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斐林试剂配制,标定以及还原糖测定
糊精溶液中还原糖含量测定(DE值测定)
A斐林试剂(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制备
1)斐林试剂甲液
称取69.28g的硫酸铜(CSO.5H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静置48h,用滤纸过U42
滤
2)斐林实际乙液
分别称取酒石酸钾钠346g和氢氧化钠100g,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静置48h,用滤纸过滤
B斐林试剂标定
精确称取已在105?下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0.8g,用蒸馏水稀释,移入250ml容量瓶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ml和蒸馏水20ml于150ml锥形瓶中(预备数份),于电炉上煮沸,用上述葡萄糖溶液(置于25ml滴定管中)滴定至蓝色消失时,加入1%的亚甲基蓝指示剂两滴,继续用糖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此操作在1min内完成。再重复操作第二次标定过程,取两次葡萄糖溶液消耗体积的平均值(允许误差不大于0.1ml),按下式计算斐林试剂常数(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
R=WG/V
式中R——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g;
W——葡萄糖溶液消耗的体积,ml
G——葡萄糖的质量,g
V——葡萄糖定容体积,250ml
C测定步骤
称取糊精溶液(液化)15g,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用移液管分别吸取斐林试剂甲,乙液各5ml和蒸馏水20ml于150ml锥形瓶中。其余步骤同斐林试剂标定法,即以样品稀释液代替葡萄糖溶液滴定斐林试剂。
计算
还原糖含量按下式计算
还原糖(%)=100RV/WG
式中R——10ml斐林试剂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g;
W——葡萄糖溶液消耗的体积,ml;
G——样品质量,g;
V——葡萄糖定容体积,250ml。
范文二: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的误差分析
史建国 杨俊慧 马耀宏 张利群
(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济南 250014)
本研究根据斐林试剂测定还原糖的基本原理,采用自动控制系
统调整反应条件,定量分析了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测定速度、搅拌
力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还原糖 斐林试剂 自动滴定仪
还原糖是谷氨酸发酵生产中重要的生化控制指标,如何快速而准确
地测定还原糖是各生产厂家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我国谷氨酸生产
企业主要采用斐林试剂测定法。由于该法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易受很多
[1]因素的干扰,严重影响测定的准确性。而不同的操作人员控制反应条件的技术不同,测定误差较大,给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带
来很多麻烦,严重影响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研究了加热
温度、加热时间、测定速度、搅拌力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误
差来源。为正确掌握斐林试剂滴定法,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提供了新
的依据。
1.1
1.1.1称取35g硫酸铜(CuSO?5HO),取1%次甲基42蓝 溶液5mL,用水共容后定容至1000mL。 1.1.2:称取117g酒石酸钾钠,126.4g氢氧化钠 ,9.4g亚
铁氰化钾,用水共容后定容至1000mL。
1
