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中心思想。
2、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的浓浓亲情,在记叙文写作中善于抓住典型事件塑造典型人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启发与探究
课时:1
一、导入
大多数人在儿时都经历了父母身边的生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 任老师,母爱父爱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成了永恒。的确,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父母是海,而我们是海里的鱼儿。当更多的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慈母严父”时,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汪曾祺笔下的“父亲”。
同学们事先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它。
附录:汪曾祺介绍(一笔带过,可印成学案)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本文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似鲁迅散文的悲怆,不像余秋雨的居高临下的启蒙,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如果说鲁迅的散文像一杯咖啡,苦却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余秋雨的散文像一杯烈酒,呛且有时会伤身,那么汪曾祺的散文则是一杯国产的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之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
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二、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
“我”父亲——“我”
“我”——“我”儿子
关系:父子——“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兄弟”
2、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课文,一三两组负责找“我”的父亲这对,二四两组负责找“我”做父亲这对,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章分别讲了两位“父亲”的哪些事情,进而告诉我,你是如何理解“兄弟”的父子关系的,【提示:回归文本,从文中找出、划线阅读。】
三、再读文本,深入感知
1、首先请一三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1、作者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
总结板书: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才华横溢
2、他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总结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为病逝的妻子制作冥衣,做得十分精巧,可以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品种繁多,四季皆有。
教师解读: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他对妻子那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总结板书:至爱不渝、情深似海
4、他永远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拿出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找寻生命的种种乐趣。
总结板书:心态平和,富有童心。
5、儿子作文好,他总是将孩子的作文到处拿给人看,引为自豪。儿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行,并不苛求。儿子十几岁学会了抽烟喝酒,他也不以为是沾染了恶习。自己喝酒时,还总是给儿子倒上一杯,抽烟时,又总是先递给儿子一根,还先为儿子点火。儿子十七岁开始了早恋,在家写情书,他做父亲的没有大惊小怪,相反,却在旁边为他瞎出主意。
教师解读:对于孩子们,他亲近、友善、理解、包容,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
总结板书:亲近友善,理解包容
2、好,下面请二四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又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1、第五节中作者冒着危险让孩子的同学在家躲避。(前面“划清界限”是略写,若有同学回答,也可总结:亲情至上,父子情深??然后“这一节还有吗,”)
总结:尊重孩子,恪守道德
2、第六节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无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平等民主。
总结:平等民主
板书:“我”做父亲:尊重孩子,恪守道德,平等民主。
3(如时间不够,就不讲)、文章的前几节,写的只是作者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这是否与文题相悖,是否与其它内容没有关联,
回答:(1)正因为父亲敬畏所有的生命,才不会苛求自己的孩子,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会理解尊重包容孩子,才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健康自由的发展以无限的空间,给他们铺开一条阳光之路,让他们从容走向健康,走向成熟。
(2)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才会为孩子们所喜欢。
(3)这样写实质上却很好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并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好铺垫。
四、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
1、朗读一遍
2、最后一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事实上在呼吁什么,
回答:它的作用是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3、文章中处处选用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否给予我们作文中的写人文一些启发,大家发现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
(1)题目是中心,开篇点题。
(2)通过第一个“父亲”的典型事例推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中心,然后通过第二个“父亲”的系列事例证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通过议论深化了中心,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一些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板书: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事事点题。
五、课后思考
做父亲的能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与儿女处成兄弟一般的关系,或许是父子人伦一种较高的境界。那么,推而言之,多年夫妻能否成兄妹,多年母女能否成姐妹,倘如是,人间亲情将更温馨,更融洽,社会也将更和谐。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七、教后记
1、因为只有一课时,所以教师要学会“舍”,而不是“留”。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言,
否则要求学生“围绕中心”写人,自己就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2、“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作者认为的做为父亲的最大成功。那么在讲授时,要让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刻画两个父亲,形象鲜明独特,是为了让大家透过文本觉得这两位父亲形象可亲可近可爱,上有着吸引孩子的无穷魅力。则在写文章中,学生要被教师启迪而自我反思,是否在写人的时候非“典型化”却“平庸化”。这样一来,达到“阅读——写作”的一个吞吐过程。
3、文中父亲对孩子的平等、尊重、理解、包容和友善的态度,消除了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距离。这种感情使得父亲的形象格外亲切,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如果有时间,启发学生探究:你希望自己父亲如何对待你,你打算如何定位你们的父子关系,
