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浅析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作者:任慧英
来源:《时代金融》2014年第24期
【摘要】由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促使对我国现代化企业的制度在建设力度上得以加强,这就要求其要同合理的控制相联系,能够促进企业的信息化得以快速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现状做一分析,继而对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之能够在提升效率的前提下,推动我国经济的新发展。
【关键词】加强 企业 内部控制 经营效率 措施 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对经济发展的新调整与新改革,要求我国的企业需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发展结构,做好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从而提升企业的适应能力,使之能够顺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大潮,推动我国在对企业制度改革与发展方面的提高,继而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一、我国现代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所具有的现实价值
由于我国的现代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凭借其良好与独特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制度的改进与革新,促使企业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能够遵循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与政策,并在企业的经营方法与运营效率方面保证其实效性,确定其输出的信息能够真实、可靠与准确。
随着我国对现代企业在发展方面予以一定的内部控制,这对企业自身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意义,对内部的合理与科学控制,能够保证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高效的管理,能够确保企业在财务与资料上的真实性与准确度,最终推动我国企业能够实现其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
二、我国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发展方面的现实情况
(一)我国现代企业在内部控制问题的发展氛围不足
就我国在现代企业发展而言,许多企业都相应地在其结构上予以合理的调整。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其总会因为企业法人的作用不明显,出现企业在产权问题上的模糊不清,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干扰。只能在法制建设不健全的环境中对企业自身予以一定程度的发展,给内部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难题,促使其在控制力方面的缺失。这种混乱的状况,造成企业在经济问题上的不受约束性得以充分展示,使得公司在财务上频频爆出一定的问题,阻碍现代企业的有效发展。
(二)在现实的现代企业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的缺失
范文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浅析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重要。内 部控制的含义是指企业为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 率,保证经营信息及财务报告的真实 , 可靠,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 定经营方针而采用的一切方法和措施。强化内部控制可以防范和发 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合理配置企业的资源,提高劳动生 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 强化 内部控制 措施
目前,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和对外全面开放的关键时期。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外部环 境也是日新月异,如果内部环境不加强控制,不能确保各项运行资 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的战略战术,最 终影响企业效益。所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促进企业建立自我约 束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试图分析我国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存 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并提出了强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以 同各位探讨。
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强化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保证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及效果,保证企业 信息的真实可靠,所制定的各种内部控制程序和控制办法。它能确 保制订和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及企业经营方针政策,能保证财会 及公司内其他资料的真实可靠性,能更好的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
范文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浅议
企业观察
2010.8 167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浅议
王志勤
山东菏泽广电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审计部 山东 菏泽 274000
【摘 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行的组织计 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本文就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重要性 措施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制定的旨在保护资产, 保证会计资料可靠性和 准确性, 提高经营效率, 推动管理部门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得以贯彻执 行的组织计划和相互配套的各种方法及措施。 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 主要的组织特点之一是出资者的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 法人财 产权与企业经营权相结合, 即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企业以 独立的法人资格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自我发展、 自我完善。 对于所 有者而言, 他们最关心的是所投入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即能否实 现资本保值、 增值的目标。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经以有效的内部控制 作为保证。 所有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但是他们需要通过经营 者题解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分析、 了解和掌握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 况,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如果没有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经营者就有可能肆意歪曲财务会计信息, 所有者的利益就有可能受到 损害。 对于经营者而言, 内部会计控制也是其履行受托经济责任, 实 现公司目标的重要组织。 内部会计控制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 它对确保企业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效 率的提高以及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就如 何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现代企业管 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 包括采购控制、 付款控制、 生产成本及费用控制、 产品销售及收款控制、 工程项目控 制等, 其次, 要不断地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 这是因为内部控制 本身是动态行为, 它在企业中的作用必然受到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的 影响, 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 就必须不断地 对它进行完善,使之真正符合企业的需要。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对原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不 断更新, 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暴露了一些突出问 题, 如体系不够完善, 内容不够完备, 监督不够得力, 可操作性不强, 滞后性明显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创新, 就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充分考虑企业的性质、 规模、 生产工艺过 程、 管理模式等内容,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如建立新 型的成本、 费用控制制度, 破除传统的成本费用与科技创新、 市场经 济相脱节的弊端,使内部控制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