1.1.3 1:精确称取100g分析纯葡萄糖(105? 干燥2h,恒重),加水溶解,并加10 mL分析纯盐酸,定容至 1000mL。
1.1.4 1.0%:吸取上述10%标准葡萄溶液100mL, 加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1.1.5 0.1%:吸取上述10%标准葡萄溶液10mL,加水稀释定容至1000mL。
1.2 全自动测定仪(山东省科学院中日友好生物技术研究
中心研制生产):按实验要求分别调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滴定速
度、搅拌力度。
2
2.1:按动开/关键、仪器自动清洗一次,开机完成。 2.2:按定标键。 用微量进样器注入1.0%的标准葡萄糖液
100uL,用0.1%的葡萄糖标准液进行滴定。反应完成后,仪器显示和
打印定标结果。
2.3
(1)被测样品为1.0%的葡萄糖标准液。
(2)按分析键, 用微量进样器注入100uL 1.0%的标准葡萄糖液,用
0.1%的葡萄糖标准液进行滴定。
(3)反应完成后,仪器显示并打印测定结果。
2.4
(1) 该反应系统中,滴定反应达到终点所需糖的总体积为10ml(按
0.1%的葡萄糖计算)。
相对结果(被测糖体积)= 糖总体积(10mL) — 滴定糖体积
(2)仪器设定标准测定值为1.0% 。其它测定值是标准值的校正值。
测定值(%) = 校正系数 × 相对结果(被测糖体积)
校正系数 = 1.0(%) / 定标时被测糖体积
3
3.1
2
斐林试剂中滴定终点指示剂次甲基蓝在氧化状态下呈蓝色,还原
[2]状态下呈无色。反应液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次甲基蓝的
颜色变化,干扰滴定终点的确定。反应液的温度与溶解氧的含量有直
接的关系 。温度越高,溶解氧含量越低。因此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的结
果有很大的影响。 本研究在反应温度100?的条件下,用1.0%的葡萄糖标准液定标,研究不同的温度下对还原糖测定的影响结果见表1。可见温度越高,测定结果越高,从66—100?,测定结果相差近8倍。60?以下则没有反应终点显示。本仪器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控制恒
定的反应温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温度变化对测定产生的影响。
反应温度滴定糖体积测定值 相对结果
(mL) (?) (mL) (%)
100 1.56 8.44 1.0
92-98 2.46 7.54 0.89
85-90 2.8 7.2 0.85
78-82 3.99 6.01 0.71
75-78 5.2 4.8 0.57
69-72 6.74 3.26 0.39
66-69 8.89 1.11 0.13
60-63 — — —
.
手工滴定时,首先将试剂加热到100?,然后开始用标准葡萄
糖进行滴定。从温度升高至100?到开始滴定,这段间隔时间(持
续沸腾加热时间)的不同可引起测定误差。在没有间隔时间的条件
下,用1.0%的葡萄糖标准液定标,研究不同间隔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
响(见表2)。结果表明:开始滴定前(间隔时间)长,消耗标准滴
定糖液少,测定结果偏高。在1分钟内测定的最大误差可达12%左
右。
间隔时间0 10 20 30 40 50 60 (s)
滴定糖 3.86 3.77 3.59 3.49 3.36 3.16 3.15 体积(mL)
3
相对结果6.14 6.23 6.41 6.51 6.64 6.81 6.85 (mL)
测定值 1.0 1.02 1.04 1.06 1.08 1.11 1.12 (%)
.
手工滴定时,不同的操作者,滴定的速度不同,由此可引起测定
的误差。在自动滴定泵转速恒定的条件下,变化泵管的粗细以调节滴
定液的流速,控制滴定速度。本研究在反应温度100?、滴定速度为
0.47ml/min的条件下,用1.0%的葡萄糖标准液定标。不同滴定速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见表3。滴定速度快,消耗滴定液多,测定结果偏
低,反之结果偏高。
流速 0.47 0.53 1.20 1.50 1.70 2.00 (mL/min)
滴定糖体积 2.65 2.67 3.70 4.15 4.30 4.70 (mL)
相对结果 7.35 7.33 6.30 5.85 5.70 5.30 (mL)
测定值 1.0 1.0 0.86 0.8 0.78 0.72 (%)
.
