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旅游资源类型相当丰富。可以在贵州体验到大自然所孕育出神奇景色的无穷魅力,同时也能体会到历史车轮留下的点点印记,更能领略到中国红色革命的神圣精神。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1.山形地貌
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于世的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喀斯特地貌形成许多自然溶洞群,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织金洞、龙宫和铜仁附近的九龙洞。
位于贵州铜仁地区的梵净山,则是贵州山体的代表。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2.碧水激流
贵州省还有丰富的水资源,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黄果树瀑布为代表,在俊俏的高山间奔腾着,落差高达74米之多,飞泻直下,落入深谷。此外,山间河流众多,流经之处,出现各具特色的峡谷,如马岭河峡谷、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峡谷和南江大峡谷等。贵州的峡谷有两个其他地区十分罕见的特点,一是在一些大峡谷中,有一种支流中的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的壮丽奇景。如马岭河峡谷和南江峡谷等风景区。二是溶于水中的碳酸钙,在以瀑布形式下落的过程
中,水中释放出二氧化碳而使碳酸钙沉积在悬崖陡壁上,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钙华”(亦称石灰华),成为马岭河和南江等峡谷中的特殊旅游景观。除却峡谷中沿岸秀丽的风景,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这些流经峡谷的河流大多数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适合发展漂流旅游。
3.化石植被
全省最直接、最有吸引力的景观是覆盖丘陵、山脉和河谷的自然植被,深深浅浅的绿色,一派勃勃生机。地形以森林覆盖的锥形小山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配有奇异的尖锥形岩石,俗称为石林,如天星、泥凼以及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茂兰: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多种珍稀植物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穿过茂密的森林,来到丛山中的谷底,豁然开朗的是柔和的农田风光,蜿蜒的田埂不仅仅分布在谷底,甚至连缓坡阶梯也被分成层层梯田,随着四季的变化,春天的油菜花的金黄色慢慢转变为夏天禾苗的翠绿色,再迎来秋天丰收的橙黄色,与之前的森林植被形成鲜明对比。 在贵州省的赤水还有仅存于世的“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的侏罗纪公园”。桫椤系当今地球上保存不多的一种冰川前期植物,被称为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在保护区、科研、观赏上具有重要价值,是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桫椤作为历史的见证,科学研究的“活化石”,对研究古后地质节气候、古环境的演变,对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对保证遗传物种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具有极重要的保护及科学研究价值。
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文化
省目前有多种具有独特历史地位的文化保存下来,而且日益得到了更多人的了解。产生于水族的聚集地,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的神秘的水书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其结构多为象形,以花、鸟、鱼、虫等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和图腾等所撰写和描绘,仍然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因为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世界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这无疑是贵州历史文化能够得以展现的重要方面。
在安顺地区,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明代驻守军队形成的古代屯堡,造就了独特的屯堡文化。时至今日,这里仍然保留着当初的生活习俗以及民俗文化,又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产生了独特的地域文明。这种文化同样被专家誉为“活化石”,尤其是屯堡地区的“摊面地戏”,更是吸引了中外广大游客前来观赏。
绝大部分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分布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贵州此类村落不胜枚举。从以下两点来看,这些村落有着特殊的魅力。第一,它们保存着数百年前的传统建筑模式和风格;第二,它们仍保持着其民族特有的传统生活习惯和风俗。融合独特建筑风格和传统戏曲歌舞的传统村寨对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这些特点存在于贵州主要少数民族的许多村寨中,如凯里周围的苗族,榕江、从江和黎平县的侗族,以及安顺西部和兴义附近的布依族。这些少数民族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就是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此外,还有大量分布于全省各地的古代建筑和庙宇。镇远的青龙洞古建筑群是此类建筑的典型代表,祝圣桥在舞阳河上凌波而立,佛、
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庙依山而建。
2.民族风情
黔东南的镇远县在古代是东南各省入云贵的必经之路。北洋水师镇远号就是以此县来命名的。它位于贵州省东部。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这里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长期以来,中原文化、地方民族文化、域外各国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包容性文化,有“传统文化迷宫”之称。至今这里还仍保存着几百年前民风古朴、服饰依旧、寨寨有长号、户户吹唢呐的尚寨乡土家族部落,“三月三”侗族情人节,“九月九”苗家丰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
贵州榕江县古州镇三宝千户侗寨,是中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中国侗语标准音所在地,寨子建在榕江边,侗族的古榕特别多,特别在榕江,也许是因为榕树特别的多或者侗族人对榕树的热爱,这里叫做榕江吧。江边十数株古榕树使寨子显得古朴、原始,民族居住的寨子多镶嵌在青山之中,碧水之傍,建筑风格又都那么别致、奇妙,在这样烟雾飘渺的气候中从寨子边轻轻走过,仿佛自己是画中之人。
3.红色经典
贵州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如标志着侵华日军走向最后战败的深河
桥、以“化强敌为良友,促进世界和平”的珍贵遗迹――镇远“和平村”、盟军远东反法西斯战争遗址以及关押中共党员、爱国人士、爱国将领国民党秘密监狱息烽集中营等。
国内游客有着特殊兴趣的是与20世纪30年代红军长征有关的历史遗迹。红军长征经过贵州87个县(市)中的67个,因而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遗迹。许多旅游者到了贵州,通过游览大量的革命遗址和文物,如闻名全国的遵义会议会、娄山关战斗遗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才能了解到书本上所无法传达的红军长征的精神。这些红色文化遗址和革命文物,则构成了贵州不可多得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
三.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气候对所有户外活动都有影响,对观赏性旅游活动主要在于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而对运动性旅游活动的影响则主要是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活动质量。另外,适宜的气候也是一种独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尤其是吸引度假旅游者的重要旅游吸引物。
