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环境保护管理 期刊
期刊更新更多
中国环境管理丛书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油气田环境保护
环境技术
资源开发与市场
新疆环境保护
?
? ? 作品推荐更多 政务
浅谈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机械产品设计
中国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的潜力与成本分析
城市工业部门脱钩分析
循环经济在上海大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
《能源环境保护》征稿启事
高密度澄清池水质恶化分析及应对措施
环境保护工作中生物技术应用分析
城市: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
王紫雯:历史街区保护的目标是让它“活”
浅谈城乡环境卫生管理一体化
浅析湿地保护区管理
宜昌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探讨
关于加强矿区综合治理工作的思考
全面提高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策略探究
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研究
2011年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十大最具影响新闻事件
我国鼓励外商投资废旧电子回收重点区域
嘉兴市全力打造再生资源产业集聚高地
范文二:环境保护类核心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0-3301
国内统一刊号:CN11-1895
刊期: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海淀区双清路18号)(100085)
编辑部电话:010-62941102
电子邮箱:
期刊简介:
专业学术性刊物。刊登我国科学环境领域有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学术论文,报道我国在控制污染、清洁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和进展。主要栏目有科研报告、研究通讯、治理技术与综合利用、环境调查、监测分析、专论与综述等。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2. 刊名:中国环境科学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132X
国内统一刊号:CN42-1294
刊期: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西门内南小街115号(100305)
编辑部电话:010-66160063
电子邮箱:zghjkx@public.sti.ac.cn
期刊简介:
专业学术性刊物。反映我国环境科学领域科研究与技术成果,刊登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及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报道国内外研究动态。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等。
3. 刊名:环境工程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2468
国内统一刊号:CN11-1843
刊期: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2871信箱(100085)
编辑部电话:010-62941073
电子邮箱:
期刊简介:
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我国环境科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学术研究论文和研究简报等,内容涉及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医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物理学、环境管理学等。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主办单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3-9705
国内统一刊号:CN11-1700
刊期:月刊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普惠南里14号(100036)
编辑部电话:010-68164069
电子邮箱: enprmag@midwest.com.cn
期刊简介:
环保科技刊物。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制与管理,报道环境保护领域的科技成果,内容涉及污染防治技术、监测与评价、环境保护标准与标志、环境经济、环境与健康等方面,介绍国内外环保的新技术,交流各地环保先进工作经验。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5. 刊名:化工环保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环保所,中国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1878
国内统一刊号:CN11-2215
刊期: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4号(100013)
编辑部电话:010-64211381
电子邮箱:hgh@sun.midwest.comcn
期刊简介:
专业 科技刊物。宣传报道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条例,刊登化工环保及相关学科的科技论文、研究报告与试验总结等。内容包括化工清洁生产工世、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技术、噪音及放射性污染的防治、环境监测及分析、环境保护科学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同时报道国内外环保科技发展。读者对象为环境科学工作者化工科技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等。
6. 刊名:中国环境监测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6002
国内统一刊号:CN11-2861
刊期:双月刊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育慧南路1号(100029)
编辑部电话:010-64947722
电子邮箱:
期刊简介:
环保科技刊物。宣传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交流环境保护科研信息,发布国家环保局在全国统一实行的分析测试方法和标准,刊登环境监测领域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科技报告等。辟有分析测试、污染源监测、环境标准、数据处理、环境评价、监测仪器、污染防治、环境论坛、信息与动态、环保图书窗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环保科技工作者及专业院校师
生等。
7. 刊名: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687X
国内统一刊号:CN51-1482
刊期:双月刊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4段9号(610041)
编辑部电话:028-5229903
电子邮箱:biojaeb@publicsc.cninfo.net
期刊简介:
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我国应用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的本刊特约的综述或评述。读者对象为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院校师生、研究管理人员。
