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中国戏曲欣赏
本文由可爱宝贝的天空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戏曲欣赏
戏 曲 者 , 谓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也
舞台小天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始于离者, 始于离者,终于和
始于离者,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 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 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 妆等方面。 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即美。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京剧《群英会》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京剧《群英会》 中的诸葛亮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定军山》 京剧《定军山》
中国的地方戏
1961年京剧《长坂坡》 1961年京剧《长坂坡》剧照 年京剧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霸王别姬》 京剧《霸王别姬》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昆剧《长生殿》 昆剧《长生殿》
中国的地方戏
徽剧《古城会》 徽剧《古城会》 关羽扮相
中国的地方戏
鲁智深的 舞台形象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 女驸马》 《女驸马》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龙女》 黄梅戏《龙女》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穆桂英挂帅》 豫剧《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七品芝麻官》 豫剧《七品芝麻官》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评剧《刘巧儿》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评剧《花为媒》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 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粤剧《帝女花》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 红线女.马师曾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红楼梦》 越剧《红楼梦》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五女拜寿》 五女拜寿》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 《白蛇传》 白蛇传》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活 “吐火” 吐火”
你喜欢哪一部戏曲, 你喜欢哪一部戏曲,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 ,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 梨园 梨园”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 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梨园弟子”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线索
产生背景 源头—傩戏 一、源头 傩戏 傩仪与戏剧起源关系 产生的背景 形成—宋南戏 二、形成 宋南戏 流行区域和特色 流行区域和特点 成熟—元杂剧 三、成熟 元杂剧 兴盛原因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产生的背景 繁盛—京剧 四、繁盛 京剧 形成过程 历史地位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源头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 一种巫术仪式—— ——“ 一种巫术仪式——“傩” 2.傩的发展 2.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逐渐代替巫师 巫师,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表演目的由娱神 娱神转向 这样巫术仪式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 娱人 ,这样巫术仪式 就转化成 戏曲表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 宋代南戏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形成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繁荣; 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 3)出现专门 娱乐场所 2.流行区域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成熟
1.兴盛原因 1.兴盛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 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王实甫《西厢记》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 繁盛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2.形成过程 2.形成过程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1)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
的三庆班进京 2)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3)不断融合吸收 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不断融合吸收, 形成新剧种-3)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3、历史地位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 (女性人物)分正旦、花旦、花衫、 旦 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净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 特点的男性人物。 丑
(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 红生、娃娃生等。
一般来说,是指滑稽可笑的男、女性 人物。 分文丑和武丑2种。
在某种意义上说,脸谱就 是京剧的代名词。指在人的脸 上勾画各种线条、色彩,用以 表现这个人的性格、品质、角 色、命运等。
紫脸 红脸
沉 稳 的 人 。 耿 直 、 果 断 、 运 。 , 烈 命 义 人 物 勇 忠 示 示 、 , 暗 表 , 贞 色 征 忠 副 色 象 用 作 主 为 作
黑脸 蓝脸
鲁 莽 。 刚 烈 、 。 勇 粗 猛 、 、 粗 率 、 勇 、 骁 旷 驯 强 、 不 征 象 桀 骜 示 刚 表
绿脸 黄脸 白脸
烈 、 暴 刚 躁 等 、 性 格 。 猛 、 。 阴 险 、 。 格 强 横 格 、 性 性 凶 残
等 诈 勇 等 、 狡 心 计 悍 、 征 象 工 于 征 骠 险 阴 象 征 象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三星堆铜人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贵州傩面具
2004年 2004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 18日 省落成。 省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戏脸谱以及演 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 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图为几位头戴面具的 农民演员在演地戏。 农民演员在演地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撮泰吉(变人戏) 彝族傩戏 撮泰吉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 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 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 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 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 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 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多 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 此,不觉抵暮。 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 宋代 勾栏百戏说唱图
宋代傀儡戏
南 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剧照 杀狗记》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南戏博物馆内供奉的清代 戏神—四都元帅塑像 戏神 四都元帅塑像
古戏本
木偶头
南戏行头
元代杂剧陶俑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1 11个人物集体亮相 戏班11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丑齐全, 生动;笏板、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 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 杂剧的代表作家, 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 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 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
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 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60多部 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 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 》《救风尘风望江亭 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 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 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 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 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 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 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 刑逼讯婆媳二人, 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 被判斩刑。 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 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 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 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 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 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 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 娥 冤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 第一桩誓愿: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第二桩誓愿: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第三桩誓愿:
不屈的窦娥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 旗,莺花寨明颩颩 排剑戟, 排剑戟,翠红乡雄赳 赳施智谋。作词章, 赳施智谋。作词章, 风韵美, 风韵美,士林中等辈 伏低。新杂剧, 伏低。新杂剧,旧传 西厢记天下夺魁” 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明朝贾仲明增补《录鬼簿》 明朝贾仲明增补《录鬼簿》
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但得一个并头莲,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夕阳古道无人语,黍黎秋风听马嘶
汤 显 祖
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
间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同光十三绝》 描绘了清代同治、 13位昆曲 位昆曲、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自左至右:郝兰田( 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 一捧雪》莫成);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 );张胜奎 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 探亲家》乡下妈妈); );刘赶三 );余紫云 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 群英会》鲁肃);徐小香( 群英会》 );程长庚 );徐小香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 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 思志诚》闵天亮); );时小福 );杨鸣玉 );卢 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 胜奎( 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 玉簪记》陈妙常); );朱莲芬 );谭鑫培 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 四郎探母》杨延辉)。 );杨月楼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艺术特征——综合性 综合性 艺术特征
做
打 唱 念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 舞台行动的写意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话则长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化妆的写意 戏曲脸谱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
京剧的四大行当
孟良
李逵
黄盖
孙悟空
净
鲁智深
廉颇
张飞
窦尔敦
旦
丑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 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 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 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 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 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
并符合现代 人的欣赏口味。 人的欣赏口味。
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喳喳哇 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 代小青年
??