贵州省属于多阴雨的高原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如全省大部分地区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多为3—6℃,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为-6—-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分在22—26℃之间,没有国内同纬度东部地区那样的酷热天气,因此,我们可以说,贵州省几乎可以常年开展旅游活动,更是开展亚高原度假旅游极具潜力的地方。尤其在夏季,已经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虽然贵州拥有众多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气候条件也较好。但是从旅游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上来看,贵州却不是一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省。与其邻省如四川、云南相比,贵州目前的旅游发展程度相对较低,知名度不高。这两个省有着可与贵州相提并论的旅游产品和类似的多民族人口。在贵州寻求国内外旅游市场的道路上,它们可视为贵州的主要竞争对手。该二省旅游经济更为发达,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工作更为完善,游客数目自然更多。目前贵州处于市场竞争的劣势。
一. 基础设施不完善
1. 住宿接待设施不完善 接待设施普遍不足,质量不高。总的说来,贵州各地的住宿设施档次很低,接待国内外游客的星级宾馆及床位数量严重不足,主要城市以外的住宿设施尤其如此。游客指责得最多、最不满的是住宿及公共的卫生设施状况太差。除高档宾馆外,其它的旅馆服务质量较差,均未达到要求;接待海外游客的设施往往没有考虑游客的品位和需求。不少地区的宾馆都被草草列入等级宾馆,其中一些仅徒有虚名。 问题的另一原因是许多国内游客显然已接受了这种低档次的住宿条件,因而不能促使宾馆加以改善。这种状态无疑会随时间而改变,但目前不能被港澳台同胞和国外游客所接受。因而难以吸引旅游批发商的兴趣,难以占领潜在的国内外市场。
2.交通设施不完善 多数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差。连接贵州省与海外客源市场的航空通道不畅,省内的航空网络尚未形成,接待旅客的公路运输力量不
足,尤其是乡村二级公路网络的条件和养护远未达标,崎岖和颠簸的道路、漫长的行程令人难受,使游人旅游兴趣索然无味,这是旅游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
3.环保卫生设施不完善
旅游环境不佳。旅游沿线污染严重的工厂随意排放的烟尘、废气、废碴、废水,以及旅游城镇的杂乱的环境、极差的卫生状况等,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破坏了旅游者的视觉美感和旅游情趣。景区及服务行业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十分薄弱,许多景区的环卫设施不完善,形成乱丢垃圾的习惯从而破坏了当地的旅游环境。
4.安全保障设施不完善 交通、旅游景区(点)和服务区缺乏必要的安全标准和设施。如旅行道路的安全设施、必要的照明、停车场行人安全、漂流及其它旅游区的医疗急救设施(包括应急通道)等。
二. 缺乏鲜明的旅游形象
1. 缺少被国内外市场认可的旅游目的地
旅游投资总体不足。贵州旅游产品促销的力度不大,与相邻的竞争者相比差距甚大,这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外,主要还是由于市场促销的资金严重不足所致。
2. 缺乏提供服务的设施和信息 贵州知名度不高的一个原因是缺乏提供旅游批发商和游人的服务设施和信息,没有系统的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宣传贵州形象、产品促销的资料,尤其是在宾馆、饭店不能索取宣传资料,游人
缺乏可供导游的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信息)。
3.缺乏对旅游文化资源的有利开发
贵州丰富多样的、有形和无形的历史和民族文化遗产缺乏有效的保护。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当地居民参与不够,对当地居民的利益未能充分注意,这些将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对典型的历史遗产、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民族生活方式展示不足,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贵州旅游市场的机遇
1.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无疑会给包括贵州在内的中国旅游带来巨大的客源市场。
2.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随着国民经济蓬勃发展,旅游消费将成为我国居民主要休闲消费方式。中国旅游业、贵州旅游业都将以空前的速度稳步前进,旅游活动更加大众化、社会化,这为贵州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旅游需求旺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行社和旅游者都要寻找新的旅游目的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贵州旅游,极有可能成为旅游者新的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之一。
4.十六届三中全会带来的融资机遇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产权制度改革若干决议,使民营资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无疑会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旅游业。对于进入
成本较低、地方经济实力较弱的贵州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机遇。
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十五”期间,力争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左右,“十一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力争把贵州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业增长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构建起“行、游、住、食、购、娱”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
范文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文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文
【摘要】在妥善保护贵州省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根据合理的环境容量,有步骤有条件的向游客开放,同时进行旅游环保宣传,投入资金用于保护旅游目的地环境,聘用足够的人员对旅游目的地进行监督和维护管理,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在目标和任务、主体及政策方面具有高度耦合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利的支撑,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旅游业可以更好地找到着力点。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和谐社会建设中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贵州省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对策,以促进贵州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社会构建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性分析
旅游产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相辅相成,二者在目标、主体及扶持政策上存在许多交互点和相同点。
(一)目标和任务一致性
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旅游业是在利用本地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两者都是为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区域的发展差距,保障社会就业的充分性。
(二)主体一致性
第一,二者所涉及到的主体基本一致,都包括调控主体、参与主体、中介组织和监督机构等。第二,各个相应主体在和谐社会建设以