2.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环 境的变化, 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要求企 业必须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以适应新问题、 新情况。 比如:由于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 财务监管与控制也需要制定新的制度与措施, 否 则,财务内部控制就可能出现大的漏洞,酿成大的问题。
二、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内部控制的实施归根结底还是靠企业管理, 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 化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 重视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从严治企, 是企 业适应市场, 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对此, 企业应围绕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在加强企业管理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尽快建立适 应现代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方式。
1、强化管理理念。管理理念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知 识经济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知识化、 人性化的管理理念、 即 任用有知识、 有责任心、 充满热情的人, 最大限度的释放人才的能量。
2、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有了良好的体制,管理工作就有了保 证。 可以建立一种会计资源社会管理, 企业聘用会计的管理体制。 应 该成立类似于会计行业协会这样的自律性组织, 形成全国统一的会计 市场, 用人单位和会计人员可以进行双向选择,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通过建立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公开、 程序透明、 规范化运营、 避免人为 的因素,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防范经营风险。 通过 建立采购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 彻底解决 “暗箱操作” 的问题。 在多 变的市场中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环境中, 管理体制的好坏将是主要的竞 争能力。 通过加强管理体制, 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平台, 打
通一条通向国际市场的捷径, 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 是企业必须面 对的重要任务。
3、 加强管理组织。 加强管理组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相对于规 模较小的企业而言, 可采用 “金字塔式” 的 “直线职能式” 的组织机构; 二是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可以采用“矩阵式”的组织机构;三 是实行“市场链”的组织机构,即把各事业部的财务、采购、销售分离 出来,整合成商流推进部,物流推进部,资金流推进部,实行全集团统 一营销、采购、 结算。有的企业把它称为“市场链的主流程” 。同时,还 应该组建市场链的支持流程,确保新产品的开发和订单的执行。
4、创新管理方法。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效益, 也给企业管理方法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课题。 系统的管理方法是 事后管理, 即发现问题, 再事后补救, 这种管理显然不能适应新形势 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大背景下, 要利用畅通的信息渠道, 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 了解企业发展对市场变化可能带来的后果 采取预防性措施, 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这就是所谓的实时业务 处理。 随着电算化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出现, 计算机与企业的关系日 益紧密, 利用网络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目前普遍应用于内部控制的高效 管理手段。 使用指纹识别、 密码效验等与网络紧密相关的高科技手段, 加强对企业各岗位职能批准制度的监督, 控制重大筹资, 投资决策及 大额资金的收付或转移等业务, 使内部控制真正落实到实处。 在管理 方式上, 要变粗放型管理模式为集约型管理模式, 实现集成化, 价值 化, 智能化和网络化的管理, 用电子商务跨越企业的边界, 实现真正 意义上的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供应链管理。
三、进行全面风险评估
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环境及企业内部各种 风险因素, 而须从环境及风险的分析入手, 企业应该对内分析自身的 优势和劣势, 长处和短处, 对外分析外界的机会和威胁, 考虑自己的 生存机遇。 企业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也应时时这样做, 才能将内 部控制目标达不成的风险降至最低。 企业进行风险评估一般经历风险 辨别、分析、管理、控制等过程。应特别注意的是,当企业内部环境 变化时,风险最容易发生,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环境变化的事务管理。
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 即通过增加、 补充或规范各内部 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 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 区域经常检查, 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 而且要完于转嫁风 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风险管理必须贯穿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四、加强企业内部监督
为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 内部控制过 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部分, 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单位内部对 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所进行的独立评价, 他独立与被审计部门的内 部审计机构或内部审计人员来完成, 是为了检查单位内部各项既定的决 策、 程序、 是否贯彻、 建立的标准是否遵循、 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有效 以及企业的目标是否达到,其地位和作用正显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 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 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 靠性和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 安全, 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 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 但 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 工作重点、 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审计方 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 还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 更无 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首先, 内部审计机构应重新合理定位。 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 计部门, 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 有些中小企业还没有独立的内 部审计部门, 这样, 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在实际 工作中, 内部审计机构一般不对同处一级的总公司财务部门及其他经 营部门进行审计, 只审计二级企业; 既是对总公司财务部门进行审计,
(下转第 150页)
教育教学
2010.8
150 浅谈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
杨 帆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管理科学系 山东 济南 250103
