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建筑设计与美术关系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建筑设计与美术关系要点
作者:郭月星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6年第09期
摘要:美术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在实际应用中体现的几乎无处不在,他们相互融合,促进,如素描和色彩既是美术的主要部分,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无论是装饰设计、装潢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还是从事其他各种设计,都必须以此为基础。因此,我们在建筑设计用要多学习和运用美学技巧和理念,创造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建筑作品。
关键词:建筑设计;美术
前 言
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的美观性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建筑设计是设计师智慧的结晶,既体现了设计师的水平,也体现了设计师的创新精神,人们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建筑在满足实用性与安全性的同时,能增加美观性,所以,建筑单位对设计方案的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必须将美术应用在建筑设计当中,提升建筑的艺术美感。从建筑的发展形势来看那,实用、安全、美观的建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建筑设计师必须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使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
一、建筑设计概述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基础组成部分,是目前社会发展中的核心环节。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各种新的科学成果在建筑工程设计中普遍使用,使得整个建筑设计要求不断扩大,成为建筑工程项目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就多年的工程实践总结得出,一个优良的建筑工程离不开建筑设计方案的配合,一个高质的设计方案也路不开美术的支持,可以说美术的存在是建筑工程得到良好发挥的基础前提。
1.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建筑发展中表达居民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照顾到人们内心活动、审美需要、真善美发展的核心环节。建筑设计作为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环节,一直以来在建筑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民族文化得以繁衍的基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建筑设计作为目前建筑工程领域的核心内容,其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保护要求的增加,审美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成为建筑领域中的一项核心工作要点。
2.建筑设计要点
范文二: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1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1.1 建筑的基本目标
建筑是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运用人类智慧和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建造的满足人类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而建筑设计就是联系和综合上述各种要素,通过对功能、技术、经济、社会等方面要求的综合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活动的需要,它是一个涉及工程技术、自然资源、人类文化、社会经济等因素的系统工程。因此,建筑设计的目标是一个多元的目标体系,其中包括功能目标、技术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等。在各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平衡发展的基本关系。建筑设计工作者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要根据我国的国情及投资者的利益,综合各种因素,制定出设计的基本目标系统,再从这些基本目标出发,分析它们的基本构成情况和相互关系,进而建立起设计目标的基本标准,最终形成优秀方案的选择标准。
1.1.1 功能目标
建筑的功能目标是指建筑体现其使用价值的本质内容,也是建筑设计最直接的设计目标。建筑设计必须以符合或满足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为出发点,进行相关因素的统筹组合,以满足符合建筑性质、建筑用途的功能要求。
广义的功能目标既包括建筑应当提供的各种使用要求,也包括人在使用建筑的过程中产生的艺术审美方面的精神要求。同时,也应兼顾该建筑在所处环境中所构成的景观效果对城市(或地段)整体空间环境所构成的视觉影响,这种影响是伴随着该建筑的寿命而长期存在的,并有某种强制性,因为人们不可能对其视而不见,其影响范围超越了实际使用该建筑的个体,而是所有能看见它的群体,因此也应对其予以充分的注意。
狭义的功能目标则是指对各种不同的建筑实际所提出的具体使用要求,例如交通类建筑,如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飞机场等,商业服务类建筑如商场、旅馆等,科研教育类建筑如实验楼、教学楼,居住类建筑如普通住宅、高级别墅等等,因其各自的目标人群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而又有各自不同的功能目标,建筑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的功能目标的特性,保证这些功能目标的实现。
1.1.2 技术目标
建筑作为一个物质实体,需要依靠技术的基本手段加以实现。因此,建筑设计在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目标的同时,应当寻求先进合理的技术措施,充分达到建筑技术手段与建筑功能目标的和谐一致。
建筑设计作为技术资源向建筑空间体系转化的桥梁,应当充分重视工程技术与建筑空间建构这二者之间的相互辩证关系。良好的建筑空间体系的确立,需要有合理有效的技术体系作为支撑;同理,先进而有效的技术措施也可以促进人类对建筑空间体系的完美创造与高效利用。诚然,技术的发展相对来说总是要滞后于人们对于建筑空间所不断提出的设想和要求的发展速度,建筑技术正是在不断满足这些新的要求的动力的驱使之下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而在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中,也总是要以经济基础作为支撑的。需要特别重视的是,我们既不能超越现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去追求某些新的、尚不完全成熟的技术体系,也不能墨守陈规、不思进取,完全受制于现有技术体系的约束而影响建筑的功能目标的实现。
1.1.3 经济目标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是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项基本原则,也是在建筑设
计中要同时达到的目标之一。由于可用资源的有限性,要求建设投资的合理分配和高效性。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工作者要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人民生活的现状等因素,确定建筑的合理投入和建造所要达到的建设标准,力求在建筑设计中做到以最小的资金投入去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技术问题与经济指标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分析、经济比较、效果评价等方式,有助于正确处理先进技术与经济合理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看似一对矛盾,但并非不可协调。关键在于设计者是否能够充分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只要设计者注意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切实评估先进技术的经济合理性,同时又能够实事求是地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大胆运用先进的技术,就有可能真正达到建筑设计的经济目标。
1.1.4 社会目标
建筑环境是人类在其中修养生息、发展壮大的场所,建筑便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之一。建筑设计就是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运用人类所掌握的技术手段去创造与人类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人为环境的过程,因此,人类活动的社会性决定了建筑的社会性目标。
人类作为一个生存群体,其活动以社会的形式组织起来,并以集体的力量对其生存环境做出创造性地改造。今天的城市和建筑已反映出入类庞大复杂的社会组织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那么作为创造环境主要手段的建筑设计,其目标就是要使建筑形态充分适应人类活动的这种社会化组织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等行为进行空间上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协调和平衡不同阶层的利益,并在空间、环境方面保障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同时,建筑作为人类活动物质功用和思想观念的物化形式,建筑设计也追求一种对人类创造力和精神审美的充分表达的社会目标。
1.1.5 生态目标
在当今社会经济和技术正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人们在创造环境时都不得不进一步深人思考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尽可能地节省自然资源?如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种趋向在建筑设计中自然成为其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近40%的能源是在建筑中消耗的。而经过粗略的估算,其中的2/3到3/4是可以通过正确的、理想的建筑措施节省下来的。这不仅对建筑设备技术具有新的意义,而且给建筑设计带来新概念——新技术和高品质的建筑设计可以融为一体。
在从建筑设备和建筑本身挖掘潜力的同时,建筑的使用者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舒适性要求和建筑功能用途的适当调整以及有意识地运行管理,可以大大减少建筑投资和能源消耗。因此,通过有效的设计,可以实现建筑的生态化目标。
1.2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建筑巨大的物质消耗在对建筑经济性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建筑设计提出了经济合理性的要求,使建筑设计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下进行。但是,建筑可以通过有效的设计方法,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的建设要求,或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的使用价值。
建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要求在遵循“适用、经济、安全、美观”要求的前提
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现状以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用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效益;或在相同劳动消耗下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使建筑设计达到艺术性与经济性的统一。
1.2.1 经济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制约作用
自从人类开始进行建筑活动以来,经济条件就表现出强烈的制约作用。无论建筑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何,无论建筑的等级高低不等,都离不开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支撑,而这两项资源又离不开经济条件的制约。因此,建筑也不得不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不管业主有何宏图大志,不管建筑师有何奇思妙想,都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经济条件去加以实现。美国新墨西哥州阿科马的帕布罗是美洲原住民的一种平顶住屋聚落,在高出平原几百英尺的台地上建造这些住屋需要社团的合作。若干个世纪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为了内部的安全而牺牲了外部的区别,台地顶部有限的面积,加上以人扛、肩背的方式把建筑材料运送上台的艰难,使得每个家庭都不得不屈从于重新使用建筑材料的传统,并满足于最狭小的居住空间。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建筑师在经济条件的制约之下就只能墨守陈规,不思进取。相反,有许多建筑师也正是在这种苛刻的限制条件之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看似毫无用武之地的境地中,创造出无数的经典作品。例如我国侗族村寨的“风雨桥”,利用短小的木材解决大跨度问题,既充分利用了材料资源,又有效地减轻了劳动负担,同时也简化了操作的程序,展现出古代工匠的高超才艺(图1.2-1)。同样,生活在盛产竹材的东南亚山地的少数民族,利用竹子建造的桥梁可以媲美于当今的斜拉桥(图1.2-2)。
图1.2-1 侗族村寨的“风雨桥”
图1.2-2 东南亚山地的竹制斜拉桥
1.2.1 影响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现象与原因