范文三: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关于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见解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定分院专科毕业论文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析
指导教师姓名:
职 称:
单 位:
专 业 名 称: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 文 评 阅 人:
20 年 日 月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定分院专科毕业论文
1
目 录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
析 ....................................................................................................... 2
前
言 .............................................................................................................................................. 2
关键
字: .............................................................................................................................. 2
一、贵州旅游业的现
状: ........................................................................................................... 2
(一)、现已拥有的旅游景
点 ........................................................................................... 2
(二)、近年来的人流量和收
入 ..................................................................................... 3
二、 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必然因素和优
势 ................................................................................. 3
(一) 、政
2
策..................................................................................................................... 3
(二) 、气候环
境 ............................................................................................................. 4
(三) 、地域文化和人
文 ................................................................................................. 4
(四) 、地形、地
貌 ......................................................................................................... 4
(五)、高科技、无污染产业的引
入 ............................................................................... 4
(六)、历史文化的沉
积 ................................................................................................... 5
三、 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
题 ..................................................................................................... 5
(一)、经济落
后 ............................................................................................................... 5
3
(二) 、交通落
后 ............................................................................................................. 6
(三) 、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欠
缺 ........http://www.wenku1.com
..................................................................... 6
(四) 、贵州旅游业的宣传力度不
够 ............................................................................. 7
(五) 、潜在的人为破
坏 ................................................................................................. 7
(六) 、相关管理人才
少 ................................................................................................. 8
(七) 、贵州经济支柱产业单
一 ..................................................................................... 8
四、 贵州旅游业面临问题的对
策 ............................................................................................. 8
(一) 、重点发展经济、加大旅游业开发力
度 ............................................................. 8
(二) 、加强交通建设、增加旅游景点的便利
性 ......................................................... 9
4
(三) 、实行全民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觉
悟 ..................................................... 9
(四)、注重品牌和知名度、“包装”贵
州 ................................................................... 9
(五) 、加强原生态的建设和管
理 ............................................................................... 10
(六)培养、引进旅游管理高水平人
才 ......................................................................... 10
(七)、引进多种轻工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协调发
展 ................................................. 11
五、 结
语 .................................................................................................
................................. 11
六、 参考文
献 .................................................................................................
......................... 12
就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论断及分析
(黔南师范学院贵定分院2012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
贵州 都匀 558000)
5
前言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质量和享受越来越高,而人们享受生活和释放压力的途径,旅游首当其冲。