8. 刊名: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主办单位: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2104
国内统一刊号:CN37-1196
刊期:季刊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88号院内(250014)
编辑部电话:0531-2966021
电子邮箱: cpre@sdnu.edu.cn
期刊简介:
以中持续发展为宗旨的政策指导性学术期刊。主办单位还有山东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资源与环境学会。主要报道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技术与方法、政策管理、国内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成果。读者对象为从事政策研究、经济管理、地理学、人口学、资源学及环境学研究和教育的有关人员。2003年改为双月刊。继承:《资源与环境》。
9. 刊名: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主办单位: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009
国内统一刊号:CN32-1418
刊期:双月刊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虎踞路175号(210013)
编辑部电话:025-3701931
电子邮箱:
期刊简介:
环境监测科技刊物。主要刊登环境监理、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和科技成果。主要栏目有管理改革、环境监理、专论综述、研究报告、检测技术、调查与评价等。读者对象为
环保科技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师生等。
范文三:11环境保护-从中-期刊全文
污染控制 Pollution Control
从中国环境治理数据看创建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Learn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Circular Economy from Chinese Pollution Control Data
王 虹 朱远程 崔风暴(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2)
摘 要 通过分析解读1995—2003年我国环境治理数据,观察历年我国污染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分析排污与能耗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能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思考实现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 环境治理 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
国家统计局公布,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16 6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应该警醒地看到其给环境保护带来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一国经济的增长,往往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大量投入和消耗的基础之上,有的甚至是靠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和破坏环境、制造公害为代价来实现所谓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造福与造祸两重性。它
名称1995
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
近几年,国家出台了各行业的有关法规,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使得“三废”排污总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表1)。
表1 各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表 单位:万t
烟尘排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工业固体工业废水
放量排放量排放量废物产生量废物排放量排放量(亿t)838639189164474224222275856213976589816902061565150518521058491841222714521322209080000700020111591175185878442388119711651092199581068318319410959911948890003000201101394119279500026352071048.7846.22158.71000001940.9212.4
在带来社会财富和工业文明的同时,导致了资源日益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恶果,构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称之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增长”。本文通过解读我国近几年环境治理数据,分析排污与能耗的关系,探讨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理性选择减少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的发展途径。
若分别观察上述各年“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量指标,这种变动更加明显。
图1、2、3显示,1997年是排放量高峰年,以后各年则逐年下降。若以1997年为基准,截至2003年,
25002000
万t
1 我国环境治理的基本情况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为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对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等指标提出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从各年具体排污情况看,喜忧参半。1.1“三废”排污总量逐年下降26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4.10
150010005000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图1 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动图
Pollution Control 污染控制
的差距有越来越大的趋势,显示我国近几年固体废
230220210
亿t
物治理的成效。
2 我国环境治理的问题分析
从总量上观察,我国污染治理工作在各方的协同努力下,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目的,若从污染治理工作质量上看,有一些问题仍需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190180170
要正视及解决。
2.1 污染物排放量动态波动明显
排污总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其下降轨迹并不平稳。通过计算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动态离差系数,表现其变动差异的程度。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1995—2003年各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动态离差系数表
图2 工业废水排放量变动图
2000018000160001400012000