【摘 要】 伴随着国际经济与中国经济的融合及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推进,在高校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已经是各大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在分析了双语 教学的涵义和重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双语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在高校会计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会计专业 双语教学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 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有条件的高等学校 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华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鼓励 和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 平和能力。 ” 由此可见,双语教学应该成为目前高等学校改革的热点之 一。然而,目前在高等教育中推广双语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合理 地解决这些问题,是目前双语教学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
一、高校会计专业中双语教学的涵义及重要性
(一)什么是双语教学?
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就是:“Two Languages” (两种语言),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 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 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 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在美国双 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是指能熟练使 用英语和法语。 在中国大陆双语原来主要是指能够使用汉语的少数民 族,如藏族,蒙族,维吾尔族等。 我国最初的双语研究实际上主要集中在 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问题上。譬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既有蒙古族,又 有汉族,有用蒙、汉两种语言交流的必要。当地一些教育部门就在进 行“双语”教学。因此,本文中双语教学在我国高校实际上主要就是 指同时利用汉语和英语对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教授。
(二)会计专业中双语教学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在 2007年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 12项措施,其中 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 5% -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 高师资水平。高校的会计专业,作为一个成熟专业也不例外,并且笔者 认为这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尤为重要,主要是由于会计专业在我国的发 展不过短短 20多年,并且主要是借鉴国际上的一些先进的理论知识, 然后再结合我国国情形成的一套会计理论,会计在我国的演进中经历 了一系列的变化,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 直接学习西方相关的一些先进会计专业知识,对于更好地帮助会计专 业的学生掌握和了解我国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快融入社会,成为 社会所需人才,将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0世纪 80年代, 我国一些知名大学率先在财务会计类专业中尝 试使用英文原版教材,进入 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际化,越 来越多的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尝试进行双语教学。 从师资力量方面 来看, 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问题已成为限制各高校提高层次和扩大发展 的“瓶颈” ,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更需 要具备过硬的外语能力,包括掌握正确的专业词汇、标准的发音等。 除此之外还需掌握外语授课的技巧, 能够通过运用简单的外语将专业 问题解释清楚, 并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模式对所讲授的 内容进行分析。 根据调查, 目前我国高校能够正确熟练驾驭语言能力 和专业知识, 并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语教师数量极为有限。 从学 生方面看, 非专业高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还达不到双语教学要求的外 语素养和水平, 在短时间内又难以提高, 致使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上课效率低下的现象。 另外, 由于我国开展双 语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 与国外高校专门针对教学方面的交流机制还 没有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仍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及配套的教学管理模
式, 教学方式不能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评议完全有效地融合起来致使中 外文分离的现象出现。 我国会计教育的国际化不仅仅体现在会计标准 的国际化, 同时也应包括会计理论、 管理体制以及会计思想、 会计核 算技术的国际化, 而这一切归根结底都应依靠会计人才和会计教育的 国际化。 在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 在教学内容、 课程设 置、 教材选配等方面与国外知名大学加强沟通与交流, 无疑将加快我 国会计国际化的步伐。
三、提高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效果的建议
1.建立合理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我们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考虑
中西文化背景,既尊重原版教材,又结合我国实际,鼓励优秀科研人员 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并鼓励他们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参考国内外最 新科研进展编写教材;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上优秀的、先进的会 计教材,但教师在用原版教材授课时,应在完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再将 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2.分层次开展双语教学。对本科或以下层次的学生,可以从简单 的选修课出发,尽量不要开设专业必修双语课。对于研究生层次的学 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英语开一些相关前沿学科的选修课,以讲座或 小型学术讨论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其中对博士生,除用英 语开办讲座和小型学术讨论会外,还可以鼓励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用英 语撰写学位论文,并用英语进行答辩。
3.突出互动性,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对于双语教学, 考虑到 其语言性和科学性的双重特点,我们以增强师生互动为原则,采用分层 次教学,增设小班专题课、播放录像多种教学形式为手段,达到提高双 语教学的质量。作为一般高校,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我们从教学 实际出发,采取分层次和分阶段的由易到难的教学形式。
4.着眼现代化,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高校应摒弃单一呆板的课 堂授课方式,逐渐构建了融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电化 教学为一体的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使用精炼 简洁、发音标准的英语语言,并辅之以形体动作,直观、形象化地提示 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同时,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构建 双语教学网络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接收现代化教学理念。
5.突破难点,严抓双语师资培训。目前,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 困难在于双语师资匮乏。 专业学科教师的英语能力在阅读理解上问题 不大,难点在于英文表达和发音。对此,应该请外语老师对专业学科教 师进行培训;高校应鼓励优秀教师出国学习,或为教师创造与国外同行 交流的机会。
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决定了高校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在必 行, 也是高校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如何能改革并突破传 统的会计专业教学, 探索出真正能够高效优质地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 的会计人才的教育方法, 是会计专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 势,同时也是人才竞争,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荣喜,曾楚宏.关于高校发展双语教学的探索和思考[J].科技 经济市场, 2008, (7).
[2]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探讨[J].教育探索, 2005, (4): 67-68.
[3]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ISD 视野[D].南 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5.
[4]王昕昕.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D].大连:大 连理工大学, 2006.
(上接第 167页)