4、(曾经有人问:.作者笔下的父亲这么有才、这么好,人生本该很丰富,很成功,但其对自己的儿女怎么就不强求,那样的年代的家庭可能是民主的吗,)作者所追求的就是一种纯属“人的天性”的自然,并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人文关怀,这种理想的审美情趣和为人处事方式是否在今天社会上行得通,要把握学生发言的“度”,紧扣实际,将学生不切实际的“希望”勾回课堂,并强调“沟通和理解成就一个健康的家庭关系”。
范文二: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 名言 。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 萧管笛,无一不通。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 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 己糊的蜈蚣。放风筝的钱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的飞上去,没有“肚儿”。他会做各种 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由极细的 花纹,做成西瓜灯。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 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待我出 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 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 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 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 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 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文化大革 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诉他们:“你们 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 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 **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 回北京, 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 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 他连 “临时户口” 也不能上, 是个 “黑人” 。 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 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 自顾不暇,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 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 是庸俗的。 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 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 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 才离去。
(6)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 小” 。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 充满人情味的家庭, 首先必须做到 “没大没小” 。 父母叫人敬畏, 儿女 “笔管条直” , 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 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 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 名言 ”中的“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我”有双重身分,既是 _________________,又是 _________________。据此,文章主体可分为两个 部分,连接两部分的一个重要的词是 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从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
4. 文章第⑤段中略写了 ________件事,详写了 ________件事;该段中“使我们非常为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一空用文中词语回答)
5. 第⑦段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处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本文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之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请概述一例。
7. 第③段主要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认真品昧,第③段中“而且,可恶!”一句中的逗号不能去掉,原因是什么?
9. 从文章选材的角度看,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似乎有损于“父亲”的完美,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些内容?谈 谈你的理解。
《多年父子成兄弟》参考答案:
1. 多年父子成兄弟。(或:“文章标题”)
2. 父亲的儿子。儿子的父亲。也。
3. 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
4. 两。一。怕担干系(或:“人人自危,自顾无暇”)。
5. 无教养,不分辈分。平等民主。
6. 略
7. 议论。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8. 有逗号可以起到加强语气、强化效果的作用(或:更突出了对那种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孩子的 父亲的谴责)
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范文三: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散淡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验等方法等使学生感受人间至真至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理解和体验文中所抒写的父子亲情,感悟人间至爱。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父亲对儿子的情感。
2.学习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事例,寓巧于拙,表达真挚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启发式、问答式、朗读法、合作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板块】触摸――研读――拓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父与子”,是古今中外文学创作的话题之一。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有部著名的长篇小说就以此为题。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被人们称为“作家中的作家”的卡夫卡,一辈子都生活在父亲的阴影下,父子冲突在他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圣人孔子曾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慢速),就是讲父亲要像父亲,有为父之道;儿子要像儿子,有为子之道。而当代作家汪曾祺先生偏有一篇散文题目就叫《多年父子成兄弟》(重读) ,很有些离经叛道的意味。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种独特的父子关系,来品赏汪曾祺笔下的“奇人奇文”。(大屏幕:多年父子成兄弟)
二、【作者简介】
三、【走进文本】
文章的题目是《多年父子成兄弟》,这里的“父子”指的都是谁?(生答)教师总结———可以说,这里的“父子”有多层内涵:首先,它是指汪曾祺和他的父亲(汪菊生先生);其次,它是指汪曾祺和他的儿子(汪朗);再者,它也包含了作为祖父的汪曾祺和他的孙女们之间的祖孙关系。所以,文章题目中的“父子”并不仅仅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它强调的其实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关系。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汪曾祺家的关系的话,用哪个词比较好呢?(用课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对,“没大没小”, 确实是 “没大没小”。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找找看,文中哪些文字体现出两代父子之间的“没大没小”?
