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北京时间8月1日上午,正在巴西举办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本次中国唯一一个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嵩山历史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次申遗终获成功的嵩山建筑群也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至此,我国世界历史遗产的数量增加到39个,居世界第三。 世界遗产大会在评价中说: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去年申遗受挫的嵩山历史建筑群在今年二次申遗时改名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据介绍,“天地之中”凸显了嵩山建筑群在中华文明中特有的文化地位,而且“天地之中”这一文化理念也比较形象,便于外国评委理解,该概念是此次嵩山建筑群申遗的竞争力所在。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世遗大会现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中方有效地解释了“天地之中”与中国古代天文概念和至高无上的皇权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对这一地区的历史建筑、宗教、艺术的综合影响,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的一致认可,最终申遗成功。 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后表示,考察过程中她认识了“中”字。她说:“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中’的崇拜和认可。” 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因而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723)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观星台为元代(1276)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174品碑碣等文物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而每栋建筑、每件文物都记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作为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少林寺承载着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公元689年至1803年间的古塔241座和现代塔2座,数量惊人,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少林寺初祖庵是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除了它影响深远、广泛的宗教历史意义之外,其建筑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960-1279)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其精美的石雕让人回味和感叹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的元代建筑是当时(1279-1368)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484)的嵩阳寺,现为嵩明书院,它是儒学成为官方和民间最权威和显赫的主体教育、学术体系之后,历史上最著名的中国北宋(960-1127)四大书院之一,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建于公元二世纪的汉三阙,雕刻精美,上面生动记载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无可取代的艺术、建筑、历史价值,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是中国血缘政治和家族关系、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人类对 “天地之中”的信仰。 始创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岳庙,虽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却独立建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脱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和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是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庙内的宋代铸铁神人、北魏以降的历代碑刻和壮观肃穆的古柏林更增添了这一庞大的道教寺庙的传统韵味与独特价值。中岳庙见证了印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一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以其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
范文二: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文 晏雁
新闻链接:
2010年8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将中国河南登封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由于在2009年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历史建筑群申报“天地之中”的理念曾经遭到一些西方专家的质疑,因此,在今年申报时,详释“天地之中”的概念成了尤其重要的内容。把“天地之中”作为登封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文化概念,是对中国朴素宇宙观的高度概括。国内知名学者认为,今年“申遗”的主题“天地之中”,即天堂和人间的中心,这种阐释更便于国际化的理解。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先民宇宙观和审美观得到西方认可。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的内容主要是8处11项:周公测景台、观星台,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中岳庙、少林寺塔林、少林寺初祖庵和少林寺常住院等。其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更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最真实、最深刻的反映。
※中岳庙
