柱 B. 胸段脊柱 C. 腰段脊柱 D. 骶柱 E. 腰、骶段 14. 脊柱前凸,多发生于: A. 颈段 B. 胸段 C. 颈胸段 D. 腰段 E. 骶椎 15. 脊柱器质性侧凸的特点是: A. 半卧位时可以消失 B. 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弯得到纠正 C. 平卧位时可消失 D. 向前弯腰时可消失 E. 俯卧位时可以消失 16. 杵状指(趾)最常见于: A. 肝硬化 B. 呼吸系统疾病 C. 高原疾病 D. 风湿热 E. 甲癣 17. 匙状甲多见于: A. 风湿热 B. 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 C. 支气管扩张 D. 缺铁性贫血 E. 铅中毒 18. 关于膝内、外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正常人双脚并拢直立时,两膝及双踝均不能靠拢 B. 如双脚的内踝部靠拢时,两膝部因双侧胫骨向外侧弯曲,而呈“O”型,称膝外翻 C. 当双膝关节靠拢时,两小腿斜向外方呈“X”型弯曲,使两脚的内踝分离,称膝内翻 D. 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正常人 E. 膝内、外翻畸形可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等 19. 关于梭形关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为指间关节增生、肿胀呈梭形畸形 B. 为非对称性病变 C. 早期局部有红、肿及疼痛 D. 晚期明显强直,活动受限,手腕及手指向尺侧偏斜 E. 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愈或留瘢痕 20. 下列哪项是检查神经根受刺激的试验: A. Kernig B. Brudzinski 征 C. Lasegue 征 D. Oppenheim 征 E. Babinski 征 21. 下列哪项检查脑膜刺激征: A. Babinski 征 B. Oppenheim 征 C. Hoffmann 征 D. 踝阵挛 E. 颈项强直 22. 下列哪项检查上肢椎体束征: A. Babinski 征 B. Oppenheim 征 C.
Gordon 征 D. Hoffmann 征 E. Chaddock 征 23. 病理反射中最常用且易引出的是: A. Oppenheim 征 B. Babinski 征 C. Gordon 征 D. Conda 征 E. Chaddock 征 24. 手足搐搦见于: A. 老年动脉硬化患者 B. 小脑疾患 C. 肝性脑病 D. 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E. 儿童脑风湿病 25. 关于肌张力增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触诊时肌肉松软 B. 触摸肌肉时有坚实感,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 C. 指鼻试验不能完成 D. 轮替动作不协调 E. 有舞蹈样运动 26. 关于偏瘫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单一肢体随意运动丧失 B. 多为双下肢随意运动丧失 C. 为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丧失,伴中枢性面瘫、舌瘫 D. 多见于脊髓灰质炎 E. 为一侧脑神经损害所致的同侧周围性脑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27. 浅反射不包括: A. 角膜反射 B. 腹壁反射 C. 提睾反射 D. 跟腱反射 E. 跖反射 28. 深反射不包括: A. 肱二头肌反射 B. 肱三头肌反射 C. 挠骨膜反射 D. 跖反射 E. 膝反射 29. 共济运动检查不包括: A. 指鼻试验 B. 指指试验 C. 轮替试验 D. 闭目难立征 E. 折刀现象 30(关于手足抽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手足抽搦发作时,手足肌肉呈紧张性痉挛 B. 可表现为手指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 C. 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 D. 