万t
100008000600040002000
0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项目
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动态离差系数0.2183060.2856930.1069291.0249980.05065
除了工业废水排放量处于一种比较平稳的下降态势外,其他几种污染物排放量在各年中起伏波动较大,特别是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动态离差系数竟达到1.024998,这主要是由于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在1996年1690万吨的基础上猛增到1997年的18412万t,增长10倍之多!其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2.2 固体废物生产量居高不下
虽然固体废物排放量自1997年以来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其产生量却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工业产品原料大多取自自然资源和农产品,并且消耗能源,固体废物产生量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产品产量的增加而造成,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人们比较容易忽略的,就是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及能源利用率低下所致。观察1995年至2002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排放量之
间的差距,有逐年表3 各年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增大的趋势。
逐年增大的差距,显示了我国治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图
3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变动图
二氧化硫排放量年平均增长了2.59%,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年平均下降了31.27%,工业废水排放量年平均下降了1.10%,说明污染治理是有成效的。1.2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排放量差距增大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着生产总量的增加而增长,若排放量同比增长,则说明治理污染成效不大。现将1995—2003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其排放量差额进行对比,从侧面观察我国在固体废物排放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
120000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
万t
与排放量之间的差距
单位:万t
理污染的力度与成效,但这并非是一件令人乐观的事情。从另一个角度看,暴露了我国污染治理大多仍停留
在末端。而污染的
图4 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排放量
由图4可以看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其排放量的变动方向与变动程度是不相同的。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64%,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年平均以1.80%的速度递减。二者之间
年份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
与排放量之间的差距199562232199664208199787437199873000199974561200077885200186000200292365200398059
2004.10 环境保护
27
污染控制 Pollution Control
“末端治理”已成为各国亟待改进的一种治理方式,正是需要我国进一步改进的问题之一。2.3 污染物排放量与能耗关系分析
纵观1995—2003年我国污染的治理情况,发现其排污情况在各年中呈现变动起伏的趋势,各年治理效果并不平稳。图5中的综合污染物是将各种污染物排放量加总计算出的混合总量指标。
对减缓的变动趋势。以我国1995—2001年能耗占GDP比重数据为例(表4):从动态上看,虽然能耗总量在增加,但其所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若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能清楚看出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由此看出,我国在减少资源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表4 我国能耗占
GDP的比重
年份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
能耗占GDP的比重/%50.28545.94045.01941.16338.37935.20134.322
表5 2001年各国能耗
占GDP的比重
国家美国德国日本印度中国
能耗占GDP的比重/%9.7057.9725.34626.58934.322
240230220210200190180170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亿t
图5 综合污染物排放量图
人们将社会发展表示为1,经济发展表示为0,只有在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才有意义。我国人口众多,形成生态承载力的负担;资源耗竭,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排污量大,造成环境恶化的结果。特别是在能源日益紧缺情况下,我国工业固体污染物产生量仍然维持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能否将这种污染“末端治理”提前到“首端治理”,从生产的源头减少能耗,降低资源浪费,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寻找出路。
图5显示,1997年是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较为严重的一年,原因是多方面的。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1995—2001年能源消耗的情况如图6所示,结合图5和图6,大体可以观察污染物排放量与能源消耗总量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
4039
1015Btu*
3837363534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3 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
面对我国面临的环境、资源、生态的压力,改变过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已成必然。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基础之上,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低的程度。循环经济模式是改变我国现有污染物排放严重、资源日渐耗竭、能源利用率低下状况的理想途径,其核心思想是物质“减量化”。为实现这一目的,通过我国历年环境统计数据所反映的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3.1 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
据表4和表5显示,我国能耗占GDP的比重高于世界上发达国家,是日本的6.4倍,德国的4.3倍,美国的3.5倍。在能源消耗与利用率方面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保证经济正常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降低污