通常也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按照 《会计法》 和财政部 《内部控制基 本规范》 的要求, 企业应在股东会下设董事会和监事会, 在监事会下 设审计部, 审计部的设置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 审计部应对董事会负 责, 在业务上接受监事会的指导, 这种双重负责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内 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 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 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建立, 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加强, 内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
普及, 内部审计职能也应从防错向服务转变, 内部审计的重点应从内 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转变。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必然而且必须的选择。 在我国现实国情下, 内部控制的建设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 也不是 单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因此, 需要政府、 企业、 社会各 方面共同努力, 加快步伐, 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 架。 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 发展。
范文四: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审计实训论文)
系别:管 理 系
专业:会 计 学
时间:2014年12月10日
改善商业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摘 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产物,是企业管理层为实现经营目标而设计的自律系统,更是预防和降低企业风险的利器。加强和改善公司内部控制状况,建立和完善公司内控体系,可以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会计及其它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等方面的作用。信息系统审计通过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发现公司内控体系的不足,提出加强企业银行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提高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关键字:内部控制、经营效率、风险控制
正文
一、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的角色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1、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
内部审计在奉献管理控制和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审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内部控制,改善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维护企业道德文化最后的一道防线,内审制度要有作为才能赢得企业领导的重视,每个企业有为的方式不同,但结果确趋同,那就是实现有为才能有位、有位才能有威,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一是企业内部必须形成激烈与压缩相结合的经营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控制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关注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关注信息真实性、关注权力是否失衡性、关注控制是否缺失性,需要审计来履行这些职责。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其中审计是一个重要角色。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
经营责任、财务收支、基本建设、物流采购几个内容其效益效果如何、企业运作中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如何,控制环节的衔接的情况如何,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在那里,都要内部审计严格把关、严格监督、严格控制、严格审核、事前预测、阶段监督、事中检查、事后查处实现审计把关前移,从源头上加强企业风险控制。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好内部审计,把内部审计作为领导人的:“另一双眼睛“真正发挥审计高层次监督职能作用,树立审计的权威,成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江阴模塑集团领导对审计部的每一份报告、每一份资料都要认真细致的审阅,特别对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都要在经理办公会议上提出研讨和要求,落实措施,督促整改。从上可以看出审计在内部控制中份量的重要性。
二、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提高的思考与建议
(一)、内部控制完善提高的思考
对于企业而言,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独立评价,它应在帮助管理层实现企业最终目标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企业目前看内部控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尚需在重要方面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落实内控措施。因为内部控制的更本目的,是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内部控制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常会出现偏差,执行有困难,造成不能执行。要消除偏差,就必须对内部控制,完善提高,落实措施。如果这种偏差是由于内部控制标准本身制订不严谨不完善造成的,就必须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修订,完善提高,落实措施。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内部控制运行采取的是平衡偏差,表明内部控制运行机制是通过明确目标、确定标准、强化执行、监督栓查、完善提高五个环节的循
环往复以实现。如果没有完善提高环节,内部控制运行就是简单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正是由于完善提高的环节存在,才能确保内部控制运行是一个持续前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完善提高是内部控制运行机制的最终环节。通过监察栓查得出结论,为内部控制的完善和提高提供了实践依据,对已有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陷,做出修正与调整。使得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内部控制得到整体优化与规范,通过内部控制运行的完整。合理与有效,来确保企业的目标实现。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银行组织架构。
首先,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建立和完善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使各项权力得以合理配置;通过建立制衡与问责机制。
其次是完善授权授信制度,根据经营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制度执行以及资产等状况,按类型、档次、额度等指标实行差别化授权制并进行连续、有效的监督。
最后是在严密科学的岗位分工、明确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的基础上,健全决策风险约束机制和责任人制度,从制度、程序上对决策行为进行约束,对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奖惩直接与经营风险挂钩。五是改革现有银行组织机构,按照区域原则或规模效益原则进行重组,适当收缩分支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
2、全面防范风险,推进内部控制体系标准化。
首先,要从主要控制和管理信贷业务风险向全面控制和管理各类业务风险转变,从制度防范风险向程序防范风险、技术防范风险等方面转变,真正从组织机
构和人员上保障风险评估活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要努力推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标准化。对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方法进行整合、梳理、优化,同时积极引进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先进理念、方法和机制,对内部控制人员、职能和流程加以规范和统一,便于执行和操作,以将控制机制渗透到每项业务活动中,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能够持续改进的风险控制体系平台。
最后,尽快构建风险评估和预警模型,为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支撑,并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第四,加强对计算机系统风险的控制,形成一套有效的内部电子监督和牵制系统,保障计算机存储备份数据的精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3、建立有效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而且通过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去实现快速、准确、合理的预测和分析,给予内部控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终的决策支持。同时使管理层通过信息传导机制及时发现横向各部门,纵向各单位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4、强化内部审计监督,促进内部控制机制日臻完善。