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是中国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中岳山神的地方。庙宇始建于秦代(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至唐玄宗初年(公元712年)才定于现址,现存建筑多复建于明清时期,为官式建筑的代表,也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一组道教古建筑群。中岳庙现有建筑300多间,占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中轴线全长约600米,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中华门、峻极殿、天中阁等主要建筑。庙里有汉代至宋代的古柏300多株,保存的重要文物古迹有魏碑、唐碣、宋代4尊铸铁人、宋金“四状元”碑和铁狮子等。
※汉三阙
中岳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建于东汉年间(公元118~123年),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石雕极品,堪称为中国古代国家级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阙是立在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小建筑,每阙由正阙和副阙组成,各阙一般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组成。雕刻于汉三阙上的图画、篆书、铭文十分精美,是研究我国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的少室山下,建构与太室阙大致相似,阙壁遍布雕刻图像,多达60余幅,内容丰富。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启母阙上记述了大禹和他父亲治水的故事。
※会善寺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城北6公里嵩山南麓积翠峰下。该寺原为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离宫,正光元年(公元520年)复建闲居寺。隋开皇五年(公元585年)改名嵩岳寺,后隋文帝赐名会善寺。唐武则天巡幸此寺拜道安禅师为国师,赐名安国寺,并置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唐代增建殿宇、戒坛、塔,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如元同、净藏及天文学家一行等皆出于该寺。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赐。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及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的1口铁钟(高1米多、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寺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嵩山南麓峻极峰下,是中国创建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书院之一,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它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经历代重修,目前书院保持了清代(公元1644~1911年)建筑布局,中轴建筑共分五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院,中轴线两侧有配房和西院敬义斋等,共有古建筑25座,108间。200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嵩阳书院保存下来的文物很多,最著名的是2株有着4500年以上树龄的汉封将军柏和9米多高的大唐碑,人称“稀世宝”。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位于嵩阳书院西北4000米的山谷中,建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距今1400多年,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塔有15层,塔高40多米。塔身呈十二角形,塔身下层有檐和角柱,内有扶梯可以通塔顶。塔刹为石雕圆柱,高约2米,呈螺旋形,保留了佛塔的风格。塔上砖雕为难得的北魏艺术珍品。
※少林寺常住院及塔林
少林寺位于嵩山的五乳峰下,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少林寺是一座有七进院落的庙宇,占地约3万多平方米。少林寺不但是佛教圣地,也是国内外武林友人敬慕之地。少林寺的建筑、壁画、碑刻都极具特色。其最著名的景点有达摩亭、白衣殿、塔林等。
少林寺常住院是住持和执事僧进行拜佛、坐禅、诵经、接待、藏书、开展大型法事活动的地方,也是住持及各方执事僧居住、办理日常事务的地方。少林寺常住院从山门起,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七进院落。这些也是游客参观少林寺的主要景点。少林寺常住院山门横匾“少林寺”是清代康熙所题;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
少林寺塔林为少林寺历代和尚圆寂后的墓塔,占地约2.1万多平方米,有唐以来历代古塔230余座,是国内最大的塔林,有砖、石和砖石混合结构的各类。其中,唐塔2座,宋塔2座,金塔10座,元塔46座,明塔148座,其余为清塔或时代不详者。这些塔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
※初祖庵
初祖庵位于少林寺西北2公里的五乳峰下,宋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为纪念达摩而修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1984年重修,现有山门、大殿、2个小亭和千佛阁。初祖庵大殿又名初祖殿,在山门后的中轴线上。大殿面阔3间,进深3间,大殿全部用八角石柱承重。大殿虽经多次修葺,梁架结构、斗?比例和细部造法、圆栌斗和讹角斗的搭配等都反映出始建结构的特征,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甚至可称为孤例。
范文三:天地之中登封历史建筑群
祝贺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洛阳自古称“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特别是在周、东汉、北魏、唐(武则天)以洛阳为都城时期,在中岳嵩山创建了无数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建筑群,这些古建筑经历代风雨沧桑,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留下来的成了珍贵文物。如今,经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政府和郑州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中岳嵩山登封的古建筑群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虽然登封现在行政上隶属郑州管辖,但毕竟与洛阳有很深厚的渊源关系,是值得庆贺的大喜事。
