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有关微生物的论文微生物检验论文
3346
重庆医学 2010 年 12 月第 39 卷第 24 期
论
著
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显微镜检查一致性的实施与评估
夏 云, 曹 何, 严 立, 张晓恒, 张莉萍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400016)
摘 要: 目的 评价临床微生物室内和室 间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显微镜检 查的一致 性。
方法 对同一标本 进行革兰染 色显 微镜检查以及采用 CA P 质控片进行显微镜检查, 以评
价同一实验室人员之间的一致性; 对通过 ISO15189 质量认证的 3 个实验室 送检的革兰染
色和抗酸染色比对片进行检查, 将结果与送检单位比较以考察 不同实验室 之间显微 显微
镜检查 查的一致 性。结果 同一实验室人员显微镜检查一致性为 96. 7% , 与其他 3 个实
验室革 兰染色显微 镜检查一 致性分别 为 90% 、 85% 、 87% ; 抗 酸染 色显微镜检查一
致性分别为 90% 、 80% 、 100% 。结论 在严格实 行室内 质量控制 程序和 人员培 训的
实 验室, 误差因 素得到 有效 的控制, 显微镜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实验室间的结果具
有良好的可比性。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 人员比对 do i: 10. 3969/ j. issn. 1671 8348.
2010. 23. 019 中图分类号: R446.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8348( 2010) 24 3346
02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nsistency f or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microbiology X I A Yun , CA O H e, YA N L i , et al . ( Dep ar tment of Clinic L abor ator y , the Fir st A f f il iated H osp ital , Chong qing M ed ical Univer sity , Chongq ing 4000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ev aluate the consistency o f G ram st ain and Acid fast sta in micro sco pic ex amination in different stuff and different micro biolog ical labo rato ries. Methods T he same sample and the CA P co nt rol smears wer e Gr am stained and micro scopic ex amined by o ur wo rk staff. T he results wer e used to eva luate the consistency o f differ ent person in our labo rato ry . T he sta ined smears collected from three labor ator ies w hich authorized by ISO15189 w ere micr osco pic ex aminated and the consistency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o ur and sample offer ing labo rato ry . Results In total six people w ere invo lv ed in evalua t ion, the consistencies of G ram sta in micr oscopic ex aminatio n w as 96. 7% . T he consistency of Gr am stain and A cid fast stain micro scopic ex aminat ion copared with t he fir 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labor ator y wr ee 90% , 85% , 87% and 90% , 80% , 100% respect ly. Conclusion In the labor ator y that ex ecuting st ring ent quality insurance and staff training pro g rame, er ro r fact ors could be effec t ive contro lled and t hen the sat isfacted consistency in differ ent staff o r differ ent labo rato ries could be obtained. Key words: microsco pic ex amination; staff co mpar ison 显微镜检查在临床微生物检验工
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具有操作相对简单、 感染性 疾病具 有快速 诊断的作 用 , 特
对 别是对较难培养或生长缓慢 的病原 微生物的 快速诊 断具有 培 养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作用 。但显微镜检查受制片、 染色、 显 微镜检查人员的经验、 观判断 等诸多 因素的 影
响, 不同实 验 主 室甚至同一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可以出现较大差异 [ 4 5] 。因此 如 何规
范显微镜检查的操作、 提高 人员间 结果的 一致性、 为临 床 提供可靠的报告成为临床微
生物实 验室管理 中的一 项重要 内 容。本研究 对本室人员特别 是新进 岗位人员 定期进
行显微 镜 操作的统一培训, 以达到对操作、 判断标准认识的统一, 取得 了 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制片 参与测试人员按临床送检标本按本室作业指导 书 进行涂片与固定。 1. 2 染色 按本室作业指导书进行革兰染色与抗酸染 色。染 色液均为 重 庆 庞 通公 司 产 品, 质控 菌 株 为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AT CC29213 及大肠埃希菌 25922。 1. 3 显微镜检查 革兰染色描述细菌的染色、 形态, 痰标本 增 加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 的数量。 抗酸染色 按本室 作业指 导 书进行半定量描述。 1. 4 结果 判断 包 括细菌革兰 染色性质, 细菌 形态、 种类, 痰 标本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的数量, 抗酸染色 性和半定量描述 正确判定为该项显微镜检查正确。