贵州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拥有喀斯特地貌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又拥有浓厚的地区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沉积等因素,促使贵州发展旅游业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在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它俨然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事物的发展必然存在利与弊,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很多的问题,所以矛头应该指向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从而促进贵州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字:贵州 旅游业 因素 面临的问题 解决
一、贵州旅游业的现状:
(一)、现已拥有的旅游景点
如今贵州省拥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地区(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红金洞、红枫湖、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赤水);拥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海、茂兰、赤水金沙沟、梵净山、习水);拥有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遵义会议会址、杨粲暮、奢香墓、青龙洞、普定穿洞遗址、从江增冲鼓
6
楼、息峰集中营旧
址、大屯土司庄园);拥有2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镇远、遵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名震世界的“中国第一名酒”贵州茅台。
(二)、近年来的人流量和收入
2012年,贵州省旅游业繁荣发展。全年旅游总人数21401.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国内旅游人数21330.68万人次,增长25.8%。旅游总收入18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849.49亿元,增长30.2%。 2013年,贵州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761.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5.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0.2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份旅游总人数增速中列第三,仅次于甘肃、山西;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4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份旅游总收入增速中列第五,位居江西、甘肃、西藏、青海之后。
2014年,贵州省全年接待游客3.2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0亿元人民币,同比可分别增长20%和22%。
二、贵州发展旅游业的必然因素和优势
(一)、政策
改革开放后,国家着重于西部和西南部省份的经济开发,通过沿海发达城市来推动内陆靠海城市的经济发展,特别是
7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战略以来,贵州丰富的资源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从而促使贵州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成就了贵州旅游业在21世纪的第一个里程碑,使之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贵州省也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开发,倡导可持续生态旅游,2013年,国家旅游局从全国层面,对贵州旅游业发展路径、模式进行调研、解析和总结。2014新年伊始,国家旅游局主管的《中国旅游报》刊发连续报道,从贵州旅游的路径选择、资源理念、平台推动、难点攻克、未来转型等多个角度进行报道,在全国旅游行业引起强烈反响。
(二)、气候环境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
贵州省位于副热带东亚大陆的季风区内,气候类型属中国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主要气候特点为:全省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高原气候或温热气候只限于海拔较高或低洼河谷的少数地区。境内包括省之中部、北部和西南部在内的占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4,16?之间。这样的气候非常适合人们常年居住和旅游观光。
8
(三)、地域文化和人文
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之一,这里主要分布有布依族、侗族、苗族、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人们朴素传统,热情好客,更有浓郁且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少数民族食品、饰品,这使贵州当然成为旅游的首选之地。
(四)、地形、地貌
贵州省属喀斯特地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浓密的森林绿色随处可见,有数不清的飞流直下的瀑布和清澈见底交错的小溪,这些美丽独特的风景让人难忘。
(五)、高科技、无污染产业的引入
近年来,贵州省大量引进许多科技含量高和无污染的产业,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世界第一大的天文望远镜和具有世界顶尖IT技术水平的大数据,随着这些年
的研究、开发和建设,世界第一望远镜即将竣工,而依附于它建设的集高科技与娱乐于一身的卫星城也即将完工,这样的成就将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贵州,增大人流量。逐渐趋于成熟的大数据产业带动贵州IT技术向前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在贵州建立IT产业园,大量引进无污
9
染的IT企业,从而推动贵州境内外的人口流动速度,有利于推动贵州旅游业的发展。
(六)、历史文化的沉积
在中国,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据现有资料介绍,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差不多都是在贵州境内发现的。早在24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已发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80余处。其中,观音洞旧石器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观音洞文化”,对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贵州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全省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转战贵州高原,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于贵州遵义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如今的红色遵义奠定了20世纪中期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三、贵州旅游业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落后
10
贵州省位于西南丘陵和高原地区,由于地处偏远,地势不平坦不利于开发,所以开发比较晚,导致现在贵州经济较为落后,人均年收入和GDP基本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水平的落后就会导致贵州旅游业资金的投入收到一定的限制,相关部门和当地政府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就会导致很多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不够,基础设施不完善,住房和餐饮服务等方面就会得不到旅游者们的满意,这
样就会造成游客的流失。
(二)、交通落后