一是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绝对垂直和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按照总行审计部、地区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审计办事处四个层次开展审计活动,同时一并健全和完善审计规范制度建设。
二是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审功能,审计工作的战略重心要向全面风险管理和综合经营管理转移,审计目标从偏重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三性”审计转向经营审计。
三是审计方法要进一步倡导并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要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方法,并借助于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结果确定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方法。
四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以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强化审计培训,组织内部交流与外部交流,引入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普及审计创新意识,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
5、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文化建设。银行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员工具有一定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准,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设就是通过调动每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约束每一位员工的行为来达到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的目的。因此,要在银行内部树立全员内部控制意识,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通过对员工定期进行内部控制培训,将内部控制管理观念、行为规范由管理层贯彻落实到基层,由此促进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6、创新监管理念,构筑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被审计企业,关注重点的建议
1、是应该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控制环节衔接预防脱节,有否落实制度、有否考核措施的建议。
2、是企业运作中遵循制度规定的执行能力如何。审计查出的问题,吸取教训、落实措施、建章立制,从内部控制上预防问题的发生,加强督促栓查,跟踪反馈,杜绝屡审屡犯,屡审不改的现象的建议,树立审计的权威性。
3、是现行制度规定十分存在不适当的地方或缺陷应提出修整的建议。
4、是内部审计还要当好“领导参谋”,要审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发展和
找出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提高的建议。
三 主要作用与意义
加强审计队伍的建设,内部审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仅仅懂财务还要懂业务,懂法律、特别是开展内部控制的效益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要熟悉企业的业务运作,懂经营,懂管理,要熟悉资本运作,掌握资本市场的监管,内部审计人员要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具有足够的认识,具备风险的识别能力,敏锐的职业洞察力和判断力,具有综合解决问题的防范能力,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培训,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要将政治理论好、业务精、素质高、责任强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来,努力构建一支具有现代知识修养的职业道德水准的复合型内部审计伍。 参考文选:
1、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0期。作者:本刊记者张玮莹。文献名称:“加大内部审计力度,提高和谐发展水平”。中国内部审计刊登(22页-24页)。
2、中国内部审计2009年第7期。作者:本刊记者郭旭。文献名称:“优质生活创想家”的内部审计创新之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任克雷。是中国内部审计刊登(21页-23页)。
审计作业
案例十一、资料
审计人员对某厂3月份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发现以下问题:
1. 基本生产车间领用18000元工具,属低值易耗品,记入待摊费用账户,未按五五摊销法摊销。
2. 本月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材料成本差异节约10000元,误作超支额入账。
3. 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账户中,修理费用7000元,应由3、4两月分摊。
4. 辅助生产账户中,当月共计发生开支30000元,其中15000元由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负担,另15000元由在建工程开支。但其中已计入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6000元,应由管理费用负担。
5. 应由管理费用开支的长期病假人员工资300元,错按工资入账计入了制造费
用。
6. 该企业产品属于单步骤生产。根据有关定额资料,生产费用中原材料费用月末在产品与产成品3:7开,其他费用4:6开,但审查生产成本账户中发现月末在产品成本明显多计4000元。
二、要求
从产成品角度计算并调整以上六笔错账。
三、分析
(一)关于低值易耗品摊销:
1. 会计制度规定摊销方法有三种:一次摊销、分次摊销和五五摊销。
2. 分次摊销:借:制造费用、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
贷:低值易耗品
3. 五五摊销:仍然采用低值易耗品一级科目不变,下设低值易耗品在库、在用、摊销三个二级科目。
4. 本题正确分录是:
①借:低值易耗品——在用 18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 18000
②借:制造费用 9000
贷:低值易耗品——摊销 9000
③借:生产成本 9000
贷:制造费用 9000
④借:产成品 5400
贷:生产成本 5400
整理①②③④得出综合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 18000 生产成本 3600 产成品 54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 18000 低值易耗品——摊销 9000 到报废时才将低值易耗品摊销与低值易耗品在用相冲转。 5. 错误分录为:
借:待摊费用 18000 贷:低值易耗品——在库 18000 6. 正确分录-错误分录=调整分录
减错误分录,等于加上反方向的错误分录,即
借:低值易耗品——在库 18000 贷:待摊费用 18000 7. 调整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在用 18000 生产成本 3600 产成品 5400 贷:待摊费用 18000 低值易耗品——摊销 9000 (二)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的调整: 基本规律:
凡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需追加计划成本,作蓝字分录: 借:计划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凡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需追减计划成本,作红字分录: 借:生产成本 □ 贷:材料成本差异 1. 正确分录是:
①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②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品 2. 错误分录:
借:生产成本 贷:材料成本差异 借 :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3. 正确―错误的结果是:
借:生产成本 贷:差异材料成本 借:在产品 贷; 生产成本 (三)关于修理费用调整:
□ 10000 10000 7000 7000 10000 10000 7000 7000 20000 20000 14000 14000
1. 原错误分录:
① 借:制造费用: 7000 贷:银行存款 7000 ② 借:生产成本 7000 贷:制造费用 7000 ③ 借; 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整理①②③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产成品 贷:银行存款
2. 正确分录:
①借:制造费用 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②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③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④整理①②③
4200 4200 2800 4200 7000 3500 3500 7000 3500 3500 2100 2100
借:产成品 2100 生产成本 1400 待摊费用 3500 贷:银行存款 7000 3. 调整分录=正确分录-错误分录
借:待摊费用 贷:生产成本 产成品 (四) 辅助生产费用调整 1. 错误分录:
① 借;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 贷:银行存款 ② 借:制造费用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车间 ③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贷:制造费用 ④借:产成品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⑤整理①②③④