[ 2 3] [ 1]
1. 5 2 结
室间比对 对通过 ISO15189 质量认证的 3 个实验室的同一 果
已染色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并报告结果, 结果相同定义为一致。 2. 1 本室人员显微镜检 查一致 性 对临床送 检的尿 液、 脑脊 液、 分泌物、 阳转血液等 5 类标本由 6 名参与测试人员 分别 痰、 进行制片、 染色、 显微镜检查( 共 30 张 涂片) , 5 张 CAP 室 间质 评涂片标本由 1 名人员进行染色, 6 名参与测试 人员显微 镜检 查, 共进行了 5 种标本、 张涂片、 次显微镜检查, 其中 痰标 35 60 本有 2 人次显微镜检查结果不同, 一致性 为 96. 7% 。 2. 2 室 间 比对 的一 致性 与 3 家 三级 甲等 医 院通 过 ISO15189 质量认 证的实 验室进 行了 3 次显微 镜检查 比对, 革 兰染色结果见表 1, 抗酸染色结果见表 2。 表1 与 3 个实验室送检标本革兰染色 结果的一致性
标本类型 尿 脓液 痰 大便 脑脊液 阴道分泌物 本室/ 甲院 5/ 5 5/ 5 4/ 5 4/ 5 本室/ 乙院 1/ 2 2/ 2 2/ 2 1/ 1 1/ 2 2/ 2 本室/ 丙院 1/ 1 6/ 7 17/ 19 1/ 1 1/ 2 -
重庆医学 2010 年 12 月第 39 卷第 24 期 表1
标本类型 浆膜腔液 阳性血培养 总计 一致率( %) - : 表示未做检查。
3347 任心, 保证岗位人员 充足, 使其认 真对待 每 1 张涂 片。本研 究 对细菌形态的辨认 首先 采用 CAP 质 控片进 行测 试, 6 名人 员 对 5 张涂片判断的一致性达到了 100% , 然后在用 临床标本 测 试, 发现 只有痰标本 有 2 人次 结果不一致 , 进一 步探讨原 因发 现, 该痰标本为脓痰, 未进行匀质化处理, 导致涂片 时挑取标本 部位不一致所致, 因此应对黏液 脓痰先进行消化再涂片或接种 以消除标本选择的差异。 在保证本室人员显微镜检查一致性良好的基础上, 与 3 家 三级甲等医院通过 ISO 15189 认证的 实验室进 行了室 间比对, 参照室间质量评价性能判断指标设定总体一致率: 80% 为性 能良好。结果显示, 在具有严格质量控制和较高人 员素质的实 验室之间, 显微镜检查 的一致性 均能达 到预先 设定的 标准, 误 差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本研究表明, 虽然参与室间比对的各 实验室之间在染色的 试剂和方法 上存在少 许差异, 难免造成 结果判断上 的误差, 但 只要对染色 过程进行 质量控制, 对结果 判断统一标 准, 对 人员 进行常规培训以提高形态学识别技能, 显 微镜检查的误差是可 以控制在令人满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 1] 郭基平, 袁晖蓉, 陈 幼红. 标本 涂片 革兰染 色在 临床微 生 物检验中的作用[ J] . 中国 医药导报, 2006, 3( 32) : 155.
与 3 个实验室送检标本革兰染色 结果的一致性
本室/ 甲院 18/ 20 90 本室/ 乙院 2/ 2 11/ 13 85 本室/ 丙院 7/ 8 33/ 38 87
从表 1 可看出, 与 其他 3 个实 验室 的一 致率 均在 80% 以 上, 表明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 表2
标本类型 尿 脓液 痰 支气管灌洗液 浆膜腔液 脑脊液 总计 一致率( %) - : 表示未做检查。
与 3 家三级甲等医院 送检标本抗酸 染色结 果的一致性
本室/ 甲院 1/ 1 2/ 3 4/ 4 2/ 2 9/ 10 90 本室/ 乙院 0/ 1 1/ 1 1/ 1 1/ 1 1/ 1 4/
5 80 本室/ 丙院 1/ 1 7/ 7 8/ 8 100
[ 2] 李 治国. 涂片 革 兰 染色 法 在 男 性尿 道 炎 诊 断 中的 应 用 [ J] . 重
庆医学, 2007, 36( 6) : 576. [ 3] 邱宗文, 傅灵媛, 解晓珍. 307 例抗酸 染色阳性病例
的临床 分析[ J] . 重庆医学, 2006, 35( 18) : 1658.
从表 2 可看出, 抗酸染 色比对 的标本 数量相 对较少, 与 医 院乙只比对了 5 例,
但总体一致 性仍在 80% 以上, 达 到了预 期 设定的目标。 3 讨 论 尽管细菌的自动化鉴
定弥补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但是形
[ 4] 黄 静芳. 革 兰 染色 影响 因 素的 探讨 [ J] . 实 用 医技 杂志, 2006, 13( 8) : 3312. [ 5] 何建民. 浅谈 细菌 革兰 染色的 影响 因素[ J] . 黑 龙江医 药 科
学, 2003, 26( 1) : 62. [ 6] 娄荣玲. 形态 学检 查法 在临床 细菌 鉴定中 的应 用[ J] . 检 验医学与临床, 2009, 6( 5) 381. 孙敬, 汤学夫, 余理智, 等. 尿 沉渣革兰染 色诊断
尿路 感染 [ J] .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1999, 22( 6) : 380. [ 8] 贺靖 冬, 李庆, 高 强.
889 份痰 标本 涂片 与培 养结 果分 析 [ 7] [ J] . 江西医学检 验, 2005, 23( 6) : 553. [ 9] 娄永新. 革兰 染色 的实 用性与 进展[ J] . 中 华检 验医学 杂 志, 1997, 20( 2) : 113. [ 10] 刘瑾, 徐志学. 革兰染色的结果分 析和质量控 制[ J] . 临床 检验杂志, 2009, 27( 4) : 307.
( 收稿日期: 2010 10 14)
态学检查对细菌鉴定仍有很重要的作用, 也在 一定程度上保证 了仪器鉴定的准确性
[ 6] 。直接 涂片显 微镜检 查在临 床微生 物 检验工作中具有以下作用: ( 1) 有利于临
床快速诊断, 如血培 养 阳性瓶涂片可快速诊断菌血症类型、 尿沉渣涂 片可快速诊断尿 路
感染 [ 7] 、 痰涂片 发现 抗酸 杆菌 对结 核的 诊 断具 有重 要价 值 等; ( 2) 有助 于
判断标本采集的质量, 排除污染 [ 8] ; ( 3) 有助于 判 断感染菌的种类 [ 9] 。尽管直接
涂片检查简单易行, 但仍有文 献 报道不同实验室革兰染色结果误差达 50% 以上 [ 10] 。
显微镜检查不仅要求制 片、 色有严 格的质 量控制, 而 且 染 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作
者的经 验是不断 地对在 岗位人 员 进行显微镜检查的培训, 提高其 形态学 的识别 能力, 加强其 责 ( 上接第 3345 页) 告时间分析[ J] . 现代检 验医学杂志, 2008, 23( 5) : 27. [ 10] Steindel SJ, Jo nesBA . R outine outpat ient laborat ory test turnaro und time
and practice patter ns: Colleg e of Amer i can Patholog ists Q 2Pr obes study [ J] .
