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我最喜爱的景物
我最喜爱的景物
人间仙境莲花池
二道镇中心小学 王锦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确,我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但是最让我魂牵梦萦的却是那池迷人的莲花。
下面就让我这个金牌导游来带你一起领略这美丽的莲花池中的风光吧!
一来到莲花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翠绿的柳树,柳树同它下面的花花草草,给莲花池增添了许多色彩。接下来就到了中心地═莲花池。莲花池里的莲花一个个真是美丽动人。有的莲花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羞滴滴的;有的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热情绽放;有的已经长大成人,妩媚妖娆了。池里的小鱼群像快乐的精灵,在莲花姐姐的彩裙下自由自在地玩耍着、嘻戏着。青蛙却害羞似的躲到了绿伞下,等待着宁静的夜来临,好给莲花妹妹唱催眠曲??
突然,从远处飞来了几只蜻蜓,把莲花的叶子当成了停机场,安全着落在莲叶上。顽皮的雨露则把莲花的叶子当成了滑梯,高兴地在上面滑来滑去??
怎么样?经过这一天的旅行,外加我这个金牌导游的讲解,你是不感觉到这人间仙境的妙幻之处了呢?心动不如行动,记住,今年夏天莲花盛开之际,我们不见不散!
范文二:我最喜爱的景物
我最喜爱的景物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乐趣的同时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抓住景物的特点,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某些写景方法进行描写,表达自己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3.在交流和评改过程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教学重、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某些写景方法,表达自己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的4篇课文,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觉,描绘了如醉如染的三峡之秋、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绚丽奇异的西双版纳,还有古人诗中梅子黄时的三衢道、春雨添花的小溪深处、新月初上的浔阳、暖日和风中的庭院楼阁,可以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优美的景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心神荡漾。今天,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我们心中喜爱的景物(板书课题:我喜爱的景物)。[通过回忆单元内容,激发写作热情。]
二、指导审题,明确选题,揣摩写法
(一)指导审题,提炼要求。
1.读书明要求:
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本次习作的要求,从中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学生汇报,提炼习作要求并板书。
(1)写一处喜爱的景物。
(2)尝试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某些描写方法,表达对景物的赞美之情。
(3)题目自拟。
(二)唤醒记忆,明确选题。
1、(播放课件)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我们的家乡东方红的美丽风光,在这些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景物?它美在哪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2.在学生述说中教师要抓住一处景物,引导学生抓住特点,进行有序表达,并用生动的语言来表现喜爱之情。
(三)回顾课文,揣摩写法。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三峡之秋的气息让我们难忘,天山牧场的迷人,西双版纳奇观都使我们难忘,在本单元你最喜欢的文章是哪一篇?它的美在哪里?表达了什么?学生自由找一找本单元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为什
么喜欢?它美在哪里?你从中学会了什么写作方法? (学生自由汇报)(例:《三峡之秋》这篇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景的,分别写了三峡的早晨、中午、黄昏和夜晚的不同景色之美。)
2.指名汇报。
3.小结。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写法,有的是按时间顺序写不同时段景色的特点,而有的则按照方位顺序进行描写。另外,文章的表达手法也很重要,有的文章注重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能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景物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小组互动的形式为学生交流提供平台,在交流中揣摩写法。]
三、明确写法、拟定初稿
1、你打算运用本单元哪篇文章的写景方法写?请你按习作要求在小组内说一说,注意说出景物的特点,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并互相评一评。
2、为自己的文章列提纲。
3、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写作思路,互相征求一下意见。
[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编写提纲后再说一说,帮助学生理顺写作思路,养成编写提纲的习惯。]
四、撰写初稿,评议完善
1、动笔练写。学生根据自己的提纲,动笔习作。教师巡视指导。适当时,让写得好的同学把习作读一读,供其他同学借鉴,以完善自己的习作。
2、把自己的习作读一读,改一改。
3、小组内互读、互评。
[相互听一听,评一评,不仅能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也能使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的习作从而完善自己的习作。]
五、总结
同学们,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要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想象,我们就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没有写完的同学,课下完成你的习作。
范文三:我最喜爱的景物
《我最喜爱的景物》教 学 设 计 一、教材简析
《我最喜爱的景物》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训练,本单元以"城乡美景"为主题,选编的课文以优美的文字、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如醉如染的三峡之秋、如诗如画的天山牧场等美丽景色。在口语交际中还设计了以"我最喜欢的景物描写"为话题,与同学间相互交流自己读过的描写景物的美文、古诗文的看法和感受。最后,在习作中要求学生写"我最喜爱的景物",并尝试着运用本单元课文的某些写景方法,描写一处自己喜爱的景物。前后内容环环相扣,联系紧密,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设计理念
以本单元写景文章为范本,联系学生已有经历,将自己喜爱的景物,以恰当的表达方式描述出来,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流畅地描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 三、学情分析
1.《我最喜爱的景物》是本册第六单元写景的习作训练。本单元有《三峡之秋》、《迷人的天山牧场》、《西双版纳密林奇观》等写景课文,学生在描写景物的语句上已有了一定的积累, 为习作奠定了基础。