影响建筑设计经济合理性的现象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闭门造车,产生错、漏、补,使工程造价出现“三超”。现在工程大部分是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设计中的错、漏、补;另外还存在建设单位为了争取立项或为应付上级审批人为压价而造成“三超”的现象。有的设计人员知识更新慢,对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不清楚,选用设备过时。有些是设计中的一些错误在施工过程中暴露出来,必须补充、变更、修改设计。有些甚至出现事故,要返工补强。
二是设计华而不实,片面追求美、奇、怪及奢华高档,忽视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如某市一桥梁工程的栏杆,本来采用钢筋混凝土水磨石栏杆既经济又适用,只要花费十几万元就行,但设计者偏要采用不锈钢栏杆,结果花费近30万元,使国家的宝贵资金浪费在无形之中。又如,某高层住宅工程,为追求立面效果,用玻璃幕墙将阳台、起居室等加以封闭,既不利于使用,又构成巨大浪费。
三是工程技术与经济观念相分离。我们的某些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储备等并不差,但他们缺乏经济观念,导致设计思想保守,认为降低项目投资与己无关,是财会人员的职责。有的人只图自己省事,在设计中不注重价值工程的运用,不作多方案比较,而是一方案定“终身”;有些即使作多方案比较,也只注重造型和使用功能,而忽视经济方面的比较。此外,政府对设计的审查、监督也不到位,设计方案或图纸出来后,建设单位及有关政府部门所组织的审查,大都只注重技术性而忽视经济性。
1.2.3 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控制的基本措施
要有效地控制有关建筑经济方面的问题,就要把建筑经济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建筑设计上来,未雨绸缪,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加强建筑经济管理与控制可以有以下几条途径:
1.充分做好可行性的研究工作。根据投资限额的底线,要求各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对设计方案尽量优化。在确定投资决策后,最大幅度地节约投资,降低工程造价,把建筑经济评价作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
2.提高设计人员的素质。加强设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的更新培训。同时,要强调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人员在设计中的作
用。
3.在设计中引进竞争机制。改革过去的指令性设计的方式,开展设计方案优化竞赛。以技术先进、造型新颖、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
4.采用限额设计。在保证工程功能前提下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并且严格按照批准的初设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肥梁、胖柱、密钢筋、深基础等现象消灭在设计阶段;“三超”现象也会显著减少。
5.广泛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提倡大量采用标准设计,执行设计标准。这样不但能节约设计时间,提高设计质量,也能促进构件制作和建筑施工的机械化、专业化,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6.引进风险机制,改革设计质量好坏与设计人员无经济利害关系的状况。凡因设计质量好而降低造价的,应重奖设计人员;凡因设计造成损失的,设计人员也要承担一定经济损失责任。
1.2.4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要想真正做到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就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应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监理公司及其投资控制任务;从技术上应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应动态地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全面采取对节约投资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应该指出,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项目投资最有效的手段。除了设计人员必须强化建筑经济意识之外,如果财会、概预算人员不熟悉工程知识、不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只是单纯从财务制度的角度审核开支,同样难以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才能真正达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思考题
1.分析经济性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建筑设计目标的多元性?
3,试论建筑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如何看待现今建筑设计中的“技术表现”倾向?
4.建筑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4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4.1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是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构想通过图纸、模型、三维电脑动画等载体展现出来的结果。为了达到最佳设计效果,既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对方案进行评价是沟通建筑师与投资者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使二者的利益最大程度趋于一致。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提高投资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的原则可以供建筑师在方案设计、投资者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参考:
(1)建筑师首先必须注意处理好建筑的功能与建筑形体的关系,应该追求二者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形体应服从于建筑的功能。功能不当的建筑设计方案,即使形体再美也很难为投资者所接受。
(2)在评价建筑设计方案时,要着重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可能建筑师在考虑建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不但如此,还应考虑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3)建筑设计方案还要处理好其美学性质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协调关系。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者建筑使用功能的显著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4)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必然的趋势。
4.2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一般,建设项目可以按照用途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评价的指标和内容也不相同。下文分别予以论述。
4.2.1 工业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通常情况下,工业建筑设计是由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及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总平面设计是统领全局的,关系到整个厂区的交通运输、物流、设备管线的走向,以及整个厂区的和谐统一;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到功能合理,体形空间美观大方;工艺设计直接关系到生产的组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各部分设计方案侧重点不同,应分别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予以评价。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应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者使用功能的需要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场地和外部环境条件,对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进行合成,使整个项目形成布局紧凑、流程顺畅、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的格局。在布置总平面时,应该充
分考虑到竖向布置、管道、交通线路、人流、物流等是否有交叉。
(1)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总平面设计要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2)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3)总平面设计要合理组织厂内外运输,选择方便经济的运输设施和合理的运输线路。
4)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
建筑密度: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等的占地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是反映总平面图设计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指标,建筑系数大,表明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又可缩短管线距离,降低工程造价。
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铁路、道路、广场、排水设施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所占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综合反映出总平面布置地经济合理性和土地利用效率。
工程量指标:包括场地平整场地、土石方量、铁路道路及广场铺砌面积、排水工程、地下管网的敷设工程量、围墙长度及绿化面积等。
经济指标:包括每吨货物运输费用、经营费用等。
2.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的要求:
工业建筑设计必须为企业产品的生产创造有利条件,在满足这一要求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其他因素。所以,在建筑平面布置和立面形式选择上,应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者应该熟悉相关的生产工艺资料,掌握生产工艺特性及其对建筑的要求等。根据生产工艺资料确定车间的高度、跨度及面积;根据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决定车间平面组合方式;根据设备种类、规格、数量、重量和振动情况,以及设备的外形及基础尺寸,决定建筑物的尺寸、布置和基础类型,以及建筑结构的选择。因此,建筑设计要从建筑形式、材料和结构的选择、结构布置等方面满足生产工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
(2)建筑设计评价指标;
单方造价。单方造价又称单位面积造价。建筑物平面形状、层数、层高、柱网布置、建筑结构及建筑材料等因素都会影响单方造价。因此单方造价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指标。
建筑物周长与建筑面积比。主要永远评价建筑物平面形状是否合理。该指标越低,平面现状越合理。
厂房展开面积。主要用于确定多层厂房的经济层数,展开面积越大,经济层数越可提高。
厂房有效面积与建筑面积比。该指标主要用于评价柱网布置是否合理。合理的柱网布置可以提高厂房有效使用面积。
项目全寿命成本。项目全寿命成本包括工程造价及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成本,这是一个评价建筑物功能水平是否合理的综合性指标。一般来讲,功能水平低,工程造价低,但是使用成本高;功能水平高,工程造价高,但是使用成本低。工程全寿命成本最低时,功能水平最合理。因此,要选择项目全寿命成本最低的设计方案考虑接受。
3. 工艺设计
工艺设计直接关系到未来企业生产的组织和产品的性质,应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的。工艺设计的先进程度,不仅直接影响工程建设投资的大小和建设速度,而且还决定着未来企业的产品质量、数量、生产效率和经营费用。
(1)工艺设计的要求:
工艺设计首先要以市场研究为基础。应根据市场需求的规模来确定生产规模的大小,不同的生产规模就要选择不同的生产工艺。工艺设计就是要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确定的生产规模,综合各方面因素来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同时,也要密切注意市场的变化趋势,为企业将来的发展适当留有余地。
工艺设计要考虑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选择先进适用的工艺方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也不断涌现,落后的技术和工艺无法满足日益激烈的竞争的需要。在选择生产工艺方案时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2)工艺设计方案的评价:
不同的工艺技术方案会产生不同的投资效果,工艺技术方案的评价实际上就是工程经济学中的互斥投资项目的比选,常用的评价指标有:财务净现值、财务净年值、差额内部收益率等。
4.2.2 民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民用建筑一般包括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两大类。民用建筑设计要同时兼顾功能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美观的要求。