手工滴定时,要求操作者摇动滴定瓶。摇动滴定瓶的力度和次数
不同,可引起测定误差。本研究在反应池中放入不同长度的搅拌子,
调整搅拌的力度。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搅拌子大则搅拌力度强,反
之搅拌力度小。本研究在反应温度100?、没有搅拌子的条件下,用1.0%的葡萄糖标准液定标。不同的搅拌力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见表
4。结果表明搅拌力度越大,消耗的滴定液越少,测定结果越高。搅
拌力度提高到一定程度以后,测定结果趋于稳定。
搅拌子长 2.80 4.00 5.00 10.00 12.80 —
(mm)
4
滴定糖体 积 7.20 6.28 5.67 5.55 5.51 5.52
(mL)
相对结果 2.80 3.72 4.33 4.45 4.49 4.48
(mL)
测定值 1.0 1.33 1.55 1.59 1.60 1.60
(%)
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滴定速度、摇动反
应瓶的次数都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际应用种,不同的操作者
由于测定习惯或方式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测定结果。因此,应加强
对滴定过程中技术细节的管理和要求,以降低人为的测定误差,提高
还原糖测定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嗣明。酒精生产分析检验,轻工出版社 1983。
2臧瑾康等。成都大学学报,1997 ,16(3):27-28。
5
6
范文三: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相关事项
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相关事项
一、 摘要
1、 选题目的:在高一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中有使用斐林试剂检测物质中是否含有还原糖的内容,就
此总结一下使用斐林试剂的相关事项。
2、背景介绍: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二、相关术语
1、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 Fehling,1812年--1885年)在1849年发明的。它是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
2、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三、论文内容
1、斐林试剂的配制方法
将36.4g CuSO4.5H2O溶于200mL水中,用0.5mL浓硫酸酸化,再用水稀释到500mL待用;取
173g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71g NaOH固体溶于400mL水中,再稀释到500mL,使用时取
等体积两溶液混合。
2、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1: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组织样液。
2:向试管内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混合均匀,甲液量较多,乙液只需少量。然后再注入)。【人
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十八页说的是“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3:将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4: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3、溶液颜色变化过程
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4、化学反应式
以葡萄糖为例
C6H12O6(葡萄糖)+2Cu(OH)2==CH2OH(CHOH)4COOH+Cu2O(沉淀符号)+2H2O
5、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的实验条件
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常会因条件不同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如有时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并伴
有黑色沉淀生成;有时有浅蓝色沉淀生成却无砖红色沉淀生成;果汁很快变成黄色与斐林试剂混合后
不是蓝色溶液。针对这些问题,做如下实验,探究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的实验条件。
(1)、方法
1 .1 普通果汁的制取 将已去皮的苹果果肉迅速切成小块,放人榨汁机中榨汁,取出果汁, 此果汁
很快变黄色。
1 .2 盐水果汁的制取将市售的精盐(NaCI)溶解在蒸馏水中,再将若干去皮苹果果肉小块浸在盐水中.
果肉中的还原糖易溶于水,很快还原糖即溶在盐水中,这种“果汁”久置不变色。实验时,用滴管吸取
浸泡液即可。以下实验使用的就是此法制取的“果汁”。
1 .3 碱性斐林试剂的制备及还原糖反应试验 在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0(1 m L的N a O H溶液,再
滴加适量的0.05 m L的CuSO4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振荡,有少量沉淀溶解。经检验混合液p H> 7呈碱性,将此碱性斐林试剂分成四份,分别进行如下对比实验:
第一份,未加入任何物质,直接水浴加热,很快可见大量黑色沉淀生成 ; 第二份,滴加适量盐水果汁,未振荡( 即混合不均匀),试管上部溶液变蓝,下部仍浑浊; 水浴加热,
很快可见试管底部有黑色沉淀生成,而液面由上而下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继续加热,红、黑沉淀
增多且混合在一起;
第三份,滴加适量盐水果汁,边滴边振荡(即溶液混合均匀) ,此时溶液呈蓝色( 无浑浊) ,在沸水浴
中加热,很快可见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继续加热,砖红色沉淀增多;
第四份,滴加适量盐水果汁,边滴边振荡,混合均匀时溶液呈蓝色,将试管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煮沸
前即可见有砖红色沉淀生成,继续煮沸,砖红色沉淀增多。
1 .4 酸性斐林试剂的制备及还原糖反应试验 在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的0.05 mL的CuSO4溶液, 再滴加适量的0.1 g,mL的NaOH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振荡,沉淀转变成浅蓝色,经检验混合液p H< 7呈酸性,将此“酸性斐林试剂”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对比实验:="">
第一份,未加入任何物质,直接水浴加热或酒精灯加热,反复煮沸,溶液中仍为浅蓝色沉淀, 未见
黑色沉淀生成
第二份,滴加盐水果汁未振荡,加热方法同上,反复煮沸,未见黑色沉淀,也无砖红色沉成; 第三份,滴加盐水果汁,边滴边振荡(即混合均匀) ,加热方法同上,反复煮沸,未见黑色沉淀,也无
砖红色沉淀生成。
(2)、分析讨论
2 .1 苹果皮及果肉细胞中含有细胞色素,如显绿色的叶绿素,显黄色的叶黄素和胡萝素,酸性条件下显红色的花青素。果肉中还含有酚类化合物(特别是多元酚)易空气中的氧氧化为醌, 醌类化合物有颜色?。当用果汁机榨汁时,细胞破裂,这些细胞色素、酚类化合物便进入果汁。因此使刚榨取的苹果汁变黄色。本实验采用食盐水浸出法,是因为上述酚类化合物、细胞色素在水中溶解度小,而还原糖是易溶于水的,此法可减少榨汁时细胞色素和酚类化合物进入果汁而造成颜,色变化。 2 .2 在 1(3中NaOH碱性过量条件制成的斐林试剂, 虽有少量Cu(OH)2溶解,生成 Na2[Ca(OH)4]四羟基合铜(?)酸钠,但仍有大量Cu(OH)2存在,受热后,Cu(OH)2 很容易分解生成黑色(CuO)沉淀。用碱性条件下新制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如果斐林试剂过量或混合不均匀,造成局部Ca(OH)2过量,混合物受热时,就会生成黑色沉淀(CuO)影响实验现象。
2 .3 在1(4中CuSO4溶液过量即碱量不足情况下制成的“斐林试剂”,事实上这种酸性条件下,最终生成的沉淀不是Ca(OH)2而是浅蓝色的Cu(OH)2SO4碱式硫酸铜。该物质受热不易分解, 也不与还原糖反应,因此,用这种酸性“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得不到预期的实验现象
四、结论
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时,斐林试剂要处在碱性过量的条件下,而且无论在试管中先加新制的斐林试剂还是先加果汁,斐林试剂都不能过量。斐林试剂不过量的标志是与果汁混合均匀后呈蓝色溶液,无浑浊;本实验的加热条件可以是水浴也可以是酒精灯直接加热,效果都很好;果汁的制取最好用盐水浸出法,以减少细胞色素、酚类化合物进入果汁而影响实验现象的观察。
摘自:《生物学教学》2007年(第32卷)第四期
,作者,向雪纯
,日期,2011-10-24
使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相关事项
范文四: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方法的改进
杨林娥,彭晓光,杨庆文,杨宇霞,赵 欣 *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采用GB19777-2005测定山西老陈醋还原糖含量的过程中,发现有时终点现象不明显,结果数据不准确。试验对测定方法中 斐林试剂的配比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试剂配方后终点现象明显,测定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
关 键 词: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斐林试剂
中图分类号:O6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51602 -0-0
Improvement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reducing sugarw ith Fehling's reagentm ethod YANG Lin'e, PENGX iaoguang*, YANG Qingwen, YANG Yuxia, ZHAO Xin (Shanxi Institute of Biology, Taiyuan 030006, China) Abstract: When contenofts reducing sugarin Shanxi overmaturvei negar were deetrmined with GB19777-2005,s ometimes the results werenot accurate dueto endingpo int was not clear. Ratios of Fehling's reagent usedfor determination was improved in the study.I t showed thatim proved reagent brought apparent phenomenon and hadp rhecigish on andaccu racy. i