祝贺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时间2010年8月1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
产。(央视新闻截图):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家文物局的意见,组织力量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档案资料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为申报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在申遗过程中,不仅使登封市的景观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美化,而且使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公众的遗产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从而为郑州登封“天地
之中”历史建筑群乃至全省的文化遗产长期、有效的保护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河南登封原名阳城(告城),武则天当上了大周皇帝,将郑、汴划归王畿范围,武则天有《以郑汴等州为畿制》诏书曰:“朕膺此符合,绍隆周之睿业,因丕洛之鸿基。相彼土中,实唯新邑。五方入贡,兼水陆之骏奔。六气运行,均霜露而调序。山川形胜,祥祉荐臻,远无乾心,近收亡欲,式建宗社,大启神都。”
登中岳嵩山祭祀封禅,遂将阳城改为登封,并投金简于嵩山。
金简1982年出土于中岳嵩山峻极峰,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唐代早期金简,呈长方形。正面镌刻双钩楷书
铭文3行63字: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发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此简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谴宫廷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唯一的皇帝祭神祈福金简。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
文化珍品,宝贵价值熠生辉
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则在中原河南,这里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几大主流文明--儒、佛、道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这里也成为人们测天量地的中心,这一历史背景使得这里汇聚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纪念建筑,其精华,即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它们都与中国“天地之中”传统宇宙观发生着直接的、必然的联
系。
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
具说服力的证据,其价值得到国内外专家一致高度认可。
周公测景台最早是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为测日影定地中而建的土圭,唐代(公元723年)在其旧址仿旧制建成了留存现在的石圭测景台。观星台为元代(1276年)天文学家郭守敬所建,是当时27个天文观测站的中心观测点,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
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太室阙,是中岳庙前身太室祠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东太室山黄盖峰下中岳庙天中阁前600余米处的中轴线上,后来便成为历代中岳庙前
导空间的重要建筑。太室阙中心点坐标为北纬34?27′06.81″,东经113?04′04.09″。太室阙始建于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东汉首都在洛阳。东汉王朝崇信道教,在中岳庙(当时名称叫太室祠)前以青灰色块石砌筑,分建东西两阙,间距6.75米,相对如门,是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阙身平面呈长方形,上有出檐的四阿顶,为石质仿木结构,东西两阙分别由母阙和子阙组成,各通高3.96米,长2.13米,厚0.7米,子阙比母阙低1.31米。阙身四周雕饰有反映汉代社会风俗和信仰的画像,保存较好的有50余幅。阙的题额刻在西阙南面上部,阳刻,
中岳太室阳城”六字。铭记刻在西阙北面,阴刻,计27行,每仅存“
行7字,内容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阳城县长吕常等建阙的缘由。
东汉三阙,雕刻精美,上面生动记载的历史画面和生活场景体现出无可取代的艺术、建筑、历史价值,是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史的珍贵资料。由太室阙和中岳庙构成的礼制建筑群,是古代祠庙建筑群空间处理的优秀范例。少室阙、启母阙则以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和艺术内容代表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的一种传统--祖先崇拜,这种传统是中国血缘政治和家族关系、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理念和准则,也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之一。汉三阙是建于"天地之中"的古代都城选址
登封地区的遗迹证明,证实了早期人类对 “天地之中”的信仰。
太室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庙阙,是古代祭祀太室山神的重要实物见证,是中国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太室阙为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阳城县长吕常所建。分东西两阙,中间相隔6.75米。东阙通高3(92
米,西阙通高3(96米。两阙结构完全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3部
分组成。
太室阙东阙:
太室阙西阙
太室阙身以减地平雕手法,刻百戏、狩猎、神话故事、奇禽怪兽以及贵族生活等画面。画像久露荒野,风雨剥蚀,有的已漫漶不清,幸存下来的尚有60余幅。题额刻在西阙南面上部,阳刻篆书“中岳泰室阳城口口口”9字,今仅存6字。题额下刻篆隶参半的铭记,在西阙北面也刻有铭记,为阴刻隶书,计27行,除3、4两行为10字,其余每行9字,每段之前均以圆圈作标识,为汉代石刻文字所罕见。主要是赞颂中岳神君的灵应和吕常等人建阙的缘由。太室阙对研究建筑史、美术史和东汉社会情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
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创于公元前二世纪的中岳庙,虽以太室山峰遥为背景,却独立建