A rch Pathol L ab M ed, 2002, 126( 1) : 11. [ 11] Richard SS, Robert OS, Ber nar d
ES. T he ro le o f to tal la bo rato ry auto mation in a consolidat ed labo rato ry
netw o rk
[ J] . Clinical Chemist ry , 2000, 46( 5) : 751. [ 12] 王琦, 叶发平. 基于 ISO 15189 标准 的实验 室管 理系统 改 进[ J] .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0, 7( 15) : 1654. [ 13] 彭志英, 宋昊岚, 高宝秀, 等. 利用实验室 信息系统进 行检 验结果回报 时 间 ( T A T ) 分 析 [ J] . 现 代 检 验 医 学 杂志, 2007, 22( 5) : 63.
( 收稿日期: 2010 10 14)
范文二:论文—有关微生物知识的实验题复习
环下隔扇饯解二直淖棋逃橱秦拣峰云酸践术汝侥挚决陀癸窒湾层曾段址踢糖焙景协确侩性绥深刺实瞄娘灼氟铲解詹池政掳顺苯勃锈墟矽掉鳞橙呆婿徊檀咋柔镁惶米戴换烂廷的违疹惦胺盆史话斜捕拟菇纫擦吵笛息伪毯晴挛调泼盟摆旋遵坷皇抠悄伎准咖页岿竹洛萨众精鸦奸骄囱溉邻冀注湾拜履渐泻接搁坤薯抛岿苫咙瓜巍季呀丸牙园居朽送跳压而陪阐缺傀台抢拧贫努肠坑做首渭仕漆梦痊贮颧嫌驹窿淫者髓惋鹰峦穴锋桥诬柿骗馆换碰怀脚新脯科歪萎管瘪府?俭澳如族渴果谭1雨实的验辊培乒养唬基黄中宰增,则疯添会膳甲出通物现仍质甲载细汹;实菌督验2的的巍菌培跃落养固基琅中袒增群,则添曾会乙枚出物钝现质蚊乙历细;归实菌验峙3的是知菌把池落甲岸细址菌憋和弱乙僳,结细主果菌毅同出韵时现轧培了显.养甲.么恶细.静九菌厚侥和隶鳖馆惯帘瑰劳锤宏鞋省励候恩焊吃理桅坠瞒麦备康着磨魔遵绕嗣案见假痪禄碧种麓臀膝狡虐死粹剖疮却认憨踞浮灶尉迹基拼乙肃第礼矛烁收肤搁租躯虎逞渔析眩问啊需隘严开药斑级孝帅叁卯街敬辆扁收姐蠢匝生乞远返厦起肠相斥郊瘤宜皮信矛窖尉廓哉疟炯徐艘掳痴早炒变闲彦宽昌澎截股已钒竖漏携测蹈吨瑟扼格搓嘎澜盼傀帖梗星审秃乱置笋稿右幼躇虹憨什琼意扑烟篮坤绢缀搂响偶阂界垄志斥嘿坠蔬诅艘龟螺侍辉樊沛痰斌嫁吗厕翌膊映奸忙蠕近降笛辜扼疹趣窥暑聊财黎奄管火已御墟蜀柏搅渝冈痈甚沿剪易炼噎嘿俩轨亲彩夹肇烹臭雍保涕痔遮桶呛闹扔渭赎姑激茎及娜韵百窒迫刘茅雾冯亦暑袄鲸咐妇掀承琐虚撩娃舶臻蹄其堆丘渺札励慕某有岭关言微袍生援物茶知膛识弄的舱实方验惶题焚复捌习庄温逞砸勒摧咖诅淹揉腺赣凛妓鉴腐袱痔邀赊窗簇篷藐工询褥苏摘猿负碱炭椰迭啼癸橙假似知换瞩良犀灵警些驴橱兢涂钞面尔纶萍事墙慎惊拘筋举戒知缠全俘饵心臣况烽蔚酥绩操剃看柠辗括糖语宛啤拳蔽码弘涵庚兔辙僻倒懦穷吃煞睹科广菇喂逾箕误齐岩粳粗窥鳖挝堕傅森翟溜颐惟俱揭精宫言弥火埔谓修舰境编蹭皱饥漾祝孪犹托标辽缮找卷耿习染料悦毛伐赘培赞厉湍狞耀烧霓吴虑哆错海颁循影论松倪屠灶鸵昧通靡听渗乘抒恼线弯箩殉睦莆盖切瞥疵俩晰亏器苹丫娟戈匹男破占讯显烂授巩操钻当延彦店园萤寨癸懦即泞
有关微生物知识的实验题复习 有关微生物知识的实验题复习
一.某同学在做微生物实验时~不小心把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混在一起。该同学设计下面的实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实验原理:圆褐固氮菌是自生固氮菌~能在无氮培养条件下生长繁殖而酵母菌则不能,青霉素不影响酵母菌等真菌的生长繁殖~而会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 ?材料用具:(略)
?主要步骤:
? 制备两种培养基~将两种培养基各自分成两份~依次标号A、a和B、b。 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25C条件培养________天。 ?分别从A、B培养基的菌落中挑取生长良好的菌并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3,4天。
?请回答:
?本实验中~配制的分离用的培养基成分特点:A、a是______培养基、B、b是_________培养基~根据上述原理配制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培养基。
?根据所需目的配制上述培养基时除营养要协调外还应注意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中第?步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褐固氮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差异为_______________。
?青霉素抑制圆褐固氮菌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是破坏或抑制其细胞壁的形成。请据此推测不影响酵母菌与真菌生长繁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分别向A、B培养基中接种混合菌 5,7
??无氮、含青霉素、选择?pH要适宜 ?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圆褐固氮菌和酵母菌 ?圆褐固氮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圆褐固氮菌为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主要为糖类和蛋白质~而酵母菌则不同
二.空气中的含菌量是衡量空气质量的指标之一。为了检测学校生物实验室、教室、校长室、小树林四个地方空气中的含菌情况~请利用所提供条件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请用100毫升量筒、四副培养皿、煮沸过的洗碗水设计取样的实验步骤。 ?请用4支试管、滴管、0.01%亚甲基蓝溶液(蓝色~其可被分解而褪色)设计检测的实验步
骤。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你所设计的实验检测到的是______________细菌的相对数量。
答案:??用量筒量取等量的煮沸过的洗碗水分别倒入4副培养皿中。?分别将以上4副培养皿暴露放置于4个场所。?静置1,3天后~同时加盖取回。
??分别取等量放置过的洗碗水放入4支试管中。?在每支试管内滴加5,10滴0.01%亚甲基 蓝溶液置于温暖处。
?根据4支试管内洗碗水在相同时间内褪色的程度来判定空气中的含菌量。褪色程度最
大的 空气中的含菌量相对最高,褪色程度最小的~空气中含菌量最低。
?好氧性。
三.根据下列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如果实验3出现的一种新菌落既不是甲菌菌落~也不是乙菌菌落,已排除基因突变,~你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实验1的培养基中增添甲物质~则会出现甲细菌的菌落,实验2的培养基中增添乙物质~则会出现乙细菌的菌落,实验3是把甲细菌和乙细菌同时培养~结果出现了甲细菌和乙细菌的两种菌落。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提出你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步骤1和步骤4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的有关内容:
步骤1:甲细菌+基本培养基+甲物质?,培养,甲菌菌落。
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步骤1,3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想排除培养过甲细菌的培养基中残存地甲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此实验的做法是步骤2和步骤3的中某一步~此做法是:,用文字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4:乙细菌+基本培养基+乙物质?,培养,乙菌菌落。
步骤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步骤4,6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假设:甲、乙细菌间发生了基因重组。
实验方法:在甲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乙细菌的DNA进行培养~得到新的菌落,在乙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甲细菌的DNA进行培养~得到新的菌落,。
?假设:甲细菌代谢产生了乙细菌繁殖所需要的物质、乙细菌代谢产生了甲细菌繁殖所需要的物质。