借:产成品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贷:银行存款 3500 1400 21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6000 3600 3600 3600 2400 6000
借:管理费用 6000 借:银行存款 6000 3. 调整分录:
借:管理费用 6000 贷:产成品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 (五)管理费用调整: 1. 错误分录:
①借: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②借; 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③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④整理①②③:
借:生产成本 产成本 贷:应付工资 300 300 180 180 120 300
3600 2400 300 300 180
借:管理费用 300 贷: 应付工资 300 3. 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300 贷:产成品 180 生产成本 120
∴ 从生产成本角度看,必须调整如下:(即上述分录中与产成品有关的数字) 5400-14000-2100-3600-180+4000=-10480 产品成本要追减10480 案例十二、资料
审计人员审查某公司固定资产账发现:该公司1999年10月从广州购进机床一台,买价40万元,共计发生运杂费2000元和设备安装费1000元,后两笔费用都计入管理费用。固定资产10月投入生产。 二、要求
假定审计工作于年末进行,该固定资产以直线折旧法计提折旧,年折旧率为10%,同时设定固定资产折旧已结转至产成品且产成品全部销售出去。请作出对这两笔费用的年底调整分录。 三、分析
因审计是于年末进行而非下年初,所以应在本年利润科目调整,而不是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1.10月份购进和运输、安装机器设备的全部费用必须计入固定资产购入成本。
10月已投产使用,但10月不增加折旧,应从11月开始计提,共计两个月。 2. 运费及安装费3000元×10%÷12×2=50元,应追加折旧费50元。 3. 年底管理费用已结转本年利润,调整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3000 贷:累计折旧 50 本年利润 2950
(注:有人以年折旧率为10%推定:折旧年限10年,同时因为一般预计残值率为10%,则:推算年折旧率为(1-10%)÷10=0.09,这种作法显而易见是一种毫无意义的重复,因为已知折旧率,再去求折旧率,岂不是劳而无功?而且从折旧率为10%推定折旧年限为10年没有考虑残值率因素也是不正确的) 。
如何理解这个调整分录的经济含义以及具体如何作调整分录?思路如下: (1)原来错误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借:本年利润 3000 贷:管理费用 3000 两个分录实质是 借:本年利润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2)正确的分录应是:
①借:固定资产(在建工程)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②借:制造费用 50 贷:累计折旧 50
③借:生产成本 50 贷:制造费用 50 ④借:产成品 50 贷:生产成本 50 ⑤借:产品销售成本 50 贷:产成品 50 ⑥借:本年利润 50 贷:产品销售成本 50 将①—⑥分录简化,实质即 ⑦借:固定资产 3000 本年利润 50 贷:累计折旧 50 银行存款 3000
(3)根据数学原理,如果正确数为8,错误数为5,调整数=正确数-错误数=8-5=3。 如果正确数为5,错误数为8,调整数=正确数-错误数=5-8=-3 正确分录 错误分录
借:固定资产 3000 借:本年利润 3000 本年利润 50 - 贷:累计折旧 50 贷:银行存款 3000 银行存款 3000
经整理 借:固定资产 3000 借:银行存款3000 本年利润 50 +
贷:累计折旧 50 贷:本年利润 3000 化简结果 借:固定资产 3000 贷:累计折旧 50 本年利润 2950
对于初学者来说,因对调账不熟悉,不妨可根据数学原理进行上述调账训练,熟练时便可一步到位。
关于会计核算中能否多借多贷问题,会计实践中已经突破以前只能一借多贷或一贷多借的框框,以经济意义是否清楚为分界。比如:
企业购入某企业股票1000股,每股成本58元共5.8万,年末该股份公司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股7元,但尚未实际支付,现甲企业以每股60元价格出售。 ①原购买股票时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 58000 贷:银行存款 58000 ②股份公司宣告发放股利,投资方分录: 借:应收股利 7000 贷:投资收益 7000 ③以每股60元出售股票: 借:银行存款 60000 投资收益 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股票投资 58000 应收股利 7000 即本次出售亏损0.5万。
该分录虽属多借多贷,但经济含义是清楚的。
范文五: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第二章 企业内部控制措施 本章内容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预算控制 营运分析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一)不相容职务的含义和内容 不相容职务是指某二项或二项以上职务(岗位),或者一项业务的几个环节(岗位),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办理,容易产生错误和舞弊的话,则该几项职务(岗位)即为不相容职务。 概括说,不相容职务基本上是指授权批准、业务执行、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五方面。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即是将不相容职务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或人员办理以进行控制。 (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要求 基本要求: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实质上是组织规划控制在会计内部控制中的应用。其核心是“内部牵制”。为此要求: 1、确定哪些职务、岗位是不相容职务; 2、确定各个机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3、实行组织机构之间职务分离; 4、实行组织机构内部人员之间岗位分离; (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要求 具体要求: 1、每类业务必须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部门或人员办理,任何业务尤其是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过程,不能由某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包办; 2、经济业务的责任转移环节不能由某一个岗位单独办理; 3、某一岗位履行职责情况的评价,不能由其自己说了算; 4、财务等重要职务必须进行定期的独立审查; 5、重要岗位应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等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方法 1、机构职能设置控制 (1)设立所有者控制结构。 包括股东会(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最高决策机构);监事会(最高监督机构),其与董事会形成制衡关系。 (2)设置不同层次的管理部门。 包括总经理岗位;各种业务职能机构,如生产、采购、销售、投资、财务、人事、研发等部门。
(三)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的方法 2、业务职责分离控制 (1)授权批准与业务执行(经办)分离; (2)业务执行与稽核检查分离; (3)业务执行与会计记录分离; (4)财产保管与会计记录分离; (5)财产保管与财产核对分离; (6)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 (7)业务执行与财产保管分离; (8)票据凭证与会计记录分离; (9)记录总账与明细账分离;等 二、授权审批控制 (一)授权批准的含义和内容 授权是指授予某人或某部门对某类或某项业务的决策作出决定的权力。包括常规(一般)授权和特殊(特别)授权。
授权批准是种规定程序,即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授权批准的程序方可办理。 (一)授权批准的含义和内容 1、常规授权(一般授权)
是指组织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 和程序进行的授权。即是对办理日常的、常规性的业务和事项的权力、权限范围、责任、条件作出的规定。
特点:若授权过大,则风险不易控制;若授权过小,则使效率降低。其授权时效性一般较长。 适用于经常发生的、日常的、短期性的、经营性的、数额较大的业务。 (一)授权批准的含义和内容 2、特殊(特别)授权 是指组织在特殊情况、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授权。即是对办理不常发生的、非常规的、例外的业务和事项的权力、权限范围、条件和责任所作的规定。 特点:只涉及特定的业务和事项,具体条件具体处理,有的需一事一议;特殊授权大都掌握在较高管理层手中;属于临时性、应急性授权,其时效性一般较短。 适用于管理当局认为个别业务和事项必须经特别批准方可办理的情况。如对外投资、资产重组、资产处置、