1.民用建筑设计的要求
(1)平面布置合理,注意使用功能与形式的统一。
(2)根据使用功能的要求,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
(3)根据建筑的特点,合理选择结构方案。
(4)在保证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优先考虑使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设施。
2.民用建筑设计的评价指标
(1)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类型比较多,其功能特点也千差万别,但具有共性的评价指标有: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有效面积、平面系数、建筑体积、单位指标(m2/人,m3/床,m2/座等)、建筑密度等。其中最常用的指标包括:
单方造价=总造价/建筑面积
有效面积=使用面积+辅助面积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该指标反映了平面布置的紧凑合理性。 建筑密度=建筑基底面积/占地面积
(2)居住建筑
评价居住建筑设计的常用指标包括:
单方造价=总造价/建筑面积
平面系数:
平面系数K=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K2=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平面系数X3=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建筑周长指标:这个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
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单元建筑面积(m/m2)
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建筑占地面积(m/m2)
建筑体积指标:该指标是建筑条件与建筑面积之比,是衡量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平均每户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总户数
户型比:指不同居室数的占总户数的比例,是评价户型结构是否合理的指标。
4.2.3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评价
随着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居住小区在全国各地得到建设发展。小区是城市居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组织居民日常生活的比较完整和相对独立的居住单位。目前,我国新增商品住宅绝大多数是以居住小区的形式开发的。小区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关系到建设用地、工程造价及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土地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城市居住小区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满足城市发展规划,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1. 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节约用地的方法
(1)适当压缩建筑的间距。住宅建筑的间距主要有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使用间距,取最大间距作为设计依据。
(2)适当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提高住宅层数和采用多层、高层搭配都是节约用地、增加建筑面积的有效措施。
(3)适当增加房屋长度。可以取消山墙间的间隔距离,提高建筑密度。但是房屋过长也不经济,一般是70m左右最佳。
(4)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作为停车场、设备管道层和人防设施。
(5)合理组织小区内的交通。
2.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评价指标
(1)建筑毛密度=居住和公共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100%
(2)居住建筑净密度=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100%
(3)居住面积密度=居住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4)居住建筑面积密度=居住建筑面积/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5)人口毛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6)人口净密度=居住人数/居住建筑占地面积
(7)绿化比率=居住小区绿化面积/居住小区占地总面积
居住建筑净密度是衡量用地经济性和保证居住区必要卫生条件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其数值的大小与建筑层数、房屋间距、层高、房屋排列方式等因素有关。适当提高建筑密度,可节省用地,但应保证日照、通风、防火、交通安全底基本需要。
居住面积密度是反映建筑布置、平面设计与用地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影响居住面积密度的主要因素是房屋的层数,增加层数其数值就增大,有利于节约土地和管线费用。但是如果层数太多,房屋本身的造价就会大幅增加,所以这个指标要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4.3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方法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实际中运用较多
的方法有评分法、加权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等。
4.3.1 评分法
假定有n个不同方案要评价,而评价因素有m个。首先对每个评价因素定出评价标值。这些标值对专家和评价因素的主观评价实行了量化,可以是五分制、十分制或百分制。若用五分制,则专家的优、良、中、差、劣五种评价就可以分别量化为5、4、3、2、1分。
这样,分别对n个不同方案的m个评价因素的评分就可以写成
Sij(1?i?m,1?j?n)
其中Sij是对第j个方案第i个评价因素的评分值。
有了各方案的各评价因素评分后,就可以得出各方案的总评分值。总评分值的计算也有多种方法,下文介绍加和评分法、乘积评分法和加乘评分法。
1.加和评分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每个方案,例如第j个方案所以评价因素的得分值加起来的和作为该方案的评分总值Sj,求出各方案的评分总值后,按大小排列,分出优劣。
Sj??Sij
i?1m
2.乘积评分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每个方案,例如第j个方案所评价因素的得分值连乘起来,结果作为该方案的评分总值Sj。
Sj??Sij
i?1m
【例】某纪念碑共征集了4个方案,专家对这4个方案的7个评价因素的评分值如下,试利用评分法对这4个方案进行评价,按得分多少排出其优劣。
?5?4??4? Sij??3
?5??2
?4?345?453??455??433? 444??343?445??
解,(1)用加和法
Sl=27,S2=26,S3=29,S4=28
所以,第3个方案最好,第2个方案最差。
(2)用乘积法
Sl=9600,S2=9216,S3=19200,S4=13500
所以,仍是第3个方案最好,第2个方案最差。
(3)用加乘法
这种方法先分组,然后组内各因素评分之积即为该组的评分,再按组采用加和评分法。
将前3个因素合为第l组,第4个单独为第2组,后3个合为第3组。 S1=5l,S2=100,S3=167,S4=138
所以,仍是第3个方案最好,但最差的变成了第1个方案。 4.3.2 加权评分
设某项目共有n个方案,第i个方案的价值记为Vi,1≤i≤n,则
Vi???jSij(1?i?n)
j?1m
式中m是项目性能或评价因素个数,?j是第j个评价因素的重要性权数,Sij是第i个方案对第j个评价因素的满足程度。在比较这n个方案时,最大的Vi对应的第i个方案是最优方案。?j、Sij可用5分制、10分制或环比评分制等多种方法确定。
【例】某大型公共建筑有甲、乙、丙、丁4个设计方案,选定的评价指标为:使用功能、平面布置、经济性、美观性4项,各指标的权重及各方案的得分如表4.3-1所示,试用加权评分法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次之,方案乙最差。 4.3.3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也是一种多方案多评价因素的评价方法,又叫AHP法。AHP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特别适用于评价因素难以量化且结构复杂的评价问题。
AHP法的基本做法是,首先把评价因素分解成若干层次,接着白上而下对各层次的诸评价因素两两评价,即可得到诸系统方案的优劣顺序,供决策者决策时参照。
4.4 层次分析法在住宅设计方案中的应用
4.4.1 层次分析法原理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著名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Thomas.L.Sat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简明有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
AHP是一种以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求得每一个具体目标的权重,进而解决多目
标决策的非数学模型优化方法。中国系统工程专家刘豹教授对AHP的本质、过程和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AHP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思维方式,它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分配关系分组以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决策因素相对于目标的重要性的总排序。层次分析法体现了人们决策思维的基本特征:分解、判断、综合。”
AHP是社会经济系统决策的有用的工具。人们在思维过程中为了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常常是对事物的复杂性加以分解,找到它们的联系后再进行综合。AHP正是对这种思维过程的有效的数学模拟。运用层次分析法作系统分析,首先要把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的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并最终把系统分析归结为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序问题。 在排序计算中,每一层次相对上一层次某一因素的单排序问题,又可简化为一系列或成对因素的判断比较。为了将判断比较定量化,AHP又引入1~9比率标度法,并构成“判断矩阵”。形成判断矩阵后,即可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某一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某一因素相对重要性权值。在计算出某一层次元素相对于上一层次各个因素的单排序权值后,用上一层次因素本身的权值加权综合,即可算出某层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整个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权值,即层次总排序权值。这样,依次由上而下即可计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于最高层的排序值。
这种将思维过程数学化的方法,不仅简化了系统分析和计算,还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的一致性。因为在一般的决策问题中,决策者不可能给出精确的比较判断,而这种判断的不一致性可以由判断矩阵的特征根的变化反映出来。 4.4.2 AHP模型的建立及求解步骤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模解决实际问题一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首先,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种指标,把这些指标按照不同性质分成若干组,以形成不同的层次。同一层次上的指标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的某些指标起支配作用,同时它又受上一个层次指标的支配。这种从上至下的支配关系形成了一个递阶层次。处于最上层的指标通常只有一个,称为目标层,一般就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中间的层次一般是准则层或子准则层。 在决策过程中,指标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事物的不同方面。若是一组好的指标,一定满足下列关系:
设U为评价域,Ai(i=1、2?n,n∈N)为第i个指标所包含的内容,假设是一个集合,有Ai ∈U,则
?Ai?U
i?1nn
?Ai??
i?1
其中,?是空集,U是全集。
从以上两式可知指标不仅全面反映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和性质,而且所包含的内容彼此不重叠,具有独立性。 2.构造判断矩阵
AHP方法是一种确定指标权重分配的定量方法,即在给定目标之后,为找出各个评价指标相对于目标的比例关系,建立在主观判断基础之上的定量计算方法。递阶层次结构建立以后,上下层之间指标的约束关系就确定了。假定以上一层次的指标Ck作为准则,
对下一层次指标A1、A2?An有支配关系。我们的目的就是利用Ck作为我们的判断准则,按照相对重要性赋予A1、A2?An相应的权重。对于大多数问题,让我们直接用人脑作出类似的判断,可能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结果很可能出现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AHP方法引入两两比较的方法。
针对同一个准则Ck,两个指标Ai和Aj哪个更重要一些,重要多少,需要对重要性赋予一个数值。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使用1~9的比例标度,标度的含义见下表(表4.4—1)。
注:2、4、6、8为相邻判断的中值。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征求专家的意见。专家经过对有关材料熟悉了解以后,通过主观判断填写咨询表。把专家意见形成一个矩阵,该矩阵称为判断矩阵。
定义:设专家人数为m(m>1),评价指标为n个(n>1),则关于m个专家对n个指标的判断,形成判断矩阵A:
?m
??bijk?k?1??1
m
?