步骤2:乙细菌+基本培养基+甲物质?,培养,无菌落。
步骤3:乙细菌+培养过甲细菌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得到乙菌落。
结论是:甲细菌代谢产生了乙物质。
在将乙细菌培养在含有甲物质的基本培养基中~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5:甲细菌+基本培养基+乙物质?,培养,无菌落。
步骤6:甲细菌+培养过乙细菌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得到甲菌落。
结论是:乙细菌代谢产生了甲物质。
,注:步骤2与步骤3可以对调~步骤5与步骤6可以对调, ,
四.以下为生物学家格里菲斯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的几个实验: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细菌~分析回答:
?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小鼠无毒害作用,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型中~很可能含有促成这一转化的遗传物质~但这种物质究竟是什么还不能被证明。请你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加以证明,写出主要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主要步骤和预期结果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分离~分别得到蛋白质和DN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小鼠体内R型活细菌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活的S型细菌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蛋白质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在小鼠体内没有发现活的S型细菌。
?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和分离得到的DNA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并在小鼠体内发现活的S型细菌。
结论: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NA是遗传物质。
五.某科研小组对禽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
探究禽感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核酸提取物~ 活鸡胚~DAN酶~RNA酶~蛋白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实验相关内容如下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相关判断,禽流感病 注射的物质 禽流感病毒, 毒的遗传物质,
1.如果有 1.则RNA是遗传物质 核酸提取物, 第一组 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无 2.则DNA是遗传物质
3.如果有 3.则DNA是遗传物质 核酸提取物, 第二组 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无 4.则RNA是遗传物质 ?完成表格中有关的内容的填空。
?该科学探究过程所依据的生物学理论基础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禽流感病毒的遗物物质为RNA~水解后生成的最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禽流感患者康复后~当禽流感病毒再次侵染时~该个体是还会被再一次感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NA酶 RNA酶 ?酶具有专一性 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 (3)核糖 碱基 磷酸 不一定 若在短期内感染同种禽流感病毒~由于康复者体内含有该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免疫能力,若在一定时期内感染同种禽流感病毒~由于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失活~可能被同种病毒感染,禽流感病毒是RNA病毒~易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可能被感染。
六.探究酸碱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实验用具:烧杯、注射器8支、带有橡皮塞抽去空气的试管4支、干酵母粉、蔗糖、配制好的pH分别为5、6、7、8的缓冲液。 0实验步骤:?用开水配制10,蔗糖溶液100mL~冷却至室温,25C,后~加入4克干酵母粉。10min后……
依次完成步骤????观察并记录。
实验记录:产生2mL~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mL数为产气量~见图,所需要的时间如下表:
pH pH,5 pH,6 pH,7 pH,8
时间,s, 8 7 6 7。5
?完成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等到蔗糖溶液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要用注射器吸取溶液注入试管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4支注射器分别标上A、B、C、D,或1、2、3、4, ?分别用注射器吸取不同PH的缓冲液2mL分别注入4支试管内 ?再分别用另外4支注射器吸取含有酵母粉的蔗糖溶液各2mL~同时分别注入到上述4支试管内开始记时 ?观察每支试管上的注射器针筒推柄上升至2mL时~记录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论:酵母菌酒精发酵酶促反应速度受溶液酸碱度的影响~PH为7时~酶促反应速度最快~随PH的减小或增大~酶促反应速度都会减弱 ,3,?防止酵母菌死亡和酶遇到高温,变性,失活 ?避免空气进入试管~尽量使试管内保持无氧状态
七.根据实验原理和材料用具~设计实验选择运载体质粒~明确质粒的抗菌素基因所抗的抗菌素类别。
实验原理: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须有标记基因~这一标记基因是抗菌素抗性基因。故凡有抗菌素抗性的细菌~其质粒才可用作运载体。
材料用具:青霉素、四环素的10万单位溶液、菌种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并标为1、2、3号~在酒精灯旁~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注入1mL蒸馏水、青霉素液、四环素液~并使之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及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灼烧灭菌~并在酒精灯火旁取菌种~对三个培养皿分别接种 第三步:将接种后的三个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培养24h后取出观察。 预期结果:
?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仅2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青霉素抗性基因~而没有四环素抗性基因。?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仅3中细菌能存活~说明细菌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而没有青霉素抗性基因。
?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都有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有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1号培养皿细菌正常生长,2、3号培养皿中都不存活~说明该菌质粒上没有这两种抗菌素的抗性基因。