2.五年级的学生对教材中的习作提示也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本习作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摹是薄弱环节,本单元中学习的写景文章,对于学生的写作,有相当的借鉴和促进作用。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观察生活中的景物,在享受观察的乐趣中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善于交流和评改,在习作中激发潜能,丰富积累,陶冶情趣。 五、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与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教学难点 乐于习作,能抓住景物的特点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真情实感。 七、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景色优美的风景短篇;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几处景物,并提出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多媒体课件等。
八、教学时数
一课时
九、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地方,被称为“林甸的鱼米之乡”,我们身边的广袤的原野、奔腾不息的河流、绿油油的稻田,都曾令我们心旷神怡;寒来暑往,花开叶落,鸟语虫鸣,也曾令我们感慨不已。
想起这些,我相信同学们和老师一样,禁不住要拿起笔来把这些美景描绘下来,那么,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笔来描绘美景,使没有看过这些景色的人,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描绘出《我最喜欢的景物》。(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乡土特点,从学生熟知的景物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整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唤醒记忆
1.播放一组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观看图片的感受,教师相机将学生说出的一些好词写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观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激起学生说的兴趣,将自己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说出来,为习作能力弱的同学提供素材。)
2.师生交流:说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可以是著名的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物、也可以是一次偶遇),欣赏过哪些美景?你最喜欢的是哪里的景物,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景物,从而抓住景物的特点尽情的表达,在学生说的同时,教师应该相机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同时鼓励学生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小组交流(交流提示:按顺序、抓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向学习伙伴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景物。
(设计意图:说是写的基础,全班性的交流,参与的学生面比较窄,小组交流,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在比较宽松的氛围中大胆交流,为写奠定基础。)
三、明确要求,指导写法
1.学生自由读课本习作提示,说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用生动的语言表达赞美之情。(板书的内容,既是习作要求,又是方法提示,给学生习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3.回顾课文:说说本单元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景物描写是哪几处,作者运用了哪些巧妙的方法,将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选取课文片段为例)
4.学生回答,领悟写法,教师板书:修辞手法、时间顺序、游览顺序、总分结构等。
5.今天我们就来向这些作者学习,用其中你最喜欢的方法,把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它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最初是从模仿开始的,在他能将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模仿得很像之时,这种模仿其实已经内化为一种学习的技能了,所以,作文教学不必避讳模仿。)
四、拟定提纲,初步成文
1.根据要求,教师指导编写提纲。
2.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明确写作重点,围绕主题选材,做到详略得当,表达富有真情。)
五、评价总结 升华情感
同学们“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活中的一草一木都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受。希望大家都做细心的孩子,体验观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从而流畅地绘出属于自己的图画,期待你们写出好的作文来~
板书设计: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范文四:古诗中的景物
成都子宫肌瘤治疗 本文章来自: http://scszn.la 整理 转qcmi
早晨还躺在床上,头脑中忽然冒出几句诗来,是古人描述景物的五言诗。我尽力去回忆它,但是怎么想也想不真切,于是起身坐到电脑前,按照格律和古人用词的特点将它补齐,成了一首完整的五律。对于标题和作者,记忆已经归零,只能希望补齐后的诗与原作没有多大出入:“山围疑路尽,倐转又人烟。鳌背横溪石,鱼鳞叠岭田。家家池傍竹,处处枧分泉。尝使无徭役,桃园岂必仙。”
这首诗记不清是哪朝哪代一个在宜丰当官的人所写,古时候的官员,除了社会末期卖官鬻爵上来的,一般都有些文采。这位官员的诗就写得不错,但他并非名流,否则我不会记不住他的名字。诗中所说的是新昌镇周围的景物,而新昌镇就是现在的宜丰县城。
遥想当年,离开县衙到附近走走,看到的是多么和谐的景象。这种和谐还不是达官贵人与黎民百姓之间的和谐,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就像一种梦境,离今天的我们实在是太远了。写到这里,我又不知道要继续写点什么了。谈一谈干群疏远吗,或者是环境破坏,都没意思,还是就事论事,说说诗中的景物吧~
六二年到宜丰时我还是个孩子,经过县城住在宜丰饭店,两层楼,算是楼房了。不过没感到有多大落差,因为在南昌住的也只是三层楼的教工宿舍,只是楼房较多,不像这里只有一两栋。第二天到了离城五十多里的江西某大学省属分校,把可怜的几件家具搬进学校租来的农房里,就算定下来了。
县城附近谈不上所谓景色,汽车颠簸,心意茫然。学校周围环境更差,山头上只有灌木丛,下面的水田以冷浆田为多,泥深水寒,杂草丛生。自来水是从食堂傍边的井里抽的,一停电就要走很远用吊桶去提水。回忆当时的印象,可以用“偏僻原始”四个字来概括。
几年后**开始了,我真想说说在偏僻原始之处的野蛮悲惨,但还是坚持不说,只说景物。总之又过了几年,我作为不予分配的学生被清理到更加偏僻原始的地方,那个地方叫汉塘,是在四个山区县的交界处。要说偏僻原始,这里应该称最了,山是最高的,田是最薄的,水是最冷的,人是最穷的,然而它给我的第一印象却相当好。那天晚上我写了一首七绝,作为初上汉塘的纪念:“竹涛如海雾如纱,泉涌幽风降稻花。草木萧然遮不住,炊烟袅袅是人家。”