收购兼并、资金调度、抵押担保、关联交易、大额支付、大额赊销等。 对于金额重大、重要性高、技术性强、影响范围广的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 (二)授权批准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组织根据常规授权和特殊授权的规定,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 授权批准控制的内容,包括: 1、授权批准的范围。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 2、授权层次。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大小; 3、授权责任。 4、授权批准程序。 (三)授权批准控制的要求 1、不经合法授权,任何人不能审批。 2、授权审批的人,应在规定权限范围内行使,不得越权审批。 3、企业所有业务未经授权不能执行。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4、对越权审批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三、会计系统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会计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要实现防止错弊、保证法规执行等目标,需要会计控制和各种管理手段相配合。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共同构成内部控制,二者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1、以企业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为基础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业务流程进行协调与监督。企业组织机构内部也存在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 内部牵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构件。只有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构,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顺利实施。 2、具有时效性 内部会计控制的时效性,首先体现在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方面。其次,还体现在企业的经营业务和规模变化方面。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1、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和完整性。 2、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 资产的安全、完整还包括资本权益的安全、完整。资产是资本赖以存在的自然形态,资本保值、增值有赖于资产的安全、完整。资产安全、完整既包括自然物质和权力形态的安全完整,也包括财产价值形态的安全完整。 3、保障有关法律、制度的贯彻执行 4、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1、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的要求 应当依法、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 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按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设置会计岗位;对会计人员进行合理分工,做到相互监督和制约。 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注重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 (四)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2、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 严格执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 根据业务性质设计会计凭证的格式、编号、传递程序。 统一会计科目;复式记账。 合理设置账户和会计账簿及其登记方法、程序和核对制度。 明确会计业务流程和会计资料的归档保管制度。 按照法规编制会计报告、披露信息。 (五)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按照会计控制的管理分类 (1)基础控制:是通过设计相应的会计控制程序,保证完整、正确地记录一切经济业务,以实现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2)实物控制:即通过会计记录对实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所进行的控制。如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资产、实行永续盘存制等。 (3)制度控制:
通过职务分工、监督检查等方法,以保证会计程序和基础控制程序按设计要求发挥作用。 (五)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2、按照会计控制的对象分类: (1)货币资金控制; (2)实物资产控制; (3)采购与付款控制; (4)销售与收款控制; (5)成本费用控制; (6)投资控制; (7)筹资控制; (8)工程项目控制; (9)担保控制。等 四、财产保护控制 (一)财产保护控制的含义和内容 《基本规范》: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建立财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帐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财产安全。企业应当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和处置财产。 (二)财产保护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1、限制接触财产 是指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财产,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财产的接触。 包括限制对财产本身的直接接触,以及通过文件批准的方式对财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具体措施: (1)限制接触现金。即现金收支由出纳员专管。 (2)限制接触易变现财产。如应收票据、有价证券等,应由二人同时保管,或委托第三方(银行等)保管。 (3)限制接近存货。如对存货实物设置专职保管员保管,设置分离、封闭的仓库区域。等 (二)财产保护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2、财产记录监控 对财产实物实行永续盘存制和资产档案管理,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进行及时、全面记录,以确保账实相符。 3、定期盘点,帐实核对 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账面记录核对。如果二者不一致,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并对差异进行调整。 (二)财产保护控制的要求和方法 4、保护会计记录 是指应当妥善保管涉及财产的各种文件资料和会计记录,避免记录受损、被毁、被盗。 在会计电算化下,还应做好网络系统安全控制,以及网络系统下的授权批准控制、交易处理控制、修改程序控制、系统权限控制等,还应复制备份,对重要的会计记录保留纸质资料。 五、预算控制 (一)预算的含义和内容 预算是指企业结合整体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合理预测、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以后若干年度的生产经营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额度和经费的计划安排的过程。 企业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和财务预算。 经营预算和资本预算是基础,财务预算是对二者综合的结果。 (二)预算控制的含义和要求 预算控制是指以全面预算为手段,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所进行的控制。预算控制要求企业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二)预算控制的含义和要求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科学合理,应当明确规范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 2、应当明确规定预算编制方法、审批程序、预算执行、预算调整、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 3、应当建立预算工作岗位责任制,确保预算工作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 预算编制、调整与预算审批分离;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分离;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分离。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1、确定预算控制的范围与对象 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非都可以进行预算控制,具有可控性的项目才能进行预算控制。如对外币资金存在的风险必须进行控制,但造成汇兑损益的汇率,企业则无法控制。 2、建立预算标准体系 预算标准是进行预算控制的前提,也是进行预算调整和预算执行考核的主要依据。 预算标准的制定应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结合趋势分析法,对经营预算、财务预算、
资本支出预算分别制定标准。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3、采用适合自身情况的预算编制方法 (1)固定预算法 适用于固定费用或者数额比较稳定的项目。 (2)弹性预算法 根据量、本、利关系编制与业务量相关的成本费用、利润等项目预算。 (3)零基预算法 适用于不经常发生的或者预算基础变化较大的项目。 如投产新项目、对外投资等。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3、采用适合自身情况的预算编制方法 (4)滚动预算法 是随时间的推移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自行延伸并进行同步调整的预算。如季度预算。 (5)概率预算法 即对具有不确定的项目,估计可能发生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计算其期望值。适用于难以准确预测变动趋势的项目。如新产品、新业务等。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4、明确预算执行控制 应合理设计预算执行控制的措施,防止实际情况过度偏离预算。 (1)预算执行环节控制。应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内部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 (2)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 (3)对重大预算项目实行严格监控。 (4)严格预算的资金支付审批控制。 (5)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预警机制。 (6)建立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质询问制度。