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
了矿产及水文资料。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图2所示。其内容包括:
?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
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 代 纪 世 期
地层系统: 界 系 统 阶
根据岩性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
一个通用的代号。
?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
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
分等。
?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比例尺: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
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
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剖面图规格如
附录图1所示:
比例尺 1:2000 | 2 | 3 |
年 月 日 制图人: X X X
审核人: X X X
柱标地 层 系 统 状比岩性 剖面本层层剖例号厚号 描述 位置 面尺 码 界 系 统 组 图
0.8 cm 0.8 cm 0.8 cm 0.8 cm 1.5 cm 2cm 1.2 cm 0.8 cm 0.8 cm 10.5cm 1cm
附录图1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
三、制图方法步骤
1.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
2.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
定。
3.按规定比例尺,以累计厚度,自上而下。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
关系的类型(如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等)。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线上应注明平行不整合。
4.依次填好时代、代号、厚度等项内容。
5.按照规格写好图名(最好用隶书体写)、比例尺、制图年、月、日,制图者及制图机关。
6.画出所用图例。沉积岩按粗屑、细屑、化学岩的顺序排列,然后画岩浆岩、变质岩及其它图
例。
7.绘制完后经全面检查,无误时以绘图墨水上墨。
范文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附录Ⅰ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其内容包括:
①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 纪 世 期
地层系统: 界 系 统 阶
根据古生物、岩性等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②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③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④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⑤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⑥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⑦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⑧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⑨比例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⑩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三、制图方法步骤
1. 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 2. 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3. 按规定比例尺,以累计厚度,自上而下。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如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等)。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线上应注明平行不整合。
4. 依次填好时代、代号、厚度等项内容。 5. 按照规格写好图名(最好用隶书体写)、比例尺、制图时间、资料来源、制图人及制图单位。