老爷爷你别生气,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 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京剧是国粹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本文由可爱宝贝的天空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戏曲欣赏
戏 曲 者 , 谓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也
舞台小天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始于离者, 始于离者,终于和
始于离者,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 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 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 妆等方面。 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即美。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京剧《群英会》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群英会》 京剧《群英会》 中的诸葛亮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定军山》 京剧《定军山》
中国的地方戏
1961年京剧《长坂坡》 1961年京剧《长坂坡》剧照 年京剧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霸王别姬》 京剧《霸王别姬》
中国的地方戏
京剧 《穆桂英挂帅》 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昆剧《长生殿》 昆剧《长生殿》
中国的地方戏
徽剧《古城会》 徽剧《古城会》 关羽扮相
中国的地方戏
鲁智深的 舞台形象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天仙配》 黄梅戏《天仙配》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 女驸马》 《女驸马》
中国的地方戏
黄梅戏《龙女》 黄梅戏《龙女》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穆桂英挂帅》 豫剧《穆桂英挂帅》
中国的地方戏
豫剧《七品芝麻官》 豫剧《七品芝麻官》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评剧《刘巧儿》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评剧《花为媒》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 马师曾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饰谢宝,红线
女饰翠莲)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粤剧《帝女花》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 红线女.马师曾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红楼梦》 越剧《红楼梦》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的地方戏
越剧 《五女拜寿》 五女拜寿》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 《白蛇传》 白蛇传》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技 “变脸” 变脸”
中国的地方戏
川剧绝活 “吐火” 吐火”
你喜欢哪一部戏曲, 你喜欢哪一部戏曲,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 , 你知
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你能列举多少种中国地方戏剧的名称
唐 玄 宗 梨 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 歌舞的场所。后来, 梨园 梨园” 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 机构, 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梨园弟子” 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历史线索
产生背景 源头—傩戏 一、源头 傩戏 傩仪与戏剧起源关系 产生的背景 形成—宋南戏 二、形成 宋南戏 流行区域和特色 流行区域和特点 成熟—元杂剧 三、成熟 元杂剧 兴盛原因 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产生的背景 繁盛—京剧 四、繁盛 京剧 形成过程 历史地位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大傩之舞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源头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 原始时代,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 一种巫术仪式—— ——“ 一种巫术仪式——“傩” 2.傩的发展 2.傩的发展 先秦汉唐祭祀中傩仪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3.傩仪与戏剧起源的关系 载歌载舞蕴涵古代戏曲的萌芽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 逐渐代替巫师 巫师,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 表演目的由娱神 娱神转向 这样巫术仪式 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 娱人 ,这样巫术仪式 就转化成 戏曲表演。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 宋代南戏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形成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 城市繁荣; 1)社会经济发展;2)城市繁荣; 3)出现专门 娱乐场所 2.流行区域 2.流行区域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 浙江的温州、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带 3、特点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成熟
1.兴盛原因 1.兴盛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 1)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2)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2.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 1)“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 王实甫《西厢记》 2)王实甫《西厢记》 3、流行区域和特点 1)北方地区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2)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京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繁盛? 繁盛 1.产生背景 1.产生背景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 方艺人聚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2.形成过程 2.形成过程 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 1)发端的契机:庆祝乾隆皇帝八十寿辰,徽班中
的三庆班进京 2)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徽调在京扎根:唱腔丰富, 博采众长,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四喜、春台、和春三班相继进京,通俗质朴. 3)不断融合吸收 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不断融合吸收, 形成新剧种-3)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新剧种--京剧
3、历史地位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 (女性人物)分正旦、花旦、花衫、 旦 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 净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 特点的男性人物。 丑
(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 红生、娃娃生等。
一般来说,是指滑稽可笑的男、女性 人物。 分文丑和武丑2种。
在某种意义上说,脸谱就 是京剧的代名词。指在人的脸 上勾画各种线条、色彩,用以 表现这个人的性格、品质、角 色、命运等。
紫脸 红脸
沉 稳 的 人 。 耿 直 、 果 断 、 运 。 , 烈 命 义 人 物 勇 忠 示 示 、 , 暗 表 , 贞 色 征 忠 副 色 象 用 作 主 为 作
黑脸 蓝脸
鲁 莽 。 刚 烈 、 。 勇 粗 猛 、 、 粗 率 、 勇 、 骁 旷 驯 强 、 不 征 象 桀 骜 示 刚 表
绿脸 黄脸 白脸
烈 、 暴 刚 躁 等 、 性 格 。 猛 、 。 阴 险 、 。 格 强 横 格 、 性 性 凶 残 等 诈 勇 等 、 狡 心 计 悍 、 征 象 工 于 征 骠 险 阴 象 征 象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 — 傩戏
三星堆铜人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贵州傩面具
2004年 2004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 18日 省落成。 省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的地戏脸谱以及演 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 地戏使用的法器和道具等。图为几位头戴面具的 农民演员在演地戏。 农民演员在演地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撮泰吉(变人戏) 彝族傩戏 撮泰吉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 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门联: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 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 中,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 大小勾栏五十馀座。内中瓦子、莲花棚、 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 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 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 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多 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 此,不觉抵暮。 不觉抵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孟元老
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 宋代 勾栏百戏说唱图
宋代傀儡戏
南 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剧照 杀狗记》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南戏博物馆内供奉的清代 戏神—四都元帅塑像 戏神 四都元帅塑像
古戏本
木偶头
南戏行头
元代杂剧陶俑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1 11个人物集体亮相 戏班11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 的场
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丑齐全, 生动;笏板、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 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 杂剧的代表作家, 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 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 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 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 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60多部 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 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 15部 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 》《救风尘风望江亭 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 《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 悲剧之一。1956年 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 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 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 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 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 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 毙其父。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 刑逼讯婆媳二人, 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 被判斩刑。 人,被判斩刑。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 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 誓,死后将血溅白练、六月降雪、大旱 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三 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 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 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 娥 冤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窦娥冤》
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 第一桩誓愿:血溅白练 第一桩誓愿: 第二桩誓愿:六月飞雪 第二桩誓愿: 第三桩誓愿:亢旱三年 第三桩誓愿:
不屈的窦娥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 旗,莺花寨明颩颩 排剑戟, 排剑戟,翠红乡雄赳 赳施智谋。作词章, 赳施智谋。作词章, 风韵美, 风韵美,士林中等辈 伏低。新杂剧, 伏低。新杂剧,旧传 西厢记天下夺魁” 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 明朝贾仲明增补《录鬼簿》 明朝贾仲明增补《录鬼簿》
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 元杂剧:王实甫《西厢记》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长亭送别
王实甫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
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但得一个并头莲,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电影《西厢记》海报(1927年)
夕阳古道无人语,黍黎秋风听马嘶
汤 显 祖
苏三起解
苏三离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天仙配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同光十三绝》 描绘了清代同治、 13位昆曲 位昆曲、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自左至右:郝兰田( 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 一捧雪》莫成);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 );张胜奎 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 探亲家》乡下妈妈); );刘赶三 );余紫云 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 群英会》鲁肃);徐小香( 群英会》 );程长庚 );徐小香 (《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 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 思志诚》闵天亮); );时小福 );杨鸣玉 );卢 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 胜奎( 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 玉簪记》陈妙常); );朱莲芬 );谭鑫培 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 四郎探母》杨延辉)。 );杨月楼 (《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艺术特征——综合性 综合性 艺术特征
做
打 唱 念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行动的写意?有话则长, 舞台行动的写意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话则长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人物服饰的写意 长袖善舞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化妆的写意 戏曲脸谱
艺术特征——写意性 写意性 艺术特征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舞台布置的写意 一桌二椅
京剧的四大行当
孟良
李逵
黄盖
孙悟空
净
鲁智深
廉颇
张飞
窦尔敦
旦
丑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难以反映 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 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 当前的现实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 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众越来越少,只能日渐衰亡。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有着深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 应当加以珍惜和保护,但是它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 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 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并符合现代 人的欣赏口味。 人的欣赏口味。
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喳喳哇 叫喳喳 ,喳喳哇??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咙个哩个三大件,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吸引当 代小青年
??