1、 我和父亲之间(2~3自然段)
我们来概括一下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
(1)、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爱好广泛,趣味高雅,情调浪漫,生活极富
诗意,心灵手巧,极富艺术的禀赋和才情。
(2)重情重义。——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他对妻子那
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3)随和,很少发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
(4)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探究】
文章写到这,写的只是作者父亲的事情,并没有涉及父子关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呢?
1. 正因为父亲敬畏所有的生命,才不会苛求自己的孩子,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会理解尊重包容孩子。
2. 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才会为孩子们所喜欢。
3. 这样写实质上却很好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并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好铺垫。
(5)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
(6)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心态平和,富有童心。
(7)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
(8)我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他喝酒,给我也倒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他一根我一根。他还总是先给我点上火。——亲近、友善、理解、包容和友善,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
这真的是一种“没大没小”的父子关系啊。“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补充材料】:
大家都知道汪曾祺是西南联大毕业的, 除了他的恩师沈从文外,闻一多先生也很赏识他。当年闻一多在联大中文系开了三门课:楚辞,古代神话和唐诗,汪曾祺都选了。闻一多上课有一个特点:可以抽烟。老师抽,学生也可以抽。他往往一进教室就点上烟斗,还问一问学生:“你们谁抽? ”老师的烟,学生一般不好意思要。但等到老师点烟之后, 下面会抽烟的学生也开始吞云吐雾了,这其中就一定有谁呀———汪曾祺。可见他的确是深受“熏陶”啊!从汪曾祺晚年的照片上,大家也可以感受到他当年烟不离手的癖好。(大屏幕呈现)汪曾祺的嗜酒如命就更显而易见了, 请大家看一幅对联(大屏幕呈现)。这是汪曾祺晚年去四川作协参加笔会时为一家著名酒厂即兴题写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上联:任你读通四库书;下联:不如且饮五粮液。这读书的境界与饮酒一比,高下自见啊。汪曾祺吸烟饮酒的习惯, 最初来自于父亲的许可。
第二课时
1、 我和儿子之间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
(1)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还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
(2)。“**”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
(3) 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时,帮他“窝藏”同学。
(4)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
那么汪曾祺又是怎样看待这种没大没小的父子关系的呢?用原文来回答。———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 那么汪曾祺想借他父亲的这句名言———“多年父子成兄弟”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生答)教师总结———“多年父子成兄弟” 是一种境界,是指长辈和晚辈之间应该在彼此平等的基础上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亲情的感悟中共同成长。
给大家介绍几件有趣的事。汪曾祺的两个女儿小时候常在他头上梳小辫儿扎头绳,乱揪一通,手上也没个准儿,疼得汪曾祺直咧嘴,但他还总夸奖她们“能干”,自己顶着一头的花花绿绿若无其事地做事。孩子们成年后,一看到汪曾祺为创作冥思苦想时,就问:“老头儿,又憋什么蛋了? ”他就说:“我这次要下一个大蛋了!”还有一次汪曾祺画了一幅写意花卉(大屏幕呈现),自己很满意,对子女们说:“这张不赖,谁想看看? ”两个小孙女最先跑去看,一个说:“老头儿,你真浪费,纸上留这么一大块空白干嘛? ”转过头对另一个说:“给他画只小鸭子怎么样? ”另一个就说:“别瞎画,等老头儿死了,没准这画就值钱了! ”你看,这家庭可真是“没大没小”啊!
