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2011年高考全国卷(大纲)地理部分
☆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大纲版全国卷地理
(河北、广西、青海、西藏、甘肃、云南、贵州、内蒙)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 I 卷 1至 8页,第 II 卷 9至 12页。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汇。
第 I 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试在答题卡上务必用 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除,并 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在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答题卡上作答无效。
3. 第 I 卷共 3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40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 的。
读图 1,完成 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1、 2题【答案】 D C
【解析】本组题难度中等, 1题对大纲版而言,有超纲的嫌疑,因为大纲版未涉及地球内部 圈层结构。对课标版而言,则属于容易题。 1题、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 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2题、抓住 “ 表 层 ” 和 “ 转化 ” ,岩浆岩可转化为沉积岩(地表)和变质岩(地下),这道题学生容易忽略 “ 地球表层 ” 而错选变质岩或者直接看成火山喷发物应该形成喷出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 其位置见图 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 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 网。 这段时期, 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 农具、 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 100万。 20世纪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 业,并成为 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 3~5
。
3.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 运地点
4.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3、 4、 5题【答案】 D A B
【解析】本组题材料来自鲁教版教材,难度中等,主要考察学生提取、解读图文材料 所显示信息的能力,答案基本都隐含在图文材料中。 3题、从材料中“ 1848年修通联系 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 ”得出早期以水运为主,结合图中显示的芝加哥的位置可 推知芝加哥位于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到 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调整铁路约 7500千米。图 3显示我国某段 高速铁路景观。据此完成 6~8题。
6.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7. 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8. 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武汉 -----广州 B.杭州 ----上海 C.成都 ----上海 D.兰州 -----北京 6、 7、 8题【答案】 A B A
【解析】本组题目难度不大,属于容易题,但是 8题有点模糊,另外对于山区孩子而言,难 度自然较大, 而对于东部平原平原的孩子而言, 很简单。 本组题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 理这一新课标理念。 6题、解题关键在于影响速度的因素,地形首当其冲,此题区分度非常 小。 7题、模拟题中类似题目很多,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联系我国土地政策 (切实保护耕地,应该都能选出答案,区分度小。 8题、高铁在中长途有优势,航空在长途 优势明显,公路运输在短途有优势,还应该注意两地之间客流量,杭州 ----上海距离太短, 冲击较小,成都 ----上海、兰州 -----北京客运量较小距离较远,其中成都 ----上海是最难判断 的。
9.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 4示意 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小时气温状况割面,离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均 20千米 /时。据此完成 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答案】9选 D ,10选 B ,11选 D 。
【解析】本组题较难,主要考察区域定位、等温线判读、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移 动等知识。
9题、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垂直方向(下 -上)温差越大, 对流运动越强,温差差越小,气流越稳定。由图可知甲垂直方向等温线最密集, 肯定不稳定;乙地地面与高空温差不是最大,对流不是最旺盛;乙、丙比较当然 是丙地等温线最平稳。 10题、正午前后应该指当地 12点前后,图示甲地西 侧高考的冷空气移至乙地附近,垂直温差大,而且空气中水汽丰富(湖泊、材料 中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均提示乙地水 汽丰富),容易导致乙地产生强对流天气。 11题、图中地势起伏和缓、海拔 多在 250— 500米之间,应为丘陵。东南丘陵大部分在低纬,小部分在中纬(北 到长江、南至珠江、西到雪峰山、东临大海)解题关键是海拔。
【试题评价】
该组题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组题, 告知空气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水汽 含量的相关性条件, 通过垂直剖面图中的等温线呈现不同区域大气垂直状况。 打 破了传统上利用气温垂直递减图分析大气垂直运动状况、 用等压面分析水平气流 状况的单一方式。要求学生读图认真仔细、注重原理的应用、狠抓条件的分析, 利用所学气温、空气密度、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相关知识及其联系,通过严密 的思维路径层层推理而得出结论。 题目简洁清晰, 注重思维能力考查, 不偏不怪 而有梯度, 本人认为大气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理论性强, 是降低地球运动 部分考题难度后, 应该关注的可深入考查思维能力、 可设计有较好区分度的重点 知识领域。该题的解析需要充分利用题目条件层层剖析,值得高考复习研究。 36. (36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 才能进行初 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 麻布、 纸张等的原料。 图 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 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 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在 20摄氏度以上);全年降水量大 (年降水量 1600毫米以上); 5— 10月(或者 6— 9月)降水较丰沛(为雨季); 11月 — 次 年 4月(10月 — 次年 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读图、 析图能力以及对气候特征描述思路的掌握, 属 于容易题, 区分度不大, 估计大部分考生能拿满分。 某种气候的特征描述思路一 般包括:年均温高低、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 际变化大小等方面描述。 据图可知各月均温在 20度以上, 年均温高, 年较差小, 降水总量丰富且有明显季节变化 (一般情况下, 月降水量大于 100毫米可以称之 该月降水丰富)可得出 5— 10月为雨季, 11月 —— 次年 4月为旱季,结合所有 季风气候共同特征,还可以得出降水年际变化大的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