可出现 Trousseau 征阳性 E. 下肢可表现为踝关节与趾关节皆呈屈曲状二、多选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下列哪些, A.问诊 B.触诊 C.叩诊 D.听诊 E.嗅诊 2(蜘蛛痣分布区域在: A(面颈部 B(上肢 C(前胸 D(腹部 E(背部 3.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A(淋巴瘤 B(慢性白血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慢性淋巴结炎 4. 下列哪些是双上眼睑下垂的原因: A(重症肌无力 B(先天性 C(脑积水 D(脑炎 E(脑肿瘤 5(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 A(淋巴瘤 B(慢性白血病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急、慢性淋巴结炎答案:一、单选题 1、C 2、A 3、A 4、B 5、B 6、E 7、D 8、D 9、C 10、E 11、B 12、D 13、B 14、D 15、B 16、B 17、D 18、E 19、B 20、C 21、E 22、D 23、B 24、D 25、B 26、C 27、D 28、D 29、E 30、B二、多选题 1、BCDE 2、ABCE 3、ABCE 4、AB 5、ABCE多选题 1.发热伴寒战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败血症 C(疟疾 D(输血反应 E(结缔组织病 2(发热伴单纯疱疹常见于: A(大叶性肺炎 B(流行性感冒 C(间日疟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药物热 3.下列哪些是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A.咳嗽、咳痰 B.鼻衄 C.澹妄 D.咯血 E.腹泻 4.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需要采用特殊问诊技巧的, A.多话与唠叨者 B.愤怒与敌意者 C.传染病患者 D.妊娠妇女 E.老年人 5.下列哪些疾病咳嗽与咳痰多见: A.肺炎 B.肺结核 C.支气管扩张 D.肺脓肿 E.肺癌 6.大量脓痰常见于哪些疾病, A.支气管扩张 B.肺脓肿 C.慢性支气管炎 D.肺囊肿合并感染 E.急性支气管炎 7.下列哪些疾病是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疾病。 A.喉部水肿 B.气管肿瘤 C.白喉 D.气管异物 E.肺不张 8.下列哪些疾病是呼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支哮 B.喘息型慢支炎 C.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 E.肺泡炎 ,常见病 9.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 A.气管肿瘤 B.气管异物 C.喉痉挛 D.支气管哮喘 E.肺结核 10.胸痛应注意下列哪些临床特点: A 部位 B 性质与强度 C 放射部位 D 诱发与缓解的因素 E 发病年龄 11.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呕吐: A 消化性溃疡 B 急性肝炎 C 青光眼 D 神经性厌食 E 心肌梗塞 12.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下列哪些部位出血, A 食管 B 胃 C 十二指肠 D 口腔 E 肝 13. 呕血的常见病因是: A 消化性溃疡 B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 胃癌 D 急性胃粘膜病变 E 急性出血性