老爷爷你别生气, 老爷爷你别生气,允许我分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 要革新要发展,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京剧是国粹 京剧是中国的国剧
范文二:中国戏曲欣赏
《天仙配》与中国戏曲欣赏
从小到大,最烂熟于心的戏曲就是“天仙配”了,“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估计这是人人都会唱的几句了吧。说实话,自己真的而不是很了解中国的戏曲,就是上了中国戏曲欣赏这门课的一开始自己还不是很喜欢,但是自从一个学期下来,真的觉得自己中国戏曲了解了不少。尤其是这部黄梅戏当中的经典——天仙配,让我不光看到了爱情的美好,也反映了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当然也能领略到黄梅戏的精髓。
说道黄梅戏,我们就先谈谈它的历史吧,黄梅戏是我国戏曲的主要地方剧种。黄梅戏发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区。在一百多年以前,这里流行"黄梅调"也叫"采茶戏"。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 早期的黄梅戏多是把当地的民歌小调直接搬上舞台,表现当地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的故事。先是在安徽怀宁一带出现了专业班社。怀宁素有"戏乡"的称号。这里唱黄梅调十分兴盛。从演出一方来说,戏目多、人才多、班社多;从看戏者一方来说,观众多、市场多。于是,一批戏班应运而生。黄梅戏的更大发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对地方戏曲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加强艺术力量,安徽省陆续选派一些文学、戏剧、音乐、美术方面的专门人才参加了黄梅戏的改革工作。新老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黄梅戏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黄梅戏从安庆小戏一跃而成为安徽省最大的剧种。至今,黄梅戏与黄
山一起,并称"安徽二黄",成为安徽省的骄傲。 这一时期的黄梅戏,唱腔唱法都有了改革,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突破了"花腔"只能专戏专用的束缚,同时,巧妙地借鉴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出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伴奏上,也不再是若断若续的"三打七唱",而是建立了以中乐为主的中西混合乐队,从音乐气氛上大大提高了剧种的表现力。
《天仙配》这部作品能够很好的看出黄梅戏的音乐美。戏曲绝对是一种以音乐为主的艺术,戏曲中的音乐绝对是戏曲的灵魂,不同风格的戏曲音乐也就造就了中国不同的地方戏,黄梅戏被誉为“山野吹来的风”,可见其戏曲音乐风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天仙配》的戏曲音乐,不论从词或是曲来看,都是非常地朴实,就和家乡的百姓一样淳朴。《天仙配》的唱词,极其通俗,接近大白话,就算是没有一点文化的劳苦大众也能够理解,比方说其中背广为传唱的“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唱段,很通俗地告诉大家,劳动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随、夫妻恩爱、家庭和谐,体现在具体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很简单但又非常真实,不需要过多的华丽词藻、不要过多的典故来装饰。戏曲的唱腔也比较单一,没有过多的花哨、技巧,没有像京、昆那样复杂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当然,黄梅戏这种音乐特点,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发展,也就是说有些曲目,比方说武戏等,就不太适合黄梅戏来演绎。
再来说说《天仙配》的剧情美。《天仙配》的剧情非常简单,角
色也不多,但故事情节却非常的讨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通俗一点就是适合他们的品味。《天仙配》的剧情是历史上有关孝子董永的传说演变而来,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历朝历代都重视孝道,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经过民间或野史不断的流传,最终就成了神话爱情故事,其本义也就是宣扬孝道、尽孝能够感动上天,给自己带来好运。五十年代经改编后的剧本,并没有放弃神话的因素,只是将主题升华,加入“玉皇大帝”、“财主”的反面角色,将整个剧情改编成包含“劳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与封建制度(统治势力)做斗争”寓意,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精华(“孝道”),又贴近时代的特点(反封建),满足时代进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该剧本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达到了高度统一。
通过人物美和剧情美其实就可以看出来天仙配这部作品的成功所在了。首先它的文字简单,语调清新,所以大家都可以记得住,就像我开篇说的一样,从小到大能够渲染,应该能够体现它的通俗易懂。同时很能符合当时的环境,因为那时候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饱受剥削,所以戏曲中的简单朴实的话语其实也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种愿望,一种希望翻身农奴做主人的最简单的愿望,所以这部天仙配才会广为流传吧。其次这部作品还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一种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和好奇。因为想到天上的仙人,所以还可以看做古代人们对天上宇宙的一种美好期待。
这部《天仙配》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黄梅戏,所以我想以后我会在闲暇之余花点时间来听听戏曲,估计也是可以陶冶一下情操的。
也很感谢老师领我进入戏曲的世界,其实尝试了才知道别有洞天~衷心的希望中国戏曲能够不断的为后人所发扬光大。
学院:文化与传媒
班级:广告1201
姓名:宋志超
学号:2012013380
范文三:中国戏曲欣赏
越剧之《五女拜寿》观后感