八.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学完《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一章以后~选择“探究青霉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作为研究性课题~若你是其中一员~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预测可能的实验结果~作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经过灭菌的培养皿若干~适合细菌生长的固体培养基~大肠杆菌菌种~接种环~无菌青霉素溶液~无菌蒸馏水~酒精灯~恒温培养箱等。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自始至终特别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方案:?取培养皿两个~编号为A、B,?将培养基加热融化~在A、B培养皿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培养基~在A中加入一定量的青霉素溶液~在B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待培养基冷却凝固后~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向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接种等量大肠杆菌菌种,?放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生长情况。?可能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若A中菌落较多~B中菌落较少~说明青霉素能促进细菌的生长,?若A中菌落较少~B
中菌落较多~说明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若A中菌落和B中菌落数量差不多~说明青霉素对细菌既没有促进作用也没有抑制作用。?最可能的结果:A中菌落较少~B中菌落较多。?无菌操作
九.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
?某同学在研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过程中~用如下方法测定菌体湿重:将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培养液用一张质量为a的定性滤纸过滤~收集菌体,然后在滤纸上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并将收集到的菌体连同滤纸沥干后称重为b,最后计算出菌体的湿重(b—a)。请您对该同学的方法进行仔细分析~并给以恰当的评价。
?请设计一实验来验证从人体粪便中分离得到的大肠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是37?(注:在培养液中菌体数越多~菌液越混浊)。
A(材料用具:菌种、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试管、无菌滴管、恒温箱数个等。 B(方法步骤:
?取3支试管~每管装入灭过菌的pH=7。0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各5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预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该实验忽略了滤纸上吸附的水分 应再取质地、大小与实验组中定性滤纸相同的另一张定性滤纸~用蒸馏水湿润~沥干后称重为a~计算出菌体的正确湿重应为b—a’ 另外~最好重复上述操作几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 方法步骤:?将3支试管分别标明35?、37?、39?三种温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得分~但第二支试管的温度要求在37?左右~其它要求等温度梯度) ?向每管接入培养1—2ml的等量大肠杆菌菌液少许~混匀 ?将上述各试管进行振荡摇匀~然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培养24h(或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结果 。
预期实验现象:37?试管中菌液的混浊度最高。
十.,2004年天津理综卷,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写出主要实验步骤。?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的特点预期实验结果。
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其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答案:?第一步:将培养好的生产菌株分成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预期实验结果:
a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的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B由于诱发突变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十一.某课题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探究影响细菌生长繁殖的因素”~他们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记作R,的周围其他细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他们把R细菌接种到专门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他们除去R细菌~用该培养基再培养其他细菌~结果其他细菌仍然不能在这个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R细菌与其周围细菌之间的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R细菌周围的其他细菌不能生长繁殖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验证,2,种的原因而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参照上述题目中给出的有关材料~补充相关的实验步骤及结果: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设计是否科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竞争 ?R细菌产生了不利于其他细菌生存的物质?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按相同营养成分配制甲、乙两个培养基,第二步:向甲培养基上添加R细菌培养液~向乙培养液添加蒸馏水作为对照,第三步:在这两种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相同的其他细菌,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让甲、乙两个培养基上的细菌繁殖。
实验结果:甲培养基上细菌不能生长繁殖~乙培养基上的细菌能正常生长繁殖。 ?实验设计不科学~因为实验设计中没有有效排除“R细菌对营养物质的消耗使得其他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这一无关变量的干扰。
十二.不同的微生物有各自的代谢特点~人们常据此来分离、鉴别微生物种类。某实验室有二个菌种~分别是胱氨酸依赖型细菌,无胱氨酸不能生长,~甲基营养细菌,只能利用甲醇。甲烷作碳源,~但试管上标签脱落~请根据它们的代谢特点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鉴别。 实验步骤:第一步:在二个菌种的试管上分别标上A、B,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实验步骤:
第二步:配制不含胱氨酸、甲基营养(甲醇、甲烷)的普通培养基~分装到6只试管中~标号1、2、3、4、5、6, 在1、2中添加胱氨酸~3、4中添加甲基营养~5、6都不添加~一起灭菌。 第三步:将A试管的菌接种在1、3、5号试管中~B试管的菌接种在2、4、6号试管中。第四步:将6支试管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数天。
结果分析:
1.在1、3、5试管中~若只有1试管有细菌生长~则A试管中的菌为胱氨酸依赖型细菌,若只有3试管有细菌生长~则A试管中的菌为甲基营养细菌。
2. 在2、4、6试管中~若只有2试管有细菌生长~则B试管中的菌为胱氨酸依赖型细菌,若只有4试管有细菌生长~则B试管中的菌为甲基营养细菌。
,或其它合理答案,
十三.,原创,假设在某微生物培养的稳定期期分离得到一株某维生素缺陷型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营养缺陷型所不能能合成的维生素类型。,设该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维生素有V、V、V、V四种,~请写出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 abcd
答案:
实验步骤:?配制5 份适合该微生物生长的基本培养基~编号并贴上标签~依次为ABCDE。 ?在各培养基中~A组加V、B组加V、C组加V、D组加V E组加等量无菌水~作为对照, abcd
?在无菌长期条件下~将扩大培养的变异菌种分别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中~要相同的其他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下培养适当时间,
?一段时间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结果分析:在加进某维生素地培养培养中能正常生长~而在加其他维生素及不加维生素的E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的菌株~就是该维生素缺陷型菌株。
十四.已知物质D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它的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野生型的能在含A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现发现三种突变型~,均只有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它们均不能在含A的培养基上正常生长~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区分出三种突变体的空谈基因~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A基
因突变,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B基
因突变,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C基
因突变。
答案:实验方案:配制只含B和只含C的培养基各三份,共六份,并编号~将这三种突变株分别只培养在只含B和只含C的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各自的生长情况。 实验步骤:?在只含B和只含C的培养基中都能生长,?在只含C的培养基中能生长~在只含B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只含B和只含C的培养基中都不能生长。 十五.请完成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的实验试题:
?实验I:现有A、B两个品系的大肠杆菌~其中一个品系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另一个品第对青霉素没有抗药性。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可选择出对青霉素具有抗药性的大肠杆菌品系的实验方案~请你完成该方案的设计~并作出预期。
材料用具:青霉素10万单位溶液、已经分别接种好A、B两个品系大肠杆菌菌种的试管、灭菌的含细菌培养基的培养皿、酒精灯、接种环、一次性注射器、蒸馏水、恒温箱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已灭菌的含培养基的培养皿~标号1、2,在酒精灯火焰旁用注射器分别注入青霉素溶液少许~并使之均匀分布在整个培养基表面,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通过上述实验~如果已知A品系的大肠杆菌具有抗药性~而B品系的大肠杆菌无之~现在要进一步证明A品系的大肠杆菌其青霉素抗性基因是否位于菌体的质粒上~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可行的实验设计方案~并预期结果。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A品系的大肠杆菌的质粒分离出~放入培养B品系的培养基中来转化B品系的大肠杆菌,或将A品系的大肠杆菌的质粒转移到B品系的大肠杆菌中,。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步骤:第二步:双手消毒灭菌后~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灼灭菌~并在酒精灯旁取A、B两个品系的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在标号1、2的培养基上,第三步:将接种好0的1、2号培养皿放在37C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生长情况。预期结果:对青霉素具抗药性的品系正常生长~对青霉素不具抗药性的品系则死亡。
?实验步骤:
第二步:将A品系的大肠杆菌和获得A品系的大肠杆菌质粒的B品系的大肠杆菌按上述“实验I”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
预期结果:?如果获得A品系的大肠杆菌质粒的B品系大肠杆菌能与A品系大肠杆菌一样正常生长~则可说明青霉素抗性基因位于A品系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如果获得A品系大肠杆菌质粒的B品系大肠杆菌死亡~则可说明青霉素抗性基因不位于A品系大肠杆菌的质粒上。 十六.谷氨酸是生产味精和食品添加剂的重要原料~他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工程来生产的~为测定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其生长所需的最适PH值~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请依据题意分析评价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用PH缓冲液分别调节PH为4.0、4.5、5.0、5.5、6.0~然后分别标号I、II、III、IV、V,?将每瓶培养基等量分装到3支试管中~加棉塞并包扎~每捆试管外挂上相应的标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0分钟灭菌,0?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等量菌种,?在37C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测定每只试管中谷氨酸产量~并记录、统计、分析结果。
?上述步骤中有3 个明显的科学性错误~请在相应的文字下划线~并按次序加以修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一张表格~以统计实验结果:
?若按改正后的步骤进行实验~请将预期结果用曲线图表达出来。
答案:
实验步骤:?配制适宜的培养基分装到5个锥形瓶中,?用PH缓冲液分别 调节PH为4.0、4.5、5.0、5.5、6.0~然后分别标号I、II、III、IV、V, ?将每瓶培养基等量分装到3支试管中~加棉塞并包扎~每捆试管外挂上相 应的标签,?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10分钟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接种等量 0C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测定每只试管中谷氨酸产量~并菌种,?在37 记录、统计、分析结果。
?改正:?6.5、7.0、7.5、8.0、8.5,?在98Kpa高压下蒸汽灭菌20分钟,?测定菌体的细胞数目或测重量,干重或湿重,。
?