地势决定了公路、铁路和机场等交通工具必需品建设的难度,而公路等方面建设的难度就需要资金来弥补,贵州作为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公路等建设难度相当的大,而作为中国较为贫困的省,贵州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弥补建设上的困难,这就导致了贵州的交通相对比较落后,虽说2014年贵广高铁已经开通,贵州“鸟道羊肠,舟车不通,地狭民贫”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但是,相比于其他省份,贵州的交通资源还是比较落后的,同时,贵州省基本没有国际航班,要出国或者外国友人要到贵州旅游需要经过几番周折,这样难免给游客留下不好得记忆,除此之外,在节假日高峰期,很多想来旅游的游客难免会遇到坐不到车、飞机或者堵车等现象,从而错过了旅游最佳时期;再者,贵州省内的旅游景点,很
11
多都没有直接坐车到达的公路,可进入性极差,这就会导致许多人不会再次来到贵州旅游的局面。
(三)、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欠缺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很多人虽然说勤劳朴实,但是由于封建思想和 历史关系的诸多因素,导致贵州居民相对于其他省份的居民,文化知识比较缺乏, 素质较低,发展地方经济和自我提升的觉悟较低,其中体现为:(1)、有很多游客到贵州旅游很多时候会遇到与人无法沟通的现象(甚至与导游都无法沟通);
(2)、导游、地方居民或者是经商者对游客有不礼貌的行为现象;(3)、部分专业旅游开发者到贵州寻找、开发旅游景点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挠现象;(4)、由于受历史和封建文化的影响较大,很多贵州居民没有除了农业通过其他产业来带动经济发展的觉悟等现象。
(四)、贵州旅游业的宣传力度不够
商品都需要别人知道,这就是品牌的知名度,犹如世界500强的中国海尔,美国的耐克等这些知名的品牌,这些强大的企业,他们是非常注重品牌的打造的,只要能够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质量过硬就会受人们喜欢。
12
贵州旅游实质也是一个“商品”,是享受而带不走的“商品”,贵州所有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的风景和体验质量我们毋庸置疑,但是贵州旅游就是缺少对品牌的强力打造和知名度的重视程度,缺少了一张名牌,就很难被人知道和接受,现代人都追求名牌这是众所周知的,贵州旅游就缺少了一张这样的名牌。虽说现在的红色遵义已经声名在外,贵州茅台已经名扬中外,但是这些是不足够的,就如爽爽的贵阳在贵州境外都鲜为人知,这也是贵州旅游业的一个弊端。
(五)、潜在的人为破坏
当今社会无论在哪个地区,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都提倡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即是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观,这贵州也不例外,然而,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农村底层人民和只为利益的那些商人,他们会依照国家政府的政策规范自己的行为吗,,,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今在贵州农村,靠抓捕珍贵的飞禽和国家级保护动物(鱼类等)、砍伐树木、杀害珍贵动物获取其皮毛等作为家庭生活的支柱的随处可见;除此之外,很多为了谋取非法暴利而在贵州开过度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厂房的商人也不少。这些人为的因素是生态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所谓多彩贵州,即为山的绿,水的清,天的蓝~~~,长此以往,多彩贵州将不
13
复存在,而贵州旅游业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六)、相关管理人才少
贵州境内的旅游景点不少,但从事旅游业专业管理的人才较少,现如今在贵州的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层拥有先进管理思想的人才寥寥无几,这情况导致了贵州旅游业现在管理体制不健全,很多部门的责权划分不清,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各部门就互相推卸责任等现象,这极为损害贵州旅游的形象。
(七)、贵州经济支柱产业单一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势陡峭,交通不发达,不适合引进大型的钢铁、工业、电子等企业,从而使得贵州的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旅游业和农业(养殖业、种植业)为主,而今,贵州的旅游业才刚迎来它的第一个春天,起步较晚,农业又不能支撑旅游业开发所需要的投资资金,这就导致贵州旅游业发展收到阻碍。
四、贵州旅游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重点发展经济、加大旅游业开发力度
政府应当把贵州经济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引进高科技、
14
高收益的产业,努力提高贵州经济快速发展,在贵州,作为新兴产业的旅游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为开发和建设旅游景点的基本开销,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适当引进投资,进而可以完善贵州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更优质的服务,同时相关部门应当在旅游景点旁建立适量的星级酒店,这样不仅体现了贵州旅游业追求高质量,高享受,同时旅客也会受到优质服务后“忆贵州”。
(二)、加强交通建设、增加旅游景点的便利性
众所周知,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贵州应继贵广高铁开通后继续加大对交通的建设,尤其是对旅游景点交通的建设。毫无疑问,改革开饭以来,贵州的交通每年都在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仅仅是以贵阳为中心向外扩散,贵州应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未来,未来的生活是一种快生活,贵州应该把省内各个旅游景点以一条短的交通轴线连接,便于未来贵州几日全游,环游贵州等。
让以后贵州的旅游业腾飞起来,带动贵州省经济发展,把“贵州”带出贵州,带向世界。
(三)、实行全民教育、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觉悟
就先进而言,我国的人口文化素质在国际上处于偏低地位,
15
而贵州的居民文化素质在中国处于偏低地位,因此,提升人民文化素质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发展科技和经济的基础;教育是提升人民文化素质和觉悟的基础,国力的竞争就是科技、人才、经济和教育的竞争。而今,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让知识遍及到省内的每一个角落,培养出更多的拥有高文化素质的人才,注重培养导游的个人素质和涵养,从而促进贵州的经济发展,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贵州宜旅游业为主,所以对教育的投资归根结底就是对贵州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投资。
(四)、注重品牌和知名度、“包装”贵州
贵州是一个旅游的大省,但是相对于周边的省份,贵州和他们还是存在很明显的差距,很多游客经过贵州而不到贵州旅游,原因就是政府对贵州形象的宣传
不够,导致贵州给人形象不好,不了解贵州,不认识贵州。
所以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贵州旅游业的投资,从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贵州,让国内外的游客认识和了解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奇特、独特的特点,让他们知道贵州、了解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16
(五)、加强原生态的建设和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特别是对贵州作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为我们进一步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抒写好美丽中国的贵州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
对于贵州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贵州省有规定,而且国家也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赏罚制度,作为底层的管理人员,必须坚定不移的守好自己的岗位,不让生态环遭到破坏,同时,作为一位公民,应该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等生态建设活动,建设生态文明贵州、建设美丽贵州,促进贵州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