Key words: Shanxi overmatuvriene ga;r reducing sugaFr;eh ling's agent
[1] 行测定,其反应原理为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高价铜采用GB19777-2005法对山西老陈醋样品中还原
糖 还原为低价铜,根据其被还原的数量,可求得还原糖的含 2+ 。按照反应原理,老陈醋中的还原糖与可溶状态下的Cu量含量进行测定,该标准的理论依据为斐林试剂法。严格按 2+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当还原糖完全还原Cu后再照该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在滴定终点的过程中,反应液中 继 续还原次甲基蓝使滴定终点由蓝色变为无色时可求 氧化型的次甲基蓝呈现的蓝色消失,溶液转为淡黄色,随[1-2]得还 原糖的含量。在不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前提[2]即变为无色,移去加热电炉,样液停止沸腾后,溶液被空 下,只对 斐林氏乙液的试剂配比进行改进。 气中氧气氧化慢慢转变为蓝紫色。然而在试剂检验过程 2 结果与分析 中,由于检测人员经验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所用仪器设
2.1 亚铁氰化钾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配施的更换等关系,有时并不能重现上述现象。溶液的颜色
制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见表1 。变化不遵循由蓝色变为淡黄色进而变为无色的过程,而
是由蓝色渐变为砖红色,致使终点不明,检测结果偏离。
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斐林试剂法中某些组分的配比进 表1 斐林氏乙液配方 行了改进,使检测变得易于控制和掌握。 Table 1. Fehling's B solution formula 1 材料与方法 -1浓度(/ molL) ? 试验号 1.1 材料 山西老陈酒石酸钾钠 氢氧化钠 亚铁氰化钾 醋。 #1 0.2 1.35 0.005
# 1.2 试剂 斐林氏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 斐林氏乙0.2 1.35 0.01 2
# 液: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 。30.2 1.35 0.02
# 葡萄糖标准溶液(0.1%):称取在100?烘至恒重的无 40.2 1.35 0.03 水葡萄糖1.0000g放于10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倒
入 在还原糖测定中,滴定终点有时不显无色而显暗红色,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烧杯,洗液一并倒入 是由于样液中亚铁氰化钾量不够,不能有效络合氧化亚铜 3[]容量瓶,加浓盐酸5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成无色的缘故。因此在该试剂配方中,在不改变酒石酸 1.3 仪器 钾钠和氢氧化钠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亚铁氰化钾用量进行 ## 测定,0.005mol/L为原配方中亚铁氰化钾浓度,在232种 、糖滴管25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5mL、2mL,电
试剂配方中滴定终点现象不明显仍显暗红色,根据反应中 炉物质的量比将亚铁氰化钾浓度增加至配方4中的300W~500W。 0.03mol/L, 但滴定终点仍为暗红色,因此考虑显色现象可 1.4 方法能还与其他 按照GB19777-2005中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测定方法
进收稿日期:2009-12-30
基金项目:山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20090321098)
作者简介:杨林娥(1968-),女,山西寿阳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与工业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工作;彭晓光*,副研究员,通讯作者。
2010 年 第 5 期 中国酿造总第 218 期 ?? 161 分析与检测
表4 葡萄糖标准溶液还原糖测定结果 2种试剂浓度有关,选择0.03mol/L浓度的亚铁氰化钾并
Table 4. Result of glucose standard solution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改 reducing sugar 变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浓度进行进一步试验。-1g100mL) 标准葡萄糖(/ ? 2.2 氢氧化钠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配制试验号 2.08 4.06 6.10 7.94 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见表2。 1 Y2.06 4.07 6.12 7.93 表2 斐林氏乙液配方 Y2 2.10 4.04 6.08 7.96 Table 2. Fehling's B solution formula -1molL) 浓度(/ ? Y3 2.09 4.08 6.12 7.95 试验号 酒石酸钾钠 氢氧化钠 亚铁氰化钾 Y4 2.09 4.07 6.11 7.93 #1 0.2 1.35 0.03 5 Y2.10 4.07 6.12 7.96 # 20.2 2.70 0.03 Y6 2.10 4.08 6.11 7.96 -1# 30.2 4.05 0.03 平均值(/ g100mL) ?2.09 4.07 6.11 7.95 # 标准偏差 相对标准偏40.2 5.40 0.03 0.0155 0.0148 0.0155 0.0148 差/% 绝对误差(/ 0.74 0.36 0.25 0.19 -1g100m) 相对误差L?斐林氏乙液的4种配方中,原配方中氢氧化钠浓度 0.01 0.01 0.01 0.01 /% 为1.35mol/L,在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浓度不变的0.48 0.24 0.16 0.13 条 件下,改变氢氧化钠浓度进行试验,氢氧化钠可使试