图6 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图
*Btu的定义是:1磅纯水从32F加热到212F时所需热量的1/180。1Btu=1055.79焦耳
我国能源消耗的变动图与排污量变动曲线大体一致。1997年,能源消耗总量也呈现为高峰,之后表现为小的波动。联系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在“九五”期间,我国GDP以平均9.1%的速度增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治理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若按库茨涅兹曲线分析,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没有进入经济发展良性运行轨道,或者说,真正体现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的循环经济模式还没有形成。2.4 能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也会发生同步增减变动。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各项防污治污政策的出台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能源消耗会呈现相28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4.10
Pollution Control 污染控制
染物的排放。
据专家测算,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每利用1t废钢铁可炼好钢850kg,相当于节约铁矿石3t和标准煤1t,减少“三废”污染负荷76%~97%;每利用1t废铝可炼再生铝900kg,相当于节约铝土矿4t、纯碱800kg、电极600kg和电1.5×104kW?h,减少空气和水污染负荷95%以上;每利用1t废纸可生产再生纸800kg,相当于节约烧碱300~400kg、木材4m3、电512kW?h和水250t,减少“三废”污染负荷约75%。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00万t废钢铁、20万t废有色金属、1400万t废纸沦为真正的垃圾。若能将其中的50%加以利用,每年可炼钢250万t,节约铁矿石750万t、标准煤250万t;可生产再生纸560万t,节约烧碱200万t、木材2800万m3、电36万kW?h和水17万t。因此,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减少污染、实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3.2 改变污染“末端治理”模式
表3显示了我国各年工业固体废物生产量与排放量之间逐渐加大的差距,从侧面说明了我国污染治理大多停留在生产的末端,而“末端治理”的模式越来越显示出不可持续的结果。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和资源消耗的问题,其弊端日渐凸现。
一方面“末端治理”需要巨额投资,加大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使有限的资源加速耗竭,环境日趋恶化。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面对我国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要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就要将污染的“末端治理”模式改变为预防措施,从污染的源头加以控制,使污染物产生量、流失量和治理量达到最小,资源充分利用,符合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原则。3.3 延缓产品使用寿命
除了上述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以外,还可以通过延缓产品使用寿命来达到物质减量化的目的。这是一箭双雕之举,一方面通过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来降低资源流动的速度;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循环经济拉长了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
会,促进社会发展。
据1997年日本通产省产业结构协会提出的《循环型经济构想》,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再有,2000年德国废物循环利用率约为50%,废物回收利用年产值约400亿欧元,就业人数24万,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扩大就业的新动力。英国近3年来由农民创办和经营的“生态农业”观光机构,创汇16.6亿英镑,吸收了近万名就业人员。在我国资源匮乏、就业人口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与废物的产生,缓解国家的就业压力。3.4 提高整体生态效率
循环经济是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兼顾的“双赢”经济,提倡提高生态经济效率,在给全球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生态效率有两层含义:(1)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2)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若我国能源消耗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34%的基础上降低到30%的水平,2004年经济正常增长的情况下,将节约能源5000亿元之多。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的紧张局面,另一方面,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达到提高生态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从我国历年环境统计资料观察,污染排放量逐年增加、污染治理大多停留在末端、资源消耗居高不下、能源利用率过低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协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关系,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创建循环经济是保护环境和削减污染的根本手段,是缓解环境压力、减少资源消耗的有效途径。要借鉴成功的国际实践经验,加快、加大循环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参考文献
1 ://.zhb.gov./eic/649371567364505600/index.shtml, 1995—2003年中国环境统计公告2 .eia.doe.gov
3 韩宝平,孙晓菲,白向玉等.循环经济理论的国内外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58~64
4 刘颖辉.“末端治理”和“清洁生产”.中国环保产业,2002(7)
□
2004.10 环境保护
29
范文四:收录环境保护类论文的期刊《环境保护科学》
收录环境保护类论文的期刊《环境保护科学》 投稿环境保护类论文首先要知道可以联系的期刊有哪些,环境保护需要依靠人们的自觉性,随着企业水球经济效益的同事,环境也被破坏的非常严重,环境保护类论文可以围绕很多方向,例如“促进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选择”、“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等等,这里推荐两本环境保护类的期刊,需要投稿的作者可以咨询网站客服。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杂志创刊于1973年,由郭沫若同志题写刊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主管的国家级环境保护类期刊,环境保护部工作指导刊,杂志积极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成就、经验和做法,引导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高校、NGO 组织等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科学环境保护类论文发表联系期刊之家杨编辑微信LunwenFz