(六)培养、引进旅游管理高水平人才
大到国家,小到公司企业、学校等,都有几个优秀的管理者,就现在而言,贵州确实缺少旅游管理的高水平人才,很多旅游景点的管理者都是滥竽充数,行为和能力都不过关,这也是贵州旅游业的隐患,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外省或者是国外先进的管理人才和管理理念,完善贵州旅游业的管理体制,实现贵州
17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七)、引进多种轻工产业、实现贵州经济协调发展
纵观世界经济,每一个发达省份的有着几个支柱产业,而仅有一个是较为突出的,就目前贵州而言,贵州以旅游业我支柱产业,农业为辅助产业,其他产业次之,而以未来的眼光看贵州经济,如果贵州旅游业以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其他产业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是不科学的,这就会造成经济过度依赖现象。 因此政府应该注重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引进其他可发展产业,同时促进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涉及面较大,收益可观但投资金额也较大,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其他产业快速发展,在未来贵州旅游业遇到困难的时候,其他产业也可以保证贵州经济平稳发展,同时这也是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认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总之,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口号的提出,民族地区也加快经济社会的建设步伐,但在旅游开发中,必须注重民族文化母体的保护。尤其运用现代科学
18
技术手段及管理技能,开发利用本地区资源,避免旅游的商业化行为带来文化的边缘化和庸俗化。要以当地人以及他们的民族和文化作为主位,动员和促进当地人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文化具有消减性、传 承性和变异性等特征,只有充分保护民族文化才能实现既保护了原生态文化,又能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六、参考文献
《贵州旅游》 廖善友 编著
《贵州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张丽杰,张晓杰 编著
《贵州省情》 清华大学出版社
《旅游管理综论》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19
范文四: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考察报告
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施中央确定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进一步加快湖北的改革和发展,5月30日至6月7日省政府咨询委员会派出调研组赴贵州省考察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贵州省政府办公厅组织了旅游局、扶贫办、民族宗教委员会、党史办等部门召开的座谈会,介绍了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发展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贵州省按照《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发展特色旅游业”的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游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加以大力扶持和发展,培育成支柱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积极推进贵州省旅游业的建设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近五年来,全省旅游总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目标。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23.1万人次,外汇收入8020.27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2480.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88%,国内旅游收入161.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8%,旅游总收入167.75亿元,同比增长43.54%。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2年出台了《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标志着贵州省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贵州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旅游业富民强省、保护自然生态和民族民间文化、推动改革开放等功能和产业联动效应,使旅游业的发展与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相协调。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强化旅游产品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素质,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使贵州旅游业形成一条具有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2000年至2004年,国家和贵州省各相关部门对旅游业投入共计4.03亿元,其中旅游国债资金达
3.25亿元,投资总额超过了1980年至1999年贵州省财政对旅游业的投入总和,极大地改善了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财政比较紧张困难的情况下,决定从2002年起,每年拨出专款1200万元建立贵州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把对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到财政预算中(从2005年起增加到2000万元),这对进一步完善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干线通往重点旅游区的道路条件显著改善,几个旅游支线机场相继通航和开工。四是旅游规划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国家旅游局的指导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由国际著名旅游规划专家编制的《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获得了贵州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批准,地、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和支线机场旅游线路规划及长征文化、乡村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编制(修编)工作已相继完成或启动。五是旅游精品战略全面实施,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为重点的产品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全省首批三个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建设进展顺利。旅游宣传促销工作成效明显,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媒体参与的联合促销机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岛,生态贵州”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凸现。六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以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进展,旅游企业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工作全面推进。