胃炎 14. 呕血与咯血的鉴别: A 呕血病因是消化系统疾病 B 咯血病因是呼吸系统疾病 C 呕血反应为碱性 D 咯血反应为酸性 E 两者均有黑便 15.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便血, A 胃溃疡 B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C 肝硬化门脉高压 D 胆道疾病 E 肠结核 16. 下列哪些疾病可引起柏油便, A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B 小肠肿瘤 C 胃癌 D 结肠癌 E 溃疡性结肠炎 17. 下列哪些疾病可出现隐血便, A 肛裂 B 溃疡性结肠炎 C Crohn 病 D 结肠癌 E 消化性溃疡 18.右下腹痛,肿块伴低热可见于: A 肠结核 B 结肠癌 C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D 妇科疾病 E Crohn 病 19. 腹痛伴大便习惯改变见于: A 肠结核 B IBS C 结肠息肉 D 急性细菌性痢疾 E 慢性胃炎 20. 急性腹痛的病因: A 腹膜炎症 B 肠梗阻 C 消化性溃疡 D 阑尾炎 E 泌尿系结石 21. 慢性腹痛的病因: A 腹腔器官慢性炎症 B 空腔脏器的张力变化 C 腹腔脏器的扭转或梗阻 D 肿瘤压迫及浸润 E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22. 胆绞痛的特点: A 位于右上腹 B 放射至右背与右肩胛 C 常伴有黄疸,发热 D 肝可触 E Murphy 征阳性 23.腹泻的发病机制,从病理生理角度归纳为下列那几个方面是正确
C、吸收不良性腹泻 D、渗出性腹泻 E、动的: A、分泌性腹泻 B、渗透性腹泻
力性腹泻 24.引起腹泻的疾病中,下列哪些是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VIP 瘤 C、类癌综合征 D、糖尿病性肠病 E、肠易激综合征 ( 25.下列疾病中易发生腹泻的是: ACD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连日服用吗啡 C、慢性胰腺炎 D、败血症 E、肠粘连 26.、急性腹泻的特点有: A、起病急骤 B、病程较短 C、常伴有腹痛 D、多见于吸收不良或肠道肿瘤 E、每天排便次数可多达 10 次以上 27.腹泻伴关节肿痛可见于下列哪些疾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Crohn 病 C、溃疡性结肠炎 D、Whipple 病 E、肠结核 28.下列有关便秘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排便频率减少 B、排便困难,粪便干结 C、习惯性便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D、正常人排便的标准是 1 次/天 E、便秘伴呕吐、肠绞痛提示肠梗阻 29.下列药物中,经常服用可引起便秘的有: A、吗啡 B、酚酞 C、阿托品 D、硫糖铝 E、安定 30.便秘的发生机制包块下列哪几项: A、肠道内肌肉张力减低和蠕动减弱 B、排便过程的神经活动障碍 C、摄入食物过少或纤维素及水分不足 D、肠蠕动受阻碍 E、排便的相关肌肉活动障碍答案: 1、ABCD 2、ABCD 3、BC 4、ABE 5、ABCD 6、ABCD 7、ABCD 8、ABCDE 9、ABC 10、ABCDE 11、ABCDE 12、ABCE 13、ABCD 14、ABE 15、ABCDE 16、ABC 17、BCDE 18、ABCDE 19、AB 20、ABDE 21、ABCDE 22、ABCDE 23、ABCDE 24、ABCD 25、ACD 26、ABCE 27、ABCDE 28、ABCE 29、ACDE 30、ABCDE一、单选题 1(腹式呼吸增强见于: A(急性腹膜炎 B(麻痹 C(水 D(腔内巨大肿物 E(腔疾病 2、关于腹部膨隆正确的是: A. 下腹部膨隆排尿后都可以消失 B. 局部膨隆是长型者多为囊肿 C. 局部膨隆随呼吸移动者多为膈下脏器或其肿块 D. 膨隆有搏动者可能为动脉后面的肿块 E. 于卧位出现而站立时消失的局部膨隆为腹外疝 3. 关于肠胃型和蠕动波不正确的是: A. 胃蠕动波自右向左为逆蠕动波 B. 小肠梗阻所至的蠕动波多见于中腹部 C. 严重的肠梗阻可呈多层梯型肠型,蠕动波运行方向一致 D. 结肠远端梗阻、肠型多位于腹部周边 E. 如发生肠麻痹,则蠕动波消失 4. 紫纹出现于: A. 肥胖者 B. 妊娠期 C. 皮质醇增多症 D. Addison 病 E. 传染病 5. 关于紫纹出现的部位,不正确的是: A. 上腹部 B. 下腹部 C. 臀部 D. 股外侧 E. 肩背部 6. 关于腹外疝不正确的是: A. 脐疝多见于婴幼儿 B. 两侧腹直肌闭合不良者可有白线疝 C. 手术愈