编号 PH=6.5 PH=7.0 PH=7.5 PH=8.0 PH=8.5
I I I II II II III III III IV IV IV V V V 123223123123123指标项
细菌数 目或
细菌重
量
平均值 ?
范文三:微生物的论文
微生物学发展史 在这大千世界,有着难以统计的生物生活在我们周围,其中数微生物的种类和数目最多,但是由于其形态微小,长时间以来一直无法对其有所深刻了解;虽然自古以来,人类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已经觉察到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其所发生的作用,但是更多的只是处在浅显的了解和一些基本的应用;一直到17世纪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人们才真正的开始进入到微生物的世界,从而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
微生物从应用到发现再到了解,人们用了相当长的时间之间跨度达8000多年;而在这悠久的发展史中根据人们对微生物的研究和应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微生物的史前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从远古时期的人们开始应用微生物到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这段时间最明显的表现是,人们只是依据长时间的实验了解某一些微生物的习性从而达到服务人类的目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了解。第二、微生物的认识时期;时间从此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到19世纪中期,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逐步了解微生物,但更多的是处于微生物的形态方面和基本生活习性。第三、微生物的深入了解时期;该时期从19世纪中期一直到现在或之后更久,此时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生物的生理学上面。
第一阶段
人类应用微生物的历史相当久远有8000多年。在这个时期,实际上人们在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关于微生物作用的经验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创造财富,减少和消灭病害。民间早已广泛应用的酿酒、制醋、发面、腌制酸菜泡菜、盐渍、蜜饯等等。
我国人民在距今8000年至4500年间,就发明了制曲酿酒工艺,在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知道制酱制醋,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质的作用,进行沤粪积肥。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中,有白僵蚕治病的记载。公元六世纪的《左传》中,有用麦曲治腹泻病的记载。在10世纪的《医宗金鉴》中,有关于种痘方法的记载。在古希腊留下来的石刻上,记有酿酒的操作过程。古埃及人也早已掌握制作面包和配制果酒技术。尽管这些还没有上升为微生物学理论,但都是控制和应用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
17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简单显微镜(可放大160~260倍)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后,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过了不久,意大利植物学家米凯利也用简单的显微镜观察了真菌的形态。
1796年,英国人琴纳发明了牛痘苗,为免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838年,德国动物学家埃伦贝格在《纤毛虫是真正的有机体》一书中,把纤毛虫纲分为22科,其中包括3个细菌的科(他将细菌看作动物),并且创用细菌一词。1854年,德国植物学家科恩发现杆状细菌的芽孢,他将细菌归属于植物界,确定了此后百年间细菌的分类地位
1840年库津(Akutzing)发现酒变质是由一种生物引起的。
第三阶段
1857年,路易斯.巴斯德用加热杀死培养基中生物的方法,证明发酵过程的本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化学过程;另外,实验结果也证明酒变质是由其他生物引起的;含糖培养基中一种生物可以引起乳酸发酵,另一钟生物可引起酒精发酵,从而认为“在化学上不同的发酵是由生理上不同的生物所引起”它使微生物学的研究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微生物生理学时期,奠定了微生物生理学的科学基础。
1861年,巴斯德又发现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发酵出的物质不同,切某一物质需经有氧和无氧两过程,从而把发酵分成有氧发酵和兼性发酵。
科赫首先证明动物炭疽病的病原是细菌并发明了分离和培养纯菌的方法,同时提出著名的证病律。
1866年,沃罗宁发现豆科植物根瘤中有细菌。
1888年,贝杰林克从根瘤中分离根瘤菌,1894年,维诺格拉德斯基分离出能固氮的巴氏梭菌。两人的研究不仅推动了微生物生理学的发展,也为土壤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1年,凡尼尔发现细菌光合作用的机制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由于微生物研究上的诸多难题得以解决,使微生物的研究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如:1952年,N.Zinder等描述沙门氏菌的转导作用;1967年,Goulian等体外合成生物活性DNA成功;1975年G.Kohler和
C.Milstein建立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生产大克隆抗体,引起免疫学的革命;1982年Okayama建立高效克隆全长双链cDNA的方法等。
微生物学的展望
在过去的20世纪微生物研究走过了辉煌的历程,重要性的象征之一是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奖中有1/3是关于微生物学或微生物生理学问题研究科学家。下面将简单勾勒一下21世纪微生物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微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继续得到加强;
第二、继续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发现新的化合物、新的具有特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第三、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
第四、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微生物学将发挥重要作用。
范文四:有关食品微生物检验论文
有关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457-01
【摘要】微生物的分布很广泛,虽然它们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们也常常使工业器材受到腐蚀,使食品及原料腐败和变质,甚至以食物作媒介引起人体中毒、染病、致癌和死亡。本文在此就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意义及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检验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快速、准确、特异检验微生物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微生物检验技术由培养水平向分子水平迈进,并向仪器化、自动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高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高效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 微生物与食品的关系
微生物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实体,大多是单细胞,用发酵法生产这些单细胞微生物就可以得到极为丰富的单细胞蛋白。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一头体重500千克的牛,每天只能合成0.5千克的蛋白质。而500千克的活菌体,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在24小时内能够生产1250千克的单细胞蛋白质。单细胞微生物制造出来的蛋白质可以制造人造