造于"天地之中"盆地平原,自成建筑体系,脱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和保存完好的建筑物,是中国道教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中岳庙前身是太室祠,最迟在西汉汉武帝时已经存在,原为祭祀嵩山太室山神的场所。庙内的宋代铸铁神人、北魏以降的历代碑刻和壮观肃穆的古柏林更增添了这一庞大的道教寺庙的传统韵味与独特价值。中岳庙见证了印
刻"天地之中"信仰的道教文化发展史。
。
中岳庙全景:
嵩阳书院,前身为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的嵩阳寺,北魏的首都在洛阳,历代王朝为使儒学成为官方和民间最权威和显赫的主体教育、学术体系,对嵩阳书院格外重视,至北宋时(公元960-1127年),嵩阳书院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著名理学家程颢曾
在此讲学,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
嵩阳书院现存清代建筑26座,规划布局和实物留存独具特色, 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嵩阳书院作为中华文明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儒学中理学的开创地,
因公认的“天地之中”理念而落脚于嵩山地区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
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3公里太室山南麓。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该寺因山而得名,清景日昣《说嵩》:“少林者,少室之林也。”少林寺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发祥地。少林寺,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第二年(公元496年),为北魏京师洛阳畿内属地。直
至1949年,随登封县划归郑州。
北魏 太和十九年(495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太和二十年(496年) 孝文帝为安置北天竺僧高僧跋陀赦建少林寺,公给衣供。跋陀于寺西台建舍利塔,塔后建译经堂。熙平二年(517年) 洛阳永宁寺建成,十七年后毁于火。其间南天竺僧菩提达摩曾见此寺,后
入少林寺后五乳峰山洞坐禅。正光初(520年) 跋陀弟子僧稠任少林寺
主。
承光元年(577年) 周武帝下诏毁佛法,少林寺被废。 北周
大象二年(580年) 周静帝下诏重兴佛道二教。少林寺复立,更名陟岵
寺。
隋 开皇元年(580年) 恢复少林寺名。
开皇中(581-600年) 隋文帝诏赐少林寺柏谷坞地一百顷。
大业十四年(618年) 天下大乱。少林寺被山贼所劫,僧徒拒之。塔院
被焚,灵塔尚存。
唐 武德四年(621年) 四月廿七日,东都洛阳少林寺上座善护等十三僧,联合伪轘州司马赵孝宰等翻轘州城,执王世充侄王仁则归唐有功。
三日后,秦王李世民派员至寺颁赏。
武德五年(622年) 少林寺因居伪郑之地,被废省。
武德七年(624年) 寺僧不服减省上诉。七月,敕少林寺依旧置立。
武德八年(625年) 二月,重赐少林寺柏谷坞地四十顷,水碾一具。
咸亨中(670-674年) 高宗巡幸少林寺,御题《金字般若碑》,留幡像
及施物。
禅宗大师法如入少林寺。九月廿五日,武则天遣武弘道元年(683年)
三思送金、绢等物至少林寺,立《大唐天后御制愿文》,为亡母杨氏造
功德。
嗣圣元年(684年) 高宗薨,武则天至少林寺为高宗造功德。
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定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又称佛陀),在登封嵩山首创少林寺,传播小乘佛教。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住持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后人称之为“禅宗初祖”,称少林寺为“禅宗祖庭”。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宇文邕禁灭佛道,少林寺被毁。周静帝宇文衍于大象年间(579,580)重兴佛教,少林寺得以复兴,更名“陟岵寺”。隋开皇年间(581,600年),复称少林寺,并赐田百顷,从而奠定了寺院庄园的基础。隋末农民军袭击少林寺,火焚少林寺塔院和附近的殿堂屋宇。唐初,因寺僧助战李唐政权有功,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封赏,寺院发展到鼎盛时期。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垂拱年间(685,688年)、开元年间(713,741年)几次修整,至玄宗年间,少林寺建筑规模已相当宏伟。唐武宗会
昌三年(843年)灭法,寺中许多殿宇、佛像大多被毁,至此以后,少林寺发展缓慢。直到元、明之际,才有较大发展。元代裕公在主持少林寺期间,兴建了藏经阁和许多殿宇。元末兵火之后,明代又重修了藏经阁、千佛殿、立雪亭等,奠定了今日少林寺之规模。至1928年军阀混战中,少林寺大雄宝殿、天王殿、藏经阁、钟楼、鼓楼等主要建筑与重要文物被军阀石友三烧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拨款维修,修复了全部围墙,翻修了山门、立雪亭、千佛殿、地藏殿、东西寮房和大部分古塔。1982年以后根据有关资料重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阁、紧那罗王殿、六祖殿、禅堂、僧院等,使这些殿堂又恢复了昔日面
貌。
少林寺建筑群主要包括三部分:常住院(即人们通称的少林寺)、塔林、初祖庵。少林寺主体为常住院,中轴线建筑共7进,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第一进:山门,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门额悬康熙皇帝书题“少林寺”横匾。山门内塑有弥勒佛和韦驮像,山门左右各建单间硬山掖门。进山门中为甬道,两侧有马道,甬道边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第二进:天王殿,面阔5间、进深4间,重檐歇山绿色琉璃瓦顶,1986年重建。大雄宝殿左右两厢自南而北为钟楼(左)、鼓楼(右),还重建了紧那罗王殿(左)、六祖殿(右)、东西禅堂和僧院。六祖殿和西禅堂后为塔院,院内有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年建砖塔两座。第四进为法堂(藏经阁)。阁后地势突起,形成高台院落,为第五进方丈院,主室面阔5间,硬山式建筑,匾题“方丈”2字。院东、西两侧各建硬山寮
房5间。第六进为立雪亭,此亭亦名达摩亭,相传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达摩求法的地方。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庑殿顶,石柱上有明代题字,殿内悬乾隆题“雪印心珠”横匾,佛龛内供达摩铜像。东间有明
)铜钟1口。第七进为千佛殿,又名毗卢殿,面阔7万历十七年(1589年
,檐下悬挂“西方圣人”间,硬山式建筑,创建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
