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
朱元璋 朱五四 韩山童 刘福通 汤和 周德兴 郭子兴 马皇后 徐达 冯囯胜(冯胜)李善长 朱文正 李贞 李文忠
俞通海 张士诚 陈友谅 徐寿辉 彭莹玉 邹普胜 傅友德 赵普胜 丁普郎 常遇春 刘基(刘伯温) 邓愈 薛显 张定边 王保保 蓝玉 傅友德 朱允炆 方孝孺 朱棣 宋濂 齐泰(齐德)黄子澄 道衍(姚广孝) 席应真 袁珙 徐辉祖 朱高炽 朱高煦 张信 宋忠 耿炳文 张玉 李景隆 朱权 郑和(马三保)平安 郭英 瞿能 铁铉 高巍 王省 盛庸 朱能 胡濙 解缙 李贯 胡广 王艮 金忠 陈祖义 张辅 邱福 沐英 杨士奇 杨荣 杨溥 朱瞻基 于谦 朱祁镇 王振 王祐 邝埜(野) 朱勇 樊忠 王直 喜宁 袁彬 朱祁钰 徐珵(徐有贞) 陈溢 马顺 王竑 刘球 王山 郭登 杨洪 石亨 石彪 孙镗 罗通 哈铭 高斌(下有金字)也先 李实 皮勒马尼哈马 伯颜帖木儿 杨善 曹吉祥 张軏 许彬 李贤 逯杲 马亮 吴瑾 牛玉 汪直 张敏 朱见深 朱祐樘 尚铭 杨晔 怀恩 王恕 马文升 杨廷和 刘健 李东阳 谢迁 李梦阳 唐寅(唐伯虎) 祝枝山 徐祯卿 文征明 徐经 徐振之(徐霞客)刘大夏 杨一清 焦芳 王岳 王守仁(王阳明) 王华 张彩 张永 蔡震 钱宁 江彬 朱宸濠 王琼 孙燧 伍文定 杨锐 张文锦 李士实 刘养正 乔宇 王艮 李贽 徐阶 钱德洪 王畿 朱厚熜 张璁 桂萼 杨慎 郭勋 夏言 严嵩 聂豹 严世蕃 杨博 陆炳 曾铣 高拱 张居正 仇鸾 戚继光 沈链 李春芳 殷士瞻 王世贞 杨继盛 胡宗宪 俞大猷 徐渭 汪直 徐海 毛海峰 王本固 谭纶 赵文华 唐顺之 李成梁 李如松 邹应龙 何心隐 蓝道行鄢懋卿 罗龙文 林润 海瑞 顾璘 李时珍 郭朴 陈以勤 胡应嘉 欧阳一敬 赵贞吉
潘季驯 殷正茂 王崇古 赵全 冯保 陈洪
朱翊钧 朱载垕 刘台 王锡爵 申时行 张四维 张敬修 丰臣吉秀 岛津义弘 李舜臣 宋应昌 石星 沈惟敬 吴惟忠 骆尚志 李如柏 查大受 祖承训 麻贵 刘綎 陈璘
邓子龙 雒于仁 朱常洛 王家屏 汤显祖
赵志皋 张位 顾宪成 沈一贯 叶向高 努尔哈赤 李三才 赵南星 杨涟 熊廷弼 王化贞 孙承宗 袁崇焕 汪文言 邹元标 魏忠贤 客印月 朱由校 朱由检 左光斗 许显纯 周顺昌 颜佩韦 杨念如 沈扬 周文元 马杰 顾秉谦 张傅 皇太极 多尔衮 祖大寿 张嫣 张维 黄宗羲 范文程 赵率教 何可纲 毛文龙 孔有德 尚可喜 耿精忠 周延儒 温体仁 钱龙锡 钱谦益 柳如是 吴襄 孙元化 徐光启 朱大典 吴三桂 杨鹤 李自成 张献忠 杨嗣昌 洪承畴 曹文诏 左良玉 卢象升 孙传庭 熊文灿 郑芝龙 郑成功 黄道周
范文二:《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明朝那些事儿》书评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喜欢读历史,历史上有很多好玩的人,好玩的事,这些人和事总是能给予我生活上的启发与指导。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很早就开始读的一部有关于历史的书籍,这本书的水平不一定高,观点不一定精辟,但是发行量却相当大,据说上千万册了,这就要气死那些真正搞历史研究,肚子里面的真才实学是当年明月这个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多少倍的学者们了。
《明朝那些事儿》为什么生命力这么强?答案很简单,它抓住了“通俗”两个字,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有什么观点就只说出来,不必担心历史考据的严谨问题,不必担心自己的学术声誉受损,等等。虽然我对于文言的东西有一种莫名的好感,那也仅限于诗词和一些比较有名的文章,如果真要让我读文言或者太学究的书,我也会感到头痛。《明朝那些儿事儿》本来就是在论坛上发表的一个帖子,直接植根于广大网民的,一边写,一边接受大家的评论,大家一捧,人气飙升,于是劲头更足,便长篇连载下去了。终于高人气被出版商所发现和看重,于是联系当年明月,讨论出书,于是营销、出版,书和人都火了。