【答案】(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 200米)地势低平,自 北(西北)向南(东南)倾斜(或者自内陆向沿海渐低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区域图、 等高线图判读以及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的掌 握程度,属于容易题,区分度不高。地形特征描述一般思路:地势特征(某方向 高、相反方向低)、起伏大小、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可能的地质灾害等。由图中 等高线数值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200米以下, 应该为平原, 再根据图中河 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 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
【答案】水网密、水量丰、利于运输;利于干季时或干旱时对黄麻灌溉;便 于浸沤黄麻。
【解析】 本题整体难度不大, 主要考察水文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也是体现学 生生活中有用地理的课标理念, 只要学生注意阅读材料以及联系水文即可得出答
案。从图中可看出黄麻产地主要集中在恒河三角洲 (也可说恒河三角洲和布拉马 普特拉河三角洲) 可得出河网密布, 根据气候图可得出水量丰和水量季节变化大, 河流可提供航运和灌溉之利,材料中的 “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 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 麻布、 纸张等的原料 ” 可得出水丰利于浸沤黄麻得到原料。 注:(沤麻 (retting for bast fibers) 获得麻纤维的初加工技术。分水浸和雨 露沤麻两种。 水浸沤麻, 是将收割的麻株或剥下的麻皮, 浸泡于水中, 进行发酵, 以获其中之纤维。 雨露沤麻是将收获的麻株平铺于田间, 通过雨露浸润发酵制纤)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
【答案】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水系利于原料运输,连河通 海利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麻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 业基础好,麻纺织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区位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区分度小,劳动密集 型工业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为:丰富廉价劳动力、便利的交通、市场广阔、丰富 的生产经验、接近原料地、政策支持、充足水源等。
39.(60分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 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 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 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材 料二 图 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 2000多平方千 米,平均海拔 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 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答案】西北面、北面的山地、高原形成了关中的地理屏障;输送了长于 骑射的骁勇战士;提供了战马。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能力。从材料 中可看出关中周边地区对秦汉隋唐统一强盛的作用有:材料中的 “ 西北面和北面 的山地、 高原 ” 、 尤其是 “ 当唐朝失去对西北山地的有效控制后, 国势便一蹶不振 ” , 推出西北面和北面的山地、高原具有屏障作用;材料中的 “ 隋及唐前期,关中在 经济上已然衰落,远不能与 “ 山东 ” 相比,但依靠关陇为主体的府兵,以及国家马 场饲养的最多时达到四十万匹的战马, 仍足以控辖全国 ” 以及 “ 由山地、 高原中 “ 善 骑射 ” 的 “ 六郡良家子 ” 组建的军队, 也一直是汉朝军队的核心 ” 等推出提供了长于 骑射的骁勇战士和战马。 另外 “ 关中农业经济繁盛 ” 也是原因之一, 但是不符合题 意(不是关中周边地区提供的)。
温馨提示:材料阅读型简答题一般不能从材料中直接照抄, 而应该进行加工 后有条理的组织叙述。另外从本小题来看,需要历史、地理知识的综合,这也许 是个信号 —— 加强学科间知识融合或者说将从拼盘式向真正综合过渡。
材料三 延安市位置见图 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 370万公顷,人均页 1.7公顷, 且土层深厚,适生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藏 10多种,其中是有储量 7.5亿吨,煤 炭 71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 单位 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答案】地域较广且较平坦; (西、北)气流受地形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 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 适合牧草生长。
【解析】本小题考查考生农业区位分析能力和材料阅读、理解、分析、归纳 能力。农业自然区位一般包括 :气候(雨热同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 地形(广阔平坦、复杂多样等)、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水源等,从 文字材料中的:” 平均海拔 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 推出地形广 阔平坦而且海拔较高(平均海拔 2300)、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 另外根据图中甲区域位置可知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 有祁连山冰雪融水和河流提 供灌溉和山地抬升作用使山地降水较多。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 说明理由(10分)
【答案】发展以果林业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土壤、光照等自然条 件适宜林果业的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发展以石油、 煤炭等工业为支柱的第二工业,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石油、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为发展相应的工业提供了基础。
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该地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析】根据题目提示“根据延安地区资源条件”和材料中相关地理信息, “延 安土地面积约 370万公顷, 人均也 1.7公顷, 适生作物众多;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日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 ” 由此可以发展以果林也为代表的特色农业; “矿产资源丰富, 已探明地下矿藏 10多种, 其中有储量 7.5亿吨, 煤炭 71亿吨” , 由此可以大力发展以石油、 煤炭等工业为支柱的第二工业; “延安拥有丰富旅游 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家级、省级文物单位 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 延安宝塔山等” , 由此可以积极发展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再结合概况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范文二:2011年全国高考地理试卷结构分析(全国卷、福建卷)