6. 画出所用图例。沉积岩按粗屑、细屑、化学岩的顺序排列,然后画岩浆岩、变质岩及其它图例。
7. 绘制完后经全面检查,无误时以绘图墨水上墨。
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剖面图
比例尺 1:2000
资料来源: 制图日期:年 月 日 附录图1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
3.1.3. 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反映了在时间上实习区地层和岩石的发育情况,揭示出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类型以及演变。它通常需要结合实习区及外围的地质资料,在地层实测剖面的基础上绘制出来的。 地层综合柱状图的格式如下:
注意事项如下:
1)只表示地质图内可以见到的地层单位,至于外层地区观测的地层则一般不表示来;
2)关于“地层柱”栏:
a) 岩性符号应与“岩性简述”中的描述一致;
b) 岩性符号的厚度大小和小圆点的大小,应与所表示岩层的厚度呈正向相关;
c) 无法正常表示的矿层(如煤层和铁矿层)可以夸大至1-2mm 画出,但文字描述应注明其真实厚度;
d) 第四系可以夸大画出,表面画缓波状起伏,表示为最新沉积物; e) 岩性变化不大,厚度过大的地层单位,如S 1和T 1+2等可以不按比例尺画,只画2-3cm ,但“厚度”一栏仍注明真实厚度;
f) 地层接触关系分为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和接触关系不明四类;
g) “地层柱”内岩浆岩的表示方法:从地质图内发现的它侵入的最老地层层位画起,向上穿入到发生这次岩浆活动的地壳运动时代为止。晚期岩浆岩可以穿插早期岩体。
3)“层号”栏中地层单位内的细分层,应与“岩性简述”栏一致,也与文字报告中“地层”章节里的叙述一致;
4)“岩性简述”要简明扼要,一般只描述岩石全名、岩层组合关系以及地层所产标准化石。化石名用拉丁文写,不必再写中文。
范文三:附录: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附录: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
一、地层柱状剖面图及其意义
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一个地区的地层资料,按时代顺序、接触关系以及厚度编制的图件。
地层柱状剖面图不但表示了地层的顺序、接触关系、厚度以及概略的地质发展史,同时还提供了矿产及水文资料。它是野外地质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绘制一个地区的地层柱状剖面图,必须是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二、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及内容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如图2所示。其内容包括:
?地层系统:代、纪、世是划分地质年代的时间单位,界、系、统则是在相当于代、纪、世的时间中所形成的地层。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时间单位: 代 纪 世 期
地层系统: 界 系 统 阶
根据岩性特征,还可将地层划分为群、组、段。
?地质代号:每个代(界)、纪(系)、世(统)以及群、组、段等地质时代和地层单位,都有一个通用的代号。
?厚度:是指岩层上下层之间的最短距离。一个代或纪所形成的地层,是由许多小层组成,它们总厚度则是这些小层之和。
?岩性符号:用来代表各种岩性的符号。
?层序:按照地层新老的顺序,从下而上加以编号。
?岩性描述:要把岩石的主要特征加以简要的描述,包括岩石的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及成分等。
?化石:化石是鉴定地层最可靠的根据。因此必须把地层中所含的化石名称写上。
?其它:地层中的矿产,水文地质、地貌及其它存在的问题都应注上。
?比例尺:地层柱状剖面图是根据地层厚度编制的,因此,要根据需要和使用方便按照比例缩小,一般都大于地质图的比例尺。
?图名:通常是用实际资料的所在地名来命名。如果该地太小则一定要写上大地名:如“大庆油田葡萄花地区地层柱状剖面图”。
在图上必须写上制图人的姓名以及所在的单位,制图年、月、日等。这是因为要对该图负责任。
地层柱状剖面图上的地层层序,必须从下而上,由老到新的绘制,绝不能颠倒。剖面图规格如附录图1所示:
比例尺 1:2000 | 2 | 3 |
年 月 日 制图人: X X X
审核人: X X X
柱地 层 系 统 标比状岩性 剖面本层层例剖号厚号 描述 位置 尺面 码 界 系 统 组 图
0.8 cm 0.8 cm 0.8 cm 0.8 cm 1.5 cm 2cm 1.2 cm 0.8 cm 0.8 cm 10.5cm 1cm
附录图1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规格
三、制图方法步骤
1.整理地质资料,了解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浆活动等情况;