?m?bijk?k?1
(i?j)(i?j) (i?j)
A?(aij)n?n
其中,bijk为第k个专家关于指标i与指标j对于目标重要程度的比值,用线性标度1~9表示(各值的含义见下表)。A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特征向量为对应指标的权重。
3.计算单一准则下指标相对权重
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所对应的向量即为对应指标的相对权重。求解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采用简易解法,即方根法及和积法。方根法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
2、3?n) Xi??bij (i?1、
i?1
n
(2)计算Mi的几何平均数Wi: Wi?Xi (3)对向量W?W1 Wi?
W2?Wn正规化,即:
?
T
Wi
?W
j?1
n
j
则W?W1
W2?Wn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
T
(4)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 ?max??
i?1n
(A?W) n?Wi
式中?AW?i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
(5)一致性检验。在判断矩阵的构造过程中,对判断者并未提出特别的要求。因此很可能出现判断不一致的现象。为了解决判断过程中出现的不一致,定义一致性指标C.I(Consistent lndex)为: C?I?
?max?n
n?1
用以检验决策者判断思维的一致性。
为了得到一个对不同阶数矩阵均适用的一致性检验的临界值,我们引入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见表(4.4-2)。它是根据大量随机样本的判断矩阵的特征值的计算后取算术平均数得到的。我们用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一致性检验:
C?I
C?R?
R?I
当C?R?0.1时,即认为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由于判断矩阵偏离一致性程度过大,而需要考虑对判断矩阵进行修改。
R?I4.4.3 目标层、准则层的确定 1.目标层确定
根据前文的讨论,目前我国在住宅设计中的最终目标无外乎让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即市政规划部门、房地产开发商和消费者三者的利益在某个点上取得平衡,以实现他们的最大共同利益。因此,在评价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这三方的因素都要考虑周全。
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引入“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R”这个概念,它是表征某一住宅设计方案在上述目标上的实现程度,并将它作为本文研究的目标层。 2.准则层确定
经过分析和对相关专家的咨询,我们可以得出目前评价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R的主要因素,确定R由6个指标组成,并把R分为4个等级:优秀(A)、良好(B)、一般(C)、较差(D)。
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R的6个指标如表4.4-3:
取值如表4.4-4。 (1)配套设施性能
居住区配套设施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住户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结合居民的实际需求,对居住区配套设施进行功能展开后可以得到配套设施的基本配置要素有22项,分别属于公共建筑、市政设施、道路配套设施和绿化及相关设施。其中公共建筑配套设施项目中包括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商业服务金融邮电设施、市政公用设施、行政管理设施和人防设施等;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包含给排水管线、燃气管线、热力管线、电力通讯电缆等项;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包括道路规划及公共交通组织、道路基本参数设计、道路与住宅楼的位置关系和路面基本情况;绿化及相关设施项目包括公共绿地设计、宅旁绿地设计、道路绿化及绿化小品。
居住区应同所处的环境相适应,其中包括建筑物的造型立面、色彩、建筑风格与相临的建筑相互协调一致,同时还应体现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态建筑的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有节约能源的材料的应用,设计时对资源节约的考虑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新建的住宅区应成为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3)居住适用性
人的一生很长时间都是在自己居住的“家”中度过的,适用是居住建筑的最基本要求,住宅的性能应适应居住者的需求,即应能满足现代居住生活行为和现代居住心理要求。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套内布局的合理性,各房间尺寸面积恰当合理,功能分区、交通组织明确合理,厨房和卫生间的采光通风良好等。 (4)科技智能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住宅建设水平,提高了住宅功能质量,也满足了居民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在住宅设计中应推广使用最新科技成果,推进智能化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安全防范系统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的应用以推进物业管理的现代化。
(5)美学性质
住宅区首先应从规划开始就要体现整体的和谐美,包括造型和色彩以及功能的和谐。就单栋建筑而言,立面造型、整体的风格和尺度又要体现其独特的个性。除此之外,住宅设计商应体现结构与形式美的统一,赋予居住区以相应的文化内涵。
(6)技术经济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使设计人员做到在最经济的成本下,设计建造出最大限度符合前5项指标的居住区。其中包括单位面积造价、建筑容积率等因素。 4.4.4 AHP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在目标层和准则层建立以后,就可以对专家进行咨询,以得到判断矩阵。为此,设计了专家咨询表(见附件),对相关专家进行咨询。
为了全面了解相关各方面的专家对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的看法,选择了市政规划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房地产开发商、住宅用户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进行了咨询。
附件 灰色对比度分析法专家咨询单
为了确定在住宅设计评价模型中影响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的6个因素的权重,特拟定此表,恳请各位专家在百忙中不吝赐教。 (此表结果仅用于研究,不作实际应用) 1.年龄______ 职务______ 2.工作单位类别
A.设计单位 B.住宅用户 C.市政规划管理部门 D.房地产开发商 E.大专院校 3.您认为考虑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时,还有哪些因素应予以考虑?请简述理由,并在咨询表中空白处填上该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
4.请将您的详细通讯地址及其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写在下面,以便于进一步联系探讨。
X1=1×3.390×0.309×0.429×0.258×0.749=0.087 X2=0.295×1×0.172×0.273×0.161×0.294=0.001 X3=3.240×5.80×1×0.429×0.333×1.040=2.792 X4=2.333×3.667×2.333×1×0.333×3.717=24.7 X5=3.880×6.200×3×3×1×1.340=290.15
X6=1.335×3.4×0.962×0.269×0.746×1=0.876
W1?.087?0.666,W1?0.001?0.316 W1?2.792?1.187,W1?24.7?1.707 W1?290.15?2.573,W1?0.876?0.978
对向量W?W1W2W3W4W5W6正规化,求出特征向量。 ?Wi?7.427
i?16
?
T
W1?
W1
?W
i?1
6
?0.09 W2?
W2
i
?W
i?1
6
?0.043 W3?
W3
i
?W
i?16
6
?0.16
i
W4?
W4
?W
i?1
6
?0.23 W5?
W5
i
?W
i?1
6
?0.346 W6?
W6
?0.132
i
i
?W
i?1
这个特征向量W就是对应指标的权重,即各指标C1、C2、C3、C4、C5、C6的权重分别为0.09、0.043、0.23、0.346、和0.132。 求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根?max:
3.390.309?1
?0.29510.172?
?3.245.81AW=?
?2.3333.6672.333?3.886.23???1.3353.40.9620.4290.2580.749??0.09?
????0.2730.1610.294??0.043?
?
?0.4290.3331.04??0.16?
?
?.?
10.3333.717??0.23??
?
311.34??0.346??
???
0.2690.7461?0.132?????