二、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从贵州实际出发,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把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营造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扩大旅游业投入、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壮大旅游产业规模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 2、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围绕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的原则,切实做好旅游规划编制和旅游资源保护等基础性工作,认真解决好旅游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坚持“以质取胜”和“以特取胜”,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和民族文化旅游,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品体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场,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努力塑造贵州旅游新形象。
范文五:贵州省旅游业
《贵州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是贵州省第五届旅游产业
发展大会后,紧紧围绕转变旅游发展方式、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为建
设旅游大省编制的首个省级层面的专项规划,已纳入
19个省级重点专项规划,意义重大。
贵州经济总量小,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业基础薄弱,发展方式还
比较粗放,要实现加快建设旅游大省,并进而向旅游强省迈进这一定
位和目标,结合贵州相对闭塞、长期滞后的省情,课题组认为贵州旅
游要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开放整合、融合合作、生态立足、项目带动
的战略。即要坚持开放的理念,发挥贵州生态优势,以生态环境参与
全球及国内分工,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特别是生态旅游业,形成原生态与大
市场的良性循环,
以大项目形成大推动力,以产业融合和区域
合作形成大格局,从而走一条开放发展、绿色发展、跨越发展之路。
具体来讲,一是要采取“开放整合、多极突破”战略,即以贵阳为中
心,同时发挥安顺、遵义、铜仁、都匀等贵州对外主出口作用,通过
开放,对接重庆、长沙、桂西北等大客源、大市场、大集散地,形成
符合贵州省情的、与云南旅游水电站式“梯级开发”不同的多极突破
的格局;二是要把握贵州生态优势和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与方
向,以原生态的、原真的资源、产品为最大卖点,以休闲度假为引爆
点,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的优化升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三
是要以大项目带动,特别是一大批休闲度假项目;四是要发挥旅游业
战略性支柱产业作用,要采取产业融合,景城互动、统筹发展的战略
思路。要强化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以及避暑、商务会议、康体保
健等传统产业和新兴行业相融合,
要与新型工业化、
城市化进程相结合,要统筹各种资源,按照大产业发展思路,进行全面推进。
“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应重点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旅游业的
优化升级,特别是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公路、铁路、航
空、河道”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改善贵州省旅游可进入条件;加强度
假旅游项目和产品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度假区,实现观光型产品向度
假型产品转变,
单一旅游产品向多元旅游产品转变;
加强旅游商品的研发、加工、展览、销售一条龙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商品档次,扩大
旅游商品规模,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商品品
牌;继续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在人才、信息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对应
地重点实施骨干旅游区深度开发与转型升级、
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产品与新业态培育工程、四季旅游开发工程、旅游服
务要素建设、产业融合与新兴优势领域开发、
市场深度开发与营销体系建设、人才开发、
科技与信息化建设和示范试点十个骨干工程和支
撑项目。
规划创新
“山岛”构想;认为贵州可以在避暑、国民
休闲、养生与老龄度假、原生态民族文化体验、山地户外活动、自驾
车‘自行车及自助游等六个方面占据新的高地,
引领旅游业第三次浪潮(文化,健康,体验);
第一章
贵州旅游业发展基础与环境评价
宣传、文化、旅游、体育、农业“五位一体”
战略新支撑·交通新变革·市场新需求(大众化,多元化,多层次,休闲度假)·产业新变化·贵州新发展
“十二五”需要解决的重大瓶颈问题
“十一五”
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有一些问题未完全解
决,主要表现在:
17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尽管“十一五”期间,贵州旅游基础设施发生明显变化,但总体
来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比较滞后,与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相称。
交通这一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还没得到根本改变;
旅游集散地、
旅游
厕所、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及景观道路、停车场、旅游标识系统、高
速公路游客服务区、
游客服务中心、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网等公益性配
套设施建设滞后,还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
(二)旅游接待条件与休闲度假需要不相适应
贵州省酒店总量不足、档次低,且绝大多数是商务酒店,度假酒
店很少,已不适应休闲度假旅游需要。旅游厕所总量不足,管理、服
务水平较低,脏、乱、差面貌与休闲度假需要不适应。
(三)旅游大企业、大项目引进与加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大企业、
大项目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贵州旅游缺
乏大企业,没有标志性的旅游酒店集团、管理集团和综合集团,如悦
榕庄、开元集团、华侨城等。尽管经历多年发展,但像乐湾度假区这
样的大项目几乎没有。
(四)休闲度假产品开发与转型升级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小,
一些优势的休闲度假产品,
如温泉旅
游、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品开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产品转型升
18
级的要求。
(五)旅游城镇体系与目的地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城镇化水平在
31%
左右,远低于全国城镇化
46.6%
的平均水
平,
城镇体系建设滞后。
与此高度关联的旅游城镇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无法支撑旅游目的地建设和休闲度假的需要。
贵州真正意义上的旅游
城镇极少,特色旅游城镇更是难觅踪迹;特色旅游街区、风情小镇等
建设亟待强化。
(六)产业经济格局与转变发展方式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旅游业仍处在初级阶段,
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
旅游经济对
景区依赖严重,门票经济仍十分突出,产业链条短,产业经济的格局
未见雏形。旅游产品开发粗放,资源综合利用率低,过百万的景区只
有
2-3
家,规模小,避暑度假、民族文化体验、康体健身等特色旅游
产品体系尚未形成,
缺少有影响力的原创性或个性化精品。
旅游商品
尤其是民族手工艺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大多为家庭手工作坊制作