2.按照格式画好图框,图框的长短要根据地层的总厚度,每格的宽度应该根据内容的多少来确定。
3.按规定比例尺,以累计厚度,自上而下。由老到新,逐段画出各地层的分界线,表示出接触关系的类型(如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等)。另外在岩性描述栏的地层接触线上应注明平行不整合。
4.依次填好时代、代号、厚度等项内容。
5.按照规格写好图名(最好用隶书体写)、比例尺、制图年、月、日,制图者及制图机关。
6.画出所用图例。沉积岩按粗屑、细屑、化学岩的顺序排列,然后画岩浆岩、变质岩及其它图例。
7.绘制完后经全面检查,无误时以绘图墨水上墨。
范文四: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方法
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的测制
在地质工作中,常需测制地质剖面图及地层柱状图,以编制其它地质图件或
为有关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一、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工作方法
实测地质剖面图的剖面线的选择,要看测制剖面的目的而定。如实测地质剖
面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地层剖面,则可按地层剖面线选择的原则进行选择。当中途
遇有地形、地物或其它因素干扰时,可以改变剖面线方向,也可以进行平移,或
在旁侧加测辅助剖面(平移和加测辅助剖面时要注意地层的衔接关系,切误人为
的歪曲地层真实厚度)。如果实测地质剖面是为了编制勘探线剖面图,那就必须
按勘探线位置进行测量,剖面线要保持直线,中途不能改变方向,也不能平移。
总之,根据实际需要来加以具体确定。
剖面线位置选好后,应沿剖面线进行详细踏勘,以了解和确定地层、岩层、
岩体的划分、岩层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岩性组合规律及变化情况;找寻化石,
确定地层的时代;初步选定标准层和地层划分单位;了解沿线地质情况和工作条
件等。在踏勘过程中,对主要地质界线及标准层、标本、样品的采集地点,均应
设立明显标记。实测地质剖面的方法有半仪器法和仪器法两种。
(一)半仪器法实测地质剖面
用罗盘、皮尺或测绳、花杆或竹竿及手持水准仪等简单仪器,实测地质剖面
的方法,称为半仪器法。通常这项工作是由一个工作小组进行,其分工如下。
1)测手
一般设前后测手各一人。主要任务是用皮尺或测绳丈量导线长度,用罗盘测
量导线方位角(剖面前进方向),用罗盘或手持水准仪测量测量导线坡度角。要
保证测好地质剖面,测手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前测手的站位一定要在地形转折点或地质界线点上,这样既有利于丈
量,又方便绘图。
(2)为便于分层读数,后测手应持皮尺或测绳的零点一端。
(3)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方位角以互相校正,二者读数应相差180°,
报数时要报导线前进方向的读数。
(4)前后测手均应测量导线坡度角以互相校正,双方需看花杆或竹竿上相
同高度的地方(事前应做好明显标记),二者读数的绝对值应相等。报数时要以
剖面前进方向为准,沿前进方向向上为正,即为仰角,如+20°,代表仰角20°;
向下为负,即为俯角,如-15°,代表俯角15°。
(5)测手应调节自己的工作速度,要确保读数正确,要让小组成员有充足
的时间进行工作。
2)地质观察员
主要任务是分层、描述各岩层岩性特征,测量岩层产状和丈量各分层的导线
长度,并负责调度使全组协调工作。
3)标本和样品采集员
负责采集岩矿、化石标本及样品并进行编录。
4)记录员
负责按照地质剖面测量纪录表上的内容,逐项纪录前后测手、地质观察员和
采集员所报各项读数及岩性描述,并根据各项读数勾绘草图。
上述分工是人为的,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变更。如小组人数多时,可专
设一人勾绘草图,一人详细描述岩性;人数少时,也可进行适当合并,可让测手
担任采集员等。无论何种情况,都要有分工有配合,协同作战,保证剖面测试工
作的顺利完成。
具体测量是从起点开始分段进行。每一段导线测量过程是确定剖面方向、丈
量导线长度和测量导线坡度角;进行分层,确定各分层在皮尺或测绳上读数,分
层岩性描述,测量有代表性的岩层产状;采集岩矿、化石标本及样品并进行编录;
一边进行上述工作,一边将各项测量数据及地质观察结果报告给记录员,记录员
按地质剖面测量记录表格内容逐项填写,并勾绘草图。上述各项工作完成后,再
进行下一段导线测量工作,依次测量下去,直至该地质剖面测量工作完毕为止。
(二)仪器法测量地质剖面
使用经纬仪等精密仪器测量地质剖面,主要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测量方法
大体与半仪器法相同,唯导线方位角、长度及坡度角等是由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用仪器法测量地质剖面,通常是由地质人员和测量人员协同进行工作,地质人员
必须向测量人员交待清楚地质剖面测量的目的和任务,精度要求及有关注意事
项,共同踏勘,共同制定工作计划,确保剖面测量工作的质量。具体测量时,地