生活在古色古香的江南,清澈婉约的流水,和煦温暖的春风,安详的古道夕阳,周围的一切格局仿佛是一幅美好的风景画,平静,宁和。让一颗喧嚣浮躁的心渐渐的沉淀,降落。从小的我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在奶奶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上了越剧,跟着奶奶或是在电视上,或是逢年过节的在哪个村的祠堂里有专门的演出。在我有限的记忆里,浙江的小百花越剧团应该是挺有名的,每每大人们提到这个剧团的演出,眼神中都充满着期待和欣喜。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成立于1984年,先后出访过多个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献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观众和媒体的热烈欢迎及高度关注。他们出演的戏剧中,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型的古装戏《五女拜寿》了。
《五女拜寿》讲的是明代嘉靖年间,户部侍郎杨继康60寿诞之日,家住苏州的大女儿杨元芳与丈夫俞志云、二女儿杨双桃与丈夫丁大富,家住杭州的四女儿杨四香、王女儿杨五凤与各自的丈夫陈文新、陈文华兄弟,皆携厚礼进京拜寿,并争着恭迎二老去自己家中欢度晚年。家境贫寒的义女杨三春与丈夫邹应龙也从南京赶来拜寿,但由于住店时寿鞋与衣物银两均被盗,空手来到杨府,使嫌贫爱富的杨老夫人心中十分不悦,竟不准他们到杨府天香楼酒宴上用餐,而是命婢女翠云带他们到厨房用饭。二女儿双桃的丫环夏莲也依仗主人势力嘲弄三春夫妻。三春连夜为二老补做寿鞋,但二姐双桃却拨弄是非,致使杨夫人将三春夫妻赶出场府。杨继康的族弟杨继盛上本参奏奸臣严嵩,不料反被严嵩所害,杨继充满也遭株连,被削职抄家逐出京城。只有婢女仗义伴随二老千里投亲。二女儿双桃见父母与翠云前来,以为是告老还乡,会有一笔可观的家产,因而十分殷勤。可当她得知二老落魄、身无分文时,便一反常态,拒绝奉养。而满口仁义的大女婿俞志云为图飞黄腾达,竟认严嵩为义父,不顾妻子元芳的苦苦哀求,将二老推出门外。杨继康夫妇和婢女翠云又来到了杭州的亲家陈松年家中。杨继康的同窗陈松年惧怕严嵩的淫威,置夫人与两双儿子、儿媳的恳求于不顾,不肯收留杨继康夫妇。冬天到来之际,杨继康夫妇与翠云一路乞讨来到南京。在南京城外的邹家庄,昏倒在雪地里的翠云被三春丈夫邹应龙之弟邹士龙所救;三春也在雪地里找到了濒临绝境的父母。三春不计前嫌,将二老接到家中,悉心侍奉。生活虽然清贫,二老却得以温饱,安享天伦之乐。三年之后,邹应龙考中状元,出仕朝堂,官拜七省巡按。他施计斗倒严嵩,杨家的冤案也得以昭雪。这时又适逢杨老夫人60寿辰,杨府上再次悬灯结彩,大办寿宴,众女儿女婿也纷纷前来拜寿。严嵩丧命后,被革职的大女婿俞志云,不知羞耻地来到杨府,声称一则拜寿,二则要与妻子元芳破镜重圆。元芳向前来祝寿的三妹大邹应龙和三妹三春历
数俞志云的罪状。于是杨老夫妇将这寡廉鲜耻、认贼作父的小人逐出了杨府。唯利是图的二女儿双桃与丈夫丁大富和丫环也心怀鬼胎来到杨府,受到杨继康夫妇的愤怒责骂。这时,家在杭州的亲家陈松年也与夫人携儿子陈文新、陈文华与儿媳四香、五凤赶到杨府,亲自向杨继康夫妇赔礼道歉。杨府上下一派互敬互爱,共享天伦的动人景象。
《五女拜寿》在有限的篇幅里,塑造了近十个可圈可点的人物,堪称传奇。当年的姑娘们,小小的年纪能演的如此精彩,真不负百花争艳之名。可叹方雪雯的邹应龙如此清俊温柔,贫而不寒,真是骨子里的君子。何英虽然不是最美的,但却最像画中的古典仕女。整个戏剧可谓人美,曲美,影像美。
每逢过年时节,祠堂里就搭起了草台班子,越剧伶人的演出,锣鼓的密集欢快声,召唤着四里八乡的人来看戏,在戏台下钻来钻去的开心,是永远美好的记忆。
范文四:中国戏曲欣赏
学院 法学院 班级 法学1104 学号110910020 姓名
中国戏曲欣赏
——京剧《将相和》
京剧《将相和》 上海京剧院 安平 饰 廉颇
【剧情简介】秦王假意以十五城,换取赵王宝玉和氏璧,赵王知其诈而不敢拒。舍人蔺相如自荐,携璧赴秦,察知秦王无诚意,不惧油鼎,以大义责秦王,完璧归赵。秦王又设宴于渑池,请赵王赴会,相如随往,席上秦王借鼓瑟辱赵王,反被相如所辱。后由廉颇接应,赵王君臣安然回国。相如连立大功,被封上卿。老将廉颇自持功高,不服,于长街三挡蔺道,相如皆退避之。后廉颇得知相如以国事为重,深感惭愧,乃背负荆杖,亲至相府请罪,蔺深敬之,将相遂和。 人 物 表
蔺相如????老 生 廉 颇????正 净
赵 王????小 生 虞 卿????老 生
傅 豹????正 净 缪 贤????应工老旦
赵 胜????老 生 酒 保????文 丑
贾 凌????文 丑 郭 盛????文 丑
李 诚????文 丑 傅 让????文 丑
马 童 大纛旗 车 夫
四太监 四大铠 八跃武旗 二大太监
2011年5月1日,上海京剧院花脸名角安平与北京京剧院名角、李少春之子李浩天合作的全本京剧《将相和》在逸夫舞台亮相。与现在京剧舞台上常见的《将相和》版本不同,全本《将相和》前面增加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部分,由李浩天扮演的蔺相如也让观众欣赏到了不少颇具李少春个性特色的唱段和表演。
现在京剧舞台常见的《将相和》一般都只演“封相挡道”“负荆请罪”两部分,加上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整个故事就完整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虽然不常演,但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可看性颇强,而且这一部分还有如“奉王旨意到秦邦”等不少李少春当年的著名唱段,颇受戏迷喜爱。
在整场剧中,无疑廉颇的角色是最受人欢迎喜爱的,原因有二:一是剧本本身将廉颇的人物形象刻画得生动活泼,比如廉颇的狂妄自大,心胸狭窄,目中无人和之后与蔺相如和解后的勇于认错。具体细节,下文我会一一分析。二是廉颇的饰演者安平老师,其嗓音高亢宏亮、行腔游刃有余、韵味醇酽浓郁;表演饱含激情、节奏鲜明、极富张力、激情四溢;在表演艺术上博采前辈名家之众长,掌握传统技艺又不为传统技艺束缚,而是凭借其艺术感悟力,立意高远地追求“性格化”的表演艺术。在创作人物时力求做到“内重、外准”。所塑造的人物或大气磅礴,或质朴雄浑。并且我最喜欢“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辩”,“封相挡道”与“负荆请罪”这几个片段。
如“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辩”,这是十分精彩的京剧名段,就说这唱词:“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辩,想起了这件事好不愁烦。蔺相如小孺子有什么才干,一旦间立庙堂位压朝班。心儿里忍不住把赵君埋怨,怨君王心太偏不明鉴,埋没功勋赏罚难分辨,心儿想叫老夫不得安然。”尤其是最后一句“心儿想叫老夫不得安然”,及其体现了安平大师的唱功,赢得在座
1 / 3
的嘉宾阵阵鼓掌。并且安宁大师用他的艺术手法诠释了廉颇此时内心的极其悲愤,不平之心。于是为后面的“封相挡道”埋下了铺垫。
“封相挡道”这一片段讲的是:蔺相如乘大为单位车出门,远远望见廉颇迎面而来,就索性引车躲避了。在“封相挡道”这一片段中,廉颇多次大放厥词,如:
廉 颇 (唱西皮流水)
大王虽然有德化,
不由老夫怒气发。
若叫相如将某怕,
狭路相逢羞辱他。
怒按心头回府下,
这将廉颇的心胸狭窄,狂妄自大,目中无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且下面廉颇的另几段唱词更是将廉颇的性格刻画得入骨,请听: 廉 颇 好,待老夫长街挡他的道路,有何不可?
廉 颇 长街去者!
(唱西皮快板)
蔺相如也不曾身经百战,
定名位我在后他反在先。
似这等不平事气破肝胆,
俺要在长街之上把蔺相如羞辱一番。
人来与爷你们把路来断。