2011福建高考试卷地理部分结构分析(云南水富县第一中学刘仁贵)
题号
题目类型
分值
考察知识点
材料呈现方式
难度
学生易错点
1
客观题
4
农业区位因素改造
文字材料
小
忽略坡度大肥力易流失
2
客观题
4
农业区位因素改造
文字材料
小
对修建水平梯田的目的不明
3
客观题
4
人口迁移、城市化
文字、表格
中
忽略迁入人口的学历、年龄
4
客观题
4
和谐社会
文字、表格
中
忽略外来打工者的后代教育问题
5
客观题
4
公共住房的分布
公共住房的分布图
小
看图不仔细而导致规律总结错位
6
客观题
4
公共住房分布的成因
公共住房的分布图
小
过度看重土地价格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7
客观题
4
等值线(气候风险度分布图)
气候风险度分布图、区域图
中
未掌握“大大小小”规律
8
客观题
4
气候风险度成因
气候风险度分布图、区域图
大
区域定位和气候成因分析不到位
9
客观题
4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度分布图、区域图
大
区域定位和气温候成因分析不到位
10
客观题
4
等压线(风向)判读
区域图、等压线图
中
等压线分布规律理解失误
11
客观题
4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判断
区域图
大
多种因素综合分析能力欠缺
12
客观题
4
季节判断、晨昏线判读
区域图、等压线图、晨昏线
大
忽略晨昏线位置
37(1)
主观题
7
峡谷植被景观成因
区域图、
小
植被与位置、气候关系理解不到位
37(2)
主观题
9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河流开发
区域图
小
忽略水源保护区
37(3)
主观题
8
河流开发与整治
区域图、文字材料
小
审题不细(忽略人为因素和文字材料阅读不细)
37(4)
主观题
13
整体性、径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区域图
大
忽略用整体性原理
40A(1)
主观题
9
水温分布规律及成因
区域图、等温线分布图
小
忽略海陆温度差异以及寒流影响
40A(2)
主观题
6
气温变化对降水影响
区域图
小
不能正确理解气温与蒸发量、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
40B(1)
主观题
9
统计图分析、冰雹成因分析
统计图、文字材料
中
抓不住冰雹形成条件
40B(2)
主观题
6
冰雹危害及防治
统计图、文字材料
小
常识缺乏
40C(1)
主观题
9
地面沉降的分布
地面沉降统计图、文字材料
小
忽略坐标轴表示要素和单位或者忽略人为原因
40C(2)
主观题
6
地面沉降的防治
地面沉降统计图、文字材料
小
没有掌握根据成因推措施的技能
备注
40题为选做题,在A、B、C中任选一题做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结构分析(蒋程程)
题号
题目类型
分值
考查知识点
材料呈现方式
难度
学生易错点
1
客观
4
工业联系
文字材料
小
2
客观
4
工业联系
文字材料
小
3
客观
4
农业生产和区域比较
文字材料
小
对于“潜力”比较理解不够
4
客观
4
农业生产和区域比较
文字材料
小
5
客观
4
农业生产和区域比较
文字材料
小
6
客观
4
等高线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
小
7
客观
4
等高线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
小
8
客观
4
等高线判读和应用
等高线
小
坝高“13米”理解不够
9
客观
4
区域特征
文字材料加示意图
中
易受文字材料“北上”干扰
10
客观
4
外力作用
文字材料加示意图
大
11
客观
4
地质灾害
文字材料加示意图
中
没有仔细读图
36.(1)
主观
10
气候特征描述与水资源分析
区域图和气候资料统计表
中
36.(2)
主观
12
建坝前后盐碱度变化
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表和水坝景观图
中
水体盐度变化成因不明了
36.(3)
主观
6
解决水资源紧张的措施
区域图、气候资料统计表和水坝景观图
中
37.(1)
主观
8
工业空间分布特点
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
中
37.(2)
主观
10
区域工业区位分析
中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
小
选考42
主观
10
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区域图
中
选考43
主观
10
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示意图
中
2011年全国大纲版高考试卷结构分析(李长岭)
题号
题目类型
分值
考查知识点
材料呈现方式
难度
学生易错点
备注
1
客观
4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火山喷发景观图
中
认为岩浆来源于地壳
2
客观
4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换
火山喷发景观图
中
认为岩石在地表容易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3
客观
4
商业中心的形成条件
区域图
小
4
客观
4
工业联系的地域范围
区域图
小
5
客观
4
工业发展条件
区域图
小
6
客观
4
交通线的区位选择
铁路景观图
中
认为稳定的地质条件是铁路选线的首要自然因素
7
客观
4
交通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铁路景观图
小
8
客观
4
交通线建设的影响
铁路景观图
中
容易受京沪铁路新闻宣传的影响
9
客观
4
等温线及气温垂直递减率的问题
地形剖面图与垂直等温线图组合图
大
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无从下手
10
客观
4
大气的对流运动
地形剖面图与垂直等温线图组合图
大
难道较大,易忽略高空移动气流
11
客观
4
读图、析图能力及地形
地形剖面图与垂直等温线图组合图
中
地形剖面起伏不大易认为是平原
36.(1)
主观
8
区域气候特征
区域图和气候资料统计表
小
36.(2)
主观
6
区域地形特征
区域图和气候资料统计表
中
容易漏掉地势的变化趋势
36.(3)
主观
8
区域水文特征
区域图和气候资料统计表
中
容易漏掉水文在运输、灌溉方面的作用
36.(4)
主观
14
39.(2)
主观
12
区域农业自然特征分析
区域图
中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气候湿润不易答出
39.(3)
主观
8
区位因素分析
区域图
中
范文三:2011全国卷高考地理(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第 I 卷
3. 第 I 卷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分。在媒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复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 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 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 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这段时期,芝加 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 100万。 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 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 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 3~5题。
3.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 2010年底,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 7500千米, 图 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 景观。据此完成 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武汉 -----广州 B .杭州 ----上海