在汉塘说本地话的土居农民不多,大部分是几代前从福建广东回流内地的客家人,还有一些“**”和“三年自然灾害”时逃难过来的湖南人。而我则是一个不由生存条件所迫,而由现代政治原因来到这里的陌生人。那时候山里人无法理解我算哪一类,还是大队会计有主张,说了声“反正也是做事吃饭”,就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再以后“五七大军”和“知识青年”接踵而来,这里就渐渐变得不怎么偏僻原始了,当年的景物也在这种变化中消失殆尽。
说到当时的汉塘景物,可以有诗为证,就是我在本文开头时提到的古诗。
山里的路弯弯曲曲,走着走着,发现人家稀少了,田地稀疏了,再加上坎一围,树一合,就会以为路也到尽头了。其实不然,绕过一个屏障,前面又会看到新的村落,新的田段。有时候狭窄的土路走到端头,还能出现宽阔的石板路,比如到大山顶上的南洞去就是这样。数百年前兵荒马乱时,不少人迁居南洞避难,使那里的造纸业一度很有名。南洞再上去还有古阳寨,据说曾经是土匪巢穴,土匪虽然打家劫舍,但也是有家有舍的,也有村子和田地。
山上的河流都不大,一股股泉水从石缝中出来,汇到一起仍然在沙石上流淌。大的石头受到溪水冲刷,光溜溜黑黝黝,确实像传说中的鳌龙背脊。清清的溪水从旁边汩汩而过,在石头后面洄成一个沙粒青白的水涡。赤着脚坐下来休息一会儿,那感觉甭提有多么凉爽惬意。溪河两岸是一层层梯田,绿的时候像叠着一层层碧玉,黄的时候像叠着一层层黄金。再想一下自己是坐在鳌龙背上,眼前所见不就是一层层鱼鳞吗~写到这里忽然浮现出一位山村学究
的诗句:“梯田层层如餐碟”,虽然比喻不雅,倒是实话实说,别有一番风趣。
这里的山林几乎都是竹林,农家和池塘也在竹林掩映之下。由于上面有茂密竹林,梯田的灌溉不存在问题,所以无需较大池塘。一些零零散散的小池塘挖在农舍旁边,用来浸沤造纸的嫩竹或是养几条草鱼。最有意思的便是“家家枧分泉”了,枧是用毛竹做的,将整根竹子的竹节打掉,劈成两半,像盖瓦一样大端托着小端,一根一根接下去,可以把山上的请泉水接到各家各户。有时候很多人家共一个源头,就会用打了节而没有劈开的竹筒一根根接起来,小头插进大头里,先把水引到一个方方正正的石头水缸中,再从水缸边上的几个缺口分配到每户人家的竹枧里。竹枧上也可以留缺口,通过二次分配满足厨房、洗身寮和池塘的需要。这种自来水用不着龙头,尽管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但不怕浪费。
诗中最后两句“尝使无徭役,桃园岂必仙”,如果翻译成现代语就有敏感词或者封建迷信的味道了。我不去管它,反正对古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假设和梦想。问题是这样的景物现在已经没有了,它从城市傍边退缩到了高山密林,又从高山密林退缩到了记忆深处。我作为最后一代曾经见过的人,还可以现身说法做一番解释,将来呢,将来就只能读着古诗去发挥想象了。如果想象成拦河石坝,遮光大棚,山庄泳池,甚至时间隧道什么的,也不是没有可能。
范文五:描写景物的古诗
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 10. 芳菲歇去何须恨, 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 《三月晦日偶题》 )
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1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 (自居易 《冬至夜思塞》 )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2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 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
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 林子方》门山》)
3
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4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 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 雨》)
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 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 十八员外》)
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6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 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 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 净沙·秋思》) 10.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晏殊 《蝶恋花》 )
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
,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 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 篱门迎凉有感》)
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 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8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 寒雨连江夜人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10.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 《江南逢李龟年》 )
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离别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 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 之广陵》)
9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
阳山外 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 梦寒。 (李叔同《送别》)
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 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 《七步诗》) 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 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 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 舍弟》)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 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乡情
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杂诗》)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
10
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 文《渡汉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 残夜,江春 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 山下》) 5.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 衡《人日思归》)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静夜思》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 不起故国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 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