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对汪曾祺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汪曾祺散文平淡质朴,随性自由,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下面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他的一篇作品《受戒》。
汪曾祺的民俗风情小说《受戒》用不连贯的故事情节、散文化的描写, 宣扬善良、友爱。全文洋溢着朴素、纯真、自由的人性情感, 使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爱情, 还有人性中最纯最真的美和人们赤裸裸的情感。整篇文章格调清新明快, 朴素而有光彩, 充满着诗的蕴藉和散文的美感, 是新时期民俗风情小说的典范之作。
【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就单篇而言,确定教学内容应该从作家的创作意图及言语表达形式综合考虑,一个作家不同时期的散文都会有不同的内涵,更何况我们是作为读者去体会、解读。而在具体实施中,以点带面非常必要,语文教师一定要在高效教学上多想出路,不能一篇课文教几课时都无法结束,更不可杂乱前陈,教得随意。在散文教学中,如何就单篇设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也是见仁见智的,但教学应从文到本。
范文四:《多年父子成兄弟》
一、导入新课:
大多数人在儿时都经历了父母身边的生活,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母爱父爱的主题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成了永恒。的确,父爱是山,母爱是水,父母是海,而我们是海里的鱼儿。当更多的传统的中国人都认为家庭教育应该是“慈母严父”时,我们能否想象,一个在家中和儿子成为“兄弟”的父亲,究竟是什么样的?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汪曾祺笔下的“父亲”。 同学们事先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它。
二、作者简介:(可印成学案)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资深文化界名人。代表作品有小说《受戒》和《大淖记事》。一些作品还被翻译到国外。他还曾创作和改编了京剧《范进中举》、《王昭君》及现代京剧《沙家浜》等。作品集有《晚饭花集》、《蒲桥集》、《塔上随笔》、《寂寞和温暖》等。本文选自《亲爱的爸爸妈妈》。
汪曾祺文如其人,尤其是散文,没有说教。他对事物细致的描绘,瞬间的真情流露,已到了返璞归真的境界,不似鲁迅散文的悲怆,不像余秋雨的居高临下的启蒙,他的散文是一种感身边的事,用恬静之心、朴实之情,化伤痛为淡泊。如果说鲁迅的散文像一杯咖啡,苦却能使人精神为之一振,余秋雨的散文像一杯烈酒,呛且有时会伤身,那么汪曾祺的散文则是一杯国产的铁观音,看似无味,细品方之甘甜,清幽宁静,有一种儒生的雅致。
汪曾祺的散文,虽由一件一件描写生活的平常小事串连而成,但汪曾祺的散文世界却是很精妙的,他用平凡朴质的文字,搭构了一座耐人寻味的城堡。他的散文不仅渗透出一种自我把玩和品尝的闲适,还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他虽淡泊宁静,但却对现世人生持肯定和执著的态度,为生命、生活而积极活动,并在活动中保持人和人的和谐,用自然宁静、淡泊之心执著追求生活。
三、初读文本,整体把握:
1、文章写了几对“父子”?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板书:
“我”父亲——“我”
“我”——“我”儿子
关系:父子——“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兄弟”
2、大家快速浏览课文,一三两组负责找“我”的父亲这对,二四两组负责找“我”做父亲这对,然后请同学来回答,文章分别讲了两位“父亲”的哪些事情?进而告诉我,你是如何理解“兄弟”的父子关系的?(提示:回归文本,从文中找出、划线阅读)
3、梳理文章结构: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写“我”的父亲。
第1段:开篇点题。
第2段:写“我父亲”的性格。通过放风筝、做工艺品、做灯三件小事表现父亲多才多艺、随和、爱孩子的性格特点。
第3段:写父亲对“我”的关心。首先写父亲对“我”作文、数学、画画和写字等几个方面的关心,接着详写了“父子唱戏”的情景,然后列举了喝酒、抽烟、写情书几个生活情节,表现了父亲与“我”的亲密关系,很自然地推出了“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主旨。
第二部分(4——6段):写“我”做父亲。
第4段用一个“也”字,承接上文。先从写信和“顶嘴”两件小事上说明“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然后又详写了一次家庭“分歧”,通过看似“不和谐”的生活音符,却谱
写了更为和谐的父子情曲。
第5段:写作者对儿子婚姻的态度。
第6段:写作者平等、民主的家庭关系。
第三部分(7段):写我们应该怎样做父亲。
本文以叙述为主,说故事,拉家常,但在作者娓娓的叙说中,却无不蕴涵着一种返璞归真的大智慧。主题思想的提出水到渠成,颇具匠心。结尾处的议论简单有力,掷地有声。全文朴直灵巧,浑然天成,细细品味,唇齿留香。