AW1?0.572 AW2?0.254 AW3?1.052 AW4?1.577 AW5?2.309 AW6?0.872
?max??
i?16
(AW)i0.5720.2541.0521.5772.3090.872
??????nWi6?0.096?0.0436?0.166?0.236?0.3466?0.132
?6.5
根据以上计算,可得: ??n6.5?6C?I0.1C?I=max??0.1 C?R???0.079?0.1
n?16?1R?I1.26
所以,判断矩阵一致性较好,无需重新构造判断矩阵。
4.4.5模糊综合评判的应用
在求得决定只的6个指标的权重之后,对于特定的设计方案,我们就可以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通过如下做法确定出它的住宅设计满意度等级。对每一个指标,由咨询专家给出它隶属于4个等级的程度,然后用综合决策法,确定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R的等级。
设X??x1、x2?xn?是因素集,Y??y1、y2?yn?是决策集,对于任意的
xi?X,yi?Y,用rij表示xi在yi上的特征指标(可能性程度),对于每个xi得一向
2?n)量(ri1、ri2?rim)是xi关于Y的特征指标向量(i?1、,再以这n个向量作为
行组成n×m矩阵R=(rij)n?m,就是X到Y的模糊关系矩阵称为单因素评判矩阵。用X上的模糊集A?(a1、a2?an)表示权重分配,即ai是因素xi的数量指标,应用模糊变换原理A和R合成A?R?B,则B=(b1、b2?bm)表示决策集上各种决策的可能性,再用最大隶属原则选择最大的bi对应的yi作为评判结果。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X??x1、x2?xn?;
第二步:给出决策集Y??y1、y2?yn?; 第三步:确定单因素评判矩阵R=(rij)n?m;
第四步:通过X到Y的模糊变换A?R得对象集的一个决策。
定义:设Q?um?n,R?un?1,Q?(qij)m?n,R?(rjk)m?1,则定义S?Q?R?um?1,使
Sik??(qij?rjk)
i?1n
S?(Sij)m?j简称为矩阵Q和R的模糊乘积。
这里,X是6个指标的集合,Y是四个等级的集合,W是各指标的权重,Y={优秀,良好,一般,较差},R是专家对各指标等级的判断矩阵。
如对某住宅设计方案,专家认为配套设施性能优秀的可能性为20%,良好的可能性为30%,一般的可能性为40%,较差的可能性为10%,则配套设施性能的单因素评判为(0.2、0.3、0.4、0.1)。综合其他几个指标的评判结果得到单因素评判矩阵R。设S?W?R,则S即为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数R的决策。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其中最大数值所对应的项即为S的评判等级。其评价表见表4.4-5。
4.5 设计方案综合评价实例
4.5.1小区方案评价实例
某开发商开发某一住宅小区,一期工程主要是安置拆迁户和政府鼓励的安居房,已经建成,销售情况较好。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欲在同一地段继续开发二期工程。经过对几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设计公开招标,确定三套备选方案如下:
方案l:为6层砖混结构普通住宅,不带电梯,户型为面积较小的二室一厅
和三室一厅传统户型,其中厨房、卫生间、阳台面积均不大,采暖方式为普通铸铁暖气片集中供热。根据初步测算,该方案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约为720元/m2。 方案2:为10层框轻结构小高层住宅,一梯四户,设有2部电梯。户型为面积在150~200 m2的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户型,顶部为跃层,并设有露台。其中厨房,卫生间、阳台面积均较大,起居厅带有大面积落地观景采光窗,内外檐装饰均采用高档材料;采暖采用较为先进的地板采暖方式。根据初步测算,该方案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约为1900元/m2。
方案3:为30层框剪结构高层住宅,一梯六户,设有2部电梯。户型为面积在90~150 m2的二室一厅和三室一厅户型,其中厨房、卫生间、阳台面积介于方案1和方案2之间,起居厅面积较大,卧室面积不大;采暖采用铝合金壁挂式暖气片。根据初步测算,该方案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约为1800元/m2。
为了评价三个方案的设计满意度,对相关专家作出咨询,其单因素评判矩阵分别为R1,R2和R3,如下: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0.210.290.380.12??0.250.350.260.15??0.750.100.15??0.750.100.15?00?????0.120.640.120.12??0.650.230.120?R1??? R2???
0.120.120.640.120.760.120.120?????0.290.340.250.12??0.750.2500?????0.120.440.290.250.250.290.30.16????????
?0.250.340.260.15??0.560.250.090.1????0.450.310.120.12?R3???
00.390.510.1???0.120.370.250???0.120.450.210.22????由W和R合成得:
?0.21?0.75??0.12T
?W??R1?(0.090.0430.160.230.3460.132)??
?0.12?0.29???0.12
设S?W?R则:
0.290.380.12?0.100.150??0.640.120.12?
?
0.120.640.12?0.340.250.12?
?
0.440.290.25??
S1?(0.09?0.21)?(0.043?0.75)?(0.16?0.12)?(0.1637?0.12)?(0.346?0.29)?(0.132?0.12)?0.29
S2?(0.09?0.29)?(0.043?0.1)?(0.16?0.64)?(0.23?0.12)?(0.346?0.34)?(0.132?0.34)?0.34
S3?(0.09?0.38)?(0.043?0.15)?(0.16?0.12)?(0.1637?0.64)?(0.346?0.25)?(0.132?0.29)?0.25
S4?(0.09?0.12)?(0.043?0)?(0.16?0.12)?(0.1637?0.12)?(0.346?0.12)?(0.132?0.25)?0.132
?0.290.340.250.132?
归一化:?,,,???0.2705,0.3172,0.2332,0.1231?
?1.0721.0721.0721.072?
以上结果表明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评价为良好的程度为0.3172,是4个等级中最大的,由最大隶属原则知住宅设计方案最终评判结果为良好等级,即B级。
同理,可以得出方案2和方案3最终评判结果分别为:
?0.3460.250.1320.15?
,,,????0.3941,0.2847,0.1503,0.1708?和
?1.0721.0721.0721.072?
?0.160.3460.250.132?
,,,????0.1802,0.3896,0.2815,0.1486? ?1.0721.0721.0721.072?
因此,方案2和方案3最终评判结果分别为优秀和良好等级。由于方案3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评价为良好的程度为0.3896,方案1住宅设计满意度指标评价为良好的程度为0.3172,所以方案3优于方案1。
综上所述,这3个方案中方案2为最优的,其次为方案3。
4.5.2 住宅设计方案评价实例
山东省某小区内设A、B、C三种套型住宅楼。该小区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地质条件一般,持力层为轻亚黏土,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地下水静水位为负3.5m。B型住宅楼为两室一厅,每户建筑面积60 m2。 1.功能定义和评价
把住宅作为一种独立完整的“产品”进行功能定义和评价,可以有以下12种功能:①平面布局;②采光通风(包括保温、隔热、隔声等);③层高与层数;④牢固耐久;⑤“三防”(防火、防震、防空)设施;⑥建筑造型;⑦室内装饰(指色彩、光影、质感等);⑧室内装饰与室内设备;⑨环境设计(指B照、绿地、噪声等);⑩技术参数(包括平面系数,每户平均用地等指标);⑩便于施工;⑩便于设计。这12种功能在住宅功能中占有不同的地位,因而需要确定相对重要系数。本文采用用户、设计、施工单位三家加权评分法,把用户意见放在首位,结合设计、施工单位的意见综合评分。三家各派出三人,用户单位人员应具有代表性,设计、施工单位的人员应选熟悉业务的人员参加。由组织者向评委说明评分办法,12项指标的总分为100分,根据自己的意见将12项指标分别评出分数,每家三人的各项分数取平均值作为单位的评定分数。三者的权数分别定为: 60%、30%、10%,如表4.5-1所示。
按当地规划部门的要求,在建设单位委托书的基础上,根据地质、地形、建材与施工等条件提供多个方案,经过初步筛选确定5个方案作为评价对象,5个方案的特征及造价如表4.5-2所示。
注:成本系数=单方造价×0.0004[0.0004为各个方案单位造价总和的倒数。
3.方案优选
按照功能要求,采用十分制加权评分法,将5个方案对12项功能。通过评分得出功能评价系数,见表4.5-3。然后根据价值公式用功能系数除以成本系数得出价值系数。选择价值系数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4.方案评价
从表4.5-4中看出,价值系数最高的B方案是最优方案。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原理控制工程造价,并非工程造价越低越好,而要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方面综合起来分析比较。如在本例中,B方案的单位成本470元为最低时,还不能确定为最优方案,还应看12种功能的满足程度,即价值系数如何,如果价值系数最大才能确定为最优方案。满足必要功能的费用、消除不必要功能的费用是价值工程的要求,实际上也是工程造价控制本身的要求。
表4.5-4 方案价值系数计算表
注:以上实例及数据来源:王爱福、梁秋生《利用价值工程进行住宅设计方案优化》《山东水利专科学校学报》(1998—9)。 本例说明,通过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分析研究住宅工程设计中功能与成本的关系对住宅方案进行优选,起到了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的作用。该方法在其他工程设计中可以采用。在工程设计中利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进行设计方案优选,提高工程“价值”是大有可为的。
4.6 居住区停车模式评价
4.6.1 不同停车模式的经济性比较
不同停车模式之间的经济比较是通过对不同停车模式投资收益比的计算,比较不同停车模式的收益情况,得到对本居住区来说最为经济的停车模式。