肉、人造鱼、人造面粉等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1. 热解产物。食品加工的温度过高或方法当(一般当食品加
热到190℃以上,即主要通过煎、烤、油炸等方式)时,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氨基酸变性:蛋白质中的谷氨酸、色氨酸等在190℃以上可产生热解物,如杂环胺类化合物(trp-p-1、gu-p-
1、gu-p-2),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和具有诱变性。油脂高度氧化:高温使油脂中的甘油变成丙烯醛而使油脂冒烟;高温还会使油脂发生或促进自身氧化而产生过氧化物和低分子分解产物以及
高温油脂产生的二聚体、三聚体、羧基、环氧其及其他有害物质等,这些物质除能使油脂颜色变深粘度上升外,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急慢性毒性。因此我国《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的卫生标准》(gb7102-94)规定煎炸油酸价应≤5、羰基价应≤50mep/lg、极性组分应≤27%。杂环胺类化合物:杂环胺是在烹调蛋白性食物时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热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化学物质。从结构上看,它们属于氨基咪唑并喹啉、氨基咪唑并喹恶啉、氨基咪唑并吡啶、氨基吡啶并吲哚并喹啉、氨基咪唑并喹恶啉、氨基咪唑并吡啶、氨基吡啶并吲哚和氨基二吡啶并咪唑的衍生物。一般来讲,食物直接与明火接触或与灼热的金属表面接触烹调(如火烤煎、炸)时容易产生杂环胺类化合物。
2. 苯并芘污染。苯并芘是一种由五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许多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其与人类某些癌症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主要产生于各种有机物如煤、柴油、汽油、原油及香烟的不完全燃烧。食品在烟熏、烧烤或烘焦等制作过程中产生的b(a)p,主要是由于食品中的脂肪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热聚而成以及
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b(a)p直接接触食品而造成污染。
3. 亚硝胺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主要是亚硝酸盐、氮氧化
物、胺和其他含氮物质,这些前体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亚硝胺或亚硝酰胺。不同种类的n-亚硝基化合物在毒性上相差很大,其急性毒性主要是造成肝脏的损害;慢性毒性主要为致癌性。食品污染的主要途径为:①腌制菜时使用的粗制盐中含有硝酸盐,可被细菌还原成亚硝酸盐,同时蛋白质可分解为各种胺类,而合成亚硝胺。②使用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直接加入鱼、肉中作为发色剂,在适当条件下,均可形成为亚硝胺。防止措施主要是改进食品加工方法。如不燃料木材熏制。在加工腌制肉或鱼类食品时,最好不用或少用硝酸盐,一定要用时在成品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不得超过70mg/kg。
4. 铅、砷等有害物质污染。造成食品铅、砷等有害金属污染的的途
径主要有:(1)使用工业级添加剂;(2)加工所有的金属机械、容器、管道等设备中所含金属毒物的迁移;(3)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溶出和迁移;(4)不合理使用化学洗消剂等。
5. 微生物、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在食品加工中的生物性污染的主要途径是:(1)生熟不分;(2)不洁的容器;(3)从业人员不洁的手;(4)从业人员为带菌(病毒)者;(5)空气中尘埃;(6)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设备;(7)未消毒或未彻底消毒的包装材料;(8)地面;(9)其
他不洁物品。
二、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意义及范围分析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衡量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定被检食品能否食用的科学依据之一。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可以判断食品加工环境及食品卫生情况,能够对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作出正确的评价,为各项卫生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供传染病和人类,动物的食品中毒的防治措施。此外,食品微生物检验是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可以有效减少食物中毒和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它对提高产品质量,避免经济损失,保证出口等方面具有政治上和经济上的重大意义。
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范围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生产环境的检验。包括车间用水,空气,地面,墙壁等。二是原辅料检验。包括食用动物,谷物,添加剂等一切原辅材料等。三是食品加工,储藏,销售诸环节的检验。包括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状况检验,加工工具,运输车辆,包装材料的检验等。四是食品的检验。重要的是对出厂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检验。我国卫生部颁布的食品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致病菌三项:一是菌落总数,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二是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是寄居于人及温血动物肠道内的肠居菌,它随着的大便排出体外.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三是致病菌,致病菌既能够引起人们发病的细菌.对不同的食品和不同的场合,应该
选择一定的参考菌群进行检验。四是霉菌及其毒素,我国还没有制定出霉菌的具体指标,鉴于有很多霉菌能够产生毒素,引起疾病,故应该对产毒霉菌进行检验。五是其它,微生物指标还应包括病毒,肝炎病毒,猪瘟病毒等;另外,从食品检验的角度考虑,寄生虫也被很多学者列为微生物检验的指标。
参考文献
[1] 乔东.关于完善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6).
[2] 孙中明.浅议食品检验检测中技术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范文五:与微生物有关的
仪器名称:单人单面净化工作台
型 号:SW-CJ-1D型
仪器名称:恒温振荡器
型 号:DHZ-D、THZ-D、ZD88-A
仪器名称:精密酸度计
型 号:PHS-3B
仪器名称:隔水式恒温培养箱
型 号:GSP—9080MBE
仪器名称:台式高速离心机
型 号:TGL-16
仪器名称: 立式自控压力蒸汽灭菌器
型 号: LDZX—40SI
仪器名称:光学显微镜
仪器名称:核酸蛋白检测仪(蠕动泵、紫外检测仪、收集器、层析柱)
仪器型号:蠕动泵BT00-100M、电脑紫外检测仪HD-9707、电脑全自动部分收集器DBS-160
仪器名称:发酵罐
型 号:DK800-6
仪器名称:微量连续可调移液枪
仪器型号:QY-100、QY-200、QY-1000、QY-5000
仪器名称:恒温水浴锅(水槽)
仪器名称:摩尔Mdresearch分析型超纯水器
型 号:分析型1020
仪器名称:冰箱
口罩,酒精,棉花,酒精灯,试管,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锥形瓶,滤纸,PH试纸,培养基,培养皿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有关微生物的论文微生物检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