四、再读文本,深入感知:
1、首先请一三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1、作者的父亲是个画家,会制作图章,会摆弄各种乐器,会做冥衣,会制作各种各样的孩子玩品——风筝、玩灯、镂空玻璃的能养小小昆虫的精致的小桥小亭八角水晶球、草扎的纺织娘、重瓣荷花灯、小西瓜做的烛灯等。
总结板书:爱好广泛、情趣高雅、才华横溢
2、他喜欢养花,也喜欢养小昆虫,也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玩。
总结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3、为病逝的妻子制作冥衣,做得十分精巧,可以分得出小麦穗、羊羔,灰鼠、狐肷,品种繁多,四季皆有。
教师解读:不难看出,制作冥衣时他有多虔诚有多用心。他对妻子那种经历了时间洗涤沉淀下来的最为质朴也最为动人的情感。他完全按着妻子生前的喜好来制作冥衣,不难看出他对妻子的宠爱、娇惯,那里面凝聚着他对妻子的深沉的爱恋、无尽的思念、细心的呵护和至真的疼惜。他希望妻子在另一个世界里,也仍然温暖、幸福和如意。
总结板书:至爱不渝、情深似海
4、他永远开朗乐观地面对生活,拿出很多的时间来陪孩子,带着他们一起找寻生命的种种乐趣。
总结板书:心态平和,富有童心。
5、儿子作文好,他总是将孩子的作文到处拿给人看,引为自豪。儿子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及格就行,并不苛求。儿子十几岁学会了抽烟喝酒,他也不以为是沾染了恶习。自己喝酒时,还总是给儿子倒上一杯,抽烟时,又总是先递给儿子一根,还先为儿子点火。儿子十七岁开始了早恋,在家写情书,他做父亲的没有大惊小怪,相反,却在旁边为他瞎出主意。
教师解读:对于孩子们,他亲近、友善、理解、包容,让自己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真正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他总是用自己智慧灵巧的双手和热切呵护的爱心,为孩子们营造出神异快乐的童话世界,他给孩子们带来的永远是水晶一样灵动明净的琉璃世界。 总结板书:亲近友善,理解包容
6、下面请二四两组的同学其一,告诉老师“我”做父亲的时候,“我”又是个怎样的人? 回答:1、第五节中作者冒着危险让孩子的同学在家躲避。(前面“划清界限”是略写,若有同学回答,也可总结:亲情至上,父子情深??然后“这一节还有吗?”)
总结:尊重孩子,恪守道德。
7、第六节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一处的意思是无教养,不分辈分,第二处的意思是平等民主。
总结:平等民主。
板书:“我”做父亲:尊重孩子,恪守道德,平等民主。
8、文章的前几节,写的只是作者父亲的事情,并未涉及父与子两方面。这是否与文题相悖,
是否与其它内容没有关联?
回答:(1)正因为父亲敬畏所有的生命,才不会苛求自己的孩子,才会平等的对待孩子,才会理解尊重包容孩子,才会顺应孩子的天性,给他们健康自由的发展以无限的空间,给他们铺开一条阳光之路,让他们从容走向健康,走向成熟。
(2)只有这样的父亲才会跟孩子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才能被孩子认同和接受,才会为孩子们所喜欢。
(3)这样写实质上却很好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揭示了父子如兄弟的感情基础,并为后文写父子情如兄弟的内容做好铺垫。
五、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问题:
1、学生朗读。
2、最后一段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全文看,它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事实上在呼吁什么?
回答:它的作用是突出“多年父子成兄弟”这一中心;也体现了文章写真实、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
3、文章中处处选用典型事例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是否给予我们作文中的写人文一些启发?大家发现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来阐述“多年父子成兄弟”?
(1)题目是中心,开篇点题。
(2)通过第一个“父亲”的典型事例推出“多年父子成兄弟”的中心,然后通过第二个“父亲”的系列事例证明这一论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通过议论深化了中心,旗帜鲜明地批评了一些现状,并提出了建议。 板书: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六、理解性阅读:
1、“我”与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
——(1)父亲聪明绝顶(2)父亲很随和
(3)父亲爱孩子(4)父亲关心我的学业
请找出具体事例及相关词句说明。
2、“我”与儿子“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是什么?
——关系不错
表现在四件事情上:
a、学拼音给儿子回信
b、儿子不跟我划清界限
c、妥善处理儿子带同学回家一事
d、对儿子恋爱的态度
——表明父子间平等、理解、尊重、相信
3、“我”写“多年父子成兄弟”的意图是什么?