一般在不同停车模式的利润比较中起决定性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停车指标:①某种停车模式可获利润Hn;②某种停车模式的总受益Sn;③某种停车模式的总
投资Wn;④折算成完全地面停车形式的停车需求面积A;⑤平均每车位占地面积a;⑥容积率δ;⑦某种停车模式的单位面积造价Tn;⑧某种停车模式的每车位售价Tno 。
大概的计算过程如下(多层停车库的用地面积按同类室外地面积停车场用地面积加20%除以层数估算,即1.2A/n)。计算方法详见《城市交通规划》(肖秋生、徐慰慈编):
Wn=(A-l.2A/n)×δ×Tn+A×Tn Sn=(A-1.2A/n)×δ×Tno+A/a×Tno Hn=Sn-Wn
假如将所节约下来的用地用于建设住宅或公建,则Tn:为住宅或公建单位面积造价Tno为住宅或公建单位面积销售价。
根据上述计算方式,如果某种停车方式可获利(H)比其他停车模式多,从经济角度来说,选择这种停车模式便是必然的。 英国各种类型车库的投资比较,见表4.6-1
车与城市居住环境》李坚)
以建设投资的回报率和单位投资的形成实物量来论证建设某种停车模式的合理性外,还需考虑其他诸多因素:居民能否承担高价车位;超前建设是否会带来部分资金的积压和车位空置现象;这种停车设施的建设会不会影响居住用经济技术指标和该地区控制性指标的实现等。因此,必须从居住小区的整体利益出发,把改善居住区的居住环境和交通环境为主要目的,并以此来提高居住环境的综合效益。
4.6.2 不同停车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
1.社会效益评价
停车设施建设的社会效益评价反映的是其对城市居住地区各项社会发展目标的贡献和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具体目标可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
(1)对居住区停车需求的满足程度
停车需求的满足程度可以引入停车率概念来衡量。
S=P/Q
式中 S——停车需求满足程度,即停车率;
P——停车位供给能力,即住宅区内提供的小型汽车的停车位数量; Q——停车需求,即居住户数。
不同的居住对象、不同地点、不同的住宅区,其对停车率的要求不同。 (2)单位停车位用地
通过单位停车位的用地可以衡量停车设施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情况 土地提供数理依据。计算公式为:
单位停车位用地=停车设施实际占地面积/停车泊位数 这项指标越高,停车设施建设占用土地面积越大,越会相应减少住宅、共建、绿化等用地面积的比例,从而使居住区土地开发效益受到影响。对土地资源有限的我国来说,此指标尤为重要。
因此,采用立体停车方式,对于节约用地具有明显作用。 (3)对动态交通效率的影响程度
新建居住地区所引发的新增交通量会使周围地区的交通设施乃至整个路网的服务水平下降。由此需要对影响区域交通网络系统整体效率的因素进行评价。一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主要内容有:居住区以外地区的发生交通量和通过交通量的增减,对区域交通快捷、安全、舒适程度的影响;是否会引起区域交通混乱或附近路网交通阻塞等。 (4)停车服务质量
主要是指停车服务水平,即对车主及其车辆在各方面的服务程度。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存取车所需要的时间;停车位使用率;停车管理情况;停车位收费标准等。
(5)公众对停车设施建设的态度
主要考虑在项目决策、设计、实施过程中,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有哪些;如何解决;公众是否参与了问题的解决;其态度如何;政府、社团的态度如何。这些问题均为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依据。 2.综合效益评价
居住区是城市结构中的细胞单位,居住区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的建设目的是要创造出更加适用、经济、舒适、方便、优美的居住环境,以提高居民的居住生活水平和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所以,居住区开发建设的综合效益应体现在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
对居住区停车模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的目的,是要在地区规划的基础上,对停车模式的建设方案做出分析,计算和评判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多方面比较为项目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追求居住区停车模式建设的综合效益就是既能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环
境,又要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并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以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如果单纯以建设投资的回报率和回报周期来分析居住区停车建设的合理性,会顾此失彼,最终不会取得积极的结果。 所以,分析居住区不同停车模式的效益时,必须从居住区的综合效益出发,分析和评价不同停车模式的经济性、合理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对居住区停车设施的建设应从宏观和广义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它属于长期的投资性质,随着时间的增长,人们对停车需求的增加,它的建设成本和收益可以分布到未来10年或20年的造价和收益中去。一般来说,投资数额与不同的停车模式所带来的潜在环境效益是不同的,投资量越大,所塑造的环境质量越高。在人们日益重视居住环境的今天,停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应有适度的前瞻性,停车方式的投资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
思考题:
1.建筑设计评价要遵循哪些原则? 2.简述建筑设计评价的内容和指标。 3.在总平面设计中要重点考虑哪些指标? 4.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是什么?它有何特点?
5.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建筑设计进行评价时,目标层和准则层如何确定? 6.在评分法中,确定评价因素要注意哪些问题?
范文三:建筑设计与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关系浅谈
建筑设计与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关系浅谈
?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孙强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总量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建筑运营维护已经成
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大项。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的组成,结合国内建筑业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阐述建筑设计阶段采取措施对降低建筑使用期内运营维护成本的必要性,举例分析在建筑设计阶段可采用哪些
措施对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起到积极作用。希望以此提高设计人员对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的关注。
建筑设计;建筑运营维护成本;措施
。运 用,200是指在建筑物内工作的人员20年内发生的费用
营和维护费用在20年的使用期里,它是建设成本的5倍。这项数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在国 据会因建筑性质、建筑建设时期以及所在地区的物质成本、人力 民经济中已经成为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本等区别而有所不同,但就产业平均层面而言,很具有参考意 房屋建筑业的发展非常明显,每年都有大量的民用、工业项目实 义。相对而言,居住类建筑运营维护成本较低,公共建筑较高, 施建设。建筑业的崛起伴随着资源消耗的不断攀升,从整个国家 而且在公共建筑中,以商业建筑、租赁型建筑较高。在目前建筑 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消耗分配看,建筑业也已经名列前位。 发展的状况中,有一些很不好的现象,建筑的经济合理性被有
在建筑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投资方、设计方、建筑产品的销 意、无意的忽略,许多建筑不仅造价昂贵,而且运营维护成本极 售对象所关注的重点是建筑生产阶段的成本、建筑的形象,而对 高,即使在发达国家也不多见。
建筑投入使用后的运营维护成本关注很少。随着大量建筑的投入
使用,建筑运营维护成本对建筑效益的影响日益显现。 2、设计阶段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对降低建筑
近年来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新的思 运营维护成本的必要性
如何降低建筑使用周期内运营维护成本,主要包括技术、管 想观念和战略思维逐渐形成,包括成本观念的变化、发展观念的
理两方面。管理方面是在建筑投入使用后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降 变化。在建筑学上、经济学上,社会各层面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
低人员、物质成本,此类措施基本是被动式的执行方式,即在建 技术、成本的关注日益增强,如何降低建筑的各类资源消耗已成
筑交付使用后采取措施。而技术方面涉及的措施则更为广泛。在 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项目策划、设计、使用阶段均可采用不同的技术措施降低运营维
护成本。 1、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组成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筑功能、建筑选址确定后,设计 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是指建筑从调研、论证、设计、实施、