合不良处可有切口疝 D. 股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多见于男性 E. 男性腹股沟斜疝可下降至阴囊 7. 局限性右下腹肌紧张见于: A. 急性胰腺炎 B. 急性胆囊炎 C. 胃肠穿孔 D. 盆腔脏器炎症 E. 以上都不是 8. 腹壁病变引起的腹部压痛特点是: A. 抓捏腹壁疼痛加重 B. 抓捏腹壁疼痛减轻 C. 仰卧曲颈抬肩时减轻 D. 转移性压痛 E. 以上都不是 9. 关于腹部反跳痛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迅速抬手 B. 检查时腹部出现压痛后缓慢抬手 C. 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 D. 阳性说明腹膜壁层已受累及 E. 见于急慢性腹膜炎 10(肝脏触诊方法不正确的是: A(以示指前端挠侧指腹接触肝 B(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 C(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要快于腹壁的抬起 D(如遇腹水患者可应用浮沉触诊法 E(如右腹部饱满,需下移初始触诊部位 11(成人肝大小正常范围为: A(深吸气时肋缘下 3cm 以内 B(深吸气时肋缘下 2cm 以内 C(剑突尖端下 3cm 以内 D(剑突根部下 3cm 以内 E(剑突根部下 6cm 以内12(正常肝脏: A(质地柔软 B(质地稍韧 C(轻压痛 D(有搏动 E(边缘整齐,薄厚不一致 13(肝脏呈扩张性搏动见于: A(二尖瓣关闭不全 B(三尖瓣关闭不全 C(肝肿大压到腹主动脉上 D(肝癌 E(肝缩小 14(脾脏触诊方法正确的是: A(病人仰卧位,医生手掌与肋部大致成垂直方向 B(病人取仰卧位,医生右手掌与肋弓大致成平行 C(病人取右侧卧位时,右下肢屈曲,左下肢伸直 D(病人取左侧卧位时,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 E(呼气时向肋部方向迎触脾 15(脾脏第 III 线测量指: A(左锁骨中线与左肋至脾最远点的距离 B(左锁骨中线左肋缘至脾下缘的距离 C(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D(脐至脾下缘的距离 E(脾右缘与脐的距离 16(脾脏中度肿大指: A(脾缘不超过肋下 2cm B(脾缘超过肋下 2cm 至脐水平线以上 C(脾缘超过肋下 3cm 至脐水平线上 D(脾缘超过脐水平线 E(脾缘超过前正中线 17(肿大的脾触诊时显著特征是: A(形态不规则,表面凸凹不平 B(边缘及表面光滑 C(质软、压痛 D(质硬、轻压痛 E(有明显切迹 18(液波震颤(波动感)阳性能查触的腹水量为: A(0,100ml B(10,2000ml C(2000,3000ml D(3000,4000ml E(4000,5000ml 19(腹部叩诊鼓音范围缩小见于: A(肝脾极度肿大 B(胃肠高度胀气 C(人工气腹 D(胃肠穿孔 E(肠梗阻 20(肝上界为: A(肝绝对浊音界 B(肝相对浊音界 C(膈顶部 D(肺下界 E(不被肺遮盖部分的上缘二、多选题 1(腹部膨隆病理状况包括: A. 大量腹水 B. 急性腹膜炎 C. 足月妊娠 D. 腹内炎症包块 E. 腹内巨大肿物 2. 腹式呼吸增强可见于: A. 癔病性呼吸 B. 膈麻痹 C. 足月妊娠 D. 急性腹痛 E. 胸腔积液 3. 弥漫性肝肿大见于: A. 肝炎 B. 肝瘀血 C. 脂肪肝 D. 肝脓肿 E. 早期肝硬变 4. 急性阑尾炎时可出现下列哪些体征, A. 直肠指诊可有明显的局部触痛 B. 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压痛明显的包块 C. Mc Burney 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及反跳痛 D. 盲肠后位的阑尾炎,腰大肌征() E. 肠鸣音减弱 5.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体征有: A. 腹肌紧张 B. 腹部压痛 C. 反跳痛 D. 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E. 肠鸣音增多 6. 测量已触及包块大小应包括: A. 上下(纵长) B. 左右(横宽) C. 前后径(深厚) D. 也可以实物作比喻 E. 斜径 7. 膀胱胀大可见于: A. 尿道梗阻 B. 脊髓病 C. 昏迷患者 D. 腰椎或骶椎麻醉后 E. 急性膀胱炎 8. 关于 Murphy 征检查方法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医生以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肋下部 B. 医生以拇指指腹勾压于右肋下胆囊处 C. 在吸气过程中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此为胆囊触痛 D. 如因剧烈疼痛而