C .成都 ----上海 D .兰州 ----北京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 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 /时。据此完 成 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第Ⅱ卷
12. (36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 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 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城市
黄麻 河流
等高线 /m
北回归线
°
气温 /℃ 降水量 /m m
)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
13.材料二
图 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面积达到 2000多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 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1)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 (除其自然条件外) (8分)。
° 省界
河流
答案
选择题
1-5 DCDAB 6-11 ABADBD
综合题
12(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 20℃);全年降水量大(达 1600毫米以上), 5~ 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 11月至次年 4月(10月至次年 5月)降水较少 (为干季)。
(2)为(两)大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海拔低于 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 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 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 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13(1)地域较广且较平坦; (西、北)气流受地形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 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合牧草生长。 (2)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 (中部 ) ,(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西 部、北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区域 气候干旱; 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 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 牧战马。
范文四:2011高考真题全国卷解析-地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地理解析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066400 15076000508
读下图,完成 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解读:试题以一幅自然景观图为切入点, 展示火山喷发的情境,着重考查岩浆来源、岩石转 化。 第 1题, 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火山喷发中的岩浆冷凝, 而岩浆则来自上地幔 顶部的软流层。第 2题,该山体的岩石为喷出岩,在地球表层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作用后,可转化为沉积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其位置见下图。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 和五大湖的运河, 随后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 芝加哥 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 100万。 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并成为 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 地。据此完成 3~5题。
3.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4.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 .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 .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解读:试题以芝加哥工业发展条件的变化为切入点, 考查不同阶段影响农业、 工业布局的主 导因素。第3题,文字材料提示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随后兴 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 ,这说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部农产品集 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即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 第4题, 1848年以后,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农具、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20世界上 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这说明, 20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 联系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第5题, 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导的重工业, 主要得益于五大湖的廉价水运,从西部运来铁砂,密西西比河水运,从东部运来煤炭资源, 最有利的条件是便捷的交通运输。
到 2010年底,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 7500千米, 图 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 6~8题。
6.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地质
C .气候 D .水文
7.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 .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 .保护野生动物
8.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武汉 -----广州 B .杭州 ----上海
C .成都 ----上海 D .兰州 ----北京
解读:试题以一幅人文景观图为切入点, 展示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 着重考查高铁建设区位、 以桥代路的目的和对民航的影响。 第6题, 列车高速运行主要取决于道路的平坦程度, 故地 形是首先要考虑的自然因素。第7题,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以桥代路的意义不同 , 如在青藏 高原 “ 以桥代路 ” 的目的是为野生动物提供通道; 在平原地区如京沪铁路的修建的目的是节约 耕地; 第8题, 高速铁路的速度虽然比不上飞机, 但在距离稍短的旅程,高速铁路因为无需 到通常较远的机场登机,也不需要值机、行李托运和安检,故仍较省时。因此,高铁对民航 的影响较大。所给选项中武广高铁距离较远,客流量大,主要通过平原地区,线路平直,高 速省时,对民航的冲击最大;杭州与上海距离近, 本身选择民航的比较少, 因此谈不上高铁 对民航的影响;成都 ----上海、兰州 ----北京段地形条件复杂,修建高铁限制较多,线路曲折 处影响列车速度,耗时较多,比不上平原区。