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5、预算调整控制 调整预算应由预算执行单位提出书面报告,逐级上报预算审批机构。预算调整方案应符合下列要求: (1)预算调整事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实生产经营情况。 (2)预算调整应注重重要的、非正常的关键性差异。 (3)预算调整方案要客观、合理。 (三)预算控制的内容和流程 6、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1)建立预算执行分析制度。 (2)建立内部审计制度。 (3)建立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制度 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4)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 六、运营分析控制 (一)运营分析的含义和要求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聿阌Φ弊酆显擞蒙?合?蹲省?镒省?莆竦确矫娴男畔?蛩胤治觥?员确治觥?魇品治龅确椒ㄆ诳乖擞榭龇治觯?执嬖诘奈侍猓笆辈槊髟虿?右愿慕(二)企业运营分析主要指标 1、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1)与销售收入及成本费用有关的盈利能力指标 1)销售毛利率=毛利/销售收入X100% 2)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X100% 3)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X100% 或=(净利润+利息费用)/X100% 4)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二)企业运营分析主要指标 (2)与资金有关的盈利能力指标 1)投资(资产)报酬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X100% 2)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净资产X100% 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X100% (3)与股票有关的盈利能力指标 1)普通股每股盈余=(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 2)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盈余=倍数 3)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二)企业运营分析主要指标 2、资产质量状况分析指标 1)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2)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3)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4)存货周转率=存货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5)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X100% 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应摊 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 +资产减值准备余额)X100%
(二)企业运营分析主要指标 3、偿债能力分析指标 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100% 2)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X100% 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X100%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4)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二)企业运营分析主要指标 4、经营状况分析指标 1)销售增长率 2)资产增长率 3)利润增长率 4)资本增长率 5)资本积累率 6)资本保值增值率 7)市场占有率 等 七、绩效考评控制 (一)绩效考评控制的含义和要求 绩效考评是将实际业绩与其评价标准(如计划、预算、前期业绩、同行业)进行比较和评价。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和实施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辞退等的依据。 (二)绩效考评控制的方法 1、建立切实可行、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 2、将财务预算指标的执行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考核内容。 3、设置绩效考评的职能机构,可授权内审部门负责,或由有关部门如内审、财务、人事等组成联合考评。 4、考评绩效应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5、考评应公平、公正,考评结果应公示。 6、建立绩效考评的监督、检查、修正制度。 案例分析 一、不相容职务分析
1、批准物资采购的工作; 2、执行物资采购的工作; 3、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工作; 4、物资保管和发放的工作; 5、物资保管账的记录工作; 6、物资明细账的记录工作; 7、物资总分类账的记录工作; 8、物资的定期盘点清查与账实核对工作; 9、物资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工作。 分析上述工作中,哪些是不相容职务,并说明理由。 案例分析 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 东方贸易公司有下列工作: 1、记录并保管总账; 2、记录并保管应付账款明细账; 3、记录并保管应收账款明细账; 4、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保管、填写支票; 6、处理销货退回的对账工作; 7、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 8、保管现金并将现金收入送存银行。 案例分析 要求: 上述工作中,除6、7两项工作量较小外,其余各项工作量大体相当。 假如该公司有三位员工分担上列工作,并且三位员工能力相当。请根据上述资料,说明应如何将这8项工作分配给三位员工,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案例分析 三、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长江剧院的出纳员负责售票、收款工作,每日各场次所出售的戏票、电影票均事先连续编号。顾客一手交钱,出纳员一手交票。顾客买票后需将入场劵交给守门员才能进入剧院,守门员将入场劵的副卷撕下投入加锁的票箱中,正劵交还顾客。 案例分析 要求: 1、本例中在现金收入方面采取了哪些内部控制措施, 2、假设售票员与守门员串通窃取现金收入,他们将采取哪些手法, 3、对串通舞弊行为,采取何种措施可以发现, 4、剧院经理可采取哪些措施使现金内部控制达到最佳效果,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一、不相容职务分析 1、批准物资采购的工作;
2、执行物资采购的工作; 3、对采购的物资进行验收工作; 4、物资保管和发放的工作; 5、物资保管账的记录工作; 6、物资明细账的记录工作; 7、物资总分类账的记录工作; 8、物资的定期盘点清查与账实核对工作; 9、物资总账和明细账的对账工作。 1-2;2-3;4-5;6-7;4-8;等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二、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东方贸易公司有
下列工作: 1、记录并保管总账; 2、记录并保管应付账款明细账; 3、记录并保管应收账款明细账; 4、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5、保管、填写支票;
6、处理销货退回的对账工作; 7、调节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对账单; 8、保管现金并将现金收入送存银行。 甲:1、6、7; 乙:2、3; 丙:4、5、8;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三、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1、采取的内部控制措施为: 1)入场劵连续编号; 2)售票与收票分二人负责; 3)入场时守门员将票分为两半,各执一半; 4)票箱加锁。 2、收票员收票时不撕票,而将全票交与售票员再出售;收票员直接收取现金,而让交钱者进场。
案例分析—参考答案 三、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3、观察售票员手中有无散票、旧票;突击检查观众是否无票或持旧票入场。 4、严格控制未用入场劵,记录每日每场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的卷号;入场劵加盖公章和日期章;采用售票机售票;抽点库存现金等。 案例分析 四、在黄山公司的会计记录中发生下列错误。对每一个错误,请设计一个能防止其继续发生的内部控制制度。
(1)一张销售发票的金额多加了2000元。 (2)一笔销售收入两天后又再次入账。 (3)客户支付的货款被出纳盗窃。 (4)客户支付的货款被会计兼出纳盗窃,并且该笔收入没有入账。 (5)货物已发出,但由于发运单损失而没有向客户发送账单。 案例分析 五、某企业出纳员从事的业务有: (1)办理现金收付款业务; (2)办理银行存款收付款业务; (3)保管销售发票; (4)保管财务专用章; (5)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6)审核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7)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8)同银行对账。 要求:(1)说明不相容职务原理;(2)指出以上哪些职务不应由出纳一人进行,应予分离。 案例分析 六、甲公司设置了以下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程序。请分析甲公司设置各项控制措施的特定目的: (1)每天所收入的现金应当日存入银行。 (2)报销费用时应将所有的附件、单据打孔或盖章报销。 (3)开票和收款应由不同人员来担任。 (4)由独立人员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并针对未达账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浅析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