匾,殿内明间佛龛中有铜铸毗卢像,东墙下供有明周王赠汉白玉“南无阿弥陀佛”1尊,东、西、北三壁绘“五百罗汉朝毗卢”大型壁画。此殿原来严重倾斜,1980年进行落架大修,东壁壁画全部揭取,后又重新复位。殿内地面上有48个武僧练功的站桩脚窝。大殿东厢为白衣殿,西厢为地藏殿。白衣殿(又名锤谱殿)面阔5间,硬山,出前廊,殿内佛龛中供铜铸白衣菩萨像。北墙绘16组拳术对打观武图,南墙绘持械格斗图,东墙被神龛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半部绘“十三棍僧救唐王”壁画,南半部绘“紧那罗王御红巾”壁画。大殿东北和东南壁角绘文殊、普贤二菩萨像等壁画,神龛两侧分别绘制降龙伏虎罗汉。地藏殿,建筑形式同白衣殿,殿内塑地藏王,北壁和南壁绘十地阎君画像,西壁绘二十四
孝图。
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少林寺周围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
塔10余座,古碑多品。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
位。
塔林位于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
按照佛教的葬仪形式,寺僧圆寂后,佛徒根据其佛学修养、佛教地位、生前威望以及经济、佛徒多少等情况,建造不同等级的墓塔,以示功德。但也有些和尚建有身骨塔和衣钵塔。少林寺塔林是我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面积2(1万余平方米,现存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其中唐代6座,五代1座,宋代2座,金代8座,元代44座,明代143座,清代14座,建年不详23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造型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瓶形、圆形等,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是综合研究我国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以唐贞元七年(791年)的法玩塔、宋宣和三年
(1121年)的普通塔、金正隆二年(1157年)的西堂塔、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的中林塔、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坦然塔及清康熙五年(1666
)的彼岸塔为代表作。 年
1996年12月,国务院公布少林寺塔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初祖庵位于登封市少林寺西北2公里五乳峰下。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纪念达摩修建,占地约3000平方米。1984年维修,现有山门、大殿、2个小亭和千佛阁。山门:面阔13(5米、进深4(6米。悬山式建筑,灰筒瓦盖顶,瓦棱脊,脊两端置大吻。门前后出厦,中部两柱之间
置两扇实榻大门。
少林寺初祖庵是为纪念佛教东方禅宗的创始人--南亚高僧达摩而建,除了它影响深远、广泛的宗教历史意义之外,其建筑还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完整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砖木建筑精品之一,更是中国砖木结构建筑宝典--宋代《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其精美
的石雕让人回味和感叹大宋王朝的辉煌和无与伦比的文化繁荣。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
派。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
大殿呈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阔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根据殿内东间前金柱上端广东刘氏施柱的石刻题记可知,该殿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后历代多次修葺,但主要构件仍为宋代原物。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铺作施真昂。明间安板门两扇,两次间辟直棂方窗,前檐立4根八角形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殿内石柱4根,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殿上梁架为彻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殿内明间置佛龛1座。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大
殿后壁辟门。
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东山墙和后壁东面绘10幅
壁画,为十三祖修法像;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二十二祖至三十五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记各祖法号、俗名、籍贯等。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殿中部亦有雕刻,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四角各雕1力士支撑。佛龛系木雕而成,上檐雕斗拱,龛内供达摩塑像,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脱纱塑像侍立左右。初祖庵大殿是河南尚存最早木结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
大殿外东南角有一株巨柏,相传系少林禅宗六祖慧能从广东带回亲手种植。殿房四周有石刻40余方,其中著名者有黄庭坚《达摩颂》、宋代蔡卞《达摩面壁之庵》及明成化二十年(1484)梵文《陀罗尼经》等。初祖庵后五乳峰中峰之顶下10米之山坡有达摩洞一处,此为天然石洞,传说是初祖达摩面壁九年之修行处。洞外有明万历甲辰(1604年)建的石牌坊一座,为二柱单间庑殿顶形式。檐下用四攒斗拱,南面额枋题“默
玄处”,北面额枋题“东来肇迹”。
1996年12月25日,国务院公布初祖庵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的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
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会善寺山门:
会善寺大殿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一组东方古代建筑艺术殿堂,以其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
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
加大力度,科学管理,保护更上一层楼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在给人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也为所在地提出了遗产保护的更高要求。这个任
务更重,责任更大。