剂在 GB19777-2005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测定方法中,结果
允 碱性条件下进行,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试验结果
2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许误差要求同一样品表明,4种配方的滴定结果均显暗红色,考虑到反应液碱
[4] 0.05g/100mL。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样液消耗也越多,因此在4种
在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进行6组平行试配 方中,选择氢氧化钠浓度为4.05mol/L进行试验 。
验 测定中,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均在0.05g/100mL范围以2.3 酒石酸钾钠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内,测 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配制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
定结果表明,采用该配方测定还原糖相对标准偏差与相 见表3。 表3 斐林氏乙液配方 对误差均较小,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Table 3. Fehling's B solution formula 3 结论 -1浓度(/ mol?L) 试验号 3.1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建议GB19777-2005中山西老陈酒石酸钾钠 氢氧化钠 亚铁氰化钾 醋 还原糖测定方法中斐林试剂配方为斐林氏甲液:硫#1 0.2 4.05 0.03 酸铜 # 20.3 4.05 0.03 15g及次甲基蓝0.05g定容至1000mL蒸馏水中斐林氏。# 30.4 4.05 0.03
乙 液:0.5mol/L酒石酸钾钠,即每升含酒石酸钾钠# 40.5 4.05 0.03 141.11g;
4.05mol/L氢氧化钠,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62g;0.03mol/L硫酸铜遇碱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不能使试验正常进
行,必须使铜离子在可溶状态下进行,酒石酸钾钠与铜离 亚 铁氰化钾,即每升含亚铁氰化钾12.67g。与斐林试剂[5]子络合方可达到目的。在氢氧化钠浓度为4.05mol/L和原配 方相比,采用该配方滴定终点蓝色消失至无色,亚 铁氰化钾浓度为0.03mol/L的基础上,改变酒石酸钾钠现象明 显,结果容易判断。 2+ 参考文献:浓度 进行试验,在还原糖反应中酒石酸钾钠与Cu物质3.2 采用改进后的配方进行还原糖测定,同一样品两次测 [1] GB19777-2005,山西老陈醋还原糖的测定方法[S]. 的量比 相同,在不改变硫酸铜浓度的条件下逐渐增加酒[2] 高海生,宋锡琴,王桂芝. 改良斐林试剂直接滴定法测定果蔬食品含 定值误差在0.05g/100mL范围以内。测定结果表明采用石酸钾钠 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配方中,配方1和糖量[J]. 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7,1(4):63-66. 配方2的滴定 终点仍为暗红色,配方3的滴定终点为黄该 配方测定还原糖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 [3] 罗在粉,王兴章,卿云光. 斐林试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影响因素的探 棕色,而配方4的 滴定终点为由淡黄色变为无色,符合讨[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951-961. [6]反应显色现象,因 此选择酒石酸钾钠浓度为0.5mol/L[4] 赵二红,王艳荣. 浅谈斐林氏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误差[J]. 发酵科技
作为反应浓度进行还 原糖测定。 通讯,2003,32(2):11-12.
[5] 臧瑾康,李伯才,张朝霞. 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家标准法的改进[J]. 2.4 葡萄糖标准溶液还原糖测定结果分析 配制不同浓度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3):25-27.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采用改进后的配方 [6] 李雪梅,杨俊慧,张利群,孟庆军,史建国. 还原糖测定方法的比较[J].