(1)提倡家庭充满人情味,人际间没大没小,父亲保持一点童心
(2)反对父母叫人敬畏,用自己理性的模式塑造孩子
七、探究性阅读:
1、你认为父亲的“聪明绝顶”是“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原因吗?
不是直接原因,但他的聪明对孩子影响很大,同时为下文写“多年父子成兄弟”奠定基础。
2、你认为很多版本删去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合适吗?
(1)合适的理由:父亲“养蟋蟀”、“烧冥衣”一段不能表明父亲的“聪明绝顶”
(2)不合适的理由:不能把这一段看作只是写父亲的“聪明绝顶”,此外还写了父亲的爱好广泛、有爱心。
3、你认为“多年父子成兄弟”写了两对父子是否多余?
写一对父子的表现固然可以,但从本文来看,写两对并不多余。因为前一对父子的表现在下一对父子身上得到延续和发展,更能表现作者的愿望,更能深化主题。
八、拓展性阅读:
按照下列例句的语意和句式续写。
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只有这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的校园,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只有这样,才能。
教师下水: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只有这样,才能多年父子成兄弟;一个新世纪、蕴含人文化的校园,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更多拥有一些爱心。只有这样,才能多年师生成朋友。
结束语:家庭平等宽松,多年父子成兄弟;校园平等宽松,多年师生成朋友;社会平等宽松,多年路人成同志!
九、课后思考:
做父亲的能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与儿女处成兄弟一般的关系,或许是父子人伦一种较高的境界。那么,推而言之,多年夫妻能否成兄妹?多年母女能否成姐妹?倘如是,人间亲情将更温馨,更融洽,社会也将更和谐。
十、课后作业:
1、练习册
2、完成课后练习
吴雪琴
范文五:多年父子成兄弟
多年父子成兄弟
作为一名老师对于自己的孩子说真的真的没有很好的管教与交流过,在经历许多烦恼,在阅读很多教育书籍后。有一天,我问儿子:“我们是不是朋友,”儿子说:“努力吧~”这是我近日看到的一篇文章的开头,是啊,我们和自己的学生乃至自己的孩子是朋友吗,孩子考好了,我们大加奖励;考差了,批评不断,甚至拳脚相加、语言惩罚。回想自己的过去与学生和孩子的交往的确如此,尽管自己是一名教师,但当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时往往很缺乏耐心。有时孩子出现一点小的错误,顾及自己的面子大多时候狠狠的批评几句,过后就束之高搁,而缺乏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这里面有工作的压力、有心理的问题。其实现代社会对于知识的要求不是停留在学历与分数上,即便是你有这些,如果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或者理念表达出来,抑或更巧妙的表述,没有人会相信也没有人有时间会等你费时费力费精神费感情,因为有更多的人在等待~怎样和孩子成为朋友呢?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回考试都拿A,我们应该承认孩子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甚至允许孩子考零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考试我就考过零分,但是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只有去努力,要让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要让孩子有一种好的习惯,一种不服输,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如果听任孩子的发展,不关心、不过问、不交流,孩子势必会有种无所谓的态度,久而久之,在孩子的心目中他会认为自己是为家长而学,他可以不去学~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块谈读书、做饭、做家务、看报纸、谈影视,甚至我们可以向孩子讲述自
己的过去、谈谈自己的未来和设想;抑或倾诉自己心中的疑惑。推而广之,说到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看到一脸怒色,一脸严肃,一脸漠然,他们也许会言听计从,可是他们真的能和我们融合在一起吗,当学生出现错误,我们没有耐心倾听,只是一句大喊,是的我们用我们的威严“镇压”了他们,久而久之师生之间存在一种心理的疏远,我们看到的是让人心烦的学生,学生看到的是令人厌恶的老师,可以想见这样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当前的研修我们所修的不应只停留在学术层面,我们也应该有感情的培养,当我们真正和孩子和学生成为朋友时,我们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汪曾祺先生曾说“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作为老师我们尤应如此,古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责任,当这种责任化作一种感情时也许我们可以理解“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为何不能“多年师徒成兄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