一般情况下,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 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 区域的地形和 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 /时。据此完成 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解读:试题以直角坐标图为背景,综合气温、地形、湿度等要素,探讨大气的水平运动、垂 直运动规律。 第9题, 从大气垂直状况分析三地大气的稳定性。 大气稳定度指近地层大气作 垂直运动的强弱程度。从等温线分布来看,三地都是上冷下热,空气易出现对流运动。 但对 流的旺盛程度主要取决于相同高度范围内的温差大小, 因甲地上空等温线密集, 故温差最大, 对流最旺盛。 对于乙地和丙地, 温差接近, 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空气密度, 密度越大越稳定。 根据 “ 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 , 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 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 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 第 10题, 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 “ 正午前后 ” , 与题图对应的 “8时气温状况 ” , 有一个时间差(4小时) ,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 “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 20千米 /小时 ” ,读图发现, 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 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经过 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 8时气温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 80千米。 8时甲处对流最旺盛, 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 流天气。第 11题,定位该地形区主要根据海拔,该区域海拔在 200~500米之间,为丘陵, 故为东南丘陵;黄土高原(海拔为 1000~2000米)、内蒙古高原(海拔为 1000~1500
米)
海拔都高于 500米; 华北平原海拔在 200米以下。 本题的误区在于部分考生认为东南丘陵在 北纬 30°以南,而华北平原正好位于中纬地区,但是东南丘陵包括三部分:江南丘陵、两广 丘陵、东南沿海丘陵,江南丘陵正好位于 “ 北半球中纬 ” 。
36. (36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 制作麻袋、 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左图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 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右图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城市 黄麻 河流 等高线 /m 北回归线 °
气温 /℃
降水量 /m m )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
解读:试题以印度黄麻这一特色经济作物为主线, 探讨其生长的气候条件、 地形条件、 水文 条件以及以黄麻为原料的麻纺织业的生产条件。 试题较为常规, 但常规中关注细节, 强调分 析建模,但又紧密联系材料,注重有效信息的提取。试题难度虽然不大,但学生不好拿分, 有一定的区分度。 题图区域较为典型, 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定位, 设问以短句形式单刀直入, 问题指向明确,关注 “ 气候、地形、水文 ” 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同时回应分区地理中 区域的典型特征, 工业区位优势分析将问题深入, 从农业上升到工业乃到区域的层面。 另外, 四个问题的指导语存在一些差异, “ 简述 — 简析 — 说明 — 分析 ” ,要求考生很好地把握。 第(1)题,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黄麻产区为图中黄麻所分布的区域,试题提供 了该区域的典型城市气候资料, 也是答题的依据。 首先要明确气候特征描述的一般思路, 即 从年均温高低、 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降水总量、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大小等方面 进行描述。据图可知,各月均温在 20℃以上,说明年均温度,年较差小;降水一要看总量, 二要看变化。从降水的柱状图来看,将各月对应数值加起来,年降水在 1600mm 以上,说 明年降水量大; 从时间分配来看,降水的季节分配并不均匀, 雨节主要集中在 5~10月,干 季主要集中 11月~次年 4月。需要说明的是,有的考生可能直接根据区域的气候(热带季
风气候) 得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征, 而忽视季节变化中的雨节与干季具体月 份的细节表达,而造成失分。
第(2)题,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本题属于容易题,地形特征要指出地形类型、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变化(哪高哪低) 。由图中 200米等高线分布,可判断出大部分地区海 拔较低,应该为平原,再根据图中河流(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自西北流向东南) 可得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或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小,主要地形为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第(3)题,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注意是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不是黄 麻生长的水文条件。 试题立意要求考生从水文方面分析黄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一是灌溉 (生 长期) ,二是运输(成熟后) ,三是 浸沤(上市前)。
第(4)题,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本题属于对工业区位分析,这类工业具 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农产品为原料;二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三是传统工业。综合题目, 该城市发展麻纺织工业,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历史悠久。在表 述交通优势时, 要细化答案:一要指出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 二要指出连河通海便于产 品外运。
答案:
(1)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 20℃);全年降水量大(达 1600毫米以上), 5~10月(6~9月) 降水较丰(为雨季), 11月至次年 4月(10月至次年 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海拔低于 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 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 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 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39.材料二
图 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面积达到 2000多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 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
省界
河流
