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考前指导 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表达效果及作用 语文 .doc
考前指导 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表达效果及作用 语文
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表达效果及作用
诠释概念:文学中的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 乐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 家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 表达效果:白描讲求的是朴素、准确,或简笔勾勒,或具体刻画,不求华丽,不求细 腻,但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求“神”,“显神”,要求描绘准确生动,给人以鲜明的 印象。 作用: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 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 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 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鲁迅不愧 为白描圣手,他的作品,也不愧是白描的杰作。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 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 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 (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 , 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 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 在作品中,作者有时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 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 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 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这灰白描的人物肖像,在鲁迅小 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 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 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
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 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 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 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有 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如《三国演义》“曹操煮 酒论英雄”这一回中 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 ,
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刘备此时正寄居曹操处,深怕曹操识破他夺取天下的雄 心,对曹所问,故施韬晦之计,先是推托不知,继而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但当曹操指明: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他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箸,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 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借雷声惊心 将闻言失箸的缘故,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 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 的勾画。如杜宣的《井冈山散记》中,有段文字叙写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作者用朴素 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 叫做‘八角楼’。”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 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 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它不
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 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 的性格突现出来。如《三国演义》中,对赵子龙肖像的勾勒:“忽马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 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 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仅用“身长八尺??”寥寥十二个字, 就将赵子龙这位“威风凛凛”英俊勇武的少年将军的神态突现了出来。 (二)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 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 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 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那时一 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我真窘了~ 我也装出大方的样子,向歌妓们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强将那歌折翻了一翻,却 不曾看清几个字,便赶紧递还那伙计,一面不好意思地说,‘不要,我们??不要。’他便 塞给平伯。平伯掉转头去,摇手说,‘不要~’那人还腻着不走。平伯又回过脸来,摇着头
不要,‘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处。我窘着再拒绝了他。他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作 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 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三)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
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 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其词 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 《声声慢》,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 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 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往 下写风送雁声,反增添了她思乡的惆怅,还透露她惜花将谢的情怀,最后写她独坐无聊、内 心极为苦闷之状。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占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 更是全用白描手法。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点: (一)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叙述,除概 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 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 果,就成为白描。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 (二)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 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三)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 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特别须注意的是切民间 用“油滑”之调和“八股”之腔 因为根柢浅薄的“油滑”与言之无物的“八股”是同白描 , 不相容的。 诠释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 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 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 不能随意取代。
表达效果:描写事物逼真细致,真实典型。 作用: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 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运用细节描写的例子。 1. 场景细节描写。例如: (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 叔于勒》) 以上句(1)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真实、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 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 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句(2)和句(3)景色描写形成鲜 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 (2) 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 心情。 2. 服饰细节描写。例如: (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 己》)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 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以上句(1)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 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 份。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思想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句(2)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 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
3. 语言细节描写。例如: (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 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 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 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以上句(1)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 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 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句(2)属表现母亲的冠冕堂 皇之辞:在两个女孩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 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虚伪、吝啬的心理暴露无遗。 4. 动作细节描写。例如: (1)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以上句(1)(2)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 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 作,表现出他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 的迂腐性格。 5. 心理细节描写。例如: (1)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魏巍 《我 的老师》) (2)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都德《最后一课》) 句(1)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 老师的感情激动到了极点,句(2)当小弗郎士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 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范文二: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字号?订阅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着民族压迫与落后的大辫子!!字里行间先生那颗嫉恶如愁的拳拳报国之心已呼之欲出。
范文三: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杨洪永 2004-9-14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着民族压迫与落后的大辫子!!字里行间先生那颗嫉恶如愁的拳拳报国之心已呼之欲出。
范文四: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杨洪永 2016-9-14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
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
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
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
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着民族压迫与落后的大辫子~~字里行间先生那颗嫉恶如愁的拳拳报国之心已呼之欲出。
范文五: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作者:杨洪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84 更新时间:2004-11-14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杨洪永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
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
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作者:杨洪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84 更新时间:2004-11-14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杨洪永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
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白描手法作用例谈
作者:杨洪永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84 更新时间:2004-11-14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常家中学 杨洪永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
白描也叫素描,原来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同样,通过白描手法的品味,可以使读者更进一步感悟到文章的深层之美。
一、运用白描手法,可使景物描写的内涵更丰富,更能使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变化融合到环境中,使语言更有嚼头。
鲁迅在小说《故乡》的开头中这样写: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
寥寥数语,我们就仿佛看到,在深冬阴晦天气笼罩下的原野上,中年迅哥儿,带着深沉悲凉的情绪,一步一步,面色凝重地往家走的情景。
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他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的是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会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这就是白描。
二、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描写更富神韵。
1、在外貌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洞穿人物骨髓,由貌触及本质、灵魂。
看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一句白描: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虽然就朴朴实实的一句,但其内涵却极其丰富。它把孔乙己的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性格一针见血的展现了出来。站着喝酒,是短衣帮的人,他们的生活贫困,而生活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只得和他们为伍,已经挤不进长衫客的房间了。然而,他又不肯脱掉长衫,仍要维持那读书人的架子,以显示他在精神上还是比短衣帮略高一筹,足见他的迂腐和虚荣心。孔乙己这种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迂腐的精神生活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使他成了咸亨酒店唯一的上不接天,下不着地的特殊人物。
2、在语言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能传神表达人物内心,展现情操品质。
王愿坚《七根火柴》中有两段文字,一段是无名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时:
“ 同志,你看着… …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
另一段是,卢进勇赶上部队,把火柴交给指导员时: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本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
?一、二、三、四… …?”