山东科学,2008,21(2):18-20. 进行还原糖测定,结果见表4。
范文五: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方法的改进
··160
2010No.5
SerialNo.218
ChinaBrewing
AnalysisandExamination
斐林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方法的改进
杨林娥,彭晓光*,杨庆文,杨宇霞,赵
(山西省生物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采用GB19777-2005测定山西老陈醋还原糖含量的过程中,发现有时终点现象不明显,结果数据不准确。试验对测定方法中
斐林试剂的配比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改进试剂配方后终点现象明显,测定数据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关键词: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斐林试剂O656.3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071(2010)05-0160-02
欣
ImprovementofthedeterminationofreducingsugarwithFehling'sreagentmethod
YANGLin'e,PENGXiaoguang*,YANGQingwen,YANGYuxia,ZHAOXin
(ShanxiInstituteofBiology,T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WhencontentsofreducingsugarinShanxiovermaturevinegarweredeterminedwithGB19777-2005,sometimestheresultswerenotaccurateduetoendingpointwasnotclear.RatiosofFehling'sreagentusedfordeterminationwasimprovedinthestudy.Itshowedthatimprovedreagentbroughtapparentphenomenonandhadhighprecisionandaccuracy.Keywords:Shanxiovermaturevinegar;reducingsugar;Fehling'sagent
采用GB19777-2005法[1]对山西老陈醋样品中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该标准的理论依据为斐林试剂法。严格按照该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在滴定终点的过程中,反应液中氧化型的次甲基蓝呈现的蓝色消失,溶液转为淡黄色,随即变为无色[2],移去加热电炉,样液停止沸腾后,溶液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慢慢转变为蓝紫色。然而在试剂检验过程中,由于检测人员经验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所用仪器设施的更换等关系,有时并不能重现上述现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遵循由蓝色变为淡黄色进而变为无色的过程,而是由蓝色渐变为砖红色,致使终点不明,检测结果偏离。
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斐林试剂法中某些组分的配比进行了改进,使检测变得易于控制和掌握。1材料与方法1.1材料
山西老陈醋。1.2试剂
斐林氏甲液:硫酸铜,次甲基蓝。斐林氏乙液: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葡萄糖标准溶液(0.1%):称取在100℃烘至恒重的无水葡萄糖1.0000g放于10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倒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反复冲洗烧杯,洗液一并倒入容量瓶,加浓盐酸5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1.3仪器
糖滴管25mL,锥形瓶250mL,移液管5mL、2mL,电炉300W~500W。1.4方法
按照GB19777-2005中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测定方法进
收稿日期:2009-12-30
基金项目:山西省工业科技攻关项目(20090321098)
行测定,其反应原理为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高价铜
还原为低价铜,根据其被还原的数量,可求得还原糖的含量。按照反应原理,老陈醋中的还原糖与可溶状态下的Cu2+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当还原糖完全还原Cu2+后再继续还原次甲基蓝使滴定终点由蓝色变为无色时可求得还原糖的含量[1-2]。在不影响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前提下,只对斐林氏乙液的试剂配比进行改进。2结果与分析
2.1亚铁氰化钾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配制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见表1。
表1
斐林氏乙液配方
浓度(/mol·L-1)
酒石酸钾钠
0.20.20.20.2
氢氧化钠1.351.351.351.35
亚铁氰化钾0.0050.010.020.03
Table1.Fehling'sBsolutionformula
试验号1#2#3#4#
在还原糖测定中,滴定终点有时不显无色而显暗红色,是由于样液中亚铁氰化钾量不够,不能有效络合氧化亚铜成无色的缘故[3]。因此在该试剂配方中,在不改变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浓度的基础上增加亚铁氰化钾用量进行测定,0.005mol/L为原配方中亚铁氰化钾浓度,在2#、3#2种试剂配方中滴定终点现象不明显仍显暗红色,根据反应中物质的量比将亚铁氰化钾浓度增加至配方4中的0.03mol/L,但滴定终点仍为暗红色,因此考虑显色现象可能还与其他
作者简介:杨林娥(1968-),女,山西寿阳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食品检测与工业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工作;彭晓光*,副研究员,通讯作者。