形与地质测量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先按地质上规定的剖面位置和方向测出地形
剖面图后,再填地质内容。
无论用何种方法测量地质剖面,在测量过程中每天均应进行室内整理,发现
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剖面测量完毕后应进行野外校核,校合内容包括地质观察的
质量,地层划分的精度及地形、导线的精度等。可先具体抽查5~10%的导线段
落,如发现问题需及时解决,问题大时应全部校核或重测,若检查无误后则可转
入室内整理。
二、地质剖面测量的室内整理
地质剖面测量的室内整理工作内容包括:对野外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
核对。有问题时应及时查清原因,进行改正;对岩矿和化石标本、样品等进行分
析鉴定,并根据分析鉴定结果对野外资料进行补充、修正;换算各点标高、平距
及各分层厚度和累计厚度等数据;最后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一)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1.直线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剖面线基本垂直于区域岩层走向且为一直线的情况。绘图步
骤是:
(1)根据各导线点及各测点的高程、平距,将各导线点及测点按规定比例
尺投绘于图纸上,参照野外草图上的地形变化情况,勾绘出地形剖面轮廓,并在
其上注明主要地名及显著地物。
(2)根据地质界线的实际位置,在地形剖面的相应位置上,按岩层产状画
出地质界限。当剖面线方向与岩层走向夹角大于80°时,岩层界线按真倾角画;
若夹角小于80°时,则应按视倾角画。
(3)根据岩层产状的变化情况将地质构造形态勾绘出来。在勾绘时需注意,
一般地质剖面图上,地表附近地质界限用实线勾绘;地面以下深部的地质界线,
因系推断,故只能用虚线勾绘。
(4)在剖面图上用规定图例符号注明各测点在相应位置上所测定的产状数
据。根据岩矿、化石标本和样品采集位置,在地质剖面图上用规定图例符号,注
明标本、样品的采集位置和编号。
上述工作完成后,需进行认真检查核对,确信无误后,即可填绘岩石花纹图
例,最后注上图名、比例尺、方位、图例和图签等。经验收后即可清绘复制成正
式图件。
2.展开法和投影法
在剖面线不直,经常成一折线的情况下,常采用展开法和投影法。
展开法就是不考虑各段导线的方位,而依先后排列顺序将各段拉直,每段作
图方法与直线法相同,仅在每段剖面线开始处注明该段剖面的方向。这种方法的
优点是作图方便,各段剖面与实际测量的情况相符。其缺点是歪曲了地质构造的
总体形象,不仅各段接触处岩层界线等呈角度接触,当走向与剖面方向交角甚小
时,还会出现人为的地层褶曲现象。投影法是将呈折线转折的剖面线,投影到一
条选择的基准线上,然后按基准线方向与岩层走向间关系,作出基准线地质剖面
图。具体作图步骤如下:
1)作导线平面图
按照各段导线的方位角和平距逐段画出平面图,将各地质界线点及标本、样
品的采集点,分别标明在平面图的相应位置上。
2)选择基准线
基准线要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区域岩层走向,且其位置应尽量靠近多数导线
段。如果剖面起点与终点连线符合此条件时,即可用此连线作为基准线,其方向
即为剖面方向。
3)制作地质剖面图
按下述步骤作图。
(1)在平面图上,从各导线点垂直基准线方向引投影线与基准线相交,各
交点即为导线点在基准线上的投影点。在剖面图上,按各点在基准线上的平距及
各点标高依次将各点标出,并用光滑曲线将其连接起来,得出剖面的地形轮廓线。
(2)从平面图上将各地质界线点按上述方法顺次投影到基准线上,再投到
地形剖面图上,根据岩层产状描绘出地质界线及构造形态。在描绘时,如若基准
线方向与岩层走向斜交,则需把真倾角换算成视倾角后才能描绘地质界线。
(3)将岩层产状的测定位置,标本、样品的采集位置,先投影到基准线上,
然后再投影到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按规定的图例符号注明岩层产状及标本、样
品的采集位置和编号。此外,还要注明岩性、地层代号,写上图名、比例尺及方
位。
投影法的优点是地质剖面图连续完整,地质内容歪曲较少,剖面长度与平面
长度一致。缺点是计算和作图均较麻烦,剖面上的地形坡度、露头宽度与实际测
量不完全一致。
(二)地层柱状图的绘制
1.一般地层柱状图
一般地层柱状图,习惯上简称地层柱状图。它是一种原始地质图件,主要是
根据一条地层剖面所确定的地层层序及地层厚度等资料来绘制的。地层柱状图的
比例尺,主要决定于测制地层柱状图的目的,一般均等于或大于相同阶段地质剖
面图的比例尺。柱状图中需填写由老到新各地层的地质时代、地层厚度及其接触
关系、岩性特征、所含化石及矿产等情况,并绘制地层柱状。绘制时应注意下列
事项:
(1)地层柱状图应严格反映各地层的生成顺序,因此地层柱状图的上下方
向应该是地层时代的新老方向,要按顺序逐层绘制。
(2)在图上厚度达1mm 的岩层,原则上均应在图上反映出来。对矿层、标
准层或具有其它重要意义的岩层,即使在图上其厚度小于1mm ,也应夸大表示或
用更大比例尺加以表示,对于无重大意义的岩层,为了使柱状图简明清晰,可进
行适当归并。归并后的岩层必须反映出该岩层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因此,在
绘图前需作好并层的准备工作。