至于书中的谬误,在所难免,璧有瑕疵而已,毕竟这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正统的史书,再者说,就算是史书也有一些谬误和虚假。当年明月这本书是在讲故事,基于史实的故事,既然是讲故事,重点在于鲜活,把事情活灵活现地讲出来,大家就爱听,自然销量也很大。学者们是在讲课,当年明月是在讲故事,自然是两码事,各有各的标准,不能比的。
《明朝那些事儿》的确不错,我很爱看,有些语句和观点我也非常欣赏。看这本书最主要的就是乐趣,能通过这么轻松地方式来了解一下明史,我感觉还是挺受用的。
从来没有这样的阅读体验。看完十来行,回头,把这十来行再看一遍。如此反复,为的是控制速度,要把这种阅读的快感,延到最长。把复杂的事情写的简单明白。把平淡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
通俗的东西,当然是受大众的欢迎,经史子集,还有各种史书,恐怕最是枯燥无味的,常人读三分钟即可睡着。有个人稍微用大众语言解读一下,既能让自己听得懂,爱听,又能满足自己要“提升”的一种心理,当然是再妙不过。 每次看完一段,我都得停下来,想,他怎么能写这么好看?一时让你笑;一时让你流泪;一时你激动地像个愤青;一时你又沉静下来,思考。
大家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受够了讲课的语调,受够了做政治题,写八股文,受够了官腔和新闻联播的强调,来一些《明朝那些事儿》,来一些郭德纲的相声,来一些馒头的血案,来一些恶搞,都是对正儿八经的主流文化和舆论的一种逆反。无论什么样的文化,如果过于严肃,那么必然要走向呆板和僵化,生命力就会渐渐丧失。而主流文化必然会受到大众的、有点“俗”的、不那么正经的、“玩一样的”非主流文化的冲击。主流文化会很愤怒,但是又很无奈,因为非主流文化的市场太大了,大家喜欢,生命力自然顽强。
当年明月一开始只是从一片帖子写起,任意挥洒,有啥说啥,想到啥说啥,估计也没想到人气竟然这么高,成全国性的作品了。正因为一开始没有什么学术目的,没有什么出版的目的,所以写出来的帖子质量很高,和网友一互动,心劲儿更足,就灵感如虹,一发不可收拾。这是难能可贵之处,所以生命力很强。
正如当年明月说的,历史本身很有趣,所以,这么有趣的历史,一定要有个有趣的读法。读《明朝那些事儿》能让你觉得历史不枯燥,历史是那么精彩!
历史是个好东西。里面有规律。你看懂了,好过你在现实中跌跌撞撞地学,还不一定学得到。
社会的规律、人性的规律。
现象永远纷繁复杂乱花迷人眼,本质,静静地藏在里面,你得找到它。找不到,对不起,你只是个小民,被规律支配而不自知,过糊涂日子找平淡幸福,也不错,你离开这世界,自有爱你的人和子孙后代怀念你,可在历史的河流中,您别指望留下一丝痕迹;找到了,您是个猛人,你可利用规律玩转规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你能影响历史进程给后世留下财富,后世的历史书里,有你的名字。当然,这类人基本都不幸福。
你想做哪类人呢?
我想,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前者。平淡的小幸福,最好一生顺利,念书很乖,顺利上大学,顺利找个好工作,顺利找个好伴侣,买房买车,买得起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点小兴趣,干这些有兴趣的事儿时挺幸福,生个娃,教育他长大,把自己实现不了的希望交给他。
多美好。
孩子们呢?孩子们人各有志。
我相信,多数孩子也爱做前者。幸福是王道,折腾个啥?或者说,光为了实现以上这些幸福,就够你折腾的了,请你别往更奇怪的路上去折腾了。偏离主流,不好。
历史,教给我们很多东西。
规律在哪里?
你可以去学历史,历史是明镜,用过去指引未来;
你可以去学哲学,哲学是总纲,引领一切科学;
你可以去学经济,经济是基础,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在经济中找到牵动它的那根红线;
你可以去学心理,看懂了人心,人类社会随你怎么玩;
??