正是如此,在后面的“负荆请罪”事件中,他先前说的表现了他的自高自大和心胸狭窄一番话。
正是由于廉颇的这一性格缺点,到后来他知过改过,负荆请罪,就更突出了他的坦率真诚。“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多么坦诚可爱。
再说“负荆请罪”这一曲段,廉颇的唱词:
廉 颇 (内叫)走!
(唱西皮快板)
廉颇做事无分寸,
羞辱相国意气生。
卸盔甲袒襟赤背将错认,
背定紫荆杖一根。
含羞带愧我把相府进。
(唱西皮摇板)
无知廉颇请罪名。
廉 颇 哎呀丞相啊!俺廉颇只顾意气相争,得罪相爷,身背荆杖,求相爷看在同朝的份上,你要多多的,教训呐!
(另:哎呀丞相啊!廉颇老迈昏庸,居功自傲,藐视贤才。深感丞相宽宏忍让。俺廉颇愧无面目来见丞相。望丞相,看在同朝的份上,你要多多的,教训呐!)
廉 颇 (唱二黄原板)
我这里谢过了贤明丞相,
从今后保江山文武全堂。
尤其是这句“俺廉颇愧无面目来见丞相。望丞相,看在同朝的份上,你要多多的,教训呐!”将廉颇的真实率性,勇于认错刻画得淋漓尽致,无一不可爱啊!最后由于蔺相如的退让,廉颇的认错,遂使将相和。
2 / 3
整场剧下来,大部分的唱曲与念白我都能理解,我印象最深有三点:一是配合默契。演员的语速和二黄原板配合得十分默契,可以说是很完美。二是舞台上道具毕竟是有限的,可是演员竟能用完美的演技来让观众感受场景在切换。如蔺相如从室内走出,虞大夫劝说廉颇等。三是演员的唱功,可谓功力深厚。特别是安宁大师,如“在金殿定官职是非难辩”,我想即使是不懂戏曲的人,也会感受到戏曲大师深厚功力了得!不愧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
3 / 3
范文五:中国戏曲介绍与欣赏礼仪
中国戏曲介绍与欣赏礼仪
一、中国戏曲介绍: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芭。中国戏曲由音乐、舞蹈、文学、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讲究唱、做、念、打~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别于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尤其港台歌曲大量涌入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做“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话剧是主体~外国戏剧一般专指话剧。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
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元杂剧是在民间戏曲肥沃土壤上~继承和发展前代各种文学艺术的成就~经过教坊、行院、伶人、乐师及“书会”人才的共同努力~而改进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在形上~元杂剧用北曲四大套数安排故事情节~不连贯处~则用楔子结合~形成了一本四折一楔的通常格式,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中独有的长篇~共写了五本二十一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楔子”。结尾用两句、四句或八句诗句概括全剧的内容~叫“题目正名”。
每折包括曲词、说白,宾白,和科,科泛,三部分。曲词是按导师情需要的曲牌填写的文字~也叫曲文、唱词或歌词。其作用是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全部曲词都押同一韵脚。说白是用说话形式表达剧情或交代人物关系的一种艺术手段~分对白,角色之间的对话,、独白,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感情和愿望的话,和旁白,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对观众说的话,、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等。科是动作、表情等。一本剧通常由正末或正旦一人来唱~其它脚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
戏曲角色:
末:男角。元杂剧中的正末是剧中的男性主角。
旦:扮演女性人物。正旦,剧中女主角,、小旦、搽旦。
净:俗称“花脸”“花面”~大都扮演性格或像貌上有特异之点的男性人物。如《窦娥冤》中的公人,官府差役,即属净。
丑:又称“三花脸”或“小花脸”多扮演性格诙谐的人物~有文丑和武丑之分。
外:元杂剧中有外末、外旦、外净等~是末、旦、净等行当的次要角色。监斩官——外末。
杂:又称“杂当”。扮演老妇人的角色名。如:蔡婆婆。
元杂剧作家~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创作的剧本至少在五六百种以上~保留到现在的也还有一百五十多种。这些作品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生活的面貌~其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已成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例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通过描写一个善良无辜的童养媳窦娥的悲惨遭遇~反映了高利贷者的残酷剥削、地痞流氓的敲诈勒索和贪官污吏的徇私枉法~深刻地揭露了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了被压迫者感天动地的坚强意志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马致远的《汉宫秋》~借助历史题材~通过描写王昭君为国献身、毛延寿卖国救荣和王公大臣的腐败无能~对元代的民族压迫进行无情地揭露~对当时的统治者给予辛辣的嘲讽。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
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
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也不受一人唱到底的限制~有开场白的交代情节~多是大团圆的结局~风格上大都比较缠绵~不像北杂剧那样慷慨激昂~在形式上比较自由~更便于表现生活。可惜早期南戏的本子保留下来的极少~直到元末明初~南戏才开始兴盛~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
的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来源于民间传说~比较完整地表现了一个故事~并且有一定的戏剧性~曾被誉为“南戏中兴之祖”。明代中叶~传奇作家和剧本大量涌现~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汤显祖。他一生写了许多传奇剧本~《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死生离合的故事~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幸福爱情~要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作者给爱情以起死回生的力量~它战胜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取得了最后胜利。这一点~在当时封建礼教牢固统治的社会里~是有深远的社会意义的。这个剧作问世三百年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直到今天~“闺塾”、“惊梦”等片断还活跃在戏曲表演的舞台上~放射着它那艺术的光辉。 二、中国戏曲的种类与介绍:
中国戏曲分为:京剧、越剧 、黄梅戏、相声、小品、粤剧 、豫剧 、秦腔 、楚剧 、昆曲 、评剧、曲剧 、客家戏 、沪剧、潮剧 、评弹 、二人转川剧 、吕剧 、云南花灯 、采茶戏 、歌仔戏、评书、样板戏等。这些种类有按艺术表现形式分类的~有些剧是有明显的地域性。
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
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 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中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等~在化妆、服装个方面加以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不同行当的演唱方法~表演技术~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把舞台上各种不同的角色划分成不同的行当~是戏曲艺术的一特殊表现方法。 京剧的生行与流派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去红生和勾脸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行内术语叫作"俊扮"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苍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唱工老生~
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又称安工老生~以唱为主。其动作性较次要~态度安闲沉稳从容。如《捉放曹》中的陈宫~《洪羊洞》和《辕门斩子》的杨延昭~三国戏中的诸葛亮~《二进宫》的杨波等。介乎唱工戏和做工戏之间的以念白为主的戏~唱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可以兼演~如《审头刺汤》的陆炳~《夜审潘洪》的寇准等~其难度较唱工和做工戏大得多。做工老生是以表演为主~如《徐策跑城》的徐策~《坐楼杀惜》的宋江~《清风亭》的张元秀等。长工老生和做工老生都属于文老生的范畴。
武老生包括长靠和箭衣,俗称短打,两种。长靠老生又称靠把老生。,"靠"是京剧的专门名词~即古代武将所穿的铠甲。身穿铠甲~在京剧里叫做披靠或扎靠。"把"是"把子"的简称~即兵器。,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擅长武功的老生角色~都叫作靠把老生。如《定军山》和《阳平关》的黄忠~《战太平》的花云~《失街亭》的王平等。还有一种穿箭衣的武老生戏~例如《南阳关》,伍云召,、《打登州》,秦琼,等。 京剧各个行当中的艺术流派的形成~和这种划分行当的方法~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在这种以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行当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擅长某种行当的表演特点的杰出演员。他们又由于各自的天赋条件~师承来源~接受、理解和表现力~文化修养~技巧水平~社会经历和艺术实践的积累~
以及对生活的感受和反应的程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具有独特表演特色和自己艺术风格的艺术流派。如同是唱工老生~就有谭,鑫培,派、孙,菊仙,派、汪,桂芬,派、汪,笑侬,派、余,叔岩,派、刘,鸿声,派、高,庆奎,派、言,菊朋,派、杨,宝森,派、马,连良,派、麒,麟童~周信芳,派等等。做工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是麒派和马派。实际上~谭派和余派并不仅仅是以唱工见长~谭鑫培和余叔岩都是唱、做具佳~文、武兼擅的艺术家。
还有一些文武并重的戏~如《定军山》、《打鱼杀家》等~均是唱、念、做、打兼重的戏。《上天台》的刘秀~前半出是重唱工~而后《打金砖》则有高难度的跌扑功夫。所以我们按照表演的侧重和分工来划分行当~判别剧目~并不是绝对的。
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这样的划分种类有:王帽老生,头戴王帽~身穿龙袍~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基本上以唱工为主,,袍带老生,一种是头戴纱帽~身着蟒袍~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另一种是穿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但不带绣龙、绣花的~较素净~如《群英会》的鲁肃~诸葛亮也属此类,,褶子老生,即着便服的老生~此类角色最多。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颇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大斜领子~歇大襟~长袍大袖。分为花
褶子和素褶子。如《捉放曹》的陈宫~《状元谱》的陈伯愚等,,靠把老生,武老生~见前述,,箭氅老生,箭衣外着开氅之类服装的角色~~在戏里并不一定有武打~但多为武人出身~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 红生是指脸上勾着红脸~用红色涂成脸谱的老生。这样的角色不多~主要是扮演关羽和赵匡胤。最早有的由花脸来应工~所以又叫红净。京剧史上有名的红生演员有米喜子、王鸿寿、李洪春、林树森等人。其艺术特点为嗓音比较高亢~既不同于一般老生的唱法的秀气~也不同于花脸的唱法的粗猛~独具一格~要有特殊的工架~特殊的造型。
在老生这一行里~除了文武老生或按照服装划分的一些种类~红生~还有就是"末"和"外"行当合并起来的角色~现在叫作里子老生~是扮演比较次要一点的角色。如《搜孤救孤》的公孙杵臼~《捉放曹》的吕伯奢等。
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高腔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原被称为“弋阳腔”或“弋腔”~因为它起源于江西弋阳。其特点是表演质朴、曲词通俗、唱腔高亢激越、一人唱而众人和~只用金鼓击节~没有管弦乐伴奏。自明代中叶后~它开始由江西向全国各地流布~并在各地形成不同风格的高腔~如川剧高腔、湘剧高腔、赣剧高腔等 。
梆子腔
梆子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它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特点为唱腔高亢激越~以木梆击节。然后~它向东、向南发展~在不同地区形成不同形式的梆子腔~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 粤剧