和地摊式买卖,尚未形成产业,旅游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消费、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七)人才队伍建设与跨越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贵州省发展旅游的人才支撑严重不足。全方位地缺乏旅游人才,
表现为旅游规划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酒店服务人员、旅游从业
人员、农家乐从业人员等“五支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制约了贵州旅
(八)体制机制与开放型旅游业要求不相适应
......................................................... 19
五、旅游业发展的挑战
..................................................
19
(一)激烈竞争的挑战
................................................................................................. 19
(二)投资和招商的压力
............................................................................................. 20
(三)调控和管理的挑战
............................................................................................. 20
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
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
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
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
第三章 支撑项目
黄果树国家公园度假区,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区,荔波生态旅游度假区,荔湾国际温泉休闲城,龙里国际山地避暑休闲度假区,国酒茅台度假区,百里杜鹃高山休闲度假区,镇远古镇历史文化旅游渡假区,西江苗寨度假区
(依托西江千户苗寨,
以苗族文化为品牌,
打造集苗族原生态文化
体验、文化演出、苗族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建筑观光等为一体
的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区。一是弱化商业氛围,突出苗族文化特色;二
是苗寨保护及环境综合治理;三是适当在村寨外围建设小型度假村、
主题酒店,
实现寨内游、
寨外住;
四是中长期考虑和郎德苗寨、
挂丁、
南秀水乡、朗利、乌利、干荣中寨等组成旅游线路,构建以朗利河为
轴的一条休闲旅游带。五是积极发展苗族传统演艺活动、节庆活动;
大力发展苗族银饰、
服饰等手工艺制作,
培育苗族手工艺旅游商品制
作和生产基地。
),
(十)肇兴侗寨度假区
依托肇兴侗寨,
以侗族文化为品牌,
打造集苗侗原生态文化体验、
文化演出、苗侗生活体验、乡村休闲度假、建筑观光等为一体的民族
文化休闲度假区。一是结合整脏治乱活动,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重点是河道治理、排污工程以及杜绝居民乱倒垃圾、乱扔赃物、乱排
污水;二是加强侗寨保护、利用,对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影响侗寨容
貌的建筑物、标语、广告牌等进行整治,恢复景区原有景观;利用侗
寨开展文化体验深度游,
构架侗族文化体验地和文化观光旅游区;
三
是注入侗族文化内涵,
丰富休闲活动内容,
把侗族歌舞表演由节日化
变为日常化,
积极开展侗族大歌等歌舞表演;
四是和桂西北开展区域
旅游合作,
将肇兴侗寨纳入桂西北龙胜/ 三江/ 从江、榕江国际市场炙手可热的旅游线路中。
71
如晴隆
24
道拐公路汽车爬坡比赛,福泉市万亩果园内的山地自行车
比赛、
山地高尔夫等,
紫云格凸攀岩基地建设和蜘蛛人攀岩活动的开
展,凯里斗狗、斗牛,赤水独竹漂、上刀山下火海等民族体育活动。
二是依托保利温泉、御温泉、明皇御温泉、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剑
河温泉、盐津温泉等温泉资源,推进温泉疗养专项旅游产品的开发,
培育形成规模温泉疗养集聚区。
三是依托贵州全国四大药材主产区之
一和独特的医药技艺,
推进贵药养生保健中心基地建设,
开发供旅游
者养生保健的短期或分时的旅游保健疗程,
辅以贵药养生保健、
贵药
文化旅游线路产品等。
四是发展深度疗养、
心理健康等现代疗养保健
产业链。五是推出面向国内外高端市场的康乐养生休闲一体化产品,
推进疗养业与餐饮业、休闲业、观光体验等融合发展。六是整合提升
西江千户苗寨、
肇兴侗寨等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着重原生态文
化体验;拓展养生养心饮食、修行、疗养、节会等产品,打造养心产
业链;
开发若干条以原生态文化体验、
佛教名寺朝观、
佛教艺术修学、
佛教历史访古等为主题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七、市场深度开发与营销体系工程
(一)实施“多彩贵州”品牌推广工程
以“多彩贵州”为引领,构建由各市县相对独立的宣传口号、形 象为支撑的品牌形象体系;
借鉴
“好客山东”
成功经验,
由贵州省委、
省政府主导,设置专项资金支持,采用专项方案推动,制定统一的 Logo
和英文译名,起草“多彩贵州”标准。增加“多彩贵州”内涵,
72
将“多彩贵州”旅游品牌上升为全省的品牌工程。
(二)挖潜资源优势,迎合市场细分要求
通过山地、避暑、康体养生、原生态文化、乡村等特色旅游产品 的打造,
深度挖潜资源比较优势,
以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迎合市场细分
要求,拓展客源市场深度和广度。如发挥原生态民族文化优势,吸引 国际游客,开拓国际市场;山地自行车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国 际山地自行车爱好者市场;
避暑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四大
“火炉
城”
市场;
山地户外拓展旅游产品的开发直接对接国内外健身旅游市 场。
(三)利用新手段,丰富营销体系
利用移动通讯、
3G
等新技术与微博、博客、
群等新媒体,并
探索与移动运营商和
SP
(服务提供商)等跨界合作来丰富营销体系,
增强贵州旅游渗透力。鼓励车友会、户外俱乐部等民间组织围绕“多 彩贵州”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旅游活动,通过在主要客源城市发放“贵 州旅游卡”等优惠举措,来增强市场吸引力,争取新市场。
(四)对接经济中心,主攻主要客源市场
依托交通变革引起的时空变化,
通过完善的交通服务网络保障体
系建设,
主动对接、
全力突破主要经济中心:
珠三角,
做大做强重庆、
四川等周边大城市客源市场;
加快谋划突破环渤海和长三角客源产出
中心以及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并主攻台湾市场。做好三个保障:交
73
通保障,
针对主要客源市场增开航班和专列,
使交通硬件设施真正成
为游客出行的便捷方式;奖励措施保障和客源地服务保障等。
(五)加强客源地建设
通过合作共建方式,
在客源地建立贵州旅游服务港等驻外办事机
构,作为客源地的服务基地、旅游宣传窗口和文化展示平台,以此完 善客源地咨询服务网络,
并以此为主要载体,
采取多样灵活的营销手
段,培育新兴市场,提升既定市场。广泛借助文化宣传推介旅游,要 充分挖掘贵州丰富的民族和地方文化素材,
努力创作一批在全国具有
影响力的文艺作品,
充分发挥其对我省旅游的宣传作用。
要集中全省
上下的力量,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抓好市场推广,以 宣传扶贫方式支援贵州发展,
积极利用中央媒体,
以更大的平台宣传
贵州形象。
采取设立境外旅游办事机构、
建立完善境内外宣传网站、
组织高
层旅游论坛、
开展大型旅游促销活动以及利用国际民间交流团体、
国
际性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大力发展积极培育东北亚、
东南
亚、欧美等市场。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影响大、层次高的区域性、全 国性和全球性节会、演出、体育赛事,拉动境外潜在市场。强化整体 意识,
与泛珠三角各地区联合开发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创新合作理念
和方式,推动与周边省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交流与 合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力争实现区域内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 利益共享,开发国内高端旅游市场。
第四章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