阶段是建设初期能够采取措施降低建筑成本的第一个阶段,这个 运营维护一直到项目拆除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消耗的各项费用的
阶段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建设成本,也可以采用许多 总合。
非常有效的措施控制建筑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运营维护成本。如果 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决定了其作为一种产品形式,必然需
将建筑看做一个生命体,设计阶段就是生命的孕育阶段,它将从 要遵守相应的成本计算、核定方式。随着建筑技术、市场环境、
根本上决定生命的未来。本阶段采取措施可选择性强、涉及专业 投资需求的不断变化,建筑成本的概念不仅仅存在于其生产成
广,可以以主动的方式对建筑的未来施加影响,设计阶段明确设 本,作为产品。建筑由产生至发挥功效至拆除,全过程内所消耗
计思路、积极采用合理有效的设计措施对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 的资源、发生的物质及人力成本均是其成本的组成部分。建筑的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期使用性又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生命周期较短的
产品而言,产品的销售成本、使用维修成本较低,产品的生产成
本成为决定其是否盈利和盈利多少的关键,而建筑作为普遍服务 3、建筑设计中可采用的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 期超过50年的产品,其生产成本在全生命周期成本中的比例大幅 本的措施
降低,使用阶段的运营维护成本所占比例反之相对提高。英国皇 3.1 建筑布局、场地设计方面措施举例 家工程院(RA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曾做过一项 3.1.1建筑布局
研究表明,建筑物生命周期内费用的比率一般为1:5:200,其中1 充分结合场址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处理好 是指建筑物的建设成本,5是指建筑物在20年内的运营、维护费 建筑朝向、建筑间距,充分利用采光面,可以有效地的形成一定
Exchange Platforml
范围内的微气候环境,形成对建筑有利的采光环境、通风环境。 (3)设置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包括卫生间、垃圾间、开水 有效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对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是极为重 间、打印室、储藏室等。 配套房间的设置是设计中易忽略的方要的。此外确定建筑位置时,应注意根据建筑功能合理规划分 面,设计者往往只考
区,确保与外部环境、人流联系密切的建筑设置于与市政交通联 虑将最不利的空间布置此类房间,但未注意其位置、数量的合理 系最便捷的区域。 性。例如某办公楼“一”字形平面,设计只设置1个垃圾收集间且
至于靠一侧山墙附近,物业人员清洁路线较长,浪费时间。此类 3.1.2 道路交通组织
合理确定场址园区的出入口,以达到与市政交通最便捷、顺 房间在建筑运营维护中对节约成本起着积少成多的作用,合理的 畅的连通、衔接,提高通行效率;注意分配好客流、内勤人流, 配套设施设置可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应加强设计控制。 划分好客车通行区域、货车通行区域,尽量避免交叉;设立合 (4)室内装修做法选择、材料选择方面应注意与使用功能的 理、精简的安全监控岗位,减少必须人员长时间值守的岗位。 适应性及易维护性。
选择适当的材料有利于降低维修频率、缩短维护时间,例如 3.1.3 室外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时有两点值得注意: (1)室外场地竖向设计合 机场、火车站等交通建筑的楼地面适宜采用耐磨度较高、防滑性 理,防止恶劣天气时,雨水排放不畅对场地、建筑形成倒灌,特 能好的材料;医院、幼儿园等建筑楼地面适宜采用有一定柔软度 别是在多雨地区,尽量避免出现依赖提升排水的下沉广场,机械 且易于清洗的材料,并且适于做墙裙。
提升过多不仅大量耗能而且事故率有所提高; (2)尽量增加场 根据建筑功能选用适当的做法会对建筑使用提供一定的便利 地内易于雨水渗透的地坪(如绿地、透水砖铺地)面积,其不仅 性从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比如办公、商业建筑的办公空间、营 可以起到保护地下水的作用,同时也会减轻排水设施的压力,降 业空间属于在使用期内房间分隔会不定期变化,家具、设备布置 低事故率。 也会经常变化的空间。其使用格局的不确定性、变化性必然产生
3.2 单体建筑设计方面措施举例 装修成本。在这类空间中应考虑采用尽量节约装修人力、物力、
3.2.1 建筑专业 时间的做法,比如多采用易于拆除改造的轻质隔断墙。又如近年
建筑专业是建筑设计的主导专业,其由根本上决定着建筑作 来在写字楼、综合办公建筑项目中渐渐推广开的办公网络地板做 为产品的使用效能、运行效率。建筑专业设计中可采用的降低建 法:以往写字楼的楼地面通常采用轻集料混凝土垫层加地砖、地 筑运营维护成本的措施很多,举例如下: 毯面层的做法,房间分隔、工位布置变化时,经常要在楼地面上
(1)建筑使用功能组织合理,重视人流分析,提高建筑使用 剔线槽铺设线路,修改插座位置,此做法不但装修速度慢、效率 效率。 低,而且装修期间对周边房间、建筑影响较大。办公网络地板的
建筑功能种类繁多,建筑空间组织应符合其对应的使用人 应用改变了这种情况,目前采用的办公网络地板种类较多,一般 群的使用要求,并最大可能的实现便捷性、易用性,以提高建筑 做法厚度为120mm至150mm,可以用地板自身做为面层,也可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同时避免管理复杂导致投入大量 在上面铺设地毯或PVC块材饰面,地板可做多种地插面板。此种 的管理维护人员以及物力。例如设计综合性建筑时,设计者需注 做法虽然初投资较常规做法有所提高,但优势在于布线自由、安 意:?不同建筑功能区的使用人流、物流应避免建筑入口、室内 装更换简易,可有效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平面及竖向交通流线、安全控制点的重叠、交叉,比如商场、写 (5)建筑立面形式选择的适宜性。 建筑立面是建筑的主要字楼、酒店、电影院均应设置独立控制的出入口、楼电梯系统, 形象,是建设方、设计师关注的重 避免区域串联以致管理困难并存在安全隐患;?商业区内要考虑 点,设计师在立面上都会投入很大的精力,但在追求立面效果的 销售产品、销售对象的具体情况,避免为促进营销而过度延长客 同时,也应考虑建筑立面维护的经济性、便捷性。例如现在的公 流线路,减轻交通系统的工作压力;?合理分配布置竖向交通核 共建筑大量使用玻璃幕墙,建筑使用期内幕墙的清洗成为一项非 的数量、位置,避免出现部分电梯、扶梯等设备的负担过大,也 常大的开支,特别是有些建筑立面设计为内倾斜造型,导致无论 应避免浪费。 机械擦洗还是人工擦洗都比较困难,设计时应尽量避免。
(2)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在利用基本的自然条3.2.2 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
件的基础上再结合机电专业采取措施节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成熟,给排水、暖通、电气等专业设 能,要比单纯依靠机电专业措施有利得多。例如:?在进深较大 计中可采用的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的措施非常多,简单举例如 的公共建筑中尽量设置采光庭院、采光井和采光天窗来改善室内 下:(1)给排水专业应有合理的竖向分区,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 空间的采光、通风环境。?建筑外墙开窗尽量与建筑房间功能匹 市场条件,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压水供水,降低机械加压设备 配,避免为立面效果设计大面积无窗实墙或不开启幕墙,使室内 能耗。
照明、通风完全依赖于设备。?结合屋面、地面设置光导照明系 (2)有条件时,尽量将卫生设备做同层排水设计,避免过多 统,减少电力照明需求。 管线穿过楼板,减少漏水点,同时简化维修。
Exchange Platforml
4、结论 (3)公共建筑应采用适当的饮用水供应措施,减少桶装水的 以上从建筑设计的多个方面粗浅探讨了可以降低建筑运营 使用量。
维护成本的措施。我国建筑业经过了一段高速求量的增长期后, (4)合理配置机组,如使用时间规律性较强的建筑(企事业
目前正逐渐进入平稳求质的阶段。虽然国内的建筑开发、设计、 单位的办公建筑等)选择制冷机组做为冷源时,宜根据峰谷合理
销售、管理日趋成熟,但在建筑维修资金方面的制度建立、管理 配备制冷机组数量及功率,多台制冷机组一起适应不同时段负荷
模式尚不完善,使用单位对建筑运营维护成本的预期不足,使得 要求,避免低需求时间段(如周末、晚间少数人员加班时)启动
一些建筑陷入有建无修的困境,一些出租用办公楼由于运营维护 大功率机组。
成本太高以至于效益较低。从建筑设计方面而言,降低建筑运营 (5)根据建筑性质、发展需求,合理确定水、电、气、热 维护成本的措施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中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可 系统分级、分区,特别是在多功能组成的建筑中,根据不同功能
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相信通过建筑设计意识的加 区、不同使用单位,做好分区控制、分区计量对提高管理维护的
强,结合建筑管理制度上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市场会有更良 便捷性非常重要。
好地发展。 (6)电气照明加强精细化设计,根据环境需求,合理确定灯 具布置及照度,并且细分灯具控制范围、层次,在室内照明控制 中采用光控、红外等智能化的自动控制系统,尽量做到近窗工作 参考文献: 面利用自然光、少开灯、不开灯,远窗工作面根据照度开启适量 的灯,避免过度照明。 [1] 刘睿.绿色建筑管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7)应用楼宇自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智能化系统是降低 2013.10.
建筑运营维护成本的重要措施。应用楼宇自控系统不仅可以非常 [2] 冯康曾等.从新视角设计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
有效地降低能源消耗,而且由于系统采用最优化控制,可保证设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9.