《环境保护科学》(双月刊) 创刊于1975年,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亦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环境管理的新理论、环境科学发展的新动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栏目设置有大气污染与防治、水污染与防治、噪声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处理、环境管理等。
范文五:环境保护期刊与公民环境素养
创 建 学 术 家 园
编 辑 成 长 伴 随期 刊 探 索?? 编辑之友, 2007( 4)
环 境 保 护 期 刊 与
公 民 环 境 素 养
环保科普期刊的价值理念应该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 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
, 也就是要将环保科普期刊办成有思想, 有知识, 既实用, 又有 念融入办刊理念
, 图片精美, 制作精良的能唤起人们潜在阅读欲望的期刊。 趣
晋中学院 张爱华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十分复杂,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 为对全球自然环境问题的由来和现状有基本的了解, 并能随环
, 然而正是在人类开发利用环境和 ; 对个人所在地区的各种环境 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境问题的发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 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种种环境损害行为归 ; 对自然环境 、社 会环 资源的过程中问题和相关知识有比较全面 、深 入的了解
根结底是由于人们缺乏对环境的正确认识。 要消除对人类生存 境 、经 济环境 、生 态环境 、人 工环境 、环 境法规 、环 境认证标准等
的威胁, 只有通过每一个人的内心的革命性变革。 相关知识有认识和了解。,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 环境伦理: 体现为个人在人与生态环境方面的一种道德观、 世界观和
; 黄河断 , 尊重其他生命, 全面了解 自然生态的价值。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世界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七个发展观。表现为能善待自然; 长江流域特大洪水泛滥; 沙尘暴肆虐我国北方 , 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流超过历史纪录了解人类活动的特点 , 这一系列的问题向国人敲响了生态环境问题的警钟, 引起 , 并知道人类如何活动才能 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形成人类对保护等等的思想 了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深深忧虑, 促使人们去正视我国严峻的 自然环境具有责任和义 务的环境道德观以及天、地、人之间系统、和谐 、可 环境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我国的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 , 它对指导持续发展的世 界观和发展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环境思想境界 路,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客观上需要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 和影 响个人的环境行为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技能: 体现为个人解决具体环境问题的能力。表现为掌 一、环境素养及重要性 : 具有发 握分析、解决和处理环境问题的有关方法和技 巧。 包括 ; 具有分析环境问题的一些能力; 具有解 现环境问题的一些方法
“环 境素养 ”(Environmental Literacy)一词产生于20世纪90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方法。
环境行为: 体现为把以上对环境的情感 、认 知 、伦 理道德观 年 代初期的美国, 受到美国各界特别是政府和环境教育界的重
视, 经不断地研究完善, 在21世纪初期,理论较为成熟后开始向, 实现知行合一, 表现为自愿为改 和技能等落实在个人的行为中世界 各地传播。 ; 采用一种有 善某一环境问题从自我的日常生活行为开始做起
利于环境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爱护环境、节约 资源成为个人自然 概括地说, 环境素养就是人对环境科学应有的认知和对环
而然的行为习惯, 并能积极影响他人。 境负有的义务和责任。它是我国目前通常使用的 “环 境意识 ”一
环境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是人们言 词的补充 、完 善和升华。 就词语字面而言,“环 境意识 ”是 客观环
, 是融入我们生活、工作 和学习的点点滴滴 境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环境素养”则不同 , 它不仅蕴含人对客观 与行高度和谐的统一
, 环境危机的加 环境有较深层次的认知, 而且还对环境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 中自然而然的习惯。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 人类的环境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重新审视 “人 与自 任。环境素养理论把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与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剧
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人类必须认真对待的最根本的问题。因 和日常修养结合起来。
此必须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 让公民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环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素质体系, 具有环境素养的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5个方面的素质。 人应该具备目前, 我国公民的环境素养水平还很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 环境情感: 体现为个体在心理上对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生存的 具有较大的差距。 ,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 对保护自然 具体环境的敏感度2006年, 上海市科协对上海公众所做的科学素养调查显示, : 对大自然怀有敬意, 热爱、欣赏自然美, 对 环境的责任感。表现为环境保护成为近年来市民最关心的科学问题, 但与此同时, 市民 , 对人类活动使自然生态受损坏感到担忧, 优雅的环境感到愉悦的整体环境素养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明显差距。 厌恶损害自然的行为, 对破坏自然环境的恶性事件表示愤怒等。