致吸气中止,称 Murphy 征阳性 E. 如因剧烈疼痛而致呼气中止,称 Murphy 征阳性 9. 左肋缘下可能触到的需与脾鉴别的其他包块是: A. 增大的左肾 B. 肿大的肝左叶 C. 胰尾部囊肿 D. 结肠脾曲肿物 E. 降结肠 10. 中度脾肿大常见于: A. 肝硬变 B. 疟疾后遗症 C.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 淋巴瘤 E. 慢性溶血性贫血 11. 关于腹部压痛、反跳痛,下列叙述哪些正确, A. 胃溃疡常剑突下疼痛 B. 十二指肠溃疡多剑突下偏右疼痛 C. 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胆囊点压痛 D. 阑尾炎时,脐至右髂前上棘连线内 1/3 处压痛 E. 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出现全腹压痛、反跳痛 12(脾脏触诊内容包括: A. 大小 B. 质地 C. 表面情况 D. 有无压痛 E. 有无摩擦感 13. 易误为肝下缘的其他腹腔内容包括: A. 横结肠下缘 B. 十二指肠 C. 右肾下极 D. 腹直肌键划 E. 胰腺 14. 使脾向下移位的因素包括: A. 内脏下垂 B. 左侧胸腔积液 C. 肺气肿 D. 阻塞性肺不张 E. 左侧肺实变 15. 触及肝时,应详细描述的内容包括: A. 大小 B. 质地 C. 压痛 D. 表面状态和边缘 E. 搏动 16. 腹部振水音可见于: A. 幽门梗阻 B. 胃酸分泌过多 C. 胃扩张 D. 正常人餐后 6-8 小时以上 E. 正常人饮进多时液体时 17. 腹部包块的常见原因有: A. 实质脏器的病理性肿大 B. 空腔脏器的扩张 C. 炎症性包块 D. 肿瘤 E. 肠蛔虫病 18. 肾区叩击痛见于: A. 肾炎 B. 肾盂肾炎 C. 肾结石 D. 肾结核 E. 肾周围炎 19. 胃泡鼓音区(Traube 区)明显缩小或消失可见于: A. 脾肿大 B. 左侧胸腔积液 C. 心包积液 D. 左叶肝肿大 E. 左下肺炎 20.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 A. 肝癌 B. 肝脓肿 C.
、A 2、C 3、C 4、C 5、A 6、急性肝坏死 D. 肝淤血 E. 多囊肝答案:一、单选题 1
D 7、E 8、A 9、B 10、C 11、C 12、A 13、B 14、A 15、C 16、B 17、E 18、D 19、A 20、B二、多选题 1、ABDE 2、AE 3、ABCE 4、ABCE 5、ABCD 6、ABCD 7、AB 8、ABCD 9、ABCD 10、ABCDE 11、ABCE 12、ABCDE 13、ACD 14、ABC 15、ABCDE 16、ACE 17、ABCDE 18、ABCDE 19、ABCD 20、ABDE7、下列哪项是属于暗示性提问或逼问, A.您哪儿不舒服, B.您腹痛有多久,C.您什么时间开始起病的, D.您的大便是黑色的吗,E.您曾经有过类似的腹痛吗,8、下列哪项属于既往史,( )A.诊治经过 B.传染病史 C.社会经历 D.习惯与嗜好 E.病因与诱因B 型题(问题 9,12)A.现病史 B.既往史 C.个人史 D.婚姻史 E.家族史9、过敏史属于( ) 10、配偶健康情况( )11、遗传病史( ) 12、疫水接触史( )C 型题(问题 13,14)A.外伤手术史 B.预防接种史C.两呔 ?D.两者均无13、既往史( ) 14、个人史( )X 型题15、下列哪些是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A.咳嗽、咳痰 B.鼻衄 C.澹妄D.咯血 E.腹泻16、下列哪些情况属于需要采用特殊问诊技巧的,( )A.多话与唠叨者 B.愤怒与敌意者C.传染病患者 D.妊娠妇女 E.老年人A 型题 7、D 8、BB 型题 9、B 10、D 11、E 12、CC 型题 13、C 14、DX 型题 15、B C 16、A B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