备在最优状态下运行,从而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用入侵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绿色建筑和 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多种安全防范系统,可以在提升 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关键技术与运营实践[M].北京:中国 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地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7. (8)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使用可 [4] 叶祖达 李宏军 宋凌.中国绿色建筑技术经济成本 效再生能源的系统,是建筑节能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在具备条件
益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 的情况下,设计应予以优先考虑。
[5] 张明顺等.绿色建筑开发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 3.3除了具体专业的技术设计外需要特别强调的一个方
出版社,2014.1. 面是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对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的措施应 有整体控制。
在项目具体技术设计前要有综合性预判,根据建筑的性质、 所在地区、投资标准、使用期的发展需求先确定设计的基本原 则。这个阶段为定性阶段,这个阶段的工作应包括以下几项内 容:
(1)组织关于降低建筑运营维护成本措施的综合讨论会,有 条件时,邀请建设单位、运营管理者直接参与,结合投资、运营 管理方式等初步确定设计方向、拟采用的设计措施种类。
(2)确定设计措施时应根据建筑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定优先 措施,尽量达到以较少代价换取较多效果的目的。例如:适当提 高建筑外保温标准,以进一步降低空调能耗,降低运营成本;又 如高效照明已成为比较普遍采用的技术措施,增量成本很低,可 优先采用。设计单位对技术的应用和成本效益的了解,是决定建 筑的经济性的重要因素。
(3)合理确定设计标准,避免过度设计。过度设计不仅包括 装饰装修等材料选用,也包括机电设备系统选用。机电设备系统的 运行维护成本是建筑运营维护成本中的一个大项,设计中应根据项 目具体情况适当选用,避免过度追求舒适性,而采用复杂系统。
范文四:建筑设计经济技术指标 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建筑设计与经济的关系”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
用。
3(在设计中引进竞争机制。改革过去的指令性设计的方式,开展设计方案优化竞赛。以技术先进、造型新颖、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
4(采用限额设计。在保证工程功能前提下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来控制初步设计。并且严格按照批准的初设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将肥梁、胖柱、密钢筋、深基础等现象消灭在设计阶段;“三超”现象也会显著减少。
5(广泛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提倡大量采用标准设计,执行设计标准。这样不但能节约设计时
1
间,提高设计质量,也能促进构件制作和建筑施工的机械化、专业化,从而有效地缩短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
6(引进风险机制,改革设计质量好坏与设计人员无经济利害关系的状况。凡因设计质量好而降低造价的,应重奖设计人员;凡因设计造成损失的,设计人员也要承担一定经济损失责任。
1.2.4 技术与经济相结合
要想真正做到有效地控制项目投资,就必须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与信息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从组织上应明确项目组织结构,明确监理公司及其投资控制任务;从技术上应重视设计多方案选择,严格审查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深入技术领域研究节约投资的可能;从经济上应动态地比较投资的计划值和实际值,全面采取对节约投资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
应该指出,技术与经济相结合是控制项目投资最有效的手段。除了设计人员必须强化建筑经济意识之外,如果财会、概预算人员不熟悉工程知识、不了解工程进展中的各种关系,只是单纯从财务制度的角度审核开支,同样难以有效地
2
控制项目投资。因此,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正确处理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力求在技术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项目投资观念渗透到各项设计和施工技术措施之中,才能真正达到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
思考题
1(分析经济性在建设工程项目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建筑设计目标的多元性?
3,试论建筑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如何看待现今建筑设计中的“技术表现”倾向?
4(建筑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4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3
4.1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原则
建筑设计方案是将建筑师的设计意图、构想通过图纸、模型、三维电脑动画等载体展现出来的结果。为了达到最佳设计效果,既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师的设计意图,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投资者的利益,在建筑设计方案阶段对方案进行评价是沟通建筑师与投资者的有效途径,而且也可以使二者的利益最大程度趋于一致。建筑设计方案评价涉及的因素十分广泛,而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因此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为了提高投资效果,在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的原则可以供建筑师在方案设计、投资者在评价设计方案时参考:
(1)建筑师首先必须注意处理好建筑的功能与建筑形体的关系,应该追求二者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建筑形体应服从于建筑的功能。功能不当的建筑设计方案,即使形体再美也很难为投资者所接受。
(2)在评价建筑设计方案时,要着重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可能建筑师在考虑建筑设计方案时比较倾向于表现所设计建筑的个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表现建筑个性的同时也要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以及与已有建筑的共性。不
4
但如此,还应考虑与整个社会大环境、人文环境、整个城市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相一致。
(3)建筑设计方案还要处理好其美学性质与经济合理性之间的协调关系。经济合理性要求在工程投资尽可能少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投资者的使用功能要求。而建筑师所追求的美学效果有时会造成投资的大幅增加或者建筑使用功能的显著降低,从而降低其价值系数。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果,则可能使设计方案丧失很多美学性质,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
(4)建筑设计方案中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可利用的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消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必然的趋势。
4.2 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内容与指标
一般,建设项目可以按照用途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民用建筑又可分为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对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不同,评价的指标和内容也不相同。下文分别予以论述。
5
4.2.1 工业建筑设计方案评价
通常情况下,工业建筑设计是由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及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中,总平面设计是统领全局的,关系到整个厂区的交通运输、物流、设备管线的走向,以及整个厂区的和谐统一;建筑设计在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做到功能合理,体形空间美观大方;工艺设计直接关系到生产的组织、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各部分设计方案侧重点不同,应分别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予以评价。
1(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设计应根据项目的生产工艺流程或者使用功能的需要及其相互关系,结合场地和外部环境条件,对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的位置进行合成,使整个项目形成布局紧凑、流程顺畅、经济合理、使用方便的格局。在布置总平面时,应该充
分考虑到竖向布置、管道、交通线路、人流、物流等是否有交叉。
6
(1)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总平面设计要注意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
2)总平面设计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过程的要求。
3)总平面设计要合理组织厂内外运输,选择方便经济的运输设施和合理的运输线路。
4)总平面设计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2)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的评价指标:
建筑密度: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种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等的占地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是反映总平面图设计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指标,建筑系数大,表明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又可缩短管线距离,降低工程造价。
土地利用系数: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露天仓库及堆场、操作场地、铁路、道路、广场、排水设施及地上地下管线等所占面积与整个厂区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它综合反映出
7
总平面布置地经济合理性和土地利用效率。
8
范文五:建筑设计的方案选择与成本控制
建筑设计的方案选择与成本控制
项目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决策一经确立,设计即成为关键。工程造价看上去完成于施工阶段,而实际上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绝大部分有前期的建筑方案直接决定。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建筑方案的选择需要权衡技术与经济双重效益,而不能完全完全让设计师决定。因为项目开发在做的是一件需要市场交易的商品,而不仅仅是设计师的艺术品。
一、影响建筑成本的八大因素
建筑的设计有技术性,更包含设计的科学性和经济性,研究和分析设计经济的影响因素,对寻求工程设计经济效果的途径,降低工程造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体而言,影响建筑设计方案经济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八个方面。
结构形式
结构配筋
单元组合
平面形状
层数
层高
户型
造价构成比
成本决定因素
二、不同建筑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
在各大建筑设计院完成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后,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按照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原则,用一个或一组主要指标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从而择优确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
1、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一)平面指标
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二)建筑周长指标
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三)建筑体积指标
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
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五)面积定额指标
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2、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主要是考察设计方案是否保证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使用土地和空间的经济、合理和有效性。评价时应考虑:人口与建筑密度、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层数和间距、公共建筑、小区道路、管网、绿地的布局等,常用几项密度指标来衡量。
3、公共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活动场所, 公共建筑类型繁多,功能各异,但技术经济指标是有一定共同性的。评价时应考虑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功能分布、人员流线及交通组织、自然通风、采光、照明、空调、结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三、建筑设计方案的两大经济评价方法
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评价,是设计方案招投标评优的依据,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项目勘察设计阶段费用控制的重要举措。就目前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常用方法:
1、AHP 法
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即层次分析法,是70年代由美国匹兹保大学 saaty 教授提出的一种决策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多准则评价中的方案排序和权重确定。
1、 模糊分析评价法
模糊评价方法可用于方案评选的比较,更多可用于对已有方案的评估。
四、决策观点
一般而言,虽然建筑方案本身的费用只占2%~3%的份额,但它对项目成本的决定作用则高达75%~95%。因此,在项目定位之后,因当选择资信较好的设计院进行设计,并尽可能的引导设计师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如果可以,最好进行招投标管理,最大限度的将建筑方案进行优化处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建筑设计与美术关系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