两段中,通过简简单单的两个 “一、二、三、四… …”的白描,使我们展开丰富的联想,能真切的感受到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读第一个“一、二、三、四… …”我们仿佛看到无名战士要把自己用生命保护下来的火柴交给卢进勇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心里在说,我有火柴呀,七根呢,你看~说出了一。在数二时伤口一疼,声音很低,很短。数三时他在跟疼痛做斗争,也在积聚所有的生命的力量,他尽可能的深吸了一口气,把三四由低到高的挤了出去,而且说四时他声音坚定,目光坚定。他仿佛看到了,围着火堆,战士们在养精蓄锐;枪林弹雨中,战士们在冲锋杀敌… …说完四后他嘴角有笑,面容安详。第二个“一、二、三、四… …”是卢进勇赶上部队,完成了无名战士的重托,把火柴交给了组织时说的。说一时他的心情是神圣的,庄重的。说二时,想起无名战士在草地牺牲的情景,他两眼噙满泪水,声音发颤。数三时,卢进勇语气中充满了完成任务的放松与欣慰。数四时,想到红军北上抗日的大业,这火柴将点燃轰轰烈烈的抗日烽火,语气高昂奋进。相信,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的“一、二、三、四… …”
3、在动作描写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使人物内心情感的表露更准确、语言凝练。
看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中的描写:
“仅仅有一次,他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他也笑了。”
就在这平平实实的字里行间,蔡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如一股涓涓细流,从每名读者的心中涓涓流出,绵长深远。
三、在特定的场景中,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烘托气氛,扩大视像体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白描不追求字面效果的色彩多变,热闹非常。它类似写意画,重在挖掘展现一些深层的内在的东西。
还是鲁迅的小说《故乡》: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短短几句,一个月夜海边瓜地上,手持刚叉的小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犹如一曲简洁明丽的金秋小夜曲,自然清新。再看二十年后的润土:“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象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却又粗又苯而且开裂 ,象是松树皮了。”纵观两文不难看出:少年时,润土神色飞扬,是英勇多采的小英雄,长大成人后,在\\\"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 的层层压榨逼迫下,他早已被砸骨吸髓 成为了一个干瘪、麻木的木雕石像般的人物。相信每位读者读到这儿都会自问:这是怎么个世道,~
四、用白描手法,可使作者想重点突出的东西,表现力更强,有时甚至使人过目不忘。
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想努力表现的就是他父亲的背影。为突出这一点,背影两字还做了文章的标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父亲的背影对儿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但这次他记得却不是平常常见的,而是特定场合,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个背影,那个终生难忘的背影。为此他选择了白描手法,用写实的笔触,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买橘子时过铁路的情形: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清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而“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这段文字乍一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但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实实在在地把当时的情形展示出来,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正所谓 于平淡中见神奇。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五、白描手法与别的表现手法共用,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表达效果。
鲁迅在散文《藤野先生》中有段描写就是这样做的: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对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的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坐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土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在这段文字中,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就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思想本质。用对比反衬的写法,以樱花烂熳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方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了无比辛辣了讽刺效果。而且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仿佛听到了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的卖弄那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范文大全网 » 考前指导白描和细节描写的区别