环境认知: 体现为个人对环境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表现
期 刊 探 索?? 共享出版智慧 编辑之友, 2007( 4) 开辟思想领地 唤起人们潜在阅读欲望的期刊。 这份调查共抽查了1500名18~69岁的成年人, 结果发现, 相比10年前, 环境问题取代了新技术发明, 一跃成为市民最关注因为这种价值理念而成功的期刊以 《中 国国家地理》 为代 于
, 48.7%的市民希望解决环保问题, 60%的表。2000年10月, 《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更名 的科 技问题。 其中为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环境污染。 但的背后是办刊理念的转变, 他们着重强调以人为本 、科 技和人文 市民认
调查同 时显示, 市民对环境知识的正确了解程度不够理想, 尤结合的办刊理念。《中国国家地理》的执行主编借鉴了《美国国家
, 了解正确常, 地理 》的 办刊理念强调杂志要找到人与自然 、历 史能够平等交 其在酸雨 和臭氧层等世界关注的环境焦点方面
足1/3。如臭氧层空洞是如何形成的、位置在哪里 , 只流的朋友感觉。我们可以看出, 从这些刊物的名称上就突出了为 识的甚至不
有1/3的公众 知道是氟利昂的使用导致空洞, 另外1/3的公众人服务的思想,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办刊理念。环保科普期刊在迎
, 对臭 氧层破坏的原因判断错误的比例甚至高达40%。合读者口味的同时, 一定还要去引导读者, 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愉 说不清楚
同时, 有80%的 公众不知道臭氧层主要空洞在南极。 , 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宣传环保知识来提高公民的 快的阅读习惯上海市民的环境素养尚且如此, 我国其他地区, 尤其是农 , 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环境素养, 环境素养水平更是可想而知的。因此, 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 2.有意识增设相关栏目, 培养群众的环境情感 村
期刊编辑在相应的栏目中多选择培养环境情感的作品, 可 的环境素养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 还 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 不能使其自觉投身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来。 但如果这个人对环 二、环境保护类期刊怎样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 境有着深厚的感情, 那么他在日常行为中决不会轻易做出损害 , 会引起当地读者的共 环境的事情。如在内容上注意地方色彩培养和提高公民的环境素养是全社会应共同关心的大事。 , 对期刊所提供的各种信息, 读者并非 鸣。读者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学校、家庭都应承担起各自的责任。保护 环境, 人人有责。 , 而是基于一种求近心理, 往往优先选择那些与自己所 一视同仁现在, 人们获取环境 保 护 知 识 的 渠 道 有 很 多 , 如 广 播 、电 视 、网 , 环保期刊应密切关注所在地的环境情 在地相关的信息。因此络、报纸、图书等。但作为渠道之一的环境类 期刊也应义不容辞 , 让他们及时了解当地环境事件及环境改善情况, 使他们参与 况 地承担起培养和提高公民环境素养的职责。, 并带动周围的人主动监督破坏环境的 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1., , 求真务实 、以 人为本不断创新环保科普期刊唤 起 人 们 , , 自觉保护自己的家园。这样既培养了群众的环境情感在 行为 潜在阅读欲望 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公民的环境素养。首先, 环保科普期刊的办刊理念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在内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促进公民环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 适应读者的阅读需求, 调动读者的阅读欲望。 容策划上下工夫 2006年4月18日, 中宣部 、中 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发, 在内容上要多出版面向大众的作品。要让老百姓也喜欢 我认为 布 了《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提倡 在全社会营造读, 就必须让深奥的环境科学知识平民化, 让普通 环境类科普期刊, 提高民众的阅读兴趣。环保期刊编辑也应抓住这书 的良好氛围, 看得懂。我国现在环境类科普期刊很少, 据统计, 全 百姓喜欢看, 利用期刊读者对象比较确定, 易于送达特定的对象, 时一 契机46种, 其中环境科学类38种, 占国定期出版的环境类期刊, 转阅读者多, 便于保存, 印刷比较精美, 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效 长82.6%; 环境科普类6种, 占13%; 环境教育类2种, 占4.4%。有, 定期组织阅读活动, 增设期刊阅读节。 对那些特困群众些 优点, 有许多专业术语和符号, 老百姓要看得懂是有障些科普类文 章费赠送期刊, 使普通百姓能从中了解环境保护知识和环境情况。 免 , 要多出版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环境类科普期刊, 一碍的。所以 这样, 既扩大了期刊的发行量和订购量, 也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期 , 使公众明白每个是提供读者 急需了解和掌握的环保科普知识, 环保期刊还应 刊的关注程度和阅读兴趣。为了获得读者的支持 , 又是环境问题的制造者。二是消除人既是环境 灾难的受害者多开展一些与读者的互动活动。如知识讲座、报 告会 、知 识竞赛 , 力 求通俗浅显, 务必让读者看得进去、看得懂、愿 意看。 阅读障碍, 在开展互动活动时, 编辑们可以现场指导, 答疑解惑, 最方便 等, 才能 唤醒百姓的环保意识, 让老百姓弄清环保到底是什么, 这样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从自己编辑的刊物上选取内容进行活动。 自己可以 为环保做什么。 只要所有环保期刊能坚持不懈地长期开展这些活动, 就既可以 宣其次, 环保科普期刊的作者、编辑要在期 刊营销策划活动上 , 也可以强化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公民环境素养 的传刊物, 打造期刊品牌, 从而形成固定的读者群。 环保科普期刊 下工夫 培养和提高。, 加之科普工作长期以来都由科学技术专家 属于科学技术期刊 , 环保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又被视为党 组成的科技团体来承担参考文献 , 期刊的工作者和广大群 组织领导的思想教育和理论范畴。因此 〔1〕于永湛.多读一些好书, 智慧一个民族.中国新闻出版报, , 而不 众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科普期刊只是对科学技术的普及2006- 03- 13. , 这样, 大多数环保科普期刊的文章只是 包括对社会科学的普及〔2〕曲铬平.环境保护知识读本.北京: 红旗出版社, 1999. , 而没有从社会的角度也就是 单纯地从科学技术方面进行创作〔3〕唐孝炎.环境问题与环境意识.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2.11. , 与读者 人类自身的角度创作。这样就会造成期刊的可读性降低
, 失去越来越多的读者。面对愈加人性化的社 生活距离得较远
, 现在环保科普期刊的价值理念应该融入更多的人文色彩, 将 会
, 也就是要将环保科普期刊 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办刊理念
, 有知识, 既实用, 又有趣, 图片精美, 制作精良的能 办成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