图 10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解读 :军马场是一历史专有名词,很少在地理学科上提。作为地理素材,事例鲜活,耳目一 新。 既有历地的综合, 又有学科特色。 山丹军马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 亚洲规模最大, 世界第二大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 的理想场所。 试题从这一背景入手, 抓住了地理区域围绕主题的核心问题, 体现了对地理主 干知识的考查, 同时能力立意明显, 侧重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加工运用、 读图分析和调运知识 的能力。
第(2)题,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实质是农业(牧业)的区位分析,自然 条件主要侧重地形(包括面积大小)、气候、水源。分析要立足题目文字信息材料,该军马 场 “ 面积达到 2000多平方千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 ,说明地域较广且较平坦;由 “ 平 均海拔 2300米 ” 可推出海拔较高,由此得出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适合马匹生 长;第三要分析水源条件,一定要抓住区域的典型特征 “ 该地处于地势倾斜平缓的河西走廊 地带 ” ,水源充足,一方面是来自自西、北气流遇山地阻挡多地形雨,二是祁连山冰雪融水 发育为河流,水量丰富,适合牧草生长和马匹饮用。
第(3)题,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为了更好 地回答问题,理解命题用意,不如先做一些简单的设问:军马场的功能是什么?(提供优质 军马);军马用于干什么的?(战争需要);军马场为什么选在河西走廊的中部?(位置重 要);其它地区为什么不适合作军马场?(农耕之需或气候干旱)。然后结合区位,整体评 价。 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最主要的原因是位置重要,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 位于河西 走廊的中部;二是战略位置重要,是农耕民族与西部、北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 军马 需求量大。 其次要指出周边地区为什么不适合, 如河西走廊及往西、 往北的大片区域气候干 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答案:
(2) 地域较广且较平坦; (西、北)气流受地形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 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合牧草生长。
(3) 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 (中部 ) , (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西部、北 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西、往北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 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范文五:2011年全国卷地理高清
- 1 -
2011年全国卷Ⅰ
读图 1, 完成 1-2题。
1. 组成该山体演示的矿物直接来自 A .地表 B. 地壳上部 C. 地壳下部 D. 地幔
2.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演示在地球表层 可转换成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芝加哥是美国五大湖区最大的城市, 其位置见图 2。 1848年修通联系密西西比河水系和五大湖的运河, 随后 兴建铁路并形成以芝加哥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这段时期, 芝加哥工业主要有农产品加工、 农具、 交通工具等生产部门。 1890年,芝加哥人口达到 100万。 20世界上半叶,芝加哥发展以钢铁为主 导的重工业,并成为 20世界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此完成 3~5题。 3. 1848年后,芝加哥成为美国中西 部农产品集散中心的主导区位条件是 A .濒临五大湖
B .位于美国中西部的中心位置 C .位于密西西比河航运的上游起点 D . 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 点
4.20世纪之前, 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 要联系
A .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 .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 .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 .美国本土
5.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 .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 .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到 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 7500千米,图 3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据此 完成 6~8题。
6. 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运 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元素是
A 地形 B地质 C气候 D水文 7. 在平原地区,建筑高速铁路时多采用 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
A 减少噪音扰民 B较少占用耕地 C 缩短运营里程 D保护野生动物 8. 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 下列区段 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 A 武汉 -----广州 B杭州 ----上海 C 成都 ----上海 D兰州 -----北京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候,空
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图 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 8小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 向东的气流速均 20千米 /时。据此完成 9-11题。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 正午前后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
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 该区域可能位于
A .黄土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36. (36分)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货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 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 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 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 运的重要港口。图 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2) 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3) 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4) 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 2 -