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做好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工作。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并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相关要求,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遗产的完好和永续传承。对已实施保护工程的遗产本体加强日常监测和维护;对尚未开展保护工作的遗产本体须严格依照文物保护相关规定抓紧制订保护方案,精心施工,切实保证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体系,认真做好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维护遗产本体与其环境
的和谐统一。
进一步加强对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及其深厚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科学展示,加强宣传,充分体现其作为全人
类共同财富的遗产价值,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当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少林寺:
坚持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并重,让保护成果充分惠及民众。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发挥积
极作用,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与发展。
范文四: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图)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10年08月03日 09:55
观星台
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测景台创立于西周(约公元前1037年),周公为测日影定地中在此建土圭,唐代(公元723年)仿旧制改建成了石圭。观星台建于元代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1276-1279年),郭守敬以此为中心点观测并推算出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多年。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充分验证了“天地之中”的信仰,是科学、宗教与政治相互作用的产物。
少林寺初祖庵大殿
少林寺初祖庵建于宋代(公元960-1279年),其建筑是现存的宋代砖木建筑罕见精品,更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宋代由李诫编著的《营造法式》颁布后最初的珍贵实证。它也以纪念中国禅宗开山祖达摩而成为广受注目的宗教圣殿。
少林寺建筑群(塔林、初祖庵、常住院)见证了佛教文化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巩固其影响力,并由此形成了中国最大的禅宗教派。
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之一。嵩岳寺塔是佛教文化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会善寺山门
会善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寺内现存元、明、清时期建筑9座,是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和尚的出家修行之所,现存元代建筑是当时(公元1279-1368年)最典型和珍贵的代表作之一。会善寺是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代表人物僧一行的出家修行之所,是佛教文化与“天地之中”观念代表人物的见证。
少林寺山门
少林寺常住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寺内现存明、清建筑30余座,每座建筑都承载着令人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五百罗汉朝毗卢、少林拳谱、十三棍僧救秦王等壁画以及现存的数百品碑碣等文物都是中外文化交流、融合、创新与发展的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共(2)页?首 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 页
范文五: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
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
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一:
今天我们要去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地处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嵩山。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期称“嵩高”~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称“嵩高山”~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要说中岳嵩山~在五岳之中~它东不如泰山雄伟~西不如华山险峻~南不如衡山秀丽~北不如恒山奇崛。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嵩山~以它自己诱人的山川风貌~灿烂的古老文化~独特的演变历史~天然的地质博物~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由于嵩山地层发育齐全~层序清楚~在不大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元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地层出露、类型齐全的岩石~多次地壳运动的痕迹等~是研究地质构造的一个良好的实践基地。这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是少见的~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中外地质学者瞩目。在2010年8月1
1 7
日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嵩山分为东西两支~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二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太室山下有启母庙~庙前有启母阙~庙后有启母石。相传大禹受命继父治水~禹因治水心切~凿山不止~连吃饭都不顾~和妻子涂山氏女相约送饭以击鼓为号~涂山氏女听到鼓声才来送饭。禹在凿山时化作一只大熊~力大无比。一次正干活时不小心一块石头滚下去击响了鼓~涂山氏女听到鼓声忙来送饭~一眼看到禹是只熊~羞愧难当~扭头就跑~大禹急忙在后追赶~追到太室南麓时~涂山氏女已经化成一块大石头。此时涂山氏女已身怀有孕~禹便向巨石大声哭喊:“还我儿来!”只听得山崩地裂一声轰响~巨石开裂~跳出禹的儿子~取名为启~所以这块石头就叫启母石。涂山氏女化作石头后~她的妹妹又和大禹结了婚~住在太室山西边的一座山下~抚养夏启王长大成人。古代妻子又称为室~所以禹的第一妻子住的山就叫太室山~第二妻子住的山叫少室山。少林寺就是因为坐落在少室山阴的茂密丛林之中~所以得名“少林寺”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