分析与检测
中国2种试剂浓度有关,选择0.03mol/L浓度的亚铁氰化钾并改
变酒石酸钾钠和氢氧化钠浓度进行进一步试验。2.2氢氧化钠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配制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见表2。
表2
斐林氏乙液配方
Table2.Fehling'sBsolutionformula
试验号浓度(/mol·L-1
)
酒石酸钾钠
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
1#0.21.350.032#0.22.700.033#0.24.050.034
#
0.2
5.40
0.03
斐林氏乙液的4种配方中,原配方中氢氧化钠浓度
为1.35mol/L,
在酒石酸钾钠和亚铁氰化钾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氢氧化钠浓度进行试验,氢氧化钠可使试剂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试验结果表明,4种配方的滴定结果均显暗红色,考虑到反应液碱
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样液消耗也越多[4],
因此在4种配方中,选择氢氧化钠浓度为4.05mol/L进行试验。2.3酒石酸钾钠浓度对结果显色的影响
在上述试验的基础上,配制不同浓度的斐林氏乙液,见表3。
表3
斐林氏乙液配方
Table3.Fehling'sBsolutionformula
试验号浓度(
/mol·L-1)酒石酸钾钠
氢氧化钠亚铁氰化钾
1#0.24.050.032#0.34.050.033#0.44.050.034#
0.5
4.05
0.03
硫酸铜遇碱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后,不能使试验正常进
行,必须使铜离子在可溶状态下进行,酒石酸钾钠与铜离子络合方可达到目的[5]。在氢氧化钠浓度为4.05mol/L和亚铁氰化钾浓度为0.03mol/L的基础上,改变酒石酸钾钠浓度进行试验,在还原糖反应中酒石酸钾钠与Cu2+物质的量比相同,在不改变硫酸铜浓度的条件下逐渐增加酒石酸钾钠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配方中,配方1和配方2的滴定终点仍为暗红色,配方3的滴定终点为黄棕色,而配方4的滴定终点为由淡黄色变为无色,符合反应显色现象[6],因此选择酒石酸钾钠浓度为0.5mol/L作为反应浓度进行还原糖测定。
2.4葡萄糖标准溶液还原糖测定结果分析
配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采用改进后的配方进行还原糖测定,结果见表4。
酿造
2010年第5期总第218期·161
·表4葡萄糖标准溶液还原糖测定结果
Table4.Resultofglucosestandardsolutiononthedeterminationof
reducingsugar试验号标准葡萄糖(
/g·100mL-1)2.084.066.107.94Y12.064.076.127.93Y22.104.046.087.96Y32.094.086.127.95Y42.094.076.117.93Y52.104.076.127.96Y6
2.104.086.117.96平均值(/g·100mL-1)2.094.076.117.95标准偏差0.01550.01480.01550.0148相对标准偏差/%0.740.360.250.19绝对误差(/g·100mL-1)0.010.010.010.01相对误差/%
0.48
0.24
0.16
0.13
GB19777-2005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测定方法中,结果允
许误差要求同一样品2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0.05g/100mL。在对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标准溶液分别进行6组平行试验
测定中,测定值之间的误差均在0.05g/100mL范围以内,
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该配方测定还原糖相对标准偏差与相对误差均较小,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3结论
3.1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建议GB19777-2005中山西老陈醋还原糖测定方法中斐林试剂配方为斐林氏甲液:硫酸铜15g及次甲基蓝0.05g定容至1000mL蒸馏水中。斐林氏乙
液:
0.5mol/L酒石酸钾钠,即每升含酒石酸钾钠141.11g;4.05mol/L氢氧化钠,即每升含氢氧化钠162g;0.03mol/L亚铁氰化钾,即每升含亚铁氰化钾12.67g。与斐林试剂原配方相比,采用该配方滴定终点蓝色消失至无色,现象明显,结果容易判断。
3.2采用改进后的配方进行还原糖测定,同一样品两次测定值误差在0.05g/100mL范围以内。测定结果表明采用该配方测定还原糖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参考文献:
[1]GB19777-2005,山西老陈醋还原糖的测定方法[S].
[2]高海生,宋锡琴,王桂芝.改良斐林试剂直接滴定法测定果蔬食品含糖量[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7,1(4):63-66.
[3]罗在粉,王兴章,卿云光.斐林试剂测定食品中还原糖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4):951-961.
[4]赵二红,
王艳荣.浅谈斐林氏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误差[J].发酵科技通讯,2003,32(2):11-12.
[5]臧瑾康,李伯才,张朝霞.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国家标准法的改进[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6(3):25-27.
[6]李雪梅,杨俊慧,张利群,孟庆军,史建国.还原糖测定方法的比较[J].山东科学,2008,21(2):18-20.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斐林试剂配制,标定以及还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