39.(60分 )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 息、交流融合的家园。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 中国革命的圣地。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图 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 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 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8分)
材料三:延安市位置见图 9。延安市土地面积约 370万公顷,人均页 1.7公顷,且土层深厚,适生 作物众多;属温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地下矿 藏 10多种,其中是有储量 7.5亿吨,煤炭 71亿吨。延安拥有丰厚的旅游资源,目前可供游览的国 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7处,如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安宝塔山等。
(5)根据延安地区的资源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就延安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10分)
2011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 3月 11日东日本大地震 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土厂停产。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 也被迫减产。据此完成 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
A .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 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C .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 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 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
A .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 C.核心零部件厂 D.整车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 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 国和出口国。巴西自 20世纪 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 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 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 (品种退化, 出油率低 ) , 生产成本较高, 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 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
A.技术力量较雄厚 B.气候条件较优越 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 D.劳动力较充足 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
A.专业化水平较高 B.科技投入较大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
A .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 面积
C .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化肥 使用量
读图 1,完成 6~8题。 6.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 50m B. 55m C. 60m D. 65m 7. 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① B.② C.③ D.④ 8.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设 计坝高约 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 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 15m B. 40m C. 90m D. 65m
图 2, 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 T 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 设施。据此完成 9~ll 题。 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 .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 B .该段河流冬季结冰
C .铁路沿 P 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 D . P 箭头指示北方
lO . M 、 N 间的堆积物来源于
A .坡 B.河流 C.沟 D.原地 11. T 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 .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
B .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
图
1
C .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
D .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
36. (28分 )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万 (2009年 ) ,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平方千 米,其中主岛面积约 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 16千米。 图 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 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
(2)图 8为图 6中 M 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
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
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
37. (18分 ) 图 9示意 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
企业 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 9,回答下
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 500强总部空间
分布的特点。 (8分 )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
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10 分 )
42. (10分 ) 旅游地理 :读图 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图 10
43. (10分 ) 自然灾害与防治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 (如图 11所示 ) 。近年来,由于城 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4. (10分 ) 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 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图 8
图 9
- 3 -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2011年高考全国卷(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