粤剧~流行于广东、香港、东南亚等粤语语言区。形成于清初~由外地传入的高腔、昆腔、皮黄、梆子等声腔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成。音乐为板腔体、曲牌体兼用。剧目有《搜书院》、《关汉卿》等。
评剧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称“唐山落子”。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出现了一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后~评剧在表演上在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影响下日趋成熟~出现了白玉霜、喜彩莲、爱莲君等流派。1950年以后~以《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剧目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出现新凤霞、小白玉霜、魏荣元等著名演员。现在评剧仍在河北、北京一带流行
晋剧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至山西~结合山西语言特点而形成。现流行于山西中部及内蒙、河北一带。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音乐风格在高亢之余~也有柔婉细腻的一面。表演通俗质朴。著名剧目有《打金枝》、《小宴》、《卖画劈门》等。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即流行于河北、北京一带的梆子戏~它源于山、陕交界处的山陕梆子~经由山西传至河北~结合河北与北京方言而形成。它保持了梆子腔以梆击节的特点~唱腔高亢激越~善于表演悲剧情节。河北梆子著名剧目有《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等
上党梆子
上党梆子~山西四大梆子之一~系由山西西南部的“蒲州梆子”发展而成~流行于山西东南部上党一带。其声腔除梆子腔外~也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等。剧目有《三关排宴》、《东门会》等。
蒲剧
蒲剧~又名“蒲州梆子”~系由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发展而成~一说此即为原来的山陕梆子。现流行于山西西南部及陕西、河南一带~在声腔上近似于秦腔~语言也用陕西方言。著名剧目有《挂画》、《杀狗》、《杀驿》等。 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雁剧
雁剧~也称“北路梆子”~由“蒲州梆子”发展而来~流行于山西北部及河北张家口、内蒙古一带。据说它对河北梆子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剧目有《血手印》、《金水桥》等。
二人台
二人台~流行于内蒙古、山西及河北张家口一带的戏曲剧种~在内蒙民歌及山西民间小调基础上形成~后来又吸收晋剧的表演成份而渐渐成熟。表演生活气息浓郁~曲词通俗。剧目多为表现农村生活的小戏~如《走西口》、《五哥放羊》等。
龙江剧
龙江剧~流行于黑龙江地区~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拉场戏、影戏及当地民歌基础上形成~表演轻松幽默~曲词通俗。剧目有《双锁山》、《荒堂宝玉》等。
吉剧
吉剧~流行于吉林省的戏曲剧种。20世纪50年代在东北“二人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曲调轻快、词句通俗、表演质朴火爆~剧目有《燕青卖线》、《包公赔情》等。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河南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省及湖北西北部地区~由曲艺“河南曲子”发展而成。唱腔轻柔婉转~以悲剧内容见长。剧目有《卷席筒》、《陈三两》、《花亭会》等。
越调
越调~河南地方剧种~流行于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区~因以“四股弦”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也称“四股弦”。音乐为板腔体为主~也唱曲牌。著名演员有申凤梅等。剧目有《收姜维》、《李天保招亲》、《诸葛亮吊孝》等。
山东梆子
山东梆子~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荷泽一带~因其地古称“曹州”~故又名“曹州梆子”。此梆子系由山陕梆子经由河南再传入山东~历经变化而形成。主要剧目有《墙头记》等。
吕剧
吕剧~山东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山东中部及江苏、河南一带。20世纪初由民间说唱艺术“山东琴书”发展而成~1950年定名为“吕剧”。吕剧表演富于生活气息~通俗质朴~唱腔曲调简单~易学易唱。所以吕剧在广大农村影响很大。剧目有《王定保借当》、《小姑贤》和现代戏《李二嫂改嫁》等。
淮剧
淮剧~江苏省地方剧种~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徽等地区。它起源于江苏民间小戏~后又吸收徽剧的艺术因素而逐渐发展成熟。其表演粗犷朴素。剧目有传统戏《女审》、《三女抢板》和新编戏《金龙与蜉蝣》等
沪剧
沪剧~流行于上海一带的地方剧种~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后形成上海滩簧调~又受到苏州滩簧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以文明戏的形式在上海演出~并定名为沪剧。剧目多为现代题材~如《啼笑姻缘》、《罗汉钱》、《芦荡火种》等。 越剧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它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1916年左右进入上海~以“绍兴文戏”的名义演出。先以男演员为主~后变为以女演员为主。1938年后~使用“越剧”这一名称。1942年以袁雪芬为首的越剧女演员对其表演与演唱进行了变革~吸收话剧昆曲的表演艺术之长~形成柔婉细腻的表演风格。出现袁,雪芬,派、尹,桂芳,派、范,瑞娟,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等众多艺术流派。越剧剧目有《祥林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五女拜寿》、《西厢记》等。
滑稽戏
滑稽戏~流行于江苏、上海、浙江等地的戏曲剧种。源于上海的“独角戏”~后发展为滑稽戏~曲调驳杂、表演滑稽。主要剧目有《三毛学生意》、《一二三齐步走》等。
婺剧
婺剧~流行于浙江金华一带的地方剧种~又名“金华戏”。它是一个多声腔剧种。其声腔由高腔、昆曲、滩簧、徽调等组成~各有其剧目及表演特色。剧目有《僧尼会》、《牡丹对课》、《断桥》等。
徽剧
徽剧~流行于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戏曲剧种~形成于清代中期~系多声腔的剧种~主要声腔为拔子、吹腔、二黄~也兼唱昆曲、高腔和西皮。1790年~徽班进京为乾隆庆寿~后演变为京剧。剧目多为历史题材~如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水淹七军》等。