(3)在地层柱状图上,地层的接触关系必须用规定的符号清楚的表示出来。
如有岩浆岩时,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的时代,也必须清楚地反映出
来。
2.地层综合柱状图
地层综合柱状图是一种综合地质图件。它是根据整个工作地区的地层资料,
经过综合整理后而绘制的,是工作区内地层的岩性特征,厚度变化和岩相变化等
情况的总结。
地层综合柱状图的比例尺一般大于相应地质图的比例尺。其绘制方法与一般
地层柱状图基本相同,唯其各项内容均具有综合色彩。在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时
需注意下列问题:
(1)在地层综合柱状图上,不仅要表明各地层的基本岩性、岩相特征,而
且要阐明其变化情况,对各地层的地貌特征、水文地质情况及含矿性等,亦应设
专栏用简要文字加以说明。
(2)各地层厚度除注明平均厚度或一般厚度外,还要注明最大厚度、最小
厚度及厚度一般变化范围。在岩性描述栏中,还要阐明各地层厚度在空间的变化
情况和变化规律。
(3)在化石一栏中要详细列出确定地层时代的主要化石名称。
(4)柱状图一栏除表明各地层、岩层的岩性和接触关系外,对区内的岩浆
岩,则需用规定的图例符号,在此栏内表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岩浆活动时
代。
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
范文五:张岩子-东部落地层剖面图.doc
一、 张岩子-东部落地层剖面图
本区保护对象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长龙山组(Qnc)与景儿峪组(Qnj),下古生界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f)与馒头组(?m)地11层剖面。
长龙山组(Qnc):底为含砾中、粗粒石英砂岩,下部为浅灰色厚层中、细粒石英砂岩,接近中部为薄层细砂岩,中部为褐灰色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构成的第一个颗粒由粗到细的正韵律层,上部为浅灰色中层粗粒硅质胶结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粉砂质页岩、页岩互层构成的第二个正韵律层。本组与下伏太古界粉红色粗粒变质花岗岩不整合接触。厚60.6m。
景儿峪组(Qnj): 以紫红、黄灰、青灰等色中层泥晶灰岩为主,底部呈叶片状。与下伏长龙山组连续沉积。厚9.7m。
府君山组(?f):下部为深灰色云斑灰岩,含雷氏三叶虫1
(Redlichia),上部以白色硅质岩为主,其上下均为微-细晶灰岩,下部灰岩厚度较大,含雷氏三叶虫,顶部为中层云斑白云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01.3m
馒头组(?m):以砖红、紫红色泥岩为主,夹灰、灰白、黄灰等1
色泥质条带灰岩、泥质条带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及紫色粉、细砂岩。底为灰黄色薄层泥灰岩夹角砾状泥灰岩,顶被第四系沙砾层覆盖。与下伏府君山组间存在沉积间断迹象。出露厚度100.7m。
长龙山组之下的变质花岗岩尚无人取样进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邻区的同位素年龄资料证实它的地质年龄在2500Ma左右,形成
于太古代末期。此花岗岩称为绥中-山海关花岗岩。自此花岗岩形成后,本区一直处于隆起状态,直到青白口纪中期长龙山组开始沉积时,本区才又下沉,成为青白口纪华北古海-燕辽陆表海的一部分,接受海相沉积。本区长龙山组沉积由滨海含砾石英砂岩开始,海水逐渐变深直至浅海环境,沉积了海绿石石棚沉积,由长龙山组到景儿峪组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进沉积系列。景儿峪组沉积之后,本区随华北地区整体抬升,升出水面遭受剥蚀。
一般把以大面积抬升为主的地壳运动称为“上升”,造成青白口纪末期大面积抬升的这一地壳运动称为“蓟县上升”。但因在景儿峪和府君山组的命名地点蓟县,两组之间呈微交角不整合接触,因此它又称蓟县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大约距今800Ma的青白口纪末,本区缺失了整个震旦纪和寒武纪早期地层,大约延续了240多百万年,直到早寒武世中期本区才又下沉,接受了府君山组沉积。府君山组主要形成于早寒武世华北陆表海的潮下环境,富含白云质的沉积形成于泻湖和局限海。馒头组的岩石以紫红色为主,在华北常含盐类假晶,说明它形成于干燥炎热气候条件的潮上-謿间环境。馒头组底部的泥灰岩透镜体常含角砾,府君山组顶部也曾见有遭受剥蚀迹象,很多人认为府君山组与馒头组之间存在沉积间断,也有人对此持否定看法。
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张姓来东部落建村,因村西山岭有大王庙,便取“大王庙东边的村落”之意,称此村为东部落。后来该村有人迁至张岩子落户,因其西山有石岩(崖),户主又姓张,便称该地为张岩子。西山石岩便是长龙山组底部岩层出露之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地层柱状剖面图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