太室山东西起伏~奇峰相连~雄深高大~气势巍峨~犹如黄河南岸的一座天然屏障~护卫着夏代的都城--阳城~故有中岳如卧之说。太室主峰叫峻极峰~海拔1494米~古
2 7
来就有“嵩高峻极”、“峻极于天”的说法。朋友们可以想一下~华山是立着的~它高2160米~泰山是坐着的~它高1545米~嵩山在躺着卧下时还有1494米~那么它立起来该有多高呢?因为清朝乾隆皇帝曾在峻仍峰上赋诗立碑~所以峻极峰又名“御碑峰”。峰顶平敞开朗~犹如宝幢之盖~四周群峰相向~惟中居高巍~一览众山小。假若你登峰远望~南有箕颍~山河拱卫;西有少室~争艳夺魁;东视群山~谷幽峰奇;北望黄河~一线连天处~即是古老的伊洛河三角洲、河图洛书的出处~我们华夏6000年古老文化的发源地。峰岳连绵~云雾缭绕~耳听松涛阵阵~眼观山花烂漫~置身这种氛围之中~朋友~你该有何感想?倘若你在夕阳西下时观嵩山~那更是彩霞四射~瞬息万变~河山壮丽~气象万千。嵩山是历代封建帝王、达官显贵、骚人雅士游览祭祀的地方。历代游人~凡来嵩山参观者~攀登极峰的~粗略一算~也该有30多个帝王到过嵩山封禅览胜。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景之后~也挥毫永叹~留下了无数石刻墨迹。太室36峰中有一个万岁峰~其来历就是汉武帝登高山时~随贺官员在这里三呼万岁之声~回荡山谷~此起彼伏~部下吹捧说是山呼万岁~史称“嵩呼”~皇帝老子心潮澎湃~龙心大悦~遂命名此峰为“万岁峰”。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她曾几次到嵩山禅祭游览~加封中岳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武后天册元年(695年)~武则天嵩山峻极峰建筑“登封坛”~
3 7
次年又一镒登上峻极峰加封中岳~并在坛的东南立碑一通~碑文内容是武则天的自我歌功颂德~叫“大周升中述志碑”。为了纪念她登嵩山封中岳这一盛大典礼~武则天诏令改当时的嵩阳县为“登封县”~即现在我们所在的登封市~改阳城县为“告成”~即现在的登封市的告成镇~以显示她“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之意。
刚才我们说的是雄伟壮丽的太室山~现在我们再说说气势险峻的少室山。少室山又名“季室山”~主峰连天峰~海拔米~是整个嵩山山脉的最高峰。因金末宣宗曾屯兵少室山顶~抵抗元兵~故又称为“御寨山”。要说少室山势~那真是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拨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像猛虎长啸~有的似雄狮初醒~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所以唐人有“少室若莲”之说~现在老百姓称为“九顶莲花山”。闻名中外的古刹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山色绝佳~风景如画。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崭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山峰~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的西侧~有一大块像刀削般的巨大石壁~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眼~好似皑皑的白雪~这就是嵩山八大胜景之一的“少室晴雪”。少林寺山门前~有一条小溪河~潺潺流水~绕寺而过~河里布满了嶙峋多姿的巨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朋友们请往那边看~
4 7
少林水库南岸的断崖上~有一个“石和尚”~对~光着头~面北端坐~衣冠楚楚~真是惟妙惟肖。我们叫他礼宾和尚~客人们来去少林寺~都委托他负责迎来送往。别看我们这里看少室山这样险峻~上到山顶~却是宽平如寨~还分上下两层~称为“大寨”、“小寨”~大小寨周围有四天门之险。这里既是古和隐居避世的地方~又是历来屯兵之所~现在山顶还有大、小饮马池和石碾、水柜及其他建筑遗址。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登封市境内。登封因武则天封禅嵩山而得名~公元696年~武则天为纪念其登嵩山封中岳之礼大功告成~将嵩阳县改名登封县~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94年5月30日撤县建市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登封是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可以说“抬脚踢到秦文化~伸手摸住汉砖瓦”。以禅武胜地少林寺、道教第六小洞天中岳庙、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观测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中国最古老的佛塔北魏嵩岳寺塔等为代表的嵩山古建筑群。
关于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导游词二: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古迹~指中国河南省登封市的一批具有悠久历史的文物古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8处
5 7
11项优秀历史建筑。该建筑群中的各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建筑史~是中国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2010年8月1日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委员会这样评价“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中国河南省的嵩山~被认为是具有神圣意义的中岳。在海拔1500米的嵩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不远~有8 座占地共40平方公里的建筑群~其中包括三座汉代古阙~以及中国最古老的道教建筑遗址——中岳庙、周公测景台与登封观星台等等。这些建筑物历经九个朝代修建而成~它们不仅以不同的方式展示了天地之中的概念~还体现了嵩山作为虔诚的宗教中心的力量。登封历史建筑群是古代建筑中用于祭祀、科学、技术及教育活动的最佳典范之一。
中华文明的核心
123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差差还行好很好很好下载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红苹果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
黄苹果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
青苹果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
6 7
7 7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