绍剧
绍剧~流行于浙江绍兴、宁波一带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明末。以“三五七”、“二凡”为主要声腔~表演上以武戏见长~风格粗犷、朴实。剧目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吊无常》等。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闽剧
闽剧~流行于福建地区的戏曲剧种。兴起于明中叶~到清代时已基本形成~只是规模较小。20世纪初爱京剧影响规模渐大~声腔基本完备~包括逗腔、洋歌、江湖、小调和板歌五种。剧目有《炼印》、《天鹅宴》等。
梨园戏
梨园戏~一种历史久远的戏曲剧种~可看成戏曲的“活化石”。它保存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南戏~如《朱文走鬼》、“荆、刘、拜、杀”等。20世纪50年代后~又编演了《董生与李氏》、《节妇吟》等剧目。
莆仙戏
莆仙戏~福建地方戏~旧称“兴化戏”~明中叶时已完全成熟~流行于莆田、仙游一带。音乐为曲牌体~表演颇具古意~典雅抒情。剧目有《张协状元》、《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
高甲戏
高甲戏~流行于福建晋江、龙溪一带~起源于清代中期~后吸收了梨园戏的表演因素及剧目~渐成规模。20世纪20年代又受到京剧的影响~渐渐成熟。它以丑角为主要行当~表演状如牵线傀儡~很有特色。剧目有《连升三级》、《金魁星》等。
赣剧
赣剧~流行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戏曲剧种~由明代的弋阳腔发展而来~系由弋阳腔、青阳腔、昆腔、乱弹等多种声腔组成的剧种。剧目有《窦娥冤》、《荆钗记》、《珍珠记》、《还魂记》等。
汉剧
汉剧~一般指流行于湖北、河南、陕西等地的戏曲剧种~源出湖北地区~旧称“楚调”或“汉调”~主要声腔是西皮腔~兼唱二黄腔~迄今为止已有近三百年历史。主要剧目有《宇宙锋》、《二度梅》、《审陶大》等。又~在湖南常德和广东也都有汉剧~均为多腔剧种~与湖北汉剧迥然不同。
湘剧
湘剧~即湖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长沙、湘潭一带~源出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一个包括高腔、低牌子、昆腔、乱弹的多声腔剧种。剧目以高腔、乱弹为主~如《琵琶记》、《白兔记》、《拜月记》等。
采茶戏
采茶戏~流行于江西各地的戏曲剧种~主要由当地茶农采茶时所唱的歌曲小调结合民间歌舞发展而成。江西采茶戏分分东、南、西、北、中等不同路子~在表演上各具特色。剧目有《孙成打酒》等。
祁剧
祁剧~又称“祁阳戏”~流行于湖南祁阳、邵阳一带~源出明代弋阳腔~声腔以高腔为主~兼唱昆曲、弹腔。剧目有《目连传》、《精忠传》、《夫子戏》、《观音戏》等。
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对湖南各地花鼓、花灯戏的总称~其中包括长沙花鼓、岳阳花鼓、常德花鼓、衡阳花鼓、邵阳花鼓等~它们各有不同的舞台语言~形成了各自的风格。花鼓戏的表演朴实、欢快、活泼~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长于扇子的毛巾的运用。剧目有《打鸟》、《刘海砍樵》等。 潮剧
潮剧~流行于广东汕头、福建南部及台湾等地区。主要受外
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及汉调的影响~形成于明代中叶~在剧目中保留了很多宋元作品~如《陈三五娘》、《扫窗会》、《芦林会》等。
川剧
川剧~四川省地方剧种~流行于四川及其周边地区。由昆腔、高腔、胡琴、弹戏、灯戏部分组成~各有其剧目。川剧唱腔高亢激越~表演诙谐幽默~富于生活气息。主要剧目有传统戏《玉簪记》、《柳荫记》、《活捉王魁》等~新编戏《死水微澜》、《变脸》、《金子》等。
黔剧
黔剧~流行于贵州省的地方剧种~由曲艺“文琴”发展而成~主要以扬琴为伴奏乐器~地方特色浓郁。剧目有《珠娘郎美》、《奢香夫人》等。
滇剧
滇剧~流行于云南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的地方剧种~形成于清末民初。由外来的丝弦、襄阳调和胡琴戏三种声腔组成~经丝弦腔为主。剧目有《牛皋扯旨》、《闯宫》等。
傣剧
傣剧~流行于云南省傣族聚居区~形成于清中叶~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并吸收京剧、滇剧的艺术营养而形成。以二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表演古朴~载歌载舞。剧目有《娥并与桑洛》等。
桂剧
桂剧~流行于广西东北部及湖南南部地区~明末清初时形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吹腔等腔调。剧目有《抢伞》、《拾玉镯》、《柜中缘》等
彩调
彩调~原名“调子”或“采茶”~流行于广西地区。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1955年定名为“彩调”。其表演自由活泼~富于生活气息。最为著名的剧目是《刘三姐》。
壮剧
壮剧~流行于广西、云南等壮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分为南路和北路两派。前者源于当地的“板凳戏”~主要剧目有《文龙与肖尼》,后者源于“双簧戏”~主要剧目有《宝葫芦》。
藏剧
藏剧~即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的戏曲剧种~用藏语演唱。形成于十七世纪~主要以佛教故事和民间传说为表现内容。演员表演时多戴面具。表演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开场~名为“顿”,第二部分为戏~称为“雄”,第三部分为结束时的祝福~称为“扎喜”。剧目以《文成公主》最为有名。
皮影戏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中国影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由于流行地区、演唱曲调和剪影原料的不同而形成许多类别和剧种~以河北唐山一带的驴皮影和西北的牛皮影最为著名。其中唐
山皮影已发展成为具有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
三、欣赏中国戏曲的礼仪:
看戏时除了不可以追问、质疑戏曲内容即喋喋不休地追问剧情细节外对衣着仪表~言语行为~观看姿势方面没有太过严格的要求~但国外看歌剧就不同了。非经许可~不得携带录音机及摄影机入场。必须准时入座~迟到观众须待休息时再行入座~而在节目演出中不得离席。不得携带食物饮料或宠物进入演出场所。不得在演出场所吸烟或嚼食口香糖。衣着必须整齐~不可穿着拖鞋、短裤。
不得在演出中鼓掌叫好~或向舞台掷花~或在中场上台献花~只有每节结束及终场始得鼓掌~而于节目演出完毕时方可献花。必须保持肃静~除不得喧闹外~并应极力忍耐~不打喷嚏、打咯、打呵欠等~或交头接耳讨论剧情。但看戏剧都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觉得演得精彩都可以随时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