你可以去学。
你也可以不学,做个快乐的愚民。
请你选择。
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1班
6100409066
孙博闻
范文三:明朝那些事儿
《明朝那些事儿》
明太祖,热血男儿,豪气冲天(老僧妄谈心境,太祖挥剑试探老僧)
钱皇后:1449年,死生契阔,与子偕老(与明英宗告别,画中有王振)
于谦:德胜门外的保卫战
明孝宗:1505年,英年早逝,尽公体国
唐寅:进京赶考路上
王守仁:1506,历尽艰辛,龙场悟道
徐玠:1568年,急流勇退,告老还乡
张居正:1555年,民间疾苦,触目惊心
胡宗宪:1554,大展宏图,才隆气贬
俞大猷:1555年,抗谕平倭,披肝沥胆(老鹳嘴追击倭寇)
海瑞:1566年,冒死进谏,刚正不阿
杨涟:1625年,肝胆昆仑,慷慨就义
杨继盛:1555年,诏狱刮骨,矢志不渝
袁崇焕:1630年,淩迟西市,壮志未酬
李如松:1593年,铁血丹心,龙啸平壤
卢象升:1638年,血战沙场,尽忠报国
崇祯:煤山自缢,无力回天
徐霞客:1639,一诺千金,志在四方
李时珍:1552年,巡游四方,尝遍百草
范文四:明朝那些事儿
第一卷前言
好了,今天晚上开始工作吧!
说起来,我也写了不少东西了,主要是心理和历史方面的,偶尔也写点经济,本来只是娱乐下自己,没有想到发表后居然还有人捧场,于是便轻飘飘起来,客观来说,我的写作态度很不认真,每次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些历史史料记录也凑合着用,记得多少写多少,直到有一天,终于因为我这不严谨的写作态度与人发生了矛盾。
也是这件事,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明白了自己其实还差得远。所以我希望能重新开始,下面的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望大家能给予评价。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就姑且叫《明札记》吧,从我们的第一位主人公写起,要写三百多年,希望我能写完。
2006-3-10
首记于天涯煮酒
引子
这篇文章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我写文章有个习惯,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仅此而已。
范文五:读《明朝那些事儿》
读《明朝那些事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从朋友那里借来了《明朝那些事儿》中的第五部。主要讲述的是明朝发生在嘉靖、隆庆、万历三位皇帝期间的内争与外战。内争的核心是权力之争,有君臣之争,有臣臣之争,从严嵩到徐阶到高拱最后到张居正,斗争是斗智斗勇,很是激烈。外战即援朝抗日,从庙算到外交,从战争到和平。战争场面波澜壮阔,杀声震天,仿佛历史就在眼前。 一口气读完了第五部,我便急急地从朋友那里陆续借来了其他几本。《明朝那些事儿》是当年明月所写,共七本。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并对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人伦道德和权力争夺进行了详细描述。
读罢全文,才深深的感叹:历史原本很精彩,而历史书竟也可以写得很精彩。高中时学历史,最讨厌的就是学中国古代史。天天在那里背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科技等,背得晕头转向、头昏眼花暂且不谈还容易搞错,根本不知所云。现在想来,自己当时之所以如此讨厌中国古代史,是因为自己肚子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底蕴,却还要断章取义的学,所学知识太空,根本没学进去,也没有着陆点,因而也没有多少真正收获。正如一个农人锄地,为了尽快将满地的杂草除完,东一锄头深,西一锄头浅,地虽很快锄完了,却都是无用功。加之又有考试的压力在那里,随时恶魔般的督促你快点背,所以学中国古代史竟成为了一种负担。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只是机械地记下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结果等。
读完这本书,我又翻看了一下高中的中国古代史教材,才惊奇地发现:当年明月的七本书,在这里只有三节的内容,不到十页的纸张。虽然说“浓缩就是精华”,但前提是精华也是需要人们去提取的,而没有基础的精华便是空洞的说教和无味的哲理。我曾经听到一个很搞笑的笑话,沉思良久,终是笑不出来:中国的学生很奇怪,幼儿园的小朋友学习小学生知识,小学学习初中知识,初中学习高中知识,高中学习大学知识,大学学习小学、幼儿园知识——如何玩得开心和做人应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
读这本书,我的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某些历史人物有了更丰满、全面的了解。例如戚继光,我以前只是知道他是抗倭名将,他用铁的纪律练就的戚家军令倭寇闻风散胆。但他也经历过战场上的失败和面对士兵毫无战斗力的实际情况而束手无策的悲哀。最后,他在寻找解决办法时还是与中央某些官员妥协而最终成为一代英雄。正如书中所说,有些人“媚上”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而有些人则是为了老百姓做更多的好事实事。一位真正的英雄,不会因为他曾经的失败或错误而使人们误解。相反,他的有血有肉有苦痛会使更多的人因为他是普通人而不是神而更加钦佩、景仰。还有王守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创办了所谓的“心学”,仅此而已。但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位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而鲜活起来。他从发展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穷理”到自己悟道,终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艰辛,他终其一生,在天泉论道中说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不朽名句,他的心学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我为我以前对他的误解而感到深深的愧疚。
看着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历史人物在眼前跳动,我突然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微。纵是这样一部写了七本书的明朝历史,能榜上有名的有几人?而默默无闻的又有多少?而在历史的长河里,两百多年的明代史却也只是尘埃一粟。“做好自己,活在当代”是